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詩紀事/卷19
卷十八 ◄ | 元詩紀事 卷十九 |
► 卷二十 |
錢惟善 盧琦 孔皖 李孝光 張翥 成廷珪 陸仁 高明 謝應芳 吳師尹 方子京 陳高 周志遠 鄭玉 陳謙 |
錢惟善
[编辑]惟善字思復,錢塘人。領至正辛巳鄉薦,官至副提舉。有江月松風集。
《南濠詩話》:錢思復嘗赴浙江省鄉試,時出浙江潮賦,三千人中皆不知錢塘江為曲江,思復獨用之,蓋出枚乘七發。考官得其卷大喜,寘於前列。思復歸,乃構曲江草堂,暮年自稱曰曲江老人。
《詩談》:錢惟善鍾湖山之秀而發於詩,故多秀句。
《江月松風集序》:錢思復所作特妙,未嘗不議論,而不宋於議論,未嘗不景物,而不晚唐四靈於景物,亦浣花溪上見白頭亂髮兩耳人耶。
西湖竹枝詞 句
西湖竹枝詞
[编辑]阿姨住近段家橋,山妬蛾眉柳妬腰。黃龍洞前黑雲起 【 黃龍洞前 西湖竹枝集作「東山井頭」。】 ,早回家去怕風潮。
《歸田詩話》:錢思復以浙江潮賦得名,起句云:「維羅剎之巨江兮,實發源於太末。」試官喜之,遂中選。蓋滿場無知羅剎為浙江別號者。復作西湖竹枝曲云云。先伯元範戲之云:「此段家橋創見,卻與羅剎江不同也。」蓋西湖斷橋以唐人詩「斷橋芳草合」得名,亦謂孤山路至此而盡,非有所謂段家者。
句
[编辑]笠澤水寒魚尾赤,洞庭霜落樹頭紅。 漢史丁公那及齒,陶詩甲子不書元。
《歸田詩話》:思復號心白道人。張氏據吳,遂不仕,退居吳江筒川。與楊廉夫唱和,有句云云,蓋感時事也。
又 生前母應金錢夢,死後人稱鐵笛仙。
霏雪錄 【 按:此條引自劉績霏雪錄(古今說海本),原誤題「雪霏錄」。】 :楊廉夫先生之母夫人,嘗夢神人授金錢一枚,遂娠先生。先生卒,錢君思復作挽詩云云。
盧琦
[编辑]琦字希韓,惠安人。登至正二年進士第,官至永春縣尹,調寧德。
句
句
[编辑]嵐氣滿林晴亦雨,溪聲近驛夜如秋。 潮生遠浦孤帆小,雨過蒼崖古木寒。 小橋跨澗村舂急,老樹吹花野店香。 暮雲松徑僧歸寺,夜雨篷窗客在船。 門掩落花春去後,夢回殘月酒醒時。梧葉幾番深夜雨,梅花一樹短籬霜。
《筆精》:盧圭齋所著有圭齋詩集,歲久弗傳。近惠安莊戶部徵甫蒐而梓之,誤入雁門薩天錫詩六十餘首。薩詩世有傳本,校者一時未之考耳,亟當釐正,不然恐以圭齋為齊丘之盜化書也。盧詩自佳,如云云,清典可詠。元詩多纖弱,若圭齋者,實有唐調者也。
孔皖
[编辑]皖字子充,至正壬午鄉貢,授宗文書院山長。官至照磨。
亂後
亂後
[编辑]故居燒後拾殘編,留得陶詩一兩篇。彭澤豈堪猶作令,義熙何忍再書年?
