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21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李明遠)
2021年2月4日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60237e2ef8fd1c2073f51700.html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西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陝西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給我們以巨大關懷和極大鼓舞。一年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錯綜複雜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紮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六穩」「六保」,突出抓好十項重點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3%,三項指標增速均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一)堅持生命至上,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果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採取「三個一切、五個所有」,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調集最強醫療資源救治患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遏制住疫情傳播,用兩個月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積極落實進京航班分流任務,主動承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全部入境人員集中隔離任務,截至12月底共篩查管控7.13萬入境人員,未發生一起境外關聯病例。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完善常態化防控措施,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在這場嚴峻鬥爭中,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共克時艱,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抗疫模範,市疾控中心等6個先進集體和郭雅玲等9名先進個人受到國家表彰。

(二)着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6+5+6+1」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壯大成勢。積極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密集出台穩崗就業、稅費減免、紓困解難等政策措施,共計撥付穩崗返還資金54.81億元,為市場主體減免稅費280億元左右。

大力推進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6大支柱產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元、增長23.7%,5大新興產業和6大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8.5%和7.5%。成立11個產業專班開展育鏈、補鏈、強鏈、延鏈工作,推動三星二期、奕斯偉硅產業基地等69個重大工業項目順利投產,法士特、陝鼓、西部超導等企業獲得「中國工業大獎」。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產值增長23.4%,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3%。加快發展科技服務、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中興科創園、大華研發中心等項目加速推進,新增上市公司和「新三板精選層」企業5家、過審5家,創歷史新高。榮獲「中國快遞示範城市」稱號。評選首屆「市長特別獎」,對作出突出貢獻的20位優秀企業家(團隊)進行隆重表彰。

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啟動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設進展順利,高新區、西安交大、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入選第三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累計建成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85個,入孵企業4萬餘家。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14家,新建院士工作站10個、博士後創新基地12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7.6件,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00餘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5.17%、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入選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最具創新力城市,在2020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進至全國第六。

圍繞「千年古都·常來長安」主題,綜合施策促進文化旅遊市場加快復甦。小雁塔、碑林歷史文化片區和易俗社文化街區、西安文化商務區等重大文旅項目進展順利,電視劇《裝台》《大秦賦》和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持續推高城市熱度,大明宮景區成功晉升5A級,大唐不夜城獲評全國首批示範步行街,北院門風情街位列全國十大回暖夜市榜首,大唐西市文旅小鎮創建經驗在全國推廣。西安上榜全國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

(三)全力以赴抓項目擴投資,持續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積極推行項目審批業務網上辦、預約辦,開闢淨地出讓、文勘前置、容缺受理等綠色通道,建立「一月一調度一考核、一季一觀摩一開工」推進機制,328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696.7億元、達年計劃的131.5%,項目投資進度和開工率均創近年最好水平。「長安行」招商雲平台上線運行,成功舉辦39場線上線下簽約活動,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8個、過百億元項目6個;簽約「央企進陝」項目51個、總投資2232億元,落地開工38個、完成投資22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6.77億美元、增長8.8%,引進內資3748億元、增長8.9%。

(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聚集發展新動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取消和下放行政事權114項,整合推出105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探索開展政務服務事項「跨區聯辦、全城通辦」,市區兩級網上可辦率90%以上。政務服務、企業開辦兩項改革經驗和西咸新區「三服四化」改革舉措在全國推廣,獲評「中國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完成市屬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獲批全國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城市。紮實推進農村土地徵收改革試點,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閻良區被列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典型。

着力穩外資穩外貿,全市進出口總值增長7.2%,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納入國家示範工程。「長安號」常態運行15條幹線,全年開行3720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均居全國第一。機場三期全面開工建設,開通首條洲際第五航權貨運航線,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建設步伐加快,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等「三中心一基地」揭牌成立。領事館區建設全面推進,新增3個國際友好城市。成功舉辦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程序員節、全球創投峰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西安國際馬拉松等節會賽事,獲評「2020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會展名城」。發揮世界城地組織聯合主席作用,廣泛開展線上交流合作,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中貢獻了西安力量。

