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五百十八至五百二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百十六至五百十七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五百十八至五百二十三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卷五百二十四至五百二十八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89-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91.djvu/7

大清一統志

庫爾喀喇烏蘇在伊犂城東千六十里東至奎屯接甘肅綏來縣界西至托和木圖接伊

  犂東路呼蘇圖布拉克臺界北至鄂倫布拉克接塔爾巴哈台烏爾格圖布拉克臺界南至天山接

  伊犂東南境界

︹建置沿革︺漢為烏孫國地北魏為高車國地周為突

 厥地隋為西突厥鐵勒地唐為西林守捉地其西

 境為西突厥攝舍提暾部雙河都督府地元為展

 斡爾城西境展斡爾元史舊作彰八里今改正明屬衞拉特

本朝初為布爾古特台吉尼瑪游牧處呢瑪内附授

  職從征後叛附阿睦爾撒納乾隆二十二年將軍

  成衮扎布等擒誅之其西地為晶河舊為布爾古

  特台吉渾齊游牧處渾齊從賊乾隆二十三年

  軍兆惠擒之其地并入版圖

 ︹晷度︺北極高四十四度二十四分距

 京師偏西三十度四十四分夏至晝長六十一刻七

  分夜長三十四刻八分冬至晝長三十四刻八分

  夜長六十一刻七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八寸

  三分冬至長二丈四尺六寸一分春分秋分長九

  尺七寸九分西域圖志

 ︹城池︺慶綏城東至靖遠驛三百六十里庫爾喀喇烏蘇領隊大臣所駐安阜城

  慶綏城四百一十里晶河之糧員所駐俱乾隆四十八年遂城堡在慶綏城東乾隆二

  十八年於庫爾河濵建 按庫爾喀喇烏蘇之名本在遂城堡自築慶綏城名始西移於慶綏西域

  圖志所指庫爾喀喇烏蘇據堡言也新疆識略所指之庫爾喀喇烏蘇據城言也

 ︹屬境︺奎屯在庫爾喀喇烏蘇城東八十里遂城堡東五十里東有長河當孔道舊為布爾古特

  台吉尼瑪游牧處 按唐書地理志自清海軍西度葉葉河二百八十里至西林守捉今之綏來縣

  為唐清海軍地奎屯東至綏來二百八十里則奎屯乃唐西林守捉地也布勒哈齊

  爾喀喇烏蘇西六十里西濱濟爾噶朗河鄂壘扎拉圖在布勒哈齊西二百二十里乾

  隆二十一年阿睦爾撒納叛將軍兆惠進討遇賊擊敗之於此   高宗純皇帝聖製有鄂壘扎

  拉圖之戰詩其西三十里為噶順又西七十里為烏里雅蘇圖晶河在烏里雅蘇圖西三十里

  地以河名乾隆二十三年將軍兆惠擒布爾古特台吉渾齊於此地入版圖二十八年建豐順堡設

  兵屯田其西一百一十里為察罕拜甡在托里西五十里

 ︹户口︺民户二百二十八名口除屯防官兵外無土著不備載

 ︹田賦︺屯田六千九百九十六畝屯兵三百四十八名額徵糧三千八十石九升八合

 ︹臺站︺庫爾喀喇烏蘇底臺 奎屯臺在庫爾喀喇烏蘇臺東八十里

  東至烏嚕木齊所屬之安集哈雅臺九十里以上東境布勒哈齊臺在庫爾喀喇烏

  蘇臺西七十里多木達都喀喇烏蘇臺在布勒哈齊臺西六十里古爾

  圖喀喇烏蘇臺在多木達都喀喇烏蘇臺西七十里托多克臺在古爾圖

  喀喇烏蘇臺西六十里噶順腰臺在托多克臺西七十里晶河臺在噶順腰

  臺西八十里托里臺在晶河臺西九十里托和木圖臺在托里臺西一百一

  十里又西一百二十里至伊犂所屬之呼蘇圖布拉克臺以上西境庫爾必喇臺

  屯臺北九十里沙喇烏蘇臺在庫爾必喇臺北九十里鄂倫布拉克臺

  在沙喇烏蘇臺北七十里又北九十里至塔爾巴哈台所屬之烏爾格圖布拉克臺以上北境

 ︹營塘︺庫爾喀喇烏蘇底塘 奎屯塘在庫爾喀喇烏蘇塘東八十里

  安集哈雅塘在奎屯塘東九十里烏蘭烏蘇塘在安集哈雅塘東一百一

  十里又東八十里至烏嚕木齊所屬之瑪納斯塘以上東境布勒哈齊塘在庫爾喀

  喇烏蘇塘西七十里多木達都喀喇烏蘇塘在布勒哈齊塘西六十里

  爾圖喀喇烏蘇塘在多木達都喀喇烏蘇塘西七十里托多克塘

  爾圖喀喇烏蘇塘西六十里晶河塘在托多克塘西一百五十里以上西境

 ︹卡倫︺車牌子 五里泉子

 ︹山川︺阿爾噶里圖山在慶綏城東奎屯西北當孔道南東南距奇喇圖魯山二百里

  哈喇古顔山在慶綏城西南晶河之南山脈自額布圖嶺折北而西至此孤峯聳峻為

  天山分支在嶺西北二百里烏得音嶺 額布圖嶺皆在慶綏城西南額

  林哈畢爾噶山西三百里裕勒都斯河之北山脈自伊犂南境之汗騰格里山東行五百里為納喇

  特嶺又東北六十里為烏得音嶺又東北五十里至此東西横亙分為二支其東南一支為迪化州

  南境之山其西北一支延亙迤邐為伊犂北境諸山額布圖嶺為其分脈處庫爾河

  綏城東源出天山北麓北行迤東會阿爾沙圖泉又北至布勒哈齊北折西行南會濟爾噶朗河又

  西行四十里南會額布圖河又西流為坤都倫布爾哈齊河西南流七十里入於布勒哈齊池新疆

  識略庫爾河經庫爾喀喇烏蘇城東復經城北會何爾沙圖水然則是水環慶綏城兩面濟爾

  噶朗河在慶綏城西源出天山北麓北經布勒哈齊臺西多木達都臺東流二百里會庫爾

  額布圖河在慶綏城西濟爾噶朗河西七十里源出額布圖嶺北經多木達都臺西

  古爾圖臺東流一百八十里會庫爾河晶河在慶綏城西烏里雅蘇圖西二十里源出孔道

  南三十里天山下三源合而北流經安阜城西南又北入布勒哈齊池庫色木蘇克

  河在慶綏城西當察罕拜甡城西五里有兩源岀塔勒齊山西五十里過山東迤北行八十里又

  折而東五十里入於布勒哈齊池 按其地當為唐之雙河布勒哈齊池在度綏城

  西北晶河城北一百三十里周迴四百餘里冬夏不盈虧會納諸河東西南三面交流合注為天山

  西北一巨澤 按即唐之黄草泊新疆識略謂之喀喇塔拉額西柯淖爾










                        總纂官邱建猷恭纂輯

                        前纂修官李嘉端恭覆輯

                        校對官張榮組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塔爾巴哈台在伊犂城東北一千九百五十里東至額爾齊斯接喀爾喀界西至齋爾接藩