《浙江通志》:山長秩滿,歸隱居養親。有經略使至,延見,上政略五篇,言天下利害,使嘉納之。授浙閫照磨使,輔周嗣德守禦。元亡不復仕。有詩云云。
李孝光
[编辑]孝光字季和,溫州樂清人。至正初官祕書監丞卒。
《詩藪》:李孝光古詩歌行,豪邁奇逸,如驚蛇跳駿,不避危險。當時語云「前有虞、范,後有李、楊」,謂廉夫也。
箕山操和鐵雅先生首唱 太乙真人歌題蓮舟圖 送僧朴菴用柯敬仲韻 大星
箕山操和鐵雅先生首唱 【 一作為許生作。】
[编辑]箕山之陽兮,其木樛樛,箕之冢兮,白雲幽幽。 【 乾坤清氣作「箕之冢兮,白雲悠悠,箕之陽兮,其木樛」。】 彼 【 一作「夫」】 世之人兮,孰能遺我以憂。雖欲從我 【 一無「我」字。】 兮,其路無田。朝有人兮,來飲其牛。
《大雅集》:鐵雅評曰:善作琴操,然後能作古樂府。和余操者,李季和為最,其次夏大志也。
太乙真人歌題蓮舟圖
[编辑]銀河跨西海,秋至天為白。一片玉夫容,洗出明月魄。太乙真人挾兩龍,脫巾大笑眠其中。鳳麟洲西與天通,扶桑乃在碧海東。手把白 【 一作「綠」。】 雲有兩童,掣嬲二鳥開金籠。
《大雅集》:鐵雅評曰:此作乃是李騎鯨也。孰謂此老椎鈍無爽氣邪?「二鳥」作日月看。
送僧朴菴用柯敬仲韻
[编辑]月行天中央,天高如屋極。中有雪色兔,下土人不識。我曾摩其頂,仙吏睨我側。世人乞毫光,密如霧雨塞。蹴踏河漢搖,洶湧若秋汐。是誰知此奇,南有彌天釋。去去不復念,令人淚橫臆。
《梧溪集》:僧惇朴菴,黃巖人。壯游金陵,與五峯李孝光並受知梁王。一日,公引柯九思見,柯以寫竹遂親幸。王即位,獨召用柯。李後送公詩云云。若不能無慨者
大星
[编辑]大星在天小星落,城頭烏烏吹畫角。津吏擊鼓河上船,行人草草居人憐。男兒墮地弧矢願,南北東西君莫怨!
《詩藪》:雄渾流麗,步驟中程。
張翥
[编辑]翥字仲舉,晉寧人。至正初,召為國子助教,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有蛻菴集。
《歸田詩話》:至正初,為集慶路學訓導。御史下學,點視廩膳,鄰齋出對云:「豸冠點饌。」是日,適用驢肉,仲舉戲續云:「驢肉作羹。」御史聞之大怒,欲逮捕之,仲舉乘夜逃奔揚州。
《西湖游覽志》:張仲舉翥,其先晉寧人。父為杭州鈔庫副使,因家焉。翥少時豪放不羈,好蹴踘,喜音樂,父憂之。一旦翻然易轍,閉戶讀書。從仇仁近學,以詩文名海內 【 按:此條實引自西湖遊覽志餘卷十一。】 。
寄浙省參政周玉坡 西湖冰合 螢苑曲 登金山吞海亭了公請賦 賦中書左曹小瀛洲 七月廿九日 挽忠襄王 句
寄浙省參政周玉坡
[编辑]天子臨軒授鉞頻,東南無地不紅巾。鐵衣遠道三軍老,白骨中原萬鬼新。義士精靈虹貫日,仙家談笑海揚塵。都將兩眼淒涼淚,哭盡平生幾故人。
《輟耕錄》:此至正辛丑間,張蛻菴承旨在都下寄浙省周玉坡參政詩也。夫翰苑詞臣而寓言如此,則感時之意從可知矣。
西湖冰合
[编辑]西湖雪厚冰徹底,行人徑度如長川。風吹鹽池結陰鹵,日射玉田生暖煙。魚龍穴裏寒更縮,鷗鷺沙頭饑可憐。安得長冰通滄海,我欲三島求神仙。
《委巷叢談》:元至正間,西湖冰合。故老云:六十年前,曾有此異。張仲舉賦詩云云。
