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嘉靖贛州府志/卷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嘉靖贛州府志
卷二
卷三 

山川

[编辑]

山川之佳麗足表封域,從古爲然。吾贛山聳而厲,如湧翠浪;水激而淸,如流玉虹;視他邦未敢多讓。鍾其秀者,或有人焉,則山益增而高,水益增而深矣。

贛縣

[编辑]

  • 崆峒:縣南六十里,山麓周百餘里,巔有湖,湖有艑艚,底或動之,風雨立作。李朴詩:雲根秀出碧芙蓉,煙晃霞飛瑞靄中;地脉九支龍𡚒蟄,天河一派練横空。
  • 西隱:縣西四里。夏寅詩:一叚雲丘萬木攢,高堂正對欝孤寒;初疑石徑無多遠,直入沙門幾許寛。杯酒不辭閑坐乆,溪山却恐再遊難;沉沉宦海心猿繞,便好求襌問六觀。蔣曙詩:苔逕萦廻少四隣,小橋流水净無塵;好雲礙馬閒留客,野鳥穿花不避人。坐愛崆峒當面碧,吟哦風月滿腔春;酒闌小立重翹首,憂國思親感慨頻。
  • 黄唐:縣北六十三里,有石室,廣約十餘區,上有窓通天,下有二石人,巾幘而坐,旁有小石室七,俱有石人,時時有車馬跡,無毒虫蔓草,山下居人常聞笙簫音,蓋仙宅云。
  • 天竺:貢水東。唐元和初有錢塘天竺僧韜光駐錫此山,故名。白居易寄韜光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來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峯雲起北峯雲。前臺花落後臺見,上界鍾淸下界聞;遥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蘇洵嘗見其墨蹟,歸爲軾言之,後軾過此有:香山居士留題迹,天竺襌師有故家;空詠連珠吟疊壁,巳亡飛鳥失驚蛇。林深野桂寒無子,雨浥山薑病有花;四十七年真一夣,天涯流落淚横斜。李朴詩:天竺崎嶇絶海邊,何人分作贛江襌;鷲山巧疊三峯石,葛塢深疏兩派泉。一醉風光能幾許,十年塵迹尚休然;欲題豹隱還相笑,望斷長空簇瞑烟。
  • 天南:縣東百餘里,舊有盧光綢驛亭。
  • 杏林:縣西百里,舊傳有仙種杏其上。
  • 中峯:縣北七十里,與妙高峯對峙。
  • 九峯:縣西南三十里,根盤數十里,頂有九峯對峙崆峒。
  • 三陽:縣北三十里,一名蛤胡,上有三峯對峙崆峒,下有龍湫。
  • 玉石:縣北四十五里,群峯俱黒壌,惟此山一石瑩如玉。
  • 玉房:縣東南二十四里,中有玉房瓊室之狀。
  • 席帽:縣南三十五里,狀如席帽。
  • 烏兠:縣北八十里,席帽對山,巖泉瀑布,溪澗抱流。
  • 金龍:縣北八十里,一峯高圓如釡,舊有道人結庵其上。
  • 玉龍:縣南百二十里,有龍湫。
  • 青龍:貢水東,林木隂翳,頗稱勝境。
  • 鳯凰:縣東十里,兩山如鳯凰。
  • 象:距縣五十里,山巔旁高中察,有古廟石竈石鍋云。
  • 武:縣南二百里,山巔石有仙掌文。
  • 汶:縣東三十里,有升仙峯,舊傳梁天監中,女道士丘眞升仙于此。
  • 順:縣北百二十里,恠石萬丈,歷三十六㘭始盡其巔。

  • 𩀱秀:縣北七十里,對峙錦屏山。
  • 五龍:縣東百二十里,有龍湫。
  • 羅龍:縣東南八十里,頂有小埠,其狀若龍。
  • 龍頭:縣東北百四十里,岡阜突起,巨石狀如龍頭,下有龍湫。
  • 回軍:縣東四十里,舊傳黄巢兵過此,里人方氏率衆𨚫之,故名。
  • 分水:縣北百二十里,界萬安。
  • 麻:縣東百餘里,有石磴可登絶頂方平。
  • 攅:縣西北百二十里,石徑陡峻,過者甚恐。

  • 四㑹:縣南七十里,對峙崆峒,山巔方平,可容数百人,且有井泉不涸,旁有小徑可躋;宋元里人避兵于此。
  • 𩀱龍:縣東南二百餘里,两峯如𩀱龍。
  • 文秀:縣南七十里,突然立平田中,高可百餘丈。
  • 妙高:縣北八十里,高可十仞。
  • 丫䯻:縣東南六十里,頂有兩峯狀如丫䯻。
  • 昇仙:縣東十里,舊傳道士丘眞羽化于此。

  • 馬祖:縣東五里,舊傳馬祖欲棲此巖,一夕山鬼忽爲築垣,馬祖曰:學道不至,乃爲邪鬼所測,此非吾居也。乃居龔公山。刺史趙抃同周敦頥遊詩:曉岀東江向近郊,舍車乗棹復登高;虎頭城裏人烟闊,馬祖巖前氣象豪。下指正聲調玉軫,放懷雄辯起雲濤;聮鑣歸去尤清樂,数里松風聳骨毛。李朴詩:踏盡層峦上小亭,日恠初泛曉烟青;塵埃不到門常静,身世相忘性自靈。文天祥詩:曾將飛錫破苔㾗,一片雲根鎻洞門;山外人家山下路,石頭心事付誰言。
  • 通天:縣西二十里,巖下空峒如屋,僧即爲居。石峯環列如屏,巔直一竅通天。宋元祐中郡人陽行先隠于此,呼玉巖翁。有玉巖亭,嘉定丁丑,郡守留元剛建。登覧者甚多,蒲宗孟詩:幽懷慕嶺寂,結菴在中林;緑扵君子操,清池故人心。明月弄寒影,好風摇翠隂;江南千里逺,何處盛朋簮。陽行先詩:六樏誰識是商岩,暫見蟠龍卧碧潭;末濟蒼生終有待,獨懷吾道且無慙。從容咳唾成珠玉,敏捷篇章出笑談;千載通天蒙所贈,從今風月滿江南。家世中條舊素貧,塵編堆積漫𦆯紛;未甘末俗成虛老,𨚫嘆勞生似逐群。誰愛嚴陵溪上月,獨吟巢父嶺頭雲;閭閣莫恠衞門陋,駐節曾來有使君。王陽明詩: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園好;但得此身閒,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卧石床凉,洞雲秋未掃。 天風吹我上丹梯,始信靑霄亦可躋;俯視氛寰成獨慨,𨚫憐人世尚多迷。東南眞境埋名乆,閩楚諸峯入望低;莫道仙家全脫俗,三更日出亦聞鷄西。 山落木正秋聲,獨上高峯望眼明;𣗳色遥連閩嶠碧,江流不盡楚天清。雲中想見雙龍轉,風外時傳一笛橫;莫遣新愁添白髮,且呼明月醉深𨠵。鄒守益詩:高築琳宮引石梯,酒餘客散自攀躋;坐來漸恐星河冷,話乆不知烟霧迷。白澗灘橫帆隱見,翠㣲岩湧案高低;浩歌初飽清秋興,何處東洲野店鷄邢。珣詩:漫尋丘壑伴幽栖,僻徑真堪與世違;翠壁苔深沉鳥篆,高秋木落見巖扉。䑓空白玉乹坤逈,火冷丹爐信息稀;童冠追陪傳故事,不妨歌詠月中㱕。
  • 忘言:通天岩半壁間,廣可容五六人,幽雅峻絶,旁有線路,攀縁可至。王陽明偕門人講論于山中,因窮岩谷之勝,始得此岩,扁名忘言。陽明詩:幾日岩棲事若何,莫將佳景復虚過;未妨雲壑淹留乆,終是塵寰錯誤多。澗道霜風踈草木,洞門烟月掛藤蘿;不知相繼來遊者,還有吾儕此意麽。
  • 獅:縣東十五里,佛日峯下,石壁峭㧞,腰有巖,深数丈,高三尺,其狀如獅。

  • 雷:水東。五山環列如五雷,元全普庵撒里構亭其上,何文縉、邢珣繼修。
  • 鳯凰:縣北六十里,宋治平中有鳯凰鳴其上。

  • 仙女:縣北二十五里,有仙女祠,蠶者禱焉。
  • 石人:縣北八十里,𥍊傳劉彛舟行水涸,舟人夣石人語曰:劉,賢侯也,吾當護之。詰朝,解䌫卽下灘。
  • 噴龍:縣東八十里,兩崖劒立,飛湍注下爲龍湫。
  • 蟠爪:縣東北百十里,水旁有二石曰龍蟠曰龍爪。
  • 虎面:縣北七十里,黑斑如虎面。
  • 馬首:縣南三十里,有石突起水中,若馬之舉首然。
  • 鷄心:縣東六十里,狀如鷄心。
  • 螺亭:縣東七十里,昔貧女採螺莫宿此亭,衆螺嘬其肉死焉,葬其旁,乆之塜化巨石,螺殻無数。宋蘇軾詩:薄莫採樵人去盡,碧溪清嶂遶螺亭。
  • 錦屏:縣北九十里,狀如錦屏。
  • 書筒:縣北二百二十里,在溪水中,修長圓潔如書筒。
  • 試劒:縣北百二十里,有巨石中裂。
  • 枕:縣北七十里,其狀横亘儼然一枕。

