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十八卷目錄

 順德府部彙考十

  順德府驛遞考

  順德府兵制考

  順德府古蹟考墳墓附

  順德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百十八卷

順德府部彙考十

[编辑]

順德府驛遞考

[编辑]

邢臺縣

急遞鋪九 曰「總鋪 」 、「南莊 、康莊 、石橋、荊村 、崇雅 、張村 、新興 、靜安。」

《府志》未詳按《邢臺縣志》:「總鋪在府治前張村鋪,東遞任縣、靜安、新興二鋪,東南遞南和、南莊、康莊二鋪,南遞沙河、石橋、荊村、崇雅三鋪,北遞內丘。驛站銀兩及鋪司、鋪兵等項。府縣志」 俱未載沙河縣

急遞鋪四 曰總鋪 、食膳 普通 《南中府志》未詳。按《沙河縣志》:康熙十五年以後,新例額徵驛站工料銀二千四百九十五兩二錢二分三釐,遇閏加派。內協濟龍岡驛馬工料銀一千四百四十五兩七錢六分,遇閏加派。又協濟邢臺縣遞運所車夫工料銀二百二十四兩六錢四分六釐,遇閏加派。又協濟內丘縣遞運所車夫工料銀二百二十四兩六錢四分六釐,遇閏加派。又兌留協濟河間府歸入邢臺縣遞運所工料銀二百八十九兩三分一釐二毫,歸入內丘縣遞運所工料銀一百一十一兩一錢三分九釐八毫。自康熙十五年兌留,將協濟邢、內二縣驛所銀兩本縣歸入起運。

各鋪鋪司兵二十六名,原額工食銀一百五十六兩,遇閏加派。康熙十七年,奉文半裁銀七十八兩,留銀七十八兩。二十年全復。

走遞馬一十四匹,原額草料銀三百三十六兩,遇閏加銀二十八兩。康熙十四年裁,二十三年復銀八十四兩,遇閏加銀七兩。共留銀二百五十二兩,遇閏加銀二十一兩。

接遞皂隸一十六名,原額銀九十六兩,遇閏加銀八兩,康熙十四年全裁,二十三年奉文半復。接遞牌夫二十六名,原額銀二百六十兩,遇閏加銀二十一兩六錢六分,康熙十五年全裁,二十年全復。南北大路守備火夫五十名,原額銀二百四十兩,康熙十七年全裁,二十年全復。龍岡驛倉米豆折銀一百二十三兩三錢六分八釐,閏月加派。康熙十四年,奉文全裁。

中丘驛倉米豆折銀一百二十三兩三錢七分三釐六毫,閏月加派,康熙十四年,奉文全裁龍岡驛場草折銀三十七兩五分四釐二毫五絲三忽一纖,閏月加派。康熙十四年,奉文全裁中丘驛場草折銀五十四兩一錢五分三釐四毫七絲九忽四微,閏月加派。康熙十四年,奉文裁。本縣馬一十一匹,在龍岡驛行差,每年支銀一千四百四十五兩七錢五分。騾八頭,支銀二百二十四兩六錢四分六釐。

協濟中丘驛銀二百二十四兩六錢四分六釐,協濟龍岡驛支應銀二百兩。

協濟別府驛所銀兩數目俱詳《田賦考》。

南和縣

急遞鋪五 :曰「總鋪 ,閻李 、大趙 、河頭、大賢。」

《府志》未詳。按《南和縣志》:總鋪在縣治大門外迤西,閻里鋪在縣東十里,大趙鋪在縣東二十里,河頭郭鋪在縣西十里,大賢鋪在縣西二十里。以上俱有郵亭房屋、周垣。正德十六年,知縣劉璋重修。

驛馬原額十二匹,額徵驛站工料銀二千三十四兩七錢三分六釐。遇閏加銀八十四兩七錢八分七毫。內協濟本府龍岡驛站工料銀一千一百九十九兩一錢,遞運所騾頭工料銀六百二十四兩。

又,協濟龍岡驛支應銀一百兩。

走遞馬原額三十匹。每年草料銀七百二十兩。遇閏加銀六十兩

各鋪鋪司兵二十名,每名歲支銀六兩。

接遞皂隸二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接遞扛轎夫五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十兩。本府龍岡驛草束銀五十八兩八錢九釐二毫。外有協濟臨洺驛夫、皂吹手等工食銀及撥補。

武清驛銀數目俱詳《田賦考》。

平鄉縣

急遞鋪四 曰總鋪 柴村 、夏莊 、魏家《府志》未詳。按《平鄉縣志》,萬曆八年增修鋪舍,其餘驛站銀及鋪司兵、接遞皂隸等項,因縣志缺後三卷,俱無考。

廣宗縣

急遞鋪四 曰總鋪 ,新建 柏社 、西趙《府志》未詳。按《廣宗縣志》:總鋪在縣門西,新建鋪在城西南十里田禾村,柏社鋪在城北十里小柏社,西趙鋪在城北二十里西趙村。

站銀一千四百六十九兩七錢七分八釐六毫,協濟本府龍、中二驛,銀三十兩,在雜支內銷算。接遞皂隸十六名,每名銀七兩二錢,共銀一百一十五兩二錢。

接遞轎夫二十名,每名銀十兩,共銀二百兩;鋪司四名,每名銀四兩五錢。

鋪兵十名,每名銀五兩。

走遞馬騾十四匹,每匹銀二十四兩,共銀三百三十六兩。

協濟中丘驛館夫一名,銀七兩二錢。

外協濟臨洺驛夫、皂吹鼓手銀數俱詳《田賦考》《鉅鹿縣》。

急遞鋪三 曰總鋪  、清水  原莊《府志》未詳。按《鉅鹿縣志》:「總鋪在縣治東,清水鋪在城東南十里,原莊鋪在城西南十五里,各設鋪司一名,鋪兵十四名,主傳送公文。」

