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經解鉤沉 (四庫全書本)/卷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三 古經解鉤沉 卷十四 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古經解鈎沈卷十四
  長洲余蕭客撰
  禮記四
  樂記
  以歌南風
  南風育養民之詩也王注
  其舞行綴逺
  逺以象民行之勞同
  其舞行綴短
  近以象民行之逸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大章
  按五行鈎命決云伏羲樂為立基神農樂為下謀祝融樂為祝續熊疏校宋疏四十八 章明也民樂堯徳大明故名樂曰大明皇疏通鑑音注四十七
  咸池備矣
  黄帝樂所以為咸池者何咸皆也施也黄帝時道皆施於民五經通義初學記十五 包容浸潤行化皆然故曰備矣王注史記注二十四
  
  受命而王者六樂焉以大一樂天以咸池樂地以肆夏樂人以大夏樂四時以大濩樂五行神明以大武樂六律各象其性分而為之制以樂其先祖五經通義萟文類聚四十一
  以法治也
  作樂所以法其治行也王注
  善則行象徳矣
  君行善即臣下之行皆象君之徳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
  粗厲亢厲猛起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奮末浸疾廣賁廣大之也王注
  
  經法也孫注
  肉好
  古音之洪美王注並史記注二十四 言音之洪潤同史記索隠八
  滌濫之音作
  滌放盪濫僭差也同
  以繩徳厚
  繩法也法其徳厚薄也同
  律大小之稱
  作樂器大小稱十二律孫注
  廣則容姦
  其音廣大則容姦偽王注
  狹則思欲
  其狹者使人思利欲也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從以簫管
  簫編竹為之長尺有五寸五經通義初學記十六
  奮至徳之光
  天地之道也孫注
  動四時之和
  四時之化也同
  以著萬物之理
  著猶誠也同並史記索𨼆八
  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
  清明廣大終始周旋皆樂之節奏容儀發動也王注史記注二十四
  五色成文而不亂
  五色者五行之音謂宫商角徵羽之聲和合成文不亂也而云五色因五行之色别廣以明義也崔氏校宋疏四十八
  八風從律而不姦
  八風者八卦之風八風以時至則隂陽變化之道成萬物各以時育生之五經通義後漢書注六十一
  百度得數而有常
  至樂之極能使然耳王注
  三歩以見方
  舞武樂三步為一節者以見伐道也同
  奮疾而不拔
  舞雖奮疾而不失節若樹木得疾風而不拔同
  獨樂其志不厭其道
  樂能使仁人獨樂其志不厭倦其道也同並史記注二十四樂音嶽庾音釋文十三
  樂樂其所自生
  作樂者縁民所樂於已之徳若舜之民樂其紹堯也周之民樂其伐紂而作韶武也孫注
  而禮反其所自始
  制禮者本已所由得民心殷尚質周尚文是也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不殈
  殈音溢范音釋文十三
  則樂之道歸焉耳
  樂和隂陽故歸此也孫注
  樂師辨乎聲詩
  但能别聲詩不知其義故北面而弦王注
  治亂以相
  整其亂行節之以相孫注並史記注二十四 相輔相也王注釋文十三
  訊疾以雅
  赴敵迅疾趨之以雅孫注
  姦聲以濫
  姦聲淫使人不能自止王注
  及優侏儒
  俳優短人也同
  燕女
  燕女歡悦
  趨數
  音促速而數變也孫注並史記注二十四
  
  乾主立冬隂陽終始故聖人象天以制柷形法使死者不恨生者不怨樂記圗御覧五百八十二
  鏗以立號
  鐘聲髙故以立號王注
  石聲磬
  硜聲果勁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鐘聲為兑石聲為乾崔氏
