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22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五年來取得的主要成績和寶貴經驗

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是盧氏發展史上具有偉大里程碑意義的五年,是盧氏經受大考驗、實現大發展、蓄勢大趕超的五年。這五年,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全縣上下頑強拼搏、奮楫篤行,在困境中闖關過坎,在壓力下砥礪前行,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難題,辦成了一批又一批實事,實現了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千年夙願,夯實了經濟發展的牢固根基,擦亮了清清盧氏的亮麗名片,織密了基本民生的保障網絡,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圓滿完成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開創了盧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五年來,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1]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工作大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盧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脫貧攻堅鑄就歷史性偉業。五年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發展機遇,選派9000餘名結對幫扶幹部、203支駐村工作隊,「轉扶搬保救」五措並舉,「六個精準」全面落實,「五個一批」紮實推進,2.6萬戶9.4萬人全部脫貧,1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順利實現脫貧摘帽,困擾盧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搬遷群眾安居樂業。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之舉,累計投入20.3億元,2018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占全省任務八分之一的 33695人「十三五」搬遷任務,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明顯縣」。產業就業支撐有力。整合財政涉農資金37.2億元,發展產業項目1166個、建設扶貧產業基地375個、扶貧就業基地23個、光伏電站154個,創造就業崗位1.4萬個,上萬名搬遷群眾受益;累計開發公益崗1.2萬個,勞動力就業16萬人,貧困家庭勞動力實現應就業盡就業,成功通過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評審認定。金融扶貧持續深化。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全省複製、全國推廣,列入全國金融扶貧典型案例和全球最佳減貧案例。2021年全縣存款餘額191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幅53%;貸款餘額112億元,增幅173%。五年來累計投放金融扶貧貸款29.6億元,其中脫貧人口小額貸款16487戶14.5億元,戶貸率68.6%。防返貧成效全面鞏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輪換調整168名駐村第一書記和475名工作隊員,幫扶力量持續加強。全縣監測戶實現了全方位動態管理,防返貧底線進一步守牢,順利通過國家、省脫貧後評估驗收。

(二)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飛躍。經濟快速增長。五年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80.9億元增長到129.6億元,年均增長7.2%;引進省外資金超過215.6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115.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7%;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9%;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8%。主要指標增速均高於國家、省、市水平。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服務流程;行政服務中心進駐部門23個,進駐事項1178個,比2016年增長9倍,五年來,共辦理政務服務和審批事項228萬件,「12345」熱線共受理群眾訴求1.3萬件,滿意率100%。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堅持「項目為王」,累計實施重大項目613個,完成投資638億元;開展「三個一批」項目33個,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31名縣級領導45名科級幹部包聯192家重點企業,解決「堵點」「難點」問題314件。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不斷完善優惠政策,建設「綠色通道」,完成招商引資464億元,年均增長18.8%;節會簽約項目99個,投資金額463億元;外貿出口完成54億元;引進總部企業1024家,完成稅收3.8億元。

(三)轉型創新和產業發展獲得歷史性突破。圍繞脫貧攻堅,立足資源稟賦,推進三產融合。綠色農業提質增效。食用菌由不足1億棒增加到3.6億棒,高效連翹、核桃由50萬畝、42萬畝發展到均超百萬畝,農業龍頭企業增長3倍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增長8倍多,產業基地增長10倍多,產業增收大棚由不足百座發展到超過5000座;信念集團、金海生物、鑫生源果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了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更加重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三品一標」[2]產品達到85個;成功舉辦「連翹花季」、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打造了「原本盧氏」縣域公共品牌。躋身國家級香菇產業集群和省級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榮獲「全國食用菌產業化建設示範縣」「國家級出口香菇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優秀香菇出口基地縣」「盧氏連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十強縣」等稱號。特色工業轉型升級。堅持提質擴鏈、創新融合、集群發展。中錦園、潤奇食品等一批中藥材和食品加工企業接續投產;浩洋服飾、泓淇實業等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運行良好;天寶蜂業、綠之源菌業成功打入航空食品市場;聖瑪斯科技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零的突破。強力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管委會+公司」改革模式落地見效。「三大改造」[3]項目51個,投入資金45億元;研發投入企業達21家,研發資金4300萬元,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得到釋放。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改造提升豫西大峽谷等3個4A級景區,推進飛龍山、冠雲山等景區開發建設;建成山水隱廬等10餘個精品民宿;紅軍長征村項目落地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盧氏段)納入國家規劃;年接待遊客和旅遊綜合收入分別由2016年的63萬人次、2.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915萬人次、32億元,均超過10倍。連續獲得「省級生態示範縣」「中國優秀休閒度假旅遊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最佳康養休閒旅遊名縣」「河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等榮譽稱號,「自由山水·清清盧氏」旅遊品牌持續叫響。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全縣電商應用企業和合作社達到90家、個體網店超過2400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40億元。

