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學齋雜錄
困學齋雜錄 作者:鮮于樞 元 |
元鮮于樞撰。樞字伯機,漁陽人。官太常寺典簿。《書史會要》稱其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是書所紀,當時詩話雜事為多。原本不著名氏,故嘉靖中袁袠跋稱撰人未詳。曹溶收入《學海類編》,以鮮于樞自號困學民,題所居曰困學齋,遂以此書為樞撰。今考其書,雖隨筆劄錄,草草不甚經意,而筆墨之間,具有雅人深致,非俗士所能偽托。且元初諸人,亦別無稱困學齋者,溶定為樞作,似乎可信。末有厲鶚跋,謂卷中金源人詩,可補劉祁《歸潛志》之缺,存之亦可以資采錄也。開卷引李平、許楮二事,但錄舊文,無所論斷,莫詳其意。卷中趙復初二詩,前後兩見,字句亦有異同。殆亦偶然雜錄,未經編定之本。後人因其墨跡,繕錄成書如蘇軾《志林》、仇池《筆記》之類歟。 |
劉道原曰:「大江之南,前代要眼,舜禹南巡,崩不返葬。」禹非不尊敬舜也,啟非不孝於其父也,時享在乎廟貌,魂氣則無所不之也。秦漢而下,崇在墓祭,違經棄禮,遠事屍柩,難以語乎理矣。
李正方腹中有鱗甲。諸葛亮謂:「腹中有鱗甲者,但不犯耳。」
許褚,長八尺餘,大十圍。馬超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軍中以褚有力如虎而癡,故號虎癡。是以超問虎侯。
任城翟慶之云:「頃在東平時,□南王子澗〈一作淵〉從容問楊叔能之詩於止軒先生。先生曰:『叔能蚤年詩名籍甚。初入京時,如《空村謠》、《甘羅廟》諸作,楊、趙諸公極口推許。及自關中還,所作澹不可讀。』大凡作詩、作文,但撒手調腳便壞了。」
劉祭酒雲震,以酒自晦。嘗有《東宮千秋節應教詩》云:「一年一度到青闈,每到青闈盡醉歸。絕勝杜陵驢背上,朝回日日典春衣。」又《訪杜仲梁不遇》云:「壯節文章今老成,而今何況白頭生。牧之賦壘今敵,甫也詩壇舊主盟。舌在盡從陵谷變,氣高常壓海山平。東湖花草西湖月,不管文園舊長卿。」遊子明尹大興,公為孛掾。索詩,即席賦《浣溪沙》:「粉署含香舊有名,庖刀試手便崢嶸,并州人物未飄零。父老共傳新政好,兒童都道長官清,十分和氣滿春城。」《春寒》云:「東風連日暗塵沙,二月邊城草未芽。燕子不來庭院悄,定銜春色入誰家。」公嘗遊東平,嚴彥祖餞東湖亭,□請賦長短句。即席作《太常引》:「東湖亭下簇金鞍,四座浹清歡,人物畫中看。只枉了劉郎鬢斑,花枝嫋娜,酒杯瀲灩,全不放春間。絲竹舊東山,暢好個風流謝安。都城元夜念奴嬌,景龍天氣,正餘寒料峭。□□簾襆,萬斛金蓮光不夜,香滿雲間樓閣。金鐙頻敲,繡簾高揭,應為黃昏約。霜娥無恙,喚人依舊飄泊。卻恨烏兔無情,把人青鬢白。恁星星卻,千古繁華行樂地,誰笑誰歌誰酌。北海樽罍,東山絲竹,夢裏揚州鶴。客窗無寐,故人誰念蕭索?得薦不遇太常引,眈眈九虎隔重關。到天上卻空還,回首謝塵寰。問今日,誰人姓韓,瓜田蔬圃,竹溪松徑,何地不堪閑,且莫問長安。比蜀道,元來更難。」跋《寧戚扣角圖》:「老眼紛紛眯戰塵,十年無路覓通津。一聲白石功名下,輸與齊東扣角人。」
前宋士人山行,於絕壁人跡不到處,見有題詩者云:「鳴梢疊葉響颼颼,枕底寒聲為客留。野鶴不來山月墮,獨眠滋味五更秋。」少前,遇髯人坐大石上,意其為詩者,欲前揖,忽不見。余謂仙人亦有未能忘情者邪。
