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十一
嵩山文集 卷十一 宋 晁說之 撰 張元濟 撰校勘記 景舊鈔本
|
文集巻第十一
嵩山景迃生晁説之字以道一字伯以
别著上
昜規
説之山縣無事輙以所聞讀易自娱若著書則
不敢而又未能忘言于斯世也作昜規十有一
篇建中靖國元年辛巳六月十二日磁州武安
縣咸池軒
三才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是未重卦之時三才之象固已具矣所謂兼三
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者言三畫既兼三
才而六畫又以兩之故卦成于六畫也又曰兼
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三才之道也葢兼
兩之者别有所屬言惟三才之道而已也聖人
前後反復告人明矣奈何後之學者以初二爲
地三四爲人五上爲天乎伏羲初畫卦時三才
不乎有地與人而獨無天可乎夫所謂仰觀
俯察者無所不寓也昔顔永嘉獨有得于此何
衡陽有屢排之况他人乎顔云過此以徃予欲
無言其所感不淺矣説之初聞虞翻夢吞三爻
而通昜陸希聲夢三聖人而捨彖象作傳意夫
二子者可語伏羲之昜也翻乃蔽于互體㫄通
希聲不出王輔嗣之藩籬惜哉唯楊子雲準昜
而為三𤣥一行論三微而成一象其得㴱矣吾
康節先生所謂昜者伏羲氏之昜也
昜爻相應
學者以初應四二應五三應上予不知其何以
也繫辭言卦爻象數剛柔變通之䫫非一也其
詳至于三言五言七言而不已未嘗及所謂初
四二五三上之應也繫辭論咸九四之類凡十
有七爻闡𢎞明著若恐無以告人者諄諄勤矣
又未嘗一言及乎應也在爻凡三百八十四象
示其吉凶悔吝無咎所以肰者亦未嘗一言在
應也惟師小畜履同人大有豫臨无妄咸恒遯
暌損萃升未濟十有六卦之彖以應為言而實
非初四二五三上之應也脱如初四二五三上
之應則損應有時而益亦應有時也未濟剛柔
應而既濟亦剛柔應也損既濟之彖何為不以
言乎彼四十八卦乃皆無應乎且夫八純卦或
者皆曰無應也其皆不善乎獨艮之彖乃言上
下敵應不相與又何邪小畜大有五陽而一隂
或者謂小畜之六四初九大有之六五九二為
應耳安有柔得位而上下俱應之理乎大有六
五之交與夬九二之載善矣九三上九號為無
應而九三公用亨于天子上九自天祐之吉无
不利顧豈不善乎中孚九二九五號為無應而
九二鳴鶴在隂九五有孚攣如則不必如大有
之六五九二有應乎中孚六三上九號為有應
而六三鼔罷歌泣之無常上九翰音登天而無
實反不如大有之九三上九之無應乎遯初六
九四號為有應而初六遯尾九四好遯陽利應
而隂不利應乎頤初九六四號為有應而初九
凶于捨龜六四吉于得虎又乃隂利應而陽不
利應乎升初六六四號為無應而初六升大吉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隂無應而俱得乎豐初九
九四號為無應而初九遇其配主九四遇其夷
主陽亦無應而俱得乎鼎六五九四號為有應
而六五鼎黄耳金鉉上九九三號為無應而上
九又亦玉鉉何邪暌初九九四號為無應而九
四暌狐六三上九號為有應而上九又亦暌狐
何邪咸之三隂三陽而感也六爻乃俱不以應
而為得又復何邪由是言之烏論夫有應無應
而明得失邪王弼所謂觀變動者存乎應非也
予嘗逺究其失亦非弼倡之特弼專以斯為術
耳葢前見乎九家之易與夫荀爽之傳京房之
占而房占術中應乃其一事也葢房于易論世
故貴應今捨世而惟應之尚猶六軍戰而無元
戎徒貴竒兵也且房之占未必宻于郭璞而璞
不以位為應矣况其不為璞者乎昔殷荆州問
逺公曰易以何為體逺公曰易以感為體殷曰
銅山西崩靈鍾東響便是易乎夫以感論易者
猶見鄙于前人而乃區區于六位之應不尢末
乎
位
繫辭謹于爻而畧于位葢爻有變而位不變也
吉凶悔吝无咎者皆自爻而出也故曰六爻之
動三極之道也又曰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
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
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位有貴賤而
無吉凶悔吝无咎也故又曰吉凶悔吝生乎動
者也爻象動乎内吉凶見乎外位皆不與焉學
者既説初四二五三上之應又謂以陽居陽隂
居隂為得位得位者吉以陽居隂以隂居陽為失
