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重修一統志 (四部叢刊本)/卷四百六十七至四百六十九
嘉慶重修一統志 卷四百六十七至四百六十九 清嘉慶二五年 敕撰 闕名 撰索引 景清史館藏進呈鈔本
|
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5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6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7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8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9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0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1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2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3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4Page:Sibu Congkan Xubian273-穆彰阿-嘉慶重修一統志-200-175.djvu/15
大清一統志
平樂府〈在廣西省治南少東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一千四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東至廣東連〉
〈州連山縣界五百六十里西至潯州府平南縣界三百八十里南至梧州府蒼梧縣界二百六十里〉
〈北至桂林府陽朔縣界十里東南至梧州府懷集縣界二百里西南至梧州府藤縣界四百七十里〉
〈東北至湖南永州府永明縣界一百里西北至陽朔縣界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師七千六百四十〉
〈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之域周為百越地秦為桂林郡
地漢為蒼梧郡荔浦富川馮乘謝沐臨賀等縣地
三國吳分置平樂縣屬始安郡晉因之宋屬始建
國齊仍屬始安郡梁陳隋因之唐武德四年於平
樂縣置樂州貞觀八年改曰昭州〈元和郡縣志取境内昭潭為名〉
天寶初曰平樂郡乾元初復曰昭州屬嶺南道五
代初屬楚周廣順元年屬南漢宋仍曰昭州平樂
郡屬廣南西路元大德中改平樂府屬廣西道明
屬廣西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廣西省領州一縣七
平樂縣〈附郭東西距八十里南北距一百里東至昭平縣界七十里西至桂林府陽朔縣界〉
〈十里南至昭平縣界七十里北至陽朔縣界三十里東南至昭平縣界一百十里西南至荔浦縣界〉
〈五里東北至恭城縣界六十五里西北至陽朔縣界六十里漢蒼梧郡荔浦富川二縣地三國吳甘〉
〈露元年分置平樂縣屬始安郡晉至隨因之唐武德四年於縣置樂州後為昭州治五代及宋因之〉
〈元明為平樂府治 本朝因之〉恭城縣〈在府東北 六十里東西距一百七十 里南北距一百〉
〈四十五里東至富川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桂林府陽朔縣界五十里南至平樂縣界十五里北至〉
〈湖南永州府永明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南至平樂縣界三十里西南至平樂縣界五里東北至湖南〉
〈永明縣界六十里西北至桂林府臨桂縣界一百四十里漢富川縣地三國吳以後為平樂縣地唐〉
〈武德四年始析置恭城縣屬樂州後屬昭州五代及宋因之元明屬平樂府 本朝因之〉富川
縣〈在府東少北二 百六十 里東西距六十三里南北距一百七十 里東至 湖南永州府江華縣界〉
〈六十二里西至恭城縣界一里南至賀縣界九十里北至恭城縣界八十里東南至湖南江華縣界〉
〈五十里西南至昭平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湖南永明縣界七十里西北至恭城縣界八十里漢〉
〈置富川縣屬蒼梧郡後漢因之三國吳改屬臨賀郡晉及宋齊以後因之隋初屬賀州大業初改屬〉
〈始安郡唐武德四年仍屬賀州天寶初改曰富水㝷復故五代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改屬平樂府〉
〈 本朝因之〉賀縣〈在府東南三百七十里東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東至廣〉
〈東連州連山縣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昭平縣界一百里南至梧州府懷集縣界一百十里北至富川〉
〈縣界七十里東南至廣東肇慶府開建縣界一百八十八里西南至梧州府蒼梧縣界一百七十里〉
〈東北至湖南永州府江華縣界二百四里西北至昭平縣界七十里漢置臨賀縣屬蒼梧郡後漢因〉
〈之三國吳黄武五年置臨賀郡晉因之宋泰始五年改曰臨慶國齊復故隋平陳廢郡置賀州大業〉
〈初州廢又廢縣入富川縣十二年復置臨賀縣仍屬蒼梧郡唐武德四年復於縣置賀州天寶初改〉
〈臨賀郡乾元初復曰賀州屬嶺南道五代因之宋亦曰賀州初屬廣南東路大觀二年割屬廣南西〉
〈路元曰賀州屬廣西道明洪武二年省臨賀縣入州十年改州為賀縣屬平樂府 本朝因之〉荔
浦縣〈在府西少南七十五里東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六十一里東至平樂縣界六十五里西至〉
〈修仁縣界二十五里南至永安州界十五里北至桂林府陽朔縣界四十六里東南至平樂縣界四〉
〈十五里西南至永安州界三十里東北至平樂縣界五十五里西北至桂林府永福縣界九十里漢〉
〈置荔浦縣屬蒼梧郡三國吳改屬始安郡晉以後因之唐武德四年於縣置荔州貞觀十二年州廢〉
〈縣屬桂州五代宋元因之明宏治四年改屬平樂府 本朝因之〉修仁縣〈在府西少南一〉
〈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十五里東至荔浦縣界十里西至柳州府雒容縣界一〉
〈百十五里南至大峒諸猺界二十里北至荔浦縣界五里東南至永安州猺界七十五里西南至柳〉
〈州府𧰼州界一百十里東北至荔浦縣界五里西北至桂林府永福縣界一百十里漢荔浦縣地三〉
〈國吳分置建陵縣屬蒼梧郡晉因之宋屬始建國齊曰建陵左縣屬始安郡梁置建陵縣隋因之唐〉
〈初屬桂州貞觀元年於縣置宴州十二年州廢還屬桂州長慶元年改曰修仁五代因之宋熙寕四〉
〈年省為鎮入荔浦元豐初復置仍屬桂州元因之明初屬桂林府宏治四年改屬平樂府 本朝因〉
〈之〉昭平縣〈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東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五里東至賀縣界一〉
〈百八十里西至永安州界三十里南至梧州府蒼梧縣界一百四十里北至平樂縣界五十五里東〉
〈南至賀縣界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梧州府藤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富川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北〉
〈至永安州界九十里漢臨賀縣地梁分置龍平縣兼置靜州及梁夀靜慰二郡隋初郡並廢大業初〉
〈州廢以縣屬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復於縣置靜州貞觀八年改曰富州天寶初改開江郡乾元初復〉
〈曰富州屬嶺南道五代因之宋開寶五年州廢以縣屬昭州熙寕八年改屬梧州元豐八年還屬昭〉
〈州宣和中改曰昭平淳熙六年復曰龍平元屬平樂府明洪武十八年省入平樂縣萬厯四年復置〉
〈昭平縣仍屬平樂府 本朝因之〉永安州〈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一百二十里南〉
〈北距一百八十八里東至昭平縣界三十里西至修仁縣界九十里南至梧州府藤縣界一百十里〉
〈北至荔浦縣界七十八里東南至昭平縣界三十里西南至潯州府平南縣界二百里東北至昭平〉
〈縣界六十里西北至荔浦縣界四十里漢荔浦縣地隋開皇十年分置隋化縣屬始安郡唐武德四〉
〈年改曰立山於縣置南恭州貞觀八年改曰𫎇州天寶初改𫎇山郡乾元初復曰𫎇州屬嶺南道五〉
〈代因之宋熙寕五年州廢以立山縣屬昭州元屬平樂府明洪武十八年省入平樂縣成化十三年〉
〈復置曰永安州屬桂林府宏治四年改屬平樂府 本朝因之〉
︹形勢︺清湘九疑犬牙相入居蒼梧始安之間〈昭潭志序〉灘
瀧至昭而中分〈方輿勝覽〉樂川匯於前仙嶺擁於後江
山氣象變化無窮〈清華閣記〉環以縈密諸山匯以灕樂
二水勝概天出嶺表要領〈圖經〉
︹風俗︺風聲氣習視沅湘猶伯仲〈昭潭志〉民居多竹茨茅
户〈同上〉氣候不齊一日數變昔號瘴鄉〈圖經〉民猺雜居
〈府志〉
︹城池︺平樂府城〈周二里有奇門四東北跨鳯皇山嶺宋治平元年建元至正間梵甎明洪〉
〈武十三年増築萬厯間建龍頭磯隄 本朝康熙六年五十三年五十七年重修 平樂縣附郭〉
恭城縣城〈周二里門三池廣一丈舊治在鳳皇山下唐武德八年建明成化間遷今所正〉
〈德萬厯間屢修 本朝康熙四年九年重修〉富川縣城〈周三里有奇門四明洪武二十〉
〈九年建 本朝康熙十一年修乾隆八年重修〉賀縣城〈周三里有奇門三池廣七丈舊土築〉
〈宋甃甎明嘉靖十一年隆慶四年屢修 本朝乾隆六年修〉茘浦縣城〈周一里有奇門〉
〈二舊治在永蘇里明景泰七年遷今所成化十四年甃甎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修〉修仁縣
城〈周一里有奇門三舊土築明成化十四年甃甎 本朝康熙五年雍正五年重修今増北門〉
昭平縣城〈周一里有奇門三明成化間築萬厯四年甃甎四十一年修〉永安州
城〈周二里有奇門三明成化中築 本朝順治十八年康熙五年二十二年重修〉
︹學校︺平樂府學〈在城西鳳凰山麓明嘉靖四年改建 本朝順治十六年康熙九年五十〉
〈年乾隆二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平樂縣學〈在縣治北舊附府學 本朝康熙四〉
〈十二年重建雍正四年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恭城縣學〈在縣治西明嘉〉
〈靖間遷建 本朝康熙九年四十五年乾隆五十六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富川縣學
〈在縣治北明正德元年改建 本朝康熙四年乾隆十二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賀縣學
〈在縣西南明嘉靖二十三年遷建 本朝康熙九年雍正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五名〉茘浦
縣學〈在縣治西明景泰七年遷建 本朝康熙中重修入學額數八名〉修仁縣學
〈在縣治東南明成化間遷建 本朝順治十二年康熙十一年雍正七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昭
平縣學〈在縣治西 本朝康熙元年建五十六年遷建南關外入學額數十二名〉永安
州學〈在州治南門外明萬厯初遷建 本朝康熙五年重建十八年雍正三年重修入學額數〉
〈十五名〉道鄉書院〈在平樂縣北關外祀宋鄒浩 本朝康熙六年易名訪賢書院四十〉
〈九年别建道鄉書院於北門内雍正二年修〉鳳巖書院〈在恭城縣 本朝嘉慶十一年〉
〈建〉富川書院〈在富川縣東門内本朝乾隆十六年建〉正誼書院〈在荔浦縣〉
〈東南 本朝嘉慶五年建〉眉江書院〈在永安州 本朝康熙二十年建 按舊志載平樂〉
〈縣有明賢書院富川縣有江東書院賀縣有明陽書院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三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八十五萬八千二百三十八名口計一〉
〈十三萬一百十八戸〉
︹田賦︺〈田地七千三百九十二頃二十三畝二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三萬七千二百七兩五分九〉
〈釐遇閏加徴銀一千六百五十一兩六錢七分二釐米三萬五千六百二十石二斗七升八合五勺〉
︹山川︺鳳凰山〈在平樂縣東北隅城跨其上〉東山〈在平樂縣東二里又東為曡秀山八〉
〈峯挺峙亦名八公山〉團山〈在平樂縣東十五里有堡〉穿山〈在平樂縣東五十里三峯並列〉
〈半壁開一竅廣數十丈可通徃來〉眉山〈在平樂縣東南九里聳翠如黛又黒山在縣東南五〉
〈里矗立霄漢一徑中通亦名岝㟧山〉雲山〈在平樂縣東南四十里九峯四垂如雲〉誕山
〈在平樂縣東南八十里一名聖山巍峩插天絶頂高平下有泉〉南山〈在平樂縣南二里俗呼屏〉
〈風山下有巖曰雙峯又南為五馬山在府江南岸突起五峯中峯高聳與郡治對又獨秀山在縣南〉
〈五里高數十丈峻峭特起〉縈山〈元和志在平樂縣南十里明統志在縣東南九里山勢縈迴曲〉
〈折上有九峯曰高崖羊欄月巖兠鍪馬鞍跨鐙石旗石劍了髻險不可涉〉華蓋山〈在平樂縣〉
〈西南十里高萬仞尖峯峻削無樹木四時蒼翠俗呼火𦦨山〉昭山〈在平樂縣西灕樂二水合〉
〈流處一名西山又名印山有巨石屹立江中方正如印〉密山〈在平樂縣北十里數峯迴合環〉
〈擁郡治〉目巖山〈隋書地理志平樂縣有目山元和志目巖山在縣北三十八里巖内兩孔〉
〈相對如人目瞳子白黑分明因號為目巖通志在縣北二十里〉洛山〈在平樂縣東北五十里周〉
〈四十餘里為富賀往來要道舊設三堡戍守〉魯溪山〈在平樂縣東北界高數百丈環跨平〉
〈樂恭城富川賀永安五州縣及湖南永明縣界上有塘方廣數畝名分水塘塘水出平樂曰魯溪江〉
〈出龍平巡司曰澇源出恭城曰上平江出富川曰白稿江〉鳳凰山〈在恭城縣東二里兩峯開〉
〈豁中峯昂聳如鳳飛翔舊縣城在山下〉銀殿山〈元和志在恭城縣東二十八里其下有鍾〉
〈乳穴十二所舊志一名兼山常有白雲繚繞遠視如宫殿故名〉五馬山〈在恭城縣南一里五〉
