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咸淳臨安志 (四庫全書本)/全覽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全覽1 咸淳臨安志 全覽2 全覽3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一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
  江
  浙江
  在郡之東南東漢郡國志會稽郡有浙江註引郭璞所註山海經云出歙縣玉山又丹陽郡歙縣註引山海經云三天子都在閩西海北郭璞曰在縣東謂之玉山其水過今建徳合婺溪至富春為浙江入於海虞喜志林云今錢塘江口浙山正居江中潮水投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濤水勢折歸故云浙江史記云水至會稽山隂為浙江盧肇曰浙者折也葢取其潮出海曲折而倒流也一名淛河山海經云禹治水至於淛河莊周亦曰淛河之水每日晝夜潮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七日最大小則水漸長不過數尺大則濤山浪屋雷擊電砰有吞天沃日之勢呉越春秋夫差内傳載呉王賜伍子胥死乃取其屍盛以䲭夷之革浮之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徃蕩激隄岸又越王外傳越王賜大夫種死𦵏於西山之下一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種去與之俱浮於海故前潮水審𠉀者伍子胥也後重水者大夫種也其說荒誕無稽辨論見祠祀門忠清廟諸家所論惟姚寛西溪殘語及徐明叔傳髙麗錄有可載者西溪云舊於會稽得一石碑論海潮依附隂陽時刻極有理疑是國初燕肅所為云觀古今諸家海潮之說多矣或為天河激湧葛洪亦云地機翕張洞真正一經盧肇以日激水而潮生封演云月周天而潮應挺空入漢山涌而濤隨施師謂僧隐之之言析木大梁月行而水大竇叔䝉濤志源殊派異無所適從索隠探㣲宜申確論大率元氣噓吸天隨氣而漲歛溟渤徃來潮隨天而進退者也以日者衆陽之母隂生於陽故潮附之於日也月者太隂之精水者隂故潮依之於月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隂而附陽盈於朔望消於朏魄隨於上下弦息於輝朒女六切朔而月見東方故潮有大小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時潮平於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離於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對月到之位以日臨之次潮必應之過月望復東行潮附日而又西應之至後朔子時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亦俱復㑹於子位於是知潮當附日而右旋以月臨子午潮必平矣月至卯酉汐必盡矣或遲速消息又小異而進退盈虚終不失於時期或曰四海潮平來皆有漸唯浙江濤來則亘如山嶽奮如雷霆水岸横飛雪崖傍射澎騰奮激吁可畏也或云夾岸有山南曰龕北曰赭謂之海門岸狹勢逼涌而為濤盧肇潮論所謂夾羣山而逺入射一帯以中投者是若言狹逼則東溟自定海吞餘姚奉化二江侔之浙江尤甚逼狹潮來不聞有聲今觀浙江之口起自纂風亭屬會稽北望嘉興大山水濶二百餘里故海南舶船怖於上潬水中沙為潬徒旱切惟泛餘姚小江易舟而浮運河達於杭越葢以下有沙潬南北亘之隔礙洪波蹙遏潮勢夫月離震兊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惟洎月徑潮㢲轉來已半濁浪推滯後水益來於是溢於沙潬猛怒頓涌聲勢激射故起而為濤耳非江山淺逼使之然也髙麗錄云潮汐徃來應期不爽為天地之至信古人嘗論之在山海經以為海鰌出入之度浮屠書以為神龍之變化竇叔䝉海嶠志以為水隨月之盈虧盧肇海潮賦以謂日出於海衝擊而成王充論衡以為水者地之血脉隨氣進退率未之盡大抵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氣升降於太空之中地乗水力以自持且與元氣升降互為抑揚而人不覺亦猶坐於船中而不知船之自運也方其氣升而地沉則海水溢上而為潮及其氣降而地浮則海水縮而為汐計日十二辰由子至已其氣為陽而陽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晝由午至亥其氣為隂而隂之氣又自有升降以運乎夜一晝一夜合隂陽之氣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間潮汐皆再焉然晝夜之晷繫乎日升降之數應乎月日臨於子則陽氣始升月臨於午則隂氣始升故夜潮之期日皆臨子晝潮之期月皆臨午焉又日行遲月行速以速應遲每二十九度過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㑹謂之合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臨子月朔之晝潮日亦臨午焉且晝即天上而言之天體西轉日月東行自朔而徃月速漸東至於漸遲而漸亦應之以遲於晝故晝潮自朔後迭差而入於夜此所以一日午時二日午末三日未時四日未末五日申時六日申末七日酉時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下而言之天體東轉日月西行自朔而徃月速漸西至於漸遲而潮亦應之以遲於夜故夜潮自朔後迭復而入於晝此所以一日子時二日子末三日丑時四日丑末五日寅時六日寅末七日卯時八日卯末加以時有交變氣有盛衰而潮之所至亦因之為大小當卯酉之月則隂陽之交也氣以交而盛故潮之大也獨異於餘月當朔望之後則天地之變也氣以變而盛故潮之大也獨異於餘日今海中有魚獸殺取皮而乾之至潮時則毛皆起豈非氣感而𩔖應之自然歟每仲秋既望潮怒特甚杭人執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戲葢始於此徃徃有沉沒者至治平中郡守蔡端明作戒弄潮文斗牛之分呉越之中唯江濤之最雄乗秋風而益怒乃其俗習于此觀遊厥有善泅之徒競作弄潮之戲以父母所生之遺體投魚龍不測之深淵自為矜誇時或沉溺精魄永淪于泉下妻孥望哭于水濵生也有涯盍終于天命死而不弔重棄于人倫推予不忍之心伸爾無窮之戒所有今年觀潮並依常例其軍人百姓輙敢弄潮必行科罰熈寧中兩浙察訪使李承之獨奏請禁止然終不能遏也
  潮𠉀
  春秋同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正初二 十七 未初 大  夜子末
  初三 十八 未正 大  夜丑初初四 十九 未末 大  夜丑末
  初五 二十 申正 下岸 夜寅初初六 二十一寅末 漸大 晚申末
  初七 二十二 卯初 漸小 晩酉初初入 二十三 卯末 漸小 晩酉正初九 二十四 辰初 小  晩酉末初十 二十五 辰末 交澤 晩戍正十一 二十六 巳初 起水 夜戍末十二 二十七 巳正 漸大 夜亥初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漸大 夜亥正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漸大 夜亥末十五 三十  午正 極大 夜子初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正初二 十七  未初 大  夜子末初三 十八  未正 大  夜丑初初四 十九  未末 大  夜丑正初五 二十  申初 下岸 夜丑末初六 二十一 寅初 小  晩申正初七 二十二 寅末 小  晩申末初八 二十三 卯初 小  晩酉初初九 二十四 卯末 小  晩酉正初十 二十五 辰初 交澤 晩酉末十一 二十六 辰末 起水 夜戍初十二 二十七 巳初 漸大 夜戍末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漸大 夜亥初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漸大 夜亥末十五 三十  午末 大  夜子初
  
  初一 十六 午末 大   夜子初初二 十七 未正 大   夜子末初三 十八 未末 大   夜丑初初四 十九 申初 大   夜丑末初五 二 十 申正 下㟁  夜寅初初六 二十一 寅末 漸小  晩申末初七 二十二 卯初 小  晩酉初初八 二十三 卯末 小  晩酉正初九 二十四 辰初 小  晩酉末初十 二十五 辰末 交澤 夜戍初十一 二十六 巳初 起水 夜戍正十二 二十七 巳正 漸大 夜戍末十三 二十八 巳末 漸大 夜亥初十四 二十九 午初 漸大 夜亥正十五 三十 午正 漸大  夜亥末
  捍海塘
  江挾海潮為杭人患其來已久白樂天刺郡日嘗為文禱於江神然人力未及施也至梁開平四年八月錢武肅始築捍海塘在𠉀潮通江門之外潮水晝夜衝激版築不就因命强弩數百以射濤頭據呉越備史又致禱於胥山祠仍為詩一章函鑰置海門山詩云為報龍王及水府錢江借取築錢城既而潮水避錢塘東擊西陵遂造竹落積巨石植以大木隄岸既成久之乃為城邑聚落凡今之平陸皆昔時江也潮水衝突不常隄岸屢壊至大中祥符五年郡守戚綸與兩浙轉運使陳堯佐申請遣使自京師部埽匠壕寨赴州以埽岸易柱石之制雖免水患而衆頗非其變法焉七年詔江淮發運使李溥同内供奉官盧守勤按視復依錢氏立木積石之制仍令守勤専掌其事是時水方大溢九年郡守馬亮禱於子胥祠下明日潮為之却又漲横沙數里隄遂以成及景祐中隄復壊兩浙轉運使張夏作石隄十二里因置捍江兵士五指揮専採石修塘隨損隨治杭人徳之作廟堤上今昭貺廟是也詳見祠廟門慶厯初夏六月大風驅潮隄再壊郡守楊偕轉運使田瑜協力築堤二千二百丈有丁寳臣記文紹興十年以兩浙轉運副使張滙之請招填捍江軍額二十二年吏部尚書林文鼐建言乞選擇諳曉之士専置一司詢故老究利病脉絡而後興工且言羅刹江濵舊有三浮屠唐末神僧剏以鎮潮脉名六和塔積年不修又呉山英烈王廟燼於回禄乞靈無地乞付有司營葺從之自是百餘年間屢修屢壊焉嘉熈戊戍秋潮由海門擣月塘頭日朘月削民廬僧舍坍四十里己亥六月詔趙與懽除端明殿學士知臨安府任責修築與懽奏先於傍近築土塘為救急之術然後於内築石塘又奏近觀潮勢忽覩異物非龍非魚什什伍伍鼔鬛揚鬐欲望早奏吿上帝或施强弩火砲以絶其妖又奏日役殿歩司官兵五千五百餘人并募夫工及修江司軍兵三千餘人已貼立石倉夾植樁笆版木晝夜運土填築自水寺寺之下江家橋之上近江港口築壩一南北長一百五十丈自團圍頭石塘近江築捺水塘一長六百丈自六和塔以東一帯石隄添新補廢四百餘丈越三月畢工水復其故祝文白樂天禱江神文滔滔大江南國之紀安波則為利洚流則為害故我上帝命神司之今屬潮濤失常奔激西北水無知也如有憑焉漫滛郊𨞬壊敗廬舍人墜墊溺籲天無辜居易祗奉乎璽書興利除害守土守水職與神同是用備物致誠躬自䖍禱庶俾水反歸壑谷遷為陵土不騫推人無蕩析敢以醴幣羊豕沉奠于江惟神裁之無沗祀典
  記文丁寳臣作石隄記曰江介呉越間杭据其右而地勢下生聚數十萬廬舍隐粼號天下最盛而嵗苦海潮為患於夏秋尤暴常與隄平城中望隄不百數歩其勢反在髙仰䖏不幸一壅而潰其猶决山而注於井沛然可禦㢤故其病於民也數矣初自景祐中水災轉運使張公伯起善為捍禦之䇿謂故隄率薪土雜治不一二嵗輙壊雖勤繕完卒不足恃而重勞吾民乃作石隄袤一十二里自是民頼以安後七年夏六月大風驅潮晝夜不落勢益湍怒若将吞于城也隄之土石齧去殆半然猶足以支其危時知府翰林楊公偕轉運使田公瑜急督人徒負土以置斷防卒免墊溺已而老㓜泣且言曰水為敗比前嵗甚㣲張公之仁吾其魚矣二公遂相與議完築條上方畧約工四十萬計及籍吏之可使者以驛聞上詔以隄事付之兼命通判屯田錢君尚余君貫兵馬都監閤門祗𠉀杜君正平分董其役發江淮南二浙福建之兵調十縣丁壯合五千人輦石于山畚土于丘持臿節杵之役相屬於數十里之外方苦盛寒無一告勞者是嵗冬十二月新隄成用人之力三十萬减元調度一十萬費又乗其羡贏益蓄䕶治之備其由二公經畫中節衆僚夙夜叶力之效歟隄長二千二百丈崇五仞廣四丈自龍山距官浦二千丈修舊而成增石五版為十三級自卸香亭下創為二百丈石堅土厚相為膠固平上而方下外彊而内實形勢恒安可恃而無恐矣最堅捍激䖏更為竹落實以小石布其下及圓折其岸勢務以分殺水怒大率究前之謀所未盡者益以新意而為之也于是邦人相賀於道以為區處資蓄今日可為久安計嗚呼自有天地來何嘗世無禍災惟君子能左右吾民思患而預防之使其雖有而不能為害則幸矣是隄也由伯起克開厥初二公克大厥終合而成績以樹萬世之利後之為政者其念前人之勤俾弗壊則斯民無窮之賜也春秋之義有志於民者志之某預見本末不敢無紀云
  題詠白樂天詩早潮𦂯落晩潮來一月週流六十回不獨光隂朝復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劉中山詩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髙數丈觸山回湏㬰却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作雪堆 范文正公詩何處潮偏盛錢塘無與儔誰能問天意獨此見濤頭海浦吞來盡江城打欲浮勢雄驅島嶼聲怒戰貔貅萬叠雲𦂯起千尋練不収長風方破浪一氣自横秋髙岸驚先裂羣源怯倒流騰凌大鯨化浩蕩六鼇遊北客觀猶懼吳兒㺯弗憂子胥忠義者無覆巨川舟 把酒問東溟潮從何代生寧非天吐納長逐月虧盈暴怒中秋勢雄豪半夜聲堂堂雲陣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帆連地震羣楫望風迎踊若蛟龍闘奔如雨雹驚來知千古信回見百川平破浪功難敵驅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憑此發威名 蔡端明詩地捲天回出海東人間何事可争雄千年浪説䲭夷怒一信全疑潄澥空寂静最宜聞夜枕峥嶸湏待駕秋風尋思物理真難到隨月虧圓亦未通 東坡中秋看潮五絶定知玉兎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萬人鼓譟懾吴儂猶似浮江老阿童欲識潮頭髙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吳兒生長狎濤瀾冐利輕生不自憐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波浪變桑田 江神河伯兩醯雞海若東來氣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節録試院戲作八月十八潮壮觀天下無鵾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葢互明滅黒沙白浪相吞屠 八月十八日觀潮南歌子二首海上乗槎侣仙人蕚緑華飛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頭來處渺天涯雷輥夫差國雲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寫取餘聲歸向水仙誇 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髩華寓身化世一塵砂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漁人一葉家早知身世兩聱牙好伴騎鯨公子賦雄誇 瑞鷓鴣碧山影裡小紅旂儂是江南踏浪兒拍手欲嘲山簡醉齊聲争唱浪婆詞西興渡口帆初落漁浦山頭日未欹儂欲送潮歌底曲樽前還唱使君詩 江神子鳯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曉霞明一朶芙蓉開過尚盈盈何䖏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㺯哀筝若含情遣誰聼烟歛雲收依約是湘𤫊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峯青 楊巨源送章孝標歸杭州詩曽過𤫊隐江邊寺獨宿東樓看海門潮色銀河鋪碧落日光金柱出紅盆 鄭𣪣夫觀潮詩云怒潮沃日為之隂下有蛟龍不測深若比人間惡風浪長江風浪本無心 李泰伯憶錢塘江詩云昔年乗醉舉歸帆隐隐前山日半銜好是滿江涵反照水仙齊着淡紅衫 林和靖秋江冩望蒼茫沙觜鷺鸞眠片水無痕浸碧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烟火飯魚船 葉水心渡浙江晩霞銷盡月明鈎萬頃無風一水浮長怕舟師深擊楫自今洄洑起中流 髙菊澗渡錢塘小立晴江上潮生落照邉晩花低映水春草暗迷烟燕子飛官驛羣鷗引客船闗情南浦别相對獨依然 看弄潮回弄罷江潮晩入城紅旂颭颭白旂輕不因㑹喫翻頭浪争得天街鼔樂迎 周紫芝觀潮分韵三首人生如㣲塵同一霄壌間可笑蠛蠓眼但窺甕中天錢塘俯滄海八月壮濤瀾始疑是練横旋作萬馬翻海門屹中開方壺忽當前不知何巨鰲為我載三山銀光射傑閣玉筍垂朱欄湏㬰擊飛雪噴薄上簾顔相看各驚顧日暮殊未還那知在空濛但怪毛髪寒平生雲夢胸始信宇宙寛安得凌雲手大筆如修椽盡挽捲天浪参差入毫端 烈風驚洪濤浩蕩吹海上迅雷忽翻空掩耳嗟不及漢兵百萬騎已奪秦闗入擊石驚倒流勢若三峽急滄波忽喧豗衆目俱駭慄人言海潮來昔為子胥屈誰當語馮夷四海今已一王春㑹塗山白玉執萬笏江河及喬嶽祠祀已咸秩海神會當知萬嵗拱帝室神州古都㑹有美東南邦壮㢤八月濤卷地奔長江驚濤裂巨石洪鐘殷朝撞萬瓦響飛砲千艘
  碎艂艭灔澦不足數况乃峽與龍翩翩坐中客才器俱無雙九牛可逆拽五鼎乃獨扛詩成咄嗟頃惡語徒喧嚨 朱静佳錢塘江詩極浦無髙樹蒼茫只逺空潮來江水黒日出海門紅兩岸東西浙千帆來去風中原山色外殘夢逐歸鴻
  
  海門
  在仁和縣東北六十五里有山曰赭山與龕山𨽻紹興府對勢潮水出其間郭璞地記所謂海門一㸃㢲山小又曰海門筆架峯巒起指此也
  鹽官縣海
  在縣東南一十里














  咸淳臨安志巻三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二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一
  湖
  西湖
  在郡西舊名錢塘湖源岀於武林泉周廻三十里自唐及國朝號遊觀勝地及中興以來衣冠之集舟車之舍民物阜蕃宫室鉅麗尤非昔比先是城中以斥鹵苦於無水唐刺史李鄴侯泌引湖水入城為六井以便民汲刺史白文公居易又築堤捍湖鍾洩其水溉田千頃自為石記然歲久浚治不時往往湮塞錢氏始置撩湖兵士千人至國朝大中祥符初郡守王濟増置斗門以白公舊記刻石湖上焉天禧四年郡守王欽若奏以為祝聖放生池禁採捕及慶厯初守鄭戩發屬縣丁數萬人盡闢豪族僧寺規占之地仁宗嘉之降詔奬諭仍命歲常修導元祐五年守蘇軾奏臣聞天下所在陂湖河渠之利廢興成毁皆若有數惟聖人在上則興利除害易成而難廢昔西漢之末翟方進為丞相始決壞汝南鴻隙陂父老怨之歌曰壞陂誰翟子威飯我豆羮芋魁反乎覆陂當復誰言者兩黄鵠葢民心之所欲而託之天以為有神下吿我也孫皓時吳郡上言臨平湖自漢末草穢壅塞今忽開通長老相傳此湖開天下平皓以為己瑞已而晉武帝平吳由此觀之陂湖河渠之𩔖久廢復開事闗興運雖天道難知而民心所欲天必從之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葢不可廢也唐長慶中白居易為刺史方是時湖溉田千餘頃及錢氏有國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開濬自國初以來稍廢不治水涸草生漸成葑田熈寧中臣通判本州則湖之葑合者葢十二三年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間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來水淺葑横如雲翳空倐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使杭州無西湖如人而去其眉目豈復為人乎臣愚無知竊謂西湖有不可廢者五天禧中故相王欽若始奏以西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為人主祈福自是以來每歲四月八日郡人數萬㑹於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萬歲夀若一旦湮塞使蛟龍魚鼈同為涸轍之鮒臣子坐觀亦何心哉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一也杭之為州本江海故地水泉鹹苦居民零落自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後民足於水井邑日富百萬生聚待此而後食今湖狹水淺六井漸壞若二十年之後盡為葑田則舉城之人復飲鹹苦勢必耗㪚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二也白居易作西湖石函記云放水溉田瀕河千頃可無凶歲今雖不及千頃而下湖數十里間菱茭榖米所獲不貲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三也西湖深濶則運河可以取足於湖水若湖水不足則必取足於江潮潮之所過泥沙渾濁一石五斗不出三歲輙調兵夫十餘萬工開濬此西湖之不可廢者四也天下酒官之盛未有如杭者也歲課二十餘萬緡而水泉之用仰給於湖若湖漸淺狹水不應溝則當勞人逺取山泉歲不下二十萬工此西湖之不可廢者五也臣以侍從出膺寵寄目覩西湖有必廢之漸五不可之憂豈得茍安嵗月不任其責輙己差官打量湖上葑田計二十五萬餘丈度用夫二十餘萬工近者伏䝉陛下以本路饑饉特寛轉運司上供米斛五十餘萬石又特賜本路度牒三百而杭當得百道臣謹以聖意增召入中米減價出賣以濟饑民而増減耗折之餘尚得錢米約共一萬貫石臣輙以此錢米募民開湖度得可十萬工自今月二十八日興工農民父老縱觀太息以謂二聖既捐利與民活此一方而又以其餘興久廢無窮之利使數千人得食其力以度此凶歲葢有泣下者臣伏見民情如此而錢米有限所募未廣葑合之地尚存大半若來者不嗣則前功復棄深可痛惜若更得度牒百道則一舉募民除去净盡不復遺患矣陛下少賜詳覽察臣所論西湖五不可廢之狀利害卓然特出聖斷别賜臣度牒五十道仍勅轉運提刑司于前來所賜諸州度牒二百道内契勘賑濟支用不盡者更撥五十道價錢與臣通成一百道使臣得盡力畢工半年之間自見西湖復唐之舊環三十里際山為岸則農民父老與羽毛鱗介同沐聖澤無有窮已臣不勝大願一自來西湖水面不許人租佃惟茭葑之地方許請賃種植今來既將葑田𨳩成水面須至給與人户請佃種茭深慮歲久人戸日漸侵佔舊來水面種植官司無由覺察已指揮本州𠉀開湖了日于今來新開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為界應石塔以内水面不得請射及侵占種植如違許人告每丈支賞錢五貫文省以犯人家財充一湖上種茭人湖自來臠割葑地如田塍狀以為疆界縁此即漸葑合不可不禁今來起請應種茭人户只得標插竹木為四至不得以臠葑為界如違亦許人剗賃一本州公使庫自來収西湖菱草蕩課利錢四百五十四貫充公使今來既開草葑盡變為菱蕩給與人戸租佃即今後課利亦必稍増若撥入公使庫未為穏便今來起請欲乞應西湖上新舊菱蕩課利並委自本州量立課額今後永不得増添如人戸不切除治致冇草葑即許人剗賃其剗租人特與權免三年課利所有新舊菱蕩課利錢盡送錢塘縣尉司收管謂之開湖司公使庫更不得支用以備逐年雇人開葑撩淺如敢别將支用並科違制一錢塘縣尉廨宇在西湖上今來起請今後差錢塘縣尉銜位内帯管開湖司公事嘗切點檢纔有茭葑即依法施行或支開湖司錢物雇人開撩替日委後政點檢交割如有茭葑不切除治即申所屬點檢申吏部理為遺闕以上條件並刻石置知州及錢塘縣尉㕔上常切㸃檢 此奏藁真蹟見留平章賈魏公家藏紹興十九年以西湖近來穢濁堙塞詔郡守湯鵬舉措置遂用工開撩及修砌六井陰竇水口増置斗門閘板量度水勢通放入井且條具事宜一檢准紹興九年八月指揮許本府招置廂軍兵士二百人見管止有四十餘人今已措置撥填凑及元額葢造寨屋舟船專一撩湖不許他役一契勘紹興九年八月指揮差錢塘縣尉兼管開湖職事臣今欲專差武臣一員知通逐時檢察庻幾積日累月開撩不致依舊堙塞一契勘西湖所種茭菱往往于湖中取泥葑夾和糞穢包根墜種及不時澆灌穢汚紹興十七年六月申明今後永不許請佃栽種今來又復重置蓮荷填塞湖港臣已將蓮荷租課官錢並已除放訖如有違犯之人科罪追賞有官人具申朝廷取㫖施行乾道五年周安撫淙奏臣竊惟西湖所貴深濶而引水入城中諸井尤在涓潔累降指揮禁止抛棄糞土栽植茭菱及澣衣洗馬穢汚湖水罪賞固已嚴備舊招軍兵二百人專一撩湖委錢塘尉主管後來廢闕見存者止三十五名而有力之家又復請佃湖面轉令人戸租賃栽種茭菱因緣包占増叠隄岸日益填塞深慮歲久西湖愈狹水源不通臣近已重修諸井溝口了畢今欲増置撩湖軍兵一百人修葢寨屋置造舟船就委錢塘縣尉并本府壕寨官一員於銜位内帯主管開湖事專一管轄軍兵開撩不許人戸請佃種植茭菱及因而包占増叠隄岸或有違戾許人告捉以違制論㫖從之自後時有申明淳祐丁未大旱水盡涸詔郡守趙與𥲅開濬仍奉朝命自六井至錢塘門上船亭西林橋北山第一橋髙橋蘇堤三塔南新路栁洲寺前凡菱荷芰蕩一切薙去之孤山路
  在孤山之下北有斷橋南有西林橋其西為裏湖樂天詩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緑裙腰一道斜自註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緑時望如裙腰舊志云不知所從始
  蘇公隄
  元祐中東坡既奏開浚湖水因以所積葑草築為長堤起南迄北横截湖面綿亘數里夾道雜植花栁中為六橋行者便之坡嘗賦詩云六橋横截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卷蒼烟空嗣守林希榜曰蘇公堤邦人祀公隄上後十年郡守吕惠卿奏毁之堤間齧於水郡常隨時修治訖罔克久咸淳五年朝廷給錢命守臣潛說友増築載礫運土填窪益庫通髙二尺袤七百五十八丈廣皆六十尺堤舊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補種花木數百本
  小新堤
  淳祐二年趙安撫與𥲅築自北山第二橋至麴院步夾岸植栁如蘇隄路通靈竺半隄作四面堂一亭三以憇遊人咸淳五年併行修築聚土増髙通二尺許袤凡二百五十丈廣皆二十五尺其費亦朝廷所給賜也
  豐樂樓
  在豐豫門外舊名聳翠樓樓據西湖之㑹千峰連環一碧萬頃栁汀花塢歴歴檻欄間而遊橈畫艗櫂歌隄唱往往㑹合於樓下為遊覽最顧以官酤喧雜樓亦卑小弗與景稱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始撤新之瑰麗宏特髙切雲漢遂為西湖之壯其旁花徑曲折亭榭參差與兹樓映帯搢紳多聚拜於此
  三賢堂
  孤山竹閣舊有白樂天林和靖蘇東坡三像後廢乾道五年周安撫淙即水仙王廟之東廡祠焉嘉定十五年袁安撫韶請於朝竊見本府三賢堂實為尊禮名勝之所攷之圖經更易非一其始孤山廣化寺有白公竹閣因其遺跡而祀白公後人以東坡和靖附焉南渡之後就孤山剏延祥觀遷廣化於北山路口僅移竹閣而堂廢不存乾道五年知府事周淙乃重建於普安寺側水仙王廟之東廡葢取東坡詩配食水仙王之意殊不知此詩之作特為和靖而樂天東坡併以配食大失本㫖況水仙王儷居其中三賢俛居廡下郡守謁晴禱雨幄帷迫近固已不敢安處而吏卒喧囂箕踞自若慢賢滋甚何以祀為竊惟三賢道德名節震耀今古而祠宇未嚴何以崇教化而厲風俗又其勝踐陳蹤咸在西湖孤山大隄之間今乃僻處巖阿與湖光敻不相接榛莽蔽翳棟宇傾頽位置尤為弗稱韶假守以來即欲更建未得爽塏搜訪久之近踏逐到廢花塢一所正當蘇隄之中前挹平湖氣象清曠背負長岡林樾深窈南北諸峯嵐翠環合遂於此地築叠基址且闢大逵與蘇隄貫連鳩材命工建立堂宇奉安三賢庻幾妥魂得地復還古蹟都邑人士知所尊敬其祠堂之外參錯亭舘周植花竹以顯清㮣續竢工役了畢製畫圖本繳申從之又有堂三曰水西雲北曰月香水影曰晴光雨色吏部侍郎程珌為記
  先賢堂
  寶慶二年袁安撫韶又請於朝伏覩乾道中忠定史越王以故相鎮越於鏡湖立先賢祠凡㑹稽先儒髙士掲石分享遂為一郡盛典近者朝家復賜緡錢葺而新之又金陵因卞壼舊宅亦取江左諸賢萃為一祠皆所以見尊禮名勝昭示民則之意杭居呉㑹為列城冠湖山清麗瑞氣扶輿人傑代生踵武相望祠祝未建實為闕文仰惟聖神御極萬化維新飾治以文増光儒道其在首善之地若兹逸禮庸可不搜舉而振起之韶承乏京邑職在宣化昨以三賢祠宇位置弗稱已更諸爽塏獨先賢祠典未秩營度有日擇勝良艱近聞南山之北新堤之上居民有以屋廬園池求售者因捐公帑以酬其直計緡錢七十有畸嘗躬往相視其地前挹平湖四山環合基址夷曠意象窈深今欲建立堂皇表以臺門翼以廊廡繚以墻垣通以橋梁剏為嚴奉先賢之所併欲稽考歴代史傳及百家之書并郡志所載凡忠臣孝子善士名流有德行節義學問功業足以表世厲俗者詮次事實撰述繫贊勒諸堅石列置中堂將以旌前節而淑方來隆上都而觀萬國其於教化實非小補涓日鳩工以次興建所合具申朝廷欲乞劄下本府以憑遵守施行從之乃取本郡自古名德許箕公而下凡三十四人及孫夫人以下五代具述事蹟刻石作贊祠宇雖濱湖入其門一徑縈紆花竹蔽翳亭相望五六來者繇振衣歴古香循清風登山亭憇流芳而後至祠下既又徙玉晨道宫於祠之艮隅以奉灑掃而易曰旌德且為門便其往來直門為堂曰仰髙中書舍人王塈為祠記按許由事出莊子謂不受堯遜而娛於穎陽太史公傳伯夷曰余登箕山其上葢有許由塜且疑孔子序列古之仁聖賢人獨由不少㮣見子長愛竒人也而於逃隠之事猶未之信亦以世逺薦紳先生難言之故耳指為杭人而列之祠固不害為尊賢之意然必實有所據始可傳信淳祐志覺其非以為晉許㳺居昌化晩山即許逺遊也嘗採藥於潛遺跡為許㳺觀葢由㳺二字同音而訛此說是矣然羊裘一翁清風萬古以此託始豈不足為杭重而必牽合傅㑹寓言者以為誇耶
  湖山堂
  在南新路第二橋西咸淳三年洪安撫燾買民地創建棟宇雄傑面勢端閎岡巒奔趨水光滉漾四浮圖矗四隅前則雷峯保叔後則南北二髙如武士呵衞回眸顧盼繇後而望則芙蕖菰蒲蔚然相扶若有遜避其前之意後三年安撫潛說友増建水閣六楹又縱為堂四楹以達於閣環之欄檻闢之櫺牖邇延逺挹盡納萬景卓然為西湖最遊者争趨焉
  玉蓮堂
  在錢塘門外菩提寺南景定二年馬安撫光祖建明年魏安撫克愚既徙郡治之竹山閣併奉玉蓮堂奎扁掲於此
  江湖偉觀
  在葛嶺夀星寺外江内湖一覽在目淳祐十年趙安撫與𥲅重創廣厦危欄顯敞虚曠旁又為兩亭可登山椒
  望湖樓
  在錢塘門外一里一名看經樓乾德五年錢忠懿王建
  十三間樓
  在錢塘門外大佛頭纜船石山後東坡守杭日多遊處其上今為相嚴院
  湖堂
  在豐豫門外堂前有集賢亭右有聳翠樓
  右望湖樓以下三處今皆廢名賢遺迹不可無傳故特著焉
  放生池
  天禧四年守王欽若建請見前明年守王隨記其事元祐五年蘇軾請浚西湖謂每歲四月八日郡人數萬㑹湖上所活羽毛鱗介以百萬數皆西北向稽首祝千萬歲紹興間臣寮言鑾輿駐蹕王氣所存尤宜涵養以示渥澤乞仍以西湖為放生池禁勿採捕慶元四年趙安撫師𢍰創德生堂於石涵橋之西又作二亭其一濱湖為祝網縱鱗之所名曰泳飛其一枕山凡舊刻新銘皆峙焉見髙内翰文虎所為記淳祐八年趙安撫與𥲅既更為堂又新濱湖之亭二扁皆丐理宗皇帝奎畫又有御筆戒烹割刻石立堂上見詔令門其覆碑之亭咸淳六年安撫潛說友所更建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二
  湖
  六井水口并續置井附
  相國井 在甘泉坊側
  西井一名化成井 在李相國祠前
  水口 在安國羅漢寺前
  方井俗呼四眼井 在三省激賞酒庫西
  白龜池此水不可汲飲止可防虞
  水口 在玉蓮堂北
  小方井俗呼六眼井 在錢塘門内裴府前
  水口 在菩提寺前
  金牛井今廢
  南井一名沈公井一名惠遷井在三橋西金文西酒庫北
  水口 在豐豫門外龍王堂前分入
  流福坊井 在通判衙前
  水口 在清波門外
  鑷子井 在涌金門内北
  水口 在豐豫門近楊府漁莊
  惠利井 在洪福橋西
  水口 在玉蓮堂南
  景靈宫園水池
  水口 在錢塘門外昭慶山門左
  真珠河 在錢塘門内
  水口 在錢塘門外菩提寺後一通九曲下湖
  右井十水口九瀦而汲者為井導而入者為水口自源而委實相貫通前志各自為門事辭不屬覽者病之今會粹顛末並繫於西湖之後外有靈芝寺前水樓汲注湖水以入釀庫雖不在水口之數亦傅著焉
  自相國井而下六井始唐刺史李鄴侯以郡城水泉惡引湖水以便民汲白樂天復加開浚國朝嘉祐中沈禮部遘字文通為守日金牛井已廢乃作南井熙寧中陳密學襄重渫治且遷方井東坡為倅記其事刻石相國井亭上及元祐中出守南井亦已廢遂更為規置并他井皆致力焉其詳見於奏乞僧子珪師號狀云勘㑹杭州平陸本江海故地惟附山乃有甘泉其餘井皆鹹苦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其後白居易亦治湖浚井以足民用嘉祐中知州沈遘増置一大井在美俗坊今謂之沈公井最得要地四逺取汲而創始滅裂水嘗不應至熙寧中六井與沈公井例皆廢壞知州陳襄選差僧仲文子珪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修浚既畢歲適大旱民足於水為利甚博臣為通判親見其事經今十八年沈公井復壞終歲枯涸居民去水逺者率以七八錢買水一斛而軍營尤以為苦臣尋訪求熙寧中修井四僧而三人已亡獨子珪在年已七十精力不衰問沈公井復壞之由子珪云熙寧中雖已脩浚然不
  免以竹為管易致廢壞遂擘畫用瓦筒盛以
  石槽底蓋堅厚錮捍周密水既足用永無壞理又於六井中控引餘波至仁和門外及威果雄節等指揮五營之間創為二井皆自來去井最逺難得水處西湖甘水殆遍一城軍民相慶若非子珪心力才幹無緣成就緣子珪先已䝉恩賜紫欲乞特賜一師號曰惠遷以旌其能取易所謂井居其所而遷之義從之邦人遂以師號為井名乾道四年周安撫淙重修諸井時坡所刻記已廢乃復刻諸石且識其後今又百有餘年所謂惠遷井者石泐流壅泥不可食久矣頃嘗修治乃反以木為管茍簡特甚無幾時輙壞湖水既不應民居穢惡之流復浸淫其間咸淳六年安撫潛說友乃更作石筩袤一千七百尺深廣倍舊外捍内錮益堅縝然後水大至每五十尺穴而封之以備淘浣且於水所從分之處浚海子口以澄其源井之上覆以巨石為四川以便民汲南為溝以達於金文橋之河俾船水以售者取焉撤亭而新之極閎敞旁為神祠置守者使無敢汚慢又别為溝疏惡水行於路之北所以為井慮者備矣 水口自淳祐七年趙安撫與𥲅因水涸浚湖奏請云自涌金門北至錢塘門一帯荷蕩正係六井水口舊為府第占據租佃牟利填塞穢濁今已支錢回買先就此處用工欲更於荷蕩界至之外用石砌結疏作石牕立為界限澄濾湖水舟船不得入滓穢不得侵使井口常潔咸享甘泉實為都民久逺之利㫖從之且命鋤掘菱荷毋得存留其後又有侵占翳塞者安撫潛說友乃請於朝乞行除拆㑹殿中鮑御史度劾奏入内内侍省東頭供奉官幹辦御藥院陳敏賢廣造屋宅於靈芝寺前水池庖㕑湢室悉處其上諸庫醖造由此池車灌以入天地祖宗之祀將不得蠲潔而虧歆受之福入内内侍省東頭供奉官幹辦内東門司提點御酒庫劉公正廣造屋宅於李相國寺前水池濯穢洗馬無所不施一城食用由此池灌注以入億兆黎元之生將共飲汙膩而起疾疫之災奉御筆陳敏賢降一官放罷劉公正與祠仍拆除所占水口付臨安府交管又清波門水口其始導湖由聚景園經張府小寨分為兩路並通流福坊井折入左司理院前乃置牐池之以防虞又自池入於樓店務前河初園𨽻内司守者利於陸種岸水所入有司莫敢過問而小寨兩路亦為居民障塞渠㟁或圮不治又請於朝乞照舊規自學士橋大湖開取水港濶一丈長四十丈至舊來鐵窓櫺水口通流入井仍以租錢量納内司㫖從之由是水路之障塞者撤渠㟁之頽圮者築且與居民為厲禁然後故流盡復倚閘為門揭以巨扁將刋省劄指揮於石以諗來者又以玉蓮堂豐樂樓兩水口皆為植荷芡者樊其旁汚穢尤盛葢由前是官利租入仍踵舊𡚁乃悉除去其籍差開湖兵絶所蒔本根使勿復萌蘖至是講求水口之利亦無遺算矣
  記文石記樂天記云錢塘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筧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餘頃毎一復時可溉五十餘頃此州大抵春多雨夏秋多旱若防隄如法蓄洩及時即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公河田湏放湖水入河從河入田凖鹽鐵使舊法又湏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却還原水尺寸徃徃旱甚則湖水不充今年修築湖隄髙加數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餘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錢塘縣官多假他詞以惑刺史或云魚龍無所托或云茭菱失其

  利且魚龍與生民之命孰急茭菱稻梁之利孰多斷可知矣又云放湖水則郭内六井無水亦妄也且湖底髙井管低湖中乂有泉數十眼湖耗則泉湧雖盡竭湖水而泉用有餘况前後放湖終不至竭而云六井無水謬矣其郭中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於人與湖相通中有隂竇徃徃堙塞亦宜數察而通理之雖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無稅田約數十頃湖淺則田出湖深則田沒田户多與所由計㑹盗洩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筧并諸小筧非灌田時並湏封閉築塞數令廵檢小有漏泄罪責所由即無盗洩之𡚁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徃徃隄决湏所由廵守預為之防其筧之南舊有缺岸若水暴漲即於缺岸洩之又不减兼於石函南筧洩之防隄潰也予在郡三年仍嵗逢旱湖之利害盡見其由恐來者要知故書於石欲讀者易曉故不文其言六井記東坡記云潮水避錢塘而東擊西陵所從來逺矣沮洳斥鹵化為桑麻之區而久乃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陸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惡惟負山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廣唐宰相李公長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後刺史白公樂天治湖濬井刻石湖上至於今頼之始長源六井其最大者在古清湖為相國井其西為西井少西而北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為方井為白龜池又北而東至錢塘縣治之南為小方井而金牛之廢久矣至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於六井之南絶河而東至美俗坊為南井出湧金門並湖而北有水牐三注以石溝貫城而東者南井與相國方井之所從出也若西井則相國之派别者也而白龜池小方井皆為匿溝湖底無所用牐此六井之大畧也又熈寧五年秋太守陳公述古始至問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給於水南井溝庳而井髙水行地中率常不應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珪辦其事仲文子珪又引其徒如正思坦以自助凡出力以佐官者二十餘人於是發溝易甃完緝罅漏而相國之水大至坎滿溢流南注於河千艘更載瞬息百斛以方井為近於濁惡而遷之少西不能五歩而得其故基父老驚曰此古方井也民李甲遷之於此六十年矣䟽涌金池為上中下使澣衣洗馬不及於上池而列二牐於門外其一赴三池而决之河其一納之石檻比竹為五管以出之並河而東絶三橋以入於石溝注於南井水之所從來髙則南井常厭水矣凡為子牐四皆垣墙扃鐍以䕶之明年春六井畢修而嵗適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罌缶貯水相餉如酒醴而錢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龍山北至長河鹽官海上皆以飲牛馬給沐浴方是時汲者皆誦佛以祝公余以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於井竭非歲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豈獨水哉故詳其語以告後之人使雖至於久逺廢壞而猶有攷也乾道重修井記周龍圖淙撰云乾道三年夏五月淙自兩浙轉運副使改知臨安府越明年狴犴屢空經費稍裕乃以暇日披圖牒考風俗思欲與都人為不朽之利而修井之役始興惟六井自熙寧五年太守陳公始實改作蘇公通守為記其事逮元祐五年蘇公自禁林出守是邦相距纔十八年而井已廢壊於是改用瓦筒石槽其詳見於乞修井僧師號奏然自元祐至今已八十年率多堙涸白龜池且為大姓所據淙念此邦為東南都㑹生齒阜繁況今輦轂所駐四方輻輳百司庶府千乗萬騎資於水者十倍昔時儻廢而不治豈不為民病仰惟聖主惟民是念淙奉承德意不敢循默因奏於上面奉玉音即日濬治遂以六月己亥經始於惠遷井易用新石堅厚髙廣過昔數倍以次至方井沈公井相國井白龜池而蘇公所記之六井畢修捍蔽周宻可置數百歲水脉大至率皆盈溢則又治古井之有泉者曰瑞石曰中棚曰義井曰清湖牐井城之内外無不足於水矣竊惟此邦懐蘇公之德逮今不忘既踵公舊規再治六井因訪求熙寧間舊本記文刻之井上而書歲月於其後使億萬生聚知是井之修葢奉聖天子之命而遵蘇公之規守臣何力之有咸淳重修井記盧侍郎鉞撰云六府以修為功而水居其首葢生人所資以養有一日不容闕焉者也凡邦國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必有井焉以濟其日用飲食故曰井養而不窮杭為東南一大都㑹左江右湖民物阜繁厥初因沙塘奠厥攸居故不難於得水然江之融液者常苦惡不若湖之為甘且美也葢江與海通波湖則受衆山流泉而瀦之味之不同也亦宜唐刺史李鄴侯泌始作六井引兹水以足民用我朝熙寧壬子陳公襄因其舊而襄之元祐庚午蘇公軾又修之于以見六井者杭人之所利賴矧南渡駐蹕以來百司庶府六軍萬姓仰於水者視昔何啻百倍乾道間周龍圖淙詢民之欲踵蘇之規而深致力焉葢百有餘年於此矣皇上咸淳之六年太傅平章賈魏公任軍國重事朝廷清明宫府一體彈壓輦下今時則易然也夫既處時之易而復受任之久故衆廢具舉而功緒始及於井曰惠遷者溝低於河泥不可食筧舊用木歲久輒壞乃培而髙之復治石而竅其上可用汲流溢而南注於金文橋之河舟者載以粥焉民且饜水矣然猶慮衆流之合汙也乃浚受水之海以澄其源又鑿别溝以疏其惡旁立神祠置守者逺汚慢也西井者舊有亭宇經燬不存今鼎新如惠遷以至相國南井大方小方水口之所自入莫不表而出之流福居六井之外於府治為近其源自聚景園導湖灌輸後填淤成陸湮廢滋久乃自學士橋别開大港水脈以通他如衆河之支分派别壅者䟽之狹者廣之石梁之圯者改造之隄岸之夷者培築之而又推本六井之攸始於是鄴侯之廟隘以拓之大卑而増之崇像設儼如塗雘煥如過者改視工告役偹乃以修浚本末來諗俾為記鉞作而言曰人非水不生活水非井不甘潔在易井之六四曰井甃無咎修井也誠齋楊氏釋之曰大哉井之有功於斯人乎大哉修之有功於斯井乎尹能于剸裁之暇汲汲以修井為務葢得聖經賢傳之㫖矣以余觀之井之為井有二自天一生水而坎之中畫自乾來掘地九仞而得泉此自然之井也六井則異是穴平地以為凹池取諸西湖而注之此使然之井也自然者修治易為力使然者修治難為功是役也其工大其費夥其利於民也博法宜書尹姓潛名說友括蒼人三賢堂記程侍郎珌撰云仰稽乾象俯括坤維觀日月之所交参隂陽之所極凡曰帝王之宅必于天地之中理固宜然勢常異是自三皇之曲阜曁五季之大梁迭遷曽不一數或据冀河之勝或都大華之奇或因瀍澗之濱或取崤函之險天開我宋古汴作京代無定都地大則一葢地大則物衆人多則事繁是以堯先流化於平陽舜亦躬率於蒲坂以其難治施化特先迨至西京俗益非古土木被錦繡倡優僭后服小盜依大盜白晝顯行於逵路閭閻飾子女絲竹遨遊於侯宫澆風川流靡𡚁膠底知一尹之莫任析三輔以分司二百年間能尹十數前稱張趙後美三王攷其設施率先彈壓不曰發奸摘伏則曰枹鼓不鳴至云宣化於京師則未始或書於往牒商邑翼翼四方所觀彼豈不知力莫能逮炎圖再造駐蹕錢塘睠言吳越之中宿號東南之盛矧今也鸞旂豹尾星拱天臨宫闕崔巍江山吞吐雲横雉堞侵漢連霄鱗比坊衢飛塵踏霧千族之所聚萬貨之所奔賣繒滌器之流懐才抱畧胃脯賣漿之輩並騖分鑣木槻金鈲南闤北闠軸接則香車鏤鳳鞍聫則寳騎游龍剖决既繁儲須益廣左酬右接昕夕不休比歲以來滋病不治粤惟今尹被命四年令修不煩風行如偃萬户安眠於皎月羣姦側立於層氷㣲爝不驚寸枹息警靡廢不起靡敝不新至若蘇隄浸就頹圮築橋翼岸十軌並馳加以危亭参差對峙芙蓉楊栁圖畫初開百年流風一朝頓復尹曰未也政而不化河汾懼焉乃益學田乃厚學餼學徒肅雍上儕璧宫既而則又曰今化既施古訓未白于是又移祀三賢用昭榘則嗚呼得非彈壓之外固有甚大者耶厥初孤山有寺廣化寺有竹閣以奉香山莫知何年侑以二賢已而廣化化而為觀遷寺北山閣亦隨焉守周侯淙惡其喧囂乃遷三賢附於水仙水仙坐堂三賢在廡過者悲之睨而不顧令尹曰噫吾責何辭規度逾之得之隄防稍西百步宿號花塢後壠如屏衆木摇天前峰如幕晴嵐漲烟十里湖光一碧澄鮮乃請于朝朝命曰然于是諏日程材平幹授工千杵築隄萬斧治宫栽花蒔竹石梁卧虹昔有旗亭徙之橋北一徑窈然與人世隔如宫水精如屋琉璃乃奉三賢即而祀之嗚呼三賢相望禹稷顏回同道異用不同者時髙風直節廩廩巍巍是舉也簿書期㑹云乎哉獄訟財賦云乎哉雖然為政不難知所後先天之降才有能不能朝廷以為勞且久也擢之地卿復領京兆非才之難而識之難僝工於壬午之臘竣役於癸未之春都人和豫四方來觀咸曰休哉宣教化於吾人暴風烈於昔賢非能行其所學而不汩於俗吏者能若是耶修茅容之廬葺仲舒之墓孠此意於無窮慰我都人之思者非來者之望而誰耶嗚呼吾知三賢欣欣而相語于于而偕來挹山之青飲湖之緑千億其年統湖山風月之盟無疑也尹袁氏名韶今為户部侍郎兼知臨安府云都人以尹之意而謁記於珌既書其凡矣于是又譜為樂章使都人歌而祝之 有唐卿歴畯乂海林香山之靖聖徒之清善於僧孺兮而不黨于僧孺姻于虞卿兮而不累于虞卿六十少二翩然濯纓雍容人間十九周星異日元稹黜德裕嫉僧孺宗閔交仇罔極眎斯人兮孰失而孰得耶皇宋四葉丙子歲成峨嵋之下乃生異人新法之議烈烈如氷惠州之厄熙熙如春泰山名節兮鴻毛禄位藜藿鼎食兮嶺梅朝廷彼美一人兮君復孤山兮結屋冥鴻呌月兮謾羅布地之置天駟超河兮不入金羈之束嗚呼捍湖滌井想長慶之良規西菩雙澗裒熙寧之新題梅影横斜兮寧須封禪之無辭彼士之有可而無否者骨鯁之風衰知進而不知止者廉恥之道㣲三賢之風百世之師嗟乎廬千載之敗閣兮今新釣石借百年之隄防兮于今返璧招二䳽以重歸兮去來於孤山之側噫嘻有新我祠之賢尹兮寜和璞之重逢有十三弦之可鼓兮豈不還虞氏之遺風玩吉祥之花觀南屏之魚兮未多羨乎修菊之藂儻來者之能必葺兮期分爾席之西東先賢堂記王中書暨撰云今皇帝嗣位之明年改元寶慶既進賢舉廉以厲在位又褒表先朝儒學之望且訪其後而官使之意嚮所形天下風動九月吉日知臨安府袁公韶言于朝曰聖明御極留神治本㣲臣承乏輦轂下将何以宣布上指為列州率維昔太史忠定越王鎮㑹稽嘗集郡之先賢立祠鏡湖上歲久弗治近朝家賜錢増葺所以祓飾厥文而垂後法也錢塘為浙右都㑹名人鉅公前後相望獨未有論次章述者今将考此邦人物倣㑹稽故事剏為祠宇俾國人有所矜式于教道其有補朝廷嘉焉即日報可並南山下少北新隄之上有以園廬求售者公往視之則水環其址平湖滿抱林巒映發夷曠静深乃易以緡錢為之區畫外堂内室周以廊廡門垣橋徑各當位置涓辰賦工民以恱從遂採摭郡志旁搜史籍上下數千載間得全節之士自許箕公而下三十有四人女婦之以孝烈著者五人輯其平生大㮣製贊刻石列之堂室以代繪像又明年移洞晨舊觀於其側俾掌薫潔之事請易其額曰旌德今丞相魯公為大書而掲之既訖工屬暨為記暨聞一鄉之善士生同時居同里耳聞目接固有與之俱化者矣若居雖同里而生不同時其得于父兄長老之傳如楚國先賢襄陽耆舊二傳所載士大夫或未必盡知而凡民何從知之况六飛移蹕今已百年物繁俗靡出城不跬步湖山之麗甲天下良辰美景婆娑游衍又安知許嚴髙節之在此都也今也周旋祠下挹志士之流風識正女之往行将有起敬起慕若醉醒而夢覺者是豈不為感發人心之地哉公于先賢去取之際進德行而退文藝先節義而後功名使聞之者有益蹈之者無𡚁權度森然莫不嘆其精且詳焉竊考國家盛時以三司開封為天下劇任號稱省府必用清流而異時登擢畯異往往由此其選葢本之儒術以觀其識投之盤錯以觀其能祖宗詳試人才葢有深意官制行三司職歸户部而行都繁穰視開封則一公被遇先帝授軍器少監擢兼府事歴司農太府遂由地官貳卿而陟文昌六載於兹淵源流通而上有餘財條教明清而下無犯令羣情肅穆百廢具舉省府二任處之裕如非平時學問明於體用則酬酢事物焉能從容不迫審所先後若此耶先賢名氏傳贊紀述詳矣兹畧不叙獨叙建堂本意于以表明時宅牧得賢之美且著京邑所以承流宣化之實俾郡方來觀者知所取則焉寳慶二年六月旦日記先賢贊袁安撫韶撰 陶唐許箕公一身蘧廬萬物土苴黄屋垂裳何有于我洗耳之泉晝夜不舍稽留之山可眇天下 漢嚴先生甄殷陶周起渭去莘先生奚為畢世隠淪西都之季氣節不伸以此助理匪潔其身 吳將軍凌公蜮視曹瞞霆掃鋒蝟翼蔽仲謀脫危虎尾忠不顧身有霣無二豈曰兵家為古國士 晉文正范先生涵今茹古殫見洽聞津航學海從者如雲周粟雖甘其忍去殷文正之謚汗簡流芬 晉中尉褚公龍躍鳳鳴人物之盛雖有他樂亦不敢請晩覿清姿瞿然興敬吾善者機心㑹神領 晉孫先生造物與遊盡性窮理闇室不欺佩仁服義禹稷同道飢溺由已天嗇其年如顔之死 宋龍驤将軍卜壯侯惟節與誼天下大閑杲杲龍驤為人所難死輕鴻毛名重泰山兇徒逆儔胡不厚顔宋范先生世降俗漓貨力為已鄰有急難睨而不視温温德人藥疾槥死榆隂孟亭必恭敬止 齊禇先生瀑布長虹難比其潔剡山白石莫抗其節蒲璧空還不受羈紲館巖之阿太平日月 齊顧先生寒松怪節殘骨腹笥蓼莪廢詩晉裒是佀山谷諫編蛛網金匱南風帝琴草堂流水 齊杜先生軒冕市朝醯雞舞甕肥遯邱園道義為重子亦謝官菽水歸奉橋梓俱零死生同夢 梁大中大夫范公帝師之學惜不逢時諤諤忠諫汲直之遺秩二千石秋毫無私家徒壁立萬古清規 梁范先生抱甕生涯山澤臞儒匿瑕之徳薫浹里閭跨齊歴梁蕭然隐居孰云好爵不如園蔬 梁記室禇公頥採羲文學鄙歆向孝通於天日嚴以敬溢米廢餐苫廬滅性超絶古今冠冕百行 唐太常卿禇康公潜龍将翔霧雨先集貂珥蝉聫康濟鴻業鳩杖之歸遺恨黄閣蒼梧白楊始終遇合 唐太尉禇公受遺老臣立朝孤忠事有至難遑恤我躬逐魄湘水胎禍漢宫委階之笏光摩蒼空唐禮部尚書禇文公發揮聖真經緯邦國端憂言歸廬在空谷松栢滋榮塵鹿攸伏惟孝惟忠其人如玉 唐荆州大都督許公氣吞軋犖屈事髯張鯁賊喉牙為國金湯壮哉義士魂兮故鄉名存忠烈廟食相望 唐章先生終唐之世垂三百年于杭大州得三人焉孝通神明維徳之全殺青闕文我永其傳後梁呉越王武肅錢公匹馬一呼奄有呉㑹櫝而藏之百年有待子孫其昌生民永頼錦衣故城山川不改 後梁給事中羅公浣西草堂白髪参謀竒骨非媚與俗為仇鼉江百篇擬度驊騮異世一轍汗漫天㳺 皇朝秦王忠懿錢公真人龍興揮斥六合我有土田圖獻閶闔呉芮分茅忠載令甲煌煌大星流光累葉 皇朝吏部侍郎郎公名遺公車萬乗知己膏馥詩書嶺嶠洙泗遨頭倦遊宴林禊汜毉國刀圭力砭州里 皇朝知制誥謝公决河之諫砥柱頽波爰田之均㮣量取禾象璜衆建子衿肩摩乃言底績其德不瑕 皇朝諫院錢公大科異等一翁二季白眉最良徳稱其位玉立朝紳霜清諫紙犖犖如公百年冇幾 皇朝和靖林先生避影林壑清畏人知爾梅多事漏吾天機長風孤騫秋鶴與飛山髙水深無成無虧 皇朝翰林學士洗公伊昔綺游駭耀閭里而公之歸仁及生死甎花日新隧陌風起哲人其萎命也天只 皇朝大中大夫錢公翩翩王孫侃侃儒素國有大疑廷抗三疏平生羙官一寒如故何以贈終知者明主 皇朝龍圖學士陸公琱戈盪節邕桂延鄜航琛輦賮威行令孚青苖之議千喙囁嚅筆端膚寸膏澤蠶鳬 皇朝龍圖閣學士錢公戒得若仇口唾鈎餌疾惡如風筆驅蛇豕孤雲九華一斥不起名振雞林清哉膚使 皇朝祕閣呉公帝學巍巍游戲㺯翰言當格心奚止筆諫棠棣專經谷風共難施屯豐年識者三歎 皇朝龍圖閣學士虞公鴻雁安居鼪鼯懐恵皇皇者華君子豈弟若人侵官事特其細投劾以争所重國體 皇朝八行崔先生尸祝於庠惟褚及許異世並詞以盛徳故行歸于周為彠為矩仰止髙山尚其踵武 皇朝太師崇國張文忠公闗洛正傳表㣲繼絶道扶中興大義昭掲讒波稽天何傷日月揚光於今益暢忠烈 孫氏定夫人烈烈共姜英英陵母惟夫人徳二羙具有嵗晩養堂金章紫綬受報於天俾昌俾夀 虞氏夫人彤史無傳女師罔詔展如之人獨懐清操埜服岩居名齊徳曜爰表芳㣲來者是傚 馮孝女孝之大端于終于始有女能之愧彼男子靡室靡家養生䘮死掲名郷關永錫爾𩔖 何氏節婦臨難守節哲士難之惟此烈婦白刃勿移殺身成仁其甘如飴松栢之心匪姑焉知盛氏孝婦婦之事姑難於事親乃眷淑徳今昔異聞里闕表懿史冊揚芬閨門之化式是國人放生池記王給事隨撰云粤若星辰麗天斗宿分揚州之域江漢為紀淛河控餘杭之地斯郡也民俗繁侈山水竒秀捴軍戎之重乃東南之鉅鎮無兵火之沴為呉越之福壌羅域之西有湖曰錢塘或謂上湖亦云西湖寳刹相望繚岸百餘寺烟景可愛澄波三十里實二浙之佳致一方之上遊也天禧三年秋七月相國太原公自巖廟之任膺麾符之寄坐召棠以敷化訟息而刑清奉漢條以頒春境肅而物泰未期月衆心熙熙然如登柱史之臺矣明年秋八月公祗奉詔召入覲象闕澤國留昔襦之頌當宁厚晝接之眷因上言是湖也最為勝境俯瀕佛宫居人鱻食盡取其中國家每以歲時祈乃民福星軺至止精設於蘭場羽服陳儀恭投於龍簡願禁採捕仍以放生池名為請皇帝仁及萬有惠濟羣品法神武之不殺守慈儉以為寶奏牘誠激凝旒喜動濬發中㫖普令茂育絲綸適降已改觀于方塘罔罟靡施免有歎于頳尾既原生生之樂永煥巍巍之業隨忝職瑣闥承乏方面獲覩善利思勒於金石媿無好詞聊記于歲月者已德生堂記髙内翰文虎撰云皇帝踐祚之五年乾坤清夷瀛宇寜謐施仁霈澤損賦薄刑所以養民本迓天休徳至渥也而又厲精圖政綜賢經能功亮績熙小大咸舉乃睠駐蹕實維錢塘命尹神臯聿嚴厥選權尚書工部侍郎臣師𢍰以材學猷力宣聲一時昨拜大農兼治天府凡厥董竂劭農振兵東吏至於簿書期㑹金榖缿筩以及郊邱之共宫庭之奉百司庶府之須紀綱規目肅肅具叙兹表治行擢登崇班其在四年十月七日師𢍰嘗奏曰臣仰稽聖代襲唐舊因即杭西湖為放生池者天禧中太子太保判杭州王欽若之請也西湖利害難弛者五放生之舊蓋居其一者元祐中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蘇軾之議也紹興明詔遹廣至恩化育所覃罟弋有禁淳熙慶夀申飭淵謨蕃殖既昌福應攸侈方當奉三宫之康福綿萬世之本支所宜日長月滋益介多祉顧今穹碑混於草莽條禁隳於姦豪甚非奉寛大勸首善也謀以誕聖之期同致華封之祝在嚴戒令謹隄防籞囿宫林禁當並飭富強挾貴法所必行庶迪帝心用蕃國本制曰可于是相攸度址近接城闉左介石函右通涵碧作亭五楹前有軒榭掲名德生以侈上賜又作亭三楹俯納湖埽祝網縱鱗所臨也又作亭三楹内儷山趾舊刻新銘所峙也植以華表垂之嘉名奉詢畫者錢塘尉扈武也亭成之日都人聚觀和氣歡聲盤薄無際祝皇之夀與天並崇祝皇之基與地同久推而達之天下葢自兹始猗與盛哉臣竊惟宋受天命列聖重光一以寛仁守為家法兵不輕用刑不妄施雨露所涵舟車所至渗漉亭育潤澤豐美況於萬物乎然鳥獸魚龞咸若夏歴以興以及鳥獸昆蟲周家以盛有天下者發政施仁未有不本諸此師𢍰誠能推廣㫖意形於告猷迄俾流恩與宋無極詩云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増維時有之臣既書其事復系以銘曰天錫宋命世世以仁宋媚于天武文聖神維天曰生皇矣昊昊我其受之代天牧人刑不濫施兵不妄陳孰尸天府永保乂民皇帝明聖膺圖闡珍曰宋家法仁厚如春惟日圖回是憲是遵慈薫惠洽廣莫淵淪孰尸天府告猷有臣謂昔有池西湖之津羅罭所窺防禁弗申廣上之德封奏諄諄皇帝曰嘻汝其作新用侈福澤夀予君親師𢍰稽首惟恭惟寅勒石湖趾作亭湖濱露囊金監率時搢紳與厥耆老戾止鱗鱗鳶飛魚躍整翰膏鱗天育海涵贅取蕃臻凡百都人揉姦化醇欽上之惠捐罟棄緡仁民之心愛物是均民物一致天人之因人頌皇帝冠德羣倫奉承三宫八千歲椿子孫繩繩子孫振振
  題詠西湖白樂天春行詩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雲脚低幾處蚤鶯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猶能没馬蹄最愛湖湖行不足緑楊隂裏白沙隄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照波心一粒珠碧毯線頭抽早麥青羅裙𢃄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湖亭夜歸詩𦘕日湖亭卧心閒事亦稀起因殘酒醒坐待晚凉歸松雨飄藤帽江風送葛衣栁堤行不厭沙輭絮霏霏 湖上夜飲郊外迎人月湖邊醒酒風誰留使君飲紅燭在舟中 湖中自照詩重重照影看容髩不見朱顔見白絲失却少年無覔處泥它湖水欲何為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詩欲送殘春招酒伴家中誰最有風清兩瓶箬下初求得一曲霓裳始教成排比管弦行翠䄂指麾船舫㸃紅旌漫牽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鏡上行 西湖留别詩征途行色惨風烟祖帳離聲咽管絃翠黛不湏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緑藤隂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别是湖邊林和靖詩混元神巧本無形匠出西湖作畵屏春水浄於僧眼碧晚山濃以佛頭青欒攎粉堵揺魚影
  蘭杜烟叢閣鷺翎徃徃鳴榔與横笛斜風細雨不堪聼 泛舟入靈隐詩水天相映淡浟溶隔水青山無數重白鳥背人秋自逺蒼烟和𣗳晚來濃桐廬道次七里瀬彭蠡湖間五老峯輟棹遲回歸未得上方精舍動疎鐘 西湖晚歸詩水痕秋落蟹螯肥閒過黄公酒舍歸魚覺船行沉草㟁犬聞人語出柴扉蒼山半𢃄寒雲重丹葉踈分夕照㣲却憶清溪謝太傅當時未觧惜蓑衣 西湖獨泛詩水氣并山影蒼茫巳作秋林深喜見寺岸静惜移舟疎葦先寒折殘虹𢃄夕收吾廬在何䖏歸興起漁謳 上湖自石函泛下湖小墅詩平臯望不及雲𣗳逺依依及向扁舟泊還尋下瀬歸青山連石埭春水入柴扉多謝提壺鳥留人到落暉 西湖泛雪詩浩蕩迷空濶霏霏積水濆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凍軫閒清泛温鑪挹薄熏悠悠詠招𨼆何許嘆離羣 湖上𥘉春偶作梅花開盡臘亦盡晴暖便如寒食天春色半歸湖岸寺人家多上郭門船文禽相並映短草翠㶑欲生浮嫩烟㡬處酒旗山影下細風時巳㺯繁絃 湖樓冩望湖水混空碧凭欄凝睇勞夕寒山翠重秋静鳥行髙逺意極千里浮生輕一毫叢林數未遍杳藹隔漁舠 和謝祕枝西湖馬上表裏湖山極目春據鞍時此避埃塵蒼蒼烟𣗳悠悠水除却王維少畵人 湖上晚歸卧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橋横水木巳秋色寺𠋣雲峰更晚晴翠羽濕飛如見避紅渠香嫋似相迎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隐隐聲 西湖春日争得才如杜牧之試來湖上輙題詩春烟寺院𫾣茶鼓夕照樓䑓卓酒旗濃吐雜芳熏巘崿濕飛雙翠破漣漪人間幸有簔兼笠且上漁舟作釣師 酬晝師西湖春望笛聲風暖野梅香湖上凭欄日漸長一様樓䑓圍佛寺十分烟雨簇漁鄉鷗横殘葑多成陣栁映危磯未著行終約吾師⿰扌𭥍 -- 指芳草靜吟閑歩岸華陽 范文正公憶西湖詩長憶西湖勝鑑湖春波千頃碧如鋪吾皇不讓明皇美可賜疎狂賀老無 東坡和蔡凖郎中邀遊西湖詩夏潦漲湖深更幽西風落木芙蓉秋飛霜暗天雲拂地新蒲出水栁映洲湖上四時看不足惟有人生飄若浮觧顔一𥬇豈易得主人有酒君應留君不見錢塘遊宦客朝推囚暮决獄不因人喚何時休 城市不識江湖幽如與蟪蛄語春秋試令江湖處城市却似麋鹿遊汀洲髙人無心無不可得坎且止乗流浮公卿故舊留不得遇所得意終年留君不見抛官彭澤令琴無弦巾有酒醉欲眠時遣客休 田間决水鳴幽幽揷秧未遍麥巳秋相携燒筍苦竹寺却下踏藕荷花洲船頭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臨風飽食得甘寝肯使細故胷中留君不見壮士憔悴時饑謀食渇謀飲功名有時無罷休 夜泛西湖五絶新月生魄迹未安纔破五六漸盤桓今夜吐艶如半璧遊人得向三更看三更向䦨月漸垂欲落未落景特竒明朝人事誰料得
  看到蒼龍西沒時蒼龍已沒牛斗横東方芒角昇長庚漁人收筒及未曉船過惟有菰蒲聲    菰蒲無邉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逺寺更待月黒看湖光湖光非鬼亦非仙風恬浪静光滿川湏臾兩兩入寺去就視不見空茫然 湖上夜歸我飲不盡噐半酣味尤長籃輿湖上歸春風吹面凉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清吟雜夢寐得句旋已㤀尚記梨花村依依聞暗香入城定何時賔客半在亡睡眼忽驚矍繁燈閙河塘市人拍手笑状如失林麞始悟山野姿異趣難自强人生安為樂吾䇿殊未良飲湖上初晴後雨朝曦迎客艶重岡晩雨留人入醉鄉此意自佳君不㑹一杯當屬水仙王 水光瀲