(四)城鄉面貌實現歷史性蝶變。堅持規劃引領,完善城市功能,紮實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洛河水生態魅力彰顯,靖華大道貫穿東西,洛南新區框架拉大,跨河發展初具規模。投資約40億元,推進城區道路、管網、城市綠化、棚戶區改造、特色商業區等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城區面積增加了30%,城鎮化率增長了30%,城區新增公共綠地30萬平方米;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三城聯創」大力推進,「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順利通過評選,有品位、有韻味、有滋味的自然山水城市芳容初現。

(五)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現歷史性跨越。圍繞脫貧攻堅,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設施方面,欒盧、盧洛高速建設如火如荼,高標準完成生態廊道項目,高速連接線、興賢廊道進展順利;投資14億元,修築國省幹線公路5條128公里;投資20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015公里,榮獲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稱號。投入資金2.3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工程800餘處,33.2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得到保障。累計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1.3億元,電網發展實現全面升級。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關於切實解決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問題的議案,得到有效解決,總投資3.1億元,新建2萬噸/日第二水廠、2萬噸/日思源水廠,新增供水管網72公里,年增加售水量130餘萬噸,水質得到提升,水量得到保障。集中供暖、天然氣入戶、星級廁所、門口遊園從少到多,人民群眾生活更加便捷。公共服務方面,所有鄉鎮通幹線公路,行政村通路、通郵、通班車;行政村接入動力電率、戶戶通電率均達到100%;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91%;所有行政村實現寬帶、手機信號、廣播電視信號全覆蓋;標準化村衛生室、合格鄉村醫生、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易致貧戶實現參保全覆蓋;村級綜合性文化室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進步。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強力實施「生態立縣·『三生』融合」戰略,統籌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國土綠化全面提速,累計完成造林7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超過70%,「一核兩帶三區四化」[4]建設成效初顯,生態功能區地位更加鞏固。在全市率先建成「空氣質量國家二級標準達標縣」,深入推進「河長制」,紮實開展「四水同治」[5],境內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年保持100%。累計改造農村戶廁34794戶;近三分之一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率100%,村級垃圾集中處理率89%。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盧氏縣城區水生態建設提升工程規劃》加快實施,總投資14.6億元,已完成南城水網、南北岸堤頂、洛南大渠引水管線、西沙河生態修復、紅色紀念公園、連翹主題公園、兩岸花海等工程,綠樹掩映、曲水流觴、清新自然、遊人如織的生態畫卷逐漸顯現。「省級生態縣」「省級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花落盧氏,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盧氏綻放新顏。

(七)社會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統籌發展社會事業,重點民生實事全面落實。五年來累計完成民生領域投入162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7%。教育更加均衡。投入10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60所、幼兒園32所,補充教師509人,培訓教師1.6萬人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師資水平穩步提升,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衛生條件更加完善。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整合全縣醫療資源,提升了縣域醫療服務能力;縣醫院成功創建二甲綜合醫院;完成縣醫院醫技綜合樓和心血管醫院影像中心綜合樓異地新建、婦幼保健院異地新建、15個衛生院改造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縣中醫院和縣疾控中心易地新建項目建成投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城鎮新增就業、勞動力技能培訓人數分別達到4.2萬人、5.9萬人,較五年前分別增長59.5%、373%;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5%以內;組織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累計返鄉創業8991人,帶動就業2.6萬人,累積發放創業貸款3.3億元。累計引進和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432名,選調鄉鎮事業單位人員到縣直310人,形成了人才規範流動的管理機制。累計發放養老、失業保險及困難群眾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27.1億元。全縣社保持卡人數37萬人,較過去五年增長329%,覆蓋率97%,實現了更加便捷、利民、惠民的社保服務。社會大局更加穩定。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開展「智志雙扶」「文明誠信家庭爭創」等活動,樹典型正導向,內生動力有效激發。守好市場監管防線,成功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全民法治意識明顯增強。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效明顯,公眾安全感指數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連續四年被授予省、市「平安建設優秀縣」稱號。緊緊圍繞「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要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組建醫療專家組,1.6萬名黨員幹部和全縣群眾,眾志成城、科學防控,守住清清盧氏一方淨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形成文化事業繁榮、居民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穩定的新局面。

