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直指/卷一
目錄 | 悟真直指 | |
全書始 | 卷一 | 下一卷▶ |
七言律詩十六首
[编辑]〈以表二八之數〉
二八者,十六之數。按一月上弦,水中之金八兩,下弦,金中之水八兩,二八合為一斤。金水勻和,光輝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丹法取此兩弦之象。修持大道者,蓋以陰中之陽為真陽,即上弦也;陽中之陰為真陰,即下弦也。陰中之陽,陽與陰和;陽中之陰,陰與陽和。真陰真陽相合,合而為一,是謂二八一斤,金丹成象。律待十六首,表二八者,即表此也。
其一
[编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如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塵寰儘是聲色之界,名利之鄉,以苦為樂,以假為真,損精耗氣,鑿喪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於內者,迷人也。故古來成道仙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倫;至四十而行不動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盜百年歲月,倏忽間耳,一生榮辱,轉眼時也。若不知返本還元,歸根複命,一時大限到來,縱有黄金堆積,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試問堆金如岱岳,無常買得不來無?”真是金鐘法鼓,驚醒一切矣。
其二
[编辑]人生雖有百年期,夭壽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 妻財拋下非君有,罪業將行能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知之不煉是愚癡。
世人爭名奪利,日夜不休,自謂壽數無終,可以長享安樂。怎曉天壽長短,窮通得失,非人所能預知。勿謂世希百歲之人,即壽至百歲,終久難免荒郊-葬。常見世人忽在忽亡,竟至行路之間,說笑之際,猛然暴死者.不可勝數。噫!睜眼時財妻屬我,貪戀不休。閉眼時諸物一空,帶不去些子,只落的萬般罪孽,滿載而歸。何若早早看破世事,急訪明師,以求大藥。倘機緣相逢,大藥得遇,便是大福分,大根基。直下猛力修煉,即可出死入生,以了無常。若既遇而不下肯心修煉者,便是自暴自棄,癡愚之人,辦與看不破世事者相等,終亦必亡而已,何貴於知哉。
其三
[编辑]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龍虎蟠。 本因戊己為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 只候功成朝北闕,九霞光裏駕翔鸞。
上二詩,是教人看破世事,急求大藥,以脫生死矣。夫脫生死之道,學仙之道也。但仙有數等,了性而出陰神者,鬼仙也;了命而留形住世者,地仙也;性命俱了,身外有身,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天仙也。鬼神雖是陰神,出入自便,然而宅室不固,猶有拋身入身之患。地仙雖能留形住世,然而法身難脫,猶有幻身委物之累。二者一落於有死,一落於有生,均未能了脫其生死。惟天仙脫幻身而成法身,超出造化之外,無生無死,能脫生死,與天齊壽,永久不壞也。學者欲脫生死,須學天仙。始學天仙,非金丹大道不能。
金者,堅剛不壞之物;丹者,混成無礙之象。堅剛不壞,混成無礙,渾然一氣,如天之虛圓不測,無物不包,無物能傷。故道成之後,號曰天仙。因其永久不壞,又曰金仙。因其隱顯不測,又曰神仙。其實金仙、神仙,總是天仙。欲修天仙,舍金丹之道,餘無他術矣。這個金丹,即人秉受於天,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圓成無虧之靈根,乃先天至陽之氣凝結而成者。其中含陰陽,藏五行,有其氣而無其質,非一身後天有形有象,渾濁之物可比。若經陰符陽火,煆煉成熟,永遠不壞,名曰七返九還金液大還丹。金丹者,混成本性之別名,非本性之外,又有一金丹。這個丹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乃仙佛之種子,聖賢之根本。但未經火煆煉則陽極必陰,圓極必虧,落於後天。知識開而私欲雜,氣質發而天良昧,良知良能,俱變不良,無複純白之體,故古聖人設金丹返還之道,使人人歸家認祖,複我本來原有之物事耳。
