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三十七至四百三十九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三十七至四百三十九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2.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2.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2.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60-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62.djvu/5
臺灣府表 ����������������������������������������������������������������������������������������������������������������������������������������������������������������������������������������������������������������������������������������������������������������������������������������������������������������������������������������������������������������������������������������������������������������������������������������������������������������������������������������������������������
����������������������������������������������������������������������������������������������������������������������������������������������������������������������������������������������������������������������������������������������������������������������������������������������������������������������������������������������������������������������������������������������������������������������������������������������������������������������������������������������������������
大清一統志
臺灣府〈在福建省治東南五百四十里外又水程一十一更四靣皆海東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
〈更外廣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東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至澎湖島五十里南至沙馬〉
〈磯頭海五百三十里北至鷄籠城海二千三百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餘里〉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隋開
皇中遣虎賁陳棱略澎湖三十六島明嘉靖四十
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縣都督俞大猷征之
追至澎湖道乾遁入臺灣天啟元年閩人顔思齊
引日本國人據其地久之為紅毛荷蘭夷人所奪
本朝順治十八年海寇鄭成功逐荷蘭夷據之偽置
承天府名曰東都設二縣曰天興萬年其子鄭經
〈按府志鄭經一名錦〉改東都曰東寕省升二縣為州康熙二
十二年討平之改置臺灣府屬福建省領縣三雍
正元年増置彰化縣領縣四
臺灣縣〈附郭東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廣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東至大山番界四十〉
〈五里西至鹿耳門海五里南至鳳山縣界十里北至嘉義縣界四十里本東番地 本朝順治十八〉
〈年鄭成功偽置天興萬年二縣屬承天府其子鄭經升二縣為州康𤋮二十三年廢二州改置臺灣〉
〈縣為府治乾隆五十三年平定臺灣逆匪欽頒御製紀事文三篇並 御製碑文勒碑〉
〈府城垂示久遠〉鳳山縣〈在府南八十里東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東至淡水〉
〈溪大山番界二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沙馬磯頭海二百三十里北至臺灣縣界四十五里本〉
〈東番地 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據之屬萬年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鳳山縣屬臺灣府〉嘉
義縣〈在府北一百十七里東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五里東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西至〉
〈海三十里南至臺灣縣界七十七里北至彰化縣界一百二十八里本東番地 本朝順治十八年〉
〈鄭成功據之尋屬天興州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諸羅縣屬臺灣府乾隆五十二年以賊匪林爽文攻〉
〈擾時城内義民同官兵守禦無虞 賜縣名嘉義〉彰化縣〈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東〉
〈西距四十里南北距七百七十里東至大山番界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義縣治二〉
〈百八十里北至鷄籠城海六百八里本東番地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據之尋屬天興州康熙〉
〈二十三年屬諸羅縣雍正元年分諸羅縣北半線地置彰化縣屬臺灣府〉
︹形勢︺屹峙海中延袤二千餘里爲東南屏障〈臺郡聞見録〉
四面環海崇山峻嶺横截其中〈臺郡圖志〉背崇岡襟
帶列島浪嶠南屏鷄籠北衞〈舊志〉澎湖爲門户鹿耳
爲咽喉〈鳳山縣志〉七鯤身毗連環䕶三茅港滙聚澄
〈客問〉
︹風俗︺禾麻蔽野廬舍依然畜牧之饒無異中土〈臺郡聞見〉
〈録〉節候稍晚夏乃澍雨人始耕種嵗一收穫豐盈
常足〈同上〉地無木棉兼民不知蠶布帛多資於中土
〈同上〉尊敬長老獨廢疾之人則鄉社人共餔之〈同上〉
民非土著皆泉漳潮惠之人故習尚與内地無甚
異〈臺灣縣志〉俗尚華侈〈同上〉喜鬭輕生〈嘉義縣志〉晚稻豐稔資
贍内地所以户鮮蓋藏〈臺海使槎録〉
︹城池︺臺灣府城〈 本朝雍正三年建柵城周十一里三百三十四步門七乾隆元年易七〉
〈門以石雉堞釘鐡皮樓䕶女墻五十三年改築土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以西面濱海〉
〈按舊墓收進一百五十餘丈 臺灣縣附郭城東門樓上舊祀 關帝乾隆五十三年臺匪林爽〉
〈文等滋事官軍渡海咸覩 神像尋即蕆功七月奉 㫖重修 御書扁額曰神威翊〉
〈應〉鳳山縣城〈在興隆莊龜山之麓 本朝康熙六十年建土城圍以刺竹周四里一百〉
〈八十步門四有濠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竹城於埤頭而於此地建龜山石卡駐兵防守嘉慶十二年〉
〈仍還舊治改築石城周八百丈高一丈八尺建立礮臺門四有樓〉嘉義縣城〈 本朝康〉
〈熙四十三年建柵城雍正元年土築周四里一百五十步門四濠廣三丈五年建城門樓十二年於〉
〈土城外環植刺竹乾隆六十年重建周七百四十四丈有奇高一丈八尺〉彰化縣城〈本〉
〈朝雍正十二年環植刺竹周四里一百十八步門四嘉慶十六年甃以甎石周一千二十八丈高一〉
〈丈八尺並於城之四面及八卦山頂添設礮臺五座〉澎湖廳城〈在臺灣縣西澎湖大山嶼〉
〈西澳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建〉淡水廳城〈在彰化縣北竹塹 本朝雍正十一年環植刺〉
〈竹周二里一百六十步門四有樓〉噶瑪蘭城〈在淡水廳所轄三貂溪東五圍 本朝嘉〉
〈慶十六年栽九芎樹為城東西南北相距各一百八十丈周五百四十丈門四有樓〉
︹學校︺臺灣府學〈在府治西南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建五十一年修乾隆十四年重建入〉
〈學額數閩籍二十一名粤籍九名〉臺灣縣學〈在縣治東東安坊本朝康熙二十三年〉
〈建四十二年修雍正十二年乾隆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鳳山縣學〈在縣治北〉
〈門外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八年修雍正七年乾隆二年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
嘉義縣學〈在縣治西門外舊在西門内 本朝康熙四十五年建乾隆十八年移建今所〉
〈入學額數十三名〉彰化縣學〈在縣治東北 本朝雍正四年建乾隆十七年修二十四〉
〈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三名〉淡水廳學〈在廳城東門内 本朝嘉慶二十三年建入學額數〉
〈六名〉海東書院〈在府治西南舊在府學西 本朝康熙五十九年建乾隆三十年移建今〉
〈所〉崇文書院〈在府城内東安坊 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建乾隆二十四年重建〉南
湖書院〈在府城南 本朝乾隆三十年建〉玉峯書院〈在嘉義縣西門内舊學宫〉
〈址 本朝乾隆二十四年建〉白沙書院〈在彰化縣學宫右 本朝乾隆十年建二十四〉
〈年修〉明志書院〈在淡水廳城北興莊本朝乾隆二十八年建〉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一百七十八萬六千八百八十三名口〉
〈計二十二萬四千六百四十六户〉
︹田賦︺〈田園四萬七千三百四十五甲八分有奇又二千二十九頃八十八畝有奇共額徵粟一十八〉
〈萬八千四百八十四石二斗七合一勺續報升課田園六百一十二甲一分三釐有奇額徵銀三百〉
〈八十三兩九錢二分二釐人丁餉税額徴銀一萬三千六百五十三兩八釐〉
︹山川︺大目降山〈在臺灣縣東五十里土番所居通志山下有大目降溪蜿蜒而下過平坂〉
〈隸於番其南曰柳仔林山列阜如屏延亘數里其西北為馬鞍山自木岡西遞衆山重疊不一馬鞍〉
〈其盡處也 按輿圖臺灣之東有大岡山當即木岡及大目降山字音訛異耳又通志自太目降山〉
〈厯保大里東保大里西至新豐永豐二里又南抵崇德里相距百里其山崔嵬險阻人迹不到從無〉
〈名號以此知大岡山葢大山之統名也〉香洋仔山〈在臺灣縣東南通志山在湖仔内山〉
〈南㟝嶁絡繹擁起平疇〉角帶圍山〈在臺灣縣東南二十六里通志在香洋仔山南下有〉
〈深坑仔紅毛寮溪過此曰岡山溪為鳳山縣界按舊志小香洋山東為深坑仔又西南為大香洋〉
〈溪流逶迤山水幽勝即指此山也〉猪母耳山〈在臺灣縣東南五十八里通志下有鯽魚〉
〈潭許寛溪咬狗溪石頭坑又有遥接其南者曰湖仔内山〉大岡山〈在臺灣縣南八十餘里山〉
〈頂險峻上有巨岡可望不可登近鳳山縣之嘉祥里亦曰江山又曰碙山其東南爲小岡山近鳳山〉
〈縣之長治里新志大岡在北小岡在南兩山相對峙凡至臺舟過澎潮東吉澳即見此山與臺灣猴〉
〈洞諸山相界處也以輿圖考之臺灣有兩大岡山一在臺灣東稍北當即舊志大脚山與新志大目〉
〈降山也一在縣南又南曰小岡山與鳳山縣接界〉木岡山〈在臺灣縣東北三十三里與嘉〉
〈義縣相接巍峩特聳其頂常戴雲霧天氣清明始見山形其峯上與天齊通志臺灣之山此最高大〉
〈爲一府諸山之祖亦縣治之主山也北至蔦松溪則爲嘉義縣界山之南有番仔湖山拔地而起與〉
〈木岡山勢相聯屬 按輿圖臺郡北自雞籠山南至沙馬磯頭二千餘里東偏山西面臨海其山〉
〈蜿蜓不斷總名大山亦總呼爲木岡山〉阿猴林山〈在鳳山縣東林木茂密漸入番界〉
赤山〈在鳳山縣東十里上有湯池舊志去府一百四十里通志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由此〉
〈而南悉屬番社又鳳彈山東北一山土色純赤亦曰赤山〉觀音山〈在鳳山縣東南十五里舊〉
〈志者水西流入小岡山水通志在阿猴林西北起伏盤曲中峯屹立若菩薩端坐衆小峯拱峙於側〉
〈故名又七星山聯絡觀音山之北七峯皆戴石如星〉傀儡山〈在鳳山縣東南六十里土番所〉
〈居呼為加嘮通志在縣治東沖霄聳起常帶雲霧舟行至澎湖天氣晴霽即見此山重岡複岫皆人〉
〈跡所不到總呼為傀儡山野番出没於此其分支為北葉山自是而南為蜈蜞嶺其左為琅嶠山又〉
〈南而抵於波濤中者為沙馬磯自磯廻轉而東有兩峯並峙高出天表為網卒山老佛山由二山〉
〈絡繹而北纍纍不絶又有朝華離山大柴高山霄馬于山大烏萬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後俯臨海中〉
毘南謐山〈在鳳山縣東南二百二十里亦曰卑南覓山舊志山連延高峻上多松杉人跡〉
〈不至夜望之有光如火又金山在縣東境外多羅滿港内相傳產金又大女覓山有芋葉大如屋土〉
〈番珍之〉沙馬磯頭山〈在鳳山縣東南二百三十里海濱其南有仙人棋盤石亦曰仙〉
〈人山舊志山形如城下可泊舟水退時有礁狀如馬通志吕宋舩往來皆以此為指南〉鳳山
〈在鳳山縣南三十里形若飛鳳縣以此得名舊志上多巨石嶔﨑玲瓏通志旁有二小峯如翅又東〉
〈北有數小峯如卵曰鳳彈山西南山岡曰鳳鼻山邑治之對山也〉虎仔山〈在鳳山縣西南〉
〈七里濱海亦曰打鼓山俗呼為打狗山舊志北去府治百里下為打狗仔港冬產青魚通志山特峙〉
〈海濱舊有番人居之明嘉靖間流寇林道乾為俞大猷所逐遁入於此後從海道逃入占城其遺種〉
〈尚有存者今水師營壘尚在由此山蜿蜒而下勢若長蛇為蛇山在邑治右又旗後山在打鼓山西〉
〈南臨海上為漁人採捕處其參差隔海列於打鼓左右者西有石佛石佛北有石塔南有凉繖礁皆〉
〈屹立海中舟人經此必鳴金焚𥿄以祭海神〉七鯤身山〈在鳳山縣西北通志自打鼓山〉
〈穿田過港逶迤六十餘里平地中結為七峯如鯤魚鼓浪其山無石皆沙土上多雜木蒼翠可觀〉
半屏山〈在鳳山縣北七里通志自臺灣縣大小岡山迤邐而南近附於縣治者為半屏山形〉
〈如畫屏故名蓮花潭過其下懸巖陡立又呼為半崩山又縣左有龜山近接半屏山中多喬木繁〉
〈陰密䕃望之蔚然深秀又漯底山在半屏山西北平原中一邱浮出其頂寛平上有小竅出水若無〉
