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05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五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十九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五十九卷目錄

 釋教部彙考一

  周莊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漢武帝元狩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二則

  魏明帝一則

  吳吳主權赤烏一則 吳主皓一則

  晉總一則 簡文帝咸安二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恭帝一則

  宋高祖永初一則 太祖元嘉一則 世祖孝建一則 大明三則 太宗二則

  齊世祖永明三則 高宗一則

  梁高祖天監一則 大通一則 中大通三則 大同二則 中大同一則 太清一則

  又二則

  陳高祖永定二則 世祖天嘉一則 高宗太建二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世祖神麚一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三則

   高宗興安一則 興光一則 太安一則 和平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延興一則

   承明一則 太和七則 又二則 世宗景明二則 正始一則 永平四則 延昌二則

  肅宗熙平三則 神龜二則 靜帝元象一則 興和一則 武定一則

神異典第五十九卷

釋教部彙考一

[编辑]

[编辑]

莊王九年釋迦生於天竺迦維衛國

[编辑]

按《魏書釋老志》,所謂佛者,本號釋迦。文者,譯言能仁, 謂德充道備,堪濟萬物也。釋迦前有六佛,釋迦繼六 佛而成道,處今賢劫。文言將來有彌勒佛,方繼釋迦 而降世。釋迦即天竺迦維衛國王之子,天竺,其總稱, 迦維別名也。初,釋迦於四月八日夜,從母右脅而生。 既生,姿相超異者三十二種,天降嘉瑞以應之,亦三 十二。其《本起經》說之備矣。釋迦生時當周莊王九年, 春秋魯莊公七年夏四月,恆星不見夜明是也。至魏 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釋迦年三十成 佛,導化群生四十九載,乃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 以二月十五日而入般涅槃。涅槃譯云滅度,或言常 樂我淨,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諸佛法身有二種義: 一者真實,二者權應。真實身謂至極之體,妙絕拘累, 不得以方處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應,體常湛然。 權應身者,謂和光六道,同塵萬類,生滅隨時,修短應 物,形由感生,體非實有,權形雖謝,真體不遷,但時無 妙感,故莫得常見耳。明佛生非實生、滅非實滅也。佛 既謝世香木焚尸,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 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弟子收奉,置 之寶瓶,竭香花致敬,募建宮宇,謂為「塔。」塔亦胡言,猶 宗廟也,故世稱塔廟。於後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 佛舍利,於諸鬼神,造八萬四千塔,布於世界,皆同日 而就。今洛陽、彭城、姑臧、臨渭,皆有阿育王寺,蓋承其 遺跡焉。釋迦雖般涅槃,而留影跡爪齒於天竺,於今 猶在,中土來往,並稱見之。初,釋迦所說教法,既涅槃 後,有聲聞弟子大迦葉、阿難等五百人,撰集著錄。阿 難親承囑授,多聞總持,蓋能綜覈深致,無所漏失,乃 綴文字,撰載三藏十二部經,如九流之異統,其大歸, 終以三乘為本。後數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 明經義,以破外道,「《摩訶衍》《大小阿毗曇,中論》《十二門 論》《百法論》《成實論》」等是也。皆傍諸藏部大義,假立外 問,而以內法釋之。

按《隋書經籍志》:「佛經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衛國,淨飯 王太子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當周莊王之九年四月 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 好。捨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精進,覺悟一切種智,而 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華言譯之為 淨覺。其所說云,人身雖有生死之異,至於精神,則恆 不滅。」此身之前,則經無量身矣。積而修習,精神清淨, 則佛道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 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以前,則 有無量劫矣。每劫必有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數不 同。今此劫中,當有千佛。自初至於釋迦,已七佛矣。其 次當有彌勒出世,必經三會,演說法藏,開度眾生。由 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須陁洹,二曰斯陁含,三曰 阿那含,四曰阿羅漢。至羅漢者,則出入生死,去來隱 顯,而不為累。阿羅漢已上,至菩薩者,深見佛性,以至 成道。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醨之異, 年歲遠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後,眾生愚鈍,無復佛教,

而業行轉惡,年壽漸短,經數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
考證
死,然後有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

生人,又歸淳朴,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初, 天竺中多諸外道,並事水火毒龍,而善諸變幻。釋迦 之苦行也,是諸邪道並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 及佛道成,盡皆推伏,並為弟子。弟子男曰桑門,譯言 息心。而摠曰僧,譯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鬚髮, 釋累辭家,相與和居,治心脩淨,行乞以自資,而防心 攝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馮佛法者, 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皆去殺、盜、媱、妄言、飲酒,是 謂五誡。釋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龍人鬼並 來聽法,弟子得道以百千萬億數。然後於拘尸那城 娑羅雙樹間,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 洹,譯言滅度,亦言常樂我淨。初,釋迦說法,以人之性 識根業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說。至是謝世,弟子大 迦葉與阿難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綴以文字,集載為 十二部。後數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明其義。 然佛所說,「我滅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 三千年。」其義如此。

[编辑]

始皇三十年西域沙門室利防等始齎梵本經至咸陽

[编辑]

按《史記始皇本紀》,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始皇三十 年甲申,西域沙門室利防等十八人,齎《梵本經》至咸 陽,有司以聞,帝以其異俗,囚之。利防等念摩訶般若 波羅蜜多,光明照耀,瑞氣盤旋,滿于囹圄。須臾有金 神長丈六,持杵揚威,擊碎其獄出之。帝驚悔,即厚禮 之而去。」

[编辑]

武帝元狩二年始獲佛像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匈奴傳》,「漢使驃騎將軍 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耆山千餘里,得休屠王祭 天金人。」

師古曰:「作金人以為天神之主而祭之,即今佛像是其遺法。」

按《魏書釋老志》:「漢武元狩中,遣霍去病討匈奴昆邪 王殺休屠王,將其眾五萬來降,獲其金人,帝以為大 神,列於甘泉宮。金人率長丈餘,不祭祀,但燒香禮拜 而已」,此則佛道流通之漸也。及開西域,遣張騫使大 夏,還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之教。

按昆邪王來降武帝本紀係元狩二年

後漢

[编辑]

明帝永平 年始遣使天竺得佛經四十二章始建白馬寺

[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西域傳》:天竺國,世傳 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或曰:「西方 有神,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帝於是遣使 天竺,問佛道法,遂於中國圖畫形像焉。楚王英始信 其術,中國因此頗有奉其道者。」 按《楚王英傳》註:「袁 宏《漢記》: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國有佛道焉。佛者,漢言 覺也。」將以覺悟群生也。其教以脩善慈心為主,不殺 生,專務清靜。其精者為沙門。沙門,漢言息也。蓋息意 去欲,而歸於無為。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 生時善惡,皆有報應,故貴行善修道,以鍊精神,以至 無生而得為佛也。佛長丈六尺,黃金色,項中佩日月 光,變化無方,無所不入,而大濟群生。初,明帝夢見金 人,長大,項有日月光。以問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 曰佛。陛下所夢,得無是乎。」於是遣使天竺,問其道術, 而圖其形像焉。

按《魏書釋老志》:「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秦景憲, 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聞之,未之信 了也。後孝明帝夜夢金人,頂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 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 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 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 又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明帝令畫工圖佛 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經》緘於蘭臺石室。愔之還 也,以白馬負經而至,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西 摩騰法蘭咸卒於此寺,浮屠正號曰「佛陁。」佛陁與浮 圖聲相近,皆西方言。其來轉為二音,華言譯之則謂 淨覺,言滅穢成明,道為聖悟。凡其經旨,大抵言生生 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 常不滅。凡為善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陶冶麤鄙,經 無數形,澡練神明,乃致無生而得佛道。其間階次心 行,等級非一,皆緣淺以至深,藉微而為著,率在於積 仁順,蠲嗜慾,習虛靜而成通照也。故其始脩心,則依 佛、法、僧,謂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又有五戒,去殺、 盜、婬、妄言、飲酒大意,與仁、義、禮、智、信同,名為異耳。云 奉侍之則生天人勝處,虧犯則墜鬼畜諸苦。又善惡 生處,凡有六道焉。諸服其道者,則剃落鬚髮,釋累辭 家,結師資,遵律度,相與和居,治心脩淨,行乞以自給, 謂之沙門,或曰桑門,亦聲相近,總謂之僧,皆胡言也僧譯為「和命眾。」桑門為息心,比丘為行乞。俗人之信 憑道法者,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其為沙門者,初 修十誡,曰「沙彌」,而終於二百五十,則具足成大僧。婦 入道者曰「比丘尼。」其誡至於五百,皆以。「為本,隨事 增數,在於防心,攝身,正口,心去貪、忿、癡,身除殺、婬、盜, 口斷妄雜、諸非正言」,總謂之「十善」道。能具此,謂之「三 業清淨。」凡人修行,粗為極云,可以達惡善報,漸階聖 跡。初階聖者,有三種人,其根業太差,謂之三乘:聲聞 乘、緣覺乘、大乘,取其可乘,運以至道為名。此三人惡 跡已盡,但脩心盪累,濟物進德。初根人為小乘,行四 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上根人為大乘,則 脩六度。雖階三乘,而要由脩進萬行,拯度億流,彌長 遠乃可登佛境矣。

