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7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七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七
傷寒門二十三
單方
鍼灸
導引
藝術典第三百七十七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七
[编辑]傷寒門二十三
[编辑]單方
[编辑]傷寒有數種,庸人卒不能分別者,今取一藥兼療之。 凡初覺頭痛身熱,脈洪一二日,便以蔥白一虎口,豉 一升,綿裹,水三升,煮一升,頓服取汗。「更作加葛根三 兩,再不汗,加麻黃三兩。」〈肘後方下同〉
又法用蔥湯煮米粥,入鹽豉食之,取汗。
又法「用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一升,分服取汗。」 「傷寒不止,不解已三四日,胸中悶惡者,用豉一升,鹽 一合,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服取吐」,此祕法也。〈梅師方〉 傷寒後毒氣攻手足,及身體虛腫:用豉五合微炒,以 酒一升半,同煎五七沸,任性飲之。〈簡要濟眾〉
傷寒暴痢:「豉一升,薤白一握,水三升,煮薤熟,納豉,更 煮,色黑,去豉,分為二服。」〈藥性論〉
傷寒勞復:「鼠屎二十枚,豉五合,水二升,煮一升,頓服。」 〈外臺〉
傷寒黃病髮髲:燒研,水服一寸匕,日三。〈類要下同〉 天行勞復合頭垢,棗核大一枚良。
傷寒初愈,預防勞復,頭垢燒研,水丸梧子大,飲服一 丸。〈外臺〉
《陰陽易病》:卵腫,或縮入腹,絞痛欲死:取婦人陰毛,燒 灰飲服,仍以洗陰水飲之。〈總錄〉
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以乾艾葉三升,水一 斗,煮一升,頓服取汗。〈肘後方〉
姙娠傷寒壯熱,赤斑變為黑斑,溺血:用艾葉如雞子 大,酒三升,煮二升半,分為二服。〈類要〉
傷寒發狂,驚怖恍惚:用番紅花二分,水一盞,浸一夕, 服之。《天方》國人所傳。〈集要〉
勞復食復欲死,並以蘆根煮濃汁飲。〈肘後方〉
傷寒時氣溫病,初得頭痛,壯熱脈盛者:用生蘘荷根 葉,合搗絞汁,服三四升。
傷寒黃疸表熱者,名「麻黃醇酒湯。」麻黃一把,去節綿 裹,美酒五升,煮取半升,頓服取小汗。春月用水煎。 偶感風寒,芝麻炒焦,乘熱擂酒飲之,煖臥取微汗出, 良。
傷寒發黃:生烏麻油一盞,水半盞,雞子白一枚,和攪 服盡。〈外臺〉
男子陰易:黍米二兩煮薄粥,和酒飲,發汗即愈。〈總錄〉 又法用丹黍米三兩,煮薄粥和飲,令發汗即愈。〈類要〉 傷寒初起,取熱湯飲之,候吐則止。〈本草〉
初感風寒,頭痛憎寒者,用水七椀,燒鍋令赤,投水於 內,取起再燒再投,如此七次,名「沸湯。」乘熱飲一椀,衣 被覆頭取汗,神效。〈蘊要〉
傷寒頭痛,壯熱,胸中煩痛,四五日不解:烏梅十四枚, 鹽五合,水一升,煎半升,溫服取吐,吐後避風良。〈梅師方〉 傷寒𧏾瘡生下部者:烏梅肉三兩,炒為末,煉蜜丸梧 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湯,食前下三十丸。〈聖惠〉
傷寒熱病後,口乾咽痛,喜唾: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 搗入蜜丸,含一杏仁大,嚥汁,甚效。〈千金〉
傷寒溫疫,已發未發:用棃木皮、大甘草各一兩,黃秫 穀一合,為末,鍋底煤一錢。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 取愈。〈簡易方〉
陰毒腹痛:油松木七塊,炒焦,沖酒二鍾,熱服。〈集簡方〉 傷寒舌出過寸者,梅花片腦半分,為末,滲之,隨手即 愈。〈夷堅方〉
傷寒讝語:蚯蚓屎,涼水調服。〈簡便方〉 勞復食復欲死者。水調胡粉少許服。〈肘後方〉
傷寒陽毒,狂言妄語亂走,毒氣在臟也。鐵粉二兩,龍 膽草一兩,為末,磨刀水調服一錢,小兒五分。〈心鑑〉 頭痛鼻塞:鐵粉二兩,龍腦半分,研勻,每新汲水服一 錢。〈聖惠〉
傷寒發汗,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 取真丹一兩,水一斗,煮一升,頓服,覆被取汗,忌生血 物。《肘後》用真丹末,酒調遍身,塗向火坐,得汗愈。〈外臺〉 傷寒欬逆,服藥無效:雄黃二錢,酒一盞,煎七分,乘熱 嗅其氣即止。〈活人〉
傷寒狐惑,蟲蝕下部,痛癢不止:雄黃半兩,燒於瓶中, 熏其下部。〈聖惠〉
傷寒發狂,踰垣上屋:寒水石二錢,黃連一錢,為末,煎 甘草湯冷服,名「鵲石散。」〈本事方〉風熱心躁,口乾狂言,渾身壯熱:「寒水石半斤,燒半日, 淨地坑內,盆合四面,濕土壅起,經宿取出,入甘草末、 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糕丸彈子大,蜜水磨 下。」〈集驗方〉
男女陰毒:寒水石不拘多少為末,用兩餾飯搗丸栗 子大,日乾,每用一丸,炭火煅紅燒研,以滾酒調服飲, 蔥酢湯投之,得汗愈。〈必用方〉
傷寒衄血:滑石末,飯丸梧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 水咽下,立止。湯晦叔云:「鼻衄乃當汗不汗所致,其血 紫黑時,不以多少,不可止之。且服溫和藥調其營衛, 待血鮮時,急服此藥止之也。」〈本事方〉
傷寒無汗:代赭石、乾薑等分為末,熱酢調塗兩手心, 合掌握定,夾於大腿內側溫覆,汗出乃愈。〈蘊要〉 百合病發已,汗下復發者。百合七箇,擘破,泉水浸一 宿代赭一兩滑石三兩泉水二鍾,煎一鍾,入百合汁, 再煎一鍾,溫服。〈蘊要〉
傷寒尿濇,小腹脹滿:石燕為末,蔥白湯調半錢,脹通 為度。〈聖惠〉
傷寒發狂:元明粉二錢,硃砂一錢,末之,冷水服。〈蘊要〉 陰證傷寒,極冷厥逆,煩躁,腹痛,無脈,危甚者:舶上硫 黃為末,艾湯服三錢,就得睡,汗出而愈。〈本事方〉 「陰陽二毒黑龍丹用舶上硫黃一兩,柳木槌研二三 日,巴豆一兩,和殼記箇數,用三升鐺子一口,將硫黃 鋪底,安豆於上,以釅米酢半斤澆之,盞子緊合定,酢 紙固縫,頻以酢潤之,文武火熬,候作聲定,可一半為 度,急將鐺子離火,即便入臼中擣細,再以酢兩茶匙 洗鐺中藥入臼,旋下蒸餅擣丸雞頭子大。若是陰毒」, 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六分,熟吞下一 丸。「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一莖,水一盞煎,同前 吞下,不得嚼破,經五六日,方可服之。若未傳入,或未 及日數,不可服。有孕婦人吐瀉,亦不可服。〈博濟方〉 傷寒心悸,脈結代者,甘草二兩,水三升,煮一半,服七 合,日一服。〈類要〉
