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録 (四庫全書本)/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剡録 巻一 巻二

  欽定四庫全書
  剡錄巻一
  宋 髙似孫 撰
  縣紀年
  越都督紹興府為縣八望曰嵊縣字書曰四山為嵊四水為霅縣有嵊山酈道元水經曰嶀山與嵊山相連又有嵊亭十道志曰剡至嵊亭絶湍險商客往來皆以裝束齊僕射張稷宰此縣生子名嵊字四山虞騫至嵊亭詩命楫尋嘉㑹信次歴山原捫天上雲糺與石下雷奔澄潭寫度鳥空嶺應鳴猿榜歌唱將夕商子處方昏
  漢剡縣屬㑹稽郡道書曰兩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災也梁載言十道志曰䜟曰兩火一刀可以逃自漢以來擾亂不少故剡稱福地梅福四明山記曰魏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德祖至四明山逢一老人老人曰我見澗中涌泉流一金刀兩仙人把神火趂之可往尋之德祖行前見兩人把神火及得水中金刀可長二尺二人者見德祖倐去德祖曰兩火成炎字炎邊得刀是為剡字因號剡溪又曰剡山德祖為銘二百字刻此峯羅隱剡景詩兩火一刀罹亂後㑹須乘興月中行
  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唐鄭言有平剡録一巻以剡縣立嵊州及剡城縣
  八年廢嵊州及剡城以剡縣仍屬越州趙嘏發剡中詩正懷王謝俯長流更覽餘封識嵊州樹色老依官舍晚溪聲凉傍客衣秋南巖氣爽横郛郭天姥雲晴拂宇樓日暮不堪還上馬蓼花風起路悠悠趙嘏詩葢用嵊州也
  宋宣和三年方臘平改剡縣為嵊縣知越州劉述古言剡有兵火象欲以嵊名縣詔從之
  城境圖
  城按漢剡縣城在今縣東北舊經曰嵊城周十二里髙一丈厚二丈輿地志曰城開門向江縣不開南門開即有冦唐武德中立剡城縣有城池括蒼管晉修城記曰㑹稽縣八剡為清勝承平日久横目習治庚子之冬睦㓂狂勃剡㓂應之縣有城壘圯弗克守為賊巢穴明年春帥劉公述古統制一道掃清賊黨謂令張誠發卒徒䖍事課工督程出緡粟以僦夫擘地段以就役甫閱旬朝完壁髙堞城之環亘十有二里未幾寇率其徒擁梯壁下仰視完壯失氣奪色將兵出鋭掩之俘馘自是竄伏孽不熾焉侯智宏逺知所先後借不急此孰與民保時績維茂磨石無愧宣和三年
  
  東曰東曦西曰西成南曰望仙北曰通越
  
  坊二十四曰訪戴秀異字民佐理集賢招提繼錦通安繼孝齊禮遷善桃源兆慶迎春嘉㑹仁德弦歌醴泉清河進德妙音豐義成裕化民
  
  縣東一百步為剡鎮出舊經今廢邑民於縣西惠安寺前池内得一石題曰贍都鎮又曰當鎮奉勅㫖重開河池以防火燭已丑嵗二月日間北淨池天慶觀有錢氏時東都文移葢稱杭為西都越為東都此鎮即是剡鎮錢氏有所更易耳蛟井鎮在縣西南一十五里舊經曰山下有井井有蛟因是為名宣和四年
  
  長樂寨在縣西南五十里宣和三年知越州劉述古奏置
  管界寨在縣西七十里紹興二十年浙東諸司奏創
  
  在府東南一百八十里境東西二百七十六里南北七十里東至奉化縣一百四十里界陸照嶺西至諸暨縣一百三十六里界勞績嶺南至新昌縣一十五里界胡堘北至㑹稽縣五十五里界池湖東南到新昌縣界一十五里西南到東陽界九十里東北到上虞界六十六里西北到㑹稽縣六十二里
  