(五)聚焦「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全面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圍繞「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目標,堅持只留經典、不留遺憾,強力推進賽事場館及配套建設,我市承建的8所場館和全運村78棟建築全部竣工,灞河區域環境整治效果明顯。地鐵三期規劃項目全部開工,5號線、6號線一期、9號線通車運營,年度新增通車里程83公里,超過「十三五」前4年新增通車里程總和。朱宏路、昆明路、廣安路主線橋和西南二環立交等一批交通節點工程和快速路建成通車,幸福林帶、北客站樞紐、火車站站改、跨滻灞河5橋2隧等重大工程建設加速推進。330千伏奧體變電站等17項電網項目建成投運,新建5G基站10826個,開工建設公共停車位2.1萬個。紮實開展「三改一通一落地」,完成1316個老舊小區改造、32個城中村(棚戶區)徵收和527條背街小巷改造,打通32條斷頭路,落地架空線纜792.6公里,均創歷年之最。實施572個城市綠化提升項目,啟動「三河一山」環線綠道建設,新建和改造口袋公園、城市公園、綠地廣場161個,新增城市綠地1095萬平方米。

(六)積極踐行「兩山」理念,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修訂實施《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編制完成《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所有礦權企業和小水電站全部關閉退出或拆除,完成15條峪口峪道綜合治理,農家樂實現總量控制、動態監管。堅持鐵腕治污減霾,全面完成燃煤鍋爐「煤改潔」,PM2.5平均濃度降至51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10.5%,全年優良天數250天,較上年增加25天。實施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行動,新建、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35座,完成主城區雨污水混接點改造2049處,護城河改造提升工程全線完成並免費開放,全市新增生態水面1695畝,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完成餐廚垃圾處理廠二期擴建,高陵、藍田、灃西廚餘垃圾廠加快推進。建成市級美麗宜居村莊503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400個,高陵區被評為全國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做法被全國人居辦推廣。

(七)聚焦民生關切,紮實辦好惠民實事。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5304戶8533人全部脫貧,周至縣順利通過國家普查和第三方評估。建立四級聯動防返貧預警監測和幫扶機制,及時消除脫貧監測戶、邊緣戶致貧返貧風險,聯村黨委、助農保險等十大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廣,消費扶貧「三專」建設和「扶貧超市」做法走在全國前列。及時出台穩就業23條舉措,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34億元,為8.3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補助金4.7億元,「點對點」幫扶97.4萬農民工有序返崗,城鎮新增就業15.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4%。實施基礎教育提升行動,新建、改擴建學校195所,新增學位19.4萬個,是我市新建學校、新增學位最多的一年。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1052個,惠及學生107萬人。全力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啟動市公共衛生中心等13個重點醫院項目建設,市兒童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新增養老機構7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32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30個,新增養老床位7029張,免費體檢惠及63.3萬老年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建設和籌集保障房2.03萬套,使用住房公積金為68萬餘戶家庭改善了住房條件,全面推行住房租賃合同網簽備案和資金監管,獲批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深化「平安西安」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完善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機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9.3%和8.3%,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菜籃子」工程名列省會、副省級城市優秀,連續9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來,面對艱巨任務和複雜形勢,我們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紮實開展趙正永嚴重違紀違法案「以案促改」,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從嚴糾治「庸懶散慢虛粗」等作風問題。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全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4件,清理政府規章94部,蓮湖區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394件人大代表建議、722件政協提案全部辦結。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群眾滿意率99.5%。12345市民熱線共受理工單近430萬件,回復率99.5%以上,獲評全國城市政務熱線服務質量總體評估A+等級。

