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茶生产
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茶生产 安徽省舒城县舒茶公社革委会 1971年4月7日 |
|
一九五八年九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视察了舒茶公社,这是对我们舒茶公社干部群众最大的关怀、最大的鼓舞。广大群众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茶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还没有完全肃清,有的同志往往不能正确处理粮茶关系。有的说:“茶农是生产茶叶的,至于生产粮食就顾不了啦!”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舒茶公社是安徽省有名的产茶区。为了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多多开辟茶园,增产茶叶。但是,我们公社的农业,并不是只生产茶叶,我们除了有很多山坡,可以开辟茶园以外,还有相当面积的粮田,对于这些粮田,也要努力种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广大贫下中农在每人平均五分半的粮田上认真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首先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十二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建成小型水库五十三座,完成了舒庐干渠配套工程,使百分之八十的农田实现了自流灌溉。还大力推广良种,实现良种化。用绿肥上山下冲的办法,使绿肥面积比一九六五年扩大一倍。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生猪饲养量比一九五八年增长一点五倍。改一季早稻为双季连作,提高了复种指数。主要产茶区的九个大队,粮食亩产在一九五八年是五百斤,到一九七○年已增长到一千一百斤。事实说明,只要我们遵循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产茶区也能够促使粮食高产。
有的同志担心发展茶叶生产会与粮食生产争地,争劳力,争资金,争肥料,矛盾不好解决,主张只要守住摊子,把老茶园修修补补,维持现状就行了。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我们说,在主要产茶区,也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增产粮食。但是,也应看到,对于主要产茶区来说,国家需要我们多产茶、产好茶。主要产茶区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适合于种茶,当地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有丰富的种茶经验。我们要运用这些有利因素,尽可能地增产茶叶。
发展茶叶生产和粮食生产,的确会遇到一些矛盾,但是,这些矛盾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就粮茶争劳动力的矛盾来说,通过技术革新就能很好解决。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一方面在制茶方面,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用土办法创造出洋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了不少劳动力;另一方面在粮食生产上,也实现了耕作、灌溉部分机械化,这样又可以节省大批劳力。同时,还采取“四提前”的办法,合理安排使用劳动力:在春茶采摘前提前使水利工程完工,及早抓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提前做好备耕工作,提前做好采制茶叶的一切准备。这样做的结果,既保证茶季大忙时有足够的劳动力采制茶叶,也保证了按期完成栽插早稻的任务。
在处理粮茶争地问题上,我们发动群众,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有计划地在乱石滚滚的荒山和水土容易流失的陡坡地上,垒石打坝,开成水平梯田,扩大茶园面积。短短几年间,共开辟了新茶园一千九百亩,比一九五八年茶园面积增加一倍以上。我们在开辟新茶园的同时,还逐步进行老茶园的改造。在采摘茶叶时,破除“春三夏四,老嫩一起采”的落后的采摘方法,推广了“分批勤采,采养结合,丢桩留鱼叶”的先进采摘方法,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九七○年产茶四十八万斤,比一九五八年增加近一倍。茶叶生产的发展,不但支援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显著增加了集体经济的收入。茶叶产值占全社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八。这又为增加公共积累,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进度,改善社员生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事实说明了:粮茶生产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是可以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在这里,关键在于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出发,在国家的统一计划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茶生产,夺取粮茶双丰收。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