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8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八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八十七卷《目錄》。
《方士部》,列傳五
明一。
《周元真》 《李德睿》。
《黃菊山》· 丘元清
《張正常》 《賈復真》
《潘濟囦》, 《李孤雲》。
劉古泉、 楊善澄
彭祖年, 龍道人。
卜景雲 《蕭虛集》。
周自然 席應珍
蒲從善、 《顧太真》。
《薛朝陽》 《李德囦》
劉淵然、 《王允中》。
周樞 《施舉》。
徐舫、 王宗道
簡中陽, 張宇初。
蒲善淵、 《盧秋雲》。
徐子明 黃明學
《孫碧雲》 《張一中》。
楊用廣、 佘《喜巖》
吳半仙、 彭敬昌
《徐復》,《高 燕》善名。
林復真、 張必貞。
林春 周《洞微》。
林靖樂 《王志旻》。
《張真凝》 《王知善》。
《楊清隱 任》目完。
胡古厓, 《巖下老人》。
邵太初、 邵以正。
沈道寧、 《胡道安》。
楊節譽 《守法真人》。
《沈嵩高》, 《李守真》。
章朝元、 洪景相
洪日中 傅同元
《金丸》先生 季源澄。
張以傑、 韓懋
葉昌齡、 邵元節
李道士, 《陶仲文》。
《王永寧》 金印。
陳仕深、 陳羽士。
周思仁、 《徐道廣》。
郭第。
《神異典》第二百八十七卷。
方士部列傳五
[编辑]明一
[编辑]周元真
[编辑]按《蘇州府志》:「周元真,字元初,嘉興人。年十二,辭家入 紫虛觀,從李太無為道士。至正戊子,年二十始來蘇 葑門外報恩道院。元真能以符篆召鶴,因名所居曰 來鶴軒,自號鶴林先生。元真雖身寓方外,事母林至 孝。其學受靈寶經法於谷神曹師,又受五雷祕文於 步雲岡,得莫月鼎之傳。洪武戊申,李韓公迎元真致」 雨,有應。明年庚戌,上召問鬼神情狀,賜宴光祿。又明 年,上召問雷霆所以神之故,對曰:「天地之間,陰陽運 轉故有神,神與人合者也。雷非人無以知雷之天,人 非雷無以知人之天。天人相孚,同一理爾。」上悅,授領 神樂觀事。元真嘗修建安里橋於通衢,繼主常熟致 道觀,復修丹并卒,葬月鼎墓次。
李德睿
[编辑]按《蘇州府志》:「李德睿,字士明,嘉定人。為寧真觀道士。 遇樵人李清隱,教以竇大師飛騰針法,由是以醫名。 洪武初,召見,力辭歸。嘗㩦瓢賣藥吳市,瓢小而類鶴, 因號鶴瓢道人。」
黃菊山
[编辑]按《武昌府志》:「黃菊山,南昌武寧人。入九宮山,從楊總 管學道有成。洪武初,召至京師,陛對詩云:『無聲無臭 最幽深,一寸山河一寸金。清濁混融人莫測,帝王居 處即天心』。稱旨,賜玉香爐襲衣。還山,寓居於本縣流 水里,年七十餘壽終,遂葬於本里之李家堡。」玉香爐, 現在九宮山欽天瑞慶宮。
丘元清
[编辑]按《襄陽府志》:「丘元清,富平人。洪武初,來遊武當,見張 三丰真仙,舉為住持。有司以賢薦於朝,授監察御史, 轉太常卿。每遇大祀天地,上宿齋宮,諮以雨暘事,奏 對有驗,上深敬焉。公餘黃庭道德,不輟於口。一夕,謂 門徒曰:『明日乃吾歸辰。至期端坐逝』。」
按《陝西通志》:「元清幼為武當山道士。洪武中,有司薦 其有治才,授監察御史,遷太常寺卿。為人持重有守上嘗賜以媛女,固辭不受,上益重之。」
張正常
[编辑]按《明外史張正常傳》:「正常字仲紀,漢張道陵四十二 代孫也。世居貴溪龍虎山,元時賜號天師。太祖克南 昌,正常遣使上謁,已而兩入朝。洪武元年,入賀即位。 太祖謂宰臣曰:『元人不知義理,稱為天師,夫天豈有 師?可改授正一嗣教真人,錫以銀印,秩視二品,設寮 佐曰贊教,曰掌書。自是為制。十年秋,命偕李善長祀』」 嵩山;還家,卒。
按《續文獻通考》:正常有道術,常以符投故永壽宮井 中,飲者疾輒瘳。詔作亭井上,名曰「太乙泉。」
賈復真
[编辑]按《溫州府志》:「賈復真,號靜觀。元至正壬申,居溫城,同 知雷仙伯授以雷法及天文地理祕旨。郡大旱,禱於 嶽祠,應時雨至。洪武戊申,忽夢天樞院遣使請歸,遂 逝。」
潘濟囦
[编辑]按《滁州志》:「潘濟囦,號碧潭,金陵人。洪武初,渡江至全 椒,結草庵於積玉橋之南,創白鶴觀並城隍廟等院, 召鶴飛翔。遇旱,用掌心雷祈禱,民多賴之。」
李孤雲
[编辑]按《武當山志》:「李孤雲,河南人。洪武初,來武當五龍宮, 與鄉人李幽巖結方外友。壽九十有二,冠劍藏於桃 源洞。」
劉古泉
[编辑]按《武當山志》:「劉古泉,河南人,有躡景凌虛之志,入寶 珠巖下,常蒲團獨坐。一旦告其友楊善澄曰:『吾今解 帶,正在此時』。語畢而逝。」
楊善澄
[编辑]按《武當山志》:「楊善澄,太行山西人,夙有道契,志在太 和紫霄之上。後如其意,與劉古泉為友,人並敬之。」
彭祖年
[编辑]按《武當山志》:「彭祖年,西蜀人。少業儒,詞翰俱美,天文 地理、陰陽度數、卜筮醫術,無不研究。從江真人入大 都,洪武初,仍來武當棲遯養高,如如自樂。壽八十二。」
龍道人
[编辑]按《廣西通志》:「龍道人,元末結廬平樂走鳥坪,環植以 竹。洪武二年,通判夏天啟訪之,贈詩云:『竹木森森畫 不如,懸崖峭壁一茅廬。人生若識元機妙,須向禪關 覓太虛』。後六年,積薪自化。」
卜景雲
[编辑]按《浙江通志》:「卜景雲,壽昌人。嘗居仙池巖,習修煉之 術。洪武己酉夏,嚴州旱,知府劉遵道徵至郡,禱雨輒 應,有『劍麾虹斷,令下雷轟』之詞。縣北牙吹塘水數泛 溢,占者意其為蛟,縣迫之治。雲囑其妻子曰:『速具吾 棺,吾其殆矣』。言畢而往。初以紙劍投水,水浸濁,已而 投之鐵劎,水為之赤。歸即臨鏡自書其像,遂卒於家。」 時人號為「卜真人。」