陽羨驛舍壁上題《漁家傲》,不知何人作〈案《能改齋漫錄》,詞為王采道輔作〉:「日月無根天不老,浮生總被消磨了。陌上紅塵常擾擾,昏復曉,一場大夢誰驚〈一作先〉覺。洛水東流山四繞,路傍幾個新華表。見說在時官職好,爭信道,冷煙寒雨埋荒草。」
輕諾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無效,進銳似精而去速,訶〈訶,似當作苛〉□似察而事煩,許施似惠而無成,面從似忠而退違。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權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內明,博愛似虛而實厚,正言似訐而情忠。夫察似明而非,御情之反。有似理訟,其實難別也。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得其實?故聽言信貌,或失其真;詭情禦反,或失其賢。賢否之察,實在所依。是故,觀其所依而似類之,質可知也。
詩人撒舉,字彥舉,陝人。性嗜酒,工於詩。客京師十餘年,竟流落而死,有詩集行於世。今得逸詩數篇,信手錄之。《無題》云:「誰家金鴨暖梅魂,繡戶春風半掩門。桃葉等閑留暮雨,梨花寂寞過黃昏。盤盤鸞髻堆雲影,澹澹蛾眉掃月痕。常似謝家銀燭底,鳳凰釵影落瑤尊。」《記夢》云:「千里崤函楚客行,關河西上鐵牛城。申湖亭下月初上,召伯堂前草自生。十里杏園紅雨暗,一條春水碧羅平。覺來半壁寒燈底,吹落風簷暮雪聲。」《過沙井》云:「沙沉石馬廢城秋,劍鉞寒生古戍樓。平日只疑無蜀道,此行何處問荊州。山連海塞從西斷,水界龍荒盡北流。一曲商歌才夜半,朔風吹雪滿牛頭。」《遊香山》云:「石棧天梯落日紅,誰開青壁削芙蓉。捫參歷井來何暮,佩玉鳴鑾更不逢。僧去古潭雲渡水,鶴陰清露月平松。世間骨相誰潘閬,誤打金陵半夜鍾。」〈潘閬詩云:「頑童趁暖貪春睡,忘卻登樓打曉鍾。」〉《送郭祐之》云:「南口青山北口雲,天涯何地又逢君。陌頭楊柳西行馬,畫角三聲不忍聞。」
中朝名士,有以木菴陪飰、竇太師陪針、王狀元陪口,作《三陪圖》,徵詩當代名勝為一矧者。鹿菴先生題云:「寺主善為無米粥,病人要喫沒錢針。皇都詩老多才思,收拾寒酸入笑林。」或云:始圖者,太保公也。
江漢先生趙復,字仁復。武昌之役,始初渡江時,寄皇甫庭云:「寄語江南皇甫庭,此行無慮隔平生。眼前漫有千行淚,水自東流月自明。」又《自遣詩》云:「醉乘鸞馭到仙家,彩筆雲箋賦落霞。老去空山秋寂寞,自鋤明月種梅花。」人甚稱之。
呂龍山與趙虎岩齊名,平生多佳句。夏日道中一絕句,曲盡田家夏日之趣:「棗花初落路塵香,燕掠麻池乍頡頏。一片雲陰遮十頃,賣瓜棚下午風涼。」
杭士王子慶,收《西域圖》。閻中令畫,褚河南書,丹青翰墨,信為精絕。意當時所畫甚多,今止存四國。前史皆逸而不書,今錄於此:附國者,蜀郡西北二千餘里,即漢之西南夷也。有嘉良夷,即其東部所居種姓。自相率領,土俗與附國同,言語少殊,不相統一。其人並無姓氏,附國王子宜僧。其國南北八百里,東西千五百里,無城棚,近川谷,傍山險,俗好復仇,故壘石為巢而居,以避其患。其巢高至十丈,每級丈餘,以木隔之,基方三四步,巢上方二三步,狀似浮屠。於下級開小門,從內上通,夜必閉關以防盜賊。國有二萬餘家,號令自王出。嘉良夷政令係之酋帥,重者死,輕罰牛。人皆輕捷,便擊劍,用矛,漆皮為甲。弓長六尺,以竹為弦。妻其群母及嫂,兒弟死,父兄亦納其妻。好歌舞,鼓簧、吹長笛。有死者,無服制,置屍高床之上,沐浴衣服,被以牟甲,覆以獸皮。子孫不哭,帶甲舞劍而呼云:「我父為鬼所取,我欲報冤殺鬼。」其餘親戚哭三聲而止,婦人哭必以兩手掩面。死家殺牛,親屬以豬酒相遺,共飲啖而瘞之,死後十年而大葬。