螢苑曲
[编辑]楊花吹春一千里,獸艦如雲錦帆起。咸洛山河真帝都,君王自愛揚州苑。軍裝小隊皆美人,畫龍韉汗金麒麟。香風搖蕩夜遊處,二十四橋珠翠塵。騎行不用燒紅燭,萬點飛螢炫川谷。金釵歌度苑中來,寶帳香迷樓上宿。醉魂貪作花月荒,肯信戰劍生宮牆。斕斑六合洗秋露,尚疑怨血凝晶光。至今落日行人路,鬼火狐鳴隔煙樹。腐草無情亦有情,年年為照雷塘墓。
《詩藪》:雄渾流麗,步驟中程。
登金山吞海亭了公請賦
[编辑]危亭突兀載鼇頭,俯視滄溟一勺浮。龍伯衣冠藏下府,梵王臺殿起中流。扶桑夜色三山日,灩澦江聲萬里秋。老我惜無吞海句,但磨崖石記曾遊。
賦中書左曹小瀛洲
[编辑]東曹地迥集名郎,宛是仙家紫翠房。閶闔上通天只尺,蓬萊移出海中央。金波日煖浮鳷鵲,玉樹春濃下鳳凰。幾度夢回清夜直,此身如在五雲鄉。
《詩藪》:全篇整麗,首尾勻和。
七月廿九日
[编辑]此醜今方殛,京城蹀血新。也知天悔禍,誰謂國無人?勝氣騰龍虎,沈機動鬼神。大庭親命詔,終夜在延春。
《元詩選》:此詩為孛羅帖木兒作。孛羅之入京師,使仲舉草詔,不從,嘗作自誓詩曰:「此醜行當殛,吾身敢顧危?要看奪笏處,正是結纓時。萬古千秋在,皇天后土知。寸心三尺簡,肯愧史卑詞!」與此詩是一時作也。
挽忠襄王
[编辑]聖主中興大業難,元戎報國寸心丹。軍中諸將驚韓信,天下蒼生望謝安。羽檄北來兵氣肅,樓船南下海波寒。老臣擬直詞林筆,細傳成功後代看。
《元詩選》:忠襄王謂察罕帖木兒也。察罕起兵沈丘,悉平河南、山東諸處紅巾。至正壬寅,為田豐、王士誠所刺。先是,有白氣如索,起危宿,貫太微垣,太史奏山東當大水。順帝曰:「不然,山東必失一良將。」即馳詔戒察罕勿輕舉。未至,而已及難矣。
句
[编辑]舊河通瓠子,新浪漲桃花。
《詩藪》:云云。張仲舉詩也。李于鱗一聯云:「春流無恙桃花水,秋色依然瓠子宮。」實用張語而意稍不同。
又 半生懸磬室,萬事缺壺歌。 積陰霾日月,愁色滿江湖。 露花迎夕歛,風樹借秋涼。 寧為伏劍死,不作倒戈攻。 四郊多壁壘,萬里半煙塵。 詞人歌蟋蟀,軍士歎蠨蛸。 龍伯衣冠藏下府,梵王臺殿起中流。 露下遠山皆落木,風來滄海欲生潮。 千嶂晚雲原上合,兩河秋色雁邊來。 雲移雁影沈江樹,雨帶龍腥出海濤。 方驚掘地雙鵝起,即見浮江五馬來。 金波夜永浮鳷鵲,玉樹香濃下鳳凰。 【 詳傅若金下。】
成廷珪
[编辑]廷珪字原常,蕪城人。有居竹軒集。
《居竹軒詩集》:郜肅序:嚮在揚州,識成君原常,雖居於市廛,而植竹庭院間,綽有山林意趣,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其交遊則仲舉張公為忘年友,故其詩之音律體製,蓋有得於仲舉者多焉。
《居竹軒詩集》:張翥序:余在廣陵時,嘗與君游乎山僧野士之寓。或臨大江,眺羣峯,或升蜀岡,坐茂樹,未嘗不詩是作也;其或風日之朝,燈火之夕,樽俎前而几杖後,未嘗不詩是談也。
送余廷心翰林應奉
[编辑]楓葉蕭蕭江已秋,吳船三日住揚州。靛花深染青綾被,雲葉新裁紫綺裘。征驛馬嘶風滿樹,別筵人散月當樓。明年春雁將書去,人在蓬瀛第幾洲?