  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竒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遊西湖次曹子方韻詞源灔灔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未容雪積句先髙豈獨湖開心自逺雲山已作歌眉淺山下碧流清似眼樽前侑酒只新詩何異書魚飡蠧簡 遊西湖雪中次仲殊韻二首夜半幽夢覺稍聞竹葦聲起續凍折絃為鼔一再行曲終天自明玉樓已峥嶸有懐二三子落筆先飛霙共為竹林㑹身與孤鴻輕秀語出寒餓身窮詩乃亨禅老復何為笑指孤烟生我獨念粲者誰與予目成 寳雲樓閣閙千門林静初無一鳥喧閉戸莫教風掃地捲簾疑有月臨軒水光㶑灔猶浮碧山色空濛已歛昏乞得湯休竒絶句始知鹽絮是陳言去杭州十五年復遊西湖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撫檻散齋餘還從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覔手書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嵗尚凋踈誰憐寂寞髙常侍老去狂歌憶孟諸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遊西湖絮飛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乗下瀬船藍尾忽驚新火後遨頭要及浣花前山西老将詩無敵洛下書生語更妍共向北山尋二士畵橈鼉鼓䀨清眠 遊西湖王忠玉張全翁同訪北山清順道潜登垂雲亭飲泉即赴陳使君夜飲次王忠玉韻北山非自髙千仭付我足西湖亦何有萬象生我目雲深人在塢風静響應谷與君皆無心信歩行看竹竹間逢詩鳴眼色奪湖渌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故應千頃池養此一雙鵠山髙路已斷亭小膝屢促夜尋三尺井渇飲半甌玉明朝閙絲管寒食雜歌哭使君坐無聊狂客來不速載酒有鴟夷叩門非啄木浮蛆灔金盌翠羽出華屋湏臾便陳迹覺夢那可續及君未度江過我勤秉燭一笑換人爵百年終鬼錄 沈諫議約遊湖明日得雙蓮於北山沈和小詩因用其韻湖上棠隂手自栽問公更得幾回來水仙亦恐公歸去故遣雙蓮一夜開 詔書行捧縷金牋樂府應歌相府蓮莫㤀今年花發處西湖西畔北山前 湖上同述古飲喜逢門外白衣人欲膾湖中赤玉鱗遊舫已装呉榜稳舞衫初試越羅新欲将魚釣追黄㡌未要靴刀抹絳巾芳意十分强半在為君先踏水邊春 早到湖上二令先在城頭月落尚啼烏烏榜紅舷早滿湖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先已颺雙鳬映山黄帽離頭舫夾道青烟鵲尾爐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湏臾 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二老長身屹兩峰常撞大吕應黄鐘将辭鄴下劉公榦却見雲間陸士龍白髪憐君畧相似青山許我定相從吾今官已六百石慚愧當年邴曼容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到䖏相逢似偶然夢中相對各華顛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 懐西湖寄晁美叔西湖天下景遊者無愚賢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難傳至今清夜夢耳目餘芳鮮君持使者節風采爍雲烟清流與碧巘安肯為君妍胡不屏騎從暫借僧榻眠讀我壁間詩清凉洗煩煎䇿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應逢古漁父葦間自夤縁問道若有得買魚弗論錢 陳宻學㐮和蘇子瞻通判在告見寄郊原芳意動遊人湖上晴波見躍鱗間逐牙旗千騎逺暗驚梅蕚萬枝新尋僧毎拂題詩壁邀客仍将濾酒巾寄語文園何所苦且來相伴一行春 和子瞻沿牒京口憶西湖寒食出遊見寄乞得呉山養病身花時曽共憶行春嚶鳴幽鳥還遷木觱沸清泉復采芹皂葢尋芳丘有李綵樓觀戲巷無人錦袍公子歸何晩獨念溝中菜色民春隂漠漠燕飛飛可惜春光與子違半嶺烟霞紅斾入滿湖風月畵船歸緱笙一闋人何在遼鶴重來事已非猶憶去年題别處鳥啼花落客沾衣参寥子秋日西湖六首兩山斜抱翠逶迤一水中間似渼陂孤榜獨來還獨徃鸕鷀鸂鶒莫相疑 琤
  然一葉墮空庭似喚幽人夢欲醒斜倚東屏褰翠幔沉香烟吐博山青 南山爽氣對朝扉竹露吹風更濕衣可是吟魂怯清景何妨著屐歩苔磯 飛來雙鷺落寒汀秋水無痕玉鏡清䟱蓼黄蘆宜掩映沙邊危立太分明 欲跨髙樓曠逺情無端秋雨苦㝠㝠峥嶸日脚漏雲處瞥見遥山一抹青 西湖夜半捲廷槐卧聼隣翁曉圃開稚子相呼入林去應知病葉落莓苔 同蘇文饒主簿西湖夜泛鳯咮山頭暮靄空月娥飛出廣寒宫初登桂檝横湖去似覺銀河有路通掠草飛螢星㸃㸃眠沙宿鷺玉叢叢從來江捴文才妙請付毫端刻畫中 曽南豐西湖二首左苻千里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凉塞上馬蹄終反覆泰山鴟飽正飛揚懶宜魚鳥心常静老覺詩書味更長行到平橋初見日滿川風露紫荷香 湖面平隨葦岸長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風露荷花曉六月蓬瀛燕坐凉滄海桴浮成曠蕩明河槎上更㣲茫何湏辛苦求人外自有山鄉及水鄉 趙循道秋日泛西湖湖光山色共争秋一㸃塵埃無覔處沉沉水㡳見青天畵舸直疑天上去 泛湖晩歸日脚掩西山四面烟光起片月落湖心照破琉璃髓水面天光濶孤烟暝不收休瞻一鈎月挂起旅人愁 劉景文西湖泛舟呈東坡西湖春意勝當年公領笙簫泛畵船錦繡一林生水面衣冠萬堵立山前仁恩在物禽魚遂喜氣隨人草木妍半醉挿花風調别寫真湏是李龍眠僧慧洪遊西湖西湖招提三百六佳處如春有眉目一番雨過呑青空萬頃無波鴨頭緑望湖樓閣獨
  自登烟霏向背攅寒玉想見㐮陽孟浩然此中有句不容續道人常坐西山阿骨清氣明韻出俗久居京闕厭塵土一夕歸心俊如鵠明窓為君研破硯落筆轉頭風雨速龍山深處如定居就彼結隣容我卜趙忠簡公鼎和鄭有巧遊西湖二首放舟越淮楚更作三呉遊尚餘魂夢怖敢動鄉邦愁湖山自清絶鑑中螺髻浮况復得夫子一笑忘幽憂時時作清言中有湖山秋却念無家客坎止而乗流何當與俱歸嵗晩隣一丘 晩覺身名誤悠悠定孰親却回苕水棹來看武陵春避地将安徃尋山莫厭頻百錢挑竹杖雲外踏嶙峋 臨卬髙孝璹公純留題西湖朱(⿱𥫗亷)-- 簾白舫亂湖光隔岸龍舟艤夕陽今日懽遊復明日便将
  京洛看錢塘    髙菊磵西湖暮歸風荷百頃占漣漪烟樹溟𪷟乳鴨飛買斷小舟休喚客暗穿萍葉載詩歸 西湖雜興二首城中無處聼蝉鳴短䇿輕鞋晩出城行到栁隂松影下恰纔聞得兩三聲十三樓市朝飡飯六一泉亭晩詠歌坐斷竹風無暑氣乳禽鳴處緑隂多 憶西湖西湖春二月結客少年遊駿馬黄金勒長身紫綺裘愛花論擔買嗜酒滿船浮兩載縁何事台州又越州 曽蘭墅西湖夜景閒窗放入四山青古篆無烟氣自清風不鳴條花着露一湖春月萬蛙聲 姜白石湖上寓居湖上風恬月澹時卧看雲影入玻璃輕舟忽向窓邊過摇動青蘆一兩枝 處處虚堂望眼寛荷花荷葉過闌干遊人去後無歌鼓白水青山生晩寒 劉龍洲西湖西湖湖上山如畵二十年前曽客來飛絮滿城歸未得江南老却賀方回 魏鶴山領客泛西湖客賦詩次韻鳴鞘踏月大隄長鼓枻穿雲落日黄十里青漪菱草蕩四山紅雨杏花岡客從民氣占春事人在枝頭看艶陽長使舟平風色好世間何䖏有羊腸 楊誠齋西湖雨中泛舟坐上二十人用遲日江山麗四句分韻賦詩余得融字云正月一度遊玉壺二月一度遊真珠是時新霽曉光初西湖獻状無遺餘君王予告作寒食來看孤山海棠色海棠落盡孤山空湖山糢糊眼中黒夜來三更湖月明羣仙下墮嬉殊庭東坡和靖相先後李成郭熈在左右惠崇捧硯大如箕大年筆落疾于飛磨墨為雲洒為雨湖波掀舞山傾欹畵作西湖烟雨障今晨掛在孤山上同來諸彦文章公不數錢起兼呉融何如玉舡一舉百分滿一笑千𡶶烟雨散 遊西湖蘇公隄逺栁生烟和靖園深竹映關船入芰荷香處去人從雲水國中還似寒如暖清和在欲雨翻晴頃刻間能為蓬萊老仙伯一杯痛快吸湖山 泛舟賞荷鳯城魚鑰晩開銀國子先生領搢紳山水光中金鑿落芙蕖香裏葛頭巾小歩深登野寺幽古松将影入茶甌鈴聲忽起九天半有塔危峰最上頭 岸岸園亭傍水濵裴園飛入水心横旁人莫問遊何許只揀荷花閙處行 船開便與世塵踈飄若乗風度太虛坐上偶然遺餅餌波問無數出龜魚 西湖舊屬野人家今屬天家不屬他水月亭前且楊栁集芳園下儘荷花 小泛西湖六月船船中人即水中仙外鋪雲錦千弓地中度琉璃百摺天 城中擔上買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故人京尹剰風流走送厨珍佐勝遊青李來禽沈 氷雪黄金白玉斫蝤蛑 人間暑氣正如炊上了湖船便不知湖上四時無不好就中最説藕花時 遊盡西湖賞盡蓮玉壺落日泊樓船莫嫌當處荷花少剰展湖光幾鏡天 范石湖次韻㑹客湖上西湖氷泮緑生鱗料峭春風欲中人花片不禁寒食雨髩絲猶帯湧金春江山契濶詩情在京洛追隨客夢新喚取歌聲觧愁思為君吹水引杯頻 次韻韓無咎右司上已泛湖休沐良辰不待晴徑稱閒客此間行春杉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抹黛濃嵐圍坐晩揉藍新緑沒篙清栖鴉未到催歸去想被東風笑薄情 金華王竹寮執禮湖山紀遊呉山東南秀葱欝盤帝城西湖據其趾御氣通波心餘膏被草木蔚眼皆欣榮今晨天宇穆惠風泛初晴春色正妍妙放懐共揚舲中流入汗漫曠濶無埃氛湖光挾山緑倒射玻瓈青絲管響空翠樓觀森峥嶸獻酧雜歌嘯爛熳紛醉醒取樂固莫並興懐一何深緬維昔三賢精爽日以沉但餘畵像在尚想嗚佩襟希古秉㣲尚崇雅攄恬情羌予翳蓬藋無復企組纓澹泊自有得榮華非所欣舍舟縱散䇿逸興生崚嶒白雲引遐眺碧岫延深登幽期浩無涯忽到静者門長松有令姿流水無俗聲絶磴猿可呼出谷鶯始鳴乃知物外境兹象本不驚逝耶初無将至耶亦無迎便将謝塵鞅兹焉支頽齡山鴉接晩翅落日催行幐歸與賦新篇聊復記吾曽 以下長短句 蘇東坡南歌子二首山與歌眉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羡竹西歌吹古揚州菰黍連昌歜瓊彛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曉雲留 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㑹看光滿萬家樓記取他年扶路入西州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只将菱角與雞頭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 好事近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朱檻俯窺寒鑑照衰顔華髪醉中欲墮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烟波飄兀 趙忠定公栁梢青水月光中烟霞影裡湧出樓䑓空外笙簫雲間笑語人在蓬萊天香暗逐風回正十里荷花盛開買個小舟山南遊遍山北歸來 辛稼軒酹江月和韻晩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誰把香奩收寳鏡雲錦周遭紅碧飛鳥翻空遊魚吹浪慣聼笙歌席坐中豪氣看君一飲千石遥想䖏士風流鶴隨人去已作飛仙客茅舍竹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欲説當年望湖樓下水與雲寛窄醉中休問㫁腸桃葉消息 劉龍洲賀新郎睡覺啼鶯曉醉西湖兩峯日日買花簮㡌去盡酒徒無人問惟有玉山自倒任拍手兒童争笑一騎乗風翩然去避魚龍不見波聲悄歌韻逺喚蘇小神仙路近蓬萊島紫雲深参差禁樹有烟花繞人世紅塵西障日百計不如歸好付樂事與他年少費盡栁金梨雪句問沉香亭北何時召心未愜鬂先老 沁園春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勒駕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粧臨照䑓二公者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白云天竺去來看金壁崔巍樓觀開况縱横二澗東西水繞兩山南北髙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何似孤山先探梅湏晴去訪稼軒未晩且此徘徊 馬右洲荘文阮郎歸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畨騰粧束閙蘇隄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兩兩呌船兒人歸春也歸 髙竹屋蘇隄芙蓉菩薩蠻紅雲半壓秋波急艶粧泣露嬌啼色佳夢入仙城風流石曼卿宫袍呼醉醒休捲西風錦明日粉香殘六橋烟水寒 劉隨如鎮西湖餞别江神子遊春曽到百花洲夕陽收暮雲留想伴花神騎鶴上揚州回首湖山情味淡重把酒更登樓相思南浦古津頭未拏舟已驚鷗栁外歸鴉㸃㸃是離愁空倚陽闗三叠曲歌不盡水東流 盧蒲江烏夜啼漾暖紋波颭颭吹晴絲雨濛濛輕衫短㡌西湖路花氣撲春驄闘草褰衣濕翠秋千瞥眼飛紅日長不放春醪困立盡海棠風 洪叔璵菩薩蠻呉姬壓酒浮紅蟻少年未飲心先醉駐馬緑楊隂酒樓三月春相看成一笑遺恨知多少回首欲魂銷長橋連㫁橋 沈元用小重山湖上秋來蓮蕩空年華都付與木芙蓉採菱舟子兩相逢雙眉黶一笑與誰濃斜日落冥濛鴛鴦飛起處水無蹤望湖樓上兩三峯人不見林外數聲鐘
孤山路俞灝湖隄晩行暝色俄從草色生管絃羅綺盡歸城不應閑却孤山路我自扶藜月下行豐樂樓林曄德撰賦以樓成湖上與衆同樂為韻十里掌平豊樂樓兮波頭截横誠一時之佳致果不日以能成朝野無塵當與時而同樂湖山如畵多對景以舒情錢塘故地之豪奢臨安新府之雄壮三千巷陌兮叢花桞以競妬十萬人家兮列綺羅而夸尚笙歌極天下之選風物駭人間之望流傳今古只誇兩浙之間多少繁華盡簇西湖之上踞虎盤龍横霓架虹平地聳蓬萊之島飛仙移紫府之宮縈綠楊於南北迷芳草於西東幸太平之日久宜行樂以民同碧天連水水連天魚在琉璃影裏畵閣映山山映閣雁横錦障圖中珠簾半捲兮映上下之欄干酒旗無力兮亞髙低之樓閣落霞楚天之空濶細雨楊園之淡泊謝屐登臨陶巾落魄休誇隨鹿之遊更任狎鷗之樂玉女巖金沙井依依鄴水之鳬烟霞洞瑪瑙坡隠隠揚州之鶴蘋末風收浪花捲毬梅塢竹閣松亭栁州池涌金於門外泉跳珠於湖頭碧落雲垂兮月照月平沙影倒兮樓叠樓風光相對似逢春而更好湖波長在不與嵗以俱流翻思烟鎻洞庭輸漁樵之閑話月沉湘浦付覊旅以凝愁于是陪五陵年少之歡簇三島神仙之衆望樵嶺以富覽指蘭舟而目送葛仙舊陂兮絲池邊之草呉王故苑兮付樽前之夢雕梁巢舊日之燕畵棟彩當年之鳯佳人携手望窮虎跑之泉故老傳杯遥認龍泓之洞山水如故星霜屢逾春風易老於長陌夕陽幾度於平湖勝賞難遇佳期莫辜脆管繁絃奏樂府新聲之曲輕衫短㡌醉髙陽舊酒之徒其或鶯花懶兮蓼岸蘋洲露荷隂兮蘭汀蕙渚秋風桂子之興味臘雪梅花之情緒傷髙懐逺兮幾時窮併朱顔而留與望湖樓潘閬詩望湖樓上立竟日懶思還聼水分池界看雲過别山孤舟依岸静獨鳥向人閒回首重門閉蛙聲夕照間 東坡宿望湖樓詩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㶑瀲摇空碧夜凉人未寝山静聞響屐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君胡不相就朱墨紛黝赤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但恨無友生詩病莫訶詰君來試吟味定作鶴頭側改罷心愈疑滿紙蛟龍黒 望湖樓醉書五絶黒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鼈逐人來無主荷花到䖏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觧與月徘徊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繫青菰裏緑盤忽憶嘗新㑹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獻花遊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無限芳洲生杜若呉兒不識楚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長間勝暫閒我本無家更安徃故鄉無此好湖山 病起登望湖樓臨江仙詞多病休文都瘦損不堪金帯垂腰望湖樓下暗香飄和風春弄袖明月夜聞簫酒醒夢囬清漏永隐牀無限更潮佳人不見董嬌嬈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王𠛼公望湖樓回馬上水光山氣碧浮浮落日将歸又少留從此祗應長入夢夢中還與故
  人遊湖堂
薛昻題云一叚風烟不可闗出門滿目是湖湖山昔人華厦今何在        此日漁舟任自閒風觀漸新霄漢上近作涌金樓甚偉龍洲依舊水雲間栁洲祠五龍此兩䖏與湖堂鼎足相照歸來丘壑多幽趣願與諸賢約徃還江湖偉觀車玉峯題十年不向此凭欄景象依然一望間龍蜃吐雲天入水樓䑓倒影日衘山僧於僻寺難為隠人在扁舟不是閒孤鶴似尋和靖宅盤空飛下復飛還朱繼芳題呉山表裏水為池百有餘年壮帝畿天目逺将雙鳯落海門近拱六龍飛胥濤白雪生秋思大乙紅雲駐夕暉江上沙鷗湖上舫栁邉風裏兩依依 范希文題西湖何處可消愁快上人間百尺樓千里山川浮王氣百年形勢壯皇州逋仙宅近梅應古坡老祠空竹自秋立遍闌干無限意六橋歌舞懶回頭 范希禹題望㫁菰蒲烟水郷凭髙不盡意蒼茫神州北去山川逺王氣南來天地長晴見白雲歸竺國夜看紅日上扶桑游人自擁笙歌醉誰為梅花酹一觴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四  宋 潜説友 撰
  山川十三
  湖
  在錢塘門外其源出於上湖即西湖一自玉壺水口流出九曲沿城一帯至餘杭門外一自水磨頭石函橋東入䇿選鋒教塲楊府雲洞北郭税務側合為一流如環帶然有二斗門瀦泄之因淳祐七年上湖水涸城内諸井多竭趙安撫與𥲅命工自錢塘尉廨之北望湖亭下鑿渠引天目山之水自餘杭河經蔡家渡河口達於溜水橋斗門凡作數壩用車運水仰注上湖城内水口由是流通人賴其利
  石湖
  在錢塘縣定山南鄉
  明聖湖
  劉道真錢塘記云湖在縣南二百歩父老相傳湖中嘗有金牛見遂以明聖為名酈道元水經注此湖在縣南江側又仁和縣東十八里亦有明聖湖
  御息湖
  祥符志云在仁和縣東北一十八里周回三里故老相傳秦始皇東遊暫憇於此因名
  臨平湖
  輿地廣記云在仁和縣祥符志云在縣東長樂鄉周圍十里湖中有白龍潭呉志赤烏二年寳鼎見因呼為鼎湖晉武帝咸寧中彗星孛於角占者云臨平湖自漢末壅塞至是復開父老相傳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天下平又呉郡言臨平湖邊得一石凾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廣二寸刻其上作皇帝字孫皓於是改元為天璽晉安帝元興二年臨平湖水赤或以為祥瑞詳具臨平山
  題詠權徳輿臨平湖夜泛詩素彩皓通津孤舟入清曠已愛隔簾看還宜捲簾望隔簾當此時惆悵思君君不知 張祐臨平湖詩三月平湖草欲齊緑楊分映入長堤田家起處烏龍吠酒客醒時謝豹啼三楹正當蓮葉渚水堘新擘稻秧畦人間謾說多岐路咫尺神仙洞却迷
  泛洋湖
  在仁和縣之北天宗門外
  像光湖
  在仁和縣之長樂鄉唐神龍元年湖有五色光明掘地得彌勒石像乃建寺以像光為額且名其湖
  石橋湖
  在仁和縣之臨平鎮西永和鄉
  丁山湖
  在仁和縣之永和鄉
  石皷湖
  在仁和桐扣山下晉時石皷出於岸故名
  餘杭
  南上湖
  在溪南五里塘髙一丈四尺上下各廣二丈五尺周回三十二里二十八歩與下湖相接
  南下湖
  在谿南舊縣西二里六十五歩塘髙一丈四尺上廣一丈五尺下廣二丈五尺周回三十四里一百八十一歩舊志云按輿地志後漢熹平二年縣令陳渾修隄防開湖灌溉縣境公私田一千餘頃所利七千餘尸嵗久塘圮唐寳厯中縣令歸珧重修百姓祠之立石為記舊有歸府君廟是也唐地里志亦云餘杭南五里有上湖西二里有下湖歸珧宰餘杭築甬道西北大路髙廣徑直百餘里行旅無山水之患自國朝以來縣令主簿並以管幹塘岸入銜任滿無損者有賞故隨時修築云熈寧中因水衝激其岸漸低至紹興中縣令李元弼率民築増三尺州又差捍江兵士及濠寨官助之塘漏則以槀為箔捍䕶得免者屢矣南湖之塞最為本邑利害父老傳云初慶厯以前嵗調夫開湖其後不復修治遂致堙塞又南湖東南嶽廟之側有石櫺橋五畝堘二處皆陳王遺蹟父老云昔湖深水低則引兩湖之水由此入安樂鄉其堘上下各濶丈餘後湖堙塞欽徳招徳兩鄉之民侵湖成田梅月連雨必苦大浸欲其快於流洩於是堘與橋毁弗修及宣和中知縣江袠躬訪利害紹復前績民賴其賜縣丞成無玷嘗作水利記以紀其功又作五畝堘銘刻之鳯凰山石上紹興甲寅幾漕黄黼重修慶元丙辰正月訖事徐安國為之記
  記銘水利記曰苕水發源天目經兩都六邑以入具區六邑者二當天目之麓山隘地髙水經三邑處其下流水勢奔放不可為力餘杭界其間襟帯山川地勢平徹當苕水之衝流洪嵗常一再至久雨或數至倐忽瀰漫髙䖏二丈許然不三日輙平其為患雖亟除而難測以禦也故隄防之設比他為重使是邑也無隄防則野不可耕邑不可居横流大肆為旁郡害故餘杭之人視水如㓂盗隄防如城郭旁郡視餘杭為捍蔽如精兵所聚控扼之地也東漢熹平中陳公為是邑始築两湖以為水利並溪者曰南下湖環三十四里並山者曰南上湖環三十二里洪流從髙赴卑其勢悍甚得所謂石門函者則折而滙於湖既就寛平其暴必殺溪流紆餘徐引而東湖之水洩於南渠河河流而東接東溪五福渠之水以入於呉興其派别而北者為黄母港十二里與苕溪㑹於其㑹處節以石埭曰西函溪流方漲則閉以固東鄉之田竢其稍落則啟函以走渠港之潦下田亟乾水不儲浸若旱暵亦即啟函以灌溉膏腴千頃餘無水旱號為沃壌衣食萬室出賦輸無慮萬斛而計其為旁利又倍蓰也其為塘岸規模甚工得周官善防之意歴年久逺溪湖皆髙隄堰俱圮水或逆行漂沒廬舍西函既自疎罅守者貪略竊啟以渡舟水因大至官趣救目前遽塞之以弭患自函之塞十嵗九潦民日益困土脉沮洳殆成棄地今大夫江公以今宣和四年夏來臨此民属兵火之餘眎民瘠甚為之惻然思所以振之者徧諏耆舊得溪湖利病甚詳民以厭患於隄防來告大夫曰民固困吾不忍若厲然用若請也是将永逸之報幸朝廷寛恩無他賦役備豫於暇日不亦善乎乃以是年冬度工賦事民驩趨之始於西函次五畝堘次縁湖之岸當溪之衝者曰紫陽灘尹家塘次䕶郊之堤曰中隔塘次縁溪之岸當西函之左右者西踰明星瀆東接廟灣之塘次上湖可洩者渠河受水處曰石櫺橋次縁溪之岸當石門函之左曰閑林塘南岸皆全矣凡北岸之塘與南對修由西門之外曰五里塘西山之横隴當溪之衝者曰龜塘及東鄉之外盡十四壩之防一皆圖治於是决渠之岸無偏强之患其下流逺郡與錢塘接境之田犬牙綺錯而塘在吾邑者曰廟灣曰許家壩曰菱蕩曰塘口曰蜃潭曰化灣與其西岸石瀬曹橋之間十餘壩之岸亦皆增葺凡隄防之設西函鉅為最大夫躬勸相撫循之以訖役雪霜風雨徃來暴露車殆馬煩徒御疲劇而大夫踐履泥途臨視指顧蚤莫不懈㤀疲與痯民知其為我勞也亦㤀其勞嘗大雪與民約日霽而來民莫肯去凡函之制因其利而頗加以巧思安以養勇不動之心期以悠久不息之誠應於人而騐於物工師殚其技役夫敏其力堅厚精宻巖巖山峙經始十二月甲寅落成於明年三月己巳其髙七仞其厚一百三十丈兩涯横敞其中啟閉處小陋從陿度敞去相尋有半加膚寸焉故石之工九百七十役庸萬有六千三百用緡錢四十三萬皆凾下之民計畝樂輸足用無贏不愆於素凾成逺邇縱觀愕眙歎服諸儒為文若詩以紀頌之自餘隄防由東塘而上分委邑佐董之各因其地之民故役不告勞而工並集由廟灣而下則因其塘長而語之靡不聼令併力以趨泊成如期其南岸利害雖皆與西函為表裏而西函最為㑹要夫南湖之利自漢迄今邑人思詠陳公時節奉祠之不少衰然沙土與漲水俱至水去而淤比嵗益甚父老指湖中若覆簣者言兒時見此隐然隆阜也今欲就平矣盖適㑹其極時非併下流郡邑之力不可浚治此未易議也湖日塞則隄不得不增若五畝堘者也時盖為巨防今不盡復水無可趨齧中隔塘且為城邑病故今五畝堘之制其髙下僅可隐人其長止四百九十五尺其北田岸漸髙屬於山足者凡五百尺下于堘尺許皆空不築湖水過五尺則般堘北空處以流過六尺則般堘以流水之留堘下止五尺溪流平則五尺之水復自石門函還納於溪西湖水般堘者勢緩不為東郡及南渠河病後民因湖塞稍耕其地利水之速去也故隄防有盗决者維時湖與溪皆有塘長官免差科俾專繕治既而役之如皁𨽻然又常以假人民厭苦之罷去既久禁戒寝弛隳者弗増闕者弗茨蟻蛀䑕穿獺龜之穴漫而不訾者水至則潰今稍復增置塘長而蠲其役又於五畝堘舉條令為約束以絶盗决之𡚁民之䝉恵無窮也嗚呼是舉也修積年之廢墜惟逺慮明㫁主之以惻怛濟之以勤敏卒能變棄地為膏壌易蓁蕪為多稼化饑饉為豐年銷驚畏而甘寝斯民安静樂業耕則有獲養老慈㓜仁及閭里風氣清夷疾癘不作徳大夫之施固昭矣然功之所被及於旁郡而旁郡之人不知徳盖利愈博則名愈晦我道然也俗吏茍偷嵗月莫肯以民事經意語民事則目為迂濶聞公之風采能不少愧乎欲知時之治否當視循吏之用否孝宣光武號為中興故良二千石多在甘露間而建武詔書重賞卓茂擢為太傅今攷公之行事可以知夫宣和之治矣甘露建武誠不足多也然則尊榮顯寵其可辭乎無玷承公命直書其事俾後有攷故於功利及物者特書之并政有過人之善者頌之陳公名禅祠有王號不知封爵所始云宣和五年四月朔記石遭兵火不存今流傳民間按東漢陳禅本傳不為餘杭令唐地理志寳厯中令歸珧因漢令陳渾故迹置則塘之利始於陳渾明矣今以渾為禅當是傳寫之誤也熈寕中縣令扈大亮作廟記亦不載其名五畝堘銘曰湯湯苕水發於天目兩湖灌濡嵗堙為陸漲流時至雲日蕩沃旁合百源滙於山足勢溢以傾怒濤奔蹙髙卑之際嵗維板築拓基五畝隨潤北屬水溢乃流如㮣諸斛蓄洩得宜髙下成熟自堘之壊嵗無半菽茂宰因民無廢不復慮始云艱勸趨則速既堅既厚旁郡䝉福咨爾後人嘉績思續南湖之陽鳯凰之麓石林峥嶸驚湍回曲勒此銘詞尚賦陵谷重修塘記曰紹熈五年秋八月霖潦不止洪發天目諸山倐忽水髙二尺許衝决塘岸百餘所漂沒室屋千五百餘家流户散入旁邑多稼化為腐草逄新天子嗣位視民如傷遣使旁午適侍御黄公黼弭節畿漕奉承徳意掩骸賑饑悼湖塘之廢重為三州六邑之害鋭意興復力請於上取棄地於馬監發陳粟於豐儲出錢幣於漕庫闗器用於殿司揆時庀徒悉募饑民羸者以畚壯者以築日役數千人所活甚衆填築敗岸幫廣舊隄植木以捍基編竹以簣土增髙既隆於舊横敞復堅於前環視上下兩湖數千里間如連岡之隐起堅壁之横亘邑既籍定民可耕殖復以溪塘環繞一邑補治如初獨開林塘附湖當溪水之衝隨築隨隳乃去其激水之平陸以實敗岸之罅隙沿舊隄㨍築其址益厚綿五十餘丈工以夫計二十萬四千二百二十有四錢以緡計二萬八千二百九十有二米以碩計六千六百一十有六經始以是年十月九日至於慶元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迄事邑令周章董工役簿吕大勲主錢榖丞鄭昌時徐夀卿尉胡甫之佐其事漕屬李耆明葉時兼䕶之始終盡瘁焉
  南湖中港
  沙溪港 石門港 金湖港 鱔魚港 西山港湖田港 吉都港 到進港 鮎魚港 方家港沿塘港 泥孔港 曹家港 李家港 聞家港岱子坑 下清坑 鐵歩坑 新港 老婆闕港父老云或遇淫雨湖水泛濫遂由五畝堘側流入安樂不可盡塞欲盡免水患唯在開湖而已據水利碑云非併下流郡縣之力不可浚治功力既廣前後為政者不敢遽議議亦不可行湖内舊有望牛堆數處又有湖港湖堰之類今隐然而存者堆一二而已曰港曰坑曰堰皆堙沒不可盡辨焉淳熈二年上司要見本縣南湖變遏利害縣中申明以馬監障固收草其後上司令欽徳鄉招徳鄉開撩為港以泄南湖水勢尋亦不能行
  臨安縣
  金鮮湖
  在徳義鄉俗傳有龍
  於潛縣
  觀湖
  在縣南二十里
  富陽縣
  陽陂湖
  在縣北十里周十六里可溉田萬畝唐地里志貞觀十二年縣令郝其開南六十歩有隄登封元年縣令李濬所築東有海西至於筧浦以捍水患正元七年鄭早又增修之
  涌泉湖
  在縣西二十五里濶二十餘丈長四百歩泉水涌出可溉田數百頃
  鹽官縣
  竹浦湖
  在縣東北六十里周六里
  髙湖
  在縣東北一十七里東西二十八里南北一里三歩
  谷湖
  在縣東北四十六里周四里
  建寧湖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東西一十里南北九里呉建興中開因名建興湖舊志誤作建寜
  已上四湖今皆廢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五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四
  河
  城内
  茒山河
  東自保安水門向西過𣙜貨務橋轉北過茒山并蒲橋至梅家橋徳夀宫之東元有茒山河因展拓宫基填塞積漸民户包占惟存去水大溝至蒲橋修内司營填塞所不及者故道尚存自後軍東橋至梅家橋河
  鹽橋運河
  南自碧波亭州橋通江橋與保安水門裏横河過望仙橋直北至梅家橋出天宗水門一派自仁和倉後葛家橋天水院橋至淳祐倉前出餘杭門水門
  市河俗呼小河
  東自清冷橋西流至南瓦横河口轉北由金波橋巧兒橋直北至仁和倉橋轉東與茒山河水合由天水院橋轉北過便橋出餘杭門水門
  清湖河
  西自府治前浄因橋過閘轉北由樓店務橋至轉運司橋轉東由渡子橋與涌金池水合流至金文庫與三橋水相合由軍将橋至清湖橋投北由石灰橋至衆安橋又投北與市河相合入鵞鴨橋轉西一派自洗麩橋至紀家橋轉北由車橋至便橋出餘杭門城中四河茒山中廢已久而鹽橋河市河日納潮水流沙渾濁居民規占河道委草壤其間久之乃為平陸官雖以時開浚未幾填塞如故至元祐五年守蘇公軾請之於朝軾於熈寧中通判杭州訪問民間疾苦父老皆云苦運河淤塞逺則五年近則三年率常一開浚不獨勞役兵民而運河自州前至此郭穿闤闠中葢十四五里每将興工市肆洶動公私騷然自胥吏壕寨兵級等皆能恐喝人戸或云當於某處置土某處過泥水則居者皆有失業之憂既得重賂又轉而之他及工役既畢則房廊邸舍作踐狼籍園囿隙地例成丘阜積雨蕩濯復入河中居民患厭未易悉數若三五年失開則公私壅滯以尺寸水行數百斛舟人牛力盡跬歩千里雖監司使命有數日不能出郭者其餘艱阻固不得言問其所以頻開屢塞之由皆曰龍山浙江兩閘日納潮水沙泥渾濁一汛一淤積日稍久便及四五尺其勢當然不足怪也父老又言錢氏有國時郡城之東有小堰門既云小堰則容有大者昔人以大小二堰隔絶江水不放入城則城中諸河專用西湖水水既清澈無由淤塞而餘杭門外地名半道紅昔亦有堰名為清湖意亦愛惜湖水不令走下自從天禧中故相王欽若知杭州始壊此堰亦快目下舟楫徃來今七十餘年矣以意度之必自此後湖水不足用而取足於江潮又况今者西湖日就堙塞而昔之水面半為葑田霖潦之際無所瀦蓄流溢害田而旱乾之月湖自减涸不能復及運河謹按唐朝長慶中刺史白居易浚治西湖作石函記其略曰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河田者皆放湖水入河自河入田若隄防如法蓄洩及時則可溉瀕四千頃由此觀之西湖之水尚能自運河入田以溉千頃則運河足用可知也軾於是時雖知此利害而講求其方未得便要今者䝉恩出典此州自去年七月間到任首見運河乾淺使客出入艱苦萬状糓米薪蒭亦縁此暴貴尋剗刷捍江兵士及諸邑廂軍得一千人自十月興工至今年四月終開浚茒山鹽橋二河各十餘里皆有水八尺以上見今公私舟船通利父老皆言自三十年以來開河未有若此深快者也然潮水日至淤填如舊則三五年間前功復棄軾方講問其策而臨濮縣主簿監在城商税蘇堅建議曰江潮灌注城中諸河嵗月已久若遽用錢氏故事以堰閘却之令自城外轉過不惟事體稍大而西湖葑合積水不多雖引入城未可全恃宜参酌古今且用中策今城中運河有二其一曰茒山河南抵龍山浙江閘口而北至天宗門其一曰監橋河南至州前碧波亭下東合茒山河而北出餘杭天宗二門東西相望不及三百歩二河合於門外以北抵長河堰下今宜於鈐轄司前創置一閘每於潮上則暫閉此閘令龍山浙江潮水徑從茒山河出天宗門𠉀一兩時辰潮平水清然後開閘則鹽橋一河過闤闠中者永無潮水淤塞開淘騷擾之患而茒山河縱復淤填乃在人户稀少村落相半之中雖不免開淘而泥土有可堆積不為人患潮水自茒山河行十餘里至梅家橋下始與鹽橋河相通潮已行逺泥沙澄墜雖入鹽橋河亦不淤填自來潮水茒山鹽橋二河只淤填十里十里已外不曽開淘此已然之明效茒山河既日受潮水無縁涸竭而鹽橋河底低茒山河底四尺梅家橋下量得水深四尺而碧波亭前水深八尺則鹽橋河亦無涸竭之理然猶當過慮以備乏水今西湖水貫城以入於清湖河者大小凡五道一暗門外斗門一所一涌金門外水閘一所 一集賢亭前水筧一所 一集賢亭後閘一所 一菩提寺前斗門一所皆自清湖河而下以北出餘杭門不復與城中運河相灌輸此最可惜宜於涌金門内小河中置一小堰使暗門涌金門二道所引之水入法慧寺東溝中南行九十一丈則鑿為新溝二十六丈以東達於承天寺東之溝又南行九十丈復鑿為新溝一百有七丈以東入於猫兒橋河口自猫兒橋河口入新水門以入於鹽橋河則咫尺之近矣此河下流則江潮清水之所入上流則西湖河水之所注永無乏絶之憂矣而湖水所過皆闤闠曲折之間宜作石櫃貯水使民得汲用澣濯且以備火災其利甚博此所謂参酌古今而用中䇿也軾尋以堅之言使通直郎知仁和縣事黄僎相度可否及僚吏躬親驗視一一皆如堅言可成無疑也謹以四月二十日興工開導及作堰閘不過數月可以成就今有合行起請事件謹具畫一如左一今來所創置鈐轄司前一閘雖每遇潮上閉得一兩時辰而公私舟船欲出入閘者自湏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閉閘兼更有茒山一河自可通行以此實無阻滯之患而能隔絶江潮徑自茒山河出天宗門至鹽橋一河永無堙塞開淘騷擾之患為利不小恐來者不知本末以阻滯為言輕有變改積以嵗月舊患復作今來起請新置鈐轄司前一閘遇潮上閉訖方得開龍山浙江閘𠉀潮平水清方得開鈐轄司前閘一塩橋運河岸上有前治平四年提刑元積中所立石刻為人户屋舍侵占牽路已行除拆外具載濶狹丈尺今方二十餘年而兩岸人户復侵占牽路葢屋數千間却於屋外别作牽路以致河道日漸淺窄准此據理並合拆除本州方行相度而人户相率經州乞據逐人家後丈尺各作木岸以䕶河堤仍據所侵占地重出價錢官為樁管準備修補木岸乞免拆除屋舍本州已依状施行去訖今來起請應占牽路人戸所出賃錢並送通判㕔收管準備修補河岸不得别将支用如違並科違定制右謹件如前兼畵成地圖一面隨状納 中興駐蹕河事尤所加意自紹興四年嘗起發近郡廂軍開修馬運副承家等因奏申嚴填塞之禁自是以來為守者率以時察視惟謹至乾道四年周安撫淙出公帑錢大浚治城内外河凡六千二百五十丈又置廵河舖屋三十所撩河船三十隻計慮益深逺矣清湖河䟽引西湖水雖潮汛所不到亦以淤塞相習工力不時隄圮水涸行者舟者胥以為病及咸淳六年中朝廷始命安撫潜説友措置開修且斥幣餘庚其廢一自斷河至清湖橋凡四千二百一十尺一自觀橋西至楊四姑橋凡二千三百三十五尺淺者浚狹者拓圮者築闕者補楗以堅木甃以巨石欄垣門歩煥然一新徑術坦夷人行砥上斷河地建呉山每大雨流潦挾草壌雜至乃即其處穿海子口深三丈餘置鐵窓櫺以釃之使浮穢不入於海置澄水閘以限之使惡流不入於河夾河人家濯清挹潔與濵湖無異魚蝦至游泳其中觀橋西連禮闈之太一宫舊沿河皆矮土墻乃易以甎石中貫以木其髙七尺餘袤以尺計者一千九百八十皆前所未有也續有諭㫖宗陽宮前沿河併行修築凡二百七十七丈又因申儆防虞復命説友即於和寧門外河之上流開淘為積水計自登平橋至六部橋凡四十丈海子口居四之上甃砌板築置水閘闢水門工役一視諸河而有加焉其他次第浚治尚未艾也清湖橋而下安撫趙與𥲅接續浚築至衆安橋
  城外
  運河
  南自浙江跨浦橋北自渾水閘蕭公橋清水閘衆惠橋欏木橋朱家橋轉西由保安閘至保安水門入城土人呼城外河曰貼沙河一名裏沙河
  龍山河
  南自渾水閘由朱橋至南水門
  外沙河
  南自竹車門北去繞城東過紅亭税務今廢前螺螄橋東至蔡湖橋與殿司前軍寨内河相合轉西至遊奕寨前軍寨橋至無星橋與壩子橋河相合入艮山河沿城泛洋湖水轉北至徳勝橋與運河相合舊志作外河城外既有裏沙河則此河為外沙河明矣今有外沙廵檢司
  菜市河
  南自新門外北沿城景隆觀至章家橋菜市橋壩子橋入泛洋湖轉北至徳勝橋與運河合流
  下塘河
  南自天宗水門接鹽橋運河餘杭水門接城中小河清湖河二河合於此郭稅務前由清湖堰閘至徳勝橋與城東外沙河菜市河泛洋湖水相合分為兩𣲖一由東北上塘過東倉新橋入大運河至長安閘入嘉興曰運河一由西北過徳勝橋上北城堰過江漲橋喻家橋北新橋以北入安吉州界曰下塘河
  題詠髙菊磵九萬下塘二首河水新添三尺髙河邉蘆岸似龜巢波流夜夜飄魚箔空㸃藍燈照樹梢 日出移船日又斜蘆根時復見人家水鄉占得秋多少岸岸紅花是蓼花
  新開運河
  在餘杭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湖常秀潤等河凡諸路綱運及販米客舟皆由此達於行都淳祐七年夏大旱城外運河乾涸趙安撫與𥲅奏請得臨安府客旅船隻經由下塘係有兩路一自東遷至北新橋今已斷流米船不通一自德清沿溪入奉口至北新橋間有積水去處亦皆斷續每米一石歩擔費幾十餘千米價之増實由於此若不亟行開浚事闗利害今委官相視見得自奉口至梁渚僅有一線之脉止可載十餘石米舟自梁渚至北新橋則皆乾涸不可行舟共三十六里計五千五百三十九丈五尺除已雇募鄉夫差委官屬分叚開掘外又契勘塘岸一帶都保久失修築日漸隳坍縴路狹窄艱於行徃今就此河所掘之土幫築塘路庶幾水陸皆有利濟實一舉而兩得一自北新橋至狗𦵏開濶三丈深四尺一自狗𦵏至奉口開濶一丈自是徃來浙右者亦皆稱其便焉
  下湖河
  在溜水橋柴塲北自選䇿馬軍寨墻八字橋沿東西馬堘羊角埂上泥橋下泥橋直抵歩司中軍寨墻北一派自打水樓南折入左家橋河入江漲橋河一派自八字橋西䇿選軍寨神勇軍寨歩人橋至古塘橋下折入餘杭塘河一派自西堰橋西溪山一帶至飲馬山亦折入餘杭塘河
  塘河
  自北郭稅務驛亭下直抵左家橋係下湖泄水去處
  餘杭塘河
  在北闗門外江漲橋投西四十五里至餘杭縣
  奉口河
  自北新橋三十六里至奉口大溪
  前沙河
  在菜市門外太平橋外沙河北水陸寺前入港可通湯鎮赭山巖門鹽塲
  題詠東坡嘗於此督役開河有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詩居官不任事蕭散羡長卿胡不歸去來滯留愧淵明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耕農鼕鼕曉鼓動萬指羅溝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纓人如鴨與猪投泥相濺驚下馬荒堤上四顧但湖泓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争歸田雖賤辱豈失泥中行寄語故山友慎勿厭藜羮
  後沙河
  在艮山門外壩子橋北
  宧塘河
  在餘杭門外板橋之西淳祐七年亢旱趙安撫與𥲅開浚以通米舟
  蔡官人塘河
  在艮山門外九里松塘姚斗門通何□店湯鎮赭山
  施何村河
  在桐扣山水澾堰東自運河入通裏外沙河地有姓施姓何人居故名
  赤岸河
  在赤岸南自運河入通髙塘横塘諸河
  方興河
  在臨平鎮東自運河入通像光赭山湯鎮
  餘杭
  南渠河
  祥符志云在舊縣前一十歩大溪之南濶一十五歩深五尺出於縣南上下湖東連五福渠以其在舊縣南因名南渠河今上下湖堙塞水亦不與南渠河相通故久不雨則河之涸立見
  五福渠
  祥符舊志云在縣東二十六里一十六歩深三尺入錢塘縣界一十八里五十歩瀕渠有五福廟故以名廟廢已久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六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五
  溪
  城外
  西溪
  在武林山之西
  題詠郭祥正詩西溪在湖外一派濯殘陽遊子託漁艇却愁歸路長
  九溪
  在赤山烟霞嶺西南通徐村出大江北達龍井
  安溪
  在錢塘縣去北闗五十里溪上大遮山有龍王穴舟人相傳風雨之夕龍吐珠有光
  凌溪
  在錢塘縣長夀鄉
  奉口溪
  在錢塘縣安溪之北十八里
  餘杭縣
  苕溪
  祥符志云濶七十六歩居民填塞今濶六十歩秋冬深五尺春夏深九尺山海經云天目山一名浮玉山髙逺閎深苕溪出焉在淤潜臨安兩縣界東流百五十里經本縣又東流二十七里而至錢塘界又東流六十二里二百歩入安吉州徳清縣耆老傳云夾岸多苕花每秋風飄散水上如飛雪然因名又輿地志云自縣之西名冷溪葢取清冷之意乗舟至此輕若凌虚唐天授三年勅錢塘於潜餘杭臨安四縣租稅綱運徑取道於此公私便之每春日風雲生輙水長數寸土人號為尹公潮俗傳尹公有異術能叱水成潮
  東溪
  祥符志云在縣東二十一里十三歩濶二十歩深四尺其源出縣東南青障山東北流入錢塘縣界又自北由孝女鄉流入安吉州徳清縣以溪在縣之東故名東溪一名停辭溪
  仇溪
  祥符志云在縣東北二十一里濶二十歩深五尺有二源一出臨安髙陸山東流八十六里至仇山之北一出本縣獨松嶺東流八十里一百歩至仇山合流而東行十二里一百歩又合苕溪行三十六里二百歩入安吉州徳清縣以二水合流處有仇山即嚴山也臨安縣
  南溪
  在縣西三里濶四十丈發源于於潜縣天目山東入本縣界四十五里至縣郭東南二里五十歩又東二十八里入餘杭界凡經過縣界者七十三里溪多灘磧遇水漲可勝二十斛舟
  猷溪
  在縣北二十六里濶一十歩深一尺水源出髙陸鄉東入餘杭縣界二十六里
  石鏡溪一名錦溪
  晏元獻輿地志云在縣東南一里
  題詠東坡錦溪詩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賢五百年間異人出盡将錦繡裹山川 金華王竹寮執禮錦溪次趙令韻二首㣲雲淡月半昏明初換春衫歩屧輕行到小橋幽絶䖏朗吟詩句答溪聲 困人天氣近清明花信風來拂面輕屏却鳴騶成獨徃緑楊隂裏聼鶯聲
  馬溪
  在縣東北八里
  於潜縣
  浮溪
  在縣西二里濶五十二丈深五尺源自天目山至縣郭七十里下入桐廬縣溉田五十三頃二十五畝父老相傳大歴中俱眡道者過此適溪流泛溢以浄巾浮渡故曰浮溪
  紫溪
  在縣南三十里濶四十五丈深七尺源出天目龍湫通昌化栁源兩溪合流入分水縣界溉田四十三頃五十畝古記云晉髙僧佛圖澄就溪浣滌有紫光浮其上因以名唐正元十八年縣令杜泳開三十餘里深五尺濶二丈始通舟檝溪下有燕尾灘最為險惡操舟者病焉至紹熈間前令邵文炳鑿去銛利之石其害遂息又有響石在溪之南相去里餘屹立湍流之側有聲清越
  藻溪
  在縣東二十里
  虞溪
  在縣北一十五里有虞将軍祠
  零口溪
  在縣北五里
  豐陵溪
  在縣北十里
  富陽縣
  歩溪
  在縣西三十里濶五丈發源於貝山湖南入浙江
  湖洑水
  在縣西南九十里濶五十歩東入錢塘江界地里志云湖洑水中有蜮含沙射人毎遇夏秋人不敢渡
  歩橋水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貝山湖南大小源入大江
  私水
  在縣一百六十里源出天目山
  凌皓村水
  在春明里凌皓村口有水源可溉田
  安呉川
  在縣東一十里東入錢塘縣界舊志云呉之平陽也
  龜川
  在江口對境有山曰紫㣲
  新城縣
  葛溪
  在縣西七里折桂鄉葛仙翁於此煉丹有井
  題詠許廣淵詩穉川仙化後溪以葛為名水激飜空白潭澄到底清山多晴倒影雨過夜添聲月滿寒光入魚龍患太明
  松溪
  在縣北五里東鄉至行者橋與葛溪合流入江
  余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廣陵鄉源出分水縣至巖石與大溪合流
  西溪
  在縣西七十里南新鄉源出漁州山底與天目水通流入南新鄉界
  釜源溪
  在縣西五十五里南新鄉源出回源池與漁洲水合
  盤石溪
  在縣西五十一里新安鄉源出靈門至南新鎮南一里三百歩與漁洲靈池水合流入縣
  湘溪
  在縣西三十里廣陵鄉源出新婦洞至張澗與大溪水合
  昌化縣
  虞溪
  在縣東一里又云澞溪在縣東一里自此綿亘三十里凡渉數村曰楊村曰盛村曰楓樹平曰黄蘖皆在此溪上下爾雅陵夾水曰澞
  紫溪
  詳具於潜縣
  晩溪
  在縣西九里
  遽溪
  在縣西十五里其源絶深處山皆壁立水流巨石中湍激可畏舊傳陳霸二仙曽隐此每垂釣石上今枕臂坐迹皆存溪中有鸕鷀塞雙眉潭潭上石壁有雙眉痕人莫知所始
  董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
  歴溪
  在縣西一十五里又云在縣西十里
  頰口溪
  在縣西五十里
  無他溪
  在縣西三十五里
  上溪
  在縣西北八十里
  楊溪
  在縣西北八十里
  平渡溪
  在縣南七里
  下阮溪
  在縣南一十五里
  伽溪
  在縣南二十里
  上博溪
  在縣南二十八里
  櫃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
  沈溪
  在縣西南五十里
  蒲溪
  在縣南六十里
  社丁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
  雙溪
  在縣前一百歩
  
