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九十一 太平寰宇記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二
  宋 樂史 撰
  江南東道四
  常州
  常州毗陵郡今理晉陵武進二縣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吳國内地史記云吳公子季札所居是為延陵之邑後吳為越滅復屬越至戰國時越為楚所滅復屬楚故越絶書謂之淹君城秦并為㑹稽郡地漢初如之尋分㑹稽為丹陽郡後漢順帝時分㑹稽置吳郡又分吳郡以西為屯田置典農校尉以主之故三縣為郡之境晉武省校尉以屬毗陵郡其後東海王越太子毗食采毗陵後為石勒所沒元帝命少子哀王冲為嗣因諱毗字改為晉陵郡移居丹徒其後歴宋齊陳因之隋平陳省晉陵郡於蘇州常熟縣置常州州名因縣不改因縣之舊字也煬帝初州廢又為毗陵郡唐武徳三年杜伏威歸化置常州領晉陵義興無錫武進四縣六年復䧟輔公祏公祏平復置常州於義興置南興州八年州廢義興來屬省武進入晉陵天寳元年改為晉陵郡乾元元年復為常州
  元領五縣 今四
  晉陵 武進 無錫 宜興
  一縣割出
  江隂建軍
  州境
  東西二百里 南北一百六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東京一千五百六十里 西北至西京一千九百八十里 西北至長安二千八百四十里東至蘇州二百里 正南㣲西至湖州三百三十二里私路三百里 南至宣州五百里 西至潤州一百七十里 北至揚州三百四十六里 東南至蘇州二百里 西南至宣州二百里 西北至潤州一百九十六里 東北至蘇州屈曲三百六十一里戸
  唐開元户十萬二千六百皇朝户主二萬八千七十一客二萬七千四百八十一
  風俗
  承太伯之高蹤由季子之遺烈蓋英賢之舊壤雜吳夏之語音人性質直黎庶淳讓言地則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㑹舉江左之郡者常潤其首焉
  人物
  周處常州義興人王渾平吳登建鄴宫置酒謂吳人曰諸君亡國之餘得毋戚乎周處對曰漢末分崩三國鼎立魏滅於前吳亡於後亡國之戚豈獨一人渾有愧色 顧愷之晉陵無錫人也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来未之有也 周盤龍義興人力戰位至散騎常侍齊武戲之曰卿著貂蟬何如兠鍪盤龍曰此貂蟬從兠鍪中生耳 唐劉禕之常州晉陵人高宗朝北門學士相則天以拒制使賜死
  土産
  紅紫綿布 白苧布出四縣 緊紗出武進
  紫笋茶出義興 薯藥出無錫
  龍鳯細席出晉陵無錫二縣
  晉陵縣舊四十五鄉今一十七鄉春秋時吳之延陵邑漢為毗陵縣屬㑹稽晉元帝因避毗字與郡俱改晉陵隋文帝罷郡以縣屬常州 二横山二山相連續並在州東北四十二里 津里出支里山在太湖中南連湖州洞庭山 太湖在州東南一百里當縣義興無錫三縣界青山橋在州北九十步江隂三峯山橋北遥望見故曰青山橋東西湖郡國志晉陵東有太湖大陂陂吏丁初曾沿陂見一青衣少女呼之初懼疾走顧視婦人乃自投陂水中即是一大獺騐其衣乃芰製耳季札墓在今縣北七十里申浦西是也
  武進縣去州八十里舊三十四鄉今十三鄉周處風土記云陽羡之邑輿志云吳大帝改丹陽為武進屬毗陵郡吳末併入晉陵縣晉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二邑地立武進縣梁武帝改為蘭陵縣隋文帝廢唐武徳三年又置貞觀元年併入晉陵垂拱二年分割晉陵西三十六鄉又置夫椒山左氏傳云吳王夫差敗越王於夫椒注云太湖中椒山是也 慶亭舖在縣西五十里與丹陽縣分界孫權射虎於慶亭傷馬焉孝感瀆去州八十五里王祥臨沂人事後母寓居武進縣尚義鄉母疾思魚祥解衣將剖氷求之怱雙鯉躍出即此瀆也 滆湖在縣西南去州三十里東接官河西連蕪蒲港南通義興縣北通白鶴溪湖内多白魚水路通涇溪出潤州金壇延陵溧陽按圖經昔有滆家將龍卵抱歸遂名此湖至今凡遇烟霧常見蜃樓 白鶴溪在縣西去州三十里