〈底然〉滚水山〈在鳳山縣東北舊志在岡山南二十餘里下有湯泉廣五十餘畝泉源沸微〉
〈有硫氣流瀦為潭周數十里有山環障中起三洲古木森列居民決水灌田饒沃數千頃通志有大〉
〈小滚水二山相距十里許上有濁泥水滚出〉火山〈在嘉義縣東二十五里玉案山東稍南通〉
〈志山多石石𨻶泉湧常有火出水中〉大武巒山〈在嘉義縣東南通志由彰化縣大遯山南〉
〈奔七百餘里山脈停駐挺為是山特立圓秀可愛縣治之主山也又牛朝山在縣西北十里通志由〉
〈大武巒迤邐而西二十餘里横岡如帶近貼縣治之背復自右旋左尾一小山逆列水口為邑治鎖〉
〈鑰 按大武巒即諸羅山舊志山在縣東地最肥饒縣治其麓多熊豕獐鹿縣之得名以此〉玉
山〈在嘉義縣東南大武巒山之後色白如銀北與彰化縣之水沙連内山接通志三峯並六高出〉
〈羣山為大武巒後障終嵗雲封其頂惟冬日晴明可見頃刻烟霧復合矣〉多侶居山〈在嘉〉
〈義縣東南舊志在天興州東北百餘里山極高峻盛夏雪消流成瀑布〉阿里山〈在嘉義縣〉
〈東南通志山極遼濶内有八社又東南為大龜佛山同為邑治左肩又東為肚武營山為番米基山〉
馬椆山〈在嘉義縣東南二十里通志自半月嶺而南又西轉為關仔嶺山徑仄如天險下有〉
〈漢人耕種其中相近有糞箕湖山又小龜佛山在糞箕湖西南下有古樹高數丈相傳有神附焉居〉
〈民皆徙數里水東南為赤山土色皆赤 按此與舊志龜佛山異舊志謂山東臨中港者今為彰化〉
〈縣山〉玉案山〈在嘉義縣東南三十里通志山自東而折於南居邑左臂為學宫對山舊名玉〉
〈枕又嵌頭山在玉案山東北其西南為筆架山又有翁上天山如老翁扶杖欲行狀又西為半月嶺〉
大武壠山〈在嘉義縣東南六十里通志山繞玉案山後與學宫遥對又西北為五步練山〉
〈峭險不容足相並為消離山其支峯聯絡於南為鹿馭山東西烟山虎頭山内茄拔山琅包山下有〉
〈曠埔漢人多耕種其中〉南馬仙山〈在嘉義縣南通志山勢騰空卓立其南為烏山西南〉
〈為芋匏山羅漢門山猴洞山山有大石洞洞外舊屬臺灣縣雍正三年割東南界至羅漢門歸諸羅〉
〈縣以分水嶺為界〉大福興山〈在嘉義縣東北通志一名大目根山與覆釡金山同為縣〉
〈治右肩又東為枋仔岸山鹿楮山打利山鹿仔埔山則為邑右之外輔〉葉仔林山〈在嘉〉
〈義縣東北七十里通志與大武巒山相接自東旋北居嘉義縣右臂稍北為鼎蓋梁山為梅仔坑山〉
〈又北為尖山子山又北為奇泠岸山又北為彰化縣界〉寮望山〈在彰化縣其麓舊為半線〉
〈營今為縣治通志山北為猫羅社東南然猫羅山 按舊志有打猫山在嘉義縣東北百餘里多巨〉
〈木鳥獸當即猫羅山也〉半線山〈在彰化縣東舊志在廢半線司東羙田疇利畜牧產樟栗〉
〈可造舟楫明末海寇林道乾竄此〉大武郡山〈在彰化縣東南四十里通志去大雞籠七〉
〈百餘里在虎尾溪之北山之西南有大武郡社社東為南投山有社二溪南曰南投社溪北曰北投〉
〈社又有阿拔泉山竹腳寮山内有林冀埔漢人耕種其中上有九十九尖峯玉筍排簇天際下為大〉
〈吼山栲栳山又東北為水沙連内山南與嘉義縣之玉山相接又西隔一溪為撲仔籬山〉牛相
觸山〈在彰化縣東南六十五里通志南北兩峯如牛奮角相觸中隔小溪溪南為嘉義縣斗六〉
〈門界溪北為縣之大武郡山界〉倒旗山〈在彰化縣北通志山形如旗由宛裏山而北漸逼於〉
〈海小峯錯落與倒旗相連者為礁䇭叭山〉岸裏山〈在彰化縣北通志山深險其東北即南日〉
〈山猫盂山〉大肚山〈在彰化縣北舊志在廢半線司北山䙹圓聳下有大肚溪通志與寮望山〉
〈對峙山後為猫霧捒社其北為沙轆山鐵砧山宛裏山〉南嵌山〈在彰化縣北南嵌社東為〉
〈太平山猫裏山椰裏厯山交眉山〉南山〈在彰化縣北竹塹社之南通志相近為小鳳山與〉
〈眩山形勢相屬下為竹塹埔漢人耕種其中東為祐武乃山極高大與合歡大山障蔽南日諸山之〉
〈後遙接干豆門諸社及查内山 按府志干豆門作關渡門〉大遯山〈在彰化縣北通志由〉
〈小雞籠蜿蜒而南矗起屼立於淡水港之東北即奇獨龜崙山也烟霏霧靄峯巒不可枚舉〉圭
州山〈在彰化縣北大遯山之南舊志在海濱淡水城東〉硫黃山〈在彰化縣北近淡水〉
〈城舊志山下常有火光日照之氣能傷人土可煎硫一名磺山通志山在大遯山東内有雞柔山外〉
〈為北投社西極港口循港逆折而東為干豆門〉八里坌山〈在彰化縣北淡水城西舊志上〉
〈有古鐵猫觸之則病通志自干豆門穿港而西山勢雄偉傑出於淡水港之東南〉大雞籠
山〈在彰化縣北海中雞籠城之南舊志下有港甚寛廣可容巨舟數十紅毛嘗築城於此山在港〉
〈東一望巍然為全臺祖山凡往來日本洋舩皆以此山為指南其西有金包裏山山背有二石對峙〉
〈曰旗杆石又西有小雞籠山亦曰鼻頭山峻峙海濱有石中空曰石門〉山朝山〈在彰化縣〉
〈東北通志自大雞籠分支東渡八尺門港雙峯遥峙高不可極山南為生番三十六社居噶瑪蘭地〉
〈人跡罕到其南為買猪末山兩山相去百餘里又南為哆羅滿社山東南為噶瑪蘭山又南為黒沙〉
〈晃山為崇爻山二山皆極高大内有生番十社亦人跡所不到又南袤接鳳山縣之毘南謐山界〉
〈噶瑪蘭舊作蛤仔灘今改〉澎湖島〈在臺灣縣西大海中西與泉州金門相望唐施肩吾有澎〉
〈湖詩宋時琉球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曰澎湖烟火相望元史漳泉興福四州界内澎湖諸島與琉〉
〈球相對水至澎湖漸低近琉球則謂之落漈其水趨下不囘最為險迅至元二十八年閩人吳志斗〉
〈言欲伐琉球宜就澎湖發舩明年自汀州渡海伐之不克還駐澎湖舊志山形平衍東西約五十里〉
〈南北約二十里周圍小嶼頗多自泉州府城東出海三日可至至元末置巡司於此明洪武二十年〉
〈盡徙嶼民廢巡司而墟其地嘉靖中海寇曾壹本林鳳等據為巢穴萬厯二十年以倭犯朝鮮增設〉
〈戍兵三十七年紅夷一舟闌入澎湖久之乃去天啟二年有高文律者乘戍卒單弱以十餘舩據〉
〈澎島遂因山為城環海為池肆毒於漳泉沿海之地要求互市巡撫南居益遣兵分三路進𠞰大破〉
〈其兵乃復澎湖議於穩澳山開築城基東西南各留一門北設礮臺 本朝順治中鄭成功保據厦〉
〈門兼有澎湖後取臺灣倚為重鎭設安撫司領巨艦二百精兵二萬拒守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帥舟〉
〈師南征抵八𦋐水進攻澎湖因風縱火克之通志澎湖島古稱三十六嶼泛若水中之鳬下有三十〉
〈澳其最大而居中者曰大山嶼縱横各三十餘里嶼之東偏曰香爐嶼西偏曰雁淨嶼曰沙墩嶼北〉
〈偏曰奎壁嶼山外曰錠鈎嶼產紫菜曰雞腎嶼曰員背嶼又北曰鳥嶼曰白沙嶼最北曰屈𤓰嶼吉〉
〈貝嶼其最西有目嶼嶼之東有姑婆嶼鐵砧嶼土地公嶼金山嶼空壳嶼而正西為西嶼丁字門嶼〉
〈稍北為鎭海嶼東則大倉嶼西嶼之後有四角嶼雞籠嶼桶盤嶼虎井嶼轉而南有花嶼草嶼大猫〉
〈嶼小猫嶼南嶼頭巾嶼八𦋐嶼嶼周三里餘居民稠密北為狗沙嶼相對為將軍嶼稍西為岑圭嶼〉
〈後為舩帆嶼後埭嶼其南曰東嶼平曰西嶼平二嶼居南嶼之東而平分一水故名其下流曰味銀〉
〈嶼曰 鐘仔嶼又東曰東吉嶼曰西吉嶼參其中曰鋤頭 增嶼渡海者必由二吉以入蓋入臺之指南〉
〈也總計嶼實四十有五云 按奎壁嶼舊志作龜壁山員背府志作員貝亦稱灣貝〉小琉球
嶼〈在鳳山縣南一百里下淡水南大海中舊志嶼周二十餘里通志突起一峯盤鬱蒼翠中無人〉
〈居多產椰子竹木下多巉巖巨石大舟灣泊甚難蓋鳳山縣之水口也〉浪嶠南嶼〈在鳳〉
〈山縣南二百四十里一名瑯嶠山舊志自沙馬磯頭一潮水可至遠視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地〉
〈宜羊去下淡水三百餘里多瘴氣〉南謐東嶼〈在鳳山縣南二百二十餘里海中去南謐〉
〈三里許為一方之蔽土番至彼見水中有菓稻流出而無從蹤跡也〉北澎湖嶼〈在彰化縣〉
〈極北雞籠城東北大海中舊志嶼低平寛廣周約二十餘里其旁多溜舟人憚之〉海〈環臺灣府〉
〈境皆海舊志舟人渡洋不辨里程一日夜以十更為率自雞籠淡水舟行至福州港口五更自臺灣〉
〈港至澎湖四更自澎湖至泉州金門所七更東北至日本國七十二更南至吕宋國六十更東南至〉
〈大港二十二更西南至南澳七更皆就順風而言又自雞籠而東南約三更以外便為下溜舟不可〉
〈至通志海居極東月常早上故潮水長退視同厦亦較早焉初一十六潮滿巳亥而竭於寅申初八〉
〈二十三潮滿寅申而竭於巳亥然南北亦有不同從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
〈以上潮流過南汐流過北矣海多𩗗風最甚為颱土番有識颱草草生無節則周歳無颱一節則颱〉
〈一次多亦如之無不騐〉臺江〈在臺灣縣西門外大海由鹿耳門入各山溪之水滙聚於此南〉
〈至七鯤身北至蕭壠茅港尾〉岡山溪〈在臺灣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大岡山紅毛寮溪在縣〉
〈東三十里源出深溝二贊行溪在縣南二十里合岡山紅毛寮二溪由喜樹港入海為臺鳳分界處〉
〈溪北屬臺灣溪南屬鳳山〉蔦松溪〈在臺灣縣北十里上源有二北源出縣東北湖仔内山曰〉
〈咬狗溪西南流南源出縣東柳仔林山西流曰大目䧏溪過大目降莊北與咬狗溪合經鯽魚潭又〉
〈西經府城北為蔦松溪又西入於海亦曰大目溪又縣東三十里為卓猴溪源出卓猴後山合洋子〉
〈港縣東十五里為許寛溪流入鯽魚潭俱會於蔦松溪〉下淡水溪〈在鳳山縣東南三十〉
〈里舊志自淡水社西流入海旁多水田利畜牧亦名下湛溪通志源出東北大山受巴六溪之水西〉
〈出而為西溪又與赤山仔所受衆流之冷水坑合入於海〉力力溪〈在鳳山縣西六十里淡水〉
〈溪南源出大山中西南流經力力社北又西南入海〉放䌇溪〈在鳳山縣西七十里力力溪南〉
〈源出大山中北源曰中溪南源曰畢郷溪合而西南流經放䌇社北又西南至鼈興港入於海〉濁
水溪〈在鳳山縣東北三十里通志源出大滚水山水流極濁南合小岡山之水會彌陀港入於〉
〈海〉八掌溪〈在嘉義縣南二十里通志源發玉山過枋仔岸山阿里山牛朝山之西南至白〉
〈鬚公潭過小龜佛山西反青峯闕入海〉急水溪〈在嘉義縣南三十里通志作嘓溪源出大〉
〈武壠山十八重溪合哆囉嘓社北九重溪水過雙溪口西南為急水溪下急水渡西滙於蚊港入海〉
灣里溪〈在嘉義縣南七十里源發縣東南大山西流過灣里舖北又西至新港口入海稍北〉
〈有麻豆溪西流入海〉牛朝溪〈在嘉義縣西五里通志源發大武巒山出大福興山牛朝山之〉
〈北西過北新莊至槺榔莊為龜仔港入海〉山曡溪〈在嘉義縣北二十里通志在牛朝溪北發〉
〈源阿里山西流至雙溪口北會石龜溪又西流至笨港入海石龜溪發源奇泠岸山西流南與山曡〉
〈溪合 按府志作三曡溪〉虎尾溪〈在嘉義縣北六十五里彰化縣南二縣以溪爲界過此而〉
〈北人烟漸少舊志源出大山中從柴裏斗六門社流出截溪分流而北經東螺社南折而西南流復〉
〈合爲一西入於海通志虎尾溪源發於水沙連内山麓西流過牛相觸山北分於東螺又南會嘉義〉
〈縣阿拔泉溪之水爲西螺又西至臺仔挖入於海東螺溪分自虎尾溪北折而西流滙於海豐港入〉
〈海〉大武郡溪〈在彰化縣南通志源出大武郡山西流至鹿仔港入海〉大肚溪
〈在彰化縣北十里舊志源出大山中西流經大肚社南又西入海通志溪濶水險源發於南投山過〉
〈北投猫羅社北合水沙連九十九尖之流西過阿東社北爲草港入於海〉大甲溪〈在彰化縣〉
〈北四十里舊志源出大山中流經大甲社南又西入海溪中多石艱於行涉通志溪面甚濶源發於〉
〈岸裏内山西流南分爲牛罵溪崩山溪西入海〉大安溪〈在彰化縣北通志險如大甲溪面較〉
〈狹發源於水沙連内山西流過岸裏南日二山支分於南日山之後曰房裏溪分於鐵砧山之北曰〉
〈猫盂溪西滙於雙寮海口入海〉吞霄溪〈在彰化縣北發源於南日山西流至倒旗山前入於〉
〈海〉後壠溪〈在彰化縣北發源於猫裏山西流至後壠港入海〉中港溪〈在彰化縣〉
〈後壠溪之北源發於合歡大山西流至中港社西入海〉竹塹溪〈在彰化縣中港溪之北源〉
〈出大山中西流經竹塹社北又西入海〉鳳山溪〈在彰化縣竹塹溪之北通志源發查内山〉
〈西流至小鳳山埔入於海〉南北大溪〈在彰化縣東北俱發源大山中西流入海〉南嵌
溪〈在彰化縣北大溪之北西流經南嵌社南折而北與社北之水會西北流入海〉長豆溪
〈在彰化縣東北通志源發八里坌山南西流入於海〉上淡水溪〈在彰化縣東北上淡城西〉
〈舊志源出東北界大山中深十餘尋緣岸皆古梅舟行數日不窮中產紅心魚長竟丈其水西流北〉
〈折會巴浪泉水北入於海通志八里坌山之北為淡水港海口至干豆門水程十里内有大澳分為〉
〈二港可泊大艘數百〉磺溪〈在彰化縣東北通志源出磺山西流出干豆門入海東北即雞籠港〉
馬沙港〈在臺灣縣西南舊志西通大海北接臺灣南岸即安平鎭城亦名馬沙溝新志安平〉
〈鎭港潮汐與鹿耳門七鯤身相連寛衍可泊千艘又北線尾在鹿耳門南有柴頭港紅毛時水甚深〉
〈夾板船可入今淤淺〉大圓港〈在臺灣縣西海港自鹿耳門以内周環皆隄海舟聚泊後紅毛〉
〈建城如臺因亦謂港為臺灣〉網港〈在臺灣縣西北廢天興州北舊志漁人恒取魚於此〉新
港〈在臺灣縣北十五里源出木岡山西流至洲仔尾入海港南為臺灣縣界港北為嘉義縣界〉
鼈興港〈在鳳山縣東六十里放䌇溪西入海處〉打鼓仔港〈在鳳山縣西南七里〉
〈通志港口有巨石劈分水門水分兩條南入為前鎭港又入為鳳山港至鳳山莊北入為硫磺港至〉
〈興隆莊〉蟯港〈在鳳山縣西北十五里舊志上源自小岡山西流㑹觀音山又西經縣西北維〉
〈新里入海可泊小舟新志蟯港係臺灣轄其南為竹仔港又南為彌陀港即小岡山水及濁水入海〉
〈處又南為萬丹港〉蚊港〈在嘉義縣西南六十里源出縣東大山中曰急水溪西流經鐵線橋〉
〈又西入海其北有八掌溪亦自大山西流經縣南又西入海是為蚊仔港其南為茅港尾港又西南〉
〈為麻豆港 按舊志蚊港在縣西北上流為石龜山疊二溪至縣北合八掌牛朝溪諸水入海俱誤〉
龜仔港〈在嘉義縣西南六十里為牛朝溪西入海之口〉笨港〈在嘉義縣西北上流石龜〉
〈溪山疊溪二水合而西入海〉海豐港〈在彰化縣西南六十里海汉與嘉義縣西北接界〉
鹿仔港〈在彰化縣西十五里港口有水柵可容六七十人 按輿圖彰化縣海港極多循海〉
〈豐而北為三林港又北為鹿仔港又北為草港又北為大甲港又北為雙寮海口即房裏溪猫盂溪〉
〈入海處又北為後壠港又北為中港又北為竹塹港又北為鳳山港又北為南北大溪港又北為南〉
〈嵌港又北為淡水港又東北為雞籠港又東為八尺門港又東南為噶瑪蘭港〉茫丹湖〈在鳳〉
〈山縣北半屏山西西通大海〉甘棠潭〈在臺灣縣東保大東里居民瀦水灌田又有無源潭〉
〈在縣東南永豐里承天鴛鴦水漆三潭俱在縣南文賢里〉鯽魚潭〈在臺灣縣東北十里俗名〉
〈東湖舊志周五里許多魚一名鯽仔潭其水北流遶縣北會蔦松溪水西入海又鳳山縣亦有鯽魚〉
〈潭在縣西北維新里闊百餘丈〉草潭〈在鳳山縣東北觀音山莊灌溉甚廣又縣境有風櫃蓮花〉
〈金荆三鎭龍等潭〉鬼面潭〈在彰化縣北大山中舊志潭夏秋溢冬春竭有魚蝦之利〉深
溝〈在臺灣縣東四十里俗名深坑仔源出角帶圍内山流入二贊行溪〉月眉池〈在臺灣縣〉
〈南文賢里形如半月〉蓮花池〈在彰化縣北大山中池内有嶼土番居此者浸版為田種禾甚〉
〈羙〉湯泉〈在鳳山縣有二一在下淡水社源出赤山一在大滚水社泉俱温故名又嘉義縣東〉
〈北有温泉泉上氣蒸如沸〉龍目井〈在鳳山縣阿猴林内竹仔寮兩井相連狀如龍目相傳沈〉
〈疴者飲其水即愈又淡水廳大雞籠山麓亦有龍目井下臨大海四周斤鹵泉湧如珠濆地而起味〉
〈獨甘冽〉紅毛井〈在嘉義縣署左其水甘冽荷蘭所鑿故名〉
︹古蹟︺赤嵌城〈在臺灣縣南明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乾據為巢穴名北港既而倭寇擾閩〉
〈退屯於此萬厯末紅夷荷蘭國欲據澎湖尋徙北港因招集人民商賈為窟穴崇禎八年紅夷始築〉
〈赤嵌城 本朝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與倭使何斌通謀破逐紅夷取其地建為承天府康熙一十二〉
〈年鄭克塽降改設臺灣府尋移治永康里即今府治舊志紅夷所築赤嵌城方圓僅半里許上構重〉
〈樓以為居室府志赤嵌樓在鎭北坊又名紅毛樓今漸圮〉臺灣故城〈在臺灣縣西南二十〉
〈里明崇禎八年荷蘭夷築方圓一里右憑鹿耳左面海洋並設市城外以通漳泉商賈後鄭成功居〉
〈此更名安平鎭府志紅毛城在安平鎭亦名安平城又名赤嵌城荷蘭於一鯤身頂築小城又築外〉
〈城繞其麓城垣曡甎凡三層下一層入地丈餘而空其中雉堞俱釘以鐵廣二百七十七丈六尺高〉
〈三丈有奇女牆更寮與内城相聯綴瞭亭螺梯風洞機井鬼工奇絶 本朝康熙五十七年修〉鳳