如何謂之返還?返者,我已去而複來之說,還者,我已失而又得之謂。,夫本性靈根有昧者,皆因陰陽不和,五行相傷之故。若果陰陽合一,五行攢簇,仍是當年囫囫圇圇,圓成故物矣。二物者一剛一柔,一健一順,一真知,一靈知,一真情,一靈性。真知具於道心,主剛健,發而為真情;靈知藏于人心,主柔順,含而為靈性。真知靈知分離,則健非所健,順非所順,剛柔失節,真情靈性變而為假情假性矣。真知靈知相合,則健所當健,順所當順,剛柔隨時。假情假性,變而為真情靈性矣。仙翁曰: "二物會時情性合,豈不太煞分明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氣。此五氣在先天,則為元性、元情、元精、元神、元氣之五元。在後天,則為遊魂、鬼魄、陰精、識神、妄意之五物。五元具有仁、義、禮、智、信之五德;五物具有喜、怒、哀、樂、欲之五賦。五行全者,先天後天,混合攢簇,以五元而統五物也。龍為陽,主生機,屬東方木,在人為性;虎為陰,主殺機,屬西方金,在人為情。五行不和,則各一其性,五元變為五物,五德化為五賊,龍東虎西,性亂情迷,則為氣性妄情,殺氣而削生氣矣。五行若全,則同歸一性,五物變為五元,五賊化為五德。龍蟠虎踞,性定情忘,則為真情真性,殺氣亦成生氣矣。
修丹之道,不過調和剛柔,使其健順相當,性情相合而已。性情相合,陰陽會、五行全,仍是渾然天理,至善無惡,良知良能,原本之物事,而金丹複還矣。但先天原本失散以後,性東情西,剛柔不應,若無調和之物,來往通信,彼此隔絕,終不相知。
調和之物,即戊己二土也。戊土主動,屬陽,己土主靜,屬陰。寂然不動者,己土也;感而遂通者,戊土也。戊己二土,在五德為真信。真信在中而性定,真定用外而情和。性定情和,性情歸根,如夫妻合歡,仁義禮智,歸於一信,性情精神,會於一氣。三家相見,五氣朝元,還元返本,金丹凝結,一名聖胎,再加向上功夫,從有為而入無為。十月溫養,固濟牢封,抽其健情之太過,添其順性之不及。用天然真火,朝屯暮蒙,煆盡後天陰氣。無質生質,從微而顯,氣足神全,霹靂一聲,金蟬脫殼,身外有身,功成名遂,朝北闕而駕翔鸞,白日飛升,為純陽不死之天仙,豈不快哉!
噫!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悟之者立躋聖位,迷之者萬劫沉淪。有志者可不勉諸。
其四
[编辑]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 自知顛倒由離坎,誰識浮沉定主賓。 金鼎欲留朱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上詩言修煉金丹,須要性情相合,五行皆全,方能成功。然藥物易知,火候最難。火候者,修煉之法程也。呂祖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是其純陽之未破;下德者,以術延其命,乃因坎離之已成。"蓋以下德者,必須假法以追攝之。法者,術也。若無法無術,不能返本還無,命基不固,大道難成。故仙翁曰:"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法而曰真曰妙,則為至真至妙之法。法至於真,則能竊陰陽,奪造化,轉生殺,逆氣機。法至於妙,神鬼不能測,蓍龜不能卜,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乃為聖為賢之道,非一切旁門小法,所能窺其涯涘也。修煉真法之妙,妙在何處?妙在乎顛倒耳。顛倒者,顛倒陰陽,逆施造化也。