  崇信鄉有休祥甘泉竹山懐安剡中里 莁節鄉有灌濤昇仙馴習思善澄江里 靈山鄉有欽義下闡靜安守義崇孝里 金庭鄉有昌化善政惟新永寧縁德里 忠節鄉有三峯孝嘉石鼓忠節脩仁里孝節鄉有新豐從化招安綏安方山里 孝嘉鄉有石鼓桐栢安樂忠節安義里 崇仁鄉有感化霞丘靜林歸善愛敬里 永富鄉有克遜西清東闡餘風禪房里 崇安鄉有澄清懐善依賢化俗清安里 富順鄉有長敬新安温泉慈烏里 清化鄉有懐善開明欽賢習善招賢里 羅松鄉有紫巖雙壁中川斷金豐樂里 剡元鄉有尊賢澹城中和光明積善里昇平鄉有承霞靜豐尚賢大和五山里 仁德鄉
  有甘棠永樂餘糧歸仁金塘里 方山鄉有金節永壽懐仁通山光德里 禮義鄉有長安仙林平樂懐忠新安里 桃源鄉有永闡白泉長樂崇信安居里積善鄉有南巖雙壁中川豐樂斷金里 繼錦鄉
  有馴善攀轅鳴弦戴星遷星里 開元鄉有靜居迴鄉招仁居賢冰魚里 長樂鄉有崑山楊明剡元禮義寧安里 太平鄉有壁潭擇賢懐仁建昌懐信里康樂鄉有遊謝宿剡竹山康樂感化里 遊謝鄉
  有康樂明登宿星暝投吹臺里 靈芝鄉有石床東節正筠化善里
  水經曰吳黄門郎黄哀明居嵊縣宏訓里考之地圖今無此里也莁節舊經曰莁音無字書曰莁荑也本草通曰蕪繼錦舊名治化天聖中邑人史瀹登進士第其子叔軻繼之縣令魏琰改今名齊唐題史氏西園詩戴水寒流對軒檻桃源深徑入漁樵陳克詩雨裏落帆遊謝鄉寒聲古木共荒涼四山為我洗蒼玉况有故人歸上方故人汪彦章也時寓東山國慶院
  官治志
  縣治據剡山之陽歴坡而升樓觀竦峙頗似㑹稽府譙登眺所臨溪山陳象如顧凱之所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者孔奕㑹稽記曰剡縣治在江東吳賀齊令始移今治公㕔相直舊有德星堂名迎薫堂今堂既廢扁榜亦不存所可考者有宣和間盧天驥詩云剡溪詩尹亦何人作堂餉客名迎薫雖有桃李姓潘人紅梅一窠香入雲東有東園有四山閣閣規模庳隘寖就傾圯園存斷碑而已嘉定八年尹史安之誅茅營新屋且撤舊而更之増敞縣樓廣四山閣即㕔之東為堂復舊迎薫之名其北為面山堂累石成山玲瓏盤錯因山之趾注水為池雜藝卉竹相與映發亭榭參錯殆十餘所皆史尹所創也
  古令長
  吳卜靜字元風吳都人為剡令
  賀齊字公苗山隂人為剡長吏斯從為姦斬之從族黨糾合千餘人攻縣齊開城門擊破之
  晉周翼郄鑒之外甥少遇饑亂賴鑒得存郄亡翼為剡縣令解職歸心喪三年後歴青州刺史少府少卿
  謝奕字無奕陳郡陽夏人父裒為吏部尚書奕少有器鑒歴郡太守掾為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而遣之累遷豫州刺史追贈鎮西大將軍
  李充字宏度江夏鄂人初辟丞相掾嘗歎不被遇殷揚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否李答曰北門之歎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令
  殷曠之仲堪子有父風仕至剡令
  宋王鎮之字伯重祖耆之位中書郎父隨之上虞令鎮之為剡令並有能名
  周顒字彦倫宋明帝頗好元理以顒有辭義引入殿内親近宿直帝所為慘毒顒輒誦經中因縁罪福為之少止元徽中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
  齊張稷字公喬母疾時稷年十一侍養夜不解帶每劇則累夜不寢及終毁瘠過制杖而後起州里謂之純孝齊永明中為豫章王嶷主簿以貧求為剡令㑹山賊唐寓之作亂稷率厲部人保全縣境
  梁王懐之剡令
  陳徐陵剡令
  唐張子胄剡令
  宋令題名
  周在田       晁
  陳求古       譚雍
  魏琰        林槩
  章珣        葢參
  沈振        丁寶臣
  過         胡格
