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郡國利病書 (四部叢刊本)/冊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冊十七 天下郡國利病書 冊十八
清 顧炎武 撰 清 錢邦彥 撰坿錄 崑山圖書館藏稿本
冊十九

Page:Sibu Congkan Sanbian150-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50-18.djvu/2Page:Sibu Congkan Sanbian150-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50-18.djvu/3

山東

山東古青兖徐之地視秦在太行山之東故稱山東然孟曰東夷周曰

河東秦漢以下曰東秦曰東郡宋曰京東其為東方之國舊矣嘗觀古

輿地圖青州東距于海西至于岱兖州東南據濟西北距河徐州北連

岱境南通長淮實今六郡之全境云或曰漢晉以来或稱山東為兖冀

何曰先王彊域紊亂史傳之訛也禹貢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

太原至于岳陽覃懐底績至于衡漳自今觀之有一為山東州縣否乎

又曰濟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㑹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

土其貢賦則浮于濟漯達于河今九河故道多在濟南境雷澤在濮灉

沮在蒙泗桑間濮上實惟桑土濟漯達河斯為逹冀兖冀彊界固自明

也而欲援冀為山東豈不謬㢤或曰今兖州與古兊若何曰古之兖兖

也今之兖徐也合徐兖而治之也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曰濟東

曰徐州蔡氏所謂岱陽濟東是已故今之兖合徐兖而治之非古兖也

周禮河東惟兖州山曰岱藪曰大野川曰河泲浸曰盧濰考其彊域視

禹分土之時亦已不同故禹佐舜治天下兖徐各置一牧周併徐入屬

青又分青入兖自濟以南皆屬焉及周公封扵曲阜伯禽為魯侯遂主

泰山之祀故夫合徐兖而治之者昉諸魯之受封也或曰今青州與古

青州若何曰古青州合登莱濟南地今青州特古青州之一隅耳禹貢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畧維淄其道又曰莱夷作牧是已周滅商以營丘

封太公望為齊國齊務兼併遂奄有青土秦滅諸侯置為齊郡青州尚

未分析至漢始分青州西境為濟南東境為北海齊瑯邪千乗東萊五

郡而古青州之域不可復考矣曰青州何以謂之齊也曰通考云齊在

天中猶腹臍也漢志曰齊所以為齊以天齊淵故也然漢志之説近之

矣或曰青兖徐三州風土何以異曰青東方也居少陽其色為青生生

不已也兖之為言端也信也陽精端端故其氣殱殺也徐之為言舒也

有舒緩之義焉是故觀青徐兖風土之異而山東六郡之政理可圖矣

余嘗考六郡封域辨其物土民性之殊西北曰濟南其治為州四縣二

十六其域為青兖其名山為岱嶽為徂徕為梁父為華不注為長白為

玉符為黌為宫為原其臣浸為濟為濼為汶為瀘為淯為臣合其地濕

沃其民豐聚其利金銅其榖多稲正南曰兖州其治為州四縣二十三

其域為徐兖其名山為龜為𫎇為鳬為驛為嵫為陪尾其臣浸為沂為

濟為洙泗為汶為洸其地厚衍其民遜譲其利絲鑛其榖宜四種正西

曰東昌其治為州三縣十五其域為兖其名山為茌為陶為歴其臣浸

為漳為衞為濮為瓠子為鳴犢其地平阜通津其民饒庻其利紬纊其

榖多𮮐麥北曰青州其治為州一縣十三其域為青其名山為沂為瑯

邪為雲門為𫎇隂為胊為艾其臣浸為淄為渑為沂為沭為時為臣洋

其地險阻其民濶達其利鐵陶其榖多稲麥東北曰登州其治為州一

縣七其域為青其名山為丹崖為石門為羽為成為之罘為岠嵎其巨

浸為清洋為大沽為蜜為蜂為昌其地僻逺其民朴直其利海錯其榖

多稷菽正東曰莱州其治為州二縣五其域為青其名山為天柱為大

澤為不其為勞其臣浸為沽為丹為膠為灉其地剛鹵其民敦本其利

鹽鐵其榖多稷菽是故以同貫利以齊好惡設牧各效其能制貢各因

其有正俗各導其趋齊之富强魯之禮教庻㡬可復焉其為海岱名邦

詎不信夫

夫海者百谷之王而萬水之宗也山東三靣瀕海登莱二府島嶼環𢫎

其在青濟則樂安日照濵州利津霑化海豊諸境皆抵海為界稱渤海

云説文曰東海之别有渤澥故東海稱渤海列子曰渤海之東有大壑

名曰歸塘歸塘者即荘生所謂尾閭也𥘉學記日北海之别有瀚海瀚

海之南有渤鞮海則北海亦通稱渤海矣夫東方之極自碣石通朝鮮

諸國直抵扶桑一望汪洋浩瀚⿰氵𡨋 -- 溟涬無際外控夷落内衛中夏則山東

形𫝑實稱險絶昔人謂齊得十二又豈直為兵車卒乗之富邪愽物志

曰海中有蓬莱方丈金銀宫闕仙人所集十洲記謂東海中五百里有

SKchar草返魂𣗳此固秦皇漢武所以縱其侈心求之而不得也顧其説

雖荒唐不經然觀登莱海市樓臺城郭人物旌旗之状成於瞬息千態

萬像而不可摹寫則海中靈鬰之氣洩而為竒怪瑰瑋之物固亦理之

所宜有也至於禽魚木石之産金錫鹽鐵之利珠璣鱗甲之珍民實資

之則海於東土其利固甚愽

禹貢冀州夾右碣石入於河兖州浮于濟漯達于河山東漕運其昉於

兹乎秦欲攻匈奴使天下飛芻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

河漢髙祖運山東之粟以給中都𡻕不過數萬石至武帝通西南夷滅

朝鮮擊匈奴城朔方轉漕甚逺而山東咸𬒳其勞矣宋𥘉都汴京東之

粟歴曹濟及鄆入五丈渠至京師真宗時京東分廣濟河由定陶至徐

州入清河厯吕梁灘磧之險至理宗時於堽城作斗門以遏汶流益泗

漕以餉邊衆而漕渠開矣元𥘉開濟州泗河至新開河由大清利津諸

河入海既而海口沙壅復従東阿陸輓至臨清入御河又開膠莱新河

以通海道勞費不貲少有成効伯顔始創海運與濟州河並行未幾又

用韓仲暉等言自安民山開河北抵臨清引汶絶濟直屬漳御名㑹通

河夫汶水自古東北入海以智力導引使南接淮泗北通白衛自元人

始然河渠淺澁舟不負重𡻕運不過數十萬石終元之世海運不能

也 國朝𥘉給餉遼卒海運如故永樂徙都于北亦嘗行之後尚書宋

禮䓁復濬㑹通河於是漕利通而海運罷膠莱故道亦遂堙廢夫河漕

誠利矣然泉源壅塞有疏濬之勞堰閘蓄洩有供役之繁徐吕洪流之

泛溢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𬓛喉之扼塞意外之患有不可不防者海運其可不講耶是

⿰氵曺 -- 漕河者萬世之通利也海運者僃不虞之變也膠莱故道者翼海運

以成功也皆不可廢也天下之事居常者必慮變擇利者必思害輕重

㣪急逹乎其勢而已矣獨漕政為然㢤

  形𫝑

論曰夫古今之勢不同强弱之形亦異今之山東視古東秦拓地無憲

數千里長城臣防穆陵無棣昔之所謂闗隘者今皆為甸邑矣然而潢

地少警望風瓦解雖有險固莫之或支豈形勢之在今者果不足恃㢤

盖嘗考之春秋戰國之時承太公修政之餘維以桓公主威定伯民頼

休息行伍充盈故齊地不下七十餘城而臨淄一邑帶甲已至二十餘

萬蘇秦所謂連袵成惟揮汗成雨者是己國勢如之何其弗强㢤楚漢

之際齊猶稱伯自王莾之亂山東盗起青徐首難既而黄巾煽禍海岱

騷然民塗兵革重以石勒慕容超之殺戮金元之𥨸據齊地荒凉削弱

泊焉不振固其宜也 國家承平百餘年休養生息濟南東兖頗稱殷

庶而登莱二郡沂濟以南土曠人稀一望尚多荒落萬一有如正徳間

流賊之警豈非有國者之深慮㢤昔人有言土地軀幹也人民精魂也

精魂完而復軀幹固此地利所以不如人和也雖然談形勢者必稱要

害山東要害之地凢五臨清南北之咽喉也武定燕薊之門庭也曹濮

魯衛之藩蔽也沂州徐淮之鎻鑰也登萊邊衞海東之保障也守𠰸喉

則齊右安固門庭則渤海靖謹藩蔽則河東固嚴鎖鑰則南顧無憂慎

保障刖倭奴殄患五要守而山東可安枕也山川險絶又烏足道㢤

  風俗

論曰余觀齊俗敦厚闊達其敝也或失之舒而緩侈而麗魯俗忠信重

禮其敝也或失之嗇而固矯而競曹衛楚宋之間剛武尚氣其敝也或

失之勁悍而輕剽載籍所傳不可誣己以今山東列郡觀之廼不盡然

大較濟南省㑹之地民物繁聚兖東二郡瀕河招商舟車輳集民習奢

華其俗也文若勝乎質青登莱三郡馮負山海民殖魚鹽以自利道里

僻阻商旅不通其俗也質若勝乎文孔子所謂齊變至魯魯變至道者

又不可執一以例今之俗也乃若六郡所同者士大夫率多懐義質直

侃侃明達如班固𠩄謂好經術而矜功名杜牧所謂多才力重許可能

辛苦者其風至今不衰其小民力于耕桑不賤商賈喪𦵏有序不泥風

水鄉黨𡻕時舉社㑹貧富相資有藍田鄉約之遺風此則山東風俗之

近古者文之以禮樂豈不足以復齊魯之舊㢤盖嘗論之風也者相觀

而化者也俗也者相習而成者也化趨於善者難乎成而習狃於惡者

不易變是故以康叔忠厚之貽不能保叔世無桑濮之靡風以晏子之

𡚁車羸馬不能使當時變綺麗之侈習齊不嫁姑而後乃有長女不嫁

立巫兒以主家祠者魯焚巫尫而後乃有裒棺曵尸打旱骨以祈雨澤

者雖至于今尚有之傳曰周之興也啇民先革百年化之而不足周之

衰也衛風先變一日移之而有餘言趨善之難也又曰齊太史之守官

尚父之徳逺矣魯宗人之守禮周孔之澤深矣言遺化之當崇也任理

民之責思易今俗而返之於古者SKchar亦知所務㢤

  物産

論曰山東物産豊饒甲于天下其用之廣而利之愽者惟鹽鐵乎粤自

管仲相齊實興厥利仲之言曰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

不詘出三孔者不可舉兵故當特鹽鐵之征雖少男少女之𠩄食一鍼

一刀之𠩄用無弗筭及卒能以一國兼二國之籍者六千萬人而常籍

不預焉及觀其立法不過稅之而己鹽雖官常自煮亦權時取利之計

鐡則官未嘗冶鑄也自漢武帝用桑弘羊孔僅領之乃官自者鹽鑄鐵

鹽官二十八郡而山東居其七鐵官四十郡而山東居二十二元鼎中

徐偃本使膠東魯國聼民便宜鼔鑄御史大夫遂以得矯制劾之昭帝

時賢良文學之士請罷鹽鐵與大夫桑弘羊極論利害大夫曰鹽鐵之

利佐百姓之急𫯠軍旅之費文學曰王者不蓄藏富於民大夫曰豪人

擅用SKchar利恐滋貪暴文學曰禍在蕭牆不在胊邴於是屢罷屢復卒未

能去之者唐開元天寳之間劉彤請檢校鹽鐵諸州著為課額第五

𤦺劉晏之徒法益詳宻綾絹玳𤦛⿰氵𭝠 -- 𣾰器許代鹽鐡其後肅宗討淮西皇

甫鏄程异又従而濬導之諸道競以羡餘取寵而其𡚁也至立為蠶

食鹽等名察民貧富據口俵散抑勒取錢民受其⿰扌⿳丆⺝⿱冖友-- 擾倍用輸徴其鐵官

則親為鼓冶民間農器不給或至木耕手耨啖食鐵官抑配逼廹害與

鹽同宋人鹽利多取諸河北觧池鐵官亦不嘗設南渡以後山東䧟于

金元不足言己元人于青齊諸郡増置鹽塲開立洞冶寳成通和昆吾

元國富國之名立而民困極矣嗟乎作法于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

將安之君子𠩄以追恨夷吾之作俑也 國朝鐵器無禁濟南萊蕪登

莱䓁䖏前代鼓煽諸冶今皆為廢坑矣惟鹽則分塲置司官自煮之而

行之商賈小民負販亦置不問豈非得中正之法乎宋儒胡寅有言山

澤之利盡捐之民則縱末作資逰惰盡屬之官則奪民日用而公室有

近寳之害惟官為厲禁俾民取之而裁其入税則政平而害息此則行

之今日而有驗者也雖然管仲立法苛重然國勢實藉富强漢唐以來

咸佐軍需計其所入𡻕不下數十萬今鹽鐵之税于山東者魯不逮古

十分之一而民不加饒何㢤盖嘗論之古今地利盈縮不齊禹貢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田下下今獨稱富饒雍州田上上今半為塙壤執富彊全勝之齊國以