離坎者,離為火,外雄而內雌。其內雌為真陰,在人為靈知藏于人心,人心動而靈知飛,如火之上炎也;坎為水,外暗而內明。其內之明為真陽,在人為真知,具於道心,道心昧而真知藏,如水之下流也。用顛倒者,生道心,定人心也。道心生,則真知剛健,而精一之水上升;人心定,則靈知柔順,而亢燥之火下降。水上火下,而水火相濟矣。靈知為性,性屬木,木性柔,易浮。真知為情,情屬金;金情剛,易沉。靈知浮而用事為主,真中有假;真知沉而不彰為賓,假陷其真,此順行也。定主賓者,以真知之情為主,使沉下者而浮上:以靈知之性為賓,使浮上者而沉下。主賓反覆,而金木相並矣。水火交,金木並,道心健,人心順,真知靈知,兩而合-,性情相投,金丹焉能不結?但此等真著妙法,非色非空,要在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處做出,故曰自知,又曰誰識。人不識而自知之,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矣。是道也,有先後,有急緩,若不知先後急緩之妙用,縱能識得藥物,則顛倒難施,主賓不定。故緊接曰"金鼎欲留珠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金者,堅剛之物;玉者,溫柔之物;鼎者,煉藥之物;池者,養火之物。金鼎玉池,喻修真之道,以剛柔為體也。人心屬離,離本乾體,即金鼎也。具地二之火為靈知,乃坤家柔順中心之物,即本來之良能也。人心本來空空洞洞,虛靈不昧,因交後天識神,借靈生妄,見景起塵,隨風揚波,無有一時停息。如朱裏之汞,遇火則飛,最難存留。《參同》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者是也。道心屬坎,坎本坤體,即玉池也。內藏天一之水為真知,乃坎宮剛健中正之物,即本來之良知也。因落後天,客氣用事,正氣退位,陽陷陰中,真為假蔽,沉溺欲海,良知有昧,如水中之銀,絕無而僅有矣。銀為金類,水中銀,即水中所藏之金。此金在先天為本性之良知,在後天為道心之真知。因其真知,至剛至健,喻之曰真鉛;因其真知,成仙成道,又喻之曰真種。古來聖賢,皆采此-味大藥而了性命。
人心靈知,雖是易動,若得道心之真知制之,則靈歸於真,自不飛走,《參同》所謂卒得金華,轉而相因者是也。黄鶴賦云:"離內七般朱砂,無真種則時刻難留。"七般朱砂乃涕、唾、精、津、氣、血、液。七般朱砂不定,皆由人心之靈不定。然人心之靈不定,皆因道心有失,而不定之。若欲留人心之靈知,須先下此道心之真知。真知真種之下,內有主宰,不為雜氣所惑,人心之靈知,自然凝結不散。借道心制人心,以人心順道心,以真知統靈知,以靈知養真知。剛柔相當,健順如一,性情和合,不出半個時辰,結為一粒圓明寶珠,靈光朗照,一切陰邪之氣,不得而傷,故曰神功運火非終旦,現出深潭日一輪。
神功者,即神明默運,慎獨之功。火者,即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之和氣。運火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運此真知靈知,剛柔合一,不使有一點滓質,留於方寸之間耳。這個神功之火,如立竿見影,呼穀傳聲。若下肯心,不待終日,即能陰中返陽,如深潭日山,陰氣自退也。詩中最要處,是"欲留""先下"四字。其中有先發制人,義不及賓之旨。識得此旨,則顛倒陰陽,和合四象,反掌之易,此外丹法象也。外丹即還丹之別名,因其已去而複來,已失而仍得,從外而還於內,故謂外丹,又謂還丹。若巳還後,即是內丹,此內外之分別也。
其五
[编辑]虎躍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產玄珠。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腹中豈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 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上詩言還丹之事。此詩言大丹之道。大丹之道,乃一時之功。此一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難遇易錯,稍有不謹,先天真一之氣,得而復失。先天真一之氣,即還丹也。因其還丹,乃剛柔二氣,交合而成。故謂真一之氣,非還丹之外別有真一之氣也。當還丹到手,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混而成一,圓陀陀、光灼灼,仍是有生之初,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本來面目之物事。此個物事,因其性剛,號曰真鉛;因其氣壯,又曰雄虎。真鉛雄虎,總是一個浩然正氣,至善無惡,秉彝良知良能之天真耳。