永平八年,楚王英奉縑紈《贖愆詔》,以助伊蒲塞桑門 之盛饌。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楚王英傳》:英少時好 游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 八年,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黃縑 白紈三十匹,詣國相曰:「託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 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王誦黃 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 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因 以班示諸國中傅。

[编辑]

明帝   年始徙宮西佛圖作周閣百間天竺沙門曇柯迦羅始譯誡律傳於中國

[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不載 按《魏書釋老志》。魏明 帝曾欲壞宮西佛圖。外國沙門乃金盤盛水。置於殿 前。以佛舍利投之於水。乃有五色光起。於是帝歎曰: 「自非靈異。安得爾乎。」遂徙於道。為作周閣百間,佛 圖故處,鑿為濛汜池,種芙蓉於中。後有天竺沙門曇 柯迦羅入洛,宣譯《誡律》,中國誡律之始也。

[编辑]

吳主權赤烏四年建塔於佛陀里又造寺奉僧會居按三國志吳主孫權傳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吳赤烏四年康居國三藏康僧會至金陵立茆茨設像行

[编辑]

道。國人初見,咸驚異之。有司以聞,權召問之,會進曰: 「如來大帥,化已千年,然靈骨舍利,神應無方。昔阿育 王奉之為八萬四千塔,此其遺化也。」權以為誇誕,曰: 「舍利可得,當為塔之。苟其無驗,國有常刑。」會乃以銅 瓶置几上,請期七日無驗,乃展二七日無驗。權曰:「趣 烹之會,𪐝念佛名,真慈豈違我哉?更請展期。」七日五 鼓矣。聞瓶中鏘然有聲,視之,乃舍利也。𥟖明,進之,權 與公卿聚觀,歎曰:「希世之瑞也。」會言:「舍利威神,無能 壞者。」權使力士槌之,無損而光自若。權為建塔於佛 陀里,又造寺奉會居,賜額曰建初。

吳主皓   年詔毀佛宇

[编辑]

按《三國志吳主孫皓傳》。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吳主 皓嘗詔毀神祠及佛宇。」

[编辑]

晉時,洛中佛圖四十二所,僧人始服雜色衣。

按《魏書釋老志》:「自洛中構白馬寺,盛飾佛圖。畫跡甚 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 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云佛圖。」 晉世洛中佛圖有四十二所矣。漢世沙門皆衣赤布, 後乃易以雜色。

簡文帝咸安元年以星變詔僧法曠禳之

[编辑]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簡文帝 為會稽王時,好談名理。支道林、許詢諸人常在齋頭。 支為法師,許為都講。支通一義,四坐皆厭心。許送一 難,眾人皆忭舞。及即帝位,有星變,詔僧法曠禳之。 咸安二年,敕長干寺造塔。」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簡文帝 咸安二年,敕長干寺造塔,壯麗殊偉。畢工之日,光照 簷宇。帝每讀佛經,以為陶鍊精神,則聖人可至。」

孝武帝太元六年春正月帝始立精舍於殿內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 立精舍於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

恭帝   年造丈六佛像親於瓦官寺迎之

[编辑]

按《晉書恭帝本紀》:「帝深信浮屠道,鑄貨千萬,造丈六 金像,親於瓦官寺迎之,步從十許里。」

[编辑]

高祖永初元年設齋內殿施僧襯資三萬

[编辑]

按《宋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宋武帝微 時,遊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有五色龍章,眾僧見 之以白帝。帝喜曰:『上人無妄言』。」帝為宋公時,以京口 故宅為普照寺。永初元年,設齋內殿,沙門道照陳詞: 「至百年迅速,苦樂俄頃。」帝善之,別施襯資三萬。帝嘗 手寫戒經,口誦梵本,造靈根法王等四寺,又建東山 寺。

====太祖元嘉十二年詔禁興造寺塔沙汰沙門罷道者====
考證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天竺諸國傳佛道,自後

漢明帝,法始東流。自此以來,其教稍廣。自帝王至於 民庶,莫不歸心。經誥充積,訓義深遠,別為一家之學 焉。元嘉十二年,丹陽尹蕭摩之奏曰:「佛化被於中國, 已歷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數。進可以繫心,退足以 招勸。而自頃以來,情敬浮末,不以精誠為至,更以奢 競為重。舊宇頹弛,曾莫之脩,而各務造新,以相姱尚。 甲第顯宅,於茲殆盡。材竹銅綵,糜損無極。無關神祇, 有累人事。建中越制,宜加裁檢,不為之防,流道未息。 請自今以後,有欲鑄銅像者,悉詣臺自聞。興造塔寺 精舍,皆先詣在所二千石通辭,郡依事列言,本州須 許報,然後就功。其有輒造寺舍者,皆依不承用詔書 律,銅宅林苑悉沒入官。」詔可。又沙汰沙門罷道者數 百人。

世祖孝建 年周朗奏請申嚴佛律不聽

[编辑]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周朗傳》,世祖即位,普責 百官讜言。朗上書言:「釋氏流教,其來有源。淵檢精測, 固非深矣。舒引容潤,既亦廣矣。然習慧者日替其脩, 束誡者月繁其過。遂至糜散錦帛,侈飾車從,復假粗 醫術,托雜卜數,延妹滿室,置酒浹堂,寄夫托妻者不 無,殺子乞兒者繼有。而猶倚靈假像,背親傲君,欺廢 疾老,震損宮邑,是乃外刑之所不容戮,內教之所不 悔罪。今宜申嚴佛律,裨重國令,其疵惡顯著者,悉皆 罷遣,餘則隨其藝行,各為之條,使《禪義經》誦,人能其 一,食不過蔬,衣不出布。若應更度者,則令先習義行, 本其神心,必能草腐人天,竦精以往者,雖侯王家子, 亦不宜拘。」書奏忤旨,自解去職。

大明二年詔沙汰沙門

[编辑]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天竺傳》,世祖大明二年, 有曇標道人與羌人高闍謀反。上因是下詔曰:「佛法 訛替,沙門混雜,未足扶濟鴻教,而專成逋藪。加姦心 頻發,凶狀屢聞,敗亂風俗,神人交怨。可付所在,精加 沙汰,後有違犯,嚴加誅坐。」於是設諸條禁,自非誡行 精苦,並使還俗。而諸寺尼出入宮掖,交關妃后,此制 竟不能行。

大明四年。於中興寺設齋。以異僧言。改《中興》為「天安 寺。」

按《宋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天竺傳》,「世祖大明四年, 於中興寺設齋,有一異僧,眾莫之識,問其名,答言名 明慧,從天安寺來,忽然不見。天下無此寺名,乃改中 興曰天安寺。」

