跳至內容

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2017年2月27日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d4908ca65cbd87465a61d21.html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宏觀經濟形勢極為複雜嚴峻的五年,也是我市積極應對挑戰、不斷取得改革發展新成就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戰略目標,秉承「一張藍圖干到底、兩塊短板求突破、多措並舉惠民生、創新管理促和諧」的工作理念,統籌抓好「五項重點工作」,着力推進品質西安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開啟了千年古都偉大復興的歷史篇章。

這五年,經濟綜合實力躍入新量級。我們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綜合施策、多元發力,經濟發展實現了「三連跨、九翻番」。生產總值連續跨越4000億、5000億、6000億元大關,2016年達到6257.2億元,增長8.5%,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8和0.9個百分點,增速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金融業增加值、進出口總值、旅遊業總收入、科技成果交易額等9項重要經濟指標較2011年均實現「翻番」[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730.7億元,是2011年的1.8倍;非公經濟占比達到52.8%,較2011年提高2.2個百分點。累計實施市級重點項目1152個,總投資達到1.7萬億元,是上個五年的2.4倍。

特別是,面對去年開局穩增長壓力加大、投資持續下滑的嚴峻形勢,我們適時出台了「穩增長22條」「樓市新30條」「促旅遊27條」和「強工業2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策劃實施了幸福林帶等12個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2]和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快速路等21個PPP項目,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積極實施精準招商、深入開展「千人親商助企」活動、大力整治投資環境,打出了一套抓項目、促投資的「組合拳」,頂住了下行壓力,在較短時間內扭轉了投資連續16個月負增長的不利局面,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同比提高14.5個百分點。全市「五上」單位[3]總數達到5518戶,較2015年淨增542戶,創歷年最好。

這五年,產業優化升級取得新突破。我們緊盯高端優質的結構調整方向,轉型發展、提質增效,三次產業比調整為3.7∶35.1∶61.2。累計完成工業投資4737.4億元,是上個五年的2.4倍。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178.4億元,增長9.9%,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4.1%和35.0%,新增中興通訊、隆基股份、陝西星王3戶百億元工業企業。「五區一港兩基地」[4]對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突破萬億元,綜合排名在14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升至第四。商貿、旅遊、物流、會展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壯大,科技、金融、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猛,去年京東西北公司自營交易額突破120億元,全市服務業占GDP比重較2011年提高6.6個百分點。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豐」。西安列入首批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示範典型區域,榮獲「全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和「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稱號。

這五年,創新改革發展增添新活力。我們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優化環境、釋放潛能,兩個「國字號」創新改革試驗、示範工作[5]全面啟動。在創新利益分配、成果轉化等13個方面開展了先行先試,我市2條經驗列入國家第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目錄。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成了以西安科技大市場為核心的「互聯網+」區域創新服務體系,技術成果交易額連續5年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累計培育科技企業小巨人1185家,全市各類創業創新載體達到128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榮獲「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稱號,獲批「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編制公布了市、區(縣)、鎮(街)三級權責清單,去年全市各類市場主體達到74.7萬戶,是2011年的1.9倍。積極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直接為企業減負約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商品住房庫存去化周期縮短至9個月。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政府機構改革、公車改革如期完成,國資國企和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成為全國亮點。

這五年,國際化大都市建設邁出新步伐。我們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立足優勢、擴大開放,以大西安為核心的陝西自貿區成功獲批。歐亞經濟論壇被確定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十大平台之一,成功舉辦四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西安港」成為我國首個獲批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實現每周三班常態化運營,開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長安號)國際貨運航班。新增國際航線37條,西安成為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漢長安城未央宮等5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西安設立領事館、簽證中心的國家達到20個,國際友好城市增至29個。成功舉辦2016央視春晚分會場和中秋晚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G20婦女會議和農業部長會議等重大活動,西安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8.2億美元、實際引進內資7958.9億元、進出口總值6541.2億元、服務外包合同額59.3億美元,分別是上個五年的2.5倍、2.1倍、3.4倍和5.1倍,去年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總值占全省比重分別達到90%和92%,西安對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龍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陝鼓、西電、隆基股份、愛菊糧油等一批本土企業成功「走出去」。世界500強企業(不含國內)達到174家,去年與「六大央企」[6]及美光科技、萬達集團、浦發銀行等中外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國最大外商投資項目—三星電子閃存芯片項目從落戶到投產,僅用了兩年時間,創造了「陝西速度」和「西安效率」,去年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西安榮登聯合國「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榜單。

