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67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六百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六百七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六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六百七十卷目錄

 堪輿部彙考二十

  繆希雍葬經翼 原勢篇一 察形篇二 怪穴篇三 穴病篇四 峽論

  篇五 分龍篇六 四獸砂水篇七 明堂篇八 餘氣篇九 水口篇十 望氣篇十一

  葬旨篇 十二倒杖圖次 倒杖總論 順杖圖說 逆杖圖說 縮杖圖說 綴杖圖說

  穿杖圖說 離杖圖說 沒杖圖說 對杖圖說 開杖圖說 截杖圖說 頓杖圖說 犯

  杖圖說 三寶經穴法圖說 前親後倚三龍水分合圖說 三合水圖說 八字圖說 左

  右插圖說 司馬頭陀論葬 八法總論 脈緩圖說 脈急圖說 脈硬圖說 脈軟圖說

  脈側圖說 脈中圖說 脈虛葬實法 脈實葬虛法 難解二十四篇 廣吉凶論 占山

  統論

藝術典第六百七十卷

堪輿部彙考二十

[编辑]

繆希雍葬經翼

[编辑]

原勢篇一

[编辑]

夫山者宣也,其氣剛;川者流也,其氣柔。剛柔相盪,而 地道立矣。是知五嶽四瀆所以節宣天地之氣者也。 昔者庖羲氏之俯察,其在茲乎?氣有升沉,變化莫測, 擬之於龍者,潛見飛躍,不可得而知也。然其始發也, 必有勢焉。是故《經》曰:「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曰勢來形 止,曰若馬之馳,若水之波。」言形近而勢遠,形小而勢 「大也。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 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 分,欲其逆不欲其順,氣之積而成體也。」厥狀有五,火 言其銳也,水言其波也,木言其直也,金言其圓也,土 言其方也,五體咸備,氣之至盛者也。伏而再發者,由 粗出精,剛中柔也。上勢之伏,陟降以正,侍衛以嚴,水 分旁達,相顧為關。其縱也奔崩千里,其橫也跨州連 郡,其川源之襟帶也,回環重複,情與之偕。會為江湖 以蓄其氣嗇,為尾閭以固其去。故窅乎若九重,矯乎 若萬馬,茫乎不可得而窺焉。《經》曰:「占山之法勢為難。」 斯言盡之已。善觀山水者,審其長短而知衰旺;善辨 衰旺者,問發源之水遠近闊狹,而知山力之大小,兼 能鑒氣辨色,因吉凶而卜休咎,則精粗畢舉,靡有遁 情。原其所始,要其所終,察其向背,度其短長,不出戶 庭而得方域之概,河山千里,指顧咸歸矣。

察形篇二

[编辑]

經曰:「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法葬其止。」又曰: 「其來若奔,其止若尸。」是知來與奔,言其勢之趨。走者 動也,止與尸,明其形之端,凝者靜也。勢即來龍,形即 穴星,勢欲其來,形欲其止。故《經》曰:「過水所以止來龍。」 又曰:「外氣橫行。」皆所以明其止也。穴星萬變不同,一 如人形,雖大小、高下、肥瘠、俛仰、正側,各狀之難齊,而 其外貌之可必者,不出圓、匾、直、曲、方、凹之六體。六者 之變,不可勝窮,不合體者,非穴星也。夫既明其體矣, 又當求其氣之所鍾。夫山體本靜,故穴宜求動。動屬 陽,陽即生氣,故《經》云:「葬者乘生氣也。」後之明師,更其 說為《隱語》云「先看金龍動不動」者,即此也。龍從左來, 其氣倒右,故穴宜求之於右;龍從右來,其氣倒左,故 穴宜求之於左。故云:「次看血脈認來蹤。」龍來正出者, 落穴反多偏閃,龍來偏出者,落穴反多正結。故曰:「梧 桐葉上生偏子,楊柳枝頭出正心」也。《經》云:「乘金相水, 穴土印木。」何謂也?蓋五行中以圓為金,以曲為水,以 直為木。凡真穴必有圓動處,窩鉗之圓在頂,乳之圓 在下,突之圓在中。若窩鉗之中更有泡突,乳突之上 復有窩鉗,名曰羅紋土縮,即少陰少陽之穴也。孩兒 頭下有毬簷,毬簷下有葬口,葬口之上正中曰「人中」, 葬口之下餘氣曰毬髯,此皆入穴動氣,證佐消息之 異名也。何謂相水?蓋有此圓相可乘,左右必有微茫 曲抱之水,交揖於穴前小明堂內,後人更之曰蝦鬚、 蟹眼、金魚等名者此也。何謂印木?蓋微茫水外,必有 蟬翼沙兩片,隱隱隆隆,直夾過穴前,然後逼得微茫 水,合於小明堂內。昔人云:「上出明肩,下開暗翼」,股明 股暗,邊短邊長者指此。非聚精會神,含光洞視者,莫 能察見也。有此三者,又須有五土四備,裁肪切玉之 土。石山土穴,取夫四備。土山石穴,求乎肪玉,四徵既 具,中間必有煖氣,即火也。此占穴之要法也。是故求 穴大勢所在,在乎水城堂局,而細察決疑,則定於小 明堂,次及近案龍虎鬼樂之情,看水城灣環所在,即 為有情。下砂須真面來收,即名得水,即穴不遠矣。更 審堂局何邊,平正端的,要以左右砂水相包,適中處 對面登高望之,合局處自然不同,即穴不遠矣。必欲 無疑,看穴前有小明堂,微茫水合處,可容人臥。昔人 云:「水證明堂」,堂證穴者此也。小明堂內回首望穴星頂相,於圓匾直曲方凹中,隨合一體,即是證佐星體。 面上有窩鉗、乳突、雞心魚胞、灰中線、盞中酥、草中蛇 等一項動氣,即是真穴。或近案有情,或至此則砂水 凶惡者,皆消得穴中不見,名曰「神藏煞沒。」或至此,則 龍虎方駕得住,或直來橫受到頭穴星是橫山,則橫 龍出穴必有鬼,當以鬼星徵應求之。惟孝順鬼交抱 於後,當從中取。又有無鬼者,以托樂證之。托樂之體 不同,惟取逼近穴星為有力。又有無托樂者,或龍盡 倒鉤,或逆盤向裏,則不拘托樂有無。凡大龍盡處,山 尖薄局,勢散,風吹水劫,必不結穴,宜向腰脊求之,非 腰結必騎龍。二者總須星辰端秀,穴情合法,夾從有 情,局內水俱為之用,同稱榦龍正盡。大抵騎龍之地, 穴雖多種,不出倒順側橫之四勢。倒順二法,不離龍 脊。在龍脊者,山須開面,再出細嫩穴星,如過峽狀,穴 前《小明堂》寬平,不覺水跌,穴中「不見大水去,穴前去 者亦出。真面朝向轉裏,枝腳要抱回當穴,兩旁要有 夾耳,即天乙、太乙、羅城,要周密無缺裂,水流去數十 里必合,必有真水口捍門收住」,此順騎龍法也。若倒 騎龍則多結於龍將盡處,倒望來龍結穴,元武須大 開面,垂頭須細嫩小,《明堂》近案夾耳,一如前法求之。 近身枝腳通應抱回,大水倒合會於後,或有捍門在 後,羅城水口,俱須緊密,水口以交互者為上,左順側 騎,右順側騎,左倒側騎,右倒側騎,四法,穴必偏向一 邊,亦以龍來左右定之。凡側騎之勢必偏,順則取當 面出一橫案過宮,收回穴前之水,下砂枝腳趨來,與 橫案相親,如合盤之勢方佳。逆則取穴上收一邊之 水。凡言收一邊水者即指前界水而言必無收後界水之理記取記取面前另有橫案 遮闌,只取橫而有情抱我便佳。蓋逆勢小案多順,勿 以為嫌。下砂須逆插收回真面向裏,明堂夾護應案, 羅城水口,一如常法檢察不可疏漏。唯有橫騎龍,結 作不同各勢,直與大龍腰落一體,或出一節二節星 辰即結者,尚名「橫騎龍。」若再抽數節,或開小障出脈 作穴,方稱「腰落」,此其大略也。大抵葬者藏也。穴者,山 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藏之欲乘生氣者, 謂陽氣聚處,則無風蟻水三者侵體之患也。夫情與 無情,其本不二,山川交會,何殊有情者哉?信斯言也, 求《穴》者思過半矣。

怪穴篇三

[编辑]

