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3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三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三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十一
小兒頭面耳目鼻病門一
孫思邈千金方〈頭瘡〉
錢乙小兒直訣〈解顱 髮遲〉
張從政儒門事親〈甜瘡 面上瘡 白痜瘡 目疾 瘡疱入眼 疳眼〉
朱震亨平治會萃〈解顱 頭癩〉
方賢奇效良方〈解顱 髮黃〉
萬氏祕傳片玉心書〈解顱 䪿腫 䪿陷 腦疳 髮遲〉
育嬰家祕〈解顱 䪿填䪿陷 髮遲〉
幼科發揮〈䪿陷 枕陷 頸軟 疳眼〉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解顱 䪿陷䪿填 目內證 耳病 鼻病〉
薛氏保嬰撮要〈解顱䪿填䪿陷 耳證 目內證 鼻塞鼻衄〉
徐春甫古今醫統〈顱䪿論〉
王肯堂證治準繩〈解顱 䪿陷 䪿填 天柱倒 頭瘡論 髮遲髮黃
目赤腫痛 外障 痘瘡入目 痘疹餘毒證 眼疳 鼻病 鼻塞 鼻流清涕 鼻乾無
涕 鼻有瘜肉 耳論 耳聾 耳鳴 聤耳〉
李梴醫學入門〈解顱 䪿填䪿陷〉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斑後瞖膜遮睛 雀目〉
小兒衛生總微方論〈解顱 䪿門腫陷論 頭上諸病論 髮 耳中諸
病論 耳中鳴痛 耳中腫瘡出膿汁 眼目病論 鼻中病論〉
陳治幼幼近編〈解顱 䪿陷 䪿填〉
東醫寶鑑〈頂軟 髮不生 胎患 通睛 眼中生贅 青盲 疳眼〉
藝術典第四百三十一卷
醫部彙考四百十一
[编辑]小兒頭面耳目鼻病門一
[编辑]《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頭瘡
[编辑]《論》曰「小兒頭生小瘡,浸淫疽癢,黃膏出,不生痂,連年 不瘥者,名妒頭瘡,以赤龍皮湯及天麻湯洗之,內服 漏蘆湯,不宜傅飛烏膏散,及黃連胡粉水銀膏散。」
《宋錢乙小兒直訣》
[编辑]解顱
[编辑]《解顱》者。生下䪿門不合也。長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 面色晃白。肢體消瘦。皆腎虛也。
〈註〉按:腎主髓,腦為髓之海,前證因父母精血不足,不能榮養,宜用地黃丸補之。有至七八歲,或十四五歲,氣血既盛而自合。若縱恣飲食色慾,戕賊真陰,亦不能盡其壽矣。此證若在乳下,當兼補其母,更以軟帛緊束兒首,使其易合。亦有䪿陷䪿填,俱屬稟不足,或五疳久病,元氣虧損者,仍參後「小便不通」類主之。
髮遲
[编辑]髮久不生,生則不黑,皆胎弱也。
〈註〉前證即五遲之一證也。髮者,腎之榮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養榮而然耳。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甜瘡
[编辑]凡小兒甛瘡久不愈者,俗呼為「香瘡」是也,多在面部 兩耳前。一法:令母口中嚼白米成膏子,臥塗之,不過 三上則愈矣。小兒并母皆忌雞、豬、魚、兔、酒、酢、動風發 熱之物。如治甜指,亦同此法。
面上瘡
[编辑]凡小兒面上瘡,謂眉煉瘡;耳上,謂之轍耳;足上瘡,謂 靴癬。此三者,一究其本,皆謬名也。經曰:「諸痛瘡瘍,皆 屬心火。」乃血熱劇而致然也。或謂「《內經》曰:大概不可 使熱」,以為皆然。此不明造化之道也,慎勿妄信。可用 䤵針刺之出血。一次不愈,當復刺之。再刺不愈,則三 刺必愈矣。《內經》曰:「血實者決之。」眉煉不可用藥傅之, 以其瘡多癢,癢則爬矣,藥入眼,則目必損矣。
白痜瘡
[编辑]夫小兒白痜瘡者,俗呼為「雞糞禿」者是也。可用甜瓜 蔓、龍頭,不以多少,河水浸之一宿,以砂鍋熬取極苦 汁,濾去瓜蔓,以文武慢火熬成,如稀餳狀,盛於磁器 中。可先剃頭,去盡瘡痂,死血出盡,著河水洗淨,卻用 熬下瓜蔓膏子一小盞,加半夏末二錢,生薑自然汁 一兩匙,狗一枚同調。不過三兩上立可。大忌雞豬 魚兔動風發熱之物。
目疾
[编辑]《內經》曰:「熱勝則腫。」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 在鍼則神廷、上星、䪿會、前頂、百會。血之瞖者可使立 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 小兒不可刺。䪿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然小兒水 在上,火在下,故目明。
瘡疱入眼
[编辑]小兒瘡疱入眼者,乃餘熱不散耳,止宜降心火,瀉肝 風,益腎水則愈矣
疳眼
[编辑]夫小兒疳眼數日不開者,乃肝木風熱之致然也。可 調服涼膈散,數服眼開而愈。
《朱震亨平治會萃》
[编辑]解顱
[编辑]解顱者,乃是母氣虛與熱多耳。戴云:「即初生小兒頭 上骨未合而開者,宜以四君子湯、四物湯;有熱加酒 芩、炒黃連、生甘草煎服;外以絹帛繫緊,用白斂末敷 之。」
頭癩
[编辑]小兒頭癩,用紅炭焠長流水令熱洗之,又服「酒製通 聖散。」除大黃酒炒外,以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 白礬為末,調敷。
《明方賢奇效良方》
[编辑]解顱
