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十五卷 |
第一百九十五卷目錄
竹部紀事一
草木典第一百九十五卷
竹部紀事一
[编辑]《漢書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䮗之陰,取 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 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 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注〉孟康曰: 「解,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一說:崑崙 之北,谷名也。」應劭曰:「生者,治也。竅,孔也。」《孟康》曰:「竹孔 與肉薄厚等也。」《晉灼》曰:「取谷中之竹,生而孔外,肉厚 薄自然均者,截以為筩,不復加削刮也。」
《韓詩外傳》:「黃帝時,鳳凰棲帝梧桐,食帝竹實。」
《博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 以涕揮竹,竹盡斑。」
《述異記》:「湘水去岸三十里許,有相思宮、望帝臺。昔舜 南巡而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 及,相與協哭,淚下沾竹,竹文上為之斑斑然。」
《汲冢周書》王會解:「路人大竹。」〈注〉路人,東方蠻也。貢大 竹。
《述異記》:「東海畔有孤竹焉,斬而復生,中為管。周武王 時,孤竹之國,獻瑞筍一株。」
《竹書記年》,天子西征,至於元池,天子三日休於元池 之上,乃奏廣樂,三日而終,是曰「樂池。」天子乃樹之竹, 是曰「竹林。」
《晏子》,景公樹竹,令吏謹守之。公出過之,有斬竹者焉, 公以車逐,得而拘之,將加罪焉。晏子入見曰:「公亦聞 吾先君丁公乎?」公曰:「何如?」晏子曰:「丁公伐曲沃,勝之, 止其財,出其民。公日自莅之,有輿死人以出者,公怪 之,令吏視之,則其中金與玉焉。吏請殺其人,收其金 玉。公曰:『以兵降城,以眾圍財,不仁。且吾聞之人君者, 寬惠慈眾,不身傳誅,令捨之』。」公曰:「善。」晏子退,公令出 斬竹之囚。
《墨子》:「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自以為巧。」
《吳越春秋》:越王問范蠡用兵,對曰:「越有處女,願君王 問之。」處女北行見王,道逢老人,自稱袁公,即杖箖箊 竹,末折墮地,處女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處女,處 女舉杖擊之,公飛上樹,變為白猿。
《史記·趙世家》:知伯率韓、魏攻趙,趙襄子懼,乃奔保晉 陽。原過從後至於王澤,見三人,自帶以上可見,自帶 以下不可見。與原過竹二節,莫通,曰:「『為我以是遺趙 毋卹』。原過既至,以告襄子。襄子齋三日,親自剖竹,有 朱書曰:『趙毋卹余霍泰山山陽侯,天使也。三月丙戌, 余將使女反滅知氏,女亦立我百邑,余將賜女林胡 之地,至於後世』。」襄子再拜受三神之令,使相張孟同 私於韓、魏,韓、魏與合謀,以三月丙戌三國反,滅知氏, 共分其地。於是遂祠三神於百邑,使原過主霍泰山 祠祀。
《拾遺記》:「始皇起雲明臺,窮四方之珍木,得雲岡素竹。」 《漢書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 之。薛治,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也。」按注,應 劭曰:「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鵲尾冠是也。求盜者亭卒。 薛,魯國縣也,有作冠師,故往治之。」韋昭曰:「竹皮,竹筠 也。今南夷取竹,幼時績以為帳。」師古曰:「竹皮筍皮,謂」 筍上所解之籜耳,非竹筠也。今人亦往往為筍皮巾, 古之遺制也。《韋說》失之。
《地道志》:「梁孝王東苑方三百里,即兔園也。多植竹,中 有修竹園。」
《四川志》:「邛州南八里有邛崍山。漢張騫奉使西域,得 高節竹,植於邛山。」
《史記西南夷傳》:「元狩元年,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言 居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使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 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按注,瓚曰:「邛,山名。此竹 節高,實中可作杖。」
《河渠書》:「天子使汲仁、郭昌發卒數萬人寒瓠子決。是 時東流郡燒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園之竹以為楗。」 《四川志》:「漢竇誼居蜀之峨眉,放浪不羈。月夜子規啼 竹上,誼曰:『竹裂吾可歸峨峰』。是夕竹裂黎明遁於峨 峰,武帝三徵不起。」
《三輔舊事》:「武帝作延陵及廟,竇將軍有青竹園在廟 南,恐犯蹈之,言作陵不便。」
《東觀漢記》:馬援至荔浦,見冬筍名苞,上言「禹貢厥苞 橘柚。」疑謂是也《後漢書。寇恂傳》:光武定河內,拜恂河內太守,行大將 軍事。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伐淇園之竹,為矢百餘 萬,養馬二千匹,收租肆百萬斛,轉以給軍。
《漢書西南夷傳》:「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遯水,有三節 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 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武 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賜 其王印綬,後遂殺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甚 重之,求為立後。牂柯太守吳霸以聞,天子乃封其三」 子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 《述異記》:漢章帝三年,子母竹筍生白虎殿前,謂之「孝 竹。」群臣作《孝竹頌》。