五年來,認真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等,黨員幹部受到教育,「四風」問題得到解決,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顯著提升。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持續提高政府效能,切實減輕基層負擔。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高度重視人大代表議案、建議辦理工作,採取加強領導、調查研究、跟蹤問效、督辦協辦、考核獎懲等有力措施,始終把代表及委員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和檢驗辦理工作的重要標準,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314件、政協委員提案488件,辦復率,面商率,滿意率都保持在100%,受到了廣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好評。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有力有效。積極支持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國家安全、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婦女兒童、審計、統計、檔案、僑務、氣象、殘疾人、供銷社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五年的奮鬥步履堅定、鏗鏘有力,五年的變化真

真切切、有目共睹,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振奮人心,是在世界

經濟復甦乏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國內經

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的情況下取得的,

是在我縣處於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取得的,值得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過程蘊含艱辛。我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力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凝心聚力、頑強拼搏的結果,是海關總署、北京市懷柔區、鄭州市、省農業農村廳、鄭州大學等傾力幫扶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和廣大建設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駐盧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幹警,向關心、支持盧氏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回首五年曆程,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加強政府工作,推動盧氏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最根本的發展保障。形勢越複雜、任務越艱巨、挑戰越嚴峻,越要依靠黨的全面領導,越要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人民至上作為最執着的價值追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聚民力、促進發展。必須把提升能力作風作為最有效的發展抓手。良好的能力作風建設是凝聚黨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能夠促進廣大幹部職工進一步提升能力,端正作風,樹好形象,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最關鍵的發展動力。改革創新的程度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只有堅定不移走改革創新之路,我縣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會越來越大,發展道路才會越來越寬,發展步伐才會越來越快,發展質量才會越來越好。

各位代表!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盧氏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總量不大,實體經濟困難增多,產業基礎和產業鏈水平有待提升;二是創新動力和創新人才不足,城市能級不高,城鄉發展尚不平衡、不協調;三是公共服務供給還不平衡不充分,教育、衛生、養老、文化等民生事業與群眾需求還有差距;四是政府服務質量、行政效能、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營商環境還需進一步優化。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謀劃好今後五年工作,開啟現代化盧氏建設新征程

未來五年,是盧氏的歷史上升期、發展提速期、崛起窗口期。

按照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的部署,今後五年縣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偉大旗幟,牢記殷殷囑託,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6]、鄉鎮工作「三結合」[7],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建設開放創新、宜業宜居、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盧氏新征程中勇毅前行!

未來五年的奮鬥目標是:實施「十大戰略」[8],建成「三區兩縣一基地」[9]。

主要預期指標是:經濟總量顯著增加,人均GDP在全省排名位次持續前移,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以上,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質量同步改善、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