額徵驛站工料銀二千七十四兩一錢三分八釐三毫,遇閏加銀八十六兩四錢二分二釐四毫。內協濟中丘驛馬一十二匹,騾三十九頭,共該工料銀二千零八兩六錢九分八釐三毫。又協濟河間府富莊驛工料銀六十五兩四錢四分,今兌留中丘驛用。

走遞馬二十匹,每年草料銀四百八十兩,遇閏加銀四十兩,奉文裁減銀一百一十一兩,協濟武清縣。

接遞皂隸一十二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七十二兩,遇閏加銀六兩,奉文裁減銀一十六兩,協濟武清縣。

接遞扛轎夫二十六名,每名歲支銀十兩,共銀二百六十兩,遇閏加銀二十一兩六錢六分六釐,減銀六十兩,協濟武清縣。

各鋪鋪司兵一十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八十四兩,遇閏加銀七兩。

中丘驛草場草折銀五十九兩六分九釐八絲。遇閏加銀四兩九錢二分二釐四毫七絲三忽七微

中丘驛鋪陳庫子四名,共銀四十八兩,遇閏加銀四兩。

外有協濟臨洺驛銀數目,俱詳《田賦考》。

唐山縣

急遞鋪四 ,曰總鋪 、范解 、南樓 《大寧府志》未詳。按《唐山縣志》「鋪舍五,急遞總鋪在縣治前,南樓鋪在城南十五里,達任縣,范解鋪在城西南十六里,達本府;大寧鋪在城西北十八里,達真定府,楊村鋪在縣北十八里,達柏鄉縣。唐無驛,以協濟中丘驛。額徵驛站工料銀七百六十兩九錢三分五釐,遇閏加銀三十四兩」 五錢九分四釐七毫四絲。又唐山屯協濟本縣工料銀九百六十兩,遇閏加銀四十兩九錢三分四釐三毫二絲。康熙七年,奉文他驛協濟,在本處起運銀內扣支,奉。

與鉅鹿廣宗、內丘任縣分日行差,著為令。

走遞馬三十匹,實支草料銀六百二十四兩一錢一分五釐,遇閏加銀六十兩。一名「縣馬」 ,供應南北次衝飛遞羽檄公文,遇有非常大差時,調取協濟云。

內丘縣

中丘驛 縣治東南

遞運所 北關迤東

急遞鋪十二 ,曰「總鋪 」 、「南光 、河渠 、和村、小馬 、西陽 、南宋 、梁原 、李陽 、史村、張村 、尹村。」

《府志》未詳。按《內丘縣志》:總鋪未載。外鋪舍十三,北曰李陽 、史村 、馬峰 、張村 、尹村、鎖村 ,南曰河村 、小馬 、都城 、西陽,南宋 梁原 禦暴。

每年額徵驛站工料銀二千五百五兩二錢六分一釐二毫,加銀一百二兩三錢七分五釐。內中丘驛馬一十三匹,工料銀一千三十八兩四錢四分;騾三十九頭,工料銀七百二十六兩六

考證

錢六分六釐。驢四頭工料銀七十二兩。又中丘驛支應銀二百兩。其餘協濟別府驛所。銀數俱詳《田賦考》

走遞馬三十六匹,每年草料銀八百六十四兩,遇閏加銀七十二兩。

接遞皂隸八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四百八十兩,遇閏加銀四十兩。

接遞牌夫六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七兩二錢,每年共銀四百三十二兩,遇閏加銀三十六兩。各鋪鋪司兵四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二百四十兩,遇閏加銀二十兩。

中丘驛場草銀八十六兩六錢七分二釐,遇閏加銀七兩二錢二分二釐六毫六絲八忽。中丘驛倉粟米銀四十六兩九錢八分八釐八毫,遇閏加銀三兩九錢三分六釐八毫。

驛所馬騾《舊例》附載於後:

中丘驛:原額江南馬十六匹,土馬十匹,驢七十頭。後改驢二十頭為騾,尋為馬。外幫馬四匹,共五十匹,減驢十頭,止四十頭。萬曆二年,通行招募,每年每馬銀八十兩,共四千兩,每驢銀十八兩四錢,共七百三十六兩,通共四千七百三十六兩,沙河四百四十八兩,內丘九百四十九兩七錢,鉅鹿九百一十兩,廣宗五百三十八兩七錢;《任縣》一千零四十兩一錢;《唐山》;八百四十九兩五錢;