〈峯亭立故名又天馬山在縣南八里相近有高峯山〉三台山〈在恭城縣南三十里三峯聳峙〉
〈旁有馬鞍山〉曬袍山〈在恭城縣西南三里雲出即雨土人視為占驗〉雙童山〈在恭〉
〈城縣西五里〉石盆山〈在恭城縣西二十里石骨峻嶒約二三里左有巖如盆水色澄碧夏〉
〈秋不雨或漲中産遊風魚味甘滑率以穀雨前後出巖口〉金龍山〈在恭城縣西二十里〉島
坪山〈在恭城縣西五十里西水江出此〉仙姑山〈在恭城縣北八十里三峯並列旁有〉
〈小巖清泉不竭〉虎山〈在富川縣東二里許有巖曰龍水又穿山在縣東十里上有仙巖〉石
門山〈在富川縣東三十里四圍峭壁有門僅容一人其中平原曠野居民百餘家又東南五里〉
〈曰豹山其隂有洞〉穿光山〈在富川縣東四十里有巖一曰穿石山〉隱山〈在富川縣〉
〈東四十里中有潛德巖〉東山〈在富川縣東南九十里多産喬木俗呼姑婆山横跨二廣凡富〉
〈賀諸賊多倚此為逋藪〉龍頭山〈在富川縣南五里碧溪水出焉〉白馬山〈在富川縣〉
〈南二十里下有白馬泉又五里曰文筆山〉峽頭山〈在富川縣南二十里富川經此又有峽口〉
〈山在縣西七十里皆以兩山夾川而名〉鐘山〈在富川縣西南七十里上有石扣之如鐘又里〉
〈許有碧雲巖寛廠深邃奇異萬狀〉寶劍山〈在富川縣西南八十里有石如劍故名〉白
雲山〈在富川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旁有丹竈山下有竈溪水〉屏山〈在富川縣西三里形〉
〈如屏障西溝水出此〉靄石山〈在富川縣北一里山形高聳四時常有烟靄冒於峯頂因名又〉
〈二里為獨秀巖〉龍溪山〈在富川縣北五十里龍溪水出此〉郎山〈在富川縣東北五十〉
〈里中有穿石巖〉祿山〈在賀縣東十里又有郎江山亦在縣東十里〉浮山〈在賀縣東南十〉
〈里挺出江中障縣水口一名玉印山〉長林山〈在賀縣東南寰宇記長林山在廢封陽縣東北〉
〈三十五里高五百丈周迴七百里〉海螺山〈在賀縣南十五里山中石子如螺有泉清澈四〉
〈時常滴亦名滴水巖一曰天堂嶺〉五指石山〈在賀縣南八十里信都谷中五峯並列如〉
〈掌〉尖峯山〈在賀縣西南十五里峻峭高挺出羣峯之上〉蚤山〈在賀縣西南寰宇記〉
〈在蕩山縣南四十里高一千餘丈周圍三百里其山春前花卉競發朝陽早見俗呼為早山〉丹
甑山〈在賀縣西十里本名幽山寰宇記幽山南接蒼梧北通道州府志山高千餘丈唐李郃為〉
〈守更名丹甑亦曰甑山宋守鄧璧見其山時有雲氣上浮又名曰瑞雲泉流不竭注為池名曰仙池〉
玉泉山〈在賀縣西北十里其泉皎潔與仙池水俱流入橘江〉橘山〈唐書地理志臨賀縣〉
〈東有銅冶在橘山舊志在賀縣東北二十五里上有七十二峯攢奇競秀其中多橘故名舊嘗産銀〉
〈宋置銀場於此〉銀瓶山〈在荔浦縣東十里相近有對雞山兩山對立宛如雞形〉延賓
山〈在荔浦縣東二十里下有土司城城後二里許有三奇山山明水秀有三天門上至頂有數井〉
〈極清冽每日三潮中有坪可容萬人〉桂山〈在荔浦縣東三十里有洞曰天豪峭壁中懸縆梯以〉
〈上洞内有石筍蓮塔諸勝〉火𦦨山〈在荔浦縣東四十五里峯巒曡出亦名銅鼓嶺山頂有塘〉
〈寛數畝深丈許或曰即古之方山寰宇記荔浦縣有方山對九疑山高下相𩔖〉八仙山〈在荔〉
〈浦縣東南丹竹江口八山並列官道旁又有笏山在縣東南五里壁立如笏頂寛百餘丈〉鵞翎
山〈在荔浦縣東南六里巖壑相承虛明變幻下有鵞翎巖宋時嘗更為娥英山〉聖山〈在荔〉
〈浦縣南一里上有巖雲合則雨中有石乳又獨秀山在縣南三里又古架山在縣南八里山後有洞〉
〈極寛廣山半有泉清冽〉青山〈在荔浦縣南二十里林木葱翠隆冬不凋故名上有雙魚石下〉
〈有洞洞中有橋尺許水深無底猺獞雜處荔江遶其後又有小青山穹窿百尺有五巖〉大杭
山〈在荔浦縣西南二十五里兩山夾峙有二泉不竭與永安州接界〉鏌鎁山〈在荔浦縣〉
〈北三十五里險峻如刃昔人置閣於上土人謂之界脾峽山後為北塞山下有洞可入又北山在鏌〉
〈鎁西高千㝷頂有坪濶數百大有二泉寒冽冬夏不涸〉羅仁山〈在修仁縣東三里一名獨〉
〈山高千丈巍然突立四圍懸崖峭壁惟南一穴可通山頂容四五百人稍南水遶其下又二里為太〉
〈平巖深邃而險〉崇仁山〈在修仁縣南五里高數百丈雲興即雨亦曰崇仁巖因古崇仁縣為〉
〈名〉文筆山〈在修仁縣南二十里為縣學對山〉黄峒山〈在修仁縣南二十里地極〉
〈深險又南十里為龍岡山又德峰山在縣南三十里〉大猺山〈在修仁縣南黄峒山後叢山曡〉
〈箐路險難行寛袤六七十里修水自此發源内有六噶六定三片六段等猺〉大峒山〈在修〉
〈仁縣南百里山嶺層曡綿亘數百里達潯州府平南縣界皆諸猺所居不通行旅〉駱駝山
〈在修仁縣西十五里〉修仁山〈在修仁縣西二十八里縣因以名〉德峯山〈在修仁縣〉
〈西三十里高出衆山可以望遠〉松明山〈在修仁縣北一里山多松人採之以代炬〉蘇山
〈在修仁縣北十里高千丈前一石壁有泉下滴宋皇祐間知縣狄遵誨討山寇於此夢蘇武神因禱〉
〈焉師捷請於朝建廟祀武因名〉仙㑹山〈在昭平縣東八十里山頂有平石似棋枰俗名神仙〉
〈聚㑹山其西有雙皇嶺相近又有玉坡山高數十丈巖内有石乳下垂下有坡石如白玉故名〉望
高山〈在昭平縣東昭平里高峻可遠眺〉葫蘆山〈在昭平縣東二五都潘家寨南高五〉
〈里甚險峻匍匐而上其頂寛平約數畝餘突生一石石旁有臺〉蓮花山〈在昭平縣東二五都〉
〈形如蓮瓣環麓有水俗呼出水蓮花相近有蘇石山平原突起高百丈舊名梭石山上有泉曰燕泉〉
〈明嘉靖八年猺亂鄉人避居於此被圍七日富川知縣金傑來援得免以其垂死得蘇因更今名〉
北陀山〈在昭平縣東南九十里高峻難登陟後有天池一名峽口塘其源不竭舊為猺獞出〉
〈没處里道記北陀山有水路自峽口至大江一百五十里有六十五灘萬厯三十七年郡守陳啟孫〉
〈開鑿遂通舟楫〉天門山〈在昭平縣東南一百四十里接賀縣界上有石門插天曰天門嶺〉
五指山〈在昭平縣東南一百八十里衆山中五峯特出巖内空廣可容萬人有江水穿流巖〉
〈口僅一道可容出入四壁陡絶明萬厯初建立營堡撥兵戍守〉五將山〈在昭平縣南六十里〉
〈又有古袍山在縣南一百里〉黄京山〈在昭平縣南一百五十里上灘水經此入江〉金
田腦山〈在昭平縣西八里其東有明源洞明源水出焉〉銅鼓山〈在昭平縣西二十里〉
〈峯巒巖壑次第相望又富玉山在縣西四十五里亦高廣圖經云東列天門西環富玉〉五峯
山〈在昭平縣北五里五峯並峙亦名五指山為縣主山〉獨山〈在昭平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巍〉
〈然特立周圍皆峭壁不可攀躋其南一穴廣二十六步深三十步高千㝷可通山巔寇起居民緣梯〉
〈而上寇不可犯〉印岡山〈在昭平縣東北元和志在思懃縣北四十五里〉三昧山〈在永〉
〈安州東五十里一名平峒峒口河出此〉古眉山〈在永安州南三十里明成化三年韓雍討〉
〈藤峽賊令别將夏正越古眉雙髻諸山伏林峒扼其東奔即此有古眉營在東麓〉𫎇山〈在永〉
〈安州西南五里唐書地理志𫎇州取州東𫎇山為名下有𫎇水〉力山〈在永安州西南三十里巖〉
〈谷深險舊為賊巢舊志藤峽府江之間有力山險於藤峽數倍其地獞人善傅毒弩矢中人則立斃〉
〈明正德五年王守仁討藤峽賊賊走保永安力山後進兵搗平之〉蓮花山〈在永安州西五〉
〈里諸山聯絡狀若蓮花〉茶山〈在永安州西四十里綿亘深逺林箐叢鬱迤西皆猺人盤踞西〉
〈江水源出此〉三石山〈在永安州西北十五里〉天堂山〈在永安州西北五十里崎〉
〈嶇百里始至其頂〉羣峯山〈在永安州北四十里羣峯環聚巖隈深阻舊置巡司於此〉石
鼓山〈在永安州東北十二里頂有大石如鼓遇寇變則自鳴〉銀山〈在永安州東北十五〉
〈里有石如銀光耀奪目故名銀江流遶其下〉天門嶺〈在平樂與賀縣接界上有石門〉仙
宫嶺〈在平樂縣北二里宋鄒浩謫官時僦居處高百餘尺四望形如金字一名金字嶺下有感〉
〈應泉浩有詩並序〉冬熱嶺〈在恭城縣西五里高峻難行嚴冬過嶺亦汗流浹背〉麥嶺
〈在富川縣東北六十里與湖南永明江華諸縣交界〉桂嶺〈在富川縣東南一百二十里賀縣東〉
〈北百里與湖南江華縣廣東連山縣接界即古臨賀嶺也一名萌渚嶠裴淵廣州記五嶺一曰臨賀〉
〈鄧德明南康記五嶺第四曰臨賀萌渚嶺水經注萌渚之嶠五嶺之第四嶺也元和志萌渚嶠在馮〉
〈乘縣北一百三十里桂嶺在桂嶺縣東十五里寰宇記嶺高三千餘丈東接連州北接通州名勝志〉
〈萌渚嶠廢馮縣基在焉晉陶侃之擊杜宏宋潘美之擊劉鋹岳飛之擊曹成俱由於此〉長標
嶺〈在富川縣北六十五里相傳李靖討蕭銑嘗駐師植標於此〉馬鬃嶺〈在茘浦縣東四〉
〈十里與火𦦨山隔江相對上有石如雞冠一名雞冠嶺〉天井嶺〈在修仁縣南十五里上有〉
〈一壑寛丈許深數丈〉接米嶺〈在昭平縣東百餘里高數千仞石峰巉巖鳥道如綫其尤險者〉
〈曰馬頸曰石磢為獞猺淵藪 本朝雍正三年開鑿跨嶺除道闊五六尺上下四十里行旅便之〉
白坑嶺〈在昭平縣北寰宇記白土坑在廢富州城北隅其土白膩又名鉛粉郡人取以為貨〉
〈終古不竭〉摩天嶺〈在永安州東十里許又州北三十里有通天嶺屴崱嵳峩勢若插天〉龍
嶽峯〈在平樂縣東五里一名龍躍峯下有考槃澗水〉秀峯〈在富川縣西北七十里平地突〉
〈起數十仞秀甲雲表〉昭潭岡〈在平樂縣東二里考槃澗口下有十六灘一名昭潭洞灕樂二〉
〈水匯而為潭岡在其北亦曰昭岡潭〉朝岡〈在賀縣東北元和志朝岡在桂嶺縣東北四十五里〉
〈又有程岡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並有鐵𨥥自隋至唐採取〉滴珠巖〈在平樂縣東三里東〉
〈巖水從石巖而下舊名滴水巖又有珠巖在縣東十五里玲瓏曲折有石如珠亦名迎仙洞〉白
雲巖〈在平樂縣東八里叢林蓊鬱洞門中開其外百餘步澗水潺湲兩岸陡絶人迹罕至〉瑞
山巖〈在平樂縣東三十里四巖相連曰高巖下巖癸水巖大口巖〉羅山巖〈在平樂縣〉
〈東北八十里水環巖外乘筏而入秉炬行百餘步縁梯而上可達山巔〉金芝巖〈在恭城縣〉
〈東五里上有石乳垂結如芝〉穿巖〈在恭城縣西十五里一名太極巖有水從巖中流出山石〉
〈峻聳玲瓏洞口闊二丈餘高亦如之旁有石柱圍數尺高與巖齊〉魚田巖〈在恭城縣西三〉
〈十里從巖口泛舟入凡數折沙平水曲樹斷雲連最稱幽勝〉甑頭巖〈在恭城縣北八十里〉
〈高險難登宋寶祐初邑人周元鶚刋文石壁又有佛巖在縣北六十里宋田開讀書處相近有峻巖〉
〈宋周述讀書處〉桃母巖〈在富川縣西北八十里地多桃〉觀音巖〈在賀縣北二十五里〉
〈巖洞深窗聳翠乳竇天成〉麒麟巖〈在茘浦縣東十里兩山對峙巖口有潭其水由丹竹江出〉
〈荔河〉藍村巖〈在荔浦縣東南四十里景物幽奇洞口深黑遊者必須燃炬而入〉天門
巖〈在茘浦縣東南藍村巖南五里舊名黃姜巖其中又有太極拱辰廣寒諸巖雲壑深邃〉官
巖〈在修仁縣東以弄村後一名以弄巖懸崖壁立巖在山半巖口高丈許可容數百人有水滴下〉
〈不絶相近又有涼洞巖石山高聳巖在其下口高二丈許内可容數十人巖盡處有深潭避寇者多〉
〈居於此〉象鼻巖〈在修仁縣東南半里下臨水際碧潭瀠洄内深數丈名𧰼鼻潭〉佛子
巖〈在昭平縣東昭平里巖口高十丈闊如之内可容十榻旁穿一穴容數十人積乳下垂巧踰雕〉
〈畫相近又有仙巖僂身而入中有深潭沙洲〉羊角巖〈在昭平縣東二五都雙峯插漢山半〉
〈有巖内分二道其右較寛可容百人相近又有穿巖其巖穿山二面光明軒敞可容百人〉干城
巖〈在永安州西一百六十里杜莫寨旁二里萬竅玲瓏特闢洞天若堂奥然〉仙迴洞〈在昭〉
〈平縣西北七十里接永安州界明萬厯中置堡於此〉官巖洞〈在永安州北六十里杜莫寨山〉
〈中高丈許有石室極光明風雨不能侵常以此作公館相近又有仙女洞去杜莫寨三里又榕洞在〉
〈州北六十里〉鼓鑼峽〈在平樂縣東南三十二里龍頭磯下有石如鼓鑼水漲則洄洑旋轉〉
〈舟不敢行又龍門峽在縣東南一百十里府江中一名松林峽冬月水小極險惡明萬厯中加開鑿〉
〈漸為坦道〉陽里穴〈元和志平樂縣東三十一里有陽里穴那溪穴新穴皆出鍾乳〉灕江
〈亦名桂江自桂林府陽朔縣流經府城南名府江又南經昭平縣東又南入梧州府蒼梧縣界史記〉
〈南越列傳戈船將軍下灕水水經注灕水自熙平又南逕平樂縣界左合平樂溪口又合瀨水上有〉
〈灕水關又南左合靈溪水又南至廣信元和志灕水東去龍平縣二十一步又桂江在開江縣西二〉
〈里方輿勝覽灕水合樂川以至梧灘瀧三百六十至昭而中分自昭而上至靜江不甚險惡自昭而〉
〈下至梧多鋭石灘高而水湍急經畧志府江東岸有家石狗等衝接恭城之站面西岸有銅亮銅〉
〈鏡等衝接茘浦之三峒山勢陡絶道里遼闊舊志灕江自平樂縣界厯滑石灘鱖魚灘又厯更鼓灘〉
〈與茘浦江合又東匯樂川水為昭潭又東厯韭菜灘三門灘足灘遠近羣灘參差環匯夾江兩岸皆〉
〈高山盤束朦朧陰翳長六七百里猺獞多窟穴於此明萬厯十四年撫臣吳丈華命工併力疏鑿遂〉
〈成坦途〉沙江〈在平樂縣東源出縣東北洛山西流合魯溪江至榕津與誕山江合流入樂川〉
〈魯溪江源出魯溪山之分水塘〉誕山江〈在平樂縣東南一百里源出誕山西流合沙江入樂〉
〈川〉平樂江〈自湖南永明縣流經恭城縣南又西南經府城東北又西南入灕江水經注平〉
〈樂溪水出臨賀郡之謝沐縣南厯山西北流逕謝沐縣西南又西南流至平樂縣東南左㑹謝集衆〉
〈溪派流湊合西逕平樂縣南又西南流注於灕水謂之平水元和志平樂水西去恭城縣二百步又〉
〈平樂溪在平樂縣南三里水之西岸有昭潭周迴一里其深不測寰宇記平樂江在平樂縣東八十〉
〈里江中有懸藤灘黎壁灘舊志今名樂川水由恭城至平樂合誕山沙江諸水入灕又有名川江一〉
〈名上平江源出恭城縣九十里灌陽縣界平川南流過縣北六十里入樂川又有南平江在縣東南〉
〈六十里其上源為白水淘江西流入樂川〉勢江〈在恭城縣東四十里源出仲家猺峒中流合樂〉
〈川又北洞水在縣東十五里源出銀殿山西流入樂川一名葛家溪又下山水在縣東五里亦入樂〉
〈川〉西水江〈在恭城縣西源出縣西北黄山南流至平樂界入樂川又有高橋溪源出縣西〉
〈高堆嶺東流合西水又有蘇陂水在縣西四十里亦流入樂川〉富江〈在富川縣西又南經昭平〉
〈縣東北謂之思懃江即古靈溪水也水經注靈溪水出臨賀富川縣北符靈岡南流逕其縣東又南〉
〈注於灕水元和志靈溪水今名富水去富川縣西二里又富川水在思懃縣東五十步南流經龍平〉
〈縣南入灕水寰宇記富水在富川縣西四十里源出浮蓋山下南流入富川思懃廢縣其水灌注田〉
〈疇居民豐贍故名舊志有白藁澗在富川縣西南百里源出猺中沙坪村亦謂之沙江南流經白霞〉
〈寨又南至思懃廢縣與韋峒濁水江合又西南一百二十里至昭平縣東北入灘江蓋即富江也〉
賀江〈自富川縣發源南流經縣東又南至賀縣東與臨水合又南入廣東開建縣界本古臨水〉
〈也水經注封水出馮乘縣西謝沐縣東界牛屯山謂之臨水東南流逕萌渚嶠西又東南左合嶠水〉
〈又逕臨賀縣東左會賀水又西南流至郡南又西南逕封陽縣東為封溪水又西南流入廣信元和〉
〈志臨水東去臨賀縣十步又有賀水合更名臨賀水又臨賀水東去封陽縣百步寰宇記臨水源出〉
〈馮乘縣西北臨山下南流至臨賀縣界明統志謂之賀水云源出富川縣靈亭鄉東流合臨水舊志〉
〈賀江源出富川縣石鼓山之巔迤邐而南合神源大源諸水經縣城東南合西溝蘆溪將軍諸水又〉
〈過峽頭鐘山經賀縣城東合臨水又東合橘江至縣東南八里有龍溪水注之湍流奔激亦謂之龍〉
〈門灘 按水經注臨水大於賀水其發源之馮乘縣與經流之萌渚嶠並在今富川界而賀水别出〉
〈興安在今賀縣東北界元和志寰宇記皆與水經注合是今賀水之實為臨水臨水之當為賀水無〉
〈疑自明統志以出富川者為賀水出桂嶺者為臨水諸志從之其名遂舛明統志又云富江在富川〉
〈縣東源出靈亭鄉桃母巖則又誤以臨水為富江矣〉橘江〈在賀縣東二里源出橘山南流入賀〉
〈江〉茘江〈自桂林府永福縣流經修仁縣北又東經荔浦縣南又東至平樂縣西南合灕江即〉
