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實錄/憲宗實錄/三年
春正月
[编辑]1月1日
[编辑]○己卯,上親行禫祭及酌獻禮于魂殿。
○上詣孝和殿,行酌獻禮。
1月2日
[编辑]○庚辰,以朴宗薰爲實錄摠裁官,許棨爲咸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栻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1月3日
[编辑]○辛巳,給扶安等邑渰戶,恤典。
1月5日
[编辑]○癸未,以李元八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6日
[编辑]○甲申,上詣魂殿,行告動駕祭,仍出敦化門神輦祗送。
○上又詣孝和殿,行告動駕祭,仍出弘化門,神輦祗送。
1月7日
[编辑]○乙酉,躋祔純宗大王、翼宗大王于太廟第十六室十七室。
○景宗大王祧遷于永寧殿,英宗大王以下各室,移安陞奉。
○上詣太廟展謁。
○上御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宗廟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左通禮鄭顯璞加資。
1月10日
[编辑]○戊子,大王大妃王大妃尊崇後,上御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上御,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及領敦寧趙萬永,判敦寧金逌根。大王大妃曰:「今日入侍,已諭於日前賓廳請對。而國家大事,莫重於舟梁大禮,而當今之日,一時爲急,從速擧行可也。」
○祔廟尊崇合慶慶科,命依壬戌年例設行。
1月11日
[编辑]○己丑,敎曰:「陳賀時禮房承旨趙庭和、尹秉烈,對擧承旨李憲瑋、李同淳,宣敎官宋應龍、李明迪,竝加資。」
1月12日
[编辑]○庚寅,祔太廟時初獻官以下,祔廟尊崇兩都監別單施賞有差,亞獻官金箕殷,終獻官李羲準,十六室大祝金洙根,十七室大祝徐憲淳,祔廟都監提調李止淵、趙寅永、金學淳,都廳洪在喆、洪羲錫竝加資,大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徐耕輔,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權敦仁加資。
○以李鼎會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執義權大肯疏曰:
獻納李正履之疏,萬萬駭惋。夫三司之有合啓,卽一國之同聲也,何嘗以病不聯參,肆然自陳乎?今番洪奭周之事,國人齊憤。如鸇於萑,孰不同情,而渠以無故時臺,偃然托病,不參加律之請,又復違召,竟致姑停之境,規避之跡,昭不可掩。爲先施以屛裔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所請依施。」
1月13日
[编辑]○辛卯,上御熙政堂,召見黃海監司鄭基一。大王大妃曰:「卿今辭朝,見今八路弊到極處,有非一朝可言。而此時務,莫先於議察貪政。此一款,專在於道伯,似不待予之付托,而當善爲之,益思民爲國本之意,無至弊上潻弊可也。治續之善不善,何待予言也?」
○以朴晦壽爲平安道觀察使。
1月14日
[编辑]○壬辰,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在昌爲吏曹判書。
1月15日
[编辑]○癸巳,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朴宗薰啓言:「臣於前後,仰陳愚衷者,屢矣,今當新正,更以三條爲獻。一曰課程不可不嚴,二曰經史不可偏廢,三曰問難不可不勤。」
○大王大妃命景廟配享功臣故相臣李濡、閔鎭厚,雖在景宗室祧遷之後,依錄勳人例,施以不祧之典。「
○京各司各營,進丙申會計簿。〈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五十七兩三錢九分,銀子二十九萬五千七百五十七兩五錢五分零,錢文五十三萬二千八十九兩六錢二分,綿紬一百七十七同二十八疋,木一千七百五十五同十七疋十九尺零,苧布一百九同四十二疋二十八尺,布子六百四十一同三疋七尺零,米十三萬六千二百九十二石五斗五升零,田米一千三百四十三石四斗二升零,太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一石十斗零,皮雜穀三萬五千七百八十一石十三斗八升。〉
1月16日
[编辑]○甲午,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7日
[编辑]○乙未,命捕廳囚崔謙孝等十八人押送,各其道梟首警衆,其餘從輕重酌處,皆膺中徒黨也。
1月18日
[编辑]○丙申,大王大妃敎曰:「今番膺賊之窮凶絶悖,非但載籍之所無,其暗投釜館,白地做謊,敢欲搆釁兩國者,尤爲憤惋。若非館守之卽時覺察,通告而押付,則其稱兵逆節,反國凶圖,何以痛覈鋤治乎?此雖兩國間孚信之所及,亦係館守效誠之端,其在朝家嘉尙之道,豈無格外示意之擧?銀子一千兩,令地部,下送萊府,卽爲傳給館守處,仍以此下敎曉諭爲可之意,分付廟堂。」
1月19日
[编辑]○丁酉,大王大妃敎曰:「日前北關狀啓之廟堂覈奏者,雖未許施,本道之事,一念憧憧,寢食靡甘。豈以事勢之難,不爲動念於飢民賑貸之請乎?此事不可以常例論,嶺南今年應上納大同米二千石,定差員罔夜裝載,及時入送於北關之意,廟堂三懸鈴行會於兩道道臣。」
○以金逌根爲工曹判書。
1月20日
[编辑]○戊戌,以李紀淵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正耆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21日
[编辑]○己亥,設人日製于泮宮。
1月22日
[编辑]○庚子,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命慶科有初試試講設行。
1月23日
[编辑]○辛丑,召對于熙政堂。
1月24日
[编辑]○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刑曹判書,金相順爲黃海道兵馬節度使,李光正爲京畿觀察使。
1月25日
[编辑]○癸卯,召對于熙政堂。
1月27日