蕭虛集
[编辑]按《羅浮山志》:《蕭虛集》者,不知何許人,為琪林觀道士, 自號止庵道人。後居羅浮,修煉,頗能詩文,與五先生 友善。孫蕡有《期羅浮蕭錬師不至》云:「石室松桂秋,涼 風滌殘暑。柴門敞空曲,曠夕懷仙侶。簫笙久不至,鶴 馭今何許。朗月流清輝,山中幾延佇。」黃哲寄之云:「昔 寓朱明洞,神遊碧澗阿。庭臨棲鶴樹,衣拂挂猿蘿。鳳 吹青雲曲,龍吟《白雪歌》。仍慚勾漏令,塵夢入槐柯。頗 棄人間事,來參《內景篇》。借騎緱嶺鶴,相訪大羅仙。稽 首傳丹訣,長歌入紫煙。瓊花不著處,同掃石床眠。」李 德為賦其《止庵》云:「元風本虛寂,其要乃無為。擾擾狂 馳子,營營何所之。隙光豈待人,倏如流電飛。及時不 自勉,他日我為誰。樂哉庵中人,止止復奚疑。」蕡《與王 佐琪林夜宿》,作詩寄之。後蕡歸自京師,黃哲作詩志 喜云:「逐客南來覓舊磯,玉堂天上故人稀。春風粵鳥 歸巢樂,秋水江魚入饌肥。結屋旋開松菊徑,泛舟重 著芰荷衣。羅浮道士還丹熟,相與㩦琴入翠微。」亦為 集虛而發。觀諸詩,則集虛實一勝流也。
周自然
[编辑]按《武當山志》:周自然,金臺人。自幼入全真教,及長,遊 於四方,以道化俗,以藥濟人。洪武初,來往武當五龍 行宮,居民以其道明藥效,咸敬慕之。年將耄耋,貌若 童穉。一日,以所藏道書醫術付與門弟子曰:「吾當委 順去矣。」翌日,沐浴更衣而逝,葬於桃源洞。
席應珍
[编辑]按《列朝詩集》:「席應珍,字心齋,號子陽子,海虞人。年未 冠入道,提舉虞山之致道觀,真經祕籙,靡不洞曉,兼 讀儒書,於《易》尢邃。嘗居相城靈應觀,與沙門道衍為 忘形交。道衍師事之。衍公即姚少師廣孝,或云少師 兵法半是心齋所傳也。洪武十四年三月卒,年八十 一。」
按《太倉州志》:應珍,常熟人。少辭家事,習老氏學,精經 籙丹法,兼涉儒籍。尢善《易》,奉母甚孝,至葬祭哭如初喪。人或問之,曰:「豈有不孝神仙?」始提點雙鳳普福宮, 遷郡之白鶴觀及相城靈應宮。洪武中卒。按:應珍旁 通兵家言,深於機事,僧道衍從執弟子禮,盡其傳。殆 子房之黃石公歟?
蒲從善
[编辑]按《四川總志》:「蒲從善,南江人。有道行,祈禱治雨,符篆 靈驗。洪武十八年遊南畿,受知於上。」
顧太真
[编辑]按《溫州府志》:「顧太真,號虛白,從鹿城陳靜心學,又遇 麻衣道人授掌心雷法,能指呼雨暘,叱咤風雷。洪武 十九年夏旱,請禱於保勝寺。登壇,雷電交至,大雨三 日乃止。一日,赴醮金鄉,既發奏得龍蛇會,雞鼠則終 之報,語弟子曰:『辰年巳月酉日子時,吾將化矣』。至期, 沐浴端坐,書云:『三十六年春夢足,參元學道空勞碌。 夜半騎龍上玉虛,浩歌一段《無生曲》』。」書畢而逝。
薛朝陽
[编辑]按《蘇州府志》:「薛朝陽,字鳳鳴,先居龍虎山,號洞元真 人。有齋田莊在澱山湖上,因造觀堂,遊息於此。嘗召 仙薩真人降筆云:『玉堂侍御少思凡,讁向人間九十 三。此去更能修大道,青氈依舊列仙班』。洪武二十年, 寓報恩宮,時年九十三矣。沐浴整衣端坐題云:『翛然 一夢本非仙,百歲何妨欠七年。昨夜崑崙孤頂上,一 聲霹靂舊青天』。」擲筆而逝。
李德囦
[编辑]按《武當山志》:「李德囦,號古巖,金臺人。自幼入陝西重 陽萬壽宮出家,道德南華三教經書,得其要旨。壯年 遊武當於紫霄宮,禮高士曾仁智為師,授以精微雷 法,明先天之理,知體用之源。徙居元和觀。洪武二十 三年,湘王來謁武當,嘉其有修煉之功,賜住荊州府 長春觀。一日謂人曰:『吾將返矣』。作頌示之曰:『八十餘 年,光陰不染,不著分毫。大笑呵呵歸去,一輪明月當 天』。」王聞之,嗟悼不已,贈曰:「爾本無生,何期云沒。拂袖 三山,金宮銀闕。唉!今日大地光明,萬里秋天明月。」遣 官葬於元和觀之東。
劉淵然
[编辑]按《明外史劉淵然傳》:「淵然,贛縣人。幼出家,為祥符觀 道士,後詣雩都紫陽觀,師趙原陽傳其法,能呼召風 雷。洪武二十六年,太祖聞其名,召之。既至,入對便殿, 賜號高道館朝天宮。永樂中,從駕至北京。仁宗嗣位, 賜號沖虛至道元妙無為光範衍教莊靜普濟長春 真人,給二品印誥,與正一真人等。宣德初,進號大真 人。」七年乞骸骨,命送南京朝天宮,御製《山水圖歌》賜 之。卒年八十二。閱七日入斂,端坐若生,淵然有道術。 為人清靜自守,不干世事,故為累朝所禮。正一真人 張宇初之術,淵然所授也。
按《續文獻通考》:「淵然師趙原陽於金精山,得授諸階 符籙及金火大丹之訣。久之,靈應響答。洪武癸酉,召 至京師,寵賚殊厚。洪武初,封真人,賜二品銀章,領天 下道教。」
按《江寧府志》:「淵然幼為道士,遇趙原陽,授以凈明忠 孝道法。洪武中,召至闕下,試以道術,靈應赫然。建西 山道院於朝天宮以居之。嘗出入禁中,與論道要,命 乘傳遊名山。永樂初,召還,禮遇甚至。以忤權貴,為所 中,謫置雲南。洪熙改元,徵還,賜號長春真人,屢賜手 札,以尊師稱之。後書御號『元谷子』。宣德中,寵眷益隆」, 沒於冶城,趺坐而化。真人志行高潔,旁通醫術,又為 金丹起人之疾,尤有奇驗。
按《徐州志》:淵然號體元子,蕭人。祖母謝氏,夢紫衣道 者入室而生。及長,遇異人授以祕書,呼召風雷,劾治 鬼物。太祖建西山道院居之,仁宗賜以御書,曰:「長春 真人。」宣德七年八月八日,屬其徒曰:「氣聚而生,氣散 而死,生死一理,吾將逝矣。」引手作一圈曰:「呵呵。」趺坐 而化。
按《江西通志》:「淵然初師陳方外,授雷法,呼召風雷有 驗。」