  城内外
  黒龍潭
  在寳月山寳月寺之西莫測深淺亢旱不竭一曰天井山下有天井巷晴則潭水碧色可愛将雨則湛黒郡人以此𠉀晴雨多騐
  祝文白文公祭黒龍潭文黒龍惟龍其色元其位坎其神壬癸與水通靈昨日歴禱四方寂然無應今故䖍誠潔意改命於黒龍龍無水欲何依神無靈将恐歇澤能救物我實有望於龍物不自神龍豈無求於我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龍之靈亦人之幸禮無不報神其聴之
  白龍潭
  在仁和縣臨平鎮東湖舊有龍王廟紹興十四年四月水衝壊塘岸版築不就禱於潭重立廟乃成
  漁浦潭
  晏公輿地志在郡西南
  龍游潭
  在仁和縣肇元鄉臯亭山時有蜿蜒出沒其門鄉人稱為水甕亢旱禱必雨
  鉢盂潭
  在南髙峰詳見祠廟門又仁和縣太平鄉石塘之東亦有潭曰鉢盂
  玉兒潭
  晏公志云在郡西五十里
  浣沙潭
  在仁和縣臨江鄉
  羊鈌潭
  在仁和縣艮山門外臨江鄉
  西湖三潭
  土人相傳云在湖中
  臨安縣
  玉兒潭
  晏公輿地志在縣西五十里
  涴沙潭
  在縣西五十里
  龍潭
  在髙陸鄉猷溪中環以巖石既深且清有石如屋覆其上號渇澤龍王
  於潜縣
  上潭
  在天目山東垂崖之下崖髙五十仭其水紺碧流奔中潭登者畏之但可據石援藤一瞰而已
  中潭
  次於垂崖之下三十餘仭其水湛湛流入下潭噴響如雷湍濺巖壁
  下潭
  又在其次周圍二十文泓澄汎灧莫窮其底朝廷遣使投龍壁悉捐於此
  銘文尉安鼎作三潭銘并序云天目三潭神物沕潜曰雨曰暘其應知響渠江安鼎甫涖尉事躬求斯信乃為之銘詞曰二氣委形卑髙奠址子育萬衆名戸弗以凝魂融液神宅龍淵典司下土佐理渾然巨鎮駢峙承天兩目降觀沴災電掃雲撲有冽湀闢𣲖山之幽飛瀑三瀦卷綠摇秋陽驕隂潜邦人穈祝我挹其波用成百糓於顯杓惠麗澤鵬㝠昭以信辭永肅嚴扃鼎以今紹興乙亥秋七月被縣牒致禱還未至而雨是嵗冬末奉從郊祀赦未登遂銘之以昭靈貺
  乳水潭
  廣一丈與下潭相去數百歩味甘色白可㵸茗或三潭水涌則混而為一平則乳色自分
  柯相公潭
  見浪山
  靈芝潭
  在雙溪亭東
  收山潭
  在縣南四十五里
  岝㠋潭
  在岝㠋山潭有石如磨下有三趾號羅磨見於水面
  富陽縣
  鉢盂潭
  在慶善村龍門山有瀑布注為潭
  梅梁潭
  在縣東田疇間水與潮相消長旁有山唐咸通中會稽建禹廟嘗伐梅木為梁一夕風雨晦冥梁忽不見後數日風雨又作梁復在焉視之赤萍滿腹謂此梁為梅潭之龍因以銅索纜之後嘉㤗中禱雨應鹽官縣
  白龍潭
  在十一都運河側紹興間號龍王廟
  昌化縣
  柯相公潭
  在縣東南十五里大溪上曰小栁下曰大栁中有大石盤固水勢湍激潭在其下相傳柯相公乗舟溺於此遇澄霽所覆舟可見隂晦則聞水上樂聲
  羊頭潭
  在縣西北七十里地名都亭源石壁對峙舊名龍門瀑布百尺界於門中下注深潭有龍宅焉潭底有石形如羊頭兩角嶄然旁有五石杯𩔖祭奠所設或隂晦龍出游其聲如鐘皷嵗旱以罌缶禱其水有鱗屬入之必雨
  浴仙潭
  在縣東南三十里欖村何仙姑浴處溪水澄瑩而香
  
  城外
  合澗
  在靈隠天竺之間
  十八澗
  在龍井山之西後路通六和塔
  石門澗
  陸羽靈隠寺記舊有卧龍石横澗中
  題詠郭祥正詩云啟閉何人見湍流一澗分仙家無路入空鎻石樓雲
  金沙澗
  在靈隠寺側自合澗橋繞靈隠山一帯唐家衕石橋左軍寨門内至行春橋折入歩司前軍寨門由麯院流入湖
  惠因澗
  在赤山惠因寺側秦少游龍井題名記云並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於惠因澗
  呼猿澗
  詳具呼猿洞
  洲浦
  城内外
  栁浦
  在鳯凰山下隋置郡處晉呉喜嘗進軍此地今無可考
  鐵幢浦
  在今便門側土人相傳云呉越王射潮箭所止處嘗立銕幢因以名之又有聞諸錢氏子孫者謂錢王築塘時髙下置銕幢凡三以衛水此則其一也淳祐戊申趙安撫與𥲅買民地置亭其上
  題詠王荆公詩憶昨初為海上行日斜來徃看潮生如今身是西歸客回首山川覺有情
  靈隠浦
  詳具靈隠山顧夷吾山川記云靈隠山自南徂東臨浙江一派謂之靈隠浦今資國院前是也亦云靈隠歩頭
  題詠郭祥正詩云有靈何所隠深浦老蒹葭漁父一舟泊却疑秋漢槎
  白石浦
  在仁和縣臨江鄉
  鮮船渡浦
  湯村浦
  並在仁和縣臨江鄉
  富陽縣洲附
  莧浦
  在縣西一里濶六十歩東入浙江一名闗浦俗謂闗為莧
  東梓浦
  在縣西南五十一里東入浙江舊名青草浦宋将軍孫瑶𦵏於此墳上梓木皆東靡故以名
  楊横自已浦
  在春明里地名黄浦橋
  蛇浦
  在普惠寺前有溪入江相傳昔有巨蛇由此而出其地遂曲為浦蛇渡江而南㳂山而下其徑尚存世稱為蛇路灣有祠在慶䕶村剡浦今蛇浦人號為龍溪
  孫洲
  在縣西南四十二里周二十三里太平寰宇記載呉錄云浙江經富陽中有沙漲呉烈帝為郡吏趨府鄉人餞之於沙上父老曰此沙狹而長君當為長沙太守後果如其言遂名曰孫洲又呉興地理志西南八十里有長洲孫氏數百家居之因以名
  王洲
  在縣南五十里周回五百歩王姓居之其地宜橘今楊漲是也唐地理志云有橘以供貢
  桐洲
  桐江水東注過孝子許彧故廬
  新城縣
  深浦
  在縣南二十五里昌西鄉乗潮來徃増减溉田五十頃
  鹽官縣
  百尺浦
  在縣西四十里輿地志云越王起百尺樓於浦上望海因以為名今廢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七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六
  井
  城内外
  呉山井
  在呉山之北錢氏時有韶國師者始開此井品其水味為錢塘第一盖山脉融液獨源所鍾不雜江湖之味故泓深瑩潔異於衆泉淳祐丁未大旱城中諸井皆涸獨此日下萬綆如常時都人神之趙安撫與𥲅奏立祠以旌異焉又為亭覆井上
  題詠樓参政鑰詩寒泉龍王堂道流王徳正屢求呉山井記而臨安圗經所載甚略無可考證賦長句以遺之錢塘東南一都㑹西湖宛在髙城外鑿爲六井引入城唐相鄴侯功尚在呉山横亘城中央左右江湖盡襟帶寒泉迸溢清且甘發自靈源匪分𣲖天目雨乳龍鳯来秀氣所鍾此其最海瀕斥鹵潤作鹹安得一泉獨滂沛聖朝駐蹕勢日隆民聚五方真衆大旱嵗不乾潦不溢環甃老砂期勿壊抱甕轆轤萬夫汲飛泉仰流筒快似取之不盡用不竭數里赤肩競分賣人言神龍宅其下濟物隂功不勝載川澤固多資灌溉此井尤能濟闤闠皇家徳澤如此泉福祚與之俱不改 傅魁行簡䟦大㕘以詩代記呉山井井之恵利得是詩而愈無窮主祠道流王徳正持詩相示予謂後世官民既分凡利在于民者以官治之非徒無益祗有害且捍江有卒開湖有司浚治河渠亦有職利孰為興害孰為去徒蠧財蝕廩而已他時一有修治直重費縣官而後事克舉今王徳正主井旁龍祠道家者流因利為利而不言利沿功為功而不言功徳正勉之窒罅平圮鍾美屏惡民不擾而恵以遷繼正者益勉之官毋奪其職庶乎井之利其永存詩載樓氏家集王徳正䏻求記而不能刋詩以傳亦一欠事也
  天井
  在天井巷舊記寳月山上有天井後廢嘉泰二年火因掘土得甃砌處有石版刻云㑹同五年重修遂作亭其上又真際院亦有天井大旱不竭
  記文殿中林御史采記云臨安今為天府有坊以天井名舊矣土名亦謂天井巷竊意衖中有井従古而然望寳月山黒龍潭不逺最承天雨異於諸井故以天井名之按臨安志大井自相國而下有六十井自呉山而下三十有一初無天井之名獨扵黒龍潭有云寳月山一名天井山下有天井巷天晴則潭水碧色可愛遇有雨先一日變黒然此所謂黒龍潭也非天井也相傳皆謂極太守張公枃之力經年物色莫知天井所嚮遂附㑹其說於黒龍潭之下然此說非特張公枃為然太守周公淙嘗為序引則自乾道丁亥之為是志也已不知有是井矣嘗考其地自清河坊以西有衖直南有天井坊也其井深廣堙沒既久人皆能言之但民居匼匝無所尋訪而志中所載獨此見遺遂不復問往往一方食用多是湖水間有穿成小井僅給一家思欲剖天井之蔵以備萬家之汲不翅如渇嘉泰二年六月六日鬰攸發于故張循王之第延燎巷中七百餘家太守丁公常任得此井於瓦礫之塲視臺誎公廨若引蠅而近始見端倪即趣穿掘清泉迸溢凡數日乃得其極底深五十餘尺廣十餘尺井既復舊汲泉眂之其清可鑑飲之甘美可以滌煩當三伏盛暑可畏此泉乃能續久斷之脉行者居者覩此浚發泠然四逹如醴泉之出扵地不知其有暑氣仰見天府之大所謂天井者亘古常存迄今復見人有得建炎銅錢扵井中者度其湮沒必在建炎之後雖得之扵天者其廢興亦必有時也然則昔人以此井而名此坊亦欲後人有所考耳頋乃不得與六井並載扵志復意料黒龍潭之為此井豈不誤哉今丁公命創亭以覆其上太守李公澄繼之促令幕僚趙汝鐸畢其役使一方萬家日汲扵其下随取随足愈用愈不窮真再見之異無垠之利也昔帝堯之民鑿井而飲猶曰不知帝力何有於我今皇上駐蹕扵此仁恩徳澤汪濊如漏泉皆堯民也井不待鑿天者自還歌詠帝力抑當如何兹又聖朝盛事也敢不併書之是年八月十一日
  郭公井
  在萬松嶺下
  郭婆井
  在鐵冶嶺北
  郭兒井
  在青平山
  上四眼井
  在夀域坊仁王院前
  下四眼井
  在長慶坊竹竿巷
  白鱔井
  在金地山步軍司衙兵寨
  鰻井
  在清沙灣
  上井
  在鐵冶嶺下
  上八眼井
  在寳月山下
  下八眼井
  在秘書省相對
  六眼井
  在後市街
  沈婆井
  在萬松嶺
  甜𤓰井
  在六部前
  舊雙門外大井
  在四方館之北
  南倉前大井
  在舊南省倉前
  沈公井
  在太學後紹定中因展拓學基今在學後門又市西坊内北亦有沈公井
  祥符寺井
  呉越王開凡九百九十眼後為軍噐所陻塞今僅存數井
  義井
  在薦橋北俗呼四眼井水宜染紫與他井異染工多取焉
  雙井
  在道明橋東
  長恵井
  在豐樂橋西
  棚心雙井
  在㝎民坊
  靈鰻井
  在鳯凰山南塔寺今額曰梵天寺先是四眀阿育王山有靈鰻井傳云䕶塔神也後錢氏迎育王舎利歸國井中鰻不見錢氏乃於寺廊南鑿石為井而鰻常現僧録賛寧有鰻井記刻塔石上今不存
  烏龍井
  在錢武肅王廟前
  砂井
  在六和塔寺之南上有鐵井欄
  龜兒井
  在西溪覆以石龜穴其背以汲
  西溪方井
  在西溪有亭扁曰方井米元章書
  西四眼井
  在淨慈寺北
  煉丹井
  晏元獻公輿地志云天竺山下葛僊翁煉丹今井在下竺藏院
  烹茗井
  見武林山
  相公井
  在鐵冶嶺步司衙紹興間節度使趙宻為步帥日浚此井水極清甘軍人呼為相公井上有亭
  恵利井
  在清湖洪福橋楊和王府内通西湖水口其孫奉議文晉撤庫屋為井以便衆汲因作亭覆之
  六井
  見西湖門
  金沙井
  詳見孤山
  龍井
  本名龍泓呉赤烏中葛洪煉丹於此道西湖南山登風篁嶺澗泉決決與幽花野草延縁山磴更上嶺背巖壑林樾皆老蒼而西湖已蔽掩不可見氣象愈清古巖骨稜瘦泉流渟涵一泓清澈即之凄然相傳有龍在焉觸石為雲禱者輒應因建龍祠曰恵濟廟井有記秦少㳺撰米元章書咸淳五年安撫潜說友重建門古篆龍井二大字為扁詳見延㤙衍慶寺
  記文秦少㳺撰龍井記龍井舊名龍泓呉赤烏中方士葛洪嘗煉丹扵此事見圗記其地當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風篁嶺之上寔深山亂石中之泉也每嵗旱禱雨扵他祠不獲則禱扵此有禱輒應故相傳以為有龍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氣所發也西湖深靚空濶納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麗龜魚鳥虫之所依憑漫衍而不迫紆餘以成文隂晴之中各有竒態而不可以言盡也故岸湖之山多為所誘而不克以為泉浙江介扵呉越之間一晝一夜濤頭自海而上者再疾擊而逺馳兕虎駭而風雨怒過者摧當者壊乗髙而望之使人毛髮盡立心掉而不禁故岸江之山多為所脅而不暇以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無靡麗之誘以散越其精外無豪悍之脅以虧疎其氣故嶺之左右大率多泉龍井其尤者也夫蓄之深者發之逺其養也不苟則其施也無窮龍井之徳盖有至扵是者則其為神物之託也亦奚疑㢤元豐二年辨才法師元靜自天竺謝講事退休扵此山之夀聖院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於錢塘與㳺客之将至夀聖者皆取道井旁法師乃即其䖏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環而咒之庶㡬有慰夫所謂龍者俄有大魚自泉中躍出觀者異焉然後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余是嵗自淮南如越省親過錢塘訪法師扵山中法師杖筞送予於風篁嶺上指龍井曰此泉之徳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遷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資隂陽之和以養其源推其緒餘以澤於萬物雖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扵此盍為我記之余曰唯 少㳺留題元豐二年秋後一日余自呉興道杭東還㑹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参寥問龍井所遣籃輿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林間眀月可數毫髮遂棄舟從参寥杖䇿並湖而行出雷峯度南屏濯足扵慧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於龍井亭酌泉投石而飲之自普寜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間人聲道旁廬舎㦯燈火隠顯草木深鬰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矣始至夀聖院謁辨才扵潮音堂明日乃還髙郵秦觀題 鄭丞相清之䟦坡仙至錢塘特與辨才師為世外交師歸老龍井坡為作二老亭詩一時名勝多與之逰瑰詞藻翰衣被泉石至今枯槎斷壁間奕奕飛動獨少㳺記文得元章書二妙相輝宜耀不朽而寺失其傳好事者悶然不滿紹定己丑得真蹟扵戸書胡公槻印以他米書不謬每念鑱之寺中以苴放軼一日語京尹趙公公斂衽曰前賢之勝韻不續寔遺吾邦羞寺扵何有亟訪堅珉刻之且捐錢百萬畀住山宗炳建樓植鐘新緇宇之敝扵是龍井之勝若前賢之媺如創見然余每愛少㳺支笻步月敲辨才門夜半清語殆非人間世今留題中寫澗谷經行登危憩寂之境衝烟破暝之態溪潺林影斷續隠見雖善畫不能及題識猶爾况記乎雖然微尹公好古博雅則斯記未必遇雖遇未必遽赫然在人目余幸記之遇顯之速也於是借石咫書其顛末
  題詠蘓文忠公次葉教授韻記龍井之逰先生魯諸儒飲食清不溽空腸出秀句吟嚼五味足華堂閑絲管眸子漲春渌先生絶走避面冷毒在腹歸来煮瓠葉弟子歌旱麓聲淫及靈臺中有麀鹿伏功名一走兔何用千人逐故應容我輩清坐時閉目髙亭石排衙木杪挂飛屋我來無時節客亦不待速似聞雪髯叟西嶺訪遺躅朝陽入潭洞金碧涵氷玉泉扉夜不扃雲袂本無幅慈皇付寳偈神侣得幽讀訥庵有老人宴坐天魔哭時来獻纓絡法供燈相續吾儕詩酒汙欲往無乃觸齋厨費晨炊車騎滿山谷𩓑聞第一義鉢飯非所欲便投切雲冠予幼好竒服
  葛公雙井
  在治平寺西居人飲此水不染時疾傳言葛公煉丹於此有石函在井中嘗為好事者涸水取去水遂濁惡居人索回石函水甘潔如故
  觀音井
  在菜市門外湯鎮路上有亭
  蓮花井
  在小林蓮花院
  記文范令光記臨平山後數十里井鹵惡予客小林四面散汲其味同属與范右之蔡及之納凉蓮花院院有三井叩僧孰勝指露井不良余亟取烹茗清甘寒冽自是日走躄奴二罌靳不輕費品此泉為小林第一井有神焉亦喜自賀吾不復將百味矣雖然唐人詩云除却借書沽酒外更無閑事擾公私余嘗長斯邑頗以不擾見思别十年矣旅如歸今乃汲水櫌人乎及之笑曰亦君甘棠加封殖爾何愛數語以記斯井之逢
  馮氏井
  在臯亭山馮氏家詳見古跡
  臨安縣
  天井
  在縣西五十里
  孫子井
  在縣西五十里
  餘杭縣
  潛公井
  在丁橋邑人頋向榮即四方往来之衝鑿井甦旅暍而名以帥守之姓
  記文劉令晞顔撰京兆統縣九惟餘杭置自漢其俗尊愛良吏猶有兩都之遺風焉余承乏之三年按行阡陌問百姓所疾苦耆老因為余譚開慶時事方烽火通甘泉尹臣始議城京師徴發如雨馬方駥鼓而驚之吾父子且不相聊不圗更生之至扵今也十餘年間穀熟蜡通吏無妄賦徭事不興詔書每下務在蠲征已責明良之朝其貺我甚厚然未若遣我賢師帥之為厚也吾閱師帥多矣率病用不足今潜公覃化宣風壹是以仁義為本恥言籠貨事府中不聞疾呼亟步田里宻如而百為克開取諸有而不竭吾農隙嘗試逰都市榜於河湖黝然其澄逝於梁胡鱗然其新登樓而酒賤掬池而泉甘嬉於湖堤之上草木潤而魚鳥樂迹其佚民生救民死備民患者靡不緻宻而猶有餘力捐以予民吾生扵斯老扵斯苐聞輸積吾聚未有代吾輸者夫囷有餘粟機有餘帛然後人裕扵為善今而後吾子弟其知向方矣乎居無何邑有顧向榮者聚族而謀曰丁橋左朝行都右通蜀廣行者重足錯轂且傳遽日夜川流而環運也每盛夏燠暍無所于醒盍鑿井以濟焉族之為浮屠氏普觀又相與謀覆井以亭且築庵其旁以容憩者既買地鳩材僱工傭不澹則相與謁於府公曰嘻勞民勸相井象也農之相旅也如是盍勸諸乃斥緡錢三千佽其役既成耆老又告余曰潜公寔父母我祠而祝之相兹可請名井曰潛公井令其為我識之余應之曰公潤澤若河海井云乎㢤曰不然井養不窮而以寒冽為至善吾恐後之人瞻公之象而未識公之心也使於是焉觀之以篤不㤀吾感其言重歎夫開慶以前井泥莫渫而再造以来得兹寒冽之為不易其曰遺我厚也宜哉公名說友字君髙父括蒼人今以戶部侍郎兼尹事間者圄屢空天子加賜璽書固嘗亟稱其㢘矣
  於潛縣
  煉丹井
  一在雲封庵後許邁宫之中庭其水微涌環注前池通夏不涸
  一在縣北四十五里天目山許邁煉丹之地
  一在縣西三里觀山亦許邁煉丹之地
  一在縣西三十里集真觀天師張道陵煉丹之地
  天井
  濶五尺在山東之趾深不可測或云下通龍潭欲雨則先有雲氣瀰漫景物凝晦村老常以為驗
  題詠唐僧靈一詩昨夜雲生天井東春山一雨㡬回風林花迸逐溪流下欲上龍池通不通
  佛圗澄井
  在縣南五十里常樂寺廟之東晉建興初髙僧佛圗澄所鑿耆老相傳云一日鑿成泉清味甘雖旱不涸
  義井
  縣前三井 城隍廟前四井 上市井
  北郭井  寳城坊井   十字街上三井
  南門外井 鳯山井    舊七仙庵前井
  東山塢井 陳村井    丞㕔前井
  灌湖上井 敖干井    巖嶺井
  新城縣
  黄金灣井
  去縣二十里介新城桐廬之間地僻無居人淳祐丙午令趙崇侅命寳林寺僧如炳就創接待庵鑿井以飲往来者扁曰趙公泉
  龍井
  在縣西十五里折桂鄉地名苦竹
  杜公井
  太師杜稜所開賊圍城城中乏水兵民穿土及石深百尺餘不得稜至誠禱之泉立至城以不陷人目為杜公井
  題詠許廣淵詩㡬䖏城中井標名孰與倫異非深百尺功在活千人大旱流皆涸甘泉恵受均無情知水石誠發應如神 許仲蔚詩徳地見圗諜神機發杜稜㓂圍炎甚火壺飲冽扵氷古邑桑田換靈源鑑面澄如今風月夕煮茗詫山僧
  煉丹井
  晏公地輿志葛仙翁煉丹之所
  題詠許廣淵詩葛公髙隠䖏鑿井碧山前煉就長生藥空餘白乳泉鼎蔵今去水氣吐舊成烟午夜風雷作人疑羽佩旋 許仲蔚詩青雲路在天煉鼎亦徒然九轉果何物一泓空舊泉競知丹可煮不悟骨非仙汲引殊無状翻尤葛稚川
  鹽官縣
  靈泉井
  在縣東七十里真如禪院菩提山上昔有道士操夜為鬼神講佛書一日井涸神告之曰當有泉發於山俄寺前之西有竇迸出故名
  記文令錫山陳逸記云邑之東六十里山曰菩提水曰靈泉廟佛其上曰真如余以職事出郊嘗往焉山多喬松修竹前寺如蔽後寺如衛泉在寺旁飲之與吾家山庶子泉頗相伯仲山之浮屠曰昔有道士操夜為鬼神講佛書一日井涸神告之曰當有泉發扵山俄竇扵寺前之西故謂之靈泉事見圗經此邑地半海鹵而有斯泉惜乎陸羽張又新輩未嘗一頋不列扵茶經水品地僻迹逺且不爭名缾鼎之間有若士之有道而不自表暴者庶子泉在二浙之衝缾罌之行不逺萬里好事者謂茶得泉如人得仙丹精神頓異故自御府至扵韻人勝士不可一日無此安知靈泉亦能㸃化甌中廣寒也今泉雖有靈名而煮海之民但以為淡水當其雨潦浸淫蝸蝤逰焉可為太息雖然物之窮通固自有數造物者每乗除而機括之豈獨斯泉未遭也㢤寺本晉寳宅之墟周顯徳二年建云政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烏龍井
  在縣東七十里福濟廟廣四尺深七尺冬夏不竭旱嵗賴以給相傳昔皋蘓将軍之烏馬跑扵地得泉遂以烏龍名之禱雨應如響
  葛仙翁煉丹井
  在硤石紫微山
  石井
  在縣北一十二里今廢
  市邑十井
  故老相傳本縣阮店村章仁藴開今仁賢坊雙廟巷安國寺三井是也仁賢坊井以白石為欄色𩔖玉有刻云當邑章仁藴開此義井第十四口元豐壬戌嵗記則仁藴所開不止十井餘皆湮沒不存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八  宋 潜說友 撰
  山川十七
  泉
  城外
  冷泉
  醴泉
  並見武林山
  温泉
  在冷泉之上
  玉泉
  在錢塘門外九里松北淨空院南齊建元末靈悟大師曇超門山說法龍君来聼為撫掌出泉今龍池前有小方池深不尋丈清澈可鑑異魚數百泳㳺其中淳祐八年趙安撫與𥲅甃砌龍潭増築為二池修造撥田並見龍祠并淨空院
  題詠白樂天題云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閑心對㝎水清淨兩無塵手把青笻杖頭戴白綸巾興盡下山去知我是誰人 周紫芝題淨空泉二絶誰穿巨石貯清泉不見超公舊講筵龍伴白雲歸寳蔵魚随流水下春田 欲尋遺事苦無碑老宿猶傳古律師尚恐蜿蜒在空谷水清不敢唾方池 僧濟顛題云千章老木冷涵秋今日重耒話舊逰一池寒水浸虗碧清光瑩澈凝不流中有神龍隠頭角為雨為霖滋旱涸聖主垂衣風雨調龍亦安眠在邱壑人来初不睹真龍但見金鯽浮沈中昂頭擺尾得其所我疑便是池中龍殷勤一語龍聴取汝以何縁堕龍伍良由一念嗔所生畢竟難逃鱗甲苦驀然直下便回光願力資深福寰宇
  真珠泉
  在大慈崇教院今為張循王真珠園盖因泉得名周顯徳中院東泉水迸出因甃為方池㦯聞扣擊聲則泉涌如貫珠嘉祐中太子少保元絳名之曰真珠泉今官釀亦取以名
  靈泉
  在夀星寺前有亭又廣福院亦有靈泉
  金沙泉
  在仁和縣永和鄉坡詩云細泉幽咽走金沙
  杯泉
  詳見夀星寺
  卧犀泉
  按鄭戩靈隠天竺詩集序云若夫玉巖青壁犀泉龍瀃峯攅千疊松排萬盖山之境也據此則青壁檻卧犀泉在靈隠天竺之間
  蕭公泉
  在靈隠寺後
  嵗寒泉
  在龍井山崇因院
  法華泉
  在南山滿覺院 又普濟院元額法華
  參寥泉
  元祐四年参寥子住上智果寺寺有泉東坡囙以参寥名之應夢記云僕在黄州参寥自呉中来訪一日夢参寥子賦詩覺而記兩句云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後七年僕出守錢塘而参寥子始卜居西湖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縫間甘冷宜茶寒食之眀日僕與客泛湖自孤山来謁参寥汲泉鑚火烹黄蘖茶忽悟所夢詩兆扵七年之前衆客皆歎知傳載所記非虗語也元祐五年二月二十七日眉山蘓軾書併題
  頴川泉
  在南髙峯
  觀音泉
  在法通寺 又傳燈記 又真如院
  噴月泉
  在南山暗竹園廣福院
  定光泉
  在西山長耳相法相院西定光菴側山腰有泉盤曲飛流濺沫可愛水極清甘淳祐丁未亢旱不竭寺僧用筧引泉以供庖
  白沙泉
  在靈隠西普園院方丈之西有泉自白沙中出題詠楊蟠百詠詩云不見泉来穴沙平落細聲夜髙寒月漾銀漢太分眀
  周公恵泉一名北牐泉
  在湖州寺下閘乾道三年周安撫淙重修邦人徳之遂以名扁
  甘泉
  在城北董家巷南今属陳氏
  恵泉
  在錢塘縣長夀鄉大老山泉自地涌出亢旱不涸有寺以泉為名
  氷谷泉
  在臨平山寂光菴側
  題詠金部沈汝諧詩甃石纔深數尺餘一泓清冷若氷壺泉源㝎與安平接二水輕甘略不殊
  寒泉舊名薦菊泉
  在錢塘門外對嘉澤廟詳見廟
  題詠芝田張偉薦菊泉詩近来湖上風光改古蹟三賢亦就遷獨有菊泉能定力一寒堅守嵗山前
  僧録泉
  在南山福聖院
  青衣泉
  在太廟後三茅觀園内
  六一泉
  僕夫泉
  並見孤山
  大悲泉
  在上天竺
  茯苓泉
  在靈隠無垢院半山古松婆娑下有甘泉博物志云松脂入地千年化為茯苓因以名
  武安泉
  在皇城司營水清甘有青石刻武安泉三字故老云元為殿前司後軍寨故有此名
  虎跑泉
  舊傳性空禪師嘗居大慈山無水忽有神人告之曰眀日當有水矣是夜二虎跑地作穴泉涌出因名題詠坡詩云亭亭石塔東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龍作浪花供撫掌
  瑞石泉
  在糧料院北瑞石山下今在御街大廟南有井亭
  持正泉
  在六和塔開化寺
  涌泉
  在霍山張真君廟西清心院前山坡下紹興間髙宗皇帝日遣人取水瀹茗寺僧至今䕶以朱欄従石罅中流出廟前折入黄山橋楊府園前小河味極清甘亢旱不竭
  天澤泉
  在麯院小隠寺前有亭覆之
  安平泉
  在仁和安仁西鄉安隠院舊名安平院有池名安平泉今池邉有亭
  題詠東坡詩筞杖徐徐步此山撥雲尋徑興飄然鑿開海眼知何代種出菱花不記年烹茗僧誇甌泛雪煉丹人化骨成仙當年陸羽空収拾遺却安平一片泉
  臨安縣
  馬跑泉
  在縣北三十里穆公山髙峻﨑嶇有石棋盤坐石之𩔖父老傳為仙人臺及有馬跑泉口足之跡如印諸石樵採多見之
  溠水漾
  在雙林院山半瀑泉飛白甚長沿流集賢里東至於海
  富陽縣
  顧家泉
  在春明里溉田四十餘畝
  卓錫泉
  在縣西二十里萬齡山大智院詳具大智院
  鹽官縣
  雪峯泉
  在縣東南五里夀聖院記載靈迹
  昌化縣
  天井泉
  在縣西五十里地名葉源有馬塢小山巔有石竅名天井深不可測其中若列梯級通人上下有泉涓㳙灌注石面凝結石脂圎者名寒水石如氷筯者名鵞管石晝執燭可入光采奪目㦯以絲繫石試井聲鼕鼕如鼓盡絲一籰石墜未已井東有銅山神入者䙝慢即迷所出舊傳此泉通朱浪村長潭
  龍孔泉
  在縣南三十里有金山玉嶺旁通金紫巖嶺下有龍孔泉流不竭巨魚出必雨
  瀑布泉
  在縣東南玉嶺後石壁濶數里髙百丈飛泉自紫巗嶺抵石壁沿空飛瀉四時不竭
  東坡泉
  在雙溪亭西數十步石竅中出坡公始尋溪源得之以瀹茗人皆鑿石為泓
  
  城内外
  涌金池
  在豐豫門裏引西湖水為池呉越王元瓘書三大字刻石識其旁云清泰三年丙申之嵗建午之月特開此池
  題詠楊蟠詩涌金春色晩吹落碧桃花一片何人得流經十萬家 郭祥正詩衆沼皆涵碧斯池獨涌金寳光終夜見不是月華深
  聖母池
  在呉山中興觀側圍以石欄有聖母廟
  白龜池事具六井
  金牛池事具六井
  仁和倉池
  在倉之南故老相傳云仁和倉舊為縣基乃呉公子慶忌故居元有此池詳見古蹟
  眀清池
  在大理寺議㕔池畔有潘閬詩刻
  白洋池
  在梅家橋東周回三里淳祐丁未夏旱湖水涸人爭汲此水至有以舟載賣如湖水者一方賴之
  鴻雁池
  在龍山之北
  龍母池
  在錢糧司嶺
  金魚池
  在開化寺後山澗水底有金銀魚
  放生池
  詳見西湖
  瑶池
  在錢塘門外寳勝寺側多芰荷周回二里遇旱不竭今属吕氏園
  飲馬池
  在西溪飲馬山下 一在菜市門外廟子灣
  碧沼水池
  在湖州市左八郎廟巷池廣三畝水清甘人多汲飲有扁曰碧沼
  磨劒池
  在臨平山下有片石俗傳錢王磨劒扵此
  宫城外水池
  一在宫城之東淳祐八年趙安撫與𥲅奏請鑿池二十所各濶一丈四尺深四尺五寸通長二百二十丈甃以堅石繚以矮垣咸淳四年安撫潜說友再行修治
  一在寜和門外咸淳六年十月有旨申儆防虞命守臣潜說友即使相宗室待班閣子之後度地鑿池袤百一十尺自是近南居民去水絶逺者皆恃以為安云
  防虞水池
  一在邵局𡓜下   一在左院河下
  一在泰和坊東   一在至徳𮗚前
  一在萬松嶺上   一在錢湖門裏
  一在鐵冶嶺    一在七官宅前
  一在十官宅前   一在龍翔宫前
  一在仁王寺前   一在後市街謝府巷口一在府治後門   一在三省後
  一在六部後    一在䕶聖寨前
  一在便門外蕭公橋西瓦子口
  一在𠉀潮門外接待寺前
  一在𠉀潮門外大郎巷
  一在𠉀潮門外福田寺前
  一在水府觀後   一在䕶聖教場前
  於潜縣
  放生池
  舊在縣南廣福院東紹熙中令邵文炳建浮溪橋因徙溪上
  三池
  在天目之東北峯下有溪曰大徑口小徑口世傳為龍往来之地未至龍湫數步有潭形如仰箕曰箕潭中有巨石潭水注入上池在山東垂崖下崖髙五十仞上有平地數丈名拜斗壇石壁如門峭立對峙以限水之出巨潦泛溢則激而反趨於寧川故山前無水患崖間有石如獅下瞰潭水登者據石援藤而眎毛骨惨慄水流入中池又在垂崖三十仞之下噴瀉如雷飛濺巖壁下池接焉池周圍三十餘丈紺碧深䆳幽沕莫測三面皆駢石環繞南溪入大溪至紫溪七十二灘皆發源於此巖下有滴乳民採以療病嵗旱潦朝廷率遣使函幣精禱投之於池洄旋泝流而上已而下沉如有物掣之㦯少慢復浮而出凡禱者皆然池上有亭曰格思下有石蒼潭泓澄可鑒又有乳水潭其上路旁有泉迸出山石間凜然如氷潭水順流而溪今堰水入至道宫曲折而至昭慶廟前為弄珠池
  月池
  在縣南門外百步舊以火徳星照臨之地遂闢此池二賢堂在池北
  富陽縣
  放生池
  舊在縣東丹霞觀左紹興二十年令孫徹建尉韓彦端記後令程珌移置通濟橋上
  縣壕
  東至觀山西至莧浦斗門二宣和四年縣令胡紡開今湮塞尚存縣後一帶
  新城縣
  放生池
  在縣西七里折桂鄉寳勝院前唐天寳中置相傳云池深丈餘周二里内有洞下通桐廬江
  記文邑人孫清記略曰新城杭之属邑距郡城一百餘里環縣皆山羣峯秀峙勢若奔走往往應接不暇而溪流貫其中方時雨浩浩湯湯驚湍急甚而莫之能禦逮其止也則朝滿而夕已除矣餘波清淺映帶井疆照耀巖谷眀媚可愛自縣之西行六七里有所謂魚池者父老相傳唐天寳中置為放生之所資之圗經深丈餘周二里内有洞穴下通桐江年代深逺莫可稽察縣人名其溪曰葛溪以謂呉方士葛生仙翁曽煉丹扵此魚池之山寔其結廬之地因創為寺又即其潭為池以放生豈亦取其溪山之勝故耶其牌尚存乃唐人遺跡古號魚池院國朝祥符初賜名寳勝嘗試凭欄而下瞰淵淵乎其深測之凜然使人毛髪盡立雖明可以燭鬚眉而了不知其紀極也意者放生之久變化無窮而神物所寓㦯在是耶嵗有小旱邑之吏民多禱扵此而其應如響今其院宇日以浸廣樓殿翬飛鐘鼓震動宛若圗畫又為亭以枕其上比昔時為壯麗云
  題詠許廣淵詩天寳當年寺魚池此日存溪移古岸脚殿壓舊山根月照霜鐘逺風開霧閣昏網綸雖廢禁和氣滿乾坤 令許仲蔚詩唐家舊佛祠樓閣影参差魚散不知䖏水流無斷時山光朝暮變人事古今移惟有好生徳㤙波尚滿池
  合靈池
  在縣西六十五里南新鄉上有漁洲山濶一丈五尺深七尺旱禱必應耆舊言其源與天目龍池通
  三貝山龍池
  壕山龍池
  天柱山龍池
  回源龍池
  右並在南新鄉
  碧沼
  在寜國院唐大中八年建舊名碧沼院咸通十年改碧流院有金魚可愛盛夏水不竭灌田甚廣
  鹽官縣
  放生池
  在縣西北延恩院東南二百五歩
  靈龜池
  在縣東北六十里㦯云舊有尼寺今廢顧况有詩
  靈池
  在長平鄉審山水旱不盈涸
  昌化縣
  放生池
  在縣西治平寺
  龍池
  在縣西六十里大鵠山濶三百畝四旁如葑田嵗旱人攀緣禱雨輒應凡邑禱祈䖏在龍井院者名龍湫在龍興寺者名龍潭在峒坑山大鵠頭山者名龍池
  
  城内外
  沙河塘
  唐書地理志在錢塘縣舊治之南五里潮水衝擊錢塘江岸奔逸入城勢莫能禦咸通三年刺史崔彦曽開三沙河以決之曰外沙中沙裏沙政和元年郡守張閣標識其䖏近南有壩頭壩合從土從覇禮部韻略注障水也俗作埧
  禇家塘
  在蒲橋軍寨之北禇家故居
  謝家塘
  在菜市門外去城三里
  菜市塘
  在菜市門外去城百步
  五里塘
  在艮山門外尉司衙側
  蔡官人塘
  在艮山門外
  走馬塘
  在艮山菜市門外地平坦可馳馬故名舊有花栁號城東新路
  月塘
  在艮山門外嘉熙間潮水衝決不存今復漲沙就築為塘地宜瓜有周姓者擅其利土人呼月塘周家算筒𤓰
  土塘
  一在殿司右軍教塲側
  一在團圍頭石塘北
  沈家塘
  在北闗呉越右僕射沈崧之故居又呼沈家灣
  永和塘
  在仁和縣永和鄉地接古鼎湖白龍潭俗謂之三里險水勢漲溢一遇夘風震蕩則數百頃中瞬息湮沒鄉民患之紹定己丑邑士范武倡為義役捐財以助修築塘成嵗無水患邑宰范光名命曰永和隄記文許参政應龍永和隄記運河有塘衣帶淛水自帝都東北橋鎮薄呉頭楚尾綿亘千餘里闗提封者六州帶主管者十縣仁和首當其一郵逓輦運憧憧旁午惟永和隄阻湖白龍潭之險夘風湍流夤夕鼔蕩一有綫流則膏腴數百頃瞬刻就浸繄欲經久不㧞是豈一日一人之力哉邑有范任二君倡為義役乃悉心討究謂土力屢潰於成也於是率衆僦上築以石椿以松迄成二百五十丈為錢數千緡范君為費獨當什五董視犒賚尤詳焉傍築道民菴給伏臘俾早晏巡繳事無遺慮整如也肇始扵紹定己丑之春告成扵是嵗良月之望民間曽無勞動之苦公家坐収興築之利談何易哉隄成請記顛末余嘉其賢勞且諗對曰自今之尹吾邑也無横斂暴賦以蠧民由是吏日貧而民日富既有餘財矣無深刑酷罰以戕民由是役益簡而生益蕃既有餘力矣及今閒暇率就斯役用答令徳故輸財而不知費盡瘁而不憚勞令不吾強也余亦欣然而思以謂總總而羣雖各有心其于于望望未嘗不基扵寛虐之政㢘汙之操雖令不從與不賞而勸者抑豈無其故哉今范今尹光世濟其美連躋科級以儒道字民最再課矣始終不擾與民相安宜其一鄉之善如范君學輸武任君學録安世毅然以身其責也吁佚道使民雖勞不怨凡領民社之寄者何獨不然豈直仁和之長獨擅其美永和之士勇扵為義耶故書紹定庚宙陽月吉記
  宧河塘
  在北新橋之北接連運河大塘長三十六里淳祐七年趙安撫與𥲅修築塘之西又有一塘曰西塘袤十八里抵安溪通四川驛路年深頺圮亦加築治塘下田以萬計舊苦淫潦自是其患遂息
  餘杭縣
  北湖塘
  髙一丈廣二丈五尺源出諸山唐地里志云縣令歸珧所開溉田千餘頃以其在縣北故名北湖
  查湖塘
  髙一丈廣二丈在縣北三十五里其源出諸山即後南陽太守摇泰所封之湖溉田甚廣湖側亭址尚存
  閑林塘
  在縣西亦號魚行塘
  石門塘   尹家塘
  西南轉西北號為徑頭
  中隔塘   南湖塘
  右並在招徳鄉
  樓東塘號月塘灣 白塘頭   東塘
  東塘壩   和尚塘壩  聞壩塘
  下湖塘   化彎壩塘  西海塘
  義林壩塘  郭家壩塘  寺中壩塘
  陸家壩塘  里新壩塘
  右並在安樂鄉
  龜邉塘俗呼龜鼈塘 水界記曰龜塘五里塘 上湖壩塘
  苧山壩塘  沌湖壩塘
  右並在同化鄉
  鹿景塘   亭子壩塘
  右並在孝行鄉
  陶村塘壩  姚湖塘壩係湖壩塘挿壩塘
  陳家壩塘  石瀨塘   黄湖塘
  祥壩塘塍
  右並在常熟鄉
  荘前壩塘  前蒼畈壩塘  呉山壩塘
  感塘    曹村壩塘   夾堰塘
  右並在長安鄉
  臨安縣
  湖塘
  在縣西北一百五十步
  呉諸塘
  在縣東南四里
  小塘
  在縣北二里
  項家塘
  在縣西三里淨土寺之側
  於潜縣
  容塘    徐博家塘  皂角塘
  祐塘    温塘    徐太家前塘
  浪後塘   墓後塘   余三家塘
  徐五十一家前塘
  右在豐國鄉十七都以上十塘承接白塔源䒭處水流接䕃田一百八十五畝
  元豐塘
  在長安二十二都鄉承接仦嶺并青塘水流接䕃田一百畝三角令邵中書文炳重浚
  樂平官塘
  在長安鄉元豐塘西令邵中書文炳築治
  清漣上塘
  去元豐塘五六里令邵中書文炳復興
  序文令邵中書文炳溪塘水利序古朁縣隋開皇中隸於杭崇岡複嶺回繚重迾水之發扵山者六十有三源集而成溪一曰天目之源幽深峻極渟為龍淵三池灑流自北東横亘而少西路白塔為東溪其北曰眉山之源眉山而西曰千秋之源皆自宣城穿嶺而下過朱村併而為西溪三水奔湍滙扵甲子岝㠋山之麓合流南注而為紫溪此其大源也餘皆止發扵潜之境其来自近而轉合附環邑左右勢傾而南下無以宿水溪行羣山間廣不能三十丈或束而狭則纔數尋耳淺灘鳴瀨五日不雨田未病而溪固涸矣昔人視其勢而約之以埭導其流以溉田盖莫推其所自後之私其利者稍增益之凡為大堰百四十有七所其細流為堰者又二百二十有三所山狭窮䖏溪流不逮亦䟽鑿以為塘然而潜之地山居其六七窮谷之民尺寸所必爭無曠土平澤以廣其灌注凡為塘一十二所而已田事将興勸耕於郊視溪塘之遺跡而申農里之數令政大堰各立長董率共利之人察其決壊而増築之相畎畝之枯潤時其䟽㵸而均注之先後有次苐髙下有承接背約則有罰甚則有刑小堰各従民便使自為之或一家得専㦯衆有私約而不立之長增視其大小如其堰之政摠之溉六鄉十二管之田凡四萬九千七百七十畝有竒非溪塘之所及止扵此地之傾側山之重□而不得盡其利也夫政之本在養民令之職先勸課平素於民相忘而一切之政人從而朘削之嵗儉饑困嗸然卹賑其文茍免而流殍已衆矣潜今視古畿縣富庶而興禮義當為他郡邑倡興廢補弊撫摩恵養庶㡬萬分有一於其間而文炳淺短綿薄心知弗能夜思蚤作不敢不力求之邑而考中興之斷簡求之野而得開寳之遺書熟究之而事明參覈之而圗具然後隨緩急之宜以次修復民用樂従咸即其舊聮比而籍載之為一論次以存其㮣異時計議者或有取於斯焉 重開元豐塘序長安之鄉小嶺之下有塘曰元豐謀始於治平之元久弗克就元豐三年嵗在庚申令有崔其姓者乃力興之塘成而獲其利嵗月浸逺稍稍就廢愚民茍目前而不遑卹於是盜塘而田經界既正不可復奪而塘之所存隠然成陸矣咨訪耆老求其故而䟽闢之取田户百二十家之夫以用其力給其食用凡三十有四日而罷其廣百有四丈其深丈有五尺水由地中翕然泌涌如井之有源混混乎弗竭也於是别為三渠其東之深與塘底直覆以大石鑿方竇廣八寸許塘水自石竇旋轉而下入於渠其西髙可五尺餘為第二渠如前之制又髙五尺累石為門於二渠之中斲石為板横亘其下又積石於水門之外釃三流以注之田植板榦以謹其閉縱大旱則唘其中之水門而從之中旱則啟其西小旱則啟其東已泄而復閉逾三日塘水復盈宛轉無窮視他塘為最其水自地發非山源之所注老農目之以均水畎從其實也旁行曲取於三流之分又不止今所灌之田而已也夫天造地設待人而成方其謀之十有五年之久而後克逮今百十有一年之間湮廢者再事之難成而易毁類如此耳不及今求以復之則他日又将不可考矣然猶以並塘之民私以為業勢不可奪而塘不能悉如其舊慮其未㡬而復壊也乃申以董齊之約擇其里之善事而可長者凡八人嵗一更之周而復始疏鑿之以時閉縱之以後先繕補之有備固毁之有防條畫具在使其守而弗失則塘之利庶乎其無窮也 重築樂平官塘序去元豐而西里許地曰樂平畈受延湖之源而属扵大溪最為斗峻舊有官埭溉並溪之田僅千畝與所謂元豐塘者盖相為表裏也山溜旁衝注埭澳奔洪暴漲壅河以遏其上流溪源亦激射而埭乃随壊民力不能致經久之利拱視而莫之救溪涸立待安於旱乾以幸蠲租而已求之十年之近盖未聞以下熟告也民何樂而為此㢤以武斷者㦯利其私貧弱之害固不遑卹⿰扌𭥍 -- 指其埭而名之以官無肯出力以倡義雖然亦可卜知居是鄉者情之不淑而俗之趣薄也往嵗官一用其力志扵茍就而謀㦯未盡既成數月随即廢壊禾稼就槁特甚他所今耆老咨嗟求以新之於是相與講成敗之故得利⿱宀𠮷 -- 𡧱之實乃伐石作址累石為髙横絶溪流厚丈有六尺長十有二丈髙與溪岸等木作榥以䕶其旁使奔流不得齧射而震撼滿其上則平漫而駃之導渠自埭口南東而下渠之兩旁又釃為輔渠六分注均及繇近而逺渠之所属無不霑溉百頃取具於官而民不為病貧弱喜於一遇而役不以為難今雖幸成視昔為固然決防之患始於蟻穴責之長以謹視嵗補而加勤豈惟樂平之田博此以無憂上下用勸百四十七堰之規相為不朽則異時為政者之所當念也 清漣上塘序渡上濠溪而南為范家塢層山之麓細流所瀦曰清漣塘取其淵渟而碧也轉而名清𨔷又止名為蓮傳久而失之也塘之深丈餘東狭而西長南相去略等周廣九十有一丈累石而為圍之堅髙可以衛水山徑奔流亦不得而衝齧也塘之下鑿渠而深之東流為澳又北東而接於樂延樂延之地聚落延袤别為東西村其専漣塘之利其西又有上塘亦名之以湖漣周廣視清漣塘而有加焉水自地中泉自發越與元豐塘亦略相似别為二渠其一目塘之東經北而下其一自塘之西循村巷宛轉而北又旋而復西水之所及視東渠為頗逺二塘與元豐塘相望隔逺五六里許皆曰就壅不足為旱乾之備而民亦無有告其上者人情可與樂成而怠於興作固應爾也夫不見其害莫知其利長安之人困於薦饑號啼流徒復除賑卹公與私而不振宜如溪塘之利也然視之邈然棄而弗講今雖盡力以次興復而雨暘時序歳適登稔竊懼夫民猶以為徒設而後日之不加修也則終廢而無以獲其利故復申其說以備告之令邵文炳
  富陽縣
  烏狗塘
  在張明府君廟前長七百二十丈溉田一千二百頃
  清慈塘
  在張明府君廟側約濶一丈五尺長四十餘丈溉田七百餘畝
  木𤓰塘
  溉田五百餘畝
  陽陂塘
  溉田一萬餘頃濶九頃
  右在臨湖里
  朱林
  在春明里約一角五十餘步孫彦等修溉田三十餘畝
  新城縣
  官塘
  唐地里志云在縣北五里祥禽鄉濶一頃三十畝溉田八頃八十畝一百八十戶又有九澳東山澳西山澳中澳朱家澳亭子澳丁路澳袁都宅澳真堰澳板澳唐永淳元年咸平二年景徳三年重修
  鹽官縣
  捍海塘
  在縣南三里濶二丈髙一丈唐地里志云長一百二十四里開元九年重築
  淡塘
  在縣西嘉定間邑南海沙坍増築隄防以障潮水自市境西至秧田廟約六七里其河尚存由秧田廟而南轉西泥沙湮塞舟楫不通惟舊橋故道略可識
  洛塘
  在縣北長四十里
  袁花塘
  在縣東長六十里
  鹹塘
  在縣西南一里與淡塘通有清海亭春秋閱之所令楊天麟建
  二十五里塘
  在縣北至長安嵗久不築久雨則河流決溢多為民害紹興九年令陳恕募民浚河築岸廣三丈視舊廣一丈髙三尺甃以石其患遂息人號甘棠隄
  艦澳
  在縣西十九里東西一百五十步
  昌化縣
  大塘
  陂塘
  並在呉安鄉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  宋 潜説友 撰
  山川十八
  堰
  城外
  清湖堰
  在餘杭門外稅務東
  裏沙河堰
  在餘杭門外仁和橋東
  餘杭縣
  東郭堰
  在舊縣之東南渠河上後漢縣令陳渾置堰廢已久
  千秋堰
  在縣東南二里㑹昌二年廢呉越王復置咸平中又廢景徳四年令章得一復置號千秋堰亦號新堰斗門政和中令孫延夀以斗門漲沙易衝決築土以防之宣和間以其材修西函斗門邑人云縣之東南惟安樂一鄉地勢下而田畝廣常患天目湍水暴至故昔人開湖以殺水勢築塘隄以防其溢又於溪之南岸作大斗門二千秋堰斗門與西函斗門是也小函二許家壩化函斗門是也溪水漲則下板以防水入溪水退壩中水髙則啟板以洩之旱則修千秋堰以遏溪流令水自斗門入南渠河以灌安樂鄉之田自縣至錢塘界溪流皆深濶不可為堰獨千秋堰有灘水淺可施人力斗門當安樂上流水勢亦順今既廢斗門則此堰亦廢矣紹興初大旱南渠河至斷流邑人頗思新堰斗門之利溪塘新堰之上最當衝激方其決也首⿱宀𠮷 -- 𡧱安樂鄉田而邑錢塘崇化鄉田次之欽徳招德二鄉田又次之故每加修繕則安樂與錢塘崇化之人併力為之而責篠木於欽徳招徳兩鄉其後錢塘之人憚於逺役又以安樂鄉居水患之衝恃其必葺漫不加省安樂之人力既不給因陋就寡嵗月浸久故堰易敝臨安縣
  五袴堰
  在縣西三里
  魚躍堰
  在縣南一里
  金鍾堰
  在縣東三里
  萬庾堰
  在縣西四里
  甘棠堰
  新溪堰
  並在縣西二十里灌田甚多
  軋堰
  長橋堰
  黒龍堰
  並在縣東施村
  猷溪堰
  龍口石堰
  並在髙陸
  沃山堰
  在慶雲鄉有潭甚深冬夏不竭
  於潛縣水𭡠附
  後塘堰  石堰   後千堰  紅杏青堰青苦堰  銅盆堰  社木堰  楓木堰
  青木堰  泥塘堰  喻畈堰  陶浮堰
  謝家堰  目源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一十四堰承接東西天目兩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四十三畝
  波周堰  東河村堰 何潭堰  葛村堰
  社青堰  念叔畈堰 呉家前堰 金門塢山堰沈堰   牌口堰  寨山下連接三堰下清潭堰亭子山堰 盛堰   朱有堰  牌口盛堰沈堰   勃浴堰  元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二都已上二十一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四十五畝
  震青堰  破坎堰  社木堰  西堰
  呉村堰  烏勞堰  波眉堰  烏塼堰
  杏梅堰  小堰   麻車堰  廣義橋堰右並在嘉徳鄉第三都已上一十二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三百七十畝
  □堰   後門堰  大何堰  上何堰
  中何堰  下何堰  大湧堰  上湧堰
  中湧堰  下湧堰  泥黄大堰 波偷堰
  趙堰   泥酬堰  社堰   何堰
  梅口堰  張堰   山堰   八畝堰
  右並在嘉徳鄉第四都已上二十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五百三十八畝一角嘉泰三年今晁百談任内嘉徳鄉盛逸盛端等爭充堰長事考縣逺年官印押堰簿自泥黄大堰止地名張堰凡作小堰八所分為八𭡠注水入田皆承天目大源之水上流下接自元符元年戊寅至嘉泰二年壬戌凡一百五年每嵗扵農務前每𭡠各推小堰管頭三名八𭡠共二十四名同共集田戶修作晁宰遂以自来輪流堰長姓名年載置旁通圗令上五𭡠田戸每充應兩年訖即輪下三𭡠田户充應一年並照田畝𭡠數多寡均差日後周而復始且出給斷由付八𭡠田戸家收一本永為定規
  碟山堰  湖道堰
  右在嘉徳鄉第五都已上二堰承接天目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七百畝
  泉水孔𭡠 下坵𭡠  百筧𭡠  下泉𭡠
  小大𭡠  新田小𭡠
  右並在嘉徳鄉第一都已上六𭡠承接後峴山等䖏泉水流接䕃田六十五畝
  眀空寺前三小𭡠
  右三捺在嘉徳鄉第三都承接天目大源水流入䕃田三十畝
  店前堰  謝直堰  瓦窑堰  黄泥偃
  長堰   濕嶺堰  烏橋堰  李家堰
  捹口堰  湖頭堰  庄前堰  上宅堰
  石嶺堰  何堰   烏昌堰  冷水髙堰八畝堰  挿堰   江家堰  北陳于堰石潭堰  曹堰   徐邱堰  南陳于堰凡石堰  石堰   長田堰  青山堰
  烏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九堰承接千秋嶺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九百二十五畝
  朱家堰  牛堰   官堰   小楊堰
  板堰   青山堰  平科堰  大堰
  大楊堰  棧堰   何家堰  朱家堰
  穿金堰  陳千堰  後墓堰  界干堰
  黄公堰  妙樂寺堰 朱村小令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十九堰承接千秋嶺大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二百八十六畝
  徐家前堰 周浩口堰 馬干溪堰 烏郎口堰平陁堰  波郎堰  田溪堰  鎖如上下堰波藉上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八都已上九堰承接西天目水發源上流下接䕃田二千一百八十畝
  豐撑堰  大干堰  横溪堰  壇石堰
  柴村堰  甲子堰  秋堰   鶴堰
  陳堰   鳯山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九都已上十堰承接天目源水上流下接䕃田六千九百三十畝
  戴家𭡠  石牛水捺 小坑水捺  呉家捺何長塢捺 小坑𭡠 橋頭𭡠   □嶺村𭡠徐家𭡠  徐家前捺 髙坵𭡠  大石𭡠
  湖老塢𭡠 橋下𭡠  塢口小𭡠 村前水捺支𠉀村𭡠 橋頭𭡠  炭竈塢𭡠 栁𤓰口坑𭡠東山𭡠  廣陵岸𭡠 烏山下𭡠 低溪水𭡠喏口𭡠  板如嶺𭡠 髙橋𭡠  塘頭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六都已上二十八𭡠承接千秋嶺山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七百六畝
  長干𭡠  埂𭡠   撩車𭡠  長橋𭡠
  嚮山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七都已上五𭡠承接千秋嶺水流入䕃田八十二畝
  茶園堰  許村堰  清家堰  雙棧上下二堰水社堰  横路堰  泥干内堰 東陳堰
  東山下堰 西陳堰  山下堰  泥侯堰
  青山堰  板堰   仦姑堰  呉家堰
  旱堰   冷水堰  何干堰
  皁干堰  麻園堰  野堰   蘓干堰
  呉干堰  髙堰   徐百岸堰 金竹岸堰牌前堰  楊岸堰  黄土堰  朱相堰
  樓堰   黄堰   十畝堰  姥鴉堰
  泥杲堰  蘭塢堰  社墓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都已上四十堰承接大明巖下并昌化縣蘆嶺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四百八十九畝二角
  青山堰  社塔堰  池湖堰  小青山堰細堰   洒堰   横溪堰  波稜堰
  長潭堰  天井堰  澤河堰  黎干堰
  鵶鵲堰  泥香新堰 泥秀干堰 富坑干堰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一都已上一十六堰承接潜川波山源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三畝
  下地堰  朱呉堰  方圎堰  波特堰
  柯婆堰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五堰承接大溪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八百畝
  上貨塢口𭡠
  右在惟新鄉第一都承接黄土堰水流入徐家村䕃田一十畝
  後剪小𭡠 石㶚小𭡠 前干小𭡠 麻車干小𭡠烏青小𭡠 昔干小𭡠 泥浪干小𭡠
  右並在惟新鄉第十二都已上七𭡠承接黄嶺山坑水上流下接䕃田二百九十畝
  官堰一所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承接周免發源水流入䕃田四十一畝
  泥呉堰  牛車堰  明鏡堰  大田堰
  塘里堰  盛湖堰  朱酉堰  泥愁堰
  趙千堰  淡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五都已上十堰承接臨安縣界東溪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九十畝
  盈堰   上欄堰  泥頭堰
  右並在豐國鄉第十六都已上三堰承接東溪水上流下接䕃田共六百六十畝
  抽口𭡠  後塢口𭡠 西畈𭡠  拜干檀木𭡠右並在豐國鄉第十三都已上四𭡠承接神坑水流接䕃田一百四十畝
  周免𭡠  亭口𭡠
  右在豐國鄉第十四都已上二𭡠承接凸石發源水流接䕃田七十畝
  牛堰   塔子嶺堰 景雲堰  王家堰
  忻同堰  于田塢堰 馬退堰  古樓堰
  南山堰  楊山岸堰 陳姑庄堰 楊家塢堰王家堰  徐家堰  巖山堰  于嶺堰
  泥脚堰  泥肚堰  師姑堰  東塢堰
  方家下堰 三畝堰  朱干堰  社木堰
  土地堂堰 小溪堰  頭坑堰  市干堰
  陳家前堰 盛家堰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三十堰承接浪後源等䖏水上流下接䕃田一千一百七十畝
  溪西堰  馬坑堰  寄源堰  室干下堰室干上堰 石碧堰  中間堰  錢家堰
  范家前堰 張家田堰 外傍堰  何山人墓堰裏傍堰  外石堰  裏石堰  五坵堰
  盛大塢堰 錢坑堰  九畨水界
  右並在豐國鄉十八都已上十九堰承接黄山等處水流接䕃田八百五十畝
  鉢底堰  扶充堰  善堰   牧亭後干堰祝嶺堰  狹路堰  皂角堰  木嶺小坑堰朱山堰  外髙堰  前坑堰  扶雲嶺髙堰下村堰  神符堰  昔干堰  許家堰
  楊木堰  堰頭堰  石嶺堰  朱陁堰
  下陁堰  青山堰  中陁堰  仲塢口堰右並在豐國鄉十九都已上二十四堰承接祝塢等䖏水流接䕃田計一千四百四十畝
  扶西堰  管堰   波麻堰  朱甫干堰攔坑堰  攔塢路堰 謝家堰  施家堰
  殺猪堰  牛路堰  水路堰  新邱堰
  徐大堰  烏閔堰
  右在豐國鄉二十都已上十四堰承接天目富源溪井欄烏山坑水流接共䕃田一千四百六十八畝
  浪干𭡠  湛干𭡠  老公嶺𭡠 景村横溪捺桃木塢口𭡠
  右並在豐國鄉十七都已上五𭡠承接浪後發源水流接共䕃田一百二十畝
  官堰東岸奤干 小杯堰  冷干堰  嶺背堰
  塔堰樂平寺後 鐵砧堰  小東堰  小背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八堰承接延湖山源水流接䕃田一千九十六畝
  盛村孔堰 寳山翼堰 湯村潤堰 張村查堰宰堰   下師堰  十畝堰  烏堰
  髙堰   小堰   亭堰
  右在長安鄉二十二都已上十一堰承接沿山坑水流接䕃田一千三百五畝
  徐村堰  髙堰   泥城堰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三都已上三堰承接良梅山壠嶺并馬嶺脚發源水流接䕃田三百六十五畝
  神坑下捺 横塢畔𭡠 後宅山坑𭡠 沿村山坑捺二小捺  横塢山坑捺
  右並在長安鄉二十一都已上七捺承接延湖山發源等處水流接共䕃田一百九十畝
  潛環境皆山非澤國比水之源自天目眉山宣秋嶺而發者皆自北而南由穫栁蘆嶺而發者皆自西而東由横塘頂山而發者皆自東而西逶迤曲折至縣南七里始合而下紫溪直西則與唐山水合而下至樂延又合湖之源下至印渚滙於桐江邑山多田寡水行乎兩山之間凡瀕溪低平之地皆有田俗所謂大源田外則倚山厯級而上者水皆無及其所資以灌溉者淺澗斷溜而嵗雨時若其稔幾於大源一有旱暵拱手待槁所藉以為民命者惟大源田而為田之夀脉者塘堰是也合六鄉計之大小堰約計三百二十捺又七十所分并不常而為塘者十有一焉䟽瀹瀦蓄之有方則著於邵公塘堰之叙導決先後之有節則具於晁公八捺之法是皆有民社者所當加意毋使杜公泳崔長官専美於前可也以上見邑志以水利所闗故具載於此富陽縣壩附
  麻車堰溉田一百餘畝
  在臨湖里
  石嶺堰溉田一百餘畝
  青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涌泉堰溉田五十餘畝
  應墓堰又云應家堰溉田二百餘畝
  朱壩堰溉田二百餘畝
  風溪堰溉田四十餘畝
  梓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公堰溉田三十餘畝
  後步堰溉田二十餘畝
  烏枝堰溉田四十餘畝
  右在日昇里
  長泉堰東西兩岸各有小浦東岸從周世隆門前入通山下取笪餈橋出大浦約四百丈濶二丈深一丈兩岸從堰入取孫家步出大浦各有浦口并東西兩岸各有車水澳元濶四尺深四尺溉田四千有餘頃
  陳塘堰溉田六百餘畝
  陶溪堰溉田八百餘畝
  杜公堰又云松元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安仁里
  黄鶯堰溉田三百餘畝
  潭堰溉田一百餘畝
  東泰堰溉田二百餘畝
  青山堰
  黄山堰
  右在長夀里
  烏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閘堰溉田二百餘畝
  大山堰溉田二百餘畝
  馬山下堰溉田二百餘畝
  右在恵愛里
  彈堰溉田二百餘畝
  徐埭堰又云徐袋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雊雉里
  長泉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在祥風里
  罟山潘堰共溉田二千餘畝
  河塘堰溉田四千餘畝
  店弄堰溉田一百餘畝
  横河堰溉田二百餘畝
  武婆堰又云武溪堰溉田三十餘畝
  右在麗景里
  謝塘堰
  閬塘堰又云□塘堰
  西了堰溉田一千畝
  浦裏堰溉田四百餘畝
  上壩堰溉田五百餘畝
  下壩堰溉田二百畝
  小謝湖堰溉田二千餘畝
  右在江隂里
  閘堰
  重塘堰
  黄毛堰
  已上三堰東接鎮橋西接黄毛堰南接黄堰北接大江共溉田二千餘畝
  馬塘堰溉田五百餘畝
  右四堰在望仙村
  路堰溉田三百餘畝
  月程堰溉田四十餘畝
  裘堰溉田二百餘畝
  潘塘堰溉田五百畝
  石堰溉田一千畝
  中堰溉田 餘畝
  瓦竈堰溉田三百餘畝
  人盤堰溉田一百五十畝
  横堰溉田五百畝
  孫漁堰
  東枝堰溉田二百畝
  下路堰溉田三百畝
  石佛堰溉田八百餘畝
  上枝堰溉田三百餘畝
  右在大元里
  羅漢山谿堰溉田二百餘畝
  在感化里上接屠山里界下通江其溪約濶五尺深三尺作一十三處車戽
  白石壩溉田二千餘畝
  笋壩溉田三百餘畞
  右在慶䕶里
  横溪壩溉田三十餘畝
  在儀鳯里
  湖山砩溉田二千餘畝
  支下壩溉田三百餘畞
  安和壩溉田七百餘畝
  右在善政里
  臧村壩溉田二百畝
  梅洲壩溉田七十餘畝
  梅漾壩溉田三百畝
  右在棲鶴里
  鹽官縣
  長官堰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即舊義亭埭
  荘婆堰
  在縣西北三十里
  黄家堰
  在縣西五十里
  通浦堰
  在縣北五里
  瓦石堰
  在縣東北一里半堰東舊有劉郎堰今廢
  李六堰
  在縣東五里
  凌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莫家堰
  在縣西北四十七里
  昌化縣
  平葛渡溪堰
  虞溪堰
  白山頭溪堰
  髙犁村溪堰
  上營村溪堰
  林村溪堰
  右在永豐鄉
  雲老溪堰
  下阮村溪堰
  上博溪堰
  右在呉安鄉
  赤石村溪堰
  余村溪堰
  王村溪堰
  章村溪堰
  金村溪堰
  陳村溪堰
  右在金山鄉
  朱儒村溪堰
  葛千溪堰
  頰口村溪堰
  朱浪村溪堰
  爾干村溪堰
  忻村溪堰
  上巖村溪堰
  王村溪堰
  右在玉仙鄉
  水閘
  城外
  澄水閘
  在長橋南始因錢湖門内諸山之水分流為三道雨甚則泥滓侵濁西湖故於錢湖門之北城下置海子口流出省馬院後為小渠引水直至澄水閘入湖又有南閘者亦分方家峪之水至長橋下入湖古來䟽此水為三渠皆有石橋後渠為居民堙塞然橋猶可記
  西閘
  在赤山教塲側
  龍山渾水閘
  清水閘
  並在龍山
  浙江渾水閘
  清水閘
  並在便門外
  保安閘
  在小堰門外天聖四年侍御史方煦言杭州海潮衝壊水閘舟船阻滯詔復修治乾道五年周安撫淙重修浙江渾水清水保安三閘仍奏請置監官一貟
  清湖上中下三閘
  在餘杭門外
  石函橋閘
  在錢塘門外湖漲則開此泄於下湖詳具白公記
  安溪斗門
  在錢塘縣北
  化灣斗門
  在錢塘縣北
  鹽官縣
  長安三閘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相傳始於唐紹聖間鮑提刑累沙羅木為之重置斗門二後壊於兵火紹聖八年吳運使請易以石埭紹熙二年張提舉重修嵗久莫詳諸使者名凡自下閘九十餘步至中閘又八十餘步至上閘盖由杭而西水益走下故置閘以限之閘兵舊額百二十人崇寧二年有㫖易閘旁民田以浚兩澳環以隄上澳九十八畝下澳百三十二畝水多則蓄於兩澳旱則決以注閘今閘之敝隨治而測岸頽毁居民日侵兵額未復嘉定初令潘景䕫常請開兩澳之塞以濟饑民不果行
  黄灣閘
  在縣東六十里今廢
  