大明六年。秋九月戊寅制「沙門致敬人主。」

按《宋書世祖本紀》云云。 按《天竺傳》。先是晉世庾冰 始創議。欲使沙門敬王者。後桓元復述其義。並不果 行。大明六年。世祖使有司奏曰:「臣聞邃宇崇居,非期 宏峻。拳跪槃伏,非止敬恭。將以施張四維,締制八㝢。 故雖儒法枝派,名墨條分。至於崇親嚴上,厥繇靡爽。 唯浮屠為教,逖自龍堆。反經提傳,訓遐事遠,練生瑩 識,恆俗稱難,宗旨緬謝,微言淪隔,拘文蔽道,在末彌 扇。遂乃陵越典度,偃倨尊戚,失隨方之眇跡,迷製化 之淵義。夫佛法以謙儉自牧,忠虔為道,不輕比丘遭 道人斯拜,目連桑門,過長則禮。」寧有屈膝四輩而簡 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故成康創議,元 興載述,而事屈偏黨,道挫餘分。今鴻源「遙洗,群流仰 鏡,九仙賮寶,百神聳職。而畿輦之內,舍弗臣之氓;陛 席之間,延抗禮之客,懼非所以澄一風範,詳示景則 者也。臣等參議,以為沙門接見,比當盡虔,禮敬之容, 依其本俗,則朝徽有序,乘方兼遂矣。」詔可。前廢帝初 復舊。

太宗   年詔諸僧寺隨宜修復

[编辑]

按《宋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竺傳》,世祖寵姬殷貴 妃薨。為之立寺。貴妃子子鸞封新安王,故以新安為 寺號。前廢帝殺子鸞,乃毀廢新安寺,驅斥僧徒,尋又 毀中興、天寶諸寺。太宗定亂,下令曰:「先帝建中興及 新安諸寺,所以長世垂範,弘宣盛化。頃遇昏虐,法像 殘毀,師徒奔迸,甚以矜懷。妙訓淵謨,有扶名教。可招 集舊僧,普各還本,並使材官隨宜修復。」

泰始七年,以故第為「湘宮寺。」

按《宋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南史虞愿傳》:明帝以故 宅起湘宮寺,費極奢侈。以孝武莊嚴剎七層,帝欲起 十層,不可立,分為兩剎,各五層。新安太守巢尚之罷 郡還,見帝曰:「卿至湘宮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愿 在側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佛若有知, 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帝大怒。

按:《續文獻通考》:「泰始七年以故第為湘宮寺。」

[编辑]

世祖永明六年敕沙門法獻元暢為天下僧主會又敕僧於帝前稱名為定式

[编辑]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永明六 年。帝敕沙門法獻元暢為天下僧主。會帝前稱名不 坐。他日中興寺僧鍾於帝前稱「貧道。」乃詔稱名。為定式。

永明十年。竟陵王子良。啟進沙門。於殿戶前誦經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竟陵王子良傳》。永明 十年。世祖不豫。詔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醫藥。子良 啟進沙門於殿戶前誦經。世祖為感。夢見優曇缽華。 子良按佛經宣旨。使御府以銅為華。插御床四角。 永明十一年。詔公私不得出家及起立塔寺。惟年六 十聽朝「賢選序。」

按《南齊書世祖本紀》,「永明十一年秋七月,上不豫,戊 寅大漸,詔曰:『我識滅之後,靈上慎勿以牲為祭,惟設 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顯陽殿玉像諸佛及供養,具 如別牒,可盡心禮拜供養之。應有功德事,可專在中。 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為精 舍,並嚴斷之。惟年六十必有道心,聽朝賢選序』。」

高宗   年建皈依寺造千佛金像

[编辑]

按《南齊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齊明帝 嘗持六齋。修十善。誦法華般若等經。建皈依寺。造千 佛金像。」

[编辑]

高祖天監四年作水陸大齋詔天下寺院擊鐘以救地獄之苦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佛祖綱目》。初武帝夢神 僧告曰:「六道四生受大苦惱。何不為作水陸大齋救 拔之。」帝乃扣沙門惟誌,勸帝尋經,必有因緣。帝乃取 佛經,躬自披覽。創造儀文,三年乃成。於夜捧文停燭, 白佛曰:「若此文理協聖凡,願拜起時,此燈自明。或儀 式未祥。燈暗如故。」言訖投地。一禮初起,燈燭盡明。天 監四年二月十五日,於鎮江金山依議修設。《誌》又嘗 假帝神力令見地獄苦相。問何以救之。曰:「夙生定業 不可頓滅。惟聞鐘聲。其苦暫息。」於是詔天下寺院擊 鐘當舒徐其聲。

大通元年車駕幸同泰寺捨身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大通元年「三月辛禾,輿駕幸同泰 寺捨身。甲戌,還宮,赦天下。」

中大通元年輿駕幸同泰寺捨身公卿以下以錢奉贖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中大通元年,「秋九月癸巳,輿駕幸 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錢一 億萬奉贖。冬十月己酉,輿駕還宮,大赦,改元。」

按《魏書蕭衍傳》:「衍崇信佛道,於建業起同泰寺,又於 故宅立光宅寺,於鍾山立大愛敬寺,兼營長干二寺。 皆窮工極巧,殫竭財力,百姓苦之。曾設齋會,自以身 施同泰寺為奴。其朝臣三表不許,於是內外百官共 斂珍寶而贖之。衍每禮佛,捨其法服,著乾陁袈裟,令 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誡,有事佛精苦者,輒加以菩薩」 之號。其臣下奏表上書,亦稱衍為皇帝菩薩。衍自以 持戒,乃至祭其祖禰,不設牢牲。時人皆竊云:「雖僭司 王者,然其宗廟實不血食矣。」衍未敗前,災其同泰寺。 衍祖父墓前石麟一旦亡失,識者咸知其將滅也。 中大通三年,兩幸同泰寺說經。

按《梁書高祖本紀》:「中大通三年冬十月己酉,行幸同 泰寺,高祖升法座,為四部眾說《大般涅槃經》義,訖於 乙卯。十一月乙未,行幸同泰寺,高祖升法座,為四部 眾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義》,訖於十二月辛丑。 中大通五年,幸同泰寺,發《摩訶般若經》題。」

按《梁書高祖本紀》:「中大通五年二月癸未,行幸同泰 寺,設四部大會。高祖升法座,發《金字摩訶般若經》題, 訖於己丑。」

按《學佛考訓》:梁武帝自披袈裟,講《放光般若經》,感天 雨花,地變金色,時謂之「佛心天子。」

大同三年修長干寺阿育王塔輿駕幸寺設無礙大會請佛舍利還臺供養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大同三年八月辛卯,輿駕幸阿育 王寺,赦天下。」

按《續文獻通考》:大同三年八月,脩長干寺阿育王塔, 出佛爪髮舍利。幸寺,設無礙會,大赦。帝自受具,寢處 略同沙門帝改造阿育王佛塔,出舊塔下舍利及佛 爪髮。髮青紺色,眾僧以手伸之,隨手長短,放之則旋, 屈為蠡形。按《僧伽經》云:「佛髮青而細,猶如藕莖絲。」佛 《三昧經》云:「我昔在宮沐頭,以尺量髮,長一丈二尺,放 己右旋,還成蠡文」,則與帝所得同也。阿育王即鐵輪 王,王閻浮提一天下。佛滅度後,一日一夜,役鬼神造 八萬四千塔,此即其一。吳時有尼居其地,為小精舍, 孫綝尋毀除之,塔亦同滅。吳平後,諸道人復於舊處 建立焉。晉元帝初年,更脩飾之。至簡文咸安中,使沙 門安法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弟子僧二,繼而脩立。 至孝武太元九年,上金相輪及承露。其後有西河離 石縣胡人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猶暖,其家未敢便 殯,經七日更蘇。說云:有兩吏見錄,向西北行,不測遠 近,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度諸楚毒。《觀世音》語云:「汝 緣未盡,若得活,可作沙門。」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乃若壽終,則不墮地獄。」語竟,如 墜高巖,忽然醒寤。因此出家,名慧達。遊行禮塔,次至 丹陽,未知塔處。及見越城四望,見長千里有異氣,因 就禮拜,果是先阿育王塔所屢放光明,由是定知必 有舍利,乃集眾就掘入一丈,得三石碑,並長六尺。中 一碑有鐵函,函中有銀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 及髮「爪各一枚,髮長數尺,即遷舍利近北」,對簡文所 造塔,西造一塔。十六年,又使沙門仁尚加為三層,即 是武帝所開者也。初穿土四尺,得龍窟及昔人所捨 金銀環釧釵鑷等諸雜寶物,可深九尺許。至石磉,磉 下有石函,函內有鐵壺,以盛銀坩。坩內有金鏤甖,盛 三舍利,如粟粒大,圓正光潔。函內有琉璃盌,盌內有 四舍利及髮爪,爪有四枚,並為沉香色。至其月二十 七日,帝又到寺禮拜,設無礙大會,大赦。是日,以金缽 盛水泛舍利,其最小者隱不出。帝禮數十拜,舍利乃 於缽內放光,旋回久之,乃當中而止。帝問大僧正慧 念曰:「見不可思議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 動。」帝曰:「弟子欲請一舍利」,還臺供養。至九月五日又 設無礙大會。遣皇太子王侯朝貴等奉迎。是日風景 明淨。傾睹觀屬。所設金銀供具等物。並留寺供養。并 施錢一千萬為寺基業。

