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門事親/卷4
風一
[编辑]夫風者,厥陰風木之主也。諸風掉眩,風痰風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遂,失音不語,留飲飧泄,痰實嘔逆旋運,口抽搦,殭僕目眩,小兒驚悸狂妄,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咽膈不通,偏正頭痛,首風沐風,手足攣急,肝木為病,人氣在頭。
防風通聖散防風天麻湯防風湯祛風丸排風湯小續命湯消風散
暑二
[编辑]夫暑者,為少陰君火之主也。諸痛痒瘡瘍,癰疽腫毒,及胃煩熱,嗌乾咳喘,唾血泄血,腫,肩胛皆內痛,心痛,肺脹,腹脹,鬱悶。風溫病多發,風傷於榮,溫傷於衛。血為榮,氣為衛。其脈兩手多沉,自汗出,身重,多睡必鼾。三日以裏,且宜辛涼解之,或辛溫解之。如不已,表證未罷,大不可下。如下則胃中虛空。四日之外,表熱入裏,則譫語口乾,發疹潮熱,直視失溲者,十死八、九。肺金為病,人氣在胸。及小兒瘡疹丹,但發人氣在腹。
白虎湯桂苓甘露散化痰玉壺丸益元散玉露散石膏散
濕三
[编辑]夫濕者,為太陰濕土之主也。諸濕腫滿,霍亂泄注,腫骨痛,及腰膝頭項痛,風痺痿厥,唾有血,心懸如饑,熱痛始作。三陽受之,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可汗而已。如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可下而已。或七日不愈,再傳至十三日,大邪皆去,六經悉和則愈矣,腎水為病。
五苓散葶藶木香散白術木香湯益元散大橘皮湯神助散桂苓白術丸
火四
[编辑]夫火者,少陽相火之主也。諸暴死,發熱惡寒,痛病大作,傳為水腫,面黃身痿,泄注膿血,赤白為利,癰腫疽毒,丹瘍疹,小兒疳瀉,腹脹,暴下如水,心胸中熱,甚則鼽衄,胸脅皆痛,耳聾口苦舌乾,與髒毒下血,米穀不化,腸鳴切痛,消渴上喘,肺金為病。
涼膈散黃連解毒湯瀉心散神芎丸八正散調胃散調胃承氣湯
燥五
[编辑]夫燥者,是陽明燥金之主也。諸氣憤鬱,腸胃乾涸,皮膚皴揭,脅痛,寒瘧,喘咳,腹中鳴,注泄溏,脅肋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肉脫色惡,及丈夫疝,婦人少腹痛、帶下赤白,瘡瘍痤癤,喘咳潮熱,大便澀燥,及馬刀挾癭之瘡,肝木為病。
神功丸脾約丸麻仁丸潤體丸四生丸
寒六
[编辑]夫寒者,是太陽寒水之主也。諸寒冷濕痺,肘臂攣急,秋濕既多,寒咳為嗽,痰厥心痛,心中澹澹大動,胸脅胃脘痛不可食,食已不饑,吐利腥穢,屈伸不便,上下所出不禁,目盲,堅痞,色炱,渴而飲冷積水,足浮腫,囊縮,四肢冷,爪甲青,心火為病。
姜附湯四逆湯二姜湯術附湯大已寒丸理中湯
解利傷寒七