  無錫縣東南九十里舊四十鄉今二十七鄉本漢舊縣屬㑹稽郡王莽改曰有錫風土記周武王追崇周章於吳又封章小子斌於無錫昔有讖曰無錫寧天下平有錫兵天下爭故名之吳省屬典農校尉晉太康元年平吳復為縣屬毗陵元帝初改為晉陵郡隋開元九年改晉陵郡為常州廢縣入晉陵十三年復舊大業三年改為毗陵唐復為無錫 九龍山郡志云九龍山亦曰冠龍山古歴山上有春申君祠山西有范蠡城在 御亭驛在州東南一百三十八里輿地志云鄉亭在吳縣西六十里吳大帝所立梁庾肩吾詩云鄉亭一囘望風塵千里昏即此也開皇九年置為驛十八年改為御亭驛李襲譽改為望亭驛 顧山在縣西南九十五里山東属蘇州西屬常州安陽山去縣五十一里風土記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斌于無錫縣安陽鄉按南徐州記云無錫縣水清越絶書云無錫湖通長洲多魚而甚清陽湖在晉陵無錫兩縣界在州東六十四里東南入太湖三縣中分界 太湖從湖州長城縣域歴義興晉陵入當縣界 五湖晉陵無錫兩縣中分湖為界南徐州記云無錫西三十五里有長渠南有五湖向南又有小五湖非周禮所云五湖也 五部湖在縣南七里按南徐州記云五部湖其水濁瀉于此而源白 五瀉水縣北一十四里無錫江隂晉陵三縣界鴨城西去縣二十五里輿地志云鴨城東吳王牧鳧鴨之處即此也太伯城西去縣四十里平地高五丈輿地志云吳築城梅里平墟即此自太伯以下至王僚二十三君公子光刺王僚即此城内有太伯宅井及堂基見在 黄城去縣一十二里輿地志云楚考烈王封黄歇為相賜灌北一十三城後以其地邊齊請以為郡更以江東故東吳邑封之今歴山下春申君祠去城三里古道通此黄城 恵山寺在縣東七里一名九隴山梁大同二年三月置張又新煎茶記云陸鴻漸言無錫縣恵山寺石泉水第二 蠡瀆西北去縣五十里范蠡伐吳開此瀆太伯瀆西帶官河連范蠡瀆入蘇州界澱塞年深粗分涯岸元和八年刺史孟簡大開漕運長八十七里水旱無虞百姓利之 太伯墓在縣東三十九里冡墓記太伯墓在㑹稽吳縣梅里北聚去城一十里輿地記云宅東九里有皇山太伯𦵏梅里山是也 顧容墓吳志云荆州刺史顧容墓在縣東南十八里今呼為顧墓 琅邪王子陵墓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父廞隆安初聚兵討賊兵敗時年十二以不測父之存亡乃布衣蔬食終身不飲酒不行請於人非有朝正不入公門元嘉三年卒贈散騎常侍墓在此 王琨墓齊書云琨自吏部郎為廣州刺史年八十三薨墓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膠山在縣東北四十里出薯藥 王僧逹墓宋中書令在膠山南嶺下
  宜興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舊三十鄉今一十鄉本秦陽羡縣周處風土記本名荆溪漢永建四年分㑹稽郡置吳郡以陽羡屬焉孫權曽為陽羡縣丞寳鼎元年又分吳郡置吳興郡亦屬焉晉永興元年以土人周玘舉義兵平妖賊石氷欲紀其功遂分吳興之西境及丹陽之東界以陽羡臨津國山義鄉永世平陵等六縣為義興郡屬陽州宋明帝泰始四年屬南徐州齊永明二年又屬陽州尋復屬南徐州隋平陳廢義興郡復改陽羡為義興縣省國山臨津義鄉三縣入義興屬常州隋末䧟入賊唐武徳三年杜伏威歸化廢國山義興二縣於義鄉置鵝州七年平輔公祏改鵝州為南興州又置陽羡臨津兩縣八年廢州及陽羡臨津兩縣以義興屬常州皇朝改為宜興縣 陽羡古城在今縣南一名蝦虎城計山郡國志云義興縣計山西一峯名金鵝峯昔有