王允中
[编辑]按《衢州府志》:「王允中,洪武間開設道會,掌教三十餘 年,壽八十。能驅雷致雨,凡遇蝗旱疾疫,卻之輒驗,其 名聞於外郡。」
周樞
[编辑]按《袁州府志》:「懶懶道人周樞,字寰中,安福人。通儒術, 能詩,居分宜洞靈觀,有道行。洪武間,至京師,禱雨有 應,朝廷嘉之。」
施舉
[编辑]按《處州府志》:「施舉,縉雲人。學道妙成觀,號紫霞,深得 洞元之妙,傳其道者甚眾。教主張真人聞其名,寫《紫 霞山房圖》贈之。洪武中,其徒王以節為樂舞生事,連 坐軍士,以繩攣杖擊促其行,繩杖自解折。捕者驚異, 赴京,得釋而歸。永樂元年,壽八十四。一日,語其徒曰: 『往來合散,理之自然。我歸矣』。遂坐逝。」
===徐舫===按《明外史徐舫傳》:「舫字方舟,桐廬人。幼輕俠,好擊劍走馬蹴踘。既而悔之,習科舉業。已復棄去,學為歌詩。 睦故多詩人,唐有方干、徐凝、李頻、施肩吾,宋有高師 魯、滕元秀,號《睦州詩泒》,舫悉取而步驟之。既乃出遊 四方,交其名士,詩益工。行省參政蘇天爵將薦之,舫 笑曰:『吾詩人耳,可羈以章紱哉』?竟避去,築室江皋,日」 苦吟於雲煙出沒間,翛然若與世隔,因自號「滄江散 人。」宋濂、劉基、葉琛、章溢之赴召也,舟溯桐江,忽有人 黃冠鹿裘立江上,招基而笑,且語侵之。基望見,急延 入舟中。琛、溢競讙謔,各取冠服服之,欲載上黟川,其 人不可,乃止。濂初未相識,以問基,基曰:「此徐方舟也。」 濂因起共歡譟,酌酒而別。舫詩有《瑤林》《滄江》二集。年 六十八,丙午春,卒於家。
王宗道
[编辑]按《淮安府志》:「王宗道,字景雲,一字景仙,孝友沉默。早 學道,不事家事,杜門靜坐。有雲水道士何無垢者,與 居數年,人莫知其所以,相㩦遊嵩山授受歸。一日獨 坐庵前,忽一人負笠露髻,麻衣策杖自東南來,長揖 就坐。意其必異人也,與之語略露,竟不復言。景雲曰: 『得非三丰先生乎』?道士曰:『子非景雲乎』?邀入再拜,執」 弟子禮。道士授以導引嚥嗽祕術,教以《步虛洞微之 辭》,題詩飲酒,和光同塵。飲酒終日,不見其醉。因言「山 行得獐皮製裙,汝其募之。」及歸,遂失其所在。景雲往 尋,相遇於武帝臨軒之所,因諭之曰:「汝子名在泮宮, 待其成名,再會未晚。」言訖,授杖笠而別。事在洪武壬 申歲。永樂改元,子孚任給事中,乃往視之。成祖咨及 廷臣,有見張三丰者,王達善以「景雲」對。令其函書訪 遊,足跡殆遍天下,終不可得。越十年,復命。將歸,值京 師元夜張燈,先一日行及長安門外,卒,年七十歲。
簡中陽
[编辑]按《武當山志》:中陽字欽和,武昌人。不喜榮達,得異人 授以中黃上道清微祕法。洪武辛未來武當,居紫霄 之巔,辟穀坐忘,葆和養素。江右學人聞風而至,見其 才器可入道者,必納之,於是道價愈增。永樂丙戌召 見,問以鉉帝昇真事蹟,一一奏陳,賜以祠部護身符 牒。還山後隱於福地峰之上,杜門守靜,凝神太漠。一 夕告門徒曰:「吾將謝世矣。」語畢,端坐而去。印劍藏於 紫霄之西壟。
張宇初
[编辑]按《列朝詩集》,宇初字子璿,嗣漢四十二代天師正常 之冢子也。五歲讀書,十行並下。嘗侍父登樓,見雲霧 起,西北金扉洞開,天神護衛,鎧仗森列。父戒之曰:「天 機勿泄也。」洪武十年,方髫丱襲掌道教,入見奉天殿, 上熟視笑曰:「瞳樞電轉,絕類乃父。」蓋歷代相傳,以眼 圓而鉅者為元應也。永樂八年示疾,書誦而逝。宋文 憲公稱宇初穎悟有文學,人稱為列仙之儒。王紳仲 縉序其集曰:「公於琅函蕊笈金科玉訣之文,博覽該 貫,六經子史百氏之書,大肆其窮索,篇章翰墨,各極 精妙。蓋江右文宗,多吳文正公、虞文靖公之遺緒,而 公能充軼之也。」今所傳《峴泉文集》二十卷,詩居其半。 五言古詩,意匠深秀,有三謝、韋、柳之遺響。其文如《元 問》諸篇,極論《陰符上經》之理,而參合於儒家,其造詣 可謂卓然矣。唐宋以來,釋道二家並重,有元末高道, 如吳全節、薛羲之流,皆顯於朝廷。國初名僧輩出,而 道家之有文者獨宇初一人,厥後益寥寥矣。二氏盛 衰之略如此,識之以俟傳方技者。
按《明外史張正常傳》:「正常卒,長子宇初嗣。建文年,坐 不法,削真人號,奪印誥。成祖即帝位,復之。宇初頗知 書能詩,其道法則受之長春真人劉淵然。後與淵然 不協,相詆訐,人輕之。」
蒲善淵
[编辑]按《武當山志》:「蒲善淵,關西人。從鉉清學莊列之道。洪 武十五年,除均州道正。永樂間,奉使四方,諮訪賢達。 後於章貢元妙觀無疾而化,葬於黑虎澗之上。」
盧秋雲
[编辑]按《武當山志》:「盧秋雲,光化人,從終南山大重陽萬壽 宮高士遊,悟全真之理,隱南巖紫霄之巔。永樂八年, 無疾而化。」
徐子明
[编辑]按《羅浮山志》:「徐子明,博羅人。明福觀道士,精於元業。 洪武己巳,被選至京,尋賜住神樂觀,預供祀者三十 餘年,未嘗有毫髮過失,人皆重之。永樂十年春正月, 以年耄不能供事,禮部以聞,上憫其老,詔許還山。陳 璉時為禮部侍郎,作序送之,稱其淳篤勤恪,振起元 風云。」
黃明學
[编辑]按《臨江府志》:「黃明學,新喻延真觀道士也。邑之龍岡 人。少遊庠序不合,年十九入延真觀,禮道士黃建極 為師。年四十,遇異人授以先天雷法,自此祈禱無不 應者。明洪武丙寅,春夏不雨,道會江壺天,薦於縣令, 遣書召焉。明學為建壇設醮,雷雨三日。明年丁卯,又明年己巳,皆大旱,明學至輒雨,縣有布帛之賜。明學」 曰:「天憫生民豈道之?」力辭不受。歷庚午至辛未三旱, 俱以明學功,民免荒歉。後八年己卯,旱甚,父老又以 明學請,邑丞王慶具書招之,明學辭不獲已,乃更祈 請,雨應如前。丞因詢為縣祈雨凡幾,眾曰:「自洪武丙 寅迄今,七旱而七雨矣。」丞曰:「雨而一二,倖也。今至七, 非有道不能。」因以七雨道人名焉。永樂丁亥,朝廷纂 修道書,其法孫王若虛以能書赴龍虎山,張真人為 篆「七雨道人」印,併作詩以美之。
