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化名新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刀「式」辯 化名新法
作者:魯迅
1936年5月10日
讀幾本書
本作品收錄於《花邊文學
本篇写于1936年5月10日,最初發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三日上海《中华日报·动向》署名:白道

  杜衡和蘇汶先生在今年揭破了文壇上的两種秘密,也是壞風氣:一種是批評家的圈子,一種是文人的化名。

  但他還保留着沒有說出的秘密——

  圈子中還有一種書店編輯用的橡皮圈子,能大能小,能方能圓,只要是這一家書店出版的書籍,這边一套,「行」,那边一套,也「行」。

  化名則不但可以變成别一個人,還可以化爲一個「社」。這個「社」還能够選文,作論,說道只有某人的作品,「行」,某人的創作,也「行」。

  例如「中國文藝年鑑社」所編的《中國文藝年鑑》前面的「鳥瞰」。據牠的「瞰」法,是:蘇汶先生的議論,「行」,杜衡先生的創作,也「行」。

  但我們在實际上再也尋不着這一個「社」。

  查查這「年鑑」的總發行所:現代書局;看看《現代》雜誌末一頁上的編輯者:施蟄存,杜衡。

  Oho!

  孫行者神通廣大,不單會變鳥獸蟲鱼,也會變廟宇,眼睛變窗户,嘴巴變廟門,只有尾巴沒處安放,就變了一枝旗竿,豎在廟后面。但那有只豎一枝旗竿的廟宇的呢?牠的被二郎神看出来的破綻就在此。

  「除了萬不得已之外」,「我希望」一個文人也不要化爲「社」,倘使只爲了自吹自捧,那真是「就近又有點卑劣了」。

  (五月十日。)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