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0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五卷目錄

 濟南府部藝文一

  東封泰山文        後漢書

  泰山封禪儀記        應劭

  齊州二堂記        宋曾鞏

  齊州北水門記        前人

  齊州景靈巖記       張公亮

  泰山錄          邵伯溫

  東遊記         元元好問

  濟南行記          前人

  遊龍洞山記        張養浩

  遊標山記          前人

  遊華不注記         王惲

  修大小清河碑       明劉珝

  遊泰山記         王世貞

  遊歷下諸勝記       王思任

  靈巖記           前人

  岱記            鍾惺

  北湖遊記         王象春

職方典第二百五卷

濟南府部藝文一

[编辑]

《東封泰山記》
後漢·書

[编辑]

維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東巡狩,至於岱宗,柴 望秩干,山川遍于群神,遂覲東后從臣太尉憙、行司 徒事特進高密侯禹等,漢賓二王之後在位,孔子之 後褒成侯序在東后,藩王十二,咸來助祭。昔在帝堯, 聰明密微,讓與舜庶,後裔握機。王莽以舅后之家,三 司鼎足冢宰之權勢,依託周公、霍光輔幼歸政之義, 遂以篡叛僭號自立。宗廟隳壞,社稷喪亡,不得血食, 十有八年,揚、徐、青三州首亂,兵革橫行,延及荊州,豪 傑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號,北夷作寇,千里無煙,無 雞鳴犬吠之聲。皇天睠顧,皇帝以匹庶,受命中興,年 二十八載興兵。是以中次誅討,十有餘年,罪人斯得, 黎庶得居爾田,安爾宅,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舟輿 所通,人跡所至,靡不貢職。建明堂,立辟雍,起靈臺,設 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贄」,吏 各修職,復於舊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 日昃,不敢荒寧。涉危歷險,親巡黎元。恭肅神祇,惠恤 耆老,理庶遵古,聰允明恕,皇帝惟慎。《河圖》《雒書》正文。 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禪於梁陰,「以承靈瑞,以 為兆民,永茲一宇,垂於後昆。百僚從臣、郡守師尹,咸 蒙祉祐,永永無極。」

《泰山封禪儀記》
應劭

[编辑]

車駕正月二十八日發雒陽宮,二月九日到魯,遣守 謁者郭堅伯將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魯遣宗室 諸劉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壽受賜,皆詣孔氏宅,賜酒 肉。十一日發。十二日,宿奉高。是日,遣虎賁郎將先上 山,三案行還,益治道,徒千人。十五日始齋。「國家居太 守府舍,諸王居府中,諸侯在縣庭中齋,諸卿、校尉、將」 軍、大夫、黃門郎、百官及宋公、衛公、褒成侯、東方諸侯、 雒中小侯,齋城外汶水上太尉、太常齋山虞、馬第伯, 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觀祭山壇及故明堂宮 郎官等郊肆處。入其幕府,觀治石。石二枚,狀博平,圓 九尺,此壇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時石也,時用五車,不 能上也,因置山下為屋,號「五車石。」四維距石長丈二, 廣二尺,厚尺半,所四枚檢石長五尺,廣六寸,狀如封 篋,長檢十枚,一紀號石高丈二尺,廣三尺,厚尺二寸, 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紀功德。是朝上山騎行,往往 道峻峭,不騎步牽馬,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留馬, 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睹。仰望天關,如從谷 底。仰觀抗峰,其為高「也,如視浮雲,其峻也,石壁窅窱, 如無道徑。遙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為白石或雪。久 之,白者移過樹,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臥石 上,有頃復蘇。亦賴齎酒脯,處處有泉水,目輒為之明。 復勉強相將行到天關,自以已至也,問道中人,言尚 十餘里。其道旁山脅,大者廣八九尺,狹者五六尺。仰 視巖石松樹,鬱鬱蒼蒼,若在雲中。俛視谿谷,碌碌不 可見丈石。遂至天門之下。仰視天門,窔遼如從穴中 視天,直上七里,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道」,往往有緪 索可得而登也。兩從者扶挾,前人相牽,後人見前人 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人矣。所為磨胸捏石 捫天之難也。初上此道,行十餘步一休,稍疲,咽唇焦, 五六步一休。蹀蹀據頓地,不避濕暗,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不隨。早食上晡,後到天門。郭使者得銅物。銅 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也,疑封禪具也。得 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楊名通。東上一里餘,得木甲。木 甲者,武帝時神也。東北百餘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 闕在南方,漢武在其北。二十餘步,得北垂圓臺,高九 尺,方圓三丈所,有兩陛,人不得從上,從東陛上,臺上 有壇,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維有距石,四面有 闕。鄉壇再拜謁,人多置錢物,壇上亦不掃除。國家上 見之,則詔書所謂「酢梨酸棗,狼籍散錢處數百,幣帛 具道。」是武帝封禪,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為上跪拜, 置梨棗錢於道以求福,即此也。《東山名》曰「日觀」者,雞 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所,秦觀者望見長安,吳 觀者望見會稽,周觀者望見齊。西北有石室壇,以南 有玉盤,中有玉龜。山南脅神泉,飲之極清美,利人。日 入下去,行數環。日暮時頗雨,不見其道,一人居前,則 先知蹈有人,乃舉足隨之,比至天門下,夜人定矣。