山故城〈在鳳山縣埤頭 本朝乾隆五十三年移建用刺竹圍插嘉慶十二年仍復興隆莊〉
〈龜山舊城以興隆司巡檢及舊城把總駐此〉淡水故城〈在彰化縣北淡水八里坌山北〉
〈麓紅毛番築 本朝雍正二年設門四今為滬尾營水師分駐之所城僅十數圍多坍塌〉澎湖
暗澳城〈在臺灣縣西澎湖明嘉靖間林道乾為亂都督俞大猷追之道乾遁入臺灣大猷因〉
〈駐師澎湖築城於暗澳以守今故址尚存〉萬年廢州〈在臺灣縣東南二十里二贊行 本〉
〈朝康熙元年鄭成功置萬年縣鄭經升為州二十二年廢〉天興廢州〈在臺灣縣東北四十〉
〈里新港 本朝康熙元年鄭成功置天興縣屬承天府鄭經升為州二十二年廢〉廢雞籠
安撫司〈在彰化縣極北海中明永樂時中官鄭和奉節招撫嘗三泊雞籠淡水後荷蘭夷據〉
〈之築雞籠城 本朝康熙元年鄭成功置安撫司二十二年廢今置兵戍守〉廢淡水安
撫司〈在彰化縣北有城亦荷蘭夷築 本朝康𤋮元年鄭成功置淡水安撫司二十二年廢〉
廢半線安撫司〈今彰化縣治 本朝康熙元年鄭成功置半線安撫司二十二年廢〉
察院舊衙〈在府治東南 本朝康熙六十一年設巡臺御史駐此乾隆五十二年裁〉夢
蝶園〈在臺灣縣小南門外明季龍溪舉人李茂春遯跡至臺搆亭永康里因以名園今為法華〉
〈寺〉檨林〈在臺灣縣西南今為施襄壯侯祠〉忠義亭〈在鳳山縣港西里西勢莊 本〉
〈朝康熙六十年總督覺羅滿保為粤莊義民建雍正十一年修〉望海亭〈在淡水廳營盤後山〉
〈之畔海市萬狀悉入望中〉秀峯塔〈在府治西南學宫之巽方高五丈有奇周六丈凡五級四〉
〈門 本朝乾隆六年建今廢〉
︹關隘︺北關〈在噶瑪蘭硬枋高山險峻大石鱗列為廳咽喉 本朝嘉慶十五年設外委駐防〉
鹿耳門〈在臺灣縣西三十里舊志為臺灣出入咽喉兩岸皆築礮臺水流峽中委折迴旋而〉
〈入中有海翁崛多浮沙水淺風急則深淺頓易最為險要門内水面寛展可泊千艘即大圓港也今〉
〈有水師戍守又縣西北有大目港亦為要地通志鹿耳門在臺灣港口形如鹿耳港甚隘下有隱石〉
〈行船者以浮木植標識之〉斗六門〈在嘉義縣北四十里去竹腳寮二十餘里為生番隘口〉
〈本朝乾隆二十六年移臺灣縣新港巡司駐此五十三年改設縣丞〉羅漢門巡司〈在臺〉
〈灣縣西南六十五里為臺灣鳳山嘉義三縣之總路 本朝雍正九年設縣丞駐此乾隆五十四年〉
〈改設巡司駐灣崎嘉慶十五年移駐番薯寮〉下淡水巡司〈在鳳山縣埤頭 本朝康〉
〈熙二十三年置於下淡水東港五十一年移駐赤山之巓尋移大崑山麓乾隆五十三年移駐興隆〉
〈莊嘉慶十二年移駐今所〉大武壠巡司〈在嘉義縣東南六十王里 本朝乾隆五十三〉
〈年移斗六門巡司駐此〉佳里興巡司〈在嘉義縣西南四十里鹽水港 本朝康熙二〉
〈十二年置巡司於縣治右六十一年移駐縣西北笨港雍正九年復移駐此〉猫霧捒巡
司〈在彭化縣北二十里 本朝雍正九年設〉竹塹巡司〈在淡水廳城内 本朝雍正九〉
〈年設又廳北舊有八里坌巡司亦於是年設乾隆三十二年移駐新莊五十四年裁〉大甲溪
巡司〈在淡水廳南一百二十里舊爲彰化縣鹿仔港巡司 本朝雍正九年設嘉慶二十年以〉
〈竹塹至大甲溪一帶各口岸海禁緊要移駐於此改今名〉羅東巡司〈在噶瑪蘭距廳城三〉
〈十二里 本朝嘉慶十五年設〉南路營〈在鳳山縣西龜山下設叅將駐守〉又勝永
勝二寨〈在臺灣縣北登臺新莊二處 本朝乾隆三年以其爲生熟番往來要區設立二寨〉
〈撥鄉勇三十名巡防又柳樹南莊口另立營盤撥猫霧揀彰化汛兵各五十名駐防〉舊社〈在臺〉
〈灣縣東新豐里又中港岡在縣東南長興里俱有營兵分防〉上淡水社〈在鳳山縣南舊〉
〈志赤山南至上淡水社八十里又二十里至下淡水社又十五里至力力社又十五里至茄藤社又〉
〈六十里至放䌇社又八十里至茄洛堂又一百二十里至浪嶠嶠内俱深山大林土番或攀蘿捫葛〉
〈而出不通人行〉麻豆社〈在嘉義縣南舊志自臺灣縣新港又北五十里至麻豆社又九十里〉
〈至諸羅山又一百里至他里霧又一百二十里至大武郡又六十里至半線又一百十里至水襄社〉
〈又三百里至大甲社又一百四十里至房裏社又一百三十里至吞霄社又一百三十里至後壠社〉
〈又二十里至新港仔又四十里至中港社又一百里至什塹社又二十里至社乂二百里至南〉
〈嵌社又八十里至八里坌社又過江十五里至淡水城又三十里至奇獨龜崙又六十里至内圭州〉
〈社又六十里至大屯社又四十里至小雞籠又超石一百五十里至金包裏外社又十里至内社又〉
〈超大石二百里至雞籠頭又踰大江二十里至雞籠城城屼懸海中旁無港澳可泊夏天風靜水程〉
〈東行四日可至噶瑪蘭訃府冶至雞籠共二千三百一十里〉
︹津梁︺大枋橋〈在臺灣縣東安坊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重建三十三年修乾隆十年重修又〉
〈有徳慶橋乾隆十六年建〉蓬溪橋〈在臺灣縣東十五里永康里 本朝乾隆十八年建〉甎
仔橋〈在臺壪縣西定坊明末荷蘭所建〉安瀾橋〈在臺灣縣西門外 本朝康熙五十〉
〈九年重建〉德安橋〈在臺灣縣 本朝乾隆十二年建三十二年重建又有塭岸橋亦三十一〉
〈年建〉坑仔口橋〈在鳳山縣東南五十里下淡水社 本朝康熙年間建〉二贊行
橋〈在鳳山縣北二贊行溪上 本朝康熙三十一年建〉鐡線橋〈在嘉義縣南急水溪上又〉
〈下流有茅港尾橋俱 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重建〉灣港渡〈在嘉義縣西南木柵保海汉〉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設〉虎尾溪渡〈在彰化縣南與嘉義縣交界有中下二渡〉
︹隄堰︺新港西陂〈在臺灣縣新化里又有新港東陂在新港社〉公爺陂〈在臺灣縣〉
〈新豐里〉眠牛湖陂〈在鳳山縣觀音山官莊大小兩陂相毗溉田千餘畝又觀音山有許〉
〈公陂鹽埕陂角宿陂石壁陂面前埔陂〉赤山陂〈在鳳山縣赤山莊周百餘丈注水灌田〉
諸羅山大陂〈在嘉義縣一名柴頭港陂源出八掌溪長二十餘里〉北香湖陂
〈在嘉義縣北一里泉深地廣盤曲三四里大早不漍 本朝康熙三十四年築〉馬龍潭陂
〈在彰化縣猫霧竦潭有泉源復合内山之流長二十餘里灌田甚廣 本朝康𤋮五十六年築〉大
突圳〈在彰化縣二林保本朝乾隆七年濬築〉埔鹽圳〈在彰化縣東螺保 本朝乾隆〉
〈八年濬築〉龜山圳〈在彰化縣猫霧捒西保又萬斗六圳在半線保深耕仔圳在深耕保俱〉
〈本朝乾隆十三年濬築〉
︹陵墓︺︹明︺五妃墓〈在臺灣縣仁和里五妃曰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長陽王之姫媵也〉
〈墓前有碑曰從死五妃墓本朝乾隆十一年修墓立碑〉長陽王術桂墓〈在鳳山縣〉
〈維新里竹扈〉
︹祠廟︺朱文公祠〈在府學左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建〉功臣生祠〈在府治〉
〈御碑亭後 本朝乾隆五十三年平定逆匪林爽文後奉 㫖建祀領兵大臣福康安海蘭察〉
〈鄂輝普爾晋舒亮及守土大員李侍堯徐嗣曾等七人 御製功臣生祠誌事詩一首繕寫清〉
〈漢字勒石〉五忠祠〈在臺灣縣安平鎭水師恊署之左本朝雍正五年建祀水師副將許雲〉
〈遊擊游崇功千總趙奇奉林文煌把總李茂吉〉八蜡祠〈在鳳山縣興隆莊龜山之陰 本朝〉
〈康熙四十五年建〉天后廟〈在臺灣縣西定坊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建一在縣西澎湖媽〉
〈祖澳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 大兵克澎湖靖海將軍施琅入廟見神像衣濕知為神助事〉
〈聞遣官致祭一在鳳山縣興隆莊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奉 㫖建又嘉義彰化淡水各廳縣〉
〈皆有廟〉呉眞人廟〈在臺灣縣西定坊祀宋封英惠侯呉本又澎湖奎壁嶼及鳳山嘉義〉
〈二縣皆有廟〉田祖廟〈在臺灣縣鎭北坊 本朝康熙五十五年建又廣儲西里保大東里〉
〈亦有廟〉將軍廟〈在臺灣縣澎湖將軍澳澎湖舊祀其神因以名澳〉元帥廟〈在嘉〉
〈義縣治東祀唐張巡 本朝康熙二十八年建一在鳳山縣觀音山〉忠烈廟〈在嘉義縣西門〉
〈内玉峯書院之左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建祀北路㕘將羅萬倉及妾蔣氏〉水仙宫〈在臺〉
〈灣縣西定港口一在安平鎭渡口一在澎湖又嘉義縣笨港亦有宫〉
︹寺觀︺海會寺〈在臺灣縣治北五里亦名開元寺本鄭成功北園别館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
〈改建〉竹溪寺〈在臺灣縣治東南二里 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建林木蒼鬰溪澗紆𮞉遊人多〉
〈集於此董天工見聞錄寺門榜曰小西天〉黃蘖寺〈在臺灣縣北門外本朝康熙二十七年〉
〈建㝷燬三十二年重建〉諸福寺〈在嘉義縣西門外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建〉南浦
寺〈在嘉義縣南門外 本朝雍正五年建乾隆十一年修綠野青疇烟光在目附郭一佳勝也〉
龍湖巖院〈在嘉義縣赤山莊環巖幽邃前有潭名龍湖中多荷花左右列樹桃梅檜柳遠〉
〈山浮空宛入圖畫〉碧山巖院〈在彰化縣東南二十里半線保 本朝乾隆十七年建巖〉
〈有樹木山水縈環映帶頗饒遊觀〉虎山巖院〈在彰化縣南燕霧保 本朝乾隆十二年〉
〈建左右依山環抱䒘林修竹翠巘丹崖遊覽之勝與碧山巖等〉
︹名宦︺
︹本朝︺施琅〈晉江人鄭成功據臺灣三世固為閩海邊患康熙二十年拜琅靖海將軍征之二〉
〈十二年琅統舟師由銅山進入八𦋐抵澎湖殱其精鋭鄭克塽窮蹙歸命臺灣平封靖海侯世襲〉
〈琅為善後計特疏陳臺灣棄留利害請分府縣設兵戍守為東南數省藩籬 詔報可海氛始〉
〈靖〉蔣毓英〈漢軍鑲藍旗人康熙中初平臺灣以毓英為知府毓英至身厯郊原披斬荆𣗥〉
〈經界三縣封域相土定賦罷不急之役安撫番夷招集流亡臺地遂為樂土任滿遷去百姓刋石紀〉
〈功〉沈朝聘〈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知臺灣縣方平廉介人不可干以私奸豪屏息〉靳
治揚〈漢軍鑲黃旗人康熙三十四年知臺灣府撫輯土番加意教化番童未知禮義治立社〉
〈學延師教之〉李中素〈麻城人知臺灣縣善聽斷遇𡨚獄必竭力申救民以不寃卒官臺人〉
〈思之〉衛台揆〈曲沃人康熙四十年知臺灣府時課諸生分席講藝文教大興〉陳璸〈海康〉
〈人康熙四十一年知臺灣縣為海疆治行第一初至臺知窮民苦於水丁申請豁免值嵗旱璸去葢〉
〈步禱赤日中甘霖立湗大水潰隄勢逼倉厫璸躬先土石禦之隄復完固修建學宫明倫堂規制〉
〈煥然士民至今逢璸生日猶張燈以祝〉孫元衡〈桐城人康熙四十二年為臺灣府同知性〉
〈剛正諸不便民事悉除之嵗大饑令商船俱以運米多者重其賞否則罰於是南北客艘雲集米價〉
〈頓減民得不饑〉王敏政〈漢軍正黃旗人康熙四十三年仕臺灣道仁厚不苛番民感悦〉周
元文〈漢軍正黃旗人康熙四十六年知臺灣府置學田以贍寒士年荒穀貴申請懇切得免租〉
〈課十之三〉洪一楝〈應山人康熙四十八年知臺灣府通商惠工裁革水口積弊豁除逃亡丁〉
〈賦臺人德之〉歐陽凱〈漳浦人臺灣鎭總兵官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衆至數萬凱帥官〉
〈軍進𠞰為賊所圍力戰陣亡鎭標左營遊擊孫文元守備胡忠義千總陳元把總石琳中營千總蔣〉
〈子龍把總林彥南路營守備馬定國把總林富並死之事 聞贈凱太子少保銜 賜祭〉
〈葬文元等並 予卹〉 許 雲〈海澄人臺灣水師副將朱一貴反雲率師赴援與賊軍遇〉
〈連破之於春牛埔賊悉衆四面來攻雲躍馬䧟陣賊不敢逼圍之數重總兵歐陽凱已陣亡雲軍〉
〈無繼矢盡創遍體猶奮力手刄數十賊以殁同時死者水師左營遊擊游崇功千總趙奇奉林文煌〉
〈把總李茂吉並 賜祭葬卹〉羅萬倉〈寕夏人臺灣北路㕘將朱一貴反府城䧟萬倉〉
〈率衆堅守賊攻之急萬倉突圍拒戰踰溝墜馬賊以竹篙椓其喉猶揮刀殺賊而死妾蔣氏聞兵敗〉
〈自經事 聞賜祭葬蔣氏建坊 旌表〉施 世驃〈晉江人琅第六子康熙六十年〉
〈為福建水師提督朱一貴之亂總督覺羅滿保羽檄飛促世驃師赴澎湖迨滿保至厦門而世驃登〉
〈舟出港兩日矣朱一貴悉衆攻安平世驃搗臺郡賊就擒時南澳鎮總兵藍廷珍同事有功復與〉
〈廷珍分兵南北二路以除殘孽臺郡悉平是年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勇果〉陳大輦〈江夏〉
〈人康熙六十一年任臺灣道臺經朱一貴之所在殘破大輦至安輯流亡撫綏部落生番歸化者〉
〈接踵㑹餘孽竊發大輦悉捕𫉬寘之法臺民𫉬安〉王作梅〈河内人雍正二年任海防同知〉
〈時厦門有商艘往來澎島與臺灣小船偷𥂐米榖名曰短擺作梅廉知急捕之提標哨船來臺貿易〉
〈號自備哨出入海口不由查騐詳禁之客頭勾引偷渡久成錮弊痛懲之民頌弗衰〉复之芳
〈高郵人雍正六年以御史巡臺灣振興文教試士公明性廉介絶苞苴按巡南北路雞犬不驚〉張
湄〈錢塘人雍正中以御史巡臺灣嚴稽冒籍校士公明〉曾曰瑛〈南昌人乾隆十一年任臺〉
〈灣淡水同知攝彰化篆尋擢汀州知府後調臺灣府所至建學造士修志築隄百廢具舉民風為之〉
〈丕變嵗旱步禱病暍卒士民哀之〉赫生額〈滿州鑲白旗人臺灣北路恊副將乾隆五十一〉
〈年林爽文倡亂隨𠞰至彭化之大墩賊勢蜂擁力戰遇害時福寕遊擊耿世文帶兵恊𠞰駐營大墩〉
〈賊夜攻竭力堵禦與彰化知縣俞峻千總陳世傑等俱戰死並 予卹〉長庚〈滿洲鑲藍〉
〈旗人臺灣北路理畨同知乾隆五十一年賊陷彰化城長庚手刄數賊而死次子嵩喬及都司王宗〉
〈武署典史馮啟宗並死之 予䘏廕〉李忠〈大荔人臺灣鎭標右營遊擊乾隆五十一〉
〈年賊攻諸羅與守備郝輝龍千總蘇明耀魏大𩿾把總楊連彪外委李國安典史鍾燕超俱戰死並〉
〈予卹廕〉湯大奎〈武進人鳳山知縣乾隆五十一年賊攻城大奎募鄉勇力守城陷自〉
〈刎死其子荀業及典史史謙皆遇害千總丁得秋力戰陣亡並 予卹廕〉鄭嵩〈晉江人臺〉
〈灣水師協右營遊擊乾隆五十二年率師由海道會𠞰復鳳山尋復為賊所陷嵩奮勇抵禦被鎗陳〉
〈亡時福寕遊擊延山千總邱安國力戰死署理番同知王雋罵賊死賊攻鹽水港三等侍衛福克津〉
〈額中礟死並 予卹〉 邱 維揚〈連平人福建水師提標右營遊擊乾隆五十二年賊〉
〈擁衆數萬分擾柴頭港等處維揚與署遊擊林世春唐昌宗署守備魏際隆千總謝元把總余夀巡〉
〈檢張芝馨等先後戰死並 予卹〉貴林〈滿洲鑲藍旗人乾隆五十二年以廣東羅定協〉
〈副將率粤兵赴臺灣擢浙江温處鎮總兵八月賊圍諸羅貴林䇿應官兵入城而殿其後賊突出遮〉
〈殺轉戰至正音荘殁於陣事 聞贈䘏〉楊起麟〈閩縣人臺灣水師恊中營遊擊乾隆〉
〈五十一年偕鎮標遊擊邱能成率師𠞰賊屢立戰功擢㕘將五十二年援諸羅轉戰至正音莊陣亡〉
〈都司杭富守備馬大雄等死之能成尋於西門番仔溝禦賊陣亡守備楊彲死之並 予贈卹〉
葉夢苓〈閩縣人署鳳山教諭乾隆五十三年賊擾南路偕訓導陳龍池死之同時死難者縣〉
〈丞周大綸陳聖傳巡檢渠永湜並 予卹廕〉朱慧昌〈山陰人臺灣北路理番同知乾〉
〈隆六十年臺匪陳周全倡亂在鹿仔港被𢦤彰化城陷典史費增運死之同時死難者遊擊曾紹龍〉
〈千總郭雲秀呉見龍外委任尚標並 予䘏廕〉盧植〈朔州人以都司䕶理北路恊副將嘉〉
〈慶九年逆匪蔡牽竄至淡水滋擾植帶兵堵禦奮勇殺賊身礟傷升副將旋以傷重卒十一年福〉
〈寕鎮右營千總陳藝擊賊於鹽水港傷亡俱議卹如例〉
︹人物︺
︹本朝︺蕭明燦〈臺灣人其先居晉江生踰嵗而順治十一年海寇犯泉州明燦甫五嵗與母〉
〈林氏相失其叔祖攜至臺灣以為己子明燦稍長始棯遭寇失母之故行求内地多年不𫉬與家人〉
〈訣誓不見母不復生還乃於延平遇其母依族人以居遂迎歸孝養焉〉陳致遠〈字子靜臺〉
〈灣人康熙二十二年以軍功署叅將從施琅攻克澎湖衝鋒陷陣屢立戰功臺灣平留致遠安集居〉
〈民募佃開墾田園二萬餘畝累遷瑞安副將乞休歸〉王璋〈字昻伯臺灣人康熙癸酉舉人為雲〉
〈南宜良令潔己愛民丁母憂百姓數千詣巡撫𥸤留璋從間道歸家服闋起知湖廣房縣升主事遷〉
