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上一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嘆度品第五 舌相品第六 三假品第七 下一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编辑]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從何處終來生此間?從此間終當生何處?」

  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能如是習相應者,或從他方佛國來生此間,或從兜率天上來生此間,或從人道中來生此間。

  「舍利弗,從他方佛國來者,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故,捨身來生此間,諸深妙法皆現在前,後還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在所生處常值諸佛。

  「舍利弗,有一生補處菩薩,兜率天上終來生是間,是菩薩不失六波羅蜜,隨所生處,一切陀羅尼門、諸三昧門疾現在前。

  「舍利弗,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除阿惟越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不能疾現在前。

  「舍利弗,汝所問『菩薩摩訶薩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此間終當生何處?』者,舍利弗,此菩薩摩訶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常值諸佛終不離諸佛。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不以方便入初禪乃至第四禪,亦行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得禪故生長壽天,隨彼壽終來生是間,得人身值遇諸佛,是菩薩諸根不利。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亦行般若波羅蜜,不以方便故舍諸禪生欲界,是菩薩諸根亦鈍。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舍,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薩用方便力不隨禪生,不隨無量心生,不隨四無色定生,在所有佛處於中生,常不離般若波羅蜜行,如是菩薩賢劫中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舍,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還生欲界,若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為成就眾生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舍,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不隨禪生或生四天王天處,或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於是中成就眾生亦淨佛土,常值諸佛。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此間命終生梵天處作大梵王,從梵天處游一佛國至一佛國,在所有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轉法輪者,勸請令轉。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一生補處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禪乃至第四禪,入慈心乃至舍,入虛空處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入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不隨禪生,生有佛處,修諸梵行,若生兜率天上隨其壽終,具足善根不失正念,與無數百千億萬諸天,圍繞恭敬來生此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嘆諸佛。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無有聲聞、辟支佛乘,乃至無二乘之名。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其壽無量。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國土至一國土,所至到處有無佛法僧處,贊佛法僧功德,諸眾生用聞佛名、法名、僧名故,於此命終生諸佛前。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得初禪乃至第四禪,得四無量心,得四無色定,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薩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中,常生有益眾生之處。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行六波羅蜜,上菩薩位得阿毗跋致地。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法輪,與無量阿僧祇眾生作益厚已入無餘涅槃,是佛般涅槃後,余法若住一劫若減一劫。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初發意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與無數百千億菩薩,從一佛國至一佛國,為淨佛國土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遊戲其中入初禪,從初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乃至入四禪,四禪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入虛空處,從虛空處起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從非有想非無想處起入滅盡定。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為度眾生故,起八聖道分,以是八聖道令得須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羅漢、辟支佛諸果及智,是菩薩摩訶薩無生法忍。舍利弗,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當知是阿惟越致地中住。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莊嚴兜率天道,當知是賢劫中菩薩。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修四禪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證四諦,當知是菩薩一生補處。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無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常勤精進利益眾生,不說無益之事。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常勤精進利益眾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眾生三惡道。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六波羅蜜,以檀那為首安樂一切眾生,須飲食與飲食,衣服、臥具、瓔珞、華香、房舍、燈燭,隨人所須盡給與之。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變身如佛,為地獄中眾生說法,為畜生、惡鬼中眾生說法。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變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亦供養諸佛及淨佛國土,聞諸佛說法,觀採十方淨妙國相而已自起殊勝國土,其中菩薩摩訶薩皆是一生補處。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成就三十二相諸根淨利,諸根淨利故眾人愛敬,以愛敬故漸以三乘法而度脫之。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應學身清淨、口清淨。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得諸根淨,以是淨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住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乃至阿惟越致地,終不墮三惡道。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阿惟越致地,常不捨十善行。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中,作轉輪聖王,安立眾生於十善道,亦以財物佈施眾生。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無量千萬世作轉輪聖王,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常為眾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照明。