《齊州二堂記》
宋·曾鞏

[编辑]

齊濱濼水,而初無使客之館。使客至,則常發民調材 木為舍以寓,去則撤之,既費且陋。乃為徙官之廢屋, 為二堂於濼水之上以舍客,因考其山川而名之。蓋 《史記五帝紀》謂「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 壽丘,就時於負夏。」鄭康成釋歷山在河東,雷澤在濟 陰。負夏,衛地;皇甫謐釋壽丘在魯東門之北河濱,濟 「陰,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漁皆舜 之初,宜同時,則其地不宜相遠。二家所釋,雷澤、河濱、 壽丘負夏,皆在魯、衛之間,地相望,則歷山不宜獨在 河東也。《孟子》又謂「舜東夷之人」,則陶漁在濟陰,作什 器,在魯東門,就時在衛,耕歷山在齊,皆東方之地,合 於《孟子》。按《圖記》皆謂《禹貢》所稱雷首山在河東,媯水 出焉。而此山有九號,歷山其一號也。予觀《虞書》及《五 帝紀》,蓋舜娶堯之二女,乃居媯汭,則耕歷山,蓋不同 時,而地亦當異。世之好事者乃因媯水出於雷首,遷 就附益,謂歷山為雷首之別號,不考其實矣。由是言 之,則圖記皆謂齊之南山為歷山,舜所耕處,故其城 名歷城,為信然也。今濼上之北堂,其南則歷山也,故 名之曰歷山之堂。按《圖》,泰山之北與齊之東南諸谷 之水,西北匯於黑水之灣,又西北匯於柏厓之灣,而 至於渴馬之厓。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西也,悍疾 尢甚,及至於厓下,則汨然而止。而自厓以北至於歷 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湧出,高或至數尺,其旁之 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齊人皆謂嘗有棄糠於黑水之 灣者,而見之於此。蓋泉自渴馬之厓潛流地中,而至 此復出也。趵突之泉冬溫,泉傍之蔬甲經冬嘗榮,故 又謂之溫泉。其注而北,則謂之濼水,達於清河以入 於海,舟之通於濟者,皆於是乎出也。齊多甘泉,冠於 天下,其顯名者以十數,而色味皆同。以予驗之,蓋皆 濼水之旁出者也。濼水嘗見於《春秋》魯桓公十有八 年,「公及齊侯會於濼。」杜預釋在歷城西北入濟水。自 王莽時不能被河南,而濼水之所入者清河也,預蓋 失之。今濼上之南堂,其西南則濼水之所出也,故名 之曰濼源之堂。夫理使客之館而辨其山川者,皆太 守之事也,故為之識。使此邦之人尚有考也。熙寧六 年二月己丑記。

《齊州北水門記》
前人

[编辑]

濟南多甘泉,名聞者以十數。其釃而為渠,布道路,民 廬官舍,無所不至,潏潏分流,如深山長谷之間。「其匯 而為渠,環城之西北,故北城之下疏為門以洩之。若 歲水溢,城之外流潦瀑集,則嘗取荊葦為蔽,納土於 門,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堅完,又勞且費。至是,始以庫 錢買石,僦民為工,因其故,累石為兩崖,其深八尺,廣 三十尺,中楗析為二門,扃皆用木,視水之高下而閉 縱之。於是外內之水,禁障宣通,皆得其節,又無後虞, 勞費以熄。其用工始於二月庚午,成於三月丙戌。董 役者「供備庫副使、駐泊都監張如綸、右侍禁兵馬監 押伸懷德二人者,欲後之人知作之是我三人始也。」 來請書石,故為之書,時熙寧五年壬子也。

《齊州景靈巖記》
張公亮

[编辑]