  城内外
  浙江渡
  在𠉀潮門外對西興
  龍山渡
  在六和塔下對漁浦
  魚山渡
  在大朱橋鹽場兩岸相望不逺潮勢已殺浙東士夫憚於渡魚浦者多由此
  渡船頭
  在通江橋北
  周家渡
  在城内柴木巷
  司馬渡
  蕭家渡
  在下中沙巷
  邊家渡
  在仁和倉之東
  陸家渡
  在豐儲西倉後
  時家渡
  在徳勝堰内
  於潜縣
  觀湖渡
  在縣南十八里今為浮橋
  下梅渡
  在縣南二十里
  紫溪渡
  在縣南三十里
  生仙渡
  在紫溪渡之西
  印渚渡
  在縣南六十里
  收生渡
  在縣南五十五里
  富陽縣
  下口渡
  在縣南二百五十步江濶五里二百二十六步今南門外沙洲是也
  題詠范石湖富陽渡詩不到江湖十五年歙山青繞屋頭邊富春渡口明人眼落日孤舟浪泊天
  廟山渡
  在縣東二十一里江濶二百三十步
  剡浦渡
  在縣西南二十里江濶二里餘
  觀山渡
  在縣東本縣十鄉六居江南四居江北凡為津五惟觀山往來者衆始民間自渡紹興間中人張氏剏例買撲錢足舟滿乃始離岸渡者苦之甚至覆溺廟山等渡害亦如之進士謝安頤移書宦官弗聴遂陳於府守韓尚書仲通為敷奏住罷未幾貴戚又復擅之其害尤甚謝乃叩閽投匭劄下版曹大書鏤版永不許陳乞買撲任民私渡嘉泰中權要受賂又有請於府府密咨訪縣令陳晃國具述始末申明諸司其說始寢
  新城縣
  下溪渡
  在縣西南一百步
  南津渡
  在縣南一里
  昌化縣
  泥皛渡
  在縣東南三里
  下阮渡
  在縣東南十五里
  上水南渡
  在縣西南一里
  下水南渡
  在縣東南一里
  平葛渡
  在縣西南二里
  髙犁渡
  在縣西南七里
  遽溪渡
  在縣西十五里
  董溪渡
  在縣西二十里
  無他渡
  在縣西三十里













  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   宋 潜説友 撰
  詔令一
  在昔帝王發號施令諭之四方其見於經者繇舜咨牧始杭屬揚州有厚徳允元之澤焉自越有國訖三代之季外史所書撢人所誦無得而詳也髙祖王濞武帝守助選建責成之意具載數十言間猶庶幾於古厥後東晉史厪一二見入國朝播告之修治洋洋著於册嘗拜手敬誦大哉王言省刑罰薄税歛殆什六七蓋列聖仁厚家法於以培億萬年無疆之基者在是聖上嗣大厯服卻貢寛民用為出治綱領而京兆尹以圄空被奬勸者嵗中且至再也嗚呼仁哉叙詔令
  漢髙祖
  封吳王
  吳古之建國也日者荆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後朕欲復立吳王其議可者
  景帝
  赦吳吏民
  廼者吳王濞等為逆起兵相脅詿誤吏民吏民不得已今濞等已滅吏民當坐濞等及逋逃亡軍者皆赦之
  武帝
  賜嚴助書
  制詔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會稽東接於海南近諸越北枕大江間者濶焉久不聞問具以春秋對毋以蘓秦從横
  晉元帝
  旌録吴髙徳名賢
  漢髙經大梁美無忌之賢齊師入魯修栁下恵之墓其吳之髙徳名賢或未旌録者具條列以聞
  恤吳郡饑
  天下凋弊加以災荒百姓困窮國用並匱吳郡饑人死者百數天生蒸黎而樹之以君選建明哲以左右之當深思以救其弊昔吳起為楚悼王明法審令損不急之官除廢公族疎逺以附益將士而國富兵強况今日之弊百姓凋困耶且當去非急之務非軍事所須者皆省之
  孝武帝
  除三吳租布
  三吳奥壤股肱望郡而水旱併臻百姓失業夙夜惟憂不能忘懷宜時賑卹救其凋困三呉義興晉陵及會稽遭水之縣尤甚者全除一年租布其次聽除半年受賑貸者即以賜之
  國朝
  太宗皇帝
  曲赦兩浙徳音
  惟皇建極括寓縣以開階惟辟奉天法陽春而流恵我國家丕承大業光宅中區奄三代之提封盡歸王化撫萬邦之生聚皆樂皇風近又吳越國王錢俶逺效忠規嘉逢昌運走梯航而入覲叩宸扆以披誠願輸奕世之土疆盡入大朝之封域睠兹恭順特議允俞言念吳方久疎王澤當混同之資始均茂育以攸宜爰頒在宥之大俾預太平之化應兩浙管内云云於戯四海一家既大同於文軌三吳百越屬初被於照臨固於撫御之間良軫寐興之念彼中官吏差去使臣更施存恤之方廣示懷柔之道令其富庶慰朕焦勞告示遐方知予厚意
  詔兩浙諸州自太平興國六年逋租及錢俶日無名掊歛吏至今猶征督者悉除之太平興國七年十二月時兩浙運使髙冕條上舊政不便者百餘事故有是詔
  詔免杭州民間隨税酒錢雍熙二年六月先是兩淅漕司罷杭州𣙜酤令民隨税輸錢既而富家擅利貧弱重困遂詔復舊制停所均錢
  詔兩浙諸州先是錢俶曰民多流亡棄其地為曠土宜令所在籍其壠畆之數均其租每嵗十分減其三以為定制仍給復五年召游民勸其耕種厚慰撫之以稱吾務農厚本之意淳化元年九月
  詔兩浙諸州民先負錢俶日官物計錢十一萬七千五百緡並除之淳化五年七月
  真宗皇帝
  詔杭州寺院童行錢氏所賦身丁錢悉除之至道三年八月即位未改元
  詔杭州市舶司自今蕃商賫鍮石至者官為收市斤給錢五百以初立科禁也咸平二年八月時三司定直斤止錢二百上特增
  詔免杭州中等户今嵗丁身錢咸平二年十月癸酉以旱故也時張詠為守
  詔奬知杭州張詠咸平四年九月時州民詣闕乞留
  詔令杭州吳山廟春秋建道塲詔曰杭州吳山廟神實主洪濤聿書往冊頃者湍流暴作閭井為憂致禱之初厥應如響禦災捍患神實能之用竭精衷有加常祀庶憑誠感永庇吾民宜令本州每嵗春秋建道塲三晝夜罷日設醮其青詞學士院前一月降付大中祥符五年五月
  詔諸州轉賣金箔人並減元犯罪人一等大中祥符五年六月時杭州民周承裕私煉金為箔有鄭仁澤者嘗市得千枚轉鬻於人事敗全家徙配及是本路轉運使陳堯佐上言情異罰同恐傷欽恤之意故有是詔
  詔杭州發廩賤糶以濟貧民大中祥符六年正月時轉運司陳堯佐言杭州米斗錢六十皆淮泗不稔行商販鬻致有增價乞行禁止詔不許
  詔近聞杭州葺江岸卒執役水中苦足疾而死者甚衆宜令知州馬亮拯療之大中祥符九年九月
  賜王欽若判杭州詔曰鈞衡翊贊素彰勤藎之心藩翰鎮臨方佇恵和之績眷言倚任用示褒稱天禧三年六月
  詔奬判杭州王欽若酒𣙜增羡獄空天禧四年七月
  仁宗皇帝
  詔知杭州自今並理三司判官轉運使副資序明道元年七月
  詔褒諭知杭州俞獻卿作捍江石隄成景祐三年
  詔知杭州捍江軍士自今無得它役景祐四年六月
  詔遣中使往杭州致祭江潮景佑四年六月杭州言是月大風江潮溢岸髙六尺壞堤千餘丈故有是命
  神宗皇帝
  詔杭州洞霄宫照嵩山崇福宫置管署或提舉官煕寧三年五月時以諸臣厯監司知州有衰老不任職者令與閑局王安石亦欲以處異議者故増宫觀員
  詔於京東見管軍馬内以三千人戍揚杭江寧熙寜五年七月
  詔杭州選捍江兵四百人為教閲捍江指揮専習武藝熙寜五年十一月
  詔杭州録事叅軍係繁難處今後並差職官知縣及奉舉縣令人熙寜五年
  詔杭州鹽官於潛各増主簿一員熙寧六年十月以事劇從轉運司請也
  詔以新修經義付杭州鏤版所入錢封椿庫半年一上中書禁私印及鬻之者杖一百許人告賞錢二百千熙寧八年七月從中書禮房請也
  上批髙麗僧三人見寓杭州天竺寺可令鈐轄司差指使一名乘驛引伴赴闕熙寧九年十二月
  詔杭州禁民毋以言涉邊機文字鬻髙麗人元豐三年四月
  詔杭州以錢氏臨安縣田産課入嵗賜表忠觀錢五百千葺吳越王墳廟元豐五年三月
  詔除杭州買撲場務積欠淨利過月錢元豐五年五月從司農寺丞韓宗良請也
  哲宗皇帝
  詔杭州管病坊僧人每三年醫較千人以上特賜紫衣及度牒一道元祐六年八月從蘓軾請也
  詔卲光與本路監司同導積水元祐六年閏八月時知杭州林希言太湖積水未退乞専委監司開決庶使民田復出流移歸業
  髙宗皇帝
  放免租税紹興二年正月
  朕遭時艱難遂為行國凡駐蹕去處理合優異寛恤民力始稱朕懐其臨安府諸縣人户拖欠税租等物者依去秋明堂赦令合行倚閣者並特與放免如官吏日後復行催納者依沮格詔令科罪
  罷修造紹興二年正月
  比移蹕臨安六宫尚留㑹稽者政縁不欲増廣行闕重困民力訪聞行在係官修造去處甚多可日下並罷自今後非得㫖許令増修而輒敢擅役人夫者令御史臺紏彈以聞仍令尚書省出榜曉示
  頒行太宗皇帝御製戒石銘紹興二年六月
  近得黄庭堅所書太宗皇帝御製戒石銘恭味㫖意是使民於今不厭宋徳也因思朕異時所厯郡縣其戒石多置欄檻植以草花為守為令者鮮有知戒石之所謂也可令摹勒庭堅所書頒降天下非惟刻諸庭石且令置之座右為晨夕之念豈曰小補之哉左僕射吕頤浩等謹題曰臣等竊惟太祖皇帝武定天下而太宗皇帝文以撫之是時五代之餘遺民赤子新去湯火哀矜優綏寄在守令乃發大訓垂諸庭石如雲漢在天為光昭回其施在下則為露為雨民涵斯澤豈其有極而吏更嵗久或不知誦斯文矣皇帝撥亂愛民規橅祖宗乃六月癸巳詔以黄庭堅所書刻之石將以墨本賜天下使日見而知戒焉嗚呼此盛徳大業之本豈特讀貞觀政要而太息哉臣等材駑不足以任萬分而知賛且勵蓋不獨郡邑之吏恍然于兹賜也謹昧死書于左方
  禁買花木珍禽紹興二年八月
  訪聞行在漸賣花木窠株或一二珍禽此風不可長及有舟船興販多以旗幟妄作御前物色可嚴行禁止或官司合行收買者須明坐所属去處其花木窠株珍禽可劄下臨安府諸門曉示不得放入
  蠲免兩縣民户地基和買紹興三年二月
  此聞臨安府錢塘仁和兩縣昨經兵火焚毁其民户居止唯存地基而又有為官府營寨拘占者尚依舊家業錢均敷和買絹數既無從出豈免逋負追呼催索在所愍恤可令本府契勘見為官占去處許計家業錢蠲免絹數仍具榜示
  答參政孟庾請車駕回臨安紹興五年正月十九日答守臣梁汝嘉迎囬車駕賜官吏軍民同日定都臨安府紹興八年
  已上三詔並見行在所録
  親耕耤田紹興十六年二月
  朕惟兵興以來田畆多荒故不憚卑躬與民休息今疆埸罷警流徙復業朕親耕耤田以先黎庶三推復進勞賜耆老嘉與世俗躋於富厚昔漢文帝頻年下詔首推農事之本至於上下給足减免田租光於史冊朕心庶幾焉咨爾中外當體至懐知臨安守臣張澄謹書曰紹興十六年孟春二十有二日上親耕帝耤于國郊之南以為農先禮也于時夙駕天田躬撫御耦三推復進師臣請以耒耜付有司玉㫖申諭力本務農出于誠心遂至五至七至九凡三奏請乃止事已竣復摛宸毫肆發明詔曰兵興以來田畆多荒故不憚卑躬與民休息噫嘻美哉臣竊惟我宋祖功宗徳勤勤懇懇為子孫億萬年計必致孝以躬穡若起后稷而傳文武遺于主上大啟中興之運茂隆再造之基疆埸罷警流徙復業天下喜見太平是以留神農事之本叅稽雍熙明道舊典禮先農耤千畆奉郊廟併粢盛以稱達孝崇敦本之治既筆之史將册書有光焉則不止一舉而二美具也臣叨膺眷寄假守行都蓋嘗肅導根車之清塵與觀盛事其于仰遵詔㫖躬嚴勸課體明天子戢兵卲農之意敢不肅意奉承休命矧兹瞻拜一札細書龍鸞翔越妙絶鍾王誠意精到下觀而感其視載芟之頌異世同符矣念當侈上之賜鑱諸樂石位置㕔事以重京師首善之地以示諸夏根本之教俾四方咸知所勸顧不偉歟
  戒飭民間醫藥紹興二十五年十月
  訪聞今嵗患時氣人皆縁謬醫例用發汗性熱等藥及有素不習醫不識脉症但圖目前之利妄施湯藥致死者甚衆深可憫憐據醫書所論凡初得病患頭痛身熱惡風肢節痛者皆須發汗縁即今地土氣令不同宜服疎滌邪毒如小柴胡湯等藥得大便快利其病立愈臨安府可出榜曉示百姓通知守臣曹泳恭䟦曰臣備官版曹兼權府事恭被宸翰以民間時疾戒飭醫藥仰惟皇帝陛下聰明睿知好生憂民周至如此臣敢不竭力盡心推廣聖徳謹勒之金石以傳不朽
  差醫看診病民給藥紹興二十八年六月
  時當盛暑恐細民闕藥服餌令翰林院差醫官四員遍詣臨安府城内外看診合用藥令户部於和劑局支撥應付𠉀秋凉日罷
  孝宗皇帝
  奬諭獄空乾道四年九年
  畿方千里是為衆大之居俗具五民盖有竒衺之習趨利者率多於巧偽忘身者公肆於敓攘自昔有聞於今未冺卿中和樂職不事刑威方畧禁姦尤知政要桁楊罕用狴犴一空載覽敷陳不忘嘉歎守臣周淙謹記曰皇帝宅位之六載秋八月戊申臨安府守臣淙以獄空聞辛亥賜璽書奬諭臣下拜登受跪復訓辭謂臣中和樂職不事刑威仰見聖主謙虚遇下不居其功顧臣至愚何足知此然臣嘗讀中庸之書見中和二字乃聖人冶天下國家之要道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肓焉豈復有乖戾不平之氣奸于其間于斯時也雖五刑不設可也治古既逺淳漓樸散法于是立然猶以五禮防民之偽而教之中以六樂防民之情而教之和禮樂刑政相為表裏未嘗一日而偏廢也周之成康蓋得此道刑措不用餘四十年漢之文景唐之太宗明皇得之未純行之有間僅能幾致刑措而已陛下誠明之性得于生知化育之功見于日用故凡本諸身加乎民無非中和之道乃七月己丑肆御便殿親録要囚悉從原減徳至渥也臣猥以駑才待罪京邑聖恩全覆使得展體率職布宣寛大之意不假刑威姦伏自化王畿千里罔有留獄是豈臣力所能致哉盖天子建中和之極其效如此臣何功之有焉臣方且誦天保之章歸美報上而陛下錫以明綸寵踰華衮退思忝冐惕若履氷臣敢不仰體睿慈勉圖報稱刋之金石昭示萬邦非特以侈上賜俾郡國之吏戮力同心上廣好生之徳期底成康之治臣不勝大願謹拜手稽首書于下方以對揚天子之休命
  乾道七年十二月
  浩穰之地獄市寔蕃訓導難純姦軌不勝非閑之以義守之以信求囹圄之空未易得也卿以吾上嗣尹正是司布政以來風流篤厚禁網踈闊刑罰用稀今焉俾無一人之獄足以副吾欽恤之意矣賀章來上嘉歎不忘
  時光宗皇帝以皇太子領尹事有記記曰乾道七年五月臣被命領尹臨安惟能薄未習民事即曰上疏辭願得卒業胄學既不獲命則退思所以克承委寄者謂首善之地必有所當先民弗覿徳何以仰對鴻化乃以崇教勵俗大意風曉民吏俾户知趨鄉所在先時府百須貰于民或不還一錢積為緡錢二十九萬有竒命悉償之屬邑經澇吏失檢覈民病于催科命悉蠲之麗罪之人既從于坐又籍入金錢名為贓賞者七十餘條命悉除之乃已逋責乃薄征税乃戒苛刻乃出淹繫凡可以導上徳意者雖既厥心然皆有司常度賴陛下仁聖神化宻移民用觀感重于抵冒嵗十二月獄以空告不勝惓惓歸美之義輒援舊章稱賀以聞陛下天徳地業顧以緒餘推借臣子詔㫖褒諭寵踰華衮承命震悸莫知云報竊伏惟念輦轂之下自昔號為浩穰先漢趙張三王以降吏治率武徤果敢莫救火揚沸始為勝任而臣幸以朝夕得承慈訓惟徳善愛利是間則昔人所以設為方畧鉤距用能極其根株窟穴者於臣何有苐欲取必素學與斯人相期于清浄簡易之域不自意一旦果得以蒸蒸之治孚于衆志形于睿奬此甚盛之美臣何足當之繼自今敢不加之以無倦庶幾風流篤厚刑罰用稀如詔書指以對揚丕顯休命敬刋之樂石附見下方昭示無極
  淳熙元年十二月
  臨安駐蹕之地視古天府民物錯雜獄市繁夥勢則然已爾吏治敏給庭無留訟用能於期月之間使姦民歛迹而狴犴一空非職修事舉之效歟載覽來章不忘嘉歎守臣胡與可謹記曰淳熙元年十二月戊午臨安府三院獄空敬援舊章以聞越日䝉賜壐書奬諭臣盥手跪讀謂臣吏治敏給庭無留訟且有職脩事舉之褒臣仰惟陛下體天地曰生之大徳凡於犴獄深軫宸慮内而京邑命秋官廷尉外而郡縣命監司守臣躬行决遣每當隆暑特御便殿親録要囚悉從生减恵至渥也臣以庸駑承乏天府但知奉行寛大之書以出民于非辜而已囹空之隆皆陛下仁心感格神化宻移所致㣲臣何力之有玉音衮字過被褒寵李官幕僚共霑宴錫祗異渥深榮懼交懐顧臣何人足以當此敬刋之樂石答揚丕顯休命非惟侈一時盛美且垂耀示戒于無窮
  淳熙十二年二月
  天府之地民物浩穰惟時犴獄剸决尤難爾為政敏明事無滯固奉法雅裕下所安賴乃能牢户盡閴訟繫畢蠲使吾寛大之仁孚於四方繄有助焉露章上聞不忘嘉歎守臣張枃恭䟦曰臣淳熙十一年五月被命守臨安既奉職凜凜懼不勝任越九月獄空按已事當聞上下其狀錫璽書寵嘉之臣竊自揣不足以辱大訓聞之詩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夀考且寧以保我後生古者天子之都治有所本如此而後世但欲委成于下其道舛矣是以漢之諸臣治京兆著者大抵非法罰不理獨文帝世内史無能人而史氏推本刑措乃在帝以徳化民之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維見可睹已恭惟陛下臨御以來哀矜庶獄期于無刑盛徳孚洽效自近著以理揆事具有源委而上辭其美下居其成臣心恧焉昔范百禄守開封嘗謂其属曰以千里之圻而無一人之獄此上徳所格豈尹力耶可謂知本之言矣臣安尚所云然匿指臣則有罪敢不刻之樂石以昭無窮臣謹昧死書于下方
  賑荒奬諭淳熙十五年七月
  京師為衆大之地撫属邑以屢豐水旱無捐瘠之民咨守臣而共理粤維舊嵗值彼亢陽忱念農田寖艱粒食内亟圖于賑恤外申飭于拊循卿體國愛人奉公任職酌輕重之宜而發粟究始終之恵以及時迄聞全濟之多搆復阜成之舊敷陳來上嘉歎不忘守臣韓彦質謹記曰臣恭惟皇帝陛下臨御宇内二十有七年于今治民敬天終始惟一用能導迎休嘉雨暘以時農扈屢登有富無寠間遇水旱則取陳發藏猶足以濟乃淳熙丁未夏五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嵗以不登民用艱食上心閔焉亟遣使開倉議所以賑貸之臣以駑材待罪京邑深惟流逋貽當宁憂乃下其事于九邑分属僚吏所以宣布徳意者纎悉罔敢怠起是嵗之秋越明年之夏凡用太倉粟一十有一萬石而民以全安浸復生業竣事上聞有詔賜臣以示褒勸臣伏讀訓詞且懼且恧其敢貪天之功以速大戾謹拜手稽首言曰夫天行靡常凶嵗代有古之聖人不能必天之無水旱而能使水旱之不為灾是故稽天之浸不足以病堯民之時雍而樂石之旱不足以蠧商民之允殖以其備豫之有素也維去嵗之歉若可廩廪而鄉無移民户無耗口者繄聖天子恭儉撙節儲偫充仞恩澤不壅于下流之所致顧惟小臣職司牧養惟謹布宣其何力之有焉敢以明詔勒諸堅珉昭示休徳以詔罔極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一  宋 潜説友 撰
  詔令二
  光宗皇帝
  奬諭獄空紹興三年十一月
  朕以仁治天下欲俾四方萬里之民舉不犯於有司况於王畿之近哉然而民俗錯雜獄訟繁多未易肅清也維爾眀敏之才通於經術典司天府累月於兹寛嚴適中决遣無滯狴犴之明遂至空虚使朕好生之徳自邇及逺繇汝而始其可無褒乎璽書寵嘉于以示勸守臣袁説友恭䟦曰臣紹興三年十一月乙未日所治府圄空按故事騰章以闈丁酉有詔賜臣説友臣跼蹐忭舞懼不足祗承休命竊惟聖有謨訓明㣲定保其垂則逺矣乾道辛夘陛下
  以儲君領尹事闕     著在樂石大哉王言以崇教勵俗為端以徳善愛利為具而方畧鈎距武健果敢如趙張二王者較乎無以議為也仰惟明謨大訓昭示罔極臣知先後矣惟臣無狀䝉上推擇使得奏薄技于輦轂之下虙自念負此隆寄怵惕以思罔敢一有逸豫則進而親睹丁寧之㫖退而躬誦琬琰之章謨訓昭然所以恵詔後之守臣誠不止臣一人而已繼自今首善之地使民知嚮方廩廪乎興義抵冒狴犴而桁楊徽纆棲置弗用是實陛下昔之謨訓基焉臣恭拜褒綸震悸無措不勝小臣惓惓歸美之私用敢伐石刋載垂億萬斯年謹昧死識嵗月附見于下方云

  寜宗皇帝
  奬諭獄空慶元五年十一月
  商邑示四方之極漢尹分三輔之圖雖發擿先乎肅清然剸裁貴乎靖謐爾挺儒學之茂精吏治之宜方輦轂之下順其規乃狴犴之中決其滯辟以止辟罔紊寛條刑期無刑具宣徳㫖使囹圄空虚之效禁網疎濶之風始乎京師及于方夏賛朕有懌繄汝之能載覽露章罙深嘉歎守臣朱晞顔恭䟦曰皇帝即祚之五年秋八月臣以駑材叨貳冬卿明年夏六月䝉上推擇使待罪輦轂之下十有一月囹圄適空叅攷故寔以甲辰聞奏丙午有詔賜臣晞顔臣凌兢拜誦榮懼交懐竊以帝王之都必據地之要㑹四方朝貢輻輳軫接人物浩穰非他郡比而臨安城闉内外棟宇鱗比數千百萬家九邑𨽻焉訟日紛委獄犴多充牣仰惟陛下臨御以來厲精政治躬履儉約盡愛敬以悦親心建中和以定國是深仁厚澤契合二儀淳聲和氣覃及動植日者泰階平正九扈登成符瑞搃至芝産太室遐邇臣庶莫不精白承休矧是首善之地實先天下被化醲郁得諸親見狴犴空虗桁楊棲卧孰肯衝羅陷穽為太平不齒之民自源徂流天下之大幾致刑措斯拱而竢之耳夫王者必世而後仁陛下措刑之效乃創見于六載聖哲之治其應如響此上徳所格臣何力之有焉伏讀璽書曰賛朕有懌繄爾之能宓自惟念臣適遭際㑹備數守臣詎敢貪天之功以為已力書不云乎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顧臣淺陋無所知識惟誦臯陶稱舜之語以頌陛下臣不勝犬馬心敢昧死對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勒諸樂石用永詔于億萬世
  嘉泰三年正月
  天府素浩穰比所繕治庶務尤劇卿通明詳練輔以儒雅從容裁剸弗弛弗苛用能數月之間下安其政庭無留訟狴犴空虚朕以好生為徳期於無刑首京師以示四方卿之功茂矣載覽封章良深嘉歎守臣丁常任恭䟦曰臣仰惟皇朝列聖相承一以仁厚為家法凡事之繫于刑獄者尤謹之重之告戒而丁寜之必期于無刑止辟而後已夫是以民心戴于下天命眷于上億萬斯年無疆惟休皇帝陛下天性仁恕臨御簡寛節已以厚民明徳以謹罰年榖豐登而盗賊少禮義興行而爭訟息畿甸之内親承聖化沐浴膏澤雖當祝融為盭之後百役並興人情恬然罔干于正未幾而民務晏樂用奠厥居臣才譾能薄䝉推擇付以彈壓之寄勉䇿駑鈍大懼弗稱仰賴朝廷威徳不繩而肅春陽載熙囹圄告空叅攷故常正月庚申具奏以聞越三日癸亥特睿詔下賜拜恩震悸退而思所以對揚休命竊惟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徳配天地澤被萬物者以好生之心與造化相為流通也臣欽誦王言之大有好生為徳之訓於戲此天地之所以為萬物父母祖宗之所以夀天下之脉傳無窮而施罔極者盡在是矣臣尚何言敬勒諸金石用以風動四方垂憲萬世臣不勝惓惓歸美之誠謹昧死以誌嘉泰四年七月
  京師衆大之區獄事繁多刑書填委惟剸裁無滯始足以表倡四方卿本以公平加之潤餙從容剖决務得其情迄無械繫之民卒致圄空之效厥功茂矣良用嘉歎繼自今以往期于無刑以廣朕好生之徳顧不美哉守臣王補之恭䟦曰臣竊惟行都地大人衆實兼五方之俗簿書獄訟視他州尤繁臣以無狀自去冬承乏守吏夙夜奉職惟謹既七閲月三圄告空法當上聞越二日恭拜勅書賜臣奬諭至有本以公平加之潤餙之語衮褒爛然來自霄極顧臣庸陋何足以仰當明詔萬一然臣嘗聞之制治者君也推君之治而致之民者吏也仰惟陛下以仁聖之資履和平之運十有一年于兹矣邇者御便殿録繫囚情有可矜悉從末減好生之念本于一誠民雖至愚觀感而化遷善逺罪用不犯于有司斯祖宗忠厚之澤陛下力行之效也臣幸得布宣徳化猶懼或有壅閉湫底以貽罪誅顧何勞之有焉况刑措者帝王之極功㣲臣其敢隠上之施以自矜幸是用對揚休命敬勒堅珉昭示罔極使四方之分符守土者咸務勉竭以無忘刑期無刑之意庶幾成康之治復見于今日豈不偉歟開禧二年二月
  夫刑所以輔治也惟教之未孚民不幸而入於刑非吾有司蔽斷不留審克亡濫則刑者乃將以厲民豈輔治之意哉卿履潔抱公化流京邑憫兹有衆或底罪辜能單厥心濟以明恕俾狴犴無瘦死之苦而國家廣好生之仁任吾牧守之事者不當如是乎覽奏嘉歎曷維其已守臣趙善防恭䟦曰開禧再禩春二月府曹椽言三院無留獄臣待罪守吏以其事聞越五日有詔嘉奬申諭至意臣至祗惕受賜則拜手稽首而為之言曰竊惟刑辟踈宻吏治清濁其源在乎人主一心而已蓋念慮所發教令出焉風俗繫焉堯舜成康之盛逺矣若漢距秦未久理官法士猶在豪家右姓猶故而跡其當時斷獄稀簡幾及周世矣後稍變革科條益增傚為繩切重報瘦死不可勝計豈吏之良暴民之姦頑遽異于前日邪要其感動之機必有以為之先者仰惟皇帝陛下恭儉仁恕根于天性確守憲度責成股肱與一世相安于簡易自踐祚至今垂十三年徳流道洽元元䝉被恩厚不忍輕犯郡國長吏審克奏讞亦既哀矜欽恤是體是承至若都内王化所先故獄屢以空告如臣無狀久當用罷軟罷免然猶得為寛大坐以無事復竊龍光以自榮可謂幸矣獨念璽書之頒將以勸厲在臣豈得私有是敢刻諸堅石以顯示九牧諸道且見臣子歸美報上之義
  嘉定十一年正月
  爾以才被選典領神臯馭吏愛民恩威相濟詰姦禁暴犴獄用虚使朕庶幾成康措刑之風爾尚繼趙張尹京之政載披來奏嘉歎不忘守臣程覃恭䟦曰臣恭惟皇帝陛下尊臨大寳守之以仁憲章列聖惟刑之恤嘉與元元生養㴠育熙然如春而宣徳流化尤自近始二紀以來京邑圄空徹于宸聴形于詔奬紀于信史者凡六嗚呼休哉上以祈天命下以結人心雖間遇飢饉師旅而根本深固邦畿奠枕者由此故也乃嘉定十有一年正月之吉三獄復無繫囚揆厥有元非聖人久于其道而化成曷濟登兹臣幸得待罪内史即以其事上聞陛下不自神聖歸功有司褒札肆頒榮踰華衮顧臣駑下何以稱塞竊讀訓詞而有感于漢之文宣焉文帝斷獄四百有刑措之風史氏擬諸成康信矣宣帝雖以刑名繩下而並稱七制者惟加意良二千石數以璽書勉厲故前有趙張民用歌之成康丕式今與匹休固已廩廩漢文之上若趙張尹京之政臣雖不敏願企慕之然臣聞髙宗皇帝因廷尉獄空嘗形聖訓云今大理寺臨安府近在闕下雖未敢謂刑措然獄訟清簡寃抑得伸惟諸路吏強官弱民無所訴深恐此弊未革大哉王言詩所謂恵此中國以綏四方者是也今天獄屢空施及京兆臣輒不自量敬勒翠珉昭示徳意抑以風動四方使嘉定之盛以比隆紹興永永無極云
  嘉定十六年六月
  朕惟京師首善之地宣徳流化當自近始徳化不洽刑獄滋繁何以示四方萬里哉爾以通儒尹畿甸明恕勤敏百廢具興嚴威不施隠然彈壓之望刑清獄簡用奏圄空斯可為承流者勸矣披覽來章不忘嘉歎守臣袁韶恭書曰皇帝御宇之二十七載冬十二月臣韶猥以駑才䝉恩推擇使得待罪内史越三載夏六月囹圄告空參考故實謹以奏聞越三日有詔賜臣韶臣拜手感誦以榮以懼竊惟皇朝本仁立國列聖繼承明謹獄事期于無刑而後為仁之至恭惟皇帝陛下愛人育物培養此仁行法立制發越此仁根諸一念充塞天地而首善之區始于京師犴狴囚纍必先清肅故有司八上虚圄之奏然徳盛仁熟功用昭著厥惟今日乃陛下嗣位之三十年也此正夫子所謂王者必世而後仁易所謂聖人久于其道而化成與向也斯民間有抵冒皆以被恩寛釋為幸今也回心嚮道不復犯禁而桁楊棲卧矣向也官吏推廣聖意皆以承流宣化為幸今也䝉成奉職不待宣布而上徳已洽矣猗歟休哉此陛下積累盡仁之效顧臣何力之有璽書勉勵榮踰華衮臣知陛下將以臣為風厲四方之首抑臣竊觀陛下今日之仁有特化流天邑而羣黎百姓遍為爾徳甚至裔夷醜𩔖一見中國衣冠知所愛慕猶不忍傷易遐邇大小咸歸吾仁之内然則天運至此而變禮樂至此而成如刑章不式特仁道功用中之一爾若昔漢君仁恕相傳至四十年間斷獄數百幾致刑措山東父老願觀徳化今陛下歴年愈深仁效愈廣當度越前漢追繼唐虞臣敢對揚休命勒諸堅珉以詔萬世禁侈靡嘉泰元年四月
  風俗侈靡日甚一日服食器用殊無區别雖屢有約束終未盡革今回禄之後凡百官民户起蓋屋宇一遵制度務從簡樸毋事華餙銷金鋪翠並不許服用除先將宫中首餙衣服等令内東門司日下拘收焚之通衢其中外士庶之家令有司檢照前後條法嚴立罪賞禁止貴近之家尤當遵守如有違犯必罰無赦
  理宗皇帝
  奬諭獄空紹定元年四月
  朕嗣有令緒四載於兹比下詔書風厲郡國惟刑之恤汔未能盡稱朕意也京師衆大之區俗習夥繁異時専彈壓事擿發者猶懼弗集矧曰其不留獄惟卿器識宏亮政修訟理五辭兩造蔽斷平停恵心既孚民重犯法囹圄遂空可謂學有本原治出儒雅逹於國體矣樞機所發首善於此余深寵嘉之詩不云乎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夀考且寜以保我後生尚益助我宣徳流化使天下聞風而勸焉守臣袁韶恭書曰皇帝臨御紹定改元臣猥以菲才備員内史囹圄偶空濫叨詔奬臣謹盥手拜手伏讀而言曰帝堯以仁間天下民畏于不罰帝舜以孝聞天下功底于無刑仁孝大端聖人治本措刑之效捷于影響恭惟本朝仁宗皇帝深恩厚澤日照月臨四十二年之間勝殘去殺刑措無用仁化漸摩之至也神聖相繼大業中興孝宗皇帝躬膺授受篤敬事親二十八載之内京圄屢空萬國懽心民知恥格孝道感發之應也是以聖徳駿功顯諸廟號編金鏤玉尊稱盛帝仰惟陛下丕纉鴻圖握符闡珍兼堯舜之令美法二宗之成憲博施以仁子育黎庶克諧以孝承歡太極好生洽民心徳教刑四海首善京師兹用不犯將見丕冒率土無一人之獄唐虞雍熙垂拱可致貞觀四年之治不足進矣臣退揆玩愒適覩昌期大懼無以仰承明詔敢不對揚聖謨勒諸堅珉自今以始當不一言庸侈億萬載無疆惟休淳祐元年十月
  折獄而無宿諾言足以示民信也用刑而不留獄明足以盡事情也京師衆大之區民物殷阜獄訟由是繁滋非通才敏識決擿如神得無沈寃乆繫者乎卿尹正神臯敏事而信斷獄𡚁訟無一淹留曾幾何時即以囹圄空虚告徐有功所謂不越月踰時可致刑措如卿報政其殆庶幾惟予汝嘉用申異奬守臣趙與𥲅恭䟦曰皇帝御極十有八年肇新化絃恢踈憲網中外臣民洗心覿徳臣與𥲅待罪京兆未盡三月訟牒稀簡狴犴空虚具遵故實以聞大洒雲章星臨衮宇言足以示信明足以盡情考古證今有奬有戒臣與𥲅拜手伏讀引誼深思于以知化育之妙根本聖心之仁也夫言出于心無乎不信明發于心自無遁情心誠求之不中不逺之謂也恭惟祖宗以仁立國敬獄明刑徳洋恩普而尤加意于首善之區皇帝陛下公恕傳心忠厚流化刑書欽恤洞逹淵衷善貸涵洪發端畿甸蓋自臨政以來内史所治凡再以虚圄告臣與𥲅承乏未幾聴訟粗謹有司不犯庶獄遽清聖仁一心應若桴鼔臣與𥲅何力之有焉抑臣與𥲅聞之獄者民之司命也民者國之命也命脉所係保養甚難推不忍之心軫不獲之慮仁術所充仁聞滋廣昭天漏泉則既有其本矣必也撫摩瘝恫躋登富庶閭里樂生海隅從欲訟銷刑措日引月長則四方牧守之責而商邑實居先焉臣與𥲅是以大懼用模聖訓勒諸琬琰神文劃然朝夕觀省嘉與凾生服我天子顯命以永無斁共陶至化臣與𥲅不勝拳拳淳祐十一年正月
  京師四方之極地大而事難簡民衆而争易繁狴犴之清自昔所罕在西京有以亷明治京兆稱者僅能使逰徼獄吏不敢妄繫留人而止而卿典刑臯十年乃屢以空圄告豈非慈信之孚民用不犯稽聽之審折獄惟良乃卿素所長故無訟之效掩於前聞耶方春始和草木群生欣欣自有樂意於時覽奏允懌朕心一札之頒姑申嘉奬未足以揚卿美最也守臣趙與𥲅恭䟦曰臣欽聞臯陶稱舜曰好生之徳洽于民心用不犯于有司夫民之所以遷善逺罪實聖人務徳之效非有司折獄之功也故成王祗勤令徳而尹正成周者獲遂其止辟之心孝宣任徳不純其乆㸃京兆者未免于繫治之過徳刑之效其要可睹矣恭惟皇帝陛下簡寛忠厚逺輩慮周哀矜臬事欽恤有銘一遇隂陽稍愆必申飭攸司得無桁楊滯蔓以干和氣丁寜懇惻疇敢弗承二十七八年間京師以圄空聞四矣臣非才待罪輦轂十朞于此亦幸再見踈決之清兹惟我后之徳臣何力之有乃䝉睿渥寵以褒綸天語燦于春華皇心融于陽澤臣敢不拜手稽首推廣大賜以對揚丕顯休命而臣又聞之民樂其生則自愛民知自愛則無訟安逸富夀孰無此情役簡刑清脉絡相貫是以聖明在上修已以敬視民如傷養其力而和其心民其忍有司之犯乎廣好生之仁成自愛之俗將見星沈貫索草鞠圜扉始于畿甸逹于海内矣臣願乞身歸伏田里與黄童白叟歌詠聖化顧奬厲之訓曷敢私寳謹摹載樂石昭示無窮使承流首善咸和慈信之孚稽聽之審以副陛下措刑之治也元元幸甚
  戒飭三衙諸閫端平二年八月
  朕仰惟藝祖皇帝立國以仁維國以義撫民馭軍恩威不相揜用能賦民養軍而民不憚整軍衛民而軍不怨經制一定國勢奠安慨慕風烈常懼弗逮間者恵陽建安京口髙沙之軍蠢為不靜以駭民聽雖怙終必戳迄申邦憲而事非獲已痛切朕躬夫三綱五常之理在人未始冺絶彼其忘平時撫養之恩背理捐生而以衛民者厲民豈盡本心哉有司奉令不䖍故其病於掊尅而饑寒之不免困於力役而休息之無期鬱悒於阻遏而赴訴之無所殆非一日亦惟朕之不明有以致之詩不云乎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内而三衙外而列閫暨諸軍主兵官其各體至意上下交飭訓禮示信威以儆其玩而恩以恤其私使人人自愛相安于紀律而國勢張時維汝嘉狃故必罰朕不敢赦守臣顔頤仲恭䟦曰臣仰惟皇帝陛下更新聖化總攬威權撫民馭兵恪守家法乃者戎行失律斧鉞肆加國法伸而大分明天威振而羣動息然且謙冲懇惻誕布綸言引咎責躬不忍歸過于下臣待罪京邑跪捧璽書感涕横集惟昔人主所恃以立國者曰民與兵而已民不安其生其責在上不在下兵不安其分其責在下不在上責在上仁以恤之責在下義以裁之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士不用命則拏戮汝其來古矣敬觀國史具載聖謨粤自藝祖開基太宗混一真宗仁宗繼體守文雖太平極盛之時其間豈無動容變色之警獨淳化中李順以窮民擾蜀勦平之餘罪已有詔若咸平至慶厯間劉旴王均韋貴王則SKchar皆以武夫悍卒干紀亂常迄就誅鋤毋煩申諭蓋民之與兵其事不同前聖後聖處置各異今陛下既以真宗仁宗所以待兵者裁之于前乃復以太宗所以待民者䘏之于後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可謂仁之至義之盡也天地之徳父母之恩宜如何報哉昔祈父職廢詩人譏之祈父掌封圻田兵爪牙不恤誰執其咎明詔及此蓋欲以京都為諸夏倡也臣敢不佩服訓詞朝夕砥礪誓同樂石永保無磷凡中外介胄之士拜手觀省自今以始既敬既戒共武之服豈止守城郭封疆為不二心之臣而已哉
  書家語賜守臣嘉熙四年
  孔子曰政寛則民慢慢則糺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寛寛以濟猛猛以濟寛寛猛相濟政是以和詩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恵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寛也毋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㓂虐憯不畏明糺之以猛也柔逺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守臣趙與懽恭䟦曰嘉熙四年十月二十有八日皇帝陛下親洒宸札援家語正論解孔子所善鄭子産之語賜臣與懽仍宣諭曰朕嘗觀鄭子産之為政在乎寛猛相濟卿必有取于斯就書以賜臣敢不夙夜對敭聖訓蓋自端平丙申嵗明禋後三日臣始被命承乏天府至是凡三尹矣臣竊謂立政動化莫尚于中和推而行之守臣責也昔王褒為益州刺史有中和樂職宣布以發揚大漢風化國朝孫沔趙抃守杭或以名堂或以賦咏慨想前猷俱得于寛猛相濟之義臣心竊有契焉載惟子産之政固非姑息以為寛亦非苛虐以為猛其相國而以禮其捄世而鑄刑書使都鄙有章廬井有伍是豈姑息之為至于存鄉校以師善焚載書以安衆用乘車以濟人又豈苛虐者所能哉嘗語太叔唯有徳能以寛服民其次莫如猛太叔繼之不忍猛而以寛迨其多盗殺之乃止凡前日不忍者至是而忍焉臣是以知非猛無以遂其寛而猛非子産之本心也先儒葉適謂其弛張予奪雖有芒鍔不可犯而委曲從物以待其定乃子産政體也然則太叔之不忍無亦輿人一年而誦者歟太叔之所悔輿人之三年而誦者歟孔子又嘗稱子産有君子之道而斷之以養民也恵使民也義則其察之亦審矣使子産而親見孔子所以増益其徳政將不止是夫以同時之賢如太叔猶未能盡知其心唯孔子之聖雖不同時而能善之又閲數千載而陛下掲之以為訓陛下之心視孔子之心一也臣昔誦先聖之語今也親見聖人而師之顧非幸歟敬摹宸札勒之堅珉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臣願廣中和之大化抑俾來者咸遵聖訓云
  聖節戒勅烹宰淳祐八年
  朕惟誕節放生祝夀乃臣子忠愛錫宴食品自有彛式如聞州軍縣鎮縁此廣務烹宰殊失好生之意今宜戒飭不得多殺物命一如景祐三年詔書務令遵守仍於所在放生池刻石守臣趙與𥲅恭䟦曰臣恭惟皇帝陛下繼天立極徳徧埏垓與物為春恩被動植乃者特以流虹誕節親洒宸奎戒飭藩方毋廣烹宰十行一札雷厲風飛萬𩔖羣生海涵春育大哉王言徳至渥也臣叨守京邑職在布宣百拜雲章歡呼抃舞臣竊惟帝王一心越宇宙而同闗鍵厯千載而一日心者何仁是也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之以為仁凡有此心均有此仁特其梏于氣禀之偏物慾之私不能廣而充之耳惟夫帝王此心與天地一清明純粹一毫不雜流動充滿宇宙皆春堯仁如天舜徳好生禹之懋徳而鳥獸咸若成湯之網周文之沼皆是物也於皇我朝以仁立國列聖傳心上貫三五一以神武不殺為務逮我仁祖心徳渾然善推所為舉斯加彼器玩戒龜筒之取禁饌徹羔羊之供宴錫乾元詔蠲豐典四十二年之始仁道大成布濩流行端由心始繼繼不絶以迨今日陛下實緝續熙廣之臣恭想聖衷惻隠天語將形此時此心真見同宇之内含生之倫□蝡肖翹跂行喙息莫不自吾仁生意中來也淵乎懿哉陛下此心即祖宗之心堯舜禹湯文之心天地之心也是心也可以回世運可以續天眷可以開太平兹乃宗社萬億斯年無疆之休臣敢不恪遵聖訓仰體宸慈徧告畿邦俾承明式臣已載新堂宇祗奉皇文中拱徳生前掲泳飛奎畫昭回金碧交映乃百拜稽首敬與都民登諸樂石以彰天地施生之徳以衍國家盛美之傳使嵗嵗祝堯後天罔極顧不偉歟
  今上皇帝
  蠲嵗貢景定五年十一月時未改元
  京師諸夏根本民氣宜紓先帝罷諸行厚之使弗困也嘗云帥漕兩司既無科抑難應供需他日必有復為民病者除祖例内庫窠名外合蠲近例嵗貢以補助其乏闕然後可以責其不病民事惜未行所當繼志以副先帝培護根本之意守臣趙與訔恭書曰臣聞發政施仁文王是也繼志述事武王其達孝矣乎以文王為父武王為之子可謂聖繼聖明繼明矣然文謨之顯顯于丕承之烈此下武之所以美武王也恭惟先皇臨御九有踰四十年厚澤深仁庶幾仁祖猶慮科抑重困斯民申飭攸司悉行蠲免端原正本意實有在嗣天子龍飛之始奉先思孝仁意流行涣發徳音停省貢式獨存惟正之供詔㫖春温信令雷厲實億萬生靈無邉之福豈止為本根培植之地而已真宗皇帝咸平二年宰臣述登極以來寛恩請宣付史館上曰先帝方欲行之朕承先志耳孝宗皇帝紹興三十二年賜御札戒京兆守臣以京邑風化所先久聞循例掊取民間務結私恵自今供饋營辦一切停免聖謨洋洋此家法也昭哉嗣服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敬拜手載賡是詩以讚改元維新之治刻之堅珉以夀方來
  奬諭獄空咸淳五年正月
  刑期於無刑訟必也無訟凡為爽鳩氏者之所難也爾奮繇學館尹正神臯乃月正元日能於地大物衆之區而奏圄空之效豈其得大無訟之㫖用以成我無刑之治惟乃之休則予以懌明道間程琳尹開封嵗中十獄空者四五今爾能以三獄而空儻復能一嵗常空罔俾程琳専美於前矣尚其式敬以長我王國則予一人益汝嘉守臣潜説友恭書曰臣恭惟皇帝陛下昭受上帝之命子育兆姓克綏厥猷乃臨御之六年春王正月京師以獄空聞凡厥旄倪蹈詠仁聖咸曰好生徳洽兹用不犯于有司自時中乂以及于萬邦自千以始至于千萬嵗皇乎懿哉天以陽長養萬物之道也臣幸得待罪尹正宣鬯皇風治朝清明上備響答䝉賴休澤僅復逭于放紛而何力之有璽書於煥嘉匪其能大懼不克勝荷以隕越于下臣愚竊以為聖徳之盛雖不自居至誠之著有不可掩若昔周書立政一篇始陳庶言庶獄庶謹而終獨曰勿誤庶獄重之至也厥後迄至囹圄空虚則亦惟成王之徳與周公之功有司牧夫奚與焉矧周告太平適當今日而其效丕應若此作周匹休于斯為盛臣何幸身親見之若夫明道開封之治臣于琳何能為役敢不夙夜祗若休命且載諸不朽以告來者曰兹惟聖天子措刑第一銘
  咸淳六年正月
  我國家以忠厚立國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列聖繼厥理罔不敬於庶獄庶謹永惟京師四方之本浩穰於三輔尤為劇民輕犯法狴户滋豐於是開封尹有以圄告空者常制詔寵褒之以風厲天下然而不屢見也朕承先帝休徳不忘元元乃者元日深詔執事唯恐有寃失職者卿以經術自輔其政能沃其所滯是能應于欽敬之意去年奏上繫無留文矣今又復然章聞于聴朕甚嘉之卿自尹正神臯居多善狀如代輸民租修復酒政壹是㢘之推也夫吏㢘則法平政所蓄也使郡邑之間皆如輦轂吾民其庶幾乎守臣潜説友恭書曰臣説友恭惟皇帝陛下仁洽道豐克肖天祖宗之徳乃月正元日皇極之敷言用訓于郡邑長吏欽恤一意尤懇懇焉臣属典京師實倡萬國大懼無以稱塞上命竊惟古者四郊之獄王公三公㑹其期漢三輔辭訟者率至公府方今乾坤軒豁民氣無所湫底黄屋清問上台聴成咸庶中正放之四海而凖臣幸得親承聖化謹厥攸司戒百石吏毋□妄繫留人于是圄告空如昔嵗先民有言曰此上徳所格非尹之功臣獨何人洊被褒寵竊窺詔㫖或者托是以風于有位若先帝訓㢘謹刑之意云耳敬刋之琬琰永配二銘以彰謨烈之盛庶其夙夜祗命無斁
  咸淳六年七月
  朕寅念先帝在宥四十一年壹是以仁厚誕保受命民深詔有司之牧夫俾弗誤於庶獄京師衆大之地獄訟素號繁滋而嘉熙淳祐間獄以空告者比嵗叠見夷考其時前後尹正實二人焉卿以通務之儒彈壓輦下比及二年囹圄空虚至於再至於三夐掩前聞矣夫刑獄不能無也惟片言以折則獄可空惟明謹不留則獄可空卿發擿敏剖决平不戒以孚民信之矣獄之屢空也固宜朕惟王畿四方之本褒詔數下非徒旌汝也葢將使庶邦勸于朕欽恤之意守臣潜説友恭書曰臣恭惟皇帝陛下祗承先帝休徳數勅有司務行寛大而禁苛暴以為中都官獄天下圭表庶乎屢空則猶有成康之遺風焉在易旅受之以巽且上順道而下順命巽之象也旅明謹不留蓋率由此而臣禀卬太和莫克宣究不自意期年之内申命重加寵之實非鄙臣所能堪稱抑臣伏讀明詔及于勿誤庶獄之㫖若稽周公諸書此最後作夫不有洛誥焉有立政繼自今長我王國至于萬年永保民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咸淳七年正月
  朕聞在唐虞時則畫象而民不犯在成周時則虚圄而刑不用蓋比屋可封人有士行治日多而厯年久朕甚慕之卿自尹神臯三年于兹獄以空告者四發摘精而慝罔伏剖决敏而繫不淹朕心用貺抑嘗觀古之人命司徒敬敷五教正月則施教法于邦國都鄙凡厥庶民乂于棐彛靡有抵法冒禁之事刑期無刑辟以止辟直易易耳朕乃者命卿貳版部即古司徒職也倡九牧以阜民典京師而首善繼自今將使天下㫁獄稀少豈但屢嵗獄空獨見於輦下庶丕愜于朕志守臣潜説友恭書曰恭惟皇帝陛下至徳溥大與天同流先春而後秋篤近而舉逺古者六卿之獄在國中卿士旬而職聴于朝昭其重也然其治迄至囹圄空虚則以先王之教仁漸義摩又有師保萬民者為之卿老使之日遷善逺罪而不知始自邦國達于都鄙若司徒所施特教之粗焉者耳今明辟哲輔比隆成周而宣究非才適逢盛際用能于三年之間四以無繫留吿亦惟化成習美之效至聖不居推之臣下輒加賜金書以勞之臣狎被寵恩大懼弗克勝荷敢因詔㫖稽諸周官推本措刑之盛使天下知風之自云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二  宋 潜説友 撰
  御製
  帝王之文與詞人才士不同前所載漢髙武二詔大抵出於二君所自為故簡質明白一見而決蓋不特詔令然也覇心未忘而大風之歌作悔心將萌而秋風之詞著率此𩔖耳吴國非豐沛之舊會稽無河東之祠土壤奥僻山川寂寥昭囬之光衣被弗及豈自知有今日之遭乎故今兹所編斷自我宋開國而後以賜王欽若出守詩為首是詩也真宗皇帝恤黎元之心也南渡而後以中和堂望越詩為首是詩也髙宗皇帝復土宇之志也聖聖相繼吐辭為經二風之作方斯陋矣倬彼雲漢為章于天凡在編者皆杭故也若灝灝噩噩之全則有御府之儲太史之録在叙御製
  太宗皇帝
  戒石銘
  爾俸爾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真宗皇帝
  文臣七條
  一曰清心謂平心待物則物自正 二曰奉公謂公直潔已則民自服 三曰修徳謂以徳化人不専猛威 四曰責實謂専求實效勿競虚譽 五曰明察謂勤察民情勿使賦役不均刑罰不中 六曰勸課謂勸諭下民勤于孝弟之行農桑之務 七曰革弊謂求民疾苦而釐革之
  賜守臣王欽若詩
  蚤自外朝登近侍克符昌運振嘉名一參黄閣推良畫再陟鴻樞顯至榮該博古今常獻納勤勞夙夜每専精石渠撰述多文備月觀崇封大禮成宰府調元心匪懈真宫兼職望彌清龍樓進秩恩尤異熊軾為籓任不輕二浙奥區期恵化三吳佳致悦髙情重重山水舟中見處處壺漿陌上迎既肅邇遐安外域更分宵旰撫黎氓予衷側席方毗倚佇有甘棠播頌聲
  仁宗皇帝
  賜守臣梅摯詩
  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槖輟才流暫出論思列遥分旰食憂循良勤撫俗來暮聴歡謳
  佛牙賛
  舊志于上石龍寺載有仁宗皇帝佛牙賛刻石厓上而不著其詞今視之乃唐律一首紹聖元年永夀院僧惟性所刋不知何從得此本觀者當自知之兹不敢録
  髙宗皇帝
  中和堂詩
  六龍轉淮海萬騎臨吴津王者本無外駕者蘓逺民瞻彼草木秀感此瘡痍新登堂望稽山懐哉夏禹勤神功既盛大後世䝉其仁願同越勾踐焦思先吾身艱難務遵養聖賢有屈伸髙風動君子属意種蠡臣孟夏壬戌來登斯堂逺矚稽山思夏后之功俯瞰濤江懷子胥之烈賦古詩一首守臣宋輝刻石謹書曰臣仰惟今皇帝即位以來属時多艱廵行方岳撫慰斯民而圖所以恢復大業肅清中原神功聖武且將追配前王貽休後世建炎三年嵗在己酉移蹕錢塘嘗以萬幾之暇登髙望逺賦為此詩前瞻稽山而追懐夏禹之功逺思勾踐而属意種蠡之臣憂民圖治感念瘡痍之意粲然見于篇什之中宸奎睿畫輝映日月傳間四逺民争誦之伏覩今皇帝聖徳日躋克儉克勤虚懐聽言刻意願治而躬行寅畏天命之實禁網不苛賦歛不煩而大敷子恵斯民之政凡注措施設雖非臣愚淺陋所能測知然臣承乏輦轂之下日覩政化之行而退誦雲漢之章蓋無一不合者是宜鑱之斯石以示方來臣謹拜手稽首而識其後
  中和堂御筆同年月
  斯堂偉特之觀無愧上都薫風南來我意雖快願與庶人共之守臣宋輝謹書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心乃能慰天下之望居九重之安則當念斯民有流離不獲其所者享萬方之奉則當念斯民有饑寒不樂其生者凡出入起居動静食息能舉斯心以加諸彼則天下無愁痛太息之心斯民有愛戴享上之誠而邦基王業可以傳永久而益固矣孟子曰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信哉斯言臣仰惟今皇帝勵精圖治宵旰不遑乃者按蹕錢塘嘗以暇日登堂望逺感薫風之來而思與庶人共之宸畫具在昭若日星蕩蕩乎此堯舜三王與我聖祖聖宗所以恵保斯民之意也臣竊觀比年以來發政施仁輕歛薄賦布寛大之澤下勤恤之令凡可以恵安元元者寜屈已為之而登臨觀覽之際猶不忘庶人之念顧惟仁風徳意所以快斯民之望者可謂至矣然憂勤愛民之心臣恐後世有不得而知者謹刻之石以示將來庶使萬世而下誦其言者皆知歌詠盛徳而見天王之用心此亦臣子之職也
  浄明院易安齋梅巖詩并序紹興二十五年
  謁欵泰壇因過易安齋愛其去城不逺巖石幽䆳得天成自然之趣為賦梅巖云 怪石蒼巖映翠霞梅梢疎瘦正横斜得因祀事來尋勝試探春風第一花
  孝宗皇帝
  潜邸恭和髙宗皇帝淨明院梅巖詩
  秀色環亭擁霽霞修成氷艷數枝斜東君欲奉天顔喜故遣融和放蚤花
  賜靈隠住持徳光詩
  大暑流金石寒風結凍雲梅花香度逺自有一枝春
  又賜頌
  欲言心佛難分别俱是精㣲無碍通跳出千重縳不住天涯海角任西風
  宸翰
  禪師所奏菩薩十地乃是修行漸次從凡入聖夫復何疑方知脚踏實處十二時中曾無斷間以至圎熟雜染純浄俱成障礙任作止滅脱此禪病當如禪師之言揮劍刃卓起⿱兆目 -- 脊梁發心精進猶恐退墮每思到此兢兢業業未嘗敢忘今俗人乃有以禪為虚空以語為戲論其不知道也如此兹事至大豈在筆下可窮也聊叙所得耳
  聖問
  釋迦佛入山修道六年而成所成者何事請師明説徳光囬奏臣伏䝉陛下親灑宸翰問釋迦佛入山修道六年而成所成者何事請師明説臣自顧庸昧不足以仰副大問謹對云將謂陛下忘却
  上天竺大士贊并序
  觀音大士以所謂普門示現神通力故應跡於杭之天竺山其來尚矣朕每有祈禱隨念感應曰雨曰暘不愆晷刻是有助於冲人者也因為作賛曰猗歟大士本自圓通示有言説為世之宗明照無二等觀以慈隨感隨應妙不可思
  賜興福恵光大師若納頂相賛
  道本尊嚴體常清浄通佛法僧明戒慧定三乘獨超六根自正龍天所衛叢林所證丹青雖工豈傳妙性頂相端如衆人咸敬
  宸翰三
  此虚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 前次已説身心安和藥病何在近又得圓覺之㫖幻化者煩惱也覺性者解脱也如繩縛體當求脱去言對除也本無所縛於脱何有此佛法也 經中説六十二處十八界不盡其妙理否色聲香味不執於離覺性妙明湛然常住
  賜圓覺寺僧徳信詩
  古寺春山青更妍長松修竹翠含烟汲泉擬欲增茶興暫就僧房借榻眠
  坐久方知春晝長静中心地自清凉人人圓覺何曾覺但見塵勞盡日狂
  寜宗皇帝
  光宗皇帝尹臨安判押案牘序
  仰惟聖安夀仁太上皇帝道髙乎兩儀仁周乎四海克勤克儉聲律身度以茂夏禹之績之徳之純儀刑作孚以顯文王之謨専務化民躬行元黙則盛美冠乎孝文厲精為治總覈名實則豐規齊于宣帝事同典謨之載政炳方册之傳乃樂退閑載光㢲䄠粤在乾道之盛深簡聖父之知爰命儲宫尹治京邑班輪宣化式慰于都人雙龍刻符增輝于邦典治以簡約為本教以寛靖為先析滯紓寃咸歸宸斷立政施恵獨運淵謨龍鳯之筆以煥其文河洛之珍以昭其瑞祕在天府積有嵗華臣猥以𦕈躬仰承大統惕思付託靡敢康寜申詔臣工肆嚴彚緝悉以判押紀諸簡編為卷七十有一忠厚之謨寛大之㫖罔不具著猗歟盛哉臣竊惟皇家膺受天命聖作明述固結于民心徳厚仁深繼崇于尹正太宗以神武智勇垂憲于前章聖以喆文叡聰敷猷于後肆惟上皇光于祖武嘗即行闕以雄南衙裕民厚俗之有經御衆牧人之有叙訟欲其省刑欲其平虚圄以清犴塵捐賦以養基本庭無留諍府無宿囚仁聲鬯于黄圖睿渥流于赤縣放之遐邇達之華戎日月所臨舟車所至肇自端尹迄于勌勤凡利於民率由此道顧今䆳門之上寶柙所儲祖徳宗功燦垂乎簡牘奎文璧畫光麗乎縑緗是皆撥叙之精豋奉之肅也臣繼志述事以寳大訓稽經諏律以詔無窮庶幾聖人之言炳若丹青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彼其辨南陽之牘垂鳯諾之牋仰眎閎深莫克參儷是庸闡繹益謹遵承以侈慈極厚民之休以昭有宋燕天之澤書曰臨下以簡御衆以寛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判押之㫖盡在是矣臣敢不勉
  理宗皇帝
  昌化縣進嘉禾嘉粟賜賈丞相詩
  禋禮甫慶成而昌邑以嘉禾嘉粟來進隂陽和而休瑞應此一徳感通之驗也因成一詩以賜 一徳交孚叶兩儀嘉禾嘉粟獻珍竒祥呈屬邑信非偶瑞應明禋若有期周紀唐封生秀穎漢歌郊廟産靈芝何如近在王畿内慶典珍符萃一時右丞相臣賈似道恭和臣恭睹法宫儲祉畿内薦嘉黍稷非馨由一純之所格稼穡維寶雖六穗以猶祥矧遇熙成敢忘善頌瞻宸奎之俯逮乃聖製之肆頒帝庸作歌允恊惟時幾之懿臣能歸美敢陳俾戩榖之私臣謹恭和二首仰凟聖聰下情無任忻忭之至紫壇昭事匪多儀畿邑嘉生各效竒天地中間皆景鑠神人和處即昌期祥符内苑歌嘉榖景祐前楹賦瑞芝臣昉臣隨俱被賜㣲生何幸際明時 神祗來格鳯來儀應陋歌麟問木竒前席慊非加賈誼親祠知不羡安期豐穰叶氣宜書瑞恭茹清朝即産芝稼穡艱難宸慮切天彰盛徳萃斯時守臣吴革刻石恭書景定四年秋九月辛夘皇帝藏祀于明堂景鑠孔昭熙事用成越翼日壬辰昌化縣以所産瑞禾瑞粟來獻御製詩賜下宰臣乃𢋫載歌有虞明良之盛復見今日四方萬里傳誦鼔舞咸曰時當禋祀宿隂汛掃霄堮澄霽既驗之天氣之和黍馨穡寳叶氣嘉生復形于地産之異非聖君賢相克厚天心曷濟登兹臣叨守畿邦且與聞民部稼省之事親逢兹瑞敢拜手稽首對揚天休嘗伏讀國史皇祐三年眉州上瑞麥圖仁宗皇帝有曰朕嘗禁四方獻瑞兹得西川秀麥圖可謂真瑞矣真之為言蓋以養人之本在是而非他瑞所能擬也今物産之瑞不形之他品而形之糓粟不出于他所而出于畿甸不見于他時而見于禋祀之成天意固有在矣視前代以芝草麒麟寳鼎天馬被之聲歌薦于郊廟者曷若兹瑞之為真哉恭惟皇帝陛下以至誠格上帝以至仁育羣生乾符坤珍駢示期應皆所以丕彰聖徳臣恭覩一徳交孚之句方且推之宰臣不自有其美宰臣恭和亦有稼穡艱難宸慮切為言臣下成政歸羙報上而更相儆戒之意實寓焉益知聖賢相逢所以夀生民之命綿宗社無疆之福者未嘗以休證之來而自泰也是用齋祓摸寫御詩次暨宰臣和篇刻之樂石以昭示萬世云
  訓守臣十二條
  厲公㢘 施恵愛 勤决遣 通民情 戒科擾平物價 絶遺饋 節浮費 修火政 抑彊禦禁鉟銷 革侈靡 右十二條守而勿失律已治人必務忠實毋急近功日謹一日式資汝能以重京室守臣趙立夫恭書曰臣仰惟皇帝陛下總攬權綱慮周萬物發舒典訓董治羣工乃端月十有九日命臣再行内史事越九日辛酉躬御奎畫煥著乾文詔臣以當謹守者十有二條臣省循庸繆已試罔功時異事殊政懵端緒宸聰四達洞燭厥理雲章下錫至教具該昭然若發矇矣爰自中興駐蹕殆越百年輦下服勤不知其幾龍光䝉被俶見于今臣何人斯獲兹榮異凛對天威大懼亡以稱明詔竊惟天啟神聖猶垂法象君廸臣工可無誨言是以堯有羲和之命舜有羣牧之咨暨于成周以君陳尹正則有命以畢公保釐則有册申申其訓前後一轍在昔帝王曷兹多誥蓋不戒視成非君師之所安也皇上祖述堯舜遵周軌而重商邑不以臣不肖既復使之又丁寜之右疏其目左提厥綱若曰律已治人必務忠實夫不欺之謂忠無妄之謂實真奉行十二條之綱領也臣雖不敏惟既厥心又曰無急近功日謹一日雖銜勒不弛而鞭箠用寛若慮其以廹促害忠實者聖度涵洪與天同宇如此顧猶有一毫不忠不實以隳大猷以千大戾則臣豈敢臣拜手稽首欽承明命日監在兹永矢弗渝詩云恵此京師以綏四國是賜也森嚴簡重文儷六經飛動騰驤書參八法抑非㣲臣所敢私敬刻之琬琰布之天下用永寳于萬世
  天竺廣大靈感觀音殿記
  朕聞有感必有應有應復有感感從心起則應從心得非自外求也方佛在耆闍崛山時觀世音菩薩摩頂受記合掌作誓言願以慈悲心救度河沙衆生受諸苦惱凡火坑波濤之難刀鋸杻械之難惡獸蝮蛇之難一切困厄可怖可愕惟能一念歸敬則以變化力逰戱三昧現帝釋身現梵王身現長者身現宰官身慧日慈雲甘露法雨轉熱惱而清涼變急難而安樂随其聲音種種解脱是豈有他故哉佛以如來心濟度人以如來心信向心心相感念念相應則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普門示現皆在靈臺方寸中我聞補陀山宛在海中島是為菩薩現化之地距杭之天竺一潮耳故神通威力每于天竺見之按後晉天福四年僧道翊結廬天竺山得夜明木刻為寳相至錢氏忠懿王俶夜夢白衣始創寺以妥其像我朝天聖初僧銑夢像行山中曰吾欲憩此乃謀更剏面挹乳竇翼以白雲獅子峯一殿中居衆山環拱烟雲縹緲中時聞鐘磬聲恍然天宫化成尋賜名靈感觀音院南渡聖聖相承崇信尤篤凡所禱祈如響斯答紹興有車駕臨幸之寵乾淳中有寳玩御賛之賜亦嘗親枉翠華腆有錫予大書扁額以旌之慶元嘉定間永充教寺有㫖蠲免租役有㫖是豈佞佛者哉所以答景貺也朕以凉徳嗣丕基厯年于兹海宇寜乂繄我佛力曰雨曰暘有請必應其所以福生民夀王國者至矣頃嘗賜像與賛及心經秉爐昭示尊奉之意甲寅秋合宫宗祀假廟之旦雲族族有雨意心香潜禱靈隠隨格隂霾劃劙暘光開霽薦鬯之夕天宇不塵星月明爛神來宴娭熙事用集朕以何因縁獲此嘉應亦惟此心有以感之爾心者何仁是也且佛法自漢永平流行中國今幾千百年矣而大士靈異獨于我朝為最驗盖我祖宗以不妄殺為旦誓以不科歛為家法以愛養百姓為根本惻隠之仁與佛心一真觀清淨觀悲觀及慈觀大士之所以能滅諸苦者仁也祖宗之所以垂裕後昆者亦仁也佛外無心心外無佛感應之機其在是歟若夫建創之嵗月制度之崇庳皆畧不載惟述靈異之跡云
  仙林寺鐘銘
  大塊嚂嘘震薄盖輿眷此洪鐘以實出虗欒銑其角十分其鼔豈有鑄鼎牧金遺禹博大闡繹厚薄和鈞上開天閫下徹地垠乃警聾瞶乃割昏曉咨爾有聞孰不心皎以為有聲匪鐘不鳴以為無聲如雷如霆作鎮梵宫法音無際鞏我神臯萬有千嵗
  六和塔真聖觀真武賛見行在所録佑聖觀不重載少師侍讀鄭清之恭書云臣恭惟皇帝陛下嚴恭寅畏惟典神天如鼔應桴有禱斯格真武聖靈于國家福祐最顯禁中尊奉端自前朝陛下加以㣲稱讃以天筆海内莫不知所敬仰臣于龍山真聖觀因賭鑒義江師隆所藏真武聖像神采雄毅意非吴道子不能作遂俾刻石洎摹本上進䝉御書聖製讃于上方于以傳示萬世與國咸休淳祐六年七月
  上天竺大士賛
  神通至妙兮隠顯莫測功徳無邊兮應感奚速時和嵗豐兮祐我生民兵𥨊刑措兮康此王國
  靈隠千佛讃
  一佛不二千佛奚别如處處水現在在月無去無來不生不滅梅花開時前邨深雪
  今上皇帝
  牧民訓
  惟天生民惟君司牧都鄙盈區分劃九服乃建州伯此維與宅民吾同胞咨爾保息朕兹念兹用簡畀爾思昔藝祖紫雲一誓睠焉牧養言如天地爾念哉悉爾心祇祇兢兢迺恵迺康惟亷惟平惟爾典常視民如身視郡如家視屬縣如子是可以為民父母矣勉旃俞往各勤我班瑞之分命
  字民訓
  昔在先帝字民是訓元元之命繫於縣令肆朕承保亦以命汝凡厥有生皆吾赤子父母於子胡忍弗仁爾㢘斯明爾敬斯勤其率自爾中公乃視聴其簡孚爾衆衡乃今政兹猷告于爾志其使我民孝悌力田庶幾乎三代之醇四善三最治狀以聞我朝彛典尚旌爾庸欽哉守臣潜説友恭書曰臣恭惟皇帝陛下道徳風烈同符藝祖方春和時懼郡國奉吾詔不䖍也乃若稽紫雲樓之誓闡為大訓以告于有司之牧夫羲畫堯文日月千古臣幸得遭遇先萬國拜貺于庭竊伏惟念民天民牧天牧也天不言而託之君是彛是訓于帝其訓其嚴乎凡我友邦冢君曷敢不祗若休命抑古者咨牧以食為先維時屢豐太平初登甸服之内吏不得縁糴以艾民力且將十年門闗委積之待施恵者墉如也夫蓋天子所自治之國三公為佐之六卿共効之如此守臣因得䝉頼用不愆于求蒭而畿内之大夫均被嘉澤如皇祐間詔令盡管牧地衛士母敢牟其稼而字民之志行焉臣恭睹聖明述作之盛于此尤加之意其或字民者之不欽則亦牧民者之責也訓有之眎属縣如于可不謹諸刻是丕謨嫓彼戒石相在爾室具嚴天威其克永省罔攸斁
  牧民銘
  天生烝民皆吾同胞痛癢切身勿瘠民膏凡而戚忻繫命爾曹惟既厥心毋憚爾勞繆以千里根于差毫
  字民銘
  涖事必公拊民必恵邇者有訓亦既切至咨爾令長守以勿墜宣朕實意斯為豈悌守臣潜説友恭書曰臣恭惟皇帝陛下茂徳上仁洽于烝庶詔書數下猶懼吏不究宣乃作為寳訓猷告爾大都小伯是牧是字欽厥攸同亦既垂日星而流風霆矣天道至教變化無窮且製二銘以申㢲命訓書也銘詩也詩感發情性入人也深風化莫近焉元老大臣務在輔善義揚徳音表請布之天下制曰可臣愚幸獲以牧夫躬被宸貺拜手恭頌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有取先正西銘之㫖夫厚其同胞以視其父母宗子之懿家相之良也越我臣僕奔奏奈何弗敬矧周公述三宅之事諄復致意于牧而曰協于厥邑用丕式四方對揚休命宜自臣始臣敢不夙夜祗服厥銘刻在丹府其永無泐琬琰云乎哉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一
  班孟堅表漢百官其前叙次職分如左右内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以至太守二千石建置沿革之繇具是矣而表止於内史三輔官氏遷免太守弗及也詎不謂京師非郡國比書法宜爾耶或曰臨安視漢三輔自中興始前是為守者何以得書曰固之表為一代作今之志為一郡作弗得而畧也然則為守者皆以事繫人又何以特詳曰嬴劉而降悉本史傳中興以來金匱之藏尚袐也固所書一百二十餘人有傳者什三表其人於此而著其事於彼今諸所載耳目可睹記者不班班見乎雖然時有古今事有詳畧而是非之實昭昭然著於此心之靈有不隨方册存亡者嗚呼是可以觀矣叙秩官
  封爵攷
  淳祐志牧守止載錢唐侯朱雋且謂其它封國若富春於潛之𩔖並見郡縣陞革此不載今按漢制封爵有二等曰王曰侯王則掌治其國有内史以治國民自景武以後惟得食租税不預政事成帝時又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侯則専以賞功勞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所食國令長皆名相主治民但納租於侯以户數為限合是而觀則如錢塘侯之𩔖不過寵以爵秩厚以租賦實未嘗涖其地治其民得列於牧守也全琮孫徳嘗封錢唐侯周魴嘗為錢唐侯相蓋漢制之舊晉氏之初封建諸國畧同漢制如岳如晏皆嘗王吳合用漢荆吳例其他以縣與鄉亭封侯者既於民無闗亦於事無考法不當書書之則亦不勝書也如前所載孫全二人皆淳祐志所無故志得以畧餘見内史攷
  内史攷
  漢以王國内史治民實為郡守之職杭屬荆吳内史合見於表惜氏名無傳自濞以後國遂為郡至晉復以封諸王仍改太守為内史職官志所謂諸王國以内史掌太守之任是也故今一据正史凡為内史者悉纂入牧守以補前志之闕然晉世子弟封吳者不過二王晏自太康之末訖懐愍終凡二十餘年其以内史見於紀傳者僅顧袐一人岳一嵗即他徙其時内史亦僅庾冰而已顧庾之外史不絶書而以王封吳者並無所考始嘗疑之反復紀傳參稽旁證然後知晉自置内史以後常與太守通稱不必盡有王而後有内史故作史者亦復互文具見如西晉之顧祕紀書為吳興内史傳則書吴興太守均起義軍討石冰一事也東晉之王珣紀書為吴郡太守傳則書吴國内史均遷為尚書僕射一時也諸如此𩔖甚衆則是晉制又有不盡與漢合者乃若漢省内史而以相治民蓋綏和以後之製東漢因之班史於循吏傳序概以刺史守相為言且引仲舒相江都與京兆内史𢎞寛並論固東漢人也習見當時侯相事故云爾因并著其説
  都尉考
  漢因秦舊郡置守尉監守掌治民秩二千石尉佐守典武職秩比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守為太守尉為都尉是時守尉之職判然不侔淳祐志乃以㑹稽都尉任延禮髙年興教化宜為牧守之祖固不害其為善善之意惜未深考漢制耳武帝時嘗以吾𠀌夀王為東郡都尉不復置太守賜璽書有謂任四千石之重師古曰兼總二任故云蓋都尉或行太守事自前漢已然惜延傳軼之其後明帝時宰鼂以㑹稽都尉三國時朱治以呉郡都尉皆行太守事宋百官志謂漢末及三國多以諸郡都尉為郡殆有考於此故今止載任延以下三人而後此都尉史不明載行守事者皆弗録
  吳吳興二郡攷
  晉宋齊梁不置郡錢唐令富陽令鹽官令新城令並𨽻吳郡餘杭令臨安令於潛令並𨽻吳興郡此淳祐志所書也其意盖以吴郡為今平江吳興為今安吉皆非杭境故二郡牧守皆闕弗著竊謂不然牧守有所治縣有所統縣以所治言之則吳之治吳吳興之治烏程似與今之杭無與以所統言之則錢唐等四縣之𨽻吴餘杭等三縣之𨽻吴興寔同此牧守也所治得書所統不得書則未置吴郡以前亦㑹稽所統舊志尚以㑹稽西部都尉任延為牧守之祖而吳郡吳興太守反外之於他郡可不可歟必謂都尉治在錢唐所以列於本郡則攷之漢志㑹稽凡兩都尉西部治錢唐南部治回浦延傳但書拜㑹稽都尉安知其必為西部耶志者乃直書西部以遷就其説尤不可也沈約志宋州郡有云地理參差由名號驟易境土屢分一郡一縣亟有離合尋校推求未易精悉誠哉是言然郡之分合雖不同縣之𨽻屬猶可攷蓋郡之牧守即縣之所事長吏也倘専以今之平江為吳郡安吉為吳興而謂非今之杭則是當時牧守教條不及於錢唐餘杭等七邑豈理也哉又嘗考之自陳後主置錢唐郡隋文帝廢郡置杭州煬帝又改杭州為餘杭郡然後舊𨽻二吴之邑始専屬杭而吴之為蘓吴興之為湖亦於此時相先後而置杭與二吴遂各為封境非四代時比矣故今所志凡四代間守二吴者其名氏事蹟以七縣嘗𨽻屬故悉据正史網羅放失詳著於篇庶覽者無遺憾焉
  古今郡守表
  舜咨十有二牧揚州居其一杭𨽻焉三代之世當因而不改但名氏皆無傳史稱夏少康封庶子於㑹稽以奉禹祀披草莱而邑猶未通於上國至魯定公時其後曰勾踐始見春秋傳雖稱越子經止書於越亦未得列於諸侯也若其疆域則有可考證已見郡縣沿革今所表斷自秦分郡置守始九江志亦用此例
  世紀  沿革   名氏   事蹟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二
  世紀  沿革   名氏   事蹟
  