鄭畋與盧攜,爭高駢請公主下嫁南蠻事。攜怒,拂衣去,裾衊於硯,因抵之。帝以大臣爭口語,無以視百官,乃俱罷。
兩浙都轉運使廉希貢,中統初平章公之弟。累官至正議大夫。余在運幕,知公最詳。公于闐人,讀書略通大義,尤喜讀《易》。為人沉靜寡言,樂善有守。至元二十七年七月末旬下血,適其兄參政公以事來杭。八月八日疾革,沐浴易衣冠而逝。家人舉哀,久之,忽搖手止哭者。起坐,謂其兄參政公曰:「吾與兄生同胞,相離十餘年,今幸遇會於此,謂必能承事顏色,接杯酒之歡,數月而別,豈期一病至此。今將永訣,兄能無一杯相餞乎?」時久不飲酒,參政公手斟酪漿一杯飲之。且謂曰:「吾父母去矣,大兄去矣,五弟六弟去矣,吾二人年各五十之上,死不為夭,勿以妻子之故亂。汝身後,汝之妻子,吾竭力以恤之。汝去之後,吾繼汝去矣。」公首肯。又囑其弟端夫理問,及其子可忠等,勉以忠孝,促令韝馬。既告辭,復臥而逝。身後家無一錢,行臺賻楮幣五十匹,乃得歸中山。
福州之俗,冬至設醮,以為引新死者見其祖,如古禮祔廟。
許公度說,中統間,左相安童嘗問魯齋釋老之說,先生曰:「某未嘗讀其書,不知其說。」又問張耀卿:「魯齋教人讀小學,其說如何?」耀卿云:「某自幼時知童蒙如入學,便讀《孝經》,此時小學未行於世。小學乃是《禮經》摘出,非全經,不足學。」左丞張仲謙從旁對曰:「小學之書,專載童子當為之事,若《孝經》,曾子尚云:『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況童子乎?」又云:「魯齋欲興國學,教國朝胄子,可謂知本。」
閑閑《宿三學士院對月詩》云:「何年覲佛月天子,各以寶華樓閣俱。為問上方銀世界,不知有此夜寒無。」
馬德昌收米元章書,及自寫真並贊云:四明從事,晉陵錢君世系,字延叟,過襄陽米芾曰:「昨送季濟明渡江,與汪行之復會蕭閑堂。已撤幕,壁間有君像。而題曰:『權杭州觀察推官米元章像』,楊之儀筆。楊之傑贊曰:『君子之交,小人之仇。以人方人,叔度宜儔。』余以袖掩字而問行之曰:『誰歟?』行之曰:『君也。』」僕為檢《同氣》、《德友》、《識面》三編,無二君名姓。嗚呼!古人論世取友,況同世哉!世復有三君子者,觀文殿學士王公韶、字子純,樞密直學士劉公癢、字希道,則僕竟不識其面。選人蔡君肇,字天啟,於相知間語僕,若素心腹者,云得僕於王荊公。蓋僕於元豐六年,赴希道金陵從事之辟,會公謫不赴,始識荊公於鍾山。聞公門有數後進,喜爭名而相非,又托以長者之言也,如天啟樂道人善者,一人而已。僕老矣,一知一蔡二楊,行能識面乎?因延叟之語發歎,並記其事於家集中,以貽子孫。嗚呼!仕開速進之路,則世人之邪說大行,紛紛不求己而非人,豈其本心,實利之誘然。今樂善君子一何多邪!彼口不道忠信,捷捷而惡人,翩翩而自喜,默默懷奸藏慝,竊竊掩人之善,咕咕自標置者,得不少悛乎?既序其事,因係以詩:「誰規蕭閑堂,圖赞凡醜質。昧昧起我思,有懷斯士吉。吾生終不逢,二陵已相失。苟養走四方,公卿更絕跡。向老交漸稀,背憎十六七。豐吾九畹蘭,任汝滿地棘。我豈蕭閑人,偶然得空壁。美哉何方彥,精驅入妙筆。君不愧顧長康,取媚桓溫圖九錫;我不愧孟浩然,緩策京山遇摩詰。前此交道久不康,紛紛白頭多不卒,嗚呼!紛紛白頭多不卒。回首此君應辟易。」
