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經
忍經 作者:吳亮 元 |
序
[编辑]忍乃胸中博閎之器局,為仁者事也,惟寬恕二字能行之。顏子云「犯而不校」,《書》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謂也。韓信忍於胯下,卒受登壇之拜;張良忍於取履,終有封侯之榮。忍之為義,大矣。惟其能忍則有涵養定力,觸來無競,事過而化,一以寬恕行之。當官以暴怒為戒,居家以謙和自持。暴慢不萌其心,是非不形於人。好善忘勢,方便存心,行之純熟,可日踐於無過之地,去聖賢又何遠哉!苟或不然,任喜怒,分愛憎,捃拾人非,動峻亂色。干以非意者,未必能以理遣;遇於倉卒者,未必不入氣勝。不失之偏淺,則失之躁急,自處不暇,何暇治事?將恐眾怨叢身,咎莫大焉!其視呂蒙正之不問姓名,張公藝九世同居,寧不愧耶?愚因暇類集經史語句,名曰《忍經》。凡我同志一寓目間,有能由寬恕而充此忍,由而至於仁,豈小補哉!
大德十年丙午閏月朔古杭蟾心吳亮序
忍經
[编辑]《易·損卦》云:「君子以懲忿窒欲。」
《書》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罟汝,則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寬綽其心。」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
《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昭公元年:「魯以相忍為國也。」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門,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左傳》:「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
《論語》: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又曰:「君子無所爭。」又曰:「君子矜而不爭。」曾子犯而不校。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辯若訥。」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又曰:「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荀子曰:「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藺相如曰:「兩虎共鬥,勢不俱生。」
晉王玠嘗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譴,終身無喜悒之色。」
細過掩匿
[编辑]曹參為國相,舍後園近吏舍。日夜飲呼,吏患人,引參遊園,幸國相召按之。乃反,獨帳坐飲,亦歌呼相應。見人細過,則掩匿蓋覆。
醉飽之過,不過吐嘔
[编辑]丙吉為相,馭史頻罪,西曹曹罪之。吉曰:「以醉飽之過斥人,欲令安歸乎?不過吐嘔丞相東茵。」西曹第忍之。
圯上取履
[编辑]張良亡匿,嘗從容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墜其履圯上。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受之,曰:「孺子可教矣。」
出胯下
[编辑]韓信好帶長劍,市中有一少年辱之,曰:「君帶長劍,能殺人乎?若能殺人,可殺我也;若不能殺人,從我胯下過」。韓信遂屈身,從胯下過。漢高祖在為大將軍,信召市中少年,語之曰:「汝昔年欺我,今日可欺我乎?」少年乞命,信免其罪,與其一校官也。
尿寒灰
[编辑]韓安國為梁內史,坐法在獄中,被獄吏田甲辱之。安國曰:「寒灰亦有燃否?」田甲曰:「寒灰倘然,我即尿其上。」於後,安國得釋放,任梁州刺史,田甲驚走。安國曰:「若走,九族誅之;若不走,赦其罪。」田甲遂見安國,安國曰:「寒灰今日燃,汝何不尿其上?」田甲惶懼,安國赦其罪,又與田甲亭尉之官。
誣金
[编辑]直不疑為郎同舍,有告歸者,誤持同舍郎金去,金主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舍,償之。後告歸者至,而歸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
誣褲
[编辑]陳重同舍郎有告歸寧者,誤持鄰舍郎褲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說,市褲以還。
羹汙朝衣
[编辑]劉寬仁恕,雖倉卒未嘗疾言劇色。夫人欲試之,趁朝裝畢,使婢捧內羹翻汙朝衣。寬神色不變,徐曰婢曰:「羹爛汝手耶?」
認馬
[编辑]卓茂,性寬仁恭,愛鄉里故舊,雖行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嘗出,有人認其馬。茂心知其謬,嘿解與之。他日,馬主別得亡者,乃送馬,謝之。茂性不好爭如此。
雞肋不足以當尊拳
[编辑]劉伶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伶曰:「雞肋不足以當尊拳。」其人笑而止。
唾面自乾
[编辑]婁師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曰:「吾輔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嫉也,將何求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不拭自乾,當笑而受之。」
五世同居
[编辑]張全翁言,潞州有一農夫,五世同居。太宗討并州,過其舍,召其長,訊之曰:「若何道而至此?」對曰:「臣無他,唯能忍爾。」太宗以為然。
九世同居
[编辑]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臨幸其家。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流涕,遂賜縑帛。
置怨結歡
[编辑]李泌、竇參器李吉甫為才,厚遇之。陸贄疑有黨,出為明州刺史。贄之貶忠州,宰相欲害之,起吉甫為忠州刺史,使甘心焉。既至,置怨與結歡,人器重其量。
鞍環不加罪
[编辑]裴行儉嘗賜馬及珍鞍,令吏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云:「不加罪。」
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编辑]唐光祿卿王守和,未嘗與人有爭。嘗於案几間大書忍字,至於幃幌之屬,以繡畫為之。明皇知其姓字非時,引對曰:「卿名守和,已知不爭。好書忍字,尤見用心。」奏曰:「臣聞堅而必斷,剛則必折,萬事之中,忍字為上。」帝曰:「善。」賜帛以旌之。
盤碎,色不少吝
[编辑]裴行儉初不都支遮匐,獲鑲環寶,不貲。番酋將士觀焉。行儉因奢,遍出示坐者。有瑪瑙盤二尺,文采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懼,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也。」色不少吝。
不忍按
[编辑]許圍師為相州刺史,以寬治部,有受賄者,圍師不忍按,其人自愧,後修飭,更為廉士。
遜以自免
[编辑]唐婁師德,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劇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
盛德所容
[编辑]狄仁傑未輔政,婁師德薦之。後曰:「聯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歎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吾知吾不逮遠矣。」
含垢匿瑕
[编辑]晉陳騫,沉厚有智謀,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存績。
未嘗見喜怒
[编辑]唐賈耿,自朝歸第,接對賓客,終日無倦。家人近習,未嘗見其喜怒之色,古之淳德君子,何以加焉?