  屬左哈薩克界南踰沙磧接甘肅迪化州界北接藩屬俄羅斯界

︹建置沿革︺漢為匈奴右地呼揭車犂烏藉閏振郅支

  五單于迭居於此三國為鮮卑右部北魏為高車

  國後為蠕蠕國地周隋為突厥地唐為葛邏祿及

  西突厥沙陀諸部地俱置都督府隸北庭都䕶府

  金為柰曼部西南境柰曼元史舊作乃蠻今改正元為諸王海

  都分地明屬衛拉特

 本朝初為準噶爾伊克明阿特部遊牧之地巴雅爾

  之昂吉乾隆二十年官兵進討準噶爾巴雅爾遂

  以其屬降及阿睦爾撒納畔旋附為逆二十二年

  五月我兵復擒誅之塔爾巴哈台左右諸境俱入

  版圖三十二年建綏靖城其西北為雅爾地舊為

  伊克明阿特部車淩班珠爾之昂吉乾隆二十八

  年建肇豐城其東南為額爾齊斯地為杜爾伯特

  部遊牧之所乾隆十八年台吉車淩伍巴什車淩

  𫎇克等率所屬内附編設旗分優錫親王等爵俾

  長故地杜爾伯特為四衞拉特之一厥後綽羅斯

  和碩特輝特多以肆惡淪亡惟杜爾伯特部終守

  臣節至今勿替云

 ︹晷度︺北極高四十七度五分距

 京師偏西三十度三分夏至晝長六十二刻十分夜

  長三十三刻五分冬至晝長三十三刻五分夜長

  六十二刻十分午正日景夏至長四尺三寸七分

  冬至長二丈八尺三寸四分春分秋分長一丈零

  七寸六分西域圖志

 ︹城池︺綏靖城地名楚呼楚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所乾隆三十二年建門三東曰翔和西

  曰布説南曰遂亨肇豐城在綏靖城西北二百里雅爾地乾隆二十八年建門四東曰翔

  和南曰乘離西曰布說北曰曁朔今廢

 ︹屬境︺額爾齊斯在塔爾巴哈台東南青吉勒河北境阿勒坦山西境東西七百里南北三

  百里額爾齊斯河經流其地杜爾伯特部遊牧處 按唐書突厥傳賀魯為葉䕶代步真居多邏斯

  川直西州北千五百里西州為今吐魯番計其道里多邏斯川當即今之額爾齊斯河也青吉

  勒在額爾齊斯西南青吉勒河北岸地東為布拉青吉勒西為哈達青吉勒皆青吉勒河發源處

  奇爾噶遜齊布哈達遜在塔爾巴哈台東南朱爾庫朱山西乾隆二十年

  衛齊徹布單騎射賊於此烏蘭呼濟爾在塔爾巴哈台東南北依朱爾庫朱山舊為布

  庫努特鄂拓克遊牧之所其西為綽爾郭舊為阿睦爾撒納之昂吉又西為察罕呼濟爾舊為達瓦

  齊之昂吉皆在鄂爾和楚克山北又其西為額敏在烏里雅蘇台河南岸舊為鄂畢特鄂拓克遊牧

  哲克得里克在塔爾巴哈台東南境南去甘肅迪化州三百里其東南境沙磧彌

  漫長五百里廣三百里即唐書所謂沙陀者也納林和博克在哲克得里克西北八十

  里北依鄂爾和楚克山山下有泉南流會克特和博克之水合流南注於哲克得里克舊為布庫努

  特鄂拓克游牧之所格爾鄂爾格在納林和博克東克特和博克

  林和博克東南二十里格爾鄂爾格東烘郭爾鄂籠在克特和博克東十五里其東

  北百里為什巴爾圖又東北五十里為烏爾圖又東北十六里為薩里納木在哲克得里克

  西其西四十里為穆呼勒戴鄂多特又西二十里為達爾達木圖又西二十里為蘇海圖又西南五

  十里為木多圖布古圖又西南五十里為泥楚衮布古圖舊皆為阿克巴集賽㳺牧之所伊奇

  爾在泥楚衮布古圖西四十里鄂倫布拉克軍臺西二十餘里其西四十里為布爾噶蘇台舊皆

  為伊克呼拉爾集賽游牧之地察拉垓在布爾噶蘇台西三十里其西四十里為綽爾舊為

  賚瑪里木集賽游牧之地齋爾在綽爾東北五十里踰山而至東北距額敏三百里地廣饒水

  草舊為阿克巴拉布里木杜爾巴雅素隆伊克呼拉爾五集賽游牧之所乾隆二十年 大兵進𠞰

  準噶爾諸集賽各以其地内屬愛呼斯在塔爾巴哈台西七十里愛呼斯池發源其地北接

  哈薩克界雅爾在塔爾巴哈台西北舊為準噶爾伊克明阿特部游牧之所

 ︹戸口︺額魯特三千三百八十四户三萬一千一百九十一名口土爾扈特部九百四十四户四千二

  十名口均於乾隆四十三年自伊犂移駐

 ︹田賦︺屯田一萬七千畝屯兵八百五十名 按塔爾巴哈台當準部北境内地民人鮮至其地故有

  屯兵而無民賦

 ︹臺站︺塔爾巴哈台底臺 色特爾謨多臺在塔爾巴哈台底臺

  東南百一十里沙拉和洛蘇臺在色特爾謨多臺東南一百二十里雅瑪圖

  臺在沙拉和洛蘇臺南一百二十里烏爾格爾布拉克臺在雅瑪圖臺東

  南一百二十里又東南九十里至庫爾喀喇烏蘇所屬之鄂倫布拉克臺

 ︹卡倫︺烏里雅蘇圖 哈瑪爾達巴罕 板廠溝 博

  洛呼濟爾 固爾班烏里雅蘇圖 哈達蘇 特

  穆爾綽爾霍 哈喇布拉 干濟罕莫多 喜呢

  烏蘇 策克德克郭勒 札哈蘇淖爾 輝邁喇

  虎 錫伯圖 博勒濟爾 布爾噶蘇台 烏蘭

  布拉 俄棟郭勒 烏里雅蘇圖 鄂倫布拉克

   瑪呢圖噶圖勒干 巴克圖 瑪呢圖 沙喇

  布拉克 察罕托海 額爾格圖 巴爾魯克

  莫多巴爾魯克 阿魯沁達蘭

 ︹山川︺朱爾庫朱山在綏靖城東塔爾巴哈台山東南一百里烘和圖池西南八十里山

   脈自必濟山北古爾畢嶺南分支西出走青吉勒河北額爾齊斯河南六百餘里折西北行四百里

   至此北路羣山之次高者山北有水東南流匯為小澤乾隆二十年討準噶爾遣官祭告有𥙊告朱

   爾庫朱山文西域圖志朱爾庫朱山處烘和圖淖爾之西南唐書葛邏祿部跨僕固振水包多怛嶺

   僕固振水為烘和圖淖爾則多怛嶺應於此山為近哈喇莽奈山在塔爾巴哈台東南

   拜山北南距天山三百里東西縣亙山脈自東而西北距赫色勒巴什池一百里又西一百里入於

   拜山在塔爾巴哈台東南東至鎮西府西北境之哈布山一百十五里山脈自天山分支

   踰鎮西府北山東行折而西北盤迴千有餘里至此鄂爾和楚克山在塔爾巴哈台

   東南納林和克北巴爾魯克山東北四百里朱爾庫朱山西南一百五十餘里布隆河發源北麓

   薩里山在塔爾巴哈台東南鄂爾和楚克山東一百里南臨沙磧巴爾魯克山

   在塔爾巴哈台西南四北踰山接藩部哈蕯克境乾隆三十一年秩於祀典有𡻕𥙊巴爾魯克山文

  塔爾巴哈台山在塔爾巴哈台北朱爾庫朱山西北一百里山脈相屬為準境北屏

  山有特里特額嶺尤為險隘乾隆三十一年秩於祀典有嵗祭塔爾巴哈台山文阿拉克

  山在塔爾巴哈台東北阿勒坦山西三百餘里西南距烘和圖池四十里山脈與阿勒坦山東西

  相屬乾隆二十年討準噶爾二十二年追討阿睦爾撒納皆遣官告祭有告祭阿拉克山文

  克達烏魯罕山在阿拉克山南三十里西距烘和圖池三十里古爾班奇

  喇山在阿勒坦山西南二百里奇喇河尼斯庫河皆出其西麓阿爾察克山

  爾班奇喇山南五十里阿勒坦山在塔爾巴哈台東北舊音阿爾泰為古金山在庫爾

  圖嶺西北三百里哈柳圖河發源西南麓山脈自鎮西府之必濟嶺經庫爾圖嶺屈折至此其迤東

  境峯巒層沓亙數百里為北路諸山之冠東為舊藩喀爾喀𫎇古諸部西為準噶爾部乾隆二十年

   大兵西討遣官告祭有告祭阿勒坦山文古爾畢嶺在塔爾巴哈台東境額爾齊斯

  河東北山脈自鎮西府之必濟山西北行二百餘里主此𡺚崒特拔為全境屏障庫爾圖

  嶺在古爾畢嶺西北一百里山脈相屬哈喇額爾齊斯河發源西麓烏可克嶺

  勒坦山東薩爾巴噶什嶺在阿勒坦山西南一百餘里阿斯哈圖嶺

  在塔爾巴哈台東古爾班奇喇山西二百里奇喇河南哈喇額爾齊斯河北山脈自阿勒坦西支蜿

  蜒至此四百餘里特穆爾圖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哈爾巴噶河東南東北入烘河圖

  烏得河在特穆爾圖河東南經流五十餘里不通他水空格斯河在塔爾巴

  哈台東烏得河東南東流百餘里入額爾齊斯河哈喇圖河源出古爾畢嶺西流三百

  里入額爾齊斯河奇喇河在哈喇圖河北八十里源岀奇喇山西流一百九十里入額爾

  齊斯哈爾巴河在奇喇河北四十里源出阿斯哈圖嶺南麓西南流入奇喇河匯於

  額爾齊斯河博喇濟河在奇喇河北六十里源出阿斯哈圖嶺西麓西流百里入額爾

  齊斯尼斯庫河在博喇濟河北五十里源出古爾班奇喇山西流四百里入額爾齊

  納林河在尼斯庫河北西流百里入額爾齊斯河青吉勒河在塔爾巴哈台

  東南一為布拉青吉勒河一為哈達青吉勒河岀於哈布山之西北經拜山北六十里又西流二百

  餘里入赫色勒巴什池布拉干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南源岀和通鄂愽西山西南流一

  百四十里東北會布拉青吉勒河又西行八十里東北會哈達青吉勒河烏英齊河

  爾巴哈台東南布拉干河東四十里源出必濟山西南流入於沙磧博東齊河在塔爾巴

  哈台東南烏英齊河東五十里源出必濟山西南流入於沙磧額爾齊斯河在塔爾巴

  哈台東南赫色勒巴什池北一百里源出額爾齊斯東北山麓經流最大包納衆流屈曲七百餘里

  入烘和圖池西北岸流岀仍為額爾齊斯河入俄羅斯界 桉額爾齊斯河新疆識畧所載與西域

  圖志微有不同然曰奇蘭河即奇勒郭勒曰博爾齊河即博喇濟郭勒曰訥恰庫河即尼斯庫郭勒

  語有輕重言有詳畧似異而實同也然則齋桑淖爾即烘和圖淖爾矣今備載於此西域圖志曰額

  爾齊斯郭勒兩源合而西行二百里東北會哈喇圖郭勒又西行二百七十里東北㑹哈喇額爾齊

  斯郭勒又折而西北行百里東會奇喇郭勒又東會哈爾巴郭勒又西北行六十里東會博喇濟郭

  勒又西北行四十里東會尼斯庫郭勒又西北行四十里東㑹納林郭勒又西北行十里入烘和圖

  淖爾新疆識畧曰額爾齊斯河岀阿爾台山為華額爾齊斯西北流㑹喀喇額爾齊斯河又西北會

  蘇布圖河又西北㑹庫魯圖河又西北㑹罕達海圖河又西北㑹奇蘭河又西北㑹博爾齊河又西

  北會阿勒哈布河又西北會哈布河又西會訥恰庫河又西㑹塔爾巴哈台河經瑪圖噶圖勒干

  卡倫北又西瀦為齋桑淖爾烏里雅蘇台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南源出鄂爾和楚

  克山東北麓又一源出其西北流三十里而合又西流入額敏河納木河在塔爾巴哈台

  東南東距色伯蘇台山一百十里源出北山下南流五十里又一源西南來會而東南行又四十里

  入於沙磧西距額彬格遜池百里 按北山即鄂爾和楚克山西境及南境相接之山察奇爾河岀

  其北麓謂之南山納木河出其南麓謂之北山實一山也納木河所岀之山校其道里尚在鄂爾和

  楚克山東南達木河在塔爾巴哈台南源出鄂爾和楚克山南麓西南流十五里又一源

  西自納林和博克東南來合而南流二十里入沙磧額敏河在塔爾巴哈台南鄂爾和楚克

  山西北河流北注㑹烏里雅蘇台河入圖古勒池乾隆三十一年秩於祀典有𡻕𥙊額敏河文 按

  額敏河新疆識畧作額米爾河米敏音之轉也其言曰額米爾河源岀鄂勒霍綽爾山西流北㑹博

  勒濟爾水由色特爾莫多軍臺南經塔爾巴哈台城南又西流北㑹巴克圖山水注於阿拉克圖扈

  爾淖爾鄂勒霍綽爾山即鄂爾和楚克山阿拉克圖扈爾淖爾即圖古勒池也布隆河

  爾巴哈台南烏里雅蘇台河西南源出鄂爾和楚克山北麓北流七十里入沙磧阿里瑪

  圖巴爾楚克河在塔爾巴哈台西南布隆河西一百五十里北流三十里入沙磧

  察奇爾河在塔爾巴哈台西南阿里瑪圖巴爾楚克河西一百里源出南山下北百里

  裕勒雅爾河在塔爾巴哈台西舊音雅勒裕爾在庫爾哈喇烏蘇之額布圖河西三十

  里瀦為小澤餘波入布勒哈齊池乾隆三十一年秩於祀典有𡻕𥙊𥙿勒雅爾河文哈柳圖

  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北阿勒坦山西北源岀山西南麓西北流一百餘里匯為巨浸復西南行百