陰毒,雞血衝熱酒飲。〈風俗通〉
傷寒時疫,不問陰陽、老幼姙婦,誤服藥餌,困重垂死, 脈沉伏,不省人事,七日以後,皆可服之,百不失一。此 名「奪命散」,又名「復脈湯。」人參一兩,水二鍾,緊火煎一 鍾,以井水浸冷服之,少頃,鼻梁有汗出,脈復立瘥。〈百一〉 傷寒厥逆,身有微熱,煩躁,六脈沉細微弱,此陰極發 躁也。無憂散:用人參半兩,水一鍾,煎七分,調牛膽、南 星末二錢,熱服立甦。〈三因方〉
夾陰傷寒,先因慾事,後感寒邪,陽衰陰盛,六脈沉伏, 小腹絞痛,四肢逆冷,嘔吐清水,不假此藥,無以回陽。 人參乾薑炮,各一兩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四升 半,煎一升,頓服,汗出身溫即愈。〈蘊要〉
傷寒腹脹,陰陽不和也。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薑五 片,水二鍾,煎一鍾服,名「桔梗半夏湯。」〈活人〉
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色:用胡黃連一兩,山 梔子二兩去殼,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為末,用豬 膽汁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用生薑二片,烏梅一箇, 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吞之, 臥時再服,甚效。〈本草〉
傷寒天行病,四五日,結胸滿痛,壯熱:苦參一兩,以酢 三升,煮取一升三合,飲之,取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 參、酢藥不解,及溫覆取汗,良。〈祕要〉
傷寒發狂:草龍膽為末,入雞子清、白蜜化,涼水服二 錢。〈蘊要〉
風寒頭痛,發熱初覺者,馬蹄香為末,每服一錢,熱酒 調下,少頃飲熱茶一椀,催之出汗即愈,名「香汗散。」〈摘要〉 時行一切傷寒,不問陰陽輕重,老少男女孕婦,皆可 服之,名「聖僧散。」用白芷一兩,生甘草半兩,薑三片,蔥 白三寸,棗一枚,豉五十粒,水二椀,煎服取汗,不汗再 服。病至十餘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藥可卜人之 好惡也。如煎得黑色,或誤打翻,即難愈;如煎得黃色, 無不愈者。煎時要至誠,忌婦人雞犬見。〈家寶方〉 風寒流涕:香白芷一兩,荊芥穗一錢,為末,臘茶點服 二錢。〈百一〉
陽毒下血,熱氣入胃,痛不可忍。鬱金五大箇,牛黃皂 莢子大一粒為散。每服用酢漿水一盞,同煎三沸,溫 服。〈祕寶方〉
傷寒下痢,蕙草湯:用蕙草、當歸各二兩,黃連四兩,水 六升,煮四升,日三服。〈范汪方〉
傷寒狐惑脫肛者,蕙草、黃連各四兩,㕮咀,以白酸漿 一斗漬一宿,煮取二升,分三服。〈小品方〉
四時傷寒不正之氣:用水香薷為末,熱酒調服一二 錢,取汗。〈易簡方〉
感寒上氣:「蘇葉三兩,橘皮四兩,酒四升,煮一升半,分 再服。」〈肘後方下同〉
傷寒氣喘不止:用赤蘇一把,水三升,煮一升,稍稍飲 之。
勞復食復欲死者:蘇葉煮汁二升飲之。亦可入生薑豆豉同煮飲。
傷寒勞復,「葵子二升,粱米一升,煮粥食,取汗立安。」〈聖惠 方下同〉
傷寒初愈,交合陰陽,《易》病拘急,手足踡,小腹急熱,頭 不能舉,名《陰陽易》。當汗之,滿四日難治藍一把,雄鼠 屎三七枚,水煎服,取汗。
傷寒赤斑:「青黛二錢,水研服。」〈活人書〉
《勞》復,因交後卵腫,或縮入腹痛,蓼子一把,水挼汁,飲 一升。〈肘後方〉
傷寒咽痛,毒攻作腫:以䕡茹爪甲大,納口嚼汁嚥之, 當微覺為佳。〈備急方〉
陰毒心腹痛,厥逆惡候:川烏頭去皮臍,冷水浸七日, 切曬,紙裹收之。遇有患者,取為末一錢,入鹽八分,水 一盞,煎八分服,壓下陰毒,如豬血相似,再進一服,名 「玉女散。」〈本事方〉
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大附 子二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薑汁半盞調服, 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名「回陽散。」〈濟生方〉
陰毒傷寒,煩躁迷悶急者:「用半兩,附子一箇,生破作 四片,生薑一大塊作三片,糯米一撮」,以水一升,煎六 合,溫服暖臥。或汗出,或不出,候心定,則以水解散之 類解之,不得與冷水。如渴,更煎滓服,屢用多效。〈續傳信方〉 風寒客於頭中清涕,項筋急硬,胸中寒痰,嘔吐清水。 用「大附子,或大川烏頭二枚,去皮蒸過,川芎、藭、生薑 各一兩」,焙研,以茶湯調服一錢。或剉片,每用五錢,水 煎服,隔三四日一服。或加防風一兩。〈十便良方〉 陰毒傷寒:生草烏頭為末,以蔥頭蘸納穀道中,名「提 盆散。」〈海藏〉
急傷寒病:半夏四錢,生薑七片,酒一盞,煎服。〈百病方〉 《傷寒》乾啘:半夏熟洗研末,生薑湯服一錢匕。〈梅師方〉 傷寒咽閉腫痛:用生射干、豬脂各四兩,合煎令焦,去 滓,每噙棗許,取瘥。〈傷寒論〉
《結胸》心腹硬痛,用牽牛頭末一錢,白糖化湯調下。〈鄭氏 家傳〉
傷寒煩渴欲飲:䒷蔞根三兩,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 先以淡竹瀝一斗,水二升,煮好銀二兩半,冷飲汁,然 後服此。〈外臺〉
《百合》病渴:䒷蔞根牡蠣熬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永類 鈐方〉
傷寒頭痛,二三日發熱者:葛根五兩,香豉一升,以童 子小便八升,煎取二升,分三服,食蔥粥取汗。〈梅師方〉 傷寒喘急:防己、人參等分為末,桑白皮湯服二錢,不 拘老小。