  武帝 吳國内史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四>















  咸淳臨安志巻四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三
  世紀  沿革   名氏   事蹟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右自東漢尹興以後至陳末陳伯謀並採摭正史增入其僅存氏名而𡻕月事蹟無可考及雖有事蹟而臣節有虧者並不録但考之吳興吳郡二乘所載牧守頗多皆雜取他傳記與今志凡例不同又恐觀者以為遺軼悉附載氏名於後若此有彼無者吳興二十人吳郡十四人
  吳興
  王羲之     謝琰
  虞𩦎      周鎮
  胡嚴      王胡之
  孔坦      孔廞
  袁琇      周札
  周莛      王坦之
  顧衆      陸統
  江蔚      車嗣
  殷康      沈嘉
  何楷以上晉人    禇彦回
  謝莊      邱道䕶
  謝澹      謝述
  張崇之     蕭慧明
  殷冲      袁思道
  孔山士     沈道思以上宋人
  袁洵      袁昻
  蕭慧休     袁彖
  王瑩      楊文崇以上齊人
  元仲景     張僧繇
  王騫      信都遵
  蕭猷      文皇帝蒨
  夏侯桓     衡陽王昌
  孫㢘      杜龕
  周敏      齊明帝蕭鸞
  王彬以上梁人    錢道戢
  徐綜      周文育
  周䂮      周寳安
  任忠      沈欽以上陳人
  吳郡
  譙敬王恬    沈充
  傅盛      王恬導之子
  王洽卲之子    王卲導之子
  王謐導之子    魏詠之
  顧含      郗鑒
  殷祐      劉牢之
  張茂      賀循
  應詹      魚檀
  王愷      王允之
  王侃      虞潭
  樂謨      張敞以上晉人
  袁珣      張懐
  栁世隆     王誕
  王思逺     禇淵
  禇澄淵之弟    張充
  南康縣侯子恪  江斆
  王規      李元履
  江革      袁昻以上宋人
  王僧智梁人    裴异
  永陽王伯智   衡陽王伯信以上陳人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右並据前志參以新唐書重行考訂間有增損其名氏雖存而嵗月事蹟無所考者自當用唐以前比例但既見前志姑附著於後
  相里君造虗白亭    元藇之河南人右司郎中作冷泉亭裴常棣河東聞喜人兵部郎中作觀風亭
  杜陟       陸則
  李㓜       崔鄯貝州武城人
  路異       殷亮給事中
  韋夐京兆杜陵人虞部郎中  崔恂鄭州人水部郎中
  獨孤嶼洛陽人侍御史   李士挹宗室
  封亮渤海人司封員外郎   雙士恪天水郡人右武衛大將軍定相二州摠管杭州刺史吕國公  薛自勉河東汾隂人司勲員外郎
  薛瑩河東汾隂人    盧涇范陽卓縣人
  楊行矩上蔡人    栁徳義河東人
  史令卿建康人祠部郎中  杜信京兆人刑部員外郎
  李覯       裴珏
  劉暹字士昭     李㓜公姑臧大房
  李力牧百藥族    張㝏
  崔元奬清河大房吏部侍郎  崔涓博陵人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卷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宋 潜説友 撰
  秩官四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六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宋 潜説友 撰
  秩官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咸淳臨安志卷四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   宋 潜說友 撰
  秩官八
  兩浙轉運
  二浙自錢氏國除太平興國三年五月始以刑部郎中楊克遜為西南路轉運使宗正寺丞趙齊副之祠部郎中劉保勲為東北路轉運使拾遺鄭遜副之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八路兩浙合為一獨得視京東西等並置使副或皆為使或皆為副或為同轉運使或以一員為判官熈寧七年檢正沈括乞分為兩路於杭州置司詔從之建炎四年車駕所幸未有定居乃於東西二使之外添差一員專一随行在應辦錢糧以方孟卿為之又以李承造為劉光世隨軍轉運未幾省至紹興二年添差亦罷淳熈初始置一員或除運副或由判官而陞至今為定制㕔壁有記則自紹興三十二年陳副輝始訪政和以來之氏名刋之石二浙之廣列城十五生齒百萬素號劇部粤自太上皇帝翠華南幸駐蹕錢塘視猶畿甸而漕輓之計責任尤重在位三十六載之間凡推擇者六十有一人肆我主上嗣歴之初眷求外臺之寄輝以不才誤膺是選且獲繼先大父遺躅於四十年之後敢不以榮為懼夙夜黽勉誓殚駑力庶幾圖報萬分之一越明年職事之暇因訪向來歴是官者名氏爵里而題記莫存深懼闕典於是搜閲案牘詢諸老吏嵗月逾逺莫能盡究姑得自政和中應公安道始謹刋石用告來者若輝亦得以托附諸公之末預有榮焉淳祐中呉大監子良作續記曰轉運轉運粟與蒭耳而轉運之職纔若是止乎轉運監司也民利病俗媺惡當廣問細籌訟牒朝暮四面集當燭情偽雪寃枉寮采賢不肖雜襲吏胥或恣横為公私蠧當區别澄汰所兼領郡縣學當新士習振儒風值科詔下當遴擇所部官精考校為國家得士是為布宣天子徳澤是為不負臨遣之意是為轉運之職最大最要者况兩浙三輔地轉運號畿漕對天威咫尺逈不與諸道等然則轉運粟與蒭而止乎顧今之論不但曰粟與蒭又轉而曰畿漕職應辨何暇乎其地上而宫禁次而省部臺寺征需百出片紙下指呼叱咄奔命不容喘下至百司厮吏動挾持以相撼撓旁而游士異色人亦闖伺駢闐扣請少不如意譁讕輙瞬息起財計伸縮不問事可否不問甚或例有無不問為畿漕者心緒絲棼惴惴慄慄左右應無休時專務彌縫為圓熟以逃譏謗敝司存不問敗名檢不問用無以給則朘膏民血不問且既敝精神於此則實無暇乎其他而所謂職之最大最要者亦一切置度外不問嘻是固勢使然邪淳祐五年天子方改紀厲精而畿漕凡三易最後余以愚戇被選三辭不獲命既眎事念生平讀古聖賢書於職之最大最要者何敢矌不力而事隨日改諸應辦亦惴惴慄慄幾殆頼天子聖明廟朝主公論未遽以辠斥雖然由前之説則後之過未易逃由後之説則前之責未易塞以余之愚戇惟二説昧昧弗克究是懼尚堪乆此哉睨庭下二石書前人名氏適遍増一石而三之余名字乃居首益慚赧因其二説鑱焉庶幾有能於前之説又能於後之説者旦夕至而余可以去矣
  應安道政和五年
  王汝明
  劉既濟
  詹度
  蔣彛
  李祉
  傅其傳
  胡□
  陳建宣和元年
  蘇莊宣和二年
  王復宣和三年
  王仲閎宣和四年
  胡直孺宣和五年
  孟庾宣和五年
  李堯夫宣和六年
  曽讜宣和六年
  程昌弼宣和七年
  李弼孺宣和七年
  顔彦誠靖康元年
  呉昉靖康元年
  黄敦書靖康元年
  劉䝉建炎元年
  范沖建炎元年運副
  王琮建炎二年運副
  劉寧止建炎二年添差
  朱異建炎二年添差
  成大亨建炎二年運副
  陳國瑞建炎三年運副
  李承運建炎三年運副
  徐康國建炎四年運副
  方孟卿建炎四年添差
  李承造建炎四年運副
  曹紆建炎四年運副
  劉寧止紹興元年運副
  盧知原紹興元年添差運使
  梁汝嘉紹興二年運副
  馬承家紹興三年運副
  張致逺紹興三年運副
  孫逸紹興三年運判
  王俁紹興四年運副
  李謨紹興四年添差運判
  呉革紹興四年運副
  朱縡紹興五年運副
  李迨紹興五年都運
  張澄紹興六年運使
  張匯紹興六年運副
  向子諲紹興六年都運
  汪思温紹興七年運副
  呉革紹興八年運副
  梁澤民紹興八年運判
  蔣璨紹興九年運副
  林正紹興十年運判
  張匯紹興十年運副
  黄敦書紹興十一年運副
  王㬇紹興十二年運副
  張叔獻紹興十二年運副
  李椿年紹興十二年運副
  王鈇紹興十三年運副
  趙伯牛紹興十四年運副
  呉坰紹興十四年運副
  錢端禮紹興十五年運副
  湯鵬舉紹興十六年運副
  沈該紹興十七年運副
  唐道紹興十七年運副
  曹泳紹興十八年運副
  榮薿紹興二十年運判
  曹戩紹興二十年運判
  趙士餐紹興二十一年運判
  張匯紹興二十一年運副
  趙不羣紹興二十二年運副
  李莊紹興二十二年運判
  韓璡紹興二十三年運判
  黄然紹興二十四年運判
  鍾世明紹興二十五年運判
  閻彦昭紹興二十六年運判
  陳璹紹興二十六年運副
  張僖紹興二十六年運副
  李邦獻紹興二十六年運副
  趙子潚紹興二十七年運副
  楊沂紹興二十八年運副
  錢端禮紹興二十九年運副
  黄仁榮紹興三十年運副
  吕廣問紹興三十年運副
  林安宅紹興三十年運副
  王時升紹興三十一年運副
  龔濤紹興三十二年添差
  陳漢紹興三十二年運判
  陳輝紹興三十二年運判
  朱夏卿隆興元年運副
  黄仁榮隆興二年運副
  陳□作隆興二年運判
  薛良朋隆興二年運副
  姜詵乾道元年運判
  方滋乾道元年運判
  王炎乾道元年運副
  周淙乾道二年運副
  劉敏士乾道三年運判
  姚憲乾道五年運判
  吕正已乾道五年運判
  胡昉乾道六年運判
  沈度乾道六年運判
  胡堅常乾道七年運判
  沈复乾道七年運副
  沈度乾道七年運判
  曽逮乾道八年運判
  張宗元乾道九年運判
  吕搢乾道九年運判
  胡堅常乾道九年運副
  吕正已乾道九年運判
  陳峴淳熈二年運判
  趙磻老淳熈二年運判
  呉淵淳熈三年運判
  韓彦質淳熈五年運判
  燕世良淳熈七年運判
  呉琚淳熈七年運判九年陞副再任
  朱佺淳熈九年運副
  景秉淳熈九年運副
  張枃淳熈九年運判十一年陞副除知臨安府
  錢冲之淳熈十一年運判十二年陞副
  趙不流淳熈十二年運判十五年除知臨安府
  丘崈淳熈十四年運副
  鄭汝諧淳熈十四年運副
  景秉淳熈十五年運副
  潘景□淳熈十六年運副紹熈元年除工部侍郎
  沈詵紹熈元年運判三年陞副
  王厚之紹熈四年運判
  黄黼紹熈四年運判五年陞副慶元元年除檢正
  沈詵慶元元年運副
  王溉慶元二年運副
  趙師𢍰慶元二年運副三年知臨安府
  趙善□慶元三年運判四年陞副
  韓邈慶元四年運判五年除戸部侍郎
  趙善堅慶元五年運副六年知臨安府
  沈作賔慶元六年運副嘉泰元年除工部侍郎
  葉簨嘉泰元年運副二年除戸部侍郎
  趙彦勵嘉泰二年運副三年除太府卿
  陳景思嘉泰三年運判四年陞副
  顧熹嘉泰四年運判宫觀
  詹徽之開禧元年運判二年除軍器監
  廖俁開禧二年運判
  程凖開禧二年運判
  史彌堅開禧二年運判三年陞副十二月初三日知臨安府
  孟猷開禧三年運判嘉定元年陞副二年除刑部侍郎
  陳耆夀嘉定二年運判
  黄犖嘉定二年運判三年除太府卿
  劉彌正嘉定三年運判四年陞副五年除太府卿
  呉鏜嘉定五年運判六年陞副七年再任八年除觀察使
  趙時侃嘉定八年以知臨安府兼權一月免
  章良肱嘉定八年運判十年陞副十一年除宗正少卿
  趙伸夫嘉定十一年運判十三年陞副
  沈皥嘉定十三年運副十四年除太府卿
  丘夀雋嘉定十四年運副十六年除太府卿
  朱在嘉定十六年運副寳慶元年除司農卿
  趙崇龢寳慶元年運副三年再任除工部侍郎
  陳宗仁紹定元年運判四年除司農卿
  林介紹定四年運判
  趙汝憚紹定四年運判
  衛樸紹定四年運判六年陞副
  趙汝捍紹定六年運判端平元年除倉部
  李日邁端平元年運判二年知寧國府
  顔頥仲端平二年運判是年知臨安府
  趙與𥲅端平二年運判三年知慶元府
  趙以夫端平三年運判十一月除左司
  林申端平三年運判除兵部
  王埜嘉熈元年運判二年知建寧府
  曽頴秀嘉熈二年運判三年除左司
  趙崇賀嘉熈三年運判四年宫觀
  項容孫嘉熈四年運判除右司
  王埜淳祐元年運判宫觀
  魏峻淳祐元年運判二年陞副三年除右司兵部侍郎
  袁立儒淳祐三年運判五年陞副
  黎安朝淳祐五年運判
  趙汝暨淳祐五年運判
  呉子良淳祐五年運判六年除左司郎官
  尹煥淳祐六年運判七年除左司
  章大醇淳祐八年運判八月陞副知慶元府
  余天任淳祐八年運判九年陞副十二年除權工部侍郎
  翁甫淳祐十二年運判七月兼知臨安府
  王克仁淳祐十二年七月除運判寳祐元年四月陞副二年十一月除寳章閤待制兩浙轉運使三年九月除户部侍郎兼知臨安府
  徐㮚寳祐三年九月除副使四年十二月除權戸部侍郎兼知臨安府
  饒虎臣寳祐四年七月除副使五年十二月除禮部侍郎
  趙孟髙寳祐五年十二月除運判六年除副使
  葉隆禮開慶元年十月為運判十一月知臨安府
  陶熾開慶元年十一月為運判景定元年五月除大理寺卿
  洪燾景定元年五月為運判九月陞副使十一月除户部侍郎知臨安府
  趙與訔景定元年十一月為運副二年五月除寳章閤待制知臨安府
  魏克愚景定二年五月為運判十一月陞副使三年五月除太府少卿兼知臨安府趙與可景定三年五月為運判八月罷
  呉勢卿景定三年八月為運判十一月陞副使十二月致仕
  季鏞景定三年十二月為運判五年二月知紹興府
  趙與訔景定五年為轉運使十一月除戸部侍郎知臨安府
  胡太初景定五年十二月為運判咸淳二年除太府卿
  趙崇絢咸淳二年二月為運判十二月除淮東縂領
  潛説友咸淳二年十二月為運判三年七月陞副使四年閏正月除司農少卿知臨安府常楙咸淳四年閏正月為運判十月陞副使五年五月除檢正兼權戸部侍郎
  曹元發咸淳五年八月為運副六年八月除檢正兼權戸部侍郎
  趙與稙咸淳六年八月為運判七年八月陞副使十一月除戸部判官知臨安府呉益咸淳七年十一月為運判八年五月除戸部判官兼知臨安府
  洪起畏咸淳八年七月為運判十月罷
  朱浚咸淳八年十月為運判
  倅貳
  北㕔
  大平興國杭歸版圖倅與守俱置至建炎庚戌以後名氏始有可次第者乾道元年通判胡堅常為壁記官府有題名古也郡有倅貳亦古也臨安為郡東南第一都㑹湖山之勝妙絶天下承平盛時風俗絶厚獄訟稀少視比他州為樂土前此良二千石如唐白傅國朝蘇翰林其政事妙敏如庖丁解牛奏刀砉騞固已磔然四解矣公退之暇則放意詩酒寓興於湖山之問至今蒼崖斷壁二公之墨寳猶有存者則古人為郡之樂二公固自得之想夫所謂半刺史者亦得以平分風月焉越自六飛南渡而臨安遂為輦轂之地守倅之選雖視古為重然風俗日益偷獄訟日益繁加之六宫百司軍旅郊祀無一不取辦於是郡太守窮日力有不能給倅貳方且奉令承教之不暇雖其選甚重而其勞殆與諸州上佐等而堅常不肖承乏北倅自惟綿薄固不足以比方古人然辱在此位恨不得周旋揖遜於白傅蘇翰林之時盖所謂半刺史之樂未易得也位有南北二㕔南㕔自紹興初分治於府治之前獨北㕔遷徙不常故自建炎庚戌至於隆興甲申凡三十有六年自郭君至堅常凡二十有二人而題名記迄未能立遂使姓氏與夫去來日月了不可考盖闕文也於是伐石記之以貽後之來者云呉革續記熈寧中蘇文忠公繇史館來貳杭郡事時四方行新法公於其間常因法以便民民頼以安至今耆舊傳誦公之心猶可概見革竊慕焉後百八十年承乏於此初視印乃太平興國之舊公所嘗佩者也次視㕔壁題名記則斷自建炎而公之名不可尋矣豈印以金能久而題名以石乃不能久耶要公之心不金不石而久久而不磨者也石溢自革而續嘻題名續非難續令名為難傳公之印非難傳公之心為難革願學而未之逮也敢以是諗諸來者
  郭采        劉大中
  鄭作肅       邵相
  楊穜        趙令言
  朱敦儒       蔣延夀
  吕斌        張柟
  王權        黄衮
  俞召虎       俞煒
  張士襄       林衡
  呉伸        章岵
  方擴        劉逺
  葉桯        胡堅
  陳禾        曽協
  張元成       丁逄
  沈詵        朱思
  程文昺       王明發
  强濟        應藏宻
  張鎡        王進之
  柯春卿       方傅
  黄瀚        鄭魏良
  潘好恭       王正民
  陳鈞        沈埴
  王百度       富嘉謀
  趙善昐       魏大中
  陳卓        方叔泰
  趙汝逵       劉保
  張擢        張次賢
  趙希蓁       曹至
  趙汝鐩       黄順卿
  麋漂        尤爚
  皇甫煜       顔耆仲
  婁紹彭       顔頥仲
  黄崖        劉克遜
  樓杓        謝奕修
  楊纉        虞曽
  楊瑾        髙衡孫
  趙師宫       尤煓
  施徳茂       王瑢
  趙希琚       韓識
  陳奎        張修
  石孝廣       呉革
  張藴        陳大方
  黎彌正       袁璟
  梅鼎        郭允行
  章士元       許鑑
  劉縝        趙與禌
  趙時樒       林孟辰
  項廷曽       趙崇鐖
  趙崇乗       莊彌邵
  家之巽       馬元縯
  呉洪惪       王剛中
  葛稱僧
  南㕔
  増置嵗月未有所考名氏著於壁記者自紹定六年王修始錢塘自紹興車駕駐蹕民物繁盛事夥責重視古京兆嘗增置倅員鼎峙闗决考舊題名上南北㕔有𨽻事之所中間或僦民居室遷徙無定紹定庚寅京尹大資趙公請於朝度地於府治之南撤官𪠘民居一新三倅㕔事明年燬於火今大尹侍郎余公視事未幾亟命重建費緡錢萬二千有奇三越月而成修徙居之顧舊碑不存無以傳後因伐石以記名氏并㮣序其始末云
  王修        趙汝皓
  徐起宗       喬幼聞
  呉當可       俞任
  葉宷        章端子
  惠孔時       柴夢規
  趙時詁       林靖
  謝塈        陳光
  施退翁       鄭思問
  趙師簡       趙與澤
  鮮于應文      莫子父
  方棫        趙汝珤
  樊應亨       陶虎
  魏洸        王橚
  林易        趙時瑢
  黄與仁       許鍾
  莊彌明       髙應雷
  吕撫        趙希瓍
  李雷初       夏士林
  東㕔添差
  壁記自嘉泰元年趙師石始萬逮為記六飛駐錢塘氏物益繁阜府事日滋故闗决記於分任者為倅倅有南北㕔又有員外置率以處宗室戚里及有朝蹟者然無定員或三之二或二之一未始闕也顧官舍無定棲擇木偷安視䕃傒闕自處若浮梗此㕔壁記所由闕也紹定庚寅太府卿玉牒趙公為尹請諸朝度治所堧地剏㕔事辛夘燬焉越明年壬辰今户部侍郎四明余公開府數月維新百度命更為之浹三旬而成明⿱⿻十𡖇大 -- 𠁊髙大奥與曠稱繼自今得安其居以賛其長以無負公朝畀任之意公之賜也逮適承乏既涖其事念前聞人無所稽據後來何觀詢宿吏繙舊牘得趙公師石而下十八人刻石龕於㕔之西壁間所期居是宇者欲人之寧如已之寧覧是刻者欲已之善如人之善是則惓惓之志也又何敢徒以勉人不以勉已乃書以冠其首云姚岩續記熈寧七年東坡先生守宻嘗為通守趙君成伯記題名於㕔壁美其勤於吏職視官事如家事不但紀其名盖紀其實也前一年先生以奉常博士倅杭於時民醇事簡猶有朝推囚暮決獄之詩其勤於王事如此是先生非苟言之實允蹈之中興駐蹕杭陞天府今距先生百九十年岩蜀人也由掌故負丞於兹獲踵華躅大懼弗稱恪守家訓公亷勤三字無作先生羞一日摩挲壁記石已盡乃鑱石續之以遺來者併記先生語致其景慕之心云
  趙師石       蔣藺
  呉鋼        趙時侃
  趙師偃       趙善詠
  趙希栞       趙汝淳
  趙汝鐩       趙立夫
  趙汝鎚       趙汝獻
  趙師耀       趙希吕
  何處義       趙希觀
  王定        萬逮
  趙與懃       陳纉
  劉希仁       徐榮叟
  石孝該       姜彌明
  王侑        豐雲昭
  張公明       薛光
  趙汝謮       包恢
  韓集        徐 闕
  趙希㣲       謝奕勲
  趙與        趙崇侇
  王亞夫       趙與證
  趙崇乗       胡弌之
  鮮于應文      李衢
  劉仰祖       謝垕
  莊彌明       謝奕信
  史森卿       姚岩
  王人英       趙孟𥫃
  錢昌大       郭囦
  曽淵子       常楙
  冷應元       木天駿
  唐震        王霖龍
  史俊卿       王宗洙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一  宋 潜説友 撰
  秩官九
  縣令
  錢塘
  歴代
  王允之      王奕
  劉道真一本作真道宋元嘉十三年文帝遣揚州治中從事巡行上表曰錢塘令劉道真餘杭令劉道錫為二邦之首最治民之良宰文帝嘉之
  張祜見宋書王歆之傳    沈文季見宋書顧琮傳
  顧昱見宋書孔覬傳     庾炳之有治民之績見宋書蕭赤斧為治百姓所安時議見許吏民請留之
  孫謙字長遜東筦人齊初為錢塘令御煩以簡獄無繫囚及去官百姓以謙在職不受餉遺追載縑帛以送之謙辭不受見循吏傳
  劉彪南齊書沈文季傳    申靈勉南齊書朱謙之傳
  王僧孺       劉道戢領錢塘餘杭二縣令陳書列傳傅沉陳時人清亷戒謹居處日貧見傅琰傳羅隠字昭諫郡之新城人有能詩名唐僖宗光啟三年呉越王錢氏表請為錢塘令事具金部郎中沈崧所撰羅隠墓誌
  國朝
  張君房祕閤校理見梵天寺昭慶法師塔銘鞏庭均嘗撰錢塘湖山逰覧記
  林文翁       呉彛
  孫畋        周端厚
  髙若虚       周邦績
  蘇策        謝茂迪
  陳炳        方懋徳
  任望之       李迎
  王大隠       胡維
  朱蹕湖州人建炎三年十二月乙酉完顔宗弼犯臨安守臣康允之棄城退保赭山蹕白允之自帶本縣及仁和縣弓手土軍往前路欵敵使杭民為逃死計行二十里遇敵騎蹕中兩流矢傷甚猶叱左右負已擊賊己丑城陷蹕在天竺山亦遇害
  鄧世昌       章萊
  趙伯衞       髙誾
  張昌詩       曹岍
  胡與可       施増
  陳唐弼       孫聽
  莫漳        趙不㥈
  段子方       趙彦丞
  强濟        范華
  湯麟        楊坦
  蔡咸        李祺夀
  綦松        曹格
  宋价        程松
  辛助        蘇朴
  陳嶧        陳衍
  袁聘儒       沈璞
  蘇麓        周㮣
  髙不倚       王栻
  樓樾        錢紹仁
  王良能       趙善䥴
  李伯杏       劉厚南
  趙汝苾       趙與𤇍
  鞏耕        張湜
  吳䝉        吕逄年
  毛遇順       姚垣
  呉革        劉居安
  陳㝱炎       陳淳祖
  游澤        汪元春
  王立愛       汪自强
  衞植        徐矩
  趙良忞       曹良度
  李應雄       張必萬
  吳升        王剛中
  陳渶        孫獬孫
  仁和
  國朝
  靳光弼       梅詢
  鞠詠守王化基入朝首以詠薦   龎英
  尹昌齡       胡巽
  邵飾        關魯
  魏中庸       趙植
  呉温        丁鈞
  夏侯維       王庭均
  張援        燕若思
  馮滋        景安上
  宋儉寳       徐疇
  陳師韓       楊洵
  楊存        唐翊
  張維        李坰
  林季仲       竇洸
  趙公孫       孫延直
  張溥憲       王抑
  葉三益       賈逋
  方升之       王鞏
  吕維中       趙復
  陳永世       周邦
  楊績        劉敏士
  姚憲        錢觀
  李柬        趙祐之
  趙子覺       王大本
  錢冲之       韓元象
  黄立中       潘昌甫
  虞汝翼       陳鞏
  陳徳明       朱贄
  榮授辰       陸相
  何洪        趙時逄
  趙善□       趙善偰
  辛勣        鄭域
  謝庭玉       趙希醇
  李仁方       陳晐
  姚師虎       黄涇
  趙希言       盧子章
  趙希吕       郭徳暢
  潘復        田廙
  桂如琥       范光
  陳爕        胡巨卿
  蔡公申       阮煒
  孟繼勇       張琥
  趙希㟒       施逄辰
  陳祖明       王亞夫
  趙璧        李從
  周溶孫       林璞
  王得一       劉夢髙
  馬世綸       翁宧
  柴士表       王三俊
  葛炳午       鞏桂
  真紹祖       謝翼孫
  吳洪惪       林起鼇
  馬元演       重可
  郭應酉       王宗洙
  曽冲子       唐天麟
  餘杭縣
  歴代
  陳渾東漢熹平間為令嘗徙置縣治築南湖塘鑿石門以禦水患百姓為之立祠今太平靈衞
  王是也
       范寗字武子解褐為餘杭令六年在縣興
  學校風化盛行
      顧颺與郭文同時
  徐赤符見宋書     劉道錫元嘉十三年以治最表上
  樂炎齊人       沈憲齊人
  何敬舛齊人      丁遵
  錢道戢      劉允恭陳人治事詳明臨下清簡囹圄屢空田野開闢百姓為徳政碑   盧鵬唐貞觀初
  陳允升上元二年有碑以頌徳政 李復唐大歴四年有徳政碑
  范愔唐大歴五年     陳芬唐大歴十年
  常師儒長慶二年    歸珧寳歴中因陣渾故蹟置上下湖又開北湖溉田千餘頃及築南道人稱賢令
  國朝
  陸同方咸平中     章徳一景徳中
  齊  治平中     扈大亮治平中
  李元弼紹聖中     楊時龜山先生也其為政務先教化不為煩苛臨事剸裁未嘗形之聲色崇寧末知縣事時蔡京貴盛母前葬餘杭用日者之言欲浚南瀦水為形勢託言欲以便民事下餘杭先生訪問父老咸謂不便即條上其事卒不為民擾
  孫延夀政和中     江袠宣和間有水利記以紀其績據邑志云父老相傳袠掘地决獄政稱神明盖當時賈人瘞劵以誣寺僧得其情也又云黄頡黄中毛球亦賢令之尤者二黄相繼中面黒而頡面白邑人以黒白别之但嵗月無可考姑附書于江
  袠之次
       黄頡
  黄中        毛球
  張永嗣剏建學舍風教盛行   鄒惟叙
  蔡坦之       范仲將重建學舍風教盛行
  江舜俞       蔣安定
  衞闐        史才
  錢墀        史庭俊
  陳濤        宋遹
  朱光胄       鄭嘉正
  趙公碩       張端簡
  王裳        鄭烈
  黄師中       李渥
  關澥        孫鐸
  施廣定       魏堯臣
  廖挺        陳序
  張頠        汪擇善
  孟必先       葛嶠
  江涔        周章修築溪湖塘岸以防水患
  鮑恭叔       薛甫
  王允叔       彭大辯
  張輶        丁黼
  趙師恕       常權
  鍾頴        沈杲
  曽槱        趙希焄
  吕午        江先
  錢肅孫       趙希磐
  黄必大       徐齊卿
  翟絜        王斗文
  李伯恭       李良
  陳惟忠       江鶚舉
  趙必鞏       劉漢祖
  許鍾        魯景孫
  葉成子       王元持
  徐矩        髙義和
  趙與鎏       劉希顔
  曹良冶       程士遜
  臨安縣
  歴代
  萬寵        丁遵
  江㹅遷太子洗焉出為令見陳書  張機見陳書
  庾持見陳書      陳思復
  國朝
  盧之翰       姚祐
  裴公楙       陳師錫建陽人蘇文忠公薦於朝改宣
  義郎知縣事
      倪倬
  錢坦夫       趙侁
  李誾之       徐儔
  黄匪躬       王傳
  錢豫        劉開士
  景宗醇       鮑安行
  陸静之       張巨卿
  范公序       髙槱之
  陳舉善       朱思
  白彦賢       宗嗣尹
  張伯垓       周郁
  張諫        丘琛
  廖覲        王大過
  沈自門       葉嵇
  何東里       趙師日
  蘇䂞        陳之純
  鞏豐        沈繹
  葉嶠        王潭
  沈鎮        潘顥伯
  林樅        湯諶
  趙汝唫       婁續祖
  黄紹祖       朱逄
  王鍨        趙汝球
  周説        謝焱
  趙希絪       王與鈞
  黄仁楙       趙汝想
  王橚        葛稱僧
  盖漸        徐洪
  家之巽       趙汝□
  季可        趙熄夫
  王漢老       韓翼甫
  於潛縣
  歴代
  虞府君晉人見錢武肅乾山廟碑逸其名丁表字元章唐麟徳中為令有政績邑人
  為立徳政碑
      杜詠唐正元十八年為令嘗開紫溪河三
  十餘里人䝉其利
     許恭大中六年為令是年建勅書庫
  國朝
  邉肅        孫洙字巨源歐陽修包拯呉奎三人舉應賢良方正科遷編校秘閣書籍   陸衍
  張炎民       郟亶
  刁璹與東坡同年熈寧中東坡倅杭行縣過之為賦野翁亭詩有我來觀政問風謡皆云吠犬足生𣯛之句今與東坡並祠浮溪之上 崔遹元豐間為令興元豐塘為邑人利至
  今呼為崔長官有祠
     毛國華按東坡捕蝗詩序云梅聖俞集中有毛長官今於潛令國華也聖俞没十五年而君猶為令今浮溪立三賢堂與蘇刁並祠
  趙𡵻清獻公長子也見東坡撰清獻公墓誌韓瓘忠獻公之孫元城劉大諫之友政和初為令興利除弊因山水之秀而得吉卜始改㕔事南嚮凡邑官之居征商𣙜酤之所倉庾庠序皆因其舊而増新之望正寢無根椽片瓦之易示不私於自奉也初邑之子弟未有䇿名薦書至是朱晉始登上第公每逰憇於岝㠋山之東軒後人因目為昌黎館
  林忠厚       徐康直
  陳近仁       陸行可
  樓璹        章觀節
  鄧俊明       徐彭年
  范徳冲       何佾
  郭知微       錢建
  江邁        黄揚
  朱江        葉衡
  王子潤       邢晦
  邵說        趙不悋
  王際        林良
  趙師宻       張大猷
  范成績       鄭東
  邵文炳大興水利詳見塘堰門  趙彦倓
  郭栞        王檝
  晁百談       胡衞
  王日益       沈紀
  陳熹        葉大顯
  虞衢        張欽臣
  潘履孫       徐逺
  胡紹祖       方熈
  程燾        張本
  徐逢年       林靖之
  王偃        尤煓
  陳綬        趙汝𦰚
  葉溥        趙孟敏
  吕沆        吳舜龍
  趙崇濰       吳𡌴
  朱洵        吳應
  鄭似之       李仲熊
  吳棐        趙時柷
  富陽縣
  歴代
  虞翻字仲翔為富春長事見吳志  沈嗣之見宋書禇叔度傳
  何洵見南齊書沈文季傳    郝其其唐貞觀十二年開陽陂見唐書地
  理志
        李濬唐萬嵗登封六年嘗築陽陂湖隄東自海西至於莧浦以捍水患見唐書地理志閻公見韋同碑亡其名
  鄭早貞元七年嘗增修陽陂湖見唐書地里志
  栁錫正元十二年建縣市    顧昇庠開元十年建縣市崔士元永泰元年重建縣學   董伸咸通八年建城隍廟
  趙訥咸通十四年築縣城   陸仁璋後唐
  聞人凝梁龍徳三年重建縣宇
  國朝
  周仁邈乾徳五年重建縣治   王永徽
  孫慎        陳執禮見文宣王廟記
  丘荷        何去非
  吳怙立城隍祠      胡紡
  張亨        劉䕫
  楊尚友       葉文奐
  陶□        孫紹慤
  吕南夫       李永
  陳祖禮       韓泰胄
  趙詵之       萬直夫
  林次膺       陸康民
  徐端甫       孫徹
  錢億年       方詢
  蔣嗣祖       唐沅
  蘇忠規       李扶
  韋才劭       陸楠
  陳字        趙汝明
  宋堅        魏仲恭
  徐木        陳大光
  麋師旦       沈㭒
  王行之       胡褎
  魯幵        蔡幾
  丁大同       陳嘉猷
  范之柔       陳晃國
  朱獻臣       樓潚
  吕昭亮       程珌
  鄭伯衍       常權
  曽治鳳       何擢
  趙汝灦       李彌髙
  趙汝捍       張脩
  錢眀徳       周晉
  譙習        王公遇
  周果        王熈載
  趙與譍       葉溥
  李迪        趙希□
  陳㝱炎       董景愈
  林子烈       林孟辰
  徐至        鄭大年
  趙汝崖       王琦
  趙與㒇       王積翁
  趙時䛚
  新城縣
  歴代
  陸赤奮見南齊書沈文季傳
  國朝
  林邵為南新令有逰龍詩    姜木太平興國八年立南新縣記碑
  徐評嘗撰嵗寒橋記     晁端友熈寕中為令見黄山谷所撰墓誌蘇東坡序其詩云清厚靜深如其為人其子補之時年十七随侍官所東坡行縣以文謁東
  坡遂知之
       許仲蔚字子均有和東坡居士新城十
  韻詩
        宋觀
  王折有碧沼寺詩     鄭厚方有碧沼香院詩
  劉庠有寧國院詩     孫紹懿有白蓮堂詩
  王杸        向沆
  史經        衞闐
  朱寛        蔡經
  李份        田欽亮
  陸演        吳康
  葉岳        范梓
  馮世亨       葉抑
  莊珙        張俊民
  趙詠        景秉
  劉紀民       葉之基
  管浚        呉益
  徐䘱        胡垕
  劉景脩       方竒之
  唐大本       葉重開
  温膚        楊恕
  葛祖夀       吳振
  曽綤        趙希益
  姚東        趙崇臤
  成待問       葉嵇
  莊述        錢璧
  趙澧夫       陳旼
  彭彛        謝夢生
  方熊        汪績
  葉杲        趙崇侅
  余文炳       章士元
  史越翁       趙時𠊷
  趙汝崖       崔泰亨
  陳逺        方䝉
  洪應辰       翁𡷫
  費伯恭       王璪
  曹夢龍       陳鎰
  陳君寳
  鹽官縣
  歴代
  陸遜呉人為海昌屯田都尉併領縣事 顧覬之見宋書
  江山見南史顧歡傳     蕭元蔚見南齊書沈文季傳
  庾持見陳書      路宣逺開元十一年嘗徙縣市於西
  南
        栁遵舊圗志云唐開元中為縣令嘗即縣西為賦亭驛
  國朝
  劉宗吉       魚承憲
  成常吉       王世昌
  裴基        鄭璨
  柴樞        張昱
  馬紹儒       李夢孚
  單招祐       邊秀
  周簡        張維舟
  許咸得       李成象
  張廷驥       劉舜卿
  張覲        王可回
  朱允昇       邵祥
  朱公綽       黄晉
  綦愿        吳轂
  江栩        鄭民表
  潘隆禮       劉拱
  王兢        富臨
  朱伯虎       陳齊
  陳璅        何夢錫
  戴士先       張彦輔
  陸伸        陳并
  陳嘉言       韓綬
  鄭乂        王裵
  丁眘        俞授能
  朱容        歐陽珣
  關睿        王昞
  栁懋        吳棫
  金譽        鮑謹好
  鄭朴        吕庭問
  施壎        吳傚
  白彦奎       刁廱
  胡兟        田欽亮
  李份        趙伯蕘
  吕擢        劉偉
  唐徳裕       劉開士
  胡堅常       邊維熊
  黄楊        朱宋卿
  盧嶼        林祖洽
  李宗大       魏伯恂
  趙彦駿       求承祖
  陳申        葉之望
  陳恕        魯□
  施枱        黄誾
  趙彦适       翁謙
  秦鎬        沈紡
  潘景䕫       趙伯澐
  魯興文       蔣惟曉
  吕祖志       趙汝禚
  林申        江㤗之
  趙汝艁       楊天麟
  張琥        毛諤
  董子焱       沈昌大
  范慶家       余愚
  王夢得       周獻可
  施濆        胡寛
  惠昌        李嗣祖
  李彭        章謨伯
  鄧得遇       劉繹
  吳由        留紹逺
  趙崇催       尤濤
  昌化縣
  國朝
  謝公彦       鄭旁
  韓賁        李義叟
  盛圓        吕奎
  孔延祖       范堯年
  陳師堅       范聞
  李坰        聞人琳
  錢冰        沈可
  何恭直       周澥
  徐楩        魯長卿
  陳友        吕亮功
  黄夀        張邁
  趙子卓       陳澥
  劉授之       章著
  孫愿        劉士脩
  楊大麟       呉大同
  倪穆        陳戒
  徐宗舒       曽光
  趙伯術       卞圜
  趙芾        許時
  錢孜        禇伯起
  錢昭祖       唐大本
  張任        周堪
  劉大成       趙諒
  章伯奮       陳汶
  沈掞        趙希伋
  鄭挺        王登
  林士巽       王臨
  常顯孫       趙汝塾
  葉頴        趙希范
  趙唯夫       趙汝柄
  趙希𡉙       袁瑞
  葉勲        鄭湘之
  章恬        趙希偦
  薛𡹘        葉采
  徐聞詩       黎宣昭
  趙與鍳       陳璨然
  曹仲良       塗久大
  竇璞        屠雷發
  劉宗憲       趙處垕
  衞植        朱端彛
  劉仲文       李長孺
  袁洵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二  宋 潜說友 撰
  官寺一
  恭覽國史藝祖皇帝嘗詔諸使刺史知州通判滿任其治所廨宇有所脩壊著而為籍逓相付授幕職州縣官受代則對書於考課之歴加殿最焉當是時諸國臣服六合為家一官宇之微至上闗聖慮如此豈曰崇飾土木封靡于爾邦亦唯是户庭修令之地非他居室比不可以茍而已矧今皇皇上都臨以萬乗凡百官士民所觀瞻顧弗稱可乎蘇公之治杭也亟請於朝繕修官舍樓櫓倉庫凡二十七所其言曰百餘年間率皆因循支撐以茍嵗月又曰官吏胥徒僥倖茍安不修必大壞夫茍之為患大矣豈獨宫室也哉叙官寺
  府治
  舊在鳳凰山之右自唐為治所子城南曰通越門北曰雙門吳越王錢氏造國朝至和元年郡守孫沔重建蔡端明襄撰記并書刻石於門之右石刻今在和寧門内中興駐蹕因以為行宫而徙建州治於清波門北淨因寺故基此據舊志無創建嵗月考會要建炎四年七月六日中書舍人季陵言臨安府治宜遷於祥符寺故基詔胡舜陟同本路漕司相度聞奏又紹興二年正月二十九日知臨安府宋煇言昨得旨將州學改充府治方造㕔屋未有當直司等處屋宇詔特許修盖與舊志不同二事恐在前
  虚白堂
  唐長慶中刺史白文公有詩刻石堂上
  因巖亭
  見白文公詩
  忘筌亭
  見白文公詩
  碧波亭
  宴元獻公輿地志云在子城北門外五代史載錢氏大閲兵於碧波亭亭臨水面濶數丈元豐中郡守張銑重建
  南園巽亭
  慶歴三年郡守蔣堂建
  望越亭
  慶歴中守蔣堂建政和初守張閣遷巽亭於此
  曲水亭
  治平中守沈文通建
  髙齋
  唐時郡齋名嚴維九日登髙有遲客髙齋瞰浙江之句又葉夢得錄話云錢塘州宅之東清暑堂之後舊據城闉横為屋五間下瞰虚白堂不甚髙大而最超出州宅及園囿之中故為州者多居之謂之髙齋
  東樓
  一名望海樓在中和堂之北太平寰宇記名望潮樓髙一十丈唐武徳七年
  清輝樓
  唐郡守嚴郎中建見白文公詩
  雲濤觀
  政和元年守張閣既徙巽亭以舊址更造
  石林軒
  至和中守張沔建號燕思閣又取臨安縣淨土寺立石七株置之閣前蒼然竒怪號七賢石元祐中守蒲宗孟改名石林軒
  紅梅閣
  在石林軒側
  清風亭
  在中和堂之側直望海門
  右皆在鳳凰山舊治今姑存其名
  中和堂
  錢武肅王閲禮堂舊址至和三年郡守孫沔建堂其上更名中和建炎三年髙宗皇帝車駕臨幸有御筆并詩見御製門後改為偉觀堂盖取御筆中語此據舊志嵗月未詳既改創府治仍以名堂嘉定六年趙安撫時侃再剏於舊七間堂今名見亷堂後之東偏李左史𡌴為記咸淳六年安撫潛説友徙令二堂相直正視之門牖洞然撤去老屋煥乎一新
  有美堂
  嘉祐二年梅龍學摯出守仁宗皇帝賜詩見御製門摯乃作堂取賜詩首句名之曰有美歐陽公修為記蔡端明襄書
  清暑堂
  治平三年郡守蔡襄建自為記及書今重建於恕堂後
  右皆舊治内堂名移建於今治
  簡樂堂
  在設㕔後光宗皇帝以青宫領尹奏疏有訟簡刑清百姓和樂之語後二年郡守胡與可乃為堂摭二字扁曰簡樂且丐御畫國子司業薛元鼎為記銘咸淳二年洪安撫燾重建
  清明平軒
  在簡樂堂後咸淳五年安撫潛説友因得平章賈魏公三字之褒歸而揭諸便坐以為訓故名
  見亷堂
  在中和堂前舊為七間堂嵗久橈腐且庳狹弗與前宇稱咸淳五年十二月安撫潛説友撤而新之樓其上最為髙聳凭檻四望百萬人家森然畫圖中面南諸峯若拱若挹前是郡堂或増或易非出一時以故離立錯峙於觀不整至是由内達外直若引繩無少枉蔽堂成㑹修復酒政公朝有足見亷能之褒因取以名馮尚書夢得為記
  聽雨軒
  在中和堂後景定五年劉安撫良貴建為屋八楹取東坡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之句為扁咸淳六年安撫潛說友増髙之以為堂後屏蔽
  恕堂
  在東㕔清暑堂前紹定間余安撫天錫建
  愛民堂
  在清暑堂東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建明年四月理宗皇帝宣引賜御書愛民篇因以名堂仍丐御畫為扁
  講易堂
  在愛民堂東紹興十六年張安撫澄建名吏隠堂隆興元年陳敷文輝改今名張中書孝祥書葛朝請立方記中廢紹定壬辰余安撫天錫即故址重建教授應㒡記咸淳五年安撫潛説友徙七間堂置其後
  竹山閣
  舊在玉蓮堂西竹園山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建閣其上理宗皇帝御書竹山閣扁以賜景定三年魏安撫克愚移置講易堂之東南
  承化堂
  在愛民堂後嘉定間袁安撫韶建
  三桂堂
  在承化堂側
  景蘇堂
  在府治簡樂堂西景定三年魏安撫克愚建
  松檜堂
  在中和堂西淳祐間趙安撫與𥲅建咸淳六年安撫潛説友移面勢而葺治之
  香逺樓
  舊為玉蓮堂魏安撫克愚牽於隂陽家白虎之説撤屋而徙其扁於西湖之濵咸淳七年安撫潛説友即茀址為大堂六楹樓其上山翠横陳芙蕖可俯取濓溪香逺益清之語名之遂為郡治最佳處少東為茶亭四楹前鑿方池循除而上則竹山閣之故基平眺湖山水光林影宻踈隠見如在圖障中今惟環植以竹稍存竹山之舊云互見竹山閣及西湖玉蓮堂
  記文雙門記杭中二浙為大州提支郡數十而道通四方海外諸國物貨叢居行商往來俗用不一自錢氏專有吳越治兵蓄財日為戰守朝廷除刺史以來盖八十年其風俗治迹有足稱者要之起廢弊變繇習斯亦難矣至和元年資政殿學士給事中孫沔自樞宻副使來撫是邦六月視事曰此吾鄉也敢易治之𨞬里之稅嵗糜中産餘二千家為之籍其地而出其資市賈謾欺取予不均為之正量衡而一之富黠倚强蝕貧誅利為之索其黨而逐之盗俠閉藏出没無常為之根株而去之俗尚浮屠歸施無節嚴以約束婦人女子絜亷其行寵以衣珥髙年舊徳或復諏訪數月之間所部近逺莫不竦動迎向公訓公知衆之已悦也隨所譬喻勉之以善秋八月語其僚曰諸侯臺門以髙為貴盖以尊天子所命而示等威也昔錢氏依山阜以為治所而雙門置框木錮金鐵用為敵偹今方内統平吾為守臣於以遵化而流澤每大號令從官屬陳兵校㑹州之士民即門内張次班列而布宣之門圯而地狹又非禮制豈所以重方面之體乎吾將易而新之即以其説謀之轉運使資以羡錢又詢之於民良家大姓願以力助於是商其用而裁取之凡金植竹木之材必可其直塈陶盖梓之工必當其庸十一月甲戌興作明年五月訖工十有五日壬申合樂燕飲以落之至於下邑旁郡擕扶老穉闐溢郛郭相與觀聽指是巍然者曰上之命令由是而出下之情偽由是而入一有不誠重為門羞吾屬戒焉是年襄出刺清源州人遮余而言曰我公之為治固有聞於執事矣始者革弊屏惡人畏其明已而拊養鰥惸教敕子弟及其治成井市兒童不收落錢田豐海熟人得其職公作雙門我實為之公歸有時吾思無窮願為紀所作之始而刻之石庶幾傳之子孫益逺不忘初公定邕廣大宼還請涖杭上以其能遜而不伐中道召升宥密未幾以直議不能與衆合遂伸前請至則勵精夙夜不以宴息自處其進退忠義之節與所施為若千里之績固不足書然則人過余再三稱頌慇懃不書無以慰其志中和堂記記曰杭瀕淛河雅為東南一都㑹民物殷富山水之美名天下歴唐至五季錢氏奄據傳三世閲七紀我宋受天命一六合收版圖歸職方故守吏即王宫為居棟宇宏敞寡儔宜他郡莫及始錢王鏐於其宫作堂名曰閲禮本朝至和中威敏孫公沔來守此土更飭治之易名中和守居負鳳凰山堂跨山馮髙蘇文忠公嘗謂下瞰海門洞視萬里觀覽之傑抑可想見建炎初髙宗皇帝南巡登斯堂賦詩八十言慨然思神禹之功弔子胥之遺烈奎章睿藻流於人間尋易名曰偉觀紹興停鑾浸久因其地剏行宫而守廨遂徙於清波門之北今所治是也盖七十有七載矣惠國趙侯被命尹正之明年綱舉目張善伸姦戢嵗比豐登民情浹和顧廨處闤闠其北窘於燕寢後墉而止外之囂足溷於裏裏之響或徹於塗失官寺崇宻之體侯曰此弗可已也夫志有所𣡡必以間而紓思有所隠必以靜而得京兆郡國首事物紛劇交至於前剸酢日弗贍儻無晏閒之所以休其暇日思政之所當先究心之所欲圖不幾於時没而不蠲沉迷而忘返乎乃撤廢屋䟽汚壊築垣八十四堵為堂三十七楹僝工於孟秋之壬子斷手於季秋之丁未復采舊名榜曰中和人徒見其堂之成而不聞其費且勞徒歎其室之美而不知其意有所寓余嘗造侯因要余觀焉雖無異時凌虛騖逺瓌異絶特之觀然華櫩邃宇修欄曲楹佳花美木植其前竒石翠竹列於後崇廣靚深亦足以攄雅思而滌煩襟盖堂視故處遐睎近矚景趣各殊而顔猶取昔名者抑侯欲存前賢之意而施於政事者顧將有所推本歟嘗謂中和之名實自威敏發之威敏昭陵名臣立朝犖犖有竒節然其治杭專以擊㫁發擿為能其政見為嚴厲顧有取於中和何耶抑其外雖若凛然使人畏且憚而其𠂻剛毅近仁自有得於動化之要道歟君子之所存衆人固不識也夫為吏太剛則折太柔則廢若中和推而見諸行事通百世而無弊此乃職南面之治者所當務也矧今府為翠華駐蹕之地昔者開封尹之任王尊為京兆行縣還上奏曰彊不凌弱各得其所寛大之政行平和之氣通若尊此言固尹京之楷也豈必專尚鷹擊毛摯為治而後愉快哉先是王㐮為益州刺史欲宣風化於衆庶使王褒作中和樂職宣布之詩選好事者習而歌之轉而上聞宣帝召見皆賜帛盖中和之詩雖以頌刺史而實以美天子故宣帝曰此盛徳事吾何足以當之然則侯之所以拳拳於此者豈特以為政化之經抑亦天保報上之義歟本朝尹京多用名儒以翰林知開封則號省府學士不旋踵必擢丞弼祖宗之世甚重京兆之選盖如此雖今昔異宜難以概言然其任為華劇而不以輕畀者則今聖上之用侯亦猶昔日祖宗之意也宜侯自厲於猷為以圖報於皇家希蹤於往哲夫豈一日而忽忘之哉𡌴既荷侯諉為記故以所得於舊聞者而併書焉侯名時侃字仲和今以司農卿兼知府事云有美堂記記曰嘉祐二年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公出守餘杭於其行也天子寵之以詩於是作有美之堂盖取賜詩之首章而名之以為杭人之榮然公之甚愛斯堂也雖久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師命余誌之其請至六七而不惓余乃為之言曰夫舉天下之至美與其樂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窮山水登臨之美者必之乎寛閑之野寂寞之鄉而後得焉覧人物之盛麗誇都邑之雄富者必據乎四逹之衢舟車之會而後足焉盖彼放心於物外而此娯意於繁華二者各有適焉然其為樂不得而兼也今夫所謂羅浮天台衡岳廬阜洞庭之廣三峽之險號為東南竒偉秀絶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潛之士窮愁放逐之臣之所樂也若乃四方之所聚百貨之所交物盛人衆為一都會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資富貴之娱者惟金陵錢塘然二邦皆僭竊於亂世及聖宋受命海内為一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悽愴獨錢塘自五代時知尊中國効臣順及其亡也頓首請命不煩干戈今其民幸富足安樂又其俗習工巧邑屋華麗盖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海舶出入於江濤浩渺煙雲杳靄之間可謂盛矣而帥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從又有四方逰士為之賔客故喜占形勝治亭榭相與極逰覧之娯然其於所取有得於此者必有遺於彼獨所謂有美堂者山水登臨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盡得之盖錢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盡得錢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愛而難忘也梅公清謹好學君子也視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清暑堂記記曰京師東南千里入呉越杭於呉為一大都會其地傾而屬海又多陂池以故苦濕方春夏時梅雨蒸鬱礎甓皆汗披纎衣覆大厦猶鼻息奄奄不得曠快非有髙明之居曷以禦之於是清暑之堂作焉清暑負州廨之左直海門之衝其風逺來灑然薄人日以決事佚而忘勞至者莫不恱之或曰昔者召伯將營召以居重愛民力暴處逺野廬於甘棠之下而聴斷焉百姓思之作甘棠之詩以美其事今斯堂也度面埶揭崇宇前有江海浩蕩無窮之勝潮濤蚤莫以時上下奔騰汹湧蔽映日月雷震鼓駭方輿動揺浮商大舶往來聚散乎其中朝霞夕景不繢而彩翠旁走羣山濵海而湖崖隒瀰漫并包鉅澤巖岫崒硉圾乎河漢之上蒼煙白雲少頃萬變茂林香草冬榮不凋此所以娯君之視聽也及夫夏日比室煩燠方且披軒闥據髙凉放浪於無何翺翔於至極蕭然而自適或賔友環次鳴管揳瑟釃酒均餌歌呼暝醉此所以懌君之心意也於民乎何有豈不與昔人廬於逺野者異哉余謂之曰惟人之情不得其適則慌然余於是堂也愈吾疾亦於是休吾心焉體康志寧然後究民之不至而教之度民之所有而用之去其所不願就其所便安如得其平於為惠也亦大矣乗其間也燕賔友接和好是亦為政也且召伯之治或失其平雖木棲露寢民莫之思甘棠之政後世仰而慕之甘棠之茇不可常也遂以其説為清暑堂記○府治有石刻簡樂堂記銘銘曰輦轂之下雜八方人物缿筩訟牒抵讕相分最號為難理理不得其要則漫漶弗分其究為煩擾故於帥每難其人乾道辛夘東宫以民事判南衙如太虚一聲人自怙懼如半天一照毫髪無所逃既而為堂於設㕔之背時出而從容其間若無事可理而畿甸熈熈盡在春風和氣中矣盖嘗奏疏自期有訟簡刑清百姓和樂語不二年既效又二年胡與可承乏府事乃采其語以名堂仍請大書而榜之銀鈎爛然上肖奎文下飾天邑填以増重示將來法焉元鼎執經偹數宫僚宜為紀其實且銘之曰浩穰繁劇情偽百出雖有智者莫窮日力惟是此心應以虚一鏡照媸妍繩分曲直物晦必明事虚必實奸伏自柅不在發擿事往心閒庭空人寂故雖至勞而常至逸允以前星行之昨日至今塗巷歡聲盈溢惟簡則樂此理不易昭揭兹堂以垂千億與可自詭得於今式於是并書之見亷堂記聖天子以恭儉化天下嵗下詔書廣宣厥道越郡國吏罔不用勸元老大臣奉上休徳思所以風厲之慮動於耳目而周乎區畫之間夫豈徒哉惟京師卓犖諸夏知逺之近知風之自據㑹要以觀方來以為莫先於此而簡脩之具行焉迺咸淳六年户部侍郎潛君守京兆尹至是二年矣政脩人和百為克開千里之内大治每嵗終考其成無一人之獄計所裁縮代九縣輸四五等户租一年樁釀庫本為緡凡五百萬此其大較也髙第轉聞璽書數下嘉其亷平㑹斯堂落成白於朝我太傅平章魏國公命之曰子以亷能見其名見亷可公盖欲以識治行而書所見以習天下之為郡國者抑自今至於後日坐斯堂者亦將以存其見而使相為君子也夫洒掃庭内維民之章華衮一字其嚴矣哉嗚呼得見有常者斯可矣嬰以亷恥故人矜節行聖賢揭厲人心之道㮣如此夫亷非小善也漢時文翁黄霸朱邑尹翁歸之屬居官可紀壹是為本史稱良吏廩廩甚盛今朝廷清明宫府一體四方無進獻之事冀州不貢厥惟大惠魚麗萬物盛多既多且旨維其時矣其能將以精白而朝夕曰惟我后之徳交相成報以集今日之懿不亦尚乎故嘗論之平仲不受邑以足欲非惡富也是幅利也義也子文不勤民以自封非厭取也是庇民也仁也懐仁義以事其君而亷在其中矣是皆無所為而為之也嗚呼推是心也千載而下猶將見之堂昉役於五年十一月迄工於今年正月基舊為七間堂増而愈崇為屋三十二楹上為樓取簡樂堂内外洞直卓乎其髙美已不鄙屬予記事係風化善為之書潛君名説友字君髙括蒼人講易堂記葛立方撰云文學政事吾夫子異其科雖由求游夏叵得兼也且事莫夥於官學莫䆳於易逰刃叢劇之地嚌咀奥頥之境能於一時相兼而不相廢者戞戞乎其難哉福唐陳公逄掖時已覃思潔靜精微之教既筮仕靡勞弗宣聲大彰白屬擢二千石若部刺史皆名能官天子知之朝廷夙夜之賢知之旋付衆大之區而牧焉宜也人之言曰臨安十邑缿筩讕辭不知其幾何狴扉鞠域揣髪闗械者不知其幾何庾帑金粟衍耗出納不知其幾何簿書會期不知其幾何而公以一身任之無巨細必濟其必有一其源者余嘗讀三墳之書曰太始之數一為太極極者天地之母也天髙地博其數則二謂之太易天地之變也又嘗讀乾鑿度之書曰易變而為一一變為七七變為九者氣變之究乃復變而為一二書所言或自一而出變或自變而歸一易之道無餘藴矣脱能執其甚約以攝至煩無惑乎應酬之不匱也意公之所得有在於斯乎下車踰一時教令所孚民大協和比屋至無吠犬政成矣乃於府治之東為講易堂延龍舒易經師王虚中居之帥子弟從焉盖欲窮其所未盡也虚中嘗著易論四十篇凖繫觧易二十四卷大率顓以古易正文為主異衆人之所同而味衆人所不味鈎深致逺自得於心又豈如前人屋下架屋之比哉先治春秋學為四傳辨失左氏正鑑紹興初嘗抱其書質於先人文康公文康深許之濡削遺之曰逺𩔖康成發公羊之墨守下卑元凱為左氏之忠臣今又得賢主人相依倚以緝熈三聖之傳相輝相扶迭為炳蔚吾知此學之未墜也陳公字晦叔名輝虚中名日休云○應□撰郡治東偏舊有堂名講易按臨安志隆興改元陳輝因吏隠更名于湖張孝祥書扁嵗久堂圯扁亦莫存獨葛大夫立方所為記碑石尚未泐可考也紹定辛夘冬四明余天錫以小司徒領尹事時臺省府寺百堵皆作容與辦治汔底於成期年政通仁行事愈清簡暇日訊老吏講易故基安在吏具白今為武庫及𨽻人之垣其屋亦老且敗將壓焉乃悉撤去徙庫於衙教場西廡讙謂宜多捐緡錢買旁地地故有廢池水泉冽清池之外峙小山石脚挿水下劃如天成喬木數十章左右環映扶疎交䕃天籟互答公出意匠使浚池䟽泉輦石増山雜植松篁檜竹佳葩名蘤以益其勝遂作堂焉牖戸綢繆宏敞深靚前為軒鄉南南風之薫冬日可愛晨花夕月春麗秋輝時至景換攬挹無盡出簷得支徑蛇行斗折一亭負山居然有林壑意少西為書室三間亦爽塏明㓗皆堂之附庸也于湖猶子即之在醴幕公命作三大字揭諸楣又取葛碑立前榮於堂之舊觀盡復矣公領客堂上或疑而諗公曰杭大州也自古號東南一都會今又為行在所業鉅事叢尹搰搰酬酢之不暇而暇講易乎公笑曰子言過矣易者易也變通不窮之謂易易大傳曰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方吾公退餘間焚香黙坐萬象森列一真湛如能定而後能應以之鏡見事物電掃庭訟要不逃吾方寸之内斯吾所謂易者在是象數云乎哉誦説云乎哉昔者孟氏明王道一語未嘗及乎易先儒謂善易者莫如孟氏劉斯立以學易名堂有客問易卦六十四今子是學何卦劉子舉手推曰去汝非我同學今吾於此亦云公既以是語客復授簡郡文學使書而記之
  題詠府治白樂天自湖上歸入錢湖門經由萬松嶺還州治詩半醉閑行湖岸東馬鞭敲鐙轡瓏□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隄明月中樓角漸移當路影潮頭欲過滿江風歸來未放吹笙散畵㦸門開蠟燭紅 初到郡齋寄錢湖州李蘇州俱來滄海郡半作白頭翁謾道風煙接何曽笑語同吏稀秋稅畢客散晩庭空霽後當樓月潮來滿座風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惟此錢塘郡閑忙恰得中 留題郡齋吟山歌水嘲風月便是三年百滿時春為醉眠多閉閤秋因晴望暫褰帷更無一事移風俗惟化州民解詠詩 郡中即事漫漫潮初平熈熈春日至空闊逺江山晴明好天氣外有適意物中無繫心事數篇對竹吟一盃望雲醉行擕杖扶力卧讀書取睡久飬病形骸深闇閑氣味遥思九城陌擾擾趨名利今朝是隻日朝謁多軒騎寵者防尤悔權者懐憂畏為報髙盖車恐非真富貴虚白堂白樂天詩平旦起視事亭午卧掩闗除親簿領外多在琴書前况有虚白堂坐見海門山潮來一憑檻賔至一開筵終朝對雲水有時聽管絃持此聊過日非忙亦非閑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煩惟兹郡閤内囂靜得中間虚白堂前衙退後别無一事到中心移床就日簷間卧卧詠閑詩側枕琴因巖亭白樂天詩箕潁人窮獨蓬壺路阻難何如兼吏隠復得事躋攀巖樹羅堦下江雲貯棟間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清景徒堪賞皇恩肯放閑遥知興未足即被召催還忘筌亭白樂天詩翠巘公門對朱軒野徑連只開新户牖不改舊風煙空室閑生白髙情淡入𤣥酒容同坐勸詩借屬城傳自笑滄江畔遥思綘帳前庭臺随事冇爭敢比忘筌㢲亭蘇舜欽題㢲亭詩公自登臨闢草萊赫然危締壓崔嵬凉翻簾幌潮聲過清入琴樽雨氣來疇昔登臨何處好生平懐抱此中間東南地本多幽勝此向東南特壯哉 東坡次韻詹適宣徳小飲巽亭君方夢謫仙我亦弔文園江上同三黜天涯又一樽濤雷殷白晝梅雪耿黄昏歸去多晴雨應隨御史軒望越亭陳希元詩樹樹西風葉葉秋誰家烟火起滄洲乗閑不耐無機性擬動漁翁直釣鈎髙齋嚴維九日登髙齋詩家九日憐芳菊遲客髙齋對浙江漢浦浪花揺素壁西陵樹色入秋窓木奴向熟垂金實桑落新開㵼玉缸四子醉時爭講徳笑論黄覇屈為邦東樓樂天詩初領郡政衙退登東樓作鰥惸心所念簡牘手自操何言符竹貴未免州縣勞頼是餘杭郡臺榭遶官曹凌晨親政事向晩恣逰遨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濤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直下江最濶近東樓更髙煩襟與滯念一望皆遁逃 杭州春望望海樓明照曉霞䕶江隄白踏晴沙濤聲
  夜入伍員廟栁色春藏蘇小家紅袖織綾誇杮蔕青旗沽酒趂梨花     誰家湖寺西南路草緑裙腰一道斜重題别東樓東樓勝事我偏知氣象多隨昏旦移湖卷衣裳白重疊山張屏障緑参差海仙樓塔晴方出江女笙簫夜始吹春雨星攅尋蟹火秋風霞颭弄潮□太守經年嘲不盡郡齋空作百篇詩寄題餘杭郡樓官歴二十政宦逰二十秋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北郭沙隄尾西湖石岸頭緑

