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0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9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馮永剛
2021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5月19日在宣漢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縣委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三大戰略」[1],強力推進「雙核雙區」[2],加快實施「四大提升工程」[3],較好完成了縣十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繁榮美麗新宣漢建設呈現嶄新局面。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9.9億元、增長8%(剔除「四經普」[4]調增2018年基數因素後增長8.9%),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18.8∶38.2∶4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02億元、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億元、增長11.2%,服務業增加值158.9億元、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90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4元、增長10.6%。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居全市第一,再次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被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省第十一屆「雙擁」[5]模範示範縣、「四好農村路」[6]示範縣和返鄉下鄉創業工作先進縣。

(一)緊盯整縣摘帽補短板,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攻堅基礎全面夯實。全年投入扶貧資金26.3億元;深入實施「廣廈行動」,消除農村危舊房、土坯房、泥夾牆房6.1萬戶,累計達14.43萬戶;新改擴建農村公路882公里、實現100%的村、90%的社通硬化路;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47處,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累計實施211個貧困村農網改造、通信網絡建設工程,實現行政村電力、通信和網絡全覆蓋。

——攻堅合力全面凝聚。東西部扶貧協作紮實推進,17個扶貧項目全面完成,惠及貧困人口1.3萬餘名;貧困村「5+2」、非貧困村「3+2」[7]等幫扶機制深入推進,「五同」[8]情感大交流、「暖冬行動」、「壩壩宴」等活動創新開展,群眾滿意度有效提升;「誠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持續深化,成功入選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全省基層治理實踐探索經典案例。

——攻堅成效全面彰顯。深入推進「十五大」衝刺、「七大」專項、「十大」提升[9]等系列行動,精心實施4輪全覆蓋走訪排查,彌補脫貧短板1000餘個,全縣鄉「三有」[10]、村「一低五有」[11]全部達標,全年實現11527名貧困人口脫貧、17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減少到479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44%,脫貧成果展示片《大巴山裡的金山銀山》獲央視專題推介。

(二)緊盯轉型發展優結構,縣域經濟強勢突破

——新型工業提速發展。鋰鉀綜合開發強勢開局,正威銅基、普源玻纖等19個產業項目落戶宣漢,航達鋼鐵、攀科醫藥等15個項目開工建設,二硫化碳、不溶性硫磺等6個項目加快推進,正原微玻纖四期、普菲新材料等16個項目竣工投產,全年完成工業投資66.2億元,增長12.1%。普光經濟開發區累計入駐企業77家、投產56家,主營業務收入達460億元、增長7%。企業培育「五十百千」[12]工程深入實施,新增年產值超億元企業4家、規上工業企業15家。

——旅遊商貿繁榮活躍。「三創」[13]聯動統籌推進,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全面營業,紅豆杉棧道、觀光索道、滑雪場等39個項目竣工投用,成功舉辦「四川省第十屆鄉村文化旅遊節(秋季)」和首屆「羅盤頂冰雪節」;全年接待遊客123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增長109%。商貿物流園加快建設,億聯國際商貿城二期、西商農博園一期、汽貿園主體竣工,重型機械銷售維修中心開工建設;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實現網上交易額3.5億元、增長9.4%。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糧食產量達58.1萬噸,「牛、藥、果、茶、菌」等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0個,19個專合社和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社、示範場,藍潤集團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項目簽約落地;成功打造省級示範農業主題公園1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大成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新認證「三品一標」[14]農產品7個,「宣品天下黑木耳」被認定為「全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當春玉芽茶、雪眉茶榮獲第八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金獎。

(三)緊盯城鄉建設提品質,人居環境顯著改觀

——城鎮發展步伐加快。縣城「一環一區兩園兩路」[15]規劃設計方案編制完成,達宣快速通道、濱湖路二期加快建設,巴人廣場會議中心投入使用,東鄉客運樞紐站主體完工,張家壩片區開發強勢推進,西區新城提檔擴容,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1平方公里。重點場鎮加快發展,宣南路大修、南峰路改建工程竣工通車,南壩新能源出租車投入使用;白馬鎮、廟安鄉成功創建全國衛生鄉鎮,土黃鎮入選全省第二批「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全縣城鎮化率達42.35%。