語侵不恨
[编辑]杜衍曰:「今之在位者,多是責人小節,是誠不恕也。」衍歷知州,提轉安撫,未嘗壞一官員。其不職者,委之以事,使不暇惰;不謹者,諭以禍福,不必繩之以法也。范仲淹嘗與衍論事異同,至以語侵杜衍,衍不為恨。
釋盜遺布
[编辑]陳寔,字仲弓,為太丘長。有人伏梁上,寔見,呼其子訓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聞自投地,伏罪。寔曰:「觀君形狀非惡人,應由貧困。」乃遺布二端,令改過之,後更無盜。
湣寒架橋
[编辑]淮南孔旻,隱居篤行,終身不仕,美節甚高。嘗有竊其園中竹,旻湣其涉水冰寒,為架一小橋渡之。推此則其愛人可知。
射牛無怪
[编辑]隋吏部尚書牛弘,弟弼好酒而酗,嘗醉射弘駕車牛。弘還宅,其妻迎曰:「叔射殺牛。」弘聞無所怪,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已知。」顏色自若,讀書不輟。
代錢不言
[编辑]陳重,字景公,舉孝廉,在郎署。有同郎署負息錢數十萬,債主日至,請求無至,重乃密以錢代還。郎後覺知而厚辭謝之。重曰:「非我之為,當有同姓名者。」終不言惠。
認豬不爭
[编辑]曹節,素仁厚,鄰人有失豬者,與節豬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後所失豬自還,鄰人大慚,送所認豬並謝。節笑而受之。
鼓琴不問
[编辑]趙閱道為成都轉運使,出行,部內唯攜一琴一龜,坐則看龜鼓琴。嘗過青城山,遇雪,舍於逆旅,逆旅之人不知其使者也,或慢狎之,公頹然鼓琴不問。
唯得忠恕
[编辑]范純仁嘗曰:「我平生所學。唯得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親睦宗族,未嘗須臾離此也。」又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益見忠直
[编辑]王太尉旦薦寇萊公來相,萊公數短太尉於上前,而太尉專稱其長。上一日謂太尉曰:「卿雖稱其美,彼談卿惡。」太尉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見其忠。臣所以重準也。」上由是益賢太尉。
酒流滿路
[编辑]王文正公母弟,傲不可訓。一日過冬至,祠家廟列百壺於堂前,弟皆擊破之,家人俱駭。文正忽自外入,見酒流,又滿路,不可行,俱無一言,但攝衣步入堂。其後弟忽感悟,復為善。終亦不言。
不形於言
[编辑]韓魏公器重閎博,無所不容,自在館閣,已有重望於天下。與同館王拱辰、御史葉定基,同發解開封府舉人。拱辰、定基時有喧爭,公安坐幕中閱試卷,如不聞。拱辰奮不助己,詣公室謂公曰:「此中習器度耶?」公和顏謝之。公為陝西招討,時師魯與英公不相與,師魯於公處即英公事,英公於公處亦論師魯,皆納之。不形於言,遂無事。不然不靜矣。
未嘗竣折
[编辑]歐陽永叔在政府時,每有人不中理者,輒峻折之,故人多怨。韓魏公則不然,從容諭之,以不可之理而已,未嘗峻折之也。
非毀反己
[编辑]韓魏公謂:「小人不可求遠,三家村中亦有一家。當求處之理。知其為小人,以小之處之。更不可接,如接之,則自小人矣。人有非毀,但當反己是,不是己是,則是在我而罪有彼,烏用計其如何。」
辭和氣平
[编辑]凡人語及其所不平,則氣必動,色必變,辭必厲。唯韓魏公不然,更說到小人忘恩背義欲傾己處,辭和氣平,如道平常事。
委曲彌縫
[编辑]王沂公曾再蒞大名代陳堯谘。既視事,府署毀圯者,既舊而葺之,無所改作;什器之損失者,完補之如數;政有不便,委曲彌縫,悉掩其非。及移守洛師,陳復為代,睹之歎曰:「王公宜其為宰相,我之量弗及。」蓋陳以昔時之嫌,意謂公必反其故,發其隱者。
詆短遜謝
[编辑]傅獻簡公言李公沆秉鈞,日有狂生叩馬獻書,歷詆其短。李遜謝曰:「俟歸家,當得詳覽。」狂生遂發訕怒,隨君馬後,肆言曰:「居大位不能康濟天下,又不能引退,久妨賢路,寧不愧於心乎?」公但於馬上踧踖再三,曰:「屢求退,以主上未賜允。終無忤也。」
直為受之
[编辑]呂正獻公著,平生未嘗較曲直。聞謗,未嘗辯也。少時書於座右銘曰:「不善加己,直為受之。」蓋其初自懲艾也如此。
