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1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二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十二卷目錄

 放生部總論

  善誘文好生之德 人與物同 眾生愛戀性命 受用隨分說 五戒之首

  放生辨惑書放生會籍

 放生部藝文一

  報應問         宋何承天

  與周捨論斷肉敕      梁武帝

  荊州放生亭碑        元帝

  放生池碑        唐顏真卿

  放生篇         法苑珠林

  跋放生池碑       宋歐陽修

  奉詔鑿放生池銘并序  蔣延壽

  善誘文序          陳錬

  龍樹庵放生池記     明周順昌

  放生池記          祩宏

 放生部藝文二

  放魚          宋王安石

  次韻潛師放魚        蘇軾

  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網師還之西

  池為一笑之樂夜歸被酒不能寢戲作放魚

                前人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前人

  放生詩十首書王堇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

  杖無不愛壽命為韻錄八首 明陶望齡

  東坡作戒殺詩貽陳季常季常自後不復殺岐

  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適有感於吾里宴

  會之侈因和前韻得二詩示閑仲肯倡此戒於

  里中不也          前人

 放生部紀事

 放生部雜錄

神異典第二百十二卷

放生部總論

[编辑]

善誘文

[编辑]

《好生之德》

[编辑]

「天地以好生為德,故羽毛鱗介無一不遂其性;諸佛 以慈悲為念,故蠢動含靈無一不適其情。此無他,只 是存心廣大。一切眾生皆吾愛子,一切血屬皆吾性 命」,則放生詎可緩耶?世人當知戒殺止足以解物之 冤,若能放生,不唯與物為恩,又集無窮之福。今人處 世,豈無所願,子孫則欲其昌榮,名利則欲其超勝,以 至學道學佛,必欲善行圓滿,早成正覺。余見世人,皇 皇百計,求是數者,無一如意。曾未知放生因果,其效 甚速。不觀古人已驗之事,難發好生慈悲之心。漢楊 寶救一黃雀,報以玉環,令生清白子孫。其後震、秉、賜 彪四世三公,睹前人子孫昌榮如此。則凡為子孫計 者,可不以放生為急乎?宋莒公戲編「竹橋,以度群蟻, 遂魁天下,福祿壽考,當世無比。」睹前人名利超勝如 此,則凡為名利計者,可不以放生為急乎?孫真人解 衣贖蛇,得水府活人之方,遂登仙籍。壽禪師盜錢放 生,恬不畏死,遂為大善知識,則道佛之獲報應,又如 何耶?且放生之門,非止一端。或舉於四月八日供佛 之時,或施於慶喜誕「日祝壽之際,或遇本命,或因疾 痛,或過門而見其無辜,或出路而見其可憫,皆因果 也。」會稽丁銳撰。

《人與物同》

[编辑]

貪生畏死,人與物同也;愛戀親屬,人與物同也;當殺 戮而痛苦,人與物同也。所以不同者,人有智,物則無 智,人能言,物則不能言。人之力強,物之力微弱。人以 其無智,不能自蔽其身;以其不能言而不能告訴;以 其力之微弱,不能勝我。因謂物之受生,與我輕重不 等,遂殺而食之。凡一飲一食,不得肉,則不美,至於辦 一食,又不止殺一物也。食鳩、鴿、䳺、雀者,殺十餘命方 得一羹;食蚌、蛤、蝦、蜆者,殺百餘命方得一羹。又有好 美味,求適意者則不止。據現在之物,順平常之理殺 而食之。或驅役奴隸,遠致異品;或畜養雞、魚、犬、彘,擇 肥而旋殺。生蟹投糟,欲其味入;鞭魚造膾,欲其美細。 聚炭燒,蚌環火逼羊,開腹取胎,刺喉「瀝血。作計烹煎, 巧意鬥飣。食之既飽,則揚揚自得,少不如意,則怒罵 庖者。」嗟乎!染習成俗,見聞久慣,以為飲食合當如此, 而不以為怪,深思痛念,良可驚懼。縣令俞偉撰。

《眾生愛戀性命》

[编辑]

經云:「一切畏刀杖,無不愛壽命。」故王克殺羊,羊奔客 而拜訴;鄒文立殺鹿,鹿跪而流淚。驚禽投案,請命於 魏君;窮獸入廬,求生於區氏。近者沈遇內翰通判江 寧府時,廚中殺羊,屢失其刀,窺之,乃見羊銜刀而藏之牆下。周豫學士嘗煮鱔,見有鞠身向上,而以首尾 向湯者,剖之,見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湯者,以愛子 之故。楊傑提刑遊明州育王山,因晝臥,夢有婦女十 數人執紙若有所訴,密遣人往視行廚,果得蛤蜊十 數枚,訴者乃蛤蜊求生也。有生愛戀,其情如此。當其 被擒執時,前見刀杖,乞生無由。旁見親聚,欲戀不得, 抱苦就終,銜悲向盡。既受屠割,復受鼎鑊,種種痛苦, 徹入骨髓。當此之時,彼心如何?今人或為湯火所傷, 或為針刀誤傷手足,痛已難忍,必號叫求救,至暫時 頭昏腹痛,或小可疾病,便須呼醫買藥,百般救療。於 我自身愛惜如此。至於殺物,則恣意屠宰,不生憐憫。 未論佛法,明有勸戒;未論天理,明有報應。若不仁不 恕,惟知愛身,不知愛物,亦非君子長者之所當為也。 諦觀物情,當念眾生,不可不戒,不可不戒!知縣俞偉 撰

《受用隨分說》

[编辑]

佛言:「受即是空」,受謂受苦受樂,及一切受用也。如食 列數味,放箸即空。出多騶從,既到即空;終日遊觀,既 歸即空。又如為善事既畢,其勤勞即空,而善業具在; 為惡事既畢,其快意即空,而惡業具在。若深悟此理, 則食可菲薄,無過用殺害之冤債;出可隨分,無勞心 苦人之煩惱。游觀可息,無放蕩廢事之愆尤。善可勉 為。無懈怠因循之失。惡可力戒。無縱恣怨讎之罪。余 喜得此理。願欲與人共之。《龍舒王日休撰》。

《五戒之首》

[编辑]