[编辑]○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1月28日
[编辑]○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1月29日
[编辑]○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1月30日
[编辑]○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以閔致成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參議。
二月
[编辑]2月1日
[编辑]○己酉,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2日
[编辑]○庚戌,召見京畿監司李光正及下直守令于熙政堂,光正辭陛也。
○勸講于熙政堂。
2月3日
[编辑]○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南壇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4日
[编辑]○壬子,勸講于熙政堂。
2月5日
[编辑]○癸丑,勸講于熙政堂。
2月6日
[编辑]○甲寅,勸講于熙政堂。
2月7日
[编辑]○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2月8日
[编辑]○丙辰,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文廟釋奠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以任百觀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趙德永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2月9日
[编辑]○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2月10日
[编辑]○戊午,勸講于熙政堂,講《論語》第二卷,閣臣鄭元容曰:「此三章,皆言學,而修學求道之心專一然後,不爲外物所奪,一役乎外,則學無以專矣。衣服飮食,是日用常行之事,而若存心於美惡之間,則心己外馳,學何暇篤?故顔子之簞瓢自樂,子路之縕袍不恥,蓋其求道之心專一,故爲孔門之高弟矣。人主處崇高之位,耳目之所接,若不克祛棼華之觀玩好之具,則其於緝熙光明之學,豈可一心專篤乎?」右議政朴宗薰曰:「閣臣所奏好矣。此章惡衣惡食,以顔子之簞瓢陋巷,子路之衣敝縕袍看之果好,此則以在下之君子爲言也。若以此意,推看於人君,則又有《論語》中切近之文義,卽子曰:『禹吾無間然章是也。』」上曰:「菲飮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之謂乎?」宗薰對曰:「然矣。此在《泰伯篇》,而聖聰誦如已言,臣實欽仰萬萬矣。」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飭科弊及法司闕坐。
○以白殷鎭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2月11日
[编辑]○己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12日
[编辑]○庚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13日
[编辑]○辛酉,上御熙政堂,召見平安監司朴晦壽,統制使李鼎會,大王大妃敎晦壽曰:「本道素多弊瘼,雖非一朝一夕之所可矯捄。然道伯之下去者,苟能各自誠心對揚,則庶幾漸有實效也。卿若下去,勿以本道爲繁華,毋忘民事,誠心爲之。而且將有勑使之行,守令申飭,亦當嚴明,毋至生頉。且此時一時爲悶,非但如是着念,隨事毋忽可也。」又敎鼎會曰:「統營,海防重地,三南要衝,而近頗弊敗云。下去後,愛恤軍民,誠心殫力也。」
○進講于熙政堂。
○以趙元錫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14日
[编辑]○壬戌,進講于熙政堂。
2月15日
[编辑]○癸亥,進講于熙政堂。
2月16日
[编辑]○甲子,進講于熙政堂。
2月17日
[编辑]○乙丑,進講于熙政堂。
2月18日
[编辑]○丙寅,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廣州判官金祖根爲承旨。
○差下嘉禮正使前領議政南公轍,副使朴岐壽,以李儒常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設監試覆試于一二所,居首金宗泰、李獻九。
2月19日
[编辑]○丁卯,進講于熙政堂。
2月20日
[编辑]○戊辰,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趙秉龜爲戶曹參判。
2月21日
[编辑]○己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2日
[编辑]○庚午,召見全羅監司李憲球于熙政堂。大王大妃敎曰:「昨年本道年事,雖不慘凶,便是歉邊,無一邑不受病云。其責亶在於方伯守令,而雖不必指的追究,及今下去者,若不寤寐着念,克勤職任,則更待何時而蘇弊乎?因循挨過,不思矯捄之方,則安有朝家設置方伯之意哉?嚴明黜陟,詳察疾苦,俾紓南顧之憂焉。」
○夕講于熙政堂。
2月23日
[编辑]○辛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24日
[编辑]○壬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5日
[编辑]○癸酉,進講于熙政堂。
2月26日
[编辑]○甲戌,行三揀擇于通明殿。
○大王大妃,以承傳色,下敎于賓廳曰:「大婚欲定於前承旨金祖根家,卿等之意何如?」賓廳〈奉朝賀南公轍,領府事李相璜,判府事沈象奎,右議政朴宗薰。〉啓言:「伏承慈敎,允協神人之望。斯乃宗社臣民無疆之福,臣等不勝忭賀之至。」
○金祖根爲領敦寧府事,永興府院君妻李氏,爲韓城府夫人。