——鄉村振興成效初顯。國家級美麗鄉村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考評驗收,巴山大峽谷、西南七鎮[16]兩大鄉村振興示範區基本建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強力推進,新建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6個、農村戶廁4326個,建成「美麗達州宜居鄉村」136個,廟安鄉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建成省級平安鄉村3個,洋烈新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生態保護日益加強。中央、省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完成整改135個、整改率達96.4%。「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縱深推進,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345天、超目標16天;河湖長制全面落實,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工程開工建設,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建成投用,漁民退捕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全面完成,全縣主要河流Ⅲ類水質達標率100%;海諾爾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升級擴容工程投入運行。「綠化宣漢」行動深入開展,新造林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0.4%,馬渡關鎮榮獲「第三批四川省森林小鎮」稱號。

(四)緊盯群眾期盼辦實事,民計民生全面改善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74所中心校標準化建設、宣漢中學蒲江學校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高考再創佳績,本科上線4677人、考入清華北大17人,均創歷史新高,宣漢中學被授予「清華大學優質生源中學」稱號;職教本科上線人數全省第一。全國衛生縣城創建工作全面啟動,縣中醫院遷建項目主體完工,縣二醫院、縣婦幼保健院成功創「二甲」。巴文化演藝中心主體完工,羅家壩考古遺址公園與博物館開工建設,舞蹈《巴山女人》榮獲「一帶一路」中泰文化藝術節金獎。成功舉辦全國第七屆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龍舟大賽,榮獲「全國門球十強縣」稱號。

——民生保障堅實有力。23件民生實事紮實推進,民生投入48.2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3%。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推進,實施棚戶區改造2950套,配售經濟適用房429套。全民參保計劃深入實施,五項社會保險參保183萬人次。社會救助和優撫安置體系更加健全,8.5萬人納入城鄉低保,累計救助困難群眾94.3萬人次,1.2萬名退役軍人享受定撫定補。新增城鎮就業6891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七五」普法成效明顯,「四無」[17]創建持續深化,首次實現全年進京「零」非訪,被表彰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18]縣。安全形勢持續向好,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開展,破獲涉黑涉惡犯罪案件33件、剷除惡勢力犯罪集團2個。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和松材線蟲病防控紮實有效,政府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總體可控,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五)緊盯改革創新強後勁,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各項改革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有力,全年減免稅費7.86億元;政府機構改革總體完成;國資國企改革取得重大進展,11家停破產國有企業改制、2家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圓滿結束;「三權」分置[19]改革縱深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全面完成;縣級融媒體改革高效推進,「宣漢發布」連續3年上榜四川十佳區縣政務新媒體。

——創新創業紮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新培育科技成果7項、高新技術企業6家、科技服務機構7家,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2%、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創業引領行動深入開展,新登記市場主體5031戶、增長4%;邁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入選全省重點中小企業名單。

——項目攻堅成果豐碩。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5個,爭取項目213個、到位資金16.7億元,鋰鉀綜合開發產業園、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納入2019年、2020年全省100個重點推進項目,城口經宣漢至鄰水、通江經宣漢至開州兩條高速公路納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9—2035年)》。全年簽約正威集團金屬新材料等3000萬元以上項目38個、到位資金140億元。

(六)緊盯自身建設轉作風,政府形象不斷提升

——依法行政規範高效。堅持依法行政、依規辦事,嚴格執行《縣政府工作規則》;加大政務公開力度,縣政府被表彰為全省政務信息報送工作先進單位;定期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全面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01件、政協委員提案90件。

——政府效能持續優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紮實推進,不動產登記、企業開辦等審批審查事項辦結時限壓縮80%以上;中介服務網上超市建成投用,政府採購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實現全覆蓋;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紮實開展,村組道路維護不到位、保健品虛假宣傳等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作風建設縱深推進。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三公」經費同比下降5.1%;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紀律作風保障年」活動,突出抓好「一卡通」、扶貧等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全年共立案查處違紀違法案件319件376人。