  「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已得尊重。

  「舍利弗,以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身口意清淨不令妄起。」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淨?」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是取相作緣,是名身口意不淨。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若得身,若得口,若得意,用是得身口意故,能生慳心、犯戒心、瞋心、懈心、亂心、愚心。當知是菩薩行六波羅蜜時,不能除身口意粗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除身口意粗業?」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口意,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口意粗業。

  「複次,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十善道,不生聲聞心,不生辟支佛心,如是菩薩摩訶薩能除身口意粗業。

  「複次,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淨佛道時,行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除身口意粗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佛道?」

  佛告舍利弗:「佛道者,若菩薩摩訶薩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不得檀那波羅蜜,不得屍羅波羅蜜,不得羼提波羅蜜,不得毗梨耶波羅蜜,不得禪那波羅蜜,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聲聞,不得辟支佛,不得菩薩,不得佛。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佛道,所謂一切諸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無能壞者?」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不念有色乃至識,不念有眼乃至意,不念有色乃至法,不念有眼界乃至法界,不念有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念有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不念有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念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增益六波羅蜜無能壞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具足智慧,用是智慧常不墮惡道,不生弊惡人中,不作貧窮人,所受身體不為人、天、阿修羅所憎惡。」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薩摩訶薩智慧?」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用是智慧成就見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聽法,見僧,亦見嚴淨佛土。菩薩摩訶薩以是智慧,不作佛想,不作菩薩想,不作聲聞、辟支佛想,不作我想,不作佛國想;用是智慧,行檀那波羅蜜亦不得檀那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亦不得般若波羅蜜,行四念處亦不得四念處,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智慧,用是智慧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淨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肉眼見百由旬,有菩薩肉眼見二百由旬,有菩薩肉眼見一閻浮提,有菩薩肉眼見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有菩薩肉眼見小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中千國土,有菩薩肉眼見三千大千國土。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肉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天眼,見一切四天王天所見,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所見,見梵天王所見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見。菩薩天眼所見者,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所不知不見。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天眼,見十方如恆河沙等諸國土中,眾生死此生彼。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天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薩不作是念:有法若有為若無為、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是慧眼菩薩,亦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名菩薩摩訶薩慧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法眼知是人隨信行,是人隨法行,是人無相行,是人行空解脫門,是人行無相解脫門,是人行無作解脫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得解脫智故斷三結——有我見、疑、戒取,是人名須陀洹;是人得思惟道薄淫恚痴當得斯陀含;增進思惟道斷淫恚痴得阿那含;增進思惟道斷色染、無色染、無明慢掉得阿羅漢;是人行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得五根,得五根故得無間三昧,得無間三昧故得解脫智,得解脫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作辟支佛,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初發意,行檀那波羅蜜乃至行般若波羅蜜,成就信根、精進根,善根純厚,用方便力故為眾生受身——若生剎利大姓,若生婆羅門大姓,若生居士大家,若生四天王天處,乃至他化自在天處。是菩薩於其中住成就眾生,隨其所樂皆給施之,亦淨佛國土值遇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退,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薩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知是菩薩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知是菩薩到阿惟越致地,知是菩薩未到阿惟越致地;知是菩薩具足神通,知是菩薩未具足神通;知是菩薩以具足神通飛到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見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嘆;知是菩薩未得神通、當得神通;知是菩薩當淨佛土、未淨佛土,是菩薩成就眾生、未成就眾生,是菩薩為諸佛所稱譽、所不稱譽,是菩薩親近諸佛、不親近諸佛,是菩薩壽命有量、壽命無量,是菩薩得佛時比丘眾有量、比丘眾無量,是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菩薩為僧、不以菩薩為僧,是菩薩當修苦行難行、不修苦行難行,是菩薩一生補處、未一生補處,是菩薩受最後身、未受最後身,是菩薩能坐道場、不能坐道場,是菩薩有魔、無魔。如是,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法眼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佛眼淨?」