既得複此天真,須要將此天真,複于父母末生以前,五行不到之處,方能成得一個永久不壞之天真。故當天真複還,溫之養之,謹封牢藏,虛極靜篤,陽氣充足,靜極又動,靈苗發現,呂祖所謂中霄漏永,溫溫鉛鼎,光透簾幃之時。當此之時,陽光出窟,如虎雄壯,其勢不可遏止,急用真性中一點虛靈之火迎之。虛靈之火,謂之牝龍。虎躍龍騰者,陰陽搏聚之象。風浪粗者,虎出窟而風生,龍出潭而浪起,陰陽相爭之義。龍虎交會,性情相投,合而為一,入於中央。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而為一粒黍珠,聖胎有象。聖胎者,穀神也;谷神者,即玄牝交而合一之神。陽玄即虎情,陰牝即龍性。性情合而聖胎結,元牝立而穀神生,到此地位,有為事畢,無為事彰,不必再為造作,聽其自然。如果生枝上,終有成熟之日。子在腹中,終有產生之時。但聖胎凝結,雖要無為,還有防危慮險之功,不可不知。南北宗源翻封象者,南為火,北為水,聖胎凝結,和氣薰蒸,水火歸於宗源,自相烹煎,任其天然,勿忘勿助之功也。晨昏火候合天樞者,晨為一日之首,陽氣用事;昏為一夜之首,陰氣用事。天樞者,陰陽之氣機,當陽而用陽,當陰而用陰,火候進退,暗合晨昏之機,日乾夕惕之功也。勿忘勿助,日乾夕惕,溫養十月,換去後天爻卦,脫去先天法身,我命由我不由天矣。是道也,在人類中而修,在市塵中而作,大機大用,真著實行之功,非空空無為寂滅之學。故曰須知大隱居塵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其六
[编辑]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把拋。 甘露降時天地合,黄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鷃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上三詩還丹大丹,藥物火候,詳明且備矣。但恐學人,誤認金丹為燒煉凡物而成,故此詩緊接上詩以提醒之。
金丹者,即人秉受良知良能之本性。此性人人具足,個個圓成,處聖不增,處凡不減,不待他求,自己本有。若下肯心,直登聖城,性定命凝,永久不壞,是良知良能之本性,即長生之大藥也。一切迷徒,不究聖賢實理,不推性命根源,捨近求遠,棄真認假,空空一世,到老無成,枉自擺拋,豈不可歎可悲哉!
人生本來良知之健德,秉之於天,即天也,本來良能之順德,,受之於地,即地也;本來虛靈不昧之神為靈性,乃地之氣所化,即火也,本來純粹不雜之精為真情,乃天一之氣所化,即水也。人能健順如一,則身中天地相合,如甘露灑心,而煩惱頓脫。人能精神不耗,則身中坎離相交,如黄芽自生,而元氣乃複。甘露降者,心清也。黄芽生者,意靜也。心清意靜,良知良能,一靈真性,懸於虛空之中,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常應常靜,造化難移,萬物難屈,我命由我不由天。長生之道在是,彼井中之蛙,怎知有此龍窟籬內之鷃?安知有此鳳巢?聞藥物火候之說,疑為茅法燒煉之術,奇奇怪怪,無所不為。殊不知修煉大丹·,成熟之日,金玉滿堂,保命全形,富貴無比。一切世間滓質之物,何足戀乎?
其七
[编辑]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認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後不堪嘗。 送歸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上詩言人人有長生之藥,而末言藥生之處、藥生之時,故此詩發明藥生端的;佼學者隨時用功,謹慎火候耳。
西南者,坤方,為月晦極復蘇,陰極生陽之地,在人為靜極初動之時,這個靜極之動,即是大藥發現之時。但動非外來客氣情欲之動,亦非內裏心意念頭之動,乃天心良知之動,道心真知之動。這個天心良知,道心真知,因其能超凡入聖,起死回生,故取象為藥物;因其靜極之時,萬緣俱息,天心良知,道心真知,有一點光輝露其端倪,故取象為產藥之處;因其天心良知,道心真知,為黑中之白,虛無中來,動從靜生,如川之有源,故取象為藥生川源之處。這個藥在先天為天心之良知,在後天為道心之真知。道心者,即天心之影子;真知者,即良知之影子。因其天心陷於後天,不能常存,有時發現,別名為道心;因其良知沉於欲海,光氣暗晦,亦間或不昧,別名為真知。若到返還以後,道心仍是天心,真知仍是良知,有時發現,間或不昧,即是道心真知之本鄉。蓋有時發現,間或不昧處,有一點先天真一之生機存焉。借此一點生機,逆而修之,何難由道心真知,而複還于天心良知耶。但複還不難,總要知的靜極而動,川源之處.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易》曰:反復其道,七日來複。皆指此道心真知所生之川源耳。