  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逰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濤樓 東樓南望八韻不厭東南望江樓對海門風濤生有信天水合無痕鷁帶雲帆動鷗和雪浪翻魚鹽聚為市煙火起成村日脚金波碎峯頭鈿㸃繁送秋千里雁報㝠一聲猿已豁煩襟悶仍開病眼昬郡中登眺處無勝此東軒 江樓夕望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濶復長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 郡樓夜宴留客北客勞相訪東樓為一開褰簾待月出把火看潮來艷聴竹枝曲香傳蓮子杯寒天殊未曉歸騎且遲逥 江樓晩眺景物鮮竒吟翫成篇寄水部張員外澹煙疎雨間斜陽江色鮮明海氣涼蜃散雲收破樓閣虹殘水照斷橋梁風翻白浪花千片雁㸃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圖冩取題詩寄與水曹郎 東坡望海樓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從今潮上君湏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横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湏好句誇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譍江上秋風晩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 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清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晩粧 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語笑中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 復登望海樓五首 清輝樓樂天詩并叙嚴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東南樓因名清輝樓詩云嚴郎制兹樓立名曰清輝未及題花榜遽催還粉闈去來三四年塵土登者稀今年新太守掃灑施簾帷院栁煙婀娜簷花雪霏微看山倚門戸待月闡東扉碧窗戛瑶瑟朱闌飄舞衣燒香捲簾坐風燕雙雙飛君作不得住我來幸因依始知天地間靈境有所歸中和堂趙清獻公詩老來重守鳳凰城千里人心豈易平樂職古賢形歎頌中和終不為虚名 陳密學襄中和堂木芙蓉盛開戲呈子瞻詩千林寒葉正疎黄占得珍叢第一芳容易便開三百朶此心應不畏秋霜 東坡和千林掃作一畨黄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却是最宜霜 予前後守倅杭凡五年夏秋之間蒸熱不可過獨中和堂東南頰下瞰海門洞視萬里三伏常蕭然也紹聖元年六月舟行赴嶺外熱甚忽憶此處而作是詩忠孝王家千柱宫東坡作吏五年中中和堂上東南頰獨有人間萬里風○劉景文季孫陪東坡中和堂賞月中和堂上月盛夏似髙秋天瀉銀河水人披紫綺裘氣飄聞赤壁語勝踴黄樓歸袂接夫子適從何處逰有美堂東坡與太守陳密學襄自有美堂夜歸詩娟娟雲月稍侵軒㶑㶑星河半隠山魚鑰未収清夜永鳳簫猶在翠微間凄風瑟縮經絃柱香霧低迷著髻鬟共喜使君能共樂萬人齊㸔火城還有美堂暴雨詩遊人脚底一聲雷滿坐頑雲撥不開天外黒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十分㶑灔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鼔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蛟室㵼瓊瑰 正月九日有美堂飲醉歸徑睡起得鮮于子駿所寄古意作雜興一首答之衆人事紛擾志士獨悄悄何異琵琶絃常遭腰鼔閙三盃忘萬慮醒後還皎皎有如轆轤索已脱重縈繞家人自約敕始慕陳婦孝可憐原巨先放蕩今誰弔平生嗜羊炙識味肯輕飽烹蛇啖蛙蛤頗訝能稍稍憂來自不寐起視天漢𣺌闌干玉繩低耿耿太白曉 九日舟中望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以詩戲之指㸃雲間數㸃紅笙歌正擁紫髯翁誰知愛酒龍山客却在漁舟一葉中 西閣珠簾捲落暉水沉煙斷佩聲微遥知通徳凄凉甚擁髻無言怨未歸 述古有美堂宴僚佐虞美人本事集云陳述古守杭已及𤓰代未交前數日宴僚佐於有美堂因請貳車蘇子瞻賦詞子瞻即席而就寄攤破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須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且徘徊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兩浙轉運司
  舊在雙門北為南北兩衙今在豐豫門南有東西二㕔東㕔
  寛民堂
  舊為福星堂淳祐間魏運副峻重建更今名
  福星樓
  淳祐間尹運判煥建咸淳三年運副潛説友重修
  節愛堂
  寳祐初王運使克仁建
  振襟堂
  淳祐間魏運副峻建咸淳三年運副潛説友重修
  月臺
  景定元年洪運副燾建
  西㕔
  㕔
  淳祐元年魏運判峻重建
  周咨堂
  淳祐元年魏運判峻建
  公生明
  景定三年魏運副克愚建咸淳三年運副潛説友重修
  繡春堂
  景定三年魏運副克愚建
  仁惠堂
  紹定初陳運副宋仁建咸淳三年運副潛説友重修又植竹其外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二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三  宋 潜說友 撰
  官寺二
  幕屬官㕔添差及増創職員元無廨宇者皆不書
  浙西安撫司
  參議官㕔
  在軍將橋東
  主管機宜文字㕔
  在豐豫門北城下端平三年任一震建
  記文太學正湯中撰㕔壁記國家以州郡兵民之政總於安撫使所以專牧御之任也故設屬必謹浙右為諸夏根本其使權視他道尤雄其列屬亦倍其遴揀亦加詳焉若主管機宜文字一官多取諸邑㝡勲門與夫宗戚之賢異時逹官要人往往皆由此出然衆大所區寓廨迄靡定所姓氏亦莫適紀載嘉定間始有以十八人之名登于石者今守上饒趙侯與懃嘗題其額未幾趙侯亦居是官迺請於帥得民廬于湧金門之北而公宇以定規建門廡費畧儲矣會徙他官弗克就繼之者或因循不暇問或乃私耗其所儲而紀載之石亦壊不復全三山任君一震始至訪知其然謂趙侯美意不可以不嗣此吾責也慨以白帥户侍趙公與懽帥慨許之捐金二十萬佐以竹木而趙侯亦自上饒以二十萬相其役畿漕謨閣趙公以夫喜而書其扁又益以木于是閈閎堅崇扁顔昭揭又欲方來垂不朽乃伐石更舊刻而屬筆於余俾記其成余惟仕失其義不知其職業者多矣宜其視居止若傳舍然葺且弗思矧肯剏乎况於䇿足王畿或者榮進之念日廹以遽又遑䘏此哉任君耿介知義盖不茍其官者繕一門廡特其志效之末而已使任君得展其才而天下仕者皆如任君之用心官其有不理者耶孰為方來當知一官之居歴百年更二人而後備因其難識其人由其細溯其大必將有得於其職矣端平三年十月朔
  幹辦公事㕔
  在樓店務橋東舊㕔在寳蓮山慈湖楊文元公創有莫能名齋自為記
  記文四明楊簡為浙西撫屬淳熈十一年八月朔既領事而宅僦隘陋外髙中卑無宴息之所客至不可留不可以奉親偶得在官僧居於寳蓮山之巔帥君雅禮士為更其居又使簡惟意規摹之乃創書室於髙爽之地東江西湖雲山千里幽人騷士來其上無不曰竒哉壯哉快哉且曰是不可不命名簡思所以名之東望大江巨濤際天越山對揖衮衮如畫風帆飛鳥夕陽煙蕪朝莫晦明變態百出於是間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逰逸顛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謂真識江山西望錢水玉潔如鏡茂林竒峯樓觀輝月煙靄翠䝉模寫不可於是間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逰逸顛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謂真識湖山反而即諸本真歛其放情落其外慕窮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㝠不則事理兩融曲暢旁通百川㑹同歸宿於中又不則悠然無事惟意所之無所造為樂亦熈熈於是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逰逸顛迷沉溺外景俱不可為實識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無一可以稱此又豈惟簡莫能名正恐盡萬古明智絶識之士竭意悉慮窮日夜之力終莫能名於是牓曰莫能名齋然則終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齋之南髙松扶踈微風過之蕭然有聲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東洪濤駕風怒號翻空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西湖光翠迷忽飛鳥啼是能名吾齋矣是齋之北與其麓鱗比萬屋人物往復啾啾碌碌是能名吾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是能名何其立説之無常簡曰常淳熈乙巳仲春記 湯正字中識曰慈湖先生為浙西撫屬日作此記今六十年中更回祿廨舍移於平地景物遷改遺跡亦不可復尋三山張君興龍來佐幕府捧檄校文過先生之里偶得舊本歸以白之帥尹乃命工重刋寘諸堂山尹於少日嘗登先生之門親承訓誨佩服弗忘而張君亦篤學好修之士也相與表發此文垂示後學當有領㑹妙旨於言意之間者則先生之心可識矣淳祐癸夘孟冬既望 林希逸撰㕔壁記云㕔壁有記自唐始著名氏繫年月春秋法也凡今郡邑皆有之况天府乎然府諸曹掾皆記而帥垣重客獨闕焉客之重非内外諸使客比居以魁人勝士去而凌青遡紫職最優選最遴其間姓字彰彰猶有老卒退吏至今誇説者顧廼畧而不書惡可豈横翔迅武嵗月借徑有不屑不暇者乎抑有之矣偶焉遺斷不補久而遂廢乎然寄客於僦舍不知幾何年定厥攸居今纔一紀僦以前斷垣遺址且莫詰於記乎何有淳祐癸夘夏五月三山張君實來追企前修慨惜闕典且曰向慈湖垂芳可百世莫能名一室先生自扁自記自書以秦碑晉帖寳之可也廨雖移此烏可廢秋闈捧鄞檄實為先生故里遂訪求遺墨以歸鈎畫端嚴典型如在袖以白府公府公少嘗問道於先生得之尤喜即捐楮錢五十萬俾勒石以復其舊因錄前人名氏僅存者鑱而寘諸壁與是記並且俾余發之又曰吾惟掇拾放失不具僅得諸楊公以下恐義無所本奈何余曰公是劉公昔記直講亦曰聞諸耆舊老人得某甲以下若干人不知者盖闕此前例也况託始於慈湖老宗師乎後君之客如君之心立身立言使皆以慈湖為則是客不愈重乎君曰諾遂書府公節齋趙先生也名與𥲅洽見聞尚文獻中朝有重名以戸部尚書領帥事張君名興龍端平進士第五人賔主之遇偉矣哉
  僉㕔
  在府治西淳祐八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記文趙大資與𥲅作㕔壁記淛西杭為帥府始於宣和南渡移之京口迨紹興初後復於臨安初命大使時其屬有叅謀叅議主管及書寫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凖備差遣若帥非二品以上則叅謀不復置議幕亦無常員盖自六飛駐蹕以來實為京畿道東引稽粤北塹淮堧右起南徐畧晉陵亘申浦而傅之江錢塘左注浮金山㑹吳松而漸於海震澤環附四郡富春以西重岡複嶺界新安而止南則溯桐廬抵姑蔑形勢隄防軍馬甲械錢榖之政視諸路為重吳地大俗侈昔號難治牧善良以培根本燭奸宄以銷萌枿帥於此乎究心而僚屬之選亦不輕矣然承平閒暇中外阜寧衣冠輻凑行在所仕者以登畿為樂邊防盗賊之警不聞總䕶常程春秋閲武之外他非機要幕府文書省簡參佐晨興詣曹亡所受事則肩輿出郭門觴咏湖山間其分曰更直於有司者大抵賛決天府訟訴而已青油談笑之地卑圯隘陋嵗久弗屑顧殊未稱元戎大幕之體余嘗備員機宜不自意後十餘載待罪轂下叨承使指垂一紀于兹迺撤僉舍鼎新之會官屬而落成焉因思夫領事以來撫僚先後幾五十人今同堂合席尚以十數斯可謂盛矣而舊無題名詎非闕典且前乎由幕客而升浸浸登侍從執政以秉鈞軸或任雄劇或居清要或出總方面班班不少後乎是又未可涯也姓字弗紀豈所以侈蓉府人物盛多之意哉于是相與搜稡淳熈以前漫不復省得慈湖先生楊公而下若干人凡參議至凖遣及員外置總以歳月為次叙而迭書之參謀惟建炎范正已后無繼者故不書計議則特置昉乎此故書既刋石請余識其首爰述顛末之大畧若乃考評賢否而知勸戒砥礪名節以垂悠久則余尚與諸君交相勉之淳熈十二年正月上元日 王應鳳續記幕府昉於漢碩畫之臣繇此其選今連帥之賔佐惟淛右為盛畿内八郡兵民皆統焉率其屬為羣牧倡列職惟四方君子僚罔敢自介用逸曰文書省何詣曹為亦幸遇其時皇皇奠枕無征謀檄筆之勞厥惟事從其長觀所為主優繇長育不相吏也或問自紹興乙夘復置使謹簡厥修若陳鵬飛之倫致之幕下則前乎文元楊公豈無顯者來可悉數乎曰有司失其傳矣惟賢者能使所居官大故首書楊公尚賢也古之仕曰䇿名唐以來官無小或有壁記不賛一辭淑慝自見其嚴乎矧邇在天咫聲實易以章徹而名氏莫或嗣書懼久而軼也迺請於前尹小司徒洪公願伐石志之以諗來者待制趙公始建閫問工焉取復給其費既成應鳳以末至辱授簡焉不敢辭竊謂獲乎上有道惟克靖共毋圖利於大夫毋以望空為髙伻嚮即有僚惟助尹人祗辟懋之哉敢正列其義庶幾相規若古僚友置官本末具於前記者皆不書景定辛酉夏五癸未
  㸃檢行在贍軍激賞酒庫所
  主管文字㕔
  幹辦公事㕔
  都錢庫官㕔
  並在俞家園
  僉㕔
  在府治西南趙安撫與𥲅建
  兩浙轉運司
  主管文字㕔
  在轉運司南紹定中趙運判汝憚建
  添差主管文字㕔
  在豐豫門内北
  幹辦公事㕔
  在轉運司南紹定中趙運判汝憚建
  幹辦公事西㕔
  在俞家園
  主管帳司㕔
  在戒子橋北河西岸巷内
  記文李冲撰㕔壁記國初藩鎮砥平文軌疏逖諸道經賦咸𨽻計司計有使使有屬曰主管文字曰主管帳司厥後又置幹辦公事參賛而長而帳司掌㑹計以周知出入百物其事為夥中興駐蹕呉㑹二淛界江岸海南極於閩粤地相錯如繡守令各撫而封置一計司領之非他使比也洎並建二長六増幹辦公事員帳司仍舊制其事為尤夥凡版籍夫家之㑹稻田租税房園闗市之入十五都送使上供之目宫府郊廟百師土木繕治之共安邉局田廬編佑之籍嵗出内以數百萬計其任僉幕凡芻餉飛輓獄訟期㑹無細鉅不當問鴈鶩抱文書息相吹如霧必有修能贍智以整齊條緒之放紛參攷經常之嬴縮夫然後㑹計當㑹計當然後莫能容飄忽欺昔人謂官修其方修之云者飭而治之也既飭而治之矣則令名載而行之茍主張是者漫無所訾省若形具而神不運修於何有故今之銓部𨓏𨓏遴諸道帳司之選非有考第陞剡治理顯效者勿授况身近長安日邉者耶得諸睹聞繇是官鬯華問為顯人者武相接前端學給事禮部尚書范公名聲垂延其光尤耿余同年延平楊君宴以甲戌冬來眡㑹事精力於職雖黍晷圭景弗懈厥既再閲嵗幕府燕清圖惟賔寀咸有登載獨帳司闕焉亡以詔今垂後且來者笑人寂寂迺輯前人氏名自趙善永而下得十有五彚書彪列屬余為之記余非嫺於文辭者徒以君之所以諗余者印之嘉定十年四月之吉
  僉㕔
  在運司内之南
  提領犒賞酒庫所
  僉㕔
  在運司内
  臨安府
  通判北㕔
  隠秀齋東坡書紹興四年始刻石趙令畤書其下咸淳五年馬通判元演得於資國僧舍移寘書室且摹三字揭於顔令畤書云徳裕御帶馬公以忠直心奉事帷幄以慈仁力安樂諸人剛直亷潔不囬於私有前軰風度每見昔之名士一句一字心必愛之比於臨安通守舊治今為行在御藥院者柱間得東坡先生為治中時所題隠秀齋三字雖經兵火而此書獨存徳裕遂加調䕶將刻諸石為几壁之玩又欲顯白於時余輒随喜因題其下
  浩春堂
  平逺樓
  鳳凰亭
  通判南㕔
  風月堂
  南樓
  通判東㕔
  右並在府治南咸淳五年安撫潛説友重行修治通判馬元演趙希瓍唐震各涖其役内外一新其堂樓亭宇皆為扁以古篆
  都㕔
  在府治西淳祐六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考祖宗時諸郡皆有都㕔宣和三年懐安軍奏尚書省公相㕔改作都㕔内外都㕔並行禁止欲將本軍都㕔以僉㕔為名從之命諸路依此今帥府復有都㕔不知何始
  題詠東坡詩并序熈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㕔囚繫皆滿日莫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餘復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盖同寮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濟子侔二通守 前詩 除日當早歸官事乃見留執筆對之泣哀此繫中囚小人營餱糧墮網不知修我亦戀薄祿因循失歸休不須論賢愚均是為食謀誰能暫縱遣閔黙愧前修 今和山川不改舊嵗月逝肯留百年一俯仰五勝更王囚同寮比岑范徳業前人羞坐令老鈍守嘯諾
  得少休却思二十年出處非人謀齒髪付天公缺壊不可修 景定五年守呉侍郎革和并序淳祐己酉革備員杭倅景定癸亥叨㤙假守皆獲踵坡公遺躅企髙風於二百載之上俛焉孳孳大懼茀蔇迺十有二月三圄適空方有感於公除夕二詩而北倅趙公崇鐖忽擕真蹟來示喜不自制鑱石以夀其傳因借韻二首庸寓平昔景慕之萬一坡僊不可見見此手澤留惻惻父母心念彼圜扉囚浩穰諒難理鈎距乃所羞承乏事偶同自省凛勿休拊卷想哀矜應與古人謀可但瓊琚詞絶妙驚楊修 至寳在天地當為天地留解后不收拾荆玉泣楚囚我來拜公祠秋菊以為羞得此侑一觴永歌弗能休願言託翠珉更作不朽謀遼哉百世下髙風超前修○右府治有石刻
  當直司
  在府治中門内東
  記文徐愿撰重建直司記國朝之制開封府推判官班六品亞尚書郎非𫾻歴乆者不輕畀中興駐蹕錢塘典京邑者視開封尹而兩使職官猶調銓曹嘉定己夘嵗歸其選於廟堂幕府始増重矣惟賛畫之任於郡事無不與聞剖析民訟其一也凡以訟造庭有必待閲實而後白者悉寘犴狴寧無滯淹於是別為訊鞠之所幕府實主之雖他郡皆然而衆大之區五方雜襲情偽萬端吏姦㨗出而乗之意所軒輊足變白黒涖訊鞫者精神微不及則枉直易位視他郡尤難焉雖然要在求諸心而已此心至明意動斯昏不動於意如水之止兩造在前一以心聴中無私主是非自公直筆而書無所回撓雖老姦巨猾亦將縮手懾服奚其難太府少卿趙公立夫以精明練達之才兼領神臯期年庶政畢張凡公宇咸次第繕葺顧所謂當直司者隘陋欹傾不度不飭必至阤陊捐錢二百萬撤而新之棼撩髙驤戸牖顯敞周旋其間者視不壅氣不煩繇是平直明清生焉亦擬筆之一助也賔筵諸君喜是役之成以愿嘗充員幕下屬記其事不得辭愿聞君子能使所居官大在職業之修舉非徒棟宇之宏壯也無忝厥官則無愧此屋不然美哉輪奐於政何補今天府政平訟理幕屬亦皆以稱職聞居之無愧矣故樂為識之且以詔來者紹定己丑十二月一日
  教授東㕔
  在學之南
  教授西㕔
  在學之西並淳祐二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記文楊誠齋萬里記題名郡有學學有博士所以育英崇化勱相文治其不輕而重也昭矣自祖宗以來貴之淛水以西杭為大都督府必名儒勝流迺得教授其間中興時巡乗輿駐蹕今為天邑四方之士霧集辟雍而臨安亦置學官俾顓掌其郡弟子員之政令清淑欎積家文雅而人英茂圓冠方屨鼔笈鄉校號小賢闗凡為之師長匪進士髙等若膠序解褐弗畀厥官不則從下土來聲聞於朝始擢以拜盖所以誘人材竢㧞取非他郡博士擬異時貴重莫望承均乏使則選所表以假之芸閣睨賢則揠其儲而升之七十餘年得人為多有知政事者有運樞極者有踐台斗者有持風憲者有掌絲綸者至於穆穆布列前後森如也嗚呼其盛矣哉若夫道徳之崇髙功烈之輝赫聲名之不冺文章之有傳所以自重於而身増重於而國俾宋作古咸五登三者煥焉可述則又在此而不在彼也於戲又盛矣哉慶元丁巳教授楊君範張君元觀移書諗余曰㕔壁故無記前人名氏皆逸弗垂非闕歟初命褎之繇紹興迄於今凡得五十人將刻諸金石執事嘗拜是官盍為我記之予謝曰予野人也安得與諸任齒隆興甲申予嘗得是官而竟弗果居是官終身恨之終身羡之雖然弗身是官獲文是𠫊有榮耀焉其弗身之也奚以恨其獲文之也奚以羡則不敢辭乃為之記楊君三山人以上舍釋褐張君旴江人以科級世家皆一時名能文進士有徳行道藝方遐其騫者也戊午秋七月中元日
  僉書判官㕔
  在府治後定安橋西咸淳四年安撫潛説友重建有芙蓉堂
  觀察判官㕔
  節度推官㕔
  並在府前近民坊
  觀察推官㕔
  在僉判㕔西
  府院
  在府治西
  左司理院
  在府治東
  右司理院
  在府治西
  司户參軍㕔
  在府治西
  司法參軍㕔
  在府治東
  城南廂㕔
  在嘉㑹門外
  記文鄭湜作㕔壁記自秦郡天下太守掌理其郡内史掌治京師漢更内史為京兆尹大抵其佐吏丞尉外有掾有督郵督郵功曹之極任河東大郡二十一縣田延年為太守分兩部以督郵尹翁歸部汾南閎孺部汾北誅鋤豪强姦邪不敢發又有東西南北中五部號五部督郵孫寳為京兆辟掾侯文東部督郵敕曰今日鷹隼始繫當順天氣取姦惡以成嚴霜之誅然則浩穰之地豪强姦惡為良民害誅鋤之義有不容已分部從事大郡猶爾况京師乎唐都河南本朝為别都有左右軍巡使判官掌凡風火盗賊及推鞠之事左掌水北右掌水南待制劉公安世嘗為之開封都城則有加焉或以光祿寺丞兼左軍巡事或命翰林學士樞宻直學士各舉左右廂授事判官一員熈寧三年始以京朝官曽歴通判知縣者四人分治京城四廂凡民有鬬訟事輕者得以決遣從開封府之請首辟蔡公確為幹當京城左右廂公事人猶仍舊稱故史謂公自巡官為監察御史後至宰相繼又以開淘渠塹屬都水監救應火燭屬巡檢司惟檢覆抄劄打量定騐支散凡奔走之役歸之兩使臣中興駐蹕臨安紹興十一年先從開封例城外南北廂置主管公事所又於城内左右廂増二員分減在城詞訟尋罷惟城外如故自是以來七八十年間為此官者率更倅貳宰字方在選去而登華近者亦有其人最著者纔四三年范公處義為殿中侍御史至袐書監王公柟知臨安府至太府卿外分守符者往往皆是又幸今治平中外綏靖衆大之區編戸日繁南廂四十萬視北廂為倍民安生樂業鬬訟衰止無俟乎誅鋤里閭晏然歌笑之聲相聞有承平京師之遺風焉如湜材下亦得以濫吹於此惟知盡心戮力無負於其職之所當為乃無毫髪可以自見猶冀更滿求自放於山林之間與田夫野老游想望都門之盛而誇詡之以為美談亦可樂也㕔壁未有題名訪諸故牘得自髙公某而下至今凡三十有八人刻諸石使來者得以繼列云嘉定十一年六月五日 程珌作續記真宗皇帝嘗謂宰臣曰閭里細民辠止笞者當即䖏斷毋令淹繫卓哉聖明之見大哉帝王之謨也盖京師衆且大茫洋烟海氓蚩蚩小不忍輕詣有司未有不尋悔者悔則已縶莫脱矣明主端拱穆清心運四海頫灼窮閻之情旁𧦴吏治之弊故開封分廂者四非欲其易治歟粤自東幸於今百年錢塘版籍百倍往昔南北二廂設於闗外而分任之地皆六七十里顧南廂所統尤為延袤北至艮山南底南蕩五方雜居水陸互市國家封疆萬里多在西南若衣冠之朝紫宸琛貢之入太府皆休車弭擔於江皋用是人滋衆事滋夥凡訟於廂庭者率繫縲數日吏屬饜迺得去今姚君之臨涖也蚤受晝省夜決要不踰宿吏不得銖兩索塗稱巷快謂昔罕聞盖姚君嘗為彫邑賦迫上州急湯火尚從容以集矧廂亡賦惟訟烏得不風斤承蜩乎初江漘舟如鱗率名占彊宗官不得使逮君悉籍之俾之番休役旦需渉者免淹滯人謂剛不吐斯其有焉日既間訟稍清睠言壁記老梓且溢迺易石載之而屬記於予予為疏其張官初指以告後之登名斯石者姚君以儒名家以能稱吏刃銛而不傷削吏而垕本故形見若是他日事益暇則又闢𪠘門新繋室摧者整漏者宻且築堂窿然扁以清風頃頹塌雜市塵今始知為官府僉謂君為中興此官首嘻世之以營繕為作新者末也使得推此道以碩其施其又可量邪寳慶丙戌七月上澣
  城北廂㕔
  在北闗門外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四  宋 潜說友 撰
  官寺三
  諸縣官㕔
  錢塘縣
  縣治舊在錢塘門裏三十步今景靈宫車馬門裏是也去本州舊治九里後徙於紀家橋之西北以華嚴寺故基建去府治四里樓參政鑰為壁記
  晝簾堂
  勤清軒
  記文錢塘古都㑹繁甲於東南髙宗南巡駐蹕於兹厯三朝五十餘年矣民物百倍於舊附郭二邑事體寖重他郡邑莫敢望紹興二十七年有旨錢塘仁和比開封府祥符兩赤縣中書擇才授任秩滿許以陞擢於是選任又重仁和乃錢塘之分故錢塘尤重焉舊治在錢塘門内尋入景靈宫禁衛乃以華嚴僧坊故基為之在國庠之西南邑鉅事叢才者或病之紹熈二年宋君价始至興滯撥煩坐以無事首作夫子廟以崇儒風建狴獄以清囚繫因又裒彚前任人名氏將刻石以記縣既甚古蒐考史牒自宋元嘉中劉道真至呉越羅隠凡得十人國朝張君房而下抵今凡三十九人具載嵗月亡者缺之使後有考焉君實景文公四世孫風流未逺儒雅飭吏敏於從政故其施設知所先後如此鑰與君素有姻好喜君之優於仕也為之記始末又告之曰壁記不可無也然縣令去民最親賢否不可得欺彼卓太傳元魯山諸公著於民心千載猶不忘盖有不待碑而後傳者君尚勉之
  丞㕔在縣衙東嘉熈四年徙簿廨西
  主簿㕔在縣衙西
  尉司在錢塘門外隆興癸未尉施温舒建嘉泰三年尉髙不倚脩華庚記寳慶元年尉余天任重建袁肅記
  記文華庚記錢塘尉承平時號八仙裕陵覧西湖圖嘗有真仙尉之語時則有真仙亭東坡帥杭率賔僚來游時則有英游閣林和靖訪謝尉賦秋水芙蕖時則有咏物樓陳后山興寄髙逺形於篇咏願得終身為禦冦亦可想其盛也南渡後公宇弗存僑寄昭慶寺隆興癸未施君温舒徙望湖樓之桃園規制草剏逾四十年因陋就簡漫不加葺其間豈無思復舊觀之人盖自駐蹕為行都錢塘為赤縣尉職始冗百府百需悉倚辦焉文書督趣旁午有呌呼於門吏縮頸潛遁尉惴惴救過不給奚暇營繕為哉嘉泰辛酉永嘉髙君不倚實來環視官舍棟撓掾腐若將壓焉欲増葺之顧自謂身為親民官毫分未及田里不敢問越明年嵗稔官閒乃謀工師乃度經費乃有請於郡若邑雖上下一辭或相兹役然聚財峙粮力猶未及又明年將𤓰及曰是豈可累後人乃捐已俸并郡邑所助撤而新之㕔堂室廬舍二十有一閒堂曰擢桂曰平湖亭曰真仙軒曰清風今大參許公為之𨽻古以扁其楣既成欲以先後涖職姓氏刋諸石嵗月逺者莫考獨張仲顔見於王隨放生碑許淳仁見於東坡奏議他不可復得乃㫁自紹興二十四年而下得十有七人求記於余余以為尉之官最卑有材未易展信足以孚乎下而道不能獲乎上雖有志奚其遂髙君蒞官甫數月以鎻㕔登太常第雍容間雅裁剸有餘題名小事儻職分所闗有一未舉決不暇及今也易隘陋之居為髙明在箠楚塵埃間文之以禮樂百廢具興一毫無擾亦可謂之難矣余故樂為之書且以告後來者云 袁肅記官府之居於仕宜山水之樂於隠宜二者不可得兼也居官府矣簿書囂塵之間適與山水㑹盖亦有之然或瞰巖而倚麓或阻澗而臨流是一邱一壑非山水竒觀也至於戸庭之旁四壁而羣峯獻狀几席之上旁睨而巨𣹰揚瀾又亦有之然地靈不足以動大君之品題景物不足以發名勝之吟賞則亦未為山水之遭也間有遭焉者曠而遐野而僻非能依神京之樞極近金城之觚稜也幸而宻邇都邑矣棟撓弗支庭茀不治而山水精神藐若不接過者太息若今錢塘尉治不惟適與山水㑹而又飽湖山之竒觀焉不惟竒觀足以娱目而又有裕陵真仙之褒和靖後山詩人之詠南軒名堂之勝焉不惟品題吟賞之有遭而又依天子建都為赤尉焉不惟跬歩修門而又有如余君子大之賢能使所居官大復創公宇足以稱赤尉之居發山水之秀焉吁其可謂兼仕宦隠居之兩全者矣由嘉泰而上廢興顛末壁記畧具寳慶元年冬余君實來覩治舍傾頹慨而曰今朝廷百司庶府粲然惟新吾秩雖卑豈可因陋不改為耶已而職脩務簡亟請于府尹尚書袁公公喜為開端厚助迺經之營之築石塘二十尋以䕶其趾為屋五十楹加於舊址五之二㕔事門廡既崇既敞堂曰擢桂曰平湖軒曰清風延賔之室曰真仙樓曰英游其下曰咏物皆因前人命名又名其亭曰水雲經始于二年仲秋越六旬告具季冬之月余往過焉輪奐翬飛恍然改觀君因俾記其事余謂風景係乎人不係厥居今夫京邑繁盛可以暢情舒嘯惟有湖山之樂居闉闍而時至者鮮矣列簮紳而時至者益鮮惟漁童樵叟旦暮寢食乎其中而不知味也尉居於斯可以知味矣然盜屏姦薙則靜對湖山神怡意適而有快於心其或無以獲乎上無以安乎下則雖境清居潔心欎欎而不暇顧者多矣繼是而有欲知山水之味如余君盍姑内省其職乎職舉而居葺嵗乆如一日也樓以英㳺名實取東坡帥杭率賔僚來游故事尚書既祠坡仙矣三年仲春與客蒞止君方賛帥幕主賔歡洽而又踵前聞人舊逰不知坡仙時為尉者真見知如此否乎故併書之使來者信余君之獲乎上而安乎下也
  仁和縣
  縣治舊在餘杭門裏梅家橋西今北省倉紹興三年縣令孫延直徙于招賢坊紹定五年縣令胡巨卿重建喬魯公行簡記
  無倦堂淳熈十一年令陳鞏建倪文節公思記安敬堂嘉泰二年建姜䕫記今廢
  記文喬魯公記仁和在吳越時為錢江縣與錢塘皆附郭皇朝興國三年錢氏奉圖籍入朝改今名建炎南渡二邑俱視赤縣跓蹕之初披荆榛立都邑志不久在吳㑹宫室省府猶曰草剏况令居乎仁和縣宅雖莫詳締建之始距今殆不止百年屋老且腐紹定壬辰胡君巨卿來領縣至之日顧瞻庭宇梁扶棟柱岌岌動揺旦起視事如坐巖墻之下凛乎其將壓焉前是紆墨綰銅不啻數十令堇堇支傾補敗指日以俟踐更何暇為持久計令雖健而決束于枵單末如之何人固不以咎令也今京尹余公宿知其然宰一日上府京尹顧謂之曰君子所居一日必葺况有地百里且附于王畿敝陋若是曽不逮鄙小縣我念此舊矣今其可諉是責於他人乃捐錢四百萬俾更之令承命惟謹即度財賦功增庳培薄易湫隘為顯敞自門向㕔宇廊廡堂皇寢處庖湢無一不撤其舊而新之經始于壬辰之孟秋迄事於癸巳之仲春見者環視拱睨無不洞心駭目是月也木章竹箇悉市之他山庸工如家輿匠肯來一金一粟咸出于公里胥恬不之預盖京尹厚於捐金令尹篤於任責宜其率作興事不勞於民不愆于素起百年之顛仆為一邑之壯觀也始邑之獄舍傾圯門闗殆不容楔縲繫其中者既無以宣其厎滯之氣而令問囚其下幾無立人之所常平係省二庫亦久弗葺至是皆為之更創堅固縝宻足以支久𡚁極而亨勢固有所待也令尹來諗予曰邑之興作自始事迄落成盡出京尹令官府屹然吏民俱受宏庇願托文辭以記其事予曰是可書也京尹諱天錫今以户部侍郎兼彈壓之任風力强濟多多益辦政平訟清百圯具舉縣宰平易近民居官可紀政以最聞盖不特興廢起𡚁一事而已是嵗季夏望日倪文節公記故簡齋先生陳公之孫鞏宰仁和之明年稍暇始葺縣舍北鄉數椽為齋名之曰無倦而求文于余其言曰自輦轂駐東南仁和遂視赤縣事之繁劇不待問而知方其紛至而沓來俯仰應酬雖甚精敏窮日之力有不暇給者吾以緜薄不自量而冐焉以居吾甚懼焉是以朝夕黽勉而不敢須㬰以怠又曰縣事雖甚冗吾於退食之餘獨可無一室自休以為思政之地幸縣有廢屋因其舊而稍加闢焉於其成而取吾夫子所以告子路者名之庶有警也其為我記之余于陳君有鄉曲雅素嘗訪焉視其庭無一人急走疾呼者詢之里閭則未嘗有留滯不決之事盖陳君敏而才又能勤以不懈宜其政之治如此抑余聞之古之為政者先民事後之為政者辦官事而已也如先民事則其所汲汲焉者無一不在民故政脩而民以被恵茍徒曰辦官事而已也則其所汲汲焉者乃將有病民者矣夫身以先之又勸相以勞勉之於是而繼之以無倦則吾夫子之告子路無非為民者今縣令困於簿書期㑹訟獄賦斂之間於農桑教化之務凡民事之切者或置不問豈獨其力之不足歟亦其勢之迫使然也若陳君於官事既辦矣於世之所謂能吏則既優為之矣非其力之有所不足而勢有所迫者也茍又於吾夫子之言有得焉以其無倦之情施之民事則夫政績之美當與古循吏比可也今明天子垂意字民之選褒表其尤以風四方偏州下邑罔有遐遺况其近在轂下者乎於今世所謂能吏者且猶選擢不棄况如古所謂循吏者乎陳君勉之無謂古今殊時而以余言為迂也既以告陳君遂書以為記
  丞㕔在舊西皇坊改為大理寺紹興二十年徙於觀橋北普寧坊丞趙師醇建
  主簿㕔在縣治東七歩紹興三年主簿歐陽康世建嘉定丁丑展充縣學至今未及再建
  尉司在艮山門外范浦鎮市紹興元年正月尉髙公泰建
  買納支鹽㕔在湯村鎮市
  餘杭縣
  縣治按輿地志舊在溪南東漢熹平二年令陳渾徙於溪北今在縣城内西北隅宣和中令江袠建後毁於冦建炎三年令張永嗣重建乾道四年改創縣門鼓樓紹定癸巳令趙希磐重建洪忠文公咨䕫記
  記文洪忠文公記曰餘杭苕霅之津會故冬予奉老親行霅上諸山扁舟循苕溪而下間登岸從牧翁溪媪語人人夸誦吾令年方壯而識老政出清靜民曽不省有官府也因以野服謁訂所聞令肅客于丞舍起訊之故曰縣治舊占溪南後徙于北宣和焚于睦㓂江令袠重建建炎焚于金冦張令永嗣又建閲年百餘浸淫穿蠧凛乎欲壓圖撤而新之治寺吏民之耳目非他役比故不敢不勉予退而心念是邑近在畿内地望非不枵然大也而土薄水淺十日晴則告乾三日雨已相戒為溢偹民以故亡盖蔵而令以負租督過者十七八彼芘于是豈莫為壓焉之懼哉所壓有急於屋者也見大夫以朝士來寧久此茍可撐扶以了嵗月何新為新之寧不勤其民而自為紛紜耶未信潰于成也越嵗月苕人過予門曰縣事成矣治事之㕔退食之堂晏息之室崇楹䆳闥表裏中度發地得中霤遺跡位置面勢且還其初矣屋後惡木冗莽鴟梟狐狸嘯醜舞⿰忄⿱ス土 -- 怪之地薙翦不留餘拓圃結亭松竹伍伍氣象一新矣而田里晏然罔聞知嗟夫縣無劇易視令為劇易弱者以茍偷為安遑恤我後强者惟力是矜一役之興萬蹙之乗也於此能於政休俗暇儲材庸力以植壊起仆使吏治尊民瞻聳而一毫不以勤其民至斥圭田再嵗之入以食功可表也已惟昔聖賢道化之盛有本末而無内外其用力自相在爾室始盖萬室之治不如一室之難也言偃宰武城澹臺滅明非公事未嘗至室是室之嚴所親必直諒所講必正大所踐必誠敬詖辭詭行姦聲亂色無一得以揺吾之清明而弦歌之化行矣令其進於是乎役起正月己未訖五月癸丑大尹詳定户部侍郎余公佐其費為多令公族名希磐以進士試刑法中其科嘗為大理評事云紹定癸巳秋七月甲子
  丞㕔在縣治南
  主簿㕔在縣治東南
  尉司在縣治南
  臨安縣
  縣治在錢武肅廟西嵗久不葺景定三年令家之巽建有秋軒及元祐學堂咸淳二年令趙汝□重建堂屋門廡
  丞㕔在縣城
  主簿㕔在縣城
  尉㕔祥符舊志云在縣城西北五里咸平二年以西市驛置今徙於縣東門外
  主學㕔在城内
  於潛縣
  縣治在石柱峯之右嘉定癸未火衮繡堂獨存寳慶丁亥令方熈重建亭榭池館依山占勝實為他邑之冠
  思政齋
  紫薇館
  深眀軒
  月華扶春諸亭
  衮繡堂在㕔事東偏令邵文炳建為記㑹心樓在縣治東洪忠文咨䕫記
  此君軒在縣齋洪忠文公咨䕫記
  記文衮繡堂隆興初元緝熈庶績攷覈民庸宰邑有聲必加表厲作新吏治逺邇用勸潛故𨽻丹陽郡山溪深幽傲睨激射其俗儉而質其民勁而武殆不與澤國𩔖既别而州廢而邑離合雖異而遺風餘俗猶有存者吏立故常媮翫不理往往詭以逺陋迺今越在畿内聲教漸摩靡然興于禮義民視吏治良否皆黙識而品第之故常難服而易化茍有以應所傒則相與愛敬而不忘金華葉公之來察里閭情偽鋭於植立求有以稱塞明詔㕔事東偏有堂深静而虚明為退思之所融融萬理出而施之所以洗濯而鼓舞其民者蒸蒸無復茍且之意令行政孚流聲轉聞首被推澤不十年遂宰天下邑人誇詡以為昔所未有後公來者欲踐武増光而亦未能也衮衣繡裳室邇人逺之歎及兹未冺予家晉陵公嘗分符臨吾州頗識公橅榘乃今獲承遺烈三十年之後顧當時所居之堂傾陊摧朽殆將壓焉於是剔蠧扶顛振而新之揭名衮繡不獨慰父老思戀卉木暎帯軒廡欣榮改觀之態亦發越而形見焉夫運天下與治一邑事孰與侔而俱以宰稱均一子惠之道盖非有二本源泉混混放乎四海細之所自也登兹堂而遐觀心存古人夢接千載能使民安其生物得其所薰陶至和追還醇風於以寫鳴弦之遺音歌衮繡之聲詩斯無愧矣雲臺丹青惟身榮之慕則非所敢知也異時名流歛所施以寄百里必有印予言者㑹心樓潛負天目支峯石柱為縣治前繚鳳凰青山右峙岝㠋三面騰躍駿抜多竒觀東山獨庳伏不稱疇昔甞於門阿少左作近民樓以亢厥勢而地迫雜囂非宜火且十年矣今令荆溪張君本來公餘馮髙周覧謂景岡觀泉辨隂陽而位置古人所重相攸衆樂園亭之列岫正枕東麓可駕庳以為崇屬時農隙買材賃力斥亭為重屋三間飛跂縹緲脫氛𡏖而接雲氣扁㠯㑹心其下軒窓靚深仍列岫之舊名前二十步山碕斗立碕外八十許步灌莽叢葦争長夷為圃以射北有静凉亭環立鉅竹迺取徑于亭之東南涉圃級碕而升樓群山奔奏一攬而有如主人由阼階肅賔及介相與揖遜醻酢於几席間不譁不偪左右具宜邑勢隠然以尊非直為臨眺設也而郤紛領要䟽滌此心之煩欎以熈其民厥有助焉人心元體湛然太虚之涵萬象無主則物誘于外心往㑹境有主則理融於内境來㑹心定而明静而所見物物皆春意斯得所㑹矣君起中興世家年壯而識老氣盛而志立其政以不擾為理以勤為功咳唾指顧几按氷雪而彈琴讀書於退食委蛇之頃泊如韋布坐以静勝雲生前岑鳥啼後塢往往忻然契所適是樓特寄焉爾其成也以紹定辛夘臘月丙子越明年立春後五日此君軒軒舊麗寂照精舍東坡以倅杭行縣為賦不可居無竹之詩隆興初徙於縣治衮繡堂之東開禧間嘗重建寳慶初元避上嫌名令桐江方侯熈易以此君軒仍用坡詩晉王徽之語也君者有徳位之尊稱自萬乗至子男百里之國皆稱君以君名縣齋之竹其尊與君百里等然竹之君以徳言百里之君以位言知君之所以為徳則優於君百里矣易之震為男為蕃鮮為蒼筤竹其於時為春春物之生旉而蕃鮮莫竹若孤根峭植不數嵗被山而雲戴角蠒栗曽幾崇朝已干霄而槊生意勃勃乎其不可禦故欲觀造物生生之徳亦莫竹若也侯政成心休日與君對念吾民生齒之數能如君之蕃乎生飬之具能如君之阜乎襁褓鞠育能如君日夜所息與沆瀣俱升黄髪婆娑能如君什伍相依少長相扶老嵗月飽風霜而無憔悴之色乎以君之生觀民之生侯于此不徒名也吁人未哺吾不可以獨飫人方𦡱吾不可以獨腴對此大嚼奚心哉説詩者以意逆志可也題名記洪忠文公撰六飛都吴邑加重令加選題名昉于隆興甲申續於嘉泰癸亥前後著見者四十有二人石近燬紹定戊子續記自見大夫始舊聞放失矣九華程君燾至精敏而峻絜大不弛綱細不漏目民𨼆吏慝蒐獵幾無遺治行亹亹逼前獻垂滿討諸故府合題名三為一以存往而詔來且追書唐及國朝全盛時賢令十一人于首髙山景行不以耳目所接為僅足也然著記未免於闕文遺風或得於慨想東晉虞府君嘗為吾長吏甚有遺愛志逸其名託錢武肅乾山濟安廟碑以傳邑自漢𨽻丹陽以來為令者知幾人傳者能幾否固幸其不傳臧而不幸不傳者可勝道耶夫士君子立於世豈以傳而為善不傳而遂已也未有為善而必其傳也亦未有善積而名不傳也其亦為所可傳勿為所不可傳而自幸於無傳也雖自幸於無傳而根窳相形其溢於邦之耆老俊秀牙頰間者未嘗不並傳也書曰康乃心顧乃徳逺乃猷裕乃以民寧司民社者尚監茲哉
  丞㕔舊分縣圃剙建淳熈四年丞婁機脩尉李揆記嘉泰中趙師傃遷於縣倉基重建胡衛記
  記文李揆記𪠘宇之設所以嚴官守也丞㕔跨邑之東餘百𱵲矣爽塏卓踔他無與並蕪辭累氣弌不厯於心耳居之甚宜且肅也名巒絶巘百里一矚好謀者不待駕而獲好詩者不待索而助好静者修然好裕者熈然好逹者軒然推是𩔖以往率有得于中而感於外比夫側身扃影於湫隘囂塵之間詎可同日語嘉禾婁公機逹於權敏于事朅而佐兹邑予知其羽儀于天朝也匪伊或告之曰更之者匪他異而第俾我來者數數然無寧居何也公得無為後人計廢而復之為是集而循之為非矧古語有之公於是躡舊阯仍舊貫恐其□於人侈於費也一切取具于已故其經始也邑人知之其畢役也邑人弗知之且榜其亭曰日哦抑循舊名也公之旨淵乎先是陳公念前此名氏弗克立命予誌其顛末余知其久必復始以微文見意然不知如是之亟也事洄沈而好還乃爾事未可為而為君子以為愎可為而不為君子以為固二者惟當時已矣他有可書此不復書此何以書書時也 胡衛記一縣之政毛舉萬端大者風俗保障小者訟獄簿書掌之於令貳之以丞所以參是非之權折諸至當必如家人伯季相視無間斯可矣世衰道微良法美意百不一古位髙而偪自韓退之已有此論如陳南仲于武功簡靖以輔其治逖視來者鮮矣令者令也令人於善也丞者承也承人于善也令不令則丞不承感發之機微而方寸大而治國平天下理歟勢歟潛舊為州規模視他縣為壯獨丞舍更革不常因循寓縣圃前令王公際易于西隅囂塵湫隘不足以尊官守臨吏屬嘉禾婁公機以丞攝邑竟割縣圃大半為之距今三十載棟宇之植者撓矣軒戸之新者剝矣矧左據下瞰識者病之為令者憚于用度不思通變之宜為丞者挟建瓴之勢泥於喬木幽谷之遷皆汭鑿莫入地利不得其正求之人和宜有不可余知顛末之久朅來民社不敢自謂邾小正名為先浚儀趙君師傃適佐斯邑以情商量欲使縣復舊貫丞獲美居迺相地于邑之南五十餘歩役不及民山川協吉為堂二所廊廡森然自門軒至於庖湢莫不偹㕔治巋然視舊而倍將成趙君代去盱江張君國均繼之張君江右名族茂于學業温良之風不待即之知其為君子也視事踰月情好益親一日謂余曰今丞治輪奐新偉皆君之力而園池不足若我之游息何㕔之東有餘地百畆君為我卒成之余迺鳩工度財剗夷荒蕪外列芳甸中蒔荷沼復建一堂鎮其景物前望山翁後負岝㠋華而深廣而麗與縣圃東齋相為頡頏皆一邑之領袖偶閲栁子厚集得述六職之語文與意㑹即取以名少北自堦而升數十級植亭其上環以桂樹命曰凌寒用謝靈運詩兼山與桂而言也㕔之西又闢一室松梅隠暎修竹掀舉其名則舊其景則新謂丞之故嘗有日哦之扁今因之存古也三者之役費加于前往來之人𩔖詫曰目所未覩盖丞之輔于縣者必竭其智故縣之徇於丞者不遺于力侈其居者所以尊其官尊其官者所以使後人多樂就昔退之之記藍田也庭有老槐南牆千挺對二松吟哦其間足以思崔斯立之髙致然占位惟謹不敢畧省負若丞哉今余與張君脱畧邉幅政事必詢而又相從於園囿吟咏之樂視退之所記當有光焉丞㕔畢成於乙丑之九月及予將代始克為之記 洪忠文公咨䕫撰續題名記吴門葉君芑丞吾潛諸臺交薦其材垂滿過余以題名更端屬之記且曰官無庳崇職無簡繁事無易難惟敬則行居是官而㒺其思非敬也居是官而出其思亦非敬也上不侵官以僣下不怠官以曠心止於事靡他其適如農有畔行無越思其斯為執事敬乎芑不佞何足以及此惟是常平義倉之賦受丁口力役之簡稽暨上官所以奔走使令之悉惟謹土膏脉奮凍解泉動出入阡陌程督坊瀦日與臺笠襏襫相爾汝過此不問也有堂述六面山而附沼嘉卉美竹參伍布列暇時玩游鱗之溶曵聽幽吭之啁哳弄柔芳而坐宻䕃以休其心負丞不負丞不敢知也予愛其言知敬於職業因筆而畀之石且告來者
  主簿㕔在縣治東南二十歩開禧中簿邱耒重建王日益記
  記文開禧丙寅秋予來古潛間過丞尉登述六髙雅二堂見其庭廡峻整園池軒豁而壯之至過簿舍則陋不足以回旋恠而問焉曰前令胡君衛與同官輯和無間均欲作新其居而前簿牽于隂陽拘忌不克承故視佗廨為獨陋越明年夏雨潦淫溢垣宇摧頽簿姑蘇邱君耒請更新之予以未暇辭而請愈力乃始經材飭工貿並居民地而宏其規制䇐事有庭燕居有寢吏舍庖湢前拱後□且築堂于左仍舊扁以景覽偉麗倍蓰疇昔費給于節約之餘財而歛不及保伍工僦於游末之餘力而役不及田里薄噐幹優茂以與予有先契俱避出納之嫌設局董以吏而躬不與始事以七月乙未訖事以九月戊寅旣成而落之簿舉酒属予曰微長官不及此予曰不然寓圻邑官府非𢎞麗無以聳視瞻要必人和年豐乃克集事今邉塵未清潛不知有旱因其豐暇為之老令何力之有然吾徒居處寢食當知所自來叶乃心力圖濟斯民美哉輪奐庶無愧簿曰唯因勒諸石以告來者
  尉司舊在縣南五十五步後遷縣南二里初尉萬逮重建令胡衞記
  記文環百里而縣有令有尉尉之職不衡于令廼以武事佐令于理所以參相制也成周爵列惟五各世厥祚軍帥以卿天子命之嬴秦郡縣天下郡置都尉縣置尉與守若令峙文武因配大畧舉焉顧慮亦逺矣漢承秦舊縣置尉二人小則一人長安城中有四部尉邉有徼塞尉其制瘉備然材官騎士征調不古都試之法竟罷尉得職盖寡晉隋間縣正書佐令自辟置唐初沿而未改尉權日削不返厥初焉用牛刀若將凂吏吏能一冠畿邑當路轍謂宜自貶抑無獨出人右下弗抗厥任上弗隆厥予設官之㫖豈其然哉為令若尉者儻弗克崇之後將安所稽乎余官于潛一時寮宷𬖂盍偉望四明萬逮及之實董尉職清敏强幹克振厥事盗賊屏息人無敓攘余以故得悉意字撫民龢吏肅政臻于成及是間暇亷取嗇用以起百廢甓涂梁溠利民之政罔弗舉則又將撤宇廨而新之惟嚴之分水湖之安吉宣之寜國其俗矯健不怗潛實與錯壤征鼓之節表防不肅騎卒之需廐庫不備不可以立武余心恧焉征官之廬貳政之宇既崇既飭鈎稽之所儆肅之司盍以序舉簿忌於興作而辭尉勸於程督而請於是即尉舊治𣊺民之隙鳩工度材以植百礎人厚其傭役不憚勤物倍其售供不告病經始於三月乙亥落成於四月丙午儼堂皇以莅官䆳複屋以退食榱桷楚楚階序翼翼有亭有館有庖有湢門廡軒敞亷隅峻直偉岸雄壓盖十倍其昔習武之區仍彼舊貫峙于右方櫜弓之府閲士之塲甫畧亦備其燕休之堂扁曰梅隠慕子真之清節也其際賔之塾扁曰髙雅景象先之逸躅也取李太白清風佐鳴琴之語命其樓取杜子美風吹錦繡香之語命其亭而髙雅之東有室曰容膝則有陶靖節之所著也各有所志可以逆知垣墉既崇丹艧既施諏龜戒吉式正厥宇風采焜煌人用改觀當此之時豈特尉有以自慰亦足以慰百姓之心矣事已尉過余有請曰願以其實登諸紀載來者將有攷焉余弗克辭則摭尉事始末記之且相與言曰使為令者弗擅而通為尉者弗抗而敏種徳以抉柔立威以戢暴則雖天下可運於掌豈特一邑而已哉遂書以畀之俾勒諸石
  監稅㕔在南門外
  富陽縣
  縣治在縣之東北嘉定己巳令吕昭亮重建
  丞㕔在縣治西
  主簿㕔在縣治東有雙眀閣
  尉司在縣治東
  監税㕔在縣治東南
  監酒㕔在縣治東南
  新城縣
  縣治
  丞㕔在縣治北
  主簿㕔在縣城内以杜陵舊宅為之
  尉司在縣西六十歩
  鹽官縣
  縣治太平興國四年政和元年令王昞重建縣㕔紹熈元年令陳恕重脩鼓樓
  清愛堂
  題詠郭知運清愛堂詩清愛堂前竹色佳留烟帶月翠横斜日長吏散庭空後風景蕭蕭對瀹茶
  平政堂
  錦香亭
  仰髙亭
  丞㕔在縣東五歩元符元年淳熈四年脩有挺立軒芸香亭
  主簿㕔在縣東五十二步元豐八年紹興十三年徙于縣西五十歩
  尉司在縣東一十五歩雍熈三年大中祥符二年重脩淳熈五年增脩
  題詠梅堯臣送劉少府詩我祖南山尉時危隠去仙劉郎從宦日天子治平年燥茗山中火𤎅波海上烟吴民不為盗惟此撓君權
  昌化縣
  縣治依唐山乾道八年令卞璇始剏園亭堂宇
  滴翠堂
  朝陽堂
  三瑞堂
  夕霏
  掬雲
  主簿㕔在縣西南五十歩淳熈末簿施宿剏
  瑞應堂
  尉司在縣南六十歩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五  宋 潜說友 撰
  官寺四
  倉塲庫務等
  行在贍軍激賞酒庫所
  大庫十三
  東庫
  清煮並在崇新門裏
  西庫
  清庫在橋樓曰西樓
  煮庫在涌金門外
  南庫
  清庫在清河坊南樓曰
  煮庫在社壇南
  北庫
  清庫在鵝鴨橋東樓曰春樓
  煮庫在祥符橋
  中庫
  清庫在衆樂坊北樓曰中和
  煮庫在井亭橋北
  南上庫
  清庫在睦親坊北
  煮庫在東青門外北
  南外庫
  清庫在便門外清水閘
  煮庫在嘉會門外
  北外庫
  清庫在左家橋北樓曰春融
  煮庫在江漲橋南
  西溪庫
  並在九里松大路一庫二門
  天宗庫
  清庫在天宗門裏
  煮庫在餘杭門外上閘東
  赤山庫
  清庫在赤山武狀元坊口
  煮庫在左軍教塲側
  崇新庫
  清煮並在崇新門外
  徐村庫
  在六和塔以南徐村
  小庫九
  安溪庫
  在安溪市
  餘杭庫
  在餘杭縣中
  奉口庫
  在奉口市
  解城庫
  在仁和縣界□頭
  鹽官庫
  在鹽官縣市
  長安庫
  在長安鎮市
  許村庫
  在許村市屬仁和縣界
  臨平庫
  在臨平鎮市
  湯鎮庫
  在湯村鎮市
  碧香諸庫
  錢塘正庫
  在錢塘門外樓曰先得
  錢塘棧庫
  在縣前
  北新庫
  在鵞鴨橋北醋坊巷内
  煮碧香庫
  在西橋東
  潘葑棧庫
  在禮部貢院對河下
  外有潘葑庫在常州無錫縣
  記文呂吉甫杭州監酒㕔記先王之制凡宮室皆以其命數貴賤為之節王公雖尊不得侈于法而列士雖賤其所以享時節具燕私者亦使有以處之此僣逼所以不加于上下而名位之所以列也自先王之制廢而庶人得以宅侯宅而弗問則尚何等級隆殺之論哉故當途勢官髙堂大厦嘗廢于逰觀之所不及而冗曹散吏有房奥不足以異子婦而暨茨不足以庇風雨者亦其勢然也則今之為筦庫官者其為冗散尤甚管庫之事無大小一稟于其州則州雖胥吏賤人皆得盗勢舞威為勾刺其間雖職之所當守而欲廢興者有不能自列况其居處之私乎杭于東南為大州而其官府多因錢氏之故居特為宏壯自州之掾曹與比邑之主簿尉皆得大第以居而管庫官之舍以數十計庳廹頽圯僅不得與其最比此固足以知吾論之不過也自吾為州之酒官長上者繼皆當世之能賢而吾之親實來待官期于此居不足以容于是得請于州而新之凡材榦之入工役之程吾躬為之操筭而評之故其實不浮而得功多棟宇之廣倍于其舊而繕治過之以至于講習燕休莫不有所州之人習于疇昔之陋觀若以是為太侈也予以為天下之酒利杭最為厚嵗入錢以千計者殆四十萬以方他州之所入不啻數十使計功以論享則其居若此曷足以為侈哉故予之來唯恐㑹計之不當以空其官責雖終日起居于糟漿之側氣臭酷烈薫目逆鼻而不敢以為勞愛嗇斗筲以駕御欺謾畢力于賤丈夫之所為而不敢以為辱凡此者無他以為吾方以是而䝉其獲不可以素焉而已矣夫使吾蒞其職者君也夫吾必待于此而莫之得已者天也君與天皆吾之所制命而無以逃者吾其敢不受而安之乎世之君子固有當其守而以服其役為恥者非吾之所敢知也吾于是道古今之故所以異吾之不可辭于命而記之使繼我知皆由是而有其居為足以無愧焉
  錢庫
  都錢庫
  在府治中門内
  場
  柴場
  在𠉀潮門外浙江岸及欏木教塲内
  糴場
  在徳勝橋東
  瓶場
  在餘杭門外第三閘
  灰場
  鑄冶場
  並在東青門外北
  局
  交錢局
  在府治後
  浙西安撫司
  庫
  激賞庫
  在府治以貯官物安撫潛説友增創土庫一所
  囬易庫
  在薦橋東
  閑林酒庫
  在餘杭縣界閑林步
  石瀬東酒庫
  西酒庫
  並在餘杭縣界石瀬步
  青山酒庫
  桃源酒庫
  並在臨安縣界元𨽻府淳祐間撥𨽻帥司外有徳清正酒庫在安吉州徳清縣市徳清東西二酒庫在五林局累璉市東西二酒庫在安吉州歸安縣界上海酒庫在嘉興府華亭縣界
  