《後漢書費長房傳》: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 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 市人莫之見,唯長房於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 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 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 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 之。後乃就樓上候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 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 房使人取之,不能勝。又令十人扛之,猶不舉。翁聞笑 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 之,終日不盡。長房遂欲求道,而顧家人為憂。翁乃斷 一青竹,度與長房身齊,使懸之舍後。家人見之,即長 房形也,以為縊死,大小驚號,遂殯葬之。長房立其傍, 而莫之見也。於是遂隨從入深山,踐荊棘於群虎之 中,留使獨處,長房不恐。又臥於空室,以朽索懸萬斤 石於心上,眾蛇競來齧索且斷,長房亦不移。翁還撫 之曰:「子可教也。」復使食糞,糞中有三蟲,臭穢特甚,長 房意惡之,翁曰:「子幾得道,恨於此不成,如何?」長房辭 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 杖投葛陂中也。」又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長 房乘杖,須臾來歸,自謂去家適經旬日,而已十餘年 矣。即以杖投陂,顧視則龍也。家人謂其久死,不信之。 長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發冢剖棺,杖猶存焉。 五色線馬均大巧,能削竹作人語。時天下大旱,人皆 將酒與此竹人語,「天須臾雨也。」
《漢書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 為九州膏腴。」
《孝經河圖》:「少室之山有爨器竹,堪為釜甑。」
《三輔黃圖》:「竹宮,甘泉祠宮也,以竹為宮,天子居中。」 《三輔舊事》:「竇將軍有青竹田。」
《三輔決錄》:「蔣詡舍種竹,下開三徑,有羊仲、裘仲之徒 與之游。」
《搜神記》:蔡邕嘗至柯亭,以竹為椽,邕仰盼之曰:「良竹 也。」取以為笛,發聲遼亮。一云:邕告吳人曰:吾昔嘗經 會稽高遷亭,見屋東閒第十竹椽可為笛。取用,果有 異聲。
《笑林》:漢人,有適吳,吳人設筍,問是何物,語曰:「竹也。」歸 煮其床簀而不熟,乃謂其妻曰:「吳人轣轆,欺我如此。」 《世說新語》:魏武征袁本初治裝,餘有數十斛竹片,咸 長數寸,眾云並不堪用,正令燒除。太祖思所以用之, 謂可為竹椑楯,而未顯其言,馳使問主簿楊德祖,應 聲答之,與帝心同,眾服其辯悟。
《廣志》:「魏漢中太守王圖,每冬獻筍,俗謂之。」苛。 《楚國先賢傳》:「孟宗字恭武,至孝。母好食筍,宗入林中 哀號,方冬為之出,因以供養,時人皆以為孝感所致。」 《晉書杜預傳》:預伐吳,進逼江陵,吳之州郡皆望風歸 命,時眾軍議俟來冬更為大舉,預曰:「昔樂毅藉濟西 一戰,以并彊、齊。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 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遂指授群帥,徑進秣陵。 《五行志》。惠帝元康二年春。巴西郡界竹生花。紫色。結 實如麥。外皮青。中赤白。味甘。
《嵇康傳》:「康少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 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 姿,天質自然。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 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琊王戎。遂 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成都古今記》:「山濤治郫時,刳大竹,釀酴醾作酒,兼旬 方開,香聞百步外,故蜀人傳其法。」
《彙苑詳注》:「阮籍遊蘇門山,見一隱者,莫知姓名,惟有 竹實數斛,杵臼而已。」
《晉書紀瞻傳》:「瞻性沈默,少交遊,好讀書,厚自奉養,立 宅於烏衣巷,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翫焉。」 《陶侃傳》:「侃領交州刺史,王敦平,遷都督荊雍益梁州 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時造 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咸不解所以。後正會積 雪始晴,廳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 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丁裝船」,其綜理微密,皆此類 也。
《世說新語》:「陶公性檢厲,勤於事。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永嘉郡記》:「樂成張廌者,隱居頤志,家有苦竹數十頃, 在竹中為屋,常居其中。王右軍聞而造之,廌逃避竹 中,不與相見,一郡號為『竹中高士』。」
《高士春秋》:王徽之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節為 貴,而此君面目聳然,正當再拜此君,而此君亦安得 不受之耶?」