服公有量
[编辑]王武恭公用善撫士,狀貌雄偉動人,雖里兒巷婦,外至夷狄,皆如其名氏。御史中丞道輔等,因事以為言,乃罷樞密,出鎮。又貶官,知隨州。士皆為之懼,公舉止言色如平時,唯不接賓客而已。久之,道輔卒,客有謂公曰:「此善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職言事,豈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於是,言者終身以為愧,而士大夫服公為有量。
寬大有量
[编辑]《程氏遺書》:「子言:范公堯夫寬大也。昔餘過成都,公時攝帥。有言公於朝者,朝廷遣中使降香峨嵋,實察之也。公一日在子款語,子問曰:『聞中使在此,公何暇也。』公曰:『不爾,則拘束已而。』中使果然怒,以鞭傷傳言者耳,屬官喜謂公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謗,清聞於朝。』公既不折言者之為非,又不奏中使之過也。其有量如此。」
嗬辱自隱
[编辑]李翰林宗諤,其父文正公昉,秉政時避嫌遠勢,出入僕馬,與寒士無辨。一日,中路逢文正公,前趨不知其為公子也,劇嗬辱之。是後每見斯人,必自隱蔽,恐其知而自愧也。
容物不校
[编辑]傅公堯俞在徐,前守侵用公使錢,公竊為償之,未足而公罷,後守反以文移公,當償千緡,公竭資且假貸償之。久之,鉤考得實,公蓋未嘗侵用也,卒不辯,其容物不校如此。
德量過人
[编辑]韓魏公鎮相州,因祀宣省宿,有偷兒入室,挺刃曰:「不能自濟,求濟於公。」公曰:「几上器具可直百千,盡以與汝。」偷兒曰:「願得公首以獻西人。」公即引頸。偷兒稽首曰:「以公德量過人,故來相試,几上之物已荷公賜,願無泄也。」公曰:「諾。」終不以告人。其後,為盜者以他事坐罪,當死,於市中備言其事,曰:「慮吾死後,惜公之德不傳於世。」
眾服公量
[编辑]彭公思永,始就舉時,貧無餘資,唯持金釧數隻棲於旅舍。同舉者過之,眾請出釧為玩。客有墜其一於袖間,公視之不言,眾莫知也,皆驚求之。公曰:「數止此,非有失也。」將去,袖釧者揖而舉手,釧墜於地,眾服公之量。
還居不追直
[编辑]趙清獻公家有三衢,所居甚隘,弟侄欲悅公意者,厚以直易鄰翁之居,以廣公第。公聞不樂,曰:「吾與此翁三世為鄰矣,忍棄之乎?」命亟還公居而不追其直。此皆人情之所難也。
持燭燃鬢
[编辑]宋丞相魏國公韓琦帥定武時,夜作書,令一侍兵持燭於旁,侍兵他顧,燭燃公之鬢,公劇以袖摩之,而作書如故,少頃回視,則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鞭笞,亟呼視之,曰:「勿易渠,已解持燭矣」。軍中咸服。
物成毀有時數
[编辑]魏國公韓琦鎮大名,日有人獻玉杯二隻,曰:「耕者入壞塚而得之。表裏無暇可指,絕寶也。」公以白金答之,尤為寶玩。每開宴召客,將設一桌,覆以錦衣,置玉杯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將用之,酌酒勸坐客,俄為一吏誤觸倒,玉杯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坐客曰:「凡物之成毀,亦自有時數。」俄顧吏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歎服公寬厚之德不已。
罵如不聞
[编辑]富文公少時,有罵者,如不聞。人曰:「他罵汝。」公曰:「恐罵他人。」又告曰:「斥公名云富某。」公曰:「天下安知無同姓名者?」
佯為不聞
[编辑]呂蒙正拜參政,將入朝,有朝士於簾下指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既而,同列必欲詰其姓名,蒙正堅不許,曰:「若一知其姓名,終身便不能忘,不如不聞也。」
罵殊自若
[编辑]狄武襄公為真定副帥,一日,宴劉威敏,有劉易者亦與坐。易素疏悍,見優人以儒為戲,乃勃然曰:「黥卒乃敢職此。」詬罵武襄不絕口,擲樽俎而起,武襄殊自若不少動,笑語愈溫。易歸,方自悔,則武襄已踵門求謝。
為同列斥