  鐵場
  在東青門外北以貯軍需
  船場
  在東青門外北蔵教練忠節水軍船隻
  
  賣酒局
  在豐儲倉邉家渡東
  鹽事所
  
  都鹽倉
  在艮山門外
  天宗倉
  在天宗門裏
  場
  湯鎮場
  在湯鎮
  仁和場
  在湯鎮
  許村場
  在許村
  鹽官場
  在鹽官
  南路場
  在鹽官
  茶槽場
  在仁和縣界端平橋
  錢塘場
  在錢塘縣界浮山
  新興場
  在鹽官
  蜀山場
  在許村
  巖門場
  在許村
  上管場
  下管場
  並在鹽官
  新興以下五場監煎各一員並攝官外有西興錢清二場係在紹興府界
  
  本所錢庫
  在府治教塲内
  轉運司
  
  抽解竹木場又名木税場
  一在徐村     一在兒門
  一在七郎堂巷   一在天宗門
  一在螺螄橋    一在范浦柵
  一在北郭     一在江漲橋
  
  船塲
  在薦橋門外
  庫
  架閣庫
  在薦橋門外
  寄收庫
  舊在本司咸淳八年吳運判益改創于犒賞酒庫所之側
  記文盧尚書鉞撰大學曰生財有大道生之者衆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又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蓋嘗思之大學平天下一章以生財有道為歸宿而究其所以為道自上仁下義之外無他説蓋有民而後有君有君而後有百司庶府上之為君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下之為天子命吏其于民也將有以取之必先有以養之既不剥下以媚上亦不瘠人以肥已于是乎國與民俱足而有司之嬴儲經費亦無悖入悖出之患此財之所以常足也國朝自藝祖開基諸路置轉運以搃賦輿罔不惟正之供兩浙為東南奥區承平時賦入王府而在官在民者裕如也南渡後翠華駐蹕兩淛眎畿甸于是上而宫禁次而省臺部寺營繕應辦漕與尹率分任之異時僉壬得志宫府之體不一倖門鼠穴旁午㨗出寸紙下指呼叱咄應接無時休甚者逺而郡國帑蔵宿儲根括殆盡况畿漕乎今天子踐祚以來却貢獻絶羡餘崇樸素禁奢靡興自聖躬化始宫掖厥亦惟元勛重臣以仁義之學輔成君徳是以好賜無所濫土木無所營腐夫黠胥無得以姦利相表裏此畿漕交承之所以有庫也夫以中興百四十八年之司存厯百七十餘之使指昔帑藏常苦匱乏而今錢幣積二百餘萬此非聖君躬儉節用元臣九式均節之賜歟九江吴君益領漕事之明年視公儲之充羡嘅舊帑之湫隘乃度地于犒賞庫之側為屋二十五間公宇吏舍各有其所中為搃庫翼以兩廊周以崇垣塼石瓦甓既堅既宻經始于是年之三月越兩月竣事為費十萬楮有竒乃叙其梗㮣屬記于余余作而言曰斯庫之創固上仁下義之明驗也抑余以為財之積固難而守其財者尤難守財者固難而善繼其守者尤難咸淳初元距今將漕者凡七人日積月累涓涓江河不有吳君孰與瀦之非善守之難也有増羡無滲漏庶乎其善繼矣否則有化為無實化為虚雖有此庫誰有此庫哉余于是乎書非徒為吴君喜又將以勉後之人咸淳八年六月朔日
  公使錢酒庫
  在本司内
  提領犒賞酒庫所
  在樓店務側
  臨安府
  倉
  鎮城倉
  在餘杭門裏師姑橋淳祐三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為厫二十畿甸重根本倉箱富峙儲自從今以始屢喜有年書咸淳五年安撫潜説友重修
  常平倉
  在鎮城倉東淳祐三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交木場
  在龍山
  抽解竹木場
  在浙江㟁
  北大場
  一在打繩巷江漲橋南
  一在餘杭塘上
  子場
  在西溪
  柴場
  一在糯米倉新房廊巷
  一在金波橋南瓦子後河下
  一在舊糧料院巷内
  一在太平坊融和坊巷
  一在俞家園活水巷内
  一在將作監修文坊巷内
  一在薦橋上中沙巷内
  一在睦親坊宗學相對
  一在新橋油局橋下蠟局内
  一在鹽橋上八界巷内
  一在衆安橋北南起居亭
  一在富樂坊内
  一在將軍橋大瓦後
  一在聞扇子巷
  一在𠉀潮門裏石板巷
  一在豐樂橋親事營南門投西毛郎巷
  一在大樹下七郎堂巷内
  一在糰子巷鵞鴨橋北
  一在茉莉園軍將橋下參議㕔對
  
  軍資庫
  在府衙門左淳祐五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囬易庫
  在豐樂橋南嘉熙元年趙安撫與懽重建
  常平庫
  元在軍資庫内淳祐五年改属通判南㕔
  公使錢庫
  在府衙東
  公使酒庫
  元在府衙西淳祐六年趙安撫與𥲅改建于西教場東北門
  甲仗庫
  元在府衙東淳祐六年趙安撫與𥲅移建于教場東北隅咸淳六年安撫潜説友又移建于玉蓮堂舊址
  書板庫
  在公使庫内
  公使醋庫
  在府衙後教場角子門
  紅亭醋庫
  在菜市橋東街南面北
  大路營醋庫
  在小新營上街東
  棚前醋庫
  在棚北橋東面西
  北比較醋庫
  在都酒務西新房廊相對
  都醋庫
  在井亭橋東大街面北
  朝天門醋庫
  在朝天門裏大街面西
  修城北醋庫
  在鵝鴨橋東大路面北
  南北較醋庫
  在三橋大街面北
  城南醋庫
  在牛皮巷口龍舌頭停閉日久已行坍倒續據㸃檢所柴客葛太請佃安頓柴薪月納公使庫息錢
  范浦醋庫
  在仁和尉司衙側
  江漲橋醋庫
  在城北廂醋房巷橋河東㟁
  
  樓店務
  在府治東中和坊内
  都税務
  在壩頭市東大和橋北
  浙江税務
  在浙江岸跨浦橋南
  龍山税務
  在嘉會門外浙江岸龍山之東唐坰嘗監龍山税見古靈薦稿
  北郭税務
  在餘杭門外淳祐六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江漲橋税務
  在江漲橋鎮市淳祐三年重建
  
  都作院
  在白龜池
  諸縣
  餘杭縣
  縣倉
  在縣東
  税務
  在溪南
  臨安縣
  常平倉
  在縣南六十歩
  縣倉
  在縣治東
  錢庫
  在縣治
  酒務
  祥符志云在縣南五十歩太平興國五年
  税務
  在縣西市廂去縣三里祥符志云太平興國五年至道二年徙于縣治太平祥符二年四月徙今處
  於潜縣
  縣倉
  在縣城
  税務
  在縣城西二十歩
  酒務
  在縣西二十歩乆廢紹興十年以後百姓均納酒課名錢隆興元年縣令葉衡申請抱買開沽
  富陽縣
  縣倉
  在縣城東南一百步依石頭山古名石頭倉城周二里三步俯臨大江寳慶元年燬今徙于縣治之西十步
  縣庫
  在縣治
  抵當庫
  附于税務
  酒務
  在縣治之東去縣二十歩
  税務
  在縣治之東南去縣二十步
  新城縣
  縣倉
  在縣治東
  縣庫
  在縣治
  酒務
  在縣西一百步
  税務
  在縣西一百步東安驛之側
  鹽官縣
  常平倉
  在縣西一十五步唐貞元十年
  省倉
  在縣東南一十步紹興八年
  酒務
  在縣北三百步淳化四年置今改為贍軍犒賞所
  税務
  在縣北一百步
  昌化縣
  縣倉
  在簿尉㕔舍南
  酒務
  在縣市
  税務
  在縣治北
  舘驛
  樟亭驛
  晏元獻輿地志云在錢塘縣舊治之南五里今為浙江亭
  北郭驛亭
  舊在餘杭門外北郭税務側淳祐六年趙安撫與𥲅重建
  題詠白樂天樟亭驛見楊九詩往恨今愁應不殊題詩梁下又踟蹰羡君獨夢見兄弟我到天明睡亦無 樟亭雙櫻詩南舘西軒兩樹櫻春條長是夏隂成素華朱實今雖盡碧葉風來别有情 宿樟亭驛詩夜半樟亭驛愁人起望鄉月明何處見潮水白茫茫 鄭谷樟亭驛閣詩故國江山外登臨返照間潮來無別浦木落見他山沙鳥晴飛逺漁人夜唱閒嵗窮歸未得心逐片帆還 孟浩然與錢塘令登樟亭驛詩百里聞雷震鳴絃暫輟彈府中聨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空逈浮雲渤澥寛驚濤來似雪一坐凛生寒 又與杭州司户登樟亭驛詩水樓登一望半出青林髙帟幕英寮敞旁筵下客叨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今日觀溟漲垂綸欲釣鰲 曹既明夜宿浙江亭詩夜半潮聲撼客床卧聽柔櫓閙空江驚囬倦枕鄉闗夢海日烘山上曉𥦗
  餘杭
  苕溪館在縣南少西與鑑亭相近淳祐間徙縣東南半里外舊志即鑑亭非
  臨安
  安豐驛在縣南三十步
  桂芝舘在縣東南二百步按祥符舊志云唐大中十一年縣令陳思復置初號東館咸通十四年天降桂子及産瑞芝改為桂芝館
  待賔館在縣西南二百步
  於潜
  潜溪館在縣西二十步舊名潜川驛紹興四年令邵文炳遷于縣南門外一里
  芙蓉館去潜溪館七十步
  鶴山館在縣北二里
  富陽
  長夀館去縣四十五里地名官莊
  馬驛在縣東四十步嘉定壬申令程珌建
  會江驛嘉定癸酉令程珌于通濟橋東買地創建㨿江山之勝紹定中令周晉闢地創樓扁曰清涵萬象之閣
  迎恩館在邑庠之南寳慶中令張修建
  朝天館在縣東廟山二十里令李廸建
  題詠徐叅政清叟題會江驛詩髙閣盈千丈征人借一棲水連天上下山會浙東西炊甑榮枯幻浮雲出處齊感時心欲醉風雨更凄迷 曹侍郎豳和云未到桐江上先尋舊隠棲水光明月夜山影夕陽西道在行蔵逸身輕得䘮齊更從髙處看轉覺路非迷
  新城
  東安驛在縣西一百步即東安鎮
  馬驛在東安驛之北
  鹽官
  義亭驛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唐貞觀五年置舊號桑亭八年改今名
  光華亭在縣北一里淳熙四年令魏伯恂建
  海昌館在縣北三百五十步舊名班宣嘉定元年令潘景䕫修更今名
  海昌亭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長安上閘之傍自杭循西道行必于此艤舟以需啟鑰
  昌化
  雙溪驛在縣前一百一十步熙寜六年縣令陸元長建宣和四年錢氷重建紹興三年令黄夀修開禧二年令章伯奮建新亭旁立東坡蘓公祠三衢徐冠為之記
  記文令黄夀雙溪驛記縣舊有雙溪館東坡公参寥子儒林丈人子墨客卿皆嘗見于賦咏嵗月寖久上漏下濕𥦗毁楯折登髙臨逺不足以快方寸而增雙明余承乏攝職始鳩工選材剔蠧除朽不費于官不勞于民而遂落成或者謂縣之宿弊未革庶事頽弛宜若緩其本而急其末謹其小而忽其大予謂不然周之盛時凡國野之道自十里之廬至五十里之舘其寄寓之所逺近備具後世設為賔舍蓋得周之遺意賢者信之衆人忽焉單襄公聘楚假道于陳侯不在疆宰不授舘而單公知陳之有咎薛恵令于彭城郵亭不備而薛宣知恵之不任職夫以客舘不治未為深害而單公薛宣諄諄于此何哉蓋事之末如此則其本可知小如此則其大可知唐昌邑雖小而部使者郡督郵之所臨按卿大夫士君子之所經從属兵亂煨燼之餘乏駐車託宿之地豈無發單公薛宣之嘆者乎方將排牒訴之倥偬適日月之間暇招來僚友方洋盤礴𣂏雲安之麴米煮江南之荈芽而寓目焉兹舘之下派分則玉虬怒奔濤鼓則素練濶曵曉烟忽開夕霏乍合鷗鷺飛翔漁釣上下花明栁宻裝束駘蕩枯蘆敗葦醖造平淡供一日之眺望助四時之吟賞舒無窮之景涵不盡之意仿彿乎沅湘之洲依稀乎苕霅之渚雖洞庭彭蠡汪洋澎湃疑無二致况前人之規模指畫非獨樂乎此也其有以寓成周秩官之意而謹單公薛宣之戒豈不美哉然則四方之客舘一舉而兩得其有𩔖于斯者乎因又即其隂敞小閣掲名清賦繼髙標于靖節增壯觀于一時 徐冠新亭記唐山古山水縣唐天后朝析于於潜皇朝太平興國間改今名中興行在之属邑也縣治之前溪分南北流豗奔放熙寜間縣令陸元長臨北流為亭東坡先生蘓公軾經逰亭上題詩紀事有雙澗響空之語前挹南屏諸峯森聳竒麗洲渚演迤漁歌野艇晨往晝泳出沒灘下其後廣驛以舘勞四方之賔客于是車馬𨽻人有時囂處而臨眺之勞不得以聽其意之所適前修雅韻泉石晶瑩浸以湮汩開禧二年永嘉張侯顧其棟宇頽圯因廢撤土别置舘于上清宫之東偏即故址一新其亭旁為屋像東坡而祠之對岸號南園舊有臺榭之勝自雙溪跨橋以入一日水大至橋壊而亭摧邑人自是無騁目縱步之地侯曰是亦雙溪之襟帯也于是又為亭三摘東坡詩句分榜之曰芎笋曰倦飛曰自招皆所以還舊也逮政閑領客優㳺觴詠遐想漁人争渡之髙風必為長太息于斯矣聞南渡之初錢塘多榛莽廢墟有新甿于屋前植竹數箇蔽遮西景一日老將過其旁抜而斥之曰若以此為安身耶數十年間和好既講故老淪落置讐不談蓋天下之寜乆矣江沱遂為宴安窟宅名園列第萃聚錢塘掩映湖山窮極錢氏富盛之習下至深山逺縣皆有逰觀之美舒嘯之娱方今警邊燧弔遺黎侯以㢘平嚴整振之以長才撫綏恵養斯民懐徳畏威服教可使制梃以撻甲兵之堅利驅以攘却誰能禦之吾知侯之儒雅逺韵將移為忠義許國矣侯其謂何系以詩曰溪流湯湯山客林林公行于亭鼓瑟鼓琴山禽活活溪石崒崒公休于亭左經右律山有嘉木侯薪侯蒸尋尺之末厦屋之楹淠彼容舠烝徒以顧屹爾中流恢我王度公無戀斯民無去思百里之闓千里之畿
  題詠東坡自雙溪亭步尋溪源至治平寺詩亂山滴翠衣裘重雙澗響空𥦗户揺飽食不嫌溪笋瘦穿林閒覔野芎苖却愁縣令知逰寺尚喜漁人争渡橋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麥齊腰 每見田園輒自招倦飛不擬控扶揺共疑楊惲非鋤豆誰信劉章解立苖老去尚貪彭澤米夢歸時到錦江橋宦逰莫作無家客舉族常懸似細腰 參寥子道潜雙溪舘呈趙徳茂詩吴㑹溪山搃可憐此堂雄覧獨能全銀河兩派來天上黛色千峯落檻前樵斧聲沉蒼靄裡釣竿人立白鷗邉多才李賀無能敵妙句行看陋衆妍 葛勝仲詩黒雲含雨迷溪舘白鳥棲烟映市橋 黄䇿詩已列危峩浮倒影故淙寒碧䕶孤洲峯囬路斷迷征客雪濺雷奔阻下鷗 左譽詩孤嶼藏烟迷宿鷺扁舟和雨駐沙鷗 何恭詩已喜開簾見山色何妨欹枕聴溪聲 翁世修詩明月不隨雙派去白雲長為數峯留夜𥦗星火歸漁艇曉檻晴嵐映市橋 沈長卿詩亂山浮翠横空堞白露拖烟下晩洲 又左譽詩山色晩來猶入坐藥苖春後自成畦范石湖題昌化縣雙溪舘詩翠染南山擁縣門一洲横截兩溪分長官日永無公事卧聽灘聲看白雲
  郵置
  南路廵舖置司建徳府
  錢塘縣界
  𠉀潮門斥堠 馬遞
  浙江斥堠 馬遞
  洋泮橋斥堠
  南城斥堠 馬遞
  牛坊斥堠
  新砂斥堠 馬遞
  淳橋斥堠
  上墟斥堠 馬遞
  已上舖兵壹伯肆拾伍人
  富陽縣界
  廟山斥堠
  赤松斥堠 馬遞
  東門斥堠
  步社斥堠 馬遞
  黄山斥堠
  安道斥堠 馬遞
  已上舖兵捌拾陸人
  新城縣界
  干塢斥堠
  新城斥堠 馬遞
  茗塢斥堠
  換塘斥堠 馬遞
  已上舖兵伍拾捌人
  北路廵轄置司湖州市
  錢塘縣界
  省前舖
  南至𠉀潮門外舖
  北至北郭舘
  北郭舖
  東至上塘仁和鹽官兩縣界下界首舖共二十五舖接連嘉興府崇徳縣界
  北至下塘洛瀆舖共九舖接連安吉州徳清縣界
  西至老人舖共四舖接連餘杭縣界令元舖
  餘杭縣界
  令元舖
  至横瀆舖
  横瀆舖
  北至餘杭縣末界南獨松舖共一十一舖接連安吉縣界
  西至臨安於潜縣下市門舖共一十三舖
  市門舖
  北至末界千秋嶺共六舖接連寜國府界西至昌化縣末界昱嶺舖共一十一舖接連徽州界
  已上舖兵柒伯叁拾叁人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五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六  宋 潜說友 撰
  文事
  古者天子自治畿内故畿内有王宫國都比閭黨術之教而無侯國之學漢置三輔于京師學校自辟雍外無聞焉非闕歟國朝運應文明教養加備開封得立學以守臣領之寜不以承流宣化儀倡四方然後為首善哉中興因杭之舊為京庠先皇帝垂意表章掲以奎畫恩施遂得視太武二學國有大賚許徑試南宫嵗較藝之優者三百三十人上之禮部率三十取一以補監學弟子員逺方俊乂負笈來逰春秋二選至萬計彬彬盛矣三嵗大比尤稱得人竊嘗恭考髙宗皇帝紹興二年正月車駕至自越方﨑嶇跋履靡所底定而求士之急甚于渇饑三月即講殿臨軒親擢杭人張公九成以冠多士夫人文化成之機一轉移間而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為文王作興已如彼况百四十年泳㳺菁莪之澤者乎叙文事
  府學
  舊有先聖廟在通越門外宣和中本路㢘訪使降御書殿榜曰大成之殿有閣曰稽古以奉御書其後遷徙不常紹興元年始以凌家橋西慧安寺故基建士猶病其湫隘嘉定九年教授袁肅黄灝以告于府上之朝拓而大之略倣成均規制楊文元公簡為記淳祐六年理宗皇帝賜御書二扁十一年趙安撫與𥲅又一新之且增學廩養弟子貟二百人咸淳七年安撫潜説友買民地議增闢八年安撫吳益踵成之
  大成殿
  在學之西
  理宗皇帝御書扁
  養源堂
  理宗皇帝御書扁
  御書閣
  
  先賢祠堂
  東八行崔公     諌院錢公和靖處士林公   太師文忠張公
  知制誥謝公
  西濂溪周元公    明道程純公伊川程正公    横渠張獻公
  康節邵公     涑水司馬文正公晦菴朱文公    東萊吕成公象山陸文安公
  齋舍
  舊學有六經齋十二經徳 進徳 炳文兊習 頤正 賁文
  䝉養 時升 益明履信 復古 賔賢
  紹興重建為齋六升俊 經徳 敦厚彌新 賁文 富文
  今齋八安撫吴益又増其二為齋十
  進徳 興能 登俊 賔賢特正 崇禮 致道 尚志
  