這五年,宜居城市建設取得新成效。我們持續推進城市治理,建管並重、共治共享,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桂冠,圓了西安人民18年的「創文夢」。南門區域綜合改造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重大示範工程。累計完成城建投資1731.7億元,去年達到437.1億元,是2011年的1.8倍。2013年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了治污減霾工作,累計拆改燃煤鍋爐1544台、削減燃煤230萬噸,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0.3萬輛,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了28.4和32.4個百分點。大力推進緩堵保暢工程,地鐵1號線、3號線和2號線延伸段建成投用,累計運營里程達91公里,日均客運量110萬人次以上;完成200餘項城市道路綜合改造工程,新增道路面積1541萬平方米,建成公共停車位5.3萬個,新增和更新公交車3886輛、公共自行車5.2萬輛,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56%。城市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增3條高鐵線路,鐵路北客站、機場T3航站樓建成投用;新建、改建西咸北環線、西臨等6條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一環十二輻射」[7]為主骨架的公路網。實施10項水源工程[8],李家河供水工程建成供水。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推進,電、氣、熱及污水處理等城市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美麗西安建設紮實有效,秦嶺保護步入法治化軌道,強化規劃管控,加大對各類違法建築、採礦點的依法處置力度,遭到破壞的地表生態得到有效修復,生態景觀長廊初步建成;渭河西安段「三年變清」目標如期實現,南岸124公里堤頂景觀大道全線貫通,啟動實施了澇河渼陂湖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新增生態水面1.2萬畝、濕地面積2.8萬畝;新增造林綠化41.2萬畝、城市綠地2275萬平方米。

去年以來,我們深入推進城市治理專項行動,紮實開展廣告牌匾、占道經營等12項集中整治工作,火車站、鐘鼓樓廣場環境整治和繞城高速出入口景觀提升初見成效。新建和提升改造綠地廣場100個,文景山公園、灞渭橋車游濕地公園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7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8.03%,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我們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紮實辦好每年「十項惠民實事」。全市財政民生支出累計達到3252.4億元,是上個五年的3倍。城鎮新增就業63.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1.8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630元和15191元,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新建、改建公辦幼兒園578所,新增學位5.8萬個;新建、提升中小學1162所,惠及學生26萬人;實施學前一年和普通高中免學費。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8.96億元,新建、遷建市第三醫院、市中醫醫院等5個市級醫療機構,改造提升8個區縣級醫療機構,全市醫療資源布局進一步優化。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分別達98.5%和99.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97%。建成養老機構67家,農村幸福院638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491個,全市養老服務床位達到4.36萬張。建設保障性住房20.77萬套,完成83個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個棚戶區徵收搬遷,回遷群眾17.7萬人。累計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398.8億元,解決了37.2萬中低收入職工住房問題。完成新農村重點村建設2573個,建成農村片區化中心社區286個。50.7萬貧困人口按現行標準實現階段性脫貧,組織實施移民搬遷10.1萬人。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101處,解決了151.9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去年改造老舊小區19個、144萬平方米,改造更新「三無」老舊住宅電梯[9]172部。將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城市環衛保潔人員工資待遇提高到平均每人每月2300元以上。建成曲江書城等63個重點文化設施,電視、廣播、社區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大型歷史正劇《大秦帝國》第三部《崛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引起強烈反響。建立完善了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四位一體」反恐怖工作機制[10],西北首家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監控中心(96333)建成運行,我市連續兩屆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項「長安杯」。成功入圍「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首批試點,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八連冠,民族、宗教、參事、人防、統計、檔案、地方志、氣象、防震減災、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連續5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這五年,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我們堅持以轉變政府職能、提升行政效能為核心,自覺踐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制定出台《西安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規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和市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行政務公開;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監督和法律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按時辦結建議、提案5249件,滿意率99%以上。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取消下放調整382項行政事權,撤銷議事協調機構228個,將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了50%以上;引入第三方評價政府績效,創新開設「問政時刻」「每日聚焦」欄目,建立了「全員督辦、分級協調」的督查督辦制度;連續5年榮獲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全國先進單位。不斷加強政府權力運行監管,強化對關鍵人員、關鍵崗位的管理,建立市級行政機關公務員輪崗交流制度,積極推進審計全覆蓋,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發展的中省單位、廣大企業,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政法幹警,以及海內外同胞、僑胞、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總量不大、工業不強、非公經濟和縣(區)域經濟薄弱依然是西安發展最突出的短板,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充分,西安特有的文化、科教、區位等優勢仍未有效轉化成促進經濟發展的現實動能;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交通擁堵、大氣污染等「城市病」比較突出,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與市民期盼仍有差距;政府職能轉變仍需深化,營商環境還需優化,個別公職人員廉而不為、嚴而慢為的現象依然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

今後五年,是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推進大西安建設、實現追趕超越發展、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期。

根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今後五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落實「三項機制」[11]為保障,圍繞「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12]奮鬥目標,系統推進品質西安建設,建西部經濟強市、創西部城市最佳,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努力做到「四個走在前列」[13],確保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新篇章。

今後五年,我們要全力以赴抓好「九大關鍵行動」:

實施共建大西安行動,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搶抓省委、省政府把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的重大歷史機遇,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大西安。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布局,支持西咸新區創新發展,建好西安的「大特區」,加快形成多軸線、多中心的城市發展格局,全面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深化西安、咸陽融合發展,實現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創業就業、環境治理、政策保障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契機,主動對標世界一流城市,着力增強高端要素聚集、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推動大西安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融合對接、合作發展,擔負起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職責。到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實施產業升級行動,打造西部經濟中心。圍繞邁入「萬億級」城市目標,強力推進「三廊兩軸兩帶一通道」[14]和「八大平台」[15]建設,持續做大總量、做優質量。緊盯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積極實施「三換三名」工程[16]和「9個倍增計劃」[17],加快培育「3個萬億級產業、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8],新增10個以上百億元龍頭企業,打造30—50個「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基本建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到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8.5%以上,成為西部經濟強市。

實施創新引領行動,打造絲路科創中心。依託我市富集的科教、人才資源和兩個「國字號」創新改革試驗示範,按照「兩區帶動、雙創支撐、多點突破」的思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速聚集各類創新要素,搶占創新驅動發展的制高點。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軍民深度融合創新改革,破除一切制度藩籬,有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創新要素的創造活力,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積極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不斷做強雙創孵化示範平台。充分發揮西咸新區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全面完成「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建設任務,構建西部創新創業新高地。

實施開放興市行動,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肩負起引領向西開放的國家使命,全面加快自貿區建設,臨港經濟取得突破發展。按照「互聯互通多元化、對外貿易便利化、區域發展協同化、服務標準國際化」的思路,不斷優化涉外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創西部最佳。依託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等開放平台,廣泛開展文化、旅遊、教育、經貿等多領域國際務實合作,建設國家對外交流中心。堅持優進優出,持續招大引強,拓展「海外西安」新空間,積極尋求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西安定位」,構建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到2021年,進出口總值達到600億美元,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0億美元以上,世界500強企業(不含國內)達到200家以上,建成國家對外開放「門戶城市」。

實施文化強市行動,打造絲路文化高地。堅定文化自信,充分發掘西安作為千年古都、絲路起點、華夏之源的歷史文化價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守護、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講好「西安故事」。實施「文化+」「旅遊+」戰略,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國家文化貿易基地和文化創意中心,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打造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城市,提升「西安形象」。砥礪文化擔當,加快推出一批彰顯西安特色、西安風格、西安氣魄的精品力作,為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貢獻「西安力量」。開展文化交流,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支持更多本土文化企業、團隊、人才「走出去」,傳播「西安聲音」,叫響做實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西安文化「金字招牌」。

實施綠水青山行動,打造美麗西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全力守住老百姓的「幸福靠山」。推進柔性治水,實施河湖水系一體化治理,實現生態安瀾、人水和諧,加快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依法保護秦嶺,圍繞「山青、水淨、坡綠」目標,加快生態修復,建設秦嶺國家中央公園,打造西安永續發展的綠色屏障。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倡導市民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實現綠色崛起。着力解決「減霾難」,堅持用系統化思維、法治化手段、網格化管理,實施全域化治理,全力消除老百姓的「心肺之患」,努力為市民創造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潔淨的美好家園。

實施品質提升行動,打造宜居西安。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堅持「精明增長」「緊湊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打造承古開新、開放包容、高端優質、和諧宜居的品質之城。深入開展城市專項治理,突出抓好生態宜居、投資服務、生活品質「三個環境」建設,持續推進「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着力破解「治堵難」「治髒難」「辦事難」等民生問題,有效解決各種「城市病」,全面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全市人民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使西安成為最具幸福感、最有歸屬感的城市。

實施共治共享行動,打造平安和諧之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市民的主人翁地位,畫最大同心圓,求最大公約數,實現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同行,加快形成多元共治格局。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進「健康西安」「平安西安」「法治西安」建設,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西安更加安全、有序、文明、和諧。全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不斷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下氣力解決「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養老難」等問題,讓市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確保如期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施追趕超越行動,打造西部最佳城市。堅持以更廣的視野、更高的標準、更優的服務,積極謀劃和推進西安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在追趕超越發展上走在前列、在優化發展環境上走在前列、在用好難得機遇上走在前列、在建好政治生態上走在前列,全面當好陝西追趕超越發展的「排頭兵」。緊盯國家定位,着力建強創佳,凝聚全市上下開拓進取的磅礴之力,推動千年古都全面振興,真正使西安成為擁有大格局、富有新活力、極具吸引力的西部最佳城市。

三、2017年工作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貫徹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戰略部署的開局之年。我們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奮力做好追趕超越各項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綜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8%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萬元GDP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降低3.3%和4.13%。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產業升級,着力打造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建設以高新區為引領、「高新區+航天基地+灃東新城+大學城+科研院所」等區域為依託的科創大走廊,以經開區為引領、「經開區+高陵組團+臨潼組團+航空基地+富閻板塊」等區域為依託的工業大走廊。實施「9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19]和「『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數字化+』4個行動計劃」,全市工業發展基金總規模達到700億元以上,年內建成全市工業雲平台,爭創「中國製造2025」示範城市。