既知藥生川源,須明下手時候。修丹妙用,只是取道心一味為丹母,因其道心剛健,具有真知之情,取象為真鉛,鉛中有銀,外黑內白。道心中有真知,外暗而內明,故仙真皆以道心真知比真鉛。不肯直指說破者,鄭之重之,恐為匪人所竊盜也。這個道心真知,為情欲掩埋,陷溺已深,不能自出,既知川源,可以漸采複還。複還之法,仍要在情欲中尋求。真知乃天一所生,為純粹至清之陽水,壬水也。情欲乃地六所生,為滓質至濁之陰水,癸水也。壬水藏于癸水之中,非癸水生,而壬水不現,真鉛不見。鉛遇癸生者,正陰陽二氣交接,癸方生而猶未用事。壬水未散,真知未昧,急須採取歸於懸胎鼎內,則情欲無施,亦自消滅。張三丰所謂要采他出牆花兒朵朵鮮者是也。金逢望後者,既得真知來複,借此-點真知之真情,增而又增,進於剛健中正,純粹之精。如鉛中煉出白金,色足明亮。到此地位,良知良能,炯炯不昧,曲直而能應物,潛躍無不隨心。信步走去,頭頭是道,猶如一輪明月當空,照見三幹大幹世界,通幽達冥,可以不用增添之功,棄有為而入無為矣。若不知火候,持盈未已,圓極必虧,明極反暗,如望後之月.陽中生陰。真知有傷,真者昧而假者來,所有者後天之滓質,何堪嘗之乎?
故當真知複圓之時,急送中央土釜,封鎖堅牢,不使些子滲漏,複以本性中一點虛靈流珠配合,借陰濟陽,以虛養實,防危慮險。期必至於剛柔如一,陰陽相當。二八數足,不多不少,進于礦盡金純,無一點氣質而後已。然欲二八數足,全憑調停火候,明老嫩,知止足,辨吉凶,識急緩。時當進陽即進陽,時當運陰即運陰。大小無傷,兩國俱全。自然先天真一之氣,從虛無中來,凝結不散,聖胎成象矣。調停火候,正以剛柔不停而調之。藥重一斤,剛柔俱歸中正,二八相當,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混成,剛柔悉化,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永為不壞之物矣。噫!月至圓存乎口訣,時至子妙在心傳。藥物本自難知,火候亦不易曉,學者可不急求真師乎?此詩藥物火候,還丹大丹妙用,無不包括在內,為十六詩中著緊之處。讀者須要細心窮究,不可輕放一字過去。果有所悟,就證真師,可因一言而知萬法矣。
其八
[编辑]休煉三黄及四神,若尋衆草更非真。 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 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 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上詩言真鉛真汞,二藥配合,方能成就金丹。然或人疑金丹是世間有形之物,燒煉而成,故此詩緊接曰:"休煉三黄及四神,若尋衆草更非真。"三黄者,琉黄、雄黄、雌黄也;四種者,朱砂、水銀、鉛、硝也。三黄四神衆草,與我非類,焉能接命?焉能了性?不能接命了性,儘是空事,非真道也。《三相類》曰:"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功。"人秉天地陰陽二氣而生身,身中即具陰陽之氣,陰陽之德。陽者剛也,陰者柔也。剛之德主命,柔之德主性。是陽剛陰柔者,即性命之源也。同類者,陽以陰為類,陰以陽為類。陰陽得類,則剛柔相應,如夫妻久別,忽然相會,未有不交感者也。二八者,陰中之陽為真陽,剛健中正也;陽中之陰為真陰,柔順中正也。剛柔俱歸中正,陰陽相當,不偏不倚,自然相合相親,渾然一氣,凝結而不散矣。
陰陽得類,二八相當,後天中返出先天,道心剛健,人心柔順,真知靈知,兩而相合,本來一點良知良能之靈根,從虛無中露出。如潭底紅日上升,陰怪自滅;似山頭偃月高掛,藥苗新鮮。蓋以正氣生而邪氣自退,真者複而假者即消矣。潭底日紅,山頭月白,皆狀真陽發現,天心複見之象。天心複見,知能俱良,是謂金丹。這個金丹,是我本來所具真陰真陽,剛柔配合網成,乃盡性至命之真寶,豈是凡砂水銀演練而成乎?