泰山西北阯,群山擁翼,連屬百餘里,摩空干雲,秀拔 萬狀,曲如列屏,削如立壁,矗如攢劍,銳如直圭,幃幌 掩映,城堡環遶,虎兕奔突,龍蛇盤屈,崟為巖谷,岈為 洞穴,斷為谿澗,引為林麓。峰卓嶺聳,巒跳巘疊,翠木 蔭蔚,飛泉激越,中有川焉,厥土衍沃,齊、魯通道出於 其間。左一山特起,曰「雞鳴」,緣北麓絕澗,循峪口上,東 北走二十里,險盡地平,山勢圍抱,四面峭絕如堵牆。 蒼巖之下,紺殿崛起,峻塔貫雲,寶樓結瑤,高門嵯峨, 長廊連延。遠而望,若畫圖中物,即是寺也。按《圖經》,本 希有佛出現之地。後魏正光年,法定師始置寺,有青 蛇、白兔、雙鶴、二虎之異。我朝景德,方錫今額。先是舊 制質略,率意締構,因地任材,行列不次。景祐中,主僧 瓊環者,即眾堂東,架殿兩層,龜首四出,南嚮安觀音 像。文楣藻栱,頗極精麗。設簴刻鯨,以警昏曉。後主事者復置殿之兩楹,闢土疊石,填澗為回廊。庭除顯敞, 乃為大壯。寺有石三門,千佛殿與釋迦殿、辟支佛塔, 皆古制。塔西長松,狀若偃蓋,背有一峰,聳起百丈。北 望正方,青壁削成,如靺鞨玉。半有石龕,金容儼然。西 尖峰可登,下視深谷千仞。前有洞,東西三門相通,中 設羅漢像。西南望一山,壁穴如車輪,午達晴,日在南, 飛光透徹。講堂東石壁下,一泉曰「錫杖。」又東南五步, 一泉曰白鶴,一見一否;又東西二百步,一泉曰甘露 門西百步,一泉曰黃龍,皆為絕景。神宗章聖嘗錫御 書琅函鳳篆,輝映巖谷。皇上復降御篆,飛白為賜,天 文炳煥,雲日相照。寺之殿堂、廊廡、廚庫、僧房間,總五 百四十,僧行童百有五十,舉全數也。每歲孟春迄首 夏,四嚮千里,居民老幼,匍匐而來,散財施寶,惟恐不 及。歲入數千緡,齋粥之餘,羡盈積多。以至計司筦榷, 外臺督責,寺僧紛擾,應接不暇,大違清凈寂寞之本 教。慶曆、皇祐間薦饑,舊供者千百無一二,至僧徒解 散,僅有存焉。由是官禁亦弛,雖財貨所殖,非復曩時 之盛,而方袍員頂,得以宴坐噫天其或者俾釋氏徒 復其本歟?東北崖上平處古堂,殿基宛然,石柱礎鐵 像,下體尚存。蓋法定始置於此,後為來者遷之也。今 屋其上。之,辟穀者、講習者居之,以遠喧雜。川中有 一易之,田十夫,屋千楹,歲租月僦,以足經費。唐相李 吉甫纂《十道圖》以潤之,棲霞台之國清,荊之玉泉,合 茲寺為四絕。慶曆三年,予為長清尉,寺居封內,周覽 絕景,不知屬厭,餘三則未之見也。爾後十二年之官, 于亟道復過寺,主事僧重凈以記見托。暇日因具道 山水奇偉,經始肯構,盛衰本末,附勒于石。或模之遠 方,俾未遊者見之,一覽如目擊,且使知靈跡巨麗,信 為一絕。又得以較雄勝於三者云。

《泰山錄》
邵伯溫

[编辑]

客云:「昔罷兗曹,與一二友祀岱岳,因登絕頂四十里, 宿野人之廬。前有藥龜,地多鬼箭、天麻、元參之類。將 五鼓初,各仗策而東,僅一二里,至太平頂,叢木中有 真宗東封壇遺址,擁褐而坐,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漸 稀,東望如平地,天際已明,其下則暗。又久之,明處有 山數峰,如臥牛車蓋之狀,星斗盡不見,其下尚暗。初」 意日當自明處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輪湧出,正紅 色,騰起數十丈,半至明處,卻半有光,全至明處,卻全 有光。其下亦尚暗。日漸高,漸變色,度五鼓三四點也。 經真廟帳宿之地,石上方拄窠甚多。又經「龍口泉」,大 石有罅如龍,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經天門十八盤,峰 尤秀聳。北眺青、齊諸山可指數,信天下偉觀也。

《東遊記》
元·好問

[编辑]