[编辑]夫冒風、時氣、溫病、傷寒,三日以里,頭痛身熱惡寒,可用通聖散、益元散各五、七錢,水一大碗,入生姜十餘片,蔥白連鬚者十餘莖,豆豉一撮,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熱,先以多半投之;良久,用釵子於咽喉中探引吐了,不宜漱口;次用少半,亦稍熱投之,更用蔥醋酸辣湯投之,衣被蓋覆,汗出則愈矣。如遇世亂,《內經》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火氣太盛,肺金受邪,上應熒惑,大而明現,若用辛涼之劑解之,則萬舉萬全也。若遇治世人安,可用升麻湯、葛根湯、敗毒散,辛溫之劑解之。亦加蔥根白、豆豉,上涌而表汗。《內經》曰:因其輕而揚之。揚者,發揚也。吐汗發揚寒熱之邪。既吐汗之後,必大將息,旬日之後,其邪不復作也。又一法,或於無藥之處,可用酸齏汁一大碗,煎三、五,去菜葉,猛服訖;少間,用釵子咽喉中探引吐了,如此三次;後煎蔥酸辣湯投之,以衣被蓋覆,汗出則解。《內經》曰:酸苦涌泄為陰。涌者,吐也。傷寒三日,頭痛身熱,是病上也。在上者,固宜涌之,然後以淡漿粥養之,一、二日則愈矣。
又一法,可用不臥散解之,於兩鼻內聞之,連嚏噴三、二十次,以衣被蓋覆。用此藥時,當於暖室中,嚏罷,以酸辣漿粥投之,汗出如洗。嚏噴者,用吐法也。此法可與雙解散為表裏也。
又有導引一法,可於一閒處用之。先教病患盤腳而坐,次用兩手交十指,攀腦後風池風府,二穴乃是風門也;向前叩首,幾至於地,如此連點一百二十數;急以蔥醋粥辛辣湯投之,汗出立解。
傷寒、溫疫、時氣、冒風、中暑,俱四時不正之氣也。人若初感之,皆頭痛、惡寒、身熱,及寒熱往來,腰脊強,是太陽經受之也。《內經》曰:可先治外而後治內。先用生姜、蔥白、豆豉煎雙解散,上涌及汗出則解。如不解者,至五、六日,或不大便,喘滿語實熱,兩手脈沉,可用調胃、大、小承氣湯下之,慎不可用銀粉、巴豆霜、杏仁、芫花熱藥,下之則必死。此先治外,而後治內也。如大汗之後,慎不可食葵羹、藿菜及羊、豬、雞、犬、魚、兔等肉。惟不先明,必致重困,後必難治也。傷寒七、八日,發黃有斑,潮熱腹滿者,或痰實作止,雖諸承氣湯下過者,仲景曰:寸口脈浮滑者,可用瓜蒂散吐之。然傷寒寸口脈浮滑者可用,雜病寸口脈沉者可吐。叔和云:寸脈沉兮胸有痰。啟玄子曰:上盛不已,吐而奪之是也。
風八
[编辑]夫中風,失音悶亂,斜口眼。《內經》曰:風之為病,善行而數變。故百病皆生於風也。可用三聖散吐之。如不省人事,牙關緊閉,粥菜不能下者,煎三聖散,鼻內灌之,吐出涎,口自開也。次服通聖散、涼膈散、大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等,大忌雞、豬、魚、兔、酒、醋、蕎麵動風引痰之物。吐痰之法,在方論中。
頭風眩運,手足時復麻痺,胃脘發痛,心腹滿悶,按之如水聲,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辛涼清上之藥。仲景曰:此寒痰結於胸中之致然也。
痺九
[编辑]夫大人小兒,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痺。及手足麻木不仁者,可用鬱金散吐之。吐訖,以導水丸、通經散泄之。泄訖,以辛溫之劑,發散汗出,則可服當歸、芍藥、乳、沒行經和血等藥。如不愈,則便不宜服此等藥。
痿十
[编辑]夫男女年少,面黃身熱肌瘦,寒熱往來如瘧,更加涎嗽不止,或喘滿面浮,此名曰肺痿。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次用人參柴胡飲子、小柴胡飲子,加當歸、桂苓甘露散之類。《內經》曰:男女之病皆同也。男子精不足,是味不化也;女子血不流,是氣不用也。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是也。