孫碧雲
[编辑]按《武當山志》:碧雲關西人。幼年穎悟,願學仙入西岳 華山,追希夷之蹟,巖棲穴處,服氣養神,探黃老經旨, 《周易》、參同,與夫儒釋子史,罔不熟誦。洪武二十七年, 高祖徵至京師,賜衲衣齋供,館於朝天宮。明年賜還 華山。永樂十年,成祖復召至,賜詩一章,號虛鉉子,敕 授道錄司右正一,又敕授南巖宮住持十五年,內謂 門人曰:「教門已興,吾將往矣。」翌日沐浴更衣,遙空禮 謝而逝。時修山重臣沐昕聞之,嗟悼不已,葬於檜林 庵,有《碧雲集》行世。
按《陝西通志》:「碧雲結茅書堂山,明成祖召見之,賜袍 笏,敕聽歸山,臨別賜贊及詩。又命訪張三丰,賜敕四 道。其徒為建萬壽宮,貯諸法物,有繪像,敕刻書堂山 上。其賜贊云:『大哉真仙,無極自然。函三為一,元之又 元』。」
張一中
[编辑]按《汝陽縣志》:張一中,汝陽人。永樂初,異人授祕術,誅 茅容膝,與高世士、金子齡侍郎趙孟弘號方外友。孟 弘贈詩云:「白雲只隔尋常景,玉樹誰同自在春。寄與 城南張處士,一中造化要平分。」宣德中,年八十六,與 妻訣曰:「愧無積德,祇此書卷,徒益子孫慵惰。」焚之而 卒。逾四十日就殮,神色如生。
楊用廣
[编辑]按《雲南通志》:「用廣,號雷谷,餘姚人。遇異人,得五雷法。 永樂初,以事戍宜良,祈禱輒應。年八十餘,有少容。一 日謂門人曰:『三日後雨雪,吾脫塵凡矣』。至期果然。」
佘喜巖
[编辑]按《四川總志》:「佘喜巖,延安人。性資樸古。住太青宮,年 踰八十。永樂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更衣焚香,盤趺而 坐,曰:『來由此門,去由此路,一腳不失。回頭即悟。鼻垂 雙柱,旬日顏色不改』。」
吳半仙
[编辑]按《滁州志》:「吳半仙,樂善喜施,讀《悟真篇》《參同契》等書, 即能行持導引。冬夏一白衲,不巾不櫛者四十餘年。 每街行即群兒隨之,人皆呼為半仙云。」
彭敬昌
[编辑]按《滁州志》:「彭敬昌,江西安福人。學遁甲陰陽術。永樂 辛卯,歲旱,祈禱輒應。人有染疾疫者,施符水即愈,人 咸神之。子啟亦繼其業,遂家焉。」
徐復高
[编辑]按《南昌郡乘》:「徐復高,奉新縣崇元觀道士,法術精通。 永樂十五年旱,復高至省城祈禱,坐七層臺上,案振 金牌則雷鳴,手搖小旗則電掣。時大雨傾盆,魚蝦盈 街,章江水涸三尺。」
燕善名
[编辑]按《武當山志》:「燕善名,號景山,洛陽人。丰姿綽約,貌相 樸實。從丘鉉清入武當,勤事香火,道俗無不敬慕焉。 永樂十八年,無疾而化。」
林復真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林復真者,字剛伯,性穎敏,甫成童,五 經四書皆成誦弗忘。年十七,出教家塾。有清溪道士 尚守謙,延剛伯以儒書訓其徒。剛伯心喜其間,靜請 於父母,許之。遂託身為弟子,改名復真。永樂中召至 京,修為善書及《永樂大典》,繼而住龍虎山,號弘文輔 道學士。永樂九年,選任道。會復取赴京,修道藏經。宣」 德壬子秋卒。鄉人吳訥銘其墓,稱「剛伯所學,多有過 人者。」
按《蘇州府志》:「復真,常熟人。博學能文辭,寄蹟老子法 中。永樂初,舉往龍虎山,較正道書,又預纂修《永樂大 典》。洪熙改元,以老疾辭歸,居致道觀,授本縣道。會有 《止庵集》。」
張必貞
[编辑]按《樂安縣志》:張必貞,西隅龍岡人。永樂乙未,解糧南 京,途次遇雨,入老君廟,見雨淋神像,將傘蓋神身則 冒雨而去。是夜夢神授以神書符劍,次日於路傍石 匣中得之。至京大旱三月,遂出榜云:「出賣風雲雷雨。」 各官敦請登壇,須臾雷電交作,大雨滂沱,告足方止。 有司上聞,賜號廣明真人,并詔賜銅鑄雷神四座而 歸。縣多疫沴。施以符水。無不立愈。
林春
[编辑]按《貴州通志》:「林春,錢塘人。父文中,永樂時以高道徹, 尋坐謫戍貴陽卒。春性賦敏捷,才長身偉,敕遣受業於真人周思德,盡得其醮水禱祈之法,而行之以誠, 多所感召。卒年九十二。子宣有才行,書法遒勁,隱居 以終。」
周洞微
[编辑]按《處州府志》:「周洞微有元術,永樂中,召高道尋章思 廉。洞微應召入見,期以某日,廉當來朝,至期,果如其 言,極見寵遇。後竟隱不出。」
林靖樂
[编辑]按《閩書》:「林靖樂,字紕素,閩縣人。儒道兼通,有禱輒應。 任龍虎山宮事,永樂間賜道錄司右演法,任武當太 嶽太和山大聖南巖宮提點都督。」
王志旻
[编辑]按《和州志》:王志旻即王斆弟,永樂間居寶臺觀,善以 符咒驅召,時無知者。因旱,外郡道士有以符咒致雨 者,縣主召至,設壇以行其術,雲布復散者數四,其人 曰:「此必東南有破吾術者。」遣人訪求,得志旻於寶臺 觀竹叢中,方仰天以箒掃雲自散。縣主因命志旻與 分壇驅召。前道士雖致雨而微志旻,致大雨,田皆沾 足。
張真凝
[编辑]按《辰州府志》:「張真凝,漵浦人,號湖上翁,永樂間,景星 觀道士。初入龍虎山,授道教祕方,歲旱祈禱,應如響。 既訪道終南山,自有所得。垂老,神氣迥別,鬚髮皤然。 後入蘆林採藥,遂不知所終。」
王知善
[编辑]按《處州府志》:「王知善,永樂間出家,三官閣遇異人傳 符咒之術,大有法力,能呼雷雨,善治病。年時大疫,請 法師者履填戶外,不得往,給符與之飲水,而病者輒 效。」