○上御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豐恩府院君、永興府院君及時原任閣臣。大王大妃命永興府院君進前敎曰:「三揀已過,六禮又涓,宗社之慶,莫大於此。見其擧止端重,容貌完備,尤不勝欣幸之心。而卿其一心謙約,無替終始,以今日之心,與國同休,則豈非家國之幸乎?金祖根曰:」國家億萬年無疆之休,始基於此日,臣民慶忭,何可勝達,而在賤臣私分,惟有懍惕而已,不知所以仰達矣。「
○進講于熙政堂。
2月27日
[编辑]○乙亥,上御熙政堂,召見前平安監司李紀淵。
2月28日
[编辑]○丙子,設三日製于泮宮。
三月
[编辑]3月1日
[编辑]○戊寅,命嘉禮慶科,以庭試爲之。
3月3日
[编辑]○庚辰,召見,前全羅監司金興根于熙政堂,遞來也。
3月6日
[编辑]○癸未,上御仁政殿,行納采禮。
○大王大妃命完城君子李時仁,封爵。
3月7日
[编辑]○甲申,以金祖根爲扈衛大將。
3月8日
[编辑]○乙酉,上御熙政堂,受生進謝恩。
3月10日
[编辑]○丁亥,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朴宗薰啓言:「嶺左民勢遑汲,寔爲諸道之㝡。蓋歲饑乏食,綿荒無衣,而賑救方擧,庫旣枵罄,加以癘疫漸盛,死亡甚多。昔在正廟朝,兩南嘗値饑癘,以道臣之不卽登聞,屢降嚴敎,仍令無依者,各別賙恤於顑頷之前,死亡人之無依者,收瘞。其熾息與否,從實狀聞,憂民恤患,聖念憧憧,此豈非今日所當仰法乎?請爲先嚴飭道臣,以某邑方張,某邑向蘇形止,隨卽啓聞,而周恤收瘞之政,悉心擧行,期有實效。」大王大妃從之。敎曰:「苟有益於民者,自廟堂,極力爲之,別厲祭當否,星火關問於道臣。」又敎曰:「每以民勢之遑汲,上下徒有矜悶之空言,終無救濟之實效,良可憫然。雖於京司上納中,變通劃給,惟當急救其危亡之民,何可慮後而不爲此目下之急乎?上無區劃之事,而但飭道臣,道臣亦何以爲之乎?毋論某事,如有濟民之道,予當不惜其捐費矣。」宗薰啓言:「歉歲遏糴,㝡是不通之政。商貨流行然後,可以有無相資,而近聞兩西諸邑,頗多防穀處,或有商舶空還之弊云。此不可不禁斷,請以此意行會嚴飭。」大王大妃敎曰:「各別嚴飭於兩道道臣。」大王大妃又敎曰:「聞前箕伯之言,贈參判韓浩運之孫,已爲年滿云,初仕作窠調用事,分付銓曹。」
3月12日
[编辑]○己丑,上御仁政殿,行納徵禮。
3月13日
[编辑]○庚寅,上御仁政殿,行告期禮。
3月14日
[编辑]○辛卯,以南履懋爲吏曹參議。
3月16日
[编辑]○癸巳,召見回還冬至使于熙政堂。
3月17日
[编辑]○甲午,月有食之。
3月18日
[编辑]○乙未,上御仁政殿,冊金氏爲王妃。
3月20日
[编辑]○丁酉,上行親迎禮于別宮。
○上行同牢宴于大造殿。
3月21日
[编辑]○戊戌,上御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3月22日
[编辑]○己亥,以尹命圭爲司諫院大司諫。
3月23日
[编辑]○庚子,大王大妃敎曰:「皇天祖宗眷佑,大禮順成,坤極正位,此實國家磐泰之基。予心之慶幸嘉悅,曷有其極?其在廣慶覃恩之道,不可無格外示意之擧。各道舊還十萬石,各貢舊遺在一萬石,市民泮民徭役,三十日竝蕩減,各道甲午以前拯劣米,亦爲一體蕩減,以示與民同慶之意事,分付。」
○命嘉禮時進圭承旨趙秉鉉,傳敎官金興根加資,以金履載爲司憲府大司憲。
3月24日
[编辑]○辛丑,以李鼎臣爲司諫院大司諫。
○嘉禮都監別單,都廳兵曹正郞尹致定,副校理趙得林,副使行大護軍朴岐壽,加資。
○命宣敎官李謙在,司饔正金在田,加資。
3月25日
[编辑]○壬寅,命嶺南別厲祭,設行。
3月30日
[编辑]○丁未,大王大妃敎曰:「大禮順成,冞增感懷。金忠獻公內外祠版,翼憲公、金履素內外祠版,竝遣承旨致祭。」
夏四月
[编辑]4月1日
[编辑]○戊申,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太廟夏享香祝。
4月3日
[编辑]○庚戌,式年文科覆試講經,一所洪大奎,二所盧鎭泰居首。
4月4日
[编辑]○辛亥,召對于熙政堂。
4月5日
[编辑]○壬子,以徐憙淳爲司憲府大司憲。
○上御仁政殿,行春到記,講居首權命周,製述賦居首金輔根,竝直赴殿試。
○召對于熙政堂。
○命武科回榜人孫胤祖,加資。
4月7日
[编辑]○甲寅,大王大妃敎曰:「純宗大王御眞戊辰小本,庚寅大本,翼宗大王御眞大本冕服本,移奉于景慕宮、望廟樓,純宗大王御眞戊辰大本,庚寅小本,翼宗大王御眞三本,移奉于景祐宮、誠一軒。
4月8日
[编辑]○乙卯,東堂生劃試,金在瓘居首。
4月10日
[编辑]○丁巳,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敎曰:「見今八路還逋。無邑無之,而逋欠所出,專由於下吏,爲監司守令者,如或貪墨而先犯,則何以禁止,亦安有設置監司守令之意哉?有勢之人,每多犯科而勿論,只以無勢蔭武,隨而責之,非徒監司守令而已,卿亦事事皆直乎?垂簾已爲三年,而尙未聞監司守令之論罪矣。」右議政朴宗薰曰:「如臣無狀,承此下敎,無容仰達矣。」大王大妃敎曰:「非獨卿之謂也,擧世皆然矣。」宗薰啓言:臣於向來三司諸臣事,竊有所耿耿者。職居言地,事有可言而不言,及其規警之來,始乃引咎紛紜,未免顚倒欠妥。而其實事屬廉隅邊,若自上揭令,禁不得自達,則亦非所以通下情體群臣也。「大王大妃敎曰:」予意豈欲設禁?不過一時事,卿之所奏,異於予之本意也。「宗薰又啓言:」齋官分差,各有定規,聞邇來宗廟大祝,間以未通淸文臣塡差云。未知始自何時,而格例則自別,必是因循失檢而然。此後則更無或如是之意,另飭該曹,請令政院,隨時照察。「大王大妃從之。
○以徐耕輔爲工曹判書,李羲準爲漢城府判尹,具錫朋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4月11日
[编辑]○戊午,召對于熙政堂。
○給義州府燒戶,恤典。
4月12日
[编辑]○己未,上御春塘臺,行式年文武科殿試,文取林肯洙等四十一人,武取朴載仁等一百六十三人。
4月13日
[编辑]○庚申,上詣奉謨堂展拜。
4月14日
[编辑]○辛酉,召對于熙政堂。
4月17日
[编辑]○甲子,上詣月覲門、曜金門,純宗大王、翼宗大王御眞,自宙合樓、演慶堂,移奉于景慕宮、望廟樓、景祐宮、誠一軒時,親行祗送。
4月18日
[编辑]○乙丑,上御仁政殿,行文武科放榜。
4月19日
[编辑]○丙寅,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上展拜于景慕宮,春謁也。
4月20日