遞運所,原額車五十輛,騾二百頭。後減車十輛,騾四十頭。止餘車四十輛,騾一百六十頭。每歲每驢銀三十二兩,共銀五千一百二十兩。大名府一千三百九十六兩二錢,本府三千三百七十九兩一錢九分五釐,內短三百四十兩,餘或有訛,內丘六百一十八兩七錢九分五釐,鉅鹿七百四十七兩九錢四分二釐,任縣五百四十五兩六錢五分五釐,沙河八百八十九兩六錢九分,唐山五百七十七兩一錢九分九釐,此二段銀數與《內丘新志》不相合,但屬舊跡,宜並錄之,以備參考。

任縣

急遞鋪五 曰「總鋪 」 ,臺南 、新店 、橋頭、西留。

《府志》未詳。按《任縣志》:總鋪在縣治西。臺南鋪,在縣東十五里。新店鋪,在縣東二十里。橋頭鋪,在縣北十五里。西留鋪,在縣西五里。

每年額徵驛站工料銀二千三百八十二兩九錢八分三釐四毫。遇閏加銀九十五兩三錢五釐三毫。

走遞馬三十匹,每年草料銀七百二十兩,遇閏加銀六十兩,奉裁銀一百五十一兩六錢八釐解部。

接遞皂隸三十四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二百四兩,遇閏加銀一十七兩,奉裁銀四十二兩九錢四分二釐解部。

接遞扛轎夫六十名,每名歲支工食銀一十兩,每年共銀六百兩,遇閏加銀五十兩,奉裁銀一百二十六兩三錢解部。

各鋪鋪司兵一十六名,每名歲支工食銀六兩,每年共銀九十六兩,遇閏加銀八兩。

中丘驛場草折銀六十四兩七錢四分四釐九毫。遇閏加銀五兩三錢九分五釐四毫。係本驛背包馬軍伺候過往上司包箱工食應用。以外有協濟臨洺驛銀兩。詳《田賦考》。

順德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

順德府守禦百戶所 在府治東。元設順德路萬戶府。明洪武二年,革萬戶府,命宣武將軍、濟寧左衛指揮僉事守禦,後設雲川衛。永樂初,以雲川衛調。大同二年,題准「將真定衛右千戶所百戶並原管旗軍,全伍調順德守禦。」

《府志》
所載明時兵制也順德府在我

[编辑]

皇清屬大名府,副將,分撥守禦。《府志》未詳。各縣鄉兵。

《縣志》
亦多未載祇有任縣南和二處附錄於後

[编辑]

按《任縣志》:「邑不設官,順德營撥兵二十名駐防。」 按《南和縣志》:「明崇禎十二年,民窮盜起,奉部選每縣添設練總一員,建軍衙於東察院之右,壯兵三百名,令其統率。以後又奉部文裁革,今遂廢。」

壯丁三百名,餉需派之民間。不五、六年裁去練總,並壯丁亦裁。至今雖有壯丁百名,無分文糧糗,止於守門、看庫、往來護送錢糧而已。

民壯舊有三百名至

皇清順治十五年,裁至五十名。

鄉兵一千七百名,每當驚蟄霜降,各持兵器赴教場操練,逐一查點,以練總統領之,無事則治農,有事則荷戈。其亦李德裕《籌邊》之遺意與?保甲之設,舊志無考。自明天啟年間,於各鄉選立保正保副各一人,每置銅鑼二、鐵銃一。其鑼一正一副,自用一保夫夜巡。每十家立一保長,每保夫各置長鎗一、木牌一,上書「某都總甲、某保正、某保副某、保夫某某」 輪流應當編就次第,亦不拘留在官,致妨農業。每夜設保夫十名,更班鳴鑼、繞村巡邏。如一家有警,保正、保副即率眾救援。坐視不救者有罰。至今行之,地方攸賴焉。

順德府古蹟考

[编辑]