〈古瀨水也水經注瀨水出荔浦縣西北魯山之東逕其縣西與濡水合又東注於灕元和志荔江水〉
〈在茘浦縣南一里寰宇記茘江源出崇仁縣西北茘山其源多桂樵採無雜木舊志源出永福縣西〉
〈南界廢理定縣流經修仁縣北十里有東陂朝陽諸水注之經茘浦縣有山月丹竹延賓諸水注之〉
〈又有東江源出永安州亦北流入焉茘水至平樂縣西五里合灕江謂之茘浦江口又湖塘江亦源〉
〈出永安州流入平樂縣界合荔水入灕江〉延賓江〈在茘浦縣東三十五里源出上洞流合荔〉
〈水〉丹竹江〈在茘浦縣東南源出峯門砦北流過獨秀山入荔水〉山月江〈在茘浦縣〉
〈北即古濡水也水經注濡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東南逕其縣西又東南流入茘浦縣注於瀨溪又〉
〈注於灕水舊志山月江一名沙月江在縣北二十里鐘山下源出縣西北雞籠猺南源東南流經山〉
〈月嶺入茘水〉修江〈在修仁縣南源有二一出大猺山六定六噶諸猺峒一出永安州之滴水〉
〈猺界東流與黄峒水合又東北經縣東南至荔浦縣界合荔江向可通小舟今沙石壅塞又有橫牆〉
〈江發源崇仁山流入沉沙口至縣東南一里 按元和志有駱駝水在建陵縣西七里又有建水出〉
〈縣北建山南流經縣東寰宇記駱駝水源出龎山西南注建水駱駝水蓋即今修江建水今無可攷〉
富郡江〈在昭平縣東南源出賀縣界西流經馬江廢縣亦名馬江又西流入灕江又有招賢〉
〈河在縣東南一百九十里通馬江〉明源江〈在昭平縣西五里源出金田腦山流經練灘入〉
〈灕江〉歸化江〈在昭平縣北八十里源出永安州界仙迴洞流經廢歸化縣因名又東南入灕〉
〈江〉濁水江〈在昭平縣東北縣出賀縣界棋盤石二水分流東流為沙田江入賀水西流為〉
〈濁水江㑹白藁水入思懃江〉銀江〈在永安州東十二里源出平峒流經銀山又南㑹西江又〉
〈南流入眉江〉眉江〈在永安州南又南入梧州府藤縣界即銀西二江之下流古𫎇水也元和〉
〈志𫎇水舊名涇水在立山縣北二里又曰𫎇水在正義縣南四里又曰涇水西北去東區縣三十五〉
〈里寰宇記州東𫎇山下有泉源流為𫎇水州志𫎇江一名眉江在州南二十里以灣曲宛若眉狀而〉
〈名又𫎇江口在州南五十里下達五屯所又激江在州南源出古眉山與𫎇水合流入灕〉西江
〈在永安州西源出茶山東流過六峒㑹銀江州志有峒口河在州東北五里源出三昧山西流至州〉
〈城又古皁河在州西北三十里由石牛潭東流至州城二水夾合蓋峒口即銀江古皁即西江也〉
西溝水〈在富川縣南源出屏山又盧溪水在縣南三里一名橋頭江源出縣西十里黑石源〉
〈又碧溪水在縣南五里源出龍頭山並東流入富江〉蕅源水〈在富川縣北二十里源出猺中〉
〈塘背村北流入湖南永明縣界〉臨水〈在賀縣東南自縣東北流合賀江本古賀水也水經注賀〉
〈水出興安縣西北逕羅山東南流逕興安縣又西南流至臨賀郡東右注臨水元和志賀水出賀州〉
〈東北界西流注臨水明統志謂之臨水云源出桂嶺南流至賀縣東與賀川合流而下舊志臨水在〉
〈縣東南一里源出桂嶺一名桂嶺江〉崇仁水〈在修仁縣北寰宇記崇仁水源出謝山東流合〉
〈曰石水〉上灘水〈在昭平縣南源出縣西南之鹽峒東流經黄京山入灕江〉六樟水
〈在永安州西南二十里自潯州府武宣縣流入東入眉江〉金斗水〈源出永安州北七十里金〉
〈斗崖流合古東古爽諸川又東北至平樂縣界入茘江又有金麻江源出榕洞〉平溪〈在平樂縣〉
〈南三里北流注於昭潭又考槃洞在縣東二里西南流注於昭潭〉竈溪〈在富川縣西南源出〉
〈丹竈山西南流入灕江方輿勝覽水在縣西五十里〉秀溪〈在富川縣西七十里源出秀峯一名〉
〈秀峯澗南流入灕江〉錫溪〈寰宇記在臨賀縣東北四十五里源出錫山其水清冷人久飲則損〉
〈腰脚今土人多患跛躄〉官潭〈在恭城縣東源出湖南永明縣東南流九十里過縣南又西入〉
〈樂川又有白面潭在縣東二里牛�潭在縣東五里五海潭在縣東二十五里犀牛潭在縣西二十〉
〈里〉金沙泉〈在府治東南即李商隱詩所謂繩爛金沙井是也遺迹猶存〉沸水泉
〈在賀縣西二十里泉涌如沸灌溉甚溥又有玉山泉在縣西北〉温泉〈寰宇記在臨賀縣東北四〉
〈十五里源出劣下山半巖石壁中出泉三道一熱一冷一温各有眼五十步作二舍西流入錫溪通〉
〈志今温泉有二處一在南鄉洞一在里松鄉又有温泉在昭平縣東南馬江里〉古碧泉〈在永〉
〈安州南十里又有甘露泉在州北七十里官道旁行人掬飲云可避疫〉梅公井〈在府東宋〉
〈守梅勢所鑿〉七分水井〈在賀縣南五十里從平地涌出四時不涸灌田甚廣〉
︹古蹟︺平樂故城〈在今平樂縣西南元和志吳甘露元年分富川縣置平樂縣屬始安郡宋〉
〈史地理志昭州平樂大中祥符元年移治州城東舊志故城在縣西南三里荔浦江口亦名樂州城〉
恭城故城〈在今恭城縣東唐書地理志昭州恭城蕭銑置元和志縣西南至昭州九十里〉
〈宋史地理志太平興國元年徙治於北鄉龍渚市景定五年復舊縣志縣舊治在縣東鳳凰山下明〉
〈成化十三年以水患始移於黃牛岡之原即今治〉富川故城〈在今富川縣西南元和志〉
〈富川縣東南至賀州一百四十五里本漢舊縣舊志故城在鐘山下自漢至元皆因之明洪武初置〉
〈守禦千户所於藹石山南相距七十里二十八年併遷縣於此即今治也〉臨賀故城〈今賀〉
〈縣治漢置縣三國吳置郡吳志赤烏二年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自稱平南將軍攻零陵桂陽〉
〈諸郡遣吕岱討平之水經注郡對臨賀二水之交㑹故取名焉〉茘浦故城〈在今荔浦縣治〉
〈西元和志茘浦縣北至桂州二百四十七里本漢舊縣因荔水為名縣志舊縣治在今縣西茘江之〉
〈濱後遷今縣之南濱江明洪武元年始築土城景泰七年移於後山即今治通志又有茘州故城在〉
〈縣西四十里〉建陵故城〈在修仁縣南元和志建陵縣北至桂州三百四十里吳孫氏置〉
〈九域志縣在桂州西南二百六十七里縣志舊縣治馬良坪在縣西三里或曰治南隘口明永樂初〉
〈為賊所陷景泰初遷壩寨村在縣南二里天順中復陷於賊成化十五年遷於五福嶺即今治〉龍
平故城〈今昭平縣治梁置龍平縣唐為富州治元和志富州西北至昭州一百六十里東北〉
〈至賀州二百十里西至蒙州九十里寰宇記龍平縣乾元元年移於古武城郡為理所舊志縣舊治〉
〈太平嶺在府江西岸有城明初廢成化中置昭平堡尋陷於寇正德三年遷堡城於府江東岸置守〉
〈備司萬厯四年復置縣六年移還江西岸舊址即今治〉𫎇州舊城〈在永安州治南元和〉
〈志𫎇州東至富州九十里西北至荔浦縣八十里本漢蒼梧郡茘浦縣地隋開皇十年分置隋化縣〉
〈屬桂州唐武德四年於此置南恭州貞觀八年改為𫎇州因𫎇水以為名領立山正義東區三縣又〉
〈立山縣郭下本隋化縣武德四年改置立山縣屬荔州改屬𫎇州宋史地理志昭州立山縣熙寕五〉
〈年廢𫎇州入焉舊志明洪武中廢立山縣置古眉寨巡司在今州南二十里古眉蓋即古𫎇之訛也〉
〈成化十三年以地處萬山之中民少猺多難以控禦因復置州移於今治立山舊址今在州治東〉
沙亭廢縣〈在平樂縣西唐書地理志昭州平樂武德四年析置沙亭縣貞觀七年省寰宇〉
〈記廢沙亭縣在昭州西三十五里唐證聖元年置聖厯二年廢有沙亭水在舊縣西北〉永平
廢縣〈在平樂縣東北元和志昭州永平縣西南至州九十里證聖元年割平樂縣永平鄉置因〉
〈鄉為名縣南臨永平水西流入平樂縣界寰宇記開寶五年併入平樂縣志故址在縣東北厯塘村〉
綏越廢縣〈在富川縣南隋書地理志始安郡富川縣大業初省綏越縣入焉唐書地理志〉
〈梧州蒼梧縣貞觀八年以賀州之綏越來屬十二年省綏越舊志廢縣在蕩山縣南百里 按綏越〉
〈凡再置俱不知在何時今考唐志賀州本綏越郡隋志永平郡賀州陳置綏越郡則縣之始置疑在〉
〈陳時其重置當與沙亭等縣同在武德四年〉馮乘廢縣〈在富川縣東北元和志馮乘縣〉
〈東南至賀州一百八十里界内有馮溪因以為名本漢舊縣屬蒼梧郡吳屬臨賀郡隋大業三年改〉
〈屬零陵郡唐武德四年屬賀州寰宇記廢馮乘縣在賀州北一百二十里開寶四年省入富川舊志〉
〈在今縣北七十里靈亭鄉〉封陽廢縣〈在賀縣南元和志封陽縣北至賀州一百四十五里〉
〈本漢舊縣屬蒼梧郡在封水之陽故名吳屬臨賀郡隋屬蒼梧郡武德中屬賀州唐書地理志封陽〉
〈貞觀元年省九年復置寰宇記開寶四年省入臨賀縣為信都鄉縣志今有信都鎮在縣南百里即〉
〈封陽墟也〉蕩山廢縣〈在賀縣西元和志蕩山縣東至賀州一百七十二里蕭梁立隋大業〉
〈二年省唐武德四年復置有蕩山在縣西七里唐書地理志賀州蕩山縣天寶後置寰宇記開寶四〉
〈年廢蕩山入臨賀縣為招賢鄉縣志招賢鄉今屬昭平縣〉桂嶺廢縣〈在賀縣東北元和志〉
〈桂嶺縣本漢臨賀縣之地吳分置建興縣屬臨賀郡晉改興安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桂嶺屬熙平〉
〈郡因界内桂嶺為名唐武德四年改屬賀州西南至州八十二里明統志廢桂嶺縣在賀縣境元末〉
〈省縣志在縣東北一百里桂嶺下〉崇仁廢縣〈在茘浦縣西南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析〉
〈茘浦縣置崇仁縣屬茘州貞觀十二年改屬桂州後省〉武龍廢縣〈在修仁縣西北唐書〉
〈地理志桂州修仁貞觀元年置武龍縣十二年省〉歸化廢縣〈在昭平縣西宋書州郡志〉
〈鬱林郡歸化縣疑是江左所立隋書地理志始安郡龍平縣平陳後又置歸化縣大業初廢歸化安〉
〈樂博勞三縣入焉唐書地理志富川龍平縣武德四年析置歸化安樂博勞九年俱省寰宇記歸化〉
〈廢縣在龍平縣西北三十里安樂廢縣在縣東北五里博勞廢縣在縣北三十二里〉馬江廢
縣〈在昭平縣東南元和志開江縣北至富州一百里本漢猛陵縣地梁於此置開江郡隋開皇十〉
〈年罷郡為縣屬靜州大業二年廢唐武德五年復置屬梧州唐書地理志富州馬江本開江後隸梧〉
〈州又復隸柳州長慶三年更名寰宇記時桂管觀察使殷侑以開州有開江縣名同因按圖經云其〉
〈江是漢馬援所開請改馬江縣從之開寶五年併入龍平縣志廢縣今為馬江里〉豪靜廢
縣〈在昭平縣南隋書地理志始安郡豪靜縣梁置開江武城二郡陳置逍遥郡隋平陳郡並廢唐〉
〈書地理志武德時以豪靜隸梧州貞觀十二年省入蒼梧縣縣志廢縣在縣南百餘里〉思懃
廢縣〈在昭平縣東北元和志思懃縣南至富州一百四十里聖厯元年分龍平縣置二年於縣〉
〈置武安州開元二年廢以縣屬富州宋史地理志開寶五年以思懃入龍平縣志廢縣在縣東北陶〉
〈唐封之東南唐志作天寶後置與元和志不合〉欽政廢縣〈在永安州唐書地理志𫎇州立〉
〈山武德五年析置欽政縣貞觀十二年省舊唐志武德四年置南恭州割茘州之立山東區純義三〉
〈縣置嶺政縣即欽政之訛又州志有常安廢縣在今州西北三十里唐初置尋廢考新舊志俱無不〉
〈知何據〉永寕舊縣〈在茘浦縣西北本三國吳永豐縣也元和志永豐縣北至桂州二百〉
〈一十里吳甘露元年析漢茘浦縣之永豐鄉置隋開皇十年省入陽朔縣唐武德四年復置唐書地〉
〈理志桂州豐水縣本永豐縣隸昭州武德四年析陽朔縣置後來屬長慶三年更名文獻通考靜江〉
〈府永寕唐豐水縣梁改宋史地理志熙寕四年廢為鎮入茘浦元祐元年復置南渡後無永寕縣九〉
〈域志茘浦縣有永寕鎮縣志永寕鎮在縣之西北五十里〉東區舊縣〈在永安州東南唐武〉
〈德五年分立山縣置屬茘州尋屬南恭州貞觀六年隸鷰州十年還屬𫎇州元和志縣西北至𫎇州〉
〈八十里熙寕五年省入立山〉正義舊縣〈在永安州西北唐武德五年分茘浦置純義縣〉
〈屬荔州尋屬南恭州貞觀六年改屬鷰州十年還屬𫎇州永貞元年避諱改曰正義元和志縣東南〉
〈至𫎇州三十里寰宇記在州西北二十三里宋熙寕五年省入立山〉州廢城〈在平樂縣〉
〈輿地紀勝在平樂縣東南四十里唐天冊萬𡻕元年所築光大元年廢名勝志古州城今訛為州〉
〈舊志相近又有崑崙城建置未詳〉銀場〈在賀縣九域志臨賀縣有太平銀場又有寶場開寶〉
〈四年省寰宇記寶城場即古劣下場廢入縣為温泉鄉舊志太平銀場在賀縣之東北橘山久廢〉
錫場〈在賀縣元和志臨賀縣北四十里有大山山有東游龍中二冶百姓採沙燒錫以取利焉〉
〈縣志錫鑛有六皆在縣北〉政平樓〈在府治前今改安定門樓〉書雲樓〈在府治南〉三
瑞樓〈在府治西城上又名七松樓〉籌邊樓〈在府城東南〉御史堂〈在恭城縣〉
〈東五里宋御史周渭讀書處〉十箴堂〈在賀縣治内刻宋周必大十箴於石〉中和堂
〈在賀縣舊州治中久廢〉拱北軒〈在府城北仙宫嶺下又得志軒皆宋鄒浩所搆有記〉雙
榕閣〈在府治東二里江邊居兩榕之間故名今廢〉天繪閣〈在府城北宋鄒浩嘗居此〉
〈三年〉清音閣〈在賀縣西五里宋守譚良佐建以旁有瀑布故名〉明秀亭〈在府城南〉
〈門外〉翺風亭〈在府城北仙宫嶺宋鄒浩建以為避暑之所有記〉梅公亭〈在府治東〉
〈北鳳凰山宋梅摯建以昭州所為詩及五瘴説刻石嵌於壁又有十愛亭在府治西北亦摯建十愛〉
〈者月士寺觀角水路樂酒果也各有詩〉
︹關隘︺南關〈在平樂縣東南昭潭岡下又北關在縣北鎮夷門外舊皆設官𣙜税〉龍虎關
〈在恭城縣東北七十里九域志恭城縣有荆峽松門永安三鎮舊志今龍虎關即荆峽鎮也關南屬〉
〈恭城北屬湖南永明縣〉虎口關〈在恭城縣西十里接平樂縣界明末曹志建據縣所立〉
茘平關〈漢書地理志荔浦縣有荔平關元和志關在縣南蓋在荔水之上久廢〉鏌鎁
關〈在荔浦縣北三十五里鏌鎁山上〉南隘關〈在修仁縣西南四十里亦曰南隘口九域〉
〈志修仁縣有南隘鎮即此舊志内分十排東界石牆堡南北界雒容象州永福皆猺獞所居〉馬
騮隘〈在平樂縣東南五里一名馬鹿巷為往粤東陸路要扼〉牛巖隘〈在富川縣東民〉
〈猺雜居與湖南江華縣山界相連設兵防守〉古蘇堡隘〈在永安州東南接昭平縣界又〉
〈有馬鬃嶺隘在州北接荔浦縣界平坦堡隘在州西北接修仁縣界皆猺獞雜居 本朝康熙六十〉
〈年設兵防守〉鎮峽寨巡司〈在恭城縣北六十里與湖南永明縣接界倚山臨江實為〉
〈險要明萬厯𥘉置巡司今因之又舊有白面寨巡司西嶺寨巡司今俱裁〉白霞寨巡司
〈在富川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有巡司司前有白霞渡又舊有寨下巡司在縣西北秀峯村今裁〉信
都鎮巡司〈在賀縣南一百里即古南鄉鎮也宋潘美圍賀州南漢將伍彦柔趨援美潛以〉
〈奇兵伏南鄉岸擒彦柔即此舊有巡司今因之〉里松鄉巡司〈在賀縣東北 本朝嘉慶〉
〈二十年移㑹寕墟巡司駐此〉馬江塘巡司〈在昭平縣一百三十里 本朝嘉慶四年〉
〈設〉鐘山鎮〈在富川縣東南鐘山下即古縣治也縣徙後因置鎮有土城周不及二里門二〉
〈舊移邊蓬巡司於此今廢〉平旦鎮〈在永安州西南九域志立山縣有桂峽平旦萬峩利來四〉
〈鎮舊志有平坦堡在州西南五十里疑即平旦之訛〉水滻營〈在平樂縣東一百八十里明萬〉
〈厯二年築城設土巡司防禦南村義水仙家西水魚狗宄峒糯峒葛峒石峒金井横溪東岸峩峒高〉
〈砦盧家栗峒諸堡猺徸衝口〉麥嶺營〈在富川縣東北 本朝移同知住此兼設都司防守〉
石牛營〈在賀縣西南百里明萬厯八年築土城置兵戍守〉桂嶺營〈在賀縣東北明〉
〈萬厯間於桂嶺適中要地建立大營設守備駐守分防十三營今於桂嶺賴村停歇龍水大汭黃峒〉
〈牛瑞石牛等八營分兵防守餘廢〉九衝營〈在昭平縣東倚山為險猺獞嘗屯聚於此明萬〉
〈厯中設營戍守〉北陀營〈在昭平縣東南一百三十里北陀山前明萬厯二十八年總督戴輝〉
〈築城設撫夷同知於此天啟初革其兩旁有鎮夷左右二營 本朝設兵戍守〉仙迴營〈在昭〉
〈平縣西北七十里仙迴洞明萬厯十三年土舍黄仲拙築城兼領古眉寨巡司今廢〉韋峒營
〈在昭平縣東北九十里明萬厯八年黄仲拙築城有兵戍守〉華蓋營〈在荔浦縣東五里為〉
〈猺獞出沒之所舊設把總防汛經畧志縣南接府江西通修仁西北連永福之黄磊北達陽朔之金〉
〈寶頂皆稱阻隘而東面尤險華蓋營鎮壓諸巢最為重地〉古眉營〈在永安州南三十里古眉〉