同時,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機關事務、惠民幫扶、外事、人防、對台、保密、氣象、檔案、地方志、農民工服務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全縣上下埋頭苦幹、克難攻堅,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績,特別是干成了事關宣漢長遠、決定宣漢未來的「三件大事」:一年來,我們拼全力、爭全勝,整縣摘帽取得決定性勝利。高質量通過國扶辦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檢查、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等重大考驗,成為全省「兩不愁三保障」[20]回頭看大排查活動成果運用「唯一試點縣」;累計減貧20.15萬人,圓滿實現「整縣摘帽」目標,實現了「全省貧困人口最多」到「全省減貧人口最多」的重大轉變。一年來,我們拼實幹、爭實績,鋰鉀開發取得重大性突破。成功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正威集團,簽訂550億元投資協議,合資公司註冊完成,產業園區開工建設,邁出了建設全國新能源新材料基地的實質步伐。一年來,我們拼品質、爭品牌,景區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獲得「2019年全省旅遊景區滿意度50強」「最美中國文化旅遊目的地」等多項殊榮,景區管委會成為全市第一個副縣級景區管理機構;宣漢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入選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夯實了打造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的堅實基礎。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通力協作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宣漢建設與發展的廣大幹部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縣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經濟總量不大,產業質量不高,轉型發展任重道遠;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少數幹部執行力不強,駕馭市場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有待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至,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市黨委政府的統一調度下,在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指揮下,廣大醫務人員不懼艱險、衝鋒在前,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崗位、連續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密切配合,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無私奉獻、捐款捐物,全縣上下構築起一道「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銅牆鐵壁。截至目前,全縣動態排查各類人員4.7萬餘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200餘人,核酸檢測5900餘人次,5名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康復,有效阻隔了疫情的傳播和蔓延,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階段性重大成效,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全面恢復。

各位代表,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鞏固提升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圓滿收官之年,是全縣推進轉型發展的再增動能之年。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全方位的衝擊,全縣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億元、同比下降2.7%,但絕大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仍高於國家、省市平均水平,特別是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兩項重要指標仍然保持增長,充分體現出全縣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主基調沒有變,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奮力攻堅,就一定能克服疫情影響,順利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突出「持續加力、轉型發展」的工作基調,緊盯「全面建成繁榮美麗新宣漢」奮鬥目標,圍繞建成「全國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兩個定位,深入實施「三大戰略」,強力推進「雙核雙區」,加快實施 「四大提升工程」,全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均衡發展,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大關,成為全市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為全市經濟總量「衝刺4000億」、城市規模「建設雙300」,加快建成「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貢獻宣漢更大力量。

全縣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力爭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力爭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2%、力爭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力爭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力爭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力爭1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相協調。

完成上述目標,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要把握好四個方面的工作要求:一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勇創一流」的爭先意識。「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全面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21]、達州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等省市戰略強勢推進,為宣漢加快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們要積極主動謀劃、奮力拼搏進取,堅決將發展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二要始終發揚「迎難而上、直面挑戰」的攻堅精神。當前,國內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我們要知難而進、勇於作為,着力突破制約瓶頸,為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贏得先機。三要始終堅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幹作風。全縣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大興務實之風,大行實幹之舉,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堅決確保縣委縣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全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四要始終恪守「心繫群眾、牢記宗旨」的為民情懷。為人民謀幸福是政府始終不變的初心使命和價值追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推進民生項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

2020年,我們將按照「一季度觸底止降,二季度企穩回升,三季度加快追趕,四季度決戰收官」的思路和步驟,採取超常措施、加力加碼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興工強縣,狠抓工業轉型,加快打造奔康引擎