佛言五戒,以殺戒為首。佛言十業,以殺業為首。《楞伽 經》云:「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無有人殺害眾生。」由人 食肉故,屠者殺以販賣。若能悉捨不食,是真修行,堪 受一切人天供養。若於食肉未能盡斷,願且以漸次 方便,除去殺心。或者不食四等肉:一者曾見殺則不 食。二者曾聞殺則不食。三者人專為我殺則不食。四 「者、家所自殺則不食。」如是而戒,既不廢常食,且於眾 生無殺害意。至一蚤虱、蚊蚋,形雖微小,其遭殺受痛, 亦與牛羊一等。勿謂微小,便輕殺之。至於蛇蝮、蜂蝎, 偶現前,未曾傷人;勿謂螫毒,便輕殺之。至於籠養飛 鳥,擊閉走獸,為其音聲形狀,可以悅吾耳目,為我玩 樂,令彼憂愁,又何不仁也?若放之山林,使得自在,何 異罪囚得脫牢獄?今日自戒矣,遂生慈心。慈心既堅, 當世世無殺物之意。一身自戒,則一家必不殺。一家 不殺,則一鄉必漸效之。其為功利,不可稱量。《佛語》無 虛,理又明白,仁人君子幸垂聽而無忽也。縣令俞偉 撰。

放生辨惑

[编辑]

《書放生會籍》

[编辑]

芝亭張子雲來王子與諸善友以萬曆辛丑仲夏朔,創放生會於城南,因書雲棲大師《放生文會籍》之首,復命鄙言,贅於末簡。予惟慈心功德,昔賢已詳,無俟復論,第取聾俗所排,堅難猝破者,略為答語數條,以解群惑。嗟乎!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自古已有斯語矣。而白首之士猶迷而不解,是為鮑氏弱子笑也。

問:「仁者當宏濟蒼生,拯扶赤縣,何必留情微物,效彼 小慈,終同兒子之嬉,豈有丈夫之概?」

答:「事有宏微,心無巨細。捉象擒兔,獅子之全力具存; 纖草喬林,一雨之普霑靡異。然則心非大也,豈嫌善 小而不為?心非小也,安見小事之非大。必如子言,則 畜池無相鄭之功,而祝網豈王殷之略哉?不知天心 等愛,道眼普觀。舉斯心既無廣隘之殊,論物命亦何 貴賤之別。故寒生頓貴,肖翹等活萬人;世主圖王,觳」 觫,優於天下,寧當暴殄,但貴擴充。

問、「親親仁民。仁民愛物。序分先後。施有重輕。當圖厥 重。先置茲輕後。」

答:以劫盜而為奉養,不若止盜以寧親;以屠劊而效 布施,不若損施而全命。蓋一忍而生百忍,亦一慈而 該百慈,愛親者不敢惡於人,則濟眾者寧當殄乎物。 昔有懦士,曾處圍城,始雖蒙被而猶戰兢,後則登陴 而親捍禦,乃謂人曰:「勇可習乎?」夫勇由血氣,猶以習 增,仁乃性生,豈難漸學?故當滋吾生意,遠彼殺機。生 為至順,故好生即召順之階;殺是極違,故遠殺乃去 違之要。若能時時救物,念念利生,將使戾夫汎愛,如 轉春色於寒柯,逆子承歡,若濬源泉於勺水矣。 問:物既旁生,與人非類,若網罟畢弋,不設於先王,則 鳥跡獸蹄,必交於中國,雖云愛物,終至妨人。且雞鶩 長生,蛙魚不殺,其類充塞,恐無所容。

答:獸游茂草,魚躍淵泉,並育並生,豈妨豈礙。今蜀不 食蟹,楚不捕蛙,未聞楚蜀之鄉,純為蛙蟹所據,殺之 而類乃滋盛,不殺而生反不蕃,人羊之言,其故可痛。 問鱗鬣未舒,網罟隨入,既難逃死,奚用放生,婦人之 仁,哲士所笑。

答:「凡有生命,總是無常,人亦同然,非止於物。儻以物 命難延,理當烹煮,亦將謂人生無幾,便可誅戮。然獄中必殺之囚,床上臨危之病,療者猶欲留連於朝夕, 刑官亦必展轉於秋冬。此決死而尚冀其生,彼更生 而未必即死。況夫放救之舉,本吾慈憫之心。眼見其 生,便似永投生路;手援其死,即如永脫死門。則死何 必豫疑,生何須終保乎?」

問。「眾生就死極多。此會放生極少。救一漏萬。何取普 周。」

答:「愛以心行,慈由術運。昔云仁術尚不妨,殺羊以易 牛;今者慈心亦何害,救一而漏萬。惟心惟術,自普自 周。故數錢布施,量等大千。況眾命更生,功豈小補?濟 旱元非一溉,終愈立稿之他苗;繞塔豈合遊畋,亦喻 投湯之勺水。且愚人適口,智者娛心,但知適口之可 甘,不識娛心之大快。是故涸鱗乍濕,籠羽更騫,方遊」 釜鬵而倏返江湖,將就刀砧而俄辭絆縶。似赴市曹 而逢赦,如遭寇虜而獲還。躑躅方甦,悠洋忽逝。於是 在濠知樂,對水忘饑。睹此生全,覺輕安之在我;慶其 離脫,如重恙之去身。彼箸下萬錢,食前方丈三寸,舌 外,美惡何知?一臠飽餘,腥羶可厭。其為娛樂,曾有幾 何?豈若脫彼命於生死之間,怡吾心於飛躍之際。浣 情溔淼,同斯「縱壑」之歡;送目煙雲,偕此「排空之樂。」然 則眾所營者口腹,吾所娛者神情,取適正同,心口有 別耳。

問:「物元非物。生亦無生。但須究了一心。即是曲成萬 物。投崖割肉尚屬有為。贖蚌放螺徒滋勞費。」

答:「究窮至理,雖何死而何生;曲徇物情,亦欣生而哀 死。蓋以眾有即真無之域,涉事即融理之門。若執無 為而病有為,則無為之談適資慳吝;執無生而訾放 生,則無生之說反助貪殘。既噉肉而無礙真修,豈放 生而反乖妙理?即如所謂投崖割肉,則身命盡忘;餵 虎飼鷹,則悲心彌廣。運悲心而有為之功斯著,祛身」 命而無生之旨冥符。今則所重者己身,所輕者物命。 寶自命既宛爾貪生,殺他身乃托無生死。斯又與於 不仁之甚加諸俗士數等矣。

放生部藝文一

[编辑]

《報應問》
宋·何承天

[编辑]