《傷寒變𧏾》,四肢煩疼,不食多睡:羊桃十斤,擣熟浸熱 湯三斗,日正午時入坐一炊久,不過三次愈。〈千金方〉 傷寒毒攻手足腫痛:羊桃煮汁,入少鹽漬之。〈肘後方〉 夾驚傷寒:「紫背浮萍一錢,犀角屑半錢。」藤鉤三七 箇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連進三服。出汗為度。〈總錄〉 傷寒頭痛如破者:連鬚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 服。〈活人書〉
傷寒勞復,因交接者,腹痛卵腫:用蔥白擣爛,苦酒一 盞,和服之。〈千金〉
姙娠傷寒,赤斑變為黑斑,尿血者:以蔥白一把,水三 升,煮熟服汁,食蔥令盡,取汗。〈類要〉
感寒無汗:水調芥子末填臍內,以熱物隔衣熨之,取 汗出妙。〈簡便方〉
陰證傷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少調貼臍上。〈生生編〉 傷寒後婦人得病雖瘥,未滿百日,不可與男合,為病 拘急,手足拳,腹痛欲死。丈夫名《陰易》,婦人名《陽易》,速 宜汗之即愈,滿四日不可治也。用乾薑四兩為末,每 用半兩,白湯調服,覆衣被出汗後手足伸即愈。〈類要方〉 傷寒脫陽,小便不通,用茴香末,以生薑自然汁調傅 腹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摘元方〉
《百合》,腹滿作痛者,用百合炒為末,每飲服方寸匕,日 二。
陰毒傷寒:百合煮濃汁,服一升良。〈食忌方〉
傷寒痞滿,陰病下早成痞,按之虛軟而不痛,檳榔、枳 實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黃連煎湯下。〈宣明方〉
房勞陰毒:「胡椒七粒,蔥心二寸半,麝香一分,擣爛,以 黃蠟鎔和,做成條子,插入陰內,少頃汗出即愈。」〈集效方〉 發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蔥白搗膏,和塗 兩手心,合掌握定,夾於大腿內側,溫覆取汗則愈。」〈蘊要〉 「《傷寒》欬逆,日夜不止」,寒氣攻胃也。胡椒三十粒,打碎, 麝香半錢,酒一鍾,煎半鍾,熱服。〈聖惠〉
冬月感寒,吳茱萸五錢,煎湯服之,取汗。〈千金〉
陰毒傷寒,四肢逆冷:用吳茱萸一升,酒拌濕,絹袋二 箇,包蒸極熱,更互熨足心,候氣透,痛亦即止,累有效。 〈聖惠〉
傷寒欬逆呃噫,日夜不定者,用蓽澄茄、高良薑各等 分為末。每服二錢,水六分,煎十沸,入酢少許服之。〈圖經〉 傷寒口乾:生藕汁、生地黃汁、童子小便各半盞,煎溫服之。〈傷寒論〉
孕婦傷寒,大熱煩渴,恐傷胎氣:用嫩卷荷葉焙半兩, 蚌粉二錢半,為末。每服三錢。
又方新汲水入蜜調服,并塗腹上,名「罩胎散。」〈鄭氏方〉 傷寒遺毒,手足腫痛欲斷:黃蘗五斤,水三升,煮漬之。 〈肘後方下同〉
傷寒六七日,熱極狂言,見鬼欲走:取桐皮削去黑,劈 斷四寸一束,以酒五合,水一升,煮半升,去滓,頓服,當 吐下青黃汁數升,即瘥。
傷寒初得,不問陰陽:以皂角一挺,肥者燒赤為末,以 水五合和,頓服之,陰病極效。〈千金方〉
陰毒傷寒,心結,按之極痛,大小便閉,但出氣稍煖者, 急取巴豆十粒研,入麪一錢,捻作餅,安臍內,以小艾 炷灸五壯,氣達即通。此《太師陳北山方》也。〈直指方〉 傷寒舌出:巴豆一粒,去油取霜,以紙撚卷,內入鼻中, 舌即收上。〈普濟方〉
傷寒後卒胸膈閉痛:枳實麩炒為末,米飲服二錢,日 二。〈濟生方〉
傷寒呃噫:枳殼半兩,木香一錢,為末,每白湯服一錢, 未知再服。〈本事方〉
陰毒腹痛:「雞糞、烏豆、地膚子各一把,亂髮一團,同炒 煙起,傾入好酒一椀浸之,去滓熱服即止。」〈生生編〉 傷寒發狂,煩躁熱極,吞生雞子一枚,效。〈食鑑〉
傷寒煩渴,心神躁熱:用秦艽一兩,牛乳一大琖,煎六 分,分作二服。〈聖惠〉
傷寒之後,餘熱入經絡,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 寒,時氣伏暑,倉卒並治,不論長幼。柴胡四兩甘草一 兩每用三錢,水一琖,煎服。〈本事方〉
熱毒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煮馬屎與羊屎汁 漬之,日三度。〈千金下同〉
又方「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至踝上一尺 止。」
又方:稻穰灰汁漬之。
又方:取好酒煮苦參以漬之。
又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取常思草。」〈一名蒼耳〉絞取汁以漬之。
傷寒後汗不止:地黃三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 作三服。
又方:白朮葉作飲飲之。
又方白朮方寸匕,以飲服之。
傷寒卒得汗不止,以溫酒服牛羊脂愈;或服牛羊屎 亦止。
傷寒盜汗,及汗無時:以韭根四十九枚,水二升,煮一 升,頓服之,以止為度。
又方,豉一升,以酒二升,漬三日服,不瘥,更合服,不過 三劑即止。
又方:「死人蓆緣燒灰,煮汁洗身,瘥。」
大病後不足虛勞:「取七歲已下五歲已上黃牛新生 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體溫,稍稍飲之, 不得過多,十日服不絕為佳。」
病後或因洗手足,或梳頭,或食勞等。復取洗手足汁 飲一合,取頭中垢如棗核大,吞一枚。
病新瘥,遇美飲食,食過多,食復者,取所食餘燒灰為 末,飲調服二錢匕,日三服。
重病新瘥,早起勞復,及飲食多,致發欲死:燒𪔀甲末, 飲服方寸匕。
傷寒後食勞復,杏仁五十枚,以酢二升,煎取一升,服 之取汗。
欲令病人不復燒頭垢。如梧桐子大。吞服之。
「交接勞復,陰卵腫縮,腹中絞痛欲死。」取所交婦人衣 服,以覆男子,立愈。
令病人不復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女人中衣帶一 尺。燒以酒若米飲汁服之。
百合病變,腹中滿痛:取百合根,隨多少,熬令黃色,搗 篩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滿消痛止。
傷寒欬逆《急救方》:香附子、橘核各半兩,細剉,用酒半 盞,先將藥在石銀器內炒,漸漸滴酒,炒藥焦黃色,研 細末,每二錢,水一小盞,煎至八分,細細旋呷服。〈活人下同〉 又方:單用香附子末。