——發展壯大縣屬工業。延鏈發展天然氣硫磺產業,加快推動不溶性硫磺、二硫化碳等項目投產見效;持續壯大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引進玻纖及配套等關聯項目3個以上,確保普源玻纖原料、邁科隆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產;高效推動鋰鉀綜合開發,力爭在園區擴容、資源勘探等方面取得實質突破,完成鋰鉀提取分離中試;加速發展銅基新材料,確保產業園一期項目年內投產,着力構建「四駕馬車」支撐縣屬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動航達鋼鐵、驊龍塑料二期等重點項目,有序開展煤礦分類處置,不斷提升縣屬工業經濟比重。

——精心培育骨幹企業。全力做好中石化、中石油生產服務,配合抓好緻密氣開發合作,助力企業穩產增效。深入實施企業培育「五十百千」工程,大力開展「一企一策」精準培育,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戶以上。堅持重點企業領導掛包製度,用好用活工業發展資金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力爭新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5戶。

——不斷夯實園區平台。建成柳池標準廠房綜合樓、普光污水處理廠,新建園區道路5公里以上,新增「五通一平」[22]面積1000畝。持續強化園區水、電、氣、土地等要素保障,力爭普光經開區入園企業達到80家、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

(二)突出三產繁榮,狠抓品質提升,充分凸顯奔康亮點

——着力做靚文旅品牌。強力推進「三創」工作,確保成功創建天府旅遊名縣,高質量通過全域旅遊示範區國檢。加快建設巴山大峽谷大埡口索道、羅盤頂雲端酒店等項目,力爭通過5A級景區國家質量景觀資源評價,成功創建巴山雲頂省級旅遊度假區;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快推進巴山紅軍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紅三十三軍紀念館展陳提升項目,啟動楊柳關阻擊戰無名烈士墓修繕保護;加快馬渡關石林、巴山紅軍公園創4A和雙河藍莓谷等3個景點創3A步伐。

——繁榮活躍商貿流通。全力推進商貿物流園建設,加快建設重型機械銷售維修中心,全面建成西商農博園二期、汽貿園;培育壯大西區、北城新商圈,打造市級商業示範社區2個,精心組織展銷會、購物節等活動,強力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加大企業培育力度,全年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7家、限上商貿流通企業5家、出口資質企業1家以上。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力爭銷售額突破4億元。

——做大做強民營經濟。認真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減稅降費、招商引資政策,加力推動全縣對沖疫情影響32條措施落地見效,定期舉辦金融機構進園區、進企業活動,着力緩解企業融資難題、降低運行成本,推動民營經濟快速恢復增長。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力爭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000家以上。

(三)突出農村發展,狠抓鄉村振興,全面夯實奔康基礎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深入實施「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年活動」,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確保剩餘4797名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突出抓好各類發現問題整改,加快推進扶貧領域項目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減貧成效;嚴格落實脫貧摘帽「四不摘」[23]工作要求,加大對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幫扶力度,高標準完成脫貧攻堅普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戶一人。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糧食產量達到58.2萬噸以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6萬畝。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和生豬生產保供,加快推進藍潤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確保出欄生豬74萬頭以上。大力發展「農業+旅遊、康養」等新業態,着力放大「牛、藥、果、茶、菌」特色產業優勢,爭創省、市現代農業園區3個以上。全力打響「宣品天下」區域公用品牌,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個以上。

——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啟動編制全縣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升級打造巴山大峽谷、西南七鎮+天生—七里鄉村振興示範區,爭創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持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治理「三大革命」,新建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3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站)26個、公廁52個、農村戶廁2781個。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24]工程,力爭建成「美麗達州宜居鄉村」100個。着力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加快形成多元主體治理新格局。

(四)突出改革創新,狠抓開放合作,持續激發奔康活力

——搶抓機遇謀發展。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配合做好「一高鐵、兩高速」[25]前期工作,加快構建區域直連直通交通體系;依託巴山大峽谷核心景區,加快形成區域旅遊聯盟,積極爭取「大巴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納入國家規劃;依託天然氣、鋰鉀、新材料等核心產業,加強區域協同發展,合作共建「全國新能源新材料綜合利用示範區」。