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紮實做好雙擁共建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順利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任務。國家安全、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婦女兒童、普法宣傳、審計、檔案、僑務、氣象、殘疾人、地方志、供銷社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2020年各項任務的完成,標誌着我市「十三五」圓滿收官,標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標誌着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踏上新的歷史征程。

——這五年,綜合實力跨上大台階。經濟總量連續跨越五個千億級台階,達到10020.39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財政總收入超過1500億元,較2015年增長38.3%。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累計達到5600億元,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在冊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43.3萬戶,「五上」企業達到8869家,分別是2015年的3.8倍和1.8倍。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

——這五年,經濟發展質效實現大提升。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全面提速。培育形成百億級工業企業10家、瞪羚企業221家、獨角獸企業2家,建成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航空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先進製造業集群。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8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0家,分別是2015年的1.3倍和3.8倍。

——這五年,改革開放邁出大步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和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自貿試驗區發展勢頭良好。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線通達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客貨吞吐量分別居全國第8和第10,獲批第五航權。進出口總值突破3400億元,是2015年的1.9倍。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落戶達到242家。當選世界城地組織聯合主席城市,國際友好城市達到37個。入選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最成功40個城市。

——這五年,城鄉面貌發生大變化。城市能級實現新提升,獲批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戶籍人口突破1000萬,預計城鎮化率達到75.1%。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成效明顯,「米」字型高鐵網基本建成,「四主一輔」鐵路客運站布局加速形成,高速路網結構日益優化,地鐵開通里程達到215公里、在建里程177公里,分別是2015年的4倍和2倍。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空前,城市有機更新成果豐碩,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高,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這五年,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得到徹底整治,長效保護機制基本建立。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主要河流消除劣V類。新增生態水面1.26萬畝、濕地面積2.54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8.03%。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4%左右。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這五年,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高標準打贏脫貧攻堅戰,73721戶25041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6630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進了新家。用於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超過4500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72.84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累計完成1486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28萬戶。12.59萬拆遷安置群眾順利回遷。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22所、新增學位36萬個,「上學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新增三級醫院11家,新增床位20371張、達到75079張,一批群眾家門口的好醫院正在加快建設。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社會救助體系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平安西安」建設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各位代表!「十三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砥礪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員,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發展的中央和省屬駐市單位、高校院所,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以及海內外同胞、僑胞、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奮戰在抗疫一線、脫貧攻堅一線的白衣戰士、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和扶貧幹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十三五」部分指標未達預期,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與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相比,我們的經濟規模還不夠大,產業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不強,經濟外向度不高,科教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仍有短板,教育、住房、交通、醫療、養老、生態等方面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政府作風建設還需加強。我們將努力改進工作,用心履職盡責,不負全市人民重託。

二、關於「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是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關鍵時期。根據市委建議,市政府編制了《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經大會批准後,市政府將認真組織實施。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紮實」,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擴大開放為突破,以生態環境改善為前提,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創新驅動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先進製造業強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總量達到1.4萬億元以上。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臨空經濟示範區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成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秦嶺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有效保護,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豐富,城市文化影響力和軟實力顯著增強。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法治西安、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三)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三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四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五是堅持系統觀念;六是堅持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七是堅持真抓實幹。

(四)重點任務。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絲路科創中心;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三是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提升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四是突出擴大內需,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五是加快補齊對外開放短板,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六是紮實加強文化建設,打造絲路文化高地;七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建設生態西安;八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九是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宜居幸福城市;十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十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各位代表!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只要我們始終保持追趕超越的精氣神,咬定青山不放鬆,堅定信心、埋頭苦幹,「十四五」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運年。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提出,今年主要任務就是辦好十四運,實現十項重點工作新突破,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為指針,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紮實」,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構建「6+5+6+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十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全力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物價漲幅控制在3%以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上下達任務。