又方「大蒜頭二箇,煨動爆研,入白薑末,丸得為度,研 和如梧桐子大,搗薤菜自然汁,吞下二十丸,病退再 服一十五丸。」
男女陰毒傷寒外接法,名「迴生神膏」,牡蠣煅粉、乾薑 炮各一錢,為細末。男病用女唾調手內擦熱,緊掩二 卵上,得汗出愈;女病用男唾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乳 上,得汗出愈。卵與乳,男女之根蔕,坎離之分也。陰證 大小便不通及諸雜證陰候,大小便不通者,並宜此 外治法。數日不通為急,非急者勿用。
《水漬法》「治陽毒大熱發狂,不能制伏。用青布五六尺 疊摺,新水浸之,搭病人胸上,須臾蒸熱,又浸水中,又 搭,日數十易為佳。」〈得效〉又法菉豆煮湯一鍋,稍溫,用青布數重,蘸湯搭於胸 膈,冷則再蘸湯搭之,日數十易,被蓋覆,得汗而愈。蓋 菉豆青布性涼,能退熱故也。〈丹溪〉
傷寒發汗吐下後,體虛,元臟積冷,氣刺腰痛,轉動艱 難:「原蠶蛾半斤,糯米半升,同炒令米色焦,然後擂羅 為末。」每用半兩,以米酢調如稀糊,入銚子內煎攪令 稠,乘熱攤於蠟紙上,貼痛處,以帛纏縛,冷即易之。〈良方〉 熨臍法「陰毒危急,體冷無脈,氣息欲絕,或不省人事。 大蔥白一把,切去葉,搗餅二三寸許,連作四五餅。先 將麝香、硫黃各一字填臍內,放蔥餅於臍上,以熨斗 火熨之,如餅爛,再換新餅又熨之,以蔥氣入腹為效。 手足溫,有汗即差,便服四逆湯以溫其內。如熨後,手 足指尚冷,甲下肉黑者死。」〈活人〉
傷寒陽證結胸,死無可藥者:蚯蚓十五條,活者擂爛, 蜜半盞,冷水半椀,灌服。若無蜜,砂糖亦妙。〈良方〉 又法釅酢拌麩皮炒熨,納布袋中,蒸熱熨之,尤速效。 〈海藏〉
中寒身冷脈微,面青黑:蔥白連根切,小麥麩各三升, 鹽二升,以水和勻,分二包,炮令極熱,絹包之,互熨臍 上,冷則用水拌濕,更炒熨之。〈醫鑑〉
《陰陽易》以人手足指爪甲二十片,燒灰為末,米飲調 下,效。〈入門下同〉
赤衣散治陰陽易最效。取室女《月經》布近陰處,燒存 性,為末,米飲調下。
《火劫法》「治發狂。炭火一盆置病人之前,將酢一椀急 沃火內,使煙氣衝入鼻內,須臾自定。」又將涼水噀面 亦可。
大病差後多虛汗,龍骨、牡蠣、麻黃根等分為末,以粉 身。〈良方〉
麻黃「療傷寒,解肌發汗為第一。」去節取五錢,水煎服 之。〈本草下同〉
傷寒熱病,汗後脈洪大,頭痛口燥,大渴。取石膏碎一 兩,水煎服之。
傷寒陰毒:煮百合濃汁,服一升良。
柴胡療傷寒第一,解肌除煩熱。剉作一兩,水煎服之。 傷寒勞復,竹瀝水煎,數數飲之,取汗。
傷寒熱病勞復:梔子十枚,碎,水煎服,微汗。
傷寒昏迷不省人事,皂莢末以紙撚燒煙入鼻,有嚏 可治,無則不治,肺氣上絕也。可治者,隨用皂莢、半夏、 生白礬共一錢半為末,薑汁調服,探吐痰去即甦。〈回春〉 傷寒熱盛,取生棃食之。 傷寒熱病煩渴,菉豆煮作粥,常服之。
傷寒頭痛:取荊芥穗一兩,濃煎服之。〈本草下同〉 風寒用忍冬藤濃煎湯,溫服取汗。
傷寒陰陽毒:取薄荷葉煮汁溫服,取汗良。
傷寒發熱發狂:溫水漬乾人屎,取汁飲之。
鍼灸
[编辑]《素問》曰:「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 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 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 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 刺手少陰太陽。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 腰痛,不可用俛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 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 爭則喘,欬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堪,汗出而 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 出血如大豆,立已。
腎熱病者,先腰痛。酸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 而強。寒且酸,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𣽃 𣽃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 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 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 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 重逆則死。」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 身寒而止也。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 為五十九刺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熱病身先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 九刺。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
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 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內連 腎,少陽之脈色也。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 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 過三日。」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鬲中熱。 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 熱,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頰下逆顴為大瘕, 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鬲上也。」