位失位者凶聖人又亦不道也肰則九五九三
六二六四俱善乎六五六三九二九四俱不善
乎聖人何必區區焉繫辭以断其吉凶不遺拇
指之微不諱豕鬼之怪研極之不已乎繫辭論
位之詳且明者曰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
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逺者其
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
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夫六
五六三謂之危可也詎皆凶乎六二六四俱不
利逺者而學者以六二為善則無過矣何必用
柔中而補過邪學者不以四為中則六四永不
能用柔中而補過邪謙六四無不利撝謙大畜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頤六四顛頤之吉何邪繫
辭又論位之為重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即継
之何以守位曰仁葢位為虛而仁為實位也茍
得其人雖謙之初六謙謙君子用渉大川吉升
之初六允升大吉寧論以隂居陽之四二乎雖
大有之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鼎之上九鼎
玉鉉大吉無不利寧論以陽居隂之三五乎蹇
之六二九三六四九五號居得位乃一于蹇而
危何也解之六三九四六五號俱失位乃一于
解而安雖六三之負乗致宼亦吝而已焉何邪
蹇之四爻既俱得位獨六四象言當位何也解
之四爻既俱失位獨九四象言未當位何也困
之九四號為失位象乃言雖不當位有與也需
之上六號為得位象又亦言雖不當位未大失
也又如㱕妹六五號為失位而象言其位在中
以貴行也旅之九三號為得位而旅焚其次喪
其童㒒九四號為失位而旅于處得其資斧噬
㗐彖言雖不當位利用獄也至六五象則言貞
厲無咎得當也既濟彖言剛柔正而位當未濟
彖言雖不當位剛柔應也參差反復如此則有
得失初不繫于位之當否果何足論哉借如彼
學者之論則位之不當者衆矣象之所言才十
有三豫臨噬㗐震兑中孚未濟之六三解夬
萃小過之九四大壯之六五是也位之當者亦
衆矣象之所言者才七比兑渙節中孚之九五
臨賁之六四是也不知果何謂邪嗚呼聖人之
告人亦明矣其義必在爻位者則兼爻位而稱
之大畜六四元吉有喜六五之吉有慶之類是
也有爻位之義兼在卦者則又亦兼卦著之比
之初六有它吉大有初九無交害之類是也顧
弗明乎學者乃倡之喜于自昩而已
承乗
學者既為有應無應得位不得位之説而求之
或不通則又為承乗之説譬如狡兎三窟期必
一安其説謂隂承陽則順陽承隂則逆陽乗柔
則吉隂乗剛則凶紛紛者至于專君奪民分女
冠婚患失患得區區封植烏覩觀㑹通于自肰
行典禮而不作周流廣大者哉是離皆得于上
而失于下坎皆得于下而失于上豈其肰乎且
𮗚之繫辭曽無一字及此也繫辭有所謂凡昜
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者似乎
承乗而非也此論昜之情耳爻彖以情言吉凶
以情遷是也安論位之逺近乎象亦有所謂從
上舎下志在内志在外者復似乎承乗而非也
象泛言上下内外而不正以一爻為言也其言
乗剛者凡五屯噬㗐震之六二六五豫之六五
皆本諸震而云尔也非震非坎未之或恤如乾
昜以知險坤簡以知阻則尢無所病也若夫乘
柔與乘剛者象亦不見一字也師九二之承天
寵蠱初六之意承考六五之承以徳㱕妹初九
之吉相承上六之承虛筐節六四之承上道又
豈正爻位而云哉小過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
及其君遇其臣辭之難了者自王輔嗣而來一
口曰初祖也五君也六二過初而不及五云尔
也不知凡厥六二如之何也其不思亦甚矣荀
悦稱桓帝時馬融著昜解頗生異説及臣叔父
故司徒爽著昜傳據爻象承應隂陽變化之義
以十篇之文解説經意由是兌豫之言昜者咸
傳荀氏學而馬氏亦頗行于世肰則乘應之學
自荀爽而盛歟
中正
中正昜之所尚也雜物撰徳辨是與非則非其
中爻不豈謂位之中乎吉凶者貞勝者也天
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
動貞夫一者也亦豈謂位之正乎學者必以位
而論中正則季氏不特富于周公亦且賢于仲