其九
[编辑]陽裏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羸尪。 勞形按引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 舉世謾求鉛汞伏,何時得見龍虎降?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上詩言金丹藥物,不是外之三黄四神,衆草凡物,則修道者必于一身而修矣。殊不知人自先天真陽失陷之後,一身所有者,乃陽裏之陰精耳。陰精不僅是交感之精。凡涕、唾、津、液、血、氣,皆是陰精。其質不剛,身存則存,身亡則亡,隨幻身而有無之。若修此陽裏陰精一物,而欲保命全形,轉覺嬴尫,事終難成。彼世之勞形按影,服氣饗霞,與夫千門萬戶,不是煉陰精,便是補陰精,與道相隔,愈修愈遠。安能伏真鉛真汞,而歸於一氣;驅真龍真虎而合為一家耶。夫金丹之道,生身之通也;生身之道,陰陽兩而合一之道,陰陽合一,其中有生機存焉。生人之道,借凡父凡母而生幻身;生仙之道,借靈父聖母而成真身。靈父即剛健之真知,聖母即柔順之靈知.生人生仙,俱不外乎陰陽。但不過有聖凡之分,逆順之別耳。若人窮究生身之理,大悟大徹,知的父母如何能會,如何能交.如何受胎,如何保胎,如何胎全,如何生產,如何乳哺,如何能行,如何能長。則修道始終,明明朗朗,可以一往直前,返本還元,起死回生,保命全形,而為大藥王矣。蓋修真大道。只是一個生身之理,更無別法。彼一切旁門,孤陰寡陽,著空執相,獨修一物之徒,豈知有此乎?
其十
[编辑]好把真鉛著意尋,莫教容易度光陰。 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欽。 已知永壽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上詩教人窮取生身之處,返本還元。然返本還元,須要識得真鉛一味大藥。識得真鉛,則識得一萬事畢,其他皆易事耳。真鉛不是別物,即前所雲道心之真知是也。真知又名真種,識不得真種,修道無本,萬般作用,徒勞功力,故曰好把真鉛著意尋,著意尋三字,有格物致知,窮理功夫在內。學人欲修大道,其若先窮實理:實理通徹,下手修為,立杆見影。若不窮通,妄冀天寶,便是懸虛不實,空度光陰矣。
地魄水金,陰中之陽,皆真知之法象,天魂朱汞,陽中之陰,皆靈知之法象。但將地魄擒朱汞者,借真知而制靈知也。自有天魂制水金者,以靈知而養真知也。真知,剛,屬陽,為夫;靈知,柔,屬陰,為妻。以夫制妻,妻自順夫,妻順夫而夫亦戀妻,夫妻相得,生機常存。《參同契》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者是也。真知靈知,兩而合一,剛柔歸中。變為良知良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聖胎有象。到此地位,道高而龍虎伏,德重而鬼神欽,方且壽永齊於天地,更何有煩惱上心乎?
十一
[编辑]黄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煉成靈質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 欲向人間留秘訣,未逢一個是知音。
上詩言道高德重,龍虎鬼神,俱皆馴順,則是有道不可無德,有德不可無道也。夫至道不繁,大藥不遠,白雲近在眼前,黄芽卻生家內。若有肯心,順手可得,故曰不難尋。但此道為超凡入聖,起死回生,天下稀有之事,雖不難尋,非大德大行者不能知,故又曰達者須憑德行深。果是德行之君子丈夫,自不難尋也。
四象者,金、木、水、火之四氣,並土而為五行。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又上元、中元、下元,亦為三元。八卦者,即四象五行之陰陽。乾陽金,兌陰金;坎陽水,艮陰水;震陽木,巽陰木;離陽火,坤陰火。八卦雖配四象陰陽,而坤艮又具戊己二土。坤為陰土,艮為陽土,五行之氣,亦在其中。五行在人為性、情、精、神、氣之五元,發而為:仁、義、禮、智、信之五德。三元在人為元精、元氣、元神,八封在人即五元五德、剛柔之性。總之四象三元八卦,皆是五行所變,非五行之外別有四象三元八卦也。四象五行金借土者,即仁、義、禮、智,全借信成也。三元八卦豈離壬者,即性、情、神、氣,不離精一也。黄芽者,土之生機,信在於中也。白雪者,水之輕清,精至於一也。仁、義、禮、智歸於信,允執厥中,而黄芽漸長;性、情、神、氣歸於一,惟精惟一。而白雷飛空,精一執中,修之煉之,念久愈力,道心常振,人心常靜,真知靈知,兩而合一,一粒圓明寶珠,懸於虛空之中。常應常靜,色空不拘,顯晦隨時,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人難識,鬼莫侵,豈虛語哉?此道也,至簡至易,約而不繁,知之者立躋聖位,不待三年九裁。但世間少德行丈夫,無真正男子,多執柯伐柯,猶以為遠。仙翁云:欲向人間留秘曲,未逢一個是知音。豈不可悲哉?