已作《察形篇》竟。形穴大意,挍然可知。惟是奇形怪穴, 非常法所可盡者,謹再述其概,列之於後,學者以意 求之可也。穴有搖拳者,穴星雖正,中間卻空,或結於 左,或結于右,結穴一邊,必然細嫩,或捻頸,或伏斷再 昂,到頭必有動氣,動氣前必有小明堂,僅容一人側 臥,則微茫之水方住,若搖拳又兼沒骨,則看石紋兩 邊,左右相交,中間有土,方是真穴,沙水必盡趨拱這 邊那邊,只為應案相向而已。穴有入水者,楊公云「也, 有穴在深潭裏是也。」此必石脈連根透下,聚水湖海 平溛處,仍復昂起星辰,不拘大小,必有上好土色石 紋相交,證佐分明,窩鉗、乳突、雞心、魚胞等,動氣天然, 方是真穴。大要在察後龍真來,別無結作,方可著眼。 若果大龍,度水必然開障作勢,兩邊枝腳一齊湧來, 臨水跌斷,方是真度水勢。若山不開障,來不洶湧,枝 腳邊有邊無,便非真度水之龍。水中雖有小山,只作 星散零斷者論,必不融結。穴有影光者,如太陰金星, 整齊圓匾,而面上或急或滿,別無動氣,前有餘氣圓 暈,即是影光。或以得水一邊有微動處,扦挂角穴,或 正中取魄。穴,必有小明堂及應案方真。蓋太陰者,月 象也,以其圓匾而滿急,故不求之面,而求之氣,此至 理所存,非臆說也。穴有仰瓦者,法曰「兩金扛一水,穴 在軟中裁。」凡天財體多是背後仰瓦,只以有乳為真, 及鬼星托樂為準。大地亦有此法,唯別於來勢尊特 羅城闊大而已。穴有拖鎗形,將軍踏弩形,皆是餘氣 不住,所謂「元武嘴,長高處點三腳金星」,頂上扦同一 例也。穴有上聚者,凡纏護龍虎,周迴綑夾得緊,其氣 必拶聚於頂,除小明堂外,則以外洋為局。總亦須入 穴細嫩,藏風不露為妙。若後龍近處,從無抽細,作蜂 腰鶴膝狀,及輳地跌斷者,必無此法,誤下立致敗絕, 慎之!穴有下聚者,凡後龍未嘗跌斷輳地,或入穴氣 急,或星面匾大,穴出弦稜之類,通名「下聚。」要以低而 不沉,平而不脫,四山高而不壓,小水應案相稱,方為 合格。穴有脫龍就局者,來龍雖大,拋蹤閃跡,穿田度 水,脫卸在一邊。初看若與大龍不連屬,細察則大龍 開面卸下,伏而再起,本山別不結地,如新建伯王公 祖地,乃大豐山正面卸下平地,數里無脊,忽於平田 中起小小兩枝倒地木,一橫一直,正中落穴有窩,界 龍之水甚遠,而大豐山反在一邊,並不坐障,惟見江 水遶流,遠朝是面,局勢寬平而已。觀此可以類推。穴 有四空者,脈從一隅入首,斜倚受氣,四正俱空,四隅 有山照應。若姚江邵氏柳家澳祖地是也。須龍來真 確,活動飛舞,局勢完秀,四山面拱,方可為準。穴有鍬 皮者,凡木星開大口懸乳,或發水泡,微有微茫,略見而難分者,多是鍬皮,蓋木之生氣在皮,故木星入穴, 土亦不厚,壙不宜大深。夫葬者藏也,故穴以藏聚為 主,蓋藏聚則精氣翕集,煖而無風,煖則無水,無風則 無蟻,三害不侵,則穴得矣。穴雖怪,不出乎動氣,《小明 堂》及應案鬼樂以求之,乘金相水,穴土印木等法以 證之,砂水聚散,有情無情以別之。眾為我用,則我為 主,身為人衛,則我為奴。氣精力強,故為主者個細而 數斷;粗雄偏側,故為從者擁護而趨隨。穴星之山形 宜大,入手處落穴,動氣宜小,大抵所喜者,潤嫩小巧, 所忌者粗大老拙,斯求穴之大法也。悟之者自能成 其變化,達其元微。書不盡言,圖不盡意,往聖尚欲自 得,況後賢乎?乃若諸家穴法,則三寶、寶照、楊、曾、劉、胡、 廖、謝、司、馬輩,咸究極其變,不可不參之以開廓知見。 然而一領百會,非心通神解者,孰能與於此?法外一 句,唯有情則姤,可以嘿會,難以形求。噫。大匠能與人 規矩,不能與人巧。昔人謂「有人識得明堂法,五百年 中一間生」,誠歎此爾。

穴病篇四

[编辑]

夫山止氣聚,名之曰「穴」,穴有真病,同乎廢人,雖具形 骸神氣,傷於敗缺,而中無所存,如是者,法不可葬,葬 之則三害臻。故穴有貫頂者,脈連腦抽,星峰不現,上 既無分,下何所合也?《穴》有折臂者,龍虎夾輔,當穴凹 折,外風不蔽,生氣內散也。穴有「破面」者,星體雖端,面 則流破,一如浪痕,皮崩肉裂,生氣無傅也。穴有墜足 者,脈從足出,星蜂上壓,生氣不舒也。穴有綳面者,星 面綳緊,脈痕橫生,條數雖多,橫而無直,氣無所聚也。 穴有飽肚者,粗如覆箕,圓如榧子,匾如瓜體,上下渾 淪,分止弗具,雖有尖圓,法無所施也。穴有割腳者,形 勢雖正,水洗裀褥,掃割無餘,生氣已蕩也。穴有漏腮 者,貼身蟬翼,裹不過穴。小水既漏內,龍虎折邊,水不 會於小明堂也。虎蹲者,形反而兇,僭且偪也。龍踞者, 勢凌而壓,強且竄也。「元武拒尸」者,星峰無降勢也。「朱 雀騰去」者,水傾反而朝斜背也。《前花》者,餘氣為官,二 水雖交,尖露無㬹,沙腳逼迫也。《後假》者,穴背鬼托,龍 虎雖端,水涯必溜,出穴一望,眾不歸隨也。「左右詭落」 者,其堂必傾,過宮回視水卻趨會於真穴也。故凡山 形高大,穴出貼身者,縱見窩鉗乳突,百稀一實也。形 穴軟小,而眾水不歸,護纏不附者,雖巧嫩可觀,生氣 微薄,必無尊特也。要以先審向背,次察精粗,枝榦既 得主從,因之四應有情,分合無謬,眾勢既會,沙水自 朝,起自分龍,至於入穴,山水互交,由大及小,由外及 內,直至入首,動氣「小明堂」,分合分明,則枕圓向尖,眠 乾就濕之道得,而風、蟻水三害不侵,天地之生機顯, 而穴無所逃矣。不然其誤可勝窮哉!占穴真偽,可不 慎歟!

峽論篇五

[编辑]

夫峽者,祖山中榦,行度之次,斂大為小,變粗為精,兩 山相夾,以成之也。故峽必斷伏,旁必有夾,謂迎送也。 過必中出,得正氣也。其伏也至地,其拔也干霄。水分 左右,山轉關闌,蓄而迴環,可建州邑。則榦之所鍾,枝 之所止,概可想矣。是故平夷千里,王者之宅;奔騰不 息,山陵之格;迢迢鬱鬱,作鎮方岳。自餘偏斷,宅墳已 爾。

分龍篇六

[编辑]

崇山忽起,作鎮一方,莫之與京者,是曰祖山。群壟橫 出,力有長短,眾之所趨,彼獨開張,斷續拱護,是為正 榦。或各分而勢小,或因榦而再抽,此分龍之始也。各 分欲其成體,再抽欲其出面,成體者尚須變化,出面 者唯求特達,又當觀其始分,再抽之際,護從岡巒,孰 多孰寡,孰短孰長,則得水得局,可概見矣。昔人謂「起 家須用好公婆」是也。

四獸砂水篇七

[编辑]

夫四獸者,言後有真龍來住,有情作穴,開面降勢,方 名「元武垂頭。」反是者為拒尸穴。內及內堂水與外水 相輳,瀠迴留戀於穴前,方名「朱雀翔舞」;反是者騰去 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衛區穴,不使 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故云:「青龍蜿蜒, 白虎馴頫。」反是者為銜尸,為嫉主。大要於穴有情,於 主不欺,斯盡拱衛之道矣。至於砂之插回收水者,必 須開面向裏,不拘遠近,俱名有情遠朝及前後左右 之砂,皆以真面相向,無破碎尖射凶頑,為融結證佐。 唯曜氣飛揚,穴中不見者不忌,大地多有此類。欲知 砂之背面,當分厚薄頑秀,背厚面薄,背頑面秀,背挺 面灣。面來必有情而長,背則無情而短。故沙之灣者 水必灣,沙之秀者水必秀,砂之走竄者水必不收。砂 水之形,實相比附者也。吉凶徵應,可不言而喻矣。

明堂篇八

[编辑]