〈山下州境要害舊置巡司明萬厯七年改置土巡司今廢〉羣峯營〈在永安州北羣峯山下明〉
〈洪武中置羣峯土巡司於峽口堡北後遷於杜莫寨萬厯中又遷於貓兒堡在今州北五十里〉站
面砦〈在恭城縣東南其北為淘江砦縣志勢江源在縣東與站面淘江相匹舊設勢江土司〉
上中峒砦〈在荔浦縣東南十五里又東有下峒砦舊日朦朧三峒皆諸蠻所據明隆慶六〉
〈年巡撫郭應聘討平之設土司世守萬厯十年又移下峒司於延賓江在縣東三十里〉峯門
砦〈在荔浦縣東南二十五里又南源砦在縣西北三十五里皆有城明萬厯中築設土司戍守後〉
〈移峯門司於中峒南源司於下峒今皆裁〉開建寨〈在平樂縣東南宋潘美討南漢進次昭州〉
〈破開建砦即此又白田寨在縣東南宋皇祐中張忠邀擊儂智高於白田即此〉大安寨〈在賀〉
〈縣東北桂嶺營西南明置巡司又沙田寨巡司在縣北晏城鄉後遷於縣西燈寨俱萬厯八年裁〉
〈又有白花洞口土巡司久廢〉杜莫寨〈在永安州西北七十里猺獞出沒處萬厯二年築城〉
〈置戍〉大㑹墟〈在賀縣東北一百五十里與大寕寨近五方雜處 本朝嘉慶二十年設縣丞〉
〈駐此〉廣運堡〈在平樂縣東南六十里府江東岸即舊廣運驛也明宏治中築城又足灘堡在〉
〈縣東南九十里灕江東岸明正德初築城〉鳳凰堡〈在恭城縣東六十里有屯兵防守又有永〉
〈鎮堡在縣北八十里即宋之永安鎮也今廢〉東廂堡〈在富川縣東明築十七堡後並廢〉
〈奔朝康熙十一年以黄沙嶺柳水營仙姑塘巖口平石源牛巖四處與湖南接壤設兵防汛〉王
猺堡〈在荔浦縣西北迤東又有夾版都鳳紅頭以墩板幹朝天共七堡皆 本朝所立撥兵戍〉
〈守橫亘一百二十里山川崎嶇道路迂曲〉石牆堡〈在修仁縣西三十里明萬厯間𠞰平獞盜〉
〈因立石牆於隘口為提調司 本朝設把總防汛〉昭潭驛〈在平樂縣西水驛也其東為遞〉
〈運所西北至桂林府陽朔縣古祚驛一百里東南至昭平縣龍門驛二百里〉龍門驛〈在昭〉
〈平縣南九十五里水驛也北至平樂縣昭潭驛二百里東南至梧州府蒼梧縣府門驛二百里〉
纂 修 官〈臣李紹昉恭 纂臣蔣立鏞恭 纂〉
提調官前總纂〈臣〉鄭紹謙恭覆輯
前校對官〈臣〉奚先凱恭 校
大清一統志
平樂府〈二〉
︹津梁︺儒林橋〈在府學西旁有龍池〉東安橋〈在府城南關内俗呼通濟橋〉浮橋
〈在平樂縣匯塘灣 本朝康縣五十六年造船五十隻貫以大錬並設橋夫二十名雍正十年修〉
大通橋〈在平樂縣東一名攬勝橋跨考槃澗水〉桂嶺橋〈在平樂縣東滴水巖左〉
團山橋〈在平樂縣東團山堡東〉通津橋〈在平樂縣西門外俗呼鐵鑪橋〉接龍
橋〈在平樂縣北㵎之北一里橋止一拱高可數丈闊亦如之 本朝雍正十年修〉石面橋
〈在平樂縣東北十二里石面山前〉盤龍橋〈在平樂縣東北沙亭之右〉高橋〈在恭城縣〉
〈西二十里〉通仙橋〈在富川縣南八十里〉登瀛橋〈在富川縣西北秀峯〉東江浮
橋〈在賀縣東門外一曰大橋關明宏治中建為𣙜税之所 本朝康熙九年雍正二年重修設船〉
〈二十四隻橋夫四名〉照壁橋〈在賀縣南門外〉桂花橋〈在賀縣治西〉登仙橋
〈在賀縣西北〉利涉橋〈在荔浦縣北二里〉龍眷橋〈在昭平縣東南〉金帶橋
〈在永安州治前二十步水由東關直達西關〉接龍橋〈在永安州北一里〉榕津渡
〈在平樂縣東四十里官渡舊置榕津巡司於此今裁〉南門渡〈在平樂縣東通荔浦修仁永安〉
〈諸境官渡〉驛前渡〈在平樂縣東昭潭西俗呼令公渡又名西山渡〉野鴨渡〈在賀縣西〉
〈二里一名大江坪渡〉芳林渡〈在賀縣北舊志有芳林鎮在其上宋潘美伐南漢兵至芳林即〉
〈此又有林峒渡在縣東俱官渡〉越王渡〈在賀縣東北寰宇記在桂嶺縣南二十七里賀水邊〉
〈相傳越王常渡於此石櫛石履猶存〉排河渡〈在永安州西舊為鎮龍橋後圯 本朝康熙十〉
〈二年設官渡又龍渡在州西北峽口石牛渡在州北十里〉
︹隄堰︺龍頭隄〈在平樂縣西北明萬厯間御史佴祺築〉千家堰〈在恭城縣北六十里〉
〈長五十餘丈溉田甚廣一名千金堰又北十里有石牛堰〉河頭堰〈在恭城縣東北隅民資灌〉
〈溉〉東陂壩〈在修仁縣東五里由修江至瀨灘堰水入溝灌東鄉田又榕水壩在縣南八里〉
〈堰水入大圳灌縣前大洞田大壩在縣南十里由馬蹄江堰水入大圳灌縣西南諸田〉周塘
〈在平樂縣東積水灌田四時不涸〉木良塘〈在平樂東北仙宫嶺源出山谷間一名迴龍津〉
︹陵墓︺︹明︺三烈墓〈在昭平縣東貞女劉辰秀與庶母張氏郭氏葬此有祠〉
︹祠廟︺五賢祠〈在府學東宋郡守王光祖建祀梅摯鄒浩孫武德徐正柴肅〉鄒侍郎
祠〈在府學後祀宋鄒浩〉七賢祠〈在府城北舊為道鄉書院祀宋鄒浩明嘉靖時建後又増〉
〈祀范祖禹胡銓後為三賢祠萬厯間郡守周祈又増祀唐韓思彦韋陟宋黃葆光洪興祖改今名春〉
〈秋二仲守令致祭〉周王祠〈在恭城縣治東祀宋周渭〉李王廟〈在富川縣北長標嶺〉
〈祀唐李靖〉太尉廟〈在富川縣北秀峯祀宋毛炳〉忠祐廟〈在賀縣治東南宋乾道中〉
〈建祀唐陳侯逸其名明統志忠祐顯應侯姓陳氏乾道中郴寇欲犯境十里外望見城上執兵者甚〉
〈衆遂遁淳熙中陳峒賊入境亦震慴而退事聞賜廟額累封惠靈公〉天后廟〈在昭平縣城外〉
〈江滸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建〉
︹寺觀︺東山寺〈在平樂縣東二里下關一名光孝寺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修〉資夀寺
〈在平樂縣南二里南山下一名南山寺又名資聖寺〉沸水寺〈在賀縣甑山麓上有瀑布泉〉
迴龍寺〈在修仁縣南 本朝康熙五年修〉泗州寺〈在永安州治南 本朝康熙六〉
〈年修〉丹霞觀〈在富川縣西三十里相傳張道陵於此上昇〉玉虛觀〈在賀縣宋建又〉
〈有賢天觀在桂嶺江口宋鄒浩有詩〉佛慧庵〈在府治東前有金沙池一名金沙禪林 本朝〉
〈康熙四年修〉紫微庵〈在恭城縣城外江口黄牛石下本朝康熙十二年建扼縣城水口〉
玉樞宫〈在昭平縣南門外本朝順治十八年修〉
︹名宦︺︹唐︺敬超先〈代宗時為昭州刺史有善政杜甫題高適詩序云今海内忘形故人獨漢〉
〈中王瑀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李邰〈延唐人太和中為賀州刺史有惠政〉︹宋︺周輔成
〈道州人大中祥符間為賀州桂嶺令有惠政即周子之父也〉梅摯〈新繁人景和間知昭州時〉
〈官嶺南者多憚瘴癘不願往摯作仕有五瘴説鐫於石〉高登〈漳浦人紹興二年授富川縣主〉
〈簿董弅聞其名檄讞六郡獄復命兼賀州學事學故有田舍時已罷歸買馬司登請復舊守不能奪〉
〈卒從之〉俞獻卿〈歙人為昭州軍事推官㑹宜州陳進亂象州守不任事轉運使檄獻卿往〉
〈佐之及至守謀棄城獻卿曰臨難茍免可乎賊至當力擊奈何棄去初昭州積緡錢巨萬獻卿盡用〉
〈平糴至積榖數萬及大兵至賴以餽軍〉柴中行〈餘干人寕宗時廣西轉運使辟為幹官攝〉
〈昭州郡事蠲丁錢減苗斛賑饑羸轉運司委中行代行部由桂林屬邑厯柳象賓入邕管問民疾苦〉
〈先行而後聞捐鹽息以惠逺民〉︹元︺余永〈至正間以湖廣宣慰使權知平樂先是學宫在考槃〉
〈澗西燬於兵拓拔元善攝郡監覈學租捐俸募民新之永受規畫程功之力居多〉︹明︺張信
〈河南人洪武初平樂府同知政務大體尤屬意農桑學校後以課最擢知府〉馬宥〈山東人洪〉
〈武初知荔浦縣加意新附之衆經制立法建學校立城社置四鄉八都十七里百廢具舉〉張昊
〈海康人永樂中知平樂縣奏復軍營侵地建堂宇學舍〉伍繪〈四㑹人景泰間知荔浦縣改遷〉
〈城邑建文廟學舍民得安堵盜賊屏迹〉尹浦〈山陰人成化中由通判擢平樂同知府境皆巉〉
〈山深箐猺憑險出没剽掠浦縱火悉焚林薄猺潰散規築城堡據守要害自是平樂遂為安土〉余
玉〈内江人宏治中知平樂府草寇為患玉増鑿後山為二塹以嚴外衞於城下闢為路令軍士更〉
〈番巡警賊聞不敢近〉梁魚〈順德人宏治間知平樂縣先是猺蠻梗化軍旅數興田野半蕪魚奏〉
〈蠲樂山津平二里浮糧五百餘石間有不能輸者復移商税助之〉張祜〈鉛山人正德間任府〉
〈江兵備副使㑹荔浦寇起親率兵督戰破之修恭城縣城建富川守禦所築鍾山鎮城葺廣運足灘〉
〈二堡飭邊固圉〉金傑〈湯溪人嘉靖中知富川縣㑹澇溪寇起傑定計𠞰之賊大挫而遁嗣是諸〉
〈峒巢不敢動〉方思賢〈順德人萬厯中知昭平縣北陀獞黃璉寶等險不服徴輸監司議〉
〈征𠞰思賢直扺其巢宣布威德猺獞皆帖服〉歐陽東鳳〈潛江人萬厯中遷平樂知府撫〉
〈諭生猺皆相親如子弟因白督學監司擇其俊秀者入學猺漸知禮義税使横行東鳳力抗之〉唐
夢鯤〈番禺人崇禎中知富川縣有撫猺功〉
︹本朝︺尹明廷〈吳縣人順治中知平樂府有惠政李定國陷城執之去明廷不為屈潛逸歸後〉
〈賊敗巡撫陳維新仍令守平樂明廷星夜馳至賑恤貧乏之被難者定國復來攻遂死之 詔〉
〈贈太僕卿廕一子入監〉周永緒〈盱眙人順治中以按察副使分守平樂時疆域新附永緒〉
〈拊循備至民賴安輯李定國陷城被執不屈死之〉涂起鵬〈潛江人順治八年知平樂縣㑹〉
〈賊衆犯城起鵬衝鋒力戰被執不屈死 詔贈按察僉事予祭廕一子入監〉 楊 榮蔭
〈陽城人康熙七年知平樂府先是奸猾輩利猺獞所有多借人命奸盜羅織致猺獞走險激成大獄〉
〈榮蔭廉其情力杜積弊一時豪健股栗囹圄空虚〉唐鳳〈潮陽人康熙七年以都司僉書守賀〉
〈縣軍法嚴明桂嶺諸猺獞憚之孫延齡附吳三桂叛鳳詣督府陳破賊方畧以援𠞰游擊鎮岑溪時〉
〈土鎮蠭起鳳破斬偽總兵林萬勝孫雲客於藤縣義昌鄉王相張宏等於容縣坡里民賴以安〉
劉欽隣〈儀徴人康熙十三年知富川縣孫延齡附吳三桂欽隣募義勇為戰守具㑹守防把〉
〈總楊虎奸民蔣吉士等私受偽劄執欽隣送桂林啗以高爵不為屈囚之自縊死 贈太僕少〉
〈卿謚忠節〉吳錫綬〈山陰人康熙十七年為羅定都司平樂久為賊據錫綬率所部從撫蠻將〉
〈軍傅宏烈集兵恢復賊將呉世琮擁衆猝至錫綬同千總謝得功譚瑛把總翟應麟白隊雷震何華〉
〈楊昌梁大等出戰力盡並死之〉陳大輦〈黃岡人康熙四十五年進士授永安知州永安處萬〉
〈山中皆猺獞風俗最乖大輦為定婚嫁喪葬之制俾習而行之建學以興文敎俗用丕變〉胡醇
仁〈山陽人雍正二年知平樂府時修仁十排獞賊固為暴甫視事即討平之在郡五載正已率〉
〈屬興利除弊士民愛戴六年征八達寨㺜賊奉檄監紀軍務以瘴卒於行營〉
︹人物︺︹漢︺徐徵〈荔浦人延禧中五年由中郎為蒼梧郡督郵時中常侍唐衡遣客至蒼梧買珍〉
〈奇客怙衡階多減所直又滛兇過甚徵收客郡市髠笞己乃白太守太守大怒收徴付獄主簿力請〉
〈乃釋郡中稱其敢泱〉︹宋︺周渭〈恭城人建隆初劉鋹據五嶺渭脱身北走上書言時務太祖召〉
〈試稱㫖累官至殿中侍御史改兩浙益州轉運使賜金紫真宗嘉其清節〉陶紹宗〈平樂人開〉
〈寶間從潘美擒劉鋹以功授龍平縣令除鋹苛政境内大治太祖聞其賢擢光祿卿〉林通〈富川〉
〈人仁宗時為御史棄官歸素工詩隱居豹山邑人名其山曰隱山巖曰潛德〉韓迥〈昭州人仕〉
〈至太子中舍嘉祐中引疾歸轉運使李師中高其𰚾概以詩贈之〉元光〈昭平人隱居樂道不〉
〈求仕進崇寕中鄒浩謫居昭州與光游有贈詩〉林勲〈賀州人政和進士為廣州教授建炎三年〉
〈獻本政書十三篇大要因古井田約税錢米及賦兵馬更番之數婦貢絹綿非蠶鄉者以布麻代書〉
〈奏擢桂州節度掌書記又上比校書二篇厯指桂地當墾田出穀之數張栻得其書𭔃朱子謂勲一〉
〈生用功於此所至有惠政乃廣中人材之卓然者〉陶致完〈平樂人紹興進士拜監察御史〉
〈立朝方正為秦檜所忌解綬歸〉毛士毅〈富川人高宗時知石城縣賊李接攻城士毅與尉曰〉
〈當以死衞百姓遂糾合義丁與賊戰衆寡不敵被執罵賊死贈承事郎〉毛炳〈富川人性倜儻〉
〈不覊乾道中以平寇功授横貴廉三州都巡檢使後交寇犯境死難贈太尉〉毛温〈富川人為〉
〈欽州靈山簿時交阯寇陷欽廉白三州守吏皆望風遁温糾合土豪與戰輒勝賊勢遂挫而遁事聞〉
〈召對加職〉︹明︺陶秀〈昭平人事親孝盡以家産付弟知㑹昌縣有以賄入者輒峻却決獄無留〉
〈滯〉李時敏〈平樂人成化時知信宜縣以材武稱嘗與孔鏞共平猺賊以功遷知化州粤人〉
〈並稱孔李〉蔣璣〈恭城人宏治舉人知連城縣縣初無城璣築城鑿濠工甫就而武平賊劉隆鄉〉
〈亂鄰縣多被剽掠惟連城得全後檄搖它賊輕入被執不屈遇害贈府同知〉莫駿〈平樂人正〉
〈徳舉人累官南京戸部員外郎以廉介稱為諸生時猺賊掠其村母齊氏遇害駿請兵深入俘其賊〉
〈首以獻仍上兵食戍守之宜為久遠計昭人誦其功〉李安〈富川人常熟主簿李昭宗養子嘉靖〉
〈中倭航海來犯安從昭宗為前鋒屢殺賊後以力寡不支遇害〉唐世堯〈平樂人萬厯進士授〉
〈寕波推官擢吏部主事佐冡宰陸光祖推舉萬國欽饒坤皆以國本建言得罪者隨鐫秩歸中人有〉
〈採榷於昭者官吏莫敢誰何世堯以大義力折之諸璫側目世堯亦不復出仕居家以孝友稱〉蕭
曰高〈平樂人崇禎中任峨嵋縣主簿流賊張獻忠圍城日高悉力拒守城破殉難死 本朝乾〉
〈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唐鍾祚〈平樂人流寇肆虐鍾祚募團練仙迴廣東陳恩兵突〉
〈入仙迴剽掠鍾祚佩劍率二僕往諭之被執罵不絶主僕皆罹害 本朝乾隆四十一年入祀忠義〉
〈祠〉
︹本朝︺張宗璠〈恭城生員事親以孝聞父没未葬值偽兵至鄉人逃匿璠守父喪不去兵欲毁〉
〈棺璠以身蔽之刀刃交加幾死不避賊為感動康熙二十年 旌〉甘受調〈平樂人家頗饒〉
〈悉以與兄弟甲寅吳三桂之亂晦迹猺山有捧偽檄招之者峻拒之亂平築别業於桃竹山池名曰〉
〈宛在從遊者皆繞池而舍父疾清夜黙禱乞以身代里有貧而病者割館穀以助〉駱之塤
〈恭城人同母莫氏避難北流母為兵所執塤哀懇救母兵露刃脇之再四不免母子俱被害〉袁
啟翼〈平樂人居昭平銅鼓峽閉戸讀書著隱居志恒言五卷詩論序記二卷葩經約㫖歌一卷〉
〈子景星官翰林提督四譯館太常少卿贈啟翼如其官〉歐日榮〈平樂人幼失父兄無賴子〉
〈奪其産及長貧甚母死不能厚葬每過墓哀號不忍去雖當燕㑹一念及親輒復流涕撫其幼弟倍〉
〈至嘗著勉學三十餘則以垂為家訓〉歐陽榛〈平樂廩生鄉人有逋賦鬻其妻子者榛代贖之〉
〈又捐金以助婚備棺以恤死饑年則傾資以賑無所惜病篤時焚夙逋舊券而沒〉毛上習
〈賀縣人康熙二十九年知諸暨縣捐俸賑饑斷事無苛征糧有法立義學邑中寒士若坐春風一時〉
〈號為清白慈祥在任三年疾卒奠送者塞道〉吳元琪〈其先雲南昆明人父𪷁官平樂府經〉
〈厯父卒遂籍平樂中乾隆辛卯進士由郎中除歸德知府治河有能聲尋降同知簡發福建㑹林爽〉
〈文亂元琪䕶軍餉助臺灣城守招降莊錫世升浙江知府元琪少其友關上達恒周之後官歸餽〉
〈上達金上達為買田而籍其𡻕所入之數元琪卒悉以𢌿其子上達篤於信義附載〉黃啟宗
〈富川人年二十偕其父拾成鋤地山中虎突出噬拾成啟宗執鋤𡚒擊虎逡巡舍其父去〉
︹流寓︺︹唐︺陶英〈青州人累官太尉天祐初上書指斥時政忤朱全忠以太尉拜征南將軍領兵〉
〈出鎮昭州蓋逺之也明年全忠篡位英懼解兵柄隱於誕山家焉同時有李尉者以避地來世為婚〉
〈姻門閥相高居東樂仁里人稱其居為陶李洞〉︹宋︺范祖禹〈華陽人哲宗時貶昭州别駕安〉
〈置賀州〉鄒浩〈晉陵人徽宗時竄昭州僦居仙宫嶺下所居有清華閣得志拱北二軒五年始〉
〈得歸〉黃葆光〈黟人蔡京使言官論其附㑹交結泄漏密語詔以章揭示朝堂安置昭州〉洪
興祖〈丹陽人秦檜當國坐嘗作程瑀論語解序語涉怨望編管昭州〉胡銓〈盧陵人紹興八〉
〈年上書力排和議編管昭州〉周宏易〈崇寕間佐武郎擢武德大夫由遂寕徙居恭城見縣〉
〈西平坡中一山亭亭直上遂卜居讀易名曰翠微峯即今之西嶺塞也〉︹明︺鍾行旦〈筠連〉
〈人崇禎間知荔浦縣流寇猖獗募丁壯守禦民賴全活㑹親卒遂卜居荔浦之筆村人號筆山先生〉
︹列女︺︹隋︺鍾騫妻蔣氏〈臨賀人歸鍾生二子士雄士畧士雄仕陳持節帥嶺南陳主慮〉