《晉書王徽之傳》:「徽之性卓犖不羈。時吳中一士大夫 家有好竹,欲觀之,便出坐輿造竹下,諷嘯良久,主人 灑埽請坐,徽之不顧。將出,主人乃閉門,徽之便以此 賞之,盡歡而去。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 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耶』?」
《苻堅載記》:「堅聞慕容沖去長安二百餘里,引師而歸。 以尚書姜宇為前將軍,與苻琳率眾三萬擊沖於灞 上,為沖所敗,宇死之,琳中流矢,沖遂據阿房城。初,堅 之滅燕,沖姊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寵 冠後庭。沖年十二,亦有龍陽之姿,堅又幸之。姊弟專 寵,宮人莫進,長安歌之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咸懼為亂,王猛切諫,堅乃出沖。長安又謠曰:「鳳凰鳳 凰止阿房。」堅以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植 桐竹數十萬株於阿房城以待之。沖小字鳳凰,至是 終為堅賊入止阿房城焉。
《異苑》:「晉太元中,汝南人入山伐竹,見一竹,中蛇形已 成,上枝葉如故。」又:「吳郡桐廬人常伐餘遺竹,見一竹 竿,雉頭頸盡就,身猶未變。此亦竹為蛇,蛇為雉也。」 《西州後賢志》:「何隨有家養竹園,人盜其筍。隨遇行見 之,恐盜者覺怖,走竹中,傷其手足,挈屐徐步而歸。其 仁如此。」
《晉書五行志》:「安帝元興三年,荊、江二州界,竹生實如 麥。」
《風土記》:「陽羨縣有袁君家壇,邊有數林大竹,並高二 三丈,枝皆披掃,壇上常潔淨也。」
《拾遺記》:「蓬萊有浮筠之簳,葉青莖紫,子大如珠。有青 鸞集其上,下有沙礫,細如粉。柔風至,葉條翻起,拂細 沙如雲霧。仙者來觀而戲焉。風吹竹葉,聲如鐘磬之 音。」
《湘中記》:「文斤山上有石床,方高一丈,四面綠竹扶疏, 常隨風委拂此床。」
《博物志》:「止些山,多竹,長千仞,鳳食其實,去九疑萬八 千里。」
《廣州記》:「石麻之竹,勁而利,削以為刀,切象皮如切芋。 山有鳳鸞棲宿,食其實。山東有溪曰羅陽,永泰中,暑 雨漲,有一竹葉若芭蕉,葉隨水出。」
晉翟莊字祖休湯之子以孝友著名守父操州致禮 命並不就莊子矯亦高節家居無事好種竹辟命屢 至嘆曰:「吾焉能易吾種竹之心以從事於籠鳥盆魚 之間哉!」竟不就矯子法賜節概尤佳武帝以散騎郎 召客勉之就聘乃正色曰:「吾家不仕四世矣。使白璧 點污可乎!」亦不從之祖父子孫皆有行義世稱潯陽 《四隱》。
《荊州記》:「臨賀謝休縣東山中有大竹數十圍,高亦數 十丈。有小竹生其旁,皆四五圍,下有盤石,徑四五丈, 極方正青如彈碁局。兩竹屈垂拂埽石上,初無塵穢, 未至數十里,聞風吹此竹,如簫管之音。」
《天門山》角上各生一竹,倒垂拂拭,謂之「天帚。」
《永嘉郡記》:「陽嶼有仙石,山頂上有平石,方十餘丈,名 仙壇,壇陬輒有一筋竹,凡有四竹,葳蕤青翠,風來動 音,自成宮商,石上淨潔,初無粗籜,相傳云,曾有卻粒 者於此羽化,故謂之仙石。」
《小江緣岸》有仙石壇,有竹嬋娟青翠。風來枝動掃石 壇,壇上無塵也。
《東陽記》:崑山去蕪城山十里,山峰嶺高峻,常秀雲表。 故老傳云,「嶺上有員池,魚鱉具有,池邊有竹極大,風 至垂屈掃地,恆潔淨如人掃也。」
《南越志》:博羅縣東蒼州足簟竹。銘曰:「簟竹既大薄且 空中節長一丈,其長如松。」
《羅浮山記》:「嶺南道無筋竹,惟此山有之。其大尺圍,細 者色如黃金,堅貞疏節。」
《廬山記》:「山中有竹,莖如指,竹杪細葉密翠如箒,採以 贈人,謂之掃雲箒。」 《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積石臨江,上生 簫管竹。自伶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 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今慈湖戍常禁采之,王 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圓緻,異於餘處。
《異苑》:「建安有篔簹竹,節中有人長尺許,頭足皆具。 元嘉四年,東陽留道先家中筋竹林忽生連理,野人 無知,謂之禍祟,欲斫殺之。」
《宋書郭世道傳》:「世道子原平稟至行,居宅下濕,遶宅 為溝,以通淤水。宅上種少竹,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 平偶起見之,盜者奔走墜溝。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 使此人顛沛,乃於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鄰曲慚愧,無復取者。」
《沈道虔傳》:道虔,吳興武康人也,居縣北石山下。人拔 其屋後筍,令人止之,曰:「惜此筍欲令成林,更有佳者 相與。」乃令人買大筍送與之,盜者慚不取,道虔使置 其門內而還。
《南史袁粲傳》:「粲字景倩,明帝五年,加中書令,又領丹 陽尹。粲負才尚氣,愛好虛遠,雖位任隆重,不以事務 經懷,獨步園林,詩酒自適。家居負郭,每杖策逍遙,當 其意得,悠然忘反。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 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自得。主人出,語笑款然。 俄而車騎羽儀至門,方知是袁尹。」
《明僧紹傳》:僧紹隱長廣郡嶗山,聚徒立學。昇明中,弟 慶符為青州。僧紹乏糧食,隨慶符之鬱洲,住弇榆山 栖雲精舍。齊建元元年冬,徵為正員郎,稱疾不就。高 帝後謂慶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夢想 幽人,固已勤矣。所謂逕路絕,風雲通。」仍賜竹根如意 筍籜冠。隱者以為榮焉。
《武陵昭王傳》:豫章王於邸起土山,列種桐竹,號為「桐 山。」
《徐伯珍傳》:「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祖父並郡掾 史。伯珍少孤貧,學書無紙,常以竹箭、箬葉甘蕉及地 上學書。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鄰皆奔走,伯珍累床 而坐,誦書不輟。」