——全力以赴抓項目。緊密對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力爭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5個,爭取上級補助資金17億元以上。把握資源和要素優勢,力爭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25個、到位資金160億元以上。抓好重點項目推進,力爭開工35個以上、竣工投產20個以上。加大簽約項目跟蹤力度,確保履約率、開工率分別達到90%、80%以上。

——凝心聚力促改革。全面完成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優化區劃設置、理順管理體制;紮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完成剩餘3家停破產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持續深化醫療保障改革,推動藥品帶量採購政策落地;加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改革,力爭獲取掛鉤結餘指標3500畝以上。

(五)突出城鎮建設,狠抓基礎提升,不斷優化奔康環境

——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突出「一核一副三城多極」[26]的城鎮發展思路,高標準編制「三城建設」總體規劃。深入開展「四城同創」工作,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全面建成「三路三片三園」[27],確保濱湖路二期、達宣快速通道竣工投用;大力實施「一環一區兩園兩路」,加快環城路、龔家明月壩片區和王家山森林公園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黃金槽城市公園;啟動石嶺大道升級改造,建成東鄉客運樞紐站,新建城市停車場2個。持續推進南壩副中心建設,開工龍駒壩大橋項目;同步抓好廠溪、峰城等中心場鎮建設。城鎮化率達到43%以上。

——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推進漆樊路、胡紅路、清坪橫渡大橋等重點項目,全面完成宣雙路中修、南塔路油化工程。新改擴建農村公路400公里,完成道路安保工程500公里,爭創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加快土溪口水庫建設,完成白岩灘水庫下閘蓄水驗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60處;新增4G基站50個,啟動5G通信基站建設。

——築牢生態保護屏障。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90%以上;深入落實河湖長制,做好全縣河流禁捕工作,完成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工程,確保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全縣主要河流持續保持III類以上水質標準;突出整治畜禽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散亂污」企業,建成海諾爾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斷提升土壤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強松材線蟲病防治,新造林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0.5%以上。

(六)突出發展為民,狠抓民生改善,共建共享奔康成果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開工西城幼兒園、樊噲鎮小學遷建項目,完成老宣中改造、黃金中學遷建等工程。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完成縣中醫院遷建工程,推動縣醫院創「三甲」、縣中醫院和縣疾控中心創「三乙」工作。精心打造巴文化高地,加快建設羅家壩考古遺址公園與博物館,建成巴文化演藝中心,確保《夢回巴國》劇目公開演出。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建成社會公共足球場10個,辦好第43屆職工運動會、第四屆土家族民俗運動會。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切實加強民生保障。深入開展「民生改善實效年」活動,確保民生支出不低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0%。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力爭新增城鎮就業5000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加強住房保障,實施棚戶區改造450戶、老舊小區改造1433戶。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做好睏難群體生活保障。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統籌推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外事、僑務、機關事務、婦女、兒童、雙擁、人防、對台、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持續深化社會治理。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積極化解信訪積案和歷史遺留問題,全力提升群眾滿意度。狠抓安全監管,推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禁毒及防電信詐騙工作,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加強政府債務、金融等領域風險監測和防範化解,守牢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責任重大,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崇高。我們要持之以恆強化自身建設、提升工作質效,努力建設新時代人民滿意政府。

——忠誠履職善作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中央、省市和縣委決策部署,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工作高標準推進、高質量完成。

——依法行政守規矩。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嚴格遵守《縣政府工作規則》,推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行政執法,深化政務公開,讓政府工作更加規範、透明、陽光。

——優化作風提效能。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推動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線下「最多跑一次」。大力提倡精文減會,集中精力謀大事、促發展、抓落實;繼續開展「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活動,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奮力營造良好幹事創業氛圍。

——反腐倡廉樹形象。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縣委相關規定,堅決遏制「四風」隱形變異反彈回潮;全面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格遵守《準則》《條例》,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全力支持紀委監委依紀依法辦案,切實加強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監管;持續深化廉政教育,牢固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前景催人進,躍馬揚鞭正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初心使命、銳意拼搏進取,堅決打贏打好「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小康收官戰,為加快實現「兩個定位」,建設繁榮美麗新宣漢而不懈奮鬥!