例凋殘窮困之山東又何怪乎其不類也登州之金三千九兩莱州之

金四千一百五十兩此宋皇祐中之貢額也今果有是否乎青齊鄆濮

淄濰沂宻登萊諸郡皆設平絁市此宋太平興國之税法也今果有是

否乎由是觀之則山東物産之不逮徃昔又不特鹽鐵為然矣司國計

者酌古今之勢度豊儉之宜以定征稅之則勿取而加賦焉東人之凋

瘵庻其少瘳矣㢤

漕河

漕河自大江𤓰洲埭儀真堰埭俱入䢴溝經廣𨹧至淮隂渡淮入清河

經吕梁彭城至沛乃為山東境由䟽鑿而成者名㑹通河凢七百一十

里入於衞河又四百里始出境達于京山東為府者三為州者四為縣

者六由魚臺至臨清得洸汶泗沂四水其泉百七十餘㑹於四水而分

流于漕渠有水部郎一人以掌之為牐凢三十有守津吏以啟閉為淺

二百二十各有津老以時疏治又黄河常决張秋决漕單魚臺其道非

一有司空兼御史臺一人水部郎一人按察副使一人統州邑判官主

簿以分治其事𡻕出夫役萬四千一百五十餘人計銀三萬五千一百

餘兩⿰氵曺 -- 漕河之有藉扵山東者煩重如此可無載乎乃作漕河志

兖州府 魚臺縣 河之西南二十里岸北自濟寜之界南至沙河五

十四里置淺鋪二十有六界牌淺北林淺南陽上淺南陽下淺大塌淺小塌淺擺渡口淺馬溝淺大龍淺小龍淺谷

亭上淺谷亭店上淺谷亭店下淺谷亭下淺八里湾淺三柳𣗳淺埧于頭淺孟陽上淺孟陽下淺徐家林淺張家林淺廣運淺馬家淺梅家淺

古家淺張家淺二十六鋪老人二十六人夫二百六十人守口夫二百五十人縣設主簿一人置閘四孟陽泊閘南接市之

湖陵城閘八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五十人八里湾閘南至孟陽泊閘八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五十人

谷亭閘南至八里湾閘八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溜夫三百人南陽閘南至谷亭閘十八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

五十積水閘三硯瓦溝陽城湖泥河夫三人蘇家𭐏在沙河北遏大鳥河水入⿰氵曺 -- 漕河夫六人

鄒縣河之東北七十里東岸北自濟寜之師家庒南至魯橋閘三里置

淺鋪一港里淺鋪夫十人港里積水閘老人一人夫十人

濟寜州河之北岸西抵東六十八里置淺鋪二十有七趙村淺楊灣淺石佛淺花家淺

新店淺新閘淺仲家庒淺師家庒上淺師家庒下淺魯撟淺枣林淺硯瓦溝淺永通淺夾河淺馮翟淺河長口淺大河淺禮義淺大留淺夾湾

淺王貴淺張家淺牛頭河淺王家淺邢家上淺邢家淺談村淺二十七鋪老人二十七人夫二百七十人守口夫五百人置閘十

四𬃷林閘南接魚臺之南陽閘十二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五十人魯撟閘南至𬃷林閘六里閘官一人夫三十

人溜夫乙百四十四人師家庒閘南至魯撟閘五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仲家淺閘

師家庒閘六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新閘南至仲家淺閘五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

新店閘南至新閘八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石佛閘南至新店閘十八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溜夫一百

四十四人趙村閘南至石佛閘七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四十四人在城閘南至趙村閘六里閘官一人夫三十

人溜夫二百八十人天井閘東至在城閘二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溜夫一百五十人下新閘在趙村閘西北中新閘

在下新閘西北上新閘在中新閘北以上三閘閘官一人夫六十人溜夫二百人分水閘在上新閘北夫一十九人洸沂

泗三河鄒縣九泉淵源泉栁青泉白荘泉陳家泉鱔眼泉孟母泉崗山泉白馬泉三角湾泉泗水縣三十泉泉林泉卞荘泉呉家泉鮑

村泉蔣泉東岩石縫泉龜隂泉響水泉潘波泉黄隂泉杜家泉雙眼泉趙家泉曹家泉岳𨹧泉黄溝泉石河泉拓溝泉盧城泉小玉泉雍珠泉

淘米泉碧溝泉珍珠泉白露泉石岩石縫泉大玉泉三角湾泉黒虎泉虹口泉以上三十泉俱入泗䝉隂四泉伏羊峪泉順德泉泉河泉官橋

泉俱入沂曲阜十八泉逵泉雙泉栁青泉新泉曲水詠歸泉温泉清泥泉車輞泉茶泉両観下泉濯纓泉潺聲泉連珠泉埠下泉蜈蚣泉新安

泉横溝泉南新泉以上十八泉俱入沂泗同逹于天井閘泉夫四百二十六人州設判官一人

鉅野縣河之西八十里岸北自嘉祥之大長溝南至火頭湾二十五里

原係濟寕左衞景泰元年衞調于臨清鉅野代之隄岸用石修砌一十

二里置淺鋪五小長溝淺黄沙湾淺白嘴児淺梁家口淺火頭湾淺五鋪老人五人夫五十人守口夫二百五十人縣設主簿

蓬子山𭐏築堰南旺孫村二湖以濟漕河夫一十五人

嘉祥縣河之西二十五里岸北自汶上之界首南至鉅野之大長溝一

十八里原係濟寕左衞景泰元年衞調于臨清嘉祥代之隄岸用石修

砌一十里置淺舖四孫村淺寺前淺十字河淺大長溝淺四鋪老人四人夫四十人守口夫一百八十人縣設主簿一人

汶上縣河之東北三十五里自東平之靳家口南至嘉祥之界首七十

二里置淺鋪一十有四靳家口淺歩家口淺張八老口淺関家口淺袁家口淺劉家口淺開河淺闕城淺田家口淺鵝

河口淺南旺淺桞隄淺石口淺界首淺十四鋪老人十四人夫一百四十人守口夫五百五十人置閘三南旺南閘

濟寕之分水閘七十五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南旺北閘南至南旺南閘十一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開河閘南至南旺

北閘十三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界首積水閘成化六年建石口積水閘成化四年建南旺湖

治西南四十五里縈㢠百五十餘里中為三長堤漕渠貫其中西隄有斗門上有橋以便挽外蓄水號為水櫃成化四年山東按察司僉事陳

善因舊土隄易壊始用石修砌西隄又負土増築東隄老人一人夫三十人汶河東平九泉獨山泉鉄溝嘴泉呉家泉張胡𭅺泉安圈

泉芭頭山泉蓆橋泉坎河泉王老溝泉汶上二泉龍闘泉朴當山泉滋陽五泉闕黨泉負瑕泉蔣詡泉城西新泉城東新泉沂水十泉單家泉

大泉小水泉龍王堂泉雷王臺泉上泉銅井泉芙蓉泉灰泉盆泉寕陽十二泉蛇眼泉古泉三里溝泉井泉古城泉張家泉栁泉龍港溝泉龍

魚泉魯姑泉坡當山泉平隂一泉栁溝泉泰安三十二泉狗跑泉報㤙泉䧟湾泉胡家泉馬黄溝泉清泉周家泉鯉魚溝泉張家泉水磨泉鉄

佛寺泉順河泉羊舎泉龍王泉科溝泉  二栁泉北滚泉上泉馬蹄溝泉水渡泉濁河泉水頭溝泉朔港溝泉𦤀泉龍堂泉龍湾泉力溝泉

花家溝泉梁家泉顏謝泉馬児溝泉皂泥泉新泰十四泉南師家泉北鮑泉西都泉劉杜泉和荘泉孫村泉張家泉五峯泉南陳泉占河泉零

查泉公家庒泉崖頭泉西周泉肥城六泉塩河泉减家泉黄家泉董家泉胡家泉清泉萊蕪十泉郭娘泉湖眼泉朋山泉烏江泉鎮里泉牛王

泉蓮花池泉小龍湾泉牛壁店泉王家溝泉以上一百一泉同入於汶泉夫八百餘人掌扵水部郎宋理宗寳祐

五年䝉古䝉哥七年濟倅奉符畢輔國於堽城作斗門以遏汶水入洸至任城

益泗漕以餉宿蘄戌邉之衆由是汶有南入泗淮之派此汶南流入淮之始元世

至元二十年以江淮水運不通命兵部尚書奥魯赤等自任城今濟寕州

委曲開穿河渠導洸汶泗水北流至須城今東平州地安山即安民山入清濟故

瀆經東阿至利津河入海今戴家廟鎮减水閘即引汶入利津故道後因海口沙壅又從東

阿陸轉二百里抵臨清下漳御輸京師此汶北流入衞之始二十六年以壽張縣

尹韓仲暉暨大史院令史邉原言復自湏城縣安山西南由夀張西北

至東昌又西北至臨清開渠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絶濟直属漳御為閘

十六以節水賜名㑹通河國朝永楽九年命工部尚書宋禮都督周

長等發山東濟兖東青四府丁夫十五萬登萊二府願趨事赴工之人

一萬五千䟽浚元㑹通河引泰安徂徠十八州縣諸泉水自汶上縣過

安山西南經壽張城東門折囘西北由東昌新開河乃自汶上縣𡊮家

口徙左㡬二十里至夀張縣沙湾復接舊河又用汶上縣老人白英計

於東平州東六十里戴村舊汶河口築𭐏遏汶水西南流由黒馬溝至

汶上縣鵝河口㑹通河南分流遂通舟楫縣設主簿一人

東平州河之東岸北至夀張之戴家廟三十里南至汶上之靳家口三

十三里置淺鋪一十有三戴家廟淺沙孤堆淺邢家庒淺蘇家庒淺譚家庒淺安山下淺積水湖淺馮家庒淺王忠

口淺劉家庒淺李家庒淺栗家庒淺靳家口淺十三鋪老人十三人夫一百三十人守口夫二百人戴村修𭐏老人二人夫三百人

山湖距州治西南十五里北臨漕河縈迴百餘里正統三年知州傅霖扵湖口建閘以蓄水州設判官一人安山閘南接汶上

之開河閘三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戴家廟减水閘元分汶水至安山入清濟以䟽水𫝑

壽張縣河之西三十里北自東阿之沙湾南至東平之戴家廟二十里

置淺鋪五沙湾淺張家庄淺戴洋屯淺劉家口淺戴家廟淺五鋪老人五人夫五十人守口夫一百人沙湾積水閘

成化七年建師家𭐏遏黄河水使入通源閘以分沙湾𫝑野猪腦堰縈囘三十里用以猪水使不衝决漕河

東阿縣 河之東岸北自陽糓之荆門上閘南至壽張之沙湾二十里

正統十三年河决汴梁東北趨漕河至本縣决沙湾東隄以逹于海遣

工部尚書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相継塞之景泰四年左僉都

御史徐有貞塞成天順八年僉事劉進用石修砌東隄自大感應廟起

至沙湾淺止長一百六十丈成化年間副使陳善用石修砌東隄自沙

湾淺至荆門驛長一千九百三丈弘治六年河决汴梁東北趨漕河至

本縣决張秋東隄以逹于海遣右副都御史劉大夏治之七年復遣太

監李興平江伯陳銳同治决河塞成復扵黄𨹧岡築堤以絶其流 詔

改張秋名安平鎮置淺鋪八新𣸸淺北湾淺中渡口淺掛劔淺北浮橋淺安家口淺南浮橋淺沙湾淺八鋪老人

八人夫八十人守口夫一百二十人縣設主簿一人

陽榖縣 河之西岸北自聊城之官窑口南至東阿之荆門上閘四十

里黄河西南自開封之祥符縣金龍口至本縣南入湾河通塞不常置

鋪十官窑口淺擺渡口淺劉家口淺何家口西岸淺舘驛湾西岸淺汊河口淺秦家口淺張家道口淺何家口東岸淺舘驛湾東岸淺十

鋪老人十人夫一百人守口夫五百人置閘六荆門上閘南接東平之安山閘七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𭐏夫五十人

荆門下閘南至荆門上閘三里閘夫二十人𭐏夫五十人阿城上閘南至荆門下閘十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𭐏夫五十

阿城下閘南至上閘三里閘夫二十人𭐏夫五十人七級上閘南至阿城下閘十二里閘官一人夫二十人𭐏夫五

七級下閘南至上閘三里夫二十人𭐏夫五十人

東昌府○聊城縣 河之東岸北至愽平之梭隄児三十里西岸北自

堂邑之南梁家鄕南至陽榖之官窑口三十五里置淺鋪二十有三𭐏

口淺徐家口淺栁行口淺房家口淺吕家湾淺龍湾児淺宋家口淺破閘口淺林家口淺于家口淺周家店淺北𭐏口淺稍張閘淺栁行口淺

白廟児淺𩀱隄児淺裴家口淺方家口淺李家口淺米家口淺耿家口淺蔡家口淺官窑口淺二十三鋪老人二十三人夫二百三十人守口

夫二百人置閘三周家店閘南接陽糓之七級下閘十二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李海務閘南至周家店閘十二

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通濟橋閘南至李家務閘二十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窑官等五减水閘水大則開