丙申三月二十有一日,冠氏趙侯將會行臺公于泰 安。侯以予宿尚遊觀,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復千里, 而在鞍馬者八日,故所歷不能從容,然亦愈於未嘗 至焉者,因略訃之,以備遺忘。「郭巨廟」在長清西南四 十里所,路旁小山之上。齊武平中,齊州胡僕射所造 石室在焉。所刻人物舟車馬象,三壁皆滿。衣冠之制, 絕與今世不同,有如沈存中所記愨頭但不展腳耳。 西壁外胡僕射刻頌,規制如磨崖狀,字作隸書文齊 梁體而苦不隹。後題云:「居士慧朗侍從至。」朗能草隸 書,世謂朗公書者是也。予意此頌必朗公所書,故題 字云然。又有開元二十一年題字并長清尉李皋祭 文。隔馬祠在長清馬山之南,距縣八九十里所。大觀 三年東平陳彥元《廟記》云:「盧城圯澗中得唐中和二 年義昌節度押衙、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李公瞻,作 廟縣中時石刻載齊師為晉所敗,殺馬隘道,晉師不 得過」,謂以是得名,字當為「格」,而今為「隔馬」,疑與《左氏》 不合。又謂里俗相傳,景德中,契丹寇兗,鄆馬山之神, 陰障戎馬,使不得南,以是得名。以予觀之,古今祠廟, 不能考其所從來,而妄為立名號者多矣。殺馬隘道, 神何預焉而祠之。至於陰障戎馬,則又《齊東野人》語 也。《記》又云:知縣事晁端肅禱雨而應,將以封爵,請於 朝,今牓云「豐施侯廟者。」豈端肅遂得所請耶?靈巖寺 亦長清東南百里所,寺旁近有山,曰雞鳴,曰明孔,寺 後有方山泉、曰雙鶴、曰錫杖。寺先有宋日御書,今亡 矣。絕景亭在方山之下,絕類嵩山法王。党承旨《世傑 寺記》云:「寺本希有如來出世道場。後魏正光初,梵僧 法定撥土立之。定之來,青蛇導前,雙虎負經。景德中, 賜今名。」予按,大觀中《石橋記》云:「寺是正光初重建。」然 則党承旨亦未嘗遍考耶?梁縣《香山寺記》說寺初建 時,一胡僧自西域來,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 人遂謂梁縣香山真是大悲化現之所。予意前所云 希有道場者,豈亦此類者?抑党有所據而言也?寺壁 石刻甚多,有張掞叔文、蘇轍子由、吳拭、顧道詩,餘人 不能悉記。太山舊說高四十三里,今云四十五里。又 有言二十五里者,出州北門,經水簾馬棚、迴馬嶺、御 帳、護駕泉而上,遂登天門。岳頂四峰,曰秦觀、日觀、越 觀、周觀。秦觀有封禪壇,壇之下有秦李斯,唐、宋磨崖。 太史公謂太山雞一鳴,日出三丈。而予登日觀,平明見日出,疑是太史公夸辭。問之州人,云:「嘗有抱雞宿 山上者,雞鳴而日始出。」蓋岱宗高出天半,昏曉與平 地異,故山「上平明,而四十里之下纔昧爽間耳。」此語 似亦有理,故錄之。岳祠在城中,大定十九年被焚,二 十一年新廟成,又三十年毀於真祐之兵。今惟客省 及誠享殿在耳。此殿是貯御香及御署祝版之所,城 四周有岱岳、青帝、乾元、升元四觀。青帝觀有唐大中 歲金龍石刻「大聖祖無上大道金闕元元天皇大帝」 之號見於此。岱岳觀有漢柏,柯葉甚茂。東有喦喦亭, 山水自溪磵而下,就兩崖為壁,如香山。石棲上以亭 壓之。北望天門,屹然如立屏,而獨流出几席之下,真 太山絕勝處也。州門南道左有宋封祀壇,合祀五方 帝及九宮貴人壇。壇南有碑,碑陰載獻官姓名,駙馬 都尉二人,攝司徒司空,充黑帝、「《青帝獻官》《九宮貴神》 合祀官。右諫議大夫种放」,其名知名如魏庠輩,過靈 巖、龍泉,皆一宿而去。得詩凡十首云:

《濟南行記》
前人

[编辑]