大同四年。詔以東冶徒李引之降如來真形舍利。大 赦幸長干寺。設無礙大會。豎二剎。

按《梁書高祖本紀》:大同四年「秋七月癸亥,詔以東冶 徒李引之降如來真形舍利,大赦天下。」

按《續文獻通考》:「大同四年九月十五日,帝至長干寺, 設無礙大會,豎二剎,各以金甖,次玉甖,盛舍利及爪 髮,內七寶塔內。又以石函盛寶塔,分入兩剎。剎下及 王侯妃主、百姓富室所捨環釧等珍寶充積。」

中大同元年幸同泰寺講經設法會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中大同元年三月庚戌,法駕出同 泰寺,大會,停寺省講《金字三慧經》。夏四月丙戌,於同 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災。」帝篤 信正法,猶長釋典,製《涅槃》《大品》《淨名》《三慧》諸經義記 復數百卷。聽覽餘閑,即於重雲殿及同泰寺講說。名 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 按《何敬容傳》中,「大同 元年三月,高祖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敬容請預 聽,敕許之。」又有敕聽朔朢問訊。

太清元年又幸同泰寺捨身公卿以錢奉贖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太清元年三月庚子,高祖幸同泰 寺,設無遮大會捨身,公卿等以錢一億萬奉贖。夏四 月丁亥,輿駕還宮,大赦天下,改元。」

年敕劉勰與沙門慧震於定林寺撰經證

[编辑]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劉勰傳》:「勰早孤,家貧不 婚娶,依沙門僧祐,與之居處。積十餘年,遂博通經論, 因區別部類,錄而序之。勰為文,長於佛理,京師寺塔 及名僧碑誌,必請勰製文。武帝時有敕與慧震沙門 於定林寺撰經證,功畢,遂啟求出家,先燔鬢髮以自 誓,敕許之。乃於寺變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

年,賜江革《覺意》詩,革因啟乞受菩薩戒。

按《梁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江革傳》:高祖盛於佛教, 朝賢多啟求受戒。革精信因果,而高祖未知,謂革不 奉佛教,乃賜革覺意詩五百字,云:「惟當勤精進,自彊 行勝脩,豈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以此告江革,并及 諸貴遊。又手敕云:「世間果報,不可不信,豈得底突如 對元延明邪?」革因啟乞受菩薩戒。

[编辑]

高祖永定元年詔出佛牙設無遮大會

[编辑]

按《陳書高祖本紀》,「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即皇帝位。 庚辰,詔出佛牙於杜姥宅,集四部,設無遮大會,高祖 親出闕前禮拜。初,齊故僧統法獻於烏纏國得之,常 在定林上寺,梁天監末,為攝山慶雲寺沙門慧興保 藏。慧興將終,以屬弟慧志。承聖末,慧志密送於高祖, 至是乃出。」

永定二年夏五月。輿駕幸大莊嚴寺。捨身。冬十月。發 金光明經題十二月。又幸大莊嚴寺。捨乘輿法物 按《陳書高祖本紀》。永定二年夏五月辛酉。輿駕幸大 莊嚴寺。捨身。壬戌。群臣表請還宮。冬十月乙亥。輿駕 幸莊嚴寺。發金光明經題十二月甲子。輿駕幸大莊 嚴寺。設無礙大會。捨乘輿法物。群臣備法駕奉迎。即 日輿駕還宮。

世祖天嘉四年夏四月辛丑設無礙大會於太極前殿

[编辑]

按:《陳書世祖本紀》云云。

高宗太建二年建靈剎

[编辑]

按《陳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學佛考訓》,「陳太建二年 建靈剎。高十有五丈,下安佛爪,長二寸,闊一寸,藏諸 寶篋,光飛五色,焰起一尋,傳以為異。」

太建十四年後主即位設無礙大會。

按《陳書後主本紀》: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 甲戌,設無礙大會於太極前殿。秋九月丙午,設無礙大會於太極殿,捨身及乘輿御服,大赦天下。」

北魏

[编辑]

太祖天興元年詔京城作五級佛圖脩禪堂及沙門座

[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魏先建國於元 朔,風俗淳一。無為以自守。與西域殊絕,莫能往來。故 浮屠之教,未之得聞,或聞而未信也。及神元與魏晉 通聘,文帝又在洛陽,昭成又至襄國,乃備究南夏佛 法之事。太祖平中山,經略燕趙。所逕郡國佛寺,見諸 沙門道士。皆致精敬。禁軍旅無有所犯。帝好黃老,頗 覽」佛經,但天下初定,戎車屢動,庶事草刱,未建圖宇, 招延僧眾也。然時時旁求。先是,有沙門僧朗與其徒 隱於泰山之琨。請幫助識別此字。谷。帝遣使致書,以繒素、旃罽、缽錫 為禮,今猶號曰朗公谷焉。天興元年,下詔曰:「夫佛法 之興,其來遠矣。濟益之功,冥及存沒,神蹤遺軌,信可 依憑。其敕有司於京城建飾容範,修整宮舍,令信向 之徒有所居止。」是歲,始作五級佛圖,耆闍崛山及須 彌山殿,加以繢飾,別構講堂、禪堂及沙門座,莫不嚴 具焉。

太宗泰常 年贈沙門法果老壽將軍又加沙門曇證老壽將軍之號

[编辑]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宗踐位,遵太 祖之業,亦好黃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圖像,仍 令沙門敷導民俗。初皇始中,趙郡有沙門法果,誡行 精至,開演法籍。太祖聞其名,詔以禮徵赴京師。後以 為道人,統綰攝僧徒。每與帝言,多所愜允,供施甚厚。 至太宗,彌加崇敬。永興中,前後授以輔國、宜城子、忠 信」侯、安成公之號,皆固辭。帝常親幸其居,以門小狹, 不容輿輦,更廣大之。年八十餘,泰常中卒,未殯,帝三 臨其喪,追贈老壽將軍、趙胡靈公。初,法果每言太祖 明叡好道,即是當今如來,沙門宜應盡禮,遂常致拜。 謂人曰:「能鴻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禮佛耳。」 法果四十,始為沙門。有子曰猛,詔令襲果所加爵。帝 後幸廣宗,有沙門曇證,年且百歲,邀見於路,奉致果 物。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亦加以「老壽將軍」號。

世祖神麚 年詔沮渠蒙遜送沙門曇摩讖詣京師不至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世祖初即位。亦 遵太祖、太宗之業。每引高德沙門與共談論。於四月 八日輿諸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花。以 致禮敬。先是沮渠蒙遜在涼州。亦好佛法。有罽賓沙 門曇摩讖。習諸經論。於姑臧與沙門智嵩等譯《涅槃》 諸經十餘部。又曉術數禁咒。歷言他國安危,多所中 驗。」蒙遜每以國事諮之。神麚中,帝命蒙遜送讖詣京 師,惜而不遣。既而懼魏威責,遂使人殺讖。讖死之日, 謂門徒曰:「今時將有客來,可早食以待之。」食訖而走, 使至,時人謂之「知命。」

太延五年以沙門眾多詔罷年五十以下者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涼州自張軌後, 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 屬。多有塔寺。太延中,涼州平。徙其國人於京邑。沙門 佛事皆俱東象教」彌請幫助識別此字。矣。尋以沙門眾多,詔罷年五 十以下者。按徙涼州民於京師本紀係太延五年