今後五年,着力推進「八大重點」任務: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10],常态化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抓海关总署、北京市、郑州市、郑州大学等帮扶机遇,不断拓宽协作帮扶范围;强化政策落实,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兜底能力。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配套产业、就业基地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力度,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加强社区治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稳得住、可发展、生活好”。创新深化金融扶贫“卢氏模式”。不断拓展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授信延伸、服务扩面、平台开发、产品创新,全面推进特惠金融与普惠金融双向发力;构建新型“政银担”等融资模式,建设“政银担保投”联动发力试点县,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渠道融资支持。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紧紧抓住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城乡统筹,围绕“县域北部农游一体化、中部城乡一体化、南部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差异化、特色化乡村振兴路径,全力推进“五大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扎实推进产业提级,再造发展新势能。实施“换道领跑”“优势再造”战略,围绕主导产业,引育龙头企业,扩规模强管理提品质、建标准塑品牌增效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河南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中西部深呼吸深睡眠体验区。提层级。围绕以食用菌、中药材、林果业为主的绿色农业,扩大规模、做强主体、培育龙头,全力打造百亿级食用菌、连翘产业集群,加快蜜蜂友好型示范县建设。围绕以农副产品、中药材精深加工和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的特色工业,强力实施“三大改造”,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围绕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电子商务为主的三产服务业,推动龙头景区提档升级,突出精品民宿集群支撑,打造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赓续传承红色精神,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切实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文化高地。延链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坚定不移推进五条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强载体。推进卢氏开发区“三化三制”[11]改革,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能。坚持建设与招商同步,推动特色商业区提档升级。树品牌。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发挥地标产品优势,积极培育知名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创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鲜明的名优品牌,擦亮“原本卢氏”地域名片。
  (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提标,加速城乡一体化。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五里川—朱阳关和官道口—杜关为南北副中心的“一主两副,组团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建设老城文旅区、东城文化教育区、西城品质生活区、南部职教康养区、开发区五大功能区。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织密城区路网,连接主干道、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提升水、电、气、厕、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水平,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更新,逐步实施雨污分流。做好城区垃圾中转站、公厕项目建设,加快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推进卢氏县大件园林垃圾协同处理厂、垃圾焚烧蒸汽余热利用以及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封场等环卫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垃圾分类,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开展“城市双修”,持续抓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善城市面貌。结合“两道一环”绿道,推进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建设,建设国家园林县城。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十有、十无”标准,开展城市“四治”行动[12],逐步将城区建成“网格式”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建设公共服务环廊,实现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
  (四)持续推进重大设施提质,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加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改善发展条件。交通方面,加快推进浩吉铁路货运站点建设,积极谋划客运站点。加快推进栾卢、卢洛高速建设、栾卢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启动方城至丹凤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善全域高速公路新骨架。加强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畅通县城与乡村、景区、园区的交通运输衔接。水利方面,持续实施“四水同治”,统筹推动“五水综改”[13],建设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智慧水利五大类工程。新能源方面,加快县城和中心乡镇天然气管道铺设,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实施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推广新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推进5G、人工智能建设,鼓励传统产业赋能升级。
  (五)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环境优势。实施“全面绿色转型”战略,推进“三生”融合,创新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坚决守护绿水青山。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系统推进河流生态保护,全面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清洁治理,有序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保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因地制宜促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高质量的生态经济体系。科学谋划降碳减排,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统筹推进自然环境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建设山清水秀之地、打造生态宜居之乡,让自然美和人文美相互交融、相映成趣。
  (六)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抓好养老服务、基础教育、技能提升,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就业优先,着力抓好援企稳岗、创业增岗、培训优岗、兜底保岗,全面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就业更充分高质量。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师素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教育新城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成县级“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县、乡、村、家庭等多层级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创优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留人管人机制,科学合理用好人才。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七)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充分释放发展潜能。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做强开放平台,做优开放服务,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与时俱进创新开放招商方式,强化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开发区活力动力。

(八)有效推進基層治理,保障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建設,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全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區。持續開展「文明誠信家庭」爭創活動,拓寬「雙扶驛站」內涵和外延,選樹先進典型,強化宣傳教育,鞏固提升向上向善講文明的人文好生態。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全力抓好信訪穩定工作。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維護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安全。狠抓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堅決防止較大事故發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築牢金融安全屏障。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堅決守牢疫情防控防線。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三、紮實做好2022年工作

2022年是「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今年我縣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嚴峻,疫情防控壓力依然存在,宏觀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但是,危機並存、危可轉機,機遇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着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十大戰略」,深化「兩項工程」。中央、省、市各項方針政策為我縣發展指明了方向,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同時,我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產業發展持續向好,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前景好,特別是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戰略、一整套調控政策、一攬子工作舉措正在發力見效,蘊含着重大機遇。我們必須堅定必勝信心、增強發展定力,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縣委確定的重點任務,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務實的工作舉措、更加過硬的工作作風,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全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省市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研發經費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口5300人,糧食產量穩定在2.6億斤以上,CPI漲幅3%左右,外貿出口總值增長3%,節能減排相關指標完成市定目標。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堅持穩字當頭,以穩促進、以進固穩,樹牢「項目為王」理念,加大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千方百計穩住經濟基本盤,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聚力「三農」戰略,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落實「四個不摘」,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保持幫扶政策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優化產業就業等政策舉措,保持兜底救助政策持續穩定,繼續將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向脫貧人口和易返貧致貧人口適度傾斜。堅持常態化監測。做好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確保監測對象應納盡納、應幫盡幫。緊盯控輟保學、因病因災、住房和飲水安全等關鍵要素,因戶施策、分類幫扶,高質量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持續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和社區治理。深化提升金融扶貧「盧氏模式」。搶抓政策機遇,積極開發符合縣內農業經營主體、企業實際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持續加大「香菇貸」「農商快e貸」「惠農e貸」「銀擔易貸」、香菇全產業鏈貸款等普惠產品的推廣辦理力度,加快推進特惠向普惠轉變,積極創建「政銀擔保投」聯動發力試點縣。夯實農業基礎。切實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確保國家強農惠農補貼政策落地落細。持續開展農業實用人才培訓,完成集中培訓2000人次以上。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為抓手,大力推進「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美麗小鎮」創建,每個鄉鎮政府所在地和行政村至少要新建或改建一所水沖式公廁,高標準完成農村戶廁改造5000戶,完成19個「四美鄉村示範村」任務,每個示範村「五美庭院」樣板戶至少達到60%以上,其餘行政村「五美庭院」樣板戶至少達到20%以上。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燒;加強農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農民收入。做實做細優勢產業發展、一二三產融合、農旅結合、農企利益聯結等工作,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比重。毫不放鬆抓好穩崗就業,引導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勞動力更多向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就業,以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穩定就業,實現持續增收。