[编辑]王吉為添差都監,從征劉旰。吉寡語,若無能動。為同列斥,吉不問,唯盡力王事。卒破賊,遷統制。
不發人過
[编辑]王文正太尉局量寬厚,未嘗見其怒。飲食有不精潔者,不食而已。家人欲試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淡飯而已。問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飯,公視之,曰:「吾今日不喜飯,可具粥。」其子弟訴於公曰:「庖肉為餐人所私食,肉不飽,乞治之。」公曰:「汝輩人料肉幾何?」曰: 「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為饔人所瘦。」公:「盡一斤可得飽乎?」曰:「盡一斤固當飽。」曰:「此後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發過皆類此。嘗宅門壞,主者撤屋新之,暫於廊廡下啟一門以出入。公至側門,門低,據鞍俯伏而過,都不問門。畢復行正門,亦不問。有控馬卒,歲滿辭公,公問:「汝控馬幾年?」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復呼回,曰:「汝乃某大人乎?」於是厚贈之。乃是逐日控馬,但見背,未嘗視其面,因去見其面方省也。
器量過人
[编辑]韓魏公器量過人,性渾厚,不為畦畛峭塹。功蓋天下,位冠人臣,不見其喜;任莫大之責,蹈不測之禍,身危於累卵,不見其憂。怡然有常,未嘗為事物遷動,平生無偽飾其語言。其行事,進,立於朝與士大夫語;退,息於室與家人言,一出於誠。人或從公數十年,記公言行,相與反復考究,表裏皆合,無一不相應。
動心忍性
[编辑]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者,溫潤之物,若將兩塊玉來相磨,必磨不成,須是得他個粗礦底物,方磨得出。臂如君子與小人處,為小人侵陵,則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如此道理出來。
受之未嘗行色
[编辑]韓魏公因諭君子小人之際,皆高以誠待之。但知其為小人,則淺與之接耳。凡人之於小人欺己處,覺必露其明以破之,公獨不然。明足以明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嘗形色也。
與物無競
[编辑]陳忠肅公瓘,性謙和,與物無競。與人議論,率多取人之長,雖見其短,未嘗面折,唯微示意以警之。人多退省愧服。尤好獎後進,後輩一言一行,苟有可取,即譽美傳揚,謂己不能。
忤逆不怒
[编辑]先生每與司馬君實說話,不曾放過,如范堯夫,十件只爭得三四件便已。先生曰:「君實只為能受,盡人忤逆終無怒,便是好處。」
潛卷授之
[编辑]韓魏公在魏府,僚屬路拯者就案呈有司事,而狀尾忘書名。公即以袖覆之,仰首與語,稍稍潛卷,從容以授之。
俾之自新
[编辑]杜正獻公衍嘗曰:「今之在上者,多擿發下位小節,是誠不恕也。衍知兗州時,州縣官有累重而素貧者,以公租所得均給之。公租不足,即繼以公帑,量其小大,咸使自足。尚有復侵擾者,真貪吏也,於義可責。」又曰:「衍歷知州,提轉安撫,未嘗壞一個官員,其間不職者,即委以事,使之暇惰;不謹者,諭以禍福,俾之自新。而遷善者甚眾,不必繩以法也。」
未嘗按黜一吏
[编辑]陳文惠公堯佐,十典大州,六為轉運使,常以方嚴肅下,使人知畏。而重犯法至其過失,則多保佑之。故未嘗按黜一下吏。
小過不懌
[编辑]宋朝韓億,在中書見諸路職司,捃拾官吏,小過不懌。曰:「今天下太平,主上之心雖昆蟲草木皆欲得所,士之大而望為公卿,次而望為侍從,職司二千不下,京望為州郡,祭何錮之於聖世。」
拔藩益地
[编辑]陳囂與民紀伯為鄰,伯夜竊藩囂地自益,囂見之,伺伯去後,密拔其藩一丈,以地益伯,伯覺之,慚惶,自還所侵,又卻一丈。太守周府君高囂德義,刻石旌表其閭,號曰「義里」。
兄弟訟田,至於失敗
[编辑]清河百姓乙普明兄弟,爭田積年不斷。太守蘇瓊諭之曰:「天下難得者,兄弟;易求得,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普明兄弟叩頭乞外更思,分異十年遂還同住。