尼矣如六二九五為中且正則凡六五九二俱
不善乎初上三四永不得用中乎艮六五安得
艮其輔以中正未濟九二安得貞吉中以行正
復之六四中行泰之六四中心願焉者又復何
邪如以陽居陽以隂居隂為得位而正陽之居
隂隂之居陽為失位而不正則凡初九九三皆
善而初六六三皆不善乎凡六四上六皆善而
九四上九皆不善乎晉之初六獨行正艮之初
六未失正䝉初六之正法離上九之正邦又復
何邪凡所謂貞吉貞凶者皆外初六九二六三
九四六五上九之事歟未濟六爻在彼學者皆
失正失中而九二九四六五何以皆貞吉邪以
卦言之中孚用中䝉頤養正中孚獨二五徳
而䝉之六五不得為童䝉之吉頤六五不得有
居貞之吉邪葢彖之所謂中正者自因卦而為
言又安得以爻卦為一體哉曽卦爻之不辨也
悲夫
卦爻
觀變于隂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是卦
爻各有所自也卦以象告爻以情言又其為用
亦不同也學者正指一爻而成一卦是爻猶頸
也卦猶贅也聖人何喜多端而蘊崇哉得非學
者見小畜彖言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同
人彖言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大有彖
言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遂爾妄
意歟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因以成大有
之卦似可也小畜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何
能成小畜之卦乎同人六三同人于宗吝亦能
成同人之卦乎彼為之辭曰成卦則可為爻則
不可予所未喻也譬如有人未知牧豕使之擾
龍不其難乎又彼謂虎尾不咥人亨者正為
六三一爻也六三則虎尾咥人凶大過棟撓
本末弱者正謂初六上六之弱也初六藉用白
茅无咎上六過渉滅頂凶果其弱歟如此之類
不因彖而妄使卦爻冰炭者卒無典常㫄行而
流也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象
昔𥞇康作言不盡意論殷融作象不盡意論卓
哉吾意夫二子者可謂言易也其㴱得聖人之
言者歟聖人謂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意使意
盡于象則亦盡于言而意非言之所盡則亦非
象之可盡姑立象以盡之果莫之盡也意如其
盡則象亦不立今象之立以盡不盡之意非盡
不盡之言也學者乃争嘵嘵于象是聖人欲以
盡意者欲盡言也不亦悖乎何襄城患之乃為
六象之論曰實象曰假象曰偏象曰圓象曰義
象曰用象蕭氏又難之不取偏象圓象而立四
象之論何蕭不知一物俱有六象非一象各著
一物是未免嘵嘵之徒也彼鄭康成虞翻輩巧
于取象㫄行曲致王弼患之曰爻茍合順何必
坤乃牛義茍應健何必乾乃為馬弼乃太恕乎
是易之立象猶詩人之託興于艸木鳥獸乎孫
盛之誚弼宜哉盛為象妙于見形論曰聖人之
觀不足以達变故表圓應於蓍龜圓應不可
為典要故寄妙迹于六爻六爻周流惟化所適
雖一晝而吉凶並章㣲一則失之矣擬託象
而慶咎交著繫則失之矣八卦者圓化之影
迹也天下者寄見之一形也圓影未之象
一形兼未形之形故盡二儀之道不與亁坤齊
妙風雨俱变不與巽坎同體嗚呼不得𥞇殷與
之談必也孫安國乎
主
卦各有主也學者一槩主之于五不知孔子魯
逢掖何乃為百代文教之主歟紂商王曽不得
以獨夫自全其故何邪屯之初六以貴下賤大
得民而九五屯其膏施未光謙之九三勞謙君
子萬民服而六五利用侵伐征不服主果何在
邪豐之初九遇其配主九四遇其夷主果以誰
為之主邪升之六四王用亨于岐山既濟九三
高宗伐鬼方之類則主之立象明矣學者未之
思乎
徳
夫卦辭變通至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亦以極
矣又乃言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則昜
以徳為尚也乾之大無不周其所稱者四徳而
已也夫既以健順論乾坤又言乾之徳行常易
以知險坤之徳行常簡以知阻顧豈一徳之云
哉學者于巽知其入而不知其出也于艮知其
止而不知其行也于震知其動而不知其恐懼
也于兑知其説而不知其憂傷也于坎知其陷
而不知其為隂之中也隂陽之所始也陷不自