  絲聲哀
  絲聲為離同並校宋疏四十九
  竹聲濫
  濫會諸音王注史記注二十四 竹聲為震崔氏
  鼓鼙之聲讙
  鼓鞞為坎同並校宋疏四十九
  夫武之備戒之已乆
  班固作漢書髙帝四年作武徳之樂又云高帝廟中奏武徳文始註云舜之韶舞名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名五行舞註云五行木周舞高帝六年改名文始五行之舞案此知有改樂之法也任預禮論條牒禮書二十二
  發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蹈厲之已蚤
  厲疾也備戒已乆至其發作又疾也王注
  及時事也
  欲令之事各及時同
  致右憲左
  右膝至地左膝去地也同
  聲淫及商
  聲深淫貪商同
  非武音也
  言武王不獲已為天下除殘非貪商同
  則既聞命矣
  聞命謂言是孫注
  夫樂者象成者也
  象成而為樂王注
  總干而山立
  總持干盾山立不動同
  大公之志也
  志在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武亂皆坐
  武亂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無事也同
  而南
  誅紂已而南同
  而南國是疆
  有南國以為疆界同
  而分周公左召公右
  分陜東西而治同
  復綴以崇
  以象尊崇天子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以象尊崇天地同初學記十五
  天子夾振之而駟伐
  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與紂同惡者一擊一刺為一伐也同
  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分部而並進者欲事早成同
  建櫜
  所以能櫜弓矢而不用者將率之士力也故建以為諸侯謂之建櫜也同
  而郊射
  郊有學宫可以習禮也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左射貍首
  貍之取物則伏下其頭然後必得言射亦必中如貍之取物矣舊解校宋疏四十九
  則易直子諒之心
  易平易直正直子諒愛信也王注
  故徳煇
  徳煇明惠也孫注
  理發諸外
  理言行也同
  故禮主其減
  謙自謙損也王注
  樂主其盈
  盈充氣志也同
  禮減而進
  禮自減損所以修徳進業同
  樂盈而反
  樂充氣志而反本也同並史記注二十四 反謂曲終還更始也孫注史記索隠八
  故禮有報
  報謂禮尚往来以勸進之同困學紀聞五 以進為報王注史記注二十四
  雜記上
  寡君不禄
  聞人通漢問云記曰君赴於佗國之君曰不禄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夫士或言卒死皆不能明戴聖對曰君死未𦵏曰不禄既葬曰薨又問尸服卒者之上服士曰不禄言卒何也聖又曰夫尸者所以象神也其言卒而不言不禄者通貴賤尸之義也通漢對曰尸象神也故服其服士曰不禄諱辭也孝子諱死曰卒石渠禮議通典八十三
  布衰
  以三升半布為衰長六寸廣四寸綴於衣前當胸上後又有負版長一尺六寸廣四寸皇疏校宋疏五十
  不反服
  所適尊卑同反服舊君王注通典九十
  雜記下
  祥因其故服
  𤣥衣黄裳戴徳喪服變除鄭𤣥注十二
  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與父同諱
  王父母之兄弟伯父叔父姑姊妹皆父之所諱也王注
  與從祖昆弟同名則諱
  同名同從祖昆弟所諱之名也從祖昆弟之父小功之親也於禮不諱妻名重則諱之同並通典一百四
  已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
  已大功卒哭可以冠孫注通典五十六