《詩藪》:全篇整麗,首尾勻和。
題宋徽宗白頭翁圖
[编辑]梔子紅時人正愁,故宮衰草不勝秋。西風吹落青城月,啼得山禽也白頭。
《筆精》:宋徽宗繪畫,題咏者多含譏刺。元成廷珪題白頭翁圖云云。
陸仁
[编辑]仁字良貴,河南人,寓居崑山。有乾乾居士集。
《菽園雜記》:西湖竹枝詞,南北名士屬和者凡一百二十二人。吳郡士二十六人,而崑山在列者一十一人。其間最有名,時稱郭、陸、秦、袁,謂羲仲、良貴、文仲、子英也。陸本崑山太倉人,其稱河南,蓋姓氏郡望耳。
天馬歌
天馬歌
[编辑]於穆世祖肇王蹟,受天之慶大命集。神寓鴻圖大無及,功烈皇皇共開闢。四方下上沛流澤,列聖相承纘丕績。哲王嗣位建皇極,大臣弼輔尚禹稷。禮樂制度靡有隙,六府孔修萬姓懌。天子聖德於昭共,念承皇祖心弗宅。日月同明天地廓,絕域窮陲歸版籍。萬國貢獻歲靡息,琛瑤瑰異陋金錫。豈須征討費兵革,文懷遠人盡臣服。至正壬午秋之日,天馬西來佛郎國。佛郎之國邈西域,流沙瀰漫七海隔。浪波橫天馬橫涉,馬其猶龍弗顛踣。東逾月窟過回紇,陸地不毛千里赤。太行雪積滑如石,電激雷奔走飈歘。四年去國抵京邑,俯首闕廷拜匍匐。帝見遠臣重怵惕,慰勞以酒賜以帛。遠臣牽馬赤墀立,金羈絡頭朱汗滴。房星下垂光五色,肉騣巍巍橫虎脊。崇尺者六修丈一,墨色如雲踶兩白。天閑騏驎俱駿骨,天馬來時皆辟易。驌䮮屈乘未足惜,大宛渥洼斯與敵!穆王八駿思游歷,漢武窮兵不多得。天馬自來徵有德,史臣圖頌永無斁。再拜歌詩思彷彿,願帝愛賢如愛物。更詔山林訪遺逸,□□治化齊堯日。帝業永固保貞吉,天子萬壽天降福。
《西湖竹枝集》:詩學有祖法,清俊奇偉,如佛郎國進天馬頌、水仙廟迎送神辭、渡黃河、望神京諸篇,縉紳先生莫不稱道之。
高明
[编辑]明字則誠,永嘉平陽人。至正五年中第,授處州錄事,辟丞相掾。入明不仕。有柔克齋集。
和趙承旨題岳王墓韻 題青山白雲圖 句
和趙承旨題岳王墓韻
[编辑]莫向中原歎黍離,英雄生死係安危。內廷不下班師詔,朔漠全歸大將旗。父子一門甘仗節 【 仗節 「仗」,輟耕錄卷三、西湖遊覽志卷九作「伏」,似當從。】 ,山河萬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輟耕錄》:讀此詩而不墮淚者幾希。
《西湖游覽志》:岳墳詩,趙子昂支韻難和,徐孟岳和云云。高則誠云云 【 按:西湖遊覽志卷九僅錄子昂詩及徐、高和詩,此條所述,實出西湖遊覽志餘卷七,然志餘未錄全詩。】 。
題青山白雲圖
[编辑]昨夜山中宿雨晴,白雲綠樹最分明。茅堂早起無他事,去看谿南新水生。
《自跋》:此余往日在越中錄寄倪君仲權之詩,今十餘年矣。意其不投之苦海,則亦當供醬蒙矣。仲權乃裝潢為卷帙,列之於諸名勝間,矧當時事轇轕,世方以斯文束高閣,而仲權於朋友之片言隻字亦無遺棄,亦可見其好尚之清,交道之厚,而不為世變所移者也。惜也,予之學問名位,視往日不少加進,徒負故人期待之意耳!展卷一覽,慨歎不已,因書於左方,以自警云。永嘉高明。
