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今后國民之責任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今后國民之責任
作者:李大釗
1917年2月11日

  美、德絕交后,吾國外交界之風雲,頓呈變幻。今者,閣議既定,萬一德國對吾通牒,漠然不知為敏斷之覺悟,則直接以侮辱吾國家體面者,間接即以示德國有蹂躪世界人道公理之決心。今后吾國之所以應其地位,對於世界戰局施以相當之處置,以及因此通牒,吾國目前將來對於與國所負之責任,戰時戰后對於國際關系變易所需之注意,均有賴乎吾四萬萬國民智勇深沉之精神,協和輯睦之德性,以周察而堅持之。須知此一舉非偶然嘗試,以僥幸於萬一者,中國今后生死存亡之運命,實於是乎系之。

  吾國迄茲之態度,於交戰之兩方,實絲毫無所左右袒。所以然者,吾民族對於世界同胞一視同仁,其愛和平、衛人道之誠心,殊不願以己國之行為致延戰爭之時期,或擴戰爭之分量。故於青島之役,雖以德與吾有創巨痛深之國仇而有所不報,日與吾有唇亡齒寒之親誼而有所不援,亦欲一忍以待和平之曙光盡其可能以速昭於世界耳。誰知荏苒三年,和平之實現尚復前途遼遠,而德國最近之行為益與和平之途相去日遙,故雖以酷愛和平如吾國者,為人道計,今亦不能不按劍而起矣。

  吾國主張正義之通牒,雖已達於德國,然吾國民滿腔之誠意,固猶厚望德國政府及其國民之自省。倘能變更通牒,以稍戢其潛艇之暴威,俾各中立國通商之道路不致斷絕,則寧獨二國邦交之幸?若猶任其暴力不顧公理,則亦不得不出於斷絕國交之一途,甚或竟至交戰,亦非吾國民所敢辭。國民乎!爾猶憶一八九七年即光緒二十三年,以兗州府二教士之犧牲,德皇維廉遂命其弟亨利西(Prince Heinrich)以極東巡洋艦隊司令官之名將軍艦三艘,以強佔我膠州灣之痛史乎?若猶憶之,則執鐵血以為政府盾者,乃今日國民之責也。

  但吾國苟由此以躍入世界交戰之舞台者,此后吾國之外交不在戰時而在戰后,外交之制勝,不在以其實力與德為敵,而在以其誠心與協商國及中立國為友。此則吾國決定大計之唯一方針。吾國民一方當確認此關系,以其精慎縝密之籌策,明敏深透之眼光,熟察外交界國際離合之變遷,勿令協商國或中立國中之一國有所誤解,以致枝節橫生﹔一方當知世界之風雲起伏,無一不與吾國存亡有關,今宜轉全國之視線集於對外之關系,使趨於舉國一致之一途,勿復播無謂之黨爭。此則所深望於朝野愛國諸同胞者矣!

  1917年2月11日

  《甲寅》日刊

  署名:守常(李大钊)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