  金鵝飛集此峯因以名 真山一名石筏山東連無錫西接江臨渚有石筏長六十步無鱗相傳云始皇所造擬乗之泛海亦曰筏梁 君山在縣南二十里舊名荆南山在荆溪之南風土記漢時縣令袁玘常言死當為神一夕與天神飲醉逆知水旱無病而卒風雨失其柩夜聞荆山有數千人噉聲人往視之棺已成冡因改為君山立祠其下山上有池池中有三足鼈六眸龜 國山在縣西南五十里輿地志云本名離里山山有九岑相連一名昇山吳五鳯二年其山墮大石自立高九尺三寸大十三圍三寸歸命後又遣司空董朝太常周處至陽羡封禪為中岳改名國山明年改元為天紀大赦以叶石文石今見存陳暄國山記云土人皆傳碣下埋金銀函玉璧銀龍銅馬之屬孫皓疑有王氣故以此物鎮山東北有兩重石洞土人呼為石室周幽王二十四年忽開可容千人又有石柱呼為玉柱其山九斗以有九峯斗峻四面水流注章流 張公山在縣南三十五里山巔空穴到底郭璞注云陽羡有張公山洞中南北二堂古老傳云張道陵居此求仙因有張公之名四面水入圻溪 小心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即君山兩峯也輿地志云金硎承小心山泉硎中沙石色炯炯如金者因此名金泉流水入荆溪 小蘭山在縣東南五十里輿地志云石蘭山斗入太湖五里有兩岸南曰大蘭山北曰小蘭山相連二里 童山在縣西南六十里風土記云芳岩即此山又有沸泉山 武花山 新婦山俗立其名相連接入宣州界郡國志云武花山北有新婦山亦不述其由 小岯山在縣西一百里周廻一里在長塘湖内輿地記云水底有石堂上有獸跡水乾乃見北流入圻溪 太湖在縣東四十五里南從湖州長城縣界古以義鄉山為義興界今以董塘嶺為界北入晉陵縣界又入無錫縣界東入蘇州吳縣界禹貢謂之震澤周禮謂之具區史記謂之五湖其湖周迴六百五十四里十道圖云三萬六千頃 長塘湖在縣西一百里風土記云陽羡縣西有洮湖中有大小岯山輿地志云洮湖即長塘湖也江賦云具區洮滆皆此也 荆溪在縣南二十步漢志云中江首受蕪湖東至陽羡入海即此溪也劉穆之云沿義興至通江至蕪湖分水北溢為丹陽湖東北迴為洮潮又東入震澤 圻溪今俗呼為罨畫溪在縣南三十六里源出懸脚嶺東流入太湖慈湖溪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沸泉山北流入荆溪陽溪在縣東北源出陽山東流入太湖風土記云陽羡
  縣小溪九所是謂三湖九溪今縣内只有六溪在餘三溪不知其處 章溪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章山北入荆溪 洑山溪在縣東五里源出荆山北入荆溪 金泉在縣西南二十二里輿地志云金硎承小心山泉硎中沙石時有炯炯色如金以此為名流入慈湖溪 游泉在縣南四十里其水甘香長流不竭毎嵗供進此水北流入圻溪 長橋跨水橋下有白獺若嵗有兵則獺出穴四望而嘷舊言有神今獺已無蹤按陸澄地理抄云袁府君造此橋後漢人也即晉代周處少時斬長橋下食人蛟即此處也其橋有一十三間 國山城在縣西南五十里晉元帝置義興郡於陽羡又置國山縣于白石山西晉成帝移於平地去舊城七里 平陵城在縣西北四十六里輿地志云晉元帝割丹陽永平縣為平陵縣 國山亭在縣西八十三里在亟山東南四面水入荆湖風土記云漢朝蔣澄封亟山侯 東蒲亭在縣東三十三里 章浦亭在縣西二十五里浦側臧榮緒晉書云周處封章浦亭侯即此也風土記云縣有九亭今三可識其六不知其所 九斗壇在縣西南五十里高二丈在國山東梁武帝時為天旱求雨於蔣山神感夢於武帝云九斗山張水曹神能致雨帝乃遣使立壇祠之響應自此
  江隂軍
  江隂軍理江隂縣本江隂縣偽唐昇元年中建為軍以江隂縣屬焉皇朝因之
  領一縣
  江隂
  軍境
  東西一百三十五里 南北七十二里
  四至八到
  圖經尚未述去二京里數 東至蘇州常熟縣界七十里 西至常州晉陵縣界七十里 南至常州無錫縣界七十里 北至江垠二里至於江心泰州海陵縣界四十里
  
  舊户載常州籍皇朝户主七千六百四十五客六千九百六
  風俗
  同常州
  土産
  同常州
