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市長 應勇 2018年2月1日 |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
|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編輯]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歷次全會和十九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決策部署,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完成本屆政府工作目標和任務。
過去五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開創新局面,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一是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從五年前的2萬億元躍升到3萬億元,邁上新台階。每年新增就業崗位60萬個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平穩。二是經濟結構和質量效益持續向好。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從60.2%提高到69%,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6.8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2%。三是改革創新取得重大成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總體實現初衷,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新設企業5.2萬家,超過自貿試驗區成立前20多年的總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重大布局和政策體系初步確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從3.3%提高到3.8%左右,C919大型客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四是城市服務功能大幅提升。股票、期貨、外匯、黃金等金融市場交易量位居世界前列。口岸貿易總額占全球的3.2%,躍居世界城市首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集裝箱吞吐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成為全國第一個、全球第五個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的城市。五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9%,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六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2.8%,PM2.5年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
五年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率先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重大突破
[編輯]自貿試驗區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確立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全國首張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發布實施,以備案為主的外商投資、境外投資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確立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狀態分類監管模式基本建立,海關和檢驗檢疫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大通關建設深入推進。確立適應更加開放環境和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設運作,黃金交易國際板等一批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平台建成使用。確立以規範市場主體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和綜合執法、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和經營異常名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等基礎性制度基本建立。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實施國資國企分類改革,市屬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實現全覆蓋,三分之二的競爭類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以公眾公司為主要實現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80%的國有資產集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率先實施「營改增」試點,五年累計為企業減稅3112億元。設立規模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實施註冊資本認繳制、先照後證、照後減證等商事制度改革,新設企業121.9萬家,是上個五年的2.1倍。
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積極參與和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制定實施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33條」,全面實施總部經濟提質、裝備走出去提速工程,實際利用外資889.3億美元,是上個五年的1.5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222家和75家。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任務全面推進。
(二)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編輯]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激光、轉化醫學等大科學設施開工建設,張江實驗室、李政道研究所掛牌成立,張江科學城規劃啟動實施。智能製造、類腦芯片、石墨烯等6個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台啟動建設,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各類眾創空間超過500家,是五年前的5倍,90%以上由社會力量興辦。北斗導航、人類表型組等一批重大戰略項目和基礎工程啟動實施,量子計算機、商用航空發動機、超導帶材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明顯進展。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創新創業普惠稅制、股權激勵機制等在全國複製推廣。制定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服務創新、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參與科創中心建設等一批重大政策。啟動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1.5件,為五年前的2.4倍。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成效顯現。制定實施人才政策「20條」「30條」,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制度,深入探索更加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非滬籍應屆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9.7萬人,引進歸國留學人員5.6萬人,分別是上個五年的1.2倍和2.7倍。在滬就業創業的外國人達到21.5萬人,位居全國第一。
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光纖到戶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實現市域全覆蓋,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廣泛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啟動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開通政府數據服務網,城市信息化整體水平顯著提升。
(三)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朝着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編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初步形成,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等功能性機構相繼落戶,保險交易所、票據交易所、中國信託登記公司等全國性金融要素市場設立運營,「滬港通」「債券通」等創新業務順利開展,金融市場交易額增加1.7倍,各類金融機構新增310家。文化貿易、技術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對外貿易的比重達到30%左右,商品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11.3萬億元和1.2萬億元。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國際海事亞洲技術合作中心、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等一批重要航運機構落戶,郵輪港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
實體經濟能級加速提升。積極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制定實施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50條」,深入推進「四新」經濟、智能製造、產業創新、工業強基、質量提升等系列工程,中芯國際、華力二期、和輝光電二期等投資百億元以上和136個投資十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施調整社會保險費率、降低進出口環節收費等一系列政策舉措,過去兩年為企業降費319億元,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險和低效益的落後產能每年淘汰1000項左右。