太平真君五年詔禁私養沙門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五年「春正月戊申,詔曰: 『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讖記、陰陽圖緯、 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孳,非所 以一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自王公已下,至於庶 人,有私養沙門、師巫及金銀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 遣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 師巫、沙門身死,主人門誅。明相宣告,咸使聞知』。」 太平真君六年,制「城內不得留瘞沙門。」乃移葬惠始 南郊外,送者六千餘人。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世祖初平赫連 昌,得沙門惠始,姓張,家本清河。聞羅什出新經,遂詣 長安見之。觀習經典,坐禪於白渠北,晝則入城聽講, 夕則還處靜坐,三輔有識多宗之。劉裕滅姚泓,留子 義真鎮長安,義真及寮佐皆敬重焉。義真之去長安 也,赫連屈丐追敗之,道俗少長咸見坑戮。惠始身被 白」刃,而體不傷,眾大怪異,言於屈丐。屈丐大怒,召惠 始於前,以所持寶劍擊之,又不能害,乃懼而謝罪。統 萬平,惠始到京都,多所訓導,時人莫測其跡。世祖甚 重之,每加禮敬。始自習禪,至於沒世,稱五十餘年,未 嘗寢臥。或時跣行,雖履泥塵,初不污足,色愈鮮白,世 號之曰「白腳師。」太延中,臨終於八角寺,齊潔端坐,僧 徒滿側,凝泊而絕。停屍十餘日,坐既不改,容色如一, 舉世神異之,遂瘞寺內。至真君六年,制城內不得留 瘞,乃葬於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開殯儼然,初不傾 壞,送葬者六千餘人,莫不感慟。中書監高允為傳頌 其德,即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圖其形像,經毀法時,猶

自全立
考證
太平真君七年,詔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及佛圖

按《魏書世祖本紀》,太平真君七年春三月,詔諸州坑 沙門,毀諸佛像。徙長安城工巧二千家於京師。夏四 月戊子,鄴城毀五層佛圖,於泥像中得玉璽二,其文 皆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 傳國璽。」 按《釋老志》,世祖即位,富於春秋。既而銳志 武功,每以平定禍亂為先。雖歸宗佛法,敬重沙門,而 未存覽經教,深求緣報之意。及得寇謙之道,帝以清 淨無為,有仙化之證,遂信行其術。時司徒崔浩博學 多聞,帝每訪以大事。浩奉謙之道,尤不信佛,與帝言, 數加非毀,常謂虛誕,為世費害。帝以其辯博,頗信之。 會蓋吳反杏城,關中騷動,帝乃西伐,至於長安。先是, 長安沙門種麥寺內,御騶牧馬於麥中。帝入觀馬,沙 門飲從官酒。從官入其便室,見大有弓矢矛楯,出以 奏聞。帝怒曰:「此非沙門所用,當與蓋吳通謀,規害人 耳!」命有司案誅。一寺閱其財產,大得釀酒具,及州郡 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又為窟室,與貴室女 私行淫亂。帝既忿沙門非法,浩時從行,因進其說。詔 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長安 行事。又詔曰:「彼沙門者,假西戎虛誕,妄生妖孽,非所 以一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自王公以下,有私養 沙門者,皆送官曹,不得隱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 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一門。」時恭宗為太子監 國,素敬佛道,頻上表陳刑殺沙門之濫,又非圖像之 罪。今罷其道,杜諸寺門,世不脩奉,土木丹青,自然毀 滅。如是再三,不許。乃下詔曰:「昔後漢荒君,信惑邪偽, 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中無此 也。夸誕大言,不本人情。叔季之世,闇君亂主,莫不眩 焉。由是政教不行,禮義大壞,鬼道熾盛,視王者之法 蔑如也。自此以來,代經亂禍,天罰亟行,生民死盡,五 服之內,鞠為丘墟,千里蕭條,不見人跡,皆由於此。朕 承天緒,屬當窮運之敝,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其 一切盪除胡神,滅其蹤跡,庶無謝於風氏矣。自今以 後,敢有事胡神及造形像泥人、銅人者,門誅。」雖言胡 神,問今胡人,共云無有,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 元真、呂伯彊之徒,乞胡之誕言,用《老》《莊》之虛假,附而 益之,皆非真實,至使王法廢而不行,蓋大姦之魁也。 有非常之人,然後能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 代之偽物。有司宣告征鎮諸軍、刺史,諸有佛圖形像 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是歲,真 君七年三月也。恭宗言雖不用,然猶緩宣詔書,遠近 皆豫聞知,得各為計。四方沙門,多亡匿獲免,在京邑 者亦蒙全濟。金銀寶像及諸經論,大得祕藏,而土木 宮塔,聲教所及,莫不畢毀矣。始,謙之與浩同從車駕, 苦與浩諍,浩不肯。謂浩曰:「卿今促年受戮,滅門戶矣。」 後四年,浩誅,備五刑,時年七十。浩既誅死,帝頗悔之。 業已行,難中修復,恭宗潛欲興之,未敢言也。佛淪廢 終帝世,積七八年,然禁稍寬弛,篤信之家得密奉事, 沙門專至者,猶竊法服誦習焉,唯不得顯行於京都 矣。先是,沙門曇曜有操尚,又為恭宗所知禮。佛法之 滅,沙門多以餘能自效,還俗求見,曜誓欲守死,恭宗 親加勸喻,至於再三,不得已乃止。密持法服器物,不 暫離身。聞者歎重之。

高宗興安元年詔復佛法州郡聽建佛圖一區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興安元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初復 佛法。」 按《釋老志》,「高宗踐極,下詔曰:『夫為帝王者,必 祇奉明靈,顯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濟益群品者,雖 在古昔,猶序其風烈。是以《春秋》嘉崇明之禮,祭典載 功施之族。況釋迦如來,功濟大千,惠流塵境,等生死 者歎其達觀,覽文義者貴其妙明。助王政之禁律,益 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開演正覺。故前代以來,莫不 崇尚,亦我國家常所尊事也』。」世祖太武皇帝,開廣邊 荒,德澤遐及,沙門道士,善行純誠,惠始之倫,無遠不 至,風義相感,往往如林。夫山海之深,怪物多有,姦淫 之徒,得容假託,講寺之中,致有兇黨。是以先朝因其 瑕釁,戮其有罪,有司失旨,一切禁斷。景「穆皇帝每為 慨然,值軍國多事,未遑脩復。朕承洪緒,君臨萬邦,思 述先志,以隆斯道。今制諸州郡縣,於眾居之所,各聽 建《佛圖》一區,任其財用,不制會限。其好樂道法,欲為 沙門,不問長幼,出於良家,性行素篤,無諸嫌穢,鄉里 所明者,聽其出家。率大州五十,小州四十人,其郡遙 遠臺者十人,各當局分,皆足以化惡就善,播揚道教 也。天下承風,朝不及夕,往時所毀圖寺,仍還脩矣」,佛 像經論,皆復得顯。京師沙門師賢,本罽賓國王種人。 少入道,東遊涼城,涼平,赴京罷佛法。時師賢假為醫 術還俗,而守道不改,於脩復日即反,沙門其同輩五 人。帝乃親為下髮,師賢仍為道人統。是年,詔有司為 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顏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體, 上下黑子。論者以為純誠所感。

興光元年秋敕為太祖以下五帝鑄釋迦像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興光元年秋。敕有司於五緞大寺內。為太祖已下五帝鑄釋迦立像 五。各長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萬五千斤。」

太安 年師子國沙門奉佛像三至京師又沙勒胡沙門致佛缽及像跡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安初,有師子 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陁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 京都,皆云備歷西域諸國,見佛影跡及肉髻。外國諸 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寫其容,莫能及。難提所造者,去 十餘步,視之炳然,轉近轉微。又沙勒胡沙門赴京師, 致佛缽迸畫像跡。」

和平 年帝奉沙門曇曜以師禮以輸穀入僧曹者為僧祇戶粟犯罪者為佛國戶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和平初,師賢卒。 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曜以復佛法之明年,自 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見於路。御馬前銜曜衣。時以 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 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 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曇曜奏:「平齊戶及 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 為僧祇粟,至於儉歲,賑給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 奴以為佛國戶,以供諸寺掃洒,歲兼營田輸粟。」高宗 並許之。於是僧祗戶、粟及寺戶遍於州鎮矣。曇曜又 與天竺沙門常那邪含等請幫助識別此字。出《新經》十四部,又有沙 門道進、僧超、法存等,並有名,於時演唱諸異。