[编辑]○丁卯,上御熙政堂,召見三使臣。〈奏請正使金賢根,副使趙秉鉉,書狀官李源益。〉及下直閫帥,辭陛也。大王大妃敎京畿水使具錫朋曰:「喬桐不但畿輔之重地,又有牧民之責,而近年以來,饑饉荐臻,重之以年前海溢,凋弊太甚,誠極悶然。卿其往哉撫摩,俾有實效可也」又敎曰:「水使謂非牧民之官,多行掊克之政,年來凋殘,到處皆然。軍卒獨非民乎?且平時不能殫心愛護,則設有不虞之警,其何以望其盡力乎?此予平昔所欲一言者,而今始發之,毋以入侍之例談飭敎聽之,銘念奉公,期有實效可也。」
○以李紀淵爲禮曹判書。
4月22日
[编辑]○己巳,進講于熙政堂。
4月23日
[编辑]○庚午,進講于熙政堂。
4月24日
[编辑]○辛未,進講于熙政堂。
4月25日
[编辑]○壬申,進講于熙政堂。
4月26日
[编辑]○癸酉,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4月27日
[编辑]○甲戌,進講于熙政堂。
4月28日
[编辑]○乙亥,進講于熙政堂。
4月29日
[编辑]○丙子,進講于熙政堂。
五月
[编辑]5月1日
[编辑]○丁丑,進講于熙政堂。
5月2日
[编辑]○戊寅,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夏享香祝。
○進講于熙政堂。
5月3日
[编辑]○己卯,進講于熙政堂。
5月4日
[编辑]○庚辰,進講于熙政堂。
5月7日
[编辑]○癸未,進講于熙政堂。
5月8日
[编辑]○甲申,進講于熙政堂。
5月9日
[编辑]○乙酉,進講于熙政堂。
5月10日
[编辑]○丙戌,進講于熙政堂。
5月11日
[编辑]○丁亥,進講于熙政堂。
5月12日
[编辑]○戊子,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敎曰:「今日次對之進定,以亢旱之故也。間或有二三次驟雨,而此不可以鋤犂論。春牟則初云稍登矣,旱氣一直如此,雖屢豐之餘,猶難救濟,而日日望霓,尙靳一霈。夏至且不遠,祈雨祭不卜日設行可乎?」右議政朴宗薰曰:「夏至前特擧圭璧,已多其例矣。」大王大妃敎曰:「還逋積弊,果以未捧於民而然耶?抑亦已捧而或爲乾沒於吏輩而然耶?」宗薰曰:「春間受糶之民,秋無不納之理。間或大歉之歲,往往有流離死亡之戶,則又有洞里之徵,民間之眞箇逋欠者,本自絶少。所謂民逋,擧皆吏逋之舞弄文簿,畢竟歸之民名。假使民未捧三分,則其二分,必是吏輩之奸也。」大王大妃敎曰:「吏逋專在於守令,而董飭守令,惟在監司,必須嚴明黜陟,褒其善而黜其不善可也。而不此之爲,則畢竟民受其害,而罪不歸於守令,民生誠可矜矣。」又敎曰:「守令之論勘定配者,被罪未幾而旋卽宥還,故尤無所畏憚矣。」又敎曰:「雖霈澤之後,獄囚之中,若有罪輕未放者,則此亦爲干和召災之一端矣。刑判旣登筵,詳聽此傳敎後,大臣同爲商確,必須精審可也。」宗薰曰:「水旱固所時行,唯民不困窮,國有儲蓄然後,方可以有備無虞,而民窮財竭,未有甚於此時,聖人之言:『必以節用愛人,爲治國之本。』昔我宣廟,嘗於郊幸,進午膳,及撤,賜諸儀賓,只水澆飯一器,乾魚五六尾及醋醬淹菜而已。若是而風俗安得不厚,財用安得不裕乎?夫財者,本無二源,帑藏府庫,均出於民力,今以崇儉節用,爲弭災之方,雖似迃遠,然其所以上悅天心,下奠民生,亶不外此矣。又伏念駙馬揀擇有命,吉禮當在不遠,祛奢從儉,躬行導俗,正在於是矣。」大王大妃敎曰:「所奏儘至當矣。當銘念服膺矣。大臣在董率之地,交相勉勵,以變侈風,是所望也。」
○大王大妃,命京外審理,卽爲擧行。
○以朴岐壽爲禮曹判書。
5月13日
[编辑]○己丑,進講于熙政堂。
5月14日
[编辑]○庚寅,行祈雨祭。
○進講于熙政堂。
5月15日
[编辑]○辛卯,忠淸監司沈宜臣,畢賑狀啓,公私賑各穀,折租二萬七千二百八十八石零。
5月16日
[编辑]○壬辰,進講于熙政堂。
5月17日
[编辑]○癸巳,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金鏴爲司憲府大司憲,林翰鎭爲司諫院大司諫。
5月18日
[编辑]○甲午,進講于熙政堂。
5月21日
[编辑]○丁酉,召對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
○忠淸監司沈宜臣,以大興郡掛書罪人成國老、李鍾呂,推覈後密啓:「國老以微嫌,謀陷邑人,使鐘呂作亂,言不道說,掛之衙門,事覺幷輸款。」時原任大臣,力請令王府設鞫,大王大妃敎曰:「不必如是張大。令道臣,以大逆不道,捧結案,發遣府都事,眼同莅斬。」
5月22日
[编辑]○戊戌,召對于熙政堂。
5月23日
[编辑]○己亥,召對于熙政堂。
5月26日
[编辑]○壬寅,以尹命圭爲吏曹參判。
5月27日
[编辑]○癸卯,進講于熙政堂。
5月28日
[编辑]○甲辰,進講于熙政堂。
5月29日
[编辑]○乙巳,進講于熙政堂。
5月30日
[编辑]○丙午,進講于熙政堂。
○以兪星煥爲吏曹參議,徐左輔爲成均館大司成,鄭㝡朝爲奎章閣直閣,金英根爲待敎。
六月
[编辑]6月1日
[编辑]○丁未,進講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圭璧纔擧,冥應如響,久旱之餘,民事萬幸。宗廟祈雨祭獻官以下,施賞有差。」
6月2日
[编辑]○戊申,進講于熙政堂。
6月3日
[编辑]○己酉,進講于熙政堂。
6月4日
[编辑]○庚戌,進講于熙政堂。
6月5日
[编辑]○辛亥,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朴宗薰啓言:「朝臣就理,或有外任及在鄕之人,每承待待命拏囚之命,近來毋論道里遠近,唯意稽淹,經旬閱月,法府不加何問,罪罰無所加損。律有奉制書稽緩者,自笞五十,每日加一等,至杖一百之文,此視制書稽緩,不啻較重矣。自今如有似此之弊,本罪之外,加等照勘之意,請分付該府。」大王大妃敎以「大關紀綱之一端,依所奏施行可也。」
6月6日
[编辑]○壬子,進講于熙政堂。
○以趙斗淳爲弘文館副提學,洪穉圭爲江原道觀察使。
6月7日
[编辑]○癸丑,進講于熙政堂。
6月8日
[编辑]○甲寅,進講于熙政堂。
6月9日
[编辑]○乙卯,進講于熙政堂。
6月10日
[编辑]○丙辰,進講于熙政堂。
6月11日
[编辑]○丁巳,進講于熙政堂。
6月12日
[编辑]○戊午,進講于熙政堂。
6月20日
[编辑]○丙寅,行本館錄,三點李是鍊、金相稷、李孝淳、兪象煥、李魯奎、金炳韶、李源庚、朴承輝、沈承澤、徐耆淳、洪永圭、尹穳、申錫愚、尹晩求、金基纉、宋柱獻、林肯洙、金輔根,取十八人。
6月26日