西方說報應,其枝末雖明,而根本常昧,其言奢而寡 要,其譬迂而無徵。乖背《五經》,故見棄於先聖;誘掖近 情,故得信於季俗。夫欲知日月之行,故假察於璇璣; 將申幽冥之信,宜取符於見事。故鑑燧懸而水火降, 雨宿離而風雲作,斯皆遠繇近驗,幽以顯著者也。夫 鵝之為禽,浮清池,咀春草,眾生蠢動,弗之犯也,而庖 人執焉,尟有得免刀俎者。燕飜翔求食,唯飛蟲是甘, 而人皆愛之,雖巢幕而不懼。非直鵝燕也,群生萬有, 往往如之。是知殺生者無惡報,為福者無善應,所以 為訓者如彼,所以示世者如此,余甚惑之。若謂燕非 蟲不甘,故罪所不及,民食芻豢,奚獨嬰辜?若謂禽豕 無知,而人識經教,斯則未有經教之時,畋漁網罟,亦 無罪也。無故以科法入中國,乃所以為民陷穽也。彼 仁人者,豈其然哉?故余謂《佛經》但是假設權教,勸人 為善耳,無關實敘。是以聖人作制,推德翳物,我將我 享,實膺天祐,固獲三品,賓庖豫焉。若乃見生不忍死, 聞聲不食肉,固君子之所務也。竊願高明,更加三思。

《與周捨論斷肉敕》
梁·武帝

[编辑]

眾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眾生具八萬戶虫。《經》亦說: 「有八十億萬戶虫。」若斷一眾生命,即是斷八萬戶虫 命自死。眾生又不可食者,前所附虫雖已滅謝,後所 附虫其數復眾。若煮若炙,此斷附虫皆無復命。利舌 端少味,害無量眾生。其中小者非肉眼能觀,其中大 者灼然共見。滅慈悲心,增長惡毒。此實非沙門釋子 所可應行。

《荊州放生亭碑》
元·帝

[编辑]

魚從流水,本在桃花之源;龍處大林,恆捻浮雲之路。 豈謂陵陽垂釣,失雲失水;《莊子》懸竿,吞鉤吞餌?雖復 元龜夜夢,終見取於宋王;朱鷺晨飛,尚張羅於漢后。 譬如黃雀伺蟬,不知隨彈應至;青鸇逐兔,詎識杠鼎 方前?北海之餐鸚鵡,未始非人;西王之使傳信,誰云 賤鳥?故知魚鳥之觀,俱在好生。欲使金床之鴈,更返 「衡陽之侶;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

《放生池碑》
唐·顏真卿

[编辑]

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光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以 至聖之姿,屬艱虞之運。無少康一旅之眾,當祿山強 暴之初。乾鞏勞謙,勵精為理。推誠而萬方胥悅,克己 而天下歸仁。恩信侔於四時,英威達於八表。功庸格 天地,孝感通神明。故得回紇、奚霫、大食、盾蠻之屬,扶 服萬里,決命而爭先。朔方、河東、平盧、河西、隴右、安西、 「黔中、嶺南、河南之師,鳩合五年,推鋒而效死,摧元惡 如拉朽,舉兩京如拾遺。」慶緒遁逃,已蒙赤族之戮;思 明跧伏,行就沸鼎之誅。拯已墜之皇綱,據再安之宗社,迎上皇於西蜀,申子道於中京。一日三朝,大明天 子之孝;問安視膳,不改家人之禮。蒸蒸然,翼翼然,真 帝皇之上儀,誥誓所不及也。歷選內「禪,生人已來,振 古及隋,未有如我皇帝者也,而猶嫗煦萬類,勤勞四 生。」乃以乾元二年太歲己亥春三月己丑,端命左驍 衛右郎將史元琮、中使張廷玉,奉明詔,布德音,始於 洋州之興道洎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嶺南、江西、浙江 諸道,訖於昇州之江寧、秦淮、太平橋,臨江帶郭,上下 五里,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蓋所以宣皇明而廣 慈惠也。《易》不云乎:「信及豚魚。」《書》不云乎:「洎鳥獸魚鱉 咸若。」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非陛下而誰?昔 殷湯克仁,猶存一面之網;漢武垂惠,纔致銜珠之答。 雖流水救涸,寶勝稱名,蓋事止於當時,尚介祉於終 古。豈我今日動者植者,水居陸居,舉天下以為池,罄 城中而蒙福,乘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 津,揆之前古,曾何髣髴。微臣職沗方面,生丁盛美,受 恩寖深,無以上報。謹緣皋陶、奚斯歌虞頌魯之義,述 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雖不足雍容明聖萬分之一, 亦臣之精懇也。敢刻金石,著其詞曰:明明皇帝臨下 有赫,至德光天,乾元啟績,緯武戡亂,經文「御曆。孝感 神明,義形金石。仁覆華夏,恩加蠻貊。道冠巍巍,威深 𧈅𧈅。遘茲多難,克廣丕績。慶緒致誅,思明辟易。人道 助順,天道惡逆,撲滅之期,匪朝伊夕。乘此寶祚,永康 宗祏,業盛君親,功崇列辟。交禪之際,燦然明白。迥映 來今,孤高往策。去殺流惠,好生立則。率土之濱,臨江 是宅。遂其生性,庇爾鱗翮。」環海為池,周天布澤。致茲 忠厚,罔弗怡懌。動植依仁,飛潛受護。流水長存,從稱 往昔。寶勝如來,疇庸允格。德力無競,慈悲孔碩。相時 傳聞,尚賴弘益。矧在遭遇,其忘敷錫。真卿勒銘,敢告 凡百。

《放生篇》
法苑珠林

[编辑]

蓋聞兀兀雜類,莫不貪生;蠢蠢迷徒,咸知畏死。所以 「失林窮虎,乃委命於廬中;鎩翮驚禽,遂投身於案側。 至如楊生養雀,寧有意於玉環;孔氏放龜,本無情於 金印。而冥期弗爽,雅報斯臻,故知因果業行,皎然如 日。且大悲之化,救苦為端;弘誓之心,濟生為本。但五 部名族,皆以列鼎相誇;三市遊民,莫不鼓刀成務。群 生何罪?枉見刑殘;含識無𠍴,橫逢葅醢。致使怨魂不 斷,苦報相酬。今勸仁者同修慈行,所有危怖並存放 捨,縱彼飛沈,隨其飲啄。當使紫鱗赬尾並相忘於江 湖;錦臆翠毛等逍遙於雲漢。或聽三歸而悟道,何異 瞽龍;聞四諦而生天,更同鸚鳥。共立長壽之基,同招 永命之果也。」

《跋放生池碑》
宋·歐陽修

[编辑]