(二)聚力集群成鏈,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突出「項目為王」,堅持要素跟着項目走、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干,加強對接,做優服務、創優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開足馬力上項目。嚴格落實項目建設「五個一」機制[14],提速建設總投資138億元的115個重點項目。謀劃儲備一批,積極爭跑,完善手續,力爭更多項目進入省市重點。啟動開工一批,集中各方合力、抓緊完善手續,力促三門峽清潔能源基地、中州自在谷康養度假等前期項目儘快開工。加快建設一批,全力趕工期、抓進度,確保官道口鎮果嶺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區、河南多甜蜜蜂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等新開工項目達到或超過時序進度。建成投產一批,確保返鄉創業就業綜合服務平台、盧氏縣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和建築垃圾處理再生利用中心等續建項目儘快投產達效。精準對接抓招商。突出招商為先,揚優勢強後勁。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戰略機遇,圍繞食用菌、中藥材、果品、文旅康養、蜂產業等五條產業鏈,持續推進大員招商、定點招商、代理招商,對接優質資源,爭取再簽約一批項目,確保全年簽約落地10個投資超億元的產業項目、4個投資1億元以上重大先進製造業項目,加快形成「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的倍增效應。強化服務優環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紮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細化領導包聯企業機制,配強「首席服務員」,將「問題化解率」作為衡量服務企業成效的重要指標。依法推進徵地工作,實現「地等項目」;全面摸排和盤活利用各類低效、閒置用地,切實增強城市經濟的投入強度、經濟密度和產出額度。優化投融資平台功能,積極爭取銀行信貸授信,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三)聚力產業提級,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着力做好強鏈、延鏈、補鏈文章,實現縣域經濟轉型提升、跨越發展。構建綠色農業體系。用數字、生態賦能,做優一產。以「創新引領、要素集聚、產業融合、鏈條拉長、綠色發展」為方向,圍繞食用菌、中藥材、果品等特色產業,發展數字農業、生態農業,做強項目載體、做優產品品牌,打造一批「農」字號龍頭企業。食用菌產業,擴大金海菌種研發中心規模、建成一批中型菌棒加工廠,推進南部片區特色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項目,食用菌規模穩定在3.6億棒,確保食用菌精深加工產業園、金海精選加工項目、亨泰農業香菇罐頭加工項目等建成投產,叫響「中國香菇第一縣」品牌。中藥材產業,加快與國藥集團等知名藥企戰略合作,建成玉皇山製藥黃精系列康養產品、中錦園中藥飲片等項目,推動樂氏同仁製藥異地擴建項目投產運營,打造「全國連翹第一縣」和「豫西中藥材集散地」。果品產業,打造百萬畝核桃強縣和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大縣;持續擴大官道口優質蘋果、玉露香梨、獼猴桃、大櫻桃、金砂梨等特色果品種植規模;建成百畝果品聯動採摘大棚,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發展。蜂產業,圍繞打造國家級蜜蜂生態友好型示範縣這一載體,統籌謀劃蜂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蜂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蜂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和國家級蜂產業農旅融合一體化示範區等發展平台,建成河南多甜蜜蜂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等項目。延長產業鏈條,研發食品、飲料、藥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蜂產品。煙草產業,實現全縣煙葉面積10萬畝以上,產量1100萬公斤以上,進一步鞏固盧氏全省核心煙區地位。構建特色工業體系。用科技、金融賦能,做強二產。引進、投產、運營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產業鏈控制力的領軍企業,將企業優勢轉化為鏈式優勢、集群優勢、規模優勢。對食品加工業要緊抓不放,切實推進河南恆順祥農產品深加工、遠村果蔬飲料加工等項目;紮實推進瑞之恆中藥材深加工、樂氏同仁藥品加工項目的投產;對礦產品採選業要借勢推進,重點抓好中原礦業夜長坪鉬礦日採選3萬噸建設、北方礦業日採選1000噸鐵銅礦選廠擴建等項目;對新型材料和裝備製造業要大力扶持,統籌搞好中石考克、泓淇實業裝配式建築等項目。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用創新、創意賦能,做大三產。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持續抓好豫西大峽谷等三個4A級景區提升改造;樹立示範引領作用,持續推進官道口鎮新坪村、雙龍灣鎮西虎嶺村、湯河鄉湯河村等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全面擴展以官道口山水隱廬、朱陽關棲雲山居、五里川千層坊為引領的民宿集群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樹立大康養理念,加快推進莘川坊商旅文化綜合體、冠雲山產業園、紅軍營紅色文化教育培訓中心等項目建設進度;推進文旅融合,在剪紙、木版年畫、烙畫、松果牡丹畫等傳統技藝中植入姓氏文化、河洛文化、紅色文化等元素,開發特色文創產品。爭取遊客接待量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35億元。推進電子商務發展,建成快遞智能化分揀中心,推進快遞進村工程,解決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後一公里」堵點問題;持續打造「原本盧氏」縣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大力開展直播電商帶貨活動,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進城市。