將憤忍過片時,心便清涼
[编辑]彭令君曰:「一朝之憤可以亡身及親;錐刀之利可以破家蕩業。故紛爭不可不戒。大抵憤爭之起,其初甚微,而其禍甚大。所謂涓涓不壅,將為江河;綿綿不流,或成網羅。人能於其初而堅忍制伏之,則便無事矣。性猶火也,方發之初,戒之甚易;既已焰熾,則焚山燎原,不可撲滅,豈不甚可畏哉!俗語有云:『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成大。』試觀今人憤爭致訟,以致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其初亦豈有大故哉?被人少有觸擊及必憤,被人少有所侵淩則必爭,不能忍也,則罟人,而人亦罵之;毆人,而人亦毆之;訟人,而人亦訟之。相怨相仇,各務相勝。勝心既熾,無緣可遏,此亡身及親,破家蕩業之由也。莫若於將憤之初則便忍之,才過片時,則心必清涼矣。欲其欲爭之初且忍之,果有所侵利害,徐以禮懇問之,不從而後徐訟之於官可也。若蒙官司,見直行之,稍峻,亦當委曲以全鄰里之義。如此則不傷財,不勞神,身心安寧,人亦信服。此人世中安樂法也。比之爭鬥憤競,喪心費財,伺侯公庭,俯仰胥吏,拘係囹圄,荒廢本業以事亡身及親,破家蕩產者,不亦遠乎?」
憤爭損身,憤亦損財
[编辑]應令君曰:「人心有所憤者,必有所爭;有所爭者,必有所損。憤而爭鬥損其身,憤而爭訟損其財。此君子所以鑒,易之損而懲憤也。」
十一世未嘗訟人於官
[编辑]《按圖記》云:「雷孚,宜豐人也。登進士科,居官清白,長厚,好德與義,以樞相恩贈太子太師,自唐雷衡為人長厚,至孚十一世,未嘗訟人於官。時以為積善之報。」
無疾言劇色
[编辑]呂正獻公自少講學,明以治心養性為本,寡嗜欲,薄滋味,無疾言,無劇色,無窘步,無惰容,笑悝近之語,未嘗出諸口。於世利紛華,聲伎遊宴以至於博弈奇玩,淡然無所好。
子孫數世同居
[编辑]溫公曰:「國家公卿能導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李相昉家,子孫數世至二百餘口,猶同居共爨,田園邸舍所收及有官者俸祿,皆聚之一庫,計口日給餉。婚姻喪葬,所費皆有常數,分命子弟掌其事。」
原得金帶
[编辑]康定間,元昊寇邊,韓魏公領四路招討,駐延安。忽夜有人攜匕首至臥內,劇褰幃帳,魏公問:「誰何?」曰:「某來殺諫議。」又問曰:「誰遣汝來?」曰:「張相公遣某來。」蓋是時也,張元夏國正用事也,魏公復就枕曰:「汝攜予首去。」其人曰:「某不忍,願得諫議金帶,足矣!」遂取帶而去。明日,魏公亦不治此事。俄有守陴卒扳城櫓上得金帶者,乃納之。時范純祐亦在延安,謂魏公曰:「不治此事為得體,蓋行之則沮國威。今乃受其帶,是墜賊計中矣。」魏公握其手,再三歎服曰:「非琦所及也。」
恕可成德
[编辑]范忠宣公親族有子弟請教於公,人曰:「唯儉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其人書於座隅,終身佩服。自平生自養無重,肉不擇滋味粗糲。每退自公,易衣短褐,率以為常。自少至老,自小官至達官,終始如一。
公誠有德
[编辑]滎陽呂公希哲,熙寧初監陳留稅,章樞密諮方知縣事,心甚重公。一日與公同坐,劇峻辭色,折公以事。公不為動,章歎曰:「公誠有德者,我聊試公耳。」
所持一心
[编辑]王公存極寬厚,儀狀偉然。平居恂恂,不為詭激之行。至有所守,確不可奪。議論平恕,無所向背,司馬溫公嘗曰:「併馳萬馬中能駐足者,其王存乎?」自束髮起家,以至大耋,歷事五世而所持一心,屢更變故,而其守如一。
人服雅量
[编辑]王化基為人寬厚,嘗知某州,與僚屬同坐。有卒過庭下,為化基喏而不及。幕職怒,召其卒笞之。化基聞之,笑曰:「我不知其欲得一喏如此之重也。昔或知之,化基無用此喏,當以與之。」人皆伏其雅量。
終不自明
[编辑]高防初為澶州防禦使張從恩判官,有軍校段洪進盜官木造什物,從恩怒,欲殺之。洪進給云:「防使為之。」從恩問防,防即誣伏,洪進免死。乃以錢十千、馬一匹遺防而遺之。防別去,終不自明,既又以騎追復之。歲餘,從恩親信言防自誣以活人命,從恩驚歎,益加禮重。