右《放生池碑》,不著書撰人名氏。放生池,唐世處處有 之。王者仁澤及於草木昆蟲,使一物必遂其生,而不 為私惠也。惟天地生萬物,所以資於人,然代天而治 物者,常為之節,使其足用而取之,不過萬物得遂其 生而不夭,三代之政如斯而已。《易大傳》曰:「庖犧氏之 王也,能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 罟,以佃以漁」,蓋言其始教民取物資生,而為萬世之 利,此所以為聖人也。浮屠氏之說乃謂殺物者有罪, 而放生者得福。苟如其言,則庖犧氏遂為人間之聖 人,地下之罪人矣。

《奉詔鑿放生池銘》并序
蔣延壽

[编辑]

上即位之十七年,聖治日益光明,廟社奠安,宮闈咸若,包戈臥鼓,革戎均福,南北之驛,軺傳相望,萬里耕桑,有生咸樂。五月己亥,建言者舉唐肅宗乾元故事,命天下復置放生池,上以祝聖人萬年之壽,下以廣子孫百億之傳。制曰:「可。」 諸路承命,奉行惟謹。通海斗牛,東鄙厥壤,惟魚鹽是富。其郡城池及浪山東西二方,潮汐通注,縈環浩渺,所養尤眾。爰即乃地,以嚴法禁。而守臣蔣延壽既勉率厥職,仰體丁寧之意,乃言曰:「萬物在天地間,其品類雖殊,其性則一。性一則仁一。自其異者觀之,吳越甚遠;自其同者觀之,則與吾體無異。曾子曰:『斷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中庸》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人物之性』。」 皇帝以上聖之資,紹開治統,施為措置,舉得乎此;「以四陲為守,故無此疆爾界之殊;以不殺為武,故弗尚戰勝攻取之績;以省刑為治,故雖笞罰有所不忍;以藏於民為富,故躬自約損,不以為陋。此四者,好生之大本也。」 乃綴以銘。其辭曰:

「擾擾萬物,囿於一形。孰非吾仁,請觀其生。」聖神迭興, 以德為政。如《乾》之化,性命各正。南極於海,北窮燕然。 億萬雖多,生以安全。曷云能全,惟不好兵。寧我屈己, 無戕我民。天既佑助,敵亦效順。請命下吏,去兵存信。 懽忻交通,華戎來同。一氣均和,罔不滋豐。帝命有司, 臨江之濱。益爾深廣,澤爾介鱗。網罟弗施,恩波洋洋。 之游之樂,永以相忘。海宇之間,物性惟一。上帝昭「格, 降福孔碩。俾壽而臧,俾昌而熾。俾我子孫,本支百世時萬時億,永作民主。無有後艱,受天之祜。群生既康, 干戈既息。刻此銘詩,以昭罔極。」

《善誘文序》
陳錬

[编辑]

丹穴老人,吾家之長兄也,僻好編集戒殺之文傳於 世,因戒而得善報者則編之,因不戒而得惡報者則 不敢編也。雖然,猶慮人不喜觀,復以前賢警世格言 渾殽乎其間,聊欲誘人之一睹也。或問之曰:「丹穴老 人何苦如是?」吾兄乃屈指笑而言曰:「予不願如楊寶 得玉環,予不願如宋郊奪魁選,予不願如竇禹鈞有 五枝芳,予不願如黃兼濟登仙籍,但願予在世蔬食 菜羹,不敢不飽,飯蔬飲水,樂在其中。如斯而已,盡乎 天年既沒之後,願如壽師不見閻王,徑歸淨土,得幸 西方聖人,講論佛道,且無輪迴之苦,死喪之威,豈不 樂哉!吾兄既得此理,欲與世人共之。俾弟錬趣刊版 而印施之,目曰《善誘文噫》。」觀吾兄之所編,則善誘之 意可知矣。

《龍樹庵放生池記》
明·周順昌

[编辑]

「放生」為佛法一門,實眾德根本,古德開導,不啻已詳, 近則獨甚於雲棲。龍樹庵傅公,固雲棲之所傳衣也, 戒律精虔,一秉雲棲之教。庵在白蓮涇,寬廣不盈數 畝,而有法堂以供佛,有禪堂以安僧,有普同塔以厝 闍,毗之眾骨。其環庵如帶,則皆放生池也。余暇日與 文起、朱德升過之,欽其嚴淨。見池之右有田畝許,頗 為池礙。詢之,為公家義田,不可以售,惟同區者得相 轉移。而里中殷汝良田適在跬步間,因勸汝良施之, 聞於邑宰易之。傅公募檀施吳經等,捐貲鑿之,而池 觀遂完,生亦日繁。傅公向余稽首曰:「茲庵刱於萬曆 丁未,即以放生為願,迄於今而未圓滿也。以三寶之 加,被宰官之賜,遂能竟此無上功德。」宰官固善因夙 植,冥修默證,生生世世,以有今茲。抑貧衲竊有所進 於宰官也?身為比丘,息心靜行,度不能有所普度於 世,而自私自了,諸佛所呵。故動念必求利生,利生必 先不殺。不殺之細而實者,無如放生。蓋力不能及人, 而姑及於物,則惟比丘之行。若夫宰官,寸念之發,生 生無限。其所生者,豈惟蜎蠕蠢動,即其所謂生者,亦 豈必相濡相沫,為沾沾之小仁小惠已哉?應以宰官 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倘宰官之生生,而 猶夫比丘之生生,恐非圓通第一矣。且今者比丘之 生生,非宰官不成,則知宰官能攝比丘行。而宰官生 生之念,非比丘不觸,比丘又能攝宰官行矣。然比丘 有願「十餘年不能成就,而成就於宰官之一念,願力 孰宏,成就孰捷?凡為宰官者,尚其冥修默證,無負此 圓通矣乎?」余恍然,顧文起、德升而歎曰:「儒者多排釋 氏,以謂自私自了。試證於傅公語云:何故?非傅公,不 聞此語。」因書以為記。天啟元年正月旦。

《放生池記》
祩宏

[编辑]

