㑹稽志 (四庫全書本)/卷04
㑹稽志 巻四 |
欽定四庫全書
㑹稽志巻四 宋 施宿等 撰
軍營
唐太宗時於府兵外置北門四軍則募兵也其後募兵寖盛為萬騎為左右神册天子不可自将故命中官握之謂之北司北司始盛不可制而府衛為南衙兵寖廢不備朱梁懲唐北司之𡚁乃取禁旅天子自将之所謂侍衛馬部軍是矣周世宗又謂之殿前軍葢亦侍衛之比而加精銳然當時藩鎮亦皆募兵倚以跋扈雖世宗不能盡制也祖宗有天下因周之制又盡收天下雄勁士卒列營京畿足以坐制四方矣又謂郡亦不可無備則為之制其别有禁軍廂軍禁軍葢因梁周之名而廂軍則因藩鎮舊名廂者乃當時分軍之名今内則龍神衛四廂及外郡有第幾廂之類皆部分耳禁軍猶曰京師之兵而廂軍則郡國所有雖衣糧有差降然皆選擇及歴嵗久禁廂軍皆郡自募〈始猶自京師分遣壮卒為募士之準謂之兵様繼易以木梃木䇿而兵様不至矣〉於是禁軍則教閲以備征戍廂軍給役而已禁軍有退惰者降為廂軍謂之落廂自熈寧後置将官而禁軍又有係将不係将之别則禁軍亦分為二矣初梁太祖令諸軍悉黥面為細字各識軍號五代至本朝因之方募時先度人材次閲馳躍次試瞻視〈初舉手指問之而已其後又刻木作手加白堊舉以試之〉然後黵面而給衣屨緡錢謂之招刺利物至今皆不改若或惜費罷募使軍士子弟失職或至於溢額冗濫者皆非也
禁軍
雄節係将第一指揮營在第五廂秦望門熈寧二年置額五百人
威捷係将第二指揮營在第一廂都亭橋大觀二年置額五百人
威果係将第二十二指揮營在第四廂鯉魚橋東宣和五年十一月置先是四年二月詔增置戌將至是下江浙諸州各置威果全捷各兩指揮𨽻侍衛步軍司太守翟〈汝文〉置營於此額五百人
威果係将第二十三指揮在第三廂水溝坊南宣和五年置額五百人
全捷係将第四指揮營在第五廂秦望門宣和五年十一月置節鎮兩指揮餘州一指揮處以威果全捷為名餘州並以威果為名𨽻殿前司額五百人
全捷係将第五指揮在第三廂水溝坊南額五百人威果不係将五十四指揮在第五廂卧龍坊宣和五年置額五百人
全捷不係将十三指揮在第五廂秦望門宣和五年置額五百人
防守步軍司指揮在欑宫禁圍外紹興二年以後置永祐陵二百五十五人永思陵八十五人永阜陵八十五人永崇陵七十八人
廂軍
崇節第七指揮在第五廂秦望門熈寧二年置額五百人
崇節第八指揮在第一廂錢武肅廟東熈寧二年置額五百人
壮城指揮在第一廂北善法寺側熈寧元年詔江浙兵官選少壮廂軍堪習武藝人充依例教閲量留重役以備使令宣和格壮城指揮帥府三百人節鎮二百人餘州一百人額四百人
牢城寧節第二指揮在第一廂馬坊橋東熈寧四年詔攽廂軍名額自騎射至牢城二百三十三色額二百五十人
屯駐營在第五廂附威果營先係海州兵養老紹興初屯駐額二十人
作院指揮熈寧六年置
剰員指揮
堰營
都泗堰營在㑹稽縣東額二十五人
曹娥堰營在㑹稽縣東南
梁湖堰營在上虞縣西額五十人
錢清南堰營在山隂縣西
錢清北堰營在蕭山縣東額五十人
打竹索營在上虞縣東
通明堰營在上虞縣東額二十五人
西興捍江營在蕭山縣西額二百人
土軍
三江寨屬山隂縣額一百八十二人
曹娥寨屬㑹稽縣額八十人
龕山寨屬蕭山縣額一百三十二人
西興寨屬蕭山縣額一百三十二人
西興都巡寨屬蕭山縣額一百三十八人
魚浦寨屬蕭山縣額四十八人
廟山寨屬餘姚縣額一百人
三山寨屬餘姚縣額一百人
眉山寨屬餘姚縣額二百人
長樂寨屬嵊縣額二百人
管界寨屬諸暨縣額一百人
