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學大辭典/法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佛學大辭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辭典在兩岸四地以及美國屬公有領域。

<<<上一词条
法光定

下一词条>>>
法身體性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法身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法身

法身

(術語)佛之真身也。其釋名性相二宗各異其義。相宗據唯識論謂法身有總相法身與別相法身二種,總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與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謂為法身之義同,是以所證之真如與能照之真覺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則自性身與自受用報身之二身合見。依此義釋之,則法身為理智顯現,有為(智)無為(理)一切功德法體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莊嚴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識論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中略)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為法身,二轉依果皆攝此故。」別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為清淨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無為也),為一切有為無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莊嚴功德法,故名為法身,何則?以此法唯為理之法身,不含攝有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識論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論七曰:「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記十末曰:「離所知障,具無邊德,名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識樞要上本曰:「出纏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義林章七本曰:「成唯識說,清淨法界為自性身。莊嚴論等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讚佛論說,佛自性身無生滅故。」若依性宗之義,則真如之理性,有真實覺知之相,理智不二,與真如之無為同,真智亦無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則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隱,謂之如來藏,積始覺之功,顯其法性,謂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顯現之有為無為一切功德法成就莊嚴之身,故名法身。勝鬘經曰:「世尊!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同寶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實相真如法也。此實相正法隱,名如來藏。此實相法顯,故名身。唯是一實相法,約隱顯不同,故有藏之與身。又法者,謂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攝論云:與功德法相應,名法身。」嘉祥法華疏四曰:「以正法為身,故曰法身。」起信論曰:「從本已來,自性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中略)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同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維摩經慧遠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華玄義七曰:「本有四德隱名如來藏,修成四德顯名為法身。」大乘義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