[编辑]「䪿門,乃母氣血充實,令兒顖門堅實而耐養。如母多 病,氣血虛弱,令兒顖門虛軟而不實。又後頂顖,乃父 之精元氣充實,令兒後頂上堅硬而耐養,如父之元 氣不足,酖酒多慾,令兒後頂虛孔不堅,亦不壽。如父 母俱怯,生下兒女俱不壽。若如此,其父母自亦不能 保於天年。」《前顖》又曰:「信門,道家為泥丸後信,名腦後」 頂門。頭中心頂上。又名百會穴。華陀看面部訣載甚 詳。顖與信同音。凡前後信及百會開而虛。名解顱。
髮黃
[编辑]髮乃血之餘,母之血氣充實,則髮黑而光潤。如母之 血虛,帶漏敗墮,月事不調,或躭酒多淫,或母胎有患, 令兒髮黃焦槁,生疳熱瘡痍之患。
《萬氏祕傳片玉心書》
[编辑]解顱
[编辑]腎主骨髓,脊者髓之路,腦者髓之海也。肝之脈與腎 脈內行於脊骨之中,上會於腦,故頭破解顱、脊疳之 病。又肝腎之風熱,子傳於母之病也。
《解顱》者有二。或生下之後。頭縫四破。頭皮光急。日漸 長大。眼楞緊小。此髓熱也。
又有生下五六個月後,顖門已合而復開者,此等小 兒,大數難養,腎肝風熱之病,宜加味瀉青丸主之,所 謂實則瀉其子也。《蘆薈》瀉青丸加黃蘗、黃芩、黃連等 分,碾末蜜丸服。
《解顱八物》有熱加連,以綿繫束。香附、白斂。
䪿腫
[编辑]乳食不常饑飽起,寒熱積脾氣上沖,致成䪿腫隨輕 重,風熱相交未易攻,治宜退熱疏風證,瀉青丸子顯 神功。
䪿陷
[编辑]瀉泄久而氣血虛,不能上沖元氣虧,狗脊炙黃為細 末,雞卵白調服即愈。藥用參苓白朮散,服之䪿陷頓 能除。
腦疳
[编辑]腦疳者,小兒生後生瘡成餅,狀如覆盤,此風熱也。宜 加味瀉青丸,加蔓荊子、白蒺蔾炒。
髮遲
[编辑]髮乃血之餘,腎之苗也。小兒髮久不生,雖生不黑而 稀,此由腎氣衰,而血氣不足之故也。地黃丸主之。
《育嬰家祕》
[编辑]解顱
[编辑]兒本虛怯,由胎氣不成,則神氣不足,目中白睛多,其 顱即解,面色恍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二八之數,若 戒色慾,多不過四旬而亡。
「解顱有二,初生後頭骨漸開,此胎氣怯弱,腎不足也。 有合而復開者,自顱至印堂有破痕,可開一分;又有 頭四破成縫者,此皆解顱。由病後腎虛,水不勝火,火 氣上蒸,其髓則熱,髓熱則解,而頭骨復分開矣。腎虛 者,宜服地黃丸,以補腎之不足;調元湯、十全大補湯, 母子共服之,以補脾胃,使氣血漸實,其顱自合矣。其」 髓熱者,宜通聖散為丸服,去硝不用,外用封顖法,或 用軟帛緊束,有作巾遮護,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又有兒生後頭漸大,頭皮赤,光眼小,此腦疳也。乃受 父母熱毒之氣,藏於腎中,上熏於腦,故頭大漸紅也, 此難養,不出二八之數。其未周歲,滿頭生瘡結餅,作 癢作痛,兒不能忍,日夜啼哭者,亦難養也,宜服前「苦 參丸。」及「松皮散」敷之。
䪿填䪿陷
[编辑]顖填顖陷《訣》云:熱甚則腫,虛熱則陷。 顖陷者,顖門腫起,骨高突也。經云:熱甚則腫,由邪火 炎上,使清明之氣上升而不降。其證有二:以手摸之, 腫堅實者,此有寒邪在表,腠理閉,寒熱不得出,所謂 氣上沖則堅勁者是也,宜升陽散火湯,此鬱則發之 也。如摸之,其腫虛浮者,此積熱在裏,熏蒸於上,所謂 氣上沖則柔軟者是也。宜酒製神芎丸。此高則抑之 也。一發一下。中病即止。
===頭瘡===頭生胞瘡者,初因皮破成瘡,膿水不乾,頭毛粘結,內 生虱,痒則抓之,年久不愈,有成癩頭,當先去其虱,用 石菖蒲煎湯洗之,其虱盡死,待乾用水銀、膩粉二味 放碗中,以指研勻,入津調濕,指蘸藥搽瘡上四畔及 髮內,虱盡去,方用秋牛皮。口上煙膠,不拘多少,松 香研末,入輕粉少許,雄黃少許,熬熱,熱油調塗患處。 頭生軟癤者,年久不愈,用紫金丹塗之效。
髮遲
[编辑]頭之有髮,猶山之有草木也。髮者血之餘,髮之多寡, 由於血之盛衰也。《坎》為血卦,血者腎之液,髮者腎之 苗也。故其色黑也。兒髮久不生,生不黑者,皆腎虛也, 宜地黃丸主之。
大病後,其髮成穗,或稀少者,乃津液不足,疳勞之外 候也。宜「集聖散主之。」
《幼科發揮》
[编辑]䪿陷
[编辑]䪿陷者,謂䪿門陷下成坑也。其證有二:《經》云:「陷者,下 氣虛也。」大病之後,津液不足,真氣下陷成坑窟者,宜 大補元氣,調元湯加升麻主之。有脾胃虛弱,飲食減 少,脾主肌肉,肉去皮薄,顖門露見,非陷也。宜服肥兒 丸、參苓白朮散補脾胃,則能飲食,肌肉自平,䪿不露 矣。
枕陷
[编辑]又有後枕陷者,《活幼心書》謂其證尤重於䪿陷者,此 大虛極,百無一活。殊不知此非病也,乃父母之過也。 初生兒頭骨未合,當用菉豆作枕枕之,常與移動,勿 使只在一邊,則頭骨必正矣。此後枕骨陷下者,乃兒 臥日久之所致也。若難養,則頭骨四破,高下成縫者, 皆非壽子也。
頸軟
[编辑]頭仰者,頸軟也。頸者,頭之莖也,一名「天柱骨。」頸軟者, 乃天柱骨不能任元,而前後左右傾倒也,此惡病也。 其證有二:小兒初生便頸軟者,皆胎稟不足,腎氣虛 弱也。腎主骨,脾主筋,筋不束骨,其骨則折,母能令子 虛也。此兒難養,縱長不及四旬,腎氣虛矣,宜服地黃 丸加當歸、續斷主之。有因大病之後,頭骨不能起者, 此血氣虛弱也,宜十全大補湯,煉蜜丸服。《經》云:頭者, 清明之府也。頭仰斜欹,神將去矣。凡大病人有是證, 難治。
疳眼
[编辑]此證多是飲食炙煿,甘辛積熱,以致脾胃成疳,上攻 眼目,赤澀烏珠有瞖,久漸變白,宜速治療,若不早除, 多成痼疾。初服清熱飲,次服「五疳丸。」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解顱
