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道德顯化儀
太清道德顯化儀
經名:太清道德顯化儀。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威儀類。
太清道德顯化儀
上壽供獻
宣衛靈咒,請稱籙職
具職臣姓某上啟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母先天大聖后、太乙元君,太清洞神諸君丈人、上相上宰上保上傅君,三天四相宰輔卿監諸司官典,列位仙曹靈官,三界真靈。咸望洪慈,洞回降鑒。臣聞:太虛寥廓,上有帝鄉,元炁微茫,中存道體。乃睠太清之境,是為浩劫之家。道炁億萬,重界鴻濛,而是域官君千二百名,造化以為臣。妙有妙無,惟恍惟忽。功雖不宰,由仁民愛育而功施;迹本難窮,因垂世立教而邊顯。臣某竊稽紀傳,妄測聖神。昔武丁恭巳之九年,當斗柄建寅之望日。謂混元之誕,實在玆辰。故賀典之修,盛行于世。此特表人心嚮慕云爾,烏足為聖德光益者哉。今之日,弟子某等,欣戴罙深,歌詠不已。闢清壇而設醮,趨丹陛以稱觴。伏願不棄賤微,特回宴蠁。青牛紫炁,儼如度函谷之時;白馬朱鬃,宛若降茅山之日。羣真共會,一念潛通。臣等瞻望天階,不勝凝俟之至。謹稽首再拜,奉請。 請聖 志心謹謹,奉請太清太上天帝君、太清天帝丈人、太清九老仙都君、太清九炁丈人、上相方諸宮青童君、上宰西城總真王君、上保太丹南極元君、上傅白山宮太素元君、玄中大法師河上丈人、文始先生尹真人、泰玄上相張真君、天機上相葛真君、天樞上相許真君、僉書上相浮丘真君、上元大有真人、中元太極仙翁、下元太清仙伯、洞神太極上相、洞神太極仙伯、洞神太玄上仙、統洞神三天護法都帥、洞神九天大兵統、洞神太微僕射、洞神太極僕射、洞神木部尚書、洞神火部尚書、洞神金部尚書、洞神水部尚書、洞神土部尚書、洞神太微護兵大卿、洞神太極益筭大卿、洞神紫府上仙大卿、洞神大仙仙威監、洞神太極上仙大夫、洞神三天斬妖護尉、洞神碧虛上仙大卿、洞神九天保命上仙監、洞神紫微七政大監、洞神金闕盟威大監、洞神扶桑暘谷大監、洞神太極上仙監、洞神玄都仙令大監、洞神太極仙府兵錄、洞神九天護府司直、洞神九天雲霧大監、洞神紫府校尉、洞神明六明虛真監、洞神八極仙都護尉、洞神北極大監、洞神太極總神都司君、太清千二百官君、太清上章諸宮曹官、太清左右侍香金童玉女、太清左右侍衛龍虎君、琅瑯干真人、嵩山寇真人、太清歷代授道真人、太清開化三界神仙、日直香官使者、當境土地正神。 降聖 臣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再拜謹謹,奏請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臣等恭望洪慈,流光寶座。
太清樂引
臣等不揣凡愚,僭邀天仗。伏想神龍驂駕,天馬啟途,十二衛官以前呵,九萬飛仙而後從。流霄建節,雲霞浮十絕之旛;大輅鳴鑾,日月耀五明之扇。臣等挹瑞彩於上古,依末光於中天。釆一事之奇可,極鋪張之美陳。七珍之供願,將慶賀之儀。臣等無任稽首再拜、舞蹈之至。 步虛 寶座臨金殿,霞光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根。 臣聞:昔既誕於仙姿,蓋先陳於神水。挹東井黃華之沼,體發金光;注西華流汨之池,身生玉澤。一自九龍之薦瑞,遂令千古以為榮。玆取其名,載揚厥美。衍靈溪之一脉,流澤何窮;分東井之餘波,飛仙可託。臣等仰對道前,謹伸上獻。 法源流潤天尊 獻香 臣聞:在道之中,惟香是尚。出清微者名解脫,有濟幽度顯之功;產聚窟者號返生,有起死迴骸之妙。蓋功非在物,而在德;亦聞不以鼻,而以心。