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成效顯著。建成12號線、16號線、17號線等一批軌道交通線,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從468公里增加到666公里,躍居世界城市首位。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浦東國際機場第四跑道和第五跑道等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東風西沙水源地、黃浦江上游金澤水源地投入使用。世博央企總部集聚區全面建成,國家會展中心建成使用,國際旅遊度假區和迪士尼樂園開園運營,臨港地區智能製造核心功能初步形成,黃浦江從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45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貫通開放。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建立健全軍民融合體制機制,一批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加快實施。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駐滬部隊全面停止有償服務任務基本完成,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駐滬部隊積極支持地方建設,為上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四)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編輯]基本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幫扶10.8萬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128萬鎮保參保人員和478.8萬來滬從業人員加入職保,覆蓋低保、低收入、支出型貧困家庭的梯度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服務供給、需求評估、服務保障、政策支撐、行業監管「五位一體」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養老床位新增4.9萬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100家,329.7萬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49.3萬套,改造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312萬平方米。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穩妥有序推進商業辦公項目清理整頓,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教育衛生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率先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首次新高考平穩順利舉行,義務教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持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成效初顯。穩步推進綜合醫改試點,家庭醫生「1+1+1」簽約服務惠及340.9萬群眾,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3歲。全面兩孩政策平穩實施,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低保等基本保障制度實現城鄉統一,350多萬群眾受益。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完成涉及30萬戶的村莊改造、27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設施改造。率先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家庭農場從1173戶增加到4516戶。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新一輪農村綜合幫扶取得預期效果。
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城市精神更加彰顯。報業、文廣、出版集團和國有文藝院團改革順利實施。國際舞蹈中心、交響樂團音樂廳、世博會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一大批重大設施建成運營,世博文化公園、徐家匯體育公園等文體新地標啟動建設,市民文化節、市民運動會、國際電影電視節、花樣滑冰世界錦標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成功舉辦。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2%,成為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和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上海體育健兒在奧運會、全運會等重大賽事上勇創佳績。
(五)堅持守底線、補短板,加強社會治理、城市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城市面貌顯著改善
[編輯]社會治理創新邁出堅實步伐。制定實施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1+6」文件,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把街道職能切實轉到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居委會、村委會減負增能,66個基本管理單元建成運轉,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基本建立。加強安全防範和應急管理,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場所的安全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外環線以內實現煙花爆竹零燃放,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加強信訪工作。完成公安改革試點任務,啟動智慧公安建設,有力整治電信網絡詐騙等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平安上海建設取得新成效。
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化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執法力量下沉街鎮,城市網格化管理覆蓋所有居村。全面完成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1.2億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改造、6263台住宅小區老舊電梯安全評估。依法從嚴開展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交通秩序明顯改善。建成61條區區對接道路,新增225公里公交專用道,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三批共50個市級和666個區級地塊整治全面完成,全市拆除違法建築1.6億平方米,基本消除「五違」問題集中成片區域。第五輪、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完成。第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目標任務提前完成,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取得明顯成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力有效推進,河長制實現全覆蓋,1864條段、1756公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完成,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生活垃圾處置設施「一主多點」布局基本形成。第一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規劃建設21個郊野公園,建成廊下等6座郊野公園,森林覆蓋率從13.1%提高到16.2%。制定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規劃,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加快建設。裝配式建築全面推廣,綠色建築面積達到1.1億平方米。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完成劃示,城市有機更新全面推開,低效建設用地減量22.7平方公里。
(六)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編輯]政府職能轉變取得新突破。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854項、評估評審事項341項。全面實施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三個一批」改革。政府定價項目從108項減少到53項。292家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鈎,611家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鈎。市、區兩級綜合監管平台開通,分行業監管方案全面實施,綜合監管為基礎、專業監管為支撐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初步建立。「12345」市民服務熱線開通運行,電子政務雲加快建設。靜安區、閘北區「撤二建一」和崇明撤縣設區順利完成。
依法行政全面加強。完善重大項目、國資監管等決策程序,重大決策制度進一步健全。工商、質監、食藥監和物價執法「四合一」的區級市場監管新體制全面實行。全市三級政府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發布實施,政府「四本預算」實現全面公開、聯動公開、細化公開。實施政府目標管理,跨部門協同運行體系加快構建。
政府作風建設持續推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切實解決基層群眾反映突出的「四風」問題。強化行政權力內部流程控制,開展公務員從業行為規範試點,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加快構築。