  • 章:城西。源出南安聶都山,流抵大庾之東,㑹于上猶,又東迤南康,抵贑城西,環而北合貢,入豫。是爲豫章水。漢置豫章,有自來矣。
  • 貢:城東。源岀汀州新樂山,西經瑞金,南迤㑹昌,北㑹寧都、𩁹都、信豐、興國諸水入章。
  • 贛:章貢二水會處,北流抵萬安,其灘十八,曰白澗、曰天柱、曰小湖、曰鼈、曰大湖、曰銅盆、曰落瀬、曰青洲、曰梁隷贑、曰崑崙、曰匡方、曰武索、曰小蓼、曰大蓼、曰綿津、曰曉、曰漂神、曰惶恐隷萬安諸灘,恠石突兀,廉隅錯峙,舟行少失勢,輙墊溺。孟浩然詩:贑石三百里,㳂洄千嶂間;沸聲常活活,洊勢亦潺潺;跳沫魚龍沸,垂藤猿狖攀;傍人苦奔峭,而我忘險艱;放溜情彌愜,登艫目自閑瞑㠶;何處泊,遥指落星湾。余靖詩:萬堆頑石聳嶕嶢,壅遏江流氣勢驕;鐡馬陣橫秋戰苦,水犀軍亂夜聲嚻吕。梁謾記莊篇險,灔澦休誇蜀道遥;怒激波聲猶可避,中傷榮路不相饒。蘇軾詩: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喜歡勞逺夣,地名惶恐泣孤臣。長風送客𣸸㠶幅,積雨浮舟減石鱗;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龍溪:縣北百里,源出黄竹嶺,北流入贛。
  • 梁:縣北百六十里,源岀龍頭嶺,西流入贛。
  • 皂:縣北二百里,東流出皂口㑹贑水,舊經云金虜嘗至此而退。
  • 龍江:縣東南七十里,源出龍南,經藍松里抵信江營入貢。
  • 長歩:縣西北四十里,源出黃家山,流入貢。
  • 壇:縣東北,源出龍南,百八十里入贑境,又七十里入貢。

  • 文:縣東三十里,潭之上有巨石嶺,清秀相輝。
  • 歐:縣南十五里,以里人有歐家名。
  • 儲:縣北二十里,上有名山構儲君廟,俯臨清潭,其深叵測,舊傳漁翁釣於此,嘗獲金鎻長索,引及百餘尺,見一物如牛,其眼赤,其角白。余適詩:維舟靈源下,坐看𩀱江流;峯巒接天翠,波浪齊雲浮。故人隔霄漢,逰子思滄洲;一聲漁笛響,驚起沙上鷗。

  • 乾渡:城東磨車湾,積沙如阜,俗云洲露則諸灘水涸,故名。
  • 七里:縣東七里,沙石突起,水分流而復合。
  • 湖:縣北八十里,突起江中,周迴数里。
  • 錫:縣北八十里,蕭郭二姓居焉。
  • 米:縣北九十里,沙白如米,鴈鶩每爲所迷。

  • 廉:報恩寺東南,宋元嘉中,一夕霹靂忽泉湧岀,郡守以廉名,故云。蘇軾詩:水性固自清,不清或撓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爛摩尼;廉者爲我廉,何以此名爲;有廉則有貪,有慧則有癡;誰爲柳宗元,孰爲吳隱之;漁父足益潔,許由耳何緇;紛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毁譽有時盡,不知無盡時;渴來廉泉上,持鬚照𩯭眉;好在水中人,到處相娱嬉。趙抃詩:嵗旱江潢萬井汚,此泉深净肯清渝;伯夷死後泉流在,能使貪人一飮無。庾嶺中分泉兩派,羙名人愛惡聲嫌;誰云酌後能移性,南有貪兮北有㢘。錢漙詩:聖代投予嶺海年,虎頭城下訪名禪;碧泉出竇池常溢,紅葉滿林山欲然。詩句解吟来木客,法音齊動禮金仙;老僧定起心無擾,一性昭融似鏡圓。姜璉詩:㳙㳙泉脉石中生,流岀招提分外清;㴠鏡有光能照物,鳴琴無譜自成聲。一泓徹底元無滓,萬古稱廉豈盜名;若使夷齊身未死,也須來此濯塵纓。
  • 義:縣東南二里,泉源不涸,俗呼東門井。
  • 丹:東城門外,貢水之涯,有泉一泓,汲之可療疾,人以爲九還丹。

  • 天一:府南。舊名太隂,布政蔣曙攺今名,以城東有火𦦨山,取水制火之義。
  • 靑龍:澄清坊。
  • 獅子:府前通衢,左右二井,卽獅子两泉。郡守柴中行浚,郡人董越記。右井復廢,正德丁丑郡守邢珣重浚。
  • 三潮:陽明書院前,每日三潮滿溢井口。
  • 縣岡坡:孝義坊。泉甚寒冽,烹茗經宿味不變。
  • 八角:金魚坊。有八角亭,近金魚池。
  • 金沙:府東北。泉極清冽。

  • 放生:知政橋下,旁構臨章亭,郡守趙時逢攺曰永川。
  • 鳯凰:縣東南二里,池中有石竹生焉,舊傳有鳯棲其上。紹興丁卯郡守曾慥修譙門,掘石有䜟曰:穿開獅子两條泉,九秀回龍出大宫,金鯽魚池賜金紫,鳯凰䑓上出名賢。寳慶,聶子述構亭其上,名曰鳯凰。彭祥詩:聖人撫世𡵨鳯鳴,聖君德洽虞麟生;塵寰滄海幾灰劫,眼看十載黃河清;方今太平極四表,天朝一網羅群英;嶧陽孤桐秋露冷,巢阿閣上仁風薰;鵉鳯噦噦叶商吕,日月皎皎垂昭明;錦苞五色絢朝旭,散作祥雲繞金屋;不向人間枳棘栖秪,留遺跡居陵谷;當時見者唯有誰,猴山月夜王喬知;玉簫吹散碧雲裏,翩然附翼冲天飛;後來慨覧増太息,徒向溪蘿寫榛棘;信知靈鳥不可追,尚有凢材猶未識。
  • 金鯽魚:府東南二里,其形勢高下與鳯凰池近似,舊有溝達三池,乆而湮塞。郡守趙時逢、柴中行繼拓,元末廢爲民居。景泰二年,訓導司馬軫閱方輿勝覧及稽郡志,謂池之開塞係人材興替,白韓都御史雍,命推官吳榮、知縣邵昕,得遺跡于金魚坊。池隔巷,贖以官錢,環砌以石,後又爲民人周欽所占,今文綱即欽之子也。正德丙子,邢守搜訪其地,廣五丈五尺,袤四丈五尺,亟欲復之,未果。僅復劉勝浩等占塞通池古巷,闊七尺。池旁隙地長一丈七尺,闊一丈三尺,議于街口,重建金魚坊。
  • 嘶馬:一名洗馬,在城通利坊,乆廢。寳慶,聶子述按故籍復之,築堂其上,榜曰人傑地靈。復湮塞。正德丙子,郡守邢珣得遺跡于今千户姚銮宅左,廣三丈五尺,袤三丈二尺,環砌以磚。
  • 洗硯:縣學門内𡻕乆,湮塞。宣德四年,縣丞趙鼎浚之,今爲泮池。

𩁹都

[编辑]

  • 𩁹:縣北三十五里,高可三百餘丈,周一千一百餘丈,山腰有泉,禱雨多應。
  • 藥:縣西南百九十里,舊傳山中隂雨晦暝,常聞絲竹聲,或云山産黄連。
  • 太平:縣西北八十里,有瀑布幽蘭。
  • 干霄:縣東南七十里,産石蜜,多松杉,其勢干霄。
  • 柴侯:縣東南七十里,漢靈帝時有劉叔喬避世,終此山。自書其柩曰「柴侯之後」。
  • 靑釣:縣東五十里,山巔有飛淙濺沫。舊傳春夏霖雨,瀕江民卜其聲避昏墊。
  • 沙寳:縣東北百十里,兩峯竝峙。宋初有樵者,逐白鹿入地,掘深尺餘,銀鑛溢出,遂置銀塲。宋寳慶中廢。
  • 珠玉:縣東二百五十八里,昔人於此見有巨珠。又云此山嘗産珍禽香草。
  • 金鷄:縣西三里,有穴如石室,金鷄岀入其間。晋人挾彈取之,遂幻爲石。

  • 鳯凰:縣西北五十里,形如鳯凰。

  • 羅田:縣南五里,一名善山巖。崇可二丈,深眂崇殺四之一,兩旁有巖相通,其形如虎,内鑿茶竈湯爐、流觴曲渠、峭壁懸崖。舊云巖本虎穴,陳永嘉中,有僧廬其上,虎不復岀。宋開寳僧復剏華巖禪院;旣廢,周濂溪倅郡,曾逰此,有:聞有山巖卽去尋,亦躋雲外入松隂。雖然未是洞中境,且異人間名利心。後人構書院,亦廢。正德戊寅,邑人何春構濂溪祠,塑像其間,又爲書屋數椽。
  • 合田:縣東北六十里,高可一丈九尺,周一丈五尺,形勢幽隠,泉水清勝。
  • 靈泉:縣東五里,瀕江有石山出泉,一派滙于竇中,泉溢旁流。弘治初,好事者結佛廬其上,邑人多遊賞,遂稱勝境。
  • 通:縣南十里,山腰高可一丈一尺,周一丈五尺,前後洞徹,竅通徃來。宋紹興中,知縣黃士寵鐫額。慶元中,邑人謝時舉勒名。
  • 龍:縣西四十里,高可五丈一尺,周六丈八尺,巖分上下,穴竅相通,絶崖峭壁中虚可容數百人。有石如龍頭,泉出其口,汨汨不竭。又有石如屏如床,嘗有龍蟠于玆,遺跡尚存。
  • 需:縣南四十里,兩巖上下懸隔,高可三丈,深二丈,其形如獅。宋王鴻晦跡之所。巖有泉,曰「靇光」。液松曰「甘露松皆鴻表之。」又有木犀巖、㴠虚洞,皆稱勝槩。
  • 斗:縣西南二十里,高可一丈四尺,周二丈一尺,有七阜,狀如北斗,山泉清徹,形勢幽隱。唐梁眞人飛昇于此。今爲邑人袁琚游息之所,因號斗巖。
  • 猫石:縣東北百里,獨山突起,形如石柱,周圍巉壁中虚可容百十人。岩畔有石山,其狀如猫。