[编辑]仲陽謂解顱生下而顖不合,腎氣不成也。長必少笑。 更有目白睛多,晃白身瘦者,多愁少喜也。餘見腎虛 證。楊氏曰:「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者,腎主髓,腦 為髓海,腎氣有虧,腦髓不足,所以頭顱開而不能合 也。人乏腦髓,如木無根,凡得此者,不遠千日,其間亦 有數歲乃成廢人。設有此證,不可束手待斃,宜與錢」 氏地黃丸。仍用南星微炮為末。米醋調敷。於緋帛烘 熱貼之。亦良法也。柏子仁散、三辛散等劑傅之尤妙。
䪿陷䪿填
[编辑]䪿陷者,始因臟腑有熱,渴飲水漿,致成洩利。久則血 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䪿陷如坑,不能平滿。用狗 頭骨炙黃為末,雞子清調敷之。「顖填」者,顖門腫起也。 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饑飽無度,或寒或熱,乘于脾家, 致使臟腑不調,其氣上衝,為之填脹,䪿突而高,如物 堆起,毛髮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衝則牢。〈音昂履頭 也腫硬如履頭突起〉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 量輕重,兼與調氣。小兒肝盛,風熱反攻亦然,此證未 易退差。或熱證用大連𧄍散以消之。有表熱證,柴胡 散主之,又有封䪿散掩之。論曰:小兒胃氣沖和,則腦 髓充盛,䪿頂漸合。若胃氣熱,熏蒸臟腑,則渴而引飲, 因致洩利,令臟腑壅熱,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所 以顖陷也。《聖濟經》用當歸散、地黃丸。
目內證
[编辑]「目內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 主之。清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 黃散主之。無精光,腎虛,地黃丸主之。」《龍木論》:「小兒以 鬥睛候,皆因失誤築打,損著頭面額角,兼倒仆,令兒 肝受驚風,遂使兩眼鬥睛。宜服牛黃丸,口議血眼。宜 服生熟地黃散,流行血氣。熱毒,服小防風湯,風毒,服」 小流氣飲,積毒服「小菊花膏主之。」斑瘡入眼,決明散、 蔤蒙花主之。又有犀角散、石楠散,通頂為妙。或瀉後, 眼如上膜,或痘疹入眼,眼不能開,及諸證眼定無精 光,難治。
耳病
[编辑]耳者,腎之候。小兒腎經氣實,其熱氣上衝於耳,遂使 津液壅滯,為膿為汁者也。亦有澡浴水入耳中,水濕停留,搏於血氣,醞釀成熱,亦令耳膿,久而不瘥,變而 聾耳,龍骨散主之。又湯氏有「五般停耳候:停耳者,常 有黃膿出是也;膿耳者,常有紅膿出是也;纏耳者,常 有臼膿出是也;底耳者,裏面腥臭;囊耳者,裏面虛鳴」, 時出清膿。然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風水入耳,內有積 熱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則成聾。胭脂膏等治之仍 服化痰退熱等劑,即愈。
鼻病
[编辑]凡牙兒三朝五日六晨一臘,忽然吻乳鼻塞,不能開 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時,鼻中出息,吹著兒顖, 或以水浴洗,用水溫冷,不避風邪,所以致兒鼻塞,宜 與「通關膏」傅之,消風散服之。或有驚悸作熱,薄荷散 與服,生者亦佳。
又有鼻衄,是熱搏於氣而乘於血也。肺主一身之皮 毛,口氣開竅於鼻,蘊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 乘於血,血得熱而妄行,從鼻中出者,名鼻衄也。或未 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治法皆依《大方》,而 分劑略輕耳。黃芩湯、犀角地黃湯主之,生地黃、茅根 煎服尤佳。
鼻衄者,黃芩主之。清肺飲子治𧏾鼻,涼膈。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解顱顖填顖陷
[编辑]夫腎主骨,腎氣實則腦髓充而顖早合,骨脈盛而齒 早生,腎氣怯則腦髓虛而顖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 足,宜地黃丸補之。若在乳下,當兼補其母,調補脾腎 為善。亦因所稟腎氣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虧損所 致,並用補中益氣湯。亦有瀉痢氣血虛,脾胃不能上 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並冷,前湯加薑桂未應,虛寒 甚也。急加附子。緩則多致不救。
耳證
[编辑]耳者,心腎之竅,肝膽之經也。心腎主內證,精血不足; 肝膽主外證,風熱有餘。或聾聵,或虛鳴者,稟賦虛也; 或脹痛,或膿痒者,邪氣客也。「稟賦不足,宜用六味地 黃丸。肝經風熱,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梔子 清肝散;未應,佐以六味丸,間服九味蘆薈丸。若因腎 肝疳熱,朝用六味丸,夕用蘆薈丸。若因食積內熱,用 『四味肥兒丸』。」若因乳母膏粱積熱而致者,宜加味清 胃散。脾經欝結而致者,加味歸脾湯。肝經怒火而致 者,宜加味逍遙散。皆令乳母服之,兼與其兒少許,不 可專於治外,不惟閉塞耳竅,抑亦變生他證,延留日 久,遂成終身之瞶矣。慎之!