新林寨屬蕭山縣額一百人
紫巖寨屬諸暨縣額一百人
弓手
㑹稽縣額九十五人
山隂縣額九十五人
嵊縣額九十八人
諸暨縣額一百一十三人
蕭山縣額七十人
餘姚縣額一百人
上虞縣額七十人
新昌縣額六十七人
倉
苗米倉在府衙東二百步
如坻倉在府衙東北一里熈寧十年程給事師孟建秦少游書牓今猶存焉淳熈四年修
支鹽倉在府衙東二里
常平倉在府衙東二百步
夏麥倉在府衙南二百步
受納糯米倉在西門外二里
庫務〈場局等〉
都稅務在府衙東一里九十步
都酒務在府衙南一百二步
比較務在府衙南一百步
和㫖庫在府衙東二百六十步
激賞庫在府衙東二里十步
公使庫在府衙
軍資庫在府衙
甲仗庫在府衙
架閣庫在府衙設㕔北
常平庫在府衙西
茶鹽庫
經總制庫在通判北㕔
移用庫在通判北㕔
五分錢庫在通判北㕔
激賞錢庫在府衙西
回易庫在府城東北
醋庫在府城東
造袋局在府東北
提舉司恵民局在府東
湯浦紙局
新林紙局
楓橋紙局
三界紙局
合同場在〈闕〉
都物料場在府衙南子城内
受納稅場在府衙内
抽解竹木場在府橋
收糴糯米場在迎恩門外
受給場在府城東三十五里
排岸司在城南卧龍坊
浦陽府在城西四十里唐書云㑹稽有府一曰浦陽葢唐之兵府也今廢
都作院在府衙南
省馬上院在府衙西
省馬下院在府衙西
潛火隊在府衙西
衢巷
府城〈𨽻㑹稽山隂〉
越城之中多古坊曲圖經所載間可攷知曰千秋坊〈以千秋亭名蔡邕得椽竹以為笛〉曰禮遜坊〈以陳囂遜地名〉曰解愠坊〈以王右軍書扇名〉曰龍華坊〈以古龍華寺名按江揔修心賦梁太清二年嘗避地此〉曰𤣥真坊〈以張志和所居名按本傳後又名回軒巷〉曰澄波坊〈以方平池名〉經行其間宛然猶故處也曰卧龍〈以山名〉曰錦鱗〈以橋名〉曰照水〈以湖名〉曰都賜〈以埭名〉曰義井〈以井名〉曰天長〈以觀名〉曰賢良〈以齊唐名〉曰富民曰觀仁曰清道曰徳政此皆舊坊至今存者其他更易葢漫不可知矣按圖經𨽻㑹稽坊二十𨽻山隂坊十有二厥後増益視舊三倍不可勝記迺若甘露坊〈耆舊云古甘滂巷是〉鍾離坊〈以鍾離意所居名〉竹園坊〈以陳囂竹園名〉筆飛坊〈以江淹所居名〉雖復後出於古有取焉若日池坊月池坊〈池皆錢武肅王所鑿故坊以池名〉因呉越而重也名之美者曰秦望〈以門名〉曰蕙蘭〈以橋名〉曰杏花〈以寺名〉曰花市〈以市名〉淳熈乙未郡人詹君〈騤〉既冠多士徳政坊始更名状元坊後二十一年而莫君〈子純〉繼之於是復立状元坊矣
剡縣一十坊皆如舊經進徳益詠禮義清河嘉㑹兆慶集賢通安豊安齊禮
諸暨縣二十坊八如舊經九更名三創立招賢西施〈以西子所游處名〉范隣〈以近范蠡壇名〉永寧臨津永夀安仁勸農〈舊〉製錦集貨華纓浣溪綵織道山台輔使星芝山〈更〉相門神秀状元〈創〉
蕭山縣三坊皆如舊經清風〈以許詢宅名〉招賢〈以江淹宅名並見寰宇記〉通闠
餘姚縣一十坊九如舊經一更名履仁清和待士崇禮訓俗通徳太平時清永寧〈舊〉雙桂〈更〉
上虞縣一十三坊皆如舊經尚徳尊賢照位崇義䘏孤純孝好學屬文農務㢘賈思仁重義習古
新昌縣四坊皆如舊經康樂〈以謝靈運所游止名〉霸越千秋太平
凡外諸縣坊曲所以得名不能盡舉若諸暨之西施范隣蕭山之招賢清風新昌之康樂葢古迹尤著云
館驛
府城