  餘里至阿拉克山昌吉斯台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北阿拉克池西北十里南流匯於

  柴羅爾河在塔爾巴哈台東北昌吉斯台河西二十五里哈爾巴噶河

  在塔爾巴哈台東北去烘和圖池五十里東流注之噶勒札爾巴什池在塔爾巴

  哈台東南哈喇莽柰山北一百里上承青吉勒河之水西流三百餘里匯為巨浸周圍二百里餘波

  入於沙磧圖古勒池在塔爾巴哈台西南東北距愛呼斯池一百五十里烏里雅蘇台河

  額敏河西流入之周圍百餘里愛呼斯池在塔爾巴哈台西北烘和圖池西南二百五十

  里源出朱爾庫朱山西北流五十里瀦為澤周圍數里巴爾噶池在納林河北塔爾巴

  哈台東北小澤周迴五六里其流與額爾齊斯河通烘和圖池亦曰齋桑淖爾在塔爾巴

  哈台東北額爾齊斯河挾諸河之水渟滀於此周圍六百餘里復自北出曰北額爾齊斯河流入俄

  羅斯阿拉克池在塔爾巴哈台東北哈柳圖河西二百里源出阿拉克山西行三百

  里匯諸河水復溢岀入北額爾齊斯河

 ︹古蹟︺黙爾奇部元史舊作蔑里乞今改正 按元史黙爾奇部當在柰曼部之北歐陽元

  高昌偰氏家傳偰氏偉兀人也其先世曰暾欲谷本突厥部國亂地為回紇所有暾欲谷子孫遂相

  回紇回紇即今偉兀也其地本在哈喇和林即今和寕路後徙居北庭會高昌國微乃併取高昌而

  有之今偉兀稱高昌地則高昌人則回鶻也暾欲谷子孫世為偉兀貴臣至克直普爾襲為本國相

  答刺罕遼主授以太師大丞相總管内外藏事故國人稱之曰藏赤立屬滅里棘脱脱伯吉叛合刺

  山王三召克直普爾至則言於王曰脱脱驍勇未易力攻臣少與親善彼不忌臣可以計取今與王

  期以七日當斬其首以報乃先遣家僮往取滅里棘馬百匹脱脱使追之則紿追者曰丞相載馬取

  蒲萄酒見女主爾追者返以告脱脱喜迎之於郊握手歡甚謂曰今日易營公其少需我先往遲公

  至既行乘驛從後大呼止之脱脱止陽曰有密語請屏左右脱脱如其言乃奮曰私恩公義有難兩

  全者吾奉王命取爾首爾亟拔劒斬之左右股弁不敢動持首白王王悦賜玉深郡地暨牙里于斯

  博和思于斯二山按滅里𣗥即黙爾奇回鶻既遷高昌而克直普爾之斬脱脱期以七日則滅里𣗥

  部當在金山之南近今烏嚕木齊之北青吉勒河左右此地在元太祖時實為柰曼部地克直普爾

  受遼官則其人當遼金之際想其時未有柰曼部故其地屬黙爾奇後當元太祖初柰曼部彊盛黙

  爾奇益徙東北其故地為柰曼有矣太祖於甲子年破柰曼并征黙爾奇戊辰又征柰曼滅黙爾奇

  部柰曼主奔西遼元史太祖紀於三年戊辰雖曰討黙爾奇部滅之而種𩔖尚存故十四年己卯又

  伐黙爾奇而征欽察欽察為西北極遠之國蓋黙爾奇於戊辰之後畏太祖彊益徙西北也

  曼部元史舊作乃蠻今改正 長春真人西遊記中秋日抵金山東北少駐復南行行四程連

  度五嶺南出山前臨河止泊渡河而南前經小山復有二紅山當路又三十里鹹鹵地中有一小沙

  井因駐程挹水為食宣使與鎮海議曰此地最難行處相公如何則可公曰此地我知之久矣同往

  諮師公曰前至白骨甸地皆黒石約行二百餘里達沙陀北邊頗有水草更涉大沙陀百餘里東西

  廣袤不知其幾千里及回紇城方得水草師曰何謂白骨甸公曰古之戰場凡疲兵至此十無一還

  死地也頃者乃滿大埶亦敗於是遇天晴晝行人馬往往困斃惟𦱤起夜渡可過其半明日向午得

  及水草矣少憇俟晡時即行當度沙嶺百餘若舟行巨浪然又明日辰巳閒得達彼城矣夜行良便

  但恐天氣暗黒魑魅罔兩為祟常塗血馬首少厭之師乃笑曰邪精妖鬼逢正人遠避書傳所載其

  孰不知道人家何憂此事日𦱤遂行牛乏皆道弃之八月二十七日抵陰山後至小城北翌日沿川

   西行厯二小城西即鼈思馬大城乃唐時北庭端府 按金山南所渡之河當即今之青吉勒河亦

   曰烏隴古河劉郁西使記所謂龍骨河其地與北庭都䕶府南北相直五百里烏隴古河之南沙磧

   彌望蓋即所謂白骨甸也柰曼地跨金山南北而大埶敗於白骨甸蓋元兵深入故柰曼敗於是而

   其主遂西走契丹矣此屬戊辰年事若柰曼甲子年之敗其戰地在金山東也然則今烏里雅蘇台

   科布多及塔爾巴哈台皆柰曼部地也





                 纂修官張芾恭纂輯

                 總纂官邵燦恭覆輯

                 校對官黄桐勲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烏嚕木齊表

大清一統志

 烏嚕木齊東界哈密所屬之羊圈溝塘一千四百六十七里西界伊犂所屬之瑚素圖布拉克

  臺一千四百四十里南界喀喇沙爾所屬之蘇巴什臺八百二十里北界塔爾巴哈台所屬之烏爾

  圖布拉克臺八百三十五里東北界科布多所屬之鄂倫布拉克臺八百四十里至 京師八千八

  百九十里

︹建置沿革︺漢為蒲𩔖前國後漢為蒲𩔖國三國為蒲

  陸國北魏初為高車地後入於蠕蠕周為突厥地

  隋為西突厥鐵勒屬焉唐初為蒲𩔖縣隸西州後

  隸北庭大都䕶府寶應元年更名後庭縣宋為高

  昌國北庭地元屬回鶻為五城地明屬衞拉特

  瓦刺今改正

 本朝初為準噶爾庫木諾雅特游牧處噶勒丹多爾

  濟之昂吉乾隆二十年我兵平準噶爾噶勒丹多

  爾濟率其屬迎降地皆内屬三十六年設參贊大

  臣三十七年設領隊大臣三十八年建鞏寕城改

  參贊為都統餘詳甘肅迪化州志

 ︹晷度︺北極高四十三度二十七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七度五十六分夏至晝長六十刻十

  四分夜長三十五刻一分冬至晝長三十五刻一

  分夜長六十刻十四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六

  寸三分冬至長二丈三尺四寸八分春分秋分長

  九尺四寸七分西域圖志

 ︹臺站︺鄂倫拜星底臺 昂吉爾圖淖爾臺鄂倫拜星底臺迤南

  一百二十里喀喇巴爾噶遜臺昂吉爾圖淖爾臺南一百一十里白楊

  河腰臺喀喇巴爾噶遜臺南五十五里哈必爾罕布拉克臺白楊河腰

  臺南五十五里根特克臺哈必爾罕布拉克臺南一百一十里又南至吐魯番底臺八十

  里 以上中營參將所轄南路軍臺羅克倫臺鄂倫拜星底臺西一百里呼圖克

  拜臺羅克倫臺西一百里 以上中營參將所轄西路軍臺圖古里克臺

  克拜臺西六十里瑪納斯臺圖古里克臺西九十里烏蘭烏蘇臺

  斯臺西八十里安濟哈雅臺烏蘭烏蘇臺西一百一十里又西至庫爾喀喇烏蘇所轄

  奎屯臺九十里 以上瑪納斯副將所轄西路軍臺

 ︹卡倫︺洛克倫 昌吉 阿爾哈特克 大卡子溝

  添棚溝 澤達巴罕 大西溝 板窩鋪 水西

  溝 三岔河 烏什城 紅渣山口以上烏嚕木齊提標城守

  紫泥泉 牛莊子 瑪納斯山口河東 三岔

  口 頭道河子 石山口 哈濟克以上瑪納斯營轄

  泉 沙山口 火焼溝以上濟木蕯營轄紅山嘴 後溝

   五箇山以上喀喇巴爾噶遜營轄

 ︹營塘︺迪化底塘 黒溝塘迪化底塘東六十里阜康塘黒溝塘東七十

  大泉塘阜康塘東五十里清水塘大泉塘東七十里三台塘

  塘東九十里濟木薩塘三台塘東九十里又東至古城塘六十里 以上迪化城守營

  柴窩鋪塘迪化底塘東少南一百二十里噶遜底塘柴窩鋪塘東南一百

  一十里 以上喀喇巴爾噶遜營轄昌吉塘迪化底塘西九十里呼圖克拜塘

  昌吉塘西一百一十里圖古里克塘呼圖克拜塘西六十里瑪納斯塘

  圖古里克塘西九十里又西至庫爾喀喇烏蘇所屬烏蘭塘八十里 以上瑪納斯營轄

古城表                  

                     

大清一統志

 古城東至奇台縣九十里西至濟木薩六十里南阻松山北界沙山西北通科布多東通羊圈灣產

  鉛之

︹建置沿革︺漢車師後部金滿城地唐金滿縣東境地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移巴里坤領隊大臣駐劄四十

  年建城曰孚遠設滿營餘詳甘肅鎮西府志

︹晷度︺北極高四十四度四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六度五十三分夏至晝長六十一刻

  三分夜長三十四刻十二分冬至晝長三十四刻

  十二分夜長六十一刻三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

  尺七寸六分冬至長二丈四尺二寸春分秋分長

  九尺六寸八分西域圖志

 ︹臺站︺北道橋臺南至古城五十里噶順臺北道橋臺北一百二十里蘇吉

  臺噶順臺北一百六十里又北至科布多所轄鄂倫布拉克臺九十里

 ︹卡倫︺素必口領隊大臣所轄下八户 噶順布拉克 蘇吉

  以上綠營所轄其素必口卞倫與領隊大臣同轄

 ︹營塘︺古城塘西至濟木薩塘六十里奇臺塘古城塘東九十里又東至巴里坤所

  轄木壘塘九十里

巴里坤表                

                    

大清一統志

 巴里坤在甘肅省肅州西北一千七百九十里東至哈密所屬之羊圈溝塘二百里西至烏嚕木

  齊所屬之濟木薩塘九百里南界哈密北界喀爾喀至 京師七千五百十里

︹建置沿革︺漢為匈奴東蒲𩔖王兹力支地後漢屬伊

  吾盧地三國屬鮮卑西部魏屬蠕蠕隋伊吾郡地

  後入突厥唐屬伊州伊吾郡宋屬伊州明屬哈密

  及衞拉特舊作瓦刺今改正

 本朝康𤋮十八年始設備邊汛三十五年設哨布隆

  吉巴里坤塔勒納沁都爾博勒津諸路五十四年

  内屬雍正九年築巴爾庫勒城巴爾庫勒舊音巴里坤乾隆

  二十七年設巴里坤綠營三十六年設領隊大臣

  三十七年建會寕城設巴里坤滿營餘詳甘肅鎮

  西府志

 ︹晷度︺北極高四十三度三十九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三度夏至晝長六十一刻一分夜長

  三十四刻十四分冬至晝長三十四刻十四分夜

  長六十一刻一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六寸七

  分冬至長二丈三尺七寸一分春分秋分長九尺

  五寸四分西域圖志

 ︹臺站︺鹽池臺 惠井子腰臺鹽池臺東五十里胡桐窩臺

  子腰臺東七十里托賴井子腰臺胡桐窩臺東六十里陶賴臺托賴井子

  腰臺東八十里肋巴泉臺陶賴臺東六十里東南至哈密所轄之橙槽溝臺三十里

 ︹卡倫︺木城子 駱駝巷 托里烏蘇 鄂什希 羊

  圈灣以上領隊大臣轄噶順溝 七箇子井 北木城

  鏡兒泉 尖山子以上鎮標轄其羊圈灣駱駝巷二卡倫與滿營兼轄白山

  子木壘營轄

 ︹營塘︺巴里坤底塘 奎素塘巴里坤底塘東九十里松樹塘

  塘東八十里東南至哈密所轄之羊圈溝塘三十里蘇吉塘巴里坤底塘西九十里

  巴泉塘蘇吉塘西北九十里務塗水塘肋巴泉塘西七十里噶順塘

  水塘西九十里色必塘噶順塘西八十里烏蘭烏蘇塘色必塘西六十里

   阿克塔斯塘烏蘭烏蘇塘西九十里木壘塘阿克塔斯塘西九十里又西至

   奇臺塘九十里

大清一統志

 哈密在嘉峪關西北一千六百里東至塔勒納沁接喀爾喀界西至瞭墩臺西之胡桐窩接吐魯番

  界南至沙磧北至天山接甘肅鎮西府界東南至半池泉星星峽接甘肅安西州界至 京師七千

  一百八十里

︹建置沿革︺古西戎地漢為伊吾盧地為匈奴呼衍王

 庭東漢始取伊吾盧地以通西域置宜禾都尉為

  屯田兵鎮之所後復為匈奴所得順帝永建六年

  復開設屯田置伊吾司馬一人三國屬鮮卑西部

  北魏屬蠕蠕太和十二年伊吾戍主高羔子以城

  内附周為伊吾地隋大業六年置伊吾郡旋附於

  西突厥唐貞觀四年突厥頡利亡伊吾長内附以

  其地置西伊州六年改伊州天寶初曰伊吾郡乾

  元元年復曰伊州領縣三伊吾柔遠納職五代為胡盧磧小

  月支遺種仲雲所居宋為伊州其後入於回鶻元

  為威武王分鎮之所尋改為肅王明永樂二年

  族來朝貢封為忠順王賜金印四年立哈密衞為

  西域要道迎護朝使統領諸番天順時為北酋所

  破成化十年移衞於苦峪十八年還居故地後旋

  畔旋復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回酋額貝都拉遣使奉表貢駝

  馬刀三十六年遣子郭帕伯克擒噶勒丹子色布

  騰巴勒珠爾來獻其地始内屬授為扎薩克一等

  達爾漢以旗編其所屬視各蒙古雍正五年封其

  孫額敏為鎮國公七年晉封固山貝子卒子玉素

  卜降襲鎮國公乾隆二十四年從征回部駐守烏

  什辦事勤奮晉封多羅貝勒加郡王品級卒子伊

  薩克襲封卒子額爾德錫爾襲封卒子伯什爾襲

  封於其地設通判巡檢等員由鎮西府以隸甘肅

  省 按今哈密當為唐伊州柔遠縣地其伊吾納

  職等縣當在今鎮西府境

 ︹晷度︺北極高四十二度五十三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二度三十四分夏至晝長六十刻八