  • 黃金:縣東三十里,夾江峭壁對峙。
  • 寒信:縣東北六十里,崖壁夾峙,毎嵗峽中先寒,故名。
  • 𩁹都:縣西北五十里,峽長而險,爲𩁹都襟喉。

  • 鳯遊:縣東南六十里,舊傳有鳯翔其上。

  • 石寳:縣西七十里,瀕江。舊傳有黄衣人負黄紙候舟,乞食於篙師,旣㗖,唾去,竟入石中。篙師異之,回視所唾皆金。

  • 虎頭:縣東三十里,狀如虎頭。
  • 龍門:縣西南十里,其色赭。𡻕大比,或聲裂如雷。俗謂「龍門開,必有欲巍科者」。
  • 羅:縣南十里,巔平可容數百家,避冦者多居之。
  • 鯉魚:縣西北三十五里,瀕江,首銳尾赤,狀如㳺魚。
  • 屏風:縣左,狀如屏風。

  • 𩁹:縣北三十二里,源岀𩁹山,西南流入貢。
  • 寧都:縣北百七十里,源出寧都,南流合散水、篔簹、曲陽、黄沙、長樂諸水入貢。上流有灘十二,曰葛㶑、曰八瀬、曰井洲、曰鸕鷀、曰藥口、曰大湖、曰車頂、曰小萬、曰苦竹、曰長灘、曰率口、曰牛牯。
  • 貢:縣東南,源出汀州新樂山,抵縣,合上流諸水,北會寧都。西北流入章。灘凡六,曰葛歩、曰三壩、曰梁面、曰三門、曰上灘、曰磨車。
  • 承:縣東百三十里,源岀承山,南流入貢。
  • 禾豐:縣南四十五里,源出禾豐山,南流入貢。
  • 干霄:縣南百九十里,源出干霄山,西南流入貢。
  • 大白:縣東南三十里,源岀牛皮山,北流入貢。
  • 小白:縣東南三十五里,源岀干霄山,北流入貢。
  • 綿:縣東南三百七十里,源岀滎陽山,合符水西北流入貢。
  • 符:縣東北五里,源岀鑿山,東南流入貢。
  • 小溪:縣西南二十里,源出禾豐山,流入貢。
  • 筠竹:縣西南八十里,源出高障山,北流合干霄水入貢。
  • 唇口:縣西北三十里,源出分水㘭,南流入貢。
  • 下𦒿:縣西北三十里,源出石含山,南流入貢。
  • 唐村:縣西北三十五里,源出交椅山,南流入貢。
  • 化龍:縣西北五十里,源出鷄公山,西南流入貢。
  • 峽山:縣西北六十里,源岀蕉坑山,南流入貢。

  • 龍鍾:縣東,舊傳吴王遣蕭將軍徃盤山取鍾,過此沒焉。捕魚者或見之。
  • 梓:縣東南六十里,潭上有山,山有巨梓。漢吴王令都尉蕭武伐爲龍舟,旣成,挽之不動。占云「用童男女數十爲歌樂,祀以大牢,引之乃行。」如其言舟,忽飛沒潭中。
  • 龍窟:青塘有觀名清正祠,下有龍窟,氣吐濛潤,其深叵測。或墜絲探之不窮,稍得其神物之所在,則祠宇震動,目爲昏眩。
  • 大小龍:杉田里有兩潭,嵗旱可禱。
  • 古:藥口灘上,龍宅其中,風雨晦暝,人或見之。
  • 應元:南薰門外。吴僧䜟云:「大垻臨縣前,𩁹都出狀元。」或問:「何時?」荅曰:「一夕風雨,便成符契。」

  • 烏沙:縣西北十三里,俗傳有烏沙丈餘,浮岀城郭形影,人或平之,復如故。今亡。
  • 米沙:𩁹都峽中,半曰粳沙,半曰糯沙,稜角異常,沙其色甚白,每視厚薄卜米價低昂。

  • 知味:紫陽觀内。昔人掘泉,間日甘酸。邑人于甘日汲以釀酒甚羙。井上有亭,洪武中詹孟舉名。
  • 𩀱:城東,泉清冽,歲旱不涸。

  • 放生:塔院前。
  • 瑞蓮:縣西二百武池産異蓮其葉曰𩀱捲劒脊其花曰𩀱頭丫䯻三蕚二十四葉其實曰覆鍾金鋌俗謂𩁹山倒影所致移之他處輙如常種。

信豐

[编辑]

  • 榖:縣西五十里,山腰有巖若小室,㒹有池。舊傳有五色鯉,𡻕旱可禱。
  • 廪:縣北三十里,狀圓如廪,縣名信豐以此。
  • 三明:縣南五十里,三峯鼎峙,上有井泉不竭。石塔五層。舊傳王道人結庵于此。
  • 小假:縣東四十里,勢如列㦸有龍湫。
  • 鷄籠:縣東五十里,頂平旁峻,形如鷄籠。
  • 武:縣東五十里,舊傳唐武氏族避地于此。
  • 衢孚:縣東百里,有衢孚廟。
  • 下棟:縣西四十里,飛泉若練,四時不竭。
  • 雉:縣西五十里,望之如雉。
  • 龍塘:縣西五十里,下有塘数畆,其深叵測,俗傳有魚化龍。
  • 猶:縣西百二十里,上分九十九面,多產異藥。
  • 南:縣南二里
  • 金鍾:縣南四十里,有石笋,舊傳晨昏聞鍾鼓聲。
  • 平石:縣南四十里,流泉一泓,清徹不涸,頂有巨石方平。
  • 香:縣南七十里,九十九峯,多產異藥。舊傳有百鶴飛來,各棲一峯,一鶴無所,餘皆飛去。
  • 龍平:縣南百里,俗傳龍從頂出遂平。
  • 大龍:縣南百二十里,俗傳遇夜紅光燭天,中有龍井,又有數十巖,常見異花如白蓮、紫草類。
  • 黃栢:縣南百三十里,產異果,有龍湫。
  • 新龍:縣南百五十里,有塔一座。
  • 企:縣東八十里,頂尖如笋,山壁峭立。
  • 嶇嶺:縣西北三十五里,巔有恠石,石上有巨人跡。

  • 哀道人:縣東南,深廣可容數十人。舊傳有羽衣人坐其上,忽去,乃書「萬山道人造巖」,遺跡尚存。
  • 鐡石:縣西南二十里,巔有二門,中可容百人,歳旱可禱。
  • 董坑:縣南三十里,高数十丈,深廣可坐百餘人。
  • 黃石洞:縣西南八十里,一洞高数十丈,中有石人作兠鍪按劒狀,後有石獅象;一洞深險,人跡不到。飛淙縁崖如珠玉。
  • 九日岡:縣西一里,勢如覆釡,其巔方坦,可坐百人。九日多登覧。
  • 獅子寨:黄田岡磧頭。

  • 羊馬:縣東二十里,二石低昂對峙,若羊馬然。
  • 鳯凰:縣東四十里,舊傳有鳯止其上。
  • 照鏡:縣南百里,形圓色瑩,日映如鏡。
  • 響:縣南百里,人語石卽應。
  • 三峯:縣西南百里,三峯屹立如筍。
  • 塔:縣西南二百里,下廣上鋭如塔。
  • 黃:塔石前,有寨二,大可容萬人,小可容數千人。宋元人多避兵于此。
  • 松子:縣西南百里,石筍凡三十餘高數十丈。

  • 綿:縣東三十里,源出綿山,抵烏口入桃江。
  • 巫:縣東四十里,源出巫山,抵樟塘㑹龍湖入桃江。
  • 安息:縣南百餘里。源出河田山,抵龍湖口入桃江。

  • 桃:縣東。源出龍南冬桃山,抵信豐營入貢。有灘十五,曰烏様、曰枯木、曰三摺、曰梓峯、曰石瀬、曰龍江、曰圓澤、曰上寒、曰下寒、曰上智、曰咽人、曰三港、曰下順劒門、曰車輪、曰斷龍諸灘,惟有烏様石峻而險,義民周仕湧偕姪模捐資䟽鑿,始便。
  • 黃田:源岀南雄界,抵黄田務始通,二百里入桃江。
  • 小河:縣南四里,合上龍箬坑二水入桃江。
  • 北:縣北百餘武。源出西鄉猶山,百四十里入桃江。
  • 和溪:縣南。源岀安逺界,和口龍湫入桃江。
  • 鳥村潭:縣東四十里,懸崖飛瀑三級而下,流岀作潭。
  • 龍湫:一在縣東百里,石山潭一在縣東九十里,鷄冠磜一在縣東北二十里,星谿。
  • 温泉:縣東南八十里,衢孚。

  • 鳯凰:奉真觀右水脉通石鼓潭產五色金鯉今亡。
  • 義:一在千戸所前一在上東門外。

興國

[编辑]