萬曹長者
[编辑]長樂陳希穎,至道中為果州戶曹,有稅官無廉稱,同僚雖切齒而不言,獨戶曹數之大義責之。冀其或悛,已而有他陳。後稅官秩滿,將行,廳之小吏持其貪墨狀於郡曰:「行篋若干,各有字號。某字號其篋,皆金也。」郡將其怒,以其事付戶曹,俾陰同其行,則於關門之外,羅致其所狀字篋驗治之,聞者皆為之恐。戶曹受命,不樂曰:「夫當其人居官之時不能懲艾,而使遂其奸。今其去者,反以巧吏之言害其長,豈理也哉!」因遣人密曉稅官,曰:「吾不欲以持訐之言危君事,無當自白,不則早為之所。」稅官聞之,乃易置行李,亂其先後之序。既行,戶曹與吏候於關外,俾指示其所謂有金者,拘送之官,他悉縱遣之。及造郡亭,啟視,則皆衣食也。郡將釋然,稅官得以無事去郡。人翕然稱戶曹為長者,而戶曹未嘗有德色也。
逾年後杖
[编辑]曹侍中彬,為人仁愛多恕,嘗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後杖之,人皆不曉其旨。彬曰:「吾聞此人新娶婦,若杖之,彼其舅姑必以婦為不利而惡之,朝夕笞罵,使不能自存。吾故緩其事而法亦不赦也。」其用志如此。
終不自辯
[编辑]蔡襄嘗飲會靈東園,坐客有射矢誤中傷人者,客劇指為公矢,京師喧然。事既聞,上以問公,公再拜,愧謝終不自辯,退以未嘗以語人。
自擇所安
[编辑]張文定公齊賢,以右拾遺為江南轉運使。一日家宴,一奴竊銀器數事於懷中,文定自簾下熟視不問爾。後文定晚年為宰相,門下廝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祿。奴隸間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後於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獨遺某,何也?」因泣下不止。文定憫然語曰:「我欲不言,爾乃怨我。爾憶江南日盜吾銀器數事乎?我懷之三十年不以告人,雖爾亦不知也。吾備位宰相,進退百官,志在激濁揚清,敢以盜賊薦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錢三百千,汝其去吾門下,自擇所安。蓋吾既發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於吾而不可復留也。」奴震駭,泣拜而去。
稱為晉士
[编辑]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爾素寡過,何苦而盜耶?迫於貧爾。」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資衣食。」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懼,語之曰:「爾貧甚,負十千以歸,恐為邏者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恐懼,率為良民。鄰里稱君為善士。君擇子姪之秀者,起學室,延名儒以掖之,子及姪傑效,繼登進士第,為曹南令族。
得金不認
[编辑]張知常在上庠日,家以金十兩附致於公,同舍生因公之出,發篋而取之。學官集同舍檢索,因得其金。公不認,曰:「非吾金也。」同舍生至袖以還公,公知其貧,以半遺之。前輩謂公遣人以金,人所能也。倉卒得金不認,人所不能也。
一言齏粉
[编辑]丁晉公詐,亦有長者之言。仁廟嘗怒一朝士,再三語及公,不答,上作色曰:「叵耐,問輒不應謂。」徐奏曰:「雷霆之下,更有一言,則齏粉矣。」上重答言。
無人不自得
[编辑]患難,即理也。隨患難之中而為之計,何有不可?文王囚羑里而演《易》,若無羑裏也。孔子圍陳蔡而弦歌,若無陳蔡也。顏子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原憲衣敝履穿而聲滿天地,至夏侯勝,居桎梏而談《尚書》,陸宣公謫忠州而作集,驗此無他若,素生患難而安之也!《中庸》曰:「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是之謂乎?