句
[编辑]吳門亂後逢梅福,遼海來時識管寧。
《蘀石齋詩集》:觀敦交集冊子自注:元季明初,上虞魏壽延仲遠輯其三十年所友人酬贈之詩也。凡七十六首。鄭彝乙巳句:「亂離時世全高潔,淳朴山川似古初。」王璛至正廿五年句:「也應清曠風塵外,誰道邊城尚繹騷。」乙巳即廿五年。他如凡涉憂亂者,當在辛卯,趙俶和入邑感懷云:「閉戶十年方入城。」當在庚子後。至高明云云,當在廿七年丁未後。是年,明祖破平江,方國珍降,浙東西甫寧靜也。
謝應芳
[编辑]應芳字子蘭,武進人。至正初,舉為三衢書院山長。入明不仕。有龜巢稿。
《龜巢稿》:余詮序:先生之門人王著集先生之詩鋟諸梓,先生摘其詩之什一與之,凡若干卷,名龜巢摘稿 【 按:龜巢稿(四部叢刊本)余詮序無「先生摘其詩」以下諸語。】 。
《明史》:隱白鶴溪上,搆小室,顏曰龜巢,因以為號。
過吳江三高祠 嚴將軍戰馬歌 宜山謠
過吳江三高祠
[编辑]三高祠前秋水波,客來弔古悲且歌。季鷹魯望桑梓敬,蠡也籩豆理則那。生為越人身相越,百計謀吳吳乃滅。真憂烏喙將無情,兔死狗烹肝腦裂。飄然攜手湖海游,捧心人與同扁舟。越人誇功鑄金像,於吳孰曰非仇讎!行裝重寶久彌厚,清高之風絕何有。奉嘗堪笑木腸兒,忍睹荒臺麋鹿走!江風肅肅楓葉寒,扣舷折我青琅玕。靈胥怒挾海潮起 【 怒挾 「挾」原作「抉」,據龜巢稿卷三改。】 ,殷若雷鳴過雪灘。
《南濠詩話》:三高祠在吳江長橋南,中祀越上將軍范蠡、晉大司馬東曹掾張翰、唐贈右補闕陸龜蒙。毗陵謝應芳嘗上書行省,欲去范蠡像,會世變弗果。
嚴將軍戰馬歌 【 并序】
[编辑]至正乙未春,常多盜,省府調兵捕之。浙東宣慰司元帥嚴公來總軍事,未幾,無錫平,移軍武進。一日,擣本富莊賊巢 【 本富莊 龜巢稿卷二作「來富莊」,下摘稿序作「禾富莊」,未知孰是。】 ,軍中失二馬。明日,賊乘之抗官兵烈塘上。二馬聞金鼓來奔,賊控勒不能止,遂墮地,馬立踶殺之,官兵大捷。故烈塘之民咸神其事,俾余作歌以美之。
往聞齊軍夜路迷,老馬前導人追隨。又聞的盧躍檀前,漢業復立西南陲。古來良驥稱有德,未有驍騰能殺賊。將軍兩馬馱賊來,雲霧四起生風雷。紅綃帕首爾何物,霜蹄一踣成飛埃。軍前認主鳴且舞,驚倒熊羆與貙虎。羣兇膽落不敢追 【 不敢追 原作「敢□追」,據龜巢稿改補。】 ,官軍凱還槌大鼓。馬兮馬兮誠有功,須知感物由元戎。將軍接迹武惠功,煌煌史冊書勳庸。爾馬名示垂無窮。
《摘稿序云》:至正乙未春,浙東宣慰司元帥嚴公某統兵捕寇,過浙西。秋八月,兵駐烈塘。一日,遣兵擣禾富莊賊巢,失一騎士。既而賊乘馬出拒,其馬望官軍來奔,賊墜地,馬踶殺之,賊眾驚潰,官軍大捷。以馬詣帳前白事,時余適在公座中,聞而喜之,故有是作。