  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剛三昧,得一切種智,爾時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是菩薩摩訶薩用一切種智,一切法中無法不見,無法不聞,無法不知,無法不識。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佛眼淨。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當學六波羅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羅蜜中攝一切善法——若聲聞法、辟支佛法、菩薩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實語能攝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羅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羅蜜能生五眼,菩薩學五眼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修神通波羅蜜,以是神通波羅蜜受種種如意事——能動大地,變一身為無數身,無數身還為一身,隱顯自在,山壁樹木皆過無礙如行空中,履水如地陵虛如鳥,出沒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煙焰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難當而能摩捫,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亦不著是天耳神通,天耳與聲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耳神通智證。

  「是菩薩如實知他眾生心,若欲心如實知欲心,離欲心如實知離欲心,瞋心如實知瞋心,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痴心如實知痴心,離痴心如實知離痴心,渴愛心如實知渴愛心,無渴愛心如實知無渴愛心,有受心如實知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心,散心如實知散心,小心如實知小心,大心如實知大心,定心如實知定心,亂心如實知亂心,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他心神通智證。

  「是菩薩以宿命智證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歲乃至百歲,念一劫乃至百劫、無數百劫、無數千劫、無數百千劫乃至無數百千萬億劫,設我是處,如是姓,如是名字,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壽限,如是長壽,如是受苦樂,我是中死生彼處,彼處死生是處,有相有因緣。亦不著是宿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宿命神智證。

  「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小,知眾生隨業因緣——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是諸眾生身善業成就、口善業成就、意善業成就,不謗毀賢聖人,受正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眼神通智證。亦見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眾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雖得漏盡神通,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依異法,亦不著是漏盡神通,漏盡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盡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漏盡神通智證。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具足神通波羅蜜,具足神通波羅蜜已,增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屍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毗梨耶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息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痴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 時,菩薩摩訶薩,不分別佈施不佈施、持戒犯戒、忍辱瞋恚、精進懈怠、定心亂心、智慧愚痴,不分別毀害、輕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無生法中無有受毀者,無有受害者,無有受輕慢恭敬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如是諸功德,聲聞、辟支佛所無有得是功德,具足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得一切種智。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一切眾生中生等心;一切眾生中生等心已,得一切諸法等;得一切諸法等已,立一切眾生於諸法等中。是菩薩摩訶薩,現世為十方諸佛所愛念,亦為一切菩薩、一切聲聞、辟支佛所愛念。是菩薩在所生處,眼終不見不愛色,乃至意不覺不愛法。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般若波羅蜜品時,三百比丘從座起,以所著衣上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爾時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

  爾時,慧命阿難從座起,正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緣微笑?」

  佛告阿難:「是三百比丘,從是以後六十一劫當作佛,皆號名大相。是三百比丘舍此身,當生阿閦佛國。及六萬欲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彌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時,佛之威神故,此間四部眾見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國土嚴淨,此娑婆國土所不及。

  爾時,十千人作願:「我等修淨願行,修淨願行故當生彼佛世界。」

  爾時,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佛微笑,種種光從口中出。

  阿難整衣服,合掌白佛:「佛何因緣微笑?」

  佛告阿難:「汝見是十千人不?」

  阿難言:「見。」

  佛言:「是十千人於此壽終,當生彼世界,終不離諸佛,後當作佛,皆號莊嚴王佛。」

嘆度品第五

[编辑]

  爾時,慧命舍利弗,慧命大目揵連,慧命須菩提,慧命摩訶迦葉,如是等諸多知識比丘,及諸菩薩摩訶薩,諸優婆塞、優婆夷,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摩訶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尊波羅蜜、第一波羅蜜、勝波羅蜜、妙波羅蜜、無上波羅蜜、無等波羅蜜、無等等波羅蜜、如虛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尊,自相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世尊,自性空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諸法空波羅蜜,無法有法空波羅蜜,開一切功德波羅蜜,成就一切功德波羅蜜,不可壞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無等等佈施,具足無等等檀那波羅蜜,得無等等身,得無等等法,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世尊本亦復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六波羅蜜,得無等等法,得無等等色,得無等等受、想、行、識,佛轉無等等法輪。過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波羅蜜,具足無等等佈施,乃至轉無等等法輪。未來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羅蜜,當作無等等佈施,乃至當轉無等等法輪。以是故,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度一切法彼岸,當習行般若波羅蜜。世尊,是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禮敬供養。」