  分夜長三十五刻七分冬至晝長三十五刻七分

  夜長六十刻八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五寸二

  分冬至長二丈二尺八寸五分春分秋分長九尺

  二寸九分西域圖志

 ︹形勢︺地宜五穀桑麻蒲萄漢常與匈奴爭伊吾以制

  西域後漢書西域傳地無水而常寒多雪每天暖雪消乃

  得水五代史高居誨記北衛拉特舊作瓦刺西土魯番東沙州

  罕東赤斤諸衞明史哈密傳北倚大山三面平曠田疇

  沃衍園林蕃廡氣候温暖泉甘土肥西域圖志

 ︹風俗︺人驍悍土良沃唐書西域傳國有三種共處一城

  按哈密在明時有回人蒙古輝和爾三種雜處故衣服異製飲食異宜 本朝自康熙三十六年

  屬之後其人民大率皆係回族非復從前之雜處矣夷人入貢負水以行

  明尚書馬文升曰土魯番至哈密十數程哈密至苦峪又十數程道乏水草聞夷使入貢多馱水以

  行為備用

 ︹城池︺哈密舊城康熙五十六年建城居平川中周四里東北二門人民數百户皆住土房

  城東有溪水西南流北面大山三面平曠向為大臣駐劄之所今則回人居之城北門有額曰鎮遠

  新城雍正五年建周里許東西北三門向為管糧道員駐劄之所謂之糧城自道員移駐

  烏嚕木齊辦事大臣來居之遂為官兵駐防之城在舊城東北

 ︹屬境︺多都摩垓在哈密城東一百十里德多摩垓在哈密城東二百八十里

  又北至圖古里克接鎮西府界格子煙墩在哈密城東南二百十五里又東為星星峽半

  池泉接安西州界博羅圖阿璊在哈密城東南四百里接敦煌縣界蘇木哈

  喇垓在哈密城西六十里亦名頭堡有村莊五阿斯塔納在哈密城西八十里亦名

  二堡有村莊三托郭棲在哈密城西一百二十里亦名三堡有村莊五拉布楚喀

  在哈密城西一百四十里亦名五堡有村莊十三哈喇都伯在哈密城西一百六十里

  亦名四堡有村莊二十三察罕和羅海在哈密城西二百三十里西境外南臨大磧又

  西為内勒衮為阿薩爾圖為伊里克庫木為察克瑪克塔什為額什墨皆南臨大磧乏水草自察罕

  和羅海至額什墨三百二十里又西入闢展界賽巴什在哈密城東北二十里地以湖名左

  右皆有屯田塔勒納沁在哈密城東北二百二十里土城一百屯田

 ︹户口︺囘民一千九百五十户一萬三千二百九十三名口

 ︹田賦︺屯田一萬一千三百畝屯兵二百七十名遣犯派一百八十名 按哈密除屯田地畝外俱係

  囘人耕種無交納糧賦

 ︹臺站︺哈密底臺 黄蘆岡臺哈密底臺東七十里長流水臺

  蘆岡臺東七十里格子煙墩臺在長流水臺東七十里天生墩腰臺

  在格子煙墩臺東七十里苦水臺在天生墩腰臺東七十里沙泉子臺在苦水臺

  東南七十里星星峽臺在沙泉子臺東南七十里又東南八十里至安西州所屬之馬

  蓮井臺以上哈密東南境頭堡臺在哈密底臺西六十里三堡臺在頭堡臺西六

  鴨子泉臺在三堡臺西七十里瞭墩臺在鴨子泉臺西八十里橙槽

  溝臺在瞭墩臺北八十里又西北三十里至巴里坤所屬之肋巴泉臺以上哈密西北境

 ︹營塘︺黒帳房塘在哈密底塘北五十里南山口塘在黒帳房塘北四十里

  羊圈溝塘在南山口塘北四十里又北三十里至巴里坤所屬之松樹塘以上哈密北境

 ︹卡倫︺河源小堡 廟爾溝 上莫艾 哈什布喇

  三間房 一碗泉 截達巴罕 頭道溝 柳樹

  溝 葫蘆溝 南山口 柵門口 三道柵 胡

  吉爾太 鹽池 土古魯 葦子硤 鹹水硤

 ︹山川︺天山在哈密城北一百二十餘里一名白山唐時又名折羅漫山杜佑通典自張掖而西

  至於庭州相去三千五六百里而山皆周徧元和志天山一名折羅漫山在伊州伊吾縣北一百三

  十里出好米及金鐵又在柔遠縣北二十里又在西州前庭縣北三十里又在柳中縣東北寰宇記

  天山在交河縣北一百二十里又名白山西河舊事白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謂之天山過皆下馬

  拜焉 按天山不當專屬哈密而哈密東北境諸山亦即其支幹之一體其間土名不一最東北曰

  西喇拖羅海山次曰都孫布里克山次曰查魯母罕山山北即迤拉庫池也次曰巴顔珠里克山正

  北曰查噶馬哈山稍西北曰插漢哈馬兒山山之東即巴里坤池也諸峯體勢連接亦復隨時異名

  今撮舉其大㮣著於此塔勒納沁山在哈密東北四百五十里山脈自葱嶺分支迤

  邐東來為天山東盡處自是厯障西行入鎮西府境塔勒納沁山北四十里有雪蓮坪相傳雪蓮產

  此者最佳 按宋王延德高昌行記自夏州厯樓于山都督山又經馬𩦲山望鄉嶺然後至伊州伊

  州在今鎮西府東哈密境上峻嶺層沓當即諸山所在其名則不可考矣庫舍圖嶺

  密東北五十里庫舍圖譯言碑也嶺以碑名上有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勒石文雍正十一年將軍