五年來,我們還編制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並獲得國家批准,城市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和目標願景進一步明確。圓滿完成亞信峰會、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等重大活動承辦任務,承辦重大外事會議和活動1100多場,成功申辦2021年第四十六屆世界技能大賽,城市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創新創業動力和能力還不夠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的任務依然繁重;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性有待加強,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垃圾綜合治理需要持續用力,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群眾在就業、養老、教育、醫療、居住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進一步推進;城市生產安全、運行安全、網絡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還有許多薄弱環節,超大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改革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措施的系統集成有待加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仍需加快構建;政府審批環節多、時間長的問題仍然存在,行政效率還需繼續提高,幹部作風不實、缺乏擔當、不作為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着力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得益於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與智慧。在這裡,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回顧過去五年,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各項工作,必須始終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始終把握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始終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根本、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實踐昭示我們,只要堅定沿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勇開拓,我們就一定能當好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編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後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決勝期、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期、全面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起步期。我們要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中央對上海工作的新要求,準確把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站在新起點,干出新作為,實現新跨越。
做好今後五年工作,必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着力構築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譜寫好中國夢的上海篇章。
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個階段戰略安排,根據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今後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第一,城市核心功能全面躍升。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經濟中心城市的國際地位明顯提升,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第二,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自貿試驗區成為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0件以上。第三,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年均增長6.5%左右,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25%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製造業部分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第四,人民生活更加殷實、走向富裕。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充分、更高質量,社會保障更加公平,養老需求更好滿足,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基本建立。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第五,社會治理走出新路。共建共享、共治善治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系基本建立。第六,國際文化大都市基本建成。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全面提高,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第七,美麗上海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森林覆蓋率達到18%以上,建成基本生態網絡。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要把到2035年城市總體規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奮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使全市人民享有共同富裕、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們要加快建設更有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創新之城,世界級創新人才紛至沓來,高水平創新機構高度集聚,創新活動無處不在,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我們要加快建設更富魅力、更有溫度的人文之城,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包容,人文關懷根植大眾,文明美德蔚然成風,中外文化交相輝映,城市記憶深刻雋永。我們要加快建設更加美麗、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綠色產業成為主導,低碳生活成為時尚,藍天白雲、水清岸綠成為常態。展望未來,充滿信心。上海這座擁有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精神的偉大城市,承載着國家的使命,寄託着人民的期盼,蘊含着深厚的底蘊,洋溢着旺盛的生機,一定能勇立潮頭、克難前行,大踏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18年主要任務
[編輯]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一屆市委三次全會精神,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強化創新驅動,突出制度供給,擴大服務功能,創造品質生活,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8%左右。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穩定在4.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降低。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增創製度創新先發優勢,着力構築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編輯]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自貿試驗區「三區一堡」。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依託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監管模式。加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實現市場准入事項「單窗通辦」全覆蓋,探索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加快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搭建投資貿易和金融服務新平台。加強區內改革同全市改革、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聯動,不斷放大政策集成效應。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國資監管機構、國資運營平台和國有企業聯動改革,推進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做強主業、做實創新、做響品牌,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清理廢除阻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社會信用條例,大力推動信用信息在全社會廣泛應用。
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優勢。實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專項行動。精心籌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全市之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建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台,努力辦成國際一流的博覽會。進一步落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33條」,支持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貿易、研發、結算等全球營運功能,促進優勢產能、優質裝備、技術標準輸出。加強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工作。
積極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對接,建設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共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推動區域市場統一開放,深化大氣污染、水污染聯防聯控。繼續幫助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地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攜手奔小康。