  • 靈:縣東十五里。山腰有石窟,中有石類仙桃。左右有五峯,曰獅、曰象、曰鉢盂、曰錫杖、曰香爐。下有玉珠泉。唐子儀留題二十景引路松詩:蒼松夾道龍髯怒,常引行人幾朝暮。神僧肯許斧斤尋,况予特遣山靈護。踈隂亂落晴雲堆,重重滿地掃不開。小童乆立候歸錫,一𨾏白鶴驚飛回。雲関亭詩:危亭岐翼高倚山,紅塵不到白雲関。鉢盂氣吐伴龍伏,經亟影護留鶴関。一聲幽磬破禪寂,學道九年空面壁。有時幽暝坐來深,霏霏細雨架裟濕。鉢盂峯詩:天地鴻濛乆開闢,知有神僧此留錫。圓峯形狀同覆盂,萬古巍然著奇跡。愚公用力不可移,鬼工獻巧那能施。直恐龍降在其下,晴雲冉冉㣲風吹。石笋峯詩:尖峯峩峩如笋長,高標那放凌雲蒼。千年風雨不成竹,只訝籜龍頭角藏。玉板禪師人不識,石頭路滑行難得。森羅何似錦䙀兒,雲吐風吹倚天碧。伏虎岩詩:空岩竒偉如伏虎,猛勢猙獰幾千古。隂陽二氣幻此形,留與神僧傳佛祖。頭成尾旌徒自强,寒雲落日風瀟騷。幾回出定坐清夜,長嘯不聞山月高。仙女潭詩:空潭泓澄浸寒渌,何年仙女下來浴。此水可乾山可傾,襌心已定無塵俗。㣲波颺風文藻多,翠髪如絲不受梭。山僧堅定那可識,凌雲飛去空長歌。香爐峯詩:香爐晴峯高𠋣天,何似水沉寳鴨燃。時時祥烟起㣲缕,却疑試火騰紫烟。非陶非𤥨形朴陋,遺盡氤氲靄清晝。䄂携一瓣贄見香,願祝吾皇萬萬壽。化僧亭詩:隂陽聚散不可常,寓形幻化任短長。雲散風休去無跡,誰知極樂歸西方。千僧萬僧從此逝,空留孤亭構遺址。茫茫苦海濟慈航,欲問無終究無始。象鼻峯詩:奇峯凝形同象鼻,力勢雄强那可制。不受譯使金繹羈,豈困奚奴青絲轡。似聞山僧談禪機,一嘘常見晴雲飛。普賢寺佛巳悟道,如來坐穩流沙歸。水月亭詩:禪宫有亭占幽境,要識水月光中影。凉波浸透襌心清,寒輝照破寒夣醒。明明此性皆圓通,水流在碧月在空。誰能悟此因指見,一滴巳續曹溪淙。獅子峯詩:層峯似踞獅子奇,草垂毳毳靑毛披。何年至此自西域,擁護曾借文殊騎。群山俱仰群獸服,天地無情歸化育。誰能一吼悟玄機,要識此心原是佛。玉珠泉詩:石竇流泉㵼寒玉,激石懸崖洒飛瀑。是中疑有蛟龍眠,噴出驪珠三萬斛。輕跳亂撒難再求,相看泣對鮫人愁。山僧潄嚥諷經罷,氷簾夜掛明月秋。觀音岩詩:空岩鑿室寄遺像,金精夜貫九天上。有時㣲雨洒凡塵,只疑甘露傾慈掌。補陁元浸南海波,何如此地青嵯峨。瓶垂翠柳駐春色,白衣鸚鵡飛來過。碧環亭詩:碧山碧水環四周,危亭據此眞清幽。曇雲千層昏白晝,晴波萬頃𣶬清秋。闌干笑拍閑徙倚,恍然自悟西來旨。山僧坐乆衲衣寒,一片寒心吹不起。白蓮池詩:小池豬水凉波窄,净植亭亭瑞蓮白。非紅非青異尋常,因悟宗乗空是色。何人結社來此遊,陶今自是攅眉愁。高僧豈無逺公輩,我老朝簮當早投。方竹林詩:二儀賦形自規矩,植物由來化工與。尋常直節自圓通,方質而今更奇詭。不雕不削成渾然,㽞栽净土供佛前。霜根雨葉歳寒操,長梢舞鳯飛雲烟。歸一門詩:大道由來本無二,歸一宗風悟玄閟。法門宏闡豈有殊,請君爲問西來意。此身出入皆所由,生公講罷皆點頭。心清理妙何所比,一輪明月中天秋。芭蕉洞詩:芭蕉種成隂作洞,九夏凉生禪榻凍。誰言脆質不禁秋,大葉離披摇翠鳯。禪餘坐對情依依,題詩寫遍日暮歸。幾回書罷心鏡寂,碧色遥映架裟衣。月池詩:小池水澂似磨鏡,秋月沉波浸寒影。乾坤清氣許誰知,長照禪心淸入定。鉢盂降龍夜不眠,潜形出浴驪珠圓。廣寒宫闕不可到,波神共揖吴剛仙。釣橋詩:斷崖欹石險無路,棧接横橋人可渡。縻䋲架木似懸空,勢雄凌兢每懷惧。何當剗削大道平,金牛昔日煩五丁。山僧飛錫自來徃,不須羽翰翔飛輕。
  • 蜈蚣:縣東北二十里,其形若蜈蚣,乃㶑水𤼵源處。
  • 玉:縣西十五里,視衆山獨尊。
  • 陽:縣西十五里,衆山隂伏,惟此山高㧞,故名。山上有泉一泓。
  • 覆笥:縣北百七十里,山有石室,中横一石如筍。兩京雜記有「石穴石笥貯玉牒」。上有平湖,名曰「鴈塘」,有石鴈,每炎凉代謝則飛翥,若候時焉。
  • 方:縣東北四十里,山分四面,上有仰湖,旱不涸。旁有巖,或以爲靈窟,嵗旱可禱。
  • 上洛:縣西南四十里,上有石墨可書,山多木客,乃鬼類,語似人,能砍杉枋貿易。嘗就民間飮酒,賦詩云:酒盡君莫沽,壼傾我當發。城市多嚻塵,還山弄明月。
  • 龔公:縣西南八十里,昔爲贛地,龔毫嘗遯跡于此。
  • 池源:距縣三十里,池口上有南北二峽、三十六坎,深悶幽隠,疑爲神物所宅。
  • 蓮花:距縣百四十里,宋文天祥駐兵于此。
  • 槎嶺:縣東北四十里,有觀音石䑓。
  • 巖盧襌:縣東二十里,盧禪師學佛之地。
  • 脩利:縣東北二十里,舊傳有高僧學佛于此。
  • 東龕:縣東北二十里,舊爲鍾紹京讀書地,石案、石硯尤存。前後有十景讀書巖、試劒石、靈湖、石笋、石舫、筆架山、䌇泉、銅鐶鯉、瀑布泉、僧寺。
  • 太平:衣錦鄉常清觀後,岩口呀然,内有石竈石人。
  • 榴岡:縣西南二百武,上有玩翠亭。
  • 鄒公寨:距縣百二十里,宋鄒嶧嘗與文天祥屯兵于此,累石設險,以自衞故名。
  • 石方:縣東十五里,其形端方堪輿家指爲印山。
  • 龜:縣西四十里,狀如龜然。
  • 橫:縣南五里,横亘江中長数丈巨浸不没狀如倒笏。
  • 寳:縣北五十里,其石端圓草木不生。
  • 分龍:距縣七十里,其形突起若二龍對卧。

  • 人:舊田鄉上有小石如冠類人立。
  • 川龍下:縣東二十里,源岀曹溪西流三十里,合𣿄入貢。

  • 㶑:縣東北,舊名㶑江,又名平川,源岀蜈公山,西㑹濊水、黄田水,通平固江口入貢。
  • 濊:藍陂,西流抵東澗口,二百餘里合歛爲平川,又抵平固江口入貢。
  • 黃田:縣西北清德鄉,東流入㶑。
  • 獅灘:衣錦鄉。灘有石屹立如獅。
  • 靈湖:縣東二十里,水清徹,舊有巨魚帶銅鐶,人或見之,今亡。
  • 瀧衣錦:衣錦鄉。崖石層起,如人跨馬。諺云「龍下三瀧,舟楫莫當。」唐子儀募工修治,以通險阻。
  • 長信:縣東二十五里,狂瀾奔急,聲吼如雷。俗呼上曰啞灘,舟過禁聲;下曰泥潭,深不可測。

  • 龍王:縣南半里。爲龍穴,漁人入水,嘗見㡳有石竇如龍宫。潭上有石,突出江心。
  • 仙女:清德鄉。其潭上有岩穴,深廣十餘丈,有盤石,夷衍可坐,下有龍湫。
  • 泉靈:玉山龍華寺側,泉清冽,雖旱不涸。
  • 玉珠:縣東十五里,其泉湧出噴散如珠。

  • 葛洪丹:縣西隅,深三丈許,㡳有亘石,竅中泉味異常。
  • 大:縣北隅泉清冽。
  • 天池:縣北二百武,知縣唐子儀浚引渠水,三穿九曲,入池萦廻,上岀南門外。

會昌

[编辑]

  • 明:河北,爲縣主山。寒泉飛瀑,巨石踞峙,上有六祖寺。
  • 古方:縣東十里,勢𡑅羣山。
  • 白雲:縣東八十里。
  • 羊:縣西百里,舊傳有張十郞祠,徼福者祀以活羊,縱之不去,虎亦不食。知縣余文震遷廟於仁峯,其羊遂幻爲石。
  • 君:縣東南百八十五里,與盤古山接,高若臺榭,名曰媧宫,亦曰女媧石。又有玉臺石室。相傳毎風雨後聞歌樂聲,山魈、木客爲之舞唱。
  • 闍:縣東南四十里,絶巔舊有佛刹,以惡獸不能居,乃移于麓。
  • 盤古:縣東南百二十里,周圍石壁有羅漢岩,可容數十人。又有白蓮池,廣一畆,產白蓮。唐十道記山有獸如車輪、而其聲似鷄犬者,或六足或八足,能負三二人。

  • 軍門:縣東南百二十里,兩山屹立,對峙如壘。舊傳晉人屯軍于此。
  • 牛背:縣西二百二十里。
  • 峯仁:縣西百里,有石屋、石䑓。舊傳祀張賴二神其巔䑓傍有竹一竿風來則偃而拂之其屋清凈無塵石竅中有泉不涸可愈疾。