「明堂」者,穴前水聚處也,其名有三,大約穴有窩、鉗、乳 突四體,則自然有蟹眼、金魚、蝦鬚三法之小水,皆自 毬簷分下,微茫界合處,可容一人側臥,名「小明堂。」兩 邊必有蟬翼沙,似有似無,包裹于外。占山正法,必有此堂,入穴方真。其二龍虎內二水合處,名「中明堂」,專 以窩平圓匾為常體,然亦有真地無此者,或穴結高 山,龍虎夾緊,直垂向穴下,穴中小水聚成一線,從中 流出者,勢使然也。或穴結臨江臨溪,洋朝當面直至 山腳,若非龍虎夾緊,直走至水邊,則水衝堂而氣散, 且兼有洗腳之患,便不成地。此山川自然之情,造化 之妙,非人所能為者。總之,落穴處開㬹,則小明堂已 真,外雖夾緊無害。《吉水蕭氏白砂祖》地牡丹滴露形, 即此格也。時人誤安「金簡銀槽」之名,又從而援之,以 誤後世,俾無堂局者亦得濫,此可慨也。其三乃外洋 大勢,自少祖分水總聚於大龍虎外,或從太祖分水 并入外堂,或無此二者,而外來大水橫過中明堂前 後面幾節分水,俱流入橫水內,或遠江遠溪來朝抱 於橫水外,通名之曰「外洋大明堂。」凡中明堂即內堂, 其水有逆、有順、有橫,大地龍虎多層,大水在外,非橫 則逆,則此內堂之水,雖欲之元行走,終必當面而出, 與大水會,此小順大逆上地之局也。唯大水勢順,而 內堂水逆,有龍虎下砂收回,名小逆大順,此中下地 也。亦有層層交互過宮環抱者,此名大順局,亦主力 量綿遠,此非龍真穴的,山勢大者勿下。大抵《明堂》以 聚水為上,橫抱次之,朝水又次之,交互有情,不見水 去而順流者又次之,四局既定,義備於斯,唯明者詳 焉。

餘氣篇九

[编辑]

羅城者,祖山分障,包羅於外,以成大局者,即龍之餘 氣也。穴已結而前出者為官,穴後拖抱不見者為鬼, 此即穴之餘氣也。曜氣者,龍虎外飛揚反張者,即砂 之餘氣也。順騎龍餘氣前去,倒騎龍餘氣後拖,二者 雖拋假穴,畢竟虛花。若不以乘氣之法,及開㬹與否, 石紋轉否證之,鮮不誤者。昔賢謂「餘氣不去數十里, 決然不是王侯地」,正指此類,非專為穴前餘氣一端 而設也。

水口篇十

[编辑]

夫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昔人謂「入山尋水 口。」又云「中士求水口。」又云「平地難得者水口。」蓋局之 大小,山之貴賤,咸於是乎別也。必祖龍開障,展作羅 城,羅城餘氣,去作關闌,重重關鎖,纏護周密,或起捍 門,相對特峙,或列旌旗,或出禽曜,或為獅象,蹲踞回 互於水上。或隔水山來纏裹,大轉大摺,不見水去方 佳。若在山中,必得交互水口,方為有力。若結都會及 作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望 之驚懾者,始合上格。唯取兩面合抱收回者為正局, 一邊真面單卷,一邊借輳,無真面同收者為偏局,皆 以跌斷成星體者為貴。此總水口也,亦名「大水口。」若 中間只結一地,餘皆為用者,其近身必當有小水口, 中洋、外洋亦必層層有收水之砂,此為專結。昔人謂 「關門若有十重鎖,必有王侯居此間」,可概見矣。若局 內龍非一枝,地非一穴,則各各有近身小水口,或有 羅星收水。昔人謂「大水之中尋小水」者,指此。蓋水口 乃地之門戶,王侯有王侯之垣城,將相有將相之閫 第,方岳藩鎮可以類推,觀外即可知內,當與望勢參 合,亦占山之要訣也。

望氣篇十一

[编辑]

山岡,體魄也;氣色,神理也。故知山川為兩儀之巨跡, 氣質之根蔕;世界依之而建立,萬物所出入者也。然 則氣其形之本乎!知形勢而不知神氣。譬之貴人已 死,不如賤生;壯夫病困,未若弱強。凡山形勢崩傷,其 氣散絕,謂之死;形勢雖具,生氣未舒,謂之「枯。」死者不 可復生,枯則有時而潤。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 「首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洛陽者,天地之 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隴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 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之數者, 自三代以來,靡不為帝王之宅,然興衰迭異者,以其 氣有去來之不齊也。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 靄靄,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 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鍾而未休,雲 氣不騰,色澤黯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 泉乾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 乎他方。有一於此,法不可葬誤卜之者,立躋乎淪喪, 此氣機之變,未始易窺。然而山川雖大,氣則有徵,盛 衰雖微,來非無自。」審擇形勢,參以鑒氣辨色,微乎微 乎,精義之至者乎!脫不具夫天縱之朗鑒,濟之以神 明無累,鮮克舉此。故知庸人睹而弗見,聽而罔聞,幾 微旁燭,亦何自而臻耶?與時消息,以乘生氣,此形勢 之要,占山之祕,故終之以望氣焉。

葬旨篇

[编辑]

山剛水柔,相比以求。喜其姤會,惡其囚流。遠勢近形, 眾秀畢呈。勢來則聚,形止斯凝。或躍若龍,或馳若馬。 萬派同奔,眾勢俱下。巍巍戾空,是祖是宗。睨而視之, 神悚心忡。大以成大,眾中特尊。小以成小,特亦情存。 凡物之性,負陰抱陽。陰背肅殺,陽向榮昌。「向故使聚背乃反張。向出口面,背則頹溜。唯口得食,唯後弗秀。」 寧為雞口,毋為牛後,向背若差,其失大謬。陽若左旋, 陰必右回,陰若左轉,陽亦右隨。陽窩陰脊,兩片為的。 消詳變化,造物定式。陰來陽止,陽來陰承,毫釐有差, 休咎反徵。左來鍾右,右來鍾左,入首察脈,氣歸止所。 氣行地中,必與水比,淺深欲乘,《明堂》是例。

「江南無深壙,江北無淺穴」 ,此地氣厚薄之不齊也。

「體若高昂,貴在包藏。葬者藏義,乘風弗臧。形若下聚, 勢必得水。水來風去,氣融斯美。金木相併,火金並體。 葬其所會,挨生棄死,隱隱隆隆。生氣在微,動而弗著, 故曰難知。窩鉗乳突,動體之形。穴以之立,不合匪情。 貫頂漏腮,綳面莫尋。割腳折臂,真氣不臨。元武拒尸, 死氣勿鍼。銜尸嫉主,壓竄災侵。有臨必合,無合必淋。」 蝦鬚蟹眼,金魚難別。三水四穴,豈可一律。貼身蟬翼, 股暗股明。水交氣止,明堂略平,平可人臥,不平則傾。 毬簷毬髯,人中莫偏。正毬架折,杖枕尖圓。緩急饒減, 接迎要端。消詳放送,就濕眠乾。棺脈相枕,盈縮自然。 水蟻不作,八風宴安。九害永辭,五福自駢。匠心燭遠, 至理幽元。俯察道要,匪悟難言。

十二倒杖圖次

[编辑]

《順杖圖》  《逆杖圖》  《縮杖圖》  《綴杖圖》 《穿杖圖》  《離杖圖》  《沒杖圖》  《對杖圖》 《開杖圖》  《截杖圖》  《頓杖圖》  《犯杖圖》。

倒杖總論并載諸家葬法以悉倒杖之旨

[编辑]

倒杖者,葬家立穴放棺,消息準的之要法也。大較各 因其入首星辰脈絡自然之勢,順適其情,不違其理, 的知生氣所鍾,因放棺以乘之,俾前後左右,合乎天 然,雖氣有遷流,而枕圓就尖,不逾界穴,微茫之水,水 交氣止是小明堂,第二合水是中明堂,穴之淺深,應 與之並,此是一定不移,穴穴皆然之矩度也。脈變無 窮,法總十杖。雖云圖論之詳,尤貴心目之巧,察之會 之,慎毋失之,其安也可幾矣。若夫頓者,頓於未止,犯 者犯其死氣,違乎生氣之乘,害乎骨骸之藏,一也。苟 不明十杖真蹤,不流於頓,犯者幾希。前十是法,後二 簡非,研幾極微,心契於法者,能無舛焉。

順杖之圖

順杖之圖

圖說

凡順杖之法,遇龍勢懶緩,脈微屈曲,方可用順杖,正 對入脈,而下插中順來勢以放棺,直施鬥接之功,不 藉饒減之法,葬後發福綿長。

脈善《雌穴用順杖》,脈善迢迢勢軟平,委蛇退卸似蛇 行,氣從腦入棺中正,順杖仙機妙入神。

逆杖之圖

逆杖之圖

圖說

凡逆杖之法,龍勢雄長,氣脈急硬,宜饒歸一邊,逆倒 杖放棺而側受挫急勢而歸緩地,葬後發福甚驟,忌 用順杖犯杖。

急硬衝來氣勢雄,放棺切忌直當鋒。氣從耳入微斜 受,逆杖饒偏始有功。

縮杖之圖

縮杖之圖

圖說

凡縮杖之法,來脈緩而短,其脈衝奔在頂百會之間, 必發小突如雞心狀,以其融結上聚,宜縮入腦頭正 倒杖,鑿開天庭放棺,故曰「蓋」,穴名「縮杖」,下後人財大 旺,發福悠久。

勢短來徐上聚高,氣藏百會產英豪。放棺湊緊當中 截,縮入《天庭》不用饒。

《饒者》,讓也,即拋出也。《減者》,截去也,即湊入也。

綴杖之圖

綴杖之圖

圖說

凡綴杖之法,以其來脈勁直,以殺氣既脫之前,取生 氣;已闌之後,脫脈二、三尺,正倒仙杖,大堆客土,長接 高堘以續脈,此謂「綴杖。」葬後朝貧暮富,脈急黏穴,用 綴杖。