顯祖皇興元年幸石窟寺又起永寧寺搆七級佛圖高三百餘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

[编辑]

按《魏書顯祖本紀》,皇興元年秋八月丁酉,行幸武州 山石窟寺。 按《釋老志》,顯祖即位,敦信尢,深覽諸經 論,好老莊。每引諸沙門及能談元之士與論理要。初, 高宗太安末,劉駿於丹陽中興寺設齋,有一沙門,容 止獨秀,舉眾往目,皆莫識焉。沙門惠璩起問之,答名 惠明。又問所住,答云「從天安寺來。」語訖,忽然不見。駿 君臣以為靈感,改中興為天安寺。是後七年,而帝踐 祚,號天安元年。是年,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始以城 地來降。明年,盡有淮北之地。其歲高祖誕載,於是起 永寧寺,搆七級浮圖,高三百餘尺,基架博敞,為天下 第一。又於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 十萬斤,黃金六百斤。按高祖生本紀係皇興元年

高祖延興二年詔沙門不得浮遊民間行者仰以公文又詔造立圖寺不得費竭財產又以東平郡佛像變成金銅色普告天下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沙門不得去 寺浮游民間,行者仰以公文。」 按《釋老志》:「高祖踐位, 顯祖移御北苑崇光宮,覽習元籍,建鹿野佛圖於苑 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巖房禪堂,禪僧居其中焉。 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曰:比丘不在寺舍,遊涉村落,交 通姦猾,經歷年歲。令民間五五相保,不得容止無籍 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送付本曹。 若為三寶巡民教化者,在外齎州鎮維那文移,在臺 者齎都維那等印牒,然後聽行。違者加罪。」又詔曰:「內 外之人,興建福業,造立圖寺,高敞顯博,亦足以輝隆 至教矣。然無知之徒,各相高尚,貧富相競,費竭財產, 務存高廣,傷殺昆蟲,含生之類。苟能精致,累土聚沙, 福鍾不朽。欲建為福之因,未知傷生之業。朕為民父 母,慈養是務,自今一切斷之。」又詔曰:「夫信誠則應遠, 行篤則感深。歷觀先世靈瑞,乃有禽獸易色,草木移 性。濟州東平郡靈像發輝,變成金銅之色,殊常之事, 絕於往古,熙隆妙法,理在當今。有司與沙門統曇曜 令州送像達都,使道俗」咸睹實相之容。普告天下。皆 使聞知。

承明元年幸永寧寺度僧尼百餘人又詔起建明寺按魏書高祖本紀承明元年冬十月辛未輿駕幸建明佛寺大宥罪人 按釋老志承明元年八月高祖

[编辑]

於永寧寺設大法供,度良家男女為僧尼者百有餘 人。帝為剃髮,施以僧服,令脩道戒,資福於顯祖。是月, 又詔起建明寺。

太和元年幸永寧寺設齋聽講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元年二月 幸永寧寺設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寧寺。設會行 道聽講。命中祕二省與僧徒討論佛義。施僧衣服寶 器有差。又於方山太祖營壘之處。建思遠寺。自正光 至此。京城內寺新舊且百所。僧尼二千餘人。四方諸 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萬七千二百五十八人。」 太和四年春正月丁巳。罷畜鷹鷂之所。以其地為「報 德佛寺。」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釋老志》。太和四年春。詔 以鷹師為報德寺。

按:《續文獻通考》:「太和四年,詔以鷹師地為報德寺,為 文明皇太后資福也。」

太和十年冬。簡遣僧尼。凡麤者。令還俗。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十年冬,有
考證
司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僥倖,假稱入道,以避

輸課。其無籍僧尼,罷遣還俗。重被旨所檢僧尼寺主 維那,當寺隱審,其有道行精勤者,聽仍在道為行。凡 麤者有籍無籍,悉罷歸齊民,令依旨簡遣。其諸州還 俗者,僧尼合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奏可。

太和十六年。詔以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聽度僧尼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十六年。詔 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聽大州度一百人為僧尼。中 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以為常準。著於令。

太和十七年。詔立「《僧制》四十七條。」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云云。

太和二十年。詔準師義。哭僧登於門外。又詔為沙門 跋陁立少林寺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十九年四 月。帝幸徐州白塔寺。顧謂諸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 名僧嵩法師。受成實論於羅什。在此流通。後授淵法 師。淵法師授登紀二法師。朕每翫成實論。可以釋人 深情。故至此寺焉。時沙門道登雅有義業,為高祖眷 賞,恆侍講論。曾於禁內與帝夜談,同見一鬼。二十年 卒,高祖甚悼惜之,詔施帛一千匹。又設一切僧齋,并 命京城七日行道。又詔:「朕師登法師奄至徂背,痛怛 摧慟,不能已已。比藥治慎喪,未容即赴,便準師義,哭 諸門外。」績素之。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陁,有道業,深為 高祖所敬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 衣供。

太和二十一年。詔於僧羅什舊堂所。建三級浮圖。又 令訪其子以聞。是年改監福曹為昭元。以斷僧務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和二十一年 五月。詔曰:「羅什法師可謂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 今常住寺猶有遺地。欽悅脩蹤情深遐邇。可於舊堂 所。為建三級浮圖。」又見逼昏虐。為道殄軀。既暫同俗 禮。應「有子嗣,可推訪以聞,當加敘接。」

按《續文獻通考》:「是年改監福曹為昭元,備官屬以斷 僧務。」

年京兆王太興請為沙門詔皇太子於四月

[编辑]

八日為之下髮。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京兆王太興傳》:「初,太興 遇患,請諸沙門行道,所有資財,一時布施,乞求病愈, 名曰散生齋。及齋後,僧皆四散,有一沙門方云乞齋 餘食,太興戲之曰:『齋食既盡,惟有酒肉』。沙門曰:『亦能 食之』。因出酒一斗,羊腳一雙,食盡猶言不飽。及辭出 後,酒肉俱在,出門追之,無所見,太興遂佛前乞願,向 者之師當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入道。」未幾 便愈。遂請為沙門。表十餘上,乃見許。時高祖南討在 軍,詔皇太子於四月八日為之下髮,施帛二千匹。

年起「七覺殿」 為「四禪室。」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佛法金湯編》。「魏文帝每 運慈悲。常行信捨。口誦法華。身持淨戒。起七覺殿。為 四禪室。」

世宗景明 年詔準代京靈巖寺石窟於窟南伊闕山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窟二所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景明初,世宗詔 大長秋卿白整,準代京靈巖寺石窟於洛南伊闕山, 為高祖文昭皇太后營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頂去 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斬山二十三丈。 至大長秋卿王質謂斬山太高,費功難就,奏求下移 就平,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

景明四年。夏四月庚寅。南天竺國獻辟支佛牙 按《魏書世宗本紀》云云。

正始 年詔孫惠蔚於禁內夜講佛經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孫惠蔚傳》:「惠蔚先單名 蔚,正始中,侍講禁內,夜論佛經,有愜帝旨,詔使加惠, 號惠蔚法師焉。」

永平元年詔僧人犯殺人已上罪者依俗斷餘犯付昭元曹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先是立監福曹, 及改為昭元,備有官屬,以斷僧務。高祖時,沙門道順、 惠覺、僧意、惠紀、僧範、道弁、惠度、智誕、僧顯、僧義、僧利, 並以義行知重。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詔曰:「緇素既 殊,法律亦異。故道教彰於互顯,禁勸各有所宜。自今 已後,眾僧犯殺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斷。餘犯悉付昭 元以內律僧制之。」