不若無愧而死
[编辑]范忠宣公奏疏,乞將呂不防等引赦原放,辭甚懇,至忤。大臣章惇落職知隨公草疏時,或以難回觸怒為解,萬一遠謫,非高年所宜。公曰:「我世受國恩,事至於此,無一人為上言者。若上心遂回,所係非小。設有不從,果得罪死,復何憾。」命家長促裝以俟謫命。公在隋幾一年,素苦目疾,忽全失其明。上表乞致仕,章惇戒堂吏不得上,懼公復有指陳。終移上意,遂貶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命下,公怡然就道。人或謂公為近名,公聞而歎曰:「七十之年,兩目俱喪,萬里之行,豈其欲哉!但區區愛君之心不能自已,人若避好名之謙,則為善之路矣。」每諸子怨章惇,忠宣必怒止之。江行赴貶所,舟覆,扶忠宣出,衣盡濕,顧諸子曰:「此豈章惇為之哉。」至永州,公之諸子聞韓維少師謫均州,其子告惇,以少師執政,日與司公議論,多不合,得免行。欲以忠宣與司馬公議役法不同為言求歸,曰公,公曰:「吾用君實,薦以至宰相,同朝論事即可,汝輩以為今日之言不可也,有愧而生,不若無愧而死。」諸子遂止。
未嘗含怒
[编辑]范忠宣公安置永州,課兒孫誦書,躬親教督,常至夜至。在永州三年,怡然自得,或加以橫逆,人莫能堪,而公不為動,亦未嘗含怒於後也。每對賓客,唯論聖賢修身行己,餘及醫藥方書,他事一語不出口。而氣貌益康寧,如在中州時。
謝罪敦睦
[编辑]繆彤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業,及各人娶妻,諸婦分異,又數有鬪爭之言。彤深懷憤,乃掩戶自撾,曰:「繆彤,汝修身謹行,學聖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相敦睦。
虞世南曰:「十鬪九勝無一錢利。」
韓魏公在政府時,極有難處置事,嘗言天下事無有盡如意,須是要忍,不然,不可一日處矣。公言往日同列二三不相下,語常至相擊,待其氣定,每與平之,以理使歸,於是雖勝者亦自然不爭也。
王沂公嘗言:「吃得三斗醇醋,方得做宰相。」盡言忍受得事也。
趙清獻公座右銘:待則甚,喜任他怎奈何,休理會。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盛怒中忽答人簡,既形紙筆,溢流難收。
程子曰:「憤欲忍與不忍,便見有德無德。」
張思叔繹詬罷僕夫,伊川曰:「何不動心忍性?」思叔慚謝。
孫伏伽拜御史時,先被內旨而制未出,歸臥家,無喜色。頃之,御史造門,子弟驚白,伏伽徐起見之。時人稱其有量,以比顧雍。
白居易曰:「惡言不出於口,憤言不反於出。」
呂氏《童蒙訓》云:「當官處事,務合人情。忠恕違道不遠,未有捨此二字而能有濟者。前輩當官處事,常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得免,即就其間求,所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騷擾重為民害,其益多矣。」
張無垢云:「快意事孰不喜為?往往事過不能無悔者,於他人有甚不快存焉。豈得不動於心?君子所以隱忍詳復,不敢輕易者,以彼此兩得也。」
或問張無垢:「倉卒中、患難中處事不亂,是其才耶?是其識也?」先生曰:「未必才識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恐胸中先亂,何以臨事。古人平日欲涵養器劈者,此也。」
蘇子曰:「高帝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項籍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孝友先生朱仁軌,隱居養親,常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吳湊,僚吏非大過不榜責,召至廷詰,厚去之,其下傳相訓勉,舉無稽事。
《韓魏公語錄》曰:「欲成大節,不免小忍。」
《和靖語錄》:「人有憤爭者,和靖尹公曰:『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不忍,不可不謹。』」
省心子曰:「屈子者能處眾。」
《童蒙訓》:「當官以忍為先,忍字一字,眾妙之門,當官處事,尤是先務。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辦?」
當官不能自忍,必敗。當官處事,不與人爭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過其初;約於今者,必有重報於後。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敗,實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也。
當官者先以暴怒為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前輩嘗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詳處之謂也,蓋詳處之,則思慮自出,人不能中傷。
《師友雜記》云:「或問滎陽公,為小言所罟罵,當何以處之。公曰:『上焉者,知人與己本一,何者為罟,何者為辱,自然無憤怒心。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為何等人,若是答他,卻與他一等也。以此自比,憤心自消也。』」
唐充之云:「前輩說後生不能忍垢,不足為人,聞人密論不能容受,而輕泄之,不足以為人。」
《袁氏世範》曰:人言居家久和者,本於能忍。然知忍而不知處忍之道,其失尤多。蓋忍或有藏蓄之意,人之犯我藏蓄而發,不過一再而已。積之逾多,其發也如洪流之決,不可遏矣。不若隨而解之,不置胸次,曰此其不思爾,曰此其無知爾,曰此其失誤爾,曰此其所見者小耳,曰此其利害寧幾何?不使之人於吾心,雖日犯我者十數,亦不至形於言而見於色,然後見忍之功效為甚大,此所謂善處忍者。
處家貴寬容
[编辑]自古人倫賢否相雜,或父子不能皆賢,或兄弟不能皆令,或夫流蕩,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無此患者。雖聖賢亦無如之何。譬如身有瘡痍疣贅,雖甚可惡,不可決去,唯當寬懷處之,若人能知此理,則胸中泰然矣。古人所謂父子兄弟夫婦之間,人所難言者,如此。