  • 注米:縣東三十里,一名注水深廣二丈許兩巖峙立舊傳伏虎襌師駐錫時有小竇幻米隨人多寡可給後行童鑿而廣之米遂絶僅有泉流不竭。
  • 大明:縣南三十里,中有大明寺廣数十丈下爲法堂旁有飛泉隨風舒散名曰水簾。
  • 蕭帝:縣南百里,狀如獅伏,而口仰張,中虚,可容百餘人。舊傳齊武帝避兵之地。帝名頥,爲贛縣令,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反,帝不從,勛命南康繋帝郡獄,帝族蕭欣祖等破獄迎之,帝遂率部曲百餘人起義兵,避難掲陽山。或云梁武帝㣲時巖下讀書,今有刹院、讀書䑓。
  • 清:縣南百二十里,俗傳邑人林姓者趺化于此。
  • 西山:縣西南七里,尹天民讀書處。前有石窻、石鼓、瀑布、水簾、試劒石。
  • 九仙:縣西北五十里,深廣三里許。舊傳内有九龍,後爲九道士乗之而去。
  • 漢溪:距縣百二十里,深廣數十𠀋,鄉人多避㓂于此。俗傳爲秦王讀書處。其中有一石竇,僅容一人匍匐而入,至讀書堂,又橫過石壁上有石龍数𠀋,見者或訝其眞。又有古木一株,横亘絶壁,俗傳爲仙女掛香。

  • 鴈門:縣南百二十里,兩岸皆崇山,中列三石,破江水分爲三道,號三門峽,舟行甚險。
  • 余侯:縣北百里,舊傳有余侯得聖龜,將招山塞海,無何龜亡,侯亦卒,葬峽旁,有廟,暨侯居遺址。
  • 㑹昌:縣西北百里,兩山夾江,水急成漩。

  • 三門:縣北五里,宛若武陵景。

  • 魚潭:縣南二十里,石立江滸,昔遺老周伯綸釣于此。
  • 聖姑:縣南百十里,瀕江,形如人。篙師過此,必擲石卜吉凶。
  • 五坡:縣北二里,石居縣主山之下,五坡峭立。
  • 獅:小廟嶺下,蹲距如獅。
  • 石門:縣北七十里,兩石屹立如門。

  • 羊角:縣南百二十里,舊名郞溪,東達武平,南達程鄉,爲會昌襟喉。湘水𤼵源于此。
  • 軍山:縣南百二十里,源出鴈門峽,入湘。
  • 盤古嶠:縣南百二十里,源岀鴈門峽,入湘。
  • 墨斗湾:縣南百二十里,源出鴈門峽,急流三折,狀如墨斗。
  • 湘洪:縣北七里,源出羊角山,合湘綿兩江,西北過𩁹都,流入貢。其深叵測,蛟蜃居之中,有披髪石、龍跳石、銅盤石、石人、龍虎湘、羊角垻、潺濫垻,舟行多險。
  • 洛口:縣北八十里,源發𩁹都界土坑,抵洛口入湘。
  • 上林:縣東南五十里,一名小化江,源出安遠,西北流入湘。
  • 滎陽:縣東南,源出過龍石百九十里,抵海陽界。
  • 東:縣東南百九十里,源岀汀州鵲亭山,北流入滎陽。
  • 上輔:縣東南五百九十里,東南流八十九里入滎陽。
  • 湘:縣南,源出梅川界,西北過龍石、㑹綿江,流爲湘。洪沂縣治,而上有十灘,曰上下、曰軍門、曰魚渠、曰竹車、曰碓耳石、曰閗雞、曰穿針、曰蝦䗫、曰魚潭。又曰鴈門峽、打鼓,舟行多險。

  • 洪水:縣西北十三里,中有雞心石、猪肚湾。
  • 上横:縣西北百餘里,灘石横下,由此而上有白鵝灘。
  • 龍化:縣西八十里,昔魚公埠有金鱗幻龍而去。

  • 慚惶:縣西北百里,有慚惶石。
  • 羊角:縣北三十里,内有羊角湾、穿針石。
  • 三井泉:縣東六十里,三車𡹴今爲龍湫。
  • 𩀱清井:縣東南百歩。

安遠

[编辑]

  • 欣:新龍保,高峻挿天,根盤數百里,上有石巖、蓮池,傍有巨石如床,產丹橘、異竹、茂林、芳澗,登覧者莫不欣躍。
  • 頂:距縣二百里,界閩廣之交,𩀱峯聳翠。
  • 鐡:距縣七十里,宋有鐡塲。
  • 獅:距縣四十里。
  • 馬鞍:濂江坊,狀如馬鞍。

  • 擢秀:山極秀㧞,茂林飛瀑。劉琰詩:峻峽奔流急,春雷怒作威。疑從雲漢落,恍似玉龍飛。寒雨飄烟𣗳,明珠濺石磯。終爲滄海浪,未必戀山溪。

  • 登頭:縣東六十里,上有路逕過者必登絶頂。
  • 單竹:𩀱橋保頂多茂竹。
  • 打鼓:龍安保,山勢高聳,頂有石鼔,傍有二石對立類人形。舊傳邑譙樓鼓鳴,彼卽應之。好事者斷石人手,遂不應。
  • 熊:濂江坊。劉琰詩:雲收山雨霽,霞彩映朝暉。錦散天孫手,綃分秦女機。𤇆消尤見色,風斷不成衣。一片青天際,遥齊孤鶩飛。

  • 小池:縣東十五里,馬鞍山上,有巖石叢立,中可坐二十人,多竹梅,清勝可愛。
  • 龍清:縣東百二十里,穴大小数十處,前有清流,縈遶如練。宋祥符中,有僧建佛刹其上。
  • 蓮花:距縣二十五里,狀類蓮花,中有石門,可通岩上。飛瀑數仞,舊有僧結廬其下。劉琰詩:天造神仙宅,玲瓏一穴空。氷泉高滴玉,石乳倒垂龍。燭照山前月,琴鳴巖畔松。紅塵飛不到,時有白雲封。
  • 獅䂖:南逕,石狀類獅子。

  • 濂:源岀烏田尾,㑹欣山、上濂、里仁諸水至板口,始通舟楫,抵會昌合貢水。劉琰詩:月色連江水,溶溶一叚清。浪平浮玉雪,風捲翠瑶瓊。氣肅高秋冷,光生白晝明。此中有佳趣,誰識暢幽情。
  • 尋鄔保:縣東百六十里,流入龍川赤石渡。
  • 三百坑:縣南四十里,源出三百坑,東流九洲河,始通舟楫,入龍川。
  • 安遠:縣南八十里,源出欣山。
  • 廉:靈寳觀。
  • 溫泉:一在新寨,一在西布,一在上龍,俱南水鄉。劉琰詩:空山流石髓,勝地泄陽精。暖氣浮千丈,温陽滿一泓。炎光常不息,春意自長生。洗盡凡夫濁,依然徹底清。

  • 濂泉:縣西三十武。劉琰詩:石罅瓊漿溢,清甘可醒心。來通濂水逺,澄蓄古池深。湛湛無杳滓,源源自古今。貪泉何足比,一飮卽懷金。
  • 廉江:廉江坊
  • 林泉:郭南三十武。

寧都

[编辑]