《南海王子䍐傳》:「子䍐母樂容華,嘗寢疾,子䍐晝夜祈 禱,於時以竹為燈纘照夜」,此纘宿昔枝葉大茂,母病 亦愈,咸以為孝感所致。主簿劉鬷及侍讀賀子喬為 之賦頌,當時以為美談。
《南齊書劉懷珍傳》:懷珍字靈哲,建元初,歷寧朔將軍、 臨川王前軍諮議、廬陵內史、齊郡太守、前軍將軍。靈 哲所生母嘗病,靈哲躬自祈禱,夢見黃衣老公曰:「可 取南山竹筍食之,疾可立愈。」靈哲驚覺,如言而疾瘳。 《南史宗測傳》:測少靜退,不樂人間,王儉雅重之,贈以 蒲褥筍席。
《常新錄》:「宗測樂閒靜好松竹,嘗見日篩竹影上窗,以 筆備描之。」
《梁書范元琰傳》,「元琰家貧,惟以園蔬為業。或有涉溝 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渡之。自是盜者大慚, 一鄉無復草竊。」
《阮孝緒傳》:「孝緒性沈靜,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樹環 繞。」
《南史沈約傳》:約子旋,旋子眾。眾字仲師,好學,頗有文 詞。仕梁為太子舍人。時梁武帝制千文詩,眾為之注 解,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於文德殿。帝令眾為《竹賦》, 賦成奏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 《述異記》:岑華山在西海之西,有夢竹為簫管,吹之若 群鳳之鳴。
衛有「淇園」,出竹,在淇水之上。
《天台山志》:甘竹實出天台山,閑閑真人以致元帝。 《南雍州記》:辛居士名宣仲,家貧,春月鬻筍充觴酌,截 竹為罌,用充盛置。人問其故,宣仲曰:「我惟愛竹好酒, 欲令二物常相並耳。」
《魏書彭城王勰傳》:高祖與侍臣升金墉城,顧見堂後 梧桐竹,曰:「鳳凰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今梧桐、竹 並茂,詎能降鳳乎?」勰對曰:「鳳凰應德而來,豈竹、梧桐 能降?」高祖曰:「何以言之?」勰曰:「昔在虞舜,鳳凰來儀;周 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未聞降桐食竹。」高祖笑曰:「朕 亦未望降之也。」
《水經注》「長泉水逕七賢祠東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 變貞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僧房樓觀,一千餘間,翠竹香草, 布濩階墀。」
景明寺房簷之外,皆是山池,松竹蘭芷,垂列階墀,含 風團露,流香吐馥。
《北齊書楊愔傳》:「愔字遵彥,一門四世同居,家甚隆盛, 昆季就學者三十餘人。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群兒 咸爭之,愔頹然獨坐。其季父暐適入學館見之,大用 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家風』。宅內有茂竹, 遂為愔於林邊別葺一室,命獨處其中,常以銅盤具 盛饌以飯之。因以督厲諸子曰:『汝輩但如遵彥謹慎, 自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之食。
《隋書明克讓傳》:「克讓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賓,梁 侍中。克讓少好儒雅,善談論,博涉書史,所覽將萬卷。 《三禮》《禮記》尤所研精,龜筴歷象,咸得其妙。年十四,釋 褐湘東王法曹參軍。時舍人朱异在儀賢堂講《老子》, 克讓預焉。堂邊有修竹,异令克讓詠之,克讓攬筆輒 成,其卒章曰:『非君多愛賞,誰貴此貞心』。异甚奇之。」 《南部煙花錄》:「臨池觀竹既枯,后每思其響,夜不能寢。 帝為作薄玉龍數十枚,以縷線懸於簷外,夜中因風 雨相擊,聽之與竹無異。」
《花木考》:新羅神文王時,東海中有小山,浮水隨波往
來,王異之,泛海入其山。上有一竿竹,命作笛,吹之,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風定波平,號「萬波息笛。」群居解頤。唐初有裴略者,宿衛考滿,兵部試判為錯 一事落第,此人即向溫彥博處披訴。彥博時與杜如 晦坐,不理其訴。此人即云:「少小以來,自許明辨,至於 通傳言語,堪作通事舍人,并解文章,兼能嘲戲。」彥博 始回意共語,時廳前有竹,彥博即令嘲竹,此人應聲 嘲曰:「竹風吹青肅肅凌寒葉不凋,經冬子不熟。虛心 未能待國士,皮上何勞生節目?」彥博即云:「爾解通傳 言語,可傳語廳前屏牆。」此人走至廳前,大聲語曰:「方 今聖上聰明,闢四門以待士君是何人物,在此妨賢 路。」即推倒彥博曰:「此人著膊。」此人云:「非但著膊,亦當 著肚。」彥博、如晦大嘆喜,即令送吏部與官。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一人,從六品下;副監一人,正七 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 之屬,歲以筍供尚食。」
《五行志》:景龍四年,京畿藍田山竹實如麥,占曰:「大饑。」 《蘇世長傳》:「世長子良嗣為荊州長史,帝遣宦者采怪 竹江南,將蒔上苑,宦者所過,縱暴至荊,良嗣囚之,上 書言狀,帝下詔慰獎,取竹棄之。」
《五行志》:開元二年,終南山竹有華,實如麥,嶺南亦然, 竹並枯死。是歲大饑,民採食之。占曰:「國中竹柏枯,不 出三年有喪。」
十七年,「睦州竹實。」
《王維傳》:「維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 館、柳浪、茱茰沜、辛夷塢。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 樂。」
《李白傳》: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來 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元山記》:孟浩然一日周旋竹間,喜色可掬,又見網師 得魚,尤甚喜躍,友人問之,答云:「吾適得句,中有魚竹 二物,不知竹有幾節,魚有幾鱗,疑致疏謬。」今見二物, 乃釋然矣。
《續世說》:「杜子美居蜀,於浣花里種竹植木,結廬枕江, 縱酒吟詠,與田畯野老相狎。」