〈其反復執蔣氏於都隋平陳遣歸臨賀既而虞子茂作亂遣人召士雄蔣謂之曰汝若背德忘義我〉
〈當自殺士雄不敢從亂隋主聞而異之封安樂縣君〉︹宋︺周渭妻莫氏〈恭城人名荃渭〉
〈北走時荃尚少父母欲改嫁之荃立誓曰渭非久困者避難遠適必能自奮於是親蠶績碓舂以給〉
〈朝夕二子皆畢婚娶凡二十六年太平興國初乃復見渭朱昂作莫節婦傳〉︹明︺周祐妻
黄氏〈恭城人祐任龍門敎諭令氏歸侍養老姑舟至曰沙冲口遇寇欲汚之不從與妾李氏僕〉
〈婦阿㑹俱罵賊被殺〉林棟女〈富川人名閨善為賊所刦欲汚之不從被害〉陳仲鑑
妻雷氏〈賀縣人正德間上下峒猺賊肆行見雷擁之行欲汚之雷罵不絶口賊以刃脇之罵〉
〈愈厲被殺〉唐鍾祚妻孫氏〈平樂人鍾祚團練仙迴崇禎末廣東流賊突入剽掠鍾祚〉
〈率二僕往諭之皆遇害孫氏偕妾馬氏往收屍為賊所執欲汚之並罵賊死〉劉鸞妻黃
氏〈荔浦人鸞早卒氏撫矢志以夀終 按舊志載劉辰秀銅仁人正德中父仁官梧州通判卒〉
〈辰秀偕庶母張氏郭氏及從兄時復等奉柩過昭平堡值猺賊聚衆刦掠辰秀指江曰萬一不免死〉
〈此而已賊至辰秀乘間投水死張抱幼女祁秀繼之郭復繼之辰秀時年十六張年二十郭年二十〉
〈八賊去家人索其尸藁葬昭平江上嘉靖間旌表立祠曰三烈〉
︹本朝︺平樂婦〈不詳姓氏順治七年官軍下平樂婦被執欲汚之婦指所攜二子紿之曰此累〉
〈我不便次第投二子城下隨以身墮母子俱斃土人即其地之表曰貞節烈婦〉祝紹煐
妻陳氏〈平樂人夫亡子宏壇甫六月陳撫養成立娶李氏逾年殁殁三日生子華李氏矢志〉
〈撫邑令黃大成旌其門曰雙節存後其又夭雙𡠉凍餒黄給租養之終身焉〉陳廷禮
妻諸氏〈平樂人事姑以孝聞廷禮早亡撫遺腹子齊孟齊孟又早卒聘貢生林榮女年二十〉
〈往哭奠執婦禮事孀姑亦以孝聞〉陳詩妻歐陽氏〈恭城人值吳逆亂避難山林未〉
〈幾詩卒詩父及弟亦相繼歿氏年二十三子甫三月又數遭兵火室廬蕩然事病姑撫弱息及遺姪〉
〈皆成立康熙五十九年 旌〉王文曦妻楊氏〈富川人夫亡守節與同縣王廷瑄妻〉
〈熊氏均康熙年間 旌〉陳聖敬妻羅氏〈賀縣人夫亡守節撫子成立訓孫成名康〉
〈熙五十九年 旌〉陸九姑〈荔浦人字劉未婚劉死守志不嫁年至耄耋〉雷萬春
妻黃氏〈荔浦人年十九守節同縣文鳯奇妻徐氏何龍先之母莫氏蔣暎璧之母向氏妻曹〉
〈氏葉惠元妻邱氏姚舜裔妻胡氏朱錦菲妻徐氏皆撫守節〉何氏女〈昭平人 順治十一 年〉
〈避兵至思庇冲有卒見女少艾追之幾及女即赴水死〉黃九英妻李氏〈昭平人吳〉
〈逆之變氏避亂至淮灘石磢兵至欲汚之氏襁幼女紿之曰莫驚吾女因解襁乘間投石磢死〉
董永煌妻徐氏〈昭平人夫早亡氏年二十一苦志撫同縣王大楷妻宋氏王仕煃〉
〈妻黄氏皆夫亡守節〉龍騰雲妻莫氏〈永安人夫早亡攜避亂山中備嘗艱苦寇平〉
〈而歸教子成立同州姚承業妻莫氏妾陸氏同居守節撫二子俱列宫牆〉周氏女〈富川〉
〈人馬平教諭何鈴妻未嫁時值兵亂父老母病族人皆逃氏侍父母守志勿去兵感其孝相戒勿驚〉
〈雍正三年 旌〉熊夢弼妻唐氏〈富川人年二十夫亡鬻匳歛葬後遂自經以救免雍〉
〈正八年 旌〉唐美烜妻藍氏〈永安人姑病篤氏年十九割股作羮以進姑得愈雍〉
〈正三年 旌〉林鵬雲妻王氏〈平樂人夫亡守節乾隆二年 旌同縣盧瀛妻容氏〉
〈陳之屏妻閏氏蕭上玉妻袁氏蕭露湛妻閏氏林燽妻吳氏莫聯昇妻廖氏王士達妻徐氏陳齊遵〉
〈妻胡氏莫大組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傅肇序妻周氏〈恭城人夫亡守節乾隆二〉
〈年 旌同縣傅肇元妻張氏張淮南妻周氏容而泰妻龍氏常禮端妻莫氏蔣佐妻葉氏烈婦周奇〉
〈章妻李氏均乾隆年間 旌〉王廷表聘妻汪氏〈名粹玉富川人幼讀書喜忠孝〉
〈節烈事字廷表表年十八卒氏臨尸哀哭納髪棺中曰他日黄泉以相質也終身足不履庭年七十〉
〈二卒同縣莫尚信聘妻鍾氏王世澤妻義氏汪本淮妻李氏周吉士妻陳氏均乾隆年間 旌〉李
挺三妻伍氏〈荔浦人夫亡守節與同縣蔣増蘭妻楊氏均乾隆二十九年 旌〉獞
婦羅氏〈荔浦人早喪夫誓不易志獞俗少閨範尚聲歌人或以歌誘之正色不為動事姑盡〉
〈孝撫子成立苦節五十餘年〉潘士成妻潘氏〈荔浦人守志捐軀與同縣徐呈裴妻〉
〈諸氏均乾隆年間 旌〉呉維南妻陶氏〈昭平人夫亡守節乾隆六年 旌同縣黎〉
〈丈第妻莫氏廖存美妻鍾氏黎接三之母董氏均乾隆年間 旌〉馮殿魁妻金氏
〈永安人夫亡守節乾隆四年 旌同州陳詩妻伍氏乾隆二十一年 旌〉莫大璣妻蕭
氏〈恭城人夫亡守節嘉慶二十五年 旌〉伍倫修妻梁氏〈修仁人夫亡守節嘉〉
〈慶十年 旌〉陳本善妻莫氏〈永安人夫亡守節同州陳本直妻覃氏陳光典妻陽〉
〈氏楊遂榮妻黄氏蔣掄達妻杜氏均嘉慶年間 旌〉
︹仙釋︺︹宋︺安昌期〈恭城人皇祐間舉進士官永淳縣尉解印後即棄家縱㳺山水善歌治平〉
〈間𢹂一童往峽山廣慶寺入不復返後見石壁題詩有丹竈非無藥青雲别有梯之句人傳為羽化〉
〈云〉︹明︺姚二仔〈平樂人生不茹葷年十五登火𦦨山中峯頂立片篷為起居山頂有池産〉
〈金𢇁犬鯉二尾池南有桃一枝結實取啖之時𡻕旱禱雨司理唐教聞其有道行請之果得雨反〉
〈山後訪之惟餘片篷而已〉
︹土產︺金〈元和志𫎇州貢麩金宋史孝宗時廣西提刑獄李椿奏罷昭州金坑〉銀〈元和志昭〉
〈州賀州富州俱貢銀九域志臨賀縣有太平銀場〉銅〈唐書地理志臨賀縣有銅冶在橘山〉鐵
〈元和志賀州桂嶺縣東南程崗北朝崗並有鐵𨥥〉錫〈唐書地理志賀州馮乘縣有錫冶三富川〉
〈縣有錫元和志臨賀縣北有東游龍中二冶百姓採沙燒錫以取利〉鍾乳〈元和志平樂縣東有〉
〈陽里穴那溪穴皆出鍾乳又恭城縣東銀殿山下有鍾乳穴十二所〉蕉布〈寰宇記昭州產紅蕉〉
〈明統志平樂縣有紅蕉布〉竹布〈元和志賀州貢竹布富州貢班布寰宇記昭州產夀竹明統志〉
〈平樂恭城出筋竹縣婦能以竹作衫充暑服〉花簟〈寰宇記賀州貢龍鳳花紋簟〉弓〈元和〉
〈志賀州貢班竹彈弓面〉千金籐〈元和志賀州貢〉蚦蛇膽〈元和志賀州貢〉石斛
〈元和志賀州貢〉白蠟〈寰宇記賀州寶城場出〉黎母汁〈寰宇記賀州貢〉觜𧓈〈寰宇〉
〈記賀州大障山都貴源出夷人取其血以解毒〉鉛粉〈寰宇記出富州城北白土坑〉降香
〈平樂縣出〉
︹苗蠻︺猺〈在平樂府散處林麓貯粟巖竇男女服飾與桂林獞同性耐饑日啖鹽數顆草木皆可食〉
〈在恭城有三十有五村習俗與平樂畧同在富川有四種曰七都上九都一六都畸零皆來自黔中〉
〈五溪散處三十六源賦而不役種棉花豆苧燒木炭以市利在賀縣巢居山坳水涌間冬無布絮爇〉
〈木枝禦寒故多黧黒在荔浦居山谷中疾病惟事巫覡吹牛角喪葬用長鼓以手擊之在修仁境東〉
〈自曉村而南皆猺所居又有秀里金峒諸猺不與民通在昭平東北有南峒猺西北有古皁嶺阻立〉
〈龍花州等猺皆以山寨命名男女花布裹頭女以花布縁領束花帶著花褌在永安有剃頭長髪過〉
〈山三種〉獞〈恭城附縣八村民獞雜處在賀縣就編户者為熟獞性馴逺者為生獞性悍在荔浦〉
〈者來自柳慶古田散居咸亨通津四里狀貌服俗頗與猺同修仁正西老縣村至寨堡為石牆汛去〉
〈汛五里曰頭排至五排十排自石牆西而南曰九排七排八排六排皆獞人性愚悍𩔖北獞服飾亦〉
〈畧同昭平恩來里 之北 陀九 冲鹽山獞人聚處其中俗淳𣾴在永安 與民 雜處 男女歌唱昏聘用檳〉
〈榔病 則屠牛賽 〉狑 〈荔浦 溪峒中有 之俗與猺 異而性兇 很〉
纂修官〈臣李紹昉恭 纂臣蔣立鏞恭 纂〉
提調官前總纂〈臣〉鄭紹謙恭覆輯
前校對官〈臣〉奚光凱恭 校
大清一統志
梧州府〈在廣西省治東南八百里東西距二百三十里南北距六百三十五里東至廣東肇慶府〉
〈封川縣界四十里西至潯州府平南縣界一百九十里南至廣東高州府信宜縣界四百二十里北〉
〈至平樂府賀縣界二百十五里東南至廣東羅定州西寕縣界二百六十里西南至鬱林州北流縣〉
〈界三百九十八里東北至廣東連州陽山縣界四百八十里西北至平樂府昭平縣界一百五十里〉
〈自府治至 京師八千三百六十里〉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荆州徼外地周為百越地後為楚地
〈戰國策蘇秦說威王曰南有蒼梧即此〉秦屬桂林郡漢初屬南越〈趙陀〉
交阯刺史治後漢建安末屬交州〈交廣春秋建安十五年交州移〉
〈治番禺〉三國吳分屬廣州晉及宋齊因之隋平陳罷
郡為蒼梧縣屬蒼梧郡〈時郡治封川〉唐武德四年始置
梧州天寶初曰蒼梧郡乾元初復曰梧州屬嶺南
道五代初屬楚周廣順元年屬南漢宋亦曰梧州
蒼梧郡屬廣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
六年改梧州路屬廣西道明曰梧州府屬廣西布
政使司
本朝因之屬廣西省〈舊領州一縣九雍正三年升鬱林為直隸州以博白北流陸川〉
〈興業四縣屬之〉今領縣五
蒼梧縣〈附郭東西距六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十里東至廣東肇慶府封川縣界四十里西至〉
〈藤縣界二十五里南至岑溪縣界九十五里北至平樂府賀縣界二百十五里東南至廣東羅定州〉
〈西寕縣界七十五里西南至藤縣界五十四里東北至廣東肇慶府開建縣界一百九十五里西北〉
〈至平樂府昭平縣界一百八十里漢置廣信縣為蒼梧郡治後漢至陳因之隋開皇中郡廢改縣曰〉
〈蒼梧大業初屬蒼梧郡唐武德四年於縣置梧州五代及宋因之元為梧州路治明為梧州府治〉
〈本朝因之〉藤縣〈在府西六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四十里東至蒼梧縣界三〉
〈十五里西至潯州府平南縣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容縣界一百七十里北至平樂府昭平縣界二百〉
〈七十里東南至岑溪縣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平南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北至蒼梧縣界六十里西〉
〈北至平樂府永安州界一百四十里漢猛陵縣地晉升平五年置永平郡治安沂縣領夫寕縣劉宋〉
〈因之南齊徙郡治夫寕梁兼置石州隋平陳郡廢改州曰藤州縣曰永平大業初改州曰永平郡唐〉
〈武德四年復於永平縣置藤州貞觀初改縣曰鐔津天寶初改藤州曰感義郡乾元初復曰藤州屬〉
〈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亦曰藤州感義郡屬廣南西路元曰藤州屬廣西道明洪武五年省鐔津縣〉
〈入州十一年改州為藤縣屬梧州府 本朝因之〉容縣〈在府西南三百二十里東西距九十〉
〈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東至藤縣界六十里西至鬱林州北流縣界三十里南至廣東高州府信宜〉
〈縣界一百里北至潯州府桂平縣界七十里東南至岑溪縣界六十里西南至北流縣界七十八里〉
〈東北至潯州府平南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潯州府桂平縣界七十里漢合浦郡合浦縣地晉武〉
〈帝析置蕩昌縣屬合浦郡宋齊因之梁改置陰石縣並置陰石郡隋平陳郡廢改縣曰奉化開皇十〉
〈九年又改曰普寕屬永平郡唐初改屬銅州尋屬容州元和中移州來治屬嶺南道乾寕四年升寕〉
〈遠軍節度使五代屬南漢宋仍曰容州普寕郡屬廣南西路元為容州路尋降為州屬廣西兩江道〉
〈明洪武十年省普寕縣入州復改州為容縣屬梧州府 本朝因之〉岑溪縣〈在府西南一百〉
〈八十里東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一百二十五里東至廣東羅定州西寕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
〈容縣界六十里南至廣東高州府信宜縣界一百十里北至藤縣界十五里東南至西寕縣界八十〉
〈里西南至容縣界六十里東北至蒼梧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藤縣界二十五里漢猛陵縣地梁〉
〈置永業郡尋改為縣後省隋開皇十六年復置永業縣屬永熙郡唐武德四年析置龍城縣兼置南〉
〈義州貞觀元年州廢縣屬南建州二年復置義州五年州廢縣仍屬南建州六年復於縣置義州天〉
〈寶初改州曰連城郡至德二載改龍城縣曰岑溪乾元初復曰義州屬嶺南道五代屬南漢宋太平〉
〈興國初改曰南儀州熙寕四年州廢以縣屬藤州元因之明洪武十一年改屬梧州府 本朝因之〉
懷集縣〈在府東三百六十里東西距一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至廣東肇慶府廣〉
〈寕縣界一百里西至肇慶府開建縣界七十里南至肇慶府德慶州界七十里北至廣東連州連山〉
〈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廣寕縣界六十里西南至肇慶府封川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連州陽〉
〈山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平樂府賀縣界九十里漢南海郡四㑹縣地晉元熙中析置懷化縣屬〉
〈新㑹郡劉宋元嘉中改置懷集縣屬綏建郡齊以後因之隋改屬廣州唐武德五年於縣置威州貞〉
〈觀初州廢屬南綏州十三年屬廣州五代及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屬賀州明洪武九年改屬梧州〉
〈府 本朝因之〉
︹形勢︺地總百越山連五嶺〈史通〉居百越五嶺之中連九
疑七澤之勝〈方輿勝覽〉唇齒湖湘襟喉五羊〈宋邱翔蒼梧郡賦〉
南控容邕西顧桂柳東應廣肇於以坐制諸蠻〈明制〉
〈府廳壁記〉
︹風俗︺人性輕悍俚人質直尚信諸蠻勇敢自立重賄
輕死〈隋書地理志〉新寕多俚獠善為犀渠藤州俗以青
石為刀劍如銅鐵法婦人亦為環以代珠玉南儀
州俗不知𡻕唯用八月酉日為臘長幼相賀以為
年初〈寰宇記〉
︹城池︺梧州府城〈周四里有奇門五三面環濠北倚山險宋開寶元年建明代屢修 本朝〉
〈順治十五年修康熙六年雍正十年重修 蒼梧縣附郭〉藤縣城〈周二里有奇門四東北臨〉
〈江西南以塘為池明成化二年建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修雍正元年乾隆六十年重修〉容縣
城〈周二里有奇門三池廣五丈唐舊址明成化四年改建嘉靖萬厯間修〉岑溪縣城
〈周二里門二明成化十年築萬厯二十六年重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修〉懷集縣城
〈周五里有奇門四池廣三丈明成化四年甃甎本朝順治十六年修康熙四年雍正二年重修〉
︹學校︺梧州府學〈在府城東門外宋紹興二十二年建 本朝順治十三年重建康熙二年〉
〈修三十五年乾隆三十四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三名舊額十八名乾隆三十年増五名〉蒼梧