本府

建平城 ,即府治,石勒竊據時所築。

古城 ,邢臺縣南百泉村,遺址尚存。

劉理問營 邢臺縣西南五里。

皇臺 邢臺縣西二十五里。

鳳凰臺 ,邢臺縣西南五里,相傳鳳凰止於此。「襄子殿 」 ,今府治正廳基址是。

駐蹕堂 南關序班吳潤家,「明成祖靖難兵過順德時,駕駐於此。」

《郭翁堂 》邢臺縣西南十五里。翁,晉人,善造空磚,因徙居於此。

趙孤莊 ,邢臺縣西北二十五里,程嬰匿趙武處。

蘇秦亭 邢臺縣西南三十里,俗呼為「十里亭。」 秦激張儀,即此處。

柳溪亭 邢臺縣城北河邊,金節度同知王邦用建,知府郭紝改曰「君子亭。」 知府于桂復題「柳溪虎谷」 ,王雲鳳書匾。後作堂六楹,內立知府劉應節像。

後樂亭 府宅後知府任民望建。

四槐亭 府永濟倉內。萬曆十年,知府王守誠建。

鹿城岡 ,邢臺縣西北三十里。邢侯欲築城,立標已定,夜有鹿銜標於今城處。

「龍岡 」 一名「石井岡」 ,岡上有井,大如車輪,光武營軍所造。又傳天暵佛圖澄於岡掘一死龍,咒以法水,龍乃甦生作雨,故名。在邢臺縣西北七里。

板橋、石橋 俱府城內。父老相傳,「即豫讓所伏之橋。」 今失其處。

邢臺 府通判廨內有石刻「邢臺」 二字。

拴牛石 ,城西南一里許,出地三尺餘。相傳城為「臥牛石」 ,即橛云:「前郡守欲出之」 ,發丈餘,竟不得根,乃已。

「牛耳石 」 南關東嶽廟後。

鬼谷溝 ,縣西北一百六十里,在馬嶺,深二十餘丈,相傳王詡在此藏修。

夫子巖 縣西北一百三十里。相傳孔子周流至此。

《邢侯》邢臺 府西一百四十里,漿水村。

馬跑泉 縣西百里。相傳穆將軍與吳兵戰,人馬俱渴,馬跑之得水,故名。

響地 ,《寰宇記》云:「菉水出襄國西北石井岡旁有響地,圍百步,人馬上行,轟轟有聲,掘之有火出。」 今無聲。

「透靈碑 」 城東門基上,迤西府治前,影俱照,今微闇。按《邢臺志》,「大觀元年,聖製御書,詔學士丁洙立石。」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邢臺縣志》

[编辑]

祖乙故都 ,《寰宇記》:「祖乙遷都於邢」 ,今縣治是夷儀城 ,《春秋》魯僖公元年「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即此。

檀臺 ,《史記》:「趙成侯二十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臺。」 《徐廣》:「檀臺在襄國。」

明堂靈臺辟雍 ,按《晉書》,俱石勒建,今廢。太嘗井 縣西三十五里。世傳趙襄子為太子時,常獵於此,人馬俱渴,乏水,因禱於天,以矢卜之,遂得泉,深三十丈。襄子嘗之,故名。

臥龍岡 ,馬鞍山西南,中空,可容百人,上有石,極光膩,世傳龍臥於此。

止車門 。石季龍攻豹,夜遁,季龍引軍城封丘。

而旋徙朝臣掾屬以上士旋者三百戶,於襄國崇仁里,置公族大夫以領之。勒宮殿及諸門,始就制,法令甚嚴。會有醉胡乘馬突入止車門。滴水巖 ,縣西百里,水滴巖下不竭。

清風纏 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山勢高聳,雖盛夏無暑氣。

小石莊古井 縣城西。山高石厚,乏井,民甚苦之。萬曆十八年,知縣朱誥相地掘井七丈,更得古井,民異之。

「大武殿 ,石虎建,基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綷之,下穿伏室,置衛士五百人於其中。東西七十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鐺,珠簾玉壁,窮極工巧。」 今不知何處是矣。

石井岡 ,《寰宇記》:「菉水出襄國石井岡,離火石岡不遠。」 此岡從古無井,萬曆間,朱誥始井之。沙河縣

鐵冶司 在磬口山,相傳漢魏舊冶。

秦王寨 縣西八十里。相傳唐太宗攻竇建德,駐兵於此,遺址尚存。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沙河縣志》

[编辑]

《可坐軒 》舊在西察院內,今無。

夫子巖 縣西一百五十里,巖上有夫子車,轍跡在。

聖人室 在湯山

老君洞 ,在縣西山。高百丈許,中建堂院,遠望之如畫。洞雖盛暑入,涼氣逼人。前有一石牛,相傳「李老聃曾駐足於此。」

牛神口 ,漢、魏時立巡檢,守此口。俗傳有石牛至此口飲水,被汲水婦見破,遂不能走。今石牛見在沙中,其上流泉至此入地。

插旗腦 縣西七十里。山上有插旗舊蹟,竇建德拒秦王於此。

欒卸 縣西七十里。相傳欒將軍曾卸甲於此救駕 ,即今九家村。相傳尉遲敬德曾救秦王,駕在此村北河中。

「玉路 」 ,宋曹皇后往峰巒寺修佛殿,道經此,相傳玉路棘勾掛后裙,后用手曲之,至今路中棘針勾向上。

「槐碑 」 在峰巒寺內,有二大槐,樹夾古碑一道,宋時建。

《大靴履 》,俗傳大靴將軍在此山久避不出,有謊神哄出擒之,留大靴遺跡,中容二釜,山上蓋謊神廟。

梅龜活山 ,宋王舜為寇,據此立寨。楊業逐之,令軍士各負石投舜山寨上,遂出攻之,被擒。今石壘在

額血 即度口九龍祠,相傳神撾不孝婦首,遺額血於此。

普通蓮 ,縣南普通鋪北。有池約數畝,植蓮。盛夏花開,香聞數里。元劉秉忠釋名「普通」 ,曾浴賞於此,故名。

三教堂 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冉子曾遊此地,鄉人因建孔子廟,繪諸賢像。至漢永平間,復有釋家摩騰過謁廟,好事者因立「三教堂」 云。令公洞 縣西南八十里。宋楊業攻王舜,曾居此洞。

