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工開物/海水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凡海水自具鹹質。海濱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蕩,地皆產鹽。同一海鹵傳神,而取法則異。一法:高堰地,潮波不沒者,地可種鹽。種戶各有區畫經界,不相侵越。度詰朝無雨,則今日廣布稻麥稿灰及蘆茅灰寸許於地上,壓使平勻。明晨露氣沖騰,則其下鹽茅勃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併掃起淋煎。一法:潮波淺被地,不用灰壓,候潮一過,明日天睛,半日曬出鹽霜,疾趨掃起煎練。一法:逼海潮深地,先堀深坑,橫架竹木,上鋪席葦,又鋪沙於葦席之上。俟潮滅頂沖過,鹵氣由沙滲下坑中,撤去沙、葦,以燈燭之,鹵氣沖燈即滅,取鹵水煎練。總之,功在睛霽。若淫雨連旬,則謂之鹽荒。又淮場地面,有日曬自然生霜如馬牙者,謂之大曬鹽不由煎煉,掃起即食。海水順風漂來斷草,勾取煎煉,名蓬鹽。

凡淋煎法,堀坑二個,一淺一深。淺者尺許,以竹木架蘆席於上,將掃來鹽料(不論有灰無灰,淋法皆同),鋪于席上。四周隆起,作一堤形,中以海水灌淋,滲下淺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淺坑所淋之汁,然後入鍋煎練。

凡煎鹽鍋,古謂之牢盆,亦有兩種制度。其盆周闊數丈,徑亦丈許,用鐵者,以鐵打成葉片,鐵釘拴合,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縫處一經鹵汁結塞,永無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盤。南海有編竹為者,將竹編成闊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以釜背。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亦名鹽盆,然不若鐵葉鑲成之便也。凡煎鹵未即凝結,將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鹵沸之時,投入其中攪和,鹽即頃刻結成。蓋皂角結鹽,猶石膏之結腐也。

凡鹽,淮揚場者,質重而黑,其他質輕而白。以量較之,淮場者一升重十兩,則廣、浙。長蘆者只重六、七兩。凡蓬草鹽,不可常期,或數年一至,或一月數至。凡鹽,見水即化,見風即鹵,見火愈堅。凡收藏不必用倉廩。鹽性畏風不畏濕。地下疊稿三寸,任從卑濕無傷。周遭以土磚泥隙,上蓋茅草尺許,百年如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