若人間卉木之為馨,豈天上神仙之所欠。然禮以少為貴者,物取其奇,則誠之不可掩夫,天其可享。臣等仰對道前,謹伸上獻。 香雲結篆天尊 獻花 臣聞:仙苑羣芳,奇花萬種。常暘日窟,仰攀若木之華;玄圃騫林,採擷空青之蕊。繁英吐而靈風晝永,朱紫艷而道日春融。蓋非凡世之色香,宜備至尊之賞玩。把瓊芳於席上,願奉天歡;化寶蓋於空中,同依道蔭。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瓊英絢彩天尊 獻燭 臣聞:原燈燭之雖微,濟陰陽之不及。蘭膏繼晷,吐朱燄之熒熒;陽燧取精,揚丹輝之燿燿。乃若太清之仙境,豈資爝火之餘光。義或取於報陽,禮宜供於列炬。臣心如此,鑒一點之長明;道力發之,徧十方而洞照。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慧光無礙天尊
獻茶
臣聞:凡卉木神奇之品,皆真仙服食之腴。七明石芝,西錫昆吾之貢;十結神草,北來空洞之深。況道家之眾藥尤多,豈人世之一茶足羨。然以奉至尊之壽,固宜效所貴之儀。蓬萊山有三,敢自詫通仙之妙;上清品第一,尚有希換骨之仙。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靈通品量天尊 獻酒 臣聞:大駕昔遊於四極,壽觴爭獻於羣仙。東海青童,奉碧醴金津之宴;九天上帝,開雲漿月液之筵。瓊花貢自朱陵,甘液來從紫府。遐想當年之美,再修今日之儀。援北斗,酌天漿,上奉九重之春色;釀西江,為壽酒,願同六合於醉鄉。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玉光浮潤天尊
獻果
臣聞:乘輿,昔巡狩之時;仙果,省職方之貢。九靈西母,進金紫之交黎;南極夫人,上赤靈之火棗。東掇扶桑之椹,北收空洞之瓜。想遺美之如存,效凡儀而有獻。頌三千歲,方成之實,未足為多;得七百年,不汗之枝,願言分賜。臣等仰對道前,謹伸奉獻。 宛味希夷天尊 進疏 臣聞天地之德,固無待於形容;日月之光,又何加於繪畫。況大道在名言之表,而重玄超思議之前。雖喻以塵沙萬劫,測量而莫盡;豈形諸案牘一言,褒讚之能詳。蓋露表之云云,實風刀之凜凜。河海於細流,不擇恃此無虞;天地之大德,日生受之必至。所陳丹悃,謹用上聞。 宣疏,宣關,向來,回向
顯化禮文 步虛 臣聞:狀太虛之體,雖至人莫叩其端倪;圓日月之容,縱巧匠難施其光彩。恭惟太清仙境、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天尊玉陛下。生於無極之先,出於太虛之上。匪有匪無,匪聲匪色,獨為至道之宗;能長能短,能方能圓,莫名萬物之母。大包宇宙,細入毫芒。巍巍蕩蕩,無能名;昏昏默默,不可識。粵自洪源肇啟,玄化潛流。高卑奠清濁之形,動靜制剛柔之體。風雷山澤,聯八卦以相生;春夏秋冬,運四時而不忒。日月星辰,麗乎上;人民品物,生其間。總總林林,生生化化,此則運元炁而開天地者也。及其九皇既立,歷代相承。乃降世以為師,遂因時而設教。陳綱立紀,經論天下之大經;利用厚生,成就生民之眾務。此則隨世代而立人道者也。然後建道德之宗旨,作清虛之法程。七部妙經,隨三乘而接引;九還丹訣,付上士以修行。間陳禮樂之原,或演浮屠之學。本末畢具,精粗備陳。萬法千門,一致百慮,此則順時俗而立教化者也。以至分形三界,應迹十方。或耀魄勾陳,上理星象。或韜光柱史,下佐國家。指白骨以成人,救洪災而度劫。扶危拯難,無感不通,濟死度生。有緣者遇此,則亙古今而度人無量者也。故神通輝赫,功德崇高。在天為萬聖之尊,在世為三教之長。三十六天、三十六地,咸歸掌握之中;八十一歲、八十一身,始顯化生之迹。