  髙安世       聶長卿
  江相        鄭宗回
  劉繪        晏明逺
  宋順國       施
  侯臨        蘇駉
  賈公述宣德郎元豐六年是年新官制行宋廣國
  錢長卿       王知元
  吳賁        史祈
  劉旦        張諤
  吕必强       俞應之
  符綬        程容
  張慶逺       鄒秉均
  孫汝秩       宋旅
  孫潮        莫伯□
  應彬        楊植
  宋宗年       范仲將
  姜仲開       錢墌
  趙不退       毛鐸
  郭康年       蔡純誠
  韓晦        李耆年
  趙渙之       郭契夫
  趙伯楙       任望之
  蘇詡        吳懤
  陳嘉謀       李耆碩
  張商卿       韓元脩
  鄭逸民       季光弼
  成欽亮       張注
  李拓        陳謨
  葉籈        劉榘
  周悦        詹入民
  滕璘        胡大年
  謝榘伯       趙汝遇
  史安之       蔣志行
  趙彦傳       魏岠
  蔣峴
  劉長卿寄剡中諸官詩訪舊山隂縣扁舟到岸涯故林嗟滿嵗春草憶佳期晚景千峯亂晴江一鳥遲桂香留客處楓暗泊舟時舊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剡溪多隠吏君去道相思
  許渾送剡縣薛明府詩車馬楚城壕清歌送濁醪露花羞别淚煙草讓歸袍鳥浴春塘暖猿吟暮嶺髙尋仙在仙骨不用廢牛刀
  方干和陳明府登縣樓詩郭裏人家如掌上簷前樹木映窓櫺煙霞若接天台地分野應侵婺女星驛路古今通北闕仙溪日夜入東溟綵衣才子多吟嘯公退時時見畫屏
  方干送剡縣陳永秩滿歸越詩俸禄三年後程途一月間舟中非客路鏡裏是家山密雪霑行袂離盃變别顔古人唯賀滿今日喜同還
  王荆公寄丁元珍詩溪水渾渾來自北千山抱水清相射山深水急無艇子欲從故人安可得故人昔日此水上樽酒扁舟慰行役津亭把酒坐一笑我喜滿顔君動色論新講舊惜未足落日低回已催客離心自醉不復飲秋果初寒空滿席今年却坐相逢處惆悵相逢别時迹可憐溪水自南流安得溪舟問消息
  陸經送丁中允宰剡詩塵土官曹幾處閑君今作邑好開顔落帆直向剡溪口入境先登天姥山魚鳥半和風俗處雲霞多雜簿書間雪晴須去尋安道召作經宵興盡還
  王平父送聶剡縣兼呈沈越州詩剡溪清瀉映檀欒天姥花飛載酒船憶我少年來蠟屐羡君今日去鳴弦從容人樂漁樵外瀟灑詩隨簿領邊太守相逢應見問為言多病憶林泉
  丞治在縣之東南佐理坊治東有月我軒
  題名
  季祐之       林通
  苗元裔       沈昇
  毛亶        常椲
  趙士叟       許殻
  曽勰        劉佺
  吕         王中孚
  時璹        韓愿胄
  章騆        周玭
  吳枏        髙子津
  陳戍        梁立
  吳道夫       陳彭壽
  項鶚        唐仲義
  蘇彬        陳昌年
  楊浚        樓潚
  俞杭        沈俊心
  解汝為       楊遵
  張子榮       應泰之
  趙崇謖       劉厚南
  王彞倫
  簿治縣之右依剡山顔有登眺趣山址多林樾嘉定八年尹史安之創建於縣左訪戴驛之舊址治有朔風堂
  題名
  文繩世       劉士野