黃帝問曰:「余聞風者,百病之始也,以鍼治之奈何?」岐 伯對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 在風府,調其陰陽,不知則補,有餘則瀉。」
大風頸項痛,刺風府,風府在上椎。
帝曰:「夫子言治熱病五十九俞,余論其意,未能領別 其處,願聞其處,因聞其意。」岐伯曰:「頭上五行,行五者, 以越諸陽之熱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 瀉胸中之熱也。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 胃中之熱也。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 之熱也。五臟俞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凡此」 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帝曰:人傷於寒,而傳為 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則為熱也。
《靈樞經》曰:「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 於寒即泄,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 廉。」
刺寒厥者,二陰一陽。所謂二陰者,二刺陰也;一陽者, 一刺陽也。
肺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振寒洒洒鼓頷,不得汗出,腹脹煩悗,取手太陰。 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飢則煩,飽則善變, 取手太陰表裏足少陰陽明之經。肉清取榮;骨清取 井經也。
「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 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身熱甚, 陰陽皆靜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則泄。 所謂勿刺者,有死徵也。
熱病七日八日,脈口動,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 淺刺手大指間。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 死。脈代者,一日死。
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 死。
「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後三日中有汗,三 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鍼,五十九,苛 軫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熱病先身濇倚而熱煩,悗乾,脣口嗌,取之脈,以第一 鍼,五十九。膚脹口乾,寒汗出,索脈於心,不得,索之水, 水者腎也。
熱病嗌乾,多飲,善驚,臥不能起,取之膚肉,以第六針, 五十九。目眥青,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鍼於四逆 筋躄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熱病數驚,瘛瘲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鍼,急瀉有餘者, 癲疾毛髮去,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鍼,五十 九,刺骨。病不食,齧齒耳青,索骨於腎,不得索之土,土 者脾也。
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鍼,於其腧及下諸指 間,索氣於胃絡,得氣也。
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取之「湧泉與陰陵泉,取以第 四鍼,鍼嗌裏。」
「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 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 橫脈以止之。
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 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 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 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欬而衄,汗不出,出 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 瘛瘲,齒噤齘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風痙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膕中及血絡出血;中有 寒,取三里。
邪氣之中人也灑淅動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 色,不知於其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 其情。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敗其形。