加快培育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依託中興、華為、三星、美光等龍頭,推進比亞迪5000萬部和中興2500萬部智能終端、西咸新區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依託比亞迪、陝重汽、法士特等龍頭,推進比亞迪6萬輛新能源汽車和5000輛純電動大巴、通家新能源汽車工業園、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依託西飛、西航、航天六院等龍頭,推進大飛機、貝爾直升機、北斗導航、西工大無人機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航空航天產業;依託比亞迪、中鐵建、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等龍頭,推進「雲軌」生產基地、盾構機製造、工業機器人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依託西北有色、隆基股份、陝西星王等龍頭,以超導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增材製造(3D打印)等為重點,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依託強生、銀橋、青啤漢斯等龍頭,推進強生全球供應鏈生產基地、青啤漢斯遷建擴能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生物醫藥與食品飲料產業。突出抓好100個年度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全年工業招商引資規模突破700億元,工業投資增長6%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力爭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汽車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做優現代服務業。強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優化生活性服務業結構,培育新興消費模式,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

推進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完成大西安全域旅遊規劃,設立40億元旅遊發展基金。推廣藍田全域旅遊經驗,支持臨潼兵馬俑大景區建設,加快實施西咸新區絲綢之路風情城、滻灞華夏文化旅遊綜合體等項目,建成開放白鹿倉、中國·周城等項目,爭創城牆·碑林、朱雀·太平和大明宮3個5A級景區,新增6個3A級以上景區。對照國際標準,完善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加快旅遊大數據中心和遊客接待中心、集散中心、自駕車營地建設,持續整治旅遊市場環境,培育引進一批品牌旅行社,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地區旅遊合作,全面提升西安旅遊發展品質和國際競爭力。力爭接待海內外遊客1.62億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380億元以上。

加快建設以高新科技金融區為核心—灃渭能源金融區—曲江滻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試驗區為支撐的金融「金三角」,支持經開區建設絲路金融創新試驗區,打造西部區域性金融中心。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大數據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着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新增上市掛牌企業35家,融資突破400億元。

紮實做好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抓緊編制我市物流業發展規劃,優化整合物流資源,建立全市物流大平台。支持西咸新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建設以國際港務區為依託的西部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快新築鐵路綜合物流中心、中國郵政西安郵件處理中心、西咸新區現代服務貿易企業聚集區等項目建設,提升西安全國物流節點城市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全國多式聯運示範區。全年物流業增加值達到720億元。開工建設絲路國際會展中心,優化提升曲江會展中心、綠地筆克等會展設施功能,全年舉辦規模以上會展活動180個以上。

推動科技服務業提速發展,抓好檢測檢驗、工程諮詢、創業孵化等綜合科技服務,提升科技服務業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推進華為、海康威視、中軟國際等研發基地建設,支持高新區軟件新城發展,全市軟件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300億元,爭創中國軟件名城。全年科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0%。

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服務業,抓好東大街、解放路、小寨、大興新區等25個重點商圈建設,推進芙蓉新天地二期、高新萬達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加快永興坊二期、九部坊等一批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鼓勵企業發展B2C、O2O[20]商業新模式。加快發展以信息經濟、大數據經濟、智慧經濟、分享經濟、創意經濟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加快培育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大力發展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加快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支持京東西北電子商務基地等項目建設,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000億元。

提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快「一區三帶七板塊」[21]建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積極實施「互聯網+品牌農業」,推動一產加速與二產、三產深度融合。做優做強周至獼猴桃、閻良甜瓜、戶縣葡萄、臨潼石榴、灞橋櫻桃等特色農產品,培育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地理標誌農產品。依託秦嶺花世界、白鹿原四季花谷等項目,打造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經營戶「個轉企」,新增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5個以上,家庭農場50個。加快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建成一批電商示範鎮、示範村。建設糧食高產示範區,持續抓好「菜籃子」工程。

紮實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出台我市特色小鎮建設指導意見和扶持政策,打造全市特色小鎮平台,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國家級藍田湯峪溫泉小鎮建設,啟動灞柳基金小鎮、經開光伏小鎮、長安夢想小鎮、渼莊非遺小鎮等一批市級特色小鎮建設,年內各區縣、開發區要策劃包裝2—3個特色小鎮,使特色小鎮建設成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民營經濟、區縣板塊突破發展的重要動能。

加大培優扶強工作力度。推動「五上」單位增數量、擴規模,培養壯大骨幹企業,培育發展中小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梯次躍進的競相發展態勢。年內新增百億級龍頭企業2戶以上,淨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80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50戶和資質內建築業企業100戶。積極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快推動「西安產品」向「西安品牌」轉變,年內爭創市級以上名牌產品35個。

(二)聚焦創新驅動,着力增強追趕超越新動能。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落實購房落戶相關政策,控制供地規模和節奏,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確保商品住房庫存去化周期穩定在合理範圍。支持企業通過債轉股、股權融資等方式「去槓桿」,使企業輕裝上陣、煥發活力。落實我市「降成本行動計劃」,全年降低企業成本90億元以上。着力補齊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科技創新、民生保障四個供給側短板,努力突破工業經濟、非公經濟、開放經濟、縣(區)域經濟四個發展短板。