縣學〈舊在府學右後圯明成化間遷建於府學内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復遷建於城東門内〉
〈舊址五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十五年修入學額數二十名〉藤縣學〈在縣南學嶺之麓元至順〉
〈三年建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修雍正八年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入學額數十二名〉容縣學
〈在縣治西南明初因元故址建 本朝康熙五十四年修乾隆二十年六十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
岑溪縣學〈在縣治北明天啟元年改建 本朝順治十五年修康熙八年雍正四年乾隆〉
〈二十八年重修入學額數八名〉懷集縣學〈在縣治東明初因宋故址建 本朝順治十四〉
〈年修康熙十八年雍正三年乾隆二十八年重修入學額數二十名〉𮞉瀾書院〈在府治東〉
〈 本朝康熙三十五年建舊名𮞉瀾改名茶山雍正三年重建更題曰傳經十二年仍更今名乾隆〉
〈三十四年修〉鼓巖書院〈在府城北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建三十四年修〉繡江
書院〈在容縣治西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重建〉藜經書院〈在岑溪縣治内 按舊志〉
〈載梧州府有梧山書院東湖書院容縣有勾漏書院藤縣有三元書院岑溪縣有文昌書院懷集縣〉
〈有文昌書院今並廢謹附記〉
︹户口︺〈原額人丁二萬六千二百五十五今滋生男婦大小共六十八萬七千三百八名口計一十二〉
〈萬六千三百二户〉
︹田賦︺〈田地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九頃三十六畝二分有奇額徴地丁正雜銀五萬三千七十五兩二〉
〈錢六分八釐遇閏加徴銀一千四百二十八兩二錢五分二釐米五萬五千一百六十五石七斗五〉
〈升九合五勺〉
︹山川︺大雲山〈在蒼梧縣東三里自桂林來蜿蜒高聳郡之主山也有旗鼓二山夾峙左右上〉
〈有扶虎巖亦名大蟲山搜神謂扶南王范尋養虎於此有犯罪者投與虎不噬乃赦之故名又雲蓋〉
〈山在縣東二里即大雲分支〉金石山〈在蒼梧縣東三里相近為阜民山下有嘉魚池〉沖
霄山〈在蒼梧縣南隔江二里舊名火山寰宇記火山直對州城隔桂江水嶺表錄云大毎三五〉
〈夜一見於山頂如野燒廣十丈餘食頃而息或言其下水中有寶珠光照於山如火上有荔枝四月〉
〈先熟以其地𤍠故謂大山方輿勝覽或言越王尉陀藏神劍於山阿故深夜騰光其下水深無際有〉
〈獸名雲麖三足郡有災祥則先鳴〉蘇山〈在蒼梧縣南八里宋蘇軾南謫嘗泊舟山下因名〉
銅鑊山〈在蒼梧縣南一百里與廣東西寕縣接壤石壁嶙峋四面陡絶路通一綫山頂平曠〉
〈有池水〉石英山〈在蒼梧縣西桂江上屹峙水濱地產石英宋時充貢下有靈泉明正德間〉
〈立關其上名石背〉立山〈在蒼梧縣西十五里東臨大江山坂平衍西極險阨有徑通藤縣山〉
〈下有三公坡明成化初督臣韓雍講武於此〉印山〈在蒼梧縣西北三十里其形如印特立水〉
〈塘中塘曰大印塘〉通星山〈在蒼梧縣北六十里元和志漢劉曜為太守嘗登此山仰觀星〉
〈象因號通星山〉東山〈在藤縣東繡江隔岸蜿蜒秀麗翼拱城邑舊傳唐李靖南征嘗駐師於此〉
〈上有衞公祠〉南山〈在藤縣南二里繡江南岸山勢聳秀頂平如底上有杏壇松崖竹塢芹澗〉
〈皆具勝㮣相接者曰石壁山崖巒相倚下瞰繡江石色皆赤亦名赤壁〉石人山〈在藤縣南〉
〈三里峭絶臨淵下有龍窟山半巨石屹立遠望如人〉龍驤山〈在藤縣南六里數峯聳列下臨〉
〈清流相傳晉龍驤將軍陳隱嘗駐兵其下〉白藤山〈在藤縣南百里峭拔崎嶇路通容縣多產〉
〈白藤縣因以名〉靈山〈在藤縣南百餘里崖石險峻路徑懸絶中為蠻巢穴設兵戍守〉勾
刀山〈在藤縣西南一百里竇家寨北岧嶤峻絶猿猱不能踰明萬厯初剗石為磴南通容縣取〉
〈徑甚㨗〉登嶼山〈在藤縣西十五里二峯對峙江中蒼翠相望刑若螺髻又大燕山在縣西〉
〈三十里臨繡江〉六爻山〈在藤縣西八十里臨江山形六曡宛如卦爻山足有十二磯絡繹相〉
〈屬與白馬堡對峙〉谷山〈在藤縣西北五里隔江一名西山高冠諸峯狀如列屏〉誥軸
山〈在容縣東十里與掛榜山連峙鎖繡江下口〉天塘山〈在容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周二〉
〈百餘里南接廣東高州府信宜縣界上有塘旱潦不増减又有石竅出泉下瀦為池分九派匯於渭〉
〈龍江〉都嶠山〈在容縣南二十里高三百餘丈上有八峯曰兜子馬鞍八曡雲蓋香鑪仙人中〉
〈峯丹竈中峯有崖曰中宫而八曡視諸峯最高秀有南北兩洞南洞寛坦北洞差狹皆虛爽道書以〉
〈為第二十洞天〉石梯山〈在容縣南一百三十里路出高州磴道險狹如梯上下〉大容
山〈在容縣西北二十五里高五百餘丈周千餘里其山𮞉闊無所不容故名盛夏有霜分九十九〉
〈澗凡藤容北流興業鬱林高潯諸州縣皆分據其麓〉淩雲山〈在容縣東北十五里山產斑竹〉
丁郎山〈在岑溪縣東三十里以漢孝子丁密而名下有孝感泉或譌為丁蘭山一名蝴蝶山〉
黄陵山〈在岑溪縣東一百里路接廣東西寕縣界〉皇華山〈在岑溪縣南一里〉大
甕山〈在岑溪縣南十里高聳峻特雲迷必雨〉都盤山〈在岑溪縣南二十里層嵐曡嶂〉
〈一名馬嶺山又名羅山寰宇記小有冷泉飲者愈執病〉天堂山〈在岑溪縣南四十里舊置〉
〈營於此又將軍山在縣南六十里亦有營壁故址〉鳳凰山〈在岑溪縣南一百三十里刑勢〉
〈絶高〉鄧公山〈在岑溪縣西南十里稍西為雲松山〉冷水山〈在岑溪縣西南二十里與〉
〈佛子山相拱峙勢如張翼環護縣治〉西瀧山〈在岑溪縣西七里下臨清流上有石穴居民每〉
〈避寇於此峭壁數千尋下為石磯波濤澎湃水聲如雷為岑水口〉烏峽山〈在岑溪縣西北〉
〈十里壁立萬仞為岑之門户〉白石山〈在岑溪縣北十里山多白石東連烏峽西接石人〉
石瀧山〈在岑溪縣北十五里大石連江至此不通舟揖〉高城山〈在岑溪縣北二十二〉
〈里蟠結高遠有巨石屹立如人又名石城嶺明統志作高城嶺又有馬頭大富登高三嶺皆極險峻〉
周公山〈在岑溪縣東北七十里與周婆山相對崎嶇險惡猺獞所居〉要峨山〈在岑〉
〈溪縣東北一百里水流為義昌江〉戴帽山〈在懷集縣東百里煙嵐日覆其頂狀如冠纓相〉
〈近者曰梅子山壁立如削梅樹叢生與廣東廣寕縣分界〉天馬山〈在懷集縣南五里石出涌〉
〈泉明萬厯十年鑿石開甽引水灌田〉筆架山〈在懷集縣南一百二十里三峯並峙高插雲漢〉
〈又十里為登仙山〉雲頭山〈在懷集縣南一百四十里兩峯相並常有雲氣出沒其間〉白
鶴山〈在懷集縣西南五十里時有白鶴棲止〉哆囉山〈在懷集縣西南六十里哆囉水〉
〈出其下〉白厓山〈在懐集縣西南八十里險峻盤曲山多白石一名蓬厓山〉忠讜山
〈在懷集縣西六十里靈異聳拔山麓有三潮崖〉清水山〈在懷集縣西六十里泉流清澈又十〉
〈里為花石山峯巒錯立石多五采〉金鵝山〈在懷集縣西七十里羣巒曡翠下有流水河中〉
〈有金〉蘭峒山〈在懷集縣西北八十里撫猺所居〉松柏山〈在懷集縣西北八十五里〉
〈山多松柏四時聳翠舊有營壘駐兵防守〉牛欄山〈在懷集縣西北九十里山頂路通賀縣〉
黄姜山〈在懷集縣北七十里明末設營山口防守〉亞帥山〈在懷集縣北九十里〉齊
嶽山〈在懷集縣北一百十里高出衆山上有龍潭久旱不涸山腰有銅鐘一鐵鐘一劉宋時所〉
〈鑄山麓出温泉冬日可浴〉將軍山〈在懷集縣北一百二十里兩峯峭拔又十里為滿洞山高〉
〈亘平衍頂有天池〉天堂嶺〈在藤縣東南百餘里高數百仞上有天池〉羅幔嶺〈在藤〉
〈縣西三十里高四五里周圍如列帳嶺巔廣袤十里有陂塘村落土地沃饒都榜慕寮二水皆發源〉
〈於此〉真武嶺〈在容縣北二里又名北靈山〉金牛嶺〈在容縣北二十里雄峻秀拔為〉
〈邑後鎮〉通天嶺〈在岑溪縣東南三十里蜿蜒高峻路通廣東西寕縣界又白𧰼巖在縣東〉
〈二十里石穴巉巖扣之有聲〉登雲嶺〈在懷集縣北八十里嶺頭雲霧常凝結不散又黄茆〉
〈嶺在縣北百里黄甲水出其下〉鶴飛岡〈在蒼梧縣西石英山左寰宇記作鶴奔岡〉朝臺
岡〈在蒼梧縣西北六里相傳劉宋時郡守築臺山上每朔望率僚佐望闕而拜〉金雞巖
〈在蒼梧縣東四里石壁峭拔泉出峽中甚清冽為遊觀之地〉大燕巖〈在藤縣西三十里雄〉
〈偉秀麗下瞰大江〉四門巖〈在懷集縣西五十里平地突起高數百丈狀如覆鐘四面有門〉
〈高一丈中容百人石乳下垂凝為石柱者八為蓮花者一亦名花石寨巖之東為冲天巖又東與望〉
〈嶽遊仙二巖相連巖之北為蓮花道士雲女天馬諸巖皆高插雲漢宏敞玲瓏各得其勝〉朝巖
〈在懷集縣西八十里巖口幽窄中甚明敞其西南三里曰燕巖石峯峭拔洞口高敞容數百人中多〉
〈燕巢故名〉赤水峽〈在藤縣東六十里峽南有巖高五十餘丈相傳李白過此謂之李白巖峽〉
〈與巖相對壁立一水中流林木蔚然嵐氣朝夕不散中有金環灘〉大廟峽〈在懷集縣東南〉
〈百二十里接廣東廣寕縣界懷溪永固二水合流於此名廣寕水口〉大江〈自潯州府平南縣流〉
〈經藤縣北又東經府城西南隅與桂江合又東入廣東封川縣界在藤縣名藤江在府南名大江即〉
〈古鬱水也水經注鬱水東逕猛陵縣浪水於縣左合鬱溪亂流逕廣信縣元和志鬱水南去蒼梧縣〉
〈八里寰宇記鐔鬱江口在藤州城下出辰州鐔嶺流經是郡舊志江自平南縣白馬塘入藤縣境為〉
〈藤江至縣西六十五里合𪷟江復東流經縣城北過龍潭灣繞城東與繡江合又東南入蒼梧境匯〉
〈諸小水流至城西南隅合桂江水勢愈盛故曰大江東流達封川界又都榜嶺水在藤縣西六十里〉
〈慕寮江在縣西十里四培江在縣東北七里白石江在縣東十七里皆流入藤江安平江在蒼梧縣〉
〈西七十里須羅江在縣西南六十里長行江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皆流入大江〉桂江〈在蒼〉
〈梧縣西北自平樂府昭平縣流逕縣境入大江即古灕水也漢書地理志零陵縣灕水東南至廣信〉
〈入鬱九域志蒼梧縣有桂江舊志桂江一名府江至府城西南入大江又龍江在縣西北三十里峽〉
〈山水在縣北二十里俱南流入桂江〉思良江〈在蒼梧縣北二十里源出大逕山西南流入桂〉
〈江寰宇記思良江一名多賢水中有鱷魚〉義昌江〈在藤縣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岑溪縣東北〉
〈要峨山西流經縣界入繡江〉濛江〈在藤縣西北五才里其上流有二一出潯州府平南縣一〉
〈出平樂府永安州二水合注於五屯所之東又名五屯江東南流入藤江又有牛皮江在縣北九十〉
〈里源出蒼梧縣界西南流入濛江〉繡江〈自鬱林州北流縣流經容縣南名容江又東北逕藤〉
〈縣東南為繡江舊志江源出廣東高涼峩石山經北流縣緑藍山東南流入容縣境至縣西接思賀〉
〈江流逕縣西南接渭龍江繞城漸折而北接思登江匯波羅江北流入藤縣境經竇家寨接思羅江〉
〈水復北流匯潘洞皇華義昌諸水直入藤江〉波羅江〈在容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天塘山西〉
〈北流入容江〉渭龍江〈在容縣西南七里源出天塘山流至龍分山支分為九一向羅龍一〉
〈向古鄧一向慶垌一向都代一向僥儀一向六霍自東而西合流為一名渭龍入於容江其三别出〉
思登江〈在容縣北五里源出大容山東南流入容江〉思羅江〈在容縣北四十里源〉
〈出大容山流入藤縣界經竇家寨入繡江〉南渡江〈在岑溪縣南源出廣東信宜縣之木嶺峽〉
〈流入縣東南境經平河南渡司又西北入繡江〉瀧底江〈在岑溪縣南源出縣東南鳳凰黄陵〉
〈二山及西寕縣排埠西流名竹子河又西合大峒水烏峽水遶城南經皇華山麓為皇華江至縣西〉
〈北石瀧山水行石隙中舟不能下陸行里許復可行舟故曰瀧底又西北至藤縣界入繡江又大峒〉
〈水源出大峒鎮烏峽水源出烏峽山俱入瀧底江〉潘洞江〈在岑溪縣西南二十里源出縣〉
〈西鳳凰山西流入藤縣界合繡江〉東安水〈在蒼梧縣東北四十里源出上水猺繞縣境東〉
〈北又南逕封川縣界入大江〉甘峒水〈在懷集縣南十里源出登仙山北流數十里歧為二〉
〈一北流入懷溪一為菩提水𮞉流出獞家陂又北入懷溪〉懷溪水〈在懷集縣西南源出齊嶽〉
〈山合黄甲佛燈二水南流經縣西匯馬寕西廟石龍諸水復南流繞縣西南接宿汨下�二水東流〉
〈至城南匯甘峒菩提諸水又東合桃花水又經縣東南大廟峽合永固水入廣東廣寕縣界黄甲水〉
〈在縣北三十里源出黄茅嶺佛燈水在縣北七里源出登雲嶺皆西南流入懷溪馬寕水在縣西五〉
〈十里源出齊嶽山東南流入懷溪西廟水在縣西五十里源出清水山石龍水在縣西四十里源出〉
〈金鵝山皆東流入懷溪宿汨水在縣西南五里源出忠讜山東北流入懷溪下�水在縣西南二十〉
〈里源出登仙山北流入懷溪〉哆囉水〈在懷集縣西六十里源出忠讜山自哆囉山由石壁〉
〈深潭流經朝巖燕巖南流入廣東開建縣界合金莊水〉桃花水〈在懷集縣東北五十里源〉
〈出戴帽山西流至縣東三十里匯象角水西南流入懷溪又永固水在縣南八十里源出蓬厓山至〉
〈大廟峽入懷溪曰廣寕江口〉龍潭灣〈在藤縣北江中亦曰鐔津潭深無際傳有龍潛其下〉
〈稍西有龍巷石壘壁崚嶆巨者縱廣數丈參差不一中若永巷平滑如砥亦傳為龍遊處〉繫龍
洲〈在蒼梧縣東七里大江中亦名七里洲一峯皁立林木深秀江漲時洲獨不沒亦曰浮洲〉長
洲〈在蒼梧縣西南七里大江中縱三十里横三里上有山林池澤居民頗繁自此而上有思化洲〉
〈思恩洲俱在大江中居民差少於長洲〉褟洲〈在藤縣東十五里又東三十里為托洲皆在江〉
〈中縱横各數里有陂池田舍居民稠密〉黨洲〈在藤縣西二十里中流一峯屹峙高數百丈又〉
〈有思禮黄陀等洲居民勤力樹畜生產頗繁〉鱷魚池〈在府城東搜神記云扶南王范尋養〉
〈鱷魚十頭犯罪者投之不噬則赦之即此明時韓雍改名嘉魚池〉放生池〈在府城東南由〉
〈大江横流瀦為池入迴瀾隄逆流繞城南而西北注於桂江〉温泉〈在容縣南五十里石開二〉
〈竅東竅寒日可浴西如沸湯又有温泉在懷集縣東二十里路旁有泉寛五尺許四時不竭冬日可〉
〈浴〉冰井〈在蒼梧縣東寰宇記冰泉在城一郡人民皆飲此水唐大厯三年容城經畧使元結〉
〈撰冰泉銘云與火山相對故命之曰冰泉〉
︹古蹟︺猛陵廢縣〈在蒼梧縣西北漢置屬蒼梧郡晉宋齊因之隋省入豪靜縣唐復置改曰〉
〈孟陵元和志縣南至梧州水路九十里武德四年復置屬藤州貞觀八年改屬梧州寰宇記蕭銑僭〉
〈號於此改置孟陵縣宋開寶四年併入蒼梧縣〉感義廢縣〈在藤縣西隋書地理志永平郡〉
〈淳民縣開皇十九年置唐書地理志藤州感義縣本淳民縣武德七年改名寰宇記開寶初併入鐔〉
〈津廢縣在藤州南九十里〉鐔津廢縣〈在藤縣北隋曰永平唐曰鐔津舊唐書地理志藤州〉
〈鐔津漢猛陵縣地唐書地理志藤州初治永平無鐔津貞觀後更置寰宇記開寶六年移藤州於大〉
〈江西岸理鐔津縣城邑考舊城在大江之南繡江之北縣志城東隔江有古藤州在勝㮣坊又有廢〉
〈鷰州在縣東五里今遺址猶存〉宕昌廢縣〈在容縣西晉武帝析合浦置蕩昌縣宋齊因之〉
〈後廢唐武德四年復置曰宕昌屬容州建中三年改屬禺州唐末廢又新安廢縣在縣西北唐武德〉
〈四年置屬銅州尋屬容州貞觀十一年省〉永業廢縣〈在岑溪縣東梁置永業郡尋改為縣〉
〈後省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屬永熙郡唐初改曰安義至德中復改曰永業宋廢入岑溪今縣東三十〉