凡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為開辟門戶,使 邪得出,病乃已。
凡刺寒邪,日以除,徐往徐來,致其神,門戶已閉,氣不 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
《甲乙經》曰:「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頭痛身熱,鼻窒,喘息不利,煩滿汗不出,曲差主之。 頭痛目眩,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主之。 熱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熱病汗不出而苦嘔煩心,承光主之。
頭項惡風汗不出,悽厥惡寒,嘔吐,目系急痛引頞,頭 重項痛,《玉枕》主之。
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空主之。
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衝掖門主之。 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神道主之。
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瘛瘲寒熱,汗不出。惡寒 裏急,腰腹相引痛,命門主之。
頸項痛不可以俯仰,頭痛振寒瘛瘲,氣實則脅滿,俠 脊有并,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悽悽振寒,數欠伸,鬲腧主之。
熱病汗不出,上窌及孔最主之。
背痛惡寒,脊強俯仰難,食不下,嘔吐多涎,鬲俞主之。 熱病頭痛身重,懸顱主之。
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 皮痛,懸釐主之。
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懸釐主之。
熱病胸中澹澹,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滿, 瘛瘲,心痛,氣滿不得息,巨闕主之。
身寒熱,陰都主之。
熱病象瘧,振慄鼓頷,腹脹睥睨,喉中鳴,少商主之。 寒厥及熱,煩心少氣不足以息,陰,濕癢腹痛,不可以 食飲,肘攣肢滿,喉中焦乾渴,魚際主之。
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欬引尻溺出,虛也。鬲中虛, 食飲嘔,身熱汗不出,數唾血,下肩背寒熱,脫色,目泣 出,皆虛也,刺魚際補之。
溫病身熱五日已上,汗不出,刺太淵,留鍼一時取之。 若未滿五日,禁不可刺也。
熱病先手臂瘛瘲,脣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轉珠,兩 乳下二寸堅,脅滿悸,列缺主之。
兩脅下痛,嘔泄上下出,胸滿短氣不得汗,補手太陰 以出之。
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 淫煩滿,舌本痛,中衝主之。
熱病發熱煩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 脅痛,不可反側,欬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 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爛,掌中熱,飲嘔, 勞宮主之。
「熱病煩心而汗不止,肘攣掖腫,善笑不休,心中痛,目 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苦不樂太息,喉痹,嗌乾 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太陵主之。」 「熱病煩心善嘔,胸中澹澹,善動而熱,間使主之。 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 則心暴痛,虛則煩心,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 「心澹澹然」善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時瘛 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 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目痛,瞑頭痛,齲齒痛,泣出 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陽谿主之。
熱病腸澼臑,肘臂痛,虛則氣鬲滿,肩不舉,溫留主之。 傷寒餘熱不盡,曲池主之。
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
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
熱病汗不出,胸痛不可息,頷腫寒熱耳鳴,聾無所聞, 陽谷主之。
泄風汗出,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俛仰,肩弛肘廢, 目痛痂疥生疣瘛瘲,頭眩目痛,陽谷主之。
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 寒,不得臥,氣滿,胸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 不欲食飲,隱白主之。
熱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心痛腹脹,心尤痛甚, 此胃心痛也,大都主之,并取隱白。腹滿善嘔,煩悶,此 皆主之。