統籌推進兩個「國字號」創新改革試驗示範。認真落實中央「17項授權」和我市「創改39條」,年內形成3至5條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爭取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儘快獲批。深化與各大軍工集團的戰略合作,加快兵器基地和高新區、航空基地、航天基地軍民融合孵化器建設,突出抓好航天智能工業機器人、液氧煤油發動機等一批「軍轉民」項目,新增30家「民融軍」企業。以「事改企」和優化利益分配為重點,積極做好各類科研院所創新改革試點,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拓展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功能,加快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建設,全年技術成果交易額突破750億元。支持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扶持好光電子先導技術研究院、陝西軍民融合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型示範項目。

協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新一輪科技企業小巨人培育計劃,着力打造50戶「瞪羚企業」[22],新增小微企業6萬戶。政府、企業、社會合力發展各種形式的眾創空間,重點培育中科創星孵化器、航空創新創業園等10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快建設西安交大科技創新港。積極爭取高新區納入全國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打造「西部硅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厚植創業文化,營造創新氛圍,讓西安成為天下英才創業的樂園、圓夢的福地,讓所有懷揣夢想的人在西安都能為夢奮鬥、夢想成真。

穩步推進其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23],加強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到位。積極推進國企改革「五項試點」[24],加快「三供一業」[25]分離移交,年底前基本完成市級部門與所屬國有企業脫鈎。進一步理順開發區與行政區的管理體制。配套完善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支持高陵六項國家級改革試點[26]。抓好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全面啟動農村清查核資工作,成立市區兩級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促進土地確權成果應用。年內完成國有林場改革。

(三)聚焦項目建設,着力擴大有效投資。

推動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全力抓好592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年度投資超過2165億元,產業項目占比達到50%以上。紮實推進「十三五」總投資2.7萬億元的500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能開工的儘早開工。抓好12個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實施「十大城市片區」[27]改造,切實增強政府類投資的示範帶動效應。進一步強化重點項目建設考核,完善領導包抓、督查跟進、台賬管理等制度,嚴格落實徵地拆遷、服務保障等責任。深入開展投資環境專項整治活動,嚴肅查處推諉扯皮、不敢擔當、落實不力的人和事,堅決打擊強攬工程、阻撓施工等違法行為,有效解決項目落地難、阻力大、進度慢等問題。

強力推進「招大引強」。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堅持「五資」[28]齊抓,積極從外引、向上爭、朝內挖。着眼全球產業鏈構建,緊盯歐美發達國家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產業轉移,加大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的引進力度,吸引更多大企大商和企業總部落戶我市,確保美光二期、宜家購物中心等外資重大項目簽約落戶。按照「以市場換產業、以項目換投資」的思路,深入推進「央企進陝、落戶西安」,力促已簽約項目及戰略合作協議加快落地實施。主動對接中省戰略,積極策劃包裝項目,力爭使我市更多項目和工作列入國家、省上發展大盤子,推動「引漢濟渭」、關中城際鐵路、西咸南環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圍繞完善、延伸產業鏈,支持三星、比亞迪、陝重汽、法士特等龍頭企業增資擴能,帶動相關配套企業加速聚集。加快修訂我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建立「一把手」帶頭招商和「五資」綜合考核機制,強化招商隊伍建設,發揮駐外機構招商「前哨」和「橋梁」作用,全年實際引進內資271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0億美元。

着力推動「兩促進」「兩發展」[29]。積極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劃」,在項目策劃、資金籌措、研發投入、設備購置、稅費減免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引導民營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名品牌的民營經濟骨幹企業。堅持非禁即入,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紮實做好政府管理服務,不斷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充分發揮西安合作發展基金的導向作用,撬動更多民間資本投資我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地鐵、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快速路、城市區域綜合改造等一批PPP項目。年內引入民間資本達到1500億元,增長12%以上。

(四)聚焦自貿區發展,着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統籌推進自貿區建設。成立市區兩級自貿區管理機構,制定出台我市自貿區建設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加快構建具有「一帶一路」特色的內陸開放試驗區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動以投資貿易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服務業開放為重點的制度創新,紮實做好中央事權對接和地方事權落實工作,在推進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一口受理」並聯審批、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充分釋放自貿區的示範帶動效應,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西安經驗。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提升「西安港」、航空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口岸等四大平台功能,加快形成「三港三網」[30]聯動開放新格局。推進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中亞商貿物流園、中俄絲路創新園等項目建設,確保西安綜合保稅區二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年內開工建設陝西航空綜合保稅區。促進「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國際貨運航班擴量增效,提高運營水平。加快西安領事館區、外國機構辦公區和國際學校、醫院、社區建設,不斷完善涉外綜合服務功能。辦好2017歐亞經濟論壇、國際通航大會、中法文化論壇西安周和第二屆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西安)峰會等活動,用好「網上絲綢之路」等平台,加強與絲路沿線城市的交流與溝通。