十二
[编辑]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 初開綠葉陽先倡,次發紅花陰後隨。 常道即斯為日用,真源返此有誰知? 報言學道諸君子,不識陰陽莫亂為。
上詩言德之不可不修。此詩言道之不可不明。《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金丹之道,全以陽健陰順為運用,陰陽合一,則生丹而延命;陰陽相違,則乖戾而喪命。試觀草木無情之物,始而綠葉陽先倡,次而紅花陰後隨,陰陽兩不相離,類而推之,一切有情常道,未有外乎陰陽而成者,不過常道順而仙道逆。順者順行陰陽也,逆者逆運陰陽也。世人只知順行之道,不知逆運之道,所以逐於假境,迷其真源,陽極而陰,陰極而死矣。學者第一著先要識得陰陽二物。識得陰陽,即知的真源。真源者,即玄牝之門,生陰在此,生陽在此,順亦在此,逆亦在此。知常返本,立登聖域。但陰陽不一,有先天陰陽,有後天陰陽,有命中陰陽,有性中陰陽,有真陰陽,有假陰陽;有外陰陽,有內陰陽。這些陰陽,俱要追究個了然,方敢下手。若不識真陰真陽,亂作亂為,棄真入假,自送性命耳。
十三
[编辑]不識玄中顛倒顛,爭知火裏好栽蓮。 牽將白虎歸家養,產個明珠似月圓。 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
上詩教人認識陰陽,此詩教人究明功用。功用者,顛倒陰陽之法也。不識陰陽顛倒之法,怎知火裏栽蓮之妙。顛者何顛,倒者何倒,白虎屬金,即乾宮一點剛健中正之氣,名曰道心,投而為真知之情。因交後天,人心用事,道心不彰,真情昧而妄情生,如白虎自我家出外,走於他家而傷人矣。顛倒者,仍於妄情中返回真情,與真性配合,如牽白虎由他家而複歸我家養矣。真情既運,真性即現,性情相戀,先天真一之氣,自虛無中來,結成一粒寶珠,如圓滿之月,光輝照耀,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金丹有象,《參同契》所謂“金來歸性初,乃得稱還丹”者是也。還丹既結,良知良能,靜則無為,動則自然,從容中道。藥即是火,火即是藥,採取之功無用,但安神息,任其天然,以造化爐中,陰陽和氣,真火煆盡後天群陰,化為純陽,是謂丹熟。吞而服之,脫胎換骨,跳出凡籠,與天齊壽,長生不死矣。
十四
[编辑]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稀。 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自居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 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圓入聖基。
上詩有顛倒陰陽之理,此詩言攢簇五行之功。人生之初,所具五行之性,本是一氣渾然。因交後天,各一其性。金木不並,水火不交。真土埋藏,假土張狂。性亂命搖,陽氣盡而陰氣純,個死豈能乎?仙翁提出三五一三字,教人攢簇五行,歸於一家,還我本來良知良能、渾然天理之面目耳。但三五一三氣,古今來不知迷了多少英雄。其間明得者,可數而知。
夫所謂三五者,即河圖五行之生數。東三木,南二火。火生於木,木火為一家,一五也。西四金,北一水,水生於金,金水為一家,一五也。中央土自成一家,一五也。修道者能明的三五,逆而修之,合和四象,攢簇五行,則性、情、精、氣、神凝結,仁、義、禮、智、信同氣,是雲三家相見,在儒名曰"太極",又曰"天理",又曰"至善",又曰"至誠";在道名曰"嬰兒",又曰"先天一氣"。又曰"聖胎",又曰"金丹";在釋名曰"圓覺",又曰"真空",又曰"法身",又曰"舍利",又曰"摩尼珠",等等名字。總而言之曰"天良本性"。道複本性,良知良能還元返本,溫養十月,氣足神全,脫離苦海,身外有身,入於不生不滅之聖基矣。