  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
  正者冬至之日祭昊天上帝於圜丘諸侯不祭天外傳郡覧五百二十七
  喪大記
  復
  人之精氣曰魂形體謂之魄合隂陽二氣而生也形勞則神逝死則難復生也孝子之心不能忍也故升屋而招其魂神也神智無涯也鬼者復於上也氣絶而收其神使反復於體也外傳御覧五百四十九
  皆升自東榮
  榮音營鄭衆宋本羣經音辨三劉音影宋本釋文十三
  始卒
  始弔朝𤣥端之服也皮弁絰素弁而加環絰也始死而往朝服者主人未變賓未可以變也賀循喪服要記御覧五百六十一
  祭法
  禘黄帝
  禘者祭名禘者帝也事尊明禘故曰禘盧注舊唐書二十一禘者諦也同冊府元龜五百九十
  燔柴於泰壇
  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禮神一則燔之禮神者訖事却收祀神者與牲俱燎義宗舊唐書百六十四
  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
  王莽時劉歆孔昭以為易震㢲等六子之卦為六宗漢武即位依虞書禋於六宗禮用大社至魏明帝時詔令王肅議六宗取家語宰我問六宗孔子所宗者六埋少牢於大昭祭時相近於坎壇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祭月幽禜祭星雩禜祭水旱禮論周禮疏十八尚書禋於六宗禋有三義禋者煙也潔也精也禋者燔柴升煙於天以氣聞達潔取淨潔以表無穢之理精者取祭者精懃之意六宗之神先儒所釋義各不同義雖不同亦各有通 孔光劉歆謂六宗者乾坤之六子取水火雷風川澤能生萬物故禋祀以報謂之六宗馬昭難云凡八卦者所以生育萬物若祭卦便因祭八卦豈但祭六明非六卦也意謂劉孔之意所以但六者以子不能成父之業故生物之功由於六子合據成功而報故舎乾坤而不祭也 鄭云宗者星辰司中司命風師雨師此謂六宗也王肅難云星則五緯之星合為一位辰則十二月之會次又合為一位名實不相副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而别為兩位文昌之星獨分為二五緯之星所主各異合而為一於義不安尋鄭本意以五星十二次各共成功故各合為一司中司命所司有一不其成功故分為二王肅六宗亦以四時其成嵗功得合為之一宗鄭以十二次五星各其成嵗則何以不得各合為一王此難無通義也義宗山堂考索前集三十五
  祭寒暑也
  祭六宗之禮寒暑有往来之期可退則祭禳却之命退應至而不至則祭求之命至故春則送寒而迎暑秋則送暑而迎寒義宗宋本御覧十八
  祭日也
  王者所以因郊祭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山川何以為皆有功於民故祭之也皆天地之則神從官也縁天地之意亦欲及之故嵗一祭之禮日出於南門外禮月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禮風伯雨師於東門外禮各即其位也以示明之其祭之奈何乎曰祭日者懸祭月者毁祭風者明祭雨者布祭山川者沈各象其貌也五經通義郵覧五百二十九
  逺廟為祧
  將祧而去之故曰祧五經異義御覧五百二十九
  有二祧
  謂文武盧植説文校宋疏十七 祧者五世六世之祖王注宋書五十五
  去祧為壇去壇為墠
  皆藏於祖廟五經異義御覧五百二十九
  享嘗乃止
  諸侯立五廟又兩廟降於天子不月祭也王肅
  大夫立三廟
  天子之大夫盧注
  曰王考廟
  大夫無祖考廟唯别子為宗者有祖考廟然有祖考廟者無皇考廟也王肅
  官師
  中下士也同並通典四十八
  大社
  天子大社王社諸侯國社侯社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無屋樹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萬物萬物莫善於木故樹木也五經通義魏書五十五 北史四十二五經通議冊府元龜五百八十 有木者主土生萬物五經通義通志百五十社者五土之神也稷者百穀之神也天子為天下