  (四)聚力城乡并进,抬高全域发展底板。推进“三城联创”,积极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空间,打造宜业宜居卢氏。推进城市扩容。落实“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步伐;优化路网结构,完成兴贤大道、顺义路、西苑南路等9条城区道路建设任务,新开工建设伏牛路和洛河路2条道路;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区14条主巷供水主管网改造任务;加快实施新建高速路出口景观提升、哺育河生态修复等水生态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建设街头游园、口袋公园、东城体育公园等,逐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品味。优化空间布局。依托豫西大峡谷和百草园景区,加快推进县域北部农游一体化试点区建设步伐;依托县城发展,着力打造城区周边城乡一体化试点区示范样板;依托产业支撑,全力提升南部特色产业支撑试点区业态水平,真正实现差异化发展。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五里川—朱阳关和官道口—杜关为南北副中心的“一主两副,组团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城区建设老城文旅区、东城文化教育区、西城品质生活区、南部职教康养区、开发区五大功能区。规范城市管理。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打造示范道路,开展线缆入地专项行动,持续规范城区市容市貌秩序;做好道路深度保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水平;做好城区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加大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违法建设查处制止、拆除力度。加强餐饮业油烟治理源头管控、户外广告设施管理。持续推进环卫、绿化、充电桩、中心环卫站、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路灯、停车场等智慧城管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五)聚力補齊短板,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對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交通,加快欒盧高速、盧洛高速、興賢廊道等在建工程施工進度;推動國道209縣城至五里川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動工、方丹高速開展前期工作、浩吉鐵路盧氏貨運站建成投用;着手城鄉客運樞紐站徵地拆遷工作,爭取及早開工;力創省級「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優化「村村通」客車後續服務和行業監管,不斷完善提升服務水平。水利,緊緊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河目標,全面縱深推行河長制;加強協調,積極推進金盧水庫建設;加快實施洛北大渠提升改造工程,迅速推進投資3億元的城西綠化帶、卜象河生態修復等10個工程項目;推進農村供水工程提質改造,全面提升供水保障;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坡耕地治理1.4萬畝,小流域治理12.8平方公里,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畝;持續推進總投資14.6億元的盧氏縣城區水生態建設提升PPP工程,對洛河城區段、南城新城區、北城老城區、洛北大渠、城區段匯入洛河的12條支流和城區具備條件的部分道路進行水生態打造和修復;對洛河城區段堤防加固修復,對壩底河等河段進行治理,推進中小河流水環境整治。電力,加快老舊設備改造及智能化升級,強化設備運維保障及應急處理能力,積極推進110千伏城東輸變電工程項目進度,保障縣域重點項目電力需求,不斷提升縣域供電能力。加快 5G 基站、智能充電樁、數據中心等設施建設,新建 5G 基站70個以上。加快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工作,全面提升集中供熱運營水平和保障能力。