以淺水非通舟之閘也

愽平縣河之東岸北自清平之界南至聊城之梭隄児三十七里西

岸北自清平之丁家口南至魏家湾四十里置淺鋪六朱家湾淺咸水閘淺老隄頭淺

𡊮家湾淺朱官屯淺梭隄児淺六鋪老人六人夫六十人守口夫二百五十人縣設主簿一人老隄頭北减水閘水大則開

以淺水非通舟之閘也

堂邑縣 河之西岸北自清平之魏家湾南至聊城之吕家湾三十五

里置淺鋪七涵谷洞淺新開口淺土橋淺中閘口淺馬家湾淺北梁家鄕淺南梁家鄕淺七鋪老人七人夫七十人守口夫二百

置閘二梁家鄕閘南接聊城之通濟橋閘三十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土橋閘南至梁家鄕閘十五里閘官一

人夫三十人土城中减水閘二

清平縣河之東岸北自潘官屯南至愽平之减水閘三十九里西岸

北自臨清之潘家橋南至堂邑之涵谷洞三十三里置淺鋪九潘家橋淺張家

口淺左家橋淺李家口淺丁家口淺趙家口淺戴家湾淺十里井淺魏家湾淺九鋪老人九人夫九十人守口夫二百人

置閘一戴家湾閘南接堂邑之土橋閘四十八里閘官一人夫三十人减水閘二李家口魏家湾

臨清州會通河之東岸趙貨𭅺口南至板閘三十四里西岸北自清

河之二哥营南至板閘三十一里汶河北岸板閘口東至潘家橋二十

里南岸板閘東至趙家口二十二里置淺鋪十上仗栁圈淺下仗桞圈淺丁家馬頭淺上口厰

淺北土門淺破閘淺潘家屯淺陳家庄淺沙湾淺潘家橋淺十鋪老人十人夫一百人守口夫九十人置閘二新開上閘

南接清平之戴家閘三十里 閘官一人夫四十人溜夫七十五人南板閘南至新開上閘五里四十八歩夫四十人溜夫一百一十五人

治漕艎厰二十有八臨清平山濟寕東昌兖州䕶衞濮州所天津天津左天津右通州左通州右神武中定邉德州德州

應天龍江左龍江右水軍左水軍右横海江隂廣洋長淮維安高郵大河揚州等衞厰俱 治州城西北其事係於各衞官總隷于督漕都御史

焉州設判官一人

夏津縣 衞河之東岸自桑園南至臨清之趙貨郎口四十六里西岸

北自武城之劉家道口南至清河之渡口七里置淺鋪八黄河口淺大口子淺小口

子淺郝家圈淺草廟児淺新開口淺裴家圈淺趙貨𭅺口淺八鋪老人八人夫八十人守口夫六人縣設主簿一人

武城縣 衞河東一里始恩縣之白馬廟南至夏津之桑園一百四十

四里西岸始故城之鄭家口南至夏津之王家庒一百十四里置淺鋪

二十有六王家口淺孟家庄淺小流口淺北釣口淺南釣口淺西関口淺初家道口淺周家道口淺劉家道口淺方遷口淺陳家橋

淺何家隄口淺陳家林淺高家圈淺大還河淺耿家林淺湾頭口淺大隴頭口淺白家圈口淺白隴口淺吕家道口淺徐家道口淺侯家道口

淺啇家道口淺桑園口淺二十六鋪老人二十六人夫二百六十人守口夫二十五人縣設主簿一人

恩縣衞河之東岸自四女樹至武城之白馬廟七十里置淺鋪五

淺囘龍廟淺滕家口淺高師姑淺白馬廟淺五鋪老人五人夫五十人守口夫七十五人

濟南府 德州自衞河東岸德州衞之張家口至恩縣之四女樹四

十一里又自西岸左衞之鄭家口至德州衞之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烏屯二十里置淺鋪

下八里屯淺四里七淺耿家湾淺劉皮口淺蔡張成口淺上八里堂淺六鋪老人六人夫六十人州設判官一人

海運附 登萊運道一自南京龍江関一自福建布政司長楽港一

自太倉州劉家港開船俱經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子江口盤轉黄連沙嘴望西北沿沙行

使約半月或一月餘歷淮口入山東界過安東靈山膠州浮山望延真

島九峯山向北一帶連去有勞山赤山二䖏皆有島嶼可以抛泊勞山

北望有北茶山白蓬頭石礁一路横開百餘里激浪如雪即便開使或

復囘望東北行使有馬鞍山行山島南可入抛泊北是旱門亦有漫灘

可抛泊但東南風大不可維繫北向為成山如在北洋官緑水内好風

一日一夜正北望見𩔰神山西見赤山九峯山西南洋有北茶山白蓬

頭即便復囘望東北行使好風半日便見成山轉過望正西行使前有

鷄鳴嶼内有浮礁一片可避徃西有夫人嶼不可在内使船𭣣到劉公

島西小門可進廟前抛泊劉島開洋正西行使好風一日到芝界島東

北有門可入西北離有一百餘里有黒礁一片三四𤱔大避之𭣣到八

角島東南有門可入自芝界島有好風半日使過抹直口有金嘴石衝

出洋内潮落可見避之至新河海口到沙門島東南有淺可挨深行使

南門可入東邉有門有暗礁二塊日間可行西北有門可入廟前抛泊

沙門島開洋望北徑過鼍磯山欽島沒島南半洋北半洋到鉄山洋徃

東𭣣旅順口東𭣣黄洋川西南嘴有礁石一路山東進口過黄洋川東

𭣣平島口外有五箇饅頭山進口内抛泊南邉一路老岸外洋有一孤

望成児嶺盡東望有三山正中進入内有南北沙帶一條相連陡岸深

水可以抛泊三山西有南山𭣣進青泥窪西有松樹島北有孤山東北

望見鳯凰山便是和尚島烽墩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倉廟外有淺灘

亂礁避之三山北㸔青島一路山望海駝𭣣黄島使島若鐡山徃西𭣣

羊頭窪𩀱島有半邉山艾子口望塔山㸔連雲島東北㸔盖州一路山

㸔塩塲西㸔寳塔臺便是梁房口進入三义河抵直沽交卸元至元二

十年克取江南至元二十一年起運海糧擢用朱清張瑄萬户之職押

運糧船三萬五千石賜立海道萬户府千户所百户所領虎符金銀牌

各領品職成造船𨾏大者不過一千糧小者三百石海行両箇月餘抵

直沽至元二十六年増益糧米八十萬一𡻕両運至元二十七年朱萬

户躬請長興李福囘朝奉押運逺不過一月之程近不過半月之限以

漕運利便毎𡻕專從此道至北京将及二十餘年至大德七年䝉官司

招顧两浙上户造船運糧分撥春夏二運延祐以來各造海船大者八

九千糧小者二千餘石是以海道富盛𡻕運三百六十萬石供給京師

甚為易便迤畨海船皆從此道貢獻倣效其路矣國朝洪武三十年

海運糧七十萬石給𨖚東軍餉永楽初海運七十萬石至北京至十三

年㑹通河通利始罷海運云

膠萊新河自淮河入河北岸隔一里為支家河可開通經新溝至安

東縣有澳河嚮水三义俱臨淮可通東則有東漣河朱家河白家溝七

里河流入淮又東有塩塲河平望河界首河白限河牛洞河車軸河流

入海俱宜築塞中有遏蛮河在淮海之交可置閘以殺水𫝑西則有沭

陽水溷而為大湖傅湖又有楊家溝西漣河崔家溝古閘河皆為入漣

河水道自支家河至漣河海口計三百八十里入于海由海州贑揄至

山東界歷安東衞石舊所夏河所靈山衞膠州暸頭营至麻湾海口計

二百八十里隔馬家湾五里可以開通經把浪廟新河口店口社陳村

小閘戴高劉家大閘王朱杜家村至平度州又經窩鋪停口大成昌渠

小閘新河集秦家庒海倉口至大海口計三百七十五里大海口至直

沽四百里通計一千四百三十五里輿地志云登萊本海運故道然𫝑

險難圗稽之徃蹟平度州東南有南北新河水源出髙宻縣至膠州分

為二流北河西流至萊之海倉口入海以其自膠抵萊故名膠萊盖元

時所濬可避迤東海道数千里之險世固未能舉其説也嘉靖十一年

廵按御史方逺宜廵𠪱登萊訪兹遺跡乃檄使采詢直抵淮海始得其

詳為圗表之於是水源之通塞山川之險易道路之逺近閘𭐏之廢置

若指掌然嗟乎使漕運嘗通無容議矣萬一有梗塞焉海運其容已𫆀

海運行則膠萊之故道不可不復矣

榖山筆麈

隋煬帝開通濟渠自宋都西苑引榖洛之水逹於河又自板渚引河

水逹於汴又自大梁東引汴水入泗逹於淮人自山陽至揚子逹於

江於是江淮河汴之水相属而為一矣煬帝又開水濟渠因沁水南

連於河北通𣵠郡又穿江南河自京國至杭州八百里蓋今所用者

皆其舊迹也夫㑹通河自濟汶以下江河淮泗通流為一則通濟之

遺也滹沱御漳則永濟之遺也自京口閘通於浙河則江南之遺也

煬帝此舉為其國促數年之祚而後為世開萬世之利可謂不仁而

有功者矣奉皇亦然今東起遼陽北至上郡延袤萬里有邊城之利

皆非長城之墟𫆀嗟夫此■木易與一二淺見者談也

魏州御河卽隋煬帝所開永濟渠也今在大名界中東合汶濟之水

㑹為運河猶稱御河

石晉開運元年滑州河决侵汴曹濮單鄆五州之境環梁山合於汶

水此全河南徙之始也梁山在今壽張東平之間汶水自東北來與

濟水㑹於梁山之北而决河之水瀰浸潰溢環梁山而會於汶則宋

之所謂濼矣

熈寧十年河决澶州北道㫁絶河流南徙東滙於梁山張澤濼分為

二𣲖一合南清河入於淮一合北清河入於海南清入淮卽今沂泗

南流由徐邳入淮之道宋元以來未之有改也北通自張秋决塞河

不復來而入淮一水遂受河之委倐南倐北去海數百里間而竭國

家之刀不能制而一之也

賈魯河自黄陵南逹白茅放於黄堌等口卽今賈魯河故道也白茅

在曹縣黄堌在單縣萬曆丙申黄堌河决由賈魯河故道出符離集

等處蓋卽元人所挑矣

通鑑裴度討李師道請令田弘正自楊劉渡河直指鄆州至陽榖置

營弘正奉命自楊劉渡河距鄆四十里築壘師通遣劉悟亡於陽榖

夜半還兵天未明抵城下九域志陽榖在州西一百三十里者非也

去州百三十里者乃今陽榖縣在西北楊劉在州正北不應楊劉渡

河迂至西又轉而東且悟以三鼓還肿安得未明卽馳百三十里此

陽榖乃今陽榖店在州北四十里卽度所今置營地也又弘正奏敗

師兵道於東阿注云東阿漢古縣唐属鄆州九域志在州西北六十

里與今舊縣相合而舊志載宋時始田阿城遷於南芬審如所紀則

唐時邑城方在故阿去州百里而遥矣然則南谷有城不至宋始遷

可徴也

梁晉河上之師德勝楊劉各有南北二城跨河而守皆河津要地也

晉人𥘉㨿穗勝為梁人所敗東守楊劉王彦章叚凝以十萬之師百

道進攻迄不能拔而大河之險已入於晉矣德勝在濮境内晉史云

德勝口澶州地也澶州舊治頓丘天福中徙州跨德勝津已而又作

浮梁於上是為澶州河橋矣楊劉在東阿北境可六十里黄河舊堤

𨼆隱可見墟里人烟乆成聚落而二城之迹則不可考矣

 安平鎮志序 于慎行 安平在勝國時為景徳鎮嘗置都水分監以居行河

 之使盖亦大聚落也 國朝開㑹通河特遣水部大夫一人駐節其地以⿰糹⿱丿㤙 -- 總

 渠之政南北㡬二千里輻輳而受成焉則尤稱要重哉乃其地籍東阿而錯麗

 於陽榖壽張之境三邑𪔂峙而有之故其文獻故實亦散見於三邑之志而猝

 不能稽則訓方之籍闕也萬曆癸已水部大夫檇李黄公奉 命分司既著河

 漕通考以播鴻猷復以其餘咨諏網羅躬操觚翰而鎮志亦成焉謂于子邑人

 也遣鄭生國熈奉書請序于子中覽而嘆曰於都哉體簡而明文麗而則信藝

 林之珍典方輿之鉅𮗚也矣夫志者一郡一邑之史也無郡邑之名而有其史

 則所係有重於郡邑者焉何者漕渠岀於齊魯之郊旋之若帶張秋其禬結也

 北二百里而為清源而得其賈之十二南二百里而為任城而得其賈之十五

 東且三百里而為濼口而塩筴之賈於東兗者十而出其六七此亦遷史所稱