  吳雍        陳友仁
  司馬僖       蔣鐔
  刁駿        靳
  蘇林        江濤
  鄭圭        趙崇規
  葉梓        趙善恕
  陳秉禮       鄭伯行
  鄭宰        錢觀光
  邊沂        姜强立
  趙謜夫       李密
  徐愿        沈忞
  沈文煥       趙必鼎
  羅隠寄剡溪主簿詩金庭養真地朱篆㑹稽官境勝堪長往時危喜暫安洞連滄海濶山擁赤城寒他日抛塵土因君擬錬丹
  梅聖俞寄剡溪主簿臧子文詩剡溪無淺深歴歴能見底潛鱗莫苦窺塵土聊堪洗古木潭上隂遺祠巖下啟應識道傍碑因風奠醪醴
  尉治鄰丞治之東治西有隠吏軒
  題名
  吳秉        宋易
  薛鎡        韓晝
  干閌        楊炬
  程衎        侯杞
  林懋能       祝溥
  陸釡        杜師顔
  吳正國       張永
  魏興祖       趙師向
  謝深甫       陳紀
  干汝功       鍾闡
  林昇        向士貴
  趙𡒊        錢聞善
  胡之邵       宋元老
  趙崇原       支文
  趙彦垠       吳元章
  任謙之       黄飛
  姜漸        邵三傑
  𣙜官治治在縣南三千步為税所㕔舊在縣東遷善坊尹史安之移於縣西化民坊
  社志
  社舊經在西南後移在此嘉定八年尹史安之重建於縣西
  學志
  崇寧二年以舊學増建五年六月罷八月復置學五十區為緡錢一千四百三十有七糧為斛一千五百四十學長諭直學各一人齋長諭各一人學生文士五十人武生闕焉小學教諭一人小長一人學生四十人出政和學制嘉定八年尹史安之得絶産
  舊經載孔子廟堂在縣東南慶厯八年縣令丁寶臣所創臨川王安國平父為記今不存
  修學碑慶厯八年     太子五月旦      中允丁寶臣
  天之道運乎上地之道處乎下聖人之道行乎其中一物不生非天地之道一民不治非聖人之道自堯舜禹湯文武成康至孔子千餘年治天下者同其道也亂天下者異其道也剡令沈振初築學舍未及完而徙他官寶臣至則嗣而成之遷殿於其中塑孔子像髙弟十人配坐左右新門嚴嚴應門躭躭兩序翼翼中庭砥平令與學者春秋釋奠朔望朝謁於斯學也其可廢乎噫聖道與天地無窮天地毁則聖人之道或幾乎熄學其可廢乎宣和中燼于盜建炎元年令應彬建孔子殿後三年蜀郡范仲將始置廊廡又明年淄川姜仲開始大之
  修學碑          汝隂王銍
  嵊西南隅羣峯之麓下臨剡溪山川環拱氣象雄張有學焉慶厯八年令丁元珍始加興葺宣和初焚於兵建炎元年令應侯彬建孔子禮殿三年春蜀郡范侯仲將崇廊廡備像設因其舊而升大之又明年淄川姜仲開以學為急又建學堂移殿廡與門南向致厚於學者靡不至也落成於紹興五年秋先王建學校匪在絃誦威儀以德行道藝教養成就其才將以明師友之道世無師友道不傳也孔門答問獨於顔子告其大者子夏子張為諸侯師子貢築室原憲棄仕所被者逺也孔子没而學進者曽子也一以貫之許之以道矣曽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所謂忠恕所謂誠明所謂養氣一也今夫辯足以使四方勇足以將三軍一為不善不足以訶僕妾氣懾失據不在大也是未聞曽子子思孟子大勇乎學者顯窮齊致生死不變蹈道自樂至於没齒不可一日廢其常心而巳晉南渡王謝孫李支許之倫初過浙江為剡中山水清放之遊一時稱髙㑹不知邑東餘姚有諸馮之地舜所生也其北㑹稽之地禹所没也舜禹功被萬世而有見於遺俗亦聞聖人之至德乎范侯俊明髙爽健於立事姜侯剛明亷肅政在急吏寛民人大化服郁郁然洙泗之風矣儒學為吏師政事出經術戎馬之間力興學校知急所先所立卓矣俾刻於石知所勸焉性之外舅曽公衮以書稱此記曰㑹稽之地但知王謝風流不知諸馮禹跡實為風俗所繫其有益世教乎