山谷與秦少章書云:「比在告,熟讀所惠詩卷。如公辟祭文,語氣詩句,極有風裁,可喜合處,便似吾少遊語。然恨在遣詞,病在骨氣耳。古之聞道者,請問治天下,則對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文章雖末學,要須茂其根本,深其淵源,以身為度,以聲為律,不加開鑿之功,而自寵深矣。公誠以此言為可,猶有一物為公道之。二十年來,學士大夫有功於翰墨者為不少,求其卓爾名家者則未多。蓋嘗深求其故,病在欲速成爾。夫四時之運,天德也。不能即春而為冬,斷可識矣。承自屈訪逮,故及此。更古之大方之家,有所聞見,幸見教。」〈此帖語在刀筆。〉
《蘇滄浪帖》云:「草書把筆,離紙三寸,取其紙寬。掌平虛,腕法圓轉,則飄縱之體自絕出耳。」
《米帖》:「朱雀橋南萬井煙,輪蹄不放草芊芊。天街惟有新楊柳,雨色春容占一年。」唐中書舍人杜牧之能作此語。宋中書舍人薛道祖能作此語。清漣老令不勝降歎,遞中得書筆,當付便分,非遞可附。九月與鼇同到耳。
「七里村一麥四穗兩歧,不可勝數。『豐年上瑞自人和,土澤汪洋似湧波。海角嘉牟猶四穗,萬方和氣不勝多。』即事:『人和訟簡契疏懷,疆理文漪世少偕。龍吼惠風傳玉壘,露寶月乞銀淮。婁公勝相崇三果,袁守靈丹健百骸。夏木陰森三十畝,夢回午蔭罩山齋。』」
秘書郎喬仲山云:「至元十年,自以東曹掾出使延安。道出鄜州,土人傳有杜少陵骨在石中者。因往觀之。石出州市,色青質堅,樹於道傍。中有人骨一具,趺坐,若生而成者,與石俱化。以佩刀削之,真人骨也。」
士大夫家收得呂忠穆公頤浩《訓侄帖》云:
- 予自寒苦起家,平生仕宦,赴公盡瘁,不敢辭難,致仕將相。侄擢因祖先積慶,得此一命。須為門戶、為孀母、二幼自重,守官如後。
- 一、勤廉為仕宦。勤則上位必見喜,廉則吏人自是差服。
- 一、自監司、知、通極恭,與同官極和。
- 一、慎言語,不可輕發一談。
- 一、寡戲笑,不可容易玩狎。
- 一、勿飲酒。
- 一、不可令市買在務未經稅之物。
- 一、其他一一畏慎。紹興三年正月初五日上押付擢。
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劉氏注云:「廢,謂物貴而賣之;舉,謂物賤而買之;與時,謂逐時;轉貨,謂轉貴收賤也。」
越人王修竹所藏《雪竇禪師真跡詩》云:「有無盡是兩頭語,諸祖因茲不立言。末代兒孫列戶牖,—花五葉失其傳。永嘉雖問曹溪路,畢竟惟明自己禪,根器警敏誠難遇,鑿透高原始及泉。」末用封字印。是曾入賈秋壑家,有韓宗、古敏甫、時邦美、朱伯原、吳邦獻、王元直、周仁熟、鄧子常、白蒙亨、章致平、王子助、霍靜之紹聖四年跋。張浮休偈云:「雪竇傍邊,又生一孔。北邙山下,千塚萬塚。兔角龜毛,竟將何用。子細尋思,不如珍重。」米元章云:「一幅昏昏半已空,何人重出自為工。從茲萬偈並千頌,擾亂春風卒未窮。」
江浙行省掾高仲器,收《白芍藥》一軸。景祐元年十月七日,高平范仲淹題詩其上云:「桐廬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畫《白芍藥》。予來領郡事,因獲一見,感歎久之。而題二十八字:治亂興衰甚可嗟,徒憐水調素榮華。開元盛事今何在,尚有霓裳寄此花。」
楊叔能《事言補》,詞氣不甚平和,爭辨譏罵居多。今錄數事於此:
人不讀儒書以變化之,無良師友以教益輔成之,雖年至七十,亦無異於十五六之時也,但發白面皺耳。
密州趙德正云:「泰山如坐,嵩山如臥,華山如立。」
火葬,天下之至慘也。人子不學,違聖人之訓,為時世所移,懵然為之。父母何罪?歿而遭大戮。嗚呼冤哉!嗚呼痛哉!