  查郎阿開南山運道經數十折達於山頂 按姜行本碑文具見西域圖志即唐書姜行本傳所謂

  磨班超紀功碑更刋頌是也舊志以侯君集傳有克高昌刻石紀功之文以此為侯君集碑誤矣又

  舊志載有但密山攷元和志但密山作俱密山在納職縣北一百四十里縣在伊州西南一百二十

  里則當在鎮西府境又按納職縣城為鄯善人所立非即鄯善國都也鄯善國都城唐為石城鎮在

  蒲昌海西南見新唐書地理志西域志以納職縣為鄯善國都誤矣又唐伊州在鹹池海北西域圖

  志曰今哈密南並無大澤足當海之名者惟北有圖爾庫勒及巴爾庫勒淖爾各周數十里而圖爾

  庫勒北數里地名圖斯庫勒回語謂鹽為圖斯則圖斯庫勒當即唐之鹽池海而伊州城在其北圖

  斯庫勒在鎮西府城東三百里巴爾庫勒淖爾在府城西北十五里古蒲𩔖海也然則唐伊州城在

  鎮西府東少北矣星星峽在哈密東南四百九十五里東北行四百五十里為西黄蘆岡

  峽在沙磧中塔勒納沁河在哈密東北源岀塔勒納沁山南北二支分流南流者分

  兩源行二十里而合西南經格子煙墩之北其北源亦分二支一東流界塔勒納沁德都摩垓之間

  行十五里而伏一西流為長渠百里至哈喇和屯西域圖志曰斯地為唐柔遠縣南流分兩源之水

   即元和志之柳谷水也 按舊志有那清河應納沁河又有塔拉河蓋即指其所分之支河也

   西長流水在哈密東南一百三十里源岀天山南麓西南流入沙磧 按明統志輝和爾

   河在哈密城東一百三十里與今西長流水里數相合應即此水 輝和爾舊作畏吾兒今改正

   南湖在哈密南二十里賽巴什湖東來入之又匯南山口以西諸泉西流二百里入於沙磧

   賽巴什湖在哈密東北二十里湖分三渠曰大榆樹溝小榆樹溝廟兒溝分溉地畝 按

   舊志載哈密東門外有黒水河土名喀喇烏蘇敦煌隨筆載哈密城外東有䦨干水西有蘇巴什湖

   夾流十餘里匯於南湖西域圖志曰以形勢考之闌干水當即黒水河與蘇巴什湖皆賽巴什湖之

   支流環城而會於南湖者非賽巴什湖之外別有蘇巴什湖亦非賽巴什湖分流達於南湖之外别

   有闌干黒水諸河也半池泉在哈密城東六百三十里與安西州界 按明統志娘子泉在

   輝和爾河東土人呼為哈屯布拉克今未詳所在姑在之以備考 輝和爾舊作畏吾兒哈屯布拉

   克舊作可敦卜刺今俱改正納林烏里雅蘇台泉在哈密西五十六里源出

   天山南麓和洛魯克泉 哈喇垓圖泉 塔里雅圖泉

    納林泉 庫克雅爾泉 薩勒奇台泉 博羅

   布爾噶蘇泉以上諸泉皆在哈密西北南山口迤西自六十里至一百八十里不等皆

   岀天山南麓南流入於南湖旁引灌田沮洳浸潤為西陲膏壤鞭桿泉在哈密東北九十里

   源岀塔什嶺南麓西南流㑹必柳泉入賽巴什湖必柳泉在哈密東北一百二十里源岀

   必柳嶺南麓西南流㑹鞭桿泉入賽巴什湖巴克塔什泉 哈里勒齊

   馬克泉 恩納爾泉 哈套泉 烏拉台泉 哈

   什馬克泉 察罕哈什馬克泉 和賴泉以上諸泉皆在

   哈密東北自一百二十里至二百三十里不等皆出天山南麓資以灌溉水利最饒下流滲入沙磧

 ︹古蹟︺古柔遠縣在古伊州東南元和志柔遠縣西北至伊州二百四十里貞觀四年置縣

  東有柔遠故鎮因以為名 按柔遠縣在柳谷水之西元和志柳谷水有東西二源岀柔遠縣東北

  天山南流十五里乃合其水當為今塔勒納沁山南之水山在哈密城東北四百五十里由水西故

  縣城西北行二百四十里至伊州城則州城當在今宜禾縣境據元和志及唐書地理志皆言伊吾

  縣南有鹽池海西域圖志曰今哈密南並無人澤足當海之名者惟北有圖爾庫勒及巴爾庫勒淖

  爾各周數十里而圖爾庫勒北數里地名圖斯庫勒回語謂鹽為圖斯則唐書所謂鹽池海應即今

  圖爾庫勒也史謂縣南有海則州城尚在海北圖爾庫勒在巴爾庫勒城東三百里巴爾庫勒淖爾

  在鎮西府城西北十五里府城即巴爾庫勒城也又曰呼濟爾台西南距宜禾縣治一百五十里其

  東南踰山十里有鹽池圖古里克在呼濟爾台東一百四十里西南距宜禾縣治二百九十里哈喇

  和屯在圖古里克北三十里居鹽池之北按唐伊州伊吾縣故城史無明文以元和志新唐書之說

  推之縣冶在鹽池之北則今哈喇和屯疑屬唐時伊吾故城蓋厯代置立州縣不必一處疑漢伊吾

  舊城隋伊吾新城皆在今哈密而唐伊州則移在鹽池北也今哈喇和屯殆即其遺址故南有鹽池

  然則唐伊州故城在今宜禾縣東北三百里矣元和志納職縣東北至伊州一百二十里則其城亦

  當在宜禾縣境伊州三縣惟柔遠縣在今哈密地耳新唐書地理志自納職縣西經獨泉東華西華

  駝泉度茨萁水過神泉三百九十里有羅護守捉又西南經達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與伊

  西路合别自羅護守捉西北上乏驢嶺一百三十里至赤谷又出谷口經長泉龍泉一百八十里有

  獨山守捉又經蒲𩔖一百六十里至北庭都護府 按元和郡縣志伊州西南至西州七百三十里

  寰宇記作七百五十里納職縣城在宜禾縣境而西南至西州則必經哈密西北宋史外國傳伊州

  次經益都次厯納職城城在大患鬼魅磧之東南望五門關甚近地無水草載糧以行凡三日至鬼

  谷口避風驛又西至澤田寺又西至高昌即西州也古城蘇門沙勒城在哈密西稍北八十餘

  里又西北四十里有阿思塔那城又西北六十里有拖火齊城其南稍西四十里有拉普楚城又西

  南三十里有哈拉多博城哈拉多博城在哈密正西一百八十里建置皆無考

 ︹土產︺玉 鑌鐵宋史伊州有礪石剖之得鑌鐵謂之契鐡石馬 槖駝

  羊宋史伊州有羊尾大而不能走尾重者三斤小者一斤内如熊白而甚美穄米 豌

  豆 楸子 胡桐律唐書地理志伊州土貢宋史胡桐周經由即生胡桐律

  陰牙角 香棗以上三物並唐書土貢鷹 羊角弓面 綽

  塔爾布 乾瓜 小刀 礪石以上俱西域圖志









                        纂修官張 芾恭纂輯

                        總纂官邵 燦恭覆輯

                        校對官黄桐勲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大清一統志

 吐魯番在鎮西府城西九百二十里東至塔呼接哈密界西至伊拉里克接喀喇沙爾界南望羅

  布淖爾北倚博克達山至 京師八千四百三十里

︹建置沿革︺漢為車師前王地晉為高昌郡後魏時為

  蠕蠕所并蠕蠕立闞伯周為王始稱高昌王厯張

 孟明馬儒麴嘉相繼稱王至麴智盛為唐太宗所

  滅以其地為西州宋為回鶻地宋末號輝和爾

  爾舊作畏吾兒今改正元世祖置和州宣慰司明為土魯番

 所據

 本朝順治三年吐魯番阿布勒阿哈默特叩關入貢

  其後請貢不絶然與準噶爾為鄰常服屬之康熙

  五十九年其大阿渾額敏和卓以魯克沁降雍正

  三年回衆六百五十户願内徙安置甘州威虜堡

  等處十一年額敏和卓以回衆八千一十三口内

  徙安置瓜州乾隆二十一年遣瓜州回衆歸魯克

  沁二十六年遣威虜堡回衆歸吐魯番四十六年

  裁闢展辦事大臣改設吐魯番領隊大臣其城曰

  廣安即唐安樂城故址也

 ︹晷度︺北極高四十五度四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六度四十五分夏至晝長六十刻十

  二分夜長三十五刻三分冬至晝長三十五刻三

  分夜長六十刻十二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九

  寸六分冬至長二丈五尺四寸五分春分秋分長

  一丈零二分西域圖志

 ︹形勢︺北倚金嶺嶺麓有泉南流周繞國城民田資其

  灌溉地廣土肥温煖無雪西域圖志

 ︹風俗︺高昌國中羊馬牧在隱僻處以避寇非貴人不

  知其處高昌國俗事天神俱北史西域傳

 ︹屬境︺塔呼在吐魯番城東六百三里東至鎮西府屬之托來嶺一百四十里西域圖志自托來

  建巴西行二十里至北山下峭壁削成曲徑如鑿無水草路平可行車又三十里出山路皆沙磧又

  五十里有樹木無水得二井味鹹而苦又三十里皆鹵地凝結成塊車馬艱於行 按自闢展臺東

  至鹽池臺二百九十里鹽池臺東至托來井子腰臺一百八十里塔呼西至闢展二百八十里則即

  鹽池臺地托來嶺西百里之苦井即惠井子腰臺地鹽池臺以東俱屬鎮西府臺站北屬府而地域

  仍隸吐魯番故仍載於此納呼在塔呼西七十里四圍皆山濱湖之地可駐牧其西谷口狹而

  深爲東境關隘西域圖志納呼地山形環抱險足以守疑即漢時金附國地齊克塔木

  在納呼西一百四十里自納呼西入谷口山徑崎嶇七十里就平地又七十里至此有水草可駐牧

  有墩有城特斯在齊克塔木西三十里有墩有臺特庫斯在特斯西二十里有墩有

  臺有水北流名巴哈言小也在特庫斯南二十里有城當山谷口東南通額什墨西北距闢

  展二十里闢展在特庫斯西二十里北望天山西北倚金嶺南臨沙山一望沙磧傍崖爲城周

  里許居民鱗接商賈輻輳城東八里有湖曰東湖饒蒲葦可畜牧有屯田西距吐魯番城三百二十

  三里回部東境門户也楚輝在闢展西南二十里洪西北二十里西距魯克察克城五十里

  南倚金嶺背山為城城東有泉從闢展北西南流經城南色爾啟布在楚輝西四十里金

  嶺下地近山少可耕之地有水從北山下出南流經城東分二支流其西一支經魯克察克城南藉

  資灌魯克察克舊對音為魯克沁在楚輝西五十里為回部一大聚落後漢柳中城

  唐柳中縣治也洋赫在魯克察克西北二十里亦以金嶺為屏障有小城哈喇和卓

  在洋赫西北三十里唐交河郡高昌縣治也舊城已廢民别居小堡土膏肥美水源北出金嶺下經

  沙磧至勝金口匯為大渠入哈喇和卓阿斯塔克在哈喇和卓西五里有城相傳其先

  國師所居玉門口在哈喇和卓西北十里東北兩山陡立徑寬平内外皆有墩臺為吐魯番

  及哈喇和卓往山北大路舊指為古玉門關者誤入谷迤西北行十餘里出北口東北十五里至森

  勒木丕在阿斯塔克西南二十里西距吐魯番城三十八里有小城南抵沙磧西南行

  四百里至羅布淖爾招哈和屯在吐魯番城西二十里漢交河城也回語譌交河為招哈

  北倚金嶺峯巒層㬪經城西迤而南形勢佳勝雅木什在招哈和屯西南五十里有城周里

  許東倚金嶺西北望都魯達巴安濟彥在雅木什西五里城周里許不當孔道布干

  在安濟彥西南三十里有城周二里許有泉名哈畢爾噶托克三布干西南六十里有城周

  二里許西北直都魯達巴自此南行十里至蘇巴什塔克又西行通喀喇沙爾伊拉里克

  在托克三西四十里有城周里許連木齊木在魯克察克北四十五里距吐魯番城一

  百五十里由山南色爾啓布入谷邐迤東行二十里出山北口東傍山麓有小城有水經城西北流

  西境皆平田為漢車師後城長國地雅圖庫在色爾啓布北山口内七里西距吐魯番城一

  百六十里有小城為漢車師都尉國地罕都在連木齊木東北二十五里有土城西南有小

  山上有二墩相傳漢時所築蘇巴什在連木齊木西二十五里有小堡迤西入北山口兩

  岸石壁峭立沙坡斜倚谷閒水流甚急一名土城溝西域圖志漢書郁立師國王治内咄谷東與車

  師後城長西與卑陸接郁立師小國藏山谷閒今之森尼木為卑陸國居西連木齊木為車師後城

  長國居東則此宜為郁立師國也森尼木在蘇巴什西北三十里有城城西有長河南流

  漢卑陸前國地汗和羅在森尼木東北一百里西南距吐魯番一百八十里處天山下不當

  孔道山形環抱地勢幽敞吐魯番北鄙也漢卑陸後國地穆圖拉克在森尼木西北六十

  里不當孔道布拉里克在森尼木西北七十里不當孔道為漢劫國地又西南有地名

  雅圖西南踰小山抵安濟彥

 ︹户口︺回民七百五十九户八千七百九名口

 ︹田賦︺屯田一萬四千七百畝額徵糧一萬一千六百四十九石二斗六升八合五勺土貢糧四千五

  百六十五石

 ︹臺站︺吐魯番底臺西北至迪化州所屬之根特克臺八十里勝金臺吐魯番底

  臺東九十里連木齊木臺勝金臺東六十里闢展臺連木齊木臺東六十

  蘇魯圖臺闢展臺東六十里齊克塔木臺蘇魯圖臺東五十里又東

  一百八十里至鎮西府屬之鹽池臺以上東路布干臺吐魯番底臺西南一百二十里

  克三臺布干臺西南七十里又西南一百里至喀喇沙爾所屬之蘇巴什臺以上南路

 ︹卡倫︺伊拉里克吐魯番領隊所轄東呵呵雅爾 西呵呵雅

  爾 桂樹溝 哈爾起布拉克 雅土溝 特庫

  斯以上吐魯番綠營所轄

 ︹山川︺天山一名祁連山一名雪山一名白山一名折羅漫山西域中幹以天山為總名東西三

  千餘里南為回部北為準噶爾部自喀什噶爾之北迤東而行經烏什阿克蘇庫車喀喇沙爾吐魯

  番之北又東行入鎮西府界至塔勒納沁而止皆曰天山層峯㬪翠隨地異名蓋以百數其最著者

  自葱嶺分支東六百里為喀克沙勒山又東六百里為薩瓦布齊山又東三百里為木素爾山木素

  爾謂雪也又東四百里為汗騰格里山汗騰格里謂天也又東五百里為納喇特嶺又東北三百里

  為額布圖嶺又東三百里為哈屯博克達山又東南五百里為阿拉癸山又北二百里為博克達山

  在吐魯番西北境又東六百里入哈密鎮西府境蘇巴什山在吐魯番西南山脈自博

  羅圖納林奇喇諸山迆邐東屬經吐魯番南境抵東界而止為吐魯番南屏過此而東南皆沙磧矣

  其北谷口在托克三西南五十里谷内有兩大石入谷行十里微有水草蓋古車師通焉耆道也唐

  書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兩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經礌石磧西域圖志唐志稱

