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寒岡先生文集/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寒岡先生文集

作者:許穆
1680年
卷一

先生生星州沙月鄕。明肅皇帝嘉靖二十二年七月壬子也。諱逑。字道可。姓鄭氏。牧隱敍傳西原大姓者也。上世有大將軍顗。高麗世。以忠節著聞。自僉議贊成瑎,淸河君㥽左諫議大夫輔,進賢館大提學樞。至政堂文學捴。以文學相傳五世。又五世有思中。賢而不出。鄕黨稱至行。寒暄堂金先生之外孫也。娶星州李氏。生先生。以名臣之世。隱德不昌。後世必有達者是也。先生兄适,崑壽皆貴用。崑壽。昭敬世。封西川君。以耆德稱者也。先生少好禮。發憤讀書。從吳德溪先生。受易乾坤文言。二十一。初見陶山李先生。講心經。道旣通。遠近皆師之。昭敬王六年。選才學士。修撰金宇顒白上曰。有鄭逑者少遊李滉,曹植之門。明於經術。可以布衣召問治道也。上特召除官不起。蒼坪。作寒岡精舍。家禮集覽補註成。後拜昌寧縣監。先生三十八。上召見。問曰。李滉,曹植其學何如。對曰。滉德厚而學純。學者可易以尋入。植特立獨行。學者難以爲要也。上又問大學踐行宗旨。對曰。先儒言天德王道在愼獨。而立志與有爲爲貴。上稱善。旣之縣。修祀典。行鄕射,鄕飮酒,養老之禮。一年。監司報政最。以持平召之。辭去。五年。大召儒學。校正小學四書口訣。先生召至京師。明年。爲咸安郡守。問舊俗。修廢政。表善行。治敎大行。二年歸。四年。有倭寇連陷三京。上西狩。國大亂。時先生爲通川。起義兵伐賊。傳檄郡縣。上兄河陵君避亂山中。爲亂民所迫死。而亂者匿之。不知屍處。先生因問囚得之。收殯以聞。上爲之於悒嘆息而言曰。無以報德。特拜江陵府使。一年歸。以承旨召。公入侍經筵。上問易程傳,本義何先。對曰。易之道。明乎消長盈虛之理。不失時中者也。徒以卜筮前知而已者。末也。程傳先也。明年。出爲關東觀察使。方兵革未定。受命築鴒原城。以爲關東保障。置元冲甲祠壇。至江陵祭國殤。下令諸郡縣。皆掩髂埋胔。寧越審魯陵。原州祭隱者元天錫墓。上旣還都。賊屯海上。聲言再擧。諸王子妃嬪。皆在成川。成川古卒本扶餘。山深阻阨。賊路遠故也。時先生爲成川。上戒諸王子曰。警戒謹飭。毋得過於賢太夫。三年。懿仁王后薨。將葬。有妖言。上䟽論山陵事。二年。爲忠州。北江祭國殤。月餘謝歸。是歲被召。校正經書義,五先生禮說,心經發揮成。絶鄭仁弘。武屹精舍成。在修道山中。山高谷深。今有武屹藏書。四年。有安東之命。一年歸。明歲。光海君立。特拜大司憲。於是。三司告臨海君有變。爭言置法。而事皆無實。而積疑已成。先生上䟽諫曰。先王末命在耳。先嬪早世。兄弟二人。寢食不離。殿下至情。尤有不忍焉者。獄不必盡究。人不必盡問。罪不必盡覈。法不必盡施也。旣獄成。國人寃之。先生連上箚自劾曰。臣望殿下全彛倫之至愛。而物議愈騰。以全恩爲非。臣貪榮冒祿。大失人臣去就之義。遂辭去。於是。禮曹問大喪喪服之禮。有講定喪禮十八條。五年。有逆竪朴應犀者上變告。國舅延興家旣族滅。永昌才八歲當置法。而又有母后異宮別處之議。先生復上䟽曰。昔周景王時。賊臣擔括作亂。欲立王子侫夫。侫夫實不知擔括欲立己也。旣事發。擔括出奔。尹言多,劉毅等五人。共殺侫夫。非王命也。孔子書之曰。天王殺其弟侫夫。侫夫之死。初不出於景王。特莫之禁也。左氏曰。罪在王也。穀梁氏曰。甚之也。杜預曰。殘骨肉也。爲景王之累何如也。景王之過。五大夫成之也。今日之事。稚然無識。又非但侫夫之不知也。論者必欲奉命者。又不甚於景王之莫之禁也歟。其欲使殿下將何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也。又曰。父子大恩。古之人臣。以過宮伏地積誠。格君勉君。今之言者。乃以別宮異處請焉。此臣所未曉者也。殿下必以舜之心爲心。恭爲子職。無變於前日之所事者。爲舜亦不越乎是也。於是。永昌旣見殺。而大妃閉之西宮。供奉朝謁皆廢宗室大臣諸大夫諫者。皆得罪。先生更欲盡言極諫。以爲爲宗社之大逆。負天下之大罪者。孰有如武瞾者也。張栻以當時不廢爲言。朱熹曰。在中宗則不敢爲出母之事。壞大義毁大防。以循今日之論。則殿下他日地下。將何以有辭於先王。出入太廟。亦何以爲顔於薦享乎。草䟽未上。柳瀹䟽批下。有曰鄭逑首發全恩之說。掠美名。亂是非。爲不忠不義。先生知不可諫而乃止。二年。五服沿革圖成。顯皇帝萬曆四十八年。先生七十八。其正月甲申。先生寢疾五日而歿。四月。葬蒼坪。弟子皆服三年。先生謙下有禮。敦厚忠信。身爲禮義之王。四方學士宗師之。南方自古稱君子之邦。今先生之鄕。又去先生未遠。餘敎不亡。人心安善俗。重爲邪。知禮讓。擬於鄹魯云。先生死之四十四年。改蒼坪之葬。改葬之墓。州北五里印懸大葬是也。先生遺文十一卷。其文皆裨益於斯學斯文。如編類五先生禮說,心經發揮,禮記喪禮分類,家禮集覽補註,五服沿革圖。率皆開牖後學。而又戊申癸丑全恩箚。出於至誠惻怛。爲百代之敎。自古富貴者。當時則榮。歿則已焉。先生以布衣歿而彌彰者此也。今世代漸遠。當時諸弟子皆老死。晩世末學及門者穆。少先生五十二歲。今年八十有六。朝夕且死。忘其僭越。正其訛誤。考定編類。以爲寒岡先生文集。

上之六年下浣。門人陽川許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