西湖,古放生池也。法久而敝,實亡名存,敝之久而安 焉。歲乙未,余演《圓覺》於佛國山之南屏。南屏故有池, 一時主會諸名士捐貲贖之,植蓮其中,斷漁業人。既 而,予復鑿池上方。既而北門有園,園有池,復贖之。上 方苦隘,茲頗閒曠。池聯比擴之,則濊然成浸,水涵而 上,出壘之,則請幫助識別此字。然成山;循而界之,則幽然成徑。相其 宜而樹之竹木,則鬱然蔭而成林。園以東為興福禪 院,旋而南為養濟院,旋而西為得一道院。養濟者號 悲田,聖主賢臣,哀窮民之顛連無告者設也。今之困 矰餌,伏質於刀砧,必不可逃而待烹,其無告尤甚。貿 而畜之池,縱之林,俾終保殘壽,慈孰加焉?佛示三福 云:「慈心不殺。而」五福於箕疇,亦壽為其最。瀕殺而重 壽之,福孰加焉?天地之大德曰「生」,舜之德曰「好生。」德 一而已,上清下寧,侯王所以配兩間之久長,貞萬物 之壽命者,恆於斯,德孰加焉。儒、道、釋三聖人之偉績, 鼎峙夫三方,若環拱然,而園介乎其中,是曲阜之仁 里,摩朅之慈室,西華長生葆真之靈宅,天合而冥鄰 也,豈偶然之故歟?乃菴其園曰「長壽。」而園有荒廬數 楹,飾治之,為供接引導師及當來慈氏尊像。是役也, 始其事者,予與化鄉宋君,而諸上善人樂助而成斯 美者,得列書碑左云。

放生部藝文二

[编辑]

《放魚》
宋·王安石

[编辑]

捉魚淺水中,置之最深處。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 豈無良庖者,可使供七箸。物我皆畏苦,捨之寧啖茹。

《次韻潛師放魚》
蘇軾

[编辑]

《參寥子詩集》載此詩,其序云:「虛白齋與子瞻共坐,有客饋魚於子瞻,子瞻遣放之,遂命賦是詩,有『使君事道不事腹,杞菊終年食甘美』之句,子瞻遂次其韻。」

《法師》說法臨泗水,無數天花隨麈尾。勸將淨業種西

方,莫待夢中呼起起。哀哉若魚竟坐口,遠愧知幾穆 生醴。況逢孟簡對盧仝,不怕校人欺子美。疲民尚作 魚尾赤,數罟未除吾顙泚。法師自有衣中珠,不用辛 苦泥沙底。

《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網師遷之西池為一笑之樂夜歸被酒不能寐戲作放魚》

[编辑]

前人

《東池》浮萍半粘塊,裂碧跳青出魚背。西池秋水尚涵 空,舞闊搖深吹荇帶。吾僚有意為遷居,老守縱饞那 忍膾。縱橫爭看銀刀出,瀺灂初驚玉花碎。但愁數罟 損鱗鬣,未信長堤隔濤瀨。濊濊發發須臾間,圉圉洋 洋尋丈外。安知中無蛟龍種,尚恐或有風雲會。明年 春水漲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前人

[编辑]

擾擾萬生同大塊,槍榆不羨培風背。青丘已吞雲夢 芥,黃河復遶天門帶。嘗譏韓子隘且陋,一飽鯨魚何 足膾。東坡也是可憐人,披抉泥沙收細碎。誓將歸休 八節灘,又欲往釣七里瀨。正似此魚逃網中,未與造 物遊數外。且將新句調二子,湖上秋高風月會。為君 更喚木腸兒,腳扣兩絃歌小海。

放生詩十首書王菫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

[编辑]

《杖無不愛壽命為韻錄》八首 。明陶望齡

「人生事腸腹,及與口舌三。二但取飽軟,一乃司吾饞。 萬錢飾盤筵,殉此徑寸甘。下咽了無知,理與木札兼。」 晚食美葵蓼,甚饑望虀鹽。「徑寸況易欺,胡當信其婪。 半臠償一身,債主真不廉。人羊須臾理,請君睹其凡。」 「介盧曉牛鳴,冶長諳雀噦。吾願天耳通,達此音聲類。 群魚泣妻妾,雞鶩呼弟妹。不獨死可哀,生離亦多慨。」 閩語既嚶咿,吳聽了難會。寧聞閩人肉,忍作吳人膾。 可憐登陸魚,噞喁向人誶。人曰魚口喑,魚言人耳背。 何當破網羅,施之以無畏!

挾弩隱衣袂,入林群鳥號。狗屠一鳴鞭,眾吠從之囂。 殺機翳胸中,粲然若懸杓。「吾聞螳螂蟬,能變琴者操。 至人秉慈尚,虎象焉足調。因果苟無徵,視斯亦已昭。 與其噉群生,寧我吞千刀。」

從事愁見拘,波臣苦遭蕩。蟈氏群處囊,悲鳴更相杖。 寄書已成悔,見夢徒增妄。數錢贖爾至,縛解羈囚放。 困極勢未遒,蘇餘氣仍壯。御恩未忍去,故作三回望。 何方絕網釣,何處保無恙?感激見深衷,遲疑抱遐悵。 贈爾《金口言》,努力此迴向。耨水具功德,蓮花好安養。 微施豈懷報,往矣慎波浪。群蛙猶有情,鼓吹西窗傍。 昔有二勇者,操刃相與酤。曰「子我肉也,奚更求肉乎?」 互割還互噉,彼盡我亦枯。食彼同自食,舉世嗤其愚。 還語血食人,有以異此無。

吾聞豐坊生,《赤章》咒蚤虱。蚤虱食幾何,討捕況已酷。 借問坊食者,還當咒坊不。弘恕聖所稱,斯言非佞佛。 生物不可食,熟已過時敗。生既嫌腥膻,敗時仍臭穢。 腥穢君所知,胡為強吞嘬。水火幻味香,口鼻成災怪。 如蠅穢中育,還以臭為愛。及其生子孫,居然臭穢內。 坑圊難久居,蟲乎可為戒。

豎首橫目人,豎目橫身獸。從獸者智攖,甘人者勇鬥。 悲哉肉世界,奚物獲長壽。一虎當邑居,萬人怖而走。 萬人俱虎心,物命誰當救。莫言他肉肥,可療吾身瘦。 彼此電露命,但當相閔宥。共修《三豎法》,人獸兩無負。

東坡作戒殺詩貽陳季常季常自後不復殺岐

[编辑]

亭之人多化之,《有不食肉者。適有感於吾里宴會之侈,因和前韻,得二詩示閑。仲肯倡此戒》于里中不也          前人

「人饑慕粱肉,肉厭思茗汁。徑寸神明倉,蟯蛔爭暖濕。 珍味縱可窮,饑飽要自得。於我實腐餘,於彼捐所急。 曲曲方塘邊,擾擾牧雞鴨。時哉謹棲止,柳花作茵羃。 憐汝巢卵傾,忍使羽毛赤。每來待曲宴,到甕浮太白。 漸為腰緩帶,或遣頭穿幘。釜熟薪且勞,缾飽湯已泣。 少損郇公廚,鼎籩未為缺。淡然天人糧,請以羞主客。」 一枕茶寮清,時時共來集。