〈監察御史卒於官〉陳士俊〈字子慶臺灣人好施與康熙五十七年大饑士俊出粟二千五〉
〈百石以賑存活無筭置園地於嘉義鳳山二縣以充義塜鄉里德之 按府志作黄仕俊〉王鳳
來〈字瑞周臺灣人由嵗貢任漳平訓導整飭規條示諸生以敦倫樹品之道康熙六十年秩滿入〉
〈都歸會朱一貴倡上書制府陳𠞰征䇿寇平授蘇州督糧水利同知監兑漕糧殫精剔弊奉押漕〉
〈運盡革陋規厯河南懷慶知府遷兵部員外郎〉黃廣〈嘉義人事母孝雍正八年火焚居屋廣與〉
〈母妻俱出走惟少妹在内母憐女復反廣懼急隨入救母妻力挽止廣廣輙推妻於港遂與母同死〉
〈火中〉黃孟深〈嘉義人兄弟早殁孟深撫姪如己子男女四十八口同居合㸑以耕讀為業内〉
〈外無間言同邑王求李次俱四世同居有司並表其門〉王克捷〈字仲肯嘉義人乾隆丁丑〉
〈進士任行唐知縣遷江寕同知郡人舉進士自克捷始〉鄭其仁〈鳳山人以武生為義民首〉
〈積功給守備職銜乾隆五十三年賊擾水底藔其仁引導官兵戰死於下埤頭奉 㫖優卹〉
︹流寓︺︹明︺王忠孝〈惠安人崇禎戊辰進士以户部主事督薊儲忤監視太監逮治下獄戍邊〉
〈後得免遯跡臺灣肆志詩酒作方外客〉張士㮋〈惠安人崇禎癸酉副榜遯跡臺灣隱居於〉
〈東安坊杜門不出日以書史自娯辟穀三年惟食茶果夀至九十九而終〉盧若騰〈同安人崇〉
〈禎庚辰進士由兵部主事遷浙江巡海道僉事㓗巳惠民浙人祀之厯鳳陽巡撫後與進士沈佺期〉
〈許吉燝渡海隱於臺灣澎湖杜門著𫐠詩文甚富〉
︹本朝︺夀同春〈諸暨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亂淡水同知程峻被害同春時為幕友年七〉
〈十餘同官兵恢復竹塹城五十二年帶領義民進𠞰遇伏被擒百方脅誘不屈賊支解之事〉
〈聞 予知縣職銜〉李喬基〈嘉應人林爽文之亂喬基在彰化首先倡義招募民番分〉
〈撥義勇協守鹿仔港殺賊甚多五十二年督義民攻大里杙被擒迫降不屈磔死事 聞〉
〈 予知縣職銜〉
︹列女︺
︹本朝︺洪之廷妻張氏〈臺灣人年十八歸之廷生一女之廷死氏勤紡織以養舅姑苦〉
〈節四十年〉辜純湯妻林氏〈臺壪人純湯卒時氏年二十無子撫其媵所生二子成立〉
〈同邑楊茂仁妻余氏鄭斌昇妻陳氏俱夫亡守節〉鄭克𡒉妻陳氏〈臺灣人克𡒉鄭〉
〈經養子也經以偽監國印付克𡒉經死諸子囚克𡒉夜遣人拉殺之陳泣請於姑曰昔為箕帚婦今〉
〈為罪人孥願出居柩旁俟亡夫百日後即相從地下耳許之乃旦暮哭奠如禮既卒哭自縊以殉〉
傅璿妻黃氏〈臺灣人康熙二十年總督姚啟聖將討鄭克塽臺人傅為霖謀舉兵以應〉
〈事泄為霖及其子璿均遇害氏曰子死父妻死夫義也敢逃義乎遂自縊〉沈瑞妻鄭氏
〈臺灣人鄭斌女而鄭克塽之族妹也瑞以傅為霖事連坐被囚獨遣氏歸氏請於父曰兒既適沈家〉
〈矣安可獨生亦就拘及瑞將死使人來訣氏對使自縊〉謝燦妻鄭氏〈漳州人歸臺灣〉
〈縣民謝燦燦逺賈於外病卒訃聞氏投繯死〉李宋妻趙氏〈臺灣人歸宋時宋已病篤〉
〈氏衣不解帶服侍湯藥及宋卒氏哀慟投繯死同邑曽國妻郭氏年十八國溺海死郭自經以殉〉
王尋妻阮氏〈漳州人歸鳳山王尋㝷卒氏請於伯叔為尋立嗣殯畢自經死〉歐預
妻王氏〈嘉義人年二十適預踰年預卒氏治喪盡禮踰月閉室自經〉陳越琪聘
妻黃氏〈臺灣人許聘未婚越琪卒氏自縊康熙六十一年 旌同邑紀惠女許聘呉氏子亦〉
〈未婚殉節〉袁氏女〈臺灣人夫亡殉節雍正年間 旌〉吕氏女〈臺灣人守正捐軀乾〉
〈隆十三年 旌〉林妙妻侯氏〈臺灣人夫亡守節同邑陳振揚妻呉氏侯孟富妻劉氏沈〉
〈耀汶妻蕭氏並乾隆年間 旌〉李時燦妻王氏〈鳳山人夫亡守節同邑烈婦顏氏趙〉
〈越妻嚴氏俱乾隆年間 旌〉呉慶榮妻高氏〈嘉義人夫亡守節同邑劉源由妻江〉
〈氏番民大治賦妻大南蠻烈婦蘇智妻林昭娘俱乾隆年間 旌〉汪劉氏汪余氏
〈彰化人姑婦二人素慈孝雍正九年大甲西番焚掠其鄉姑謂婦曰義不可辱當各為計遂自刎婦〉
〈泣拜訖番猝至觸垣死同邑節婦翁昌齡妻林氏俱乾隆年間 旌〉劉滿姑〈湘潭人臺防同〉
〈知劉亨基之女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陷彰化城亨基死之滿姑時年十七奔投屋後水池水淺不〉
〈即死號哭痛罵賊割其口鼻罵不絶聲遂遇害五十三年 旌祀臺灣烈女祠又彰化縣知縣朱瀾〉
〈媳魯氏女羣姑仁和人乾隆六十年賊匪滋事不屈被𢦤是年 旌〉蕭世華妻李氏
〈嘉義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年 旌〉楊振科妻鄭氏〈彰化人夫亡守節同邑林熾妻〉
〈楊氏俱嘉慶年間 旌〉
︹仙釋︺絳衣縞衣仙〈鳳山有沙馬磯其頂常帶雲烟非天朗𰚾清不得見也故老言頂上〉
〈時有絳衣縞衣二仙人對奕今山上石碁盤石凳猶存〉︹明︺李茂春〈龍溪人明季至臺遁〉
〈跡於禪放浪山水間跣足岸幘旁若無人構茅亭曰夢蝶處日講佛經自娯人稱李菩薩〉
︹土產︺鹽 糖〈有黑白二種〉飼子飯魚〈通志無細骨可和飯以飼幼子〉鹿茸
三友花〈俗呼山茉莉亦稱番茉莉〉柑〈府志有仙柑紅柑雪柑盧柑九頭柑數種〉龍
眼 鳳梨〈府志實生叢心色黃味甘酸清芬襲人葉攢簇如鳳尾其皮鱗起一名黃梨〉
檨〈通志紅毛從日本移來之種實如猪腰五六月盛熟有香檨木檨肉檨三種〉椰 檳
榔 波羅蜜〈府志荷蘭國移來者實生樹幹大如斗皮似如來頂味甘如蜜〉芋〈府志〉
〈紅者呼為檳榔紅白次之大於内地數倍〉番薯〈府志明萬厯中得種外番有文來薯種出文來〉
〈國最羙一名地𤓰〉
︹番民︺臺灣縣熟番〈臺灣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不設土司衆推一〉
〈人約束其臺灣縣大傑嶺等社熟番編竹木為牆屋蓋以茅茨男剪髪束以紅帛衣用布二幅聯如〉
〈半臂垂尺許於肩肘腰圍花布寒衣曰縵披其長覆足婦衣亦然俱以銅鐡環束兩腕或曡至數十〉
〈嚼米為酒攜黃梨以佐食男女相悦即野合府志稱各社終身依婦以處贅壻即為子孫其新港卓〉
〈猴二社舊屬諸羅今改隸臺灣縣治〉鳳山縣熟番〈鳳山縣放䌇等社熟番相傳為紅毛〉
〈種𩔖康熙三十五年歸化其人善耕種地產香米男以鹿皮蔽體或披氊敞衣女著衣裙喜懸貝於〉
〈項間腕束銅環而跣足捕鹿必聽鳥音以占得失婚要名曰牽手女及筓搆屋獨居番童以口琴桃〉
〈之喜則相就遇吉慶輙豓服簪野花連臂踏歌名曰番戲疾病不事醫藥用冷水浴之茄藤力力等〉
〈社皆然〉嘉義縣熟番〈嘉義縣西諸羅山社熟番相傳亦紅毛種𩔖男番首插雉尾喜〉
〈穿耳實以圓木或嵌螺錢以樹皮績為長衫夏常裸體女盤髪綴小珠覆以布帕項圍白螺珊瑚為〉
〈飾其打猫社他里霧社柴裏社俱在縣北又縣南曰簫壠社曰加溜灣社曰麻豆社曰哆咯嘓社男〉
〈以竹片束腰曰篐肚欲其漸細截竹為簫長二三尺以鼻吹之嵗時婦女多以糍餌相餽餉府志哆〉
〈囉嘓社男女成婚後俱折去上齒各二彼此謹藏葢亦終身不改之意云〉彰化縣熟番
〈彰化縣屬土番濱海依山種𩔖蕃雜共五十社其大肚等社番皆以漁獵為業善鏢箭竹弓竹矢傅〉
〈以鐵鏃亦勤耕作暇日或至縣貿易又西螺等社番其人趫㨗束腹奔走接遞文移官給以餼番婦〉
〈常挈子女赴縣用榖帛相貿易〉淡水廳熟番〈淡水廳屬德化蓬山吞霄中港四社在竹〉
〈塹城之北其地濱洋下濕結茅成屋或以板為之飯以黍來滷浸魚蝦供饌男婦皆短衣腰圍幅布〉
〈并力耕作亦事漁獵又竹塹社在城北五里南坎社淡水内外社俱在城南甚遠男剪髪齊額或戴〉
〈竹節帽素衣繡緣如半臂下體圍花布婦盤髻約以朱繩衣亦如男常攜葫蘆汲水蒸𮮐〉鳳山
縣歸化生番〈生番在山谷中深林密箐不知種𩔖鳳山縣山猪毛等七十四社於康熙〉
〈五十五年雍正二年先後歸化自立土目約束其居險隘處曡石片為屋男女披髪裸身或以鹿皮〉
〈蔽體能績樹為布亦知耕種黍稷見親朋以鼻相就為敬婚姻則歌唱相合而成時挾弓矢鏢搶捕〉
〈獐鹿以其肉向民人易鹽布釡甑〉嘉義縣歸化生番〈嘉義縣内山阿里等社康〉
〈熙二十二年歸化其人依山穴土以居不諳耕作惟植薯蕷於石罅挾弓矢獵獐鹿以佐食足趾若〉
〈雞爪履險如平地〉彰化縣歸化生番〈彰化縣水沙連及巴老遠沙里興等三十〉
〈六社於康熙雍正年間先後歸化其地有大湖湖中一山聳峙番人居其上石屋相連勤稼穡身披〉
〈鹿皮績樹皮横聯之間有著布衫者番婦挂圓石珠於項善織罽染五色狗毛雜樹皮陸難如錦婚〉
〈娶以刀斧釡鐺之屬為聘雖通舟楫不至城市或赴竹腳寮社貿易〉彰化縣生番〈彰化〉
〈縣内山生番居深山窮谷人跡罕到巢居穴處茹毛飲血祼體不知寒暑登峯越箐捷若猿猱秋深〉
〈水涸之候常至近界鏢射遇内地人輙加戕害番婦針刺兩頤如網巾紋能績樹皮為罽〉淡水
廳生番〈淡水廳屬内山祐武乃等社生番依山而居男女俱裸或聯鹿皮緝木葉為衣食生〉
〈物性剛狠以殺為事隆冬草枯水涸追射獐鹿攀援樹木趫捷如飛其竹塹東南内山生番俗亦相〉
〈等〉
恊修官〈臣〉許光恭
總官〈臣〉廖鴻藻恭覆輯
校對官〈臣〉彭作恭 校
�������������������������������
�������������������������������
大清一統志
永春隸州〈在福建省治西南四百一十里東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五里東〉
〈至興化府仙遊縣界八十里西至龍巖州漳平縣界三百里南至泉州府南安縣界四十五里北至〉
〈福州府永福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南至南安縣界三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安溪縣界三十里東北至〉
〈永福縣界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延平府永安縣界四百一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
〈九十里東至南安縣界三十里西至漳平縣界四十五里南至南安縣界四十五里北至德化縣界〉
〈四十五里東南至南安縣界三十里西南至安溪縣界三十里東北至仙遊縣界六十里西北至漳〉
〈平縣界一百五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七千一百四十五里〉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州南境周爲七閩地後屬越秦爲
閩中郡地漢為冶縣地晉以後為晉安縣地隋為
南安縣地五代王閩分置永春縣屬泉州〈按宋史志作閩〉
〈曰桃源府志作後唐長興三年閩王延鈞升桃林場為桃源縣晉天福三年改曰永春〉宋因
之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為永春州隸福建布
政使司領縣二
德化縣〈在州西北三十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一百四十里東至興化府仙遊縣界八十〉
〈里西至大田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本州界二十里北至福州府永福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本〉
〈州界二十里西南至本州界七十里東北至永福縣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延平府尤溪縣界七十〉
〈里漢冶縣地晉為延平晉安二縣地宋齊以後為沙村晉安二縣地唐為尤溪縣地五代王閩置德〉
〈化縣屬福州後改屬泉州宋因之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改屬永春〉
〈州〉大田縣〈在州西北二百六十五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東至延平〉
〈府尤溪縣界七十里西至龍巖州寕洋縣界一百里南至德化縣界六十里北至延平府永安縣界〉
〈七十里東南至德化縣治二百里西南至龍巖州漳平縣治二百二十里東北至延平府沙縣治二〉
〈百三十里西北至永安縣治一百七十里漢冶縣地晉延平縣地宋以後為沙村縣地唐以後為尤〉
〈溪縣地明嘉靖十四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縣地置大田縣屬延平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
〈二年改屬永春州〉
︹形勢︺南有象山東有雙魚羣峯走青一派趨碧〈閩書〉極
有溪山巖洞之勝〈名勝志〉諸山環拱丁溪中流〈閩書〉二
水東流雙峯北峙〈通志〉
︹風俗︺土田膏腴兼有山林陂池苑囿之利故民多温
飽白首不離鄉井樸魯而少文〈舊志〉其君子善居家
其小人勤耕稼〈隋書地理志〉其俗樸可愛秀民可教者
多〈明蔡清集〉
︹城池︺永春州城〈周二里三百三十六步門四環城有濠西南隅濱溪明嘉靖四十年建〉
〈本朝順治十二年修乾隆十二年十六年重修〉德化縣城〈周三里三百二十步門四明嘉〉
〈靖三十六年建 本朝康熙十五年修二十六年乾隆十年重修〉大田縣城〈周三里三〉
〈百二十步門四西有小溪環城而南繞入於北明嘉靖十五年建 本朝乾隆二十年修〉
︹學校︺永春州學〈在州治東舊為永春縣學宋大觀中建於知政橋北明宏治五年遷建今〉
〈所 本朝康熙元年修雍正十二年升為州學乾隆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八名〉德化縣
學〈在縣治西北宋建炎中建於縣治東明萬厯元年遷建 本朝順治四年修康熙五十五年雍〉
〈正八年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大田縣學〈在縣治東鳳凰山麓明嘉靖中〉
〈建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重建雍正八年修乾隆二十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文公書
院〈在州學宫左舊在十四都留灣明嘉靖閒建後燬改建於州治東北隅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
〈移建今所乾隆十三年拓建二十一年增闢學舍〉梅峯書院〈在州西門外梅峯之麓〉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建〉圖南書院〈在德化縣南門内 本朝康熙中建雍正八年修乾〉
〈隆九年增闢學舍嘉慶十四年拓建〉雲龍書院〈在德化縣瑶市社本朝乾隆十一年建〉
崇文書院〈在大田縣治西北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建乾隆二年修十七年増闢學舍〉
〈按舊志載紫陽書院在德化縣治西明嘉靖九年知縣許仁建丁溪書院在德化縣前南壇左明嘉〉
〈靖三十六年知縣緒東山建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九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三十八萬九千九百四十八名口計一〉
〈十萬二千五百五十三户又屯民男婦共九萬二千五百九十九名口計九千二百六十五户〉
︹田賦︺〈田地三千七百一十三頃七十三畝五分六釐有竒額徵地丁正雜銀三萬五千九百六十一〉
〈兩七錢七分四釐屯田一千八十五頃北十四畝一釐有竒額徴丁糧銀四千四百八十五兩一錢〉
〈九分四釐米三千一百五石六斗六升六合七勺〉
︹山川︺崑崙山〈在州東山勢雄拔根盤數里〉水口山〈在州東居州水口其前爲雙魚〉
〈山〉花石山〈在州東南三里石乳若開花上有龍潭深不可測旁有石鼓高大四五丈〉雲
峯山〈在州東南十里最高峻時有雲氣〉長安山〈在州南一名小姑山又南有塔口山〉
〈接南安縣界舊名大姑山〉龍山〈在州西南五里其東爲象山其西爲虎尾山其後爲獅山〉魁
星山〈在州西南二十里上有魁星巖巖石峭拔方輿勝覽魁星巖爲永春縣治之對山閩書古〉
