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修永定縣志名流姓氏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修《》名流姓氏考
作者:林上楠
1945年12月
本作品收錄於《永定縣志

凡縣志之修,秉筆者多摘前志之短,以明新修之長。然前志非必果短,敘事有損益,文有繁簡,時為之耳。杞宋無徵,惜矣!如其有徵,杞之籍,必樸略於宋之籍;宋之籍,必樸略於周之籍。何者忠質?文之遞尚,其時異也耶。周文郁郁,孔子操觚,其遂循途守轍,絕無所擬議於其間哉!觀其告顏子為邦可知已。

永志創於成化二十年甲辰知縣王公環,秉筆者教諭謝弼也。書凡四卷。開邑之初,首勤紀載,知所重矣。今雖不可得見,讀謝公所為序,規模蓋可想已。

越七十六年,為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知縣許公文獻重修,既自為序。又邑人進士張僖、舉人孔庭紹各為之序,皆言許公檄邑庠陳昊、張一渶為之,今亦不可得見。然就何公守成續修者觀之,而許志可知也。蓋何公續於萬曆三年乙亥,距嘉靖己未十有七年耳。序自云:取前人之紀載,與添入之事跡同條共貫,則大體固無改於其舊也。其書十二卷,以地理、食貨、公署、學校、兵制、秩官、選舉、人物、宮室、恤典、雜錄、文翰為十二綱,為目凡七十。綱首各為引言,不無門類繁復之嫌;然詞樸而事賅,於人物特嚴,於文翰特廣。同修者教諭李應選,邑庠盧國臣、賴一相、鄭仁密、盧贊、郭書,未知秉筆者有專司耶?抑諸人各隨手記錄耶?

又九十八年,至清國朝康熙十一年壬子,鼎革之後,兵火之餘,典籍散亡。知縣潘公翊清毅然重修。總裁者邑人前監察御史熊興麟、舉人吳祖馨,同修者進士蕭熙楨、黃日煥,舉人闕振、吳賓王、孔煌猷、盧化,貢士林文聚、鄭士鴻、江奮龍、王日中、賴進箴、阮光周、陳上箴、吳祖芳、熊有翼,邑庠賴玠、鄭孫綬、沈墀、黃甲殿、盧濟泓、廖起龍、吳晉、吳利見、熊卜偉、鄭世英,秉筆則歲貢陳鈞奏也。為書十卷,以封域、營建、學校、賦役、秩官、選舉、人物、兵制、邱壟、藝文為十綱,凡八十四目,視前志益細碎焉。刪前志每綱之引首,而每目之後,或按、或論,各為十數語以綴之;又或合數目而共論之,骎骎乎有張飾之意。是故道里務欲廣闊,而未免抵牾;山川務誇靈奇,而未免附會;人物務盡流品,而未免濫竽;文藝務備體制,而未免假冒;至於賦役,則但舉大數;選舉則多誤年分。惟敘事屬辭,去支就簡,易俚為雅,差勝前志耳。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署縣趙公良生續增。但自壬子後二十六年,秩官、選舉、人物備附諸卷末而已。自序謂舊志賦役、藝文僅有其目,爰搜輯增補,以成全書。今按志中戶口、田產猶是萬曆之舊;歲徵起存,猶是國初之額。康熙壬子以後,丁丑以前,加征、裁解、停止、酌復之款甚多,並無一語及之者,未見其搜補也。藝文亦僅增趙公所自為及教諭李基益詩文數篇。前此何至僅有其目乎?意者邑遭康熙乙卯之變,賦役、藝文脫去其板乎?當時秉筆者惟教諭李君開列,同修則有邑進士熊興麟、蕭熙楨,舉人盧化、熊昭應、吳利見、盧清、吳廷芝、詹捷、廖冀亨、賴際可、林馪春、黃策麟,貢生陳雲行、闕魁、吳靈芝、吳維甸、闕月卿、孔元發,生員盧鴻聲、廖楓、朱笏、闕士鶴、蕭廷璠、盧彥彧、黃鼎基、吳嵩、熊孫鶴、江絢來、張月蟾、盧登萊、熊光佑、邱天桂、戴其亮、鄭宜、張月鹿、盧祖熺、邱天培若而人。