《叩頭錄》:皮藩去北而復來鄱陽,食竹筍,曰:「三年不見 羊角哀矣。」
《雲仙雜記》:「裴晉公於藍田得一大筍,破之有三四眼 睛,甚香美。」
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庭有老槐四行,南牆鉅竹千 梃,儼立若相持。」
《桂苑叢談》:太尉朱崖公兩出鎮於浙右,前任罷日,遊 甘露寺,因訪別於老僧院,啜茗既終,將欲辭去。公曰: 「昔有客遺筇竹杖一條,聊與師贈別。」亟令求之,須臾 而至。其杖雖竹而方,所持向上,節眼鬚牙,四面對出, 天生可愛。別後不數歲,再領朱方,復因到院,問前時 拄杖何在,曰:「至今寶之。」公請出觀之,則老僧規圓而 漆之矣。嗟歎彌日。自此不復目其僧矣。
《酉陽雜俎》:衛公言:「北都唯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 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東宮郡東有蕪地,西鄰大海,有長洲,多桃枝竹,緣岸 而生。
張芬曾為南康親隨行軍,常揀向陽巨筍,織竹籠之, 隨長旋培,常留寸許。度竹籠高四尺,然後放長,秋深 方去籠伐之,一尺十節,其色如金。
《尚書故實》:崔魏公說:有王修能變竹葉為黃金。 《西溪叢話》:李義山崇讓宅讌詩:「風過迴塘萬竹悲。」洛 陽有崇讓坊,有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宅,李即茂元之 婿。韋氏《述征記》云:此坊出大竹及桃。
《荊溪疏》:「金沙寺在湖㲼東南一里,唐陸希聲舊宅,今 尚有讀易臺,遶寺竹竿可數萬箇。」
《唐書五行志》:「開成四年六月,襄城山竹有實成米,民 採食之。」
《党項傳》:「宣宗大中四年,內掠邠寧,詔鳳翔李業、河東 李拭合節度兵討之。宰相白敏中為都統,帝出近苑, 或以竹一箇植舍外,見纔尺許,遠且百步。帝屬二矢 曰:『党羌窮寇,仍歲暴吾鄙,今我約射竹中,則彼當自 亡。不中,我且索天下兵翦之,終不以此賊遺子孫』。左 右注目。帝一發竹,分矢徹諸外,左右呼萬歲。不閱月」, 羌果破。殄餘種竄南山。
《南詔傳》尋傳蠻者,俗無絲纊跣履榛棘不苦也。戰以 竹籠頭如兜鍪。
《環王傳》:「環王戰乘象。藤為鎧,竹為弓矢。」
《唐國史補》:「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以為笛,堅如 鐵石,遺李牟,牟吹笛為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維舟吹 之,寥亮逸發,上徹雲表。俄有客獨立於岸,呼船請載。 既至,請笛而吹,甚為精壯,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嘗見。 及入破,呼吸盤擗,其笛應聲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 著記,疑其蛟龍也。」
《玉堂閒話》:「唐天復甲子歲,自隴而西,迨於褒梁之境, 數千里內亢陽民多流散,自冬經春,饑民啖食草木, 至有骨肉相食者甚多。是年忽山中竹無巨細,皆放花結子,饑民採之,舂米而食,珍於粳糯。其子粗,顏色 紅纖,與今紅粳不殊,其味尤更馨香,數州之民皆挈 累入山就食之。至於溪山之內,居人如市,人力勝者」 競置囤廩而貯之。家有羨糧者,又取與葷茹血肉而 同食者,嘔噦如中毒,十死其九。其竹自此千蹊萬谷, 並皆立枯。十年之後,復產此君,可謂「百萬圓顱,活之 於貞筠之下。」
李從儼有竹千畝在鳳翔,懼侵民利,未嘗省理。 《北戶錄》:湘源縣十二月食斑皮竹筍,諸筍無以及之。 《儆戒錄》:蜀郡大慈寺律師修準,雖云奉律,性甚褊躁。 庭前植竹,多蟻子緣欄檻。準怒,伐去竹盡,取蟻子棄 灰火中。準後忽患癬瘡遍頭面,醫者云:「蟻漏瘡,不可 醫。」竟卒。
《在窮記》:「廣南以竹為硯。」
《圖繪寶鑑》:「李夫人,西蜀名家,未詳世胄,善屬文,尤工 書畫。郭崇韜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韜武弁,常鬱悒不 樂。月夕獨坐南軒,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揮毫濡墨,橫 寫窗紙上,明日視之,生意具足。自是人間往往效之, 遂有墨竹。」
《五代史扈載傳》:「載少好學,善屬文。遊相國寺,見庭竹 可愛,作《碧鮮賦》題其壁。世宗聞之,遣小黃門就壁錄 之,覽而稱善,因拜水部員外郎,知制誥,遷翰林學士, 賜緋。」
《清異錄》:荊南判官劉彧,棄官遊秦隴閩粵,篋中藏大 竹十餘顙,每有客至,斫取少許煎飲,其辛香如雞舌。 人叩其名,曰:「謂之丁香竹,非中國所產也。」
江湖間有一種野竹,其葉糾結如蟲狀,山民曰:「此蚱 蜢竹也。」
海南島中一類筍,極腴厚而甚短,島人號「平頭筍。」 余為《筍效》。傅休奕作《墓誌》曰:「邊幼節,字脆中,晉林瑯 琊之裔也,以湯卒。」
《廣政錄》:孟氏有蜀時翰林學士徐光溥、劉侍郎羲叟 分直,忽睹庭中筍迸出,徐因題之。劉性多譏誚,徐托 土本是蜀人,徐詩曰:「迸出斑犀數十株,更添幽景向 蓬壺。出來似有凌雲勢,用作丹梯得也無?」劉詩曰:「徐 徐出土非人種,枝葉難投日月壺。為是因緣生此地, 從來長養譬如無。」二學士從此不睦。
《玉壺冰》:「張牧之隱於竹溪,不喜與世接。客來,蔽竹窺 之,或韻人佳士,則呼船載之,或自刺舟與語,俗子十 反不一見,怒罵相踵不顧也。」
魏野居陝州東郊,手植竹樹,清泉環遶,旁對雲山,景 趣幽絕。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為草堂,彈琴其中,好 事者多載酒殽從之遊,嘯詠終日,出則跨白驢。」 《宋史袁彥傳》:「彥,河中河東人。顯德中,授內外步軍都 軍頭,領泉州刺史。未幾,改岳州防禦使。從征壽州,為 城北造竹龍都部署。竹龍者,以竹數十萬竿圍而相 屬,上」設版屋,載甲士數百人,以攻其城。
《錢氏世家》:「昱好學,多聚書,喜吟詠,多與中朝卿大夫 唱酬。嘗與沙門贊寧談竹事,迭錄所記。昱得百餘條, 因集為《竹譜》三卷。」
《五行志》:「太平興國二年八月,青城縣民家竹一本,上 分雙莖。」
五年五月,眉山縣竹一莖十四節,上分二枝,長丈四 尺。十月,龍水縣華嚴寺舊截竹為筒引水,忽生枝葉, 長二丈許。知州姜宣以聞。
六年七月,新津縣趙豐村竹一莖十二節,上分兩岐。 知州崔憲以聞。
八年十月乙酉,蜀州獻瑞竹一本,十六節,上分兩枝。 雍熙三年四月,眉山縣獻《異竹圖》。
端拱二年七月,彭山縣民家生異竹。