厥十一
[编辑]夫厥之為病,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熱也。舉世傳為香港腳寒濕之病,豈知《內經》中本無香港腳。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熱厥為手足熱,寒厥為手足寒也。陽經起於足指之表,陰經起於足心之下。陽氣勝則足下熱,陰氣勝則足下寒。熱厥者,寒在上也;寒厥者,熱在上也。寒在上者,以溫劑補肺金;熱在上者,以涼劑清心火則愈矣。若尸厥、痿厥、風厥、氣厥、酒厥,可以湧而醒,次服降火益水、和血通氣之藥,使粥食調養,無不瘥者。若其餘諸厥,仿此行之,慎勿當疑似之間,便作風氣,相去邈矣。
癇十二
[编辑]夫癇病不至於目瞪如愚者,用三聖散投之。更用火盆一個,於暖室中,令汗、下、吐三法俱行,次服通聖散,百餘日則愈矣。至於目瞪愚者,不可治。《內經》曰:神不得守。謂神亂也。
瘧十三
[编辑]夫富貴膏粱之人病瘧,或間日,或頻日,或作熱,或作寒,或多寒少熱,或多熱少寒,宜以大柴胡湯下之。下過三、五行;次服白虎湯、玉露散、桂苓甘露散之類。如不愈者,是積熱大甚,宜以神芎藏用丸、三花神丸、調胃承氣湯等藥,大作劑料下之;下訖,以長流水煎五苓散服之,或服小柴胡湯數服亦可。如不愈,復以常山散吐之;後服涼膈散、白虎湯之類,必愈矣。大忌熱麵及羊肉、雞、豬、魚、兔等物。如食之,瘧疾復作,以至不救。
貧賤芻芻蕘之人病瘧,以飲食疏,衣服寒薄,勞力動作,不可與膏粱之人同法而治。
臨發日,可用野夫多效方、溫脾散治之。如不愈,用辰砂丹治之則愈矣。如服藥訖,宜以長流水煎白虎湯、五苓散服之,不宜食熱物及燥熱之藥,以瘧疾是傷暑伏熱之故也。《內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瘧。可不信哉?忌物同前。
泄利十四
[编辑]夫大人小兒暴注,瀉水不已。《內經》曰:注下也。注下者,水利也,火運太過之病,火主暴逆之故也。急宜用水調桂苓甘露散、五苓散、益元散,或以長流水煎過,放冷服則愈。慎不可驟用罌粟殼、乾姜、豆蔻、聖散子之類,縱瀉止則腸胃不通,轉生他疾。止可以分陰陽,利水道而已。
疳利十五
[编辑]夫病疳利,米穀不化,日夜無度,腹中雷鳴,下利完穀出,可用導水丸、禹功散瀉訖,一、二日可服胃風湯;不愈則又可與桂枝麻黃湯,發汗則愈矣。《內經》曰:久風入中為腸風、飧泄。啟玄子云:風在腸中,上熏於胃,所食不化而出。又云:飧泄者,是暮食不化也。又《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故可汗而愈。《內經》曰:風隨汗出,痛隨利減。若服豆蔻、罌粟殼之類,久而不輟,則變為水腫,以成不救也。
髒毒下血十六
[编辑]夫髒毒下血,可用調胃承氣湯加當歸;瀉訖,次用芍藥柏皮丸、黃連解毒湯、五苓、益元各停,調下五、七錢服之。《內經》曰:腸便血何如?答曰:者,腸間積水也。身熱則死,寒則生。熱為血氣敗,故死;寒為榮氣在,則生。七日而死者,死於火之成數也。
下利膿血十七
[编辑]夫下利膿血,腹痛不止,可用調胃承氣湯,加生姜、棗煎;更下藏用七、八十丸,量虛實加減;瀉訖,次用長流水,調五苓散五、七錢;或加燈心煎調下亦得;調益元散五、七錢亦可。大忌油膩一切熱物則愈矣。
水泄不止十八
