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向农副产品要塑料原料
浙江省轻工业局写作小组
1971年5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我省的塑料工业是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在一个时期内,曾经偏重抓了“有名有利”的塑料制品加工,对于塑料工业所需的原料,则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依赖外地支援。这种光搞加工不搞原料的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严重阻碍了省内塑料工业的发展。

广大革命群众早就强烈要求改变这种搞“无米之炊”的不合理状况。但过去在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的干扰下,有三个精神枷锁,束缚着我省塑料原料生产的发展:一个是“化工神秘论”,把化工看得神乎其神,就是怕小厂小社搞不起来;一个是“机械分工论”,把搞塑料原料看成只是化工部门一家的事;再一个是所谓“浙江缺这少那,搞塑料原料没有条件”,只好坐待外援。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修正主义办工业路线,但对以上三种错误思想,还必须进一步肃清,才能促进塑料工业的更大发展。

有人说:“化工化工,变化无穷”、“管道管道,全不知道”,他们把化工生产看得高不可攀,认为只有大厂、专家才搞得起来。可是广大工人并不这样看。他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化工生产,说得再奥妙,终究是可以认识的,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瑞安塘下化工厂几十个以前只会烧蛎灰的工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坚持一百多次试验,终于利用甘蔗渣制成的糠醛,搞出了一种用途广阔的工程塑料——2014呋喃树脂,土法上马搞出了“洋”产品。衢县棉棕社的弹花工人,因陋就简用酒坛搞出了糠醛和四氢糠醇。我们抓住这些破除“化工神秘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推广,迅速掀起了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群众运动。全省目前已有二十几个县搞出了塑料原料。

过去有的人对塑料原料的生产,强调只能由化工部门去搞,而不放手发动群众。这种“一家独办”的做法,其实质是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在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战斗中,我们彻底打破了这种“机械分工论”。从化工系统到各行各业,从国营大厂到手工业小厂小社,从城镇街道企业到农村社、队,一百多个企业,数千名革命群众一起投入了战斗。结果不但把小型塑料原料工业迅速办了起来,而且有不少因地制宜的创造。

我省在发展塑料工业中,还有这样一种论调:“浙江缺少化工矿产资源,要搞塑料难上难。”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这种懦夫懒汉思想。他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发展塑料原料中合理利用了本省丰富的农副产品。全省大小一百多个单位,利用甘蔗渣、茶子壳、棉子壳、玉米芯、砻糠、麦秆等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提炼出了糠醛,并在这个基础上试制了呋喃树脂和四氢糠醇;还用蓖麻油制成尼龙1010和尼龙11,用金刚刺制出酒精,然后制成聚乙烯等等。

许多地、县还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狠抓了“起始原料”的落实。如地处沿海的温岭县,在县办塑料厂利用蓖麻籽试制成功织渔网的尼龙11后,县革委会向全县发出了“为革命大种蓖麻”的通知,号召全县几十万人民每人种植五至七株,大力支援工业生产。党委加强领导,各部门大力协同,群众干劲冲天,把塑料原料生产搞得热气腾腾。真是千难万难,发动了群众就不难。事实彻底粉碎了所谓浙江发展塑料工业没有条件的无所作为的论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塑料原料生产的局面一打开,整个塑料工业的路子就宽了。在群众性兴办塑料原料工业的推动下,我省塑料工业生产有了显著增长,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