勁勢衝來不可回,到頭急殺上崔巍。放棺脫殺乘生 氣,綴杖能令發似雷。

穿杖之圖

穿杖之圖
,

{{{2}}}

{{{2}}}

圖說

凡穿杖之法,以其來勢上直,下無堂氣稍停緩處,必 開腌臍窩。其法取中停,或十字,或剪刀交倒杖放棺, 橫枕樂以靠棺,首截直脈而注棺。腰如鬥斧,眼如撞 鐘槌者,穿杖也。葬後發福久遠。

上剛下急勢稜嶒,好覓中停撞樂星。十字剪交橫受 脈,仙人穿杖有誰能。

離杖之圖

離杖之圖
,

{{{2}}}

{{{2}}}

圖說

凡離杖之法,龍脈雄急,卻以腳下卸落平坡,或如金 盤棋局,以樂應齊登,宜就平坡倒杖,脫本脈之急而 浮遷,或取微凸之上,或在窩中略去二三尺土,高堆 客土為墳,後出寬廣之土,慎勿深掘。郭氏謂「坦夷宜 深,涸燥宜淺」,言定穴之淺深,非言地勢也。

勢雄氣猛峻無停,脫卸鋪氈展席平。離脈就停中倒 杖,如盆中正疊成墳。

沒杖之圖

沒杖之圖

圖說

凡沒杖之法,因乳頭肥大圓滿,必大開明堂,闊作塋 基,鑿金井於塋基之中心,放棺以葬,與脈一線泯沒, 故曰「沒杖。」葬後人丁官爵悠長,乳大脈突,用沒杖。 乳肥面滿脈微茫法有開金取水方闊大,開塋中接 氣,酌量沒杖始相當

對杖之圖

對杖之圖

圖說

凡對杖之法,以脈直昂,忽然低下,居高則急,居卑則 弱,上無停,下無平,兩旁則不結,只於高低相接之所, 倒杖放棺,是為「對杖。」但高脈直張,急殺未盡,雖龍真 發福,不免成敗有焉。

上直中平下忽低,剛柔順逆兩相宜。只堪對杖棺中 正,發福須交吉半之。

開杖之圖

開杖之圖

圖說

凡開杖之法,脈勢雄硬,上之則衝殺難當,下之則氣 散不結。別尋生氣,趨向何邊?看左右相顧之水,收前 後朝應之山,稍離來脈,此謂開杖。《經》云:「直殺衝中,奪 葬其旁。」然止離二三尺,不可太脫脈也。倚左長先發, 倚右小先發,側受倚穴用開杖。

直衝中殺不堪遷,堂氣歸隨在兩邊,倚脈稍離三兩 尺,法中開杖最精元。

截杖之圖

截杖之圖

圖說

凡截杖之法,來脈直瀉而下,上既不住,下又凌壓,於 稍弱處,氣行血通之所,對中闌截,取正放棺如騎馬, 名「截杖。」真停正止,截得氣住,富貴雙全久遠。然水本 兩分,初年未免小敗,旋復興隆也。

上雄直瀉下憑陵,稍弱中間必有停,其法龍腰騎龍 脊,仙機截杖是《真經》。

頓杖之圖

頓杖之圖

圖說

凡頓杖者,來勢本剛,落脈又險,明師未明,勉強鬥殺, 直撞以遭急射之凶。葬後人財衰耗不吉。

到頭崎峻勢還雄,湊腳當鋒不免凶。時人不曉安困 頓,養屍無益應家窮。

犯杖之圖

犯杖之圖

圖說

凡犯杖者,其脈死硬,元武、嘴長帶殺,誤扦嘴穴,此為 「犯杖。」

龍雄元武嘴尖長,嘴上安墳殺氣昂。此是亂埋為犯 杖,翻棺倒骨見刑傷。

《三寶經》
穴法

[编辑]

圖

圖說

兩片《三義》穴自然,仗隨斜側枕尖圓,接迎順逆分強 弱,個字之中元又元。

「兩片」者,貼身兩旁之砂也。「三義」者,兩片之中,有脈瀉 下,成三義之形,即個字也。尖圓者,個字之下蝦鬚水, 分合之中,有上圓下尖之形也。穴之結,有正有斜側。 正者王扦之,後倚前親,上不出圓,下不出尖,所謂枕 也。此猶易知。斜側之穴,尖圓之形難辨,亦必求後倚 前親之法,隨其斜側而枕之,總不失尖圓也。然龍脈 有強弱,則扦法亦不同。當認其何為強,迎而饒減,所 謂逆杖由之而逆指也。認其何為弱,接而直受,所謂 「順杖由之而順放」也。然則尖圓強弱、正側順逆,俱不 出個字之內矣。予故發明此詩。

圖

「後倚三            ,前親三」 龍水言            ,龍水言,三水分            ,三水合處穴必            處,穴必倚之             親之。

圖說

橫斜直撞金斗口,《天心》十字口銜杯。若能會得三龍 水,也須龍水蔭魚腮。

結穴有橫、有斜、有直之不同也。而皆有天心十字至 中之位,名之曰「金斗口」,即葬口也。不問橫斜直,皆要 詳看三龍水,後倚其分,而前親其合。放棺十字之上, 斗口之中,令金魚水滋蔭乎兩腮之間,乃為穴之的 也。

三合水圖

三合水圖

圖說

個字毬簷水貼身,蔭腮二合淺和深。向座只明三合 水,會得此法直千金。

點穴:依一合水,淺深依二合水立向依三合水。

八字之圖

八字之圖

圖說

化生腦蓋要分明,八字從來大小生,個字三義橫外 氣,毬簷切莫要鋤深。

立穴先看大八字下便是小八字,從化生腦生來,即 三義「𥦬」字,名曰「毬簷。」開井不可鋤深,恐傷龍也。

左右插圖

左右插圖

圖說

《左插》先到左入手,右插先到右入手。兩邊無插以何 憑,看取到頭左右口。

左右插,是蔭龍貼身砂,明者先到當迎之,暗者後到 不可迎。若無左右插,可憑,便細看,隱然有口,或在左 或在右,當隨口為定向。

司馬頭陀論葬

[编辑]

八法總論

[编辑]

求穴之法,龍如此來,脈如此結。其脈有八種,緩、急、硬、 軟、側、中、虛、實是也。其穴有八法,蓋黏、倚、撞、饒、折、虛、實 是也。

脈緩之圖

脈緩之圖

圖說

脈緩當作「蓋穴」,其脈來處軟,曲曲折折而來,半就虛, 半就實,如塞桶漏狀,其到頭略露微窩入首低,《明堂》 平,兩肩微起,切不可絕頂貪前砂,見穴水傾瀉。

脈急之圖

脈急之圖

圖說

脈急當作黏穴。黏穴謂之「草尾露珠」,乃真氣所聚,硬 直長脈,宜虛黏;橫來急脈,宜實黏,切不可安。無脈,泥 水田坪,頑硬突面之間,及無外裹尖殺以誤人。

脈硬之圖

脈硬之圖

圖說

脈硬葬倚穴,倚穴謂之南枝,春早如附火趨炎,發極 快作處,必有小明堂方是。《經》云:「龍從左來穴在右,只 為回來方入手,是脈落在右,故于左倚之;龍從右來 穴在左,只為藏形如轉磨,是脈落在左,故于右倚之。」

脈軟之圖

脈軟之圖

圖說

脈軟《葬撞》穴結穴處,面闊緩平,脊如琴背,法當截來 氣之稍急處而正撞之。又有邊厚邊薄則當隨其厚 處取生旺,而斡開偏撞。大抵葬撞法,直葬不折,故謂 之順倒逆裁,卻不可以「龍不盡」為疑,切不可于來脈 抽動處,作傷脈之穴,又當殺嘴作穴誤人。

順即正也,逆即湊入,以其犯上,故謂之逆。湊入是急。

脈側之圖

脈側之圖

圖說

脈側葬饒穴,饒穴謂之「勒馬回頭」,趨生避死。必認來 龍,不曾轉身,氣勢緊硬,而脈斜側合,逆倒順裁,方可 避煞。然不可避之太過,其脈轉近處,必有自然前後 左右照應砂水。

「逆」 即斜也,順即拋出,「退讓也」 ,拋出是緩。

「上之順逆」 ,言邪正也。「下之順逆」 ,言進退也。世人明此旨或鮮矣。此言既出騰口,說者將侈談也。

脈中之圖

脈中之圖
,

{{{2}}}

{{{2}}}

圖說

《脈中葬折》法,折穴謂之曲水引泉,和針在手折處,故 真氣于此聚。諸法中,獨此法變換最多,入首脈沉而 不可見,然行于地中山面,而不在兩角,故謂之「脈中。」 皆宜尋其橫折曲處葬之,切不可葬泥水絕處,及龍 起伏脈上當煞以誤人,必來龍處不甚起伏,直至入 首方頓伏,而面平無脈者方是。

脈虛葬實法

[编辑]