[编辑]夫男子婦人,病水濕瀉注不止,因服豆蔻、烏梅、姜、附峻熱之劑,遂令三焦閉澀,水道不行,水滿皮膚,身體痞腫,面黃腹大,小便用獨聖散吐之。如時月寒涼,宜於煖室不透風處,用火一盆,以借火力出汗。次以導水禹功散,量虛實瀉十餘行,濕去腫減則愈矣,是汗、下、吐三法齊行。既汗、下、吐訖,腑髒空虛,宜以淡漿粥養腸胃二、三日,次服五苓散、益元散同煎,燈心湯調下。如勢未盡,更宜服神助散,舊名葶藶散,可以流濕潤燥,分陰陽,利小便。不利小便,非其法也。既平之後,宜大將息。忌魚、鹽、酒、肉、果木、房室等事,如此三年則可矣。如或不然,決死而不救也。
痔漏腫痛十九
[编辑]夫痔漏腫痛,《內經》曰:因而大飽,筋脈橫解,腸為痔。痔而不愈,變而為漏,同治濕法而治之。可先用導水丸、禹功散;瀉訖,次服枳殼丸、木香檳榔丸;更加以葵羹、菠菜、豬羊血等,通利腸胃。大忌房室,雞、魚、酒、醋等物勿食之。
霍亂吐瀉二十
[编辑]夫霍亂吐瀉不止者,可用五苓散、益元散各停,冰水調下五、七錢。如無冰水,可用新汲水調下桂苓甘露散、玉露散、清涼飲子,調下五、七錢。或香薷湯調下五、七錢亦可。如無以上諸藥,可服地漿三、五盞亦可。地漿者,可於淨地掘一井子,用新汲水一桶,並於井子攬令渾,候澄清。連飲三、五盞立愈。大忌白術湯、姜桂烏附,種種燥熱之藥。若服之則必死矣。
巢氏云:霍者,揮霍而成疾;亂者,陰陽亂也。皆由陰陽清濁,二氣相干故也。
大便澀滯二十一
[编辑]夫老人久病,大便澀滯不通者,可服神功丸、麻仁丸、四生丸則愈矣。時復服葵菜、菠菜、豬羊血,自然通利也。《內經》云:以滑養竅是也。此病不愈,令人失明也。
五種淋瀝二十二
[编辑]夫大人小兒病沙石淋,及五種淋瀝閉癃,并臍腹痛,益元散主之,以長流水調下。八正散、石葦散,根據方服用。此三藥皆可加減服之。
酒食不消散二十三
[编辑]夫一切冷食不消,宿酒不散,亦同傷寒,身熱惡寒,戰慄,頭項痛,腰脊強,及兩手脈沉,不可用雙解,止可用導飲丸五、六十丸,量虛實加減,利五、七行。所傷冷食宿酒,若推盡則頭痛等病自愈也。次以五苓散、生姜、棗,長流水煎服,五、六服。不可服酒症進食丸,此藥皆犯巴豆,有熱毒之故也。
酒食所傷二十四
[编辑]夫膏粱之人,起居閒逸,奉養過度,酒食所傷,以致中脘留飲脹悶,痞膈醋心,可服木香導飲丸以治之。
夫芻蕘之人,飲食粗,衣服寒薄,勞役動作,一切酒食所傷,以致心腹滿悶,時嘔酸水,可用進食丸治之。
沉積水氣二十五
[编辑]夫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可用茶調散,輕涌訖冷涎一、二升,次服七宣丸則愈矣。木香檳榔丸、導飲丸亦妙。不可用巴豆銀粉等藥。
諸積不化二十六
[编辑]夫諸積不化,可服無憂散,每月瀉三、五次。可用桂苓白術丸散,妙功丸。大忌生硬粘滑動風發熱等物。
骨蒸熱勞二十七
[编辑]夫男子婦人,骨蒸熱勞,皮膚枯乾,痰唾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乾煩躁,睡臥不寧,或時喘嗽,飲食少味,困弱無力,虛汗黃瘦等疾,《內經》曰:男子因精不足而成;女子因血不流而得也。可先以茶調散輕涌訖;次以導水禹功散,輕瀉藥三、兩行;後服柴胡飲子、桂苓甘露散、搜風丸、白術調中湯、木香檳榔丸、人參犀角散之類,量虛實選而用之。如咯血、吐血、便血,此乃亡血也,並不宜吐,吐之則神昏。《內經》曰:血者,人之神也。故亡血則不宜吐。慎不可服峻熱姜附之藥。若服之則飲食難進,肌肉消削,轉成危篤也。五勞之病,乃今人不明發表攻裏之過也。大忌暑月於手腕、足外踝上著灸。手腕者,陽池穴也,此穴皆肌肉淺薄之處,灸瘡最難痊。可及胸,次中脘、臍下、背俞、三里等穴,或有灸數十者,及以燔針,終無一效,病患反受苦,可不思之?勞疾多饞,所思之物,但可食者,宜《食療本草》而與之。菠菜、葵羹,冰水、涼物,慎不可禁,以圖水穀入胃,脈道乃行也。若過忌慎,則胃口閉,胃口閉,則形必瘦,形瘦脈空,乃死之候也。諸勞皆可仿此。