  佛告眾弟子及諸菩薩摩訶薩:「如是,如是,諸善男子,是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切世間天及人、阿修羅,應當作禮,恭敬供養。何以故?因菩薩來往故,出生人道、天道、剎利大姓、婆羅門大姓、居士大家、轉輪聖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生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辟支佛、諸佛。因菩薩來往故,世間便有飲食、衣服、臥具、房舍、燈燭、摩尼真珠、玻瓈、琉璃、珊瑚、金銀等諸寶物生。舍利弗,世間所有樂具——若人中、若天上、若離欲樂,是一切樂具皆由菩薩有。何以故?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時,住六波羅蜜自行佈施,亦以佈施成就眾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羅蜜,亦以般若波羅蜜成就眾生。舍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為安樂一切眾生故,出現於世。」

舌相品第六

[编辑]

  爾時,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從其舌相出無數無量色光明,普照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是時,東方如恆河沙等世界中無量無數諸菩薩見是大光明,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是誰力故,有是大光明普照諸佛世界?」

  諸佛告諸菩薩言:「諸善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是其舌相出大光明,普照東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故,是時諸菩薩各白其佛言:「我欲往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摩訶薩,並欲聽般若波羅蜜。」

  諸佛告諸菩薩:「善男子,汝自知時。」

  是時,諸菩薩摩訶薩持諸供養具無量華蓋、幢幡、瓔珞、眾香、金銀、寶華,向娑婆世界詣釋迦牟尼佛所 時,四天王諸天乃至阿迦尼吒諸天,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澤香、天樹香、葉香、天種種蓮華青赤紅白,向釋迦牟尼佛所。是諸菩薩摩訶薩及諸天所散諸華,於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中,化成四柱大寶台,種種異色莊嚴分明。

  是時,釋迦牟尼佛眾中有十萬億人,皆從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未來世中亦當得如是法,如今釋迦牟尼佛弟子侍從大眾說法亦爾。」

  是時,佛知善男子至心於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不出不作,得是法忍。佛便微笑,種種色光從口中出。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微笑?」

  佛告阿難:「是眾中十萬億人於諸法中得無生忍。是諸人於未來世,過六十八億劫當作佛,劫名華積,佛皆號覺華。」

三假品第七

[编辑]

  爾時,佛告慧命須菩提:「汝當教諸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應成就般若波羅蜜。」

  即時,諸菩薩摩訶薩及聲聞大弟子、諸天等,作是念:「慧命須菩提,自以智慧力,當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耶?為是佛力?」

  慧命須菩提知諸菩薩摩訶薩、大弟子、諸天心所念,語慧命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說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說法,法相不相違背。是善男子,學是法,得證此法,佛說如燈。舍利弗,一切聲聞、辟支佛,實無是力,能為菩薩摩訶薩說般若波羅蜜。」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說菩薩、菩薩,何等法名菩薩?世尊,我等不見是法名菩薩,云何教菩薩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亦但有名字,名為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須菩提,譬如說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如眾生壽者、命者、生者、養育者、眾數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諸名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

  「須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識,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

  「須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是眼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乃至意識界亦如是。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世間名字故說,是名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須菩提,譬如內身名為頭但有名字,項、肩、臂、脊、肋、髀、膞、腳是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名字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說,是亦不生不滅,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須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葉、莖節,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說,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

  「須菩提,譬如過去諸佛名,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滅,但以名字故說,是亦非內,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

  「須菩提,譬如夢、響、影、幻、焰、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說,是法及名字不生不滅,非內,非外,非中間住,般若波羅蜜、菩薩、菩薩字亦如是。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名假施設,受假施設,法假施設,如是應當學。