淳化二年二月,射洪縣安國寺竹二莖同本。六月,舒 州竹連理,知州樂史以聞。十一月,陵州民趙崇家慈 竹二莖,長六尺許,其二別有根柢,莖分十枝,長丈餘, 又一本三莖並聳。
三年十月,朗州異竹生。
太平興國四年十二月,榮州獻《異竹圖》。
至道元年十一月,潭州監軍廨生竹一本,長二尺許, 枝葉萬餘,尢為殊異。
二年六月,虔州龍泉縣合龍院竹一竿分兩枝。 咸平元年十二月,宣化縣保聖山瑞竹生一本二枝。 二年閏二月,宣、池、歙、杭、越、睦、衢、婺諸州箭竹生米如 稻,時民饑,采之充食。
景德四年十二月,蓬州上《瑞竹圖》。
大中祥符元年四月,溫州獻《瑞竹圖》。八月,黃州獻異 竹,一本,雙莖。
三年四月,京師《竹有華占》云:「歲不豐。」八月,江陵縣民 張仲家竹自根上分幹,其一幹又分三莖。九月,江陵 府汞泰寺竹出地,七節分為兩莖,長丈餘。知府陳堯 咨以聞。
四年四月,古田縣僧舍竹一本,上分三莖。瑞昌縣民 李讓家筀竹一本,去地五尺許,分為二莖。知州范應辰以聞。八月,知信州李放獻《瑞竹圖》三本。
八年四月,彰明縣民家竹一根,上分二本,十三節;又 開元寺桃竹一莖,上分十八節,皆相對。
九年十一月,武岡縣民何文化園竹生兩株,同本,上 分四莖。十一月,晉原縣民李彥滔家竹一本雙莖對 節,知州王世昌圖以獻。
天禧元年四月,邵陽等縣竹生穗如米,民饑,食之。又 浮梁縣竹生穗如米。七月,漢陽軍太平興國寺異竹 一本生二莖,節皆相對。
乾興元年六月,興州竹有實如大麥,民取以食。占曰: 「大饑。」
《司馬池傳》:「池知光山縣,禁中營造,詔諸州調竹木,州 符期三日畢輸。池以土不產大竹,轉市蘄、黃,非三日 可致,乃更與民自為期,約過不輸者罪之,既而輸竹 先諸縣。盛度薦於朝,改祕書省著作佐郎。」
《寇準傳》:「準在雷州踰年卒,歸葬西京,道出京南公安 縣,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地,挂紙錢,逾月視之,枯 竹盡生筍。眾因為立廟,歲時享之。」
《李參傳》:「參知荊門軍,荊門歲以夏伐竹,并稅簿輸荊 南,造舟積日久,多蠹惡不可用,牙校破產不償責。參 請冬伐竹,度其費以給餘,募商人與為市,遂除其害。」 《花史》:「桂東萬玉城,世傳王曾寓此,階砌尚存,旁有修 竹數竿,日夕自仆,掃其地而復立。」
《揮麈後錄》:富鄭公晚居西都,嘗會客於第中,邵康節 與焉,因食羊肉。鄭公顧康節云:「煮羊惟堂中為勝,堯 夫所未知也。」康節曰:「野人豈識堂食之味,但林下蔬 筍則常喫耳。」鄭公赧然曰:「弼失言。」
《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自其第東出探春亭,登四景 堂,則一園之景勝,可顧覽而得。南渡通津橋,上方流 亭,望紫筠堂而還,右旋花木中,有百餘步,走蔭樾亭、 賞幽臺,抵重波軒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 中,凡謂之洞,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橫為 洞一,曰土筠;縱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歷四」 洞之北有亭五,錯列竹中,曰《叢玉》,曰「披風」,曰「漪嵐」,曰 「夾竹」,曰「兼山。」
《苗帥園北竹》萬餘竿皆大滿二三圍。疏筠琅玕,如碧 玉椽。
董氏西園有一堂,竹環之,中有石芙蓉,水自其花間 湧出,開軒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見畏日,「清風忽 來,留而不去;幽禽靜鳴,各誇得意。此山林之景,而洛 陽城中遂得之。」
《卻掃編》:西京一僧院後有竹林甚盛,僧開軒對之極 瀟洒,士大夫多遊集其間。一日,文潞公亦訪焉,大愛 之。僧因具牓乞命名,公欣然許之,攜牓以歸,數月無 耗,僧往請,則曰:「吾為爾思一佳名,未之得也,姑少待。」 後半年方送牓還,題曰:竹軒。余觀士大夫立所在亭, 堂名當理而無疵者極少,潞公之語雖質,然不可破 也。
《花史》許州有修竹二十餘畝,潩水貫其中,文彥博為 置守。
《宋史五行志》:天聖元年五月,興州竹有實如大麥,民 取以食之。占曰:「竹有實,大饑。」
《禮志》:「景祐三年,禮官宗正條定逐室時薦以京都新 物,略依時訓,協用典章。請每歲春季月,薦蔬以筍,果 以含桃。」
《山堂肆考》:至和二年,成都費孝先遊青城,詣老人村, 壞其竹床。孝先欲償其直,老人曰:「子不見床下書云: 某年月日造。某年月日為費孝先壞。」
《邵氏聞見後錄》:「仁皇帝嘉祐七年十二月庚子,幸天 章閣,召兩府以下觀瑞物十三種。其一為瑞竹,一節 有二絃,並生其中。」
章子厚在丞相府,顧坐客曰:「延安帥章質夫因板築 發地,得大竹根半已變石。邊地自昔無竹,亦一異也。」 客皆無語,先人獨曰:「天地回南作北,有幾矣?公以為 今日之延安,為自天地以來西邊乎?」子厚太息曰:「先 生觀物之學也。」蓋子厚蚤出康節門下也。
《老學庵筆記》:「王荊公於富貴聲色略不動心,得耿天 騭憲竹根冠,愛詠不已。」
李方叔《西遊記》:「司馬公獨樂園有竹一本,去地二尺, 分為二幹,並生六節,節間容線,復合為一,洛中號為 『瑞竹』。」
《宋史五行志》:「元豐二年四月,眉州生瑞竹。」
四年十月,郪縣天慶觀生瑞竹一本,自第九節分莖 雙起。
《張戩傳》:「戩知公安縣,徙監司竹監,至舉家不食筍。常 愛用一卒,及將代,自見其人盜筍,籜治之無少貸。罪 已正,待之復如初,略不介意。其德量如此。」
《仰忻傳》:「忻字天貺,溫州永嘉人。力學以篤行稱。年五 十餘,執母喪盡孝禮。躬自負土,廬於墓側。有慈烏白 竹之瑞。」
《郭義傳》:「義,興化軍人,客錢塘。聞母喪,徒跣奔喪。每一慟輒嘔血,聚土為墳,手蒔松竹,而廬於其旁。」
《獨樂園記》:沼北橫屋六楹,前後多植美竹,命之曰「種 竹齋。」
《蘇東坡集古氏》「南坡修竹數千竿,大者皆七寸圍,盛 夏不見日,蟬鳴鳥呼,有山谷氣象。竹林之西,又有隙 地數畝,種桃李雜花。今年秋冬當作三間,一龜頭取 雪堂規模,東蔭修竹,西眺江山。若果成此,遂為一郡 之嘉觀也。」
風篁嶺多竹,風韻淒清。至此,林壑深沈,迥出塵表。流 淙活活,自龍井而下,四時不絕。嶺故叢薄荒密。元豐 中,僧辨才淬治潔楚,名曰風篁。予訪辨才龍井,送至 嶺上,左右驚曰:「遠公過虎溪矣。」辨才笑曰:「杜子有云: 『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遂作亭嶺上,名曰過溪,亦 曰二老。作詩記之。