(一)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加快高水平創新平台建設。大力推進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建設,積極參與陝西秦嶺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加快發展,推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硬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鼓勵科研機構建設共性技術研發平台。主動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加快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創新共同體,打造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新樣板。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紮實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和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建設。支持碑林、雁塔、長安等建設環大學創新創業街區,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雙創「升級版」。健全統一、開放的硬科技要素市場,全面提升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功能,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保持在1500億元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保持在5%以上。創新人才引育、激勵機制,設立5億元市級人才發展基金,發放碩博人才獎和求職創業生活補貼,年內引進各類人才10萬人以上。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規模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增長7%以上。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上下游中小企業、高校院所集成配套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協同對接機制,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良性互動、融合發展,新增30家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0家以上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實施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培育市級以上瞪羚企業50家,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

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積極申報全國科創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拓寬科創企業融資渠道,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促進「天使投」「風投」「創投」「產投」機構與科創企業開展常態化對接,爭取國家中小企業投資基金落地西安。深入實施企業上市「龍門行動」計劃,年內新增上市企業10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1150億元。

(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建設先進製造業強市。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圍繞龍頭企業,完善「鏈長制」和「一鏈一專班」工作機制,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着力構建「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產業集群生態。推進6大支柱產業做強成勢,推動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力爭高端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積極參與國家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競賽。推進5大新興產業積厚成勢,着力培育和發展人工智能、增材製造、機器人、大數據、衛星應用等新興產業,全年營業收入突破400億元。推進6大生產性服務業聯動成勢,促進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全年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

培育壯大企業隊伍。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扶持計劃,支持比亞迪智能終端、西飛民機新舟系列、陝汽重卡擴能等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細分領域單項冠軍。開展質量標杆、工業品牌培育試點示範,推動標準、質量、品牌聯動建設,支持光伏、增材製造等行業領軍企業提質擴能,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安製造」品牌。新增百億級工業企業2戶、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130戶以上。

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主業突出、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原則,推動工業園區依託資源稟賦,實現錯位發展。鼓勵支持開發區、工業園區按照產業定位,引進培育龍頭企業,提升入駐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強化園區標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要素配置,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手段,提升園區運營管理水平。

深入推動融合發展。抓好「兩業」融合試點,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個性化定製、協同製造、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培育智能工廠、共享生產平台等新業態。推廣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新增「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35戶。深化央地合作,圍繞航空、航天、兵器等特色優勢產業,以重大項目為牽引,構建「依託一個央企、建立一個基地、形成一批產業集群」生動局面,打造央地融合發展新模式。

(三)深入挖掘和釋放內需潛力,築牢經濟發展基本盤。

持續抓項目穩投資。堅持市級重點項目「一月一調度一考核、一季一觀摩一開工」,完善「並聯審批」「容缺受理」等機制,營造「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良好氛圍。根據項目貢獻率配置要素資源,統籌協調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用氣保障及物資運輸等,積極爭取各類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謀劃、儲備和申報,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全力抓好740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3950億元以上。

紮實做好招商引資。緊盯世界500強、行業100強企業,持續招大引強,着力招引一批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和重大產業項目。強化招商引資市級統籌和投行思維,依託龍頭企業和各類產業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提高本地配套率。堅持招商與營商並重,實行招商優惠政策審慎承諾和剛性兌現,做到誠信招商、服務留商。全年引進內資3900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突破80億美元。

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優化消費供給,提升大唐不夜城、北院門風情街、高新嘉會坊等「夜長安」地標性聚集區水平,新增5個夜經濟示範街區。搶抓十四運機遇,推進「體育+」多業態融合發展,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加快品牌連鎖便利店、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精心組織服裝、家電、汽車、成品油等促銷活動。建設「國際美食之都」,推動西安名吃、中華老字號創新發展,舉辦2021購物美食節等重大活動。推動傳統商業數字化轉型,舉辦雲上購物節,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5500億元。

