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四書逸箋 (四庫全書本)/卷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四書逸箋 卷五 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逸箋卷五
  應城程大中撰
  孟子
  兩離婁
  名疑云兩離婁一黄帝時人一殷人孟子離婁之明即莊子所云索𤣥珠者黄帝時人也
  泄泄沓沓
  泄泄集註訓怠緩悦從字書無此解六書正譌云泄水名借為舒散之意按下沓字亦從水水性濡而善下濡故怠緩善下故悦從泄泄沓沓有隨波逐流意字書泄泄訓多人沓沓訓猥賤皆非詩義
  女呉二事
  呉越春秋齊女質呉呉為太子聘之解者謂孟子所云即此按春秋襄二十四年傳晉平公嫁女於呉齊侯以女為媵此又一事為媵則更可恥矣
  滄浪
  集註滄浪水名宋葉夢得曰非水之正名而因以為名則以水别之若滄浪之水是也蓋滄浪本地名因水流經此故名滄浪之水水經注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有洲曰滄浪洲水曰滄浪水
  
  集註壙廣野也本趙註獸樂廣野呉氏程曰壙穴也獸之所居
  七年之内
  趙註天以七紀故云七年昭十年左傳云天以七紀杜註二十八宿四七是其㫖也
  瞽瞍
  路史瞽瞍天瞢孔安國尚書大傳云無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惡故時人謂之瞽配字曰瞍路史注云瞽瞍兩目不見史云盲者子是也二孔以為有目不能分别善惡者妄按瞽瞍稱頑父左傳云心不則徳義之經為頑愚謂目不辨善惡心不則徳義皆因反常而加以惡名孔説似長
  舜生諸馮章
  梁蕭綺拾遺錄引孟子逸句云千里一聖謂之連步即此章地之相去意鮑照河清頌引孟子逸句云千載一聖猶旦暮也即此章世之相後意疑二書皆撮此章大意為言也
  負夏之負訓海
  負夏趙註負海也負訓海僅見此疏亦未及
  疾作註
  趙註疾謂瘧疾疏亦曰今日我瘧疾發作疾直指瘧疾亦竒
  西子遺事
  孟子疏引史記云西施越之美女毎入市人願見者先輸金錢一文此事他書不載
  帝使九男
  帝使九男事舜或疑丹朱𦙍子安得離國按世紀云堯有十子娶散宜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是事舜之九男皆庶子也趙註云九子事舜以為師
  舜弟妻兄妹
  舜有弟象娶堯二女娥皇女英世所習聞陳心叔引大戴禮帝繫篇云帝娶帝堯之子謂之女匽註者以娥皇女英女匽為三妃漢地理志云陳倉有舜妻育冢祠則舜有四妻矣山海經云舜娶葵一作登比氏生宵明燭光則舜又有一妻矣列子云舜弟妹之所不親也父母之所不安也綱目註云舜妹名夥手列女傳云瞽瞍欲殺舜女弟繫憐之則舜有二妹矣越絶書云舜父頑母嚚兄狂弟傲尸子云舜事親養兄為天下法則舜又有兄矣事或出於附㑹然人知舜有弟而不知有兄妹知有妻娥皇女英而不知有女匽育葵比氏附紀於此以資博覽
  南河之南
  趙註南河之南逺地南夷也故言然後之中國按南夷與中國對上下文義貫通此古註之最用意者劉熈云南河之南九河之最南者按九河皆在北不得云南河當以冀州最南者為是其地殆不可考
  舜居堯喪
  後漢書李固傳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見堯於羮此舜居堯喪之實事今文家用見羮見牆事泛作景慕語非
  舜之子
  舜之子九人不獨商均皇甫謐云娥皇無子商均女英生也次子季釐封於緡後為桀所滅
  屈産