《摘稿詩云》:將軍武惠之嫡孫,帳前甲騎多如雲。一驪偶爾墮賊窟,背馱賊渠來策勳。沫流兩吻噴白雪,光爍雙瞳夾經月。雷奔電激煙霧隨,望我旌旗馳踣賊。渠方命墮鐵蒺藜,驪□岏之成粉韲。賊曹瓦解爭納款,我軍凱歌歸馬嘶。古來良驥稱有德,未有驍騰能殺賊。呂家赤兔項家騅,骨朽猶當有慚色。將軍報國秉精忠,安知馬亦肝膽同。他年太史作佳傳,宜亦牽連書乃功。
宜山謠 【 并序】
[编辑]廣東南丹諸州,民僚雜居,素號難治。洪武初,朝命設官置司安撫之,山東尹明善實在僚選。凡所司事,知無不為,為無不達,蒞官再期,多善政。後四年,有客自廣西來者,傳其事甚詳。余乃摘其大者,作宜山謠七篇。
苗瑤地連交趾,咸籍為民,且為除其凶號,人悅之。作椎髻舞。
椎髻舞,擊銅鼓,淺蠻生蠻皆安堵。賣刀買鉏犂,啣恩人鳥語。獷俗馴,惡俗去,豈弟君子吾父母。
沿邊舊置七十五屯 【 七十五屯 龜巢稿卷四作「屯十五」。】 ,瑤為長,每羣聚,為諸州害。今罷之,民乃安。作除虎窟。
除虎窟,虎皆散亡龍睡穴。湖南海北廣東西,千里如今無白骨。無白骨,人何憂?每每舊屯田,年年稻花秋。我所思兮,龍江水流。
兵後洊飢,發官廩,活宜山數萬口,民德之。作枯桑。
枯桑枯桑,徒為我薪。煮石弗糜,曷以食人?廩發于官,我命乃續。誰其主之?伊人如玉。伊人如玉,孚及豚魚。詔我婦子,償粟勿渝。厥粟固償,厥德靡忘。我懷伊人,于羹于牆。
覃國大、韋仲海等世為土豪,與溪蠻洞瑤相表裏,反側不一。公以計擒殺之,民大快。作霹靂斧。
霹靂斧,行天誅,百靈奔走羣醜除。磔梟獍,醢䝟貐,招徠角端舞騶虞。日月兩山明,畏境成康衢。
宜山莫天護虎踞一方,公言之方伯,徙和州,民樂之。作坎井蛙。
坎井蛙兮渤澥,偷生蝦蜆門,怒腹氣何在?長魚跋浪欲吞舟,竟作任公雪花鱠。蛙乎幸偷生,有愧輸芒蟹。前度放蛙人,今日恩如海。
僚蠻負固,稅久不供,而良農病于重斂,今均之,視前賦減什五六,恩不能忘。作生子以尹名。
生子以尹名,有田須力耕。昔憂公租重,今喜公租輕。窮閻杼軸具,當路鈞衡平。焦冥覆盆下,覩此白日明。
革命之初,公以安邊事屢白相府,民懷之。作鞍馬勞。
鞍馬勞,肉消髀,廣西一去二千里。借箸籌邊丞相喜。兩年單騎八往還,青草黃茅瘴煙裏。鞍馬勞,有如彼,不負公,不掠美。一寸忠丹報天子。 【 龜巢稿】
吳師尹
[编辑]師尹字萃樂,永新人。至正八年登第,官吉州永豐縣丞。
宋丞相信國公上巳詩
宋丞相信國公上巳詩
[编辑]山雲寒海舟覆,六載孤臣老燕獄。東風杜宇三月三,五雲望斷春無綠。墨花煌煌五十六,寫出江南愁萬斛。當時下筆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揚帆昔走儀真船,手持鰲柱擎南天。間關嶺海血灑檄,回首家國隨飛煙。六宮粉黛黃埃裏,漢火無煙吹不起。全軀肯效褚淵生,嚼舌甘為杲卿死。薊門碧草春悽悽,為官不換西山薇。哀吟一曲肝腸裂,勁氣萬丈蛟龍飛。當年恨殺葛嶺賊,恨不刳心飲其血。堂堂忠義行宇宙,白日青天照遺墨。再拜酬公金屈巵,有酒不讀蘭亭詩。