深化對外經貿合作。圍繞「邁向高端、填補空白」,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推動裝備製造、光伏、電力設備等優勢產業向海外布局,進一步拓展「西安製造」的國際市場空間。扶持我市骨幹企業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擴大超導材料、輸變電設備、工業縫紉機等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出口。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良性互動,讓「西安智慧」服務全球。全年進出口總值突破1900億元。

(五)聚焦文化強市,着力打造西安文化品牌。

傳承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統籌布局,兼顧文化特色與現代氣息,大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楊官寨、漢長安城、秦櫟陽城等重點遺址保護項目,啟動三學街、七賢莊、小雁塔等歷史文化街(片)區建設,加快護城河、順城巷改造等城牆保護工程,做好唐代天壇、梨園和明秦王墓等特色遺址保護工作,推進古建築、古村名鎮和名人故居保護,年內再篩選公布一批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單位,延續西安文化根脈。加快建設「博物館之城」,推動智慧型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建設,支持關中民俗博物院等民營博物館加快發展,年內新增博物館3至5座。挖掘利用好歷史、山水、宗教、紅色等優勢文化資源,打造各展風采、古今融合的多元文化體驗區,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加快建設以曲江新區為引領、「曲江新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臨潼景區」等區域為依託的文化產業大走廊。積極探索「文化+」發展新模式,促進文化與生態、旅遊、科技、會展、金融、農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圍繞「文化+人腦+電腦」,用更好的文化、創意、技術、模式和機制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突出抓好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國家廣告產業園和國家級西安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建設,推進西安文化科技創業城、西部電影產業集聚區等「十大文化產業園區」[31]發展,支持大唐西市建設文化藝術品國際交易平台,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強文創產品開發,舉辦「西安原創設計盛典」,打造文創之城、設計之都。發揮西安文化大師、領軍人物的引領作用,實施「名城、名家、名作」工程,做大做強西安影視、西安戲劇、西安文學、戶縣農民畫等文化品牌。支持曲江文旅、西影集團、丫丫影視等文化企業發展,培養、引進一批文化高端人才和創作團隊,加快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推動西安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年內出版《大西安印象》等叢書。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

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年內建成一批農村文化中心,舉辦各類文化演出1500場以上,農村公益電影放映35000場。加快建成一批各具特色、深受市民歡迎的「閱讀吧」和「小書屋」,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城市」。鼓勵、引導、服務、保障各類社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啟動西安科技館、廣播電視發射中心等項目建設,開設西安絲路電視頻道,確保陝西大劇院9月底前建成投用。辦好2017中國跆拳道公開賽、西安國際馬拉松賽、第16屆西安市運動會和絲綢之路大學生藝術節、第16屆西安國際音樂節。全面推進第14屆全運會各項準備工作,年內開工建設市體育中心(一場兩館一中心一基地),實施市體育場改造,着力提升全市體育競技水平,深入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

(六)聚焦「四治一增」,着力守住綠水青山。

鐵腕治霾。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環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頭號工程。突出抓源頭、抓難點、抓薄弱、抓末端,不斷強化「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燒、增綠」等措施,加快構建工程、管理、技術、政策「四位一體」的大氣污染防治新體系。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對建成區內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煤改氣」;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行動,完善清潔能源市場供應及配送體系,強化執法監管,確保完成散煤削減任務;推進建成區外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拆改,年內完成130台拆改任務;對剩餘40台20蒸噸以下駐軍單位燃煤鍋爐全部拆除。啟動西安「第二氣源」項目建設,年新增供氣能力46億立方米。督促重點排放企業向社會公開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測數據,接受公眾監督。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年內淘汰所有黃標車,探索機動車冬防期常態化限行措施。堅決抑制揚塵污染,嚴格落實建設工地揚塵治理措施,全面完成三環內商品混凝土、預拌砂漿和煤炭經營企業關停、搬遷,倡導綠色建築、綠色施工。進一步加大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力度,加強城鄉生物質燃燒監管。全年優良天數不少於202天。

柔性治水。實施我市「8+5+2」[32]河湖水系治理方案,全面落實「河長制」。年內完成渭河西安段北岸57公里堤頂道路建設和5000畝灘區生態修復,昆明池示範段實現蓄水,澇河渼陂湖形成千畝水面。加快灞河、滻河、涇河和潏河等河流綜合治理,有序推進沿線村莊截污治污工程。紮實做好水源地保護,完成李家河水庫、岱峪水庫、甘峪水庫等9個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啟動治理工作。推進澇渭濕地公園、潏河濕地公園等建設,全年新增生態水面2600畝、濕地4450畝。