「飲酒不盡樽,啜肉不盡汁。同生天地間,念此相呴濕。 每見肉食人,荳藿亦甘得。臡牛挂脯林,無乃非其急。 窗前能談雞,欄旁自名鴨。性命嗟有制,俄爾膏鼎羃。 五蟲毛領殊,共茲一腔赤。」蜣螂縱高飛,曷思請幫助識別此字。《中白》 「強力相噬吞,何異虎而幘。撫己胡功能,忍彼釜底泣。 吾欲食稱事,稍補百行缺。乞汝耕饁餘,施我不速客。 願同雀鴿馴,欣然掌中集

放生部紀事

[编辑]

《太平廣記》:昆明池,漢武帝鑿之習水戰。中有靈沼神 池,云堯時洪水停船此池。池通白鹿原,人釣魚於原, 綸絕而去。魚夢於武帝,求去其鉤。明日帝遊戲於池, 見大魚,御索曰:「豈非昨所夢乎?」取魚去鉤而放之,帝 後得明珠。

《江表志》:後主奉竺乾之教,多不茹葷。嘗買禽魚,謂之 「放生。」

《會稽先賢傳》:「孔愉字敬康,嘗至吳興縣餘干亭,見人 籠龜於路,愉求買,放之於溪中,龜行至水,反顧愉。及 封此亭侯而鑄印,龜首迴屈,三鑄不正,有似昔龜之 顧,靈德感應如此。愉悟,乃取而佩焉。」

《太平廣記》:「晉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寶戍邾城。有一軍 人於武昌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置甕中養之,漸 大,放江中。後邾城遭石氏敗,赴江者莫不沉溺。所養 人被甲入水中,覺如墮一石上,須臾視之,乃是先放 白龜。既得至岸,迴顧而去。」

晉陽守宗叔林得十頭龜,付廚曰:「每日以二頭作臛。」 其夜夢十丈夫皁衣褲褶,叩頭求哀,不悟而食二枚。 明夜復夢八人求命,方悟,乃放之。後夢八人來謝。 桓邈為汝南郡人,齎四烏鴨作禮大兒,夢四烏衣人 請命,覺忽見鴨將殺,遂放之,買肉以代。還夢四人來 謝而去。

宋文帝元嘉三年春,彭城劉樞字正一,自江陵歸鄂 下,宿上明洲。時夜月微明,吟宴次,忽二人扣舟高呼 正一云:「我自鄂下來,要見正一。」樞引首望之,于岸下 見二人各長五尺餘,容貌華飾,皆白服。便出與語,乃 語樞曰:「久欲奉謁,今會良時。」樞曰:「卿自鄂下來,有何 相謂?」一人曰:「聞君儒者也,故修謁耳。」遂與同宴。夜闌, 二人俱醉,於飲處便臥,樞甚異之,及左右皆相目不 敢言,乃以被覆之。及明尚寢,欲喚,因舉被見二魚各 長五六尺,眼雖動而甚困矣,不敢殺,乃舁致江中。是 夕,樞夢二人衣白衣,各執一珠,放樞臥前,不語而去。 及曉,枕前二珠各徑寸,乃是雙白魚也。

《冥報記》:尚書僕射鄭鮮之,元嘉四年從大駕巡京,至 都夕暴亡,乃倚靈几語家人曰:「吾壽命久盡,早應過 世,賴比歲來敬信佛法,放生布施,以此功德延駐數 年耳。」

《南史隱逸傳》:「始興人盧度,字孝章,有道術。少隨張永 北侵魏,永敗,魏人追急,阻淮水不得過。度心誓曰:『若 得免死,從今不復殺生』。須臾見兩楯流來,接之得過。 後隱居廬陵西昌三顧山,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 度曰:『汝壞我壁』。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 次第來取食乃去,逆知死年月。永明末,以壽終。」 《太平廣記》:秣陵令中山劉沼,梁天監三年為建康監, 與門生作食,次竈裏得一龜,長尺許,在灰中,了不以 燔炙而斃。劉為設齋會,放之於婁湖。劉俄遷秣陵令。 梁劉之亨仕南郡,嘗夢二人姓李,詣之亨乞命。之亨 不解其意。既明,有人遺生鯉兩頭,之亨曰:「必夢中所 感。」乃放之。其夕夢二人謝恩云:「當令君延一算。」 《醒世錄》:陳嚴恭年弱冠,請於父母,願得五萬錢往揚 州市易,父母從之。恭船載物去揚州數十里,江中逢 一船載黿,將詣市賣之。恭念黿當死,因請贖之,謂黿 主曰:「我正有五萬錢,願以贖之。」黿主喜,取錢付黿而 去。恭盡以黿放江中,其黿主別恭行十餘里,船沒而 死。是日恭父母在家,昏時有烏衣客五十人詣門寄 宿,并送錢五萬付恭。父母曰:「公兒揚州附此錢歸,願 依數受也。」父怪愕,疑恭死,因審之,客曰:「兒無恙,但不 須錢,故附歸耳。」恭父受之。後月餘,恭還家,父母大喜, 既而問附錢所由,恭答無之。父母說客形及附錢月 日,乃贖黿之日,於是知五十客皆所贖黿也。父母驚 歎,因共往揚州,起精舍,專寫《法華經》,莊嚴清淨。揚州 道俗共相崇敬,號為「嚴法華。」

《北齊書陸法和傳》:法和隱於江陵百里洲,衣食居處, 一與苦行沙門同。所泊江湖,必於峰側結表云:「此處 放生,漁者皆無所得。纔有所獲,輒有大風雷,船人懼 而放之,風雨乃定。」

《學佛考訓》天台智者大師,初弘教觀,戒殺放生,陳隋 之間,多尚其教。

《宋高僧傳》:法江以慈憫為懷,多逆知未來,言無少誤。 嘗在房中,謂門人曰:「外有萬餘人,盡戴帽,形且攣。」請幫助識別此字。 從吾乞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見人物。弟子怪師之 言何其倒亂。徒倚之間,有數十人荷擔來,竹器中皆 螺子。江曰:「此其是歟?」命取錢贖之,投於水中。

《佛祖統紀》:「乾元二年三月,詔天下州軍臨江帶郭上 下五里,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昇州刺史顏真卿撰 碑。」