〈桃林場在焉〉雲居山〈在州西南二十里卓立嵯峨若起若伏雲常居之因名又有烏石山〉
〈山石俱黑〉周山〈在州西南二十里山勢雄拔延亘三十餘里〉達理山〈在州西南二十〉
〈五里峭拔蒼翠山半有茂林清泉六月如秋產礪石〉東平山〈在州西南州之諸山皆峻絶此〉
〈獨坦夷又相近有洪步山巍然秀峙〉陳巖山〈在州西二十六里中峯尖聳東西二峯屹立謂〉
〈之二臺有瀑布泉飛落數百丈昔人開路於山左通龍溪尤溪縣凴虚架石下瞰深澗甚爲峻險〉
高麗山〈在州西二十餘里屹立如屏頂有道場寨〉大鵬山〈在州西北爲州治主山形〉
〈如鵬飛垂翅絶頂三峯秀岀山腰有大鵬巖〉大羽山〈在州西北大鵬山之右重岡叠嶂如〉
〈鳥舒翼相近有康山脈自大羽山頓伏而起爲州之障衛〉凍山〈在州西北三峯似筆架高聳下〉
〈有義門陳氏居〉雙髻山〈在州西北十里舊志脈自德化蜿蜒而来頓伏聳起結有二峯形如〉
〈雙髻一名朋山上有水一泓名仙人池〉河㵎山〈在州西北五十里盤迴起伏有九十九峯〉
〈一名大池巖相近有鐡礦山產鐡〉雪山〈在州西北六十里徳化縣西南四十里接界處山勢〉
〈博衍迴環盤亘四十里隆冬積雪經月不消其陽之水為桃源溪下流入永春其隂丁水出焉下流〉
〈入滻水舊志山東下為瓊山二山高相等而大小不侔其西南有斤山一名蓋竹根山峯巒尖秀如〉
〈卓筆然〉天湖山〈在州西北一百里峭崿摩空有泉四時不竭相近有岱山接德化縣界熊〉
〈田溪出焉〉碧溪山〈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下有溪水渟浤深碧〉高田山〈在州北其〉
〈山平坦衆水四時流注昔有高姓者田於其上故名〉浮空山〈在州北一峯突聳若浮空然〉
高鎮山〈在州北二十里形勢峻極高出羣峯為一方巨鎮〉桃溪山〈在州北二十餘〉
〈里其西有御蘭山產蘭〉穀平山〈在州東北山頂平衍有田數畝豐衍宜穀〉樂山〈在州〉
〈東北四面各有一山名曰田臺樂山居中周四十里亦曰五臺相傳昔人過此嘗聞音樂故名〉齊
雲山〈在州東北十餘里高與雲接相近有三冠山三峯秀出雲表〉蓬萊山〈在州東北〉
〈二十里𮞉環秀麗與錦繡山對峙有金龜橋横截於外宋莊夏舊居在焉錦繡山舊名鬼岫山夏葬〉
〈父於此光宗改今名〉翰文山〈在州東北三十里亘數十里東接興化府仙遊縣界岡巒迴伏〉
〈勢若飛舞俗名石獅嶺又東爲玉柱山土名白隔嶺與仙遊縣分界〉天竺山〈在州東北三十〉
〈里與南安仙遊二縣接界極高峻日霽時可望泉山〉龍潯山〈在德化縣治東北山勢峭拔數〉
〈千仞蜿蜒如龍縣主山也宋紹興初縣令呉崇年築寨以禦寇〉靈山〈在德化縣東竒峯峭壁常〉
〈興雲氣旱禱輒應相近有石獅山〉東濟山〈在德化縣東頂有㵎泉瀉流而下濟邑東居民〉
〈之汲故名〉龍門山〈在德化縣東三十里滻溪經其下與南岸山對峙如闕名曰龍門夾岸石〉
〈壁數百尋一水中流旋潘跳沫十餘里〉七臺山〈在德化縣東六十里巉巖特立衆山莫並〉
〈其上平廣有水泉可屯聚東行二十里至上圍嶺嶺北之水北流入大溪其南水建州之東關入桃〉
〈溪〉天馬山〈在德化縣東南西去頭嶺十里兩峯狀如馬鞍高聳插天其陽即州界黄斜〉
〈溪出焉〉雙魚山〈在德化縣南縣之案山也脈自瓊山來兩峯駢聳向水而上狀若雙魚並〉
〈躍故名〉鳳翥山〈在德化縣南十里秀出諸峯如鳥之跂一名高舉山又名鷂山在雙魚山〉
〈後爲縣重案〉瓊山〈在德化縣西南峯巒圓秀狀如高廪上有石鼎石牀一名囷山又名芹山〉
〈新志山自雪山發脈高與之埒又縣西南有登高山上有登高亭〉五華山〈在徳化縣西四〉
〈里頂有五峯形似蓮花因名舊名斤山上有虎蹲巖端午泉又相近有大龍山蜿蜒高聳一名庚山〉
太湖山〈在德化縣西盤踞數里高十里四面崔巍上有竒峯羅列十二其巔平廣數丈内有〉
〈池丈餘形涵太虛一碧如鏡因名太湖俗名龍湖又曰青草山以形如船亦名飛船山又名金壁峯〉
雙陽山〈在德化縣西四十里聳翠如曡指有大小二山〉虎頭山〈在德化縣西五十里〉
〈上有古寨周七里餘其中泉石如畫外極險峻昔人避兵依之相近有大尖山〉戴雲山〈在德〉
〈化縣西北五十里横跨五六十里實爲縣之鎮山舊志西爲大戴雲東爲小戴雲自南遠望小戴雲〉
〈之高與大戴雲等及至小戴雲三峯之巔則又仰望大戴雲也小戴雲有小徑通南北平坦紆𮞉有〉
〈流泉瀦澤名曰七里洋大戴雲人跡罕到山頂有池分九派而下曰九溪南流者二東流者五北流〉
〈者二〉九仙山〈在德化縣西北六十里有九峯秀削如攢筍嵯峨竒怪絶頂有摩雲齊雲二洞〉
〈累石如屋天梯石門左右可通攀石俯窺下萬仞峯右有彌勒洞怪石相撐如城中廣數丈東為〉
〈靈鷲巖有㑹照池東下與路口溪合為湧溪之源西為仙峯巖有龍池流入大田縣界〉繡屏
山〈在德化縣北十里層崖峭壁高聳如屏頂有印石〉科榮山〈在德化縣北繡屏山北其〉
〈高倍之環四十里上有官道南北上下延於山頂者十數里纓溪水出焉〉石牛山〈在德化縣〉
〈東北舊志三面臨溪阻絶山遠而高其色蒼翠欲滴亘數百里上有石壺湖北有飛仙漈壁立百仞〉
〈如削懸流甚峻至半山則雲消霧散不知所之幽竒不可殫述府志邑之巨山惟戴雲九仙雪山與〉
〈此四耳通志絶頂望見興泉二郡山上有石如牛〉九座山〈在德化縣東北八十里峯巒層〉
〈曡道路險巇〉鸕鷀山〈在大田縣東其山三面牆立下有灘湍急旁一徑可達山巔〉銀
瓶山〈在大田縣東三十里山形如瓶兼產銀鐡明初置冶於此後漸逋聚為盜景泰後罷銀冶〉
〈惟鐡尚存〉文筆山〈在大田縣東南壁立河中圓聳如筆為縣水口之鎮〉大仙山〈在大〉
〈田縣南亦名大仙峯兩峯插天如仙人角髻立於雲外縣之鎮山也〉臺閣山〈在大田縣西南〉
〈三十里一名南臺山山勢高聳頂平如砥有石池泉水不涸山下田數百畝皆資灌溉〉象山
〈在大田縣西南臺閣山西高千仞羣峯矗立林木深茂上有望軍洋楊家寨明嘉靖初賊首鄭新等〉
〈巢其上郡守陳能𠞰平之〉雪山〈在大田縣西南延袤十餘里高千仞毎積雪經十餘日不消上〉
〈產草芋可以和藥 按此與州西北之雪山名同地異〉雙髻山〈在大田縣北三里許雙峯〉
〈並峙為縣主山其麓有漈曰龍源懸流百仞下瀦為龍潭稍東曰鳳山縣城跨其巔 按此與州西〉
〈北之雙髻山名同地異〉白鶴山〈在大田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層巒曡嶂高矗萬餘仞昂然〉
〈如鶴立雲霄府志旁有楊梅溪下有石溪梨溪橘嶺諸勝〉東屏山〈在大田縣東北一百五十〉
〈里蒼峭壁立方正如屏山背有嶺接尤溪縣界後漈﨑迤邐十五里松杉夾道泉石俱佳名曰山後〉
〈嶺〉大劇嶺〈在州西北三十里小尖山之西有大劇小劇二嶺亦名劇頭嶺高十里接德化〉
〈縣界朱子以事往德化夜宿於此有詩〉高嶺〈在州北十里其頂平衍高壓衆峯〉羊嶺
〈在州東北〉官田嶺〈在德化縣西七十里接大田縣界亦曰尤嶺嶺有躍龍寨宋元符中建〉
湖嶺〈在德化縣西北五十里最高峻其水分西南而流皆入於滻溪〉湯嶺〈在德化縣西北〉
〈八十里下有温泉〉大官嶺〈在德化縣北七十里接尤溪縣界為往來孔道〉仙峯〈在大〉
〈田縣東南二十里仙豐溪源出此〉五臺峯〈在大田縣東北一百五十里五峯並峙有二峯〉
〈尤高自下望之縹緲入雲亦曰雙髻峯其下有白水漈〉赤巖〈在大田縣東隔溪又白巖在縣〉
〈西與赤巖對峙〉太虛巖〈在大田縣東五十里許下有水壺洞可容二三百人流乳積洞壁間〉
〈高廣二丈許巖背有望鶴臺高平可坐數十人又相近有太和巖太元巖〉郎官巖〈在大田縣〉
〈東北一百里其石離離骨立上有白雲莊明嘉靖中尤溪縣令李文兖嘗𠞰寇駐兵於此易今名〉
靈惠巖〈在大田縣東北一百餘里方輿勝覽在尤溪縣西一百四十里中有巖竇可入若廳〉
〈事者二所可環坐千人舊志山隂即沙縣界舊名佛窟巖又名師姑巖巖壁峭拔去地千尺有泉出〉
〈石罅閒隨飲者多寡為盈縮號日聖泉土泥極腴每三大斗可糞田百畝農民經百里來市之其陽〉
〈有九湖巖在大雲峯下巖前後有湖凡九故名最上一湖怪石森立亦名天湖巖〉東巖〈在大〉
〈田縣東北一百餘里懸崖阻峭惟一徑可登明鄧茂七之亂鄉人結寨守禦於此巖根一臺屹峙溪〉
〈濱可坐而漁名曰釣臺下有七潭相屬曲折如北斗曰七星潭〉黄龍巖〈在大田縣東北一百〉
〈餘里兩巖對峙相距僅丈許流水出其閒鑿巖根為徑相近又有虎跳巖其下石潭為虎過潭〉桃
溪〈源出州西北雪山南流為新華溪經陳巖山曰陳巖溪又東為埔兜溪又東經東平山為洑溪〉
〈又北為磁竈溪又東至徐山曰石鼓溪始通舟楫經州城南曰縣前溪又東出雲龍橋曰虎尾溪轉〉
〈而東北灣環如月是為留灣又東南遶花石山朝水口山出為長澄潭潭下亂石參錯激水湍猛為〉
〈馬甲鍾山山門南澗滑石西涵諸灘西涵在州東十五里桃溪之咽喉也又東南流入泉州府南安〉
〈縣界為晉江之上源在州境衆水之㑹入者凡十有四〉錦溪〈源出州北桃溪山西南流入桃〉
〈溪又逸溪出州西北蘇坑龜龍溪出州西圳兜寨及南畬嶺新田溪合州西南加湖猛虎嶺萬代山〉
〈三水白芒坑水出烏石山東渡坑水出羊嶺山小姑溪水源出州南與南安縣接界又白内溪出州〉
〈東武極山合白隔嶺溪水下流俱入桃溪 按輿圖有坑溪出州東北白隔嶺西南流經湖洋堡南〉
〈又西南至東關南入桃溪當即舊志白内溪也〉熊田溪〈在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源出岱山南〉
〈流經碧山為碧溪又西南入泉州府安溪縣界又洞口溪在州西北五十里亦入安溪縣界入藍溪〉
丁溪〈在德化縣南源出縣西南瓊山東流㑹於滻溪先是丁溪東行不與滻會宋元符間邑人〉
〈林程始募工鑿通之一夕雷雨決流若丁字然故名〉滻溪〈源出徳化縣西北戴雲山共有九派〉
〈其二派南流者曰東埔曰李山㑹流為白泉溪至大屈尺有花橋溪自雙陽山東來注之又東流為〉
〈蘇溪至塗坂受雪山蓋竹根山諸水又東流過縣城南為滻溪南受丁溪水稍下有纓溪水自縣北〉
〈科榮山南來注之溪水至此可負二十石舟又東流十餘里為虎跳溪有黄斜溪自縣東南天馬山〉
〈北流注之又二十里至龍門又東北二十里至石獅渡有蕉溪水自戴雲山之陽東流注之又東北〉
〈二十里至舉口受上下漳溪之水又十里至南埕有芹溪水自戴雲山之陽東流注之又東流三十〉
〈里有湧溪水自戴雲山之隂東流注之又東入福州府永福縣界為大樟溪下流東北入建江〉寨
前溪〈在德化縣西北源出湖嶺有二派南流者入李仙溪西流者入大田縣尤溪〉小尤
溪〈在大田縣源出德化縣西九仙山西流為小尤溪又西合小尤中水北流至大田縣鞏口為大〉
〈田溪東北流經大田縣城前亦曰縣前溪又東過鎮東橋為夾劒潭又東北合仙豐溪為合劍潭又〉
〈東北經高才坂接尤溪縣界會東溪匯為七星潭即尤溪之上源也舊志大田未立縣時溪湮明嘉〉
〈靖二十四年知縣謝廷訓率民疏導鑿石決隄始可勝舟 按輿圖湖頭溪出大田縣西南武陵安〉
〈村南東北流至縣西南有林柄溪自縣西東南流注之又東經縣城南又東北流有英溪自縣西北〉
〈羊子嶺東流經縣北合花溪水東南流注之又東北經溪演坂東南又北經高才司東又北流入尤〉
〈溪縣界舊志及通志俱畧〉東溪〈在大田縣東北七十里源出縣西北三十里曰觴溪潭東流合〉
〈渡頭橋溪入尤溪〉龍潭〈在州東又龍窟潭在州西南三清潭在州西北〉佐溪龍潭
〈在德化縣東又石山龍潭在縣西北二十里〉青龍潭〈在大田縣西南百里與龍巖州漳平〉
〈縣接界廣一里許有石百丈俯瞰潭中〉雷潭〈在大田縣西四五里隱入深林中兩岸石山壁〉
〈立如甕上有五小潭下匯為一大潭亘五里許相傳有龍居之〉石花潭〈在大田縣東北一百〉
〈五十里兩岸皆名壁陡絶人跡罕到巖瀑飛流衝激崖石水花如雨散入澄潭中潭深不可測有龍〉
〈居焉相近有七龍潭兩山夾澗亘石為底其中凹為七潭上下相綴水節級而下〉楊桞漈
〈在大田縣東北一百餘里極高峻水如縣練下注深潭有龍居之〉秋陽漈〈在大田縣東北〉
〈一百五十里高百餘丈三級而下其半有陂堰水碓〉温泉〈有五在州境者三一在州東一在州〉
〈西南一在州北在德化者二一在縣西北湯嶺一在縣東北十五里蕉溪北〉分流泉〈在大〉
〈田縣東三十里水分二流陽年流右隂年流左故名〉
︹古蹟︺永春故城〈今州治本南安縣地五代王閩置寰宇記縣在泉州西一百五十九里唐〉
〈長慶二年析南安西界兩鄉置桃林場福州偽命壬寅歲改為永春縣九域志在州南一百三十里〉
〈府志桃林場在縣西南魁星山下今名上場村又有桃源驛先在西門義烈祠後移縣東今之學地〉
〈猶名驛前村〉德化故城〈今縣治五代王閩置寰宇記在泉州北二百十里府志唐貞元〉
〈中析永泰之歸義鄉置歸德場後唐長興三年升為德化縣治在龍潯山南丁溪之北〉大田
里〈今大田縣治本尤溪縣地其壤在延漳泉三府之交民多依山險叢聚為盜明嘉靖十四年〉
〈府通判林元倫平尤溪盜建議奏請割尤溪縣十四都永安縣一都漳平縣十社德化縣黄認一團〉
〈凡十四圖置縣取舊里為名曰大田縣治基曰狀元邱舊為田則稻先熟故名〉土城〈在大田縣〉
〈西北七十里均溪社未置縣以前土人陳姓築以避盗〉銀場〈在大田縣九域志尤溪有安仁〉
〈龍蓬等銀場大田縣志龍蓬場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安仁場即舊安仁司也〉鐡場〈在州西北〉
〈九域志永春縣有𠋣洋鐵場舊志在縣西北鐵礦山下久廢〉故税務〈在州治宣詔亭東宋〉
〈置明初徙於州西三里後廢又東津在州東十里東關西津在州西七里南津在州南十五里小姑〉
〈鋪三津俱宋置以税商貨元廢〉登高閣〈在德化縣治西宋建邑人以重九登高於此〉禊
飲亭〈在州東南瞰溪為亭宋紹熙開縣令陳珙建又州東有豁然亭今名魁星亭宋縣今黄瑀〉
〈建〉環翠亭〈在州北三里宋建朱子有詩州人每歳重九登高於此〉最高亭〈在德〉
〈化縣龍潯山巔名勝志宋宣和閒縣令劉正建明嘉靖間易名駕雲〉留從效宅〈在州東北〉
〈留灣〉
︹關隘︺虎豹關〈在德化縣東南二十里頭嶺接州界有隘口在嶺上明崇禎中知縣李元龍〉
〈榜曰虎豹關旁有寨正臨嶺道寨中墜一巨石則千百石相擊而下 本朝順治初撥兵駐鎮五年〉
〈乃罷六年置高洋塘〉巖市關〈在德化縣西八十里宋置中通五路〉湯尾關〈在德化縣〉
〈西北八十里湯嶺接尤溪縣界宋置關亦曰湯嶺隘有湯尾寨〉官井關〈在德化縣北七十里〉
〈大官嶺與尤溪縣接界宋置關明爲油竹隘今有大官隘〉蕉嶺隘〈在德化縣西七十五里接〉
〈大田縣界明嘉靖三年官軍殲漳汀賊於此又有伏虎隘在縣西北縣境關隘凡十餘處〉黄坂
巡司〈在州西一都與漳平縣接界 本朝雍正十二年設〉桃源店巡司〈在大田縣〉
〈西南一百里桃源社接漳平縣界舊屬漳平縣明嘉靖十六年改屬〉花橋巡司〈在大田縣〉
〈東北七十里明嘉靖中與縣同置又安仁巡司在縣西南湆瓶隔明正統中置屬德化縣嘉靖中改〉
〈屬大田通志安仁巡司在縣西南聚賢里原在德化縣安仁埸改遷於此今名花橋〉萬安寨
〈在州南五里花石山明嘉靖三十九年建千户所以禦倭地險可守 本朝康熙三年裁〉陳巖
寨〈在州西二十餘里巖口村宋置寨元置陳巖隘巡司明洪武二十年移司於晉江圍頭村後復〉
〈置寨〉道場寨〈在州西北高麗山可容萬人〉白鸛寨〈在州西北二十五里白鸛山頂〉
〈峻峭壁立崖石環障清泉四出縱横各一里許元建明正統十四年修賊來攻不能克州志州境堡〉
〈寨隘路凡五十餘處陳巖白鸛為要〉邱店寨〈在德化縣舊志在縣西北四十里尤嶺下宋大〉
〈中祥符間以其地當德化安溪永春三縣之交置三縣巡司以土軍守之今廢又清泰里巡司在縣〉
〈東北五十里元置明洪武二十年移於惠安縣之黄﨑村又小尤巡司在縣西小尤中團東西團巡〉
〈司在縣西北六十里楊梅團巡司在縣北楊梅上團俱元置明廢〉四海寨〈在大田縣後雙〉
〈髻山平廣可容數百人四圍壁立一徑旋繞而上縣境堡寨凡三十餘處〉英果寨〈在大田縣〉
〈北七十里湯頭元至元二十一年自尤溪縣徙置於此明洪武四年復還舊址〉南埕城〈在德〉
〈化縣東六十里東連永福北接尤溪東南通仙遊有南埕洞在懸崖間肩摩乃得上下為南埕鄉有〉
〈田數頃前阻大溪上下二山皆臨流鑿磴為道本朝順治初林忠臨溪築城以連上下二山置隘〉
〈守之又於絶頂造天平城忠受撫後毁天平城而南埕城如故為縣險要第一〉高才坂〈在大〉
〈田縣東七十里與尤溪縣接界元置巡司於此明移於尤溪街頭〉赤水市〈在德化縣九域〉
〈志德化縣有赤水鐡場舊志赤水市在縣西北六十里地名赤水隔當大田尢溪之衝有上下二街〉
︹津梁︺雲龍橋〈在州東南長三十餘丈跨桃溪舊名知政橋宋建〉溪山第一橋
〈在州南舊名登龍橋俗呼湯頭橋明成化中建〉登瀛橋〈在州東北宋淳熙中建〉化龍
橋〈在德化縣東長三十七丈宋熙寕中建〉鎮東橋〈在大田縣東一里許明成化八年建〉
〈曰大田橋嘉靖二十三年復建改名長二十四文 本朝乾隆十六年重建〉會仙橋〈在大〉