促進農村消費提檔升級。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加強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打造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引導農村商貿企業與電商深度融合,優化工業品下鄉網絡。鼓勵大型商貿企業在鄉鎮布點,推動農、商、文、旅消費集聚。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組織家電消費節、家電惠民行動等線上線下促銷,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活力。

(四)統籌規劃建設管理,着力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

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實施「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健全「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精緻做好重點區域和節點的城市設計。加快編制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構建軌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加快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支持西咸新區在創新城市發展方式上先行先試。加強與周邊城市規劃銜接、融合發展,協力建設富閻產業合作園區,不斷提升對陝西、對西北發展的帶動能力。

持續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促升級。加快機場三期和藍田通用機場建設。啟動西安東站、新西安南站建設,6月底前火車站「三路一廣場」建成投用、北客站樞紐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積極推動西延、西十、西康高鐵和西戶鐵路改造、西安車站至臨潼火車站「綠巨人」旅遊專線等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外環高速南段、鄠周眉等高速公路,西戶路、西灃路等幹線公路,雁南二路、西銅路等快速路建設。加快地鐵8條在建線路建設,確保6月底前14號線開通運營。加快引藍濟李等工程建設,建成西南郊水廠引水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40萬噸。協調推進藍田33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電網項目建設。加快打造高品質城市綠道,「五一」前「三河一山」205公里綠道全線貫通,新增城市綠地面積600萬平方米。

紮實推進新基建和新型城鎮化。開展智慧服務提質、新興產業賦能等行動,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工程建設,新增5G基站7000個,構建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全面完成「三改一通一落地」任務,5月底前打通經九路和紅廟坡路,做到斷頭路動態清零,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長效管理機制。精緻打造奧體中心、會展中心、高鐵新城、灞河左岸、幸福林帶等城市片區,展示西安現代時尚新形象。統籌推進遠郊區和縣城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吸引縣域人口向縣城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提升遠郊區和縣城綜合承載能力。

加強城市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繼續抓好中心城區交通優化提升,合理增加交通設施供給,加強交通堵點綜合治理和秩序管理。加快廚餘垃圾和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建設,推動市場化保潔,提高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打造「清潔之城」。持續加大違建拆除整治力度,6月底前完成全市重點區域和道路沿線整治提升。完善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生活服務「一碼通城」、風險防控「一體聯動」,讓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着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明晰市屬國有企業統一監管和行業業務指導邊界,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本布局和監管,做實做強西安城投集團、水務集團、安居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推進財政資金「撥改投」改革和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改革,做好政府債務化解。構建常態化風險排查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大幅提升企業開辦、土地供給、水電氣報裝、項目竣工驗收、不動產登記等辦事效率,企業開辦「1日辦結」,政府類和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60個、35個工作日內,試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和電子監察系統全面應用。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動。開展政策落地落實專項行動,加大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力度,持續整治違規涉企收費行為。優化親商助企服務,搭建銀政企對接平台,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發揮「市長特別獎」等激勵作用,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高水平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投資、貿易、資金、運輸、人員從業「五個自由」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推進「長安號」實現由「增量」向「提質」躍升,拓展承載和輻射聚集的能力。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積極申報建設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紮實推進「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進出口總值實現3500億元以上。加快建設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範區,依託「兩法庭三中心一基地」,吸引更多法律服務機構落戶。積極發揮世界城地組織、東亞文化之都、東盟中日韓「10+3」文化城市網絡等平台作用,廣泛開展人文交流活動,高水平辦好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等品牌展會活動,組建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參與瀾湄旅遊城市合作聯盟,持續擴大國際「朋友圈」。

