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御定康熙字典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御定康熙字典 總目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九日
  上諭南書房侍直大學士陳廷敬等朕留意典籍編定羣書比年以來如朱子全書佩文韻府淵鑑類函廣羣芳譜併其餘各書悉加修纂次第告成至於字學並闗切要允宜酌訂一書字彚失之簡略正字通渉於汎濫兼之各方風土不同南北音聲各異司馬光之類篇分部或有未明沈約之聲韻後人不無訾議洪武正韻雖多駮辯迄不能行仍依沈韻朕嘗參閲諸家究心考證凡䝉古西域洋外諸國多從字母而來音由地殊難以牽引大抵天地之元音發於人聲人聲之象形寄於㸃畫今欲詳略得中歸於至當増字彚之闕遺刪正字通之繁冗勒為成書垂示永久爾等酌議式例具奏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康熈字典序
  易傳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周官外史掌達書名於四方保氏養國子教以六書而考文列於三重盖以其為萬事百物之統紀而足以助流政教也古文篆隷随世逓變至漢許氏始有說文然重義而略於音故世謂漢儒識文字而不識子母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七音之傳肈自西域以三十六字為母從為四聲横為七音而後天下之聲總於是焉嘗考管子之書所載五方之民其聲之清濁高下各象其川原泉壤淺深廣狭而生故于五音必有所偏得則能全備七音者鮮矣此厯代相傳取音者所以不能較若畫一也自說文以後字書善者於梁則玉篇於唐則廣韻於宋則集韻於金則五音集韻於元則韻會於明則洪武正韻皆流通當世衣被後學其傳而未甚顯者尚數十百家當其編輯皆自謂毫髮無
  憾而後儒推論輙多同異或所收之字繁省失中或所引之書濫疎無準或字有數義而不詳或音有數切而不備曾無善兼美具可奉為典常而不易者朕每念經傳至博音義繁賾據一人之見守一家之説未必能會通罔缺也爰命儒臣悉取舊籍次第排纂切音解義一本說文玉萹兼用廣韻集韻韻㑹正韻其餘字書一音一義之可採者靡有遺逸至諸書引證未備者則自經史百子以及漢晉唐宋元明以來詩人文士所述莫不旁羅博證使有依據然後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氣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一音之不備矣凡五閱嵗而其書始成命曰字典於以昭同文之治俾承學稽古者得以備知文字之源流而官府吏民亦有所遵守焉是為序
  康熈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九日


  御定康熙字典
  總閱官
  原任 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     臣張玉書原任 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二級 臣陳廷敬
  纂修官
  原任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臣凌紹雯原任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史 夔原任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周起渭
  太  僕  寺  卿  加   級     臣王景曾
  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一級      臣梅之珩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加四級臣蔣廷錫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三級       臣陳 璋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 加 一 級    臣汪 漋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二級       臣勵廷儀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學士加五級       臣陳邦彦
  翰  林  院  侍  讀  學  士    臣張逸少
  原 任翰林院侍讀加 一 級  臣潘從律原 任翰林院侍讀加 一 級  臣朱啓昆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加一級 臣趙熊詔左春坊左諭徳兼翰林院修撰加二級臣薄有徳原任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 臣吳世燾翰  林  院  編  修  臣陳壯履翰 林 院 檢 討 加 一 級臣劉師恕翰 林 院 編 修 加 一 級臣萬 經翰  林  院  編  修  臣凃天相
  原任翰林院編修加一級     臣俞 梅原  任 翰 林 院 編 修 臣劉 巗翰 林 院 修 撰 加 一 級臣王雲錦原 任 翰 林 院 編 修  臣賈國維翰 林 院 編 修 加 一 級臣繆 沅翰 林 院 編 修 加 六 級臣蔣 漣
  原任監察御史八品頂帶     臣劉 灝
  纂修兼校刋官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加一級臣陳世倌