依法治山。進一步完善秦嶺保護體制機制,健全網格化管理和常態化督查制度,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最嚴密的管控、最嚴肅的問責。明確秦嶺生態保護區邊界,完善標識系統。大力開展秦嶺「四亂」[33]集中整治活動,嚴格落實我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取締沿山非法石材交易市場,完成礦山生態治理和生態恢復,嚴厲打擊開山取石、河道採砂(石)等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多規合一」[34],加大規劃管控力度,規範保護區內居民建房,嚴格農家樂准入,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加快農家樂集中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繼續實施環山路「綠化、美化、亮化」及配套工程,確保10月1日秦嶺國家植物園(一期)建成開放。深入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活動,鼓勵社會組織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秦嶺保護志願行動。

合力治髒。深化城市治理專項工作,推進「煙頭革命」「廁所革命」,開展「煙頭不落地·西安更美麗」活動,推行「路長制」「所長制」「院長制」。實施城市道路「以克論淨、深度保潔」[35]作業標準,加快清掃保潔服務市場化步伐。狠抓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在建工地、城中村、棚戶區、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實現市容環境治理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年內啟動5個現代化垃圾處理廠建設。不斷深化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農村垃圾圍城、畜禽養殖和面源污染治理,集中建成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

立體增綠。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按照「四季常綠、一路一景」標準,深入推進「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實施「五路」兩側綠化[36]工程,加快城鄉彩色林帶和綠道建設,年內造林綠化3萬畝。完成繞城高速8個出入口的景觀改造提升,加大老舊公園改造力度,加快西安城市生態公園、杜陵生態遺址公園等重大生態項目建設,啟動二環路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打造古都「綠色項鍊」。高標準實施主要街區、建築屋頂、旅遊景點及居民小區周邊的園林綠化工作,加大「口袋綠地」「口袋公園」建設力度,新建街頭綠地廣場60個,新增城市綠化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努力打造綠色之城、花園之城。

(七)聚焦大西安建設,着力塑造魅力古都新形象。

紮實做好西咸新區代管工作。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修編大西安城鎮體系規劃,年內啟動第五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2030、2049遠景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實現大西安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嚴格按照《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區工作清單》做好代管工作,落實對接西咸、服務西鹹的27個方面61項工作,加快推進西咸新區戶籍、教育、醫保與西安同城,實現大西安地區車牌同號和交通一體化。優化7個開發區與西咸新區5個板塊生產力布局,促進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加強與咸陽的共建融合,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大力實施「強基增容」工程。全力抓好14類90項城建項目建設,全年安排城建投資478億元。

不斷完善城市交通體系。加快地鐵5、6、9號線和1號線二期建設,4號線基本實現軌通。統籌考慮代管西咸新區的實際,優化地鐵線網規劃,抓緊完善和報批第三期地鐵建設規劃,力爭年內再啟動一批新線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年內新增公交線路10條、營運里程200公里,更新電動公交大巴1000輛,繼續做好民營公交回購工作。加快昆明路、新興南路等9個快速路項目建設,打通開元路、科技八路等20條以上「斷頭路」,開工建設社會公共停車位1.2萬個,年內建成投用8000個。完善自行車道和慢行步道建設,新建一批人行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着力增強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加快機場三期擴建前期工作;推進北客站至機場、西安至閻良等城際鐵路建設,加快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1—2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協調做好繞城高速通行能力提升和西禹、西漢、兵馬俑專線等高速改擴建工作,啟動建設西咸南環線、空港至國際港務區等高速公路,加快西閻快速幹道和西戶路飛行學院段建設。

不斷增強城市保障能力。新開工干支線地下綜合管廊38公里、纜線管廊86公里。認真解決好城市積水內澇問題,推進小寨地區等一批海綿城市示範項目建設。着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完善西咸新區供水規劃,加快澇渭三角洲地下水源地、渭北工業區灣子水廠、大峪引水提升二期和引漢濟渭輸水管網建設,開工建設閻良供水工程,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10萬噸。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4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1.5萬立方米,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新建、改建110千伏變電站30座,新增變電容量230.5萬千伏安。加快市體育中心周邊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增強區域綜合承載功能。

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城市平面維護、街區立面更新等市容環境管理標準和規範,嚴格依法管理。啟動「四改兩拆」[37]工作,深入實施「百條整潔美麗示範街」創建、八類「城市家具」[38]治理以及夜景亮化提升工程,不斷加大對渣土車運營秩序、違法建設、城中村、棚戶區等城市管理難點的治理力度。落實停車管理「三年行動」方案,綜合治理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依法整治摩托車、電動車非法載客行為。

打造「智慧西安」。開展國家下一代互聯網、信息惠民和全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等試點示範,加快建設城市運行大數據中心,構建集約化的城市綜合信息平台,實現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建成全市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台,推進「一體化、全方位」智能交通管控系統建設,拓展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社區等服務領域,為城市管理、民生改善插上「雲翅膀」。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社會服務精細化、市民生活便捷化。

(八)聚焦民生需求,着力增加群眾的獲得感。

大力實施精準脫貧。瞄準218個重點村和9916戶重點戶,精準解決制約貧困人口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動「溫飽型」扶貧向「發展型」扶貧轉變。廣泛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等5大扶貧主導產業[39],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帶動等10項產業扶貧重點工程[40],確保周至國家級貧困縣和390個省級貧困村年內實現脫貧摘帽,按期完成易地脫貧及避災搬遷任務。推廣新城區「美居行動」[41]做法,深入開展城市扶貧工作。