  • 武頭:縣東四十里,山脉𤼵自閩,崛起高嶂,盤踞數十里,爲寧都祖山,舊名虎頭,避唐諱攺今名。《南康記》宋大明中人有至其巔,見有池廣可百丈,水色如丹,傍有硃顆,光麗若珠,再徃失其所。
  • 凌雲:縣北二百里,屹爲巨鎭,山高數百丈,其勢凌雲,迤邐而上,則凡臨川、廬陵諸峯,歷歷可見。其巔方平,一名方山,又名平山。左右有石峯揷峙。下有龍湫,其深叵測,㳙滴有丁東之聲,曰衙鼓洞。俗訛傳山上有漢高帝祖墳,故卽山麓䢖漢高祖廟。邑人李國紀特愛其景致奇絶,可供遊覧,因號凌雲山人。前輩圭峯董公越詩:縣北凌雲山,牙鼓舊名洞。生豐長沛人,安得此先隴。曾聞南漢鋹,亦冐神明後。此恐其所從,煩君掃塵垢。
  • 蓮花:縣西二十五里,峯巒合聳,狀如蓮花,構祠其間。祠下有龍湫,鎭𡑅以鉅鍾。時或掘入二尺餘,卽有泉湧出。董圭峯詩:蓮花自西來,叅差挿天碧。屹立對武頭,東西表封域。杜陵賦仙掌,退之詠如舡。安得移此花,種君賔幙前。
  • 金精:縣西北十五里,欝爲巨鎭,峯巒皆石,望之如陣雲,丹崖翠壁,𤇆靄明滅,奇恠萬狀,道家列爲堪輿第三十五福地。舊傳漢張華女麗英年十五入山得道,長沙王吳芮聞而聘焉,麗英乃昇高,紿曰「山有石室,中通洞天,鑿之當相見。」芮大發兵攻鑿,旣通,見女乗柴雲,半空語曰「吾爲金星之精,降治此山。」言訖而去,山因以名。其峯凡十二,曰蓮花、合掌、仙桃、凌霄、黄竹、披髪、望仙、三巘、伏虎、翠㣲、瑞玉、石鼓洞一曰碧虚。國朝毎歳春秋仲月,命有司致祭。有樓閣、祠宇,凡諸名賢𨓜士多留題其間。麗英飛昇時,自作詩十八章,今存其五云:哀哀世事,悠悠我意;不可敵兮王威,不可奪兮余志。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來觀,民生實苦。有鸞有鳳,自舞自歌;何爲不去?蒙垢實多。凌雲爍漢,逺絶塵蘿;世人之子,扵我其何?暫來斯㑹,運徃即乖;父𠔃母𠔃,母傷我懐。崔與之詩:翠壁丹崖𠋣碧穹,一壼天地𦘕圖中。青鸞有路三山逺,玉洞無塵萬境空。虚室尚留丹竈冷,靈泉直與海波通。客逰到此應忘返,始覺仙凢逈不同。黎仲吉詩:昔人鸞鳯巳冲天,呉芮遺祠在洞前。氣勢徒知凌宇宙,干戈無力問神仙。謾輕龜玉傳王業,空得松杉接洞烟。一等辛勤鑿岩穴,禹門千古事應傳。孫勰詩:多病厭凡垢,思欲求道真。金精古福地,中有超世人。駕言從之逰,洗我千刼塵。洞門無扄鎻,松竹四時春。泉聲散風韻,珩珮若有聞。九㣲何燿煜,百和方氤氲。稽首願乞靈,縹緲如相親。至妙非言説,蕭然淸吾神。大道本自然,一悟不在勤。逍遥此岩下,當自觀其身。曾興宗詩:投老篔簹幸卜鄰,蝸蝇更不累閑身。烟霞巳作仙凢隔,洞户蟠桃不計春。曾原一詩:散策深尋紫翠邉,雨餘林宻意蒼然。玄崖擁路竒千疊,䆳洞扄抽自一天。殿古尚存唐歳月,地靈疑帶漢風烟。斜陽欲趂歸樵路,𠋣杖更聽雲外泉。連逢龍詩:石氣侵人暑自牧,城中那似洞中幽。吟身逺結三生分,神思高尋八極逰。塵世斷無閑歲月,深山猶可老春秋。鞭鸞跨鶴非吾事,且作人間道義謀。劉用詩:我昔夢上蓬萊山,乘鸞飛烟造天關。玉皇端拱金闕上,瓊章朗誦瑶䑓間。仙人紫河車,招我共盤桓。塵心萬念推不去,覺來如墮靑雲端。却憶勝逰何草草,石皷山房時自掃。圍棋有局喜身閑,辟榖無方驚歳杪。重來嘯咏憺忘歸,細續崖隂漢女詩。層峯疊巘翠如結,羽盖霓旌還可期。側身俯視塵世窄,手挹飛仙呼太白。三清八極許逰遨,碩授金丹換毛骨。董圭峯詩:太白此降精,本爲民祈福。癡情𥬇番君,偶爾墮汙辱。聖明崇祀典,亦以能岀雲。如何千載下,只說張真人。黃敏文詩:逺駕靑牛上碧霄,十洲三島一扶揺。東華殿上横靑𤨏,王母堂前摘綘桃。爛煑山川供夜宴,謾鎔天地人春瓢。千生萬刼㣲塵事,跳岀圈來任自豪。
  • 官人:縣西十里,舊傳官人避㓂于此,故名。盤踞十餘里,四面壁立,南崖腰裂,横通一線天,攀躋而上,至則若平原焉。中有一岩,兩畔如抱,名曰蒙岩。岩之前有泉,如拖線,名曰蒙泉。左有一岩,谽谺幽雅,呼之輙應,曰虚岩。右有一泉,積瀦不流,汲亦不涸,曰裒泉。其間一峯,潜峙不露,曰潜峯。山之麓,有泉有湖,曲折成澗,兩山夾峙可一里許,謂之小桃源。景皆竒絶。知縣豹谷陳大綸有記,凌雲山人李國紀有諸景詩。
  • 濛:縣北二十五里,與君子峯相望,山間雲氣常濛濛,故名。有懸崖飛瀑注石池中,山頂有岩方𠀋,前爲戸牗、石床、石梯,不假斧鑿,中虚一岩,廣可容百餘人,䢖祠浮屠。山𪋤有岩十餘,或大或小,各極其妙。相傳東晋時土人頼箕廬于此。董圭峯詩:濛頂出靑州,茶名徧宇宙。誰知此山中,亦有生雲竇。旗舒榖雨餘,芳擷清明後。風味如使君,誰云可輕售。
  • 桃林:縣西北二十五里,與白茅峯相接,山崦囬合,茂竹喬林,溪流縈紆。中有佛寺,藏佛牙,岀舎利光,恠眩俗,基址猶存。舊傳環寺皆桃,左有泉一泓,遇僧觧,夏則涸矣。故曰過夏泉。右有龍湫,深窈能興雲雨。周益公、馮龍圖舊逰碑刻具在,孫勴有記。
  • 翠屏:縣東二里,山勢高峻,如狻貌之蹲踞,如巴蛇之赴壑,如翠屏之列障,蜿蟺界梅江而上,一名巽峯。陶瑾有山房記。
  • 誥軸:縣南二里,其形端方凌厲如誥軸然。
  • 東華:縣西北二十里,山勢崔巍,飛瀑轟雷,景甚竒勝。山麓隔磵爲青陽洞天。曾蒼山詩:行盡靑山路,樓居傍石安。環雲疑世隔,弯沼倒㴠山。瀑近晴如雨,巖深暑亦寒。道人弄刀鑷,怪我鬂毛斑。
  • 石華:縣東五里,有峯竒特如石之華,有道人結廬其巔。劉墨莊詩:陟彼石華,以望琴江。山川悠逺,邇其隣邦。不見君子,憂心如撞。悠悠我思,曷云能䧏。石華之山,梅水之東。君子來逰,小大率從。胡不我留?有事于公。亟徃亟來,玆山㑹同。嗟彼君子,胡寧不來。二日爲期,三日與偕。載瞻載思,陟彼崔嵬。曾不我知,憂心如摧。琴江邇只,君子莅只。曷云其還,我欲覯止。爾車載脂,爾馬載馳。來游來歌,以遂燕喜。
  • 大明:縣北二百里,與凌雲山相近而高次之,爲撫之華盖山龍脉之祖。
  • 梅嶺:縣東北百二十里,山舊有梅,漢時閩越反,使諸校屯兵于此,世稱望梅止渴,即其地也。

  • 君子:縣北二十里,與濛山對峙,形如卓筆。邑人𠂻愉㓜嘗結廬讀書其下,遺址尚存。
  • 白茅:縣西三十里,山多白茅,腰有龍湫,清深叵測,四時吐雲氣。
  • 中華:縣北八十里,聳㧞尖秀,逺望之如卓筆然。
  • 丫䯻:縣西十里,堪輿家指爲天狐山。

  • 盧穆:縣北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山腰有岩石,戸如甕,廣袤㡬十𠀋。左壁有竇,持炬入,復一室,深廣半之。岩頂有泉溜成窪綫。唐盧穆、盧華於此仙去,足跡猶存。
  • 東陽:縣西八里,與金精山相近,山腰有岩,中藏木鐘,相傳金精。有木鶴間鳴,則木鐘輙應之,人以爲異。山麓有泉石竹木之勝。邑人𠂻榆結廬奉母,𨼆此山後,爲雲岩觀,今廢。
  • 甘泉:縣西北二十里,泉瀑自顛下注,景象幽絶。舊有七佛寺。相傳石竇幻米給僧衆,後有穿鑿求贏者,其米遂絶秪,出糠粃三日。董圭峯詩:醉翁記環滁,所多在甘泉。太息窮轍迹,不到江之南。幻米濟衆言,前志胡爲載。欲多則反絶,或可存大戒。
  • 蒼山:縣西十里,山有飛瀑噴流,西有兩崖夾峙,僅漏天光一罅。宋邑人曾原一𨼆其間,構亭曰萬象,因號蒼山。今皆坵墟。董圭峯詩:昔人讀書臺,曽傍金精構。我曽訪榛荆,落日荒烟後。陳迹已流水,蒼苔翳靈根。誰能一表識,庻以昭前聞。劉墨莊詩:生世孰云早,我已愧後時。所幸希遺風,何由識令儀。今春過故廬,草木翳舊基。先朝太平日,冠盖相追随。聲名動江右,太音振澆漓。百年如一瞬,疇復同襟期。季葉乆零落,古道竟莫追。山川邈如昔,結宇知阿誰。今者固可樂,曾爲徃者悲。長歌冩衷曲,徑續山中詩。懷古事𡨋搜,放意歴岡阜。迢迢蒼山陽,崖谷深且岰。昔賢不可招,遺址蔽榛莾。流泉咽雲根,荒草垂井口。他人亦何爲,而我情獨厚。聲名希長存,草木耻俱朽。曾岩有遺歌,𡻕月同永乆。
  • 方竹:縣西十里,與青陽洞相近,山多方竹。
  • 月:金精山峭壁間,岩如半月,呼月巖。下塑老子像,名老君巖。
  • 海螺:縣西北十五里,金精山側,形如海螺。
  • 隆興:縣北二十里,甘泉巖左,中廣方𠀋,刻有石棋,逰客奕其間。
  • 靑陽洞:縣西北十里,竒崖峭壁,脩竹茂林,中有龍湫,澄清澈底。宋邑人曾益之居于此,今祠佛巖下。董圭峯詩:洞天三十六,靑陽不在書。豈伊造化心,欲秘環吾廬。神龍多此蟄,花竹亦紛敷。下土或焦枯,煩君此舞雩。

  • 延春:縣南一里,養濟院右。宋邑人孫介夫故居,周必大嘗逰焉。董圭峯詩:孫家四父子,遺跡存延春。東坡與紫陽,亦曾託斯文。斷碑屹三尺,`雨淋烈日炙。前彰與後傳,始信兩難得。
  • 長春:縣東二里,宋邑人胡埜𨼆居其中。
  • 篔簹:縣西北七里,與金精洞天對峙,谷有南北山,脩竹数十畆,翠篠䝉宻,群峯献奇競秀。南有獅子峯,其石卓立如獅,中有飛來峯,腰裂不欹。傍虚一巖,曰翠巖。麓有釣䑓。北有瓢泉。宋邑人曽興宗歸自考亭,建精舎于獅峯之麓,扁曰歳寒;結廬其右,曰水竹幽居,以處四方學徒,相與講明斯道,遺跡儼然。陸放翁、趙章泉諸老皆留題。曽興宗詩:渭川千畆竹,可比萬戸侯。我有篔簹谷,此豈爲食謀。南山與北山,清絶真勝逰。飛泉𦔳蕭爽,恠石𣸸清幽。娯親自足樂,捧檄良可羞。日從抱節君,崎嶇經林丘。有酒對爾酌,得句爲爾謳。共結歳寒心,肯學炎凉儔。𥬇指親宻友,不獨王子猷。董圭峯詩:渭川有深谷,舊多君子風。虽無食肉相,亦有管城封。流俗随頺波,山川坐汙衊。千年廖氏婦,誰與使君說。