嶺南人當有愧於竹。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 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直可謂一 日不可無此君也耶?
昔時與可墨竹,見精練良紙,輒奪筆揮灑,不能自已。 坐客爭奪持去,與可亦不甚惜。後來見人設紙筆研, 即逡巡避去,人就求索,至終歲不可得。或問其故,與 可曰:「吾乃者學道未至,意有所不適,而無所遣之,故 一發於墨竹,是病也。今吾病良已,可若何?」然以予觀 之,與可之病,亦未得為已也,獨容有不發乎?予將伺 其發而掩取之。彼方以為病。而吾又利其病。是吾亦 病也。
《畫史》:與可每作竹貺人,一朝士張潛迂疏作謹文,作 紆竹以贈之,如是不一。又作橫絹丈餘,著色偃竹,以 貺子瞻南昌過黃,借得以倣臨之。後數年,會余真州 求詩,非自陳不能辨也。余曰:「偃蹇宜如季,揮毫已逼 翁。衛書無曲妙,琰惠有遺工。乍睹虯如物,初披颯有 風。顧藏惟謹鑰,化去或難窮。」
蘇軾子瞻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 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運思清拔,出於文同。與可 自謂「與文拈一瓣香」,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 也。作《成林竹》甚精。
《冷齋夜話》:東坡嘗要劉器之同參玉版和尚,器之每 倦山行,聞見玉版,欣然從之。至廉泉寺燒筍而食,器 之覺筍味勝,問:此筍何名?東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師 善說法要,能令人得禪悅之味。」於是器之乃悟其戲, 為大笑。東坡亦悅,作偈曰:「叢林真百丈,嗣法有橫枝。 不怕石頭路,來參玉版師。聊憑柏樹子,與問籜龍兒。」 瓦礫猶能說,此君那不知。
《卻埽編》:蘇黃門子由南遷,既還,居許下,多杜門不通 賓客。有鄉人自蜀川來見之,伺候於門,彌旬不得通。 宅南有叢竹,竹中為小亭,遇風日清美,或徜徉亭中, 鄉人既不得見,則謀之閽人,閽人使待於亭旁,如其 言,後旬日果出,鄉人因趨進,黃門見之大驚,慰勞久 之,曰:「子姑待我於此。」翻然復入,迨夜竟不復出。 《武夷山記》:「峰山頗有佳竹,多虯屈如龍蛇狀。」
《華陽宮記》:「循壽山而西,移竹成林,復開小徑至百數 步,竹有同本而異幹者,不可紀極,皆四方珍貢,又雜 以對青竹,十居八九,曰斑竹麓。」
《齊東野語》:世傳涪翁喜苦筍,嘗從斌老乞苦筍詩云: 「南園苦筍味勝肉,籜龍稱冤莫採錄,煩君更致蒼玉 束,明日風雨吹成竹。」又和坡翁春菜詩云:「公如端為 苦筍歸,明日青衫誠可脫。」坡得詩,戲語坐客云:「吾固 不愛做官,魯直遂欲以苦筍硬差致仕。」聞者絕倒。嘗 賦《苦筍》云:「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悟國。」放翁又從而 獎之云:「我見魏徵殊嫵媚,約束兒童勿多取。」於是世 以「諫筍」目之。殊不知翁嘗《自跋》云:「余生長江南,里人 喜食苦筍,試取而嘗之,氣苦不堪於鼻,味苦不可於 口,故嘗屏之,未始為客一設。及來黔,人冬掘苦筍,萌 於土中,才一寸許,味如蜜蔗,初春則不食。惟僰道人 食苦筍四十餘日,出土尺餘,味猶甘」苦相半。以此觀 之,涪翁所食,乃取其甘,非貴乎苦也。南康簡寂觀有 甜苦筍,周益公詩云:「蔬食山間茶亦甘,況逢苦筍十 分甜。君看齒頰留餘味,端為森森正且嚴。」此亦取其 甜耳。世人慕名忘味,甘心荼苦者,果何謂哉?又記涪 翁在戎州日,過蔡次律家,小軒外植餘甘子,乞名於 翁,因名之曰味諫軒。其後《王宣子予以橄欖送翁,翁 賦》云:「方懷味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 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然則二物亦可名之為諫 果也。
《過庭錄》:邵伯恭侍郎守長安,既去久之,以書抵親識 曰:「自去長安,唯酥梨筍時復在念,其他漫然不復記 噫。」可謂風流矣。
《宋史五行志》:「元符二年正月,處州民田生瑞竹。」 「崇寧四年七月,瀘州瑞竹生。」
政和四年八月,建州境內竹生米數千萬石。
三年十一月癸酉,越州承天寺瑞竹一竿,七枝,幹相 似,其葉圓細,生花結實。詔送祕書省,仍拜表賀《艮嶽記》。「景龍江北岸萬竹,蒼翠蓊鬱,仰不見天。有勝 雲庵、躡雲臺、消閒館、飛岑亭,無雜花異木,四面皆竹 也。」
《圖繪寶鑑》:「宋徽宗作墨竹,緊細不分濃淡一色,焦墨 叢處,微露白道,自成一家,不蹈襲古人。」
端獻王頵,越國夫人吳氏,以淡墨寫竹,整整斜斜,曲 盡其態,見者疑其影落縑素。
程堂,字公明,眉人,善畫墨竹。宗文湖州好畫《鳳尾竹》, 其梢極重,作回旋之勢,而枝葉不失向背。
李誕,河間人。多畫叢竹,筍籜鞭節,色色畢具,此宣和 體也。
《畫史》:「朝議大夫王之才妻,南昌縣君李尚書君擇之 妹,能臨松竹木石畫。」
《夢溪筆談》:「近歲延州永寧關大河岸崩,入地數十尺, 土下得竹筍一林,凡百莖,根𠏉相連,悉化為石。適有 中人過,亦取數莖去,云欲進呈。延郡素無竹,此入在 數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無乃曠古以前,地卑氣 濕而宜竹耶?婺州金華山有松石,又如桃核、蘆根、蛇 蟹之類,皆有成石者,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此」 深地中所無,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可異耳。
《補筆談》:「嶺南深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徹,溪澗中水 皆有毒,惟此水無毒,土人陸行多飲之,至深冬則凝 結如玉,乃天竹黃也。」王彥祖知雷州日,盛夏之官,山 溪間水皆不可飲,唯剖竹取水,烹飪飲啜皆用竹水。 次年被召赴闕,冬行求竹水不復可得,問土人,乃知 至冬則凝結不復成水,遇夜野火燒林木為煨燼,而 竹黃不灰,如火燒獸骨而輕。土人多於火後採拾,以 供藥品,不若生得為善。
《宋史王珠傳》:「珠字仲淵,吉州龍泉人,以孝謹聞。建炎 間,居父憂,芝數本生墓側,倒植竹以為杙,復生柯葉。 紹興間,再罹母喪,復有靈芝雙竹之祥。」