神明不能極其妙,聖智不能窮其源。雖萬聲萬舌而贊揚,窮劫難盡;若一話一言之陳述,於道何裨。以今臣與弟子某等,望滄海以神流,瞻泰山之目極,不量誑惑,輒效褕揚。取聖號以為綱,刪成九禮;摘仙經而頌美,十不一存。惟其極愛敬之深,不自覺文辭之陋。伏願道心默感,天鑒潛通。以涓塵瑣瑣之言,固毋足釆;然江海汪汪之量,何所不容。臣等各運誠心,共宣妙範。 舉,按人各恭敬 志心皈命禮,杳冥昏默,冥寂玄通。粵從空洞無本,太空為道體;初發玄元始凝,祖炁立天根。造化三才,開張萬範,處無象無形之內,居太初太易之前。神寶丈人,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恍惚杳冥中有象,上無復祖道為尊。
包含造化運陰陽,剖琢虛無立天地。
上輔大羅元始化,中弘靈寶道君風。 尊居太清太極宮,是號無為大道主。 志心皈命禮,鑿開混沌,剖破玄黃。道炁混凝,由大羅而生三境;元綱流演,從祖劫而化生諸天。上列九霄,下分三界,立境界之脩品,奠真仙之奧區。徧及大千,成宗皇一。萬天教主,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一自洪濛流梵炁,便從祖劫立天根。 五千五百億重天,三洞三十六部教。 各從境界明修品,悉為真仙第等階。 天人真聖盡師承,功德巍巍超萬劫。 志心皈命禮,降九皇而設教,委歷代以為師。自伏羲以至周康,閱世者數萬餘載,始鬱華而終郭叔,稱子者十有五名。體元長仁,開物成務,示百王之軌範,作萬古之楷模。歷代帝王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皇帝王風隨世立,通玄盤古古先生。
鬱華廣壽大成稱,廣成隨應赤精號。
錄圖務成尹壽列,真行錫則燮邑名。
育成經成郭叔終,歷代為師玆可述。
志心皈命禮,因機立化,隨劫度人。道德五千餘言,開闢金丹之祖;符籙千五百卷,流傳正一之宗。教同出而異名,道並行而不悖。天人仰賴,仙聖依歸,玄中大法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化身靜老初行教,東國君臣得度多。 道歸文尹顯金丹,法付天師明正一。 真多宋倫傅鍊養,謙之干吉得經科。 枇糠陶鑄幾神仙,萬古玄風長不泯。 志心皈命禮,闡真一旨,開不二門。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東魯起見龍之嘆,設泥洹之果,演浮屠之教;西胡來乘象之迎,自號古先生,時稱隱君子,名雖鼎立,德並川流。三教宗師,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粵自殷周初顯迹,周流夏世立規程。 八十一國變胡風,九百餘年明道化。 宣聖聞風師禮樂,煩陀稽首受浮屠。 乃知三教本同歸,後學紛紛徒自苦。
志心皈命禮,道通古始,德妙玄同。上為皇,下為王,得之則可內治身,外治國,無所不宜。兼陰陽名法儒墨之長,極古今治亂天人之辯。深矣遠矣,至大順;恍兮忽兮,歸無名。道德天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道德二篇初降世,百家眾說總陳言。 虛心實腹混希夷,復命歸根守玄牝。 無為無欲歸清靜,常德常名貴自然。 修齊治平特其餘,今古神仙從此得。 志心皈命禮,以無入有,委炁成形。自鬱單六炁,電之祥,難窮載劫;迨天水五色,珠之夢,始現其身。一從白鹿以昇天,再顯青羊而降蜀。非迹之迹,自然而然。降生天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眾仙捧日從天下,五色流珠結聖胎。 歷年九九應乾元,誕日五三符洛數。 