十五
[编辑]不識真鉛正祖宗,萬般作用枉施功。 休妻謾遣陰陽隔,絕粒徒教腸胃空。 草木金銀皆滓質,雲霞日月屬朦朧。 更饒吐納並存想,總與金丹事不同。
上詩言攢簇五行,歸於一氣,方入聖基。但攢簇五行,須要識得先天真一之氣,方可下手。坎中一陽,乃乾家剛健中正之氣,為道心真知,取象為真鉛,乃天一所生。具有先天真一之氣,為生物之祖氣,成聖成仙在他,作佛作仙在他,乃聖賢之根本,仙佛之種子,為金丹之正祖宗。所渭"知其一,萬事畢"者即此。若不識真鉛,是無祖宗,則修丹無本。一切休妻絕糧,燒煉草木金銀,吞饗雲霞日月,吐納濁氣,存想景象,萬般作用,不是著空,便是執相,皆是枉施功力,與金丹之事,有何干涉乎?
十六
[编辑]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是此根宗。 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 莫怪天機俱漏泄,都緣學者自迷蒙。 若人了得詩中意,立見三清太上翁。
以上十五詩,或言順,或言逆,或分說,或合說;或指藥物,或示火候,辨別真假,是非條陳,細微層次,散而末整。恐人疑惑其事繁多,難以進步,故此詩總結十五詩之意,示人以至簡至易之道耳。
古來仙真,丹經道書,千譬百喻,設象立言,極力形容,發明道髓,雖立言有異,而其理總同,凡皆明金丹之根宗也。無如後世,書愈多而人愈惑,各執己見,趨入旁門,彼豈知金丹根宗,是取坎填離,依坤歸乾之一著乎?
坤位生成體者,即坎中一陽也;乾家交感宮者,即離中一陰也。坎本坤體,故曰坤位;離本乾體,故曰乾家。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乾剛健也,坤柔順也。因其剛健,故易知而不犯難,因其柔順,故簡能而無勉強。易知簡能,在人即本來良知良能之本性也。人生之韌,健順如一,剛柔混成,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只有一個良知良能之本性,並無些子滓質。及其二八之年,陽極生陰,交于後天,陰氣用事,理欲交雜,健順不當,剛柔失節,於是陽為陰陷,天真有昧,如乾交坤,乾中一陽,入于坤宮,坤卦實而成坎矣。陰竊陽位,知識漸開,如坤交乾,坤中一陰,入于乾宮,乾卦虛而成離矣。天真昧則道心藏,而惟微;知識開則人心生,而惟危。微者絕無而僅有,陽不勝陰也;危者見景而生情,陰勝於陽也。然雖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猶末全滅,人心猶未全盛。道心末全滅者,以其有時而或黑中生白,是謂真知,但不過旋有旋失耳。人心未全盛者,以其遇事而能隨機應變,是謂靈知,但不過借靈生妄耳。
修丹之道,陰中返陽,取出道心之真知,點化人心之靈知。靈知歸真,真知歸靈,道心剛健,人心柔順;陰陽交感,剛柔相應;健順相當,真靈不散;仍還當年良知良能乾元面目,是謂取坎填離,又謂依坤種乾。其實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乾家交感宮,即是取坎填離之義。取坎則坎中所陷之陽出,故仍成坤;填離則離中所雜之陰化,離仍成乾。乾坤體成,元牝立而穀神存,金丹凝結,性命到手,不為後天造化所拘矣。此乃萬劫一傳之天機。上古仙真,不肯分明說破。仙翁大慈大悲,十六詩中,發古人所未發,可謂拔天根而鑿理窟。結尾又直指出金丹根宗,天機露泄大盡,若人了悟的詩中妙意,直登聖域,立見三清太上,豈虛語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