脈,虛葬實穴。實穴謂之鑿石取玉,開殺求生,龍入首 處,抽出正乳,或圓珠等山,三面皆虛,只得鑿開以就 虛取實,取其中之生氣。切不可大開深葬,及於無龍 突面、不開腳、獨山,及漏腳山枝之硬塊、死窩、田內死 墩以誤人,是必認來龍尖圓起主。蓋尖則有乳穴,圓 則有窩穴,及兩旁有包抱,中出乳頭,或左右單提,或 太陽金垂珠掩臍者皆是。

脈實葬虛法

[编辑]

虛穴,謂之「籠甑炊物。」氣從下上,龍入首處,或尖圓方, 皆面平無脈,地下亦平無脈,只有四應包抱可考。其 脈藏地中,不起紋路,結穴處平實,故謂之「脈實」,只得 於平地堆土葬之。又有在平田或水地中平墩者。蓋 以動靜之理言,則水動為陽,山靜為陰;以險易之理 言,則坦夷為陽,崇峻為陰;以情勢之理言,則開聳為 陽,局縮為陰,抽裊為陽,硬滯為陰;面豁為陽,背負為 陰。其形之止聚也,則必有向背之情,分開合之體。何 謂開窩是也。何謂合乳是也。蓋「形開則陽發于外,其氣浮,故屬陽;形合則陽蓄於內,其氣沉,故屬陰。陽則 淺以乘之,合以固之;陰則深以取之,闢以通之。夫陽 結之屬,其形為仰窩,為承掌,為兜凳」,為偃箕,為垂坡, 為窄鉗,「如罍之傾,如袂之垂」,如月之抱魄及靨,隱漚 浮趺,盤袂斂脈,蘸淺流突臨平洋之類,陰結之屬。其 形為懸囊,為懸鐘,為垂乳,為肤偃為凸,萌如芽,凝如 節,及駝峰鶴頂、龍顙、珠腹、鯰脣、馬跡、龜肩、牛項之類。 若其落平陽,經曠野,則全屬乎陽矣。蓋勢平流緩,脈 浮氣淺,有水以止之,無質以類之。其為勢也,長若垂 虹,擺若走蛇,橫若衡平,彎若弓滿,飄若絲游,直若弦 曳,方如氈鋪,圓如荷葉,宛如龍蟠,回如鉤曲。其形之 斂也,如龜鱉露泥,魚鳧出浪,殼「負蝸身,肉垂蚌口」,此 皆形聚之妙也。若其勢趨田疇,行無定蹤,落無的脈, 則當參其特小特大之變。又有落平原而有微似仰 掌之窩,然外流必交抱,兼有十道可考,雖不見龍脈, 意合如此。或有純陰不變之龍,只得直葬,不折有氣, 卻安於無氣龍盡處,脫煞虛黏,切不可葬八風吹動, 及泥水絕穴處。

難解二十四篇

[编辑]

一問:「山水向背,乃無情之有情,占穴之大法,欲人無 迷,亦有旨乎?」

答曰:「山以得水為面,故不得水者背也。以秀為面,頑 者背也。潤為面,枯者背也。明為面,暗者背也。勢來者 為面,勢去者背也。平緩為面,頹陡者背也。得局為面, 失局者背也。總之一方之山川必有最高大者為之 鎮焉,是名祖山。其山方雖八面,出各有枝,然大勢所 向,其出必多,伏而再起,斷而再續,則其面必前向,水」 隨之而同趨。氣之所鍾,形必轉顧,與水相交,其他從 山,勢亦趨回,此得水之明驗也。勢回則石紋必轉,石 者山之骨也。故《經》云:「山勢原骨,地勢原脈。」既知原其 始,則能要其終。終也者,其面之所存乎?昔人謂天下 山,山隨水走,山向則水向,可不言而悟矣。昔人云:山 乘秀氣,故以秀為面。秀之一言,其占山之神乎?顧聰 明不備,不足以明此;不明乎此,不足以語向背。苟向 背無徵,難乎其言微矣。是故向多者,其終必大;背近 者,雖得必微。兄弟之國,勢足相敵,各為其主,外必互 違。臣主之分,勢必懸殊。若同處一方,則尊卑迥別,雖 有其位,情終衛主,勢必為用。何則?所得多寡,其源元 不齊也。山川之性,亦猶是已。明乎此,則真偽辨,小大 別,吉凶定矣。

二問曰:「龍之去來,斷伏多者,世莫能察,時師指說,去 來不定,欲求畫一,安所從乎?」

答曰:「過水者,所以止來龍也。《經》曰:『外氣橫行,內氣止 生』。」氣即水也。橫行者,言闌止其行也。若夫高山岡阜, 疊疊綿亙,雖有閃跌形勢不絕者,不待察而知其來 止也。至於山岡大斷,一伏數十里,近者二三里,或中 有掘鑿橫河,不知審勢,即為所惑,來去倒置,其失非 細。夫水必從高而下,從分而合,從小而大,從近而遠, 觀其源派,跡其流行,審其入止,則兩山之中必有水, 兩水之中必有山,不辨自明矣。世謂「石脈度江河」,其 說似是而非,不可不察。凡山入水,雖云石脈,必不能 透過。過水者,謂從高至低,通流之溪江也。唯湖海勢 下形窪,為眾流所歸,漫衍平闊,故山脈從不界處透 入。譬夫經脈,各有條理,一身五體,隨「經而斷。其間骨 節,各各界開,外看似連,其中實斷,故有通溪皆石,水 自中流。」昧者不知,謂為連屬,蓋不察其兩山皆石,勢 俱向盡,犬牙相匝,而中有縫,罅輳而不屬,故各不相 連。觀八閩延建之溪,可以自悟;觀東西二涼山,可以 知長江中流,南北不接;觀東西二洞庭,可以知三江 所入,總出吳淞。二山,中間。是界水道。則流深不流淺。 連近不連遠。昭然領會矣。

三問:「受氣之法,其變有幾?求穴之要,莫急於斯。苟昧 其旨,厥誤甚遠,期其弗失,豈有道乎?」

答曰:「受氣大法,其變有五,曰直來橫受、橫來直受、順 來倒受、斜來正受、正來斜受。五者陰陽變化,自然之 道也。循而窮之,雖山川詭異,莫能逃焉。何則?直而不 橫,即是直來直受,氣沖腦散,生機不存;橫而無直,生 氣不吐,焉有融結?順來則水必直趨,脫不倒迎,何以 交會?正而閃跌,猥藏入穴為斜,梧桐葉上生偏子也」; 斜而入穴,列局轉正,楊柳枝頭出正心也。若斜而無 正,正而無斜,則變化不施,木強無情,故必得此,乃可 用以合堂氣,審局勢,收水法,定賓主,辨真偽,此求穴 之大旨,搜剔山川之握奇也。不明乎此,窮年卒歲,汗 漫無歸,長望岡巒,心目俱眩,焉能窺隱測微,得造物 自然之情耶?神而明之,非法可盡,況無法乎。諺云。「下 士遍山走。」由昧此爾。外此復有山乘秀氣。平乘積氣。 積者積厚而為脊也水乘旺氣,石乘殺氣等法,亦於前法有補, 明者宜并參焉。

四問:水法有宗廟、明堂、黃泉、八殺等,種種不同,其道 何居?

答曰:「水法之妙,郭景純《葬書》言之詳矣,特時人不諳其旨爾。其意謂凡山結地,必是山勢番身,收得一邊 界水,所謂山水相交,亦名得水,其勢必居於前,但有 見與不見之異,以其居前,命之曰朱雀。經云:朱雀原 於生氣者,言界水必從龍發源處起也。氣者水之母, 山氣盛則水大而長,故曰原於生氣。派於未盛者,言」 水源初分,流既未長,勢猶未盛也。「潮於太旺」者,即廖 公所謂「水乘旺氣」也。「澤於將衰」者,言將出必先匯為 澤,則有蓄聚也。「流於囚謝,以返不絕」者,言水去處,欲 其細小,似乎囚謝,亦復卻顧而不絕,所以狀之也。「《法》 每一折,瀦而後洩」者,言欲其曲折淵停,不欲其直瀉 速去也。「洋洋悠悠,顧我欲留」者,言其於穴留戀有情 也。「其來無源,其去無流」者,言來遠莫知其源,去曲不 見其流也。此章通篇俱論水之形勢情性,何嘗有方 位之說,術家懵於至理,妄以長生、沐浴、臨官、帝旺等 神煞吉凶配之,遂使吉者不葬,葬者不吉,惑世誣民, 莫此為甚。今以水之宜忌具詳於左。凡水抱不欲裹 朝,不欲衝橫,不欲反「遠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蕩, 高不欲跌,低不欲撲,眾不欲分,對不欲斜,來不欲射, 去不欲速。合此者吉,反此者凶。」明乎此,則水之利害 昭昭矣。然術家不欲用此法卜葬者,其蔽有二:一為 父師,沿襲已久,非有上智,安能破俗,失在不明;一為 以此卜地,非真不合,得失易明,莫可飾偽。利葬家,不 利術者,同巧相傾,難於詭異,固執其說而不變,弊在 挾詐。然使其言得售者,葬家成之也。夫吉凶禍福,人 所時有,多言凶禍以雜之,必有偶中;多言福應以神 之,亦必有偶中。世徒見其偶中也,遂曰「是何神歟?」人 情狃於禍福,以此相傳,莫之或違。已愚,故曰:「葬家成 之」也。