〈里有永業鄉〉龍城廢縣〈在岑溪縣東二十里唐初置後改曰岑溪宋初遷縣於今治〉
連城廢縣〈在岑溪縣東南唐武德五年析龍州之正義縣置屬南義州宋開寶六年省入〉
〈岑溪又義城廢縣亦在縣東南唐武德五年置乾元中廢〉懷化廢縣〈在懷集縣東宋書州〉
〈郡志南海郡領懷化縣晉安帝立又綏建郡領懷集縣本四㑹之銀屯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舊唐〉
〈書地理志晉懷化縣隋為懷集唐書地理志廣州懷集武德五年置威州並析置興平霍清威成三〉
〈縣貞觀元年州廢省三縣入懷集舊志懷化廢縣在今縣東二十里今名古城營 按宋書志懷化〉
〈懷集二縣分見隋志無懷化似宋時即改懷化置懷集不自隋始也〉洊水廢縣〈在懷集縣〉
〈西本南齊洊安縣唐改名舊唐書地理志廣州洊水漢封陽縣南齊改為洊安武德五年於縣置齊〉
〈州領洊安宣樂宋昌三縣貞觀元年省齊州及安樂宋昌二縣以洊安屬綏州八年改綏州為貞州〉
〈縣仍屬十三年貞州廢屬廣州至德二載改為洊水元和志洊水縣東南至廣東七百二十里寰宇〉
〈記開寶五年併入懷集縣名勝志今縣西斤水渡頭里許即洊水城舊址〉永固廢縣〈在懷〉
〈集縣北宋書州郡志文帝分封陽立永固縣孝武大明元年省入開建唐初復置屬廣州開元二年〉
〈省入懷集名勝志今縣北務本里有永固峒城基尚存疑即故縣〉寕新舊縣〈在蒼梧縣〉
〈東南宋書州郡志蒼梧郡永初郡國有寕新縣吳立曰新寕晉太康元年改曰寕新未幾廢南齊志〉
〈復有寕新縣隋廢寰宇記新寕縣西接臨賀富川二縣或曰縣在廣東封川縣境内今縣南十五里〉
〈即封川縣界〉戎城舊縣〈在蒼梧縣西南元和志戎城縣東北至梧州二十里漢廣信縣〉
〈地晉置遂城縣隋開皇十一年虞慶則南征頓兵於此改曰戎城縣北臨西江水舊唐書地理志梧〉
〈州戎城隋縣舊屬藤州今來屬宋史地理志熙寕四年省戎城縣入蒼梧舊志廢縣今為戎墟鎮在〉
〈府西南二十里有戎墟渡當大江南岸上通長洲〉義昌舊縣〈在藤縣南東晉置安沂縣〉
〈為永平郡治齊移郡治夫寕縣仍屬焉梁更名安基縣兼置建陵郡隋廢郡以縣屬永平郡唐初屬〉
〈藤州貞觀七年改屬泰州明年為泰州治又改州曰鷰州十八年州廢仍屬藤州二十三年縣廢尋〉
〈改置安昌縣至德二載改曰義昌宋開寶三年省入鐔津明正統十二年置義昌巡司成化八年裁〉
〈舊志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又隋安廢縣在縣南賀川廢縣在縣東南俱隋開皇十九年置屬藤州唐〉
〈貞觀末並廢〉寕風舊縣〈在藤縣西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置鷰州貞觀二年增領長恭〉
〈泰川池陽龍陽四縣治長恭五年置新樂寕風梁石羅風四縣七年更名泰州徙治寕風省長恭更〉
〈池陽曰承恩復以藤州之安基隸之八年徙治安基復為鷰州十二年省龍陽承恩十八年州廢以〉
〈寕風屬藤州後省新樂安基梁石羅風宋史地理志開寶三年省寕風縣舊志寕風舊縣在縣 一〉
〈百里長恭廢縣在縣西七十里〉渭龍舊縣〈在容縣西南唐書地理志容州渭龍武德四年〉
〈析普寕置寰宇記開寶五年併渭龍入普寕縣廢城在容州東十里〉欣道舊縣〈在容縣東〉
〈北即隋安人縣也隋書地理志永平郡寕人縣開皇十五年置曰安人十八年改名焉唐書地理志〉
〈容州欣道本寕人縣隸藤州貞觀二十三年更名來屬寰宇記開寶五年併欣道入普寕其廢縣在〉
〈容州東六十里〉大雲樓〈在梧州東城上〉白鶴樓〈在梧州西城上又有獨秀樓在州子〉
〈城上〉鬱秀樓〈在藤縣治東明統志以鬱繡二江合流於此因名〉環翠樓〈在藤縣治〉
〈南明洪武五年建〉江月樓〈在藤縣治北宋蘇軾南遷過此有江月詩後人建樓因名〉遠
意樓〈在容縣治南又逍遙樓在城正南俱宋時建〉野望閣〈在容縣舊城東北隅〉愛
民堂〈在梧州東園又有樂山堂在郡圃〉六賢堂〈在府城東北宋元祐間建六賢漢陳〉
〈欽欽子元元子堅卿與士燮及其弟壹子廞皆梧人〉浮金堂〈在藤縣衙東山〉光華堂
〈在藤縣北與地紀勝在州城外北隅建秦觀祠堂刻其畫像并其文於石〉清心堂〈在容縣舊〉
〈州治又有思元堂亦在州治宋守王慶曾立〉漾月亭〈輿地紀勝在梧州城東東山跨鱷〉
〈池水光山色照映左右〉朗吟亭〈在蒼梧縣東明統志中有吕巖像取其朗吟飛過洞庭湖〉
〈之句為名〉嘉魚亭〈在梧州子城西又有鳳棲亭在嘉魚亭〉四望亭〈在府城東北又〉
〈覽勝亭在府城東南明正統初建〉南浦亭〈在藤縣城外東隅臨江〉繡江亭〈在容〉
〈縣城外西南隅輿地紀勝江流横陳前羅都嶠諸峯為登覽之勝〉迎富亭〈在容縣城西輿〉
〈地紀勝與滄浪亭相對容俗以二月二日為迎富節因以名其亭〉萬松亭〈在容縣城西北〉
〈明統志唐劉禹錫詩池北含煙瑤草短萬松亭下清風滿即此〉面面亭〈在容縣明統志唐元〉
〈結為容管經畧使植蓮於廨後池因構此亭〉讀書臺〈在梧州西五十里輿地紀勝與赤溪〉
〈山廣巖寺相對其上有石如砥俗呼為李白讀書臺又容縣東十五里江南岸亦有讀書臺兩峯峭〉
〈立擁溪東下舊傳漁者夜聞山巔琅琅有誦聲因名〉龍華臺〈在藤縣東南六十里〉經
畧臺〈在容縣南門外明統志唐經畧使元結嘗遊玩於此因名今為元武祠焉〉釣魚臺
〈在容縣西三里明統志唐刺史韋丹政暇嘗釣於此〉
︹關隘︺鎮南關〈在蒼梧縣南火山上又縣東二里有大雲關縣西二里有掃雲關西二十里有〉
〈下岸關關北十里有揚威關縣西南二十里有耀武關共為六關俱明督臣韓雍築以控扼要衝〉
水關〈在蒼梧縣南大江中明成化六年督臣韓雍請立關𣙜鹽木諸貨以充軍實舊在驛館東〉
〈南後移扼大江之要連舟為臺隨江消長盤詰往來 本朝另設盤鹽廠關在税關左〉馬鞍
關〈在藤縣南二里平南岑溪容縣舟道所經之處山徑險隘明正統初設門柵嘉靖末圯〉洞
口六湖隘〈在容縣南一百里羅面里又有永豐隘松嶺隘俱與廣東信宜縣交界山僻小〉
〈徑險要 本朝順治二年設有兵汛守〉黄陵隘〈在岑溪縣東一百二十里又縣東有風雷〉
〈隘腰鵞隘鐵根隘藤田隘竹蘭隘俱路通廣東西寕有兵汛守〉長行巡司〈在蒼梧縣東南〉
〈七里舊置巡司在長行鄉明洪武二年移置於此今因之又羅粒巡司在蒼梧縣西南八十里明初〉
〈置今裁〉安平巡司〈在蒼梧縣西八十里安平鄉明初置今因之〉東安巡司
〈在蒼梧縣北一百四十里東安鄉沙村明正德六年置今因之〉竇家寨巡司〈在藤縣南〉
〈一百二十里舊為竇姓土司今更置流官〉白石寨巡司〈在藤縣西五十里舊為覃姓土〉
〈司今有巡司藤境猺獞在永順永化二鄉及大黎陽峒大任諸里明成化十三年間就撫輸編户〉
波羅里大峒巡司〈在容縣東南五十里明洪武十六年置今因之容境猺獞雜處〉
〈所居曰陸便陸青及龍墳雞籠東葉東瓜石羊橫山諸山而石羊最蕃盛俱明萬厯六年招服〉粉
壁寨巡司〈在容縣西南四十里明洪武三年置今因之〉上里平河巡司
〈在岑溪縣東南平河村舊置鎮烏峽山下今移於此又縣西南有南渡巡司今廢〉武城巡
司〈在懷集縣東三十里明洪武三年置兼有土副巡司今因之〉慈樂寨巡司〈在懷〉
〈集縣西六十里明初置兼設土副巡司萬厯十三年移治金鵞在縣西八十里今仍徙此〉戎墟
鎮〈即故戎城縣治距縣十五里宋熙寕四年省入蒼梧即今地 本朝嘉慶十三年移同知駐此〉
赤水鎮〈在藤縣東南六十里舊有巡司今裁又舊有褟洲巡司在縣東十五里周村巡司在〉
〈縣南五十里驛面巡司在縣西南六十里俱明正統中置成化間廢又思羅巡司在縣南一百三十〉
〈里明洪武中置尋廢〉大峒鎮〈在岑溪縣東南五十里又東十餘里有北科鎮岑境下河大峒〉
〈佛子等村皆人所居又六十三山諸猺蟠踞幽僻阻險明萬厯中督臣淩雲翼於大峒鎮設叅將〉
〈築城駐守募兵耕屯其地又設連城北科等營鎮户〉七山大營〈在蒼梧縣南東連下城西〉
〈接岑藤舊為七山等所居故名今於長行須羅鄉諸設七山大營鎮之又石硯九山十二峒老〉
〈君峒六寨諸猺設大塘營鎮之而北陀東岸西岸皆獞人所居近皆歸化〉蘭峒寨〈在懷集縣〉
〈西北五十里明正統中置巡司今裁縣境銅鐘古城金鵞松柏諸山為獞之門户三山石田為諸山〉
〈適中各巢穴出沒之所明萬厯十二年討平猺寇設兵耕守〉五屯所〈在藤縣西北九十里〉
〈當大藤峽風門佛子獞巢穴之所明成化二年都御史韓雍建屯田千户所 本朝為白石寨巡〉
〈檢駐劄〉府門驛〈在蒼梧縣西南門外又有龍江驛在西北三十里龍江口皆水驛舊有驛〉
〈丞後並裁〉藤江驛〈在藤縣南門外本水驛有驛丞後裁又雙兢驛金雞驛黄甲驛俱又廢〉
繡江驛〈在容縣西門外又縣東北有自良驛皆久裁〉
︹津梁︺太平橋〈在蒼梧縣東舊名飛仙明嘉靖時重建覆亭於上改今名〉浮橋〈舊有二一〉
〈在蒼梧縣東七里繫龍洲上跨大江一在府西南跨桂江俱明韓雍建今惟鐵柱尚存〉平定
橋〈在蒼梧縣東南一名廻龍橋明韓雍建〉通泰橋〈在蒼梧縣西北舊名力木橋放生池〉
〈及濠水俱從此泄入桂江〉流杯橋〈在藤縣東跨繡江明成化中建舊傳蘇軾及弟轍遊宴於〉
〈此〉嶽步橋〈在藤縣東五里跨黄埇江〉永安橋〈在藤縣西舊名西橋又太和橋在縣〉
〈西三十里〉駱駝橋〈在容縣繡江上當學宫之右亦名龍驤唐刺史韋丹築久廢〉思登
橋〈在容縣北五里又縣東北有楊灣橋跨思登江〉楊柳橋〈在岑溪縣北五里〉泰來
浮橋〈在懷集縣南跨溪明末連舟為橋上覆以板繫以鐵索後廢 本朝乾隆十一年修復〉
登雲橋〈在懷集縣西一里〉五兩渡〈在蒼梧縣東二十里〉戎墟渡〈在蒼梧縣〉
〈南二十里大江上通長洲即宋戎墟鎮〉武竈渡〈在蒼梧縣西南遞運所前桂江上〉
︹隄堰︺𮞉瀾隄〈在蒼梧縣南明萬厯中郡守陳鑑築以障放生池水周二里餘繞城如帶〉大
埇陂〈在藤縣南三十里又法衝陂在縣西南二十里蓮塘陂在縣西四十里合水陂在縣北四〉
〈十里〉水源陂〈在容縣東五里又蓮陂在縣南二里石陂志縣西二里李家陂在縣西北五里〉
〈思登陂在縣北五里〉仲塘陂〈在岑溪縣東二里又大塘陂在縣東十五里赤水陂在縣東二〉
〈十里斷河陂在縣東三十里〉獞家陂〈在懷集縣南十里堰菩提水灌田又斥水陂在縣西〉
〈四十里金鵞陂在縣西五十里官陂在縣西六十里東林陂在縣西北四十里皆資灌溉〉
︹陵墓︺︹漢︺丁密墓〈在岑溪縣東丁郎山〉︹三國︺︹吳︺士燮墓〈在蒼梧縣西北四里〉
︹唐︺李堯臣墓〈在藤縣南一里葛陂嶺〉︹宋︺李用謙墓〈在藤縣東白石江口〉
︹明︺呉廷舉墓〈在蒼梧縣東七里〉
︹祠廟︺韓公祠〈在府治東明宏治時勅建祀都御史韓雍〉八賢祠〈在藤縣仁夀坊祀唐〉
〈李靖李白宋之問宋蘇軾蘇轍秦觀黄庭堅李光〉伏波祠〈在藤縣東門外祀漢馬援唐武〉
〈德間建〉元使君祠〈在容縣治南祀唐元結以韋丹戴叔倫杜祐王栩配〉孝感祠
〈在岑溪縣城東祀漢孝子丁密〉衞公祠〈在岑溪縣治西祀唐李靖〉虞帝廟〈在梧州府〉
〈大雲山麓錦雞巖西 本朝乾隆三十五年重建春秋致祭〉金牙廟〈在蒼梧縣東城外祀〉
〈唐尉遲敬德〉雲讚廟〈在藤縣西城外祀唐李世勣〉
︹寺觀︺冰井寺〈在蒼梧縣東冰井側明建〉光孝寺〈在蒼梧縣東二里雲蓋山麓〉廣
法寺〈在藤縣流杯橋右大鷰洲舊址〉白鶴觀〈在蒼梧縣桂江西岸寰宇記在梧州西隔〉
〈江唐開元中置鄭畋以翰林承㫖學士謫蒼梧太守増修觀宇臨江建書閣〉
︹名宦︺︹漢︺何敞〈九江人元始中為交阯刺史蒼梧廣信縣寡婦蘇娥將所有雜繒百二十匹欲〉
〈往旁縣賣之賃牛車載繒其上暮止鵠奔亭為亭長龔夀所殺踰年未發敞行部宿亭中夜未半娥〉
〈出告敞遣使捕夀考問具服下廣信縣驗問與娥語同收夀父母兄弟皆繫獄請并斬以助陰誅報〉
〈曰可〉喻猛〈豫章人和帝時為蒼梧太守以清白為治〉陳稚升〈東漢時為蒼梧太守治尚〉
〈清靜民化之囹圄恒空〉陳臨〈南海人東漢時官蒼梧太守民有遺腹子為父報怨殺人法當〉
〈死臨知其無嗣令其妻侍獄中後產一男郡人歌之〉︹隋︺裴肅〈聞喜人煬帝時為永平縣丞甚〉
〈得夷人心𡻕餘卒夷獠思之為立廟於漳江之浦〉︹唐︺元結〈汝州人肅宗時為容管經畧使〉
〈身諭蠻豪綏定八州民樂其敎立石頌德〉王翃〈晉陽人大厯中為容管經畧使初蠻獠梁崇牽〉
〈等據容州前經畧使僑治藤梧翃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他所必得容乃止出私財募士有功者〉
〈許署吏於是人自奮不數月斬賊帥歐陽珪因至廣州請節度使李勉出兵併力勉不許翃曰願下〉
〈書州縣陽言以兵為助冀藉此聲成萬一功勉許諾翃乃移書義藤二州約皆進討卒破賊擒崇牽〉
〈等悉復故地〉李曉庭〈藤州刺史大厯四年與容州刺史王翃相結討賊引兵克復容州〉
戴叔倫〈金壇人貞元初為容管經畧使綏徠夷落威名流聞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畧所至稱〉
〈最〉韋丹〈萬年人元和初為容州刺史敎民耕織止惰游興學校民貧自鬻者贖歸之禁吏不〉
〈得掠為隸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敎種茶麥仁化大行〉崔方實〈元和十年容州〉
〈兵馬使破蠻賊黄探平其窟穴獻俘以聞憲宗嘉之〉蔡少卿〈容管經畧左押衙兵馬使破黄〉
〈賊墮折妖巢收復故地〉謝肇〈廣明元年容管經畧使討平叛卒詔書嘉之〉鄭畋〈滎陽〉
〈人咸通中為梧州刺史交廣邕南兵舊取嶺北五道米往餉之船多敗沒畋請以嶺南鹽鐵委廣州〉
〈節度使韋荷𡻕煮海取鹽直四十萬緡市䖍吉未以贍安南罷荆洪等漕役軍食遂饒〉李復
〈為容州刺史兼本管招討使先是西原亂吏獲反者沒為奴婢長役之復至使訪親戚一皆原縱〉
︹宋︺田守素〈龍門人太祖時知容州兼本管諸州水陸轉運使先是部民有逋賦者或縣吏〉
〈代輸或於兼併之家假貸則皆納其妻女以為質守素表其事即日降詔禁止〉洪湛〈上元人端〉
〈拱初知容州容有戍卒謀竊發者湛偵知亟收斬之〉陳執中〈南昌人咸平中知梧州上復古〉
〈要道三篇真宗異而召之〉郎簡〈臨安人真宗時知藤州興學養士一變其俗藤自是始有舉進〉
〈士者〉梁適〈東平人康定中知梧州五嶺自南漢時民間折税已重轉運使以調不足復欲折之〉
〈適為奏免〉李亨伯〈龍溪人紹聖二年知梧州興學勸士有政聲〉蕭盤〈宣和間權知梧〉
〈州軍事課農桑興學校百廢具舉暇則引諸儒飲射讀法有古循吏風〉陳宇〈莆田人紹興間〉
〈知梧州𡻕旱手寫救荒十餘事行之屬縣商米四集人以不饑郡留六萬餘斛建炎盜起増額且半〉
〈宇累疏得仍舊流亡來歸獞帖然〉蔣南金〈呉郡人嘉定中知容州興學校立貢院在任三〉
〈年日以敎養為事未嘗有逸遊之舉〉譚惟寅〈高要人淳祐中知容州建思賢堂紀元結等五〉
〈賢善政效其行事〉趙若銑〈咸淳中知容州叛賊楊先攻城若銑與戰力屈死之〉︹元︺朱
國寶〈寶坻人至元間以管軍萬户鎮守梧州路安撫司事開誠示義招降黎民蠻峒〉文魁
〈衡陽人至順中知藤州時經寇亂城邑蕩然魁始立州治修城隍建學校政化大行〉馮思賢
〈樂城人至正間知藤州律身廉潔御下寛簡民為立德政碑〉︹明︺王清〈洪武初容州同知時〉
〈經寇亂民不聊生清繕城隍立學校勸農桑升本州知州〉何源〈呉江人洪武十年知梧州府𡻕〉
〈饑僚屬議請賑源曰自梧達京師八千里待請民死久矣即發賑濟全活者衆〉龍韜〈曲江〉
〈人成化間知容縣容自洪永間屢經寇變民病額輸得韜奏請蠲舊額五之三民困稍蘇〉翁萬
達〈揭陽人嘉靖中知梧州府時咸寕侯仇鸞鎮兩廣縱部卒為虐萬達縛其尤横者杖繫之閲四〉
〈年聲績大著〉陳鑑〈石屏人萬厯四十五年知梧州府梧城大火公私俱燬民皆露處鑑徒步〉
〈賑卹申法令以戢姦宄民得復所修龍隄浚鱷魚池瀦水以便民〉李才〈鶴慶人萬厯中〉
〈任懷其縣值猺寇謝龍崖作亂才單騎入嘉峒營以計擒斬之〉
︹本朝︺沈倫〈景陵人順治八年知梧州府時梧疆初闢倫招徠安集大兵經由郡邑悉心經理纖〉
〈毫不擾民間後值李定國寇梧力竭城陷不屈而死〉張繼曾〈貴州人順治十三年以儀制司〉