  • 䖍化:縣西五里,石狀如虎,下有虎陂。舊傳有虎化爲石,旣而以文易人,遂作䖍名。舊縣名亦因之。
  • 雲:縣東南二十里,欝爲鉅鎭,狀如陣雲,巖谷幽勝,竹木奇異。舊傳山顛廣可百餘𠀋,有巨湖。南宋大明中,有人躡其上,見湖中蛟𡱝出沒。
  • 螺:縣南十里,屹爲巨鎭,石山如螺,其顛有寳獅巖。
  • 蜜:縣東北百二十里,環列諸山皆平,唯此石奇特,峯巒圓整。舊傳巖有蜂釀蜜。
  • 響:縣西十里,過客有聲即應。
  • 抹筆㘭:縣西北六十里,宋文天祥過此,時無硯,就竹葉抹筆作徴兵檄。明年竹葉皆有墨跡,至今弗變。
  • 蛟窟:縣西二十里,石窟深窅叵測,有泉湧出,其清冽沁骨。
  • 西園:縣右,又名花園,即主簿衙之西。宋知縣廖謙構舘延客其中。淮海杜東有記。
  • □□縣西一里,林木竒秀,宋邑人黎仲吉結廬讀書其中。

  • 梅嶺:縣北百二十里,源出本嶺,經麻源丁陂,歴梅口,㑹黄𡈽嶺諸水,達于東江,因呼寧都爲梅川。
  • 䖍化:縣西五里,即虎陂,舊縣得名者以此。
  • 南當:縣東十里,㑹雀磜、南當二水,流入梅川。
  • 黄干:縣西三十里。
  • 潭口:縣西百里,源出潭口,會村陂上已嶺二水入西江。
  • 三江:縣北二里。䜟云「三江水合狀元回」。成化戊子,三江水合;明年,邑人董越擢進士第三。
  • 脩嶺:縣北六十里,源岀脩嶺,㑹東、西江入梅川。
  • 蜜石:縣北八十里,源岀腦源長嶺,經嚴坊原田中村、過龍坊黄土嶺諸水,㑹入東江。
  • 黄𡈽嶺:縣北百八十里,源岀嶺麓,㑹安樂水入東江。
  • 長松: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武頭山抵松湖入梅川。
  • 陂陽:縣東南五十里,源出石城,一出上文,一岀羊牯磜,通五十七都入梅川。
  • 安福:縣西北四十里,㑹石人嶺、桃林山二水,經蓮湖入梅川。
  • 清音:縣西北九十里,源出天株山,過逕歩、釣峯、綿口、陳地、城口、崔城,會羊觀渡水入西江。
  • 安樂:縣西北百里,㑹姜畚、韶嶺、嚴坑、平山四水入東江。
  • 新吉:縣西北百十里,源出新吉,㑹李家山、大樹嶺二水入東江。
  • 璜溪:縣南三十里,源岀梅川,形如半壁。舊傳溪水或有聲,珊然如觸玉璜,當出名賢。明成化己丑,是溪水作璜聲凢三日,其年董文僖公果擢進士一甲第三,其子天錫世家溪上,因以爲號。
  • 龍湫:一在白茅峯,一在桃林,一在碧坑,一在雀磜,一在衙皷洞。歳旱皆可禱。惟衙皷洞有毒龍,人或投鐡觸之,風雨立至。

  • 仙女:蓮花山顛,四峯環峙,湖居其中。舊傳有仙女浴于此。
  • 筆硯:縣西三里,劉屋下。
  • 龜:縣西白茅峯前山之㒹,四峯環峙,中虚一湖,水極清冽,夏旱不涸。

  • 𩀱魚:縣南一里,浮卧江中如逰魚。然雖巨浸不没,百折不回,殆亦中流之砥柱云。
  • 釣:縣南二十五里,洲之湾環如剪,盤水之曲折如釣鈎,地隔数百武,舟行半日始盡其區。俗稱梅川關鎻,未爲無力。
  • 靈泉:金精山巖左畔,两崖合峙,瀑布自㒹飛注石臺,紆流曲渠下入石竅中,泉極清冽,時雖盛暑亦如隆冬。以真人之靈,故名。騷人墨客毎環坐石磴,流觴爲樂。舊傳有山以白玉盃飲于泉側,酒闌反掌印石,置杯石上,仙去,掌跡宛然不沒,盃入石中徑寸。後之逰觀者徃徃致力,莫之能動。國朝弘治中,有縣尹怪而鑿之,遂缺盃底一角遺石中,歷今猶存,其靈異如此。
  • 仙液:東陽巖之石室下,味甚淸冽。
  • 瓢:篔簹谷間巖下有泉一泓,狀圓如瓢。宋邑人曽興宗構亭其傍,曰顔樂。
  • 甘:甘泉巖下,味甚甘,羙如醴。
  • 白石:縣西北三十里安福里,自石罅溢岀如縷,寒冽甘羙。
  • 温:一在縣東北三十里,李村泉自石罅中滚出,𤍠如沸湯,蒸如雲氣,臭如硫黄。投置鷄子,輙熟。舊傳鄉人有館榖楊筠松者,乆而臧獲猒之,筠松辭去,乃以杖叩石岀泉,凢三坎,用酧其湯沐之勞。後人異之,環砌以石,建亭其上,遺址尚存。一在縣北百十里福源村,亦如沸湯。

  • 靈山:縣右,一在靈山寺門外之東,泉味甘冽,如延春井,而重則倍之。一在寺内之西,舊傳天順中時值旱甚,知縣白良輔禱于城隍神,齋宿祠中,夜夣神語曰:「汝𣣔雨,當必得寺厨之僧乃可。」覺卽徃寺獲之,辭不能免,遂研玄墨水数鉢自投置井中,倐爾興雲霧雨如傾盆,其色皆黑,然後知其爲黑龍精云。
  • 延春谷:縣南,泉味甘冽,昔有人揉藍于此,鮮明特異。

  • 放生:縣東上下五里,傍有亭曰嘉㑹,後攺名仁澤,廢。
  • 愛蓮:城北,一名蓮濠。
  • 仙浴:金精山之蓮花峯㒹。
  • 注水:舊名停水,相傳三池甚有關于縣治風水之利,一在縣西城隅,今爲民池,池右有一印陀;一在縣東馬屋巷;一在惠渉門内,俱爲民居。

瑞金

[编辑]

  • 銅鉢:縣西北百里,俗呼𤼵龍山,巉絶高聳,其形如銅鉢,上有昭靈祠。
  • 鷄籠:縣西北百里,銅鉢山傍,其狀如鷄籠。
  • 龍:縣南二十里,其狀如龍然。
  • 螺石:縣南四十里,人跡罕到,有恠石,逺望之如螺形。
  • 石門:縣南四十里,巨石峭峻如門可容一騎。
  • 獨旗:縣東北七里,望之如竪旗。
  • 軍:縣東北二十里,綿亘五里,如布陣。
  • 陳石:縣東五十里,山有巖,深廣四𠀋餘。舊傳陳覇先寄跡于此,又云陳武帝㣲時嘗居焉。巖之㒹有龍湫,歲旱可禱。中有劍門、九曲洞、石窓、石鼓、瀑水簾,前有試劍石、六和精舎。

  • 齊雲:縣北四十里。
  • 𩀱䯻:縣東北二十里,两峯並竦,如𩀱䯻然。
  • 劒:縣西南十里,横斜如劒,舊名癩㜑。
  • 大障:縣西北五里,爲縣治主山。
  • 龍子:縣西北二十里,下有龍湫,歳旱可禱。
  • 石螺:縣西北四十里,頂有湖,方二畆,名曰仙女,四時不涸。
  • 北隘:縣西北七十里,横界長汀,崎嶇而隘,因名。
  • 大隘:縣東二十里,路逹閩廣,險隘特甚。

  • 筆架:縣西南十五里,狀如筆架,山顛夷曠,避㓂者多居此。
  • 寳盖:縣西北二十里,如寳盖。舊傳郭璞嘗擇地於此,里人竊以塟焉,璞於家聞金皷聲,驚曰:「此必有塟吾地者。」徃視之,果然。塟者歲𤼵疫癘,忽大雷雨,墓中有黒龍湧水而岀,遂成溪壑,即今蜀溪。
  • 𩀱:縣西北四十里,堪輿家名爲𩀱貴人。

  • 錦被:縣東十里
  • 茅山:縣東四十里,其上皆茅。
  • 龍霧:縣東北二十五里,有仙女池、謝仙翁祠。

  • 九仙:縣西北五十里,舊傳有九道人于此乗金龍去。
  • 月圓:縣西四十里,横濶十餘𠀋。巖前有二潭,曰小龍、曰龜池。天聖中,鍾法明結廬其上,額賜「月圓」,故又名「皇恩」。
  • 注泉:縣東田背,深廣二𠀋。舊傳伏虎禪師駐錫于此,時巖上有竇幻岀米,随人多寡可給。旣鑿而大之,惟注泉而巳。

  • 紫雲:縣北六十里,時有紫雲覆其上。
  • 黄沙:縣西南六十里,與㑹昌接境。
  • 石藍:縣東南五里,形如蹲獅。
  • 塔:縣西南二十五里,其形如塔,對靣一石如鼓如旂。
  • 試劍:陳石巖前,石靣西裂,如劍斫㾗。

  • 綿:縣東南爲綿江,一源出汀洲白頭嶺下,一源岀陳石巖龍池,五十里抵縣前合流,西南過會昌,轉西北經雩都入貢。
  • 小浮:縣西五十里,源岀汀洲,抵羅田合江,謂之羅水,㑹流入貢。
  • 智:縣北八十里,源岀烏村,過蕉口,㑹寕都水入貢。
  • 㶚:縣西北四十里,源出銅鉢山下,經承口合江入貢。舊傳淘沙者徃徃得金屑,今亡。