陷也于離知其麗而不知其為陽之中也隂陽
之所終也麗不自麗也彖于恒言巽而動于益
言動而巽于咸言止而説不於損言説而止何
邪意自有所在也學者論説止之徳于損非聖
人之意也如為一之于徳則有泰而無否常復
而不剥君子之道未知或消而小人之道無自
以長矣嗚呼學者于八卦惟知一徳執一徳而
不知屈伸安用居觀其象動觀其变消息盈虚
之尚乎
變
智者觀变于幾㣲之初而昧者則不肰見雨施
而知天之變物感葉落而知物之變秋亦 晩
矣京房虞翻荀爽蜀才之徒嘗論易之变矣不
過謂泰否变而為咸恒咸恒变而為損益坤之
上六下處乾三乾之九三上升坤六而為損乾
之九三下處坤初坤之初六上升乾四而為益
坤之上六來居乾之二而為賁之文剛乾之九
二分分居坤上而為否之文柔如斯而已耳安
得六十四卦所以四營十八变參伍以变之法
哉嗚呼昜之变茍如此不其晩乎王弼獨知賁
有乾坤之变而區區以情明爻通变以辭明卦
適变又何其晩邪夫情之好惡辭之險易变之
迹也非其迹之所以變也變動以利言吉凶以
情遷則將变而情亾矣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
尚其变則既变而辭亾矣弼曽未知思乎孫盛
誚弼以𫝊㑹之辨麗于浮義至于六爻变化羣
象所効五氣相推皆擯落多所不闗非誣也今
之學者滔滔又皆弼之下走也
訓詁
古之人訓詁緩而簡故其意全雖數十字而同
一訓雖一字而兼數用至隋唐間何妥二劉輩
好異務華訓巧而過使其意散兩字兩訓而不
得通或者則又紛肰解剥累數十言而不能訓
一字畫蛇既成紛肰多足也毫髪輕重宻于商
君之治泰前人或不容轉㗋矣夫五經之訓皆
緩而簡唯昜為甚如豫六五恒不象曰中未
亾也艮六五艮其身象曰止諸躬也兑九四之
喜有慶也今人之辨此六字同異學如之何哉
豫之九四所謂盇簮 由漢以來諸儒皆曰簮
疾也雖王弼不知牛在古非稼穡之資而及乎
簮則亦曰疾也至侯果始有冠簮之訓適契今
日穿窬之學不知古者禮冠未知有簮名也若
此者甚衆可勝言哉又且古人之語多倒學者
不可不知必如今人之語法讀山海經之類多
所不了為其語多倒故也况夫昜之作于中古
乎坤初六霜堅冰至象曰馴致其道至堅冰
也夫初九壯于前趾徃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
徃咎也夫子順其辭以告人如此奈何後之人
樂于穿窬必為之辭哉若夫文字有科斗籀篆
𨽻書相仍之訛舛或其授受之不同則具在〈别録〉
書
堯典中氣中星〈堯元年甲辰孟〉
日中星鳥春分而日與斗中則曰日中春為陽
中而春分又為春之中也方是之時陽進而中
中以居晝隂退而中中以居夜晝而日在奎出
夘入酉夜而奎亦出夘入酉斗建夘之中晝漏
五十夜之漏亦五十是謂日中方陽用事也故
稱日云以此正夫仲之中氣則孟而日疾季而
日遲從可知也日行于東而星見于南則曰星
鳥東際乎南木以主火于是取中也以彼正此
也實本之于冬至之虛也冬至之日在虚一度
則春分之昏星七度中而南正中天也所謂南
正中天者南方之中星見而正乎東也南方之
中星星是也彼井鬼栁則過中張翼軫則未中
若以謂七宿合昏畢見者孔氏之誤也豈有七
宿百九度而于一夕間畢見者哉此實春分之
一時正位之中星也非春分之常夜昏見之中
星也若夫春分之常夜昏見之中星則孟而觜
參仲而井鬼季而栁星張乃為合度如得于星
中則孟而昏觜參中仲而昏井鬼中季而昬栁
星張中從可知也
日永星火夏至而日近斗逺則曰日永日行極
北斗行極南也天去地下高而日行地中淺也
陽與隂交而陽數多隂數少不勝乎陽也日行
極北故日永而暑生于上斗行極南故夜短而
溼生于下天去地下高故日永而形則益日行
地中淺故夜短而氣在後陽數多故晝數多隂
數少故夜數少日出乎寅而入乎酉也隂不勝
乎陽故日出即見而無物以蔽之陽方勝也故
稱日永而已以此正仲之中氣則孟而日遲季
而日疾從可知也日行于南而星見于東則曰
星火南際于東火生于木于是取中也以彼正
此也實本之于冬至之虛也冬至之日在虚一
度則夏至之昏房二度中東正中天也所謂東
正中天者東方之中星見而正乎南也東方之
中星房是也彼角亢氐則過中心尾箕則未中
若以謂七宿合昬畢見者孔氏之誤也豈有七
宿七十七度而于一夕間畢見者哉此夏至一
時之中星也非夏至之常夜昏見之中星也若
夫夏至之常夜昏見之中星則孟而翼軫仲而
角亢季而氐房心乃為合度如得于房中則孟
而昬翼軫中仲而昬角亢中季而昬氐房心中
從可知也
宵中星虚秋分而斗與日中則曰宵中秋為隂
中而秋分又居秋之中也方是之時隂進而中
中以居晝陽退而中中以居夜晝而日在角出
夘入酉夜而角亦出夘入酉斗建酉之中夜漏