「予兒時從先隴城府君官掖縣,嘗過濟南,然但能憶 其大城府而已。長大來,聞人談此州風物之美、遊觀 之富,每以不得一遊為恨。」歲乙未秋七月,予來河朔 者三年矣,始以故人李君輔之之故,而得一至焉。因 次第二十日間所遊歷,為《行記》一篇,傳之好事者。初 至齊河,約杜仲梁俱東,並道諸山,南與太山接。是日 以陰晦不克見。至濟南,輔之與同官權國器置酒歷 下亭故基。此亭在府宅之後,自周齊以來有之。旁近 有亭曰「環波」,鵲山北渚,嵐漪水香,水西曰「凝波狎鷗」, 臺與橋同,曰「百花芙蓉堂」,曰「靜化軒」,曰「名士」水西亭 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於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 秋荷方盛,紅綠如繡,令人渺然有吳兒洲渚之想。大 概承平時《濟南樓觀》,天下莫與為比,喪亂二十年,唯 有荊榛瓦礫而已。正如南都隆德故宮,頹圯百年,澗 谿草樹,有荒寒古澹之趣,雖高甍畫棟,無復其舊,而 天巧具在,不待外飾而後奇也。凡北渚亭所見西北 孤峰五,曰「匡山」,齊河路出其下,世傳李白嘗讀書於 此,曰「粟山」,曰「藥山」,以陽起石得名曰鵲山。山之民有 云,每歲七八月,鳥鵲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鵲時, 此山之所以得名歟?曰華不注,太白詩云:「昔歲游歷 下,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青翠似芙蓉。」此真《華峰 寫照》詩也。大明湖由北水門出,與濟水合,瀰漫無際, 遙望此山,如在水中,蓋歷下城絕勝處也。華峰之東 有臥牛山,正東百五十里,鄒平之南有長白山,范文 正公學舍在焉,故又謂之黌堂嶺。東十里有南北兩 妙山,兩山之間有閔子騫墓。西南大佛頭嶺,下有寺。 千佛山之西有函山,長二十里,所山有九十谷,太山 之北麓也。太山去城百里而近,特為函山所礙,天晴 登北渚,則隱隱見之。歷山去城四五里許,山有碑云 「其山修廣,出材不匱」,今但兀然一丘耳。西南少斷有 蠟山,由南山而東,則連亙千里,與海山通矣。爆流泉 在城之西南。泉,礫水源也。山水匯於渴馬崖,洑而不 流,近城出而為此泉。好事者曾以糓糠驗之,信然。往 時漫流纔沒脛,故泉上湧高三尺許。今漫流為草木 所壅,深及尋丈,故泉出水面纔二三寸而已。近世有 太守,改泉名檻泉,又立檻泉坊,取《詩》義而言。然土人 呼爆流如故,爆流字又作趵突。曾南豐云然金線泉 有紋若金線,夷猶池面。泉今為靈泉庵。道士高生妙 琴事,人目為琴高,留予宿者再。進士解飛卿,好賢樂 善,款曲周密,從予遊者凡十許日。說少日曾見所謂 金線者,尚書安文國寶亦云,以竹竿約水使不流,尚 或見之。予與解裴回泉上者三四日,然竟不見也。杜 康泉今湮沒,土人能投其處。泉在舜祠西廡下,云杜 康曾以此泉釀酒,有取江中冷水與之較者,中冷每 升重二十四銖。此泉減中冷一銖,以之瀹茗,不減陸 羽所第諸水云。舜井二。有歐公詩大字石刻。《甘露園 紀歷下泉》云:「夫濟遠矣,初出河東王屋,曰沇水注秦 澤,潛行地中,復出共山,始曰濟。故《禹書》曰:『道沇水東 之,逾溫,逾墳城,入於河,益於榮,洑於曹、濮之間,乃出 於陶丘,北會於汶,過歷下濼水之北,遂東流。且濟之 為瀆,與江淮河等,大而均尊。獨濟水所行道,障於太 行,限於太河,終能獨達於海,不然則無以謂之瀆矣。 江淮河行地上,水性之常者也;濟或洑於地中,水性 之變者也』。」予愛其論水之變與常有當於予心者,故 并錄之。珍珠泉今為張舍人園亭。二十年前,吾希顏 兄嘗有詩至泉上,則知詩為工矣。凡濟南名泉七十 有二,「爆流」為上,「金線」次之,「珍珠」又次之,若玉環、金虎、 黑虎、柳絮、皇華、《無憂》《洗缽》及水晶簟非不佳,然亦不 能與三泉侔矣。此游至爆流者六七,宿靈泉庵者三, 汎大明湖者再,遂東入水柵。柵之水名繡江,發源長 白山下,周圍三四十里。府參佐張子釣、張飛卿觴予 繡江亭,漾舟荷花中。十餘里樂府,皆京國之舊,劇談 豪飲,抵暮乃罷,留五日而還。道出王舍人莊,道旁一

石刻云:隋開皇丙午十二月。《鉛珍墓誌》。珍,巴郡武昌
考證
人,學通三家,優遊田里,以壽卒。誌文鄙陋,字以巴為

已,蓋周隋以來俗書傳習之弊。其云「葬炮山之西」者, 知西南小丘為炮山也。以歲計之,隋開皇六年丙午 至今甲午,碑石出壙中,蓋十周天餘一大衍數也。道 南有「仁宗時侍從龍圖張侍郎掞讀書堂」三字,東坡 所書,并范純粹律詩,俱有石刻。「掞」字,叔文自題。「仕宦 之後,每以王事至某家,則必會鄉鄰甥姪,盡醉極歡 而罷,各以歲月為識。叔文有文譽,仕亦達,然以榮利 之故,終身至其家三而已。名宦之役人如此,可為一 嘆也。」至濟南,又留二日。汎大明,待杜子,不至。明日行 齊河道中,小雨後,太《山峰嶺》歷歷可數,兩旁小山間 見層出雲煙出沒,顧揖不暇,恨無隹句為摹寫之耳。 前後所得詩凡十《五首,并諸公唱醻附於左》。

《遊龍洞山記》
張養浩

[编辑]