目內證
[编辑]經曰:「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 氣之所常主也。」又曰:「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 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故白睛屬 肺,黑睛屬肝,瞳人屬腎,上下泡屬脾,兩眥屬心,而內 眥又屬膀胱。五臟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心實 熱也,用導赤散;赤微者,心虛熱也,用生犀角散。肝主 「青,青甚者,肝熱也,用瀉青丸。淡青者,肝虛也,用地黃 丸。脾主黃,黃甚者,脾熱也,用瀉黃散。淡黃者,脾虛也, 用異功散。」目無精光,及白睛多黑睛少者,肝腎俱不 足也,用地黃丸加鹿茸。晝視通明,夜視罔見者,因稟 陽氣衰弱,遇夜陰盛,則陽愈衰,故不能視也,用沖和 養胃湯。凡赤脈瞖物,從上而下者,屬足太陽經,用東 垣選奇湯。從下而上者,屬足陽明經,用《局方》流氣飲。 蓋瞖膜者,風熱內蘊也。邪氣未定,謂之「熱瞖」,而浮於 外;邪氣已定,謂之「水瞖」,而沈於內。邪氣既深,謂之陷 瞖,宜升發之、退瞖之藥佐之。若上眼皮下出黑白瞖 者,屬太陽寒水。從外至內者,屬少陽風熱。從下至上 綠色者,屬足陽明及肺腎合病也。疳眼者,因肝火濕 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瞖,睫閉不 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 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 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 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 用補中益氣湯。暴赤腫痛者,肝火熾盛也,用龍膽瀉 肝湯。多淚羞明者,肝心積熱也,用生犀散。亦有肝腎 虛熱者,用地黃丸。風沿爛眼者,膈有積熱也,用清胃 散。時時作痒者,膿潰生蟲也,用點藥紫蘇膏。眼睫連 劄者,肝經風熱也,用柴胡清肝散。若生下目黃壯熱, 大小便祕結,乳食不思,面赤眼閉者,皆由在胎時感 母熟毒所致,兒服瀉黃散,母服地黃丸。若乳母膏粱 積熱,致兒目黃者,令母服清胃散。若肢體面目爪甲 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者,難治。又有痘疹後餘毒未盡, 上侵於目者,屬腎,肝虛也,用「滋陰腎氣丸。」前證宜審 治其母,兼調其兒。
鼻塞鼻衄
[编辑]《巢氏》云:「鼻乃肺之竅,皮毛腠理,乃肺之主,此因風邪 客於肺,而鼻塞不利者,宜用消風散,或用蔥白七莖, 入油膩粉少許,擂攤絹帛上,掌中護溫,貼顖門。因驚 仆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者,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子。左臉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後用地黃丸。 右臉赤,乃肺大腸實熱也,用瀉白散。鼻色赤,乃脾胃」 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虛熱也,用異功散加 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後用楊氏地 黃丸;淡白色,用六君子湯;頦間色赤,用四物湯加山 梔;赤甚用五痳散。小便赤色,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 脣色白,用六君子湯;久不愈,用麥門冬飲子。若初病 元氣未虧,乳食如常,發熱壯熱,二便祕結,作渴飲水, 臥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久元氣 已虧,食少發熱,口乾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臨臥 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為要。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顱顖論