熱病先頭重額痛,煩悶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俛 仰,胸滿兩頷痛甚,善泄,饑不欲食,善噫,熱中足清,腹 脹食不化,善嘔,泄有膿血,若嘔無所出,先取三里,後 取太白,章門主之。
熱病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
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 動脈,皆先補之。」
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腫。心痛如錐鍼。刺太谿主之。手足寒至節。喘息者 死。
熱病刺然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鍼。
善齧頰齒。脣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衝陽主之。「胃脘 痛,時寒熱皆主之。」
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讝語,解谿主之。 厥頭痛,面浮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大 喜,喉痹不能言,豐隆主之。
陽厥,悽悽而寒,少腹堅,頭痛,脛股腹痛,消中,小便不 利,善嘔。三里主之。
脅痛欬逆不得息,竅陰主之。及爪甲與肉交者。左取 右。右取左。立已。不已復取。
手足清煩熱汗不出,手肢轉筋,頭痛如錐刺之狀,熱 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痹舌卷乾,臂內廉痛,不可及 頭,耳聾鳴,竅陰皆主之。
膝外廉痛,熱病汗不出,目外眥赤痛,頭眩,兩頷痛,寒 逆泣出,耳鳴聾,多汗,目癢,胸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 處,俠谿主之。
厥四逆,喘氣滿,風身汗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可得行, 足外皮痛,臨泣主之。
身懈寒少氣,熱甚惡人,心惕惕然,取飛揚及絕骨,跗 下臨泣立已,淫濼脛酸,熱病汗不出,皆主之。
下部寒熱病,汗不出,體重,逆氣頭眩飛揚主之。 熱病俠脊痛,委中主之。
身熱狂走,讝語見鬼,瘛瘲,身柱主之。 狂妄言怒,惡火善罵詈,巨闕主之。
熱病汗不出,鼽衄,眩時仆,面浮腫,足脛寒,不得臥,振 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善驚,厲兌 主之。
四、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厥熱脛痛,腹脹皮痛,善 伸數欠,惡人與木音,振寒,嗌中引外痛,熱病汗不出, 下齒痛,惡寒目急,喘滿寒慄,齗口噤僻,不嗜食,《內庭》 主之。
狂歌妄言,怒惡人,與火罵詈,三里主之。
《千金方》曰:「灸傷寒法,初得病,或先頭痛身寒熱,或濇 濇欲守火,或腰背強直,面目如飲酒狀,此傷寒初得 一二日,但烈火灸心下三處:第一處去心下一寸,名 巨闕;第二處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處去心下三 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壯。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數 有異,可繩度隨其長短,寸數最佳。取繩從心頭骨,名 鳩尾,頭度取臍孔中,屈繩取半,當繩頭名胃脘,又中 屈半繩,更分為二分,從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上脘, 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闕。大人可灸五十狀,小兒可 三壯。亦隨其年灸之大小,以意酌量也。若病者三四 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髮際 中,屈繩斷去半,便從髮際入髮中,灸」繩頭,名曰「天牕。」 又灸兩顳顬,又灸兩風池。又灸肝腧百壯,餘處各二 十壯。又灸太衝三十壯,神驗。
魚際陽谷,主熱病振慄鼓頷,腹滿陰痿,色不變。 經渠陽池合谷支溝前谷內庭後谿腕骨陽谷厲兌 衝陽解谿,主熱病汗不出。
孔最,主臂厥熱病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 列缺、曲池,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瘛瘲,脣口 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
中衝勞宮大陵、間使、關衝少衝陽谿、天窌,主熱病煩 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 舌本痛。
勞宮,「主熱病,三日已往,不得汗怵惕。」
三間,主氣熱身熱喘。
曲澤主傷寒溫病,身熱煩心,口乾。
曲池,主傷寒餘熱不盡。
掖「門、中渚、通里,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 溫留,主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
上脘曲差上星陶道天柱上窌、懸釐風池、命門、膀胱 腧,主煩滿汗不出。
飛揚主下部寒熱。汗不出。體重。
懸顱,主熱病頭痛身熱。
少澤,主「振寒小指不用,頭痛。」
玉枕、大杼、肝腧、心腧、膈腧、陶道,主汗不出,悽厥惡寒。 大椎,主傷寒熱盛煩嘔。
懸釐、鳩尾,主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
膈腧、中府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支滿。 神道、關元,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
曲泉,主身熱頭痛,汗不出。
魚際,主頭痛,不甚汗出。