  屈産泉名馬飲此泉者良見寰宇記
  去其籍
  周禮司徒之職闕司祿一官三禮辨云孟子謂爵祿之制諸侯惡其害己而去其籍此其証也
  大國井田之數
  漢志開方法大國地方百里為方十里者百提封萬井為田當九百萬畝除山林陵麓溝洫城郭宫室塗邑三分去一計田三百萬畝外實有井六千六百六十六井井之三之二計得田六百萬畆整
  次國井田之數
  次國地方七十里以開方法計之為方十里者四十有九為方一里者四千九百為田四百四十一萬畝三分去一除田一百四十七萬畝外實有井三千二百六十六井井之三之二為田計二百九十四萬畝
  小國井田之數
  小國地方五十里以開方法計之為方十里者二十有五為方一里者二千五百為田二百二十五萬畝三分去一除田七千五百畝外實有井一千六百六十六井井之三之二為田計一百五十萬畝
  附庸
  鄭氏註小城曰附庸纂箋引項氏云王莽封諸侯置附城則漢人蓋以城解庸也庸即墉古文不成國謂之附城猶今言支郡為屬城也春秋繁露云附庸字者方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氏者方十五里
  館甥貳室
  世紀堯見舜處之貳室賜之絺衣與琴為築宫室封之虞土
  擊柝註譌
  趙註柝行夜所擊木也行夜猶今之巡夜周禮司寤氏掌以星分夜以詔夜士鄭註云主行夜徼候者今集註譌作夜行只倒一字便説不去
  臺無餽
  左昭七年傳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人有十等臺為最下云臺無餽以明繆公當愧悟之後不獨使之尊者不以相擾即最下如臺亦不復致餽然後賢者得以脱然自處斯其為優賢之至而改悔之深也
  市井之臣二句本儀禮
  儀禮凡稱於君宅者在邦則曰市井之臣在野則曰草莽之臣庶人則曰刺草之臣孟子語本此少庶人一句
  市井
  市井説不一按古者因井為市故曰市井無他義也
  告子
  告子姓告名不害兼治儒墨之道嘗學於孟子見趙岐告子章句註
  湍水
  趙註湍水圜也謂湍縈水也孫氏疏云縈回之水陸氏善經註云湍波流也集註蓋兼從之
  白羽之白四句
  馬總意林引孟子云白羽白性輕白雪白性消白玉白性貞雖俱白其性不同也按此乃趙氏孟子註文止易性堅為性貞經義考採入孟子逸句中失檢
  易牙名
  易牙名巫牙其字也見孔穎達左傳疏
  孫氏疏引奕秋語
  孫奭孟子疏引傳記云奕秋通國之善奕也有歌者止而聴之則奕敗笙汨之也隸首天下之善算也有鴻鵠過彎弓擬問以三五則不知鴻鵠亂之也孫氏以為亦孟子之言按二事見子華子意與此略同而文氣散緩不類此所引疑别有所謂傳記
  韓詩外傳引放心章
  韓詩外傳引孟子放心章有其於心為不若雞犬哉不知類之甚矣悲夫終亦必亡而已矣數句在有放心而不知求下學問之道無他上
  趙孟
  左傳晉未可媮有趙孟以為大夫云云晉趙氏世呼趙孟猶智氏呼智伯云爾張存中四書通證云趙孟乃襄子至烈侯之通稱
  膏粱
  趙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孫氏疏引禮云公食大夫稻粱為嘉膳則膏粱味之至珍者也按如膏之粱有文之繡令善之聞廣逺之譽毎兩字皆一虚一實自為對仗今集註膏訓肥肉則兩字皆實與文繡字不相屬對矣
  曹交
  王氏應麟曰曹交趙氏註云曹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時曹亡久矣曹交蓋以國為氏者
  
  説文磯石激水也廣韻云大石激水孫奭孟子疏云譬如石之激水順其流而激之正韻引孟子是不可磯亦云石激水曰磯今集註訓水激石與諸書異
  杞梁之妻
  孟子疏杞梁之妻即孟姜也
  束牲載書