倉門 ,唐李世民與竇建德戰於牛口峪,曾儲糧於此,有遺址在。

千佛洞 縣西七十里。昔人鑿山為龕,琢石佛像千尊。見《一統志》。

南和縣

鐵牛山址 縣東北二里。舊有鐵山,元劉紹祖守順德,銷之以鑄兵器。今遺址突兀,猶存古城 。縣城外。周圍七里,遺址尚存。按《南和志》云:「古人用以障狼溝百泉之水,為護城隄」 ,非城也。

宋臺 縣東南八里。唐宋璟生處。

萬華臺 縣治正廳北,金高有鄰,父為南和尉,始下車,入戶見蓮花滿地,驚喜,因名其堂,遂生有鄰。後舉進士,承安五年節度邢州時,舊蹟已廢,乃鐫其事於石,今尚存焉。

樂歲亭 縣治西

張相 縣城西八里,後趙右侯張賓故里。馬莊 縣西三里,元戶部尚書馬亨故里。𩰚雞臺 縣南,兩臺相去百步,相傳宋公子𩰚雞於此云。

鳳池 坐鳳池村。《舊志》云:「北有鳳池之清景」 ,想亦一時之勝概云。

仙井 縣西北古城內,臺上有井,水清冽,與地平,井前有廟。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南和縣志》

[编辑]

梅花亭 在西門外,萬曆七年,知縣孫鳴時建。「嘯月閣 」 、「縣治」 二堂,順治四年,縣令胡以泓建。平鄉縣

城郭故址 舊南欒縣。按《左傳》「齊國夏伐晉,取欒」 ,即此。漢因為縣,今遺址不存。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平鄉縣志》

[编辑]

沙丘苑臺 商紂八祀甲寅,築沙丘苑臺。《趙世家》註:「沙丘在平鄉縣東北二十五里。」 舊《志》:「沙丘在縣南五里。」 按沙丘之名始此葢南北連延數十里,總謂之沙丘。上二說皆是。

沙丘營 ,周赧王「二十年丙寅,趙公子成弒主父於沙丘營。」 按趙主父曾於沙丘築宮。

平臺 《一統志》「平臺在平鄉東北三十里太平鄉,秦始皇崩於此。」

封爵觀 秦二世二年,楚項羽築封爵觀。《宋郡志》云:「項羽救鉅鹿,大破秦師,行封爵賞,還築封爵觀於平鄉。」 今無考。

廮陶縣故城 ,漢桓帝延熹七年甲辰,改置趙國,為廣平國。南欒為廮陶縣。今縣東十五里艾村,往往侵晨霧露中望之隱若雉堞,相傳即廮陶故城,其址微存。

魏平鄉縣城 ,魏景初二年,徙置縣城,改名「平鄉。」 今縣西北六里大老營南城圈,即平鄉舊城也。

宋文廟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季廢。

枯洚渠 今縣東北流。渠村父老言:「往時有人夜間恆聞水聲。」 或云「即相傳所謂信都縣枯洚渠也。」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廣宗縣志》

[编辑]

界橋 在縣東。東漢初平三年,袁紹及公孫瓚戰處。唐猶有古界城,今皆不存。

漳河故道 由平鄉東衛家莊來,縣西北十五里馬鹿村入鉅鹿境,是為老漳河。

小漳河 亦由平鄉東董沽村來,縣南五里莊,遶城西,折而北,至板臺,入鉅鹿境,今皆淹塞。洺河故道 ,由曲周龍唐村來縣東南十五里荊家寨,至李磨村,東北入威縣鹿臺。又一支自威縣河窪村,入縣東南二十五里刁家林,歷公村、紅龍,合於鹿臺。今亦皆塞。

洗馬潭 在縣北八里洗馬村。相傳漢光武於此。洗馬村西舊有大坑,今漸平。

潘井 在縣東一里許。甃砌堅完,至今水猶甘冽。俗傳「潘太師美飲馬井」 也。

潘城窪 ,在縣東南七里。相傳為潘美牧馬處。其地至今多茅草,不生五穀。

鉅鹿縣

柴城 縣東北三十里。相傳周世宗為世子時築,遺址尚存。

《棘園 》漢高祖敗章邯處,今名「棘家寨。」

廣阿澤 ,在城北五里,一名大陸。神禹疏河,此其故道。舊有蓮芡魚蝦之利,今為田隴矣。《呂氏春秋》云「趙之鉅鹿」 ,即此。

團城 在縣東四十里。民居環遶,如團城然。元隴西公韓德恭世居於此。

舊城 ,在縣北十里許,古鉅鹿之故址也。相傳晨霧時,城之規模隱隱可見,良久乃滅。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鉅鹿縣志》

[编辑]

《甬道 》,在縣南,屬河,即邯所築,以饟王離涉澗圍鉅鹿之軍,為羽所絕者,今其跡無存。

路溫舒故居 ,今縣東二十五里,載《縣志。列傳》「諸侯救鉅鹿者十餘壁 ,與陳餘軍鉅鹿北。」 所謂河北軍者,其地俱不可考。

唐山縣

柏鄉故城 ,在縣西二十二里,與趙州柏鄉東西分界。《寰宇記》云:「堯時置。」

郭園 在縣東北隅。五代周太祖龍興故地,後為鄴都廟,遺址尚存。

張耳臺 在縣西北十二里。趙王張耳所築千佛堂 。周太祖登極後,即堯山建寺。盤山為龕,琢佛像、佛經於石,不可勝紀,至今金碧宛然。柏人古城 ,在縣西十二里。《世紀》云:「堯所都也。」 漢初為縣,屬趙國。即貫高壁人處。詳《郡紀》。光泰岡 ,光武為王郎所敗,至此取勝,故名。在千言山西南麓。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
《唐山縣志》
===