五十晝之漏亦五十是謂宵中方隂用事也故
稱宵云于宵之中實知日之所在也得日之所
在也得日之所在則知中星之度也故必舉宵
與日相成也以此正仲之中氣則孟而宵疾季
而宵遲從可知也夫既得于宵中則晦朔望
朓朒舉可考矣孰謂不言月乎日行于西而星
見扵北則曰星虚西際乎北金以生水于是取
中也以彼正此也實本之于冬至之虚也冬至
之日在虚一度則秋分之之昬虚九度中而北
正中天也所謂北正中天者北方之中星見而
正西也北方之中星虛是也釋天曰北陸虚也
又曰𤣥枵虚也彼斗牛女則過中危室壁則未
中若以謂七星皆以秋分日見以正三秋者孔
氏之誤也豈有七星九十六度而于一夕間畢
見者哉此秋分之一時正位之中星也非秋分
之常夜昬見之中星也若夫秋分之常夜昬見
之中星則孟而尾箕仲而斗牛季而女虚危乃
為合度如得于虚之中則孟而昬尾箕中仲而
昬斗牛中季而昬女虚危中從可知也
日短星昴冬至而日逺斗近則曰日短日行極
南斗行極北也天去地下淺而日行地中㴱也
隂與陽易而隂數多陽數少陽不勝乎隂也日
行極南故日短而寒生于上斗行極北故夜永
而燥生于下天去地下淺故日短而形則損日
行地中㴱故夜永而氣在先陽不勝乎隂故日
雖出而未見有蔽之者也隂數多故夜數多陽
數少故晝數少日出乎夘而入乎申也陽方易
也故稱日短云以此正仲之中氣則孟而日疾
季而日遲從可知也日行于北而星見于西則
曰星昴北際乎西水生于金于是取中也以彼
正此也實本于冬至之虚也冬至之日在虚一
度則昴七度中而南正中天也所謂南正中天
者南方之中星見而正乎北也南方之中星昴
是也故釋天曰西陸昴也又曰大梁昴也彼奎
婁胃則過中畢觜參則未中若以謂七星並見
以正冬之三節者孔氏之誤也豈有七宿八十
三度而于一夕間畢見者哉此冬至之一時正
位之中星也非冬至之常夜昬見之中星也若
夫冬至之常夜昬見之中星則孟而室壁仲而
奎婁季而胃昴畢乃為合度如得于昴之中則
孟而昬室壁中仲而昬奎婁中季而昬胃昴畢
中從可知也歴代儒生執常夜昬見之中星乃
以此中星為季月之時如王肅何承天梁武帝
虞𠠎王孝通李淳風輩號知曆者尚且惑之至
隋劉焯始知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為合朔肰本
之于冬至之日日在危則非也又以堯元年丙
子亦非也傳仁均雖亦知此為合朔而專守昴
中使其曆法闊踈見非于王孝通至唐一行始
考冬至在虚一度而得鳥火虚昴之正焉劉向
謂春張昬而中可以種榖夏大火昬而中可以
黍菽秋虚昬而中可以種麥冬昴昬而中可以
斬伐田獵葢藏亦是類也
日法
寅賔出日經天者必始于測日日動而東天動
而西天日錯行隂陽更廵如不得于日則莫得
于天也測日必立之表立表必于地之中帝堯
之時嵎夷實地之中也何則冀州帝堯之所都
當是之時天下之中也嵎夷又冀州之中也測
其出之景而導之謂之寅賓出日萬物于是乎
不昩夫陽之用事也夫有所出而莫為之儐則
失其行矣非日失其行也人于是失日之行也
儐如賓主之儐徐邈之讀是也古文儐通作
賓孔氏以賓為導亦讀曰儐近世乃為賓主之
説非也此正以日為王非可賓之且儐與餞之
義正相允㑹云得出日之正故一日而進十五
日而退十四日始進終退二十八日始退終進
莫不正也方是之時日出東中而入西中言出
日則其入于西中者可知也方其以陽用事也
故稱其日出云以至夏而出于東北維入于西
北維亦可知也羲叔之職不言出日寓之于此
焉
寅餞納日測其入之景而𠊱之謂之寅餞納日
萬物于是乎不失夫隂之用事也夫既入而莫
為之餞則失其所㱕矣非日失其所㱕也人于
是失日之㱕也餞如賓主之餞故也方是之時
日入西中而出東中言納日則其出于東中者
可知也方以其隂用事也故言納云以至冬而
出于東南維入于西南維亦可知也和叔之職
不言納日寓之于此也夫既知日之所納則知
月之所出矣一日而朒十五日而朓以日為紀
也日徃則月來月徃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
焉不少間也或以為羲和以成嵗為事言日而
未嘗言月非篤論也
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閠月定四時成嵗羲
和既以秩在四時矣日于是乎分月于是乎建
時于是乎正嵗于是乎成朞三百有六旬有六
日分日章也以閠月建月㑹也定四時正時綂
也成嵗立嵗元也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
竒焉周于二十七日正于二十八日虛于二十
九日盈于三十日朔與次朔同者大不同者小