 陶宛邯郸都㑹之區也而又當汶濟之交受濮澶之委河伯望海假為北道景

泰弘治間 朝廷再遣重臣大興人徒臨塞决口玄圭告成乃 賜名安平而

復號為鎮即宣房瓠子之築不殷於是矣奈何視非郡邑而弗之志也志成而

吏有法守事有章程文物有徴貨食有紀漕渠之要亦因有考據焉此豈一郡

邑之所係也哉繄猶有進於是夫上之域民猶制水也水之為道固必濬為溝

澮遏以隄防而後翕猶順𮜿以趋於下然其旁岀羡溢亦必得巨薮大澤而瀦

之使其游波寛緩有所休息而後不至於潰夫民亦然居之郛郭畫之經界此

大綱大紀萬世不能易也至於五方之遊軼百賈之轉鬻亦必就閑曠四通之

地以有所猗靡曼衍而不束於有司之三尺然後其志安焉而利可乆故聖王

體國經野亦徃徃觧其羅之一目而有所不盡則是地也固亦民之薮澤乎哉

自余少時覩記生聚繁殖靈闠充盌比年以來日益雕敝文化為陋豐化為嗇

若将有索然不足之心其故安在志所稱時詘舉贏閭閻煩費及謂新城改建

財力耗屈此不可歸之天数也畫地而守者其亦有永思乎夫鎮者重也填之

而使不弛又鎮者定也奠之而使不撓域民之道也故夫無郡邑之名而有郡

邑之政有郡邑之政而不純用郡邑之法則鎮之義居焉而不然者是峽薮澤

而潰之也其亦有係於漕渠而非但一郡邑之故矣黄公之職治水而開府於

鎮討典稽常以告有𡈽意在斯乎黄公當世英流博物閎覽𡢃於文辭而噐度

粹精才猷瑋卓有非文學所能㮣者兹盖其一班云

盖言張秋河政者其利在汶而其要害在黄河夫古黄河自大伾而北從信都

滄瀛北入於海去鎮逺不相及也即汶水故道亦從東北合濟瀆以入海與鎮

無渉焉時境上之水惟汴渠及北濟之支瀆爾自後河漸南徙潰金隄至漢元

光中决瓠子注鉅野建始中決舘陶SKchar東郡而害始左右波及於張秋矣於時

河汴決裂東浸瀰廣至永平中乃詔樂浪王景脩汴渠堤自滎陽至千乗海口

千餘里此即金隄也今南関外有隄墳𨺚起綿亘鄆濮俗稱為始皇隄疑即景所修也河汴分流復其故迹而阿鄄之

間得免於河害者㡬七百年至五代北宋時河復南決百餘年中凢四決楊劉

七泛鄆濮而張秋非當其津口則首受其下流𬒳尤極故後周遣宰相李榖

監治隄則起陽榖属之張秋宋設鄆州六埽則張秋居其一孑遺一鎮何啻今

日之徐邳也自南渡後河益南徙由渦入淮而東流故道遂涸至勝國至元二

十六年始用夀張尹韓仲暉議自安民山西南開河由夀張西北歷張秋至臨

清引汶絶濟直屬御漳賜名㑹通又特設都水分監於景徳鎮即張秋也以飭渠閘

之政令而張秋始稱𬓛喉重地矣我 國初北征舟師饟道俱逕此途至洪武

二十四年河決原武黒洋山由舊曹州鄆城西河口漫安山湖而㑹通河塞永

樂九年復命尚書宋禮等濬其故道自沙湾南暨𡊮家口則稍北徙二十里而

又改壩戴村遏汶水分流南旺而運道復通八百斛之舟迅流無滯歳漕東南

数百萬石以給京師盖㑹通之業自我 朝𭣣其全功而利十倍於勝國矣然

是時猶堰黄河支流自金龍口至沙河入運以濟汶水之不足既資其利能盡

祛其害乎故至正綂十三年河決滎陽自開封北經曹濮衝張秋潰沙湾東隄

以逹於海遣侍郎王永和塞之弗績景泰之二年遣尚書石璞徃治両年之中

再塞再決迄無成功廼復輟侍從臣徐有貞以僉都御史徃貞至則上言河自

雍而豫出險即夷水𫝑奔放又由豫而兖𡈽益踈而水益横沙湾之東所謂大

洪口者適當其衝故決而奪濟汶以入於海今欲驟堙之不可請先䟽其水水

𫝑平乃治其決決止乃濬其淤制曰可貞於是度地行水濬廣濟渠起張秋金

隄逹於大瀦踰范暨濮經澶淵上接河沁為設九堰以節其過而導其微俾不

東衝沙湾更北岀通源閘以濟漕渠之涸而又作大堰即戴家廟三空橋又名金線閘殺以水

門入大清以逹於海水𫝑既平乃濬漕渠四百餘里貞先後臨治凢四載工始

成先是沙湾之決垂十年時僥有天幸河南徙入淮𫝑少殺故貞得竟其功然

猶踵前人故智引河入漕強半欲資其利也故貞之言曰水𫝑大者宜分小者

宜合今黄河𫝑大故恒衝決運河𫝑小故恒乾澁必分黄河合運河則可去其

害而取其利嗟乎河不両行事無両利見其利而遂忘其害君子是以知𭛠之

不終矣至弘治之二年河果復決金龍口逕曹濮下趋張秋命侍郎白昂治之

遂塞金龍口於滎澤開渠導河由陳頴入淮而張秋頼以稍寕至六年河復決

張秋鎮潰東隄奪汶入海咽喉㡬絶訛言沸騰謂河不可治宜復元海運而朝

議弗之是也命都御吏劉大夏及太監李興平江伯陳鋭恊治之時河流湍悍

甚決口懸九十餘丈大夏行視之曰張秋是下流𬓛喉未可輒治治上流導之

南行𠉀其循執而後決可塞也乃發丁夫一濬賈魯河出彭城入泗一濬孫家

渡由頴夀入淮一濬四府營淤河一由小河口一由渦河入淮於是沿張秋両

崖東西築䑓立表聯巨艦實以土石穴而沉之壓以大埽合且復決隨決隨築

凢三晝夜廼成又於上流黄陵岡築隄二百餘里以断其流於決口迤南建减

水石壩即五空橋以殺其𫝑盖不藉其利而亦不𬒳其害河始全趋歸徳徐淮以入

海而涓滴不及於㑹通張秋遂無河患工成賜鎮名曰安平夫自 國朝以來

張秋決者三而弘治癸丑為甚諸臣塞決者三而劉公大夏為最迄今百有餘

年逺祛何害而獨資汶利狂瀾不驚歳運如期伊誰之力哉即閘河淤淺固時

有之要之可人力為者非難也然則守黄陵岡之舊隄時泉湖之蓄洩其張秋

今日之急務矣

宣徳五年十月平江伯陳瑄言自臨清至安山漕河春夏水淺舟澁張秋西南

舊有汊河通汴舊常遣官脩治遇水小時於金龍口堰水入河下注臨清以便

漕運比年缺官遂失水次漕運實難乞仍其舊從之 十年九月廷臣㑹議漕

運事宜言沙湾張秋運河舊引黄河支流今𡻕乆沙聚河水壅塞而運河㡬絶

宜加䟽鑿從之

正統元年九月漕臣㑹議復言金龍口水接張秋是引水通運之䖏宜令工部

委官一員廵視提督遇有淤塞㑹同河南三司鳩工䟽濬上命𠃔行其遴選

公亷幹濟之人以徃毋使因而⿰扌⿳丆⺝⿱冖友-- 擾民違者罪不宥十三年七月河決滎陽從

開封北經曹濮衝張秋潰沙湾之東堤決大洪口諸水從之以逹於海事聞

上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徃理其事十二月給脩築山東沙湾軍匠夫𭛠口

粮月三斗五升從王永和請是月永和修沙湾等堤未成以冬寒停工且奏河

決自衞揮八桞𣗳口宜勅河南廵河及三司官脩塞 上勅責之曰八栁樹河

決不由金龍口故道東流徐州吕梁以溢運河致妨漕運患及山東特簡命爾

徃董其事冀在急䘏其患預定其謀躬詢其源以副朕意乃輒以天寒罷工且

以築塞之工諉之他人不知 朝廷所以委任爾之所以盡職何在且治水有

術當先其源先治八栁樹口然後及沙湾則易成功苟治其末不事其源朕知

春冬水小蹔能閉塞夏秋水漲必仍決溢今正用工之時其令山東三司築沙

湾爾即徃河南督同三司等官措置八栁樹上流如何脩塞金龍口等䖏如何

䟽通務在河由故道不為害民仍先以爾等經畫方畧及合用軍夫物料之数

以聞或爾不能獨理宜𣸸重臣亦可奏來 十四年三月永和奏黒洋山西湾

已通其水由泰黄寺資運河東昌之水復置分水閘設三空放水自大清河入

海其八栁樹未宜用工沙湾堤宜常啓分水閘二空以洩上流之水則不為後

患 上從之仍戒永和等速脩完工以休軍夫毋令乆憊誤其生業 五月

上聞沙湾河脩理畧有成績詔工部臣曰河道既通漕運今農務方殷其令軍

夫休𭛠

景泰元年四月御史陳全上言𥘉河決沙湾隄己脩其大半止流二決口洩

近者東阿縣以西大洪口鯉連河水落河身漸露與決口相去甚近恐掣㑹通

河水東去病漕乞築二口便從之 二年正月陳全復奏運河沙湾嘗以衝決

脩置土𭐏故今損壊不能蓄水致妨漕運請以拆毁舊船改造板閘二座從之

 二月勅山東左𠫵政王⿰糹⿱丿㤙 -- 總按察司僉事王琬督工濬沙湾運河以河決水淺

故也 八月給事中張文質劾廵撫河南山東都御史王暹洪英治水無績宜

别命官以責其成質之奏曰沙湾之決宜於潘家渡以北濬支流以减水𫝑其沙湾浮橋以西開築河口閘座引水以SKchar臨清詔不

𠃔仍令暹英調度戒其毋偏執悮事 三年正月山東𠫵議劉整僉事王琬塞

沙湾決河乆績弗成人多逃逸為都御史王竑所劾詔宥其罪隨尚書石璞立

功自効 自河決沙湾水徑趨海運河膠淺或言沙湾以南地髙水不得南入

運河或言引耐牢坡水可SKchar運河但不免復徑沙湾宜别開河以避其衝决之

𫝑或言引耐牢坡水南去則自此以北枯澁矣或言沙湾水𫝑湍急石鐡沉下

若羽非人力可為宜以戒行僧道設齋醮符咒命工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石璞

治之封河神為朝宗順正惠通靈顕廣濟河伯之神璞至以決口未易築濬自

黒洋山至徐州以通漕舟而沙湾之決如故乃命内官黎賢阮落御史彭誼徃

恊璞等於沙湾築石堤以禦決河𨳩月河二引水以益運河且殺其𫝑至是水

流漸細始克築塞之五月堤成脩河官工部主事王鋐等十一人進官有差

六月大雨浹旬河復決沙湾北馬頭七十餘丈掣運河之水以東旁近田地悉

皆渰沒 𥘉訓導陳晃以治沙湾河陞教職至是沙湾復決晃奏欲息斯患在

用臣言該部惡其詐妄請逓發當事者責其成功否則械至京師懲治給事中

陳嘉猷言 朝廷嘗降旁求治河之畧然而未有言者晃一言而工部嫉之必

欲置諸有罪之地臣恐 聖諭雖切人皆緘口不言其河道通行方畧終不得

以上聞而其他利病有甚於此者孰肯復言哉晃不足惜而國體所関甚重伏

望令冕恊同廵撫等官設法脩築為廵撫者毋賤其卑而自尊為冕者亦毋是

其言而自肆在和同計議以求成功果有SKchar績量加賞擢若然臣将見凢有長

䇿者俱為 陛下言也又何憂乎功之不成哉從之 先是⿰糹⿱丿㤙 -- 總兵官都督僉事

徐㳟奏沙湾北馬頭復決乞勅有司脩築詔廵撫山東右都御史洪英督三司

官理之八月英言水𫝑洶湧未易用工請俟冬月水消量𣸸夫料脩築奏下工

部請如英言從之 九月命都御史王文以太牢𥙊朝宗順正惠通靈顕廣濟

河伯之神 十二月以沙湾河決乆未成功而運河膠淺有阻漕運復勅内官

武艮工部侍郎趙榮徃理之是月遣榮𥙊河伯之神 四年正月河復決沙湾

新塞口之南二月以沙湾累脩累決詔加封河神為朝宗順正惠通靈顕廣

濟大河之神命廵撫山東刑部尚書薛希璉以太牢𥙊之二月趙榮言黄河

之趨運河𫝑甚峻急而沙湾抵張秋舊㟁低薄故此方築完彼復決溢不為長

計恐其患終不息也臣等議請於新決之䖏用石置减水𭐏以殺其𫝑使東入

塩河則運河之水可畜然後髙厚其隄岸填實其缺口庻無後患從之仍命原

厰給鐡牛十八鐡牌十二與之 四月户部以山東東昌及直𨽻鳯陽等府民

饑又沙湾修築河道夫匠衆多粮儲當為樽節奏請移文山東廵撫薛希璉并

布按二司各委官於濟南有粮官倉支粮一萬石起倩遞年里長有丁夫户運

赴沙湾備用 是月復築沙湾決口工畢 御史彭誼言河隄僅完人力實罷

今民夫雖已踈放寕家而原設㸔橋撈淺者尚在貧且乏食乞毎人月給粮三

斗從之 五月山東布政司右𠫵議陳雲鵬奏運河之水偶爾泛漲三月四日