〈田縣西百里跨浮水溪當漳延二府之衝水勢洶湧〉渡頭橋〈在大田縣東北一百餘里〉
︹隄堰︺丁溪陂〈在德化縣雙魚山下宋元符中里人林程築程又開圳自南市坂至下董坂以〉
〈資灌溉曰林厝圳〉卓坂陂〈在大田縣西七十里東南就小澗築陂障水灌田數百畝〉西
竅圳〈在大田縣東北百里里人廖賜竅山導泉凡數里灌田甚多〉衞城壩〈在州城西〉
〈 本朝乾隆十二年知州杜昌丁築〉
︹陵墓︺︹唐︺盛均墓〈在州東北文章山〉︹宋︺陳知柔墓〈在州西三十里蓬壺鄉〉
莊裳墓〈在州東北錦繡山〉曾公亮祖墓〈在德化縣西北石山溪頭〉︹明︺顏
廷榘墓〈在州西北大羽山麓〉田一儁墓〈在大田縣東門外有碑亭〉
︹祠廟︺朱文公祠〈在州東學宫左一在德化縣南門〉義烈祠〈在州西南明嘉靖間〉
〈南靖賊犯永春前後戰死者郭榮六等三十五人至今祀之〉石鼓祠〈在州西二十三都宋〉
〈紹興間縣令黄瑀建雨旱禱之輒應〉忠應廟〈在德化縣石磔鄉祀唐監歸徳場顏仁郁仁郁〉
〈有德於民卒為立廟宋乾道初賜額忠應〉
︹寺觀︺太平寺〈在州東唐開成中建〉香林寺〈在德化縣北香林山之西林宋天聖初移〉
〈建賜額〉大羅寺〈在大田縣東南三十都宋朱子嘗遊此有詩〉蓬萊觀〈在德化縣〉
〈西小尤中團明永樂中重建〉世尊巖菴〈在大田縣四十四都宋紹興中建〉
︹名宦︺︹宋︺陳靖〈莆田人開寶中任德化尉叅議軍事有平賊功〉黄瑀〈閩縣人紹興中知永〉
〈春縣時因寇亂凋瘵之餘首蠲宿凡所聽斷摘發如神〉陳珙〈仙遊人嘉定中知永春縣值汀〉
〈寇焚蕩後悉心民瘼初朝㫖蠲租州縣皆以窘迫弗克奉行珙撙節月㑹杜苞苴之費積錢八千緡〉
〈以補貸民〉︹元︺錢宗顯〈大德中為永春主簿時上司檄輸箭竹一節十握者三萬五千官吏〉
〈沿例催督地非其產民甚苦之宗顯毅然力請除豁歡聲動地〉盧𤦺〈惠安人至正十二年授永〉
〈春縣尹始至賑饑饉止横斂均賦役減口鹽一百餘引蠲包銀榷鐡之無徵者已而訟息民安乃新〉
〈學宮延師儒以課子弟文風翕然〉︹明︺馮翼〈德平人洪武間知德化縣先是邑以抽軍故民〉
〈盡逃亡田荒而額糧仍存百姓賠累不堪翼至廉其詳以狀聞詔蠲税額至今民受其惠〉應稪
平〈奉化人建文中知德化縣為政㢘平勸學奬士文風遂盛所至祛除奸蠧剛不阿論列時政〉
〈多見采納〉柴鑣〈臨海人嘉靖元年知永春縣明獄平賦剔蠹鋤奸汀漳寇逼近境鑣率鄉兵自〉
〈花石嶺追至小尤中團凡十餘戰賊黨殲焉〉唐文傑〈桂林人嘉靖間知大田縣慈祥愷悌〉
〈與民休息以不附權要謫去百姓道泣留〉謝廷訓〈㑹稽人嘉靖間知大田縣邑為驛道〉
〈所經例有夫役當者輒破產廷訓日民病未蘇重困以役是驅之盜也請於當事免之〉周堪
賡〈寕鄉人天啓間知永春縣宿弊盡革訟庭晏如邑有十詞九免供之謠以賢能委署惠安惠之〉
〈人歌曰安得兩周公惠永俱𫎇休〉姚遲〈秀水人崇禎間知德化縣時泉屯之在德化者屯丁〉
〈悉兑勢官收取民不堪命遲為民剖析寃狀反覆流涕當道感動上其事歲省額外横索萬餘金〉
︹本朝︺潘際昌〈仁和人順治三年知永春縣四年土寇薄城率民兵拒守百餘日外援不至城〉
〈陷投井死訓導胡萬鑑被執罵賊不屈死之〉胡天湛〈井研人順治三年知大田縣四年土〉
〈寇竊發天湛力守城城破被執不屈死〉王之紀〈瀋陽人康熙十六年知德化縣時逆亂初〉
〈平瘡痍未起之紀𥳑静鎮撫清理訟獄民甚便之〉杜昌丁〈青浦人乾隆中知永春州纂州〉
〈志築衛城壩建書院増闢學舍在州二十七年政久化成民安其業卒於官貧無以斂士民爭賻之〉
︹人物︺︹唐︺盛均〈字之才永春人大中十一年進士舍人皇甫煥博辨自雄均與講論應荅如響〉
〈時謂勍敵甞病白氏六帖疏畧廣為盛氏十二帖囊括經史貫穿百家學者資焉仕終昭州刺史〉
︹宋︺陳知柔〈字體仁永春人紹興十二年進士厯知循州賀州知柔與秦檜子熺同榜檜當〉
〈軸同年多以攀援致通顯知柔獨不阿附以故齟齬自號休齋居士所著有易本㫖十六卷春秋義〉
〈例十二卷論語後傳十卷〉蔡兹〈字光烈永春人先以明經領鄉薦紹興二年為建州鄉試考官〉
〈謂人曰吾取中一生䇿三篇皆欲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榜發乃朱子也其藻鑑如此後〉
〈以詞賦第十二年進士仕至南恩守〉留正〈字仲至永春人六世祖從效為清逺軍節度使封鄂〉
〈國公正紹興十三年第進士授陽江尉厯權中書舍人言記注進御非設官本意乞免奏御從之紹〉
〈熙初進左丞相謹法度惜名器毫髮不可干以私引趙汝愚與之共政孝宗疾革數請車駕過宫上〉
〈拂衣起正引裾泣諫退上疏言極激切光宗以疾未能執喪正率同列屢奏乞早正嘉王儲位嘉泰〉
〈初進封魏公卒贈太師諡忠宣子恭丙𥵣碩孫元剛元英元圭元亮俱厯官有政績〉陳樸
〈字端行知柔從子乾道五年進士厯知漳州節浮費五萬為民代輸身丁復以左司郎除知廣州兼〉
〈廣東安撫革弊倒帑羨受代儲錢數十萬上於朝弟模字中行慶元二年進士以學行召試館職時〉
〈方開邊䇿對王恢首謀之戮不足以贖僵尸百萬之𡨚改知汀州卒著有經史管窺行世次兄機以〉
〈易學著模子晉接紹定進士官國子司業〉陳一新〈字又之永春人紹熙元年進士為汀州教〉
〈授慶元四年校藝漕闈發策以谷永攻君而黨王氏劉蕡言而有司不取為問激韓𠈁胄怒將罪〉
〈之以救得免遷國子博士輪對復深論權倖無所避通判婺州知邵武軍以廉平稱〉陳易〈字俊〉
〈之永春人慶元二年進士從朱子學朱子嘗稱易及陳淳為學頗得次第仕終懷安丞居喪叅酌古〉
〈禮鄉閭化之著有語孟解〉莊夏〈字子禮永春人淳熙八年進士慶元六年旱詔求言時夏知興〉
〈國縣上言今威福下移此隂勝也陛下宜體陽剛之德使後宫戚里内省黄門思不出位此抑隂助〉
〈陽之術也召為太學博士厯官兵部侍郎陳邊釁不可妄開議者難之後以忤柄國者意遂乞休自〉
〈號藻齋老人著有禮記解遺文國史大事記典故備志等書〉︹明︺凌輝〈字輝德化人永樂〉
〈壬辰進士授御史以風裁著出為江西按察副使安民正俗振飭風紀明代邑人登進士自輝始〉
顏隆〈字文盛永春人正統元年授吉安府推官㢘明有威少師楊士竒之子犯法執而罪之當〉
〈道交薦於朝擢河南按察司僉事流寇深入統師捍禦民賴以安〉蔣倫〈大田人嘉靖間盜攻〉
〈尤溪倫逆戰於烏坑遇害弟瑞痛其兄之亡赴敵死時邑人郭延夀亦追賊力戰死之〉顏廷
榘〈字範卿永春人嘉靖戊午歳貢授九江通判遷岷府長史以詩名著有楚遊草燕南寓稿叢桂〉
〈堂集杜律意箋〉田一儁〈字德萬大田人隆慶戊辰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進侍講呉中〉
〈行攻張居正奪情趙用賢繼之居正怒不測一儁偕同官趙志臯等疏救格不入乃㑹王錫爵等詣〉
〈居正陳大義詞尤峻居正心嗛之以先請告歸獲免於逐居正卒起故官屢遷禮部左侍郎掌翰林〉
〈院一儁禔身嚴苦家無贏貲卒贈禮部尚書〉劉應望〈字思儼永春人隆慶戊辰進士知吳〉
〈縣海瑞奬薦之與清㢘宴邑有織造中官倨甚應望獨與之抗禮舉人趙用賢以寃誣繫獄辨出之〉
〈入為刑部郎以忤當事謫判大名府終㢘州知府〉田琯〈字希玉大田人隆慶辛未進士為新〉
〈昌令俗以人命相誣動輒破產琯痛懲其弊行野舍郊外督民濬渠履畝均放之附郭田三千畝悉〉
〈成沃壤升南京户部主事民攀號不忍舍〉顏垓〈字宇肩德化人天啟戊辰進士知平湖縣却湖〉
〈税溢額銀節海塘濫費修廢釐奸政綱畢舉召對稱㫖擢檢討〉
︹本朝︺鄧孕槐〈字台生德化人順治間授推官擢御史按江南屯田時真定等十四州縣兵亂〉
〈之後逋逃者多丁產貽累上疏蠲免民獲更生〉温榮三〈大田人順治初寇盜竊發力戰死之〉
〈同時被難者有楊連五等二十二人〉李道泰〈字子交德化人順治辛丑進士除建昌縣康熙〉
〈中吳逆倡亂山寇竊發道泰設法𠞰捕城賴以完知開化府建學以教夷民時邊徼新拓多掠買湖〉
〈南㓜穉為養卒道泰給資放歸卒於官著有纓溪文集滇行籜書等草〉顔竒宿〈字應侯永〉
〈春人康熙丙午舉人知平遠縣建學修志革里役除耗羨歲饑賑貸全活無算後告歸著有四書解〉
〈醒〉
︹流寓︺︹隋︺鏡臺翁〈陳後主之子其名弗傳隋既平陳引兵南奔據桃林場之肥湖後遂居肥〉
〈湖之瑞峯〉︹明︺歐陽文偉〈洪武間與廖仲為友同隱逕田山中以詩文自豪後仲應聘岀〉
〈以詩𭔃文偉有我為虚名攖世網林泉高致總輸君之句〉
︹列女︺︹宋︺林老女〈永春人及筓未字紹定中遇寇欲汚之紿曰有金帛藏於家盍同取之甫〉
〈入門大呼曰吾願死於家決不辱吾身賊怒殺之越三日面如生 按通志縣志作張氏與宋史明〉
〈統志及閩書異〉︹明︺郭烈婦〈大田人失其姓名鄧茂七之亂鄉人結寨東巖已而寨破婦襁〉
〈幼兒且有娠為賊所驅婦奮罵投百石巖下與兒俱碎石間胎及腸胃迸出狼藉巖下賊據高瞰〉
〈之皆歎曰真烈婦也之而去〉鄭朝新妻吕氏〈永春人年十七歸鄭五載而夫亡氏〉
〈以死自矢投繯而逝〉
︹本朝︺張鍾毅妻易氏〈德化人順治丁亥山賊至氏匿其夫倉中以身當之賊脅與俱〉
〈去氏紿以入室飲食遂自縊賊去鍾毅得免於禍〉高林妻鄭氏〈永春人遇暴不屈死〉
〈康熙五十四年 旌〉張賡卿妻周氏〈永春人賡卿病篤與訣曰汝無子誰依氏嗚咽〉
〈不能語是夜投繯先死〉翁懿宗妻連氏〈永春人早寡撫一子兆基有室而夭遺腹〉
〈生一孫娶黄氏生一曾孫既而孫及曾孫相繼亡一門三寡相守葬四世墳俱以節終〉呉厯
妻周氏〈永春人遇暴不屈自經死雍正三年 旌〉陳存若妻蘇氏〈德化人夫〉
〈亡守節事姑鞠子雍正年間 旌〉鄭育熙妻周氏〈永春人夫亡與妾曾氏苦志守〉
〈節同州林國瑚妻黄氏顏弼才妻尤氏王家騮妻陳氏尤雲翔妻李氏鄭日鎮妻陳氏鄭鍾渤妻陳〉
〈氏林俊潔妻張氏顔振業妻鄭氏陳元深妻周氏王惟崑妻薛氏顔光陸妻陳氏鄭正曜妻陳氏李〉
〈鳴驥妻顏氏李繩其妻陳氏俱乾隆年間 旌〉黄天景妻涂氏〈德化人夫亡守節同〉
〈邑張模妻陳氏李克感妻徐氏許德妻陳氏黄樸有妻林氏李仲滋妻賴氏鄭世取妻吕氏郭子〉
〈陽妻賴氏賴斯權妻鄭氏蘇茂日妻林氏許茂士妻林氏郭兆愈妻林氏蘇啟東妻陳氏陳榮畧妻〉
〈莊氏鄭業文妻徐氏葉達仁妻范氏劉浤來妻郭氏徐季耳妻曾氏葉守仁妻陳氏涂文良妻章氏〉
〈謝天岑妻周氏徐春權妻康氏鄭起鰋妻曾氏李延禮妻林氏章亦恕妻林氏陳珍愷妻王氏陳光〉
〈博妻林氏張天志妻王氏陳釗妻周氏陳一基妻馬氏謝祈如妻鄭氏方鵬程妻徐氏林開桂妻賴〉
〈氏陳應璸妻鄭氏陳宏鉅妻何氏陳育宁妻黄氏鄭與舉妻盧氏烈婦蘇詩妻林氏烈女陳錯女信〉
〈娘俱乾隆年間 旌〉魏際熙妻汪氏〈大田人夫亡守節同邑蕭荀龍妻鄭氏林大鶴〉
〈妻樂氏嚴侯珍妻丁氏俱乾隆年間 旌〉林培深繼妻陳氏〈永春人夫亡守節同〉
〈州烈婦楊于妻徐氏俱嘉慶年間 旌〉陳仰侯妻顏氏〈德化人夫亡守節同邑賴〉
〈樹峻妻連氏賴樹森妻徐氏賴汝起妾王氏蔡文元妻張氏蘇士填妻李氏蘇榮植妻陳氏蘇士堅〉
〈妻林氏蘇士�妻林氏蘇榮大妻顔氏郭大�妻王氏陳統成妻徐氏蘇元掇妻范氏烈婦陳某妻〉
〈周氏烈女黄士杰聘妻呉氏俱嘉慶年間 旌〉
︹仙釋︺︹五代︺知亮〈身毒人南唐時恒袒一膊行乞於市祁寒霜雪中亦然後居德化戴雲山〉
〈有詩云戴雲山頂白雲齊登頂方知世界低異草竒花人不識一池分作九條溪〉︹宋︺了他
〈德化人持戒律甚嚴元豐間坐化其身不壊後三十年𤓰髪復長至今真身猶存〉蘇紹成
〈德化人委業天慶觀後隱泉山朱子嘗造其廬書廉靜二字與之且銘其琴曰養君中和之正性去〉
〈子忿慾之邪心乾坤無言物有則我獨與汝鈎其深〉︹明︺吳濟川〈德化人隱居雪山金液洞〉
〈錬液養真日惟飲水一盞洪武戊申端坐而化真身至今猶存旱疫禱之立應〉
︹土產︺鐵〈州及德化縣出九域志永春德化有鐵場〉鉛〈出州境後壠佛溪等處有礦舊志土人有〉
〈業作者縣官禁之通志大田縣出鉛〉苧布 蕉布 葛布〈諸縣並出〉白磁
器〈出德化縣潔白可愛〉龍眼 枇杷〈永春州出〉黄連〈大田縣出〉
������������������������������
������������������������������
大清一統志
龍巖直隸州〈在福建省治西南九百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泉州〉
〈府安溪縣界二百一十里西至汀州府上杭縣界五十里南至漳州府南靖縣界九十里北至延平〉
〈府永安縣界二百里東南至漳州府龍溪縣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汀州府永定縣治一百六十里〉
〈東北至永春州大田縣界二百里西北至汀州府連城縣界一百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四十里南〉
〈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漳平縣界九十里西至上杭縣界五十里南至南靖縣界九十里北至連城〉
〈縣界一百里東南至南靖縣界二百里西南至永定縣治一百六十里東北至寕洋縣治一百四十〉
〈里西北至上杭縣界五十里自州治至 京師七千三百四十里〉
︹分野︺天文牽牛須女分野星紀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揚州南境周七閩地後屬越秦為閩
中郡地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 按此新羅縣治在今汀州府長汀〉
〈縣境詳見汀州府建置沿革〉隋龍溪縣地唐開元二十四年復
置新羅縣〈 按此新羅縣即今龍巖州治〉屬汀州天寶元年改曰
龍巖縣大厯十二年改屬漳州五代宋因之元屬
漳州路明屬漳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為龍巖州直隸福建布
政使司領縣二
漳平縣〈在州東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東至泉州府安溪縣界六〉
〈十里西至本州界六十里南至漳州府南靖縣界七十里北至永春州大田縣界六十里東南至漳〉
〈州府龍溪縣界七十里西南至本州治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永春州界六十里西北至寕洋縣界三〉
〈十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隋龍溪縣地唐以後為龍巖縣地明成化七年分置漳平縣屬漳州府〉
〈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改屬龍巖州〉寕洋縣〈在州東北七十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
〈一百二十里東至永春州大田縣界八十里西至本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漳平縣界六十里北至〉
〈延平府永安縣界六十里東南至漳平縣界四十里西南至本州治一百五十里東北至永安縣界〉
〈八十里西北至汀州府連城縣界一百里漢冶縣地晉新羅縣地劉宋以後為沙村縣地隋龍溪縣〉
〈地唐以後為龍巖縣地明隆慶元年分龍巖及永安大田三縣地置寕洋縣屬漳州府 本朝初因〉
〈之雍正十二年改屬龍巖州〉
︹形勢︺東寳左環紫金右峙奇邁前揖九侯後擁〈閩書〉山
通龍竅水接仙源〈漳南志〉銀瓶臂左龍亭翼右覆鼎
揖前石鼓擁後〈閩書〉居漳上游枕延右臂〈寕洋縣志〉
︹風俗︺龍巖陡僻介於兩越之間俗固窮陋〈朱子學宮記〉俗
尚敦慤衣冠樸野〈舊縣志〉地險而僻民嗇而俚〈漳南志〉
男趨於耕女勤於織〈漳平縣志〉氣𠉀不齊種植獨遲他
邑〈寕洋縣志〉
︹城池︺龍巖州城〈周六里二十四歩門五水門一宋紹定間建明成化八年拓建 本朝順〉
〈治十四年修康熙二十年五十二年雍正九年乾隆元年二十六年重修〉漳平縣城〈周三〉
〈里一百六十步門四水門三南北臨溪東西疏渠明正德九年建 本朝康熙十九年修乾隆二年〉
〈重修〉寕洋縣城〈周二里二百四十步門四西南北三面臨溪明隆慶元年建 本朝順治〉
〈十三年重建康熙二十三年修〉
︹學校︺龍巖州學〈在州治西舊為龍巖縣學宋開禧二年建 本朝順治十年重建康熙十〉
〈九年修雍正十二年拓修升州學乾隆二十八年嘉慶十三年重修入學額數十八名〉漳平
縣學〈在縣治西明成化七年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二十二年雍正三年乾隆二十七年重〉