蓬萊館在卧龍山之左〈史魏公建葢府東亭舊址髙宗皇帝巡幸嘗泊御舟於此吕頥浩奏事嘗曰臣等昨夕宿提刑司在御舟旁數步即謂此也〉東問津亭北通川亭皆臨府東大河〈即古簟膠河是〉水光映發望之如圖畫舟車既屆必有次舍焉而實一州佳觀也子城東門有豐宜館今為觀察判官署城西迎恩門東五雲門皆有亭以送迎御香則繇陵寝寓是也按圖經唐觀察使李紳嘗於府東建候軒亭今廢〈襲明子葆光錄稱皮光業㣲時夢亭上偶人皆列拜覺而自負後果知東府事故老云翟忠恵公帥越亭尚亡恙公出有風骨其繖寘闌干上或謂亭神實為祟也公怒即日撤毁之今市人猶稱軒亭〉府東北有安軺驛是為軺亭亦廢
諸縣
㑹稽縣有東城驛在縣東六十里今廢館二以待朝陵官屬在縣東三十五里有上馬亭
山隂縣有仁風驛在縣北三里柯橋驛在縣西二十五里錢清驛在縣西北五十里
剡縣有訪戴驛在縣東南五十五步戴溪亭在縣南二百十步
諸暨縣有待賓驛在縣西南六十步今廢興樂驛在縣南五十里今廢亭濶驛在縣南二十里今廢使華館在縣東百六十步楓橋驛在縣東北五十里
蕭山縣有夢筆驛在縣東北百三十步臨川亭在縣西北九十步蕭山館在縣西北百二十步駐旌亭在縣西一十二里日邊驛在縣西一十二里候春亭在縣之東門漁浦驛在縣南三十六里
餘姚縣有寧波驛在縣西五十步今廢津亭二在縣北一里
上虞縣有金罍驛在縣東二百步池湖驛在縣西南五十里之明亭在縣東一里適越亭在縣西一里
新昌縣有南明驛在縣西一百步天媪驛在縣東南五十里
諸縣亭驛興廢大略在是其間嵗月非有故實不復具書若戴溪亭夢筆驛一時風流皆可想見也
郵置
周官行夫掌邦國傳遽注曰若今時乗傳騎驛而使者也乗傳騎驛而使必有頓止之次故傳置驛因皆為次舍之名田儋傳横至尸郷廏置張敖𫝊要之置厠魏相傳客詐止傳文帝二年十一月詔曰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給傳置之類是也顔師古注云置者置傳驛之所葢至唐而後謂頓止之次為驛也唐季五代以前猶以民給其役謂之逓夫皇朝建隆二年乃悉以軍士充謂之舖兵而為之制非法不許輒入驛役舖兵與法所許而過其數者皆抵罪有急脚遞馬遞步遞三等元豐六年八月始用金字牌〈牌用朱漆以金飾字靖康元年嘗改用雌黄牌朱字髙宗皇帝中興乃復舊制〉令急脚遞傳送御前文字尤速於急遞矣葢放古羽檄之意也稽留尺一罪至配流甚者上其罪能不廢其事亦次第推賞紹興五年諸軍斥堠舖専承軍書其刑賞亦如之三十二年十一月又放斥堠之法立擺鋪遞軍書與他文書之最急者降此則步遞也而謂之常程然步遞亦有京遞省遞之别如令甲所云文書當遞赴京者因謂之京遞紹興五年有㫖諸路機速文書許入尚書省急遞故又因謂之省遞焉今州境属縣八凡為鋪四十三鋪兵三百八十一人東南接明台婺西達於行在所
獄
府院在府衙南
司理院在府衙南
市
照水坊市在城東南二百步
清道橋市在城西一里
大雲橋東市在城南二里屬㑹稽縣
梅市在城西十五里屬山隂縣梅市鄉鄉有梅福里舊經云梅福傳有人見福㑹稽變姓名為市門卒十道志云即梅福為監門處陸左丞適南亭記梅山少西有里曰梅市即此
古廢市在都亭橋南禮遜坊舊經云薊子訓貨藥於此列仙傳云薊子訓齊人賣藥於㑹稽市時乗青騾往來忽然不見
大雲橋西市在城北屬山隂縣
龍興寺前市在城北二里旁有市門橋其北街曰市北街寺今廢
驛地市在城北二里
江橋市在城北五里
堰
㑹稽縣
曹娥堰在縣東南七十二里唐光啟二年錢鏐破韓公汶於曹娥埭與朱褒戰進屯豐山後埭遂為堰治平中齊祖之撰曹娥重修廨宇記云自陽武之越堤開封之翟橋總為堰者二十七曹娥其一也