(六)聚力生態提升,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彰顯自然生態環境優勢,打造中西部深呼吸深睡眠體驗區。打好「三大」保衛戰。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對標優良天數和PM10、PM2.5等排放標準,持續鞏固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達標縣成果。加強對洛河、淇河、老灌河、杜荊河沿線的排查管控,確保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達標。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工礦企業環境監測,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做好碳匯文章。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推進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光伏和風電,完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加快推動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做好產業結構轉型。積極推進100萬畝林業碳匯資源開發,力爭2023年上市交易。實施國土綠化。以科學綠化為抓手,繼續實施「一核兩帶三區四化」工程,完成造林12萬畝、森林撫育15萬畝、鞏固提升森林特色小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示範村15個,新建森林特色小鎮1個、省級森林鄉村示範村7個、市級森林鄉村示範村23個,加快推進國家級森林城市創建。

(七)聚力實幹惠民,夯實共同富裕基礎。持續解決好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就業、養老等熱點、難點問題,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做好十件民生實事。在紮實做好省、市民生實事的基礎上,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力辦好城區背街小巷及城鄉結合部改造提升、春暉幼兒園、萬人持證技能提升行動、7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洛北大渠提升改造、燃氣惠民、第三污水處理廠、特困人員救助中心、興賢廊道建設、盧氏縣養老服務中心民生實事建設,以實際行動回應民生關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深入落實「雙減」「五項管理」和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常態化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全面提高課後延時服務質量和覆蓋率。加快盧氏二小教學樓、城關鎮初級中學宿舍樓、雙龍灣鎮中心小學綜合樓、范里鎮第二幼兒園項目建設進度,確保秋季開學投入使用。開工建設育賢中學,增加城區學位供給,謀劃啟動教育新城項目,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加快「春暉苑」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及早交付使用。推進醫療達標提質。推進縣醫院三級綜合醫院、中醫院三級、保健院二級甲等創建工作。提升縣域內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和專科疾病防治能力;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質性運行。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醫養結合示範項目建設,打造休閒康養新高地。加快保障擴面提標。加快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保障大病向保障慢病小病延伸,實現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五大體系」[15],持續實施技能培訓「六個一批」[16],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打造「盧氏香菇種植」「盧氏焊工」等勞務品牌。全年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持證1萬人次,不斷提高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持證率,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確保城鎮新增就業5300人以上。實施生態移民搬遷。重點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程,聚焦偏遠山區群眾,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爭取及早實施搬遷。優先啟動地質災害搬遷工程,重點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眾實施搬遷,徹底消除安全隱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八)聚力改革創新,打造趕超跨越引擎。激活創新第一動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推動各項改革落地。深化土地、技術、金融和數據等要素市場改革,提高在新發展格局下的要素配置效率;重點加快國資公司等平台類公司轉型發展,通過改變傳統的投融資模式,使公司真正成為信用等級高、運營效益好、盈利能力強的現代化投融資平台;深化開發區改革,按方案推行「三化三制」;加快推進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社保降費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務,確保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根。實施人才興縣戰略。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模式,探索異地引人才、飛地建中心等靈活多樣的引進方式,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着力院士服務站、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工程) 實驗室、企業創新聯合體等人才創新平台建設,實現平台數量、層次「雙提升」。加大2022年招才引智工作力度,通過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三支一扶」「特崗教師」招聘、「優秀人才引進」「雁歸鄉」等渠道,吸納優秀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實施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工作;改革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建立企業家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支持企業開展自主評審工作,暢通民營企業職稱申報渠道,助力民營企業改革創新。推進技術改造升級。按照「統一組織、部門協同、屬地負責、分類幫扶」的原則,圍繞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品牌建設,推動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繼續引導相關科研機構與企業進行對接,促進產業技術升級。以「三大改造」為抓手,加快推進工業企業提質增效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九)聚力常態長效,扛牢安全穩定責任。緊盯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堅決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常態化防控,扎牢「四個口袋」[17],強化「十個哨點」[18]預警作用,增強「五種能力」[19],壓實「四方」責任[20],強化「四早」措施[21],築牢全民免疫屏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堅決守住安全生產底線。縱深推進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完善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聚焦重點領域,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加強應急指揮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統籌抓好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全面壓實各方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風險防範和處置機制,妥善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堅決兜牢「三保」支出底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持續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完善全縣社會治理體系、機制建設,創造性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推進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持續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堅決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零上訪、零案件、零事故」平安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創建活動,築牢平安盧氏社會基礎。