(六)加強文化建設,持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提升考古工作科學化、現代化水平,開展太平遺址等重要史前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堅持文保優先,實施漢長安城遺址等重要文物保護工程,延續歷史文脈。圍繞建黨100周年,實施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展示工程,加強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重要遺址、史跡調查,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落實「四嚴」要求,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守好文物安全底線。加強文物合理利用,推進秦文化博物院、隋唐長安城博物院等主題博物館建設,深入挖掘西安歷史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加快文化產業提質升級。實施文化產業原創力提升計劃,以創意設計、傳媒影視、動漫遊戲、信息服務、電子競技為重點,打造附加值高、創造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創產業。推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帶動文化企業聚集發展,年內建成省級文化產業「十百千」園區(基地)12個、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30個,新增文化領軍型企業2家、骨幹型企業15家、高成長型企業20家。辦好中國國際原創動漫大賽、西安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等文創展演活動。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叫響做實「千年古都·常來長安」品牌,推動旅遊產品擴容提質,不斷提升城牆、大明宮、未央宮、杜陵等遺址公園保護和展示水平。高標準推進文化旅遊重點片區建設,4月小雁塔遺址公園建成開放,打造展示西安歷史文化的新地標;以保護歷史風貌為主,對三學街柏樹林街區實施「微改造」,打造全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新樣板;6月完成興慶宮公園提升改造,打造展示大唐文化的新亮點;8月建成易俗社文化街區,打造展示秦腔藝術的新窗口;加快推進西安文化商務區建設,打造現代科技體驗、當代文化藝術、圖書和會議會展四大中心。持續推進高品質酒店和特色民宿建設,積極培育壯大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紮實做好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

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推進長安雲、長安樂、長安書院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加快區縣「兩館」設施建設和等級達標,建成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讀書屋、閱讀吧。支持西安廣播電視台建設高清、超高清電視頻道。加強文藝精品創作,推出《大浪淘沙》《功勳》《紅星耀陝甘》等一批文藝新品,推進文藝創作再攀高峰。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辦好中國秦腔藝術節,開展「西安讀書月」「紅五月音樂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發放「西安文化惠民卡」,組織文化惠民演出1000場。

(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返貧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確保不返貧和防止發生新的貧困。推動扶貧產業全面融入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增強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規範扶貧資產管理和監督,確保公益性資產持續發揮作用、經營性資產不流失或不被侵占。推動太倉與周至扶貧幫扶向經濟合作升級。

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智慧農業、創意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等鄉村經濟新業態。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突出抓好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開展農業科技及種質提升行動,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穩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清理整治。開展節約糧食行動,制止餐飲浪費。

紮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合理優化村莊布局,科學安排村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逐步形成規範整潔、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年內打造美麗村莊60個,培育不少於10個美麗村莊片區。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確保土地出讓收益更多用於農村建設。着力建好鄉鎮,提升對農業、農民的服務功能。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城中村集體經濟股份化、公司化改造。支持高陵、閻良、西咸新區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農民,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八)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西安建設。

依法保護秦嶺。嚴格落實省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規劃》,嚴守生態紅線,加大系統保護修復力度,實施15條峪口峪道綜合治理,造林7500畝,治理小流域10000畝,秦嶺範圍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建成數字秦嶺平台,健全網絡化與網格化相結合的監管體系,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鐵腕治污減霾。加快高排放企業關、停、並、轉、搬,持續加大「散亂污」企業治理。啟動實施長距離供熱,制定能源替代方案,加快實現三環內「無煤化」。構建綠色物流運輸體系,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城市物流轉運車輛、新增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實現純電化。用好智慧環保指揮平台,堅持顆粒物與臭氧污染協同控制,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和聯防聯控,空氣質量排名力爭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30位。

加快全域治水。持續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河湖水系保護治理,年內完成101個治水項目。實行水源一級保護區全封閉管理,確保水源水質安全。強化河湖水環境治理,新增生態水面5500畝、濕地2000畝。加快第十三污水處理廠等12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魚化等6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建成臨潼等6座污泥處置廠。

防治土壤污染。持續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做好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嚴控固體廢物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嚴格落實「禁限塑令」,強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強對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的環境監管,做好風險管控與修復。