東郭堰在縣東南三里
陶家堰在縣東四十里
都泗堰在縣東三里宋何𦙍至都賜埭去郡三里因曰僕棄人事此埭之遊於今絶矣梁江總言王父昔莅此邦卜居山隂都賜里都賜今作都泗〈按江總言王父莅此邦乃江彪也事見别巻〉
茅洋堰在縣東三十里
礬江堰在縣東二十二里俗作凡江
政平堰在縣東十五里
王家堰在縣東五十里
稱浦堰在縣東北三十里
杜浦堰在縣東五十五里
董家堰在縣東七里
嚴浦堰在縣東三十一里
𤓰山堰在縣東四十二里熈寧中越州檢校㑹稽山隂共管碶閘水䃮六十一所𤓰山堰之一
白米堰在縣東六十五里
言家堰在縣東三里
苦里堰在縣東北五十里
新埭堰在縣東七十里
夏家堰在縣東四十五里
彭家堰在縣東五十二里
石堰在縣東五里
山隂縣
南堰在縣南一里
三江門外堰在縣東北七里堰之北有則水牌湖桑堰在縣西十里堰旁有小市居民頗繁
白樓堰在縣西四里常喜門外堰之西有則水牌政和中立舊經云漢江夏太守宋輔於種山南教授白樓亭世說許𤣥度孫興公共商略先達人物於此注云亭在山隂臨流暎壑今堰屬山隂縣界下臨溪流昔之白樓亭斯近之矣俗呼常喜堰又名湖㙴堰
錢清舊堰在縣西北五十里
錢清新堰在縣西北五十一里嘉泰元年置先是小江南北岸各一堰官舟行旅㳂泝往來者如織每潮迅西下壅遏不前則紛爭鬬援甚至毆傷堰卒革日繼夜不得休或以病告提舉茶鹽葉公〈籈因〉寓公之請始為之仍於堰旁各置屋以舍人牛葢捐鏹二百萬而兩堰告成人皆便之
蕭山縣
西興堰在縣西十三里古西陵也水經云西陵湖一名西成湖湖西有湖城山東有夏葢山湖水上承妖皋溪下為浙江謝恵連有西陵遇風寄康樂詩見文選東坡杭州試院詩云為傳鐘鼓到西興
櫧水堰在縣西南三十里其地舊多櫧林
磧堰在縣南三十里
從塘堰在縣南二十五里
太末堰在縣東二十五里舊經漢㑹稽郡有太末縣韓文〈闕〉 太末之里按太末今信安郡堰名
〈闕〉 里也
鳳堰在縣東一里梁郭原平常於永興縣南郭鳳埭助人引船鳳堰意取此也
湊堰在縣東一里
楊辛堰在縣東一里
單家堰在縣西一十五里
章家堰在縣東北一里
錢清舊堰在縣東五十里
錢清新堰在縣東五十一里
賈家堰
張九堰
樏山堰
餘姚縣
蘭風鄉堰一十三所
東山鄉堰九所
開元鄉堰二十三所
雲柯鄉堰一十三所
孝義鄉堰二十三所
通徳鄉堰一十所
龍泉鄉堰五所
燭溪鄉堰四十八所
雙鴈鄉堰一十三所
梅川鄉堰七所
上林鄉堰三所
治山鄉堰三所
雲樓鄉堰八所
鳳亭鄉堰十一所
上虞縣
梁湖堰在縣西二十五里
通明北堰在縣東一十里
通明南堰嘉泰元年冬始置海潮自定海歴慶元府城南抵慈溪西越餘姚至北堰幾四百里地勢髙仰潮至輒回如傾注鹽運經由需此
𤓰山閘在縣東四十里
少㣲山閘在縣東五里
曹娥閘在縣東南七十二里
山隂縣
玉山閘在縣北一十八里唐貞元元年觀察使皇甫政始置斗門泄水入江後置閘
蕭山縣
清水閘在縣西一十里二百步景徳三年知越州王礪置清渾二水閘往來者便之王荆公蕭山詩云靈胥引水清穿市謂此水也
渾水閘在縣西一十二里
樏山閘在縣東〈縣履仁鄉需水溉田即啟閘放小江水遇澇即泄水以入於江〉徐家閘在縣西三十五里〈縣長興安養二鄉地極多遇旱決湖溉田先閉閘須二鄉水足然後落閘放水夏孝鄉〉
謝婆閘在縣西一十一里
村口閘在縣西一十一里
餘姚縣
康堰閘在縣東北五十里
横河閘在縣北三十里
石堰閘在縣北二十里
上虞縣
夏葢湖閘在縣西南四十里閘在湖之北
陳倉閘在縣
横河閘在縣