  西南入谷者當指蘇巴什山谷而言谷内兩大石意即所謂礌石也又按自托克三西岀有三道其

  一出伊拉里克由阿拉癸山入谷口經裕勒都斯以抵伊犂其一經納林奇喇山口踰博羅圖谷口

   迤南以抵楚輝其一西南入蘇巴什谷口踰庫木什阿克瑪塔克亦抵楚輝納林奇喇

   山在蘇巴什山西五十里其東谷口在托克三西南九十里山峯最高處為額爾坤嶺自谷口迤

   西南𡺚崒如屏博羅圖山在納林奇喇山西五十里與阿拉癸山南北相接形如鎖鑰吐

   魯番西南境一大關隘當哈喇沙爾東北境山多積雪博羅圖河發源其北博克達山

   在吐魯番北額得墨克嶺西天山最高峯也東南距闢展二百里高八里山脈自烏嚕木齊東南之

   托克喇山折而東北行一百六十里高峯突起為迪化州東北一大屏障托克三河發源南麓多倫

   庫里葉圖諸泉發源北麓金嶺在吐魯番北境脈係天山分支自迪化州東境之托克喇山東

   岀為都魯嶺經吐魯番城北東至闢展四百餘里迤東所屬諸城皆以此山為屏障導山泉繞城以

   溉田園唐書地理志西州交河郡開元中曰金山都督府宋史外國傳有水源出金嶺王延德高昌

   行紀厯交河州凡六日至金嶺口又兩日至漢家砦又五日上金嶺度嶺一日至北庭西域圖志按

   漢書卑陸國治天山東乾當谷卑陸後國治番渠𩔖谷郁立師國治内咄谷西且彌國治天山東于

   大谷東且彌國治天山東兑虚谷劫國治天山東丹渠谷狐胡國治車師柳谷考諸國舊疆即今森

   尼木蘇巴什汗和羅諸境居金嶺之北者則所謂乾當番渠𩔖内咄于大兑虚丹渠柳谷應即今金

   嶺以北博克達鄂拉東南一帶山谷而乾當于大兑虚丹渠云在天山東當與博克達鄂拉為尤近

   唐書薛延陀傳載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據貪汗山以隋書高昌國北有赤石山山北七十

   里有貪汗山之文證之則貪汗山當即今之博克達鄂拉而其南之七十里之赤石山當即唐地理

   志所謂金山宋史所謂金嶺其名至今不易者但考唐書稱自交河縣北八十里有龍泉館又北入

   谷一百三十里經柳谷度金沙嶺則自縣北二百一十里至金沙嶺也延德行紀稱自交河州六日

   至金嶺口又兩日至漢家砦又五日上金嶺則自交河城十三日行至金嶺也疑當時自都魯達巴

   至托克喇鄂拉一帶總名金嶺今則專屬吐魯番城之北山耳都魯嶺在招哈和屯西北一

  百二十里山脈屬於金嶺東西百里西有圓澤周數里流出嶺谷閒名鄂蘭池額得墨克

  嶺在托來嶺西七百里闢展北博克達山迤東之支峯西域圖志山海經天山西二百九十里曰

  泑山西行百里至於翼望之山以今道里計之應在鎮西府以西額得墨克達巴以東天山正幹之

  吐魯番河源出西金嶺有南北二流其南流經吐魯番城西南行數里入於地北流

  踰布拉里克西折而東行至森尼木西又折而南行入玉門口分為二支其東支西流經哈喇和卓

  城東二十里為哈喇和卓河其西支經阿斯塔克城西各十數里入於地齊克塔木河

  在吐魯番東源岀南山中東北流經齊克塔木城東三十里入於沙磧闢展河在吐魯番

  東源岀楚輝城南山麓東北流二十里經闢展城西岀孔道北十餘里入於沙磧魯克察

  克河在吐魯番東源岀金嶺南麓亦有南北二流其南流西南行過色爾啟布城東南又西行

  至魯克察克城南其北流傍嶺又分二支經連木齊木左右諸土田咸資灌溉洋赫河

  魯番東洋赫城北魯克察克城西源出金嶺南麓北流十餘里入於地招哈河在吐魯番

  河西十里亦名交河源出招哈和屯北金嶺中南流分兩支環城左右而南注至城南折西南流二

  十里入於沙磧漢書西域傳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即其地也托克三河在吐魯番

  西源出博克達山南麓有三源合而南流名鄂蘭水過都魯嶺又一水岀伊拉里克東西南來經流

  托克三城南入托克三河托克布干伊拉里克諸城咸資灌溉博羅圖河在吐魯番西源

  出博羅圖山北谷口折而西流經阿拉癸山南西行一百三十里岀阿拉癸山西谷口環流交映清

  泚淪潏稱爲勝地塔什海河在吐魯番西博羅圖山西南一百八十里源岀察罕通格

  西北二十里分二支其一迤東行一百里當額爾坤嶺之南其一南行繞出山峽經烏沙克山東

  伊拉里克泉在吐魯番西伊拉里克城東二十里源出金嶺西南流入托克三河

  呼池在吐魯番東塔呼南周廻十餘里納呼池在吐魯番東納呼北當四山中渟瀦

  北流周𢌞十餘里羅布池在吐魯番西南即古蒲昌海一名泑澤一名鹽澤又名輔日海

  臨海捕魚兒海又名牢蘭海都河水從西北匯入其西來匯入諸水經流廣遠統分五大支岀北山

  者一為庫車河二為阿克蘇河出蔥嶺者一為喀什噶爾河一為葉爾羌河岀南山者為和闐河羣

  源合流為塔里木大河北會海都河同入羅布池即黄河上源也池長四百里廣二百里旁有小洲

  無數登高遠望亦如星宿奫淪湍急大河潛伏之象顯然左右皆沙山稠㬪其東南沙磧千餘里河

  濳行地中上成斥鹵南出為阿勒坦河為中國河源山海經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

  渾渾泡泡史記大宛傳于寘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

  河源岀焉漢書西域傳于闐河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一名鹽澤水經注蒲昌海東去玉門陽關

  干三百里廣輪四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減其中洄湍雷轉為隱淪之脈當其澴流之上飛禽奮翮

  於霄中者無不墜於淵波矣即河水之所濳而出於積石也

 ︹古蹟︺古車師前國漢晝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西南至都護

  治所千八百七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後漢書西域傳自伊吾北通車師前部高昌壁一千二百

  里自高昌壁北通後部金滿城五百里西域圖志車師後國蒲𩔖國在天山西車師前國狐胡國在

  金嶺南其居金嶺北天山南者卑陸前後國東西且彌國劫國郁立師國所謂山北六國也山指今

  多倫達巴迤東一帶支山而言魏書謂之赤石山非北天山正幹之謂也 按卑陸前後劫國郁立

  師等已見前屬境下兹不重岀車師前國治交河城則招哈和屯也高昌國元和志本漢時

  車師前部之高昌壁晉咸和中張駿置高昌郡後魏太武時有闞爽者自為高昌太守真君中沮渠

  無諱襲據之後為蠕蠕所并蠕蠕以闞伯周為高昌王後高昌人立麴嘉為王嘉孫伯雅隋煬帝以

  宇文氏女為華容公主妻之子文泰立後失臣禮貞觀十四年詔兵部尚書侯君集統兵討之下二

  十二城列其地為西州管縣五 按高昌國都即唐高昌縣今哈喇和卓也回鶻國

   外國傳唐貞觀中侯君集平高昌為西州安史之亂其地䧟没乃復為國然其地頗有回鶻故亦謂

   之回鶻建隆三年西州回鶻來貢太平興國六年其王始稱西州太宗遣供奉官使高昌雍𤋮元年

   還敘其水程以獻 按回鶻牙帳本在今喀爾喀賽音諾顔旗地塔米爾河南即元時和林也唐末

   回鶻衰弱故地為黠戛斯所并始徙居北庭後取西州居之遂稱高昌國元太祖之起首先歸附世

   祖時西北叛王攻其城送女退師遂入朝還鎮退居哈密叛王又來攻後遂徙居永昌詳元史列傳

   西州城元和郡縣志東北至伊州七百三十里西南至焉耆七百二十里東南至沙州一千

   四百里南至樓蘭國一千二百里並沙磧難行北至金娑嶺至北庭都護五百里寰宇記西北至北

   庭輪臺縣五百四十四里南三百六十里至荒過山又千餘里至吐番郭下高昌縣本晉田地縣之

   地輿地志云晉咸和二年置高昌郡立田地縣唐貞觀十四年改為高昌縣取漢壘以為名 按高

   昌本故田地縣之地非即田地舊城也高昌縣為高昌國都侯君集先攻田地城而後西至高昌西

  域圖志據通考唐以田北城為柳中縣謂北為地字之譌柳中縣為故田地城則以高昌縣為故高

  昌都也今考寰宇記高昌國下亦謂以田北城為柳中縣則田北或别是一城非即田地但唐縣之

  取名必沿舊國高昌縣為高昌國都當無可疑柳中故縣元和郡縣志縣西至西州三十

  里當驛路城極險固大沙海在縣東南九十里寰宇記柳中縣在西州東四十四里 按今魯克察

  克為故柳中縣地魯克察克西北至洋赫二十里洋赫西北至哈喇和卓三十里共五十里則里數

  當以寰宇記為是交河故縣元和志縣東南至西州八十里今哈喇和卓西至阿斯塔

  克五里阿斯塔克西北至吐魯番五十八里吐魯番西至招哈和屯二十里即故交河縣也

  山故縣元和郡縣志縣東至西州一百五十里按當在今招哈和屯西北金嶺之北博克

  達山之南故縣以天山名然則元和志當曰縣東南至州東下脫南字西域圖志謂漢分車師後部

  之西為烏貪訾離而烏貪訾離國南與且彌接東且彌國又治天山東兌虚谷其谷當在都魯達巴

  北博克達鄂拉南谿谷之閒然則唐之天山縣乃正漢且彌國地也蒲昌故縣元和郡縣

  志縣西南至西州一百八十里舊唐書地理志及寰宇記皆謂置於漢始昌故城取縣東蒲𩔖海為

  名 按其地去蒲𩔖海遠蓋遙取以為名故城當在汗和羅東北或者猶在山北與蒲昌海之為今

  羅布池者無涉柳谷按柳谷之名最多漢書西域傳狐胡國王治車師柳谷西至焉耆七百七

  十里車師西南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而狐胡較少六十五里是狐胡在車師西南六十五里此車

  師西南之柳谷也布干在招哈和屯西南五十里則狐胡之柳谷當在布干西南唐書地理志自交

  河縣北八十里有龍泉館又北入谷百三十里經柳谷此車師北道之柳谷也當在招哈和屯北二

  百餘里唐書侯君集傳君集次磧口進營柳谷姜行本傳高昌之役為行軍都總管出伊州距柳谷

  百里依山造攻械此車師東道之柳谷也西域圖志謂今自洪出磧口西行至闢展為第一程南臨

  沙山其地應即柳谷君集次磧口而進營行本出伊州而造械沙山北麓為往來必經之道然則柳

  谷在闢展無疑也 按元和郡縣志伊州柔逺縣有柳谷水出縣東北天山是伊州亦有柳谷然曰

  岀伊州距柳谷百里明已至高昌國界決非伊州之柳谷謂為闢展沙山旬是柳訓為聚地處金方

  故隨在標柳谷之稱矣

 ︹土產︺穀 麥 穄麥 豆北史西域傳高昌穀麥一嵗再熟明史西域傳柳城

  土宜穄麥豆麻桃 李 棗 瓜 蒲萄 檉柳 胡桐

   白草漢書西域傳鄯善多檉柳胡桐白草明史西域傳柳城宜桃李棗瓜最多蒲萄小而

  甘無核名鎖子蒲萄漆 羊刺草北史西域傳高昌多漆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而味

  牛 羊 馬 橐駝明史西域傳柳城畜有牛羊馬駝水獺西

  圖志闢展附近羅布淖爾回民𡻕貢水獺碙沙 硫黃西域圖志產天山中










                       纂修官張 芾恭纂輯

                       總纂官邵 燦恭覆輯

                       校對官黄桐勲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

喀喇沙爾表                 

                      

大清一統志

 喀喇沙爾在吐魯番城西南一千二十里東至烏沙克塔勒出蘇巴什塔克口接吐魯番界西

  至第訥爾河接庫車界南踰沙山至羅布淖爾沙磧界北至天山踰山接迪化州伊犂東路界至

  京師九千一百里

︹建置沿革︺漢爲焉耆國地其屬境爲危須尉犂墨山

  烏壘渠犂捷枝輪臺諸地後漢三國晉後魏周隋

  皆焉耆國地又兼有西突厥及回鶻地唐貞觀初

  以突厥䑕尼施處半部爲鷹娑都督府以回鶻契

  苾羽部爲榆溪州十八年平焉耆上元中置焉耆

  都督府後與龜兹于闐疏勒爲四鎮隸安西都䕶

  後陷吐蕃宋爲回鶻地元爲伊勒巴拉城地元史舊作

  亦刺八里明史舊作亦力巴里今改正明時巴什伯里部舊作别失八里今改

  自天山北南徙據其地仍更號伊勒巴拉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西域平入版圖有舊城二皆廢