〈修入學額數十五名〉寕洋縣學〈在縣治西明隆慶中建於縣治西南隅萬厯六年改建今〉
〈所 本朝順治十二年重建康熙二十二年修五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新羅書院
〈在州治東城隍廟左舊名瀛龍書院明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重建改今名乾隆元年修〉石
埭書院〈在州治清高山右明嘉靖中建亦名永思祠〉黃巖書院〈在州城北隅即〉
〈黃巖廟舊州志謂兩翼皆士子讀書處〉東山書院〈在漳平縣東東山之陽 本朝乾隆〉
〈二十年建〉菁城書院〈在漳平縣北門外佛仔山 本朝乾隆元年建〉共學書院
〈在寕洋縣城内 本朝康熙中縣令沈荃建〉鍾靈書院〈在寕洋縣南壇右明萬厯中知〉
〈縣鄧于蕃建 按舊志載龍巖書院在州東龍巖洞前明建豫章書院在寕洋縣北七十里宋儒羅〉
〈從彦故居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六千八百有六今滋生男婦大小共三十二萬八千四百一十九名口計四萬〉
〈四千四百户又屯民男婦共三千四百一十五名口計一百一十二户〉
︹田賦︺〈田地三千一十六頃六十四畝四分六釐有竒額徴地丁正雜銀三萬一千九百二十兩八分〉
〈四釐屯田三十六頃五十五畝九分有竒額徵丁糧銀一百七兩六錢二分五釐米四百八十二石〉
〈四斗九升九合五勺〉
︹山川︺大崶山〈在州治西門内宋令趙性夫築寨於此亦名官砦山又清高山在南門内積石〉
〈瑰奇其西有梅亭山又黃巖山在州治北下有黃巖廟〉東寶山〈在州東五里許三峯並列〉
〈東寶居其右山麓舊産銀砂每風雨晦㝠常有寶氣浮動下有龍井洞中爲翠屏峯下有龍巖洞左〉
〈爲涼𠌂峯三山連絡亦曰三台山腰有嶺通漳平縣府志龍巖在翠屏峯南麓有大小二洞虚中如〉
〈室壁石有雙龍紋内可坐百人唐以此名縣〉觀音座山〈在州東三十里高數仭當龍川〉
〈水門勢極險阻其東曰傅溪山圓秀囘峙障蔽東北之闕〉竒邁山〈在州南二十里一名九峯〉
〈岐嵯峨拱峙森如列㦸東為錫帽山州治學宮俱賓此建崇文塔其上〉上方山〈在州南六〉
〈十里適中驛在其下〉虎嶺山〈在州西自後山分枝環抱西城若虎踞然有水引流入城曰秀〉
〈水溝南入城濠〉紫金山〈在州西十里五峯秀削壁立千仭旭日含輝夕陽倒影土石皆紫上〉
〈有天然池下有赤水巖〉北砦山〈在州北一名後山為州主山圓秀如覆釡〉九侯山
〈在州北三十里廣袤數十里高入雲漢九峯列峙或訛為九猴山舊志謂之筋山言支麓盤踞如筋〉
〈絡也筋溪出此〉天公山〈在州北五十里九域志漳州有天分山明統志在龍巖縣西北山頂〉
〈有瀑布水飛瀉數十丈唐初有山賊至為雷所擊因而就擒故名府志謂之天宮山〉鐡猫兒
山〈在州東北四十里特起圓阜如猫内顧龍川諸水經其下為州之水口〉東關山〈在漳〉
〈平縣東郭逆水而來與龍停山對峙為縣左右臂其中有蓮花巖俯瞰清溪〉銀瓶山〈在漳〉
〈平縣東十里層峯曡翠其狀如瓶稍南為小都山山高泉冷盛夏可以避暑〉鉛山〈在漳平縣〉
〈東舊産鉛里人多採為利年久穴多陷今少止〉石門隔山〈在漳平縣東二十里兩山夾峙〉
〈其狀如門又東十餘里有雲峯山雄峻屹立常有雲氣䕶其上〉覆鼎山〈在漳平縣南四十里〉
〈林木深䆳山頂突出如覆鼎然〉龍停山〈在漳平縣西一里山半清泉一可以溉田頂容二〉
〈百人鄉人嘗置寨以避寇亦曰龍停寨山登其巔則衆山皆在目中最為高曠〉古漈山〈在漳〉
〈平縣西北山勢雄峻為縣西諸山之宗〉九仙山〈在漳平縣西北九峯曡聳雄敞峻絶一名〉
〈九星山山後有朱仙洞石室幽䆳六月生寒〉文筆山〈在漳平縣西北五里許尖聳秀麗為〉
〈學宫之案有聳然文筆之外者為三尖山為九峯崎為龍尾山〉仙帽山〈在漳平縣西北十里〉
〈一名西霧山連接羣峯逶迤盤結而此山獨巍峩秀麗相傳鄉人嘗避寇於此寇將迫忽雲霧四合〉
〈寇迷不能進因名〉碧靈山〈在漳平縣西北五十里亦曰碧淩山黛色青蒼高淩霄漢上有〉
〈寨場又西曰天柱山雄峙高聳與寕洋縣接界又西北曰巖頭山舊産銅〉三山〈在漳平縣北留〉
〈地洋水口山頂寛平可容數千人有石泉湧出不竭明嘉靖間鄉人結寨於此尋爲賊蘇阿普等所〉
〈據〉石鼓山〈在漳平縣北二十里與仙帽並峙爲縣北方之障〉淩雲山〈在漳平縣〉
〈東北二十里峭拔而秀〉麒麟山〈在寕洋縣南自東賴家山由巖坑石兜轉至縣南止〉香
寮山〈在寕洋縣南五十里山極高大上有紫雲洞可容數萬人明正統中鄧茂七據此爲亂絶〉
〈頂曰天臺去地千百尺下有龍潭石窟如釡〉芙蓉山〈在寕洋縣西自赤水洋東行厯大坑〉
〈騎龍坑至縣治爲芙蓉山高聳如笏稍南爲梯雲山朝拱縣學一名貴人峯二山相連〉金鳳
山〈在寕洋縣北爲縣鎮山圓峯特起麓有平洋結爲縣治山後有玉屏山平展如屏障〉天員
山〈在寕洋縣北其山最高頂平坦可容萬人上有古井〉馬峯山〈在寕洋縣北四十里一名〉
〈馬家山其頂尖秀為衆山之望有水南達漳平北下永安〉皥林嶺〈在州東二十里舊名惱林〉
〈長林隂翳人跡罕到〉倒嶺〈在州南八十里盤曲峻絶嶺有宋文天祥駐師故壘明嘉靖初知〉
〈縣蔡尚義於嶺上建棲雲亭因為防禦之所〉雁石嶺〈在州東北三十里與皥林對峙嶺北〉
〈為雁石渡即龍川所經也上流有石如雁故名明統志謂之硯石〉三峯嶺〈在州東北百里〉
〈嶺半有隘〉胡巖嶺〈在州東北百里峻絶摩空〉三重嶺〈在漳平縣南二十里有三峯曡〉
〈出高下相因崇峻險僻人跡罕到其東有朝天嶺與南靖縣永豐里接界高聳插天〉産盂嶺
〈在漳平縣東北山險而僻其陽有蝙蝠洞石壁巉巖洞穴深𮟏寒泉清冽衍為長流俗傳有竅通尤〉
〈溪鄉人秉燭深入不能盡其底止〉殺狐嶺〈在寕洋縣西北鳥道險峻人迹稀少州志明初〉
〈嘗為寇巢名龍頭寨嘉靖四十二年賊蘇阿普據此漳平知縣魏文瑞討之至東西洋賊伏發被殺〉
〈四十四年賊曾東田復據此官兵會討之數月不克忽有大狐自嶺上飛下官軍殺之三日而賊滅〉
〈因以殺狐為名〉大陶嶺〈在寕洋縣北七十餘里接永安縣界其水流歸福州上有大石洞曰〉
〈甘乳巖可容千餘人其東又有均嶺乃汀延分界處其水一南流入九龍江一北流入尤溪〉洞
峯〈在漳平縣東有洞深𮟏中有泉湧相近有牛頭相觸岑兩山夾立相去二丈餘中一坑深十丈〉
〈峭削險阨水流轟響鄉人砌石為橋以渡〉第一峯〈在漳平縣北接大田縣界聳拔端秀感化〉
〈溪出此〉石鐘巖〈在州西北七十里壁立數十百丈有上中二巖巖石奇勝〉龍門洞
〈在漳平縣東洞如石室冬温夏涼中有磐石可容百餘人相近有陽山洞石洞深邃洞口有石門外〉
〈峭中窪有田數畝山寇嘗據此為巢又有五老洞四圍高峭而中窪平惟石徑一道可通容千餘人〉
百家畬洞〈在漳平縣南五十里舊志界龍溪安溪南靖龍巖漳平五縣間漳平正當其北〉
〈為要衝萬山環抱四面阻塞洞口陡隘僅通人行中寛廣容百家畬田播種足以自給明宣德正統〉
〈時奸民逋聚為亂官兵𠞰捕數載始平〉穿雲洞〈在寕洋縣西北嶺兜中洞石有龍鳳形〉
龍川〈源出汀州府上杭縣東諸溪流入州界合大小池越虎嶺環繞州西會曹溪小溪至州南〉
〈三里滙為石鼓潭又東經觀音座山下滙為甕口潭稍東合傅溪水循石峽而下石峻水激險怪萬〉
〈狀謂之傅軍灘舊不通舟楫後闢成港可引小舟又東北過雁石渡而達漳平縣境亦名雁雲溪〉
東西洋〈在寕洋縣東西凡有三源一曰西溪源出縣西北田頭一曰南溪源出縣東北一曰〉
〈北溪源出縣北三流合繞縣郭激盪生濤古稱東西洋亦名大溪亦名徐溪又南流入漳平縣為九〉
〈房溪之上源〉曹溪〈源出汀州府永定縣界東流入州西南會於龍川又州境有筋溪羅橋溪〉
〈小溪傅溪冡皡溪皆入龍川〉蒲山溪〈在州西南源出上杭古田流入永定平西驛〉硿
頭溪〈在州北三十里中有石如大厦水流濆激有聲故名又硔溪在州東北四十里源出湖巖〉
〈灘急不堪舟梁下流入龍川〉藿溪〈在州東北萬安里亦曰萬安溪源出連城縣流經寕洋縣〉
〈界縈紆三百里至龍溪縣入九龍溪昔人聞溪有藿香𰚾故名〉呉地溪〈源出州界流出漳平〉
〈縣西入九龍溪〉九龍溪〈在漳平縣南上源有二一自州界流入曰雁雲溪一自寕洋縣流入〉
〈曰九房溪至縣西與雁石萬安二溪合曰九龍溪亦曰漳平上溪又東至縣西三里納呉地溪又至〉
〈縣南滙為龍江潭過駐龍洲又東至華口納感化溪滙為牛欄潭又東合下析溪入龍溪縣界新志〉
〈自華口至龍溪縣華崶凡大灘三十六皆險惡峻阻〉感化溪〈源出漳平縣北第一峯南出華〉
〈口入九龍溪又下析溪亦源出縣南入九龍溪〉羅溪〈在漳平縣北源出永安縣界流經和睦里〉
〈合九龍溪〉大坑溪〈在寕洋縣西十五里源出羅坑至騎龍入大溪〉徐溪〈在寕洋縣南源〉
〈出郭家山坑至溪口入大溪自下通謂大溪為徐溪〉白鶴湖〈在漳平縣南三十里山巔峻絶〉
〈湧泉成湖瀑布而下為第二宮第三宮一名三溪林〉三清湖〈在漳平縣北十餘里地名魚龍〉
〈津自高山發源湧為石湖瀑布而下曡聨三潭因名〉利溪龍潭〈在寕洋縣南山巔有上清〉
〈玉清太清三潭相連瀑布怒下險峻難登〉流水灘〈在寕洋縣西四十里奔湍激石舟楫經此〉
〈甚險〉黃畬澗〈在漳平縣東南源出三重嶺又有小塢澗安坑澗靈坑澗高巖澗凡五澗俱流〉
〈入九龍溪每東作則築陂蓄水灌田〉鼇池〈在漳平縣北接寕洋縣界周二十里不溢不涸有灌〉
〈溉之利〉天池〈在寕洋縣南石寮山巔兩巖巨石相對巉巖中蓄一湖清澈不涸〉新羅
第一泉〈在州治西井旁有明呉守忠題碑〉温泉〈凡二一在州塗潭社四時可浴一在〉
〈州小溪社熱太甚浴者必以涼水和之〉靈源泉〈在州東寶山之左山巔有巖其孔旋折而〉
〈入如牛角内寛丈許水清不竭常有雲𰚾明成化間令韋濟祈雨有應立石曰天瓢山下又有龍湫〉
〈井〉白泉〈在漳平縣北山泉湧出遂成溪澗鄉人賴之〉
︹古蹟︺龍巖故縣〈今州治舊唐書地理志汀州領龍巖縣開元二十四年開山洞與州同置〉
〈元和志龍巖縣先置在汀州界新羅口名新羅縣屬汀州天寶元年改為龍巖大厯十二年皇甫政〉
〈奏改屬漳州寰宇記縣在漳州西北泝流五日約三百里九域志在州西二百七十里府志今縣治〉
〈舊名苦草鎮縣東有巖如屋石壁上有紋如龍頭角鱗鬛皆具名曰龍巖縣因以名〉九龍鄉
〈今漳平縣治本龍巖縣地明成化三年龍巖民林延琥等以居仁聚賢感化和睦永福五里距邑遠〉
〈而險阻賦税不供請别置縣以控制之七年乃分縣九龍鄉置縣以率五里之民其地據漳州上流〉
〈萬山之中獨為平衍故名曰漳平〉東西洋〈今寕洋縣治本龍巖州東北界聚賢里地界於〉
〈漳平連城永安大田四縣之間其地寛平而四山環列溪洞深邃鳥道險峻為土寇窟穴明正統十〉
〈一年置東西洋巡司控制之嘉靖四十一年賊平隆慶元年割龍巖及永安大田三縣地置縣以巡〉
〈司為縣治以東西洋皆安靜為名〉銀場〈在州南九域志龍巖縣有天濟寶興二銀場縣志寳〉
〈興鉛錫場在縣南龍津橋今廢為民居〉丞相壘〈在漳平縣宋文天祥駐師處〉梅亭
〈在州南門清高山右元延祐間里人林公説築亭植梅於此〉心源精舍〈在漳平縣治東〉
〈南隅明曾汝檀建與諸生講學處〉羅從彦宅〈在寕洋縣北七十里蚌口今為豫章書院〉
︹關隘︺緣嶺隘〈在州南七十里路通永定爲汀漳閩廣通衢今設有北坪公館〉倒嶺隘
〈在州南八十里盤曲峻絶通南靖平和州隘凡十餘處〉三峯隘〈在漳平縣東十餘里又東〉
〈有華口安井赤坑口等隘路通龍溪縣〉浮竹洞隘〈在漳平縣北和睦里縣隘十餘處此〉
〈爲最險〉城口隘〈在寕洋縣東五十里接大田縣界明嘉靖末漳平知縣魏文瑞嘗議築堡〉
〈於此今有城口橋〉烏橫嶺隘〈在寕洋縣南路通漳平向爲盜藪 本朝順治十四年知〉
〈縣蕭亮設堡〉雁石巡司〈在州南六十五里適中驛明正統十一年置巡司於州東北雁〉
〈石嶺下後移於皥林口 本朝雍正十年移駐於此仍故名〉歸化鎮〈在漳平縣南七十里〉
〈明洪武初置巡司嘉靖十九年移於縣東折溪口 本朝康熙二年裁又溪南巡司在縣東北溪南〉
〈社亦明初置今廢〉虎嶺寨〈在州西門外宋置巡司久廢〉林田堡〈在州南七十里〉
〈明萬厯中建公館於此崇禎八年知縣鄧蕃錫以寇盜充斥建堡防守〉馬家山堡〈在寕〉
〈洋縣北路通永安縣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縣令李文然建堡〉適中驛〈在州南六十五里明〉
〈嘉靖十一年置〉
︹津梁︺硔溪橋〈在州東三十里雁石社明建〉龍津橋〈在州南門外舊名通闤宋建明〉
〈永樂間更名 本朝順治年間重建乾隆二年修〉迎龍橋〈在州西五里兩山夾溪而下橋〉
〈跨其上道通汀潮俗呼西橋明建〉龍門硿橋〈在州西十里道通上杭明建〉浮橋
〈在潭平縣南龍江潭明正德中知縣徐鳳岐造舟二十四鋪以板鏈以鐵 本朝康熙中修增舟至〉
〈三十六〉永濟橋〈在漳平縣東北長十丈明建〉山谷橋〈在寕洋縣東二十里〉安
濟橋〈在寕洋縣南明萬厯五年建長十八丈〉青雲橋〈在寕洋縣西門舊名玉江橋明〉
〈萬厯二十七年建 本朝康熙年間修乾隆二年重修〉嶺兜橋〈在寕洋縣西北二十里〉
蚌口橋〈在寕洋縣北七十里〉
︹隄堰︺湯隄〈在州城外明嘉靖間縣令湯相創築以捍水患自南迄東長一百八十餘丈後圯〉
〈本朝康熙年間知縣江藻築乾隆二年知州張廷球重築〉東津隄〈在州東五里明萬厯間縣〉
〈令呉守忠築〉鄭陂〈在州東二里明洪武間縣令鄭俊築因名又附郭有烏石陂長一千一百〉
〈三十丈陳陂長一千九百五十丈東山新陂長一千一百丈〉龍門陂〈在州西龍門硿舊本〉
〈一陂明宣德間邑人王源增築㝷壞今分上下二陂〉官陂〈在州西龍門硿下明正統間邑人林〉
〈璲王鏞築〉車陂〈在漳平縣北甃石以截溪流置車於中輪郭上繫竹筩數十溪流自為激運以〉
〈次汲輸於田不假人力而灌溉沾足〉解侯陂圳〈在州東溉田千餘畝〉龍潭坑圳
〈在州東南明縣令湯相築又有新圳在州南亦相所築溉田三十頃〉緣嶺圳〈在州西北長三〉
〈千餘丈溉田百頃〉
︹陵墓︺︹宋︺蘇純墓〈在州東百里三峯嶺〉葉大有墓〈在州西龍門硿〉︹明︺林瑜
墓〈在州西南龍門里〉石應岳墓〈在州西南永村〉
︹祠廟︺表忠祠〈在州西西湖祀宋左翼軍統領崔亮亮熙州人從宋高宗渡江領兵戍漳州以〉
〈討賊戰殁紹興中賜額本朝順治十三年重建〉 朱 文公祠〈在州學内明建 本朝乾〉
〈隆三年修一在漳平縣東山〉文丞相祠〈在州東龍巖洞前祀宋文天祥亦名龍巖書院〉
正學祠〈在州城西北隅明建祀明布衣陳真晟一在漳平縣學宮後〉魏公祠〈在寕〉
〈洋縣西北員當山祀明漳平令魏文瑞即其擊賊遇害之所建祠〉
︹寺觀︺報恩寺〈在州治東宋紹興二年建 本朝雍正十三年重修〉高明寺〈在漳平縣〉
〈西龍停山明建爲一邑巨觀〉祝聖寺〈在寕洋縣南麒麟山明建 本朝順治十七年重修〉
東嶽觀〈在州治西官砦宋景定二年建 本朝乾隆元年重修〉南塔院〈在州治南〉
〈宋乾道中建有浮屠五級〉
︹名宦︺︹宋︺楊中立〈晉江人嘉泰間知龍巖縣有惠政嘗捐俸築南隄民賴之〉林介卿
〈晉江人嘉泰間知龍巖縣時縣在萬山中寇盜出没城郭未完介卿乃修寨募兵儲穀教弓弩謹斥〉
〈堠寇不敢犯民賴以安〉︹元︺黄佐才〈至元間為龍巖尉李志甫作亂陳君用襲之佐才併〉
〈力助戰奮不顧家一門四十餘人俱遇害賊平贈龍巖尹〉︹明︺趙榮祖〈淮安人洪武三年知〉
〈龍巖縣為政以安民為務𡚁無不革利無不興百廢具舉民𫎇其惠〉周尚文〈香山人洪武中〉
〈任龍巖縣丞時縣鑪户有鐵課六萬餘斤小民苦於遠運尚文申准折鈔民甚便之〉李昊〈巴陵〉
〈人天順元年知龍巖縣居官以愛民為本男女有過期者助其婚嫁逋税不能完者𦔳其輸納生徒〉
〈之賢者加禮優遇而造就之以績考最詔旌異之〉韋濟〈海陽人成化初知龍巖縣時初設守〉
〈禦千户所濟拓舊土城砌以石修學及壇廟會汀寇發鄰境皆受害巖邑獨全〉陳栗〈南昌人成〉
〈化中知漳平縣時初立冶所事叢民獷栗創治建學列街市編徭役秩然有緒〉陳熙〈慈谿人宏〉
〈治七年知龍巖縣文章政事多足稱述擢監察御史去〉謝思木〈耒陽人正德十六年知龍〉
〈巖縣嚴毅㢘明政清訟理尤加意學校常市榖三千七百餘石立義倉邑人勒碑紀其績〉湯相
〈歸善人嘉靖三十二年知龍巖縣會廣寇合永定寇來攻邑有不逞亦羣聚剽掠相次第平之又築〉
〈新圳三十里溉田甚衆修城外隄百八十餘丈水患以除民德之〉魏文瑞〈桂林人嘉靖四〉
〈十一年知漳平縣㑹流寇攻縣文瑞力爲保障後奉檄㑹𠞰賊首楊一蘇阿普等以援兵不至遇害〉
〈事聞贈光祿少卿子立祠〉董良佐〈玉山人隆慶初知寕洋縣時城郭宮室未備良佐與〉
〈教諭劉灌厯山躋嶺採取木石營造學宮分署教民行鄉約士民漸化〉鄧于蕃〈南海人萬〉
〈厯初知寕洋縣始廣學宮建譙樓又甃石夾渠以列𠪨市丈田平賦流徙復業〉余應桂〈都昌〉
〈人天啟中知龍巖縣嵗饑出倉栗濟民所活無算又清永福詭米三百餘石罷下腦司苛税〉鄧
蕃錫〈金壇人崇禎中知龍巖縣性侃直不畏強禦時土寇𥨸發蕃錫設法𠞰平民賴以安〉