五問:「尋龍望勢審穴之法,何者最要?」

答曰:先看祖宗尊特高大,次察眾中何條先斷,斷處 中出,夾從周密,即是正龍。正龍到頭,止是一穴,行度 分枝,所結必多,縱龍脈不長,亦主秀旺。蓋龍氣本貴, 譬諸王侯支子,猶不失安富尊榮。術家謂「起家須用 好公婆」,正此義爾。凡龍行走,遠者數百里,近者數十 里,大勢必隨水走,一逢過峽跌斷,忽然番身收住,前 邊界水,列成局勢,或逆或橫,上砂轉下,下砂轉上,其 中決然結穴矣。便須著眼,用心檢點。凡大龍氣盛,四 時多有雲氣覆其頂,大山頂上有湖,池泉清冽,大旱 不涸,俗名「養蔭」,此氣盛所致。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 水,觀水深淺,可以卜氣盛衰矣。尋龍望勢定穴,宜登 一方最高處,先從局外審察,次向對面注視,次向左 右睨視,卻再回有情處,細察微茫,必無失也。凡審穴 貴詳貴緩,當俟草枯木落時,昔人先以火燎草,而後 登山,甚為有法。雨中可以審其微茫界合,晴天可以 察其氣色脈理,雪中可以驗其所積厚薄,則知陽氣 所聚。昔人謂「三年求地,十年定穴」,慎之也。

六問:水有大小,復有前後,遠近縱橫,亦經左右。山岡 匪齊,交錯而流,倏去忽來,孰得而有?明知其得,何為 法式,俾迷謬者覺,混濫者分,遵為道耶。

答曰:「用水之道,以龍為準。凡山岡大勢,必有分合聚 會。夫分既因水而界,合亦因水而聚,故山行千里,兩 水隨之,亦復千里,轉顧而交,遂成局勢,前界先收,後 亦隨會。所以然者,羅城展布,纏護俱至,山回水聚,自 然俱收,陰陽相敵,匹配以類故也。此言專龍之局,四 方八面,水咸為用者爾。若夫山行百里,與水一交,前」 後護纏,自然會合,則所收之水亦止百里。自此以後, 山水再分,或遠或近,各成會合,用水多寡,局勢小大, 亦必因之。原其去住,定其短長,要以前砂已反,後山 復背,約其分疆,則水之為用不為用,纖悉皎然矣。唯 主故專一而尊,則遠近皆歸;「唯從」則所收一面,僅止 其身。譬夫長江萬里,南龍東奔,每一「轉摺,便成分合, 大則省會,小則郡邑。」靡不然者,是各因其山,自收所 分之水。長江所界之力,亦必因其分界以為護纏。其 間輕重,在乎山勢之大小長短,江水之力亦因之而 盡。試觀金陵為南龍大盡,水口關鎖,盡於圌山,而前 砂則自采石以南,皆反上而不顧,然亦無害其為南 都者,以山水俱盡故也。苟能明此推之近小,復何微 而不得哉?昧者弗思配合,亂指山岡,妄貪朝水,違厥 性情,非其配偶,而誤當之,則禍敗立見。昔人謂「支龍 不納榦龍水」,有以夫。

七、問:「九星九變及諸家龍法之異,何者至當?」

答曰:「山川之狀,不出五行,體多相雜,故設九星。其狀 萬有,故立九變。究其大略,五星盡之矣。若言其變,即 九九之數,亦何能窮,總在心目之巧,非名言可盡也。 予見術者論星巒,多以貪狼為金,又以獻天金為貪 狼,又以泛水木為水星。論形一差,定穴必誤。欲知其 真,當辨手腳,不可不察也。至於穿落傳變,《玉髓經》專」 以相生為順,然金得火,木得金,不相剋而相為用者 亦多矣。乃知其言之不足徵也。何則?「穿」言其始,出帳 是已;「落」言其終,入穴是已。傳變即中間行度之變也。 要之山川本乎一氣,氣有變化,則精微始著。故假五星虛號,以紀其圓直曲尖方之變體爾,豈真有所謂 五行生剋之說哉?剛柔情性之外,無復他道,唯《達微》 者能通其變。

八問:「理氣方位,天星宮位,應驗之說,果有之邪,抑不 足憑也?」

答曰:「《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言理者,條 理也,即文理脈絡之理也。察其條理,則知中邊向背, 精粗大小,於以建邦立國,安處萬民,此聖王之能事 也。氣者,形之微,形者,氣之著。氣隱而難知,形顯而易 見。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化,形之著於外者也。氣 吉,形必秀潤特達端莊;氣凶,形必粗頑欹斜破碎。以』」 驗氣,氣何能逃?豈若術家之泥理氣為吉凶者乎?《經》 曰:「占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此方位之始 也。今之鍼盤,即指南車、土圭遺制也。聖人立法,教人 辨方,俾萬方之民不迷所向而已,曷嘗有吉凶哉?葬 家亦用以占山者,蓋欲原其所始,乘其所止也。譬夫 山岡發源於《坤》,申,左出者委蛇至亥,自亥歷艮,右出 者委蛇至艮,自艮歷亥,則山勢大轉,皆可收一邊界 水,即是山水相交,必有融結。言《坤》申所以紀西南,言 亥艮所以紀西北、東北也。百里占山,已非一目可盡, 況數百里乎?以此而求,亦占山之一法,故曰「又次。」今 術家舍形勢而言方位,固已失之,又迷方位而論吉 凶,其謬益甚。以鍼盤「分金立向者,蓋審定主賓,不使 差失,恐放棺處稍偏一線,則遠處差多,賓主不對矣。 此朝迎之法,實乘氣自然之向也,故用分金以紀所 向之山水爾。設若合向此而誤向彼,則所對非所朝, 失乘氣,失堂局,失賓主,故其應有差殊,非謂吉凶在 《分金》也。」乃至天星之說,世多知其迂遠,據其所論星 垣,必是冀州、關中、燕都、西洛始合垣局,杭州已多不 足,況其他州郡邪?審如是非,都會山陵,鮮有合者。今 術家不過為民間卜葬卜宅,安用此為哉?不必究其 是非可也。若夫宮位之驗,有不盡然。世固有「無龍而 發長,少虎而發幼。」譬夫樹樹,植之沃土,後必榮茂,樹 之磽瘠,多不發生。此理勢必然者。總之得氣則發,然 必欲以理推其某枝得吉氣應茂,某枝得凶氣應枯, 則不然矣。果若此,又安得謂之造物哉?所謂「一株樹 上有榮枯」是也。愚謂但當辨地真偽吉凶,不當預憂 其發福偏頗,天道幽遠而茫昧,苟盡人事,安之而已。 已上四端,術家舍是無以操罔人之術,故世守其說 而不變,然不自知其言之「離經叛道也。」嗟乎,焉有事 不師古,義不宗經,而不詭於正者邪?夫葬以安死,必 誠必信,慎擇吉壤,以藏體魄,弗使風水蟻三害侵之, 其義備矣。河南程氏曰:「地之美者亡靈安。夫亡靈安, 所生亦安。一氣流通,死生靡間,理固然也。今人狃於 禍福,惑於術者,動言生人休咎,甚至累代不葬,暴露 無休,陷人於不孝」,則任術之過也。矧!禍福本乎前定, 吉凶唯人自召,豈盡關朽骨哉?與其因地以徼福,孰 若安親以聽天之為愈乎。

九、問:「山岡萬派,地脈枝分,眾勢之中,一方之內,何以 別其砂龍邪?」

答曰:《經》云:「眾大特小,眾小特大。」唯特故,乃可以別主 從。凡山岡發足,或特高聳,或特闊厚,或特潤秀,或特 短縮,或特綿長,或特出面成體,或特委曲活動,或特 端坐合局,或眾水特皆聚會。總之,用人而不用於人, 多斷而精彩強健,拋閃而蹤跡詭異,正出而夾從周 密,雖長而纏護必到,如此者則非砂也。宜用意審察, 必有奇特,異於諸山。苟寓目焉,當自有省。故知觀龍 之法,其重在特。《經》曰:「參形雜勢,主客同情,所不葬也。」 斯言有由矣。砂龍之別,不既明乎。

《十、問驗石紋轉不轉法》

答曰:《經》曰:「山勢原骨」,石者山之骨也。骨節必有向背, 氣亦因之而行,知向背則去來逆順,洞然自明矣。凡 入穴必是兩邊石紋通轉向裏,則真氣凝結無疑,察 山去住,亦必用此法,唯有正脈包裹轉裏,曜氣反張, 石紋似去,而外勢通轉,包住曜氣,卻是大地,不可以 曜氣石紋為疑,此求穴之要法也,宜精察之。又有山 將轉身,石紋蹔拐向後,而大勢向前,則當以大勢為 主。又凡山形止勢聚,情意以鍾、「三分」、《三合》、「《明堂》《得真》」、 《三陽》《登對》、砂水俱稱,祇察尋丈之間,方審石紋。或面 上無石,開穴始見其紋,或窩或口、或丫、或鉗或圈,或 是人字,皆可隨形證穴。穴中土色必鮮潤堅細方真, 若不審勢的確,漫指石紋謂為真穴,誤者多矣,不可 不察。撚之成丸者,是土撒開者非也。若先撚之成丸, 後來漸不可丸者,是真土已盡,而及金銀爐底也,名 曰「穿穴」,急填起二三寸。

十一、問上下砂重輕及水去風來之旨何在?