敗沙湾减水𭐏越七日又敗南分水墩抵五月水溢浩澣墎岸橋梁皆𬒳衝壊

而北馬頭決五丈有竒漕舟今雖暫通臣恐此後水𫝑益大一帶隄岸皆未能

保其無虞宜預積工料為脩築計竹木之𩔗己於浙江等䖏順帶其石料柴草

動億萬計雖有山東諸司罪人折納恐不足用臣謂在京造作已息請以山東

河南直𨽻等䖏該班石鐵等匠量𤼵前來於附近山塲採運准其班次其河南

囚犯亦如山東之例運石於沙湾贖罪事下工部言河南北直𨽻旱澇人民艱

食聼其於山東起取匠二萬人採運物料務在脩築堅完漕運不阻從之 是

月沙湾大雷雨復決北馬頭河岸四十餘丈運河水掣入塩河漕運之舟悉阻

七月户部奏比者集丁壮於沙湾濬治漕河該給口粮已令山東河南及直

𨽻大名等府粮税并山東囚犯贖罪米及中納塩粮等米俱於臨清濟寕二䖏

上納備用然沙湾之去二䖏動隔一二百里支運誠有不便請令山東布按二

司官於沙湾相視空間房屋𭣣貯支用從之是月漕運⿰糹⿱丿㤙 -- 總兵官徐㳟奏沙湾

河決水皆東注以致運河無水舟不得進者過半雖設法令漕運軍民挑濬月

河築𭐏遏水北流然北髙東下時遇東南風則水暫北上舟可通行設遇西北

風則水仍東注舟不得動况秋氣已深西北風日競行舟更難誠恐天寒水凍

不敢必其得逹京師乞早為定計事下户部議宜勅㳟與石璞王竑計議如舟

可前進則令運赴通州上納如不得進則令沙湾以北有於臨清上納以南者

於東昌及濟寕上納漕輓軍民令囬本䖏運次年粮儲從之 復命太子太保

兼工部尚書石璞徃治沙湾決河時有 㫖命工部司務吳福徃治已就道給

事中國盛等言沙湾之決累勅大臣尚不能為經乆計吳福庸下豈能濟事况

決口頗大費用工料甚繁亦不宜獨仗山東其河南并南北直𨽻人匠淮安臨

清及龍江瓦屑𭐏諸抽分木料亦宜許其取用詔是之乃徴福還而以璞徃

時御史練綱言沙湾之決昨見教諭彭塤請立閘以節制水𫝑開河以分析上

流其言頗似近理又徃來舟人淹留日乆必皆愁困躁急但得設法前進雖或

稍傷財力無不樂趋事功者可因借用之詔是其言令與尚書石璞措置八

月命太監阮安治張秋決河道卒九月沙湾復決尚書石璞等鑿一新河長

三里以避決口上下與運河通其決口亦築截令新河運河俱可行船至是工

畢工部欲取璞囬 上恐不能經乆令璞且留䖏置 十月陞右春坊右諭徳

徐有貞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徃治沙湾五年五月山東濟寕衞知事黄泰

言沙湾決口民壮夫匠及囚徒無慮十萬餘多有持兵噐者恐官吏虐之則為

變不小都察院謂泰言慮患於未形宜令⿰糹⿱丿㤙 -- 總督漕運副都御史王竑僉都御史

徐有貞等悉𭣣其兵噐從之 九月⿰糹⿱丿㤙 -- 總督漕運都督徐㳟左副都王竑言運河

膠淺南北軍民粮船蟻聚臨清閘上下者不下萬数盖因黄河上源水嗇亦以

沙湾闕口未塞而脩治者之弗克事也臣惟治理之要有經有𫞐以沙湾闕口

不可合留之以洩大水之𫝑經也姑塞沙湾闕口引水注運河以通漕舟𫞐也

苟惟常道是執臣見粮船淺凍不惟有悞今𡻕之粮來𡻕之計亦必誤矣請勅

有貞将闕口趂令水小督工築塞庻不敗事詔是之勅有貞務愽詢衆䇿毋僻

守已見有貞言臨清河淺自昔巳然非謂闕口未塞也亦非臣僻守已見而固

欲不塞也竑等不察而以塞闕口為急殊不知秋冬雖僅能閉明年春夏亦必

復決勞費徒施而無用此臣所以不敢邀近功也如塞而無患臣雖至愚寕不

蚤為之詔從有貞議粮運亦無阻焉 十一月有貞言沙湾治河三䇿一置造

水門臣聞水之性可使之通流不可使堙塞者禹鑿龍門闢伊闕無非為䟽導

計故漢武之堙瓠子終弗成功漢明之䟽汴渠逾年著績此其明驗也世之言

治水者雖多然於沙湾獨樂浪王景所述制水門之法可取盖沙湾地𡈽皆沙

易致塌決故作𭐏作閘皆非善計臣請依景法為之而加損益於其間置門於

水而實其㡳令水常五尺為凖水小則可拘之以濟運水大則䟽之使趋於海

如是則有通流之利無堙塞之患也一開分水河凢水𫝑大者宜分小者宜合

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今黄河之𫝑大故恒衝決運河之𫝑小故恒乾淺必

分黄河合運河則可去其害而取其利請相黄河地形水𫝑於可分之䖏開成

廣濟河一道下穿濮陽博陵二泊及舊沙河二十餘里上連東西影塘及小嶺

等地又数十餘里其内則古大金堤可𠋣以為固其外則有八百里梁山泊可

恃以為洩至於新置二閘亦堅牢可以宣節之使黄河水大不至泛溢為害小

亦不至乾淺以阻漕運一挑深運河臣惟水行地中避髙趋卑𫝑不能遏故河

道深則能蓄水淺則勿能今運河自永樂間尚書宋禮即會通河浚之其深三

丈但以流沙恒多淤塞後平江伯陳瑄為設淺舖又督軍丁兼挑故常䟽通乆

乃廢弛而河沙益淤不已漸至淺狹今之河底乃與昔之岸平其視塩河上下

固相懸絶上比黄河來䖏亦差丈餘下比衞河接䖏亦差数丈所以取水則難

走水則易誠宜浚之如舊六年三月諭工部臣曰國家重務在漕運今裏河

自沙湾抵臨清皆淤塞不通其集文武共議䟽治方畧以聞於是工部尚書江

淵會府部官議言運河之阻在䟽濬之而已但今山東河南人力已罷難起夫

𭛠請将在京存操歩隊官軍五萬人勅内臣文武大臣各一人徃同徐有貞計

度䟽濬期明年二月興工四月畢工其噐具量給銀両令自置之仍先勅河南

山東有司預積物料蓄軍粮以俟

上遂勅有貞集河南山東殷實餘夫民壮各一萬人先治之有貞言宜以漸䟽

濬工力相継若官軍一動粮儲銀両輒有千萬之費遇水漲則復坐費無所施

功今洩口已合決隄已堅挑河者已如命用工臣請仍舊例置撈淺夫惟用沿

河州縣之民免其徭役牧養之事使專事於此付管河官督領𭛠小則量数起

之𭛠大則舉户皆行其非近河之人皆休放使力農畆如此将逺者得安生業

近者樂趋河工有不乆利無弊者臣未之信也

上以為然工部之議遂𥨊(“爿”換為“丬”)五月有貞奏運道䟽濬功成

上謂工部曰河雖暫通恐不能乆其移文有貞尚宜督沿河夫𭛠以時挑濬勿

致沮滯舟舩築沙湾之決垂十年至是始克奏功

上以河道雖完恐未堅固命有貞明年春仍徃視之 七月以治沙湾功賞工

部主事孔詡山東𠫵議陳雲鵬僉事陳瀾及同知張方等一十五員各絹二疋

鈔三百貫十二月徐有貞復廵視沙湾

七年四月沙湾隄成九月有貞奏京畿及山東自七月大雨至八月諸河水溢

雖髙阜亦有丈餘隄岸衝決田廬渰沒商舩漂溺者無筭幸新造水門一帶隄

堰無患其衝決不甚害者臣已率有司督工修理惟感應祠舊堤所決既大所

尤要必置禦水埽如水門埽堰之制仍於濟寕抵臨清増置减水閘始可經

上是之仍勅有貞等督軍衞有司措置物料務在堅完勿遺後患十二月陞

主事孔詡叅議陳雲鵬知府郭鑑通判王叔田懋王禧推官田畯林𤦺知州楊

忠知縣毛驥徐思孝彭述府經歷霍璉縣典史頼忠俸俱一級醫學典科劉瓚

辛寛辦事官顧海等俱賞有差從有貞修河有功故也

天順元年正月 詔减沙湾廵河主事從定㐮伯郭登言也

成化七年九月户部會議漕運事宜言夀張縣自沙湾至戴家廟僅一十八里

地岸平實素無他患今宜改夀張縣管河縣丞於鉅野照舊管河從之 十五

耳十月陞工部郎中楊㳟為通政司右通政仍管河道㳟管理北河直抵濟寕

一帶河道㳟六年考滿漕運⿰糹⿱丿㤙 -- 總兵等官奏保陞職仍任舊事吏部議以通政司

𠫵議詔曰㳟既管河勤能准陞右通政㳟在河道承奉大監汪直故有不次之

擢也

弘治二年河決封丘金龍口漫祥符下漕濮衝張秋命户部侍郎白昂塞之

五年七月河復決金龍口潰黄陵岡東比入漕河遣工部左侍𭅺陳政兼僉都

御史往治之未㡬政卒六年二月陞浙江右布政劉大夏為右副都御史往

治決河時大夏議築黄陵岡及减水石𭐏䟽曰臣等議得河南山東両直隷地

方西南髙阜東北低下黄河大勢日漸東注究其下流俱妨運道雖該上源分

殺終是𫝑力浩大較之漕渠数十餘倍縱有隄防豈能容受若不早圗恐難善

後其河南所決孫家口楊家口等䖏𫝑若建瓴皆無築塞之理欲於下流修治

縁水𫝑已逼尤難為力惟㸔得山東河南與直𨽻大名府交界地方黄陵岡南

北古堤十存七八賈魯舊河尚可洩水必湏脩整前項隄防築塞東注河口盡

将河流䟽導南去使下徐沛由淮入海水經州縣禦患隄防俱今隨䖏整理庻

㡬漕河可保無虞民患足為有備仍於南北各造滚水石𭐏一俱長三四十丈

砌石堤一擬長十四五里雖有小費可圗經乆若黄陵等䖏隄防委任得人可

以長逺仍照舊䟽導汶水接濟運河萬一河流東決𭐏可以泄河流之漲堤可

以禦河流之衝倘或夏秋水漲之時南邉石𭐏逼近上流河口船𨾏不便徃來

則於賈魯河或䨇河口徑逹張秋北上以免濟寕一帶閘河尤為便利臣等仰

知 皇上洞見黄河遷徙之害深為國計民生之戞凢智力所及不敢不盡但

欲興舉此等工役未免勞民傷財今山東等䖏荒歉之餘公𥝠匱乏人夫尚可

請倩財用無從取辦况好逸惡勞者怨謗易興聴聲躡影者議論難㩀乞勅户

兵二部會同在廷群臣從長計䖏斟酌前項工程於理應否興止倘以臣言可

採則事宜速舉其買辦木石等項銀両應於何䖏取用匠作等項口粮該於何

䖏支給或此外别有治河長䇿可以不費財力逐一䖏分明白定奪行令臣等

遵守施行七年二月河復决張秋從沙湾之下千里潰東隄入海運河水涸

盡入決口漕舟不通四月復遣太監李興平江伯陳鋭恊同大夏督治張秋決

河 十月山東按察使司副使楊茂元奏張秋之𭛠官多而責任不專供億甚

鉅乞取太監李興⿰糹⿱丿㤙 -- 總兵陳銳囬京專任都御史劉大夏以責其成功又言黄河

必濬上流使復故道則漕運可通今欲作滚水𭐏徒費工力又言河南之民不

欲黄河入境但見山東委官徃彼増築賈魯隄即謀欲殺之此非細故乞令𫿞

加禁約且謂水隂也其應為宫闈為夷狄宜戒飭后戚防禦邉患䟽上興等

切齒之誣奏茂元妖言逮繫錦衣衞科道交章論救乃謫長沙 是月李興陳

鋭劉大夏奏河防粮運事宜謂濟寕迤北南旺開河戴家廟一帶比之他䖏最

要而安平鎮地方𡈽脉踈薄新築決口尤湏提調官員不時簡點今自濟寕直

抵通州相去一千八百餘里而天津北上逆水尤難若止責一人提調恐致悮

事乞勅該部依臣等前奏仍分其地為三南北各該工部郎中一員中間増設

通政一員提調工部覆奏俱從之十二月築塞張秋決口功成遣行人賫羊

酒徃勞之以張秋決口雖已塞完但今天寒𡈽東恐來春凍𡈽融化或雨水泛

濫復有後患其黄陵岡在張秋上流亦宜築塞但水𫝑沟湧隨築隨決恐非一

時所能成功請仍留興等三人來春量起丁夫再培築張秋決口及新舊河岸

務令堅厚以期永乆是月陞山東布政司𠫵議張縉為通政司右通政提調

沙湾至徳州河道太監李興等言縉脩河有功今決河已塞仍湏令𬋩理河道

因命之八年二月塞張秋決河功成賜鎮名曰安平 九月以脩河工完命

太監李興𡻕加禄米二十四石平江伯陳鋭加太子太傅仍𡻕加禄米二百石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劉大夏陞左副都御史各賞銀二十両綍絲二表裏十