老氏、釋氏吾有取乎?曰:有。老氏,吾取其佳兵不祥;釋氏,吾取其戒殺。
京兆分司劉御史,請予作《竇璧詩》云:「誰言河水濁,鳴鏑約秦境。官軍鬧如蟻,城守申嚴警。竇璧一匹夫,欲汲困短綆。慷慨願自效,行台可其請。從徒二十八,設伏獨園靜。邏騎百蹄翻,倏來落電影。勇士貴一決,猶豫失馬猛。賞功不逾日,簫鼓喧市井。英風激衰軟,胡以倍淒冷。」
平生交遊,贈余詩者多矣。惟劉京叔二篇,嘗吟詠之:「憶昔逢君北渚秋,藕花香裏醉輕舟。三年一別空回首,千里相思更倚樓。明月不隨春物老,碧山長帶暮雲愁。天平松竹黃華水,早晚柴車得共遊。」「思君一日如三載,兩寄詩來慰我心。塵土愈知人世隱,風煙遙見海門深。貧來笑我常癡坐,亂後憐君更苦吟。曆下亭前春水闊,扁舟何日重相尋。」
素庵以「六忍」寧心澄慮,消禍致福。一曰忍觸,二曰忍辱,三曰忍惡,四曰忍怒,五曰忍忽,六曰忍言。
飲食以三十口為平,過則為多,不及為將病〈此不知出處,當考〉。
古甲子:
[编辑]十干:
[编辑]閼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強圉〈丁〉,著雍〈戊〉,屠維〈己〉,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陽〈癸〉。
十二支:
[编辑]困敦〈子〉,赤奮若〈醜〉,攝提格〈寅〉,單閼〈卯〉,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
廉端父理問《漢鏡銘》云:「田氏作鏡,世未有位三公兮。」
潘轉庵題《釣台詩》云:「蟬冠未必似羊裘,出處當時已熟籌。但得諸公依日月,不妨老子臥林邱。英雄陳跡千年在,香火空山萬木秋。絕笑黃塵吹鬢客,愛來祠下係扁舟。」
日休《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第八識〉詩》云:「兄弟八個一個癡,其中一個最蹺蹊。五個向外能經紀,止留一個看家計。」〈第八識云〉「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景為風。愛□特種根身立,去後先來作主翁。不動地邊才舍藏,金剛道後畢然空。大圓鏡智成無漏,普照十方塵刹中。」
地水火風,聚一區之假合;生住異滅,成四像之遷移。三緣和合而緣生,為身為體;五蘊滅謝而入死,惟識惟神。
五不男:天、犍、如、變、半。
五不女:螺、紋、鼓、角、線。
前淮浙發運司主管文字趙汝諫,送侄婿張師道赴召詩五絕句。中云:「翔鸞威鳳兩同飛,此日閩山是獨歸。聞說京塵迷望眼,後來誰為洗征衣。」有一士慕佳人,亦有詩云:「君王自愛相如賦,左右安知即墨賢。」此語太逼人。劉雲震祭酒題《明皇擊梧圖》云:「宮殿蕭森蔭碧梧,杖頭白雨趁花奴。還留飛下漁陽鼓,一曲霓裳救得無。」
中原士夫出處:
[编辑]定齋先生李獻卿,字欽止,河東人。
陳司諫規,字正叔,稷山人。明昌五年進士。博學能文,詩亦有律度。為人敦厚,動有禮節。南渡以後,諫官稱許古、陳規,而正叔不以訐直自名。仕至右司諫,卒官。子良臣,今在燕中。
吏部高先生鳴,字雄飛,岢嵐人。歷彰德路總管,召為翰林學士。至元五年至御史,遷吏部尚書,終於官。
淄川先生楊弘道,字叔能,自號素庵、默翁。博學無所不知,而不為科舉計。嘗以蔭仕於金,遭亂南歸,為唐州司戶。北還,終於鄉里。有《小亨集》十卷,《事言補》一卷行於世。
參政楊公諱果,字正卿,號西庵,中山人。金末王鶚榜登科,歷偃師蒲城縣,辟陝州行臺郎中。北渡後,復居洛陽。紫陽為課稅所官,辟經歷官,參河南經略司事。中統改元,召為參知政事。告老,除懷孟路總管以榮其歸。致仕後,葬於鄉里。