《揮麈餘話》:紹興中,趙元鎮為左相,一日入朝,見自外 移竹栽入內,奏事畢,亟往視之,方興工於隙地。元鎮 詢誰主其事,曰:「內侍黃彥節也。」元鎮即呼彥節詬責 之曰:「頃歲艮嶽花石之擾,皆出汝曹,今將復蹈前轍 邪?」命勒軍令狀,日下罷役。彥節以聞於上。翌日,元鎮 奏事,上喻曰:「前日偶見禁中有空地,因令植竹數十」 竿,非欲以為苑囿。然卿能防微杜漸如此,可謂盡忠 爾。後儻有似此等事,勿憚以警朕之不逮也。
《福建志》:「紹興十八年,候官縣有竹,實如米,饑民採食 之。」
《五行志》:「乾道元年七月,池州竹生穗,實如米,饑民採 之以食。守臣魯察為野穀生竹圖以獻。御史劾察不 以民食草木為病,坐佞免官。」
《老學庵筆記》:「筇竹杖,蜀中無之,乃出徼外蠻洞,蠻人 持至瀘、敘間賣之,一枝纔四五錢,以堅潤細瘦、九節 而直者為上品。」
《續筆記》:海南儋、崖諸郡出勒竹,枝大於幹澀,竹膚有 芒,可以剉瓜。東坡詩云「倦看澀勒暗蠻煙」是也。 《研北雜志》:朱希真常言:「山陰富水竹,有洛陽許下氣 象。」
《圖繪寶鑑》:「莊靖王迺裕,孝宗之弟也。工墨竹。喜作挂 屏,長竿,枝梢旁出如簷底,乍見濃墨獵獵,頗具掀舞 之態。」
艾淑,字景孟,建寧人,號竹軒,善畫竹。時又有茅汝元, 號靜齋,善墨梅,人以「艾竹」、「茅梅」為稱。
陳虞之,字雲翁,號「止。」所作墨竹,每見竹折小枝,就日 影視之,皆欲精到。
崖下,放言山中有竹數千竿,皆余累歲手植,初但得 數十竿耳,一旦觀之,既久,不覺成林,無一處不森茂 可喜。嘗自戲善種竹,無如余者。頃過吳江,以語王份 秀才,份云:「竹殊易種,但得肥地,盡去瓦礫荊棘,深根 頻以水沃,取糞壤,使壅培,無不可活。不必擇時,然取 美觀則可。如欲為用,不如瘦瘠地,磽塉非人力所營」, 或崖谷間自生者,其質堅實而肉厚,斷之如金石以 為椽。常竹十歲一易者,此倍之。吾居前後多竹椽,既 歸,一一驗之,無不如其言。乃知今三十年種竹,初未 嘗得真竹微份,余不聞,君子哉若人。
《茅亭客話》:「滕處士昌祐園中有慈竹,藂生,根不離母, 故名之慈也。有釣絲竹,以其弱杪低而垂至地也。有 絲竹,葉細而青,莖瘦而紫,亦謂之墨竹。有對青竹,身 黃色,有一脈青,節節相對,故謂之『對青也。有苦竹,葉 穠多陰,筍高之時,粉香籜翠。有柱竹,扶疏藂茂,瀟灑 亭臺,無出此數君也。俗以五月十三日種竹,多遭烈』」 日曬乾。園中竹以八月社前後,是月天色多陰土潤, 竹以此月行根也。凡欲移竹,先掘地坑令寬大,以水 調細土作稀泥,即掘竹四面鑿斷大根,科連根以繩 裹定,舁時勿令動著根,鬚間土舁入坑,致泥漿中,令 泥漿周匝遍滿。乃東西搖之,復南北搖之,令泥漿入。 至鬚間,便以細土覆之,勿令土壅過竹本根也。若竹 稍長者,芟去顛葉,纏竹架之,恐風搖動即死。每窠相離去二尺餘,不須實斸,只以一腳蹈之,來年生筍速 也。宜於園東北軟土上種之。竹性多,西南行根,不用 頻澆水,水多則肥死。
《貴耳集》:淳熙間,省元徐履因功名之念太重,遂有心 恙之疾。殿試,用卷子寫一枝竹,題曰:「畫竹一竿」,送上 試官。朝廷亦優容之,以省元身後一官與其子,子亦 恙,官遂絕。
《養痾漫筆》:竹之異品頗多,《成都古今記》云:「對青竹黃 而溝青,故每節若間出云。」此竹今浙中亦有之,惟會 稽頗多,彼人呼為黃金間碧玉。辰州有一種小竹,曰 龍絲竹,生山谷間,高不盈尺,細僅如針。前輩詩有「小 竹如針能具體」,即此也。武陵桃源山有方竹,四面平 整如削,堅勁可以為杖。予頃在湖湘間見有以竹為 桶者,其徑幾二尺。《羅浮山記》云:「第三峰有竹,大徑七 尺,圍節長丈二,葉若芭蕉,謂之龍公竹。」《松窗雜錄》有 異竹篾,長二百餘尺。《玉篇》云。竹可為舟,但未親見 耳。云實有之。
《冷齋夜話》:西湖僧清順,怡然清苦,多佳句。嘗賦《十竹》 詩云:「城中寸土如寸金,幽軒種竹只十箇。春風慎勿 長兒孫,穿我階前綠苔破。」
鄒志完南遷,自號道鄉居士,在昭州江上為居室,近 崇寧寺。因閱《華嚴經》於觀音像前,有修竹三根,生像 之後,志完揭茅出之,不可,乃垂枝覆像,有如今世畫。 寶陀山巖竹,今猶在,昭人扃鎖之,以俟過客遊觀。 《玉澗雜書》:「吾山有竹數萬本,初多手自移,今所在森 然成林,有筀竹、斤竹、哺雞竹、斑竹、紫竹數十種,略備, 而」筀筍最可食。今歲自春不雨,累月筍類不出,顧頗 念之。四月初一日,雨踰旬,忽裂地迸出如拔,亟取供 庖,而園人靳之甚,請留以俟再出。問其故,曰:「筍惟初 出者盡成竹,次出者多為蟲所傷,十不得五六。」乃悟 老杜詩「瓜須辰日種,竹要上番成」之意,遂忻然許之。 王子猷聞人有竹徑造,不問主人,雖為脫略無所繫, 然有時而還,則娛悅亦無幾。李衛公童子寺竹,日使 人報平安,「不惟不得見,將不免累其胸中,正使無恙, 亦何所補?此竹吾所己有,但自守之,日往來其間,所 得過二子遠也。」
《過庭錄》:蔡持正少於泗州道中山寺讀書,僧厭其久, 書舍有竹,書一絕壁間云:「窗前翠竹兩三竿,瀟灑風 吹滿院寒。常在眼前君莫厭,化成龍去見應難。」已有 宰相氣味。蔡作相,其詩尚存,先子經過常見之。 《避暑錄話》:「山林園圃,但多種竹,不問其他景物,望之 自使人意瀟然。竹之類多,尤可喜者,筀竹益色深而 葉密」,吾始得此山,即散植竹,略有三四千竿,雜眾色 有之意。數年後所向皆竹矣。戊申、己酉間,二浙竹皆 結花而死,俗謂之《竹米》。於是吾所植亦槁盡,今所存 惟介竹數百竿耳。方其初花時,老圃輒能識之,告我 亟盡伐去,存其根,則來歲尚可復生。而余終不忍至 已槁而後伐,則與其根俱朽矣。比雖復補種,而竹種 已難得,不能及前五之一,然猶更須三五年,始可望 其干雲蔽日。今日有告余種竹法者,「但取大竹,善掘 其鞭,無使殘折,從根斷取其三節,就竹林燒其斷處, 使無泄氣,種之一年,即發細筍,掘去勿存,次年出筍, 便可及母」,此良有理。插柳者燒其上一頭,則抽條倍 長。鬻牡丹者,燒其柄,或蠟封,即不蔫。蓋一術也,當即 試之。然種竹須當五六月,雖烈日無害小瘁,久之復 蘇。世言五月十三日為竹醉,可移,不必此日,凡夏皆 可種也。杜子美詩云:「西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余舊 用其言,每以臘月種,無一竿活者。此亦余信書之弊, 而見事遲也。
山家清供。春訪趙湖,璧弟竹潭,雍亦在焉,論詩把酒, 及夜,無可供者。湖曰:「吾有鏡湖之蒓。」潭曰:「雍有稽山 之筍。」僕笑:「可有一桮羹矣。」乃命庖作玉帶羹,以筍似 玉,蒓似帶也。是夜甚適,今猶喜其清高而愛客也。每 讀忠簡公「躍馬食肉付公等,浮家汎宅真吾徒」之句, 有此兒孫,宜矣。
《吳興園林記》:「章氏水竹塢,章農卿北山別業也。有水 竹之勝。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