三年八月陞南京通政司左𠫵議韓𪔂為通政司右通政提督沙湾河至徳州

河道十四年二月脩築安平鎮顕惠廟地基并瀕河堤岸從韓𪔂奏十七

年五工部覆議御史何天衢裁革管河冗官之奏謂先年安平鎮衝決始則

甚微本䖏官司互相推調遂成大患 朝廷時遣大臣脩築動費萬計終年不

已今天衢所言固節財省費之意但管河郎中比别項官不同專選主事止是

分管洪閘其餘河渠𭐏堰隄岸決口或溢或涸與夫樁草之徴需官夫之代替

至如蓄少泄餘興利除害專管督理尚恐有失設若革去萬一有如先年衝決

及今年旱乾舟楫阻滯誰任其責况經廷臣議奏專設之数未可裁革從之

嘉靖三年十二月⿰糹⿱丿㤙 -- 總理河道侍郎李瓚言前年河決安平故開北河以殺水𫝑

中建閘四淺舖二十設閘官四員閘夫二百二十名淺舖夫二百名今河歸故

漕前項夫並宜裁省工部覆議從之

水利 嘗考安平以西諸州邑水利其源自黒洋山澶淵等坡而入濮者為魏

河其源自澶滑青龍等坡而入濮之董家橋者為洪河其源自曹州而入濮者

為小流河三河合流於濮之東南出楊二荘橋入范縣竹口又東逕張秋城南

過道人橋逹月河其溢出者則由通源閘俱入運河又有源自曹濮逕范縣囬

龍廟而來者為清河亦名水保河有源自定陶逕曹州新集而來者為天鵞坡

之水有源自鄆城出五岔口而來者為廪(“㐭”換為“面”)丘坡之水俱入西裏河逕黒虎廟楊

家橋至沙湾小閘入運河方張秋之未決也津流逕通直抵運道及張秋屡決

髙築隄堰阨其下流而故渠亦徃徃湮廢故開濮曹濟之間遂苦水患溢之於

東則范縣夀張陽榖為壑溢之於北則清豐南樂𮗚城朝城莘縣聊城為壑溢

之於南則鄆城定陶曹縣鉅野為壑盖譬之身乎曹濮諸州邑其腹也張秋其

尾閭也尾閭下壅而欲腹無中滿得乎先是司河者執拘欒重為運道慮而不

敢量為䟽通諸州邑之患遂計畫無復之矣愚謂前此之決河為患耳自黄陵

岡一築則河害永絶而運河之東又設有諸减水閘𭐏可恃節宣郎使鄆濮諸

水溢而東出由塩河入海豈遂有妨於運乎奈之何懲噎而廢食也余𥘉承乏

安平值大澇後鎮西諸水不得外㵼率鍾為汙澤余為盡啓沙湾諸堰聴其常

流諸邑沮洳得見𡈽可蓺即漕河亦稍資其淮輸此已事之一驗矣今州邑長

吏若能就故道凖髙下開濬成渠上下通利無阻旱則墕流股引資其SKchar溉潦

則䟽湮導滯任其東趋下不病民上不妨運斯亦両利之術也姑為諸州邑計

其便宜如此

泉河史夫役志論曰余讀七月之篇稱述農夫之苦備矣頋三時

勤動䘚乃就閒而河渠徒役防旱防溢迄無休暇𥘵祼從事不

罹蒸濕則病皸⿸疒豕 -- 瘃耳且農夫不出其鄉頻年大興此曹荷鍤而走

千里之外風雨晦㝠安所得食歸而不能持一錢漕渠不見于詩書使

風人聞之又當何如稱述也國𥘉以天下之全力奉漕今所餘之夫不及十

之五徴調不足継之雇募雇募不給継之僉𣲖山以東家鮮蓋藏官

無見糧蓋公私困極矣夫民罷其財以奉之而又罷其力以代之如之何不

敺之盗也殷鑒不遠在彼元李可懼哉可懼哉

漕河即會通河南自戴家廟入境北至七級共長七十里自戴家廟至沙湾二十里属壽張自沙湾至荆門上閘二十里屬東阿自荆門上閘

至七級下閘三十八里屬陽榖月河鎮城迤南運河西岸弘治中河決東堤決口奔猛舟不敢越劉公大夏開之軼決口而屬之河以便漕挽

長可三里與運河僅隔一堤相為表裏金線閘河去鎮南三十里亦黄河舊決之道也由壽張集東北至戴家廟洩而東出貫漕以入

於大清作金線閘於上小塩河鎮東岸縣志云即古馬頰河故道也宋時黄河及國朝正統弘治間決河皆由此今源自黑龍潭東流由

決河故道至陳𤦺口受五空橋水又東逕魚山南入於大清河平時不通舟楫雨水泛漲則魚山塩舟稍上得至張秋故俗謂之小塩河云

灣𥚃河即灉河下流亦黄河決道也由鄆城夀張境而來受廪(“㐭”換為“面”)丘諸坡之水逕黒虎廟故范城又名范城河東至張秋南沙湾小閘入運其

水源頗盛冬春不涸夏秋水漲商賈舟楫逕通土河即黒陽山決河故道也由范縣至夀張東流入於張秋沙河去鎮西十五里從范

縣夀張入陽榖雨後則會水北流至東昌龍湾入運清水河舊志即馬頰河分流也從夀張入陽榖至張秋南减水閘入運廣濟渠

景泰四年都御史徐公有貞治沙湾決河先䟽其上流起張秋金堤通夀張之沙河西南至竹口踰范暨濮以逹河沁導之至通源閘入運名曰廣

濟渠自築黄陵崗遂廢黒龍潭一名平河泉在張秋城北半里故黄河決口也東堤既塞其地湧泉如線南流百武匯而為淵方数十畆

其深叵測隂雨則有物如蛟龍状浮沉水面人不敢蹤跡之𡻕旱禱雨輒應郎中楊旦欲涸其水風雷大作舟皆覆沒遂止其水大旱不枯即冬月

猶時湓溢從新閘口流入小塩河

故阿城去城十八里即齊阿大夫治邑也阿井在故阿城中其水不盌数尺色緑而重禹貢傳曰濟水所經清洌而甘汲出日乆味

不變煑黒驢皮為膠可療風䟽痰寰宇記云東阿舊有大井若車輪深七八丈汲以𤎅膠毎𡻕入貢即此桃丘在城東北十八里春秋會衞侯

于桃丘即此今為桃城舗舗旁一丘髙可数仭漢光武時龎萌反自號東平王圍桃城急帝乃輕兵夜馳破桃城㓂始皇堤在南関外堤墳

𨺚起延亘鄆濮俗稱始皇堤或又云即古金堤或又云即漢王景所修汴渠堤自滎陽至千乗海口千餘里此即其古址歟晋王城

東六里許城址尚存相傳李克用屯兵䖏

漕河正閘七荆門上閘去鎮北十里元大徳六年建永樂九年重修荆門下閘南距荆門上閘二里元大徳三

年建永樂九年重修阿城上閘南距荆門下閘十里元大德二年建永樂𨺚慶中重修阿城下閘南距阿城上閘二里元大

徳三年建永樂九年重修七級上閘南距阿城下閘十二里元元貞二年建永樂成化間重修七級下閘南距七級上閘二里

元大徳元年建永樂嘉靖間重修以上並屬陽榖縣戴家廟閘去鎮南三十里嘉靖十九年建属東平州 小 閘三通源

在城南百武運河西岸舊廣濟渠口黄河所出景泰三年僉事古鏞建自黄陵岡築塞乆已断流每遇伏秋雨澇范濮一帶之水由此入運

積水閘在沙湾運河西岸舊黄河口成化七年僉事陳善建毎𡻕伏秋鄆濮等䖏倒坡之水接流至此入運閉閘蓄水俟春夏之交運河水

涸放水濟漕減水石閘又名金線閘在城南三十里戴家廟閘迤北運河東岸景泰五年左僉都御史徐有貞建以殺水𫝑弘治五年

𠫵政熊繡重修毎遇運河水溢由此閘洩入塩河東入於海 𭐏 三減水石𭐏在城南五里運河東岸弘治十年都御史劉公

大夏既塞張秋決河時於黄陵岡築兩長隄蹙水南下由徐淮故道又議以為両隄綿亘甚逺河或失守必復至張秋為漕河憂廼於舊決之南一

里許築為減水石𭐏廣袤各十五丈又於其上甃石為五竇以洩渠湓溢之水入之小塩河東入於海少師李東陽為之記别見藝文師家

𭐏在沙湾西南二十五里堨黄河水使入通源閘以分沙湾水𫝑今廢李家𭐏在沙湾東大洪口今廢

沿河者為淺舖舗凢二十有六曰戴家廟舖在河東岸去鎮南三十里劉家口舖在河東岸

去鎮南二十五里大洋屯舖在河東岸去鎮南二十里張家庒舖在河東岸去鎮南十五里沙灣舖在河東岸去鎮

南十以上屬夀張沙灣舖在河東岸去鎮南九里南浮橋舖在河東岸去鎮南七里石𭐏舖

在河東岸去鎮南五里北浮橋舖在河東岸去鎮南四里掛劍䑓舖在河東岸去鎮南二里新𣸸舖在河東岸

北水門内蓮花池舖在河東岸去鎮北三里北湾舖在河東岸去鎮北六里荆門舖在河東岸去鎮北九里

上屬東阿河西岸舖在河西岸去鎮北三里下荆門舖在河西岸去鎮北十三里何家渡舖

西岸去鎮北十六里張家渡舖在河西岸去鎮北十九里阿城中舖在河東岸去鎮北二十三里秦家渡舗

東岸去鎮北二十九里姚洞橋舗在河東岸去鎮北三十三里周家堂舖在河東岸去鎮北三十八里坌河灣

在河東岸去鎮北四十二里劉家渡舖在河西岸去鎮北四十九里王家渡舖在河西岸去鎮北五十三里

窑集舖在河西岸去鎮北五十七里以上屬陽糓每舖正房三間圍墻門楼影壁全舗夫五人什物全旗二銅鑼二鈴一夾

板二副號雨衣㡌各一

水次倉凢傍近邑𡻕額轉漕京師者則輸之安平水次以發兑毎𡻕冬有

部使者監臨之倉凢十有四其在鎮者九曰曹州水次倉 曹縣水次倉

 定陶水次倉 鄆城水次倉 夀張水次倉 范縣水次倉 濮州水

次倉 朝城水次倉 𮗚城水次倉 在七級者五曰東阿水次倉 陽

榖水次倉 平隂水次倉 肥城水次倉 莘縣水次倉 厰四工部西

窑厰 工部東窰厰 陽榖樁草厰 夀張樁草厰

工部分司北河郎中一員駐劄張秋掌衞河會通河漕政北至天津南

至魚䑓一帶允泉湖閘𭐏隄淺之事皆𨽻焉永樂間設員外郎主事二員

分理成化𥘉改命通政旋以山東副使兼攝之已設都水郎中弘治間罷

郎中雨以通政任至十八年始定註選郎中一員領 勅行事以三年為

期滿則請代著為令

郡佐 成化以前莫可詳自弘治四年以後張秋河𠫊始有專設註以通

判任至嘉靖四十三年𣸸設捕盗通判一員於張秋𨺚慶三年裁革以捕

務兼屬河𠫊今著為令向無関防自萬曆二十三年題請 欽給以杜奸

先是河𠫊屬止東平東阿夀張陽榖比兼捕務而曹州曹縣定陶單縣嘉祥鉅野城武金鄉平隂鄆城皆屬焉州縣凢十有四

縣佐 景泰𥘉瀕河州縣各設主簿一員故東阿夀張陽榖三縣主簿分

署張秋始此至嘉靖十年裁革東阿一員并屬之壽張主簿

夏鎮漕渠志

沽頭舊河志畧 舊運道北縣沙河横截昭陽湖西南經沛縣東

抵赤龍潭轉入秦溝出茶城以通大浮橋故黄泉自開歸而下其

北道之經曹單者常溢魚臺而衝其脇中道之出儀封由新集趙

家圈經蕭縣者又灌其口自黄陵岡既築而漕之患專在徐沛矣

歴考嘉靖間河之入漕爲梗者凢六其決口歴歴在谷亭孟陽湖

陵廟道口間而惟庚寅北徙為害大漕之𭔃于河而受梗者屢見

亦惟辛亥房村之決為害大麻城劉公濬漕河上流之淤使漫流

就下以濟二洪其為利頼垂十年辛亥壬子間專治徐下流為漕

利亦十餘年而上流積漸受淤迫而横衝直射如乙丑之逆行為

從來河患之所未有矣 河之經流自沙河至謝溝閘一百六里

為沛境自謝溝閘南至雙溝一百二十五里馬徐境而沽頭工部

分司所轄自湖陵城閘以上鷄鳴臺淺起下至黄家閘止共一百

九十三里 分司駐沽頭上閘蓋為適當徐沛之中也建議由平

江伯陳公銳在成化十九年平陽陳公宣首拜命以出始營公署

而是差之行止河事之緩急實主之一罷于弘治戊申而復于甲

寅再罷于正徳丁𫑗而復于辛未嘉靖𥘉復罷不遣十三年廟道

口淤遣都御史劉公天和總理河事𣸸設郎中二員聼其委任遂

同時議復永著為令矣 沽頭有城方四里主事侯寧所築欽拱

極甃之以磚 遡鷄鳴臺而上有三閘曰谷亭曰八里灣曰孟陽

泊則𨽻南旺分司黄家閘之下有境山閘則𨽻中河分司其自孟

陽泊閘南十里為湖陵城閘又十八里為廟道口閘又五十二里

為沽頭上閘又七里為沽頭中閘又八里為沽頭下閘又十八里

為新興閘有留城積水金溝淺减水二閘

徐州淺一十有五管河州判主之 謝溝淺小閠村淺榮家淺泉

水淺留城上淺中淺下淺賀家淺皮溝上淺下淺

沛縣淺一十有九管河主簿主之 湖陵城淺鷄鳴臺淺廟道口

淺張家荘淺泗亭淺金溝口淺金溝上淺中淺下淺魯村淺上閘

上淺下淺䫫家淺馬家淺破閘淺下閘上淺下淺梁家淺閻村淺

湖堤 昭陽湖堤嘉靖二十一年王少司馬以旂所築以蓄湖水

四面建舖僉夫禁民耕種周圍二十九里北属滕縣南属沛縣共

舖四所

運河長堤 嘉靖七年盛中丞應期築自沛縣起至湖陵城淺舖

止五十五里属沽頭分司至南旺湖止属南旺分司

黄河長堤 嘉靖八年潘中丞希曽築以護運道沛縣三十三里

設舖十有一豊縣五十一里設舖十有七至單縣界止

舊河利害 正徳𥘉河決曹單衝沛趨飛雲橋入運少司空崔公

巖役丁夫四萬二千有竒弗能塞也後都御史劉趙二公相⿰糹⿱𢆶匹 -- 繼

堤捍之嘉靖二年癸未決沛淤運道丙戍又決沛之老和尚寺築

處丁亥決曹由鷄鳴臺入昭陽湖廟道口淤盛中丞應期開趙皮

寨白河一帯分殺水𫝑三月乃成己丑決溜溝大港淤赤龍潭飛

雲橋水北徙魚䑓谷亭庚寅由單縣侯家林決塌塲口衝谷亭水

不下洩者三年癸己冬趙皮寨河流南向亳泗歸宿者驟盛東向

南靖者漸㣲梁靖岔河東出谷亭之流遂絶自濟寧至徐沛運道

悉淤劉中丞天和濬南旺淤淺築曹單長堤置閘築𭐏役丁夫一

十四萬二千九百餘運道始復庚子河決野鷄岡由鍋入淮二洪

俱涸特 命兵部侍郎王公以旂同漕河兩都御史濬李景口引

水由蕭縣出小浮橋以濟洪迄壬寅復淤丁未河決曹縣衝谷亭

癸丑決房村新集水淺漕舟阻閣上從閣臣言遣刑部侍郎呉

公𩿾賑濟淮徐十八州縣并㑹同撫按河道設法䟽濬黄河下流

兩閱月功成戊午秋新集至小浮橋河道二百五十餘里悉淤水

從新集下叚家口衝成大河分為七股出大溜溝秦溝濁河臙脂

溝飛雲橋凢六股俱由運河奪泗水至徐入洪一股由碭山堅成

集龎家屯分五小股一由小浮橋㑹徐洪甲子上六股皆淤而統

㑹于秦溝乙丑秋黄水大漲龎家屯沙淤㫁流水俱入北股至曹

縣棠林集以下向東分流二股又分一股向東南流至戚山以下

三水合為一向東北流併入飛雲橋趨沛衝入運河散漫湖陂從

沙河至徐吕二洪無復漕渠之跡蓋下流龎家屯一淤水遂逆行

實由新集正道先淤水無所容𫝑分力弱遂以併淤而成其横流

漕政紀 其編年起嘉靖甲子者以是時始有夏鎮漕也其得稱

紀者以𨵿 國家大利害是 朝廷之政而非一方之事也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 先嘉靖七年河決沛縣北入鷄鳴臺口漫