凡三百六十五日有竒周而復始故曰朞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朞者周而復始之名也有六旬
云者實名之而虚數之也實當有三百六十六
日而通以六小則三百五十四日也四日亦得
一旬之數也故不曰六十日而曰有六旬云而
有六日者亦實名之而虚數之也實當有六日
而以氣盈朔虚則得五日四分日之一也四分
日之一亦得一日之數也故又稱曰有六日云
所以肰者隂陽之理生之義消息之數于是
乎在也常月以之成焉閏月以之生焉三嵗失
閏則差一月九嵗失閏則差三月十七嵗失閏
則差六月是閏月者所以正常月也閏月正則
常月正矣故特以閏月為言夫月既建則時自
正矣定古文作正開元誤作定期古文從日而
小篆從月
洪範小傳
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先武成以事天後洪
範以極天道不稱周年而稱商祀就箕子以訪
焉則武成所謂乃反商政政由舊者于是乎在
武王若曰箕子者吾商之舊三公也吾欲有聞
則訪焉 帝乃震怒不畀不畀者不與也帝之
不與鯀者鯀失治道于天下也故聲其惡曰彛
倫攸斁迹其不畀之實曰鯀則殛禹乃嗣興
禹嗣鯀之職而鯀之所不擧者一日興起也舊
説廢父與子者誤也其意私且狹也天乃錫禹
者錫其所興也錫則畀之也洪範九疇彛倫攸
叙者天人徳之也 初一曰五行五行得其叙
是謂彛倫攸叙土爰稼穡水之潤下火之炎上
木之曲直金之從革皆具于土矣土何事之有
其于稼穡則從人之欲而無不可也爰曰也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
作甘潤下作鹹水鹹也炎上作苦火苦也曲直
作酸木酸也從革作辛金辛也稼穡作甘土甘
也 二五事一曰貌木也二曰言金也三曰視
火也四曰聽水也五曰思土也 三八政一曰
食二曰貨三曰祀五行之具用也四曰司空水
也五曰司徒土也六曰司寇金也七曰賓木也
八曰
保之極也無偏無陂遵王之
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
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
側王道正直㑹其有極㱕其有極曰皇極之敷
言是彛是訓于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
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
天下王言人君人臣所以作極之術如此也人
君之極極于上帝庶民之極極于吾君也歛時
五福用敷錫厥庶民凡厥正人既富方穀汝弗
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徳汝雖
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當次于五福之疇 六三
徳一曰正直土也二曰剛克火也金也三曰柔
克水也木也平康正直同土用土也疆弗友剛
克因水木用火金也燮友柔克因火金用水木
也沈潜剛克因水用火也高明柔克因火用水
也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
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
凶于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當次于五福
之疇 七稽疑曰雨木也曰霽火也曰䝉金也
曰驛水也曰克土也曰貞曰悔五行具也䝉金
文作雺天氣下地不應也驛今文作圛升雲半
有半無也克于龜象五行交相堯與土之狀相
類 八庶徴曰雨木也曰暘金也曰燠火也曰
寒水也曰風土也曰肅時雨若木以類從也曰
哲時燠若火以類從也曰謀時寒若水以類從
也曰聖時風若土以類從也咎徵曰狂恒雨若
木自咎也曰僭恒暘若金自咎也曰豫恒燠若
火自咎也曰急恒寒若水自咎也曰䝉恒風若
土自咎也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師尹惟日嵗
月日時無昜百穀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
平康日月嵗時既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昬不明