楊清隱
[编辑]按《處州府志》:「楊清隱,法名一真,永樂間刱造飛霞樓, 道房廳屋數十間,又建立三官閣,刻木為諸神像,用 鐵鑄各宮觀罏瓶,置田十三畝,今被豪家所佔。」按:「一 真修煉玉虛宮,年九十餘,謂其徒曰:『為浣我衣,我將 往』。」明日具衣冠坐石上而逝。眾聞往視,三日後顏色 和婉如生,亦足異云。
任自完
[编辑]按《鎮江府志》:「任自完,一名一愚,號蟾宇,丹陽人。茅山 元符宮道士,永樂間選赴文淵閣修書,宣德間授太 常寺寺丞,上清五十三代宗師,提督泰嶽太和山。六 年表進《泰嶽太和山志》一十五卷。」
按《武當山志》:「任自完,幼穎悟,讀書曉大義,出家三茅 山元符萬寧宮道士,遂知名。永樂九年,授道錄司右 正義。永樂十一年,選授太和山玉虛宮提點。宣德三 年,陞太常寺寺丞,提調本山。所著《太和山志》行於世。 宣德五年,以壽終,還葬句容。」
胡古厓
[编辑]按《建昌府志》:「胡古厓,明永樂時新城人。仁宗鎮南畿 時,徵至,命禱雨,應時而雷雨作。嘗建醮,群鶴繞壇上, 異之,欲受其術,乃以清虛非王者事對。後北迎嗣統, 欲偕行,懇乞歸。命主武當山,有袍笏之賜。又賜詩云: 『三島千年客,四海一閑人。殘藥活雞犬,靈香出鳳麟。 饑餐石中髓,困臥天邊雲。逍遙玉清境,榮遷金簡文』。」 月白風清夜,相期泛蓬瀛。
巖下老人
[编辑]按《峨嵋山志》:巖下老人,不知姓名。宣德間,自廬山往 峨嵋各巖下,每一二宿,輒遷他所。有時微吟,以指畫 空,人咸以「巖下老人」呼之。
邵太初
[编辑]按《處州府志》:「邵太初,龍泉人。為陰陽官,嘗學符水於 龍虎山。正統間,知縣張羽延之祈雨,築壇於台山之 陽,叱符揮劍,雲即滃合。握訣步罡,則雷電交作,俄而 虹貫雨收,太初曰:『此必有撓吾法者』。索之壬癸草澤 中,見隱真觀道士吳友清坐留槎洲中,冠髻間藏一 小符,眾責之,笑曰:『吾戲太初耳』。乃咒其符,投之水傾」, 雨如注。
邵以正
[编辑]按《明外史劉淵然傳》:「淵然有徒邵以正者,雲南人,早 得法於淵然。淵然請老,薦之,召為道錄司左元義。正 統中,遷左正一,領京師道教事。景泰時,賜號悟元養 素凝神沖默闡微振法通妙真人。英宗復辟,以正具 疏辭,詔以左正一間住。未幾,真人張元吉薦其戒行, 詔復真人,仍掌道教。先是,百官賜宴,正一真人列二」 品班之末。天順三年將行慶成宴,禮官請正坐次。帝 曰:「殿上宴文武官,真人安得與?其送筵席與之。」以正 廉靜謙謹,禮度雍容,縉紳咸重之。六年八月卒,遣官 致祭。
沈道寧
[编辑]按《明外史劉淵然傳》:「有沈道寧者,亦有道術。仁宗初, 命為混元統一沖虛湛寂清靜無為、承宣布澤助國 祐民廣大至道高士,階正三品,賜以法服。」時天子頗信異教,褒崇道流。劉淵然輩澹泊自甘,不失戒行。迨 成化、正德、嘉靖朝,邪妄雜進,恩寵濫加,所由與先朝 異矣。
胡道安
[编辑]按《蘇州府志》:「胡道安,字安谷,吳江人。性狂戇,人呼胡 風子,為元妙觀道士。晚遇至人,授青城太乙雷書及 斬勘。」《魔祕旨》。景泰間,吳中秋旱,郡守延道安致禱。 道安登壇醉酒詬罵,怒髮衝冠令下,陰雲四合,雷雨 大作。守禮敬之。
楊節譽
[编辑]按《南昌郡乘》楊節譽,進賢人。受學於傅椿年。天順中, 遍訪奇士江西,以《節譽》聞。召至京,試以法,能指揮風 雨,宮殿妖氛隨以蕩滅。授帶俸錦衣衛指揮使,不受。 嘗自詠曰:「三朝鵷序班聯肅,九度龍顏面問奇。」後不 知所在,相傳謂之楊法師。
守法真人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守法真人字浩然,嘉定人。父名海,太 常丞。守法生有骨相,始學《易》為儒生。常因病,適一黃 冠至,識之,遂勸之入道,且曰:『從吾言,疾即愈,後當大 振元門』。從之,疾果平。已而從應元孫真人學,又學於 通妙邵真人,盡得其術。尋以龍虎山張真人薦,住持 東嶽廟。未幾,奉詔偕天下高道校道藏經。因禮部尚」 書胡濙薦,擢神樂觀提點。天順丁丑擢道錄司左演 法,兼朝天宮住持。成化癸巳遷左正一。明年封「元志 守靜清虛高士」,尋封「沖虛靜默悟法從道凝誠衍範 顯教真人」,賜誥命銀印,并封贈其父母。弘治改元,授 左正一,命掌道錄事。踰三年卒。守法性質直謹厚,尤 以謙約自守,頗精於術,而尤本之以誠意,以故用之 有驗。成化間,大旱,命禱雨,雨隨至。明秋又旱,禱亦應。 又明年旱,禱不應。守法篆符於鐵,授中貴往投西湖 之龍潭。頃之,西南雲起,如鳥駐潭上,俄見青蛇長數 尺,盤旋久之,中貴未入城,雷雨大至。上益喜,賜第居 之。一日,召入便殿,詢以天人感應之理,對曰:「惟德動 天,至誠感神,此外無他道也。」上深然之,聞者服其正 對。
沈嵩高
[编辑]按《嘉興府志》:「沈嵩高,秀水象賢鄉人。幼從蔣大方學 五雷法,居清真觀為道士。成化間,郡大旱,知府徐霖 召嵩高,用虎骨投龍潭,不旋踵大雷雹,雨霑足,霖喜, 以詩謝之。」又:「范教授官舍,晨夕空中拋擲瓦礫,嵩高 云:『此土怪也』。書二符與之即止。其他治病伏邪,往往 多驗。」
李守真
[编辑]按《兗州府志》:「李守真,成化間人。少遊東海勞山,遇異 人授養生術,隱居滕縣雪山。明成化間,徵至京師,憲 宗召見,問長生之術,守真但曰『清淨而已。授太常博 士,不拜。憲宗親為製贊曰:『朕聞李守真隱居山林,志 慕清虛,得仙家之旨趣,樂物外之煙霞,謝絕塵緣,養 高泉石。長生至道,自古常聞;鍊氣還真,於今乃見。他 日跨白鶴而凌雲,蓋可望也』』。」《因而贊之》曰:「平生遯跡 謝世緣,便從雲壑相留連。心清境寂入至道,孜孜汲 汲參真元。饑食松柏體亦健,閒來倚石觀流泉。有時 採藥向巖谷,白鹿背負行常先。山中久居不知曆,草 青葉墜隨流年。逍遙物外絕塵慮,黃冠野服形飄然。 蓬萊去此應咫尺,佇見白日凌瑤天。」居顯祐宮二年, 懇求還山,敕賜「沖虛妙悟道人、太極涵真子李隱仙」 以褒旌之,俾歸滕縣雪山,自在修煉守真還丹陽洞 解化。