[编辑]○壬申,大王大妃敎曰:「每當都政,所謂飭敎,不過爲一場空言而已,京外物情,倍加沸鬱。六臘政期,使人甚不好矣。雖然,守令與初仕,生民休戚,關係甚緊,每緣銓官,不能對揚,而雖空言,不得廢矣。忠臣、淸白吏、子孫及西北松都人,祖宗朝之所各別軫念者,軍功人,不但予之躬親經歷之事,先朝聖意之常所惓惓者。今日繼述之政,莫加於此,兩銓仰體此意,極爲收用,克思一分對揚之道。」
○都政,下批,以申在植爲司憲府大司憲,尹興圭爲司諫院大司諫,金英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6月27日
[编辑]○癸酉,上御熙政堂,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
6月28日
[编辑]○甲戌,以曺鳳振爲司憲府大司憲。
秋七月
[编辑]7月1日
[编辑]○丙子,慶尙監司尹聲大,畢賑狀啓:「公私賑救急飢民一百十一萬四千九百七十一口,各穀十三萬九千六百十八石。」
7月4日
[编辑]○己卯,以權敦仁爲兵曹判書。
7月5日
[编辑]○庚辰,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申在植爲吏曹判書。
7月6日
[编辑]○辛巳,召見下直守令于熙政堂。
○以李完植爲右邊捕盜大將。
7月12日
[编辑]○丁亥,召見江原監司洪穉圭于熙政堂,辭陛也。大王大妃敎曰:「卿今辭陛矣,東民困瘁,列邑凋殘,向有數條措處者,實出予斷斷爲民之苦心,而追後聞之,則似有同異之論云。卿須體予至意,下去後如有益於民,而可以施行者,隨事啓請。則廟堂亦當量宜爲之,期有實效,而勿爲目前彌縫,殫竭誠力,俾無朝家東顧之憂也。」
○設七夕製于泮宮。
7月13日
[编辑]○戊子,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7月18日
[编辑]○癸巳,召見前江原監司韓益相于熙政堂,遞來也。
7月26日
[编辑]○辛丑,上御熙政堂,召見大臣、戶、惠、備堂,爲勑奇也。
○差下沈能岳遠接使,金逌根館伴,能岳尋遞,以金鏴代之。
○以趙冀永爲吏曹參判,洪命周爲漢城府判尹。
7月29日
[编辑]○甲辰,大王大妃敎曰:「見北伯狀啓,南北關賑事,似已畢矣。向來以鏡城賑恤絶巡事,判官雖狀罷,道臣豈可免不能察飭之罪?今已畢賑,不可一向參恕,咸鏡監司洪敬謨,施以譴罷之典。」
7月30日
[编辑]○乙巳,以徐耕輔爲咸鏡道觀察使。
八月
[编辑]8月2日
[编辑]○丁未,大王大妃敎曰:「今年,卽宣廟丁酉舊甲,而天將撻伐之績,百世不可忘。宣武祠、征東官軍祠,遣承旨致侑。因此思之,本朝殉義諸臣,實難俱擧,而此時南原之役,尤切興愴。本府誕報廟及忠烈祠,遣道內秩高守令,一體致祭。」
○以李羲準爲工曹判書。
8月4日
[编辑]○己酉,召見遠接使金鏴,問禮官洪說謨于熙政堂,辭陛也。
8月13日
[编辑]○戊午,德溫公主下嫁于南寧尉、尹宜善,純宗大王第三女也。
8月14日
[编辑]○己未,給高靈縣漂頹戶,恤典。
8月15日
[编辑]○庚申,召見回還三使臣于熙政堂。
8月17日
[编辑]○壬戌,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敎曰:「封典順成,奏請正使金賢根田二十結,奴婢七口賜給,副使趙秉鉉加資,田十結,奴婢五口賜給,書狀官李源益加資,田五結,奴婢四口賜給。」
○德溫公主嘉禮廳都廳韓鎭庭加資。
8月19日
[编辑]○甲子,禁衛營,以火藥偸竊罪人林昌赫,梟首警衆,啓。
8月25日
[编辑]○庚午,設翰林召試于仁政殿,曺錫雨、趙道淳、趙徽林、李時愚被選。
8月29日
[编辑]○甲戌,上展拜于太廟景慕宮,秋謁也。中宮殿行廟見禮,仍詣景祐宮展拜。
九月
[编辑]9月1日
[编辑]○丙子,設九日製于泮宮,賦居首曺錫斗等十人,竝直赴會試。
○以金履載爲刑曹判書。
9月3日
[编辑]○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九日製給分儒生,竝付原榜末,使之應講後許赴會試。」
9月8日
[编辑]○癸未,以金洙根爲成均館大司成,李享權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9月12日
[编辑]○丁亥,上詣仁政殿,行迎勑宣詔儀,詔曰:
皇帝勑諭朝鮮國王。覽王奏:『稱叨襲藩服,壼職不備,念宗祀之重,循臣僚之請,納永興府院君金祖根女爲正室,陳奏請封』,朕以典禮攸關,特允所請,玆遣正使散秩大臣繼勇侯倭什訥,副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銜明訓,齎捧誥命,封金氏爲國王妃,佐理內治,竝賜綵幣等物。惟王曁妃,共懋肅雝,和琴瑟而衍慶,彌深忠敬,鞏帶礪而承庥,欽哉毋替朕命。故諭。
誥命:「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承庥纂服,固惟辟之仔肩,翼運匡猷,實賢媛之助媺。』故芳徽懋著,職無忝於宜家,斯編綍遙頒,典特隆乎正內。爾朝鮮國王李妻金氏,秀毓華宗,德嫺嬪則,勵蘋蘩溫凊之節,肅穆爲儀,秉鷄鳴儆戒之心,恪恭成性。念爾藩瀋,累世罔懈忠貞,矧玆壼德,勤修宜膺寵命。玆特封爾爲朝鮮國王妃,襄敬共於無怠,著柔順於不違,庶增伉儷之光,永篤邦家之慶,欽哉勿替朕命。計開蟒緞二疋,粧緞四疋,錦二疋,倭緞二疋,帽緞二疋,素緞二疋,大緞三疋,石靑緞二疋,彭緞三疋,紗四疋,紡紗四疋。道光年月日。」
○接見上副勑,仍行宴禮。
9月13日
[编辑]○戊子,召見咸鏡監司徐畊輔于熙政堂,辭陛也。大王大妃敎曰:「北道,本是豐沛重地,朝家軫念,與他道自別,連値歉荒,賑政才畢,未知道臣及守令,能盡心爲之,仰體朝家軫念之意。而且深北王化未及之地,爲守令者,惟事椎剝之政,不顧顑頷濱死之民命。卿於下去後,多岐廉探,若有泛忽賑政,無良不法之類,一一摘發論勘。而如或有拘於顔私之弊,予亦當聞之,雖以卿言之,非但辜負朝家而已,以何面歸對乎?」畊輔曰:「傳聞本道事勢,才經賑政,瘡痍未蘇,臣且才識不逮,恐負慈敎,誠爲悚惶矣。」大王大妃敎曰:「卿必善爲之,而每事期欲善爲,則必無未善爲之之理,欲善爲而設或未盡,其害還小。卿其惕念對揚,以紓九重北顧之憂。」
9月20日
[编辑]○乙未,上展拜于毓祥宮、延祜宮、宣禧宮、藏譜閣、懿昭廟。
9月22日
[编辑]○丁酉,上詣眞殿,行茶禮。
9月23日
[编辑]○戊戌,召對于熙政堂。
9月24日
[编辑]○己亥,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5日