俊民用徴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
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
雨當次五紀之疇 九五福一曰壽土也二曰
富水也三曰康寧火也四曰攸好徳木也五曰
考終命金也惟五福實亦用如夀富而康寧
康寧而夀富攸好徳而考終命考終命而壽富
之類六極一曰凶短折土也金也二曰疾火也
三曰憂火也四曰貧水也五曰惡木也六曰弱
木也
説之二十年前為洪範之學本諸伏生劉向
一行而古今之説不敢遺也為傳數千言靖
康丙午冬遇金賊于睢陽五世图書悉以灰
燼寧知有吾之洪範傳今年戊申冬飄流金
陵遇東里好學後生嘗標記予傳之五行于
本書予欣肰見之如覩再生之物也方抱病
危弱于冬至前一日因作此小傳自安其私
也而念學者之益良亦未昜議也二十二日
壬寅至其次序則多本諸泰山姜至之先生
論五行則張廷評景發之云
詩之序論一
作詩者不必有序夫既有序而直陳其事則詩
可以不作矣説詩者或不可以無序断㑹一詩
之㫖而序之庶幾乎發明先民之言以告後生
弟子焉今之説者曰序與詩同作無乃惑歟夫
作詩之君子世莫得而氏之其所經見者則周
公吉甫家父孟子也其人大聖且賢也其所作
可與二三君子偶者雖末之亦善士也其感惟
㴱其誠惟加其辭惟緩徘徊自致吾愛君之心
焉先王先公之烈于是乎在也序詩者于所刺
不諱時君之惡而暴其私無所不及雖閭閻委
𤨏之私亦不過是豈特善罵云乎邪亦自善訐
而餘怒悉紓而罷矣尚何託之鳥獸草木䖝魚
文之訓詁比之音聲以成詩乎吾君既治一國
之君皆美之也吾何容心哉猶肰以亷肉節奏
詠之颺之是所以為先王先公之烈者也序詩
者于所美直而且倨殆類考功所書縣令最狀
尚何託之鳥獸草木蟲魚文之訓詁比之聲音
以成詩乎孰為詩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乎如
山有樞之序曰有財不能用有鍾鼓不能以自
樂有朝廷不能洒掃車攻之序曰宣王能内修
政事外攘夷狄復文武之境土修車馬備器械
復㑹諸侯於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詩無遺
思矣如此之類一序而足又何必詩之作邪由
是觀之詩之所序非當時之所作明矣且逸詩
之傳幸而託於金石得完者歧下之石鼓也又
安覩序耶自澤陂之序絶其後繼而有作者屈
原離騷亦未嘗有序而序之者王逸也秦漢之
間古詩之傳興致深逺頗有國風遺韻而亦未
嘗有序知之者固自知之况夫先民之言本諸
人情而有作人情不亡則其言不患乎不明也
譬諸喜樂而笙歌疾痛而呻吟古今一也又豈
懼人之不可知則黙以已乎殆夫晉魏文墨之
士才力凡下陋不知學因習説詩之序而自為
其詩序盖可慚也已今之説者反因此以誣商
周之君子何異以王莾論周公哉
詩之序論二
或曰詩之序非當時之所作抑子夏之所作歟
曰予不知子以子夏爲何如人也周之東遷諸
侯未之有勤王者衛宣公不知從王伐鄭春秋
罪之矣序伯𠔃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爲王前驅
過時而不反焉其與衛人之怨王歟當斯之時
桓王五聘于魯而諸侯未之有親王者序葛藟
刺周室道衰棄其九族則諸侯之親王者其已
厚歟秦康公隳其先君穆公之業惟知日〈太上御名〉兵
於母家自喪服以尋干戈而終身戰不知已序
渭陽稱其我見舅氏如母存焉是果純孝歟周
公之誅管蔡不得已也序棠棣燕兄弟也閔管
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何其安忍而善厄人哉
又安在其為燕耶忽之不昬扵齊卒以無大國
之助則今世昬姻論族者賢矣哉君子之與正
而抑簒弑也尚矣鄭昭公正也當立者也山有
扶蘇蘀𠔃狡童之類序忽而刺之幽后亦未之
有可刺者而序白華刺之晉武公陳厲公者内
弑而盗立之君也石季龍苻堅之流也序無衣
羙武公序墓門姑責陳佗無良師傅失其類耶
尊王而賤夷狄天下之通義也秦仲者石勒劉
元海之流也秦襄公聦曜之流也序車轔羙秦
仲序駟鐡小戎羙襄公何也夫取非所有者盗
也襄公取周地而能之果足訓哉周之王應天
命也序文王有聲継伐也是文王以伐紂為志
武王以伐紂為功也序庭燎因以箴宣王則雲
漢之作妄也序沔水規宣王則韓奕之作妄也
序鶴鳴誨宣王序白駒黄鳥我行其野刺宣王
則崧高烝民之作妄也序祈父刺宣王則江漢
之作妄也小雅之貴為大雅未有小雅之惡如
此而大雅之善如彼者也風雅頌各有體序騶