  修學碑乾道癸  左朝議郎主管巳七月  台州崇道觀周汝士
  簿括蒼江公尉臨海謝公視事之初謁夫子廟歴視傾欹上漏下濕諸生無所歸因愀然曰政孰先於此同心之言其應如響於是定規摹審材用聚糇糧命徒庸弊者葺之壊者新之課有限試有法誘掖不倦發於至誠諸生激昂日進於學剡之文治煟然一變葢數十年未有也古之仕者以其所學後之仕者以其所不學古之學者一毫未信而使之仕雖聖人有所不能後之學者幸而入政往往視所學為空言謾不知省曰從事於斯吾知為政而已也不知所學為何事也昔魯脩泮宫從公于邁無小無大蜀起學宫邦人向化鴻儒竒士間生特起異時掞藻天庭淵源四海如游夏輩可不知所自耶
  新學舊在縣西五十步嘉定七年尹史安之移建於縣西南繼錦坊為屋百區前有泮水秀異亭
  嘉定七年史安之行尹事三歎舊宫荒隳士失肄業相攸剡山庚兌之隅樂其崇峻敞開山水明美如杜子美所謂剡溪秀異李太白所謂剡水石清妙者迺匠新宇䡾䡾嵬嵬志於鑑風教琢翹楚也嗚呼作學非難也繼難也繼非難也知為難也然豈無知者乎晉湛方生脩學教曰嶺舉雲霞之標澤流清曠之氣山秀水清荆璞在茲剡山水有之魏曹植孔子廟頌曰修復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永作憲矩剡學者圖之
  新學記
  嵊古剡也剡溪藴秀異欲罷不能忘杜少陵之詩云爾夫秀異之氣周流磅礴鍾為人物必有資稟英粹為時翹楚者其可輕哉燮庀職成均日延四方士相與欵語觀其為人有端方者有謹厚者有志氣不羣者有俊敏可喜者品彚雜然未易枚舉非獨通都大邦人才之所自出雖僻郡小邑亦未嘗乏人因是思人才之生何地蔑有今猶古也維古盛時待士類甚厚長養磨淬不厭不倦良心德性日益著明於是乎皆為善士隨才器使有功有業即今之士類而以古人長養磨淬之道與之周旋遲以嵗月則亦當有不可勝用之才豈不甚可貴哉不惟膠庠如是抑郡若縣之學皆能用是以淑士類承學之流躍然奮發者亦必多有之茲理甚明任是責者不可不勉四明史侯之為嵊宰也悼學宫之壊棟撓柱欹岌岌將壓俊秀朋來肄業無所欲一新之役大而費廣資諸衆力義不可强則以身任之曰事未有不可為者節浮冗窒滲漏裕財之源用由是足主簿徐君愿甚偉茲舉曰此吾所欲為顧力不逮爾議罔不合事由是集舊學在城之隈地非爽塏氣鬱不舒周覽以求勝處乃得今地臨流負山面勢宏傑經始於去秋而告具於今春自大成殿至於兩廡重門自明倫堂至於東西齋序自倉庫至於庖湢凡屋百區堅壯軒豁遂成偉觀而纎芥不擾士業其中雍雍愉愉有雲飛川泳之適侯及主簿君皆有書來屬燮識之燮不敢辭侯名安之字子由太師之孫今丞相之從子生長金玉淵海之間益自砥礪不溺豪習而留意於學宫如此可謂知本務矣諸生涵濡教育何以報稱亦惟有志於道靜觀此心與天地同本與聖賢同類我欲為善誰能禦之充火然泉達之端謹揠苗茅塞之戒更相磨勵儒風大振則侯之至望也尚勉之哉嘉定八年四月乙未朝散郎試秘書少監兼國子司業兼國史院編脩宫實録院檢討官袁燮記
  淵源堂孔門像
  剡周氏作淵源堂製先聖十哲坐像列畫七十二子為一堂闢富學輝聲集彦擢秀恢義五齋又有細論堂藴秀軒同襟館蘭馨室時永嘉王公十朋居師席台温秀士咸在館塾王公記曰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説者因孟子之言論淵源之學本乎自得非傳授所能嗚呼是見孟子之言不究孟子之不必言也夫欲造道於未得之前不資諸師友可乎必深造而後能自得非孟子有所不能言未有舍師友而自能深造者此又孟子所不必言也孟子知性為善知道莫大乎仁義為七篇書其自得有如此者世之學者多矣自得者鮮父兄之教子弟固非無師友也命之之意殆不過𫝊句讀習文詞爾鮮有及乎道學之淵源望其深造自得可乎周君誡子孫曰親師友之淵源噫君之家訓過人一等矣慮子若孫懈而弗遵為名其堂且記其事似孫曰家有塾黨有庠古人之教也王公之記其叙若此豈不足以裨風化美習俗乎取以系諸學