  之人立社為太社壇方五丈諸侯為境内之民立社曰國社地之勢有禮生物各隨所宜九州之人各居其土食有利者各報祭之籍田之後則告五穀五穀既登又報功也國以民為大人以食為大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也地廣穀多不可徧祭故於國城之内立壇祭之貌之也日用甲尊之也惟天子祭天地諸侯社稷而已外傳
  王社
  籍田中為千畆報功也五經通義並御覽五百三十二
  置社
  州長職曰以嵗時祭祀州社是二千五百家為社也駁五經異義校宋疏五十五 今之里社是也王注宋書十七
  中霤
  七祀中之五門戸竈行中霤即勾芒等五官之神配食者勾芒食於水祝融食於火該食於金修及𤣥㝠食於水勾龍食於土馬融注通典五十一
  泰厲
  如周杜伯鬼有所歸乃不為厲王注宋書十七 如周社同傳咸表晉書十九
  故祀以為稷
  稷壇在社西俱北鄉並列同營共門任預禮論條牒孝經疏二
  祭義
  天子為籍千畝
  天子籍田千畝孟冬啟蟄既郊之後率公卿大夫而親耕焉所以先百姓而致孝敬五經通義萟文類聚三十九籍蹈也言親自蹈履於田而耕之五經要義後漢書注
   籍者借也天子耕千畝但三推發耒三岱而止借民力治之所耕之穀藏之神倉以SKchar事天地宗廟神祗人鬼之用也天子以身先天下以建寅之日而郊郊而後耕郊用辛日而耕用亥日享先農而後籍田外傳御覽五百三十七
  祀乎明堂
  祭用純漆俎瓦樽文於郊質於廟止一獻周捨禮疑義北史六十
  右社稷而左宗廟
  文家右社稷左宗廟何文家握地而王地道長乆得事宗廟以有社稷故右之也質家左社稷右宗廟社皆有壇者飾也五經通義御覽五百三十二
  祭統
  出田邑
  月令所記非一王之制凡稱古者無逺近之限未知夏封諸侯何代之典秋祭田邑夏乎殷乎而王據月令以非祭統鄭宗祭統而疑月令無乃俱未通哉莫若通以三代説兩氏而不俱一也束晳五經通論通典七十一
  孔子閒居
  天降時雨
  雨者輔時生養均遍故謂之雨禮統宋本御覧十
  山川出雲
  雲者運氣布恩普也同萟文類聚一
  坊記
  故堂上觀乎室
  祭祀之時在堂上者觀望在室之人以取法沈重義疏校宋疏五十九
  不下漁色
  疏闕文漁色謂漁人取魚中網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漁人求魚故云漁色諸侯當外取不得下向國中取卿大夫士之女
  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
  疏闕文謂不問其疾所委曲若問其委曲嫌似媚故不丁寧但問増損而已
  恐事之違也
  疏闕文謂恐此女人於昬事乖違並校宋五十九
  中庸
  鮮能知味也
  張華辨酢師曠知薪符郎為青州刺史善能知味食雞知棲半露食鵞知其黑白失名異義校宋疏六十
  追王大王王季
  太王王季之父也美大故號之王季文王之父也太王實始翦商王季綏和文王懐保王業所興故追王也三妣亦同尊其號盧注通典七十二
  所以序昭穆也
  祭有昭穆所以别父子逺近長幼親疎之序而無亂也禮統山堂考索前集二十九
  或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者上也問曰孰生而知之乎答曰聖人二儀既判懸象列暉八風有序四氣錯御覽日月而達隂陽之數消摇八節俯仰𤣥黄彌綸天地之體窮竟有生之機瞻天為師用醒已心故曰生知不亦審乎五經鈎沈初學記十七
  斯昭昭之多
  疏闕文昭昭狹小之貌校宋六十
  一卷石之多
  卷音權李軌音釋文十四 苦逺切范宜音影宋本集韵五
  貨財殖焉
  注誤字皆合少成多自小致大校宋注疏本注六十
  純亦不已
  疏誤字此一節明至誠不已則能從微至著從小至大
  禮儀三百
  疏闕文周禮有三百六十官
  威儀三千
  疏闕文卽儀禮行事之威儀
  故曰苟不至徳至道不凝焉
  疏闕文古語先有其文今夫子既言三百三千待其賢人始行故引古語證之苟誠也不非也苟誠非至徳之人則聖人至極之道不可成也俗本不作非也並校宋六十
  故君子尊徳性
  疏闕文此一經明君子欲行聖人之道當須勤學前經明聖人性之至誠此經明賢人學而至誠也 尊敬此聖人道徳之性自然至誠也校宋六十一
  表記
  先王諡以尊名