孔岡 即《府志》所載夫子山也,在縣西北八里。相傳,夫子周流時,停車於此,因名焉。元時有聖裔孔璠者,自曲阜徙居,因其岡建奉聖祠。明嘉靖中,經歷徐哲重修。

繫馬臺 在城南二十五里。光武避王郎兵,繫馬於此,側有光武廟。

柴家莊 在縣北五里。周世宗誕生之地。聖水井 在堯山舊堯廟旁。深僅三尺,有水下注。昔傳有珠,賈胡持去,水遂涸。今珠穴痕猶存。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內丘縣志》

[编辑]

聖佛巖 在縣西南。相傳聖佛出此,有寺及靈泉。泉嘗涸,有五臺僧咒之,湧出如故。

夜歇嶺 ,在縣西六十里,虢太子夜歇處。周山寨 ,在鵲山南,相傳周世宗寨

寒山腦 在太子巖南,仙人寒山曾至此。黑山城 ,在青山村。漢靈帝時,黃巾賊張角死,命眾奉褚飛燕為帥,部眾寖廣至幾百萬,遂城黑山。

張公塔 在縣西三十里。

處士庵 ,林伯起聚徒講道處,在中丘驛前,方十畝許。

講書臺 在魯亭村西北半里許,劉德淵講學處。《舊志》:址高五尺,方二畝餘。

任縣

張城 在縣西南二十七里。漢張縣,一名渚陽城。晉將王浚遣兵討石勒,屯於渚陽城,即此。縣子城 ,在縣南,相傳襄子行宮。

苑鄉城 在縣東北十八里。後趙石氏所築。「靜養堂 」 在察院內。少卿韓福建,提學林有孚書匾。

東盟臺 在縣東二十里。相傳韓信襲齊,楚遣龍沮救之,信與沮盟於此。

《府志》
未載古蹟

[编辑]

《任縣志》

[编辑]

圪塔臺 在縣東北三十里。上有居民,四面皆湖,非舟不行。相傳臺址隨波消長,雖大溢不沒,謂之「荷葉地」 云。

《古碣 》在東盟臺上,碣有云:「荒荒繚亂,休離河店,水來吃魚,水去吃麵。」

墳墓附

[编辑]

本府

邢侯夫人墓 在城西。《寰宇記》云:「邢夫人姜氏葬城西。」 齊武平初,有掘古塚得銅鼎,中受六升,腹有蝌蚪字,云「邢侯夫人姜氏墓。」

石勒墓 在城西十五里,偽號高平陵。《郡志》云:「勒葬別渠山,是夜偽為十棺,分道兩山,惑百姓。」 今其地有大塚,相傳為勒疑塚。

宋開國伯石熙墓 在城西白圭鄉。

元學士董繼昇、張佐成墓 俱城西七里許。太史郭守敬墓 在城西北三十里。

劉澤、劉潤墓 俱城西。澤潤係文貞公祖父,詳見《邢臺縣志》文貞公墓下。

總管武功郡侯蘇偉墓 在城西董村西十二里。

同知廣平路總管羅文煥墓 在城西南八里。尚書張瑛墓 在城西南六里。

都御史朱裳墓 在城南六里。

贈尚書王釗墓 在城南七里。

贈都御史趙用墓 在城南十里。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邢臺縣志》

[编辑]

佛圖澄墓 。傳聞圖澄每從石勒征伐,預知勝負,又能致原泉以救旱。左乳旁有一孔通腹內,時以絮塞之。遇夜拔絮,一室洞明,或臨流引腸洗之,已復納入石勒,石虎甚敬事之。勒卒,石季龍僭位,知石氏將滅,自營墓所,曰:「吾及未亂時先化去。」 既卒,有沙門從雍州來,見澄西入關,季龍掘視之,唯存一石虎。虎曰:「師棄我而去。」 未幾虎死。

後周郭威墓 在縣西六十里焦山嶺。土人呼為「郭上皇陵」 ,又呼「郭雀兒墓。」 前有碑,無文字可考。威《本紀》葬新鄭之西韓堡,或者此其祖父葬處云。

元劉文貞公太保秉忠墓 ,祖康懿公澤,父武康公潤,弟禮部尚書文定公秉恕,俱葬縣南十里賈村。

將軍墓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世傳蔡將軍葬此。墓上樹屈曲古怪,人不能辨。

康王墓 ,在二十五里豐山。

明吏部尚書王本固墓 城南八里百泉村。

兵部侍郎趙孔昭墓

沙河縣

唐宋璟墓 在縣西北八里。按《南和縣志》亦載此墓,云「在縣西南三十里太尉鄉」 ,即沙河扈村也。

元提舉孔天鐸墓 在縣東北十二里。

學士張文貞公墓 在葢村。按《畿輔通志》:「公諱文謙,官弘文館大學士。」

欒將軍墓 ,在縣西六十里欒卸村。

南和縣

宰相塋 ,在縣東八里。相傳五代人姓名無傳。塚址雖廢,二石人尚存,今猶名其村云。

後趙張賓塚 ,在縣西十三里。賓,石勒軍師。元孝子柴福墓 ,在縣南三里。

高節婦墓 ,在縣西十里。

尚書馬亨墓 ,在縣北三里。

布政馬銓墓 在縣北六里。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南和縣志》

[编辑]