(九)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持續增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並舉促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加快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建設,着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為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提供「一對一」就業服務,完成企業職工和農民工技能培訓12萬人次,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以上。

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年內新城、閻良、高陵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驗收標準。實施「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推進「三名+」工程深化升級。126所新建、改擴建學校秋季開學前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0.8萬個。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支持建設高陵產教園區。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支持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推進健康西安建設。聚焦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目標,加快市公共衛生中心等13個醫院和21個區縣、開發區疾控機構建設,積極創建呼吸、傳染病等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兩個允許」要求,加強多類型醫聯體建設。創建全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創新試點,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40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0個,新增養老床位7000張,在城市社區加快設立老年餐桌等多種形式的便老服務設施。大力培育養老產業,推進養老與健康、養生、旅遊、休閒、互聯網等產業融合發展。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構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積極做好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推動土地供應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新籌集共有產權住房10000套、公租房5000套,新增分配公租房5000套。

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常態化開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確保食品藥品安全。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提高災害預警、應急處置和社會動員能力。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聯動式共建、智慧化服務。加大社區基礎保障投入,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持續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掃黑除惡鬥爭機制化、常態化、法治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西安。着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基層黨建品牌,有序完成村和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後備力量建設,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民族、宗教、外事、氣象、地方志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殘聯、慈善等事業發展。

(十)聚焦「精彩圓滿」總目標,舉全市之力辦好全運會。

加快場館配套設施建設。強化精品意識,嚴格質量管理,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高標準完成火炬塔建設和奧體中心體育場、主新聞中心改造提升,7月底前完成跨滻灞河5橋2隧建設,確保場館周邊道路暢通。抓緊做好奧體中心周邊夜景提升和全運馬拉松線路環境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全運村各項建設,全力做好全運村管理運營,努力打造「家」一樣的全運村。

強化組織提升保障能力。精心策劃火炬傳遞、開閉幕式等重大活動,周密組織我市承擔的10個全運會和4個殘運會比賽項目,加強運動員備戰訓練,充分展示西安體育健兒的實力和風采。全面提升接待、住宿、餐飲、交通、醫療等服務能力。持續開展治安、消防、食品、環境等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安全保衛等工作,確保全運會絕對安全。

營造熱情友好全運氛圍。叫響「全民全運·同心同行」口號,深化「相約西安·築夢全運」系列活動,圍繞倒計時200天、100天、50天和春節、「五一」「七一」等重大節點,精心組織宣傳推介。開展全運惠民活動,辦好「我要上全運」百場馬拉松和西馬、城馬等群眾性體育活動,充分動員全市上下參與全運、服務全運、奉獻全運,做到城市讓全運更精彩、全運讓城市更出彩。

各位代表!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我國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發病例不斷出現,必須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堅決做到「五個全覆蓋」,堅持「人」「物」同防,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理,突出抓好進口貨物和冷鏈食品監測消毒等環節,切斷

散發病例傳播擴散途徑。加強重點場所、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要時間節點防控,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有序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關心關愛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切實做好防疫物資和生活服務保障。完善重大疫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應急物資保障體系,統籌抓好新冠肺炎與流感等傳染病防控,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強化政治統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善於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堅持依法履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六大工程」,積極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有效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打造陽光政府。

提升行政效能。持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大部門信息整合力度,強化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應用,推動數字信息技術與政府治理廣泛深度融合。加強以資產管理為基礎的集中統一管理,以高質量服務保障機關高效運轉,持續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加強和改進政務督查,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高效落實。

勇於擔當作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發展為己任,增強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矢志追趕超越,埋頭苦幹、爭創佳績。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履職本領。全面落實幹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充分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熱情。

恪守清正廉潔。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從嚴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查糾「庸懶散慢虛粗」等作風問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今年一般性支出壓減18%以上,政府花的每一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都要精打細算、依法合規。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追趕超越,志堅者勝。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託、真抓實幹,勠力同心、開拓奮進,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