小穴閘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西溪湖閘在縣南三里
孟家橋閘在縣東南一里三步
清河坊閘在縣東南一里
通明閘在縣東一十里景徳中置今廢
斗門
㑹稽縣
蒿口斗門在縣東六十六里
曹娥斗門在縣東南七十二里俗傳曽宣靖公宰邑所置曽南豐鑑湖序云湖有斗門六所曹娥其一也
三江斗門在縣東北八里三江說不同俗傳浙江浦陽江曹娥江皆滙於此舊有堰今廢為斗門東南通鏡湖運河北達於海史記河渠書云於呉則通渠三江五湖貨殖傳云夫呉有三江五湖之利國語呉越春秋載伍子胥之言曰呉越之國三江環之民無所移謂呉越地舊有三江通渠貨利足以自殖民居其中無所移徙可也史記正義云松江古笠澤江也上江一名東江下江一名婁江於其分處為三江口國語注云三江者松江錢塘江浦陽江也水經注云江水東逕黄橋下江水又東逕餘姚縣故城南江水又東注於海是所謂三江也以地里攷之史記國語所謂三江皆在呉不在越水經云江水逕黄橋餘姚縣南者乃姚江也與今三江不合葢今江東北流由直北以達於海非特泝姚江而後至海也酈道元叙㑹稽浦陽江已誤其論三江不合固宜按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孔安國云江從彭蠡分為三共入震澤復分為三乃入海說者未以為當至他諸儒論載各異如顔師古云中江南江北江也郭景純云岷江浙江松江也韋昭云松江浙江浦陽江也眉山蘇氏云北江中江南江也王介甫云義興毗陵呉縣三所各為一江也禹迹已邈書傳浩渺未易折衷而史記正義獨辨韋昭之注為不然葢以其江在呉越間似是而非爾呉越春秋云范蠡去越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水經引庾仲初都賦云今太湖東注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此江又為三矣顧野王地志云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為婁江東南入海為東江并松江為三江也今姑以呉越論之婁江東江松江者呉之三江也松江錢塘江浦陽江者呉越之三江也東逕黄橋又逕餘姚縣南及東注於海者越之三江也至如錢塘江浦陽江曹娥江今滙為斗門者越人所謂三江也俱存之以俟博聞之君子
山隂縣
朱儲斗門在縣東北二十里唐貞元初觀察使皇甫政鑿玉山朱儲為二斗門以蓄水後築塘湮廢景徳三年知山隂縣大理丞段裴改造嘉祐三年知縣李茂先尉翁仲通更以石治斗門八間覆以行閣閣之中為亭以即塘北之水東西距江一百一十五里溉田二千一百一十九頃凡所及者一十五鄉里人沈少卿〈紳〉撰記略曰㳂湖水門衆矣廣陵曹娥是皆故道而朱儲為大曽南豐鑑湖序云去湖最逺者朱儲斗門也
新涇斗門在縣西北四十六里唐太和七年浙東觀察使陸亘始置〈涇音徑已見水類〉
廣陵斗門在縣西北六十四里
柯山斗門在縣西北二十里
餘姚縣
東山斗門
雲柯鄉斗門二所
龍泉鄉斗門五所
上林鄉斗門五所
冶山斗門
雲樓斗門
燭溪湖東斗門
石堰斗門
上虞縣
曹娥斗門在縣西三十五里
七里斗門在縣西二里
㑹稽志巻四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