(十)聚力效能提升,建設人民滿意政府。開啟新征程、擔當新使命,我們必須堅持「打鐵自身硬」,紮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持續推進「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省、市、縣委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認真履行政府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依法履職提效能。始終堅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健全公示聽證、決策諮詢、專家論證、公平競爭審查等制度,進一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好議案建議和提案。主動接受紀委監委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規範、高效、陽光推進政務公開和行政執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妥善處理好每一個行政訴訟案件,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高效務實重創新。強化擔當精神和效率意識,完善考核問責機制,嚴格效能督查、責任倒查、全程問責,堅決整治亂作為、慢作為、不作為。健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推動形成競相干事創業、主動攻堅克難的良好局面。深化政民互動,發揮12345政務熱線等平台作用,提升政府服務能力。堅持問題導向,完善聯繫群眾、服務企業常態化機制,從群眾最期盼、企業最迫切的難事着手,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排憂解難,以創新實幹贏得群眾點讚。清正廉潔守底線。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治「四風」問題,以馬不離鞍、韁不鬆手的定力,真正把「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抓深、抓實、抓出成效。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精打細算、節用裕民,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人民的「好日子」。大力發揚自我革命、自我鬥爭精神,加強政府採購、招投標等重點領域、重點崗位廉政風險防控,嚴懲各類違紀違法行為,堅守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底線。

各位代表!大道至簡,實幹為要。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干,錨定「四個盧氏」[22],建好「三區兩縣一基地」,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名詞解釋

1.「兩個確立」: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2.「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

3.「三大改造」: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和技術改造。

4.「一核兩帶三區四化」:一核:以縣城為中心,建設南山北嶺森林公園、洛河濕地公園;二帶: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方向,持續提升北嶺至火炎、望家山至龍崗山兩大林果產業帶;三區:南山以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建設、森林經營為主的生態保護區,洛河沿岸以困難地造林、退化林改造為主的生態修復區,北山以發展核桃為主,花椒、蘋果、梨、大櫻桃為副的產業發展區;四化:擴綠、增色、添彩,持續建設山區森林化;提質、增效、延鏈,科學發展鄉村林果化;管理、補植、增色,鞏固提升廊道林蔭化;植樹、種花、種草,全面實現庭院花園化。

5.「四水同治」:「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治。

6.縣域治理「三起來」: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

7.鄉鎮工作「三結合」:把改進作風和增強黨性結合起來,把為群眾辦實事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結合起來,把抓發展和抓黨建結合起來。

8.「十大戰略」:一是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二是實施優勢再造戰略;三是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四是實施換道領跑戰略;五是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六是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八是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九是實施制度型開放戰略;十是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戰略。

9.「三區兩縣一基地」:三區是指河南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中西部深呼吸深睡眠體驗區、國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區;兩縣是指生態旅遊名縣、特色農業強縣;一基地是指「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

10.「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和摘帽不摘監管。

11.「三化三制」:「三化」指建立「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管理團隊;「三制」指領導班子任期制、員工全員聘任制、工資績效薪酬制。

12.「四治」行動:生態環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衛生「治髒」、公共服務「治差」。

13.「五水綜改」:「水源、水權、水利、水工、水務」綜改。

14.「五個一」機制: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組專班、一套機制、一抓到底。

15.「五大體系」:全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評價激勵體系、就業創業支持體系、技能競賽體系和信息管理體系。

16.「六個一批」:圍繞市場需求技能培訓輸出一批、圍繞產業發展實用技術培訓就近吸納一批、圍繞服務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培訓轉化一批、圍繞打造勞務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培訓提升一批、圍繞創新創業營造崇尚技能培訓引領一批、圍繞增強實效提高培訓質量提質一批。

17.「四個口袋」:國際航班、陸路口岸、冷鏈物流和中高風險地區。

18.「十個哨點」:加強醫療機構就診人員、境外省外返豫人員、特定服務場所從業人員、高風險崗位人員、重點機構人員核酸篩查,嚴格落實藥店、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中高風險地區來豫人員入住酒店管控措施,加強高風險場所環境監測,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適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19.「五種能力」:核酸檢測能力、流調溯源能力、隔離管控能力、醫療救治能力、社會免疫能力。

20.「四方」責任:「屬地、部門、單位、個人」責任。

21.「四早」措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2.「四個盧氏」:開放創新盧氏、宜業宜居盧氏、富裕文明盧氏、和諧幸福盧氏。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