︹本朝︺戴真學〈浙江人順治三年知漳平縣時山寇四起真學且禦且撫寇不能犯五年賊王〉
〈鎬等擁衆萬餘逼城下真學與教諭劉泰陽嬰城固守六月城䧟真學手刃其妻出為賊所𫉬剖心〉
〈而死泰陽投水死〉王有容〈麻城人順治中知龍巖縣方軍興徵夫取餉羽書旁午有容力〉
〈為申請縣民得寛徵索值寇郡城陷有容與民死守乞援南贑城賴以全〉蕭亮〈四川人順〉
〈治十二年知寕洋縣邑新被寇井里凋殘亮招集流亡繕修城郭百廢俱舉邑人立祠祀之〉杜
雲禎〈永年人康熙三年知龍巖縣案無留牘胥役不得售其奸時軍興徵月米九百石有奇〉
〈雲禎申請再三得減三之一〉陳運泰〈漢軍正白旗人康熙十六年知寕洋縣時海氛未靖〉
〈賦役浩繁運泰請豁軍需免力役民賴以蘇〉楊于蕃〈山隂人康熙二十三年知漳平縣仁〉
〈恕㢘平衆心愛戴後乞休士民赴省𥸤留當事慰勉供職又逾年而去〉江藻〈漢陽人康熙二〉
〈十四年知龍巖縣耿逆變後民苦追呼藻善撫之無逋賦者五年俗健訟藻不事差拘隨至判決又〉
〈修學宮建書院築橋梁士民德之〉張廷球〈桐城人雍正十三年知龍巖州時初升縣為州〉
〈凡營建規制蒐輯州志剔除里甲包糧事舉𡚁清〉元克中〈靜海人乾隆舉人五十九年以〉
〈候補知府署龍巖州事甫下車廉知市𠪨十甬大小舊無定制以價之輕重為差儈緣為姦利日有〉
〈爭訟因依官斗製式每市置一令不得增減民便之至今遵用六十年大饑開倉平糶親履諸郷勸〉
〈諭富民各賙閭里口占詩律以曉之民感其誠無遏糴者是嵗饑而不害州人立祠城東並勒其詩〉
〈於石〉
︹人物︺︹宋︺周純〈字濳文龍巖人治平進士元祐初蘇轍舉純善治財賦自御史臺主簿提舉江〉
〈西常平救荒多所全活後厯官知應天府以朝散大夫直秘閣致仕〉︹明︺林瑜〈字子潤龍巖人〉
〈洪武中以太學生授五軍右斷事讞獄多平擢江西僉事轉副使時長沙宼亂兩奉諂往撫之遷浙〉
〈江左參政居官平恕所至以禮賢雪獄安民為先卒於官民思慕之〉土源〈字啟澤龍巖人永樂〉
〈進士授庶吉士改知深澤縣數上書言事召入又論時政得失忤㫖下吏尋赦復職擢春坊司直侍〉
〈諸王講讀一日進講王他顧正色規之遷松江同知奏罷積逋數十萬石母老乞終養服闋除職方〉
〈郎中尋出知潮州府以老乞休陳獻章有言吏於潮者多矣其有功而民思之者前惟韓愈後則王〉
〈源云所著有書傳補遺異端辨葦菴集〉劉鋭〈字伯剛龍巖人永樂進士授行人升户部員外〉
〈郎乞歸省值鄧茂七亂其黨侵逼龍巖鋭諭衆討賊猝與賊遇戰不利被執罵賊不屈死〉曾汝
檀〈字維馨漳平人嘉靖進士授都察院都事遷南京户部員外郎擢知撫州立五經閣教民行鄉〉
〈約政暇與諸生講明正學厯官山東鹽運使著有心源問辨錄學者稱為廓齋先生〉魏果〈字竹〉
〈莊龍巖人嘉靖嵗貢赴省試時有邑人王鏜寄白金無知者未幾鏜故果歸訪其家以原金還之初〉
〈授無錫訓導厯遼府教授不事權貴所至有聲祀孝義祠〉石應岳〈字鍾賢龍巖人隆慶進士〉
〈選庶吉士厯户禮二科給事中疏請祀陳真晟於鄉以崇正學乞經筵命史官入直登記得失復上〉
〈廣宗藩節賚予急修省先後十餘疏擢太僕少卿晉應天府尹與都御史海瑞相善民有總憲清如〉
〈水京兆白如霜之謡改尹順天終户部侍郎疏乞終養歸卒贈户部尚書〉蔡夢說〈字君弼龍〉
〈巖人萬厯進士由中書擢御史巡按江南築銅陵隄以廣水利民呼爲蔡公隄再按廣東戢撫瓊饒〉
〈諸宼造湖城石梁以禦水患厯官南韶參政㑹交趾襲欽州制府令斬級論功夢說嚴止妄殺遂乞〉
〈歸〉魏鳴朝〈字端所龍巖人萬厯舉人性孝友初授泰寕教諭立學規有蘇湖遺意擢安仁〉
〈令值嵗歉設法賑濟民賴以生又弭盜賊平水患除一切𡚁政 本朝雍正九年祀鄉賢祠〉連
繼芳〈字以善龍巖人萬厯進士知德清縣厯官廣西按察副使時交夷烏蠻侵擾奉勅征討屢〉
〈戰克捷積寇以平乞終養歸顧憲成嘗稱其不爲憂患挫志亦不爲安樂肆志云〉王命璿
〈字君衡龍巖人萬厯進士由新㑹令擢御史疏論東宮出閣福藩就封二事税璫高寀肆毒閩中抗〉
〈疏論之天啟中厯大理寺卿劾奏魏忠賢幾蹈不測以母憂從輕罰俸崇禎間起刑部侍郎中官鄧〉
〈希詔守口失機忠賢䕶之命璿執去不囘忤其意遂告歸闖賊陷京師挈家入萬安山中尋卒〉陳
六韐〈字子儀漳平人崇禎進士官天津兵備道太閲水師築興濟城增肅寕垜浚交河以爲宇〉
〈禦計時防衛單弱六韐檄各縣令十甲出戍卒一人以重防守屹然爲畿南保障焉卒爲中官所中〉
〈解官歸家於永安之桃源死甲申難次子金鐃及妾朱氏王氏傅氏氷姬俱殉 本朝乾隆四十一〉
〈年賜諡節愍〉呉汝宗〈字得之寕洋人崇禎末以貢授東阿令有政聲秩滿入覲㑹闖〉
〈賊陷都遇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詹 天顔〈字隣五龍巖人崇禎間由〉
〈選貢生厯任同知福王時擊斬賊将王運行復龍安茂州累官安緜道永明王擢爲川北巡撫 大〉
〈兵克嘉定天顔戰敗被執死之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忠節 按通志載永定人與明〉
〈史異〉
︹本朝︺李鎮國〈漳平人順治四年以太學生授雷州推官寇陷雷州不屈死〉章士穎
〈字君實龍巖人順治丁酉舉人授龍安府推官以裁缺改知禮縣時民苦於興屯報墾多至逃亡士〉
〈穎招徠撫綏常捐俸給以牛種聞風復業者千計又申請蠲免天嘉十九里正供一千二百有奇併〉
〈鞏禮文三衛所糧米二千五百餘石會呉逆為變受困四閲月圍解得釋雍正九年祀鄉賢祠〉鄭
玟〈字伯潤龍巖人康熙庚午舉人除三水令有循聲築隄岸以興水利建書院以振士風請蠲免〉
〈錢糧以恤災黎在任十二年母老乞歸生平崇尚正學嘗編輯程氏日程呂氏鄉約以教後進著有〉
〈文鈔詩鈔行世〉
︹流寓︺︹宋︺龔原〈邵武人寓居龍巖登熙寕進士厯官知連州元豐間方以財用為急所司務峻〉
〈刻原獨寛平不逼民德之〉︹明︺陳真晟〈漳浦人遷龍巖篤志聖賢之學學者稱為布衣先生〉
〈隆慶五年禮科給事中石應岳疏請從祀於龍巖賜其祠額日正學〉
︹列女︺︹明︺張六一妻連氏〈名新玉龍巖人六一死子万八月家貧姑惡氏負薪易米〉
〈日謹事之姑感而慈焉年七十五終同邑查福隆妻江氏翁汝貢妻陳氏楊希白妻葉氏倪璿妻劉〉
〈氏翁朝妻劉氏皆夫亡守節〉張鳳翼妻黄氏〈名寛姐龍巖人鳳翼病革黃取一錢〉
〈中分之以半繫鳳翼臂以半自藏曰他日地下當作完錢也夫死子又殤舅姑相繼殁取姪字之嘉〉
〈靖末為賊所擄受刃不屈賊義而釋焉以夀終〉楊端妻王氏〈漳平人嘉靖末饒平寇至〉
〈氏抱幼兒投井中其夫急往救之氏曰爾男子也可以求生吾婦人也義不可辱遂絶袂溺死〉邱
鋒聘妻蔣氏〈名二姑龍巖人諸生蔣宇女許字未適鋒疾革氏請於父母往視入門與〉
〈訣慟哭幾絶尊禮姑嫜自稱為婦立夫兄子為嗣以夀終〉蘇秉文妻蔡氏〈龍巖人年〉
〈十七夫亡盡鬻服飾為䘮具葬畢沐浴更衣託姑於伯氏服藥死同邑楊時策妻魏氏王命𤦺妻蔡〉
〈氏俱夫亡殉節〉楊格妻陳氏〈漳平人年二十五格埣誓以死殉姑諭以孫幼無依義不〉
〈容死乃解事姑撫孝慈並篤同邑陳如玉妻張氏亦夫亡守節〉鄧茂藩妻蘇氏
〈寕洋人遇寇被執於百級嶺誓不受辱投於萬文巖下巖半有藤𣗥絆身得不死人異之〉呉從
學妻邱氏〈寕洋人年十七從學病革與訣誓以死從學既卒氏出嫁時衣飾盡與所親曰〉
〈寡不可飾越二日自縊本朝雍正五年祀節孝祠〉
︹本朝︺張萬藻妻林氏〈龍巖人年十七廣寇亂被執不屈縊死〉曹暲妻廖
氏〈寕洋人年十七生子應瑞未及週而暲殁順治戊子寇亂廖母子被執義不受辱因抱應瑞頸〉
〈同受刃時同邑曹元瑜妻范氏亦被執自經死〉楊寛容妻郭氏〈龍巖人年二十生子〉
〈仲文彌月而夫卒守志課子成立為諸生苦節四十餘年同邑楊彩妻呉氏鄭鍇妻廖氏皆夫亡〉
〈守節〉張兆亨妻林氏〈龍巖人兆亨病瘋林事之三年無倦色痛劇投井中林從之水〉
〈淺皆不死隣人拯出之逾月兆亨卒林哀毁欲絶葬訖投繯死同邑翁石卿妻陳氏陳斗慶妻游氏〉
〈謝龍妻盧氏皆夫死自縊〉莊介夫妻謝氏〈龍巖人嫁六月而夫亡送葬觸柩死〉魏
某聘妻謝氏〈龍巖人年十六許字未婚夫死謝奔䘮守志立三皆不育自縊而亡〉
黄苑青聘妻張氏〈龍巖人幼字苑青年十二失怙恃歸育於夫家苑青以𡵨黃術〉
〈遊外及病歸女年十七矣未婚苑青卒女絶粒數日投繯而死〉鄭堅妻王氏〈龍巖人事〉
〈翁姑孝夫殁自經死同邑陳元玉妻林氏亦夫亡自經〉蔣元和妻鄧氏〈漳平人通〉
〈詩文年十九適元和未期元和死家貧無子父母紿歸欲嫁之度不能免自縊死遺書乞合葬蔣族〉
〈舁歸與元和同窆〉魏彬妻洪氏〈龍巖人年二十三夫亡子甫週家貧任舂作以養姑〉
〈姑殁負土成墳撫成立夀七十有三同州蘇維垣妻黃氏廖深妻楊氏邱成妻蔡氏呉汝楫妻章〉
〈氏邱俊登妻魏氏詹鵬飛妻湯氏呉昇妻林氏呉炌妻蔣氏陳奇雄妻楊氏俱夫亡守節雍正年間〉
〈旌〉陳少韓聘妻劉氏〈名閏姑漳平人許字未婚少韓卒閏姑聞訃欲奔䘮父母〉
〈不可遂絶粒縊死歸於陳合葬焉雍正五年 旌〉劉雍妻連氏〈龍巖人夫病劇禱天〉
〈願以身代及殁四日入室自縊同州邱賢觀聘妻林氏章炎聘妻劉氏皆夫亡殉節乾隆年間 旌〉
連尊生妻林氏〈龍巖人夫亡矢志撫事繼姑盡孝同州章衮妻饒氏呉冕妻連氏〉
〈詹哲妻陳氏呉錦妻林氏翁子災妻廖氏連日光妻林氏傀珊妻邱氏林元桂妻黃氏邱禹鎔妻連〉
〈氏邱鑾妻郭氏郭舜林妻林氏邱夢麟妻林氏邱上蘭妻謝氏李其長妻王氏陳惠忱妻邱氏連文〉
〈錦妻賴氏楊珠妻邱氏黃光瑁妻張氏蔣儀妻魏氏邱澎妻連氏黃承誥妻郭氏陳昌庭妻章氏林〉
〈綸妻邱氏陳蓮池妻石氏邱江妻鄭氏王德嘉妻郭氏傅峙葊妻鄧氏郭替埜妻楊氏謝登榜妻林〉
〈氏郭克明妻蘇氏陳熺久妻林氏郭祚基妻邱氏郭庭授妻林氏魏繼緒妻倪氏魏子宜妻邱氏詹〉
〈世錂妻謝氏呉鍠妻張氏烈婦謝洪妻劉氏謝展賢妻林氏貞女蘇瑶聘妻劉氏俱乾隆年間 旌〉
朱馥妻陳氏〈漳平人夫亡守節同邑鄭經妻李氏劉鳳恩妻陳氏俱乾隆年間 旌〉
賴燦士妻曹氏〈寕洋人夫亡守節同邑貞女范國魁聘妻郭氏乾隆年間 旌〉蔣
祿妻連氏〈龍巖人夫亡守節同州呉湛妻蔣氏林學詩妻鄭氏蔣毓英妻陳氏林進傳妻〉
〈邱氏鄭騰聚妻陳氏温應泉繼妻鄭氏倪國俊妻石氏林平江妻邱氏鄭遜明妻羅氏饒明季妻廖〉
〈氏林兆昌妻連氏邱峩妻連氏邱超斯妻郭氏魏輯妻蘇氏邱中理妻廖氏邱泮馥妻林氏林馥青〉
〈妻王氏邱心吉妻陳氏魏成章妻連氏温大紹妻曾氏謝光溥妻林氏謝淑瞻妻盧氏謝宇琬妻林〉
〈氏謝駿三妻盧氏傅明方妻林氏謝禹齊妻連氏楊豫妻章氏楊楫妻石氏生員楊菼妻連氏楊熺〉
〈妻蘇氏楊桂妻連氏謝仲江妻鄭氏張瑜上妻黃氏林濟川妻蔣氏翁春梅妻湯氏邱樹言妻謝氏〉
〈郭晨輝妻張氏劉之珣妻舒氏邱士寛妻林氏邱㑹聲妻章氏賴勝金妻謝氏倪泮妻陳氏連惠觀〉
〈妻林氏鄧啟超妻陳氏林準乾妻李氏曹鍾秀妻魏氏郭維章妻劉氏張入千妻傅氏生員林騰光〉
〈妻鄭氏林彬宇妻蔣氏烈婦章國香妻張氏蔣定妻張氏俱嘉慶年間 旌〉陳元蓁妻
柯氏〈漳平人夫亡守節同邑陳世冕妻詹氏李獻墀妻許氏陳雙輝妻林氏俱嘉慶年間 旌〉
呉憲妻羅氏〈寕洋人夫亡守節同邑貞女呉富聘妻林氏俱嘉慶二十五年 旌〉
︹仙釋︺︹宋︺郭公〈龍巖人少有奇行嘗遊九侯山遇異人授以遁形變幻之術每禦寇輒立奇功〉
〈殁著靈異鄉人祀之〉曹四公〈寕洋人元祐間鄉有妖神毎歳以童男女祀里人患之四公往〉
〈廬山遇異人授以禦妖之術因以竹杖乗之俄頃至其鄉風雨中鏗然有金戈鐡馬聲妖遁去紹興〉
〈間大疫四公以劍擊石壁甘泉湧出飲者立愈洪水漂民田四公於壩上立壇令人以桃柳矢射水〉
〈中少頃一巨蟒長丈餘斃浮水面紹興十年秋沐浴更衣端坐而化〉
︹土産︺苧布 葛布〈各縣並出〉鉛〈出漳平縣三井林并節惠粗坑〉鐡 石筍
〈生石上俗呼石菰〉石竹〈通志節疏而平可為器用〉香茅〈通志葉似苗而香煮作浴湯辟〉
〈邪氣令人身香〉
︹畬民︺畬客〈州志即猺人州屬呼為畬客在龍巖者惟藍雷二姓在漳平寕洋者有藍雷鍾三姓〉
〈隨山種插去瘠就腴編荻架茅為居善射獵以毒藥塗弩矢中獸立斃貿易商賈刻木大小短長為〉
〈驗其酋魁亦有辨識文字者〉
前提調官〈臣〉鄭紹謙恭輯
提周官〈臣〉張日章泰覆輯
校對官〈臣〉賀式韓㳟 校
校對官〈臣〉沈維鈺恭覆校
- 1661年 (提及)
- 1788年 (提及)
- 1684年 (提及)
- 1787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736年 (提及)
- 1807年 (提及)
- 1795年 (提及)
- 1734年 (提及)
- 1811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1685年 (提及)
- 1749年 (提及)
- 1737年 (提及)
- 1753年 (提及)
- 1752年 (提及)
- 1765年 (提及)
- 1759年 (提及)
- 1745年 (提及)
- 1763年 (提及)
- 1291年 (提及)
- 1387年 (提及)
- 1683年 (提及)
- 1563年 (提及)
- 1635年 (提及)
- 1718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722年 (提及)
- 1721年 (提及)
- 1810年 (提及)
- 1761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789年 (提及)
- 1767年 (提及)
- 1815年 (提及)
- 1747年 (提及)
- 1692年 (提及)
- 1762年 (提及)
- 1695年 (提及)
- 1742年 (提及)
- 1746年 (提及)
- 1712年 (提及)
- 1727年 (提及)
- 1690年 (提及)
- 1688年 (提及)
- 1707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701年 (提及)
- 1702年 (提及)
- 1704年 (提及)
- 1709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786年 (提及)
- 1757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633年 (提及)
- 1696年 (提及)
- 1535年 (提及)
- 1561年 (提及)
- 1655年 (提及)
- 1536年 (提及)
- 1755年 (提及)
- 1647年 (提及)
- 1716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748年 (提及)
- 1809年 (提及)
- 1530年 (提及)
- 822年 (提及)
- 1524年 (提及)
- 1537年 (提及)
- 1560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449年 (提及)
- 1284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1751年 (提及)
- 1522年 (提及)
- 1646年 (提及)
- 1677年 (提及)
- 857年 (提及)
- 1169年 (提及)
- 1196年 (提及)
- 1198年 (提及)
- 1181年 (提及)
- 1200年 (提及)
- 1436年 (提及)
- 1558年 (提及)
- 1568年 (提及)
- 1666年 (提及)
- 1368年 (提及)
- 736年 (提及)
- 1471年 (提及)
- 1514年 (提及)
- 1680年 (提及)
- 1653年 (提及)
- 1808年 (提及)
- 1686年 (提及)
- 1467年 (提及)
- 1562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540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735年 (提及)
- 1660年 (提及)
- 1261年 (提及)
- 1553年 (提及)
- 1820年 (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