[编辑]《顱顖經》曰:「顖門未合,筋骨柔弱。顖門青筋,脈虛不榮。 顖門常坑,滑泄便便。顖門突起,風疾不止。顖門久冷, 吐利清清。顖門虛軟,顛癇不免。顖門扁闕,暴泄易脫。 䪿門喎長,風作必亡。䪿門連額,驚癇易得。䪿門未完, 怕熱怯寒。䪿門緩收,胎氣不周。䪿門動數,神昏氣弱。 䪿門寬大,多疾受害。顱䪿者,精神之門戶也,開竅之」 橐籥也。上下相貫,百會相通,七竅應透,五臟所藉。泥 丸之宮,魂魄之穴,氣實則闕,氣虛則開,良由長大,不 可不合,醫師見之,當知可否,用藥消息之。䪿門寬大, 受病深重,恐藥難療,不可不慎也。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解顱
[编辑]父精不足則解顱,眼白多。
解顱者,人之無腦髓,如木無根。古人雖有良方,勞而 無功也。亦不可束手待斃。宜依《錢氏》「補腎」,萬一有可 生之理,《錢氏》補腎地黃丸加鹿茸之類是也。
曾氏云:「凡得此候,不及千日之內,間有數歲者,偶因 他疾攻激,遂成廢人。若氣色清明,能飲食者,多服調 元散、補腎地黃丸。旬日內頗見效者,次第調理,或有 可治。若投藥後如故,亦難療矣。」
田氏云:「解顱治法,宜用生地散。」
䪿陷
[编辑]曾氏云:「䪿陷者,虛之極也。胃氣虛寒則䪿陷,慢驚中 有之。胃寒脾困吐瀉者,為虛極,急以金液丹、固真湯 及諸救元等藥治之,外則貼以烏附膏。」
有後枕陷者,其證尤重。治法以顖陷藥同,不效亦為 難療。此大虛極,百無一活耳。
䪿填
[编辑]䪿填之證,亦有因小兒脅下有積,咳且啼而氣上逆, 啼甚久,其氣未定,因而乳之者。肝氣盛,風熱上衝者, 皆能令䪿填。當一一審其因而治之。寒者溫之,熱者 涼之,氣上逆者和而降之。肝氣盛者瀉青為主。熱證 裏多大連𧄍湯,表多柴胡散,虛者以補中益氣湯送 下地黃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言不盡意。
曾氏云。世言䪿腫。皆以為熱。殊不知有陰陽二證。切 宜詳辨。堅硬為陰。紅軟為陽。故《嬰孩寶書》云。寒氣上 衝則牢。熱氣上衝則柔軟,正此之謂。若陰證,以勻 氣散、理中湯主之。陽證,用玉露飲、當歸散、防風湯為 治。
《石壁經》歌曰:「積聚脾中熱不通,致令面赤口脣紅。胸 高夜嗽多填脹,休使流傳肺有風。喉裏作聲涎上壅, 䪿門腫起熱來衝。但教涼膈安靈腑,能使三朝速有 功。」
積有冷熱,皆能作腫,冷則糞白,或酸臭氣衝人,亦有 蟲出,其食物皆不能化,腹脹滿而多困,喉中亦鳴也。 熱則使多渴,其糞赤,面色亦黃赤,口內臭氣,亦蟲出。 各看其證候調治,且須分水糓去積,并調氣。冷則溫 脾胃,熱則去其熱,化涎止渴。顖陷則冷也,腫則熱也。 積熱顖虛腫,宜將《時氣門》中三十六種除濕散膿,煎 桑白皮湯下。
《形證論》云:「肺熱生風,涎鳴䪿腫,將白丁香膏一二服, 或南星丸一二服便退。」
《祕要指迷論》方:「凡小兒生下一月日內或䪿門腫,此 乃受胎熱氣,即用黃蘗膏塗於足心湧泉穴,如陷即 用半夏膏塗手心,此乃嬰兒腎受冷,氣邪干心,致令 病生。黃蘗、半夏皆為末,皆冷水調貼。」
天柱倒
[编辑]王先生云:「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久不進飲食,患來日 久,諸候退,只是天柱骨倒。醫者不識,謂之五軟候,須 進金靈散、生筋散。」
《形證論歌》「天柱纔倒道難醫,算來此病非心脾。若患 先須因吐瀉,不曾調氣至尩羸。大患傷寒無汗脈。」
《鳳髓經》此一句云:「卻被傷寒無浮脈。」
定應妙藥療他遲。無此卒然生此患,又兼不辨四肢 肥。身軟難堪頭似石,面紅脣赤臉如緋。此病多因傷 腎熱,後來因熱病相隨。
此兩句在《鳳髓經》即云:「此患只應傷膽熱,後來伏熱又相隨。」
肝受熱風天柱倒,但將涼藥與維持。貼須性熱筋方緩,立見溫和請勿疑。「吐瀉項軟惟調氣,傷寒柱倒不 須醫。」
此或傷寒或吐或瀉,乘虛邪毒透入肝脈,熱邪所侵, 是「致令筋軟長,或手足軟而不解舉,或項頸軟而不 解舉。若有前證,即須涼膈。若吐瀉則先調胃氣貼項, 并服涼肝膽藥,不可太熱,亦恐過寒。」
頭瘡論
[编辑]小兒頭瘡,是六陽受毒,熱而攻頭成瘡也。若頭上散 成片,常常燥痒,毛髮稀少,有類白屑,此因積熱上攻, 名曰禿瘡。瘡雖生於頭,世人只知以藥外傅得愈,不 逾旬月,其瘡又發。何為而然?蓋頭者,諸陽所會之處。 《洪範》五行,火曰「炎上。」熱毒上攻,兩陽相灼,故瘡生於 頭。法當解陳莝之積熱,導心經之煩躁,斯可矣。 小兒久癩頭。以「防風通聖散」酒製。除大黃另研為末。 再用酒拌曬乾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日四五服。至 三十貼見效。
髮遲髮黃
[编辑]《巢氏》云:「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華在髮。小兒有稟性,少 陰之血氣不足,即髮疏薄不生,亦有因頭瘡而脫落 不生者,皆由傷損其血,血氣損少,不能榮於髮也。足 少陰腎經,其血氣華於髮,血氣不足,則不能潤悅於 髮,故髮黃也。」
目赤腫痛
[编辑]曾氏云:「熱極挾風,則目赤腫痛,晝夜不開,驚啼不已。 先用九仙散,水薑、蔥煎服;次三解散,溫米泔水調下, 及點以黃連膏。」