虛損二十八
[编辑]夫病患多日虛損無力,補之以無比山藥丸則愈矣。
上喘中滿二十九
[编辑]夫上喘中滿,醋心腹脹,時時作聲,痞氣上下,不能宣暢。叔和云:氣壅三焦不得昌是也。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次用導水禹功,輕瀉藥三、五行;不愈,更以利膈丸瀉之,使上下宣通,不能壅滯;後服平胃散、五苓散、益元散、桂苓甘露散、三和散,分陰陽、利水道之藥則愈。
一切涎嗽三十
[编辑]夫富貴之人,一切涎嗽,是飲食濃味,熱痰之致然也。先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人參散、通聖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參半夏丸,以之化痰也。大忌酸鹹油膩生硬熱物也。
咳嗽三十一
[编辑]夫貧難之人咳嗽,內外感風冷寒濕之致然也。《內經》曰: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可服寧神散寧肺散加白術之類則愈矣,忌法同前。
咳逆三十二
[编辑]夫男子婦人咳逆,俗呼曰呃忒,乃陰陽不和也。乃傷寒亦有咳逆者,並可用既濟散治之。忌寒熱物,宜食溫淡物,以養胃氣耳。
風痰三十三
[编辑]夫風痰酒痰,或熱在膈上,頭目不清,涕唾稠粘,或咳嗽上喘,時發潮熱,可用獨聖散吐之;吐訖,可服搜風丸、涼膈散之類。《內經》曰:流濕潤燥是也。
咯血衄血嗽血三十四
[编辑]夫男子婦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膿血,可服三黃丸、黃連解毒湯、涼膈散,加桔梗、當歸,大煎劑料,時時呷之。《內經》曰:治心肺之病最近,藥劑不厭頻而少,時時呷之者是也。
消渴三十五
[编辑]夫三消渴,《內經》曰:三消渴者,肺消、膈消、風消也。上以繅絲煮繭湯,澄清,頓服之則愈;或取生藕汁,頓服之亦愈矣。
雷頭三十六
[编辑]夫雷頭懶于,乃俗之謬名也。此疾是胸中有寒痰,多沐之致然也。可以茶調散吐之;吐訖冷痰三二升;次用神芎丸,下三、五行;然後服愈風餅子則愈矣。雷頭者,是頭上赤、腫核,或如生姜片、酸棗之狀,可用針刺而出血,永除根本也。
頭痛不止三十七
[编辑]夫頭痛不止,乃三陽之受病也。三陽者,各分部分:頭與項痛者,是足太陽膀胱之經也;攢竹痛,俗呼為眉楞痛者是也;額角上痛,俗呼為偏頭痛者,是少陽經也;如痛久不已,則令人喪目。以三陽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調散吐之;後以香薷飲、白虎湯投之則愈。然頭痛不止,可將蔥白須、豆豉湯吐之;吐訖,可服川芎、薄荷,辛涼清上,搜風丸、香芎散之類。仲景曰:蔥根、豆豉,亦吐傷寒頭痛。叔和云:寸脈急而頭痛是也。
兩目暴赤三十八