(二)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着力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編輯]全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力爭迅速做實做強、做出影響。啟動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海底科學觀測網、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加快建設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激光、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學設施。籌建國家實驗室,集聚高水平科研機構。加快建設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推動園區向城區轉變。加強生命科學、量子科學等領域前瞻布局,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落戶,實施硅光子等一批市級重大專項和央企合作項目,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新建北斗導航、機器人、工業互聯網、低碳技術、臨床研究等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台。繼續推進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加快建設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引導眾創空間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外資研發中心、民營企業等經濟主體參與政府科研項目和研發平台建設。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引領型知識產權強市,完善科技創新券等支持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着力建設智慧城市。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實施智能上海行動,在生產經營、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等領域推進一批應用示範項目,讓人工智能更廣泛、更深入地走進企業、走入家庭、走向社會。落實大數據戰略,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開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推進綜合為老服務、體育公共信息等惠民信息平台建設。布局城域物聯專網,實現千兆寬帶市域全覆蓋。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編輯]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進一步彰顯功能優勢。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提升服務功能,穩步推進原油期貨等業務創新,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業發展,繼續爭取重要金融機構設立上海總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切實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集聚貿易型總部、功能性貿易平台,促進數字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業態發展。發展商業新模式、新業態和現代供應鏈,培育文化、健康、信息等新消費,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積極發展航運金融、郵輪經濟等航運服務業,完善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等集疏運方式。推進全域旅遊創建試點,打造浦江遊覽等世界級旅遊精品。
強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經濟的重大支撐,要率先走出製造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之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和技改投入,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智能製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推進華大半導體、華為無線通訊、蔚來電動汽車、海爾智谷等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更多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企業實施先進標準、鍛造自主品牌。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快存量土地二次開發,淘汰落後產能1000項左右。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成全市統一的企業服務平台,完善政府性產業專項資金運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高端裝備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支持政策,促進實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持續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建成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13號線二期和三期,新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1公里。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升陸家嘴、外灘、北外灘、世博園、徐匯濱江等黃浦江沿岸地區的功能和品質,建設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經濟和服務經濟集聚帶。推進臨港智能製造示範區、虹橋商務區、國際旅遊度假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等區域經濟轉型,打造嘉定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區、奉賢美麗健康產業基地、市西軟件信息園、市北高新園等產業發展新載體。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推進,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繼續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做好國防教育、民兵調整改革、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四)完善基本民生制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繼續把新增財力優先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福祉互促共進。
[編輯]提高就業質量和市民收入水平。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施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和新一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青年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啟動第四十六屆世界技能大賽籌辦工作。實施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等重點群體激勵計劃,帶動城鄉居民增加收入。
加強養老服務和社會保障。完善「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新建5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80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新增7000張養老床位,改造1000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加快建設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全面實施養老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擴大醫養結合覆蓋面。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統籌提高養老金、低保等保障水平,啟動第三代社保卡換發工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提高中小套型供應比例,促進商品房有效供給。加大租賃房建設力度,支持專業化、機構化的代理經租企業發展,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2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9萬套,建立住房租賃服務平台,落實相應的公共服務。系統推進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建設,新增供應5.5萬套各類保障房,完善共有產權住房制度,放寬廉租住房准入標準,確保保障房應保盡保。堅持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成40萬平方米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實施30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修繕保護100萬平方米各類里弄房屋。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立德樹人,加快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推進中小學學科德育建設,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啟動建設緊密型的義務教育學區和集團,全面實施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規範義務教育秩序。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加快建設高水平地方高校和「高峰」「高原」學科。積極發展職業教育、終身教育和特殊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強師德師風和專業能力建設,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
推進健康上海建設。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繼續做實「1+1+1」簽約服務機制,加強全科醫生、護理人員、公共衛生人員隊伍建設,讓社區醫院、家庭醫生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健康守護者。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啟動實施臨床重點專科計劃,加快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廣泛開展健康促進行動,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完善全面兩孩政策配套措施,優化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配置。加強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發展殘疾人事業。