若夫天行時證,暴赤腫痛,晝夜苦甚,久則昏矇。治法 先以九仙散解表,次以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大黃、薄 荷、竹葉、生地黃,水煎服。併投草龍膽散,及點以黃連 膏,貼以清涼膏。
有孩兒胃氣素虛,脾氣實盛,眼泡赤腫,羞澀不開,遽 按苦寒之劑以退赤腫,反傷脾胃,不吐則瀉,或四肢 微寒,復以溫藥調治,則目疾轉加。宜先用㕮咀五苓 散,水薑燈心煎服,次投瀉黃散自愈。
有心脾蘊熱經久,及肝受邪熱,致兩目羞明,眼泡浮 腫,微有紫色,大腑閉或流利,小便澀,或通順。先以百 解散發表,次投明目飲,自然平復。仍忌酒葷三五日。 有小兒薄劣,多致塵埃入目,揩摩成腫,發熱作痛,啼 哭不已,用辟塵膏治之立效。
余平生無眼赤之患,用之如神。大人小兒可通用。凡 眼赤澀之初,只用自已小便,張目溺出,用一指按抹 眼中,便閉目,少頃即效。此以真氣逼去邪熱也。
外障
[编辑]小兒病,目生瞖,不可輕用點藥,只以服藥內消為主, 看赤脈上下內外,分經處治。
痘瘡入目
[编辑]痘瘡之毒,發於五臟六腑,毒之盛者,眼必受之,古人 留護眼之法,其意深矣。凡瘡出太甚,兩眼常出淚者, 肝熱也。此時眼中無瘡,但內服瀉肝火之藥。蓋眼中 之痘,常在收靨不齊之後有之。如瘡入目成膚瞖者, 切不可用點眼藥,損睛破瞳,成廢人矣。痘疹收後,目 不可開者,肝熱則目澀不敢開,明暗皆然。心熱見明 「則合,暗處則開,謂之羞明」,此有餘熱在心肝也。如瘡 未成膿,腫去目開者,瘡已過期,收靨不齊;目閉不開 者,瘡壞欲變;目上竄者,心絕也;直視不轉者,腎絕也; 非泣而泪自出者,肝絕也;微瞑者,氣脫也;血貫瞳子 者,火勝水竭,皆死候也。
痘毒入眼而虛弱者,不宜涼劑,俟靨後治之。雖有目 瞖,切不可用點藥,只宜活血解毒,俟五臟和平,瞖當 自去。若誤用點藥,則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丹溪》云:「如痘傷眼,必用山梔、赤芍、決明、歸鬚、連𧄍、防 風、桔梗、升麻,小劑末之調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後,血 氣完復,則自明矣。」
張炳云:「治瘡疹後毒氣攻眼,或生瞖膜赤黑之類,宜 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兼用黑豆皮、糓精草、海 蛤、甘草等分為末,用熟豬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 痘毒目瞖,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蔤蒙花等分為 末調服。」
《丹溪》云:「痘後生瞖,數服效。用葳靈仙、仙靈脾等分,洗 凈,不見火與日,為細末,每服隨時。」
《錢氏》黃蘗膏痘初出,塗面護眼調肝散治瘡疹太盛, 服之不入眼。
痘疹餘毒證
[编辑]痘疹為毒最重,為自稟受以來,蘊積惡毒深久之故。 古稱曰「百歲瘡」,謂人生百歲之中,必不能免一發,則 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皆為其擾亂一番,正氣大 虛,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為疾。況目又清純之 最者,通於肝膽,肝膽為清凈之府,邪正不並立,今受 濁邪熏灼,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而病亦易侵,皆 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於病中食物太過懷藏太暖,誤投熱藥,多食甘酸而致病者;或於病後 因虛未復,恣食辛辢燥膩,竭視勞瞻,好烘多哭,衝冒 風沙煙瘴而致病者。有為昏蒙流淚之內證者;有為 赤爛星障之外證者;有餘邪蘊積,為凝脂、黃膜、花瞖、 蟹睛等證之重,而目精凸者;有餘邪偶流為赤絲、羞 明、微星、薄瞖等。證之輕而病自消者,輕重淺深,亦各 隨人之犯受,所患不一,當驗其證而審其經以治之, 不可執一,反有激變之禍。蓋痘疹之後,人同再造,比 之常人不同。若有所悮,貽害終身,行斯道者,宜加謹 焉。大抵治之早,則易退而無變,遲則雖無變,恐血氣 凝定,即易治之證亦退遲矣。今人但見痘後目疾,便 謂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損者,縱久遠亦有可治之理。 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瞖沈滑澀損者,則不治耳。 倪仲賢云:「斑疹餘毒所害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 而異,總以麢羊角散主之。便不鞕者,減硝黃。未滿二 十日而病作者,消毒化斑湯主之。」
眼疳