[编辑]夫兩目暴赤,發痛不止,可以長流水煎鹽湯吐之;次服神芎丸、四物湯之類。《內經》曰:暴病皆屬火也。又曰:治病有緩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者,赤腫也;本者,火熱也。以草莖鼻中,出血最妙。
目腫三十九
[编辑]夫目暴赤腫痛,不能開者,以清金散鼻內搐之,鼻內出血更捷。
病目經年四十
[编辑]夫病赤目,經年不愈者,是頭風所加之,令人頭痛。可用獨聖散、八正散之類。
赤目腫作,是足厥陰肝經有熱。利小便,能去肝經風熱也。
風衝泣下四十一
[编辑]夫風衝泣下者,俗呼風冷淚者是也。《內經》曰:太陽經不禁固也。又曰:熱則五液皆出。肝熱,故淚出。風衝於外,火發於內,風火相搏,由此而泣下也。治之以貝母一枚,白膩者,胡椒七粒,不犯銅鐵,研細,臨臥點之,愈。
風蛀牙疼四十二
[编辑]夫風蛀牙疼久不愈者,用針插巴豆一枚,於燈焰上燎,煙未盡急存性,於牙窩根盤上熏之則愈。
口瘡四十三
[编辑]夫大人小兒口瘡唇緊,用酸漿水洗去白痂,臨困點綠袍散。如或不愈,貼赴筵散。又不愈,貼鉛白霜散則愈。
喉閉四十四
[编辑]夫男子婦人,喉閉腫痛不能言,微刺兩手大拇指去爪甲如韭葉,是少商穴。少商是肺金之井穴也,以針刺,血出立愈。如不愈,以溫白湯口中含漱,是以熱導熱也。
癭四十五
[编辑]夫癭囊腫悶,稽叔夜《養生論》云:頸如險而癭,水土之使然也。可用人參化癭丹,服之則消也。又以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三味,投之於水甕中,常食,亦可消矣。
背疽四十六
[编辑]夫背瘡初發,便可用藏用丸、玉燭散,大作劑料,下髒腑一、二十行;次以針於腫處亂刺血出,如此者三;後以陽起石散敷之。不可便服內托散,內犯官桂,更用酒煎。男子以背為陽,更以熱投熱,無乃太熱乎?如瘡少愈,或瘡口未合,瘡痂未斂,風痒時作,可服內托散,以辟風邪耳!
瘰四十七
[编辑]夫人頭目,有瘡腫瘰,及胸臆脅之間,或有瘡痂腫核不消,及有膿水不止,可用滄鹽一、二兩炒過,以長流水一大碗煎,放溫,作三、五次,頓服訖;候不多時,於咽喉中探引,吐涎三、二升;後服和血通經之藥,如玉燭散、四物湯之類是也。《內經》曰:鹹味涌泄為陰。涌者,吐也;瀉者,泄也。《銅人》曰:少陽起於目銳,行耳後,下脅肋,過期門。瘰結核,馬刀挾癭,是少陽膽經多氣少血之病也。
便癰四十八
[编辑]夫便癰者,乃男子之疝也,俗呼為便癰。言於大便處害一癰,故名便癰也。便癰者,謬名也,《難》《素》所不載也。然足厥陰肝之經絡,是氣血行流之道路也。衝、任、督脈,亦屬肝經之旁絡也。《難經》曰:男子有七疝是也。便癰者,血疝也。治之以導水丸、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投之,同瘀血不散而治,大作劑料,峻瀉一、二十行;次以玉燭散,和氣血,通經絡之類則是也。世之多用大黃、牡蠣而已。間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經之道也。
惡瘡四十九
[编辑]夫一切惡瘡久不愈者,以木香檳榔散貼之則愈。
下疳五十
[编辑]夫下疳久不愈者,俗呼曰臊疳是也。先以導水、禹功,先瀉肝經,外以木香散敷之,日上三、兩度,然後服淡粥,一、二日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