右吾鄉先生吳公所作,所以景仰丞相極至,而又兼得其儀容髣髴者也。少嘗喜誦之。丞相嘗以弟璧之子為嗣,其後元末仕為海北道廉訪副使,卒葬鬱林州,子孫因家焉。余先高祖與丞相兄弟同時,書札往來,存者甚多。今來鬱林,見良錫,廉訪之子也,乃寫詩以歸之。吉水解縉書。
方子京
[编辑]子京字□□,分水人。
鑑湖風月
鑑湖風月
[编辑]賀仙歸去隱滄浪,萬頃晴波一鏡光。龍瑞尚存古時跡,鴻禧猶帶晉餘芳。兩堤楊柳三更影,千樹芙蕖五月涼。後數百年無問處,雲山煙水共蒼茫。
《浙江通志》:至正十一年,應薦起,試以鑑湖風月詩。時試者百餘人,惟子京擢居前列,除嘉興路教授,致仕歸。
陳高
[编辑]高字子上,平陽人。登至正十四年進士第,授錄事。別號不繫舟漁者。
種橦花
種橦花
[编辑]炎方有橦樹,衣被代蠶桑。舍西得閒園,種之漫成行。苗生初夏時,料理晨夕忙。揮鉏向烈日,灑汗成流漿。培根澆灌頻,高者三尺強。鮮鮮綠葉茂,燦燦金英黃。結實吐秋繭,皎潔如雪霜。及時以收歛,采之動盈筐。緝治入機杼,裁剪為衣裳。禦寒類挾纊,老稚免淒涼。豪家植花卉,紛紛被垣牆。於世竟何補,爭先翫芬芳。棄取何相異,感物增惋傷!
《木綿譜》:宋末木綿之利尚在閩中,而江南無此種也。元人陳高有詩云云。高元末人,而隙地初學種之,則其來未久可知。
周志遠
[编辑]志遠字□□,吉水人。以危素薦授太子說書。
自題其像
自題其像
[编辑]十年塵土變形容,惟有丹心日月同。北海子卿羝不乳,未應已在畫圖中。
《江西通志》:周志遠生於元,仕於元,然其心若有不自得者。嘗自贊其像云云。
鄭玉
[编辑]玉字子美,徽州歙縣人。至正十四年,余翰林待制,辭疾不起。明兵至,將要致之,自經死。學者稱師山先生。有師山集。
師山書樓成唐長孺先生賦詩見寄次韻
師山書樓成唐長孺先生賦詩見寄次韻
[编辑]居山日夕見山容,環堵蕭然一畝宮。我喜煙雲來几上,人看樓閣出空中。夜深月色偏明朗,曉起嵐光更鬱葱。若比羊裘軒上景,臨江惟欠一絲風。
《師山先生文集》:余以才疏學陋,一無所用於世,退而躬耕壠畝,將以自養。間有朋游相從講學,乃築室師山之上,以為肄習之所。
陳謙
[编辑]謙字子平,吳郡人。
勉學詩
勉學詩 【 錄一】
[编辑]黃河西北來,云是崑崙丘。經行非一山,回薄半九州。上有不測源,下有無盡流。萬化同此機,不知幾春秋。分明天地心,不為淺狹謀。癡人用小計,顛倒若無求。安得申韓氏,化為古伊周。
《菽園雜記》:遜志齋集三十卷,其二十八卷內勉學詩二十四章,本蘇士陳謙子平所作,誤入方集耳。子平,元末人。張士誠兵至吳,有突入其室者,脇其兄訓使拜,不屈,刃其胸,子平以身翼蔽,并遇害。平生著述甚富,兵後散亡,獨所著易解詁二卷及古今詩數十篇傳於世。正統間,吾崑山所刻養蒙大訓收其詩,予幼嘗見之。京師士人徐本以道亦嘗刻其詩印行,後有國初韓奕公望跋語,韓、徐皆蘇人。
案:明詩綜方孝孺下登此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