「明尚書侯泰」 墓 無考。

大中丞朱正色墓 在城東北梨園村大會塔之間。

大司農李起元墓 ,在冀家屯西南半里許。大司寇李若珪墓 ,在圪塔莊東南一里。太常卿白儲玿墓 ,在東三趙村半里。

孝子趙進墓 在河頭郭村東。

隱君范書墓 在小高村西南。

花女墓 ,相傳為「烈女」 ,在風化莊後里許。將軍孫學古墓 ,在河東河上村南半里許。孝子蘇萬億墓 ,在沙道村。

孝子馬錦墓 在郝橋村。

平鄉縣

魏時苗墓 ,在城東北二十里。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平鄉縣志》

[编辑]

衛靈公墓 ,舊《志》在縣南五里柴口村,今滅沒。金雀王墓 在城東北二十餘里,不知何許人。史稱周太祖殂,葬邢州小河邊。又太祖項上有誌如雀形微,時人呼為郭雀兒。疑俗傳是墓即太祖陵也。按《邢臺縣志》有郭威墓,茲復有金雀王墓者,意彼為祖塋,而此為帝陵也。又按威《本紀》云,「葬新鄭之西韓堡。」 或者邢臺為郭氏祖塋,而此「金雀王」 者別有所指,未可知也,故兩存之。羅時信塚 在城東周天村西。相傳唐白馬將軍羅誠,字時信,從隱太子征劉黑闥,戰於周西坡,陷死淤泥河內。淤泥河無跡可考,今近塚地皆平衍,每秋雨泥淖,行人猶苦陷沒,疑當日是濁漳支流也。

廣宗縣

崔莊敏公墓 城北十五里。公係太子少保、吏部尚書,成化五年諭葬,其子尚寶司卿璿從葬。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廣宗縣志》

[编辑]

元劉文貞公墓 在城東公村。公名賡,洺水人。皇慶、延祐間,官大學士,諡「文貞。」 葬棲霞鄉公孫寨,即公村也。今失其墓處。

明誥封吏部左侍郎崔斌墓 在城北蘇村,天順七年諭葬。

戶部員外郎李尚寶墓 在城北青村。

鉅鹿縣

漢侯耿純墓 城北三十里。

元都總府張毅墓 城東。

節度使常公墓 城東北。以上俱《府志》《縣志》不載。唐山縣:

魏寧遠將軍、廣樂太守柏仁男楊宣墓 ,在縣東六里西霍村。

唐刺史鄧長欽墓 在縣北「小霍」 村。

宋主簿李章墓 ,在縣東南三里。

元知府孔璠墓 在縣西北八里西侯村。按察使李惟簡墓 在縣西北三里。

內丘縣

鐵頂墓 按《內丘志》:「在縣南十三里許,後趙張賓墓也。四圍皆鐵,高三丈餘,廣十餘畝。石季龍厚葬以報賓也。」

馮都尉墓 縣西南十五里。按《內丘縣志》,即漢馮唐也,墓在馮唐村。

程子華墓 在縣西七里。按《內丘縣志》,「墓在程子岡」 ,即《古蹟考》所謂程家灣也。程本,字子華,春秋時人。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
《內丘縣志》
===

飛燕墓 在吳村西,俗呼為「扞麵臺。」

郎中墓 在北苓西,元朝散大夫、禮部郎中楊元亨墓也。

處士墓 在永安東。元隱士林起宗墓也。翰林墓 在程家灣,元翰林劉德淵墓也。待制墓 在城西南一里許。元馮智墓也。樸栳墓 在李家莊。元劉德淵祖塋也,以塋多樸栳,故名。

左相墓 ,在楊家莊西,元左丞相葛庸墓也。「參政墓 」 ,在桃花港西南,元戎益墓也。

宣使墓 在北苓後,元王德璘墓也。

古君子墓 ,在古聖域西北半里許,封君和孟春也。以知縣王秉乾旌為「古君子」 ,故名。葬後附塚,產奇花三本,香氣襲人。

任縣

北魏少傅游雅墓 ,在城西北一里。

元達魯花赤孛羅女阿母墓 ,在城東北十五里。

《府志》
未載墳墓

[编辑]

《任縣志》

[编辑]

明謝副使旻墓 ,在縣西南二里。

高知州大經墓 ,在縣北十里張村。

李參政景萃墓 ,在縣西南河頭村。

順德府物產考

[编辑]