  集註葵邱之㑹陳牲而不殺匵書加於牲上乃穀梁傳之文太原閻氏據左傳士莊子為載書周禮司盟掌盟載之法指駁集註殆未檢穀梁也
  南陽
  趙註山南曰陽岱山之南謂之南陽疏云岱山即太山在齊之南四書備考引南陽府之南陽縣誤
  滑釐
  滑釐姓禽墨子弟子慎子師也慎子名到集註滑釐慎子名蓋承趙註而誤按慎子云滑釐不識者言不獨我不識此我師事之滑釐所不識也蓋甚不解之辭 古疏引史記墨子云公輸子意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滑釐等三百人已持守國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是滑釐蓋善用兵者故慎子特舉以對
  白圭治水
  韓非子曰白圭之行隄也塞其穴此以鄰為壑之證
  饑餓陳子章
  饑餓泛訓饑非蓋饑而至餓故不能出門户韓子云家有常業雖饑不餓淮南子云寧一日饑毋一旬餓以二説推之餓甚於饑黄公説字云饑猶可生餓則至死故言餓殍不言饑殍
  疇古註
  趙註疇一井也疏云不知一井何據今集註疇耕治之田本説文又蔡邕云麻田為疇見前漢天文志注
  
  趙註范齊邑王庶子所封食也蓋王子食邑在范故自范望見王子今集註删王庶子句
  革車虎賁
  孔安國註革車百夫長所載車虎賁百夫長也
  盆成括
  趙註盆成括嘗欲學於孟子問道未達而去後仕於齊晏子春秋云盆成括父之孝子兄之順弟也
  記曾子不忍食羊棗
  人知曾子孝於父不忍食羊棗不知曾子孝於母不忍食生魚孝子傳云曾參食生魚甚美因吐之人問其故參曰母在之日不知生魚味今我食美故吐之遂終身不食生魚
  記近聖人之居二句
  左哀七年傳公伐邾及范門猶聞鐘聲又云魯擊柝聞於邾故曰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按鄒本邾子之國
  附錄
  黎民
  四書辨疑云黎本訓衆又訓黒所用各不同詩書稱黎民者先儒皆解為衆民近世始有黒髮黔首之説按黎民與黔首不同黔有首字相配語意自圓黎民中間本無髮字訓黎為黒是為黒民文公詩傳東萊讀詩記解民靡有黎亦皆訓黒是民靡有黒不知黒為何物也此黎字仍當訓衆蓋言五十七十者衣帛食肉其餘衆民亦不饑不寒不必解黒髮與頒白對也
  折枝
  折枝陸氏善經謂折草樹枝集註從之與為長者意殊不屬趙氏註按摩折手節解罷枝也亦費力陸筠云枝肢古通用謂罄折腰肢揖也
  符節
  周禮符節註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漢制以竹為之長六寸分而相合師古註亦云取象竹節今集註云以玉為之篆刻文字按諸家訓符節皆不云玉且符節門闗所用給付不常篆刻文字恐不能畫一周禮璽節註云今之印章也璽字從玉以玉為印章故可篆刻文字符字從竹不應反用玉語錄引牙璋起軍旅為用玉之證按符節非軍旅所用似不可據以為例
  君子之澤章
  澤註云流風餘韻按君子之流風餘韻雖百世可也五世安得遂斬新鄭髙氏曰澤謂容貌色澤猶禮云手澤口澤也蓋五世之内其人雖不可見見其人者猶有存焉其形容音響尚有稱述之者至於五世見其人者亦皆已殁而形容音響不復可知矣故澤皆五世而斬
  税冕
  程友菊四書辨云税字集註音脱冕何等物而可作常冠戴之以行按税仍當是輸芮切收也斂也謂甫脱去冕不暇收拾即便行也
  邱民
  趙註邱十六井也邱民謂邱甸之民得乎邱甸之民便可為天子猶有田一成有衆一旅之意
  追蠡
  趙希鵠曰追琢也今畫家滴新粉隆起處猶謂之追粉蠡剝蝕也追蠡言禹之鐘款文追起處剝蝕也又筆乗云蠡音禮説文云蟲之木中追當為追擊之追蓋髙子以禹樂用之者多故凡追擊之處摧殘如蠡齧木之形也趙氏釋追云鐘紐釋蠡云欲絶之貌與豐氏説略同但少周禮所謂旋蟲二句故集註用豐氏説按追蠡細故無闗義要諸説互異若此蓋古人之言初無定質解者赤無定詁得其意而通之皆可以從容玩索而有得焉故凡於義未害可備一説者不妨兼收要在決擇不苟耳