  圮移建新城於喀喇沙爾周一里五分

 ︹晷度︺北極高四十二度七分距

 京師偏西二十九度十七分夏至晝長六十刻八分

  夜長三十五刻七分冬至晝長三十五刻七分夜

  長六十刻八分午正日景夏至長三尺三寸七分

  冬至長二丈二尺零五分春分秋分長九尺零四

  分西域圖志

 ︹形勢︺焉耆近海水多魚漢書西域傳道險扼易守有海水

  曲入四山之内周匝其城後漢書西域傳都白山南東髙

  昌西龜兹南尉犂北烏孫隋書西域傳土田肥沃魚鹽

  蒲葦之饒甲於他處西域圖志

 ︹風俗︺焉耆俗事天神北史西域傳俗尚娛遊二月朏出野

  祀墓四月望日遊林七月七日祀生祖唐書西域傳

 ︹屬境︺特伯勒古在喀喇沙爾城東八十里塔噶爾齊西十五里踰奇爾歸圖河至其地有

  小城東自烏沙克塔勒察罕通格楚輝至此得四城皆居喀喇沙爾城東漢時危須國西至焉耆百

  里則當在特伯勒古之東楚輝之西是城為危須國地塔噶爾齊在喀喇沙爾城東九

  十五里楚輝西三十里楚輝在喀喇沙爾城東一百二十五里烏沙克塔勒西五十里察罕

  通格西南七十里自烏沙克塔勒察罕通格南北兩道至此會而為一有城垣魏書成周公萬度歸

  入焉耆東界擊其邊守左回尉犂二城左回與楚輝音相近疑即北魏左回地也烏沙克

  塔勒在喀喇沙爾城東二百十五里自吐魯番屬西界西行入蘇巴什塔克口又西南行踰庫

  木什阿克瑪山額格爾齊山三百四十里至其地為喀喇沙爾東境唐書地理志經盤石百里有張

  三城守捉西域圖志額格爾齊塔克為唐志所載之盤石由是西行得烏沙克塔勒之廢城應即所

  謂張三城碩爾楚克在喀喇沙爾城西南四十里有水草可駐牧其東北二十里有舊城

  博爾海在喀喇沙爾城西南六十里碩爾楚克西南二十里唐書地理志自焉耆西五十里

  過鐡門關又二十里至于術守捉城然則鐵門關在博爾海之東于術守捉在博爾海之西

  喇噶阿璊在喀喇沙爾城西南九十里碩爾楚克南五十里漢書尉犂國西至都䕶治所

  三百里焉耆國南至尉犂百里則此當為尉犂國地海都河繞其南西趨庫隴勒庫隴勒

  在喀喇沙爾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哈喇噶阿璊西南七十里山勢險峻為喀喇沙爾西南屏障海都

  河繞而西流右山左河徑極險窄河南岸為庫隴勒城其東境傍山六十里為庫轍瑪南濱羅布淖

  車爾楚在喀喇沙爾城西南三百五十里庫隴勒西一百七十里踰海都河而至西抵

  額什墨河唐書地理志于術守捉城又西二百里至榆林守捉計其道里當在車爾楚東界

  特爾在喀喇沙爾城西南四百九十里車爾楚西一百四十里踰額什墨河至其地漢書烏壘

  城都䕶治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犂尉犂國西至都䕶治所三百里焉耆國西南至都䕶治所四百里

  計其道里烏壘城當在策特爾東南又南行瀕大河為漢渠犂國地英噶薩爾在喀喇沙

  爾城西南五百六十里策特爾西七十里舊有城恩楚魯克河經流其地玉古爾在喀喇沙

  爾城西南六百八十里英噶薩爾西一百二十里踰伊蘭布拉克至其地有城垣當孔道即漢輪臺

  地也自此西入庫車界鄂頗爾在喀喇沙爾城西五百九十里英噶薩爾北三十里自英

  噶薩爾經此西行可通庫車裕勒都斯在喀喇沙爾西北境唐爲回鶻契苾地又爲突

  厥䑕尼施處半部地貞觀六年契苾内附爲榆溪州地後又以處半部置鷹娑都督府今裕勒都斯

  河即古鷹娑川也四面皆山饒水草宜畜牧舊爲準噶爾克里野特鄂拓克游牧之所哈布

  齊垓在裕勒都斯東一百八十里有三哈布齊垓河經流其地察罕通格在喀喇沙

  爾城東北一百九十五里烏沙克塔勒西有廢城城西有泉委折而南經烏沙克塔勒城東分導灌

  田自吐魯番屬西入納林奇山博羅圖山谷口循博羅圖河踰塔什海至其地爲喀喇沙爾東北境

 ︹户口︺𫎇古五千七百七十户萬六千九十九名口回民一千三百七十七户萬一千九百十二名口

 ︹田賦︺屯田七千四百四十畝屯兵三百六十二名額徵糧九百八十二石額徵紅銅九百五斤

 ︹臺站︺蘇巴什臺東北至吐魯番所屬托克遜臺一百里阿哈爾布拉克

  臺蘇巴什臺西南六十里庫木什阿克瑪臺阿哈爾布拉克臺西南一百五

  喀喇和色爾臺庫木什阿克瑪臺西一百二十里烏沙克塔勒

  臺喀喇和色爾臺西一百八十里特伯勒古臺烏沙克塔勒臺西南一百二十里

  海都河北臺特伯勒古臺西南一百六里喀喇沙爾城西五里海都河南

  臺海都河北臺南三里又西南至庫車所屬哈喇噶阿璊臺百五十里

 ︹卡倫︺砂札蓋圖 察罕通格

 ︹山川︺庫木什阿克瑪山在喀喇沙爾東蘇巴什山北谷口西南一百四十里自蘇

  巴什北谷迤邐西南行十里漸聞水聲遍谷皆淺水山勢漸狹兩崖壁立人行其閒如一線天又里

  許即沙灘又二十里有大石崎嶇者二處車不能行為古車師國西境關隘又二十里至艾噶爾泉

  又五十里出南谷口回語庫木什銀也阿克瑪積而不散之謂即唐書所謂銀山磧也額格

  爾齊山在喀喇沙爾東庫木什阿克瑪山西南一百三十里自庫木什阿克瑪山東口西行

  四十里入南山之北口折而東南又迤邐西南行三十里出南口又轉而西行六十里至西山下玲

  瓏怪石遍地葦草掘之得水自此西南入於沙磧唐書地理志西州西南經礌石磧二百二十里至

  銀山磧四十里至焉耆界吕光館又經盤石百里有張三城守捉庫木什阿克瑪山為銀山則額格

  爾齊山有奇石當即盤石沙山在喀喇沙爾南博斯騰淖爾南一百二十里山脈自額格爾齊

  山踰沙磧至此岡巒亙互盤繞不絶為喀喇沙爾南屏與庫隴勒諸山連接漢書山國西至尉犂二

  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至危須二百六十里東南與鄯善且末接校其方隅當在是處

  庫隴勒山在喀喇沙爾西南一百八十里脈自沙山西走百餘里至此勢極險峻古焉耆

  以西諸國關隘也烏什噶克山在拜拉克山西一百里喀喇沙爾西北愛呼

  木什山在喀喇沙爾西北哈喇庫爾嶺西一百五十里山形卑小亦天山之支峯拜拉

  克山在喀喇沙爾西北達蘭嶺西北三百里西裕勒都斯支河發源北麓額勒伯克

  山在喀喇沙爾西北鄂蘭嶺南少西五十里諸山自庫舍圖嶺折西南行至此皆傍東裕勒都斯

  河之東而繞其南為天山正幹之分支楚輝山在喀喇沙爾城北十里阿拉癸山分支也

  奇爾歸圖河發源南麓南流至楚輝城東資以灌田海都山在喀喇沙爾北哈布齊垓南楚

  輝山西二百五十里山脈自西九百里之汗騰格里山分支東南行至此為喀喇沙爾北屏哈布齊

  垓河裕勒都斯河咸㑹而南行出此山之口為海都河水經注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烏

  孫之東海都山當即古敦薨山也庫舍圖嶺在喀喇沙爾西北山脈自額林哈畢爾噶

  山分支南行五十里至此們都招嶺在喀喇沙爾西北庫舍圖嶺南少西五十里東裕勒

  都斯河之東嶺勢延袤南北相望鄂蘭嶺在喀喇沙爾西北們都招嶺西南百里

  蘭嶺在海都河西八十里哈喇噶阿璊臺西北一百八十里山脈自汗騰格里山東南行七百

  餘里至此東與海都山接庫克納克嶺在喀喇沙爾西北境愛呼木什山西五十里山

  脈自天山正幹之額什克巴什山分支東行六十里至此哈喇庫爾嶺在烏什噶克山

  西南一百里鄂頗爾西王古爾北喀喇沙爾西北巖崖高峻天山支峯之傑出者第納爾河伊蘭泉

  發源南麓楚輝河在喀喇沙爾東源岀楚輝山南麓南行經楚輝城西十里入於地

  爾歸圖河在喀喇沙爾東塔哈爾齊西十里源出楚輝山南麓偏西南流一百里入博斯

  騰池 按當即唐書地理志之淡河車爾楚河在喀喇沙爾西南車爾楚西岀天山南麓

  西南流三十里入於沙磧額什墨河在車爾楚河西南一百里水流濁源出北山南麓西

  南流一百八十里入於沙磧䇿特爾河在喀喇沙爾西南額什墨河西六十里源岀天

  山南恩楚魯克河在䇿特爾河西八十里水流衆道交錯繞英噶薩爾左右皆淺

  小可第納爾河亦曰拉依素河在喀喇沙爾西南玉古爾城西伊蘭泉西一百里源

   出哈喇庫爾嶺西小流灣環支派非一南行百二十里入於沙磧塔什阿里克河

   在阿巴特西第納爾河西六十里源出北山南麓流一百三十里入於巴巴池海都河

   喇沙爾城西十里其上流在喀喇沙爾西北下流在其西南源出天山中自伊犂東南境合三哈布

   齊垓河東西裕勒都斯河旁挾衆水東南流出海都山口始名海都河迂曲而南二百五十里始抵

   喀喇沙爾城北環其西南稍折而東匯入博斯騰池河面冬春廣不過一里夏秋漲發輒三四里奔

   騰漰湃中溜更迅急河底淤沙聚散深淺靡常喀喇沙爾屯田悉藉此水其下流入博斯騰池復釃

   而岀西南流仍名海都河經哈喇噶阿璊南折而南繞庫隴勒西會塔里木大河同東南入羅布池

   是為西域大河之支原水經注敦薨之水岀焉耆之北二源俱導西源二水左右焉耆之國東源二

   水岀焉耆之東導於危須城西同注敦薨之藪川流所積潭水斯漲溢而為海即謂此水巴倫

   𥙿勒都斯河在喀喇沙爾西北源岀裕勒都斯地西南五百里額什克巴什山西麓東

   流一百二十里南會特爾黙哈達泉又東七十里南會布蘭泉又東一百二十里南㑹哈爾噶納圖

   泉又東二十里北會準裕勒都斯河東南流五十里分南北二流南流東行二百里與北流合北流

   自分南流後東㑹什巴爾台泉賽喇木泉雅瑪圖哈布齊勒泉古爾班努庫爾泉衮哈布齊勒泉察

   罕水亦行二百里與南流合合流三十里又北會三哈布齊垓河折東南流為海都河即古所謂敦

   薨山之敦薨水也準裕勒都斯河在喀喇沙爾西北源出裕勒都斯地東北十里

   西流會布拉圖泉扎噶蘇台泉格納特泉烏里雅圖泉烏爾圖泉岀額勒伯克山谷口與巴倫裕勒

   都斯河合流而東南西域圖志曰巴倫裕勒都斯郭勒經流三百餘里準裕勒都斯郭勒經流三百

   里兩河既合又經流四百里曲折囘環支流奔會是古所謂鷹娑川在焉耆西北者也又唐書回鶻

   傳以契苾羽為榆溪州所謂榆溪應即鷹娑之支流或一水殊名未可知也巴倫哈布

   齊垓河在喀喇沙爾西北源出額林哈畢爾噶南麓東南行百餘里入裕勒都斯河下流

  多木達都哈布齊垓河在巴倫哈布齊垓河東五十里岀和屯博克達山南

  麓西南流經博羅圖山口入裕勒都斯河下流準哈布齊垓河在多木達都哈布齊

  垓河東三十里西流百餘里入裕勒都斯河下流特伯勒古泉在喀喇沙爾東特伯

  勒古西十里當孔道北周五里許無支流哈喇水在喀喇沙爾東特伯勒古西四十五里當

  孔道北周三里許無支流博斯騰池在喀喇沙爾城南四里東西袤三百餘里廣半之周

  七百餘里亦名待雅海子北岸受奇爾歸圖海都河二水漢書焉耆國近海水多魚魏書焉耆國南

  去海十餘里有魚鹽蒲葦之饒唐書焉耆所都海水繞其外皆謂是池即水經所謂敦薨之藪也

  巴巴池在喀喇沙爾西南阿巴特南一百里三澤相通中曰巴巴東曰達巴噶爾德西曰赫

  色勒庫勒東西一百五十里南北廣狹不一不當孔道惟塔什阿里克河自北來入去大河北數十

  