  進士登科題名
  史綸 天聖五年王堯臣榜   史叔軻綸之子景祐元年張唐卿榜茹約 慶歴二年楊寘榜   茹開 皇祐五年鄭獬榜姚勔 嘉祐四年劉煇榜   史安民熙寧九年徐鐸榜黄特 元祐六年馬涓榜   求移忠紹聖元年畢漸榜姚舜明紹聖四年何昌年榜   求元忠崇寧二年霍端友榜黄唐傑宣和三年何煥榜   馬佐 紹興十三年陳誠之榜茹紹庭紹興十五年劉章榜   周汝士紹興十八年王佐榜茹驤 紹興十八年王佐榜   周汝能紹興二十七年王十朋榜周之綱淳熙二年詹騤榜上舍  唐錡 淳熙二年唐騤榜白公焯淳熙十一年衛涇榜   石宗萬淳熈十四年王容榜周之瑞淳熈十四年王容榜上舍  郭綽 淳熙十四年王容榜宋叔壽紹熙四年陳亮榜   石宗魏慶元二年鄒應龍榜王復明慶元五年曽從龍榜   茹騤 慶元五年曽從龍榜石孝溥慶元五年曽從龍榜   任必萬間禧元年毛自知榜過文煥間禧元年毛自知榜   周之章嘉定元年鄭自誠榜上舍茹或 嘉定四年趙建大榜   姚鏞 嘉定十年吳潛榜周宣子嘉定十年吳潛榜   過 宷嘉定十三年劉渭榜上舍周溶孫嘉定十六年蔣重珍榜
  
  舊在縣西山頭嘉定八年尹史安之移置縣前
  
  驛名訪戴舊在縣左之訪戴坊嘉定八年尹史安之重建於東門之外水行而舟陸行而車皆於此判袂人以為得津堠之要焉
  艤雪樓
  嘉定八年尹史安之新創出東門在訪戴驛之南下俯清溪前列疊嶂樓之下扁曰剡川一曲
  戴溪亭
  出南門枕碧溪有戴溪亭佳山清湍芊林古渡蔚茂平逺盡入臨眺王銍戴溪亭詩碧玉仙壺表裏清我來閒伴白雲行四山迤邐青圍野一水蜿蜒碧遶城試問春來觀秀色如何雨後聽寒聲老人飛馭烟霞外落日空含萬古情又詩天上東風轉斗星天涯羈客尚飄萍道塗只謾經殘歲風雪那堪客旅亭春到怯添雙鬢白夜寒愁對一燈青絶憐萬古凄涼恨不計樽前一醉醒王梅溪戴溪亭詩剡水照人碧剡山隨眼青吾來非雪興暫上戴溪亭尚書芮公輝持憲節登此亭賦詩溪山之興無時盡興盡名亭意可知出岫孤雲含細雨投林宿鳥愛深枝風流已是千年事公案今成七字詩短棹悠然隨所適人生出處要如斯亭舊名戴溪芮公更為興盡今仍舊名
  放生池
  出北門半里有亭名恩波亭之前後皆有池
  版圗
  田為畮三十七萬五千七百三十八廢者為畮八千四百二十今為畮三十六萬七千三百一十有二嘉定以後畮
  夏輸上供折帛錢為緡四萬二千四百一十有九和買為絹一萬八千四百五十有一捐其坍失者合輸絹萬有八千二百二十有九紬二百六十有九綿為兩二萬三千一百一十損其坍失者合輸兩二萬七百七十有八茶租為緡七百四十小綾二百五十為緡一千五百四十米為斛二萬四百蠲閣者斛五百有七合輸斛一萬九千剡田厥上依谿作砩厥中陂池為利厥下者以雲雨為豐凶其得陂砩者十不能二三故田事磽薄農人艱難他州豐剡不全熟而又税重科濫催督罕經使已納者不復輸合科者不復過則田磽農難尚庶幾焉
  縣郭為户一千一百九十四為丁一千八百九十五嘉定以後
  鄉落為尸三萬二千為丁五萬六千八百一十八嘉定以後
  兵籍
  尉司弓兵一百人
  長樂寨兵一百人
  管界寨兵一百人








  剡録巻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