康熙丁丑,迄乾隆十八年癸酉,又五十七年。知縣伍公煒,念時事之日積,典章之久湮,慨然為重修之舉。延江西安福舉人鄒貽善於內署,裁定人物之棄取。當時總纂者,為翰林院庶吉士王見川。同修者為歲貢生盧致,生員胡占梅、鄭模、盧欣松、吳嶧上諸人。自癸酉孟冬開局,越二年乙亥夏,纂稿告成。為書凡八綱,分三十八目。紀事核實,敘次詳明。其山川志,則尋源竟委,支分派別,有條不紊,遠軼前志。其他各志亦仿班史,同條共貫,敘議錯行,信非名手不辦也。

乾隆乙亥道光庚寅,又歷七十六年,署知縣方公履篯,創議重修。延在籍翰林院編修巫宜福為總纂。本學教諭馮栻,舉人廖審畿、馬攸德、巫廷弼、沈亨、賴廷燮為分纂。自己丑冬月開始修纂,越明年秋而畢。全書分圖、表、志、傳四綱,三十二目。刪削舊志星野、大吏、刑法之冗長,以歸簡要。附載有明一代之賦役,以驗時政。並取舊志人物,新舊編中分類編載良吏、名賢、宦跡、文學、忠義、孝友、惇行、隱逸、藝術、列女諸傳,深合史例,具征遠識。惟藝文下編撮集太泛;列女節婦,收登近濫,當時未免有訾議焉。

道光庚寅以後,至民國三十年辛巳,又歷百一十二年矣。此百餘年間,變亂頻仍,國體改革,邑中文物蕩然無存。即乾隆、道光兩志,間有存者亦殘闕不完,若再越數年或數十年,僅此殘編恐不可復得矣。民國六年,省議會議決:先修各縣志,限三年告成;然後修本省通志,並規定修志通例,頒行各縣。由是邑人士始有修志之議。十二年秋成立會所,總協纂人選亦經推定。嗣因地方軍事倥傯,經費無著而停止。越十餘年,匪亂粗平,抗戰又起,志事更無人過問。

二十九年庚辰冬,署縣事徐君元龍,修明政治,慮文獻之無徵,謀諸士紳為重修之舉,仍照前議。延邑進士張君超南為總纂,而以不佞上楠為副纂。招邑中耆碩陳君佐廷、鄭君宗海、黃君文光、陳君迪康、吳君天然、闕君仰西、林君振梁為分纂,並推江君新、胡君夢瀛、張君日泰、盧君葆元、賴君登甲、鄭君惠卿、蘇君楚材、王君道銘、鄭君秉華為采訪。而始終董修者,則廖君文瀾、林君鴻超也。辛巳季春開局於城南林祠。原定三個月為采訪期,六個月為分纂期,旋以環境關係,一再延期。至壬午仲秋,分纂各稿完成,開會審查亦竣,亟待編輯。而張總纂遠在滬濱,道梗不得南旋,許以郵筒商碻(榷),至是編輯之責,盡付諸不佞一人。自維學識譾陋,無當大雅,但期核而慎,詳而要,免貽蕪穢不治之譏而已。若夫百餘年來,遺聞故實,潛德幽光,采訪容有未周,收登不無掛漏,增刪補綴,尚有待於後之君子也。癸未三月,全稿編成,為書三十七卷。以序文、凡例、編纂姓名、目錄總分、圖列卷首,而終之以校勘列卷末。此志之成,時閱兩載有奇。全稿雖告殺青,徒以承印人之背約寡信,一再延誤,致不能如期出版,刻日觀成。屢孤邑人之望,負咎良深。茲幸廖董修文瀾志願堅決,誓必完成此志。並得地方賢達贊助,刊資有著,使我百有餘年締造艱難、經營慘淡之永定縣文獻史,即可出現於最近期內,未始非一大快事也。故於敘述源流之餘,附識經過情形於右。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吉日
林上楠識於縣臨參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