 ︹古蹟︺烏壘城漢書西域傳神爵三年使鄭吉并䕶北道號曰都䕶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於

  是徙屯田田於北胥鞬披莎車之地屯田校尉始屬都䕶都䕶督察烏孫康居諸外國治烏壘城去

  陽關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與渠犂田官相近土地肥饒於西域為中故都䕶治焉烏壘城都尉譯長

  各一人與都䕶同治其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犂按烏壘當在䇿特爾東後漢書西域傳莎車王賢

  詐稱大都䕶諸國悉服屬攻殺龜兹王兼其國分龜兹為烏壘國徙駟鞬為烏壘王即此地也唐為

  烏壘渠犂城漢書渠犂城都尉一人東北與尉犂東南與且末南與精絶接西有河至

  龜兹五百八十里自孝武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犂 按當在今䇿特爾東南瀕大河之地

  臺城漢書自貳師伐大宛之後西域震懼多遣使來貢獻於是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

  輪臺渠犂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䕶以給使外國者征和中桑宏羊奏言故輪臺以東捷

  枝渠犂皆故國地廣饒水草有溉田五千頃以上處温和田美可益通溝渠種五穀與中國同時熟

  可遣屯田卒詣故輪臺以東置校尉三人分䕶上迺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輪臺西於車師千餘里

  今請遠田輪臺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朕不忍聞乃止昭帝時用宏羊前議以扜彌

  太子賴丹為校尉將軍田輪臺輪臺與渠犂地皆相連也後魏書西域傳龜兹國都延城漢時舊國

  也東有輪臺即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所屠者 按輪臺本小國名史記大宛傳貳師軍至侖頭侖頭

  不下攻數日屠之又曰侖頭有田卒數百人侖頭即輪臺也 按地當在玉古爾界古焉耆

  國漢書焉耆國王治員渠城去長安七千三百里西南至都䕶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犂百里北與

  烏孫接近海水多魚後漢書班超傳永平十八年焉耆攻没都䕶陳睦永元六年超發龜兹鄯善等

  八國兵討焉耆有葦橋之險國王廣絶橋不欲令漢兵入國超從他道厲度去城二十里止營大澤

  中廣大恐超期大㑹諸國王揚聲當重加賞賜於是廣詣超國相等亡入海超收廣等於陳睦故城

  斬之傳首京師更立焉耆王於是西域五十餘國悉皆内屬西域傳安帝初詔罷都䕶順帝永建二

  年超子勇復擊降焉耆於是龜兹疏勒十七國皆來服從晉書焉耆國地方四百里四面有山道險

  隘魏書焉耆國在車師南都員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漢時舊國也其王姓龍所都城方二里國内凡

  有九城事天神並崇信佛法氣候寒土田良沃穀有稻粟菽麥南去海十餘里有魚鹽蒲葦之饒東

  去高昌九百里西去龜兹九百里皆沙磧東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恃地險其王屢劫中國使世祖

  詔萬度歸討之進屠其城其王奔龜兹隋書大業中遣使貢方物唐書焉耆國直京師西七千里横

  六百里縱四百里東高昌西龜兹南尉犂北烏孫俗祝髪氊衣常役屬西突厥貞觀六年其王龍突

  騎支遣使來朝後附西突厥不朝貢命郭孝恪為西州道總管率兵出銀山道初焉耆所都周三十

  里四面大山海水繚其外故恃不為備孝恪倍道夜傅堞曙噪而登執突騎支還以其地為焉耆都

  督府後復還突騎支乾天寶常朝貢 按博斯騰池西岸有故城周九里許當即員渠城也

  善國漢書尉犂國南與鄯善且末接山國東南與鄯善且末接鄯善國本名樓蘭治扜泥城去

  陽關千六百里西北去都䕶治所千七百八十五里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至車師千八百

  九十里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新唐書地理志自沙州夀昌縣西十里

  至陽關故城又西至蒲昌海南岸千里自蒲昌海南岸西經七屯城漢伊修城也人西八十里至石

  城鎮漢樓蘭國也亦名鄯善在蒲昌海南三百里康豔典為鎮使以通西域者又西二百里至新城

  亦謂弩支城豔典所築又西經特勒井渡且末河五百里至橎仙鎮故且末城也高宗上元中更名

  元和郡縣志沙州西至石城鎮一千五百里西州南至樓蘭國一千二百里 按漢時鄯善西北至

  車師千八百九十里而唐石城鎮至西州止千二百里漢鄯善至山國千三百六十五里而今自博

  斯騰淖爾之南至羅布淖爾之南不過五百里加三百里至故鄯善城亦止八百里蓋紆迴徑直之

  不同故里數有多寡矣蒲昌海之南今不置城堡故附見於此焉耆都督府舊唐書地

  理志安西都䕶府統四鎮第四鎮曰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國上元中置都督府在都䕶府東八百里

  西域傳太宗既破龜兹移置安西都䕶府於其國城以郭孝恪為都䕶兼統于闐疏勒碎葉謂之四

  鎮高宗嗣位不欲廣地勞人復命有司棄龜兹等四鎮移安西府於西州其後吐蕃大入焉耆以西

  四鎮城堡並為賊所陷則天臨朝長夀元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阿史那忠節大破吐蕃克復龜兹

  于闐等四鎮自此復於龜兹置安西都䕶府用漢兵三萬人以鎮之既徵發内地精兵遠踰沙磧并

  資遣衣糧等甚為百姓所苦言事者多請棄之則天竟不許西域傳四鎮之目有龜兹于闐疏勒碎

  葉而無焉耆與武后紀王孝傑吐蕃諸傳合與地理志不同西域傳又言儀鳳二年令吏部侍郎裴

  行儉將兵送卑路斯為波斯王行儉以其路遠至安西碎葉而還王方翼傳吏部侍郎裴行儉西討

  遮匐奏方翼為副兼檢校安西都䕶又築碎葉鎮城立四面十二門皆屈曲作隱伏出没之狀五旬

  而畢西域諸胡競來觀之因獻方物皆謂安西有碎葉鎮考碎葉城在伊麗河西千里東去焉耆二

  千餘里碎葉處龜兹西北焉耆處龜兹東北兩地判然遥隔新唐書地理志羈縻州焉耆都督府有

  碎葉城調露元年都䕶王方翼築似四鎮之碎葉城即在焉耆國界與伊犂河西之碎葉城為突厥

  地者不同新唐書焉耆傳又云開元七年十姓可汗請居碎葉安西節度使湯嘉惠表以焉耆備四

  鎮又似開元之前以碎葉備四鎮開元後地賜突厥始移鎮於焉耆然舊書言高宗時吐蕃大入焉

  耆以西四鎮皆䧟則焉耆實四鎮之一地理志又明言統龜兹毗沙疏勒焉耆四鎮又言毗沙疏勒

  焉耆三都督府皆上元中置則焉耆之備四鎮實不始於開元時又似碎葉鎮即焉耆鎮猶毗沙鎮

  之即于闐鎮也然則唐有兩碎葉四鎮之碎葉即在焉耆國界歟然新書又何以言十姓可汗請居

  碎葉乃以焉耆備四鎮也新書雜採傳紀不若舊書之可信然不敢遽定姑闕疑焉鷹娑都

  督府唐書突厥傳賀魯巳滅以鼠尼施處半部為鷹娑都督府回鶻傳契苾亦曰契苾羽在焉

  耆西北鷹娑川多覽葛之南其酋哥楞自號易勿真莫賀可汗弟莫賀咄特勒皆有勇子何力尚紐

  率其部來歸時貞觀六年也詔處之甘涼聞以其地為榆溪州西域圖志唐以處半部為鷹娑都督

  府而契苾在鷹娑川上應屬連壤今喀喇沙爾為古焉耆裕勒都斯當喀喇沙爾西北境宜為契苾

  故地裕勒都斯河即鷹娑川唐時謂之榆溪貞觀六年契苾内屬以其地為榆溪州則東西裕勒都

  斯又當為榆溪州地伊勒巴拉城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錄輝和爾地第二十五曰伊

  勒巴拉第三十一曰巴什伯里明史西域傳巴什伯里西域大國也南接于闐東接哈喇和卓東南

  距嘉峪關三千七百里或曰焉耆或曰龜兹成祖永樂十六年貢使言其王為從弟所弒而自立徙

  其部落而去更國號曰伊勒巴拉 按今自喀喇沙爾東至嘉峪關三千六百八十里與巴什伯里

  去關里數適合是明之巴什伯里確是今之喀喇沙爾實古之焉耆也但據元歐陽元圭齋集巴什

  伯里本唐之北庭都䕶乃是今之濟木薩何得南移其名於今喀喇沙爾據明史距關里數及東接

  哈喇和卓之言又確是喀喇沙爾非北路之濟木薩反覆推求乃悟明史徙部落更國號之言即是

  所以在喀喇沙爾之故蓋巴什伯里本在天山北之北庭後乃徙其部於伊勒巴拉之地即改國名

  曰伊勒巴拉明史仍其舊部之名而據其新徙之界故國則曰巴什伯里而界則曰東接哈喇和卓

  也由是據明時巳改之名推考元時舊城之目哈喇沙爾之為伊勒巴拉無可疑矣巴什伯里之為

  北庭圭齋集言之伊勒巴拉之為焉耆則推考明史而知確不可易也 伊勒巴拉元史舊作亦刺

  八里明史舊作亦力把里輝和爾元史舊作畏吾兒巴什伯里元史舊作别失八里今俱改正

 ︹土產︺稻 麥 菽 粟 黍北史西域傳焉耆穀宜稻麥菽粟唐書西域傳

  焉耆土宜黍蒲萄 馬 橐駝北史西域傳焉耆畜有駝馬漢書西域

  傳焉耆近海水多魚北史西域傳焉耆有魚鹽之饒水經注蒲昌海一名鹽澤掘發其下皆為

  鹽而堅剛硫磺 碙砂西域圖志出天山中紅銅 硝西域圖志喀喇沙爾

  額徵紅銅硝










                       總纂官邱建猷恭纂輯

                       總纂官邵 燦恭覆輯

                       校對官張榮組恭  校

                       校對官許誦恆恭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