永平二年冬帝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沙門統惠 深請定僧尼法禁從之。

按魏書世宗本紀。永平二年冬十有一月己丑。帝於 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按《釋老志》。「二年 冬。沙門統惠深上言。僧尼浩曠。清濁混流。不遵禁典。 精麤莫別。輒與經律法師群議立制。諸州鎮郡維那 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內禁。若不解律者退 其本次。」又出家之人不應犯法。積八不淨物。然經律 所制,通塞有方。依律,「車牛淫人不淨之物,不得為己私畜。唯有老病年六十已上者,限聽一乘。」又比來僧 尼,或因三寶,出貸私財,募緣州外。又出家捨著,本無 凶儀,不應廢道從俗。其父母三師,遠聞凶問,聽哭三 日。若在見前,限以七日。或有不安寺舍,遊止民間,亂 道生過,皆由此等。若有犯者,脫服還民。「其有造寺者, 限僧五十以上,啟聞聽造。若有輒管置者,處以違敕 之罪,其僧寺僧眾,擯出外州。僧尼之法,不得為俗人 所使,若有犯者,還配本屬。其外國僧尼來歸化者,求 精檢有德行合《三藏》者,聽住;若無德行,遣還本國。若 其不去,依此僧制治罪。」詔從之。

永平三年,迎置玉像於洛濱「報德寺。」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先是於𢘆農荊 山造珉玉丈六像一。永平三年冬。迎置於洛濱之報 德寺。世宗躬觀致敬。」

永平四年夏詔「僧祗粟不得專委維那令刺史共加 監括。」又詔遣僧祗戶趙苟子等還鄉。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永平四年夏詔 曰:「僧祗之粟,本期濟施。儉年出貸,豐則收入。山林僧 尼,隨以給施。民有窘敝,亦即賑之。但主司冒利,規取 贏息。及其徵責,不計水旱,或償利過本,或翻改券契。 侵蠹貧下,莫知紀極。細民嗟毒,歲月滋深。非所以矜 此窮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後,不得專委維 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監括。」尚書檢諸僧祗有穀之 處,州別列其元數,出入贏息,賑給多少,并貸償歲月, 見在未收,上臺錄紀。若收利過本,及翻改初券,依律 免之,勿復徵責。或有私債,轉施償僧,即以丏民,不聽 收檢。後有出貸,先盡貧窮。徵債之科,一準舊格。富有 之家,不聽輒貸。脫仍冒濫,依法治罪。又尚書令高肇 奏言:「謹案故沙門統曇曜,昔於承明元年奏涼州軍 戶趙苟子等二百家為僧祗戶,立課積粟,擬濟饑年, 不限道俗,皆以拯施。又依《內律》,僧祗戶不得別屬一 寺。而都維那僧暹、僧頻等,進違成旨,退乖內法,肆意 任情,奏求逼召。致使吁嗟之怨,盈於行道。棄子傷生, 自縊溺死,五十餘人。豈是仰贊聖明慈育之意,深失 陛下皈依之心?遂令此等行號巷哭,叫訴無所,至乃 白羽貫耳,列訟宮闕。悠悠之人,尚為哀痛,況慈悲之 士,而可安之!請聽苟子等還鄉課輸,儉乏之年,周給 貧寡,若有不虞,以擬邊捍。其暹等違旨背律,謬奏之 愆,請付昭元依《僧律》推處。」詔曰:「暹等特可原之,餘如 奏。」

延昌 年天下僧尼寺舍至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世宗篤好佛理, 每年常於禁中親講經論,廣集名僧,摽明義旨,沙門 條錄,為內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彌企尚。至延昌中,天 下州郡僧尼寺積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侶 逾眾。」

延昌 年,靈太后以李瑒言佛為鬼教,罰金一兩。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李孝伯傳》:李瑒,字琚羅。 涉歷史傳,頗有文才,氣尚豪爽,公強當世。延昌末,司 徒行參軍,遷司徒長兼主簿。太師高陽王雍表薦瑒 為其友正主簿。于時民多絕戶而為沙門,瑒上言:「禮 以教世,法導將來。跡用既殊,區流亦別。故三千之罪, 莫大不」孝;不孝之大,無過於絕祀。然則絕祀之罪,重 莫甚焉。安得輕縱背禮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也?正 使佛道,亦不應然,假令聽然,猶須裁之以禮。一身親 老,棄家絕養,既非人理,尢乖禮情,堙滅大倫,且闕王 貫。交缺當世之禮,而求將來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 知死。」斯言之至,亦為備矣。安有棄堂堂之政,「而從鬼 教乎?又今南服未靜,眾役仍煩,百姓之情,方多避役。 若復聽之,恐捐棄孝慈,比屋而是。」沙門都統僧暹等 忿瑒鬼教之言,以瑒為毀謗佛法,泣訴靈太后。太后 責之。瑒自理曰:「竊欲清明佛法,使道俗兼通,非敢排 棄真學,妄為訾毀。且鬼神之名,皆通靈達稱自《百代 正典》,敘三皇五帝,皆號為鬼,天地曰神祇,人死曰鬼。 《易》曰:『知鬼神之情狀。周公自美,亦云能事鬼神。《禮》曰: 『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是以明者為堂堂,幽者為 鬼教。非天非地,本出于人。應世導俗,其道幽隱,名之 為鬼』。」愚謂非謗。且心無不善,以佛道為教者,正可謂 達眾妙之門耳。靈太后雖知瑒言為允,然不免暹等 之意,獨罰瑒金一兩。

肅宗熙平元年詔遣沙門惠生使西域採經律

[编辑]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熙平元年。詔遣 沙門惠生使西域。採諸經律。正光三年冬還京師。所 得經論一百七十部。行於世。

熙平二年,靈太后令:「度僧不得濫取非人,僧尼不得 私度,犯者以違旨論。」

按《魏書肅宗本紀》。熙平二年。夏四月乙卯。皇太后幸 伊闕石窟寺。即日還宮 按《釋老志》。熙平二年春。靈 太后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應三百人者,州郡於

前十日解送三百人。其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州
考證
統維那,與官精練,簡取充數。若無精行,不得濫採。若

取非人。刺史為首,以違旨論。太守縣令綱寮節級連 坐。統及維那,移五百里外異州為僧。自今奴婢悉不 聽出家,諸王及親貴亦不得輒啟請,有犯者以違旨 論。其僧尼輒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里外為僧。僧 尼多養親識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為弟子,自今 斷之。有犯還俗,被養者歸本寺。寺主聽容一人出寺 五百里,二人千里。私度之僧,皆由三長。罪不及已,容 多隱濫。自今有一人私度,皆以違旨論,鄰長為首,里 黨各相降一等。縣滿十五人,郡滿三十人,州鎮滿三 十人,免官,寮吏節級連坐。私度之身,配當州下役。」時 法禁寬褫,不能改肅也。

熙平 年。於城內起永寧寺。立佛圖。高四十餘丈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肅宗熙平中。於 城內大社西。起永寧寺。靈太后親率百寮。表基立剎。 佛圖九層。高四十餘丈。其諸費用。不可勝計。景明寺 佛圖。亦其亞也。至於官私寺塔。其數甚眾。

神龜元年夏詔為胡國珍設齋令人出家冬以尼禮葬皇太后於北邙任城王澄奏請禁城內建寺僧不滿五十不得別造

[编辑]