  御定康熙字典凡例
  一六書之學自篆籀八分以來變為楷法各體雜出今古代異今一以說文為主參以正韻不悖古法亦復便於楷書考證詳明體製醇確其或字彚正字通中偏旁假借點畫缺略者悉為釐正
  一古韻失傳晉魏以降創為律韻行世雖其間逓有沿革然矩矱秩然不可紊亂開口閉口音切迥殊輕脣重脣字母各别自洪武正韻一書為東冬江陽諸韻併合不分矣今詳引各書音切而悉合之等韻辨析微茫集古今切韻之大成合天地中和之元氣後之言音切者當以是為迷津寳筏也
  一切韻有類隔通廣諸門最難猝辨正字通欲率用音和然於字母淵源茫然未解以致幫滂莫辨曉匣不分貽誤後學為害匪淺今則悉用古人正音其他俗韻㮣置不錄
  一音韻諸書俱用翻切人各異見未可強同今一依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為主同則合見異則分載其或此數書中所無則參以玉篇類篇五音集韻等書又或韻書所無而經傳史漢老莊諸書音釋所有者猶為近古悉行采入至如龍龕心鏡諸書音切類多臆見另列備考中不入正集
  一說文玉篇分部最為精密字彙正字通悉从今體改併成書總在便於檢閱今仍依正字通次第分部閒有偏旁雖似而指事各殊者如焸字向收日部今載火部霴字向收隶部今載雨部熲潁穎㯋四字向收頁部今分載水火禾木四部庶檢閱既便而義有指歸不失古人製字之意
  一字兼數音先詳考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正音作某某讀次列轉音如正音是平聲則上去入以次挨列正音是上聲則平去入以次挨列再次列以叶音則一字數音庶無掛漏
  一字有正音先載正義再於一音之下詳引經史數條以為證據其或音同義異則於每音之下分列訓義其或音異義同則於訓義之後又云某韻書作某切義同庻幾引據確切展卷瞭然
  一正音之下另有轉音俱用空格加一又字於上轉音之後字或通用則云又某韻書與某字通再引書傳一條以為證據字或相同則云又某韻書與某字同亦引書傳一條以實之其他如或作某書作某俱依此例至有兩字通用則首一條云與某通次一條加一又字於上或有通至數字者竝依此例
  一集内有或作某書作某者有與某字通與某字同者或通或同各有分辨或作者顯屬二字偶爾假借也如禮祭法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則烈或作厲左傳晉侯見鍾儀問其族曰泠人也則伶或作泠書作者形體雖異本屬一字也如花作華馗作逵等類條分縷析各引經史音釋為證
  一集内所載古文除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韻會諸書外兼采經史音釋及凡子集字書於本字下既竝載古文復照古文之偏旁筆畫分載各部各畫詳註所出何書便於考證
  一正字通音訓每多繁宂重複今於音義相同之字止云註見某字不載音義庻幾詳略得宜不眩心目
  一引用訓義各以次第經之後次史史之後次子子之後次以雜書而於經史之中仍依年代先後不致舛錯倒置亦無層見叠出之𡚁
  一正字通所載諸字多有未盡今備采字書韻書經史子集來厯典確者竝行編入分載各部各畫之後上加增字以别新舊
  一正字通承字彙之譌有兩部叠見者如垔字則襾土兼存羆字則网火互見他若虍部已收䖑䖐而斤日二部重載舌部竝列甛憩而甘心二部已收又有一部叠見者如酉部之𨠎邑部之𨜒後先矛盾不可殫陳今俱考校精詳倂歸一處
  一字有形體微分訓義各别者佩觿正譌等書辨之詳矣顧尚有譌以承譌諸家蒙混者如大部之奕與廾部之弈說文點畫迥殊舊註不加考校徒費推詳今俱細為辨析庶指事瞭然不滋偽誤
  一正字通援引諸書不載篇名考之古本譌舛甚多今俱窮流溯源備載某書某篇根據確鑿如史記則索隱正義兼陳漢書則師古如淳𡘋列他若郭象註莊高誘註吕悉從原本不敢妄増其閒字有兩音音有兩義則𡘋采無遺如或有音無義有義無音則又寧缺無僞偶有參酌必用按字標明古書具在不可誣也
  一字彙補一書考校各書補諸家之所未載頗稱博雅但有字彙所收誤行增入者亦有正字通所增仍為補綴者其餘則專從海篇大成文房心鏡五音篇海龍龕手鑑搜眞玉鏡等書或字不成楷或音義無徵徒混心目無當實用今則詳考各書入之備考庶無以偽亂眞之弊
  一篆籀淵源猝難辨證正字通妄加釐正援引不倫累牘連篇使讀者瞢然莫辨今則檢其精確者錄之其泛濫無當者竝皆刪去不再駁辨以滋異議









  御定康熙字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十
  御定康熙字典        小學類二字書之屬
  提要
  臣等謹按
  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康熙五十九年
  聖祖仁皇帝御定古小學存於今者惟説文玉篇為最舊説文體皆篆籀不便施行玉篇字無次序亦難檢閲類篇以下諸書則惟好古者蔵弆之世弗通用所通用者率梅膺祚之字彚張自烈之正字通然字彚疎舛正字通又為蕪雜均不足依據康熙四十九年
  諭大學士陳廷敬等刪繁補漏辨疑訂訛勒為此書仍兩家舊目以十二辰紀十二集而每集分三子卷凡一百一十九部冠以總目檢字辨似等韻各一卷殿以補遺備考各一卷部首之字以畫之多寡為序部中之字亦然每字之下先列唐韻廣韻集韻韻㑹正韻之音唐
  韻久佚今能一一徴引者徐鉉校說文所用即唐韻之翻切也次訓釋其義次列別音別義次列古音均引證舊典詳其始末不使一語無稽有所考辨即附于注末又每字必載古體用說文例改従隷書用集韻例兼載重文別體俗書訛字用干禄字書例皆綴于注後用復古編例仍従其字之偏旁别出于諸部用廣韵互見例至於増入之字各依字畫多寡列于其數之末則説文之新附體部韵略之續降例也其補遺一卷收稍僻之字備書一卷收不可施用之字凡古籍所載務使包括無遺盖拘泥古義者自說文九千字外皆斥為偽體遂至音韻必作音均衣裳必作衣尚韓愈書為韓瘉諸葛亮書為諸葛諒動生滯礙于事理難通固為不可若夫孫休之所自造王起之所未識傳奕之稱埿人段成式之作□字皆考之古而無徴用之今而多駭存而並列則通儒病其荒唐削之不登則淺識疑其挂漏别為附録等諸外篇尤所謂去取得中權衡盡善者矣
  御製序文謂古今形體之辨方言聲風之殊部分班列開卷了然無一義之不詳無一音之不備信乎六書之淵海而七音之準繩也乾隆四十六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