憂患當明理順受
[编辑]人生世間,自有知識以來,即有憂患不如意事,小兒叫號,其意有不平。自幼至少,自壯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雖大富貴之人,天下之所仰慕以為神仙,而其不如意事處,各自有之,與貧賤人無特異,所憂慮之事異耳,故謂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間無足心滿意者,能達此理而順受之,則可少安矣。
同居相處貴寬
[编辑]同居之人有不賢者,非理以相擾,若間或一再,尚可與辯;至於百無一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同鄉及同官,亦或有此,當寬其懷抱,以無可奈何處之。
親戚不可失歡
[编辑]骨肉之失歡,有本於至微,而終至於不可解者,有能先下氣則彼此酬復遂好平時矣。宜深思之。
待卑僕當寬恕
[编辑]奴僕小人就役於人者,天資多愚,且寬以處之,多其教誨,省其瞋怒可也。
事貴能忍耐
[编辑]以能忍,事易以習熟終。至於人以非理相加不可忍者,亦處之如常。不能忍,事亦易以習熟終。至於睚眥之怨深不足較者,亦至交罟爭訟,期以取勝而後已,不知其所失甚多。人能有定見,不為客氣所使,則身心豈不大安寧?
《蕭朝散家法》曰:「常持忍字免災殃。」
王龍舒勸誡
[编辑]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情為惡,縱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聖。甘其飲食,美其衣服,大其居處,若此之類,是謂養情;飲食若流,衣服盡飾,居處無厭,是謂縱情。犯之不授,觸之不怒,傷之不忍,過事甚喜。
張文定公曰:「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
孔旻曰:「盛怒劇炎熱,焚和徒自傷。觸來勿與競,事過心清涼。」
山谷詩曰:「無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
東萊呂先生詩云:「忍窮有味知詩進,處事無心覺累輕。」
陸遊翁詩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內有期頤。」又曰:「毆攘雖快心,少忍理則長。」又曰:「小忍便無事,力行方有功。」
省心子曰:「誠無悔,怒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釋伽佛初在山中修行,時國王出獵,問獸所在。若實告之則害獸,不實告之則妄語,沉吟未對,國王怒,斫去一臂。又問,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發願云:「我作佛時,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為惡。」存心如此,安得不為佛。後出世果成,佛先度憍陳如者,乃當時國王也。
佛曰:「我得無諍三昧,最為人中第一。」又曰:「六度萬行,忍為第一。」
《涅盤經》云:昔有一人,讚佛為大福德,相聞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中,何者為大福德?」相讚者曰:「年志俱盛而為卒,暴打而不瞋,罵亦不報,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
《人趣經》云:「人為端正,顏色潔白,姿容第一,從忍辱中來。」
《朝天懺》曰:「為人富貴昌熾者,從忍辱中來。」
紫虛元君曰:「饒、饒、饒,萬禍千災一旦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
赤松子誡曰:「忍則無辱。」
許真君曰:「忍難忍事,順自強人。」
孫真人曰:「忍則百惡自滅,省則禍不及身。」
超然居士曰:「逆境當順受。」
諺曰:「忍事敵災星。」
諺曰:「凡事得忍且忍,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諺曰:「得忍且忍,得誡且誡,小事成大。」
諺曰:「不啞不聾,不做大家翁。」
諺曰:「刀瘡易受,惡語難消。」
少陵詩曰:「忍過事堪者。」
此皆切於事理,為此大法,非空言也。
《莫爭打》詩曰:「時閑憤怒便引拳,招引官司在眼前。下獄戴枷遭責罰,更須枉費幾文錢。」
《誤觸人腳》詩云:「觸了行人腳後跟,告言得罪我當烹。此方引慝丘山重,彼卻厚情羽發輕。」
《莫應對》詩云:「人來罵我逞無明,我若還他便鬥爭。聽似不聞休應對,一支蓮在火中生。」
杜牧之《題烏江廟詩》:「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豪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誡斷指詩》曰:「冤屈休斷指,斷了終身恥。忍耐一些時,過後思之喜。」
何提刑《戒爭地詩》:「他侵我界是無良,我與他爭未是長。布施與他三尺地,休誇誰弱又誰強。」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做事好商量。
惹禍只因搬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喫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無妨。
春日纔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生死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諂曲貪瞋墜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鍾和氣二陳湯。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留手一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