  江隂縣依舊二十四鄉本漢曲阿縣之地屬㑹稽郡晉武帝于曲阿立武進縣屬毗陵郡梁改武進為蘭陵縣敬帝太平三年分蘭陵置江隂縣唐武徳三年於縣置暨州領江隂暨陽利城三縣九年省暨陽利城入江隂縣屬常州今為軍 馬鞍山郡國志云芙蓉湖西馬鞍山季札讓位耕於此 芙蓉湖捕魚得赤鯉持歸以榖食養一年遂化為龍即此也 郭璞宅在黄山北璞本河東聞喜人父瑗尚書都令史璞好經術博學有高才妙于隂陽籌厯 庾氷宅今之永安寺是也氷與郭璞為友令璞筮其後嗣卦成璞曰卿諸子並貴盛然有曰龍兒者凶徴至矣若墓碑生金庾氏之大忌也後氷子藴為廣州刺史妾房内忽有新生白狗子莫知所由来其妾愛之秘而不令藴知狗子轉長大藴入見之眉眼分明又身至長而弱異於常狗藴于是甚怪之將出共視在衆人前忽失其所在藴慨然曰殆龍兒乎庾氏之禍至矣又墓碑生金俄而為桓温所滅璞之占皆騐也璞宅在黄山北長㢅村去縣七里吳時烽火之所也璞曾經道上行遇一斫草人璞脱袴褶與之曰我命在子手中及被刑日其斫草人把劍行刑其占騐如此江隂晉時為𢎞農郡郡守因之家于此製江賦文入文選并撰爾雅三卷以顯物類 申浦楚相黄歇封為春申君本在壽州為去齊近齊常侵之迨徙都於吳封為春申君開申浦置田有上屯下屯其時四豪爭列門下各有食客三千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相傾奪齊有孟甞君田文趙有平原君趙勝魏有信陵君公子無忌楚有春申君即黄歇楚考烈王無子趙人李園乃進其女弟於春申君知其有身園乃與其女弟謀園女弟承間説春申君君進之於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考烈王病觀津人朱英説春申君殺李園歇不聴考烈王卒李園伏死士于棘門之内春申君入園死士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而李園女弟所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為楚幽王黄歇廟今在無錫縣恵山寺唐開元四年無錫尉常非熊為旱以露板檄春申君説李園之事當時下雨信有徴矣 艦浦池在縣西八十里古老云陳至徳元年江隂郡守倪啓徙江隂縣治夏浦築此城也 古暨陽城在縣東四十里漢時莫寵所築捍賊翟馬因名莫城唐武徳三年以暨陽古縣併入江隂有莫城鄉因此名之 聖英祠在縣西一百步按劉遴之神異録云晉陵暨陽城或云是魚子英廟列仙傳云子英舒鄉人也因捕魚得一赤鯉愛之將歸池中穀食之一年遂大至丈餘生角翅子英畏怖之魚乃言曰我迎汝耳上我背上與汝俱昇天忽即暴雨子英上魚背騰空而去經歲却歸故處飲食見妻子魚復還来迎之如此七年後人乃為立廟 聖母祠在縣南二百步按劉遴之神異録云廣陵縣女杜美有道縣以為妖桎梏之忽變形莫知所之因以其處為立廟號曰東陵聖母古老相傳云梁武普通年中有商人乗船夜夢有婦人曰我是東陵聖母神也隨形影逐流来此今當君船底水裏若能將形影上岸立祠當重相報其人覺悟視之果如所夢因將上岸為立祠唐武徳元年被燒今縣南一百步聖母橋因此為名見在延陵季子祠在縣西三十五里申浦按史記太伯世家注云季子冡在既陽西孔子過之題曰延陵季子之墓利城縣在奉國寺南戰國時築名若溪城唐武徳三
  年併入江隂縣 伍員祠在縣東南七十五里員湖西岸昔伍相因行過此後人悲憶之因名員湖并為立廟望姨橋在縣西南一里昔宋高祖劉𥙿少失母為姨
  所養姨往市未回高祖登橋以望之因名望姨橋又名桂橋下接下皇舊浦引水入湖往来通商旅船車深不可測浦今澱塞橋亦廢矣青山在縣西南十里上有干將鑄鑪九所也 真山在縣東二十三里昔有道士在山修道常有鹿来飲水産一女子鹿母送還道士養之長大姿首絶倫  取遂入香山湖浴浴了入山便失所在其山及湖皆香因號香山湖也一云真山山居人韓文秀見鹿産一女子墜地乃使収養及長大性好道梁武帝時度為道士及追赴上元後為至貞觀道主此觀其先在真山後移在縣東即今至徳觀是也傘熟在縣東四十里吳王闔廬第八子𦵏於此池水周迴砌石林木深竦飛鳥不敢集西南有石橋水深不可測其岸邊有石獸若歲旱土人祈之必獲嘉澤 孫無終家宅中地裂忽出二白狗兒一雄一雌無終後為桓温所害













  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