昭陽淤塞運道總河都御史盛公應期開渠自南陽經三河口過

夏村抵留城百四十里投夫九萬八千閲四月怨讟上聞裭職停

工後無敢言改河者

四十四年乙丑 河决塞漕 上命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副都御

史朱衡治之是年秋七月河决華山出沛縣飛雲橋横過漕渠至

湖陵城口漫入昭陽湖運道告塞萬安朱公衡時為南司㓂朝議

共推以工部尚書兼都御史受是命公㝷盛舊蹟謂黄水未消工

措手而此地高圡堅黄水不侵河路徑㨗可批濬備運道兼采中

丞潘公季馴議濬留城口至白洋淺舊河属之新河得 㫖興工

而言官有劾其悞事虐民者

四十五年丙寅 新河功成 㑹何給諫起鳴勘議上言舊河難

復新河宜開下部議覆得 㫖開築時南陽口至仲家口已通舟

惟夏村迤北十七里未與水接凾為深濬石砌薛河口𭐏創利建

珠梅夏鎮西柳荘四閘砌馬家橋口石堤遏河之出飛雲橋者入

秦溝復留城至赤龍潭舊河六月工完 七月黄水溢囓新堤㡬

盡 時言官復劾公誤河工而公報糧艘己過南陽得不問九月

水南趨泰溝飛雲橋始斷流為培築馬家橋西堤留城迤境山東

堤而言官終以復舊河為便公言舊河在昭陽湖西黄水自西來

横截舊河以逹于湖水去沙停数年一塞正坐此耳(⿱艹石)新河則在

湖東相距漸遠故黄水淤舊河而不及新河則有之矣未有至新

河而不至舊河者也廷議勉從之 移沽頭分司駐夏村

隆慶元年丁𫑗 朱公衡復經理新河 五月山水驟漲衝薛河

石𭐏壊糧艘議復紛然呉給諌時來言舊河己不必議惟新河所

受上源諸水宜亟為䟽濬部覆仍下公區畫于薛河築王家口豸

里溝等𭐏開支河引水入郗山㣲山以逹吕孟湖于沙河築皇甫

等𭐏開支河引水㑹趙溝等泉入滿家湖出之南陽湖又引牛溝

之水出之佃户屯凡建閘九座𭐏十三道又薛河石𭐏一座開支

河六道築南陽湖石堤三十餘里减水閘一十四座自是諸山之

水皆有所歸而新河無恙矣

二年戊辰 𣸸置滕管河主簿署于戚城 沛改置泗亭驛于夏

鎮 沛改置夫厰于夏鎮 沛改置水次倉于夏鎮 豊改置倉

于夏鎮

萬暦元年癸酉總漕都御史傅公希摯建梁境閘于境山

二年甲戌 河復淤茶城口

七年己𫑗 築夏鎮䕶城堤

九年辛己 沛建營田倉于鎮

十年壬午 ⿰糹⿱丿㤙 -- 總漕都御史凌公雲翼改茶城河口境山舊有閘属

中河運舟從此遡濁河入茶城口隆慶迄萬暦𥘉茶城口凢三淤

傳都御史即境山南建梁境閘其下地崩溝己連張荘湖至黄家

留城馬家橋三閘兩岸原俱在湖中湖溢灌堤堤数壊是年并秦

溝亦淤公廼改河口扵茶城東八里千新渠岀口處建閘曰古洪

千羊山東建閘曰内華

十五年丁亥 主事楊信築夏鎮城 𠩄築圡垣南北西三面東

藉民居為城甚便余縱善嗣築東面而怨讟起矣

十六年戊子 ⿰糹⿱丿㤙 -- 總河都御史楊公一魁増建鎮口閘

十九年辛𫑗 河道尚書潘季馴開李家口河 山東諸水悉以

魚沛為下流而魚沛止以鎮口閘為尾閭黄流壅灌水無從洩

致滙為巨浸自夏鎮至留城四十里隄岸衝決留城以南至委家

橋地𫝑愈下舊堤十不存一毎𡻕用木為梁以資漕輓公乃建濬

河避湖之議自夏鎮南李家口起經閻村屯豆腐店于家集牛角

灣開河七十餘里仍由古洪入閘岀口 移置徐州判官署于鎮

口專管上河 𣸸設淮安府同知管徐属河務属夏鎮分司轄

二十一年癸己 河決灌沛漕堤潰 總河都御史舒公應龍議

開韓家荘 先𨺚慶𫑗午間徐邳淤翁都御史大立䟽請開河自

馬家橋經利國監入泇口出邳州以避秦溝徐吕之險引薛河洪

溝水使得通行以科臣雒遵言河跨馬家橋東諸湖踰葛虚嶺嶺

高出河底五丈餘歴侯家灣梁城多伏石由泇口鎮渉鰻蛤周柳

諸湖逹直河口須築堤水中功費無算議遂𥨊是年河決隄潰公

以堅築河隄必先消導積水慱求洩水之途扵㣲湖東得韓家荘

其地在性義嶺南斜直忠心溝東北可引湖水由彭河注泇試鑿

六井度漕之租税足辦之廼䟽請開支渠四十餘里此開泇之權

輿也

二十二年甲午 正月興韓荘河工 西自湖邉東至萬年荘築

堤兩岸干湖口建石牐蓄水加築𡈽𭐏于外䕶閘是年湖面水减

往𡻕三尺然猶未能通漕也

二十八年庚子 𣸸設漕河道叅政

二十九年辛丑 ⿰糹⿱丿㤙 -- 總河都御史劉公東星濬韓荘河 公䟽請竟

前功得 㫖修濬倍加深濶建鉅梁橋石閘德勝萬年萬家荘各

草閘秋漕運已有由泇行者以言官議功未成

三十年壬寅 總河都御史曽公如春濬黄河

三十一年癸𫑗 河決䧟沛城 七月河決黄荘北趣潰單縣𫃵

堤浸豊沛城邑入昭陽湖薄夏鎮穿李家口倒從鎮口出于是長

垣李公始定計開泇矣

三十二年甲辰 總河都御史李公化龍濬黄河 總河李公大

濬泇河 公以李家卷為泇所從入議挑郗山前逕接劉同知所

開新渠覆覈泇口以南濬黄𭰖灣及沂河之議棄王市以下三十

里之泇河逕以王市取直向柳林直蒲亭而南至王荘向黒墩張

村北直逹紀家集南至河深處以避連汪周柳四湖之險再由嵎

頭引水經駱馬湖北岸至于宿遷以盡避黄河之險計算道里生

熟工程共築堤建閘𭐏費所從出俱有成議廼上䟽言泇之四善

滕人侯都諌慶遠賛決之始得 㫖舉行 總河李公備陳河

工議 言改挑直河之支渠修砌王市之石𭐏平治夫泛口之湍

溜撈濬彭口之淺沙時公丁艱候代為上之皆舉行 總河都御

史曹公時聘上泇河善後事宜是年春張村支渠告成上年運

行淺阻己闢王市䑓頓荘石閘彭口石𭐏次第畢舉放水通行乃

上言建韓荘堤减水閘堵截伊家林地濵溝以蓄湖水挑挖侯孟

龍王三泉改滄浪河水之出頓荘閘下者由閘上針溝口入運皆

覆議行是役也郎中梅守相分工劉昌荘至郗山迤西舊河頭有

二尺下見水者有三四尺下見石者有礓圡白石水相兼者有大

礓沙連結盤石到底者相為夫役别工價使水工倍于圡石工倍

于水與滕令張𩿾翼設方煆煉蓋鑿山三十里於泇工特居六之

一而實通全漕之𨵿鍵云

三十三年乙已 大濬黄河 𣸸兗泇河通判署戚城属夏鎮分

司轄

三十七年已酉 巡撫李公三才復浚李家口河 公以泇河界

郯邳間多盗又反塞碍舟乃大典工修復呉興之績

三十八年庚戌 巡漕御史蘇惟霖仍行泇河四月黄水倒灌

運河大浮橋閘不得啟漕艘泊而待過者以数千蘇公盡驅囘直

河口入泇北上

三十九年辛亥 總河都御史劉公士忠䟽請并用兩河 謂專

用泇河以通運兼用黄河以囬空卒不能行

天啟二年壬戌 六月十一日妖賊䧟夏鎮 五月白蓮會賊沈

智徐鴻儒㨿滕聲言奪漕化熈請兵得費從徳之羸卒四百止葛

秉忠援遼兵五百以市人烏合之衆附之得千餘人為守禦計是

日賊大舉入㓂郎中陸化熈以衆渡河與戰費兵望風潰化熈敗

走徐 七月𥘉十日復夏鎮 淮徐兵備施天徳遣百陳所學率

兵援沛⿰糹⿱𢆶匹 -- 繼以朱兆南督淮兵為之應所學二十四日夜襲戚城軍

覆单𮪍馳賊悉兵渡河追之兆南兵奄至戰于河之西灣賊𨚫我

兵進殺水為不流賊遁去化熈始引衆赴任而夏鎮復有民居矣

七月二十四日賊再犯夏鎮 時遊擊将軍焦續讀綂南北兵與

朱兆南兵并屯夏鎮化熈部令沿河防守賊阻河不得渡我兵矢

石俱𤼵殱其一怒馬鮮衣者遂引去殺驩城居民殆盡

崇禎三年庚午 濬大泛口 濬彭口 山東諸泉流沙為漕患

最大嘉靖間由鮎魚泉直射全溝病舊河𨺚慶𥘉射三河口病新

河泇開彭口當其衝又為今病運至守𠉀撥載以致躭閣郎中呉

昌期濬之

兖州府志漕渠圖説

 論曰禹貢濟河惟兗州浮於濟漯逹於河海岱及淮惟徐州

 浮於淮泗逹於河九河南徙淮泗變遷遐哉不可㝷矣

國家定鼎燕京仰給東南歳漕四百萬石以給京師惟會通一

 渠為咽喉而兗以全郡受之亦甚要矣間嘗綜其大都漕之

 行於郡境其利在汶泗其要害在河可坐䇿也汶水由東平

 北流合比濟故瀆以入于海泗水由曲阜南流合南濟故瀆

 以入於淮此水經故道也自元憲宗七年濟倅畢輔國始於

 汶水之隂堽城之左作斗門一所遏汶南流至任城入泗以

 餉宿蘄戍𫟪之衆謂之引汶入濟此堽城壩所由始也世祖

 至元二十年以江淮水運不通自任城開渠逹於安山為一

 牐於奉符以導汶水入洸為一牐於兗州以遏泗水會洸合

 而至任城會源牐南北分流此天井閘所由始也二十六年

 又用壽張尹韓仲暉言復自安山西南開河由壽張西北至

 東昌臨清直屬御漳謂之引汶絶濟此會通河所由始也

國𥘉河决原武會通河塞永樂九年命尚書宋禮等濬其故道

 遏汶水全流南岀汶上之西入於南旺分而為二六分比流

 以逹御漳四分南流以接沂泗此南旺所由分也然當㑹通

 𥘉開未受河患行之百年安流無警至正統景泰以後河徃

 徃決祥符黄陵諸口横貫張秋運渠東流入海而運受河患

於此於是徐有貞劉大夏相継築塞此張秋決河所由平也

正德嘉靖以後河徃徃決曹單諸口直貫魚臺塌場口東南

入淮而運受河患於南於是盛應期朱衡相継治之遂於昭

陽湖東岸開渠百四十里以避河水之險而運道始安此夏

 鎮新河所由成也⿰糹⿱丿㤙 -- 總之漕在東省岀入郡境十居其七而沂

 泗汶洸諸水挾百八十泉之流互相轉輸以入於運環千里

之土舉名山大川之利以奉都水滴𤁋之流居民無敢𥝠焉

兗之於

國家亦不輕矣哉夫金口之堰修而泗水盡入於漕戴村之堰

 修而汶水盡入於漕張秋之功成而河之北決塞夏鎮之功

成而河之南道徙故漕之利在汶與泗其要害在河可坐而

 䇿也以漕渠為經以諸水為緯從其岀入志其源委而河別

 紀焉

黄河圖説

 論曰夫黄河為中國患乆矣而兗之為河要害古今一也禹

 貢九河故迹在平原河間之境非今郡界所及無庸論矣漢

 唐以來由大名而北過郡之北境以入於海五代以後由大