轉運田時秀,字彥實,易縣人。大定十九年進士,仕至太原轉運使。喜作詩,為周德卿、李之純賞識。《感興》云:「散木不材寧適用,虛舟無意任乘流。百年身世槐安國,千古人情羹頡侯。」《賦古塔》云:「締構百年人換世,消沉千古鳥盤空。」他類此。彥實所居里,名半十;行第五,以五月五日生,小字五兒;二十五歲;鄉、府、省、御四試,皆中第五;年五十五,八月十五日卒。造物之戲人如此〈如五月五日生者見《共賦集考》〉。
太常卿石抹世績,字晉卿。承安中進士,終於禮部尚書。子嵩,字企隆,應奉翰林文字。父子皆死蔡州之難。
張戶部德直,字伯直,平陽人。叔祖邦彥,字彥才。張□榜登科,以□川令致仕,有《松堂集》。父迪祿,字仲英。明昌初進士,歷岐山、上黨二縣令,卒於省掾。伯直,貞祐三年進士,釋褐新平簿,辟藍田令。秩滿,父老詣行臺留再任;去之日,為立生祠。移沔池通許,召補省掾,選授警巡院使,終於同知武勝軍節度使事。子城,今居永寧。
張介,字介夫,彭城人。正大元年,經義第一人。歷鞏、穀熟二縣令。幼有賦聲,為人有蘊藉。嘗贈詩人楊叔能,末章云:「我貧自救如沃焦,君來過我亦何聊。為君欲寫貧士歎,才思殊減荒村謠。」〈楊初以「荒村謠」得名,故云〉
撒舉,字彥舉,陝人。性嗜酒,工於詩。客京師十餘年,竟流落以死。同時有鄭雲表者,慕彥舉之為人,作詩挽之。云:「形如槁木因詩苦,眉鎖蒼山得酒開。」人以為寫真云。
道士申志貞,字正之,太原人。嘗為道教提點,住京師長春宮。時道士舊傳十七人,坐與釋教持論不勝,落髪為僧者,志貞其一也。後終於鄉里。
寂通老人陳時可,字秀玉,燕人。金翰林學士,仕國朝為燕京路課稅所官。
紫邏幾幾道人楊鴻,字飛卿,一名雲鵬,少梁人。北渡,終於東平,有《洞然集》行於世。虎岩先生趙著,燕人,終於編修官。
南湖散人曹居一,字通甫,又號聽翁,太原人。金末登進士第,仕國朝為行台員外郎。新軒先生張伯遒,字聖俞。
紫陽先生楊奐,字煥卿,又名知章,奉天人。以明經,後進稱為關西先生。少年時,自悟以前身為紫陽宮道士,因自號。國朝,為河南府課稅所官。有《還山集》行於世。
(中原名公翰墨)
[编辑]廉庵題趙輔之《樊川圖》云:「一賦阿房萬古傳,豈知今有趙樊川。謝公墩上王公住,異代風流各自賢。」
高雄飛《獨石詩》云:「一塊蒼頑石,頹然半水濱。可憐閻立本,徒寫五湖真。」《題杜莘老華山圖》:「上方可望不可到,今日興來時臥遊。須信丹青有神化,世間隨處是同州。」
內朝鹿庵先生王盤,字文炳,初名采齡,字蕭客,東平人。學於征君麻九疇。金末以《易經》登科,北渡後,為永平學官,一時名士,皆出其門。中統初,召為真定宣撫使,入拜翰林學士承旨。年八十餘,致仕歸東平。東宮命朝士祖餞,仍給半俸,時人榮之。今近九十,尚無恙。
仁甫趙先生復初被虜時,有《寄皇甫庭詩》:「寄語江南皇甫庭,此行無慮隔平生。眼前漫有千行淚,水自東流月自明。」又詩:「乘雲曾到玉皇家,彩筆雲箋賦落霞。老去空山春寂寞,自鋤明月種梅花。」
庸齋先生薛玄,字微之,華陰人。仕至河南府提學,有《易解》行於世。
右中原名公翰墨,至元乙酉,得於京師。庚寅裝於錢唐,直以所得日月先後次序之,不敢妄有品第。
京師名琴:
[编辑]耶律丞相:「春雷」〈金內府物,名曰「承華殿春雷」〉,「玉振」〈雷玨重修〉,「不出戶」,「石上流泉」,「寒玉」。
宋少監毅夫:「寒玉」〈吳興沈僚斵,張鉞重修〉。
焦仲良:「秋嘯」〈雷氏,今歸天上〉。
李子亨:「冠古韻磬」〈李陽冰篆〉,「雲和」〈李勉斲,今歸天上〉。
薛道錄:「金磬」〈張鉞斵〉。
鄭太毉:〈雷霄斵,今在行臺太丞家〉。
高彥敬:「金儒鳴玉」。
王安仁:「實腹琴」。
商左山:「寒字號」〈趙耶利斵〉。
喬仲山家:「冰清」〈開成元年,西蜀郭諒斲;崇寧四年,馬希先奉聖旨重修〉;「人人倩」。