歷下多名山水。龍洞為尢勝洞,距城東南三十里,舊 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時 出雲氣,旱禱輒雨。勝國嘗封其神為靈惠公。其前層 峰雲矗,曰錦屏、曰獨秀,曰三秀,有僧居之。繇錦屏抵 佛剎山,巉巖環合,飛鳥劣及其半。稍西即山,有龕屋, 深廣可容十數人,周鐫佛像,逃亂者多此依焉。上下 有二穴,下者居旁,可逶迤東出,其曰「龍洞」,即此穴也。 望之窅然。竊欲偕同來數人入觀,即遣僕然束茭前 導。初焉若高闊可步,未幾俯首焉,未幾罄折焉,又未 幾膝行焉,又未幾則蒲伏焉,又未幾則全體覆地,蛇 進焉。會所導火滅,煙鬱勃滿洞中。欲退身不容,引進, 則其前愈陿,且重以煙燧椷吻,抑鼻潛息,心駭亂恐 甚,自謂命當盡死,此不復能出矣。余強呼使疾進,眾 以煙故,無有出聲應者,心尤恐。然余適居前,俄得微 明,意其穴竟,於是極力奮身,若魚縱焉者,始獲脫然 以出。既出,有泣者、恚者、詬者、相譏笑者、頓足、悔者,提 肩、喘者、喜幸加手其額者,免冠科首,具陳其狼狽狀 者。惟導者一人,年稚瘠小,先出,若無所苦,見眾皆病, 亦佯懾為戲。諸宴外者,即舉酒酌穴者,人一二杯,雖 雅不酒,必使之釂,名曰「定心飲。」余因憶昔韓文公登 華山,窮絕頂,梗不能返,號跳連日,聞者為白縣吏,遂 遣人下之,嘗疑許事未必有,以吾數人觀之,則韓文 公之號為非妄矣。於戲!不登高,不臨深,前聖之訓較 然;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弔,其為 戒詎止辱身不可忘。竊虞後來者或不知誤及此,故 紀其事以告焉。

《遊標山記》
前人

[编辑]

綽然。亭西三四里,有雙山曰標,各廣四十畝,童無樹 林。東西並峙,皆青石疊矗,勢陂陁,可步而上。按《輿圖 經》無其名,蓋昔人以旁無他山,惟此若標可望,故以 名之。其上有洞如屋,可避風雨。始登若小勞,既戾其 上,神超氣逸,身欲羽飛,環視眾山,半若可即。其聯巖 屬巘,盛於東南,而微殺於西北。諸支流之水,縈絡交 碧練橫繩引析而復合。蓋郊外可登眺者,莫此勝焉。 嘗欲構亭其上,時杖履往來,因仍未暇。既而坐洞屋 中,出觴更酌,詠古人閑適之詩,其清歡雅思,攸然而 集。身世兩忘,加以煙嵐坌湧,相與冥合,窅乎不知余 之為山而山之為余也。

《遊華不注記》
王惲

[编辑]

濟南山水可遊觀者甚富,而華峰、濼源為之冠。余到 官八月,湖光山色,朝夕與對於庭戶几席間,若無所 睹,心有所不快焉。然每以歷居卑濕為念。或有云:「堰 頭者,乃自昔潨引諸泉入大清之峻口也。一鍤之力, 不崇朝可徹而陸之,常欲一往而未遑也。」冷竈節得 暇且寬。憲使耶律君邀余暨簽書杜君為茲山遊,且 「尋堰頭之盟諾焉。」逮十有一日,遂自歷下亭登舟,亂 大明湖,經會波樓下,出水門,入廢齊漕渠,所謂小清 河者是也。汎灔東行,約里餘,運肘而北,水漸瀰漫,北 際黃臺,東連疊徑,悉為稻畦蓮蕩,水村漁舍,間錯煙 際,真畫圖也。于是綠萍蕩漿,白鳥前導,北望長吟,華 之風煙勝賞,盡在吾目前矣。是日也,天朗氣淑,清風 徐來,水平不波,鳴絲歌板,響動林谷,舉酒相屬,開口 而噱。少頃,扶掖登岸,相與步入華陽道觀。主人方布 几延賓,僕以疾作遽還,二君為愀然也。至於罔獲陟 連雲絕頂,追謫仙之逸駕,叫蒼梧之暮雲,富覽江山, 以盡遊觀之美。特閑適餘事,初不訝其從違,正恐山 靈獨回俗駕,造物者「有所靳耳。」既歸,伏臥舟中,怦怦 焉如宿酲在懷,殊伊鬱也。但聞兩舷間風水之聲,自 宮自商,拍拍盈耳,殆魏獻子之歌鐘石、鐘山之水樂 也。且念華峰之勝,樂在近郊,因以步里計之,自歷亭 北至華陽院下,二十里而遠。由水門抵黃臺北渚,十 八里而近。以葦汀漁箔,周折灣漵,從城東北阿至艤 舟山家蓋且十曲矣。

《修大小清河碑》
明·劉珝

[编辑]