章朝元
[编辑]按《辰州府志》:「章朝元,辰溪人。成化時,其母為夫餽餉, 行至觀音山,值迅雷風雨驟至,人巖穴避之。須臾昏 暗,咫尺莫辨。俄頃雨止,如有人道之感,由是有娠,將 期而朝元生焉。幼聰慧,弱冠因耕地獲一鐵劍,上有 『朝元』二字。自後天神附體,百里外凡有祈禱,挾劍以 飛,言人休咎,無不立應。」
洪景相
[编辑]按《歙縣志》:「洪景相,元妙觀羽士,成化癸巳六月至七 月不雨,禾黍枯萎。相行開陽縱陰之術,遂大雨如注, 田疇霑足。後有程茂材、張真重、葉真伭皆能行其法。」
洪日中
[编辑]按《歙縣志》:「洪日中,號涵斗,歙西呂村觀羽士。幼出家, 學法於大真人府,得五氣三關正傳。能以靜功祈禱, 召將結幡,掩日剪虹,洗金烏,清玉兔,甘霖立應。更能 驅邪卻病,受大真人府職,為伏魔闡教弘化真人。卒 年八十有八。弟子程明真得其傳,祈禱亦驗。今住持 斗山文昌閣。」
傅同元
[编辑]按《臨江府志》:「同元真人者,名履道生馬步橋簡氏之 家。生而神異,長好長生訣,受讀朱子《參同契》《黃庭經》。 常客於湖湘漢沔間,因遇神人得受法,并贈以詩。客 歸,遂不事家人業,結廬千秋嶺。或以道法治人病,或以符咒驅虎蝗,或為鄉人請雨,尋居武當山。明成化 十五年,京師旱,以薦至京求雨。雨足,上大喜,欲官之」, 辭不受。傅文穆公時在尚書,亦勸之。同元謂曰:「好道 者復好名乎?」不受也。時六月,為上求雪,雪深三尺,寒 若嚴冬,官吏請收之,須臾日復出。上賜以金劍,曰剸 妖銀圖,書曰「秉心端肅。」送還山,賜號真人。
金丸先生
[编辑]按《紹興府志》:「『金丸先生,會稽人。弘治間住方泉橋。生 平不巾櫛,服垢衲,人呼為金蓬頭,喜作詩。一日,在青 塘村,幻出一舍,有女織其中,與金賡和,已忽不見。又 嘗於武林逢道者共飲。已而渡江,道者擲雙履令渡, 金難之,履忽化為舟,道者竟渡,金遂返。過所飲,肆譁 聚百餘人,云道者所覆杯膠不可啟』。金至,爭令啟之」, 中有《洞賓》二字。
季源澄
[编辑]按《處州府志》:「季源澄,龍泉人。萬壽宮道士,習傳道家 符水。弘治間,大旱,立壇於天台疊嶂亭巔,祈雨輒神 應。」
張以傑
[编辑]按《合肥縣志》:「張以傑,江西南昌人。正德初,年十七,至 合肥白鶴觀闡道術,道眾皆欽奉之,尤善祈禱符籙。」
韓懋
[编辑]按《峨嵋山志》:「韓懋,號飛霞道人,博極群書,善歌詩。遊 京師,大學士楊公禮重之,聞於武廟,召見與語大悅。 時逆瑾有異謀,懋為醫藥保御,頗有力,賜建飛霞宮。 後乞還峨嵋。今錦江滸有竹窩,乃嘉定安彭諸公以 居懋者。」
葉昌齡
[编辑]按《溫州府志》:「葉昌齡,幼機警,為玉清觀道士。一日遇 老叟引入巖洞中,授以正一五雷之法,遂豁悟。正德 末,郡大旱禱雨,有以葉薦者,郡守禮請之,乃出登壇 問曰:『欲城中雨乎』?守曰:『雨以溉苗,願澍城外』。葉乃以 墨筆於紙上作一圈,旁亂點如雨,已而擲筆空中,俄 見白氣上衝,雷雨大作,城中僅僅飛灑,而甘霖洽四」 郊矣。
邵元節
[编辑]按《野史》:「元節,貴溪人也。幼喪父母,出家為龍虎山上 清宮道士,從其師范文泰受《龍圖龜》範元始太虛之 學,又師事李伯芳、黃太初,咸盡其術。寧王宸濠召之, 辭不往,遂放浪江湖間。世宗初嗣位,惑內侍崔文等 言,即好鬼神說,日事齋醮。諫官屢以為言,不納。嘉靖 三年徵元節入京,見於便殿,大加寵信,俾居顯靈宮」, 專司禱祀。明年,雨雪愆期,元節屢禱有驗,帝益異之。 又明年二月,封為「清微妙濟守靜修真凝元衍範志 默秉誠致一真人」,統轄朝天、「顯靈」、靈濟三宮,總領道 教。錫金玉銀象印各一,褒寵備至。六年乞還山,詔許 馳傳,未幾趨朝。九年正月,有事南郊,命分獻風雲雷 雨壇,預宴奉天殿,班二品。贈其父為太常丞,母安人, 并贈文泰為「清微崇元守道凝神湛默履素養和演 法輔教真人」,賜之祭,且賜元節紫衣玉帶。廷臣噤不 敢言,獨給事中高金一言之,即詔下獄。十一年敕建 真人府於城西。初以其孫啟南為右正一,曾孫時雍 為左至靈,至是改啟南太常寺丞,時雍太常博士,歲 給元節祿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灑掃,賜莊田三十 頃,蠲其租。又遣中使建道院於貴溪,賜名仙源宮。既 成,乞假還山。中途奏言:「臣馳傳至山東,為魯橋驛丞 所抗,率居民毀辱。抵穀亭,遇李員外舟,舟懸內閣牌, 復為舟人所侮。乞懲究。」帝大怒,悉逮下獄。李員外者, 內閣李時從弟旻也。時上章引罪,旻等迄獲譴。未幾, 遣錦衣官召之,令撫按諸司敦趣上道。舟至潞河,命 中官迎入,賜以蟒服及「闡教輔國」玉印,寵賚益隆。帝 既深信道教,頗抑釋氏。十四年夏,大興隆寺災,不復 重建。遂移僧錄司於大隆善寺,禁諸僧修齋事。禁中 有大善佛殿,供金銀淫褻諸佛像,并金銀寶函,貯佛 骨、佛牙、佛首等物,及支離、傀儡,凡一百九十六座,其 重萬三千餘觔,皆元世所遺也。帝見而惡之。明年五 月召郭勛、李時、夏言入視,命毀之,以其地建太后宮。 言請敕有司瘞於中野。帝曰:「朕思此物,智者以污穢 不欲觀,愚者詫以為奇異,必欲尊奉。