[编辑]○庚子,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右議政朴宗薰啓言:「頃者受由上京守令,爲三四十人之多,粘移到付者,止於數三度,及夫廟堂草記之後,紛然來呈,擧措顚倒。畢竟無粘移者,亦爲近十邑。守令之受由上京也,本道成送粘移,邸吏修納成冊,以爲考準檢察,卽是定式。從前筵飭,不翅申嚴,而道臣多不致察,守令狃於自便,朝令終歸弁髦,民事無難擔閣。分付該曹,自今申明邸吏成冊之規,憑考粘移日字之限,其有違越隱漏者,守令劃卽論罪。如或從他,入聞無紏擧,該曹亦難免不察之責,請以此,嚴飭中外。」大王大妃從之。宗薰曰:「今番庭試講經,一切蕩然,適足爲群儒解體之資。二所至有挾冊應講者,雖云追覺而拔去,其不能照察,諸試官重推。臺試則坐在帳外,職專紏察,不可但以溺職論,幷施以譴削之典何如?」大王大妃從之。仍敎曰:「有講無講,科弊同然,何以則爲好耶?每經一番科試,輒有如此之所聞,誠極羞恥也。」吏曹判書申在植啓言:「見今蔭仕虛司果之積滯,挽近㝡多矣。社稷署令,曾因槐院參上,未通淸者之積滯一窠,以文臣差除矣,近則槐院別無積滯之患,蔭仕則每患苟艱,權作蔭窠,恐合事宜。請詢大臣處之。」大王大妃從之。
9月26日
[编辑]○辛丑,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7日
[编辑]○壬寅,進講于熙政堂。
9月28日
[编辑]○癸卯,進講于熙政堂。
9月29日
[编辑]○甲辰,進講于熙政堂。
冬十月
[编辑]10月1日
[编辑]○乙巳,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日
[编辑]○丙午,上詣仁政殿,親傳太廟冬享香祝。
○進講于熙政堂。
10月3日
[编辑]○丁未,進講于熙政堂。
10月4日
[编辑]○戊申,咸鏡監司徐畊輔馳啓:
前月二十八日,有賊犯濬源殿,御容綃面,片碎狼藉。
大王大妃,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國舅,因禮臣所奏,遵仁祖朝集慶殿,宣祖朝智陵陵上失火時例,命擧哀,變服三日,哭而止,減膳撤樂。遣大臣禮臣,馳往奉審。竄地方官永興府使徐念淳,罷觀察使徐畊輔,尋以畊輔到營屬耳,仍之。又命宗廟當室及濬源殿,行慰安祭。集慶殿,卽國初太祖幀殿也。
○上詣明政殿庭擧哀。
○命明再明日擧哀,自內爲之,百官入參置之。
○中批,以李紀淵爲禮曹判書,仍差按覈使。
10月5日
[编辑]○己酉,中批,以趙寅永爲戶曹判書。
10月7日
[编辑]○辛亥,進講于熙政堂。
10月8日
[编辑]○壬子,進講于熙政堂。
10月10日
[编辑]○甲寅,召對于熙政堂。
10月11日
[编辑]○乙卯,上御春塘臺,行慶科庭試文武科殿試,文取徐有薰等十人,武取金啓嶂等二百十七人。
10月13日
[编辑]○丁巳,召對于熙政堂。
○伴送使李憲瑋狀啓:
「回勑時安州問安中使鄭喜常,濫率伴倘,作弊多端,隨來之別監,亦誅求浩汗,不勝騷擾。雖以上勑時中使申寬吉言之,自平壤至安州,載妓而行,則外他犯科,可以反隅。請令該府,拿問嚴勘。伴倘與隨來別監,移送刑曹,照律嚴繩。
從之。
10月15日
[编辑]○己未,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16日
[编辑]○庚申,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17日
[编辑]○辛酉,召見冬至三使臣于熙政堂〈正使朴綺壽,副使金興根,書狀官李光載。〉辭陛也。
○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18日
[编辑]○壬戌,上御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進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19日
[编辑]○癸亥,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按覈使李紀淵,以濬源殿作變罪人元大益取服,馳啓,命發遣府都事,倍道具格拏來囚。大益,定平人,初以偸竊器用之心,潛入殿門,誤犯御幀紅索,隨手墜下,翻轉之際,至有片碎之變,收撤殿內器用,包裹將出,忽心動徊徨,爲殿僕所捉。
10月20日
[编辑]○甲子,大王大妃敎曰:「領府事李相璜,知事李止淵拜相。
○以趙秉鉉爲刑曹判書。
○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1日
[编辑]○乙丑,設秋到記于仁政殿,講居首卓景秀,製述表居首金益文,竝直赴殿試。
○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2日
[编辑]○丙寅,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3日
[编辑]○丁卯,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4日
[编辑]○戊辰,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5日
[编辑]○己巳,進講于熙政堂。
○以洪學淵爲吏曹參判,趙秉憲爲成均館大司成。
10月26日
[编辑]○庚午,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7日
[编辑]○辛未,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8日
[编辑]○壬申,進講于熙政堂。
10月29日
[编辑]○癸酉,進講于熙政堂。
10月30日
[编辑]○甲戌,進講于熙政堂。
○召見濬源殿奉審大臣禮堂〈左議政朴宗薰,禮曹判書李紀淵。〉于熙政堂。命奉來舊本,移摹于光明殿,設都監擧行。宗薰啓言:「武臣乘車,在所必禁,而梱禦邊鎭之有馬牌許騎驛者,偏尙此習,非車不乘,以不服習之馬駕,極粗重之車,纔經一行,必斃乃已。夫險程驅車,何異陸地行舟?西北驛路之日就凋弊,職由於此,今行所見,驛站馬卒之不成樣,視年前倍甚。自今梱帥以下守令邊將,若有乘車者,許令郵官報營,一一啓聞,施以濫騎之律。」從之。
○大王大妃命關北舊還米癸未前未捧一萬六千四百餘石蕩減,從左議政朴宗薰所奏也。
○大王大妃命智陵、淑陵位田浦落處,令道臣修築。
十一月
[编辑]11月1日
[编辑]○乙亥,進講于熙政堂。
○以任聖皐爲咸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設庭鞫于內兵曹,元大益凌遲處死。
○兩司聯箚,略曰:
從古惡逆何限,而豈有如今番大益之窮天地至匈絶悖者乎?臣等今於鞫坐,目見其獰頑之狀,耳聞其凶慝之供,雖使手磔口臠,千剮萬戮,不足以稱其罪也。第念此賊所犯,卽是亘萬古所無之凶逆,則所施之律,不可但以孥戮而止矣。今日之所可擬者,唯有适雲已行之例而已,縱無加於此之極律,而斷不可減於此而處之也。
批以:「有加於此之律,尙欲用之,況已用於适雲之律乎?所請依施。」大王大妃命濬源殿令朱欽哲,減死島配,韓樂洙遠配。
11月2日
[编辑]○丙子,進講于熙政堂。
11月3日
[编辑]○丁丑,進講于熙政堂。
11月4日
[编辑]○戊寅,進講于熙政堂。
11月5日
[编辑]○己卯,進講于熙政堂。
11月6日
[编辑]○庚辰,進講于熙政堂。
○禮曹啓言:「今此濬源殿影幀舊本奉來時,應行節目,就議大臣,參酌磨鍊,請令各該司及三道監司,依此擧行節目。」〈一,今十一月二十六日曉頭,先行濬源殿移奉告由祭後,同日卯時,陳神輦於正殿戶外,殿司奉影幀櫃安於輦進發。至晝停所幄次前,仍以神輦安於幄次內,諸事預備訖進發,至宿所幄次前,殿司奉影幀,安於幄次內卓床上。翌日進發晝停所宿所奉安,竝如上儀。排設諸事令各其道預備擧行。一,大臣禮曹堂上本殿令各一員,以黑團領陪從,地方官及本道監司,神輦前導各於境上。一,前後射隊及挾輦軍等節,令兵曹稟旨擧行,儀仗各差備軍人所着服色,亦令兵曹參酌磨鍊下送,次次替代。一,神輦侍衛別監,以本殿守僕二人,具巾服擧行。一,神輦擔陪軍每十里替運,一應差備軍人,亦令各其道差定替代。一,道路令各其道修治鋪黃土。一,晝停所幄次設於客舍正廳,宿所幄次設於東上房宿所幄次內,設卓床上排彩花席,陪奉上來後東上房則姑爲封鎖,待影幀新本奉還本殿後,許令使客入接。若非邑站則當設幄次,亦令各其道排設待候。一,神輦前所炷芙蓉香,每站二雙式令內醫院量數下送。一,本曹堂上行用印信一顆齎去。一,神輦到三道界奉安晝停所或宿所,本道監司及各務差使員以下,以黑團領大門外肅拜。一,時急公事傳致時撥馬知委。一,儀軌及文書載持馬一匹令兵曹題給。一,此外應行事,陪從大臣直爲分付各其道監司處擧行。〉
11月7日
[编辑]○辛巳,進講于熙政堂。
11月8日
[编辑]○壬午,進講于熙政堂。
11月9日
[编辑]○癸未,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0日
[编辑]○甲申,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正言李源祚疏曰:
目今生靈之塗炭,已在十分倒懸之中,必欲坐待君德之成,而方有所施爲,則孑遺殘民,將盡尋於枯魚之肆,而明年大椀不托,無及於雪裏凍死之命矣。臣請以耳目所覩,爲殿下痛哭流涕而陳之。臣所居嶺南,卽古稱衣食之鄕,數十年前,州里墟井之間,室屋連比,富家饒戶,參錯於其間,而假貸傭作之民,皆有所賴而爲生矣。近年以來,連値大歉,飢饉之餘,重以癘疫,近峽沿海之邑,被禍尤酷。昔之居民,什無一二,而良田美土,蓬蒿溢目,所餘殘民,欲農則無糧,欲商則無貨,欲去則溝壑在卽,欲留則産業俱空,而陳荒之稅尙存,久逋之還猶督,昔之十人之賦,今則一人當之,前之十家之糴,今則一家納之,始而殘戶亡,次而中戶破,終而饒戶竭,其勢必盡無而後乃已。一邑如此,一道可知,一道如此,一國可知。民生至此,殿下其將何恃而爲國乎?是豈可諉之於水旱天災之適然而玩愒而止,牽架而已乎?臣嘗求其所以致此之由,與其所以救之之術,不過曰奢侈之不禁也,貪墨之不懲也。服餙之華美,器玩之奇衺,居處飮食之無節,年增歲加,轉相慕效,鄕村而效京洛,韋布而效縉紳,賤而效貴,貧而效富,擧世靡然,無有限極,財安得不匱,民安得不困也?宰相名士,以其奢侈之故,不得不受人問遺,方伯守宰,以其問遺之故,不得不變其操守,鞭靴不已,今至苞苴。常祿不足,今至誅求。於是乎上下相蒙,內外交征,爲今日計,如欲去貪墨,先絶問遺,如欲絶問遺,先禁奢侈,四者相因,而奢侈二字,實受病之源也。臣固知今世士夫,習奢已久,難於入儉,而屛一時耳目之娛,爲萬世民國之計,亦何苦而不改,何憚而不爲哉?夫然後,明詔廟堂,嚴立科條,申嚴贓律,奬選淸白,飭銓官而勿循常格,遣繡衣而時行澄汰,使廉吏有所勸貪,吏有所畏。亟下哀痛之詔,庸慰濱死之民,可蠲者蠲之,可減者減之。以此立法,行之十年,而民不阜國不裕,則臣請伏妄言之誅矣。伏惟我慈聖殿下,愛民之仁,浹於肌髓,每有民戶燒渰之報,輒命別加顧恤於原典之外,使之奠接,不至失所,百姓聞此,莫不掩泣加額,欣欣相告,然燒渰死者,事非常有,故有則必上聞,飢餓死者,不勝其多,故下不得盡達。殿下若以其已聞者,推之於未聞,恤小者廣之於多民,則此正孟子所謂仁之術,而生民其庶幾矣。
批曰:「爾言切中時弊,深庸嘉乃,當常目不忘矣。」
11月11日
[编辑]○乙酉,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3日
[编辑]○丁亥,召見時原任大臣閣臣藥房提調,豐恩府院君、永興府院君于熙政堂,承候也。
11月14日
[编辑]○戊子,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5日
[编辑]○己丑,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6日
[编辑]○庚寅,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7日
[编辑]○辛卯,進講于熙政堂。
11月18日
[编辑]○壬辰,進講于熙政堂。
○以趙冀永爲忠淸道觀察使。
11月19日
[编辑]○癸巳,進講于熙政堂。
○以金逌根爲禮曹判書,曺鳳振爲工曹判書,李紀淵爲司憲府大司憲。
11月20日
[编辑]○甲午,進講于熙政堂。
11月21日
[编辑]○乙未,進講于熙政堂。
11月22日
[编辑]○丙申,召對于熙政堂。
11月23日
[编辑]○丁酉,召對于熙政堂。
11月24日
[编辑]○戊戌,召對于熙政堂。
11月25日