濟、青之區,有河曰「大清,曰小清。」小清之源,出于歷城 之趵突泉中,匯淯獺、孝婦諸水,東北抵樂安高家港, 達於海。大清則濟水渠也。自阿東之張秋,東北抵利津富國鹽場,達于海。往來舟楫浮于二河,商鹽遍于 齊、魯諸道,水利鮮與為儷。自永樂初以來,堙塞不通, 水失其經。一值天雨,茫茫巨浸,壞民田廬,弗以數計。 乃成化癸巳冬,參政唐源潔分巡海右,言干巡撫左 僉都御史牟公曰:「今二河為患,守土諸君子以頻年 饑饉,民不任勞為辭。彼不知救荒之中有可以興利 者,役民之中有可以濟民者,惠而不知為政惡在其 為民父母也?疏河之責,某請當之,敢告都憲。」公曰:「天 下事事當豫圖,斯無患。」即率屬理之,「無食之民食之 而役之,庶上下兩得。吾知若必能辦此源。」潔遂躬任 其責,焦勞靡寧。擁節宵征,相視地形,令水工準高下。 自歷城濬至堰頭,又至樂安小清通矣。自張秋濬至 平陰滑口,大清通矣。大小清既通,水循故道退出,鄒 平等邑膏腴可耕之田數萬頃,民用大悅。其河內備 淺,又置瀦水閘防溢,置減水閘,閘傍各鑿月河,總疊 閘二十有八,濬通水路五百餘里。于是青船入于濟, 濟船入于張秋,人大稱便。

《遊泰山記》
王世貞

[编辑]