《林下詩談》:「貞元中有周存者,性喜放生。嘗放一鯉魚, 戲為詩,極佳。」

《靈應錄》:「霅溪有漁人將簟籃捕魚,往收之際,見一鯉 長數尺,枕於簟上,將鐵叉篸之,不中,看簟內有一小鯉魚,思之,此應是其子,未取之,隱於葦叢,再候大者, 良久至游泳簟外,求出其子。漁者忽悟曰:『嘗聞殺鯉 益罪』」,乃謂其魚曰:「若有變異,當放爾子。」其魚乃吐一 條黃氣,上有一僧,長數丈,其氣高二丈餘頃而沒。漁 者駭然,遂開簟放其子,相引跳躍。漁者棄業於金山 寺為僧,至今存焉。襲明子疑斯事,召其僧詢之,不虛。 黃德環家人烹鱉,將箬笠覆其釜,揭見一鱉仰把其 笠,背皆蒸爛,然頭足猶能伸縮。家人愍之,潛放河涇 間。後家人因患熱將殛,德環徙於河邊屋中夜有一 物,徐徐上身,覺甚冷,及曙,視胸臆悉塗淤泥,其鱉在 上,三曳三顧而去,即日病差。

《太平廣記》: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以販魚為業,嘗 載魚宿於江滸,聞船內千百念經佛聲,驚而察之,乃 船中諸魚也。遂歎異而悉取放之,不復以漁為業。後 鬻薪於石頭,窮苦之甚,嘗暮宿於江上,忽見沙中光 焰高尺餘,就掘之,得黃金數斤。明日齎詣都市貨之, 市人曰:「此所謂紫磨金也。」酬緡數十萬。熊氏由此殖 產鉅富,子孫於今存焉。

唐江西觀察使韋丹,年近四十,舉《五經》未得。嘗乘蹇 驢至洛陽中橋,見漁者得一黿,長數尺,置於橋上,呼 呻餘喘,須臾將死。群萃觀者,皆欲買而烹之。丹獨憫 然,問其直幾何,漁曰:「得二千則鬻之。」是時天正寒,韋 衫襖褲無可當者,乃以所乘驢易之。既獲,遂放於水 中,徒行而去。

《靈應錄》:智鈞大師說,天復中,安吉有邨嫗,家力粗備, 好修善長蔬食,或見魚鱉之屬,鳥雀之類,皆贖而放 之。其子遂於龜背著「放生」字,放於水中。其龜又上岸, 沿回田畦間有一孔穴,可深三二尺。龜忽陊其中,嫗 子曰:「本將放爾命,卻落於此中。」乃攘臂取之,龜即不 見矣。探得白金二定,莫知其由。

《太平廣記》:偽蜀廣都縣百姓陳弘泰者,家富於財,嘗 有人假貸錢一萬,弘泰徵之甚急,人曰:「請無慮,吾先 養蝦䗫萬餘頭,貨之足以奉償。」泰聞之惻然,已其債, 仍別與錢十千,令悉放蝦䗫於江中。經月餘,泰因夜 歸,馬驚不進,前有物光明,視之乃金蝦䗫也。 《佛祖綱目》:延壽字沖元,餘杭王氏子。吳越王鎮杭州, 壽獻《齊天賦》。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屢以庫錢買魚 放生,事發坐死,領赴市曹,王夢老人引魚蝦數萬至, 云:「此皆稅務官所放者,願王免其罪。」王遂赦之。 《佛祖統紀》:真宗詔天下州郡放生池悉與興復,無池 之處沿江淮州郡,近城五里,並禁漁捕。

天禧三年,宰相王欽若出鎮錢唐,率僚屬詣天竺靈 山,謁慈雲法師。遵式請講《法華》。師奏請西湖為放生 池,每歲四月八日,郡人會湖上,縱魚鳥為主上祝壽。 諸暨令潘華依《普賢懺》法,不令捕江湖間魚。及奉詔 還闕,夢魚為人形者數萬,號哭沸天,皆云:「長者去矣, 吾輩不免烹矣。」

仁宗時,四明延慶法智師每歲佛生日,放魚鳥祝聖 壽。郡以上聞,敕樞密劉筠撰碑,立於寺門。

《東坡志林》:「予少不喜殺生,時未能斷也。近年始能不 殺豬羊,然性嗜蟹蛤,故不免殺。自去年得罪下獄,始 意不免,既而得脫,遂自此不復殺一物。有見餉蟹蛤 者,皆放之江中。雖知蛤在江中無活理,然猶庶幾萬 一便使不活,亦愈於煎烹也。非有所求覬,但以親經 患難,不異雞鴨之在庖廚,不復以口腹之故,使有生」 之類受無量之怖苦爾,猶恨不能忘味食自死物也。 予在黃州與陳慥季常往來,每往過之,輒作《泣字韻 詩》一篇。季常不禁殺,故以此諷之。季常既不復殺,而 里中皆化之,至有不食肉者,皆云:「未死神已泣」,此語 使人悽然也。

善誘文。蘇東坡自謂竄逐海上,去死地將近,心頗憂 之,願學壽禪師放生,以證善果。敬以亡母蜀郡太君 程氏遺留簪珥,盡買放生,以薦父母冥福。其子邁在 東坡之側,見其買放生,盈軒蔽地,或掉尾乞命,或竦 翅哀鳴。邁憐悲其意,亟請放之。旁有侍妾名朝雲,見 邁衣衿有蝡動,視之,乃虱也,妾遽以指爪隕其命。東 坡訓之曰:「聖人言『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我今遠取諸 物以生之,汝今近取諸身以殺之耶?」妾曰:「奈齧我何?」 東坡曰:「汝氣體感召而生者,不可罪彼,要當拾而放 之可也。今人殺害禽魚之命,豈是禽魚齧人耶?」妾大 悟,自後罕茹腥物,多食蔬菜而已。東坡舅氏諭之曰: 「心即是佛,不在斷肉。」東坡曰:「不可作如是言,小人女 子難感易流,幸其作如是相,有何不可?」

黃魯直謂子瞻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某適到市橋, 見生鵝繫足在地,鳴叫不已,得非哀祈於我耶?」子瞻 曰:「某昨日買十鳩,中有四活即放之,餘者幸作一杯 羹。今日吾家常膳,買魚數斤,以水養之。活者放而救 渠命,殪者烹而悅我口。雖腥膻之欲未能盡斷,且一 時從權耳。」魯直曰:「吾兄從權之說,善哉。」魯直因作頌 曰:「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元同一種性,只是別作 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到,自揣看何如。」子瞻聞斯語,愀然歎曰:「我猶未免食肉,安知不受 閻老之責乎!」