名詞解釋和說明

〔1〕三大戰略:興工強縣、開發扶貧、全域旅遊。

〔2〕雙核雙區:「雙核」指縣城、南壩,「雙區」指普光經濟開發區、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

〔3〕四大提升工程:工業、旅遊、城鄉、基礎「四大提升工程」。

〔4〕四經普: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5〕雙擁:地方擁軍優屬,軍隊擁政愛民。

〔6〕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7〕貧困村「5+2」、非貧困村「3+2」:「5+2」即每個貧困村有1名聯繫領導、1個幫扶單位、1名第一書記、1個駐村工作組、1名駐村農技員,加1名法律顧問、1名農信員;「3+2」即每個非貧困村有1名第一書記、1個農業技術巡迴服務小組、1名結對幫扶責任人,加1個法律服務巡迴顧問團、1名農信員。

〔8〕五同:同吃一頓飯、同掃一次地、同過一個節、同創一個好、同圓一個夢。

〔9〕「十五大」衝刺、「七大」專項、「十大」提升:「十五大」衝刺即增收脫貧、安居保障、教育保障、醫療保障、項目建設、交通保障、飲水安全、電力設施、通信網絡、環境整治、幹部幫扶、民訴化解、鄉風文明、資料規範、作風轉變大衝刺;「七大」專項即問題監測整改、戶籍清理整頓、資料清理規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防控、廣廈行動收官、密切聯繫群眾、聯動督導攻堅專項行動;「十大」提升即扶貧對象管理及幫扶問題整改、收入及產業問題整改、住房安全保障問題整改、義務教育保障問題整改、健康扶貧問題整改、飲水問題整改、生活用電問題整改、貧困村文化室及廣播電視信號問題整改、扶貧小額信貸問題整改、技能培訓及就業扶貧問題整改提升。

〔10〕鄉「三有」:指鄉鎮有標準中心校、有達標衛生院、有便民服務中心。

〔11〕村「一低五有」:「一低」指貧困村退出當年貧困發生率降至3%以下,「五有」指貧困村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硬化路、有衛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網絡。

〔12〕五十百千:五家百億企業,十家十億企業,百家億元企業,千家五千萬元企業。

〔13〕三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天府旅遊名縣和巴山大峽谷創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4〕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

〔15〕一環一區兩園兩路:「一環」即縣城環城路;「一區」即龔家明月壩片區;「兩園」即王家山森林公園、黃金槽城市公園;「兩路」即宣漢至七里快速通道、宣漢至通川區魏家快速通道。

〔16〕西南七鎮:大成鎮、紅嶺鎮、君塘鎮、東鄉鎮、東林鄉、廟安鄉、天寶鄉。

〔17〕四無:無進京非訪、無進京越級上訪、無到省集訪、無到市縣重複集訪。

〔18〕三無:無進京上訪,無到省集訪,無因信訪引發的極端惡性事件。

〔19〕「 三權」三權分置: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20〕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21〕一干多支、五區協同:「一干」指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多支」指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五區協同」指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

〔22〕五通一平:即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氣、平整土地。

〔23〕四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

〔24〕六化:即淨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和文化。

〔25〕一高鐵、兩高速:「一高鐵」即西達渝高鐵;「兩高速」即城(口)—宣(漢)—大(竹)—鄰(水)、通(江)—宣(漢)—開(州)高速。

〔26〕一核一副三城多極:「一核」即縣城核心;「一副」即南壩副中心;「三城」即普光經濟開發區產業新城、巴山大峽谷文旅新城、天生片區高鐵新城;「多級」即多個中心場鎮。

〔27〕三路三片三園:「三路」即北城大道、濱湖路、達(州)宣(漢)快速通道;「三片」即宣漢商貿物流園區、張家壩片區、舊城改造片區;「三園」即百節溪公園、漁禪寺公園、巴山紅軍公園。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