用心用力辦好群眾身邊的民生實事。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增加小區周邊道路的夜間停車點和周邊單位的共享停車位,實施安防系統和消防設施更新改造,完成1700台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改造2500萬平方米二次供水設施。推進「菜籃子」工程,新建改建30家標準化菜市場、500家社區智慧微菜場。開設500個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新建和改擴建35所幼兒園,開辦20個社區幼兒託管點,增加殘疾人無障礙設施,新增1000個方便戶外職工休息用餐的「愛心接力站」,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於細微處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五)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按照核心是人、重心在城鄉社區、關鍵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要求,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編輯]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從嚴從細落實安全責任,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控和綜合治理,強化消防、軌道交通、道路交通、高層建築、地下空間、人員密集場所、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管理。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分類監管、全程追溯等機制,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健全社區治理體系,持續推進基本管理單元建設,完成居村委會換屆選舉,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深化改革、服務群眾。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強化人口服務管理。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推進智慧公安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司法設施,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
啟動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擴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範圍,健全綜合執法與行業管理的有機銜接機制。加強社會化協同管理,完善城市網格化管理體系,健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機制。更多運用智能化手段,完善城市基礎數據庫,啟動建設綜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動城市運行實時感知、智能管理。注重發揮標準化引領作用,按照嚴於國家標準、接軌國際標準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標準體系,修訂城市維護管理辦法。深化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綜合整治,實施50個交通擁堵節點改造,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完成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努力實現精細化管理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城市建設重心和公共資向郊區傾斜,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編輯]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完成10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設施改造,加強村溝宅河治理,推進農藥化肥使用減量化。完善農村公路網,健全鄉村道路長效管養機制。有序推動農民集中居住,完成涉及4萬戶的村莊改造。加快培養新一代鄉村醫生,改造40家農村薄弱養老機構。制定鄉村風貌規劃建設導則,保留保護好田園風光和鄉土風情。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實施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善提質導向的農業政策,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劃定8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50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完成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推進鎮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建立健全農村承包土地公開流轉市場。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壯大集體經濟。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新城功能和品質,深化產城融合。加快編制新市鎮規劃,因地制宜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繼續開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和更新利用。
(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編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城市精神。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用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加強公民道德、家庭文明建設。切實保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第二批131個歷史風貌街坊保護,彰顯城市人文底蘊。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服務大眾、功能為重,推進博物館東館、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完成話劇藝術中心、逸夫舞台等文化場館修繕改造,歷史博物館、國際乒聯博物館等建成開放。基本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居村全覆蓋,推進戲曲進校園進鄉村,努力使群眾文化生活就近就便、多姿多彩。
全面實施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50條」。落實影視、出版、動漫遊戲等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啟動實施網絡文化提升計劃,加快建設演藝、藝術品等產業集聚區和文化裝備產業基地,推動創意設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國際文化交流,進一步擴大國際電影電視節、國際藝術節、上海書展等重大節展活動的影響力。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文化市場准入管理模式,完善「補貸投保」聯動機制,推動新設一批綜合性產業服務機構,促進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城市。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健全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長效機制,實施重大文藝創作工程,推出更多優秀原創文藝作品,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新設一批名家大師工作室,實施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和上海首演計劃,支持青年文藝人才脫穎而出、勇攀高峰。
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新建和改建80條市民健身步道、60片市民球場、300個益智健身苑點。開工建設浦東足球場,建成崇明體育訓練基地,辦好第十六屆市運會等重大賽事。
(八)以更大力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行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生態宜居城市。
[編輯]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一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深化碳排放交易試點,建設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擴大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嚴守建設用地底線,健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低效建設用地減量7平方公里。
啟動實施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堅持水岸聯動、干支流聯治,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推進蘇州河兩岸污染治理、防汛牆改造和公共空間貫通。力爭開工建設吳淞江工程上海段。開展雨污混接改造,建設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入河、入海排污口規範整治與監管執法全覆蓋。啟動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推動垃圾收運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開工建設一批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推動「五違」整治轉向無違創建,建立健全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開展新一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制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體系。