〈郎中為梧州府知府擯絶餽獻時兵戈未靖事日殷繁繼曾請免雜派減差役民困得甦三年卒於〉
〈官僕從僅二人囊篋蕭然〉閻玫〈正定人順治十四年任梧州推官巡按田昇龍行部知玫剛正〉
〈檄與相隨按逮積蠧論如律時鎮標占據城中民屋玫言之昇龍疏請給還民得復業〉劉廣
國〈潛江人順治十四年知岑溪縣地經土鎮殘害頻年不耕民採蕨充食廣國為給牛種俾墾荒〉
〈田縣糧不滿五百石而逋者皆窮民廣國不忍催科遣家人歸取金代償之〉陳緯〈臨胊人順〉
〈治十八年知蒼梧縣慈惠廉潔精敏敢為有巨豪以姦事行毒殺一儒生緯鞫得其實獄具尋為有〉
〈力者賄釋之緯立取置之法人皆稱快再期卒於任篋笥蕭然〉楊廷耀〈遼東人康熙四年任〉
〈梧州通判土賊唐三蠻等屢刧官餉廷耀捕斬之盜患遂息分𣙜梧關刋定税貨則例按往來船户〉
〈人給一紙吏役乃不敢苛索署容縣事李定國餘黨竄踞大榮山連接猺獞廷耀以計擒逐遠近帖〉
〈然〉羅文舉〈永定人梧州守備康熙十四年寇犯藤縣奉調應挼奮勇殺賊陷陣死事〉
〈 聞 詔贈官予祭葬〉余鑲〈紹興人任容縣大峒司巡檢康熙丁丑廣東賊禾倉二烏〉
〈肉蛇嘯聚岑溪六垢山甫約期㑹勦而賊刦古例村鑲率兵追至六垢殺四賊賊設伏山間鑲力戰〉
〈死之〉張義〈新興人康熙四十三年知岑溪縣廉介自持革排門月夫諸例以除民累訟者即日〉
〈剖斷胥役無能為弊〉張若霈〈桐城人康熙六十年由同知治中遷梧州府知府團練鄉勇嚴〉
〈飭保甲盜賊屏迹梧州有𣙜税之廠往往因縁為姦若霈處膏不潤商賈稱便雍正十年祀名宦〉
︹人物︺︹漢︺陳元〈蒼梧廣信人父欽習左氏春秋元少傳父業為之訓詁建武初與桓譚杜林鄭〉
〈興俱為學者所宗時議欲立左氏傳博士范升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元詣闕上疏與升相辨難凡〉
〈十餘上卒立左氏學元以才高著名辟司空李通府時大司農江馮上言宜命司隸校尉督察三公〉
〈事下三府元上疏言不宜使有司有察公輔之名帝從之通罷元復辟司徒歐陽歙府數陳當世便〉
〈事及郊廟之禮以病去子堅卿有文章〉丁密〈岑溪人性清介非家織布不衣非已耕種不食〉
〈毫髪之饋不受於人父喪廬墓有雙鳬遊廬旁小池見人馴伏後遭母喪復廬墓三年雙鳬復至人〉
〈以為孝感〉頓琦〈蒼梧氏居母喪獨身築墳厯年乃成手植松柏成行哀毁踰制有飛鳬白鳩棲〉
〈息於廬間〉申朔〈蒼梧人性廉慎終身不綺紈舉孝廉為九真都尉後擊賊有功〉鄧盛〈蒼梧〉
〈氏為秭歸令聞母病解印綬決去及歸母卒居喪盡禮太尉馬日殫嘉其孝行尋為太尉諸曹掾時〉
〈彭城相左尚以贓獲罪三府椽屬考驗踰年不竟更選盛覆考盛至獄沐尚解械賜席尚感盛至意〉
〈即引筆具對時人語曰淑問得竟臯陶鄧盛〉衡毅〈蒼梧氏少員勇畧與同郡錢博皆為太守〉
〈吳巨所信用建安末巨為步騭所殺毅念部曲舊恩且騭之來非漢命乃興軍逆騭於蒼梧高要峽〉
〈口與戰騭幾敗㑹毅少𨚫騭乘之遂潰毅與衆千餘人皆投水死〉︹三國︺︹吳︺士燮〈蒼梧〉
〈廣信人父賜桓帝時為日南太守燮少游學京師事潁川劉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厯遷交阯太〉
〈守獻帝賜燮璽書進綏南中郎將督七郡領守如故時道路斷絶而燮不廢職貢詔拜安遠將軍封〉
〈龍度亭侯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加燮左將軍復遷衞將軍封能編侯燮體氣寛厚〉
〈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注解在郡四十餘年卒〉士壹〈燮弟〉
〈初為郡督郵辟司徒府黄琬為司徒甚禮遇董卓作亂壹亡歸鄉里燮表壹領合浦太守次弟䵋九〉
〈真太守弟武海南太守兄弟並為列郡當時貴重百蠻震服〉︹唐︺李堯臣〈鐔津人貞觀中〉
〈進士累官至交州刺史賜其里門曰登俊〉︹宋︺陳坦然〈蒼梧氏景德中宜州兵殺守將脅判〉
〈官盧成均以叛攻象州坦然以成均同郡單騎射書賊圍為陳禍福賊分黨南掠趨容縣境坦然復〉
〈抵賊壘諭降之後佐桂州幕仕至殿中丞〉潘盎〈蒼梧人皇祐中儂智高陷邕乘勝至蒼梧召盎〉
〈問曰吾欲奄有嶺南為王何如曰殄滅不久何王之有智高大怒遂害之盎容色不改〉李用
謙〈藤縣人紹興初厯侍御史司諫著直聲上時政十六事切中利病後官國子祭酒諸生服其學〉
〈行從子奉政知和州論割棄唐鄧海泗四州與金人和不可累官翰林學士〉︹元︺封履孫
〈容縣人天厯間進士為藤州學正遷知邕州以廉明著子盛甫善古文詞著有容州人物記〉熊
天錫〈岑溪人博學多才以賈似道當國不應試〉︹明︺李觀智〈蒼梧人永樂中由舉人累〉
〈官至廣東嶺西道景泰中蠻寇起巡撫王翺以觀智諳土俗委之撫諭大藤諸寇悉降〉宋欽
〈蒼梧人永樂間由舉人累官至湖廣叅議正統十四年麓州亂尚書王驥西征欽督餉不避艱險厯〉
〈官湖廣布政致仕天順六年寇陷梧州欽罵賊遇害〉吳廷舉〈蒼梧人成化進士正德初厯廣〉
〈東副使條奏太監潘忠二十事語侵劉瑾詔下獄幾死戍雁門瑾誅復官擢副都御史時寕王宸濠〉
〈蓄異志廷舉陳江西軍政六事為豫防計世宗初累升南京工部尚書卒諡清惠弟廷弼宏治舉人〉
〈廷舉下獄瑾禁勿通飲食廷弼竊饋餉之廷舉荷校吏部前廷弼卧其械下刑部主事宿進為奏記〉
〈張綵乃得釋〉甘思忠〈蒼梧氏性至孝母卒廬墓三年聞陳獻章講學往從遊都御史林廷〉
〈選薦授藤縣丞〉余全〈藤人性至孝成化間賊陷城執其母去全持金贖之賊索無厭全乞以身〉
〈代母遂被殺而母得脫〉霍榮〈藤氏正德間舉於鄉廬墓盡禮娶瞽婦終身不置妾置義田以〉
〈恤宗族知陽江縣以禮義諭賊賊為解散〉
︹本朝︺曽士揚〈蒼梧人性聰穎少舉於鄉潛心程朱之學訓迪後進肅然有規矩雖燕居必盛〉
〈服端坐隆冬酷暑手不停披郡邑乘多其手輯〉張爾修〈蒼梧人性至孝父早卒以力養母折〉
〈節讀書固窮不𮥠康熙十三年呉三桂叛偽鎮蜂起其壻高熊徴屢以鄉兵破賊賊恨之岑溪陷爾〉
〈修絶粒死〉高熊徵〈岑溪人順治副貢康熙十三年呉三桂搆亂孫延齡叛據廣西遠近震讋〉
〈熊徴為平滇三䇿并討賊檄獻總督金光祖偽總兵陳士龍據岑熊徵集鄉勇斬之遊擊唐鳳來鎮〉
〈守請熊徵共商機宜屢破賊兵擒斬偽總兵林萬勝孫容客等又隨鳳赴肇破賊於封川擒偽總兵〉
〈呉天偉大將軍傅宏烈復梧州署熊徵團練同知尋補授桂林府敎授繼調思明後擢知井陘縣㑹〉
〈廣西巡撫彭鵬至廉知熊徵守城破賊事特疏薦之授兩浙鹽運使〉李茂〈岑溪人康熙十三年〉
〈吳逆叛亂茂鼓勵鄉勇殺偽總兵陳士龍民賴以安後賊踞岑溪茂被執奮恨而死〉覃石長
〈懷集氏康熙時其母被虎攫去石長奮擊虎虎棄去復回顧以身當之母子得全〉鍾大器
〈懷集人庠生父早故母李氏多疾躬事湯藥不假手僮婢三十餘年如一日及母卒建祠屋測肖父〉
〈母像祀之〉廖標〈岑溪人舉於鄉有孝行居喪三年不飲酒食肉時鬱北遭兵後難民無所歸標〉
〈輙收食之并贖還子女之被掠者〉
︹流寓︺︹宋︺秦觀〈高郵人徽宗立由雷州放還至藤州出遊華光寺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
〈飲水至笑視之而卒〉高登〈漳浦人以忤秦檜編管容州謫居授徒家事不以介意〉
︹列女︺︹明︺廖紹祿妻阮氏〈蒼梧人少寡家貧紡績撫鄰舍火起延燒及夫柩氏慟〉
〈哭願與俱焚天忽反風火至門而滅〉高翀妾覃氏〈岑溪人崇禎末從翀避寇岑溪翀與〉
〈妻相繼卒遺幼弱覃孑身守志紡績課讀子得成立鄉里稱其志節〉潘聰妻傅氏
〈懷集人夫客死氏誓曰吾必從地下遺骸歸潛縊於寢邑人為建節婦祠〉譚氏女〈懷集人名〉
〈顯姑山寇刦其家見顯姑有殊色掠之去投石橋下死〉李洪嗣妻梁氏〈懷集人崇〉
〈禎末賊破寨氏被掠引頸就刃不受污時稱其烈〉
︹本朝︺陳齊孟妻諸氏〈蒼梧人未嫁而夫卒氏奔喪誓死不再字一日迎其母至家曰〉
〈兒死在旦夕恨未遂孝養之志耳言畢入室端坐而逝距其夫死八年及葬櫬至夫墓忽自墜遂合〉
〈窆〉羅文燦妻馮氏〈名秀瓊蒼梧氏幼喜讀書未嫁夫卒瓊易服求奔喪父不許瓊〉
〈退泣私語婢曰我志已決湘君招我矣是夕出門投大江死〉蘇祚灝妻甘氏〈蒼梧〉
〈人夫亡守節康熙二十一年 旌〉譚清祥妻吳氏〈藤縣氏夫亡守節與同縣蘇嗣〉
〈陸妻胡氏均雍正十三年 旌〉羅二酉妻蘇氏〈岑溪氏夫卒無子氏勤織絍養舅姑〉
〈雖菜羮疏食每旦必攜至夫墓所同縣李蕃春妻高氏廖言恒妻李氏均雍正年間 旌〉譚現
茂妻李氏〈蒼梧人年二十四守正捐軀乾隆三十一年 旌同縣梁豆祚妻易氏蘇汝梗〉
〈妻覃氏黄贊妻黎氏均乾隆年間 旌〉黄懋文妻陸氏〈藤縣人守正捐軀乾隆五〉
〈十五年 旌同縣陳汝瑾妻蘇氏陳嗣實妻唐氏均乾隆年間 旌〉陳成宇妻黄氏
〈容縣人守正捐軀乾隆五十七年 旌〉梁上珍妻羅氏〈岑溪人夫亡守節乾隆十〉
〈九年 旌同縣高若攀妻蘇氏李章妻鍾氏周尚顯妻張氏鍾連振妻馮氏馮天位妻林氏高若廉〉
〈妻李氏凌厲恭妻高氏廖鳳林妻呉氏曾作志妻雷氏李秀春妻廖氏均乾隆年間 旌〉黄文
朝妻韋氏〈藤縣人夫亡守節嘉慶六年 旌〉車惠文妻祝氏〈容縣人守〉
〈正捐軀與同縣節婦陳宏庠妻周氏均嘉慶年間 旌〉
︹土產︺桄榔木〈嶺表録異如竹紫墨色皮中有屑如麪可為餅食〉龍眼 荔枝
婆羅蜜 白石英〈元和志梧州貢〉蚦蛇〈長十丈以婦人衣投之則蟠互〉嘉
魚〈嶠南瑣記出蒼梧火山下丙穴杜甫詩魚知丙穴由來美即此體圓小多脂十月間始出又藤〉
〈江出鯖魚膽〉石羊血 桑寄生〈金志出蒼梧長洲者佳〉金楛欖〈府志〉
〈出藤縣〉
︹苗蠻︺猺〈府境皆有之在蒼梧居大山中居止無常伐木為業性淳樸在藤縣居永順永化二鄉耕〉
〈作采樵性悍嗜利在容縣椎髻短𥜗穿耳炙蹠性好遷徙家無蓋藏在岑溪言語坳僻山棲露宿畏〉
〈痘疹中者輒徙家避去在懷集皆盤姓刋木畬禾居高山者生不蕃而性稍淳居牛欄古城銅鏟金〉
〈鵞湖必諸山者其性悍無禮而易亂〉獞〈在蒼梧縣俗輕悍椎髻炙蹠刻本以契男女裙衫以絨繡〉
〈在藤縣居大黎里楊峒里大任里習俗與猺同在容縣與雜處風俗服飾亦同在懷集素獷悍明〉
〈萬厯十二年姑知畏法〉黎〈本出廣東蒼梧鬱林諸郡間亦有之俗貪愚而悍不爱骨月重牛不〉
〈盡耕作常屠食之求人貸牛以妻為質或易其子又一種性俗頗與獞同而重信約商人出入貿易〉
〈與之無欺則款如 至戚有所稱貸亦不 吝〉蜑 〈其種未詳何出以船為家以魚為業性粗蠢不諳禮〉
〈數入水不沒每為客泅取遺物性耐寒隆冬單衣跣足畏見官府有訟之者即飄竄不出在蒼梧縣〉
〈計二百九十八 户有蜑頭二名領 之〉
纂修官〈臣李紹昉恭纂臣蔣立鏞恭纂〉
提調官前總纂〈臣〉鄭紹謙恭覆輯
校 對 官〈臣〉呉廷珠恭校
- 621年 (提及)
- 951年 (提及)
- 1376年 (提及)
- 1108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821年 (提及)
- 972年 (提及)
- 1085年 (提及)
- 1179年 (提及)
- 1385年 (提及)
- 590年 (提及)
- 1477年 (提及)
- 625年 (提及)
- 1665年 (提及)
- 1743年 (提及)
- 1532年 (提及)
- 1741年 (提及)
- 1456年 (提及)
- 1708年 (提及)
- 1478年 (提及)
- 1666年 (提及)
- 1727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525年 (提及)
- 1659年 (提及)
- 1670年 (提及)
- 1756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791年 (提及)
- 1747年 (提及)
- 1544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662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1667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1806年 (提及)
- 1751年 (提及)
- 1800年 (提及)
- 1529年 (提及)
- 1467年 (提及)
- 1008年 (提及)
- 1340年 (提及)
- 1264年 (提及)
- 239年 (提及)
- 1479年 (提及)
- 607年 (提及)
- 971年 (提及)
- 598年 (提及)
- 606年 (提及)
- 622年 (提及)
- 823年 (提及)
- 714年 (提及)
- 1086年 (提及)
- 567年 (提及)
- 1799年 (提及)
- 1815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1693年 (提及)
- 1673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674年 (提及)
- 1678年 (提及)
- 1706年 (提及)
- 1129年 (提及)
- 1776年 (提及)
- 1681年 (提及)
- 1690年 (提及)
- 1771年 (提及)
- 1650年 (提及)
- 1764年 (提及)
- 1739年 (提及)
- 前111年 (提及)
- 前106年 (提及)
- 1277年 (提及)
- 1372年 (提及)
- 1377年 (提及)
- 596年 (提及)
- 757年 (提及)
- 1378年 (提及)
- 1278年 (提及)
- 968年 (提及)
- 1658年 (提及)
- 1466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1795年 (提及)
- 1468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686年 (提及)
- 1152年 (提及)
- 1656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769年 (提及)
- 1765年 (提及)
- 1700年 (提及)
- 1766年 (提及)
- 1755年 (提及)
- 1669年 (提及)
- 1679年 (提及)
- 1696年 (提及)
- 599年 (提及)
- 624年 (提及)
- 973年 (提及)
- 436年 (提及)
- 280年 (提及)
- 591年 (提及)
- 970年 (提及)
- 1447年 (提及)
- 1472年 (提及)
- 649年 (提及)
- 1470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808年 (提及)
- 1746年 (提及)
- 1095年 (提及)
- 1651年 (提及)
- 1657年 (提及)
- 1675年 (提及)
- 1697年 (提及)
- 1704年 (提及)
- 1721年 (提及)
- 210年 (提及)
- 1801年 (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