陳伊埒參政:「黃龍至寶」,「百衲」〈吳越國王宫百衲雷威斲。朱漆書槽,腹黑漆〉。
張詹事子友家:〈張鉞琴〉。
李士彥:「三足琴」。
濟南姜伯惠甫家:「列子琴」〈雷氏斲〉。
南京劉介甫家:「三峽流泉」〈唐天寶年,雷威斲。外刻「流泉」,內刻「三峽流泉」,款皆隸書〉。
廉廷臣:「玉澗鳴泉」〈唐雷氏斲〉。
廉端父:「瓊響」〈慶曆年,道士衛中正斲。崇寧年,馬希先重修〉,「秋籟」〈同上〉。
郭佑之御史:「霜鐘」〈前宋僧斲〉。
遊平章子明家:「張鉞孫枝」。
王郎中:「聲滿天地」〈南方物〉。
李德新:「天寶雷會」。
郭北山:新製「萬壑松」〈無款,或來自中原,制度在雷右五代間,錢鏐家物〉。
夏信之:「雷威琴」〈唐懿宗時斲,款云:「咸通四年秋八月,處士雷威斲」〉。
馬德昌:「洞泉」〈雷氏,嵩陽野叟修,聲細 〉。
張可與:「號鐘」〈南方物。臣馬希先奉聖旨重修〉。
古器:
[编辑]行臺右丞李公家:
[编辑]世母辛卣。
山敦。
牛敦。
周盤夔卣。
秘書郎喬仲山家:
[编辑]文王鼎〈正考父作文王〉。
周鳳盉。
周粟紋壺。
王子慶家:
[编辑]商鼎。
漢方壺。
漢山龍壺。
敝家:
[编辑]商父乙鼎,銘曰:「子父已」。
商州師卣,銘曰:「州師錫朋,具用作父丁尊舉冊」。
周伯吉父槃,銘一百三十字〈行臺李順甫鬻於市,家人折其足,用為餅爐,予見之,乃以歸予〉。
周鄧�鼎,蓋銘十八字。
漢鏡二〈一尚方,一八花邊光〉。
董頑石家:
[编辑]商百乳彛。
商山尊銘。
商觚。
周罍。
吳和之家:
[编辑]商右伯盉。
商饕餮鼎,銘象形一字。
周草窻家:
[编辑]商鳧尊。
銅馬。
羅和齋:
[编辑]周百乳彛。
商貫耳壺,銘字作鳥形,首有冠。
楊中齋駙馬:
[编辑]周方鼎。
周細文大羊鼎。
周觚棱壺〈舊藏余家〉。
商小鼎一。
劉耀卿:
[编辑]商斝。
商子孫盉。
商蛟篆壺,銘一字。
商敦。
周司空甗。
漢方壺。
周大盉。
閑邪先生:
[编辑]敦二〈方、圓二器,未見〉。
李又有李陽冰《拪三墳記》。字三寸許,大字三百有畸,宣和題籤。復有墨本,亦徽宗題冊子。又有李成《樊川捕魚圖》,長三丈,徽宗御題。
書畫見聞
[编辑]東坡云:「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書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下歐虞恐非至論,若復疑其臨仿,又下此論下矣。
濟南楊淀周家
[编辑]藏《閻中令畫鎖》、《竇建德圖》、《褚河南書傳》。
張仲悅家
[编辑]藏《謝尚餘寒帖》、古完本《痤鶴銘》。
冀州趙弘道家
[编辑]藏高宗御題《淳化帖》。
濟南張可與家:
[编辑]顏魯公《頓首夫人帖》、唐撫右軍《大周埂》等帖、許渾烏絲蘭《今體詩》〈五帖〉、懷素《猛吟》〈余家物〉、僧弘《元春集》、右軍書《越州寺碑》、歐陽詢《卜商》等帖、韓文公書《名告》、魯公書《名告》、元微之《和樂天雪韻》、韓渥《尺牘》一卷山谷跋、唐撫羲之《罔極》三帖、吳生《妙勝如來》、惠崇《巨軸》〈小景〉、巨然《山水》、李伯時《陽關圖》、元章《自寫真》、皇象《急就章》甚佳,當是第一本,切記。
霍治書清臣家:
[编辑]李北海《縉雲帖》、柳書《李氏墓記》、唐文皇手詔《好謙帖》、蕭子良《變體詩》〈唐人臨〉、魯公《鹿脯帖》、孫過庭《千文》、唐人撫《蘭亭》〈內府善本〉、伯時《孝經》、著色郭熙《二小幅》、巨然《山水橫披》、伯時《拂林天馬》、唐人《仙山故實》、周昉臨《六朝人天官》、韓幹《圉人調馬圖》、邊鸞《木瓜花》。
喬仲山家:
[编辑]顏太師《馬病帖》、智永《千文》〈宣和內府〉、高閑《千文》〈余家物、趙明誠家物〉、張旭《承告帖》〈宣和〉、僧夢閑《白蓮詩》〈宣和〉、張長史帖《章草王粲評詩》〈宣和、南唐〉、智永《筆力帖》懷素臨、東坡書《太白詩》、東坡小楷《金剛經》〈全用鍾法〉、巨然《秋江晚渡》〈明昌〉、李思訓《江山漁樂》〈南唐、明昌〉、陸瑾《溪山鳳雨》〈明昌〉、郭忠恕《飛仙故實》〈宣和樗軒題〉、董元《寒林》〈明昌內合同〉、貫休《大阿羅漢》〈明昌〉、伯時《女孝經》〈明昌〉、衛賢《高士圖》〈宣和〉、郭熙《松石》二大幅、李成重《巒秋晚》、吳僥《蕭翼賺蘭亭圖》〈宣和〉、張符《牧牛圖》〈明昌、宣和、睿思、東閣〉、張萱《鼓琴仕女圖》〈明昌、宣和〉、尉遲乙僧《有餘菩薩》〈南麓跋〉、巨然《歲寒圖》、崔白《讀碑》、董元《煙嵐重溪》、王齊翰《行佛圖》〈王詵寶繪、太原珍玩玉押〉、王齊翰《觀音像》〈上同〉、王維《維摩示疾圖》〈宣和、明昌、睿思、東閣〉、韓混《乳牛》〈睿思、東閣〉、黃華《雪山寫照》、胡瑰《番部卓歇》〈大觀、宣和、睿思、明昌〉。
喬仲山云:「在都下時償賣人處,有右軍書《東方畫讚》,爛處歐陽政宣收附,豈元章《書史》中所載者耶?又鄭廣文《溪橋峻嶺圖》、唐張藻《松石微流圖》〈高宗題籖〉、李伯時《陶宏景像》〈高宗題〉、李唐《晉文公復國圖》,筆意奇古、雖近代人,實有古人之風,行書亦佳。傅古《戲水龍》〈高宗〉、劉采《戲藻魚》〈高宗〉、唐朱繇《文殊像》奇古,唐人《大悲像》〈元彥禮〉、大年《墨雁》、範寬《雪峰蕭寺》、宋迪《遠浦歸帆》、王維《秋山蕭寺》。」
司德用:
[编辑]邊鸞《孔雀》、易元《吉獐》、崔白《荷花鴨子》、董元《雪景二幅》、董元《廬山圖》、閆令《職貢獅子圖》、胡瑰《啖鷹圖》〈喬仲山云:「虔筆也。」〉、王詵《長江遠岫》、韋偃《松》、張希顏《四時寫生》、盧棱伽《羅漢》、李成《松石平遠》、關仝《大幅山水》、韓幌《歸牧圖》、韓混《醉道士圖》、郭熙《山水》二幅、湯子升《鑄鏡圖》、吳道元《火德真君》、徐熙紅《躑躅》、郭處暉《林雀》、世宗《群鹿》、世宗《馬》、黃荃《竹鴿圖》、王端《人物》。
郭北山御史:
[编辑]唐橅右軍《重告》等六帖、右軍《快雪時晴帖》、右軍《承告帖》、唐摹《王宏帖》〈王氏《寶章集》中物〉、唐撫《蘭亭詩序》、徐會稽《寶林寺詩》、楊景度《水興詩帖》、歐陽率更《道夫帖》、右軍《七月五日青絹帖》、胡季良臨《右軍郗家信帖》、右軍《送梨帖》、陶宏景《屈畫帖》、陳閎寫《御廄馬》〈宣和收附〉、孫過庭《千文》、定武五字不損本《蘭亭敘》、楊景度《十九郎帖》、嵇叔夜《聽雨帖》、魯公《江外帖》、陸柬之《蘭亭詩》、唐人《節史》、歐陽詢《稽古稿》、高閑《九原帖》、白居易《行元微之告》、陶貞白書《丹經》、李邕《口味帖》、《康告》、東坡《致語稿》、山谷《老將行》、山谷《褦襶帖》、唐橅右軍《瞻近帖》、晉王橅《伯遠帖》、呂洞賓《自寫真》、李成《二大幅》、《烈女箴》、吳生《坐神》、《文竹》〈未見〉、米元暉《楚山清曉》、韓幌《堯民擊壤》。
續見:
[编辑]東坡黃素《上清儲祥宮碑》;右軍《此事帖》,白麻紙上行草,後一行然欲不可長。非筆非臨,前人直以為真跡,殆非過許。上古印甚多,莫可辨。一四寸許大印,翦去八分,略見「御」字「卩」如此。宣和、明昌兩朝小璽,及用「羣玉中秘」印、「秋壑悅生」及「封」字印。徽宗御筆,瘦金書簽,奇物。
王子慶:
[编辑]右軍《褁鮓帖》、畢諴《手狀》、柳經《西域圖》、李伯時《五馬圖》、關仝《早行圖》、李成《看碑圖》、顧愷之《初平起石為羊》。
吳門季宗元:
[编辑]魯公《馬病帖》〈未見〉、謝安《八月五日帖》、楊景度《珊瑚帖》、吳通《微告》、唐人《文殊像》、又《七居胝佛》、唐《大悲像》。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