得姓元因攀李樹,出塵生即步蓮花。 天上天下獨為尊,相好端嚴俱第一。 志心皈命禮,變化無方,神通莫測。或為千二百,老子應現諸天。或為百八十,道君接引凡界。號不專於三十六號,名非止於七十二名。雖法身充滿,如虛空而妙體,本來常湛寂,混沌萬變。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妙體本來歸至一,化身千百未為多。 春為上景夏老翕,秋化神光冬童子。 世號福神現玄武,天稱星主理句陳。 譬如寶月在虛空,凡有澄波無不見。 志心皈命禮,功高列聖,德冠兩儀。布惠行,仁如春生;於萬物,隨機赴感。似月現於千江,拯苦難於微塵,濟黎元於浩劫。四生慈父。三界仁師。無量度人,眾和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界眾生真父母,劫終劫始度天人。 翦凶示相滅龐勳,救疾垂慈起光映。 華夏蠻戎俱受化,昆蟲草木亦蒙恩。 分身應化若微塵,功德贊揚莫能盡。 上來禮讚功德,已遂周成。蓋以求太虛於言象,惡睹其真;盡盛德之形容,難加其美。屍太清之為妙,豈副墨之能知。藐然豹管之窺,甚矣龍墀之瀆。既周贊禮,諒沐鑒觀。切念臣等鑽仰玄風,漸摩妙化。非不悅抱一守雌之道,其無如抗塵走俗者何。道愈遠,神愈卑,何自致內觀之地;心未澄,欲未遣,無由造常寂之天。哀此微生,爽然自失。惟願慈尊之矜,憫特施法,力以提携。令臣等懺斷業緣,早出沈迷之網;洗空結習,咸歸清淨之風。法眾虔誠,同伸懺悔。 稽首皈依三清上,無為教主混元尊。 太清道德眾真仙,太極洞神諸宰輔。 臣等自從無始劫,無明貪愛蔽真心。 或違千二百新科,或犯百八十大戒。 是非人我生邪見,空色有無墮法塵。 茫茫欲海了無律,衮衮愛河那有岸。 自恨此身無定故,輪迴生死幾曾停。 以今仰對大慈尊,懺悔願成無上道。 重告道場同業眾,靜心攝念露真誠。 受持十願結良緣,消滅塵沙千萬罪。 一願聖人壽萬歲,二願天下溥安寧, 三願道德常演化,四願風雨順時行, 五願老幼行慈孝,六願夭閼獲全生, 七願三途無苦難,八願徧地息刀兵, 九願水火不興害,十願疫瘴不流行。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無。
無心無罪兩俱空,此即是名真懺悔。
回向
向來朝禮至真,披陳懺悔,贊揚功德,並已周圓。伏願不捨慈悲,普施恩貺。削愆尤於黑簿,罪垢風清;紀福壽於丹書,善芽日長。為上因緣,志心稱念太清顯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顯化設醮儀
宣衛靈咒,請稱法位 具位奉行,太清顯化醮法。祭酒臣某上啟太清玄元無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德天尊,先天太后,太乙元君,太清諸君丈人,太清四輔河上丈人、文始先生,三天四相,洞神宰輔卿監、一切仙曹,太清千二百官君,左右金童玉女龍虎君,三界官屬,一切威靈。咸望洪慈,俯垂洞鑒。臣聞:有物混成,強名曰道。在希夷之表,無形無名;以無情於恍忽之中,有象有精,而有物。天地萬化由之而出,陰陽四時得之而成。形色智力、消息之來者不窮,進退存亡、邪正之相尋何已。苟無主宰於其間者,烏能悠久而不息哉。惟我混元,是為道祖。念羣有皆吾之有,能不扶持;而眾生自我而生,奈何委棄。遂分靈於浩劫,將應化於微塵。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更萬世而無倦;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使三才之咸安。化被洪纖,風行隱顯。