  小學
  齋一在登俊齋之側
  記文郡守陳宻學勸學文襄嘗謂學校之設非以教人為詞章取利祿而已必將風之徳行道藝之術使人陶成君子之器而以興治美俗也杭東南之會藩也其山川清麗人物秀穎宜有美才生于其間然自建學以來絃歌之聲蕭然士之卓然有稱于時者蓋鮮反不逮于支郡何也豈非瀕海之民罕傳聖人之學習俗浮薄趨利而逐末顧雖有良子弟或淪于工商釋老之業曽不知師儒之道尊而仁義之術勝也襄之至是邦也當以教育為先務而必欲學者首明周官三物之要使有以自得于心而形于事業然後可以言仕此所謂學之序也雖然自以愚蔽弗明而力不足且知其任責不逮思得明誠篤學之士相與講議其道而推行之陳宻學薦教授劄子新制已前嘗選請到本州進士吴師仁在學充教授體訪得本人履行淳正器識髙逺嘗肄業太學名聞縉紳應舉不第退歸田里甘貧守道専治誠明義理之學而不為異端之説自充教授以來夙夜孜孜誨誘不倦曽未數月學者翕然向風知所勸激使之久處必能成就人才美厚風俗伏望聖慈特賜收采令充本州州學教授東坡謁廟祝文軾以諸生誤䝉選擢昔自太史通守是邦今由禁林出使浙右蒞事之始祇見儒宫聖人臨之敢忘夙學楊文元公學記嘉定九年京庠典教袁肅黄灝顧瞻先聖之宫與夫講學之所庳陋不足使人興敬以助教養矧行都四會觀仰大化本根告于帥請于朝朝旨恵然從請明年孟仲經始越壯月告成闡基崇宇萬目具瞻自昔到今幾于百年始克鼎新大備属簡識其事以發揮先聖垂教乏大旨啟祐後學簡行年七十有八日夜兢兢一無所知曷以稱塞欽惟舜曰道心非心外復有道道特無所不通之稱孔子語子思曰心之精神是謂聖聖亦無所不通之名人皆有此心未嘗不聖未嘗不精神無體質無際畔無所不在無所不通易曰範圍天地果足以範圍之也中庸曰發育萬物果皆此心之所養育也百姓日用此心之妙而不自知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長無不知敬其兄愛親曰孝敬兄曰弟以此心事君曰忠以此心事長曰順以此心與朋友交曰信其敬曰禮其和曰樂其覺曰知故曰知及之所覺至于純明曰仁此心直而不支離曰徳其間有義所當行不可移奪曰義名謂紛紛如耳目鼻口手足之不同而一人也如根幹枝葉華實之不同而一木也此心之虚明廣大無所不通如是故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謂其時而習又曰思而不學則殆何也此心本無過動于意斯有過意動于聲色故有過意動于貨利故有過意動于物我故有過千失萬過皆由意動而生故孔子每戒學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態無越斯四者故每止絶學者門弟子欲記其言不勝其記故搃而記之曰絶四吁本心雖明故習尚熟㣲蔽尚有日至之外猶有違意動故也月至之外猶有違意動故也顔子三月不違三月而往㣲動㣲違不逺而復不動如故純明如故孔子筦爾而笑喜也非動乎意也曰野哉由也怒也非動乎意也哭顔淵至于慟哀也非動乎意也日月平常變化之為喜怒哀樂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如鏡中萬象實虚明而無所有夫是之謂時習而説之學夫是之謂孔子為之不厭之學周司業端朝修學增廩記都邑有學輯四方之遺俊號曰外雍非他郡國比也太學眡古樂正教養已備都邑其體也毋已多乎昔者周都豐鎬王化流行自上而下既繫之周南召公食畿采為方伯明教以正俗下國化之又繫之召南夫國有大學而方伯無承流宣化之倡是有周南無召南而可乎自秦漢内史分治不復知古方伯之誼至其事權日益繁重獄訟彈壓外無所訾省奚暇于學中興建上庠重廣逰學之路京府亦命教立師顧田入素狹生員用希僅僅餘百數絶少以均來者旁擬太學月帑嵗囷不可望而土著自居都養充足且不得與近輔郡學比上養尊而下就簡數年間為尹嘗議此矣未及裕也紹定四年四明余公以户部侍郎行大尹事剔棼為平轉劇為整始蒞政首趨學宮舍奠如禮㑹諸生于論堂詢其豐約逸煩之故未幾遂頒公藏斥絶産通萬緡買田贍士俾食無拘員庖有增膳油油翼翼惟課業是程于是教授李君晞顔葉君應輔實紀其政而諸生咸願伐石以永余公之徳蓋自昔仁義禮樂之教寄于士制于公侯牧伯公侯牧伯務貴其士而士則務貴其身所以紀倫𩔖而通道徳也非居且食之謂也建國設官文法吏治之外上有廟堂之論次有文舘之聚中有學校之教不以通工易事而誦習游息其間日用飲食體察警省以見義理之復欲擇善者相觀而善未成材者覿徳而成所以致用而不窮之道也學校下不與百執有司列而上與廟堂等然則豈曰養之而已乎今公以霧隱之舊惟養不給是謀將秬秠厥成以觀其㑹通而二君精覈典學迎受善意以廸其士聲熏氣炙被于百城人節儉正直如召南羔羊之行斯則都邑流化之方也余懼世俗不察徒見招徠滋廣廩稍益豐㮣之曰養士養士故為叙其所以然之故而命教者考焉趙安撫與𥲅恭跋御書淳祐改元之六年聖天子賜御書府學及養源堂扁臣既欽率諸生奉而掲之又刋之石立之學宫表風厲也唯國家垂意學校數百年間茂異輩出風誼廩廩時方更化將益大豐芑菁莪之澤爰自太武宗三學施及京泮崇奬唯一及緝熙燕閒親洒宸翰以寵錫之半水象璜雖差等天子之學而建首善自京師始實同一源奎畫陸離分輝下責恩施甚厚豈直焜耀凡目為諸生榮哉昔魯僖能修泮宫詩人頌之不過侯國事耳夫子至班諸商周之什而况聖天子所以新美是學者乎然其詩曰思樂泮水薄采其芹育材之茂然也又曰濟濟多士克廣徳心則黌序之相與周旋揖遜可觀矣臣待罪内史不能明魯僖之徳奉宣洪化為承流光大懼弗克塞職諸生蔵修于斯其預知所率厲益廣其徳心而無俾魯多士専美是惟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其尚欽念之哉 又恭跋聖天子嘉恵兹學臣既序其凡矣惟養源名堂實取諸荀卿子臣請因聖翰之頒而妄演其説盖源即心之謂而萬善之所渾涵者也故養之則存舍之則亡茍得其養則靈明虚静天理湛如茍失其養則隨物而流人欲濫觴矣可不謹哉然自秦漢以來世無善教學者往往顛迷其性而操守失沉痼其習而趨向謬權術功利㨗出乘之反覆萬端先王仁義道徳之澤不冺者幾希今諸生幸得遭遇其時上有明君師為之興起目擊道存盍相與䟽瀹而心沈潜㳺夏之淵涵泳舒向之海玩志説于兊澤酌時中于䝉泉要使禮坊不踰性湍毋決是源常有所養而無害然後功用精深吾心之正流行于日用平施之間而無所慊斯不亦聖天子所望于諸生者乎棫樸之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美文王作人之辭也臣膚末不足以寫之咏歌抑願率諸生相與講明乎此以仰承九重之徳意帝若曰俞哉臣敢不拜手對揚休命
  奏請蘓文忠公軾奏乞賜杭州州學書板狀伏見本州州學見管生員二百餘人及入學參假之流日益不已蓋見朝廷尊用儒術更定貢舉條法漸復祖宗之舊人人慕義學者日衆若學粮不繼使至者無歸稍稍引去甚非朝廷樂育之意前知州熊本曾奏乞用廢罷市易務書板賜與州學印賃收錢以助學粮或乞賣與州學限十年還錢今䝉指揮只限五年見今轉運司差官重行估價約一千三百餘貫若依限送納即州學嵗納二百六十貫五年之間深為不易學者旦夕闕食而望利于五年之後何補于事而朝廷嵗得二百六十貫如江海之中增損涓滴了無所覺徒使一方士民以謂朝廷既已捐利與民廢罷市易所放欠負動以百萬計農商小民尚䝉聖澤莫知紀極而獨于此饑寒儒素之士惜毫末之費猶以此追收市易之息流傳四方為損不少此乃有司出納之吝而非朝廷寛大之政也臣以侍從備位守臣懐有所見不敢不盡伏望聖慈特出宸斷盡以市易書板賜與州學更不估價收錢所貴稍服士心以全國體謹録奏聞伏𠉀勅㫖貼黄臣勘㑹市易務元造書板用錢一千九百五十一貫四百六十九文自今日以前所收淨利已計一千八百六十九貫九百五十七文今若賜與州學除已收淨利外只是實破官本六十一貫五百一十二文伏望詳酌施行
  縣學
  錢塘學
  舊附京庠嘉熙四年以丞廨改造齋六曰友善辨志教行教信教文教忠吴泳為記
  記文王畿首善天下有辟雍有泮宫皆所以尊教治達邦法也錢塘在五代時斗僻一方其國儉其民碞船車檝馬輕死好劍率以武力競雖襲封君長縁餙儒術置擇能賢以籠絡吴中之士訖未有聞人我藝祖皇帝迅掃區夏挈錢塘之輿地盡歸職方列聖丕承陶以詩書風之禮義而後賢良方正之士興焉然學猶未暇建也慶厯以來詔天下郡縣皆立學兩浙路獨杭與蘓越得置郡博士增弟子員如縣無校官則命令佐主學事至是江以南彬彬多文學之士矣然附郭之邑猶未置也六龍渡江駐蹕于此戎事纔息崇禮考文内興太學外設庠序大抵皆視開封而錢塘為邑至紹興間令昉建天子廟簡肅李公祥識之正朔欵謁春秋奠祀則有其地矣而黌宇尚闕無以為属民讀法涖士校比之所頃趙侯與懽來尹京兆喟然作曰臨安赤縣二先忠獻宰仁和已建其一豈斯邑亦有社有民而不知教耶乃景岡相基諏日庀徒于縣之東得丞舊寺徙他所遂建學其上命宰與杰鞏耕及簿正王夢得相其役越三年有成宫雍雍在左廟肅肅在右廷殖殖在中門臯如也殿䆳如也明倫堂曠如也池䟽為二齋列為六宿直之廬公養之廩靡不嚴備像設禮器稍不應圖法則又倣京校取正焉士于是可以藏修㳺息已是役也簿正實始終之則貽書潼川吴泳願有述泳謝曰春秋不書修泮宫之義何敢書則又曰今徧州縣皆先民記矣泳盖不得辭乃以得諸聖賢者而諗多士昔畢命之訓殷士也曰雖收放心閑之惟艱不由古訓于何其訓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聖賢設教千條萬目只要人將已放之心斂而歸諸已而學者恈恈然率馳騖于外因物有遷而失其本心者多矣矧囿衆大之區哉利欲之熏心也竒巧之蕩心也紛華之悦心也淫樂慝禮之接心也宫室妻妾之動心也一旦晝之間知誘物化牛羊之濯雞犬之放其所存仁義之良蓋無幾矣資質敏慧者不過競習科舉而亢志于髙明者又不免蘧廬孔孟而歸宿老釋也然則何以長善救失而新美其俗哉畢命所謂收有徳義之訓焉孟子所謂求有學問之道焉非必取成于心尊奉其精神屏除其意見絶學捐書不稽古不論業而徑以為是也為語邑之秀民更請擇斯二者
  仁和縣
  舊附京庠紹興三年縣令孫廷直于縣治東建文宣王廟嘉定五年姚師虎築屋廟左八年趙公希言創學齋四曰教文教行教忠教信嘉熙四年公之子與懽尹京兆遂遷簿廨以廣學舍立三賢祠禇文公無量 許睢陽逺 崔八行先生貢淳祐九年令李從重建
  餘杭縣
  國初有先聖廟景徳三年令章得一重建廟學自為記紹興五年令范仲將徙于法善寺基
  記文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蓋所以尊師道而崇儒術厚風俗而正人倫也周秦漢魏晉宋齊梁唐而下旋及聖朝厯數千百年其間尊戴夫子之道者未有若唐室暨聖朝之最盛也加王者之衮冕建都邑之祠宇春秋仲月行釋菜之禮唐室之舊典也都邑祠宇咸建講堂召通經者展函丈之儀聖朝之新制也前古未封之命唐室封之矣唐室未行之制聖朝行之矣有以見夫子之道尊而益顯逺而益大是知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得一景徳中由廷尉侍授餘杭令時知府薛大諫以掖垣潤色詞臣改諫省論思近職輟甘泉之侍從臨吴會之藩宣政若神明民之父母以為禮不可廢教所由興式嚴闕里之祠以勸互鄉之俗昔文翁之典蜀也范寗之牧豫章也皆大設學校克立政績景仰薛侯之教化蔚有先賢風采今觀魯廟之建置雅合國庠制度儻自郡至于属邑自属邑至于鄉黨咸能遵奉薛侯之化則千里之内絃誦之聲相聞十室之間忠信之資必有又何必衛多君子而魯稱善人者乎得一夙夜在公鞅掌從事方萌肯建之意會天王降修講堂之詔是邑也錢氏納土疆于聖朝振聲教于遐俗太平興國中始識尊師之禮是時宰邑者徹城隍之神于他所塑先聖之像于其中庭户喧卑几筵牢落風雨不庇兩楹之飛棟僅存藜蒿並興數仞之蕭墻頓毁得一與寮宷等謀復舊貫別新儒宫役公僕以輸材就鎮城而卜埊未克全繕尚多闕如邑人進士丁文舉服勤于兹黽勉不怠率好事之同道出囊金以助成剞劂圬墁樸斵丹雘工善其事人無告勞端然聖容儼若南面侍坐者入室升堂之子圖壁者從行好學之流冠冕采繪之等威簠簋方圓之規矩悉取則于郡城焉髙門有閌中堂豁如齋莊有室以挈誠也筦庫有掌以蔵用也必有庖厨具膳羞也必有皁⿰木厯 -- 櫪安僕乘也射不主皮取中鵠而為勝智者樂水每觀魚而縱樂闢場圃以立亭戺鑿池沼而瞰厦屋十旬之内厥功吿成是役也上以遵明天子之號令次以奉賢太守之政化下以移一邑之風俗邑中之人有能自強不息觀寸隂而是競師逸功倍期九年而大成異時醇儒秀民蟬聨魚貫陞名鄉老預賢能之薦書校藝春官擢將相之科級然後佐佑神化輔贊太平寜不由明君新制賢侯異政賤子遵奉行之使然也具題嵗月于左以示來者
  臨安縣
  學在縣西一百步咸平三年建後徙于縣城南紹興十六年令王傳重建孫尚書覿為記寳祐二年令王橚重修景定三年令家之巽建師善堂
  記文三代之學尚矣自京師至于黨庠術序皆有學自㓜壯至于老自天子至于公卿大夫士皆不可一日而去乎學養老勞農鄉社飲酒論獄受成獻馘之事一皆出于學而賢能之書考言選藝之政又皆興于學當是時也王道大洽人文化成士有常心家無殊俗自朝廷之上以至四方萬里閨門側陋之隱君子宿道向方小人修慝徙義武夫好徳賤妾知命牛羊之牧不踐行葦有一不善如見怪焉固已不容于其間而絃誦之音洋洋然所謂比屋可封者周道衰學校廢時君世主惟錢榖甲兵之問而不及于俎豆于是謀夫説客擊劍扛鼎雞鳴狗盗之徒皆得以靡衣玉食舘于上而王者之迹息矣間冇豪傑特起之士雖無文王猶興而卓然自立于一世者道雖不明乎天下必明乎已道雖不行乎天下必行乎妻子孝弟者人子事親之常道也卿大夫得一人焉以為獨行而表其閭忠義者人臣事君之大誼也太史氏得一人焉以為竒節而列于傳唐有陽城隠于中條山而逺近化其德争訟者不于有司而赴于門太宗以一旅定天下而房杜王魏之勲獨出于王通之子弟嗟夫三代之王同四海于一堂之上人人有士君子之行而世哀道㣲僅得一二于千萬人之中可悲也已臨安縣舊有學在令治所東南隅自三舎廢罷再更方臘之亂掃地盡矣而縣以春秋釋菜著于令蓋常改寓西郭佛舍之保錦院為學帥其属以祀孔子紹興十四年詔天下州縣皆立學朝請郎知縣事王侯傳字慶長相其宫湫隘破露上無蓋障旁無師生之廬不足以稱天子隆儒重道教養多士之意乃議徙故地少西屋而垣之一邑之豪欲進子弟于學者相與圖之恐不及于是門闥靖深殿寢崇𮟏講藝之堂棲士之舍庖湢庫庾皆具又命工更塑先聖先師之像與凡從祀者十人巍冠盛服配食侑坐凜然如生侯乃涓日齋戒屬邑民之秀者陳牲幣三獻之禮禮成父老聚觀太息以為未嘗有也乃為書抵故人孫某曰縣之新學成為我記之臨安東南一大縣在大山谷中桑麻絲枲之富自足而無貧民惟侯好學知方不務立竒以立聲威而以教化禮義為世標表有古循吏之迹俗恬殺牛更數十冬峻笞撲嚴賞捕莫能禁侯至遂徙業人死則習用浮屠法舉而燔之侯教以喪死塟埋之制其俗大變及是奉詔修起學宫士民向化興于行誼彬彬然比躋齊魯焉凡為屋若干楹經始于詔下之十二月而落成于明年九月之望余聞之士非懷居也而環堵之不庇士非謀食也而藜藿之不充于以求道豈不難哉故自一畝之宫進居廟堂論道之地自一簞之食起從九鼎大烹之享皆上之人所以養賢之具夫食焉而怠其事雖圬者不敢一日捨墁而嬉况承學之士䝉教養之澤而忽焉不省哉居相羣出相友鐫磨考煉以充其材窮為匹夫化一鄉達為公卿化天下無愧于中而已
  於⿰氵⿳⿰天天一日 -- 潜
  學舊在縣南二里崇寧間遷縣北攀龍坊紹興丙寅令何佾重修嘉泰甲子令胡衛建蔵書閣寳慶初方熙重建咸淳五年令李仲熊重修
  記文洪忠文公撰登科續題名記上科詔再頒之嵗冬十月己未邑令程君燾修鹿鳴故事于宣化堂諸生作而言曰⿰氵⿳⿰天天一日 -- 潜士登科有題名自慶元龍飛始閲三十年石且溢矣表先達以厲後進盍續諸令曰唯唯鳯凰鳴矣于彼髙岡地之得也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時之得也時與地莫難乎兼得士生王國得其地矣雲風感召得其時矣其地得其時又得觀光利賔䇿名奉常以階顯庸顧不謂榮乎抑涵負穹博擇精守固出可以為邦家之光萬民之望然後營名氏之書志榮也鄉校羣居藏修餘隟相與摩挲題刻厯訂平生非其研席之逰從則家庭之詔語疇賢疇不若類荃茅而品椒榝其榮也可不懼乎知所以懼則榮至矣此賢大夫期屬方來之意也
  富陽縣
  學在縣東唐武徳七年建中燬于盗紹熙十七年令徐端輔重建作稽古閣淳熙乙巳簿葉延年重修嘉定壬申令程珌癸未令李彌髙前後治新之
  新城縣
  學在縣東三十步唐長夀中置乾道四年重修徙學門西面崤峰
  鹽官縣
  學在縣東二里紹興五年令刁廱撤故老氏宫材即舊址建學胡珵記淳熙四年令魏伯恂廣之鑿池造橋十年令陳申重建㦸門等嘉泰四年令沈紡復新之鍾必萬記寳祐二年令施濆創屋五間蔵書記文胡珵記杭為東南都會水陸物産之饒甲天下阻山帯江人物間出而鹽官邑其窮處地並海民逐魚鹽為生列肆負販冠帶之俗㣲矣自國家承平百七十餘年間士而仕于朝纔一二人何其鮮也儒有張先生九成者郡人遭亂避地實始來居而以其徒講學焉未幾類試有司居第一擢進士第廷中又居第一而其徒輒第二邑人驚嘆時丹陽刁廱令鹽官為治尚簡清察姦不苛獄訟為衰息民既信化思所以作興善其俗者召父老于庭下令之曰彼張先生亦人耳一旦及其徒俱成名赫然豈他道哉稽古之力也矧是邑古不無聞人禇無量苗裔至今大家而睢陽太守許逺廟食固在也曽謂我宋無一人焉起邑中竊為父老不取且天子以萬戸黔首舉屬之令因求有以善之茍應簿書期會催科勸課負弩矢媚部使妄一胥吏任職可也四方君子將何以觀政我其鄉校是興俾若縣子弟得相率肄業其中不亦可乎民叩頭謝惟令君命故有學在縣治西狄人之退也有司建官府務一切輦取其材改作堂居焉像設風雨吏玩弗疚蓋五年于兹邑有廢老子祠者以奉狂道士號葆真宫者廱嘆曰嫚神誣民吾不忍也命毁之籍其門材相地筮日乃七月甲戌就縣故學基以營焉諸生懽趨更出力佐工役調不歛其民一錢頃之會禮部試羣進士于是第一人張先生徒也蓋師弟子更以儒學成名顯一時三年之間磊落相望邑人蓋以知令君不我欺而學之不可已信也遂以十月丙午學成殿屋六楹堂四楹門四楹齋舘廊廡庖湢之舍咸在工既訖涓辰奉安棟宇崇崇像設巍巍幣牲潔修籩豆秩序拜揖降登禮偹無缺吏民觀瞻俗用丕變諸生咸願刻石紀事以示來者廱乃條具本末抵張先生請記于是晉陵胡珵其友也張先生方以太史氏列職東觀于珵為同舎郎顧而屬之記辭不獲命則拱手言曰請考論先生之學以舜為之君而契為司徒書則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敷五教在寛而已耳三代之學也孟子曰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皆所以明人倫而已耳所謂五品者何君臣父子夫婦長㓜朋友之節也為其不遜也舜則有教焉所謂人倫者何君臣父子夫婦長㓜朋友之節也為其不明也三代之王有學焉然則五品茍遜矣舜將何求人倫苟明矣三代之王亦何求而于斯知所以學而自得焉則存乎其人而已矣雖舜與三王不得與于斯矣夫以不孝者位中司而創為學法不忠于君者位宰相而布其法于天下人將焉取師濫觴于元豐稽天子崇寜大觀海内學者靡然同波六經之道誕張士無特操而諂詐不學成風矣始誑其上曰三代洋洋哉不亦異乎夫學者之道夫婦之愚與知焉至也聖人且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能行焉至也聖人且有所不能焉如是焉以基之如是焉以居之而終焉而不知所以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學而進斯大矣逺矣欲知張先生之學之傳斯其本矣于收科第取青紫殆其末也歟百里之地果無有人焉乎哉吾不可以不告 鍾必萬記國朝崇尚人文詔天下郡縣立學視三代則有光矣鹽官學舊在縣治西紹興中始徙于東偏凡五十六年或葺或否若傳舎然良可歎也吴興沈君紡為縣之明年特因其舊而一新之屬余為記以詔多士余竊自念齒髮如許學不加進朝夕自警且不暇其何以語夫人然自宦逰與夫往來于此餘二十年矣士之扣門者日益衆况今求田問舎欲老于海昌之上則杖履逰從亦有責善之義焉故不辭嗟夫自命鄉論秀之制壞而不復士病于科舉蓋非一日而今之世為尤甚父兄之訓子弟朋友之相講論朝夕之所從事于文詞者惟利祿之是計耳抑不思上之人拳拳教養所望于爾多士者果如此哉聖賢立教所望于天下後世者果何在哉昔者吾夫子不過栖栖一旅人耳講道洙泗固無爵祿可以動學者之心而羣弟子或自齊往或自宋往或自衛往或自他國往不憚其山川之逺道路之勞而所慕有甚于爵祿意者日漸月化莫非道徳性命之藴必有出于言意之表及觀耳提面命則皆孝弟忠信之實舉不離于日用之常然後知聖人之所以教人學者之所以用力盖在此而不在彼也雖然事親從兄處已待人莫非事也而所謂道徳性命之藴有外于是乎人惟行之而不著習矣而不察終身由之而不知此所以有待于學矣學以致其知又貴于行其所知也千里之行蓋自足下始足跡不出户庭而謂乘風駕雲可至千里有是理哉况夫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窮通得喪舉不足以動其心而後可以言修身身修而後可以言事君治民士方未用利禄横于心及其既用謂無既得患失之心信乎學者盍亦無歆羡乎其外而當用力乎其内事親有不足于孝事長有不足于敬歟推是類而日察之力行之由知至而知終由窮理而盡性至命如是而後為不負上之人所以教養成就之意堂名數易沈君取舊名明倫掲之可以知教人之本矣學比舊氣象殊勝主其後者某
  昌化縣
  先聖廟在縣東一百步熙寜中建自是至淳熙凡六遷乾道八年令卞圜始增廣略具學制淳熙七年令錢孜始改卜故饒氏園重建廟學陳居仁記
  記文杭為古都會自六蜚時廵曰行在肇新府名其地望為尤重昌化蓋支邑施徳自近始宜其教明俗成俊秀輩出衣冠相望然僻在岩谷間其俗苐知服勤穡事且盡力于桑麻自唐武徳迨于我朝曾未有躡儒科登仕籍者豈天之降才爾殊哉翳長民者之責也夫兵食可去而信不可去餼羊非所愛而禮所必愛教之本如學校顧可置而不省也淳熙四年錢君被命宰是邑始至詣學謁先聖敗屋數楹莫庇風雨像設且浸以頺剥其心惕焉顧以民未見孚役未易興姑舎是乃洗手奉職清省獄訟撙理財用期年而政克有成民安樂而歌舞之君欣然顧謂竂佐曰吾始至是邑見民之務本力田是知常産常心之為可貴雖未讀書固可驅而之善吾之政不少事嚴察而服從勸趍㨗于影響吾惟學是崇則風移俗變可跂而待幸帑有餘財不致屈吾民力顧何憚而不為乃以暇時鳩材僝工撤舊屋而一新之經始于己亥仲夏落成于仲冬民不知役役不淹時展敬有殿駕設有堂肄業有齋蔵書司膳有庖有庫百里稚耋争快先覩更相與言曰令君所以恵顧我輩者厚矣既足我以衣食又教我以孝弟其可不圖所以率教哉由是口誦先聖之書耳濡目染先聖之教長長㓜㓜趨善如不及缿筩既省而訟庭為空教化之移人如是哉政固多術矣或以恵利寛和為行或以發姦撾伏為神剸劇撥煩以舉職亟疾苛察以立威類可以能名而掠近效要非得人心之深者至于扶立教道如文翁之于蜀常衮之于閩韋景駿之于肥鄉則垂芳留馨乆且見思臨人之君子盍亦視所適從哉噫十步有茂草三人有我師孰謂近在畿甸而儒服者幾無焉是不以逺且大者望之也今錢君燭照是理理龜抵以决課以近效則訟簡刑清風流令行異時髦俊蝟興超取顯美有聞天朝而文物彬彬如鄒魯未占有孚矣然則我有子弟錢君教之也人之歌令君如鄭人之歌國僑者將亘千禩其不泯余嘉其為政之知所本不區區要譽于一時殆非俗吏之所能為者乃特書以詔後之人君名孜嘉禾人也
  貢院
  在錢塘門外王家橋淳熙十二年守張侍郎枃建舊制三嵗觧七人崇寜三舎法嵗貢七人宣和五年復科舉三嵗觧十四人已上皆據舊志但東坡所序送進士詩云熈寕五年貢者九人與此不同當考紹興二十六年增西北流寓解額三人端平元年增為十九人寳祐三年增二人景定五年增一人共二十二人
  詩文陳宻學襄宴貢士詩登彼公堂燕貢士也因以勉之登彼公堂維水湯湯君子燕湑其言有章登彼公堂有松有柏君子燕湑其儀孔特登彼公堂維山崔巍君子燕湑其志不囬登彼公堂鴻飛戾止君子燕湑其維不已 東坡送進士詩序右登彼公堂四章章四句太守陳公述古之詩也蘓子曰士之求仕也志于得也仕而不志于得者偽也茍志于得而不以其道視時上下而變其學曰吾期得而已矣則凡可以得者無不為也而可乎昔者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孔子善之曰招虞人以皮冠夫旌與皮冠于義未有損益也然且不可而况使之棄其所學而學非其道歟熙寜五年錢塘之士貢于禮部者九人十月乙酉燕于中和堂公作是詩以勉之曰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栢也言水而及松柏于其動者欲其難進也萬世不移者山也時飛時止者鴻雁也言山而及鴻雁于其静者欲其及時也公之于士也可謂周矣詩曰無言不醻無徳不報二三子何以報公乎 監試呈諸試官詩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廩文詞雖少作勉強非天稟既得旋廢忘懶惰今十稔麻衣如再着墨水真可飲每聞科詔下白汗如流瀋此邦東南會多士敢題品芻蕘盡蘭蓀香不數葵荏貧家見珠貝眩晃自難審緬懐嘉祐初文格變已甚千金碎全璧百衲收寸錦調和椒桂釅咀嚼沙礫磣廣眉成半額學歩歸踔踸維時老宗伯氣壓羣兒凜蛟龍不世出魚鮪初驚淰至音久乃信知味猶食椹至今天下士㣲管幾左袵謂當千載後石室祠髙眹邇來又一變此學初誰諗權衡破舊法芻豢笑凡飪髙言追衛樂篆刻鄙曹沈先生周孔出弟子淵騫寢却顧老鈍軀頑樸謝鐫鋟諸君况才傑容我懶且噤聊欲廢書眠秋濤舂午枕 試院煎茶詩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䝉茸出磨細珠落眩轉遶甌飛雪輕銀缾㵼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我今貧病常苦饑分無玉盌捧蛾眉且學公家作茗飲塼爐石銚行相隨不用撑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髙時 催試官考較詩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不擇茅簷與市樓况我官居似蓬島鳯咮堂前野橘香劍潭橋畔秋荷老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鵾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紅旗青蓋互明滅黒沙白浪相吞屠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八月十七日復登望海樓典試官五人復留五首樓上烟雲恠不來樓前飛紙落成堆非闗文字湏重看却被江山未放囬 眼昏燭暗細行斜考閲精強外已誇明日失杯君莫恠早知安足不成蛇 亂山遮曉擁千層睡美初凉撼不應昨夜酒行君屢歎定知歸夢到吴興 天台桂子為誰香倦聴空階夜㸃涼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鬬新粧 秋花不見眼花紅身在孤舟兀兀中細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奏請蘓文忠公軾奏乞詩賦經義各以分數取人狀右臣今月五日據本州進士汪溉等一百四十人詣臣陳狀稱凖元祐四年四月十九日敕詩賦經義各五分取人朝廷以謂學者乆傳經義一旦添改詩賦習者尚少遂以五分立法是欲優待詩賦勉進詞學之人然天下學者寅夜競習詩賦舉習率皆成就雖降平分取人之法縁業已習熟不願再有改更兼學者亦以朝廷追復祖宗取士故事以詞學為優故士人皆以不能詩賦為恥比來専習經義者十無二三見今本土及州學生員多從詩賦他郡亦然若平分解名委是有虧詩賦進士難使捐已習之詩賦抑令就經義之科或習經義多少各以分數發解乞據狀敷奏者臣曩者備員侍從實見朝廷更用詩賦本末蓋謂經義取人以來學者争尚浮虚文字止用一律程試之日工拙無辨既去取髙下不厭外論而已得之後所學文詞不施于用以故更用祖宗故事兼取詩賦而横議之人欲收姑息之譽争言天下學者不樂詩賦朝廷重失士心故為改法各取五分然臣在都下見太學士習詩賦者十人而七臣本蜀人聞蜀中進士習詩賦者十人而九及出守東南親厯十郡及多見江湖福建士人皆争作詩賦其間工者已自追繼前人専習經義士以為恥以此知前言天下學者不樂詩賦皆妄也惟河北河東進士初改聲律恐未甚工然其經義文詞亦自比他路為拙非獨詩賦也朝廷于五路進士自許禮部貢院分數取人必無偏遺一路士人之理今臣所據前件進士汪溉等狀不敢不奏亦料諸處似此申明者非一欲乞朝廷参詳衆議特許將來一舉隨詩賦經義人數之多少各紐分數發解如經義零分不及一人許併入詩賦額中仍除將來一舉外今後只許應詩賦進士舉所貴學者不至疑惑専一從學謹録奏聞伏𠉀勅㫖貼黄詩賦進士亦自兼經非廢經義也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七  宋 潜說友 撰
  武備
  恭惟髙宗皇帝以神武濟中興因事制變首命三衙增修軍政漸收諸將步騎分𨽻焉乾道間騎司既徙屯金陵而龍衛雲騎等之留行闕者猶以步帥兼領聖上咸淳四年又增置輯擢士以萬計屬之殿嚴制益備具矣無事則宿衛有事則征行凡以壯國勢憺皇威百三十餘年晏然如一日臨安居輦轂下蓋倚以為重而帥守所統則建炎以前之舊也至防虞一軍又必藉禁衛之士别為部伍聽帥守節制以倡率之夫天子之縣内其本末之叙詳畧之宜固如此嘗觀漢衛宫衛京既各有兵三輔又有都尉都尉之在三輔者視他郡國特盛夫亦猶身之與臂臂之與指邪然而居重馭輕固有不専在是者叙武備
  兵制
  
  忠靖第三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威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威果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八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節第十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㨗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全㨗第三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右東南第三將自國初分𨽻駐劄寨在東青門裏有正副將各一押隊官二元管指揮十大觀三年三月有㫖撥威果第二十八雄節第九全㨗第二第三指揮駐平江府宣和二年因討睦㓂仍以全㨗兩指揮屬本將駐劄見管八指揮元額四千八十人
  武騎第六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武騎第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勇左一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㨗第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㨗第五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廣㨗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忠節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係水軍
  驍勇第一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神威第七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猛第二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雄威第六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効忠第二十四指揮元額五百一十人
  効忠第七十五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効忠第七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右京畿第二將元係東京畿縣陳留雍邱尉氏鄢陵陽武屯駐兵建炎元年十一月劉俊統率來捕陳通存留就糧駐劄營寨在東青門裏有正副將各一押隊官三共管一十六指揮元額七千六百六十人
  雄節第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威果第六十一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全㨗第十七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歸逺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龍騎指揮元額四百一十人
  右兵馬鈐轄司軍兵自熙寜三年以後招置雄節威果全㨗三指揮宣和二年宿州龍騎歸逺二指揮來討睦㓂因留屯劄營寨在東青門裏並𨽻本府兵馬鈐轄共五指揮元額二千五十人
  廂軍
  崇節第一指揮額管五百人
  崇節第二指揮額管五百人
  崇節第三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四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五指揮額管四百人
  崇節第六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一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二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三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四指揮額管四百人
  捍江第五指揮額管四百人
  修江指揮額管一百二十人
  都作院指揮額管四百八十人
  小作院指揮額管一百人
  清湖閘指揮額管七十人
  開湖司指揮額管二百人
  北城堰指揮額管三十六人
  西河廣濟指揮額管三百人
  樓店務指揮額管三百人
  長安堰閘指揮額管一百人
  秤斗務指揮額管四十人
  壯城指揮額管三百人
  皷角匠指揮額管二十五人
  横江水軍指揮額管二十四人
  船務指揮額管二百八十人
  牢城指揮無額乾道五年八月分軍籍見管八百二十四人
  土軍
  城東廵檢司寨在新門外姚園寺前額管六十八人城西廵檢司寨在赤山武狀元坊内額管三十人外沙巡檢司寨在候潮門外額管一百二十人海内巡檢司寨在嘉會門外額管一百二十人管界巡檢司寨在餘杭門外額管一百人
  茶槽巡檢司寨在東青門外額管一百二十人南湯巡檢司寨在錢塘界額管九十六人
  東梓巡檢司寨在富陽縣界額管一百二十人上管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額管一百二十人赭山巡檢司寨在仁和鹽官兩縣界額管一百二十人黄灣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額管一百二十人硤石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額管一百人
  奉口巡檢司寨在錢塘縣界額管一百人
  許村巡檢司寨在鹽官縣界額管一百人
  弓手
  錢塘縣元額五十三人
  仁和縣元額一百人
  餘杭縣元額七十人
  臨安縣元額
  於潛縣元額六十二人
  富陽縣元額九十人
  新城縣元額
  鹽官縣元額
  昌化縣元額
  教場
  春秋二閲教場
  在東青門内禇堂北即殿前司後軍場
  旬時教場
  在府治西嘉定中袁安撫韶剏紹定壬辰余安撫天錫移春和樓於此下為觀徳堂嘉熙燬淳祐中趙安撫與𥲅即舊址建㕔宇咸淳五年安撫潛説友増多其屋以處將校之屬又築垣于場之南西而徑其外
  防虞
  城内諸隅
  東隅
  在都税務南元額一百二人
  西隅
  在白龜池都作院南元額一百二人
  南隅
  在吴山至徳觀後元額一百二人
  北隅
  在潘閬巷内元額一百二人
  上隅
  在大瓦後三真君廟前元額一百二人
  中隅
  在下中沙巷蠟局橋東元額一百二人
  下隅
  在修文坊内元額一百二人
  以上七隅嘉定四年王安撫柟置
  府隅
  在府治前元額一百二人
  嘉定十四年袁安撫韶置
  新隅
  在朝天門内元額一百二人
  紹定四年余安撫天錫置
  新南隅
  在𠉀潮門裏元額一百二人
  淳祐四年
  新北隅
  在餘杭門裏元額一百二人
  淳祐六年
  新上隅
  在侍郎橋東元額一百二人
  <span id="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九年趙安撫與𥲅置]]
  西南隅
  在夀域坊内元額一百二人
  淳祐十二年翁安撫甫置
  南上隅
  在麗正門側元額六十一人
  寶祐四年徐安撫㮚置
  府治内諸隊
  帳前四隊
  在府治大門内元額三百五十人
  開禧二年廖安撫俁置
  親兵隊
  在府治教場内元額二百人
  嘉熙元年趙安撫與懽置
  撘材隊
  在府治教場内元額一百二十八人
  <span id="淳祐四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四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四年趙安撫與𥲅置]]
  城外諸隅
  海内隅
  在浙江亭南元額七十人
  外沙隅
  在𠉀潮門外外沙巡司元額六十八人
  城東隅
  在新開門外城東巡司元額六十八人
  茶槽隅
  在東青門外茶槽巡司元額七十人
  城西隅
  在錢湖門外元額六十八人
  城北上隅
  在餘杭橋東元額七十人
  城北下隅
  在北新橋北元額六十人
  以上七隅淳祐七年趙安撫與𥲅置
  錢塘隅
  在錢塘門外水磨頭元額一百二人
  淳祐八年
  新西隅
  在九里松元額一百二人
  <span id="淳祐十一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十一年趙安撫與𥲅置|淳祐十一年趙安撫與𥲅置]]
  節制司城内四將
  先是殿步兩司軍兵于本府既無統属遇有緩急必俟朝省調遣常不及事紹定四年余安撫天錫始請于朝下殿步兩司各差官兵千人于城内置隅分東西南北四壁各管其一殿司差統制二員一以兼正任本府兵馬鈐轄一以兼添差步司統制二員一以兼正任浙西兵馬副都監一以兼添差分隅任責設有不虞即部隅兵以前本府節制自此始
  東將
  在軍頭司北馬舊司營内元額五百人
  西將
  在三茅觀後步司右軍潛火將内元額五百人
  南將
  在東青門裏殿司後軍寨内元額五百人
  北將
  在東青門裏殿司䇿選鋒寨内元額五百人
  城外四壁
  淳祐四年趙安撫與𥲅請于朝就殿步司營寨在城外四壁者各選軍兵三百人各差統制官二員帯本府鈐轄路分職事分任防虞之責並照城内四壁約束仍𨽻本府節制
  東壁
  在東青門外殿司右軍内元額三百人
  西壁
  在黄泥嶺步司前軍内元額三百人
  南壁
  在𠉀潮門外䕶聖步軍内元額三百人
  北壁
  在餘杭門外殿司神勇軍内元額三百人續轉運司準朝㫖分管北壁救撲遂申請以城内北將城外北壁軍兵通行節制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七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八  宋 潜說友 撰
  風土
  凡杭風土之故皆仍前志無大增損然嘗聞之世道有隆汚地氣有盈涸風俗之媺惡土物之豐耗常必繇之恭惟宋業中天六聖傳緒壹是以道徳仁義為善俗之本詔書律令下者又時風厲之民生其間陶浸聖化油然興起而不自知所謂商邑翼翼四方之極不其然乎憯莫此談而逺取千百年已陳之迹以為是流風遺俗之廑有存者泥矣温厚之氣盛于東南庶物露生六府允治草木之名不可殫紀又不特如職方氏揚州所載是豈偶然致之哉雖然魚麗之盛多羔羊節儉之應也亦推其所為而已矣叙風土
  風俗
  周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
  吳地古揚州之境其俗躁勁輕揚故曰揚州或云州界多水水波楊也
  太康地記曰揚州東漸太陽之位履正含文天氣奮揚故取名焉
  吳越春秋云人性脆而愚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檝為馬悦兵而敢死
  漢志曰吳粤之君皆勇故其民好用劍輕死易發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應邵曰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數與楚接戰互相兼并故吳越風俗畧與楚同
  隋志曰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魚與稻以漁獵為業雖無蓄積之資然而亦無饑餒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又云吳郡餘杭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凑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惇龎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為也
  國史地理志總叙兩浙路以為人性敏柔而慧尚浮屠氏之教厚于滋味急于進取善于圖利
  户口
  陳置錢塘隋改杭州户一萬五千三百八十
  唐貞觀中户三萬五千七十一口一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九
  唐開元中户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
  皇朝太平寰宇記錢塘户數主六萬一千六百八客八千八百五十七
  九域志主一十六萬四千二百九十三客三萬八千五百二十三
  中興兩朝國史户二十萬五千三百六十九
  乾道志户二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口五十五萬二千六百七
  淳祐志主客户三十八萬一千三百三十五口七十六萬七千七百三十九
  今主客户三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一百二十四萬七百六十
  錢塘縣
  乾道志主客户四萬六千五百二十一口六萬八千九百五十一
  淳祐志主客户四萬七千六百三十一口九萬八千三百六十八
  今主客户八萬七千七百一十五口二十萬三千五百五十一
  仁和縣
  乾道志主客户五萬七千五百四十八口七萬六千八百五十七
  淳祐志主客户六萬四千一百五口二十二萬二千一百二十一
  今主客户九萬八千六百一十五口二十二萬八千四百九十五
  餘杭縣
  乾道志主客户一萬九千八百一十七口二萬九千九百一十一
  淳祐志主客户二萬六千五百五十口一十四萬二百八十二
  今主客户二萬六千五百八十一口一十四萬一千四百
  臨安縣
  乾道志主客户二萬四千二百六十一口四萬四千七百四十三
  淳祐志主客户二萬五十六百五十一口一十二萬七千八百九十九
  今主客户二萬五千九百七口一十二萬六千九百九十六
  於潜縣
  乾道志主客户二萬二百九十五口四萬六千二百九十二
  淳祐志主客户二萬七百五十一口一十一萬二千二百九十一
  今主客户二萬八百三口一十一萬一千九百七十
  富陽縣
  乾道志主客户一萬九千九百二十三口三萬六千一十七
  淳祐志主客户三萬六十三口一十五萬五千三百六十九
  今主客户二萬九千九百八十五口一十四萬九千八百九十八
  新城縣
  乾道志主客户一萬二千四百八十三口三萬六百五十一
  淳祐志主客户一萬七千九百八口八萬七千五百二十八
  今主客户一萬八千七十一口七萬九千八百一十六
  鹽官縣
  乾道志主客户五萬八百三十一口五萬九千三百四十四
  淳祐志主客户五萬七千三百三口一十四萬五百二十七
  今主客户五萬六千九百四口一十三萬九千八百七十
  昌化縣
  乾道志主客户一萬一十三口一萬四千三十三淳祐志主客户一萬二千七百九十四口二萬八千四百八十一
  今主客户一萬三千六百七十八口五萬九千一百六十
  物産
  榖之品
  
  早占城早熟      紅蓮中熟
  礌泥烏       雪裏盆去聲晩熟
  赤稻        黄秈
  稬
  [[#金(⿰釒义)-- 釵        社|金(⿰釒义)-- 釵        社]]
  光頭        蠻
  
  大麥        小麥
  
  白         赤
  烏         黄
  豆
  大黑        大紫
  大白        大黄
  大青        大褐
  白扁        黑扁
  白小        赤小臘月煮粥者吳中風俗也
  菉         小紅
  樓子菉       白江
  青豌        白豌
  白眼        刀其大如小刀
  羊眼性最凉
  
  狗尾        金罌
  絲之品
  綾白文公詩紅袖織綾誇杮蒂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為佳内司有狗蹄綾尤光嚴可愛有花素二種結羅染絲織者名熟線羅尤貴
  内司街坊所織以絨背為貴
  刻絲有花素二種擇絲織者故名
  杜緙又名起線
  鹿胎次者為透背皆花紋突起色様不一
  紵絲染絲所織有織金閃褐間道等類
  機坊所織有素紗天淨三法新翻粟地紗
  機坊多織唐絹幅狹而機宻畫家多用之
  綿土産以臨安於潛曰而麗宻者為貴
  有績綿績線為之者謂之綿線紬土人貴此
  枲之品
  桑          柘
  麻          苧
  貨之品
  嵗貢見舊志錢唐寶雲菴産者名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産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峯産者名白雲茶 東坡詩白雲峯下雨槍新又寳嚴院垂雲亭亦産茶東坡有怡然以垂雲新茶見餉報以大龍團戱作小詩妙供來香積珍烹具太官㨂芽分雀舌賜茗出龍團又㳺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戱書有云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葢南北兩山及外七邑諸名山皆産茶近日徑山寺僧採榖雨前者以小缶貯送
  漢置海鹽縣有鹽官吴王濞煮海為鹽之地也
  寰宇記嵗貢
  與蜜同種
  嵗貢藤紙按舊志云餘杭由拳村出藤紙省劄用之富陽有小井紙赤亭山有赤亭紙
  菜之品城東横塘一境種菜最美諺云東菜西水南柴北米
  臺心         矮黄二種春間最盛
  大白頭        小白頭
  黄芽冬間取巨菜覆以草積乆而去其腐葉黄白纎瑩故名
  芥          生菜
  波稜         萵苣食取其根名萵笋
  苦蕒         薑土貢
  出板橋        薤
  韭          大蒜
  小蒜         茄
  梢瓜         黄瓜
  冬瓜         葫蘆土人呼曰扁蒲
  瓠          芋
  山藥形如手掌者名佛手     牛蒡
  蘿蔔一名蘆菔西溪為勝天目山者亦佳  甘露子三四節連生如貫珠
  茭白         蕨
  芹          菌多生山谷竹松間東坡與參寥智果寺園得黄耳蕈詩曰老楮忽生黄耳蕈故人兼致白芽薑其大者淨白名玉簟最貴黑者名茅赤者名竹孤皆下品
  果之品
  橘富陽王洲其地宜橘      橙有脆綿木數種
  有消硬糖透數種      桃有金銀水蜜紅穰細葉紅等種
  有蜜透明等種       杏
  有方頂牛心紅椑牛奶水柿大珠等種  梨有雪糜玉消數種
  鹽官者最佳然不甚大     蓮聚景園後湖中者名繡蓮極貴有青白黄等色類有金皮沙皮蜜甕等筒等名土人尤稱周家青瓜皆不若謝村櫟林者酥白而大錢塘有西湖下湖者仁和有北新橋北䕶安村舊名范堰産扁眼者最著名
  初生嫩者名沙角硬者名餛飩湖中生如栗様者極鮮秋末古塘産大紅菱尤甘脆東坡望湖樓醉書五絶詩云烏菱白芡不論錢
  林檎土人以鄔氏園者貴謂之花紅   木瓜
  枇杷無核者名椒子出於潜黄嶺前烏巾山小錫塘塢者尤珍白色者上黄次之髙宗皇帝嘗宻遣
  訪倍直酬之

  櫻桃紫者反不若淡紅之甘    楊梅舊載楊梅石塢今在烟霞嶺瑞峯寺
  之側金姆家者佳東墓嶺十八澗亦盛臯亭山産者尤甜

  銀杏以三稜者為上      雞頭古名芡又名雞壅今錢塘之梁渚□
  頭仁和之藕湖臨平湖所産特嘉西湖者尤勝然不多也可篩為粉

  蒲萄有黄紫二色紫者稍晚紫黄者名珠子 御愛其圓大透明者名瑪瑙
  甘蔗舊貢今仁和臨平小林地多種之以土窖蔵至春夏可經年其味不變小如蘆者曰荻蔗亦甘
  竹之品
  竹
  碧玉間黄      筀
  淡         紫
  斑         金
  鶴膝天竺僧賛寜作譜載出靈隠山節宻而内實略如天壇藤間有突起者故名
  
  南路出壜山      白象牙
  哺雞出稍早和靖詩烟崖早笋肥  苦端午前多充饋遺以其性涼也
  黄鶯        晚筀出楊墳
  猫頭大者一莖重數觔品為劣
  木之品
  桑數種曰青桑白桑拳桑大小梅紅雞爪之類 梓
  柘          柏孤山陳朝柏景古
  數種惟天目山者針短而庠健括子松三針華山松四針白公詩拂城松樹一千株指萬松嶺言今多不存九里松猶有合抱者
  桐          檜鹽官悟空塔前雙檜東坡嘗咏以詩東坡詩云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櫧
  櫟          槐
  杉          桂
  檀          槤
  楓          榆
  栁          㯶一名栟閭東坡㯶筍詩云贈君木魚三百尾中有鵞黄子魚子夜义剖癭欲分甘籜龍蔵頭敢言美㯶筍可蒸煨食之味㣲苦
  青神         鳯集見李衛公平泉草木記云木之竒者天目之青神鳯集
  花之品
  牡丹昌化富陽者頗大古杭城中吉祥寺最多東坡有詩又有留别釋迦院牡丹詩又有一種冬月
  開者和述古詩云一朶嬌紅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者是也

  芍藥今艮山門外范浦鎮多植此花冠于諸邑有早緋玉白綴露等名又有千葉白者土人尤貴之梅花白文公去郡後有憶杭州梅花詩孤山之梅自唐以來已著稱和靖居此山詩于梅花最多東坡和秦太虚云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又云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又和楊公濟十詩有云緑髩尋春湖畔回萬松嶺上一枝開今此花有數品緑蕚千葉香梅尤清絶
  紅梅舊志有紅梅閣東坡亦有紅梅詩有云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今土人有福州紅
  潭州紅柔枝千葉邵武紅等種

  蠟梅東坡在杭日有僧趙景貺蠟梅詩云蜜蜂採花作黄蠟取蠟為花亦竒物今此花亦有數品以
  檀心磬口者為佳

  碧蟬         棣棠
  海棠羅隠為錢塘令手植海棠王公元之有詩紀之金林檎
  郁李         長春
  桃花嘉會門南包家山冷水峪舊名桃源花最盛開杏花
  玉簮         水仙
  薔薇園圃多用以編籬屏有寶象月季等名 粉團
  徘徊此花極香宫院以雜腦麝為佩帯珠  佛見笑
  聚八仙        百合
  滴滴         石竹林和靖有石竹二叢詩云深枝冉冉
  裝溪翠碎片英英剪海霞
    萱草
  梔子         宻友
  金鐙         金沙
  山丹         迎春
  真珠又名蘸水青條白蕊粲然可愛   剪紅羅
  錦帯         錦堂春
  笑靨         大笑
  蜀葵有紫白黄紅數種小者名胡蜀葵  菊
  荷花白公郡齋詩云遶郭荷花三十里指西湖而言也
  瑞香舊真覺院有此花東坡詩云幽香結淺紫來自孤雲峯骨香不自知色淺意殊深云云今馬堘
  種最多大者名錦薰蘢

  蕙東坡題楊次公蕙花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曾為水仙佩相識楚詞中
  東坡題楊次公春蘭詩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云云
  紫薇東坡有次韵錢穆父紫薇花詩云虚白堂前合抱花秋風落日照横斜云云
  紫楊禪宗院山有山花一本色紫而香無人知名白公樂天名為紫楊花賦詩
  紅辛夷唐時靈隠寺有此花    雞冠
  鳯仙撒子即生紅白璀璨遇霜而隕   杜䳌錢塘門外菩提寺有此花甚盛東坡
  有南漪堂杜䳌花詩今堂基存此花所在山多有之

  映山紅大概如杜䳌但色淡質粗耳  櫻桃花唐時樟亭驛有雙櫻樹白公詩
  南舘西軒兩樹櫻春條長足夏隂成素華朱實今雖盡碧葉風來別有情

  榴花唐時孤山有石榴花白公有詩云山榴花似結紅巾容艷新妍占斷春色相故開行道地香塵擬觸坐禪人云云靈隠舊亦多海石榴樂天亦有詩云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
  木犀有黄紅白三色舊天竺山多有之東坡有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云月闕霜濃紅蕊乾此花原属桂堂仙鷲峯子落驚前後蟾窟枝空記昔年云云霅川陳大昌衍蕃露載明之士子史有木犀忽變紅色異香因接本以獻闕下髙宗愛賞畫為扇面仍製詩以賜從臣云秋入幽岩桂影圑香深粟粟照林丹應隨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廣寒
  木芙蓉東坡倅杭日有和述古中和堂木芙蓉詩今蘓堤及岸湖多種秋日如霞錦云山茶今東西馬堘色品最盛陳了齋有接花詩云花單可使千色黄可使紫末意乃歸于不能違時以謂天者卒不可易也今觀馬堘栽接有一本而十色者有早開而晚發者大率變物之性盗天之氣雖時亦可違矣他花往往皆然惟山茶在今為甚
  木香         酴醿已上二種皆柔條有黄白二種白而
  心紫者尤香

  藥之品
  雲母         藁本
  茵芋         鬼臼
  木鼈已上五種本草載杭州有之   地黄嵗貢
  牛膝仁和蠒橋白石多種     乾薑上二種舊貢
  蛇床子生白石      躑躅花生錢塘富陽
  白芷         千金草生仁和蠒橋
  白术         苦參並生於潛
  茱茰         澤蘭
  鬼箭         烏藥
  鈎藤         覆盆子並生富陽
  木通富陽小井       葳䖅仙
  何首烏        劉寄奴並生富陽小井
  藜蘆         草烏
  秦皮         百部根並生天目山
  菖蒲         桑白皮
  芍藥         荆芥
  薄荷         紫蘓
  天南星生於潛昌化     麥門冬
  白芨         牽牛
  地骨皮        牛蒡
  地膚         百合
  香附子        乾葛出富陽者良
  天花粉即瓜蔞根      馬兠鈴青木香根
  白薇         白鮮皮
  石竹子名瞿麥      山蕷
  黄精生餘杭於潛山      枸杞
  貫衆生龍井口       半夏
  牡丹皮        山豆根
  茯苓         車前子
  石燕九邑山洞中皆有之     枳實
  續斷         千年潤土人呼為地蜈蚣草
  青蒿子        香薷
  石膏錢塘縣西五十七里有石膏山出石膏若雪瑩白又縣治亥地有嶽産石膏雨霽時出藥用為
  最
        益母草生龍井山谷亦名草天麻
  寒水石軟者寒水石硬者石膏生南髙峯塔山下地扁葍
  苦練皮        蒲黄
  榆白皮        鳯眼草
  金星草生南髙峯      黄皮生於潛舊錢塘雷峯塔亦有之
  禽之品
  雀宋書鹽官屢冇白雀之異     鵞
  雞          鴨
  烏          鵲
  鴿          鷴
  雉          鵪
  鷗          鷺
  鸛          鳩
  鶻          鷹
  鷂          䲭
  燕          鶯
  鸜鵒         鶺鴒亦名雪姑
  竹雞         鵁鶄
  鶻鵃         紺練
  鸕鶡亦名鸕鷀       鑚沙
  魚虎         章雞
  白頭翁        黄頭
  青頭         烏頭白鵊
  蠟觜         告天
  百舌和靖詩云百種堪憐好言語一般惟欠好毛衣杜䳌
  布穀         畫眉
  婆餅焦        偷倉即家鷯
  黄雀亦名披綿       提壺和靖過下湖别墅詩多謝提壺鳥留
  人到落暉
       鸂𪄠和靖春日即事詩鴛鴦如綺杜衡肥
  鸂𪄠夷猶翠㶑㣲
     鈎輈和靖詩雲木呌鈎輈
  獸之品
  馬昔錢氏牧馬于錢塘門外東西馬堘其馬蕃息至三數萬當時號馬海今餘杭臨安於潛三邑猶有
  遺種
         豕
  牛          羊
  鹿          麂
  狐          兔
  獺          狸牛尾玉面於潜昌化山谷有之太平廣記載靈隠造北髙峰塔寺有犬自山下啣磚石至顛吻為流血人憐之乃繫磚其背塔成犬斃寺僧塟之寺門八面松下又錢塘地名狗塟橋名良犬故老云昔人被火燎幾斃犬入水以水濡之復甦犬後死立塜旌之昔賢咏宫中桃花犬著其義以為人戒皆此類也
  都人蓄猫有長毛白色者名曰獅猫蓋不捕之猫徒以觀美特見貴愛
  䖝魚之品
  鯉          鯽西湖産者骨軟肉鬆
  西湖獨無此種       鱨
  鯿          鱧
  鯔          鱣
  鱸          鱭
  鯶          蒻葉
  吐哺         白頰
  黄顙         鮎
  石首王右軍帖云此魚首有石云是野鴨所化 鰵
  鯊          肋
  白          鰣六和塔江邊生者極鮮腴江北者味差減
  䱋          䱕
  鰷          䱗
  金魚東坡詩云我識南屏金鯽魚又曰金鯽池邊不見君則是魚固舊所有亦有銀白玳瑁色者今錢塘門外多蓄養入城貨賣名魚兒活  龜
  鰍          蚌
  鱉内骨之属一名神守      鰕湖生者殻青江産者色白
  蝤蛑産鹽官       蟹淮南子云蚌蟹珠龜與月盛衰皆隂屬也西湖舊多葑田産蟹土人呼湖蟹和靖詩云草泥行郭索又西湖晚歸詩云水痕秋落蟹螯肥今湖
  蟹絶難得
        螺有田螺螺螄海螺海螄皆螺類
  産鹽官者犬       □
  蜆          蛤
  蟛蚏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九  宋 潜說友 撰
  貢賦
  錢氏擅二浙時總於貨寶夭椓其民民免於兵革之殃而不免於賦斂之毒呌囂呻吟者八十年我太宗皇帝發徳音下明詔一切蠲除之又八十年歐公記有美堂則其人富庶安樂邑屋華麗久矣損益之道其繫于民如此哉建紹中天六飛南幸杭之父老子弟如從仁人于邠何其懽忻戀慕不容釋也自時厥後今年蠲諸邑税租明年免民户和買恵此中國以綏四方忠厚一脈有引勿替暨我聖上首遵先帝遺志罷增進以塞賄門盡弛征商庚以左帑錢如其數意益美恩益厚矣京兆乆任職者又推廣上心為中下户代輸至于三四而未止噫我朝勤恤民隠之仁率詳于畿輔彼間架抽𣙜自京師始者何哉叙貢賦
  土貢
  揚州
  厥貢惟金三品瑶琨篠簜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
  右禹貢
  會稽郡
  其利金錫竹箭
  右漢地理志
  杭州餘杭郡
  白編綾元豐九域志同     緋綾
  藤紙寰宇記九域志同     木瓜
  橘          蜜薑
  乾薑寰宇記祥符志      芑
  牛膝寰宇記同
  右唐地理志
  乾地黄        蜜
  右太平寰宇記
  糟蔵𤓰薑
  右兩朝國史
  山茶         楊梅
  笋          絹
  紬          綿
  甘蔗
  右祥符志
  朝廷蠲免嵗貢指揮
  免嵗貢御服綾
  髙宗皇帝紹興二十六年有㫖臨安府嵗貢御服綾一百疋自二十六年以後特與放免
  免貢嵗近例
  今上皇帝景定五年十月踐祚之初有㫖蠲免臨安府近例嵗貢續增添進錢隨合錢物計一百二十五萬八千五百四十貫有竒見詔令門
  田税
  二税元額
  
  絹九萬五千八百一十三匹二尺四寸三分七釐
  紬四千四百八十六匹三丈四尺八寸一分二釐
  綾五千二百三十四匹一丈
  綿五萬四千一百四兩
  每嵗婺州給本府衣絹二千五百匹紬三千匹綿三萬五千兩
  徽州給本府衣絹七千四十五匹綿一萬七千三百五十兩據淳祐志云據嘉熙二年省劄載婺州絹二千五百匹係皇祐年間指揮至紹定六年本府有請于朝住令解赴左藏庫充本府抱納江隂軍和買之數若紬綿與徽州所輸之數漫不可考
  
  苗米一十三萬二千七百一十三石六斗八升一合一勺七撮
  茶租錢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九貫一百四十三丈内新城縣年額合解四千九百餘貫端平元年有旨特與捐放二千八百貫
  免役錢一十二萬一千八百八十五貫七百八十五丈
  和預買
  絹四萬三百九十九匹二丈六尺二寸三分五釐
  紬九十五匹
  折帛錢六十四萬八千三百八十五貫五百一十八文
  毎嵗認發江隂軍和買絹一千五百匹内七十三匹二丈一尺四寸三分五釐係本色一千四百二十六匹一丈八尺五寸折錢九千二百七十八貫五百一十八文檢㸃吏牘建炎間因陳通作過遂將本府和買紬絹權于蘓湖常秀四州寄買是時江隂為常州属邑分認四千四十三匹紹興十四年諸州以寄買復還本府而江隂陞為軍失于撥還寄買如舊乾道二年江隂水灾始于數内撥一千五百匹歸本府輸納餘二千五百四十三匹一丈五寸至紹熙二年江隂復以旱告守尹潘侍郎景珪遂申詣盡與認納至紹定間始將婺州認發本府絹二千五百匹徑解左帑理充此數互見夏税數内
  九縣嵗解之額
  據淳祐志云前所載二税元額今以九縣嵗解計之大約虧十分之一蓋錢塘仁和兩縣地段之為宫殿官舍寺觀營寨者既不該税其餘諸邑管下或為水衝或溪湖坍成海者亦難強其所無今故並存之錢塘縣
  上供折帛錢八萬一千一百二十三貫三百四十三文
  畸零錢三萬七千一百七十一貫二百五十二文
  本色絹三千一百三十六匹
  折綾絹一百二十八匹二丈
  産綿五千七百一兩二錢四分
  糯米四百三十四石七斗七升六合
  白粳一千七百二十石二斗四升
  糙粳五千九百九十七石六升二勺六杪茶租錢八百九貫二十九文
  役錢夏秋每料八千一百一十六貫
  㨿淳祐志云紹興以後邸第之修營寺觀之免税有未蠲豁者八十二處計和賣夏税折帛共七百三十四匹二丈四尺七寸本色三百七匹畸零一百六十九匹二丈八尺七寸苗米一百石五斗六升役錢每料七百三十五貫五百六十七文淳祐九年令吴革申請于府趙安撫與𥲅為之倚閣且議奏免蓋方有此議而曾未奏免不可知也今考案牘但有景定二年正月朝省批送户部備錢塘縣申遞年寺觀邸第官舎帖免合蠲税賦紐計折帛錢六千三百七十一貫一百七十文計四百三十九匹畸零錢八百八十六貫一百文從本部徑自銷豁尚當叅考
  仁和縣
  上供折帛六萬七千五百二十一貫五百八十四文
  用年錢一千三百六十一貫八百七十九文
  畸零錢三萬九千八百四十五貫八百八十二文
  㨿舊志淳祐六年令王亞夫以税額失陷申請挨究紐虧苗米九百一十五石四斗三升紐增畸零一萬四千一十貫六百文趙安撫與𥲅令以増補虧遂為定額
  本色絹三千七百五十匹
  綿五千九百四十九兩四錢
  苖米糙白糯三色米八千八百四十二石一斗三升九合四勺八抄
  鹽折税錢七百貫三百四十二文
  鹽折米錢二百七十二貫六百文
  夏秋兩料役錢每料九千四百貫六百四十文嘉熙間江潮衝突臨江太平金浦安西安仁東上五鄉趙安撫與懽申請于朝盡蠲苖税後水仍故道耕種漸復趙安撫與𥲅申請撥税額八修江所為修築塘㟁之費凡為錢二萬四千四百五十八貫四百三十七文絹三百三十二匹綿二千二十六兩苖米二千四百七十石八斗二升每嵗本所徑行催納
  餘杭縣
  折帛錢八萬二百六貫一百三十文
  夏税紬絹一萬四千二百七十二匹一尺四寸和買紬絹四千八百八十八匹三丈七尺九寸綿七千一百一十七兩一錢六分
  苗米一萬八千九十五石三斗一升
  茶租錢八百七十二貫一百六文
  役錢一萬二千四百四十三貫八百四十八文
  臨安縣
  紬一千九十一匹一丈三尺二寸
  綾二千七百二十四匹五尺九寸
  絹五千三百五十匹
  畸零絹錢八千四百九十八匹三丈九尺四寸綿六千九百四十兩九錢
  折帛絹八千七百八十六匹
  苖米一萬一千七百七石八斗五合
  茶租錢四千六百一十九貫六百九文
  役錢夏秋每料九千六十六貫六百一十七文
  於潛縣
  本色絹八千二百四十匹
  紬五百四十七匹有竒
  綿五千六百七十九兩有竒
  折帛錢一萬五千三百九十九貫
  内紬絹錢二千六十一匹
  錢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七貫文
  内折綿錢二千四百三十兩
  錢九百七十二貫
  苗米一萬三百八十七石有竒
  内嘉徳鄉紹興三十年水壊民田本縣申請倚閣三十六石有竒乾道五年又倚閣水傷五十六石外實催一萬二百九十五石有竒
  内本色一千七百八十石有竒逐年科撥不等
  内折米錢八千五百一十三石有竒
  錢三萬六千六百六貫文
  和預買
  本色絹四千一百五十二匹
  紬一百七十二匹有竒
  折帛錢七千二百九十一匹有竒
  計錢四萬七千三百九十五貫文有竒
  茶租錢四百七十三貫文
  免役錢九千二百三十七貫文
  耆户長錢二千三百三十三貫文
  府役錢八百五十貫文
  官户不减半役錢二十八貫文
  富陽縣
  折帛錢七萬三百八十三貫二百六十二文本色絹一萬五千五十三匹二尺九寸
  本色綿七千四百八兩二錢八分
  折紬錢三千六貫三十文
  小麥六百二十二石二斗九升
  秋苗一萬二千三百九十四石一斗五升九合咸淳六年令王積翁申坍逃虧額白米五百九十九石四斗零安撫潛説友請于朝自四年為始永與除豁
  役錢夏秋每料六千四百八十四貫六百八十四文
  新城縣
  和買紬絹一萬二千二百三十一匹
  綿六千一百八十五兩一錢二分
  丁身錢六千九百一十四貫五百二十七文茶租錢一千七十一貫一百六十六文
  苖米七千八百一十六石二斗九升六合二勺役錢夏秋每料五千八百二十七貫三百四十五文
  鹽官縣
  夏税絹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九匹三丈五尺三寸二分
  紬一千一百七十二匹一丈二尺四寸九分綿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五兩二錢
  畸零夏税紬三百五十六匹三丈八尺三寸二分并和買紬二百三十七匹一丈五尺計錢二千四百六十六貫四百八十二文折退夏税紬一十二匹絹三十六匹二丈六尺七寸九分折小麥八十六石七斗二升六合
  營田夏税絹五十九匹三丈七尺四分
  計錢三百一十一貫六百一十六文
  亭户折鹽折夏税錢七千四百六十二貫四百二十文省除一半發赴轉運司外淨納本府四千八十一貫七十九文夏税絹七百四十八匹三丈四尺九寸二分夏税紬二百一十二匹九尺六寸六分綿一千四百五十六兩一錢七分
  本色夏税絹一萬六百六十匹二丈一尺六分本色和買絹四千八百九十六匹
  綿六千六百九十兩八錢五分
  折帛錢共七萬六千四十六貫四百文
  和買八千八百一十五匹二丈五尺
  計錢五萬七千三百一貫四百文
  夏税紬五百九十一匹四尺五寸
  絹一千九百九十三匹三丈五尺有五寸
  計錢一萬八千九十五貫文
  綿三千六十八兩一錢八分
  計錢一千三百五十貫文
  沙田夏税錢一百六十三貫四百二十文苗米三萬三千八百九十石四斗三升六合六勺内撥賜靈隠浄慈兩寺水田二千二百九十五畆經界復正米二百二十四石二升四合外淨管三萬三千六百六十六石四斗一升二合六勺
  苗米一百六十八石七斗二升八勺
  亭户鹽折米一千三百六十四石八斗七升九合一勺計錢六千八百二十貫七百八十二文省除轉運司催一半外本府淨催六百八十二石四斗三升九合每石折錢五貫計三千四百一十二貫一百九十八文
  役錢夏秋每料九千九百三十四貫六百九十文
  昌化縣
  額管夏税紬五百六匹四分四釐改正推割四十三匹三丈八尺五分
  夏税絹三千三百七十四匹改正推割四百四十三匹一丈二尺四寸
  苖米五千五百六十七石三斗九升一抄七撮改正推割五百五十一石二斗六升八合五勺
  綿二千五百七十兩五錢
  役錢夏秋每料
  本府代輸畸零
  咸淳五年冬安撫潛説友申京城内外時䝉朝廷賑恤説友試尹將兩載殊愧未能推廣徳意所有九縣咸淳六年畸零税絹除及尺以下者已凖明堂赦文蠲放其四五等一尺以上者本府更與代輸一次九縣共管絹一十四萬六千五百七十一丈有竒計錢十八界會子四十三萬四千四百八十貫有竒凖省劄京師四方表倡潛安撫能撙節浮費為民代輸有以見奉宣朝廷徳意之真深可嘉尚六年夏又申照得咸淳六年九縣四五等户畸零夏税説友預于去冬已行代輸今刷具九縣六年秋苗除米不及升者已凖明堂赦文蠲放外其升已上至一斗以下者本府併與預行代納九縣共管米八千八百一石有竒計錢十八界會子二十六萬九千五百五十貫有竒凖省劄潛安撫一亷自將百廢具舉又能出所餘積捐以予民去冬既代輸畸零税今又代輸畸苗半嵗之間蠲賦者再培植本根表倡郡邑體國愛民委可嘉尚六年冬又申説友非才試尹比及三年殊愧無補於民盍與少寛其力所有咸淳七年四五等户税畸零更與預行代輸一次九縣計錢四十六萬七千六百四十貫有竒凖省劄潛安撫本以亷介鍵以勤彊遂能損公益私厚為國家培䕶根本深足嘉尚
  商税
  五税預元額
  自趙安撫與𥲅申請減放外一嵗共收四十二萬貫文為額
  都税務
  一十五萬五千三百一十三貫一百五十八文
  浙江税務
  八萬一千八百一十貫二文
  北郭税務
  一十萬八百九十貫四百四十三文
  龍山税務
  三萬六千九百六十八貫九百一文
  江漲税務
  四萬五千一十七貫六百四十七文
  朝廷免税指揮
  景定改元以來朝廷務平物價紆民力節次降黄榜指揮免税仍令本府具合收錢數申尚書省科還咸淳二年二月十三日凖指揮免税五月自後接續展放常以五月為期每五月照本府征額撥十八界一十七萬五千貫以補郡計至今行之藏于市出于塗者菒不鼔舞上賜亦前代所罕有也


  咸淳臨安志卷五十九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



  欽定四庫全書
  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宋 潜說友 撰
  人物一
  積土成山而風雨興積水成淵而蛟龍生豈錢唐有如是之江山而人物不為天下雄訪大禹之遺航則三代以來之人物可想也緬秦王之渡浙則秦漢以來之人物可想也豈江山有帝王之車轍馬跡而人物不為天下用代逺名湮與時俱化非昔之僻逺無聞乃記録之有闕也越君子之六千吳越之功臣五百不可數已然舉大概則他可推勾踐築館琅邪則有虎視山東之志破虜入雒討卓則有電掃中原之心子陵志凌雲日則有以激東都節義之風許逺挺節雎陽則有以開盛唐剋復之兆孰謂有王者興而名世不出于此歟我宋混一區宇而杭之人才輩出六飛南渡遂為行在所列聖志在恢復于是元氣之會膠轕牛斗而效靈于人物雖三尺童子皆有浮汴洛挾泰華超大河跨幽朔之心則記録其可闕乎舊志觕言之而已抑人有邪正事有詳畧詎容以一律齊哉今則網羅散失表其名氏然後倣襄陽耆舊傳以著其所當著者葢圖經取其易見不得盡如史也表有浮於其傳者存之也傳有不出於表者異之也扶踈者皆鄧林錦出繡沒者皆冀北故述古今人表披沙見金剖璞玉出故繼以皇朝進士表及中興右科進士表髙尚者騎日月際會者感風雲文為之經武為之緯闗諸百代可以猛視故述人物列傳清淑無盡塗莘出焉故述后妃汝墳化也行露教也故述列女漢方術唐方技前史不廢故又繼以方外委巷非所訓孝門亦有旌故終以孝感拾遺猶有闕也以竢君子
  古今人表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咸淳臨安志卷六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