[编辑]《龍木論》「治小兒疳眼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頭腦上 有瘡,或因經多時瀉痢,潛腫疼痛,淚出難開,膈間伏 熱氣,肝風入眼。初患此疳時,癢澀揉眉咬甲,致令瞖 生,赤腫疼痛,淚出難開,臉硬白睛遮滿,怕日合面臥, 不喜擡頭。此疾不宜燒灸頭面,恐損眼也。切忌點藥, 宜服殺疳散、退瞖丸。」 《聖惠》論:「夫肝開竅於目,目者肝」之候。若小兒內有疳 氣,肌體瘦羸,而臟腑挾於風熱,壅滯不得宣通,因其 乳食過多,胸膈痰結,邪熱之氣上攻於目,則令腦熱 目癢,或赤爛生瘡,或生障瞖,漸漸遮睛,久而不瘥,損 於眼目,故號「眼疳」也。
《玉訣》云:「此患先與涼膈,後瀉肝,次淋洗之,即無誤也。」 又云:「此患小兒肝熱,宜瀉肝散、蕤仁膏涼膈退熱。」又 云:「小兒疳眼,雀目、斑瘡入眼者,先與利膈退熱、涼心 經,後與疳藥也。」
鼻病
[编辑]張渙云:「按小兒肺氣通於鼻,氣為陽,若氣受風寒,停 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使津液不收,則多涕。若冷氣 久不散,膿涕結聚,使鼻不聞香臭,則成齆鼻。若挾熱 則鼻乾,皆妨害乳食。」
鼻塞
[编辑]《演山》云:「凡牙兒鼻塞,宜以通關膏傅之,消風散服之。 通關膏,用白殭蠶、豬牙皂角、荊芥、香附子、川芎、細辛 等分為末,蔥白同研,傅䪿至妙。」
鼻流清涕
[编辑]《聖惠》云:「肺氣通於鼻,若其臟為風冷所傷,冷隨氣乘 於鼻,故使液涕不收也。」夫津液涕唾,得熱則乾燥,得 冷則流溢也。
鼻乾無涕
[编辑]《聖惠》云:「小兒肺臟壅滯,有積熱上攻於腦,則令腦熱 也。又肺氣通於鼻,主於涕。若其臟有熱,則津液乾燥, 故令無涕也。」
鼻有瘜肉
[编辑]《千金翼》論曰:凡人往往有鼻中肉塞,眠食皆不快利, 得鼻中出息,而俗方亦眾,而用之皆無成效。惟見《本 草》云:「雄黃主鼻中息肉。」此言不虛。但時人不知用雄 黃之法,醫者生用故致困斃。曾有一人患鼻不得喘 息,余以成鍊雄黃,日內一大棗許大,過十日肉塞自 出,當時即得喘息,更不重發。
其鍊雄黃法,在《千金翼》仙丹方中具有之,宜尋求也。
耳論
[编辑]張渙云:「小兒耳中諸病,由風入於腦,停積於手太陽 之脈,則令耳聾。風與濕相搏,則兩耳生瘡。又兒稍大, 見月初生,以手指之,則耳下生瘡者,名月蝕瘡。又乳 母與兒洗浴悮,令水入耳中,水濕停積,搏於血氣,蘊 結成膿,謂之聤耳。」
《寶鑑》歌云:「太陽入耳損聽聰,氣滯時多耳必聾。鳴是 風并氣相擊,痛應腦戶有邪風。腎熱欝蒸聤耳患,日 深疼痛出稠膿。不有稠膿非此患,只因滴水入其中。」
耳聾
[编辑]巢氏云:「手太陽之經,入於耳內,頭腦有風入乘其脈, 與氣相搏,故令耳聾。」
耳鳴
[编辑]《巢氏》云:「邪氣與正氣相搏,故令耳鳴,久即邪氣停滯, 遂成聾也。」
聤耳
[编辑]《巢氏》云:「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 有熱者,熱氣上衝於耳,津液壅結,即生膿汁。亦有因 沐浴水入耳中,而不傾瀝令盡,水濕停積,搏於血氣, 蘊結成熱,亦令膿汁出,皆謂之聤耳。久不瘥,即變成 聾也。」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解顱
[编辑]解顱原是腎家虛
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宜腎氣丸或八物湯加酒炒芩、連;外用南星、白斂為末,醋調攤紅帛上,烘熱貼之。或虎頭骨燒灰,油調敷縫中,外作頭布遮護其父母,宜服「腎氣丸」 、虎潛丸,俾精血充足,後育子女,無是患也。
䪿填䪿陷
[编辑]風熱䪿。填脾虧陷。
䪿填者,肝氣盛,風熱衝上而成此候也。《玉環集》·歌曰:「䪿門腫起定為風,此候應醫也不中,若或加坑如盞足,七日之間命必終。」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编辑]斑後瞖膜遮睛
[编辑]《海藏》云:「東垣治斑後風熱餘毒,瞖腰氣障遮睛,以瀉 青丸治之大效。」《保命集》云:「退瞖膜妙,不特斑後,減大 黃服。」余以為肝經久蘊風熱,乃生瞖膜,瀉青丸正所 以拔病根也。
小兒斑疹後,毒上攻於目,瞖膜腫痛,脈實強壯能食 者,羚羊角散加減以解之。氣血虛而胃弱者,須以補 養為先,而佐以解毒,斯得之矣。丹溪曰:「犀角性升散, 較諸角尤甚。痘後有餘毒者用之,如無餘毒,虛虛之 禍,如指諸掌,不可不知。」
雀目
[编辑]小兒雀目,屬肝脾二經,脾弱者健脾,肝虛者養血,宜 分兩途,飲食面色如常,但夜不能見物,還明飲妙。
小兒衛生總微方論
[编辑]解顱
[编辑]腎氣盛者,顖小而合早。腎氣怯者,解顱而顖不合。顱 不瘥而病交攻,極難將護,最為大病。
䪿門腫陷論