  有徳則諡善無徳則諡惡故雖君臣可同五經通義晉書二十 諡者死後之稱累生時之行而諡之生有善行死有善諡所以勸善戒惡也諡之言列其所行身雖死名常存故謂諡也同萟文類聚四十
  緇衣
  公孫尼子所作劉獻釋文十四
  問喪
  當室則免而杖矣
  董子當室謂年十五以上若世子生則杖故曾子問云子衰杖成子禮是也戴徳校宋疏五十二
  服問
  如外宗之為君也
  外宗外女之嫁於卿大夫者也為君服周王注通典八十一
  間傳
  期而小祥
  小祥中衣黄為裏縓為領袖縁縓者紅之多黄者也葛⿰氵𠔏喪服變除 祥者吉也故衰裳無負版及心前衰崔凱
  要絰不除
  去首絰同
  又期而大祥
  二十五月大祥祭主人夕為期朝服縞冠訖祭而受以布深衣十五升外無哭者謂哀至入即位而哭也杜預喪服要集並通典八十七
  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
  凡言有事其縷者先加灰錫治其麻縷為布則不治外傳御覧五百四十七
  投壺
  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矢大七分或言去其皮節舊説校宋注疏本注六十五 或以棘取無節同注疏本注 疏脱五十八  字此亦正篇之後記者之言也校宋六十五
  儒行
  疏誤字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校宋六十六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注誤字席猶鋪陳也鋪陳往古堯舜之善道以待見問也大問曰聘校宋注疏本注六十六
  大學
  明堂靈臺辟雍大學同實異名盧注牛𢎞議 隋書四十九 通志百六十 學制有二一云制與明堂同體五室四堂在一基之上四方堂則以其方名學中央堂謂之大學二云凡三學之法有四郊及國中在東郊曰東學並方名之在國中謂之大學崔靈恩通典五十三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
  疏誤字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者是夫子之辭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是記者釋夫子無訟之事然能使無訟則是異於人也而云吾猶人者謂聴之時備兩造吾聽與人無殊故云吾猶人也但用意精誠求其情偽所以使無訟也
  此謂知本
  疏誤字意為行本既精誠其意是曉知其本並校宋六十七
  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校宋注疏本六十七
  時謂觀射父昭奚恤也
  疏闕文知有觀射父昭奚恤者案戰國義云楚王築壇昭奚恤等立於壇上楚王指之謂秦使曰此寡人之寳故知有昭奚恤等也謂賢為寶者案史記云 引之者證為君長能保愛善人為寶也
  若有一个臣㫁㫁兮
  疏闕文此秦穆公誓辭云羣臣若有一耿介之臣斷斷然誠實專一謹慤兮是語辭古文尚書為猗言有一介之臣其心斷斷猗猗然專一
  孟獻子曰
  疏闕文此一經明治國家不可務於積財若務於積財即是小人之行非君上之道
  不畜聚斂之臣
  疏闕文言卿大夫之家不畜聚斂之臣使賦税什一之外徴求采邑之物也故論語云百乘之家是也
  寧有盜臣
  疏誤字以盜臣但害財聚斂之臣則害義也並校宋六十七
  冠義
  冠者禮之始也
  冠嘉禮也冠者首服既加而後人道備故君子重之以為禮之始矣五經要義政和五禮靳儀十一
  𤣥端
  疏誤字𤣥端上士則𤣥裳校宋六十八
  昬義
  和於室人
  注誤字室人謂女妐女叔校宋注疏本注六十八
  鄉飲酒義
  聖也
  疏誤字聖之言生也 以生物言之則謂之聖校宋六十八
  射義
  故天子之大射
  疏誤字畿外諸侯以下賓射其侯無文約大射諸侯既同天子張三侯則賓射亦同天子用五正三正二正之侯其鄉大夫射亦用三正二正之侯校宋六十九
  喪服四制
  三月而沐
  小祥祭則櫛稍自飾崔凱通典八十七




  古經解鈎沈卷十四
<經部,五經總義類,古經解鉤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