  「複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色名字是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是常;不見色名字無常,不見受、想、行、識名字無常;不見色名字樂,不見色名字苦;不見色名字我,不見色名字無我;不見色名字空,不見色名字無相;不見色名字無作,不見色名字寂滅;不見色名字垢,不見色名字淨;不見色名字生,不見色名字滅;不見色名字內,不見色名字外,不見色名字中間住。受、想、行、識亦如是,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諸受,乃至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諸受亦如是。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字、菩薩、菩薩字,有為性中亦不見,無為性中亦不見。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是法皆不作分別。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住不壞法中,修四念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時,不見般若波羅蜜,不見般若波羅蜜字,不見菩薩,不見菩薩字。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時,但知諸法實相。諸法實相者,無垢無淨。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當作是知名字假施設,知假名字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不著眼乃至意,不著色乃至法,不著眼識,乃至不著意識,不著眼觸,乃至不著意觸,不著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乃至不著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若不苦不樂,不著有為性,不著無為性,不著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著三十二相,不著菩薩身,不著菩薩肉眼,乃至不著佛眼,不著智波羅蜜,不著神通波羅蜜,不著內空,乃至不著無法有法空,不著成就眾生,不著淨佛國土,不著方便法。何以故?是諸法無著者,無著法,無著處,皆無故。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著一切法,便增益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惟越致地,具足菩薩神通,游一佛國至一佛國成就眾生,恭敬、尊重、讚嘆諸佛,為淨佛國土,為見諸佛供養,供養之具,善根成就故隨意悉得,亦聞諸佛所說法,聞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忘,得諸陀羅尼門、諸三昧門。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當知諸法名假施設。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是菩薩不?受、想、行、識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色、聲、香、味、觸、法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眼識乃至意識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地種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水、火、風、空、識種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無明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離色,離受、想、行、識,乃至離老死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離色如相,乃至離老死如相是菩薩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乃至老死非菩薩,離色非菩薩,乃至離老死非菩薩,色如相非菩薩,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薩,離色如相非菩薩,乃至離老死如相非菩薩?」

  須菩提言:「世尊,眾生畢竟不可得,何況當是菩薩?色不可得,何況色、離色、色如、離色如是菩薩?乃至老死不可得,何況老死、離老死、老死如、離老死如是菩薩?」

  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眾生不可得故,般若波羅蜜亦不可得,當作是學。於須菩提意云何?色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色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樂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樂,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苦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苦,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非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非我,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於須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非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非空,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相,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色無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無作,是菩薩義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汝觀何等義,言色非菩薩義,受、想、行、識非菩薩義,乃至色、受、想、行、識無作非菩薩義,乃至老死亦如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色畢竟不可得,何況色是菩薩義?受、想、行、識亦如是。世尊,色常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常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樂畢竟不可得,何況色苦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我畢竟不可得,何況色非我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有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空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相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相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世尊,色作畢竟不可得,何況色無作是菩薩義?乃至識亦如是。」

  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色義不可得,受、想、行、識義不可得,乃至無作義不可得,當作是學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汝言我不見是法名菩薩。須菩提,諸法不見諸法,諸法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諸法,法性不見地種,地種不見法性,乃至識種不見法性,法性不見識種,法性不見眼色、眼識性,眼色、眼識性不見法性,乃至法性不見意法、意識性,意法、意識性不見法性。須菩提,有為性不見無為性,無為性不見有為性。何以故?離有為不可說無為,離無為不可說有為。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所見,是時不驚、不畏、不怖,心亦不沒不悔。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不見色、受、想、行、識故,不見眼乃至意,不見色乃至法,不見淫怒痴,不見無明乃至老死,不見我乃至知者、見者,不見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見聲聞心、辟支佛心,不見菩薩,不見菩薩法,不見佛,不見佛法,不見佛道。是菩薩一切法不見故,不驚、不畏、不怖、不沒、不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是菩薩心不沒不悔?」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心、心數法,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菩薩摩訶薩心不沒不悔。」

  「世尊,云何菩薩心不驚、不畏、不怖?」

  佛告須菩提:「是菩薩意及意識,不可得,不可見,以是故,不驚、不畏、不怖。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法不可得故應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一切行處,不得般若波羅蜜,不得菩薩,不得菩薩名,亦不得菩薩心,即是教菩薩摩訶薩。」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