按《魏書肅宗本紀》,神龜元年秋九月戊申,皇太后高 氏崩於瑤光寺。冬十月丁卯,以尼禮葬於北邙。 按 《釋老志》,元年冬,司空公、尚書令任城王澄奏曰:仰惟 高祖定鼎嵩瀍,卜世悠遠,慮括終始,制洽天人,造物 開符,垂之萬葉。故都城制云:「城內唯擬一永寧寺地, 郭內唯擬尼寺一所,餘悉城郭之外。」欲令永遵此制, 無敢踰矩。逮景明之初,微有犯禁。故世宗仰修先志, 爰發明旨,「城內不造立浮圖僧尼寺舍,亦欲絕其希 覬。」文武二帝,豈不愛尚佛法?蓋以道俗殊歸,理無相 亂故也。但俗眩虛聲,僧貪厚潤,雖有顯禁,猶自冒營。 至正始三年,沙門統惠深有違景明之禁,便云營就 之寺,不忍移毀。求自今已後,更不聽立先旨含寬,抑 典從請。前班之詔,仍卷不行。後來私謁,彌以奔競。永 平二年,深等復立條制,啟云:「自今已後,欲造寺者,限 僧五十已上,聞輒聽造。若有輒營置者,依俗違敕之 罪。其寺僧眾,擯出外州。邇來十年,私營轉盛,罪擯之 事,寂爾無聞,豈非朝格雖明,恃福共毀,僧制徒立,顧 利莫從者也。不俗不道」,務為損法,人而無厭,其可極 乎!夫學跡沖妙,非浮識所辯;元門曠寂,豈短辭能究。 然淨居塵外,道家所先;功緣冥深,匪尚華遁。苟能誠 信,童子聚沙,可邁於道場;純陁儉設,足薦於雙樹。何 必縱其盜竊,資營寺觀。此乃民之多幸,非國之福也。 然比日私造,動盈百數。或乘請公地,輒樹私福;或啟 得造寺,「限外廣制,如此欺罔,非可稍計。」臣以才劣,誠 沗工務,奉遵成規,裁量是總。所以披尋舊旨,研究圖 格,輒遣府司馬陸昶屬崔孝芬,都城之中,及郭邑之 內,檢括寺舍,數乘五百,空地表剎未立,塔宇不在其 數,民不畏法,乃至於斯。自遷都已來,年踰二紀,寺奪 民居,三分且一。高祖立制,非徒欲使緇素殊「途,抑亦 防微深慮。世宗述之,亦不錮禁營福,當在杜塞未萌。 今之僧寺,無處不有。或比滿城邑之中,或連溢屠沽 之肆,或三五少僧,共為一寺,梵唱屠音,連簷接響,像 塔纏於腥臊,性靈沒於嗜慾,真偽混居,往來紛雜。下 司因習而莫非,僧曹對制而不問。其於汙染真行,塵 穢練僧,薰蕕同器,不亦甚歟。往在北代有法秀之謀, 近日冀州遭大乘之變,皆初假神教以惑眾心,終設 姦誑,用逞私悖。太和之制,因法秀而杜遠,景明之禁, 慮大乘之將亂,始知祖宗叡聖,防遏處深,履霜堅冰, 不可不慎。」昔如來闡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戀著城 邑。豈湫隘是經行所宜,浮諠必栖禪之宅?當由利引 其心,莫能自「止。處者既失其真,造者或損其福。乃釋 氏之糟糠,法中之社鼠,內戒所不容,王典所應棄矣。 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鎮僧寺亦然。侵奪細民,廣占 田宅,有傷慈矜,用長嗟苦。且人心不同,善惡亦異。或 有栖心真趣,道業清遠者。或外假法服,內懷悖德者。 如此之徒,宜辨涇渭。若雷同一貫,何以勸善。然睹」法 贊善,凡人所知,矯俗避嫌,物情同趣,臣獨何為,孤議 獨發。誠以國典一廢,追理至難,法網暫失,條綱將亂。 是以冒陳愚見,兩願其益。臣聞設令在於必行,立罰 貴能肅物。令而不行,不如無令;罰不能肅,孰與亡罰? 頃明詔屢下,而造者更滋;嚴限驟施,而違犯不息者, 豈不以假福託善?幸罪不加,人殉其私,吏難苟劾。前 制無追往之辜,後旨開自今之恕,悠悠世情,遂忽成 法。今宜加以嚴科,特設重禁,糾其來違,懲其往失,脫 不峻檢,方垂容借,恐今旨雖明,復如往日。又旨令所 斷標榜禮拜之處,悉聽不禁。愚以為樹榜無常,禮處 難驗,欲云有造,立榜證公,須營之辭,指言嘗禮。如此 則徒有禁名,實通「造路。且徒御已後,斷詔四行,而私 造之徒,不懼制旨。豈是百官有司,怠於奉法?將由網 漏禁寬,容託有他故耳。如臣愚意,都城之中,雖有標 榜營造麤功,事可改立者,請依先制,在於郭外,任擇所便。其地。若買得券證分明者,聽其轉之。若官地盜 作,即令還官。若靈像既成,不可移撤。請依今敕,如舊 不禁,悉令坊內行止,不聽毀坊開門,以妨里內通巷。 若被旨者,不在斷限。郭內準此商量。其廟像嚴立,而 逼近屠沽,請斷旁屠殺,以潔靈居。雖有僧數,而事在 可移者,令就閑敞,以避隘陋。如今年正月赦後造者, 求依僧制案法科治。若僧不滿五十者,共相通容,小 就大寺,必令充限。其地賣還,一如上式。自今外州若 欲造寺,僧滿五十已上,先令本州表列昭元量審,奏 聽乃立。若有違犯,悉依前科。州郡已下,容而不禁,罪 同違旨。庶仰遵先皇不朽之業,俯奉今旨慈悲之令, 則繩墨可全,聖道不墜矣。」奏可。未幾,天下喪亂,加以 河陰之酷,朝士死者,其家多捨居宅,以施僧尼。京邑 第舍,略為寺矣。前日禁令,不復行焉。 按《任城王澄 傳》,「靈太后銳於繕興,在京師則起永寧太上公等佛 寺,功費不少。外州各造五級佛圖,又數為一切齋會, 施物動至萬計。百姓疲於土木之功,金銀之價為之 踊上,削奪百官事力,費損庫藏。澄上表切諫,雖卒不 從,常優禮答之。」 按《胡國珍傳》,「國珍女即靈太后也。 國珍年雖篤」老,而雅敬佛法,時事齋潔,自彊禮拜。神 龜元年四月七日,步從所建佛像,發第至閶闔門四 五里。八日,又立觀像,晚乃肯坐,勞熱增甚,因遂寢疾, 十二日薨。肅宗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令 七人出家,百日設萬人齋,二七人出家。」

神龜二年崔光以皇太后登佛圖。又幸嵩高上表切 諫不從。

按《魏書肅宗本紀》,神龜二年九月庚寅,皇太后幸嵩 高山,癸巳還宮。 按《崔光傳》:神龜二年八月,靈太后 幸永寧寺,躬登九層佛圖。光表諫曰:「內經寶塔高華, 堪室千萬,唯盛言香花禮拜,豈有登上之義?獨稱三 寶階。從上而下,人天交接,兩得相見,超世奇絕,莫可 而擬。恭敬拜跪,悉在下級。遠存矚眺,周見山河,因其 所盼,增發嬉笑。未能級級加虔,步步崇慎,徒使京邑 士女,公私湊集。上行下從,理勢必然。伏願息躬親之 勞,廣風靡之化,勿踐勿履,顯固億齡。」九月,靈太后幸 嵩高,光上表諫,太后不從。

靜帝元象元年詔城中新立寺皆毀廢又詔牧守令長造寺以枉法論

[编辑]

按:《魏書靜帝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元象元年秋詔 曰:「梵境幽元,義歸清曠,伽藍淨土,理絕塵囂。前朝城 內,先有禁斷。自聿來遷鄴,率由舊章。而百辟士民,屆 都之始,城外新城,並皆給宅。舊城中暫時普借,更擬 後須,非為永久。如聞諸人,多以二處得地,或捨舊城 所借之宅,擅立為寺。知非己有,假此一名,終恐因習 滋甚,有虧𢘆式,宜付有司,精加隱括。且城中舊寺及 宅,並有定帳,其新立之徒,悉從毀廢。」冬,又詔:「天下牧 守令長,悉不聽造寺。若有違者,不問財之所出,并計 所營功庸,悉以枉法論。」

興和二年春詔以鄴城舊宮為天平寺

[编辑]

按《魏書靜帝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興和二年春,詔 以鄴城舊宮為天平寺。世宗以來至武定末,沙門知 名者,有惠猛、惠辨、惠深、僧暹、道欽、僧獻、道晞、僧深、惠 光、惠顯、法榮、道長,並見重於當世。」自魏有天下,至於 禪讓,佛經流通,大集中國,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 千九百一十九卷。正光以後,天下多虞,王役尢甚。於 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之 極,自中國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計之,僧尼大眾 二百萬矣,其寺三萬有餘,流弊不歸,一至於此,識者 所以歎息也。」

武定六年集名僧於顯陽殿講說佛經

[编辑]

按《魏書靜帝本紀》,不載 按《北齊書杜弼傳》:「武定六 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於顯陽殿講說佛理,弼與 吏部尚書楊愔、中書令邢邵、祕書監魏收等並侍法 筵,敕弼昇師子座,當眾敷演。昭元都僧達及僧道順 並緇林之英,問難鋒至,往復數十番,莫有能屈。帝曰: 『此賢若生孔門,則何如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