全面推進綠色生態空間建設。堅持共建共享綠色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建設多層次、開放式的基本生態網絡。在重要生態節點空間啟動建設17條骨幹生態廊道,利用「五違四必」整治地塊建設生態林,新建林地7.5萬畝。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完善已建郊野公園的服務管理,加快建設松南、合慶、莊行等郊野公園,使郊野公園成為市區的後花園、市民的好去處、農村的新典範。舉全市之力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着力推動基礎設施、綠地林地、生態產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打造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的標杆和典範。
各位代表,人才是第一資源,是上海當好新時代排頭兵、先行者的關鍵支撐,在全球城市競合中具有決定性意義。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上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們要圍繞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打造國際一流人才的匯聚之地、培養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我們要堅持人才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引才用才政策體系。我們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服務意識,營造愛才惜才、宜業宜居的人才發展環境,使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上海成就人才,人才鑄就未來。我們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共同創造更為廣闊、更加輝煌的光明前景!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編輯]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進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就是我們的不懈追求。加快建設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盡心盡責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加快建設公正嚴明、透明規範的法治政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加快建設開放包容、有為高效的創新政府,強化改革精神和創新思維,努力做到高效運行、精準服務、科學管理。加快建設作風嚴實、清正清朗的廉潔政府,恪守廉政底線,以過硬作風、清廉品格為做好政府工作提供堅強保證。
圍繞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建設,今年要着力抓好四方面任務。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是制度供給的主體,要把經濟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社會管理權放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使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
[編輯]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聚焦市場主體的「難點」「痛點」「堵點」,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加快形成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大幅減少許可證審批,把不涉及法律法規調整的改革事項全部推廣到全市,在解決企業辦證難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續取消調整行政審批和評估評審事項,明顯減少市場准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間,滾動推出當場辦結、提前服務、當年落地「三個一批」項目,在減少審批事項、提高審批效率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繼續清理調整行政事業性收費,在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實行企業市場准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在推進網上審批、網上服務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下大決心,花大力氣,以營商環境的大躍升推動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大提升。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綜合監管機制,把部門監管事項全部接入綜合監管平台,強化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加快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完善專業監管機制,深化落實分行業監管方案,全面建立監管對象追溯體系。完善監管方式,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加強誠信監管、智能監管、分類監管、風險監管,推進線上線下監管一體化。
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優化政府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部門權責。進一步釐清市、區、街鎮權責劃分,加強市和區的統籌權,強化街鎮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職能。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妥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加快形成功能明確、治理完善、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市區兩級政府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現代預算制度,加強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中期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構建政府資金、資產、資源統籌調劑安排新機制。
(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強化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健全政府依法運行機制,推動法治上海建設,使法治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標誌。
[編輯]完善政府立法和決策機制。堅持「立改廢」並舉,推進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工作,強化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後評估和即時清理。健全公示聽證、決策諮詢、專家論證等制度,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監管、文化市場等領域綜合執法改革,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把更多執法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改進執法方式,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強化內外部監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司法、輿論、社會監督。強化審計監督,推進審計全覆蓋。推廣行政權力標準化管理,把試點範圍擴大到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完善公開機制,大力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等領域信息公開。
(三)創新政府服務管理方式。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更多發揮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進一步提高政府服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編輯]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政務服務「單一窗口」建設力度,優化政府流程,推動跨部門、跨層級審批事項網上協同辦理。制定信息資源互聯共享管理辦法,推進各類政務數據標準化,強化政務數據集成整合、互聯共享、協同應用和統一管理,逐步實現各部門政務信息系統全部遷上政務雲。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數據平台,加快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統計體系。加強電子證照、電子簽章、網上支付、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度保障,切實讓群眾和企業在「上海政務」網上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
加強政府跨部門運行制度建設。推進政府目標管理,強化跨部門目標執行和評估制度。充分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平台作用,打造政務服務「總客服」。全面推行行政協助,深入開展效能評估,強化效能改進,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四)加強政府作風建設。踐行「三嚴三實」,加強制度建設,推動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編輯]持之以恆正風肅紀。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嚴格執行財經管理制度,深入糾「四風」、正作風。紮實開展大調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切實解決基層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以零容忍態度反對腐敗。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堅持標本兼治,圍繞權力運行關鍵環節,深入探索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機制,擴大公務員從業行為規範試點。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嚴厲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繼續提高公務員素質。深化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強化公務員崗位履職責任制。開展政務誠信建設示範試點。全面推行分級分類培訓,進一步增強公務員的群眾觀點、法治思維、創新意識和專業能力。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與人民群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以擔當求突破,用實幹創實績,努力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