答曰:「凡大龍正結,多是上砂反重。蓋來龍處枝腳必 多,前去逆轉者必少,勢使然也。要以大勢與石紋裹 轉便真。若水之去,必是無砂包裹關闌,無包裹關闌 則風吹必矣。水來風去,不言可知。昔人云:『勸君莫下 去水地,蓋深戒之也。又有枝龍結地,必要上砂一臂包回,遮得穴中不見正龍背處方真,非此決然不結』。」 是知「枝龍無上砂不真,榦龍無下砂不住。」

十二問:審其所廢,及障空補闕之說,何者輕重? 答曰:「審廢者,言昔完而今傷,非生成欠闕,此在山水 俱有之。昔人謂傷穴可葬,傷龍不可葬。既知其廢可 補完者,則完之以復其舊。譬如肉傷,可以傅藥使合, 骨斷,則不可復矣。障空補闕,祇可施之砂水及水口, 或加培補,或植林木。若夫龍穴,則皆天然一定而不 可移」者,譬夫人焉,肥者不可使瘠,瘠者不可使肥,昂 者不可使俛,跛者不可使伸,勢使然也。世有形體虧 欠而貴為卿相者多矣;狀貌姝好而不過常人者亦 多矣。以此而推,當辨真偽,不當論完缺。塵埃中識宰 相,用是道也。

《十三》、問:「喝形亦於理有合否?」

答曰:「形者,體貌也。山川之狀容,或有類一物者,然此 乃千萬中一遇也,豈可為準邪?」予竊觀諸家喝形,蓋 欲寓理寄法,俾人易曉爾。豈知沿久而濫流於鄙陋, 遂令末俗頓忘其本。嘗見直隸、兩浙、江右名墓,求其 形似,往往不類,審其穴法,則與古合,乃知葬貴合法, 不貴合形。今人但知論形,不知葬法,誤矣。

十四、問雙壙乘氣之法所宜

答曰:「合葬自周公以來,未之或改。但論乘氣之法,必 以一棺正受生氣,一棺祔之可也。陰氣之行乎地中, 止是一線,若兩壙並置,中虛尺餘,生氣之入,反居空 處,則父母俱不得氣矣,不可不察。」

十五、問:「催官之理,果有之乎?」

答曰:此人事偶合,術者因而神其說爾。《詩》不云乎:「唯 嶽降神」,生甫及申,則骨骸得氣所生受廕乃川嶽降 靈,故產英傑。若其人已生,則所稟非此山川之靈氣 矣。安能變愚為智,化賤為貴邪?葬家謂祖廕孫,其言 近之。

十六問:「葬者大事也。學必有源,宗必有經。世之所傳, 其說不一,圖書甚廣,何者為要?」

答曰:「《狐首》《青烏》等經,其來舊矣,莫知為何代書契,相 傳既久,訛舛多途。郭氏諸公所著葬書,皆本其旨,然 去今稍近,其文全,其義備,雖聖人復起,不可改已。楊、 曾、廖三家,言雖粗淺,亦皆法度所存,切於實用,舍之 無以入門,故當斷自郭景純《葬經》、楊氏《疑龍經》《撼龍 經》《懷王經》為宗,參合洩天機、《相山骨髓》,以備作法。此」 外多偽書,引用錯雜,醇漓相混,不可為後學程式矣。 近代如長樂謝觀察所著《堪輿管見》,雩都李中丞重 刻囊金,其法甚正,惜乎未全,傷於太簡,不能究極其 微。然圖書所載法度爾,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 巧。儻心目不明,圖書雖多,亦奚以為?

十七、問:「山谷與出洋地不同何以取裁?」

答曰:山谷中結穴,先須本體秀嫩,四圍羅城周密,近 身一層,包裹通要秀潤,外面一層粗一層,近內一層 嫩一層,中間堂局要寬大,方是山中結作之法。故曰: 「山乘秀氣。」又曰:「高山難得者明堂。」是知秀可乘,堂可 向,則真氣融聚無疑矣。若出洋地,不然,穿田大斷,脫 卸原多,其秀嫩不待言矣。但有穴情,乘氣得宜,水城 不反,無不發者。

《十八問》:「仰觀俯察,至道存焉。世說紛紜,靡所底止,欲 探其要,合有存乎?」

答曰:斯旨之精,世所難曉。然巧非天授,學鮮通微,徒 徇俗術,昧於大道,無惑乎山川之性,不可得而知也。 昔人謂「有人識得《明堂法》,五百年中一間生」,歎真師 不易產也。夫山川不言,其情自見,苟遇明者,安所遁 情哉?然以參天兩地之學付之齊民,而欲責其探頤 索隱,惑亦甚矣。幸而中,則張其能,不幸而左,則標其 失。是誠賢不肖混淆,而徒取驗一時之吉凶也。其於 察地之道,顧不悖歟?吾故願海內之論葬者,必先擇 師。擇師之要,當以心識開通,瞻視明遠,知微知著,不 遺詭怪,知衰知旺,不惑禍福,洞識山川之情,弗徇時 俗之論,超乎常格,迥邁寰中者,始可以言師矣。予嘗 見士友往往以齊民蓄術者,術者亦自安於齊民,唯 衣食自求,不顧其說之紕繆,詎非胥失之乎?且也群 術相聚,言若《河》《漢》,矜誇罔物,至厭聽聞,每歎管、郭、曾、 楊異世同趣。今之術者,同堂異論,遞相非毀,類成聚 訟,俾葬家無所取裁,至經年不決,良可恨也。是以葬 家當先擇師,不當擇地,得師則得地矣。此蓋人事也。 至於得與不得,各有「前緣。亡靈氣運山川,三者之緣, 會則得,否則不得。求之有道,盡吾心」焉爾。

十九、問:「覆視舊墓,定知吉凶,果與占山之法合乎否 也?」

答曰:「覆視舊墓,原與占山一體。當先看來龍,次察穴 法,次察堂局,三者俱合,則為福廕所基無疑。不爾,發 福非由此也。然此其大略爾。若口鼻開破,微茫已失, 葬非一穴,則尋丈間進退左右,難可辨別。世俗不察, 以此驗之於師,是以有合有不合,此賴布衣所以失 程丞相祖墓也。且夫察塚中休咎,斷生人禍福,唯在形穴真偽,氣色枯潤,辨之而已。乃若塚中分金,葬時 年月,詎可得而知邪?昔人謂「善斷者不必善葬」,誠有 鑒於斯乎。復有無欲至人,虛明靈照,懸知吉凶,驗若 符契,此道通神通之謂也。外此皆術數之學,有所憑 依,吉凶雖驗,非占山卜葬之法矣。唯高明者,幸無惑 焉。

二十問:陰陽宅兆,何以別之?風氣所鍾,同乎否邪? 答曰:「來龍大勢,亦與陰穴不殊,唯是到頭形體格局 有異爾。夫陽舒陰斂,自然之道也,故曰陽來一片,陰 來一線,陰非一線不斂,陽非一片不舒。是以陽基入 首,與陰穴殊形,陰穴多取格局緊拱入首處,專以細 巧為合法。陽基則不然,所重在局勢寬大,落氣隆厚, 水城汪洋,或環抱,或倒合,或朝來繞後,來悠揚去,灣 曲纏護,多在隔水,水口常在數十里外,大者在二三 百里外。審其融結,其法大率有二:一曰倒影,二曰岡 阜。倒影者,到頭五星中一星出面合格面上一片鋪 出,中間無小水界破,漸鋪漸平,漸高漸闊,纏龍二水 夾之同行,到結局處,非橫則逆,眾水不拘遠近,盡為 我用」,此都會結法也。岡阜者,到頭一星出面合格,面 上逐條抽出平岡,委蛇行走,便成岡阜之體。幾條合 聚一處,雖漸平闊,中間各條自有小水界開,終不似 倒影一片鋪成也。其局勢水法,大小一義,隨龍收拾 爾。唯番身逆勢及脫龍就局者,多是坐虛向實,背後 反寬,時師不識,輒以為「嫌。不知水纏元武,何殊到堂, 既為我用,豈分前後。」小則歙縣溪南吳氏,吉水桑園 周氏之居,大則荊州吳都,皆前山後水,坐虛向實,即 其格也。觀此可以悟矣。大都陰之所鍾,本乎一線,其 氣不可以普被。陽之所萃,盎乎一方,其氣沖融,故能 小大涵濡,群物蒙化毓秀,於人,其何不則乎?是知陰 陽之精,「其凝一也。賢才之產,有風氣焉。」