[编辑]○己亥,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及豐恩府院君于熙政堂。〈奉朝賀南公轍、領議政李相璜、領府事沈象奎、左議政朴宗薰、豐恩府院君、趙萬永、禮曹判書金逌根、參議金景善。〉請對也。相璜曰:「今日,卽明年之亞歲也。明年,卽我大王大妃殿下光躋五旬之歲也。謹按邦禮,慈聖五旬六旬之年,進冊稱觴,上告下布,遂成彝典。臣等之今日登對,將以仰請成命,以爲擧行之地矣。」大王大妃敎曰:「向來尊號,非但爲國典,子與孫旣升大位,此上天眷顧之仁,祖宗積德之蔭,雖以予積傷之懷,絶悲之情,不能不周思而聽從,今玆所請之事,果何所當乎?」諸大臣迭奏其不當謙抑之義,大王大妃敎曰:「以大殿處地言之,今日則每事固當隨予指導而爲之。而雖春秋鼎盛之時,予所不欲爲之事,爲子孫而承順父母之志,是爲大孝,必欲强予之不欲爲者,豈悅於予心?而違親之志,是果爲養老之道理乎?大殿必當體予之心,卿等更勿多言。」又敎曰:「所不欲爲之事,必欲使之受之者,似欲爲悅予而然,而是豈爲悅予之道乎?且予之志,大殿春秋鼎盛,國家太平,予亦壽躋六七十歲,而大殿欲爲此擧,則情理所在,予且無斷斷必辭之心矣。」又敎曰:「如以予言爲不當,則須書以傳後曰:『有如此如此之事,女君不識事體,立其不當之固執』云爾,則後考者,亦不過笑予之固執而已,有何虧損於聖孝乎?」又敎曰:「予本多膈火,心不合則非但過於沸鬱,氣輒上升,實難堪耐矣。」上曰:「上號進饌,慈敎如是懇惻,不敢不承順。而告布之節,謹依正廟甲寅已例擧行。」
11月29日
[编辑]○癸卯,進講于熙政堂。
十二月
[编辑]12月1日
[编辑]○甲辰,進講于熙政堂。
12月2日
[编辑]○乙巳,進講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司憲府大司憲。
12月3日
[编辑]○丙午,進講于熙政堂。
12月4日
[编辑]○丁未,進講于熙政堂。
12月5日
[编辑]○戊申,進講于熙政堂。
12月7日
[编辑]○庚戌,太祖大王影幀,至,自永興,奉安于慶熙宮之光明殿。上詣敦化門外祗迎。
○召見大臣禮堂于熙政堂。〈右議政李止淵,禮曹參判趙斗淳。〉濬源殿影幀舊本,陪奉入來也。止淵啓言:「肅廟戊辰,慶基殿御容奉來時,因陪從大臣所奏,有沿路各邑大同蠲減之擧。今番三道諸邑民力之勞悴,倍於戊辰,不可無別般軫恤。若特降處分,則庶爲繼述之道矣。」大王大妃敎曰:「筵退後量宜酌定,更稟。」
12月8日
[编辑]○辛亥,進講于熙政堂。
12月9日
[编辑]○壬子,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0日
[编辑]○癸丑,進講于熙政堂。
○上御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領議政李相璜啓言:「臣嘗聞故相臣李元翼,九耋告退而還也,惓惓於前席者,惟以擇守令爲獻。謹稽國朝故事,有令吏曹抄錄,善治人姓名入啓之時,有大臣備堂各薦二三人之時,有諸卿宰,各薦一人,作帖書入之時。此皆出於爲捄其時之弊,而亦不無其時之效矣。臣意則令備堂及曾經道臣,各薦已試有績之人,各數三人,自吏曹聚錄列書,庸備御覽,一件則令置政曹,以爲隨窠調用之地,則恐或有目前實效,故敢達矣。」大王大妃敎曰:「所奏甚好。左右相兩銓之意皆然,依爲之。擇守令固好,而次知守令之道臣擇送,尤爲切要,此則專在廟堂矣。」相璜啓言:「月前伴送使有論啓中官事,而繼又有領府事論奏矣。當初重臣論啓,若無睹聞之實狀,則豈有是也?以其心則出於抑近習念邑弊之意,誠宜嘉尙,而開納之矣,畢竟譴何,止於薄罷,至於大臣,尤朝家之優禮也。當日所奏,實出忠款,而只承誨諭,未蒙開允,從此此類之縱恣橫濫,將何所知懲乎?古先哲王之御此類,操束於未然之前,摧遏於方萌之初,俾各小心,不至大戾,此類若知所警戢,不以前孽之倖逭爲喜,而常以更犯之難贖爲懼,則亦未嘗不爲此類之福矣。」大王大妃敎曰:「所奏好且是矣。當留念矣。」兵曹判書權敦仁啓言:「西北松都人之許通宣薦,俱係朝飭,不必異同,而關西松都人,間多施行,惟彼北關,尙不擧論矣。自今臘薦爲始,以有地處才器者,另飭抄薦,以爲疏鬱之方,恐合事宜。」從之。
12月11日
[编辑]○甲寅,進講于熙政堂。
○以朴齊聞爲吏曹參判。
○給衣薄軍兵及流丐,恤典。
12月12日
[编辑]○乙卯,進講于熙政堂。
○以洪敬謨爲禮曹判書。
12月13日
[编辑]○丙辰,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4日
[编辑]○丁巳,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5日
[编辑]○戊午,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6日
[编辑]○己未,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7日
[编辑]○庚申,進講于熙政堂。
12月18日
[编辑]○辛酉,進講于熙政堂。
○備局啓言:「觀此咸鏡監司徐畊輔狀啓,則咸興前判官李穆遠,永興前前府使李鎭華,吉州前牧使申紹,茂山前府使梁宣洙,慶興府使李秉吉,穩城前府使李光龍,贓汚狼藉矣。令該府,嚴問捧口招。不能剌擧之前道臣洪敬謨,施以譴削之典。」允之。尋因府讞,穆遠等六囚幷島配。
12月19日
[编辑]○壬戌,進講于熙政堂。
12月20日
[编辑]○癸亥,進講于熙政堂。
12月22日
[编辑]○乙丑,行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忠淸監司趙冀永,辭陛也。大王大妃敎曰:「國計艱虞,民生倒懸,未有甚於此時。而況湖西一道,荐經大歉,凋殘困瘁,非他道比。以卿愛君之誠,似當旬宣一方,盡心對揚矣。向來北伯論墨倅狀啓,卿亦見之否?」冀永曰:「見之矣。」大王大妃敎曰:「近來貪墨大行,民不支保。北道守令若此,則他道亦皆推知,守令臧否,一一覈發,隨聞論勘。且聞追大同引等之弊,轉成痼瘼,莫可釐革云,須悉心矯捄,俾有實效,以副朝家軫念之意也。每於道伯下去時,飭諭非止一再,而便成例套,未見實效,此豈對揚之道乎?卿則善爲下去,恪勤奉職可也。」
○大王大妃敎曰:「北道諸倅中,或慮有罪而不入於狀聞中矣。今聞右相言,路過安邊時,以前倅事,有民訴云,民訴果有實狀,而該倅獨爲倖逭,則是豈朝家刑政,而亦豈道臣對揚之本意乎?安邊前府使尹滋畊,罪犯有無,令道臣更爲嚴査登聞事,自廟堂分付。」後,因道啓,亦島配之。
12月23日
[编辑]○丙寅,行柑製于泮宮,表居首李玄文直赴殿試。
12月24日
[编辑]○丁卯,都政,下批,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尹致謙爲司諫院大司諫,徐箕淳爲成均館大司成。
12月27日
[编辑]○庚午,召見前忠淸監司沈宜臣于熙政堂,遞來也。
12月30日
[编辑]○癸酉,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八萬一千一百六十二戶,男三百三十二萬五千三十二口,女三百三十萬七千六百九口。濟州三邑都元戶,一萬七百八十九戶,男三萬五千一百九十四口,女四萬七百三十七口。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