余自戊午、己未間有事於泰山者三;而其稍可紀者, 第二遊也。其初遊為正月晦。自清源謁臺返,與海道 宋丈大武偕夜浴於使院。三鼓起,啟堂之北扉而望, 若曳匹練者。自山址上至絕頂,又似聚螢數百斛,囊 中光熠耀不定。問之,乃以茲時士女禮元君燈魚貫 而上者也。其頌祝亦隱隱可聽云。以黎明入山,即陰 晦,浮雲出沒皆際,十步外不辨物,第覺輿人之後趾 高,而余前僂而已,即絕頂亦無所睹見,且寒甚。宋丈 迫欲返還,憩酆都宮,趣觴舉者數,而後膚不栗也,甚 悔之。至六月朔,偕御史段君按部太安,段君約以三 日登,而諸道從者眾,度不任輿馬,余乃與參議徐君 文通請以二日先,段君許之。至夕而大雨,其次日雨 止,出太安,可二里所,即入山。時禾麥甫熟,黃綠間錯 如繡,拂拂作餅餌香樹杪濃,陰暈之意甚適。而至無 掌故可詢者,自是皆詰曲逶迤而上,峰勢巀嶭若相 噬,而傍多溪澗,泉流碨礨,間作悲鳴,與笳吹相應。久 之,至迴馬嶺,乃卻肩輿,改從腰筍。又四里,抵御障巖, 一曰「御仗。」宋永定陵東封止仗衛處。其前為巨澗,澗 底白石砥平如玉色,而巖陡上。陟其巔頗寬,嘉樹蔭 之,好鳥喈喈可愛。又行可三里,抵黃峴。黃峴者,不知 其所由名,有松五,即所謂「五大夫」者也,以厄於石不 能茂,而稍具虯虺狀,當是二三百餘年物。亡何為百 丈崖,崖凹深如屋,傍有石洞,槎口而下黑,其究叵測 已。度石壁峪,為十八盤,應劭所謂「兩從者扶掖前人 相牽,後人見前人履底,前人見後人頂」,如畫重累者, 非此地也耶?而今道益請幫助識別此字。治,且有舁者,所謂「五六步 一休」,碟碟遽頓地,不避燥濕。前有燥地,目視而兩腳 不通,且幸免矣。自是為十八盤者三,而穿中竇曰天 門。既上,罡風蓬蓬然,吹帽欲墮,道士衣羽奉樂而迎, 出沒雲氣中,亦一奇觀也。行可里許,為元君祠。元君 者,不知其所由始。或曰「即華山玉女也,天下之祝釐 祈福者趣焉。」祠宇頗瑰偉,而歲所入香緡以萬計,用 供縣官匪頒。其右為御史所棲。後一石三尺許,刻李 斯篆二行,一石池縱廣及深俱二尺許,亦曰「玉女洗 頭盆」也。自是左折而上里許,曰嶽帝祠,陋不能勝香 火。其後峭壁造天,左為《開元帝紀泰山銘》,唐隸。徑可 二寸而贏,勢若飛動。惜其下三尺許為榻碑者,冬月 搆火蝕之,遂不全。右為蘇頲《東封頌》,字形頗秀媚,尚 可辨,而損於閩人林㷆「忠孝廉節」四大字。又有顏魯 公題名,損于方元煥詩,固不若苔土埋翳之,尚可洗 而有也。自是益北上數百武,為絕頂,曰玉皇祠。祠之 前有石柱,方而色黃,理亦細,可丈許,所謂秦皇無字 碑也。其石非山所有,或曰中有碑石冒之。按李太宰 裕記云:「石埋植土中,似方非方,四面廣狹不等。細觀 之,總十二行,行各十二字,多不可識。」今殊不然。然李 公以為在《開元銘》東十數步,則非此石明矣。恨曩時 不於其地一訪榻,使先跡泯泯也。復折而稍東一百 步,復上百步,石室冠之,高如玉皇。祠中有黧色石,蓋 方丈,瑩潤可鑑,云漢武帝所藏「金泥玉檢地也」,傳云 「白雲起封中」者是已。其前地稍闢,即所稱日觀、秦觀、 越觀諸峰者。蓋五鼓而起,觀日出則為日觀;西望而 見秦,則為秦觀;南望而見越,則為《越觀》耳。其後人所 指某峰某峰,皆妄也。時霧氣重,不可久憩,又亡所睹 見,如春時,怏怏而下。適徐君至,呼酒談詩甚樂,三鼓 而寢,約以五鼓起,觀日出,然其寢皆以甘甚,醒則高 舂矣。意恍恍不自得,強與徐君扶杖而尋昨所遊。時 天初霽,日益弄色,其東南盡目力微白而晃漾者,以 為海耶?直北而西,隱隱一抹蒼碧若長城之堞者,則 意以為大行、恆、崧之類耳。至稍遠,而淄、澠、濟、泗千流 疊帶,近而諸山皆若培塿。獨徂徠稍尊,居然一衡,凡 瞪眺久之。因與徐君語,傳所稱吳門白馬,固未敢信, 即小天下,豈欺我哉?俄而諸山各出白雲一縷,若冢 中起,稍上,大如席,凡數百道。則狂馳而遇輒合,其起無盡,其狂馳而遇亦如之,頃刻遂遍成白玉地,而仰 視則空青瑩然,上下異色。呼酒與徐君酌,自以為生 平之創。目所謂「野馬絪縕」,信也。俄而報段君至,從行 者參政張丈希舉,副使李君嵩,僉事王君遴、張君師 价,因置酒於其署,移席王皇祠南柏樹下。《記》云:「漢武 所種千株,大者十五六圍,今不能十之一而小,疑即 其孫枝也。」酒小間,散步至舍身崖,其缺處可三尺,而 下臨杳藹數千仞。張丈足縮不敢前,而王君席間慷 慨談兵事,乃亦縮弗前。張丈顧而曰:「君扼腕而談兵, 母敢抗者,乃亦復不前耶?」余笑曰:「此自《兵法》,諸君弗 察耳。夫無進生而有退生,此王君所以弗前也。」王君 亦大笑,乃別段君,約以次日緣尋山諸勝乃下。五鼓, 復大雨,雨連日夕不休。余始與徐君同舍,而張丈、王 君舍圮漏,乃移就余,而舍中水亦將二尺。因布長几, 置枕簟其上,小吏裸而行,酒炙所劇談六合內外,張 丈又時時以雅謔雜之。凡四日,雨始小息,夜臥倦甚, 王君苦吟若寒蟬,又時時提余耳,告以所得句,余不 勝嬲,強起顧視,天碧淨如浣,而大星百餘,巨於杯,歷 歷簷角,殆可仰而摘也。質明,復大雨,州供業已盡,乃 行辭段君,與諸君偕發。時寒甚,衣絹素至五重不解。 亦有乞道士木綿裘者。下天門,雨止日出,每十八盤 竟,輒去一衣。至御障巖,衣去且盡。時巖傍飛瀑爭下, 凡二十餘丈,濤飜雪濆,若𩰚龍吐蟄,玉鱗四飛,珠沫 群唾余興發不可遏,跣立磐石流泉中。呼酒數大白, 輒釂長歌振林樾。諸君皆壯之,有和者,有就取飲者。 移時而報段君至,相與之酆都宮,為小宴別。其明年 之四月朔,以行部道出萊蕪,會家大人有邊事,事甫 定,乃乞靈于太岳,以間登焉。將五鼓,杖策日觀峰,頃 之,東方色微辨,而顧余及從者衣洞赤,已睹石室及 諸碑碣盡赤,乃見一線赤,從東黯䨴中起,顧山之背, 則猶昏然雞蓋三喔也。又頃之,日輪徐上,雲君霓師, 金支翠旂,「彷彿扈從。」于是諸峰城郭盡現,而山之觀 與世同矣。余三登而始畢其勝,然目境耳。其峰之為 回鴈、為雞籠、為蓮花、為明月、為丈人、為獨秀、為東西 神霄。崖之為百丈,為馬棚、為鵓鴿,峪之為《石經》、為桃 花,為馬蹄,石之為牛心,為龍口、為試劎,為龍紋虎阜, 峒之為呂公、為白雲,為遙觀,泉之為白鶴、為水簾、為 