 名而東過郡之南境以入於淮其常道也正統弘治之間時

 決而北則潰於張秋而由濟之故瀆以趋於海正德嘉靖之

 間時决而南則岀於魚臺而由泗之故道以趋於淮其所由

 與古不相遠矣自飛雲之決河益南徙而魚滕以北不知有

 河此萬世一時也然河性無常倐南倐北自濟以北決口雖

 塞故道猶存故鄆定陽壽之間無事之防不可弛也自濟以

 南隄岸雖設衝突甚危故曹單城武之間有事之備不可忘

也紀其沿革志其隄防而故道亦列焉

黄河正道

黄河自河南考城而東至於曹縣入境縣在河北七十里又

東至於城武縣縣在河北五十里又東至於單縣縣在河北

 三十餘里又東至於豊縣入直隷境列其隄岸於左

 舊老隄自東明白茅村起至曹縣遥月隄止長八十八里每二里為一舖隄舖四十四座俱屬曹縣太行

 隄在舊老隄之内自魏家灣起至城武縣隄界止長六十二里毎二里為一舖隄舖三十一座屬曹縣又自城武縣隄

 界起至雙堌集止長三⺊八里毎二里為一舖隄舖十九座屬城武縣縷隄在太行隄之内自曹縣遥月隄起至

 單縣隄界止長四十九里毎二里為一舖隄舖十三座屬曹縣又自單縣隄界起至碭山縣隄界止長五十八里屬單縣

 南長隄自焦家𭐏起至羅家壩隄界止長八十里每三里為一舖隄舖三十七座屬曹縣又自羅家𭐏起東至豊

 縣隄界止長七十里毎三里為一舖隄十三座屬單縣裏河隄自王經莊起至考城縣隄界止長三十里又自

 李居莊起至曹家集官𠫊止長二十里毎三里為一舗隄舖二十五座遥月隄在舊老隄之東長十七里毎三

 里半為一舖隄舖七座俱屬曹縣月隄十有四曰孔宣荘月隄長十七里曰娘娘廟𭐏月隄長一里有奇

 曰龍王廟月隄長二里有奇曰馮𬓲莊月隄長四里有奇曰孫家道口月隄長四里有奇曰牛市屯月隄長七里曰曹家

 集東月隄長四里有奇曰劉蒲莊月隄長三里曰清凉寺月隄長三十里有奇曰汪家厰月隄長六里有竒曰吕家厰月

 隄長五里有奇曰禹王廟月隄長六里有奇曰紀家店廢隄長六里有奇皆屬曹縣壩有十四曰武家壩曰馬

 家壩曰孫頂壩曰趙璇壩曰董來𭐏曰崔家𭐏曰焦家壩曰陳士亷𭐏曰新月壩曰榮家壩曰王家壩曰曲家壩曰高家

 壩曰觧家壩皆屬曹縣

 包大爟曰考工記匠人之職凡溝必因水𫝑防必因地𫝑水

 之衝决隄岸設焉凡以防之也距河二十餘里有舊老隄北

 大隄屹如巨防古人不與水爭尺寸利故隄防若此後世居

 民嗜水之利而忘其害濵河而居奄忽𬒳其溺識者憫之於

 是當河之衝築土而培之謂之月隄於河甚廹於勢甚危懼

 其決也於是又繞其外培土以防之有裏河隄有縷水隄隄

 有舖舖有夫司守猶懼其決也又有南長隄其舖夫一如𫃵

 水之制長隄之外然後舊老隄北大隄在焉盖距河雖遠而

 隄防甚固矣記謂善防者水滛之淫液下流隄防弗壞民獲

 宅土之安漕無衝突之患隄之不可以已也如此夫

黄河北决故道

 由儀封縣而北入曹縣境縣在黄河故道東若干里應管河

 岸南自儀封北至定陶長四十里自黄陵岡築成水循正河

 此道淤塞黄河故道至縣境分而為二其別為賈魯河

 賈魯河故元時所開道也在縣西南西起黃陵岡東至陽青村長若干里黄河自金龍口北决至此分一支東流

 入徐州小浮橋其一東北入曹州境

 由曹縣而北入定陶縣境縣在黄河故道東二十五里應

 河岸南自曹縣夏侯淺北至曹州程義淺長十九里今河歸

 正流此道俱塞

 由定陶而北左為曹州境州在黄河故道西岸五里應管河

 岸南自定陶北至鄆城紅船口長一百二十里其名為雙口

 河

 雙口河一曰灉河黄河自曹縣入境至州城東折而北流分為二支其一支入於雷澤其一支入於鄆城謂之雙

 河口黄陵岡既塞涸枯不常雙河口水又東南流爲牛頭河經嘉祥濟寕至魚臺塌塲口入漕是南北决道皆於州境而

 

 由定陶而北右爲鉅野縣境縣在黄河故道東八十里應

 河岸南自曹州寶珠寺北至曹州子家口長十二里其名爲

 安興墓右河

 安興墓河亦黄河支流也由曹州入境逕城西北又東入於張秋舊爲估人徃來之地張秋决塞此渠不通

 由曹州而北入鄆城縣境縣在黄河故道東三十餘里應

 河岸南自曹州沈家口北至壽張黒虎廟長一百九十七里

 其名爲西裏河

 西裏河卽灉河下流也䨇河口之水旣分而二其一支至縣西南紅船口入境流逕縣西北四十里岀水保北為

 五岔河口受冷荘河水北流其一支岀於雷澤至白家河入境繞金龍王廟後逕縣西比折而東流又分其一為冷莊河

 西北流逕古廩丘城至五岔河口入於灉河

 由鄆城而北入壽張縣境縣在黄河故道西北二十五里應

 管河岸南自鄆城之王亮口北至東平之魚護口長三十里

 其名為范城河又為土河

 范城河在縣南十八里卽灉河下流也由鄆城來至縣境黒虎廟逕故范城東至張秋南沙灣衝漕東決

 土河在縣南十里洪武二十四年河決陽武之黒洋山由范縣入境東流入於張秋今夏秋水盛猶可通舟

 由壽張而北為東平州境州在黄河故道東七十里西南自

 壽張之范城淺東北至陽榖之高吾淺長五里其別為金線

 閘支流

 金線閘河在戴家廟弘治中建洩漕渠之水由西旺入大清閘上有橋曰三洞橋屬壽張境盖古濟水道也

 由東平而北為陽榖縣境縣在黄河故道西北六十里應管

 河岸西南自東平魚護口長六十里

 由陽榖而東北為東阿縣境縣在運河東岸河決張秋沙灣

 横衝漕渠而東其名為小塩河縣境之北又有古黄河道

 小塩河在張秋東岸右之馬頰故道也馬頰濟之支津水經註曰濟水至壽張分為二水其支津西北岀謂之馬

 頰馬頰水首受濟西北流歴安民山北又逕桃城東東阿桃丘也又東北逕魚山南東注於濟謂之馬頰口又曰濟水至

 魚山南左與馬頰水合今小塩河龎家口在魚山南入大清是其地也正統弘治之間河决張秋皆由小塩河流入大清

 張秋東隄旣塞其地湧泉如線南流數百歩匯而為淵方數十畝謂之黒龍潭通政韓公築山其上命曰戊已隄黒龍潭

 之水絶之於渠其稍東岀由大洪口故道東流至陳琦口受五空橋水北流至𨵿山又東流主魚山南入於大清河其水

 㴠浸浟湙平時不通舟楫雨水泛漲則魚山塩舟稍上至於張秋不能上則至魚山而止故謂之小塩河 按宋河渠志

 沿河州郡各於要害下埽鄆州有六埽𨵿山子路張秋居其三此三埽者皆小塩河所經則小塩河故宋時河道也又按

 元時海運之法自任城會源閘導汶水北流入清濟故瀆由東阿舊城至於利津入海已以海口沙壅江淮糧運皆至東

 阿起陸運至臨清下御漳北上則小塩河故元時運道也正統河决潰沙灣東隄由大清入海弘治河决潰張秋東隄由

 大清入海皆於小塩河假道則小塩河近代決口也河决旣塞資以洩運渠之水屬之大清矣古黄河道

 縣北四十里從西南陽榖界中逕銅城之南由清冷口東北過楊劉之南入於長清界内考之水經河水自范縣東北流

 逕東阿縣故城西歴碻磝茌山臨邑之境東北流注臨邑碻磝皆在今長清平隂界上所謂東阿故城者卽今阿城閘也

自宋以前河在今邑之北楊劉為津口其後周顯德中河决楊劉離而為赤河不復故道其溢者注梁山泊東入於淮鄆

州部界凡為六埽以防其决其在邑境者有𨵿山子路二埽皆在今小塩河之側其後河水又合永濟渠北入於冀仁宗

 至和元年議者𣣔復故道遣使行度詣銅城海口約其高下之勢盖𣣔返之使東而歐陽修以為非便因罷不修而楊劉

 之河絶銅城口海即今清冷口也本朝河决張秋由小塩河灌大清河入海盖猶與故道不相遠矣

 論曰河之由金龍北决有所因也水經註濟水自乘氏北分

 而為二其一為北濟入於鉅野逹於大清五代顯德四年

 五丈河由汴逹於曹濟以通青鄆之漕宋太祖建隆二年

浚五丈渠北歴曹濟及鄆以通京東之漕以此推之由曹單

 北上至於壽陽有故道矣䣬水之性皆就下未有無所因者

 今所稱黄河故道曰安興曰灉河名以時變不可追原要之

非北濟故瀆即五丈渠遺迹耳五丈渠亦曰廣濟河

黄河南决故道

由曹縣而東為城武縣境有支河三道一在縣南三里一在縣南二十里逹於單

縣一在縣北四十里逹於金鄕正德十三年河决霍家口城武城壞

由城武而東為金鄕縣境有黄毋河故道黄毋河古黄河道也在城北

三十五里元時河遷豊沛故渠遂湮

 由定陶而北為鉅野縣境有八里河故道八里河亦黄河南道也從定

 陶入境匯為天鵞坡又北為稲櫓坡又東為䨇碑坡又東為⿱⺾⿰𩵋禾 -- 蘇草坡又東由北門外匯為蓮花池至城東八里入於新河

 遂受今名又東至於嘉祥入於漕歳乆河塞雨潦為害嘉祥濟寕不肯䟽導鉅野之民病之

 由鉅野而東為嘉祥縣境有塔章河故道塔章河亦黄河南道也在城

 北十里西接鄆城東入濟寕岀塔章口故名

 由嘉祥而東南為魚臺縣境有塌塲口故道塌塲口卽廣運閘下流

 也黄陵岡决旣塞黄河由曹州雙河口東流經嘉祥鉅野魚臺至塌塲口入漕嘉靖九年河决上流分為三支一自單縣

 曹馬集來經城南入泥河逹漕一自金鄕南來過丞相里經塌塲口入漕今河南徙其流俱涸按塔章塌塲字音相𩔗恐

 卽一

 論曰夫河勢變遷不可膠柱談也弘治七年沙灣旣塞河益

 南徙由清河口入漕十八年又北徙三百里由宿遷小河口

 入正德三年又北徙三百里至徐州小浮橋入其明年又北

 徙由魚臺塌塲口入嘉靖末年又稍南徙至飛雲橋入飛雲

 橋决塞新河旣成又稍南徙至茶城口入萬暦十六年茶城

 口淤又稍南徙由内華三閘入百年之間倐南倐北唯其所

 向守隄之吏奈何不戒哉Page:Sibu Congkan Sanbian150-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50-18.djvu/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