今雖瘞之,將來 寧無盜發以惑民者?不如盡燬之,以絕其本。」言等稱 善,乃燔之於通衢。數百年穢物,一旦悉去,時論快之。 先是,以皇嗣未建,數命元節建醮,以夏言為監禮使, 文武大臣日再上香,七晝夜始罷。越三年,皇子疊生。 帝大喜,數加恩元節,拜禮部尚書,賜一品服。其孫啟 南、徒陳善道等咸進秩,并贈伯芳、太初為真人。十八 年二月,帝幸承天,元節以病不能從。一日晨起,方登 壇作法,忽語其徒曰:「吾心怔怔然,殆將逝矣,恨無由 一見至尊。」語畢而卒,年八十有一。帝聞,為出涕,即日 敕所司議卹,贈少師,賜祭十壇,遣中官錦衣護喪還, 有司營葬,用伯爵,禮也。而禮官擬諡榮靖,不稱旨。再 擬文康,帝遂兼用之,曰:文康、榮靖,前此未有也。元節無他方術,祗因帝好齋醮,而元節勤事不懈,遂眷顧 不衰。啟南官至太常少卿,善道亦封「清微闡教崇真 衛道高士。」隆慶初,削其秩諡。
李道士
[编辑]按《保定府志》:「李道士,蠡吾人,尚書勉之後。幼棄家訪 道,不常厥居。嘉靖元年踰百歲,鬚髮若漆,步履彊壯。」
陶仲文
[编辑]按《野史》:「陶仲文幼名典真,黃岡人。好神仙方術,常受 符木訣於羅田萬玉山。邵元節微時,亦往來其家。嘉 靖中,由黃梅縣吏為遼東庫大使,秩滿需次京師,寓 元節邸舍。時元節年老,思乞身未得,會宮中黑眚見, 元節治之不效,因薦仲文於帝。帝試之,良驗。嘗以符 水噀劍,絕宮中妖。莊敬太子患痘,禱之而瘥,帝深加」 寵異。十八年二月南巡,元節病不能從,以仲文代。次 衛輝,有旋風繞駕不散。帝問:「此何祥也?」對曰:「主火。」命 禳之曰:「禳之無益,第當謹護聖躬耳。」是夕,行宮果火, 宮人死者甚眾。帝益異之。三月即授神霄保國宣教 高士,錫以誥印。九月諭吏、禮二部:「我皇祖定制,歲舉 祈謝天地神祇,大醮為民求福。今邵真人既沒,此典 不可久廢。其封仲文為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 真忠孝秉一真人,領道教事,食正二品祿。父母及妻 贈封如制。」先是,帝勤於為治,日必拜天。自章聖太后 葬訖,遂倦於勤。臨御日希,大臣鮮得進見。明年八月 欲令太子監國,耑事靜攝。太僕卿楊最疏諫,斃之杖 下。自是廷臣震懾,大臣若翟鑾、嚴嵩輩惟務諂媚取 容,而神仙禱祠之事日亟矣。俄以仲文子世同為太 常丞,婿吳濬從孫良輔為太常博士。其年十一月,帝 得疾漸瘳,嘉仲文祈禱功,特授少保、禮部尚書。久之, 加少傅,仍兼少保,食正一品祿。仲文起筦庫,不二歲, 驟登峻秩,恩寵且出元節上。朝野駭異。乃請建雷壇 於鄉縣,祝釐聖壽,可之。以其徒戚宗仁為《左至靈》,馳 驛往督,而黃州府同知郭顯文監之,工費不貲,有司 不能時應。宗仁以聞,帝怒,謫顯文吳川典史,遣工部 郎何城代督。工益急,公務騷然。御史楊爵、郎中劉魁 言及之。給事中周怡陳時事,有「日事禱祠」語。帝大怒, 悉詔下獄,拷掠,錮之十年。吏部尚書熊浹諫乩仙即 削其籍。自是中外爭獻符瑞,而焚修齋醮之事,無敢 指及之者矣。帝自二十年遭宮婢之變,即移居西苑, 日求長生,乃至郊廟不親,朝講盡廢,君臣曠焉不相 接,獨仲文得時時進見,輒賜坐,稱之為師而不名。心 知臣下必議己,常蓄怒以待。每下詔旨,必多憤疾之 詞,廷臣益莫知所措。而匪人如顧可學、盛端明、朱隆 禧輩,咸得緣是以進。其後,夏言以不冠《香葉冠》,積他 釁至死。而嚴嵩以虔奉焚修蒙異眷者二十年,致朝 無正人,士鮮讜論,皆由帝好神仙致之也。二十三年 十一月,大同獲諜者王三。帝歸功上元,加仲文少師, 仍兼少傅、少保。故事,三孤無一人兼領者,僅仲文見 之。明年八月,仲文請詣太和山建醮祝聖壽,命乘傳 行,尋還朝。又明年八月,以聖誕加恩,進封「神霄紫府 闡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改給 誥印。二十六年請度天下道士二萬四千人,許之。俄 以六載滿,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兼支大學士俸,廕 子世恩為尚寶丞。仲文尋往王屋天壇山建醮,還請 賜敕,設官耑供祀事,遂設提點一人,如其請。明年八 月復以聖誕加恩,給伯爵俸,授其徒郭弘經為清微 輔教志靖宣誠高士,王永寧為「清微輔道翊範通真 高士」,並錫之印。都御史胡纘宗之下獄也,連及數十 人,禍將不測。二十九年春,京師災異頻見,雨土雨蝎, 霾霧四塞,不睹天日者凡三月。帝疑之,以咨仲文,對 言慮有冤獄,得雨方解。俄法司上《纘宗等爰書》,帝悉 從輕典,果得雨。乃以平獄功,封仲文為恭誠伯。給事 張秉壺言:「至尊慮先民瘼,躬薦德馨,休徵之應,良不 偶然。仲文焉得貪天功為己力?」於是仲文疏辭,帝報 曰:「卿祝釐保國,祈禱雨暘,數著明效。若鞫獄,非卿事 也。以此為謝似非宜,可需後命。」至八月聖誕,竟申前 命,歲祿千二百石。弘經永寧封真人。仲文乃進先後 賜賚月俸凡萬金,及幣二百疋助邊費,帝復詔褒納。 仇鸞之追戮也,下詔稱仲文功,增歲祿百石,廕子世 昌國子生。三十二年,仲文言:「齊河縣道士張演昇建 大清橋,濬河得龍骨一,重千斤,又突出石沙一脈,長 數丈,類有神。相臣已助募萬五千金,猶不足,乞佐以 內帑。」帝即發銀,如仲文所募。時建元嶽於湖廣太和 山。既成,遣英國公張溶往行安神禮。仲文偕顧可學 建醮祈福。明年聖誕,加恩廕于錦衣百戶。當是時,帝 益求長生,日夜禱祠不絕。簡文武大臣及詞臣當意 者入直西苑,供奉青詞,其人率不次超擢,於是詞臣 皆舍本業,爭工巫覡之說以取媚。