《學佛考訓》:「蘇子瞻知杭州,於西湖立放生會,後人因 之。」

《墨客揮犀》:熙寧中,鞏大卿申者,善事權貴。王丞相生 日,即飯僧,具疏籠雀鴿,造相府以獻。丞相方家會,即 於客宴,開籠搢笏,手取雀鴿,跪而一一放之,每放一 鳥,且祝曰:「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鑑戒錄》:陳裕秀才下第遊蜀,誓棄舉業,唯事脣喙,睹 物便嘲。大慈寺東地有放生池,蜀人競以三元日多 將鵝鴨放在池中。裕當門書絕句云:「鵝鴨同群世所 知,蜀人競送放生池。比來養狗圖雞在,不信闍黎是 野狸。」自此放生者稍息矣。

《學佛考訓》:「李景文嘗買魚放生,後因餌丹砂中毒疽, 發於背,醫不能療。偶瞑目,覺群魚濡沬其背,快然清 涼,疾遂得愈。」

《永明壽禪師》初為吏。輒以官錢放生。坐罪當斬。刀不 能入。乃得釋為僧。

《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敕放籠禽十萬,命有司償 其直。」

《松江府志》:「泖塔僧劉朝用,保定人。正德初,為府司獄, 日買魚蝦放生。有以生魚售者,解囊聽自取。盜窺其 金,欲攫之,將沉劉於泖。會澱山邏卒操舟過之,見一 黑鯉躍入盜舟,邏卒索魚得救免。邏者欲執盜,劉又 力解之。先是郡死犯諸文源越獄,朝用與獄吏倪某 法當代。庭鞫爭死,竟坐倪。劉遣歸。過泖,舟覆得生,遂」 祝髮於此。劉度倪不免,祈請大士,以經加首,朝跪朗 誦。倪後微露狀,得議卹。

《法華持驗》五雲山雲棲寺蓮池大師極意悲愍,著《戒 殺放生文》勸世。城內外暨山中俱設放生池,歲救鱗 羽諸生命,不可勝數。

《學佛考訓》會稽陶石簣居士,參散木老人,力窮向上, 嘗作《放生辨惑篇》以貽世。

餘杭嚴忍公創放生社于西溪河渚,歲時不絕。 《常熟縣志》:「聚奎塔福城禪院,在迎春門外西南半里。 明崇禎七年,邑士許琪捐華匯驚號田三十畝,鑿放 生池歸塔院中,為一邑普利。」

《浙江通志》:「雲峰寺在臨海縣西南十里,有僧名馬祖 者,下山見婦人持鯽魚、螺螄將入釜,僧乞持歸,置放 生池,俱復生。至今池中魚無鱗,螺無尻,其實異蹟也。」 《蘇州府志》:「崑山縣清真觀在城西北隅會仙橋東,即 宋放生池也。」

吳江縣接待教寺在東門外南津口,內有祝壽放生 池。

放生部雜錄

[编辑]

諸經要集,如《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 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 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 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見世人殺畜生 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 眾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 追福資。其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 垢罪。」

東坡《志林》:水族痴暗,太輕殺之。或云不能償冤,是乃 欺善怕惡,殺之,其不仁甚於殺能償冤者。李公擇嘗 謂:「金雞有無雄而卵者,抱之雖能破殼而出,然不數 日輒死。此卵可食,非殺之也。」余曰:「不然,凡能動者,皆 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 千為曹,無非佛子者。梁武水陸畫像,有六道外者,以 淡墨作人畜禽獸等形,罔罔然於空中也。乃是佛子 流浪陋劣之極。至於濕生如竹蝨者,尤不可得,但若 存若亡於冥漠間爾。而謂水族雞卵可殺乎?但吾起 一殺念,則地獄已具,不在其能訴不能訴也。吾久戒 殺,到惠州忽破戒,數食蛤蟹。然自今日懺悔,復修前 戒。今日從者買一鯉,長尺有咫,雖困尚能微動。乃置 水甕中,須其死而食,生即赦之。聊記其事,以為一笑。 《能改齋漫錄》:「放生建碑,世以為起於唐,非也。」按梁朝 元帝已有《荊州放生亭碑》。

元楊維楨《清真觀碑》:「稽放生之說,出於流水長者,老 氏之流,推上帝好生之說,亦仁施一事也。今錢日升 之徒嗣法於翟者,必以禬禳祕籙,致時休祥,彌物札 喪,非廣是仁者歟?」

《竹窗二筆》,予作放生池,疑者謂魚局於池,攢聚紆鬱 而無活潑之趣,不若放之湖中,或護持官河一段,禁 弗使漁,亦不放之放也。予謂此說亦佳,但池之與湖 與河,較其利害亦略相當。池雖隘,網罟不入;湖雖寬, 晝夜採捕,陋巷貧而樂,金谷富而憂,故利害均也。又 官河之禁約有限,而諸魚之出入無恆,有從外入限 「中,有從中出限外者,出限則危矣,不若池居之永不出限也,故利害均也。」又疑:無活潑之趣。則有一喻:坐 關僧住一室中,循環經行,隨意百千里而不窮,徜徉 自得,安在其不活潑也?復有一喻:「今幸處平世,城中 之民以城門之啟閉為礙,一旦寇兵壓境,有城者安 乎?無城者安乎?漁喻寇,池喻城,人以」城為衛,何局也。 魚可知矣。

《蓮宗寶鑑》。欲趣菩提,慈心為本。凡修淨業,濟物為先。 觀夫飛禽走獸,水族遊鱗,或挂網羅,或拘籠檻。穿腮 反翼,繫足倒懸。將臨湯火之間,欲赴刀砧之上。憂悲 恐懼,變慴慞惶。望雲漢以魂消,憶林泉而膽碎。雖知 萬死,猶冀一生。顧盻哀鳴,以求救拔。所以弟子悲憐, 抽財贖命。開籠釋檻,斷縛解懸。施水焚香,合掌咒願。 「法施事畢,安詳放之。或縱陂池,或齎林野,皆由佛道, 展演悲心。乃至上及人倫,下霑螻蟻,但能救死,無不 放生。既乃放生,自然長命。因茲勝利,回向西方,普願 眾生,同成佛道。」所以長者活魚,沙彌救蟻,鄭昌圖焚 燒網罟,顗禪師建立生池,楊寶之療病雀,敏仲之投 蝦蜆。元祖師有頌戒殺,滿禪師說戒《放生可謂》「慇懃 為解丁香結放出枝頭自在春。」

淨土晨鐘問:「放鳥雀魚鱉等,為誦咒念佛,願彼往生。 此物當承力即生否?」蓮池師曰:「咒願禽畜者,若業輕 緣熟,承法力亦得往生。業重緣疏,止滅罪改形善趣。 然禽畜未必生,而放生咒願之人,福不可量矣。來生 度化,終酬宿因。目連度蜂,足為明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