開展「民生工作提升年」活動。以創業帶動就業,深入開展年度「四大創業行動計劃」[42],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萬人。繼續推行貨幣化安置和保障房建設雙軌運行,新增貨幣化保障家庭2000戶,提供保障房源2萬套,改造老舊小區200萬平方米。加快實施17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年內回遷安置群眾2.19萬人。列出財政專項資金,分兩年對全市66個審批建立的集貿市場進行全面改造提升,並對其餘69個依法進行規範整治。推廣「曲江集市」[43]經驗,鼓勵社會資金建設各類綠色惠民市場。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繼續加快開發區學校建設,支持西咸新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四年行動計劃,新建14所公辦幼兒園,完成125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44]任務。探索實行小學彈性放學制度。進一步完善教育資助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得起學。大力推廣「名校+」模式,探索城鄉學校互建聯合體,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和覆蓋面,讓教育的「起點」更公平。籌建西安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辦好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快構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現代終身教育體系。

深入實施「健康西安」行動。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簽約服務率達到60%以上。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降低城鄉居民在二級及以下醫院住院的醫保起付線。推進多種支付方式改革,辦好群眾家門口醫院,讓群眾看病更方便。關注老年人健康,在落實國家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從今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對65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增加胸透、B超項目[45]。抓好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分級分檔加快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年內新增養老床位6400張。實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和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制度。啟動市兒童福利院遷建項目。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穩定。深入推進「平安西安」建設,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和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創建全國防震減災示範城市,完善覆蓋城鄉的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健全、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追溯機制和誠信體系,建成30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街區,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快全市電梯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及「三無」電梯改造,保障以電梯為重點的特種設備使用安全。常態化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執法大檢查,狠抓主體責任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制,提高全市應急管理和抗風險能力。推進信訪制度改革,着力打造法治信訪、陽光信訪、責任信訪。紮實推進「七五普法」。深入開展雙擁創建活動。繼續做好民族、宗教、人防、檔案、地方志、殘疾人等工作。

四、全面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追趕超越的重大使命,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從嚴治黨要求,努力打造對黨忠誠、勇於擔當、乾淨幹事、充滿活力的「西安鐵軍」。

強化依法行政。堅定法治理念,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推動跨部門、跨領域基層綜合執法,嚴格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媒體監督。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職能法定化和事權規範化,敬畏法紀,守住底線,做到既有為又有戒、既知行又知止。

強化效能建設。圍繞「最多跑一次」的目標要求,大力推進「行政效能革命」。持續簡政放權,深化政務公開,完善「四張清單一張網」[46],探索實行「一枚圖章管審批」模式,加快推進網上審批,讓信息、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市民少跑路。充分發揮「每日聚焦」「問政時刻」的監督作用,堅決整治「慵、懶、散」,強力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作風頑疾,絕不允許在最好的位置上睡大覺。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定了的事,就要抓緊快辦、馬上就辦,絕不允許在抓落實上「掛空擋」「磨洋工」「掉鏈子」。

強化為民服務。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建成「12345」市民熱線綜合服務平台,架起群眾和政府的「連心橋」。承諾的事,就要努力做到,不放空炮,不斷提升政府公信力。今年政府要下大氣力解決群眾回遷安置、老舊小區改造、食品安全保障、斷頭路打通等一批事關民生的突出問題,讓老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全市政府系統各級公務員都要有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當好「店小二」,提供「五星級服務」,真正把工作實績記在老百姓的幸福「賬單」上。

強化責任擔當。深入推進「三項機制」落地生根,全面激發乾部幹事創業熱情,真正讓踏實幹事者有底氣、有盼頭,讓奮發有為者受褒獎、得重用,為勇於負責者負責、為敢於擔當者擔當。堅持常態督查、專項督查、重點督查、延伸督查、網上督查「五查並舉」,細化指標、精準定責、科學考核,對分解下達的任務要「照單驗收」、嚴格獎懲,對占着位子不幹事、坐享其成不作為、袖手旁觀說怪話的,一經查實,嚴肅問責。全市政府系統都要有「品質西安我當先」的自覺意識和擔當精神,以奔跑的姿態,擼起袖子加油干,使出我們的「洪荒之力」,為西安拼出一個好將來。

強化廉潔自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自覺踐行「三嚴三實」,馳而不息反「四風」、轉作風。堅持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嚴肅查處各類腐敗案件,堅決糾正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守住從政為民的「壓艙石」,找准履職盡責的「定盤星」,築牢拒腐防變的「防火牆」,用乾淨展示本色、用行動詮釋忠誠。

各位代表!開弓沒有回頭箭,追趕超越沒有旁觀者。讓我們攜起手來,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聚焦追趕超越,搶抓歷史機遇,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奮力推進大西安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