  既入其苙
  宋王勉夫云苙香草白芷之類豚之所甘既放之得所又從而招之非善治邪説者也如此則苙字招字皆從本義本音而與説書之㫖正自相通按隋志云趙岐註孟子十四卷又有鄭亢註孟子七卷綦毋邃孟子九卷唐書藝文志又云孟子註凡四家計三十五卷宋孫奭云至於皇朝崇文總目孟子獨存趙岐註十四卷唐陸善經註七卷故朱子集註率參用二家本之趙氏者尤多間有趙註可採而集註失引者略為表出蓋補遺之意非敢繆於朱子也
  附記
  孟子逸篇
  性善 辨文 説孝經 為政
  王充曰孟子作性善之篇及其不善物亂之也趙岐曰孟子外書四篇其文不能宏深不與内篇相似非孟子本真後世依放而托之者也孟子逸句
  按朱氏經義攷所採孟子逸句文義多與内篇相似疑引書者增損其辭而為之其與内篇文異者則又趙岐所云文不宏深非其本真者也今就朱書所引復加擇别附記於後以備參考
  孟子三見齊王而不言事門人曰曷為三遇齊王而不言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荀子
  人之學也其性善荀子
  呑舟之魚不居潛澤度量之士不居汙世夫藝冬至必彫吾其時矣韓詩外傳 經義考分夫藝三句為一則誤
  髙子問於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親也衞女何以得編於詩也孟子曰有衞女之志則可無衞女之志則篡夫道二常之謂經變之謂權權懐其常道而挾其變權乃得為賢夫衞女行中孝慮中聖權如之何韓詩外傳孟子曰夫雷電之起也破竹折木震驚天下而不能使聾者卒有聞日月之明徧照天下而不能使亡目者卒有見韓詩外傳
  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法言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饑莫知以學愈愚人皆知糞其田而莫知糞其心糞田莫過利苗得粟糞心易行而得其所欲説苑
  孟子曰紂貴為天子死曾不如匹夫漢書伍被傳孟子曰堯舜之道不逺也人不之思耳鹽鐵論
  正枉者必過其直黨錮傳 昌言作矯枉過直
  堯舜不勝其美桀紂不勝其惡風俗通
  孟子曰今人之於爵祿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死梁書處士傳
  戰者危事也北堂書鈔
  孟子曰人之所知未若人之所不知廣宏明集
  君子稱身而正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列女傳
  孟子曰江海異於行潦者深廣也泰山别於邱陵者髙大也若深不異於行潦則孺子浴其淵髙不出於邱陵則跛羊陟其巔韓詩外傳
  或問為學之道孟子曰靜然後虛使良心不汨於欲領然後㑹使良知不誘於物此學之道也韓詩外傳 上三則經義考失引
  按經義考所引孟子逸句如鹽鐵論蠶桑以時布帛不可勝衣也周官大行人注諸侯有王坊記注舜年五十而不失其孺子之心史記注禹生石紐西夷人也張衡傳注阿䛕事貴脅肩所尊俗之情也意林所引虐政殺人何異刃耶七則皆與今孟子文略同蓋引書者增損其辭為之他如文選注泰山之髙參天入雲廣韻注六十四黍為一圭十圭為一合顔氏家訓圖影失形之類語皆直淺不似内篇凡朱書失引散見他書若此類者槩不敢攔入










  四書逸箋卷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