[编辑]小兒初生,皆有顖門者,臟氣未充,骨髓未完,滋養未 備故也。臟腑皆以脾胃為養,兒自生以後,得五糓所 滋,則臟氣充而骨髓完,所以兒至能食則顖門合也。 顖門者,繫於脾胃。《聖濟經》言:「衛顖之天五。」五者土也, 脾胃屬焉。小兒有顖腫者,由脾胃不和,冷熱不調,或 怒啼飲乳,或喘急咳嗽,致陰陽氣逆上衝而䪿腫也。 熱則腫而軟,冷則腫而硬。又有䪿陷者,或因瀉痢,或 小便頻數,或曾服清藥以利小便,或本怯氣弱,或別 病纏綿,皆使臟虛而不能上榮於顖,故令顖陷也。此 皆小兒惡證,得愈者鮮矣。
頭上諸病論
[编辑]小兒頭上生軟癤者,由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皮膚,持 於血氣,壅滯經絡,蘊結而生。亦如身上生癤無異。但 生在頭上,始則赤腫而硬。其邪微者,散則自消,其邪 甚者,腫赤內搐潰,膿血作痛。以頭上皮緊至熟,多不 能去膿,根中有惡汁不盡,因而復發。或在根邊別生, 連續不瘥,常常拱膿,故名曰「軟癤。」
小兒頭有禿瘡者,按《九蟲論》云:「是蟯蟲動作,與風邪 相乘,上於頭之皮膚,搏於血氣,傷其榮衛而所生也。 榮為血,受病則為赤禿;為氣,受病則為白禿。」榮在內, 邪稍難干,故患赤禿者少;衛在外,邪易得著,故患白 禿者多。其始生如癬之斑點,上有皮屑,漸漸作痂,以 成其瘡,遂至滿頭髮落殆盡。若刮去其痂,則瘡皆是 孔眼,大小不等,如蟲之窠有膿汁出,不痛而癢,癢乃 不可禁,是知有蟲為風也。又一種俗呼為「鬼舐頭」,小 兒有頭瘡,過夜被鬼舐之,則引及滿頭,有赤痂,或云 便赤禿也。
小兒頭瘡者,由臟腑有熱,上衝於頭,外被風濕,復相 乘之,搏於血氣而生其瘡,故曰「頭瘡。」此候與禿瘡特 異。且禿瘡者,有白有赤,硬痂遍滿其頭。此頭瘡者,但 一兩處生其痂,並不白硬而乾,時時常有膿血濕汁, 俗呼為「長頭瘡。」小兒失於沐浴者,便生此瘡也。
髮
[编辑]心氣盛者,形神清而多髮;心氣怯者,髮久不生,生則 不黑。心主血,髮為血之餘,怯則久不生也。
耳中諸病論
[编辑]小兒有忽患耳聾沉聽者,由風邪乘於手太陽之經 也。邪隨其經入於耳內,邪正相搏,氣停塞滯,則令耳 聾,不能聰聽於音聲也。輕者則為「沉聽」,謂耳中沉沉 然,輕小之音則不辨,重大之聲纔聞也。
耳中鳴痛
[编辑]小兒有耳中或鳴或痛者,由風邪入耳,與正氣相干, 搏於血氣者即為鳴,搏於經絡者即為痛也。
耳中腫瘡出膿汁
[编辑]小兒有耳中腫,或生瘡出膿汁者。由風濕相乘入於 耳,邪正相干,搏於氣血,傷於經絡,輕則為腫,重則生 瘡。若津液結潰,變為膿血汁出。又有因水或眼淚入 耳,停搏正氣,亦為膿汁,俱名「聤耳」,又名「膿耳」也。
眼目病論
[编辑]小兒眼目生病者,多因恣食甘酸,臟生邪熱,熏炙肝 經,衝發於目,或為赤腫痒痛,或眵淚隱澀,或生赤脈, 或生瞖膜。又痰飲毒氣漬肝,致臟氣不得宣通者,則精華未得明審,故黑睛雖全,而視物䀮䀮,此名睛盲。 若晝日明至暝不見物者,此邪干經之陰也,謂之「雀 目」,言如鳥雀之目,暝時無所見也。又有障眼者,乃氣 毒障幔其睛也。又有疳肝之氣衝於目者,亦能生其 瞖膜,以為遮障也。
鼻中病論
[编辑]肺氣通於鼻,氣不和,為風冷所乘,停滯鼻中,搏於津 液,使涕凝結,壅氣不通快,不聞臭香,謂之「鼻塞。」若風 冷搏於血氣,而生息肉塞滯者,謂之「齆鼻。」若風濕相 搏,則鼻內生瘡,而有膿汁出也。若腦熱攻鼻中乾燥, 或生瘡痂鞕,而無膿汁也。
陳治幼幼近編
[编辑]解顱
[编辑]「解顱」者,腎氣有虧,腦髓不足,濕熱上熏,故頭縫解開 不合也。宜地黃丸加鹿茸、酒炒片芩。亦有氣虛有熱 者,宜四君子加酒芩。
《衍義》「治解顱。以蟹螯同白芨搗爛,敷顖上。」
䪿陷
[编辑]䪿陷者,氣血脾胃俱虛,而元氣下陷也,宜補中益氣 湯。手足冷者加薑桂,甚至加附子。
顖填
[编辑]「顖填」者,脾冑元氣虛,而氣逆上衝也。亦有脾胃虛熱 者,有脾胃濕熱者,並宜異功散加酒芩、木香、蔓荊子。 濕熱上熏者,加蒼朮。
東醫寶鑑
[编辑]項軟
[编辑]項軟者,天柱骨倒也。宜用「健骨散」、生筋散。
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不食,及諸病後天柱骨倒,醫者 不識,謂之「五軟。」
小兒因風。頸項軟。頭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後。宜用天 柱丸。五加皮散。風熱頂軟。合用「涼肝丸方。」
髮不生
[编辑]髮不生者,因禀受氣血不足,不能榮於髮,宜服「蓯蓉 丸。」
胎患
[编辑]初生觀物,轉睛不快。至四、五歲瞳人潔白,昏蒙不見, 延至年高無藥。治由胎中受熱致損也。
通睛
[编辑]嬰兒雙眼睛通者,欲觀東邊則見西邊,苦振掉頭腦 則睛方轉,此肝受驚風,宜服牛黃丸。
眼中生贅
[编辑]眼臉中生贅子,初生如麻子大,日漸如豆懸垂臉內, 此脾經風熱所攻。宜服「五退散加減。」
青盲
[编辑]胎中受風,五臟不和,嘔吐黃汁,兩眼一同,視物不明, 無治法。青盲者,瞳子黑白分明,直視物而不見者也。
疳眼
[编辑]小兒疳眼雀目,或盲膜不見物,或流膿,宜煮肝丸、龍 膽飲子。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