本府。各屬多同。

糓屬稻    、黍    、稷    、秫、大麥   、小麥   、蕎麥   、豌豆、黃豆   、青豆   、黑豆   、菉豆、扁豆   、芝麻。

菜屬

芥    ,白菜   ,白蘿蔔  ,紅蘿蔔,蔥    ,韭    ,蒜    ,薤,茄    瓠    ,菠菜   ,山藥,玉環   ,葫蘆   ,蔓菁   ,苜蓿,薺    ,馬齒莧  ,蓴    ,芫荽,莙薘   ,芹    ,萵苣   ,茼蒿,藍葉   ,王瓜   ,菜瓜   ,絲瓜,西瓜   ,南瓜   ,冬瓜   ,甜瓜,豆角   ,刀豆。

果屬

棗    杏    柿    桃梨    石榴   核桃   李羊棗   栗    榛    葡萄蘋果   蓮房   藕    木瓜文官果  無花果。

藥屬

棗仁   甘菊   雲母石  紫地丁地黃   牽牛   益母草  金銀花薄荷   枸杞   車前子  棠毬子紫蘇   《玉兔圓  》槐角子  旱蓮草花椒   何首烏  王不留行 《兔絲子》服用屬。

桑    麻    棉花   、檾麻絲    紅花   大小藍  石灰、炭    漆

木屬

柏    槐    榆    楊柳    椿    桑    杜桐    松    竹    蔡楝    檜    梧。

花屬

牡丹   ,紫荊   ,木槿   ,薔薇,芍藥   ,海棠   ,玟瑰   ,月季,刺梅   ,地棠   ,山丹   ,丁香,萱草   ,紫薇   ,金盞   ,孤挺,雞冠   ,玉簪   ,葵花   ,榮花,鳳仙   ,蓼花   ,菊花   ,蓮花,秋海棠。

獸屬

虎    鹿    牛    馬狼    ,獐    羊    驢騾    ,豬    狗    狐兔    ,鼠    貓    獾貉。

禽屬

鵝    ,鴨    ,小鵲   ,《鷺鷥》。

雞    鴿    鶿䳓   黃鸝鴉    雉    班鳩   梟鸛《鱗介》屬

鯉    鯰    魴    ,鱔鯽    鱉。

《邢臺》一志,合郡物產多同,其外有不產於邢臺而產於別縣者,或各縣諸志俱載,而獨《邢臺志》遺之者,今亦採補於後,至其同者不贅。

南和縣

菜屬

地瓜

木屬

皂莢 樗

果屬

芡實

藥屬

蟬蛻 、菖蒲 、萆麻子 、茵陳 、柏仁。

花屬

迎春 金《蓁 哈》《芙蓉 》,《金雀 》,《扁蓄 》《石竹》,《蠟梅 》,《夜合 秋》《茉莉 》,《八仙》,《慶壽 》芭蕉,《望江南 》「夾竹桃 」 ,《十樣錦》。

鳥屬

鶯 ,燕 ,鶴 ,鵰 ,鷗 ,鴈 ,天鵝 ,鴛鴦,《啄木 》,《桑,扈 》,鳲鳩 ,鴻。

毛屬

蝟 。請幫助識別此字。鱗介屬。

鱒 鰷 蝦 蚌 蛤 蠃 青魚 石鱗魚鰱

內丘縣

菜屬

折蘭 、《麻菇 》《北瓜》

果屬

沙果

藥屬

黃芩 蒼朮 半夏 黃蓍 防風 槁本苦參 柴胡 草烏 遠志 天麻 黃精黃蘗 川芎 皂角 南星 大戟 威靈仙款冬花 無名異 馬兜鈴 丁香 旋覆花地骨皮 《血見愁 》,墓頭回 細辛 杜仲禽屬。

蝙蝠

蟲屬

蠶 ,蜜蜂 ,蝴蝶 ,蜻蜓 ,蠅 蟬 蜥蜴,螢 ,鼠婦 守宮 ,尺蠖 蚓 蛇 蝎,任縣。

菜屬

諸葛菜

瓜蓏屬

甘露子

木屬

榖樹

花屬

罌粟 長春 水仙 月,月紅 天茄 水木樨。

草屬

葦 ,荻 ,荑 稗 ,藜 靛 書帶草 紅花藥屬。

艾 蒲公英

羽屬

鵓鴿 慈烏 《野鴨 》雉 鷹 鷂 《鵪鶉》鸇

鱗介屬

鱨 鯾 鱖 鱓 鱧 螃蟹 、龜 螺螄蟲屬。

蜣螂 ,螻蟻 《蚊》。

絲縷屬

絹 、布 、絮 、綿、紬 、白麻

斥鹵屬

鹽 硝 鹼

廣宗縣

藥屬

葶藶

鉅鹿縣

藥屬

茴香 馬勃 蒺藜

木屬

棘 棠

花屬

剪紅羅 。《千葉榴 》。《木槿 萱》

草屬

考證

馬稍草

鳥屬

白頭翁 。《布穀 子規》

毛屬

《田鼠 》季春,化而為鴽。

蟲屬

蝎虎 在《易》名𧈅,俗名蠅虎 。步屈 螳螂蜘蛛 螻蟈 蟋蟀。

沙河縣

木屬

青陽

貨屬

茜草 、蠟 、《鐵 皮 氈》

唐山、平鄉二縣土產,《縣志》俱未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