萬物歸而不為主,其德乃貞;百姓用而莫能知,可名為大。臣某蓬蓽賤士,蒭狗陳人。夙荷大造之恩,獲處下風之列。分於道,形於一,雖同委順之全;知其雄,守其雌,未悟谷神之妙。屬遇真元之令節,諉為祖炁之降辰。八十一身,猶是太虛之全體;七億萬劫,不殊元始之初年。蕞爾寒微,亦念浮生之易失。慈尊哀憫,特施餘澤於含靈。復命歸根,咸使得長生之道;修緣證行,庶逢開大有之期。臣等致恭上香,初獻。 初獻,宣詞 按如詞旨,一諷達天聰,仰覬道慈,俯垂省覽。臣聞:自然者,道由不生,所以生,生妙用謂;神以不有,而能有,有況元象。隱於空洞而至真,本於太無。始乎無始,終乎無終,固難擬化生之事;今則非今,古則非古,豈容繫世代之時。惟其職教,化以為心,不免和光,塵而示體。昔高宗御極,當歲在辰之九年,以殷正紀,時實斗柄,建寅之二月。忽睹陽景重輝之瑞,乃知真人出世之符。八十一年極太陽之九數,七十二相又元炁之一初。于北玄李谷以有光,視西蜀太官而為盛。由是姓名始著,風化斯行。訪道元君,明學者必有師之義;隱德柱史,見聖人不遺世之心。流玄教,於中華;演浮屠,於西域。雖真仙隱顯,本非世俗之能知;而紀傳昭彰,證以天經而不惑。臣某等聞風譙郡,訪古瀨鄉。撫遺迹之猶存,恨生世之不早。攀庭檜而飈輪已遠,濯靈池而仙體難瞻。拜真像於丹青,無異睹青天於雲霧;考豐功於簡冊,僅能得泰山之毫芒。空懷睠戀之心,莫寓皈依之志。欽遇降生之日,敬修慶賀之儀。九光甘液,白玉文英,遐想羣仙之上壽;三玄紫奈,絳樹丹實,緬懷萬帝之稱觴。正希林之宴方酣,豈濁世之歡肯顧。然道以慈悲而接物而。臣懷愛敬以事君,精念潛通,匪于其人,而于其意。高靈昭答,不享其禮,而享其誠。過望之私,不知其僭。臣等再拜致恭,上香亞獻。 亞獻,宣進狀 臣聞:太初太易,無象無形,大道莫窮其宗祖;生天生地,神鬼神帝,玄功靡得而名言。惟古今道術,雜出於百家;而儒釋黃老,並列於三教。雖禮樂,非名法兵權之比;然未如,無為自化之尤高。雖禪空異堅白同異之辭,然豈若不言善應之為,愈况靈寶真一之旨,洎金丹性命之方。大者,可以致神仙;小者,猶能芘家國。道尊德貴,是宜超上古而獨存;巧妙功深,以故非中人之能識。紛紛曲士,往往危辭。或目以異端,或毀為外道。且自然至理,於玆又何加焉。彼小智自私,見其不知量也。臣謹與弟子某等,雖慚下俗,每誦玄經,聞神明之教而作興,慕清靜之風而洗濯。嘆聖去以踰遠,憐世降而愈卑。吾道非乎,獨不見,太古羲農之俗;微言絕矣,孰能明,陰符道德之書。幸吾師震夙之辰,為我道興隆之託。伏願恢弘世教,振策宗風。三洞天書,願全文之復出;無為上道,隨浩劫以長存。乃若任造化以為功,齊太虛而比壽,皆真尊所宜素有,非小臣可得盡言。臣等拜手致恭,上香終獻。 終獻,宣疏 臣聞: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坎離既濟,則生黃芽。以丹鼎英精,既迥殊於流俗;則紅塵煙火,豈可奉於高仙。玆因酌水之儀,而效獻湯之禮。黃昏一匕,探囊願試於仙方;白雪九還,換骨蘄分於餘劑。臣等虔恭捧揚奉獻。 進湯,奉經 送聖 臣聞:神潛恍惚,無往不存。道在虛無,有求輒應。配渺渺大羅之境,而巍巍萬有之尊。且求於色相者已非,矧擬以去來者踰遠。然既因人,而倣為此禮;苟非循迹,而莫致其誠。是故香花燈燭,以表其宜;詞疏表章,以通其意。荷高明之委鑒,懼褻瀆之貽誅。玆賀禮之告成,非飈斿之可挽。伏想九光鶴蓋,自碧落以來迎;八景龍輿,凌青冥而上返。臣等雲霄極目,涕泗交頤。言有盡而意無窮,形雖疏而心甚邇。當年白鹿尚可訪於譙城,異日青羊安得來於蜀郡。臣等下情不勝攀戀之至,謹稽首拜送。 回軿頌
太清道德顯化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