腎腧,主「頭身熱。赤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欲嘔。」
尺澤,主氣隔喜嘔鼓頷,不得汗,煩心身痛。
委中,主熱病俠脊痛。
大都,主熱病汗出且厥,足清。
大白,主熱病先頭重顏痛,煩悶,心身熱,熱爭則腰痛 不可以俯仰。又熱病滿悶不得臥,身重骨痛不相知支正、少海,主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食,身熱項痛 而強,振寒寒熱。
後谿,主身熱惡寒。
光明,主腹足清寒熱汗不出。
復留,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
凡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 間動脈,皆先補之。
熱病先腰脛酸,喜渴數飲,身清,清則項痛而寒且酸, 足熱不欲言,頭痛顛顛然,先取涌泉及太陽井榮。熱 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灸涌泉三壯。煩心不嗜食,灸 涌泉。熱去四逆,喘氣,偏風,身汗面清,皆取俠谿。 凡熱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針。身痹洒淅 振寒,季脅支滿痛。
《活人書》曰:「仲景云: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愈。謂服桂枝湯後,其證 尚自汗發熱惡寒,脈尚寸浮尺弱,而反煩,為邪痹在 陽維經,故可先鍼風池、風府。此二穴陽維之會,非太 陽經也。太陽經穴,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中,名 曰天柱。不鍼此者,桂枝已主太陽病故也。」
期門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處是也。凡婦人病法,當 鍼期門,不用行子午法,恐纏臟膜,引氣上,但下鍼,令 病人吸五吸,停鍼良久,徐徐出鍼,此是平瀉法也。凡 鍼期門,必瀉勿補,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
「臍下一寸五分名氣海,二寸名丹田,三寸名關元。關 元穴是小腸募、足少陰任脈之會,鍼入八分,留三呼, 瀉五吸,灸亦良,然不及鍼。」氣海穴,或作臍下一寸。 《本事方》曰:「傷寒陰毒危極,藥餌無功,速灸臍中三百 壯,又灸氣海、關元各二三百壯,以手足溫煖為效。」 《活法機要》曰:「傷寒大熱不止,取曲池,瀉絕骨,補陷谷 出血,八關大。刺血指間出。」
雲岐子曰:「傷寒頭痛,太陽證,刺完骨、京骨;陽明證,刺 合谷、衝陽;少陽證,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
傷寒熱退後,再發熱,取風門、合谷、行間、絕骨。
《得效方》曰:「傷寒初得一二日,頭痛寒熱,宜灸巨闕上 脘、中脘各五十壯。」
《醫學綱目》曰:「傷寒頭痛,刺合谷、攢竹。」
傷寒汗不出,刺合谷,鍼五分,遍身汗出即出。鍼此穴 發汗大妙。復溜瀉。又商丘腕骨陽谷俠谿厲兌勞宮 風池魚際經渠內庭。又十二經榮穴皆可刺。
傷寒汗多不止,取「內庭、合谷、復溜俱瀉。」
傷寒結胸,先使人心蔽骨下正痛處,左畔揉之,以毫 鍼刺左畔支溝穴,次刺左間使穴,名曰「雙關」;次刺左 行間穴,左邊結胸立效,右亦依上法刺之,慢慢呼吸 停鍼,立愈。
傷寒胸痛,取期門、大陵。
傷寒脅痛,取支溝、陽陵泉。
傷寒手足厥冷。取「大都。」鍼一分。
遍身發熱如火,狂言妄語。氣虛者,補手三里;氣實者, 瀉足三里。
傷寒胸熱不已,「大杼五分,瀉之;又風門五分,留七呼; 中府: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刺入三分,缺盆三分。」 傷寒胃熱不已,「中脘瀉之;又上廉三分,下廉八分,三 里、氣衝。」
傷寒四肢熱不已,雲門三分,灸五壯;肩髃、委中、腰腧, 在二十一椎節下間宛宛中,以挺伏地舒身,兩手相 重支額,縱四體,然後取其穴。針入五分,留七呼,灸七 十壯。
傷寒大熱不退:曲池瀉,絕骨補。
傷寒「熱退後再發熱:風門、合谷、行間、絕骨。」
如脈浮而頭痛,過「在手足太陽,刺完骨、京骨。如脈浮 而長,過在手足陽明,刺合谷、衝陽。如脈浮而弦,過在 手足少陽,刺陽池、丘墟風府風池。此刺頭痛之法也。 傷寒發熱,不識尊卑,曲池絕骨、百勞、湧泉。」
「傷寒邪在三陰內不得交通,故為腹痛。」「手足之經,皆 會於腹。如脈弦而腹痛,過在足厥陰肝、手太陰肺,刺 太衝、太淵、太陵;如脈沉而腹痛,過在足太陰脾、少陰 腎、手厥陰心包。刺太谿、太陵。如脈沉細而痛,過在足 太陰脾、手少陰心,刺太白、神門、三陰交,此刺腹痛之 法也。」
傷寒,六脈俱無,復溜補之,大回六脈,合谷、中極,支溝 一寸半,此穴和脈絕,復溜順骨而下,巨闕三寸三分, 氣衝,灸七壯。
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尺寸脈俱 浮,合谷五分,候遍身汗出即出,針此穴,發汗大妙,復 溜瀉。
大煩熱不止,晝夜無度,用八關《大刺》,熱無度,不可止, 宜陷谷出血。
《萬病回春》曰:「傷寒陰證已極,玉莖縮入,速令人捉定, 急將艾丸菉豆大,放在陰莖口上,灸三壯,其莖即出。 陰證腹痛,灸足小指外側上紋尖,灸三壯,男左女右
導引
[编辑]《保生祕要》曰:「傷風導引法,平身坐定,雙手擦掌,撫腎 囊,兩肘靠膝,以身勢向前,先躬而後仰。如此用力,起 五九之數,約汗透身輕,爽而自愈,慎風邪。」
《運功》定,艮背起念,運上風門穴,多著工夫,蓋風由此 入也。漸運入內,又散出外,上泥丸,降心頭推開,或吐 而愈,不吐亦愈。
傷風發汗導引法,心頭推開至臍,大效。
《運功》「握固,兩手指如拳,腳指亦要拳握固,閉目調息 而臥,自然汗出週身,風邪從汗散矣。」
冒風鼻塞,導引法先清肺經,以兩手指擦鼻兩旁,令 其內外俱熱,如虛火升兩眼,看兩腳底,驗。
傷寒傷風,先飲熱茶或熱湯,項要直,舌捲托之上齶, 兩手作拳狀,兩足指亦縮緊,自然汗發而愈。
附:艮背法初學之士,靜坐片時,將萬念掃除,凝神定 志於水火之中,背之腔子裏,平心元虛處。初從口念 太乙救苦,而漸歸於心,歸於背,存無守有,念茲在茲, 有復冥於無神,自虛而靈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