  • 石壁:縣南八里,旁有石壁。
  • 龍門:縣西南六十里。
  • 古:縣西南八十里。

  • 浮橋龍:縣西南十里,水洶湧而石險惡。
  • 龍湖:藍田山顛清澈如鏡,旁有崖石,林莾,盛暑至者皆顫栗。中有龍穴,歳旱可禱。
  • 陸公泉:縣西南一里,東明觀前唐陸藻兄弟來逰,取其泉淪茗藻,被召題曰:「軒前山色依然緑,軒下泉聲潄玉寒」。一云大觀中知縣陸藴尋勝跡,得詩石竇間,後被召,邑人因名。宣和壬寅鄧公衍䢖亭曰「潔襟」,廢。
  • 池龍:縣東北五十里,陳石巖上可容百餘人。伺雲龍舒卷卜晴雨。
  • 仙女:龍霧障後。舊傳周時謝仙翁撨於池側,見二女奕旁,晲之女㗖桃投核,謝取其仁㗖之,奕罷,恍然失其所。

龍南

[编辑]

  • 障川:縣東百里,舊名水口怪石磊落麓盤三江之口。
  • 尖:縣西四十里,尖峯挿空。
  • 官:縣南一里,峭壁懸崖林木茂勝。
  • 芙蓉:縣南五里,狀如芙蓉。
  • 馬鞍:縣南五里,狀如馬鞍。
  • 五公:縣南八里,五山如五公並列。
  • 上皇:縣南四十里,樹木森欝有石菴額曰上皇歳旱可禱。
  • 𧲣狗𡹴:縣南五十里,有怪石流泉之勝。
  • 君:縣南七十里,三山如人下有古城濠塹。
  • 松梓:縣南八十里,古松瘦梓森然蒼翠有石笋三十各高十餘𠀋。
  • 角:縣南八十里,峯尖如角。
  • 天井湖:縣南八十里,上有泉井四時不涸下有湖淵泓澄深。
  • 歸羙:縣南百里,有石城周二百里,左右石峽如𩀱闕南康記有石室金堂時見金䑕羚羊出入其間山中産水精果。
  • 樟:縣南百五十里,形勢層疊林木叢茂。
  • 帽:縣南百五十里,山形如帽有神壇仙果。
  • 玉石:縣北五里,屹為巨鎮有石如玉山腰一洞中廣数𠀋洞旁有巨石人跡宋太宗賜書百二十卷邑人依巖建閣藏之厄於兵燹下有玉跡寺治平間賜額普和廢。
  • 靈應:縣北三十里,岡巒重復烟嵐吞吐望之如𦘕屏舊傳建寺艱於水有僧飛錫而來泉源湧岀。
  • 三指:縣西南八十里,三山如指。
  • 猿:縣西南百二十里,常有猿嘯。
  • 冬桃:縣西南二百里,多桃樹下有溪流名桃川。
  • 銀:太平鄉山有古廟歲旱可禱。
  • 大小白:距縣百里,峯巒崇峻林木竒秀有大小两峯。

  • 𩔑:縣南二十五里,爲縣治對峙。
  • 菖蒲:縣南八十里,下有澗生菖蒲。
  • 三呉:縣南百五十里,山勢高廣上有湖泉不涸。

  • 門:縣西北六十里,有路若門。

  • 通天:縣東北五里,近玉山洞高廣数十𠀋上有一竅通明故曰通天中歴三級有石象石田石鍾皷内通小洞廣数十𠀋深五六𠀋有石井石竈石棋盤上無竅逰者持炬繇洞口磬折而入正徳丁丑春都御史陽明王公平龍川浰㓂班師偕郡守邢珣同逰愛其勝作平南記刻于洞壁扁陽明小洞天珣篆刻于門。

  • 黄牛:縣南二百里,其形仰伏如黄牛然。
  • 彈子:縣北三里,頂圓如彈。
  • 松子:縣西南八十里,石凢三十内一石獨高百𠀋。
  • 仙女:距縣百二十里,下有神祠。
  • 水桃:縣南二百歩源出冬桃山會大龍諸水抵縣北合濂渥二水。
  • 渥:縣南會三呉諸水東流過縣合濓水。
  • 太平:縣南八十里,合挑水岀三江口。
  • 磜:縣南百里,源出上濛合濓水岀三江口入貢。
  • 油潭:縣東南百三十里,凢六保水會入龍川界。
  • 濂:縣東北源出安逺合黄土嶺程嶺葛溪横江諸水北流入三江口。
  • 龍江:縣西南百二十里,源岀六律鄉流入三江口。
  • 三江:縣後㑹桃渥濂三水北流經信江营入貢有大瀧飛湍急駛如建瓴然操舟者以善没爲業。
  • 龍頭:縣北二十里,源出龍頭山經三江口合信豐江入貢。
  • 龍源:距縣五十里,源自汶口諸保岀三江口。
  • 龍湫:一在小王山一在龍頭坑一在龍山歲旱可禱。
  • 溫泉:一在象塘一在龜湖一在羊嶺一在太平保一在新興保。

  • 東山:縣東水清冷味佳。
  • 南街:分司右
  • 譙樓下:儀門外

石城

[编辑]

  • 琉璃:縣東二里,舊傳秦末劉華家其上有女㗖異果仙去。
  • 峯子:縣東五里,舊傳徐維元王齊辯昇仙之所。
  • 白水:縣東二十里,上有三山祠下有飛瀑如練。
  • 寳:縣東二十五里,二峯如圭。
  • 廖家:縣東三十里,峭峻幽䆳人跡罕到有姓廖者家焉。
  • 頼家:縣南七十里,跨汀州瑞金境上有三峯峙立名天蟇角。
  • 禪:縣東五十里,岩瀑飛㵼中有二石如龍。
  • 八卦:距縣二十里,上下有湖皆名龜故曰八卦。
  • 中華:縣南六十里,高聳可愛有仙璮産異茗。
  • 樓盖:縣北六十里,舊傳楊真人煉丹之所又云許氏讀書處夜或見燈光上有石几石牗。
  • 筆架:縣東北十里,狀如筆架。
  • 牙梳:縣東北百里,盤㨿廣昌寕化二界有三十八靣元蔡五九熊長腦㨿爲巢穴石將軍石牛欄石馬槽石缸石床石櫈石杵臼俱存。
  • 羅漢:縣西南四十里,飛瀑喧豗中有石鼓。

  • 貴人:縣南十里,世傳劉仙姑埋鏡之所。

  • 鷄籠:縣東十五里,一峯揷天如鷄籠。
  • 烏石:縣西五里,巖石斗𥪡如屏凌晨雲鎻近午始散。
  • 河坑:縣南三十里,石泉澄泓徑出五里,曰河田小澗中一石突起俗曰煆鐡石。
  • 𠀋夫:縣西北十五里,有三十六巖俱有泉舊傳陳邦光家焉。
  • 夫人:縣南三十里,舊傳陳邦光妻家。

  • 𥠖子:縣西南二十五里,跨寧都界聳㧞若崠然。
  • 鵝公:縣西南百里,頂若鵝頭。
  • 牛頭突:縣北四十里,抵廣昌界。

  • 通天:縣西十里,石壁嶙峋深若巨室上開一竅中有一樹高挺其頂方平可容数百家元人避兵於此。
  • 五龍:烏石障下石巖倒覆若屋飛瀑下注俗傳有五龍蟠石。
  • 上:縣西五里,五龍巖後可容百餘人。
  • 前:縣東六十里,石上𨼆然起龍紋頭角爪尾皆具頂有飛泉大旱不竭。
  • 洪石:縣西南四十里,攀磴沿崖及頂入石門寛衍嘉葩異草甘泉湧岀北有倒巖如屋。

  • 石耳:縣西南十五里,形勢陡絶旁有石磴頂有石門元人避兵于此。
  • 探石:縣西南十里,两寨對峙各有石磴絶處用木梯近頂闢石門元人避兵于此。
  • 頼家:縣西南四十里,懸木梯三𠀋餘及半崖有石磴捫蘿至頂可容数百人元人避兵于此。

  • 迎恩:距縣三里,石洞軒豁有三仙壇。
  • 仙女:縣南三十里,两石夾澗上架石橋石洞舊傳劉仙姑紡緝於此。
  • 龍角:縣東北五十里,狀如龍角。
  • 龍頭:縣東北六十里,狀如龍頭。
  • 筍:縣東十里,㧞地侵天腰有罅如斧劈。
  • 馬:縣南十里,勢雄如走馬。
  • 竭:縣西南七十里,石門泉注二石釡縈逥乃岀。

  • 魚骨:縣東七十里,萬山間石崖倒垂小潭深靚巖上飛瀑下注蔽潭口内有拳石曰鷄心禱旱者㳺石上舉篙投詞湏臾旋波若吸而入即出縁崖上奔雷南随至。
  • 水琴:長松鄉源岀鷹子岡南流入壩水合䖍化水入貢。
  • 㶚:縣前源岀栢上下里遥嶺會境内諸水西南經㶚口又㑹䖍化水入貢有五灘曰石窖曰土龍曰三乂曰長龍曰險石。
  • 金谿:縣東北五十里,有砂如金。

  • 古文:縣西南五里,源出遥嶺㑹衆水。

  • 聶家:縣東北四里。
  • 古樟口:縣南五里,舊傳潭畔有大樟跨水面㣲漲舟不可入後舟人伐之晴時每見有橋影蜿蜒卧水中。

  • 燕藪:縣西十里,旁有石崖,燕棲其上。
  • 龍頭:縣西八十里,舊傳有漁者爲巨魚鼓鬣邀之入于此。

  • 洗靣:縣西二里,可供耕者盥沐。
  • 鹹泥:縣南六十里。
  • 溫泉:一在白水山,一在桃枝村。
  • 胡家井:郭頭水清冽舊傳有異人煉丹汲水于此。
 卷一 ↑返回頂部 卷三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