而海內無籍姦人, 若段朝用、龔可佩、藍道行、王金、胡大順、藍田玉之屬, 咸奔走闕下,以燒煉符咒之術,熒惑天子。天子悉收 而用之,冀得延年卻老。然其人不久敗,獨仲文恩寵 日隆,久而不替,一時縉紳,亦有藉以干進固寵者,致黃冠羽服之流,充塞都下。又創為「二龍不相見」之說, 至青宮虛位者二十年,此則仲文之罪也。三十五年, 上皇考道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都仙法主元元 道德哲慧聖尊開真仁化大帝,皇妣號為三天金闕 無上玉堂總仙法主元元道德哲慧聖母,天后孝烈 皇后為九天金闕玉堂輔聖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 自號「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元真君,後加號九 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 一陽真人、元虛圓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再號太上 大羅天仙紫極長生聖智昭靈統元證應玉虛總掌 五雷大真人、元都寶境萬壽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 還山,許之。乃獻還歷年所賜蟒玉、金寶法冠及白金 萬兩,且言:「臣幸蒙恩,子孫甥婿咸獲顯榮,慮身後不 能保。」帝納其所獻,優詔慰諭。仲文既歸,帝念之不置。 明年六月遣錦衣官存問,賜賚優渥,且命有司以時 加禮。改其子尚寶少卿世恩為太常丞兼道錄司右 演法,供事真人府。仲文得寵二十年,位極人臣,然小 心慎密,不敢恃寵恣肆,故始終眷顧不衰。年踰八十, 以三十九年十一月卒。帝聞,痛悼,葬祭視邵元節故 事,特諡「榮康惠肅。」世恩後至太常卿。隆慶元年坐與 王金偽製藥物,下獄論死。仲文秩諡亦追削。
按《續文獻通考》:「仲文死,典禮極隆。隆慶元年,詔籍其 家,欲啟仲文屍示戮。尋已,遂戮其子陶倣於市。仲文 侍世宗修元,幾二十年。時內閣九卿及科道大小諸 臣,皆以進香有賞,至是主事海瑞言之,廷杖繫獄。」
王永寧
[编辑]按《彰德府志》:「王永寧,臨漳人。居京師朝天宮。嘉靖時, 召入內殿,禱雨祈晴,無不立應。及北兵犯境,遣將驅 伐,所在有功。賜以金章紫綬,號通真道人。」
金印
[编辑]按《江南通志》:「金印,英山人。世宗病癰,印書符治之,愈, 授博士,賜名中剛,賜坊曰『盡職供事。復以端陽賀表、 酷暑布雪等事,遷司經局。後江西瘟疫大作,命印往 治,救濟一省,陞太常寺卿,賜一品服色』。」
陳仕深
[编辑]按《福建通志》:「仕深,法名道深,建寧人。幼授茅山派傳, 凡驅雷遣虎治鬼法,俱響應。其師戒勿禱雨,恐觸天 怒,必損壽。嘉靖年間,遊省會歸,道經將樂,時旱甚,邑 令及丞求禱雨者,酬以百金。深即粘招子於寓所,云 風雲雷雨出賣。」令知旋躬造請,深出禱,設壇約三日 有雨。至期,雨果大降,令同士民跪雨中,望壇拜謝。人 「有邪病,求深治者,無不奇驗。」逾二年卒。至今黃冠行 法,莫不敬服其教云。
陳羽士
[编辑]按《雲南通志》:「陳羽士,嘉靖間棲東山玉皇閣,神氣俊 爽,目光如電,嘯命風雷,無延晷刻。郡嘗旱,輿至城中, 甘霖隨注。居二十年,蛻化去。」
周思仁
[编辑]按《廣東通志》:「周思仁,字愛卿,本瓊山庠生,精於《易》學, 常居書舍,有異人敝服垢面,就思仁丐食,數來稍䁥 近之。一日欲求宿館中,思仁無難色。至中夜,其人忽 形神爽變,衣服珍麗,召思仁謂曰:『吾仙人也,感子相 遇厚,今有異術當授汝,然未可以語仙道也』。因取樹 葉畫字示之云:『豫日上天君須記,比年入室君自吉, 未濟始到坎離宮,既濟乾坤為侶。終且戒之云:『吾去 慎勿追,不聽吾言則有禍』』。」言畢出門,其行如飛。思仁 追之,果顛踣而返。因潛修其術,遂能前知休咎,以符 咒治人疾病輒愈。或令人取雜物為丸,入口皆成香 氣。或以簪珥化為蟲蛇,蠕動如生,大率類介象。《軒轅 集》云:嘉靖丙辰,來遊省城,人爭求識之,坌不可解。倏 有大蜂集人衣領,眾乃散去。歸瓊山一年竟卒,能逆 知死期。或謂思仁曾於族人郎中世昭者得《祕書》,讀 之遂盡其術。然為人謹愿,似非欲售其術者。年僅五 十餘,豈異人所謂未可以語仙道耶?
徐道廣
[编辑]按《雲南通志》:「徐道廣,昆明人。幼從蔣日和學五雷法, 遂精其術。每戲書一符於小兒掌中,戒固握,至僻地 則開,雷隨掌出群兒日求之,亦不以為異。真慶觀有 祟,廣除之。一夕謂人曰:『予將逝矣』。」沐浴而逝。嘉靖中, 封雷霆都司。
郭第
[编辑]按《鎮江府志》:「郭第,字次甫,蘇人也。少意氣,豪橫好游, 晚游京口,自號五游子。登焦山,斬莽棘,築室二層,曰 飛雲,又築禮斗壇。丹室置藥竈,旁列名畫法書鼎彝, 間手題䟦,殊矯異。所交多文人。嘗冬雪掩關,三四日 絕食,煖氣煦煦若蒸,弗饑也。然好飲酒,酒後坐山巔 高嘯,聲動林木。夜深冠芙蓉冠,佩劍,跣足禮斗壇上」, 向北斗拜禱。王世貞、李攀龍、汪道昆、屠隆輩數入山 訪第,與共談當世事,輒不平。屠隆向京口故老言,「第 以惡嚴相國嵩,圖之而未果。」因遁跡荒山,修煉形法, 居數載,盡散名畫、法書、鼎彝諸玩好,焚香枯坐,無疾而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