虞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
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者
風其為雅歟文王其為僭王歟序魚麗美萬物
盛多可以告神明雅其為頌歟序閔予小子嗣
王朝扵廟也敬之羣臣進戒嗣王也小毖嗣王
求𦔳也頌其為小雅歟子夏茍知有君臣父子
兄弟夫婦與正而抑簒弑尊王而賤夷狄明乎
周之王業謹乎風雅頌之體則序詩者非子夏
也善夫韓愈之議曰子夏不序詩之道有三焉
不智一也暴中冓之私春秋所不明不道二也
諸侯猶世不敢以云三也且夫春秋之志深矣
豈特定哀之間多微辭哉後世學士大夫聚十
數師儒之説而傳道之尚多所不通夫子於洙
泗之間口以授受而不敢公言者遜也何為夫
子怯於春秋而子夏勇扵序詩乎至扵喪服傳
稱子夏所作予何疑焉
詩之序論三
或曰鄭君於詩譜以序為子夏所作及於鄭志
荅張逸問高子曰靈星之尸也者謂高子之言
非毛公後人著之其意又以是為毛公所作然
則是序毛公之所作歟曰此予疑不能明也在
漢有齊詩韓詩毛詩齊魯韓三家之詩早立慱
士而傳者多卿相顯人所説與毛詩又不類以
関雎葛覃巻耳鵲巢采蘩采蘋騶虞鹿鳴四
牡皇皇者華之類皆為康王詩王風為魯詩皷
鍾為昭王詩異同不可悉舉賈誼以騶虞為天
子之囿以木𤓰為下之報上劉向以衛向以衛
宣夫人作邶栢舟黎莊公夫人作式微陳媍道
蔡人之妻作芣苢之類皆三家之説也揚雄號
為慱極羣書而乃因三家之説 為之言曰周
康之時頌聲作乎下闗雎作乎上習治也與毛
詩大不類如此則其序必不同也惟序同則説
亦同而説之不同者序之不同可知也惜乎典
籍堙滅之餘三家之説不著扵今而今所略見
者韓詩之叙曰芣苢傷夫也漢廣悦人也汝墳
辭家也蝃蝀刺奔女也其詳可勝言哉今於文
章猶不能與人同機杼而既名之曰四家詩則
詩各有叙也明矣且説韓詩者謂其叙子夏所
作説毛詩者亦曰子夏叙也是何一人之手異
同如此邪無乃各託所尊以求信於人乎然則
毛詩之序毛公所作歟毛公無一言以及序而
傳詩甚略得非以其大㫖已見扵序歟予所以
疑不能明者爲其多駢蔓不純之語亦似非出
扵一手故也序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
不修焉𠉀人刺近小人也共公逺君子而好近
小人焉鳲鳩刺不一也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
一也采緑刺怨曠也幽王之時多怨曠者也其
駢蔓無益多如此序樛木逮下也言能逮下而
無嫉妬之心焉謂之逮下可也誠扵逮下則何
嫌於嫉妬之心焉謂之逮下可也誠於逮下則
何嫌扵嫉妬之心耶序日月衛莊姜傷己也遭
州吁之難傷已不見荅於先君以至困窮之詩
也謂之傷已可也莊姜近無以制州吁而逺念
舊惡扵先君則孰謂先君之思耶其駢蔓自戾
多如此春秋閔公二年冬十有二月狄入衛
序定之方中曰衛為狄所滅不亦過乎序木𤓰
則曰衛國有狄人之敗又何其不及耶其不純
多如此桓之序曰桓武志也或以為注般之注
曰般樂也或以為序失其傳又多如此騶虞
之序曰仁如騶虞毛公傳曰騶虞義獸也下泉
序思明王賢伯以郇伯之故也毛於郇伯曰郇
侯也而不以為方伯彤弓序曰天子錫有功諸
侯盖非常之賜也毛公説彤弓以講徳習射則
禮之常者耳庭燎序羙宣王也因以箴之毛公
傳意略不及所謂箴苕之華序曰因之以饑饉
蓋因人可以食鮮可以飽而云爾毛公乃曰治
日少而亂日多不亦優乎果非毛公作歟范曅
謂九江謝曼卿善毛詩乃為其訓衛宏徔曼卿
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㫖于以傳於世
魏鄭公于志寧李淳風李延壽謂詩序子夏所
創毛公衛敬仲又加潤益之其言良有以夫
詩之序論四
孟子荀卿左氏賈誼劉向漢諸儒論説及詩多
矣未嘗有一言以詩序為議者則序之所作晩
矣孟子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而序者曰衛之
滛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是七
子之母者扵其先君無妻道於七子無母道過
孰大焉孟子之言妄歟孟子之言不妄則序詩
者非也諸儒之論與序詩者異而謂序無一言
非者非予所學也韋昭杜預亦間以詩序為言
而預頗有與之異同者則士之好學不罔不殆
者于詩之序宐有皂白云
文集巻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