二十一問:楊公云:「行到平洋莫問蹤,但看水繞是真 龍。」則平洋果不問其所從來邪,抑亦不可辨邪? 答曰:是亦楊公不得已之言也,所謂方便語爾。蓋平 洋闊衍,去山岡甚遠,穿田度水,斷伏已多,眾水交流, 平夷如掌,世鮮法眼,何能辨之?故云但看水繞。夫水 不自纏,因砂故纏,砂水相纏,主從辨矣。此又方便中 微旨也。欲窮其所自,亦自有法。姑以東南水鄉平地 論之,其法自見。三吳之平,莫過於蘇、松、嘉、湖、常之五 府。嘉興、松江之龍派,自西目分於杭之鳳凰山,循江 東北,委蛇而逝,高亭忽峙,入於海寧、海鹽。稍中行者, 崇德、桐鄉、嘉興、秀水、嘉善、平湖、松江,而盡於西佘等 九峰,為大泖所界。其稍外者,自上海至吳淞江口而 止,外則遵海以西,內則苕水以東諸郡邑,皆西目分 枝所結也。湖州之龍派,自東目為臨安,為餘杭,分安 吉,涉武康,經歸安,止烏程,霅水界焉。蓋苕之西,霅之 東,東目之盡也。霅水之西,滆湖之東,隸淛西者為孝 豐,為長興,隸直隸者為廣德,為宜興。宜興正盡於離 墨,長興大盡於弁山,皆南榦分枝,故其種尊貴,雖為 關峽收水,亦自聳拔,異於諸山。常州之龍派於京口, 連乎丹陽,高原岡阜,隱隱隆隆,是為毗陵,與晉陵相 屬。夫椒、錫山,皆其枝分,自晉陵循太湖向東南行,可 六十里許,洋山在焉,方廣四十五里,至天平山,向東 稍南行,斷伏超金山,金山出獅山,獅山出索山,自茲 而東皆平原,亦幾三十里,會為吳都,都城方廣與洋 山準,相傳為子胥所十,理或然也。丹陽與武進之交, 濱江復分一枝。至江陰循江而東,稍南虞山在焉,是 為常熟。北則大江,南則崑湖,中間一脈綿亙,東南為 崑山縣,東為嘉定、太倉,亦抵吳淞江口而盡。一自西 北,一自東南,勢若玦環交抱於東北,為三江所出之 口,中間眾水聚於具區,為江東蓄氣,此一方大勢也。 若知諸水所界,便知地脈所止,則枝榦之小大,得水 之多寡,局勢之闊狹,皆可得而明焉。其中雖小有分 派,可以勢求,可以情得,不至大相逕庭矣。

二十二問:「《平洋》亦論藏聚否?」

答曰:安得不論藏聚?凡大江大湖結穴者,要以不見 江湖為貴,故曰「大水之中尋小水」,正欲其藏聚爾。蓋 大水之中,復有小水者,是有層層之砂纏護,故有層 層小水圍繞大水,方無撲面蕩胸割腳之患。唯陽地 大龍結作不同,陰宅多有直臨大水者,蓋陽基欲其 鋪盡,龍大力長勢足與水相稱故也。然兩邊貼身,亦 必有小水界開,後面過咽束氣,要明白清秀,龍方不 頑,方是真大平洋陽基結法。若陰穴卻無此格,間有 見者,亦是龍勢龐厚,前砂遠拱,或穴前餘氣去得長, 支開大水,望之秖見一線灣環有情方佳。反此者必 敗。

二十三、問:「平洋何以辨其大小?」

答曰:「凡平洋有脊勢可原者,即可尋其來歷,復以兩 邊大界水相去闊狹證之,其大小立見,唯去岡原遠 甚。眾水交流平薄處,無脊勢可原者,只以眾水到堂, 或數河水聚會,或通纏其後,來大去小,是謂平地。難 得者水口,總之,皆大局也二十四問:「平洋何以辨其真偽?」

答曰:廖公云:「平乘積。」積者脊也蓋言氣積而厚也氣,此驗平洋帶 岡阜法也。楊氏云:「但看水繞」,此驗水鄉平薄處,專論 水局之法也。帶岡阜者,須要過咽束氣,方見脈真,落 穴處定須開口,昔人謂「平地不開口,神仙難下手」,蓋 開口方有真明堂,則真氣方住。若在水鄉平田,專以 隔水田坵形勢,照應夾拱有情為準,要以來大去小, 面前不見大水為佳,縱見亦是一線立穴。必當培土 成墳。不宜穴土為葬。如是方不舛錯。

廣吉凶論

[编辑]

「葬埋之道,其始于中古乎?上世之人,委形順化,其生 也寄,其死也歸,情念靡留,安事遺蛻?中古聖人,因人 情之漸殖,慮其終之必漓,乃啟以孝慈,導以厚亡,始 有不忍其親,以掩其體者。先王因之制禮,慎終送死, 以垂後世,俾人盡其心,靡有遺憾。後之君子,推廣此 心,冀其不朽,則又擇吉壤而藏之矣。」乃今不然,謂壽 「夭貴賤,動關乎葬,子孫世及,靡不由之。人情患得,于 斯愈膠忘前聖之意,忽先王之禮,惑術士之口,矯哲 人之論,妄意禍福,皆由親骨,時日不利,或生咎殃,遂 使淹延累世,掩骼何時?水火蟻蝮,皆所不免,或經兵 燹,焚棄無餘。嗟乎!何朽骨之不幸,而蒙茲多厄邪?」予 傷世俗之闇,因著論以明之。夫吉凶本乎因緣,因緣 緣乎當念,貫通三世,大業由生恆人懵之,智者瞭焉。 故「脩德而被禍患,悖道而享康樂」者,宿業所感也。「君 子脩之吉,小人悖之凶」者,善惡由于一念,主之者我 也。斯二者,統三世而言者也。理既幽微,義難卒悟。世 俗之論,未達本源;術士之言,秪騰口說。矧古人遠矣。 人情安于淺近,無惑乎高明之旨,不足以語《中庸》也。 夫然而葬有正義,卜有正法。故枯躁而露,蟻必侵焉; 陰勁而沉,水必生焉。水傾衛缺,風必射焉。氣之所去, 骨必毀焉。葬道無他,免斯而已。是以善葬者,察山川 之交會,占生氣之所鍾,納骨其間,俾前後左右,兼以 淺深,不失尺寸,則魄得所藏,違乎三害。孝子仁人之 用心,斯亦至矣,蔑以加矣,寧暇冀其福廕及人哉!說 者謂「親魄既安,所生因之」,理固或然,事非盡謬。第俗 情莫解,禍福紛紜,拘忌多途,咸責朽骨,不亦舛乎!何 者?盛德之至,莫過唐虞,而其後不繼,三仁一也。而比 干獨死,顏淵庶聖,壽止三旬;東陵大盜,享有黃耇。如 斯之類,難可枚舉。更陳往事,益有明徵。若「夫景純善 于《占山》,身被刑戮;楊公精于卜葬,後嗣無聞。揆諸前 說,則往因現業,自可懸知。乃至陰陽之不經,彌滋謬 悠之詭說。撓作甲子,本為投時;後世迷之,乃流於鬼 神。」試觀三代,迄乎本朝,帝王之葬,皆由制典;諸侯之 禮,不過五月。自天子至於諸侯,葬未有逾期年者矣。 豈其方之必吉,年之必利歟何曆數之綿長也?明哲 之士,鑒遠燭微,憑乎大道,遠觀三世,近會三緣,安吉 凶于前定,徇義命于將來,則動無不吉,舉胥中道矣。 苟澄心以思之,管窺之徒,安所置喙,拘攣之見其少 蘇乎?世徒見夫相塚占山,盛衰多符,豈知緣會而有 吉凶斯契,非察地之權衡,當別論也。

占山統論

[编辑]

占山之道無他,唯以山水向背求之而已。是故山川 大交則大結,小交則小結,不交則不結。山與水相得 則交,不相得則渙。天下大龍都隨水走,至於將結,必 然逆轉,列成局勢,則結地無疑。地理之所以重逆者, 以其逆則交也。楊公云:「楊公養老看雌雄,天下諸書 對不同,陽從左邊團團轉,陰從右路轉相逢」者,是楊 公《垂老》之言也。其意蓋指山為陰,水為陽。陽若左轉, 陰必右回,如是則山水覿面相交,必然結穴,不必登 涉,可以坐。𤋜是占山之捷法也,故云《養老訣》。乃今時 師則以淨陰淨陽之說,謂是陽龍陽向水流陽,陰龍 陰向水流陰,合以穿山虎透地龍之說,豈不誤哉?要 之地理秪有水土二行,與金木火三行無與,必欲牽 合附會,以論生剋吉凶貴賤,謬之甚矣。即楊公所論 五星及九星,亦是不得已之說,正以山川狀貌難齊, 有如人面,要之不出尖圓曲直方凹等體。言火所以 紀尖山也,言金所以紀圓山也,言水所以紀曲動而 波之山也,言木所以紀直而聳之山也,言土所以紀 方及凹之山也。如得其旨,則五行生剋之談,可不辨 而知其非矣。唯《交》之一說,談易而會難。蓋穴前一合, 是蟬翼與小水。小水即微茫水也交也。第二合是龍虎內,水 與龍虎交也。第三合是龍虎外,左右二砂交也。此即 向之所在也。過此以往,則自內及外,自近及遠,乃至 羅城,與送龍大水相交,是則交之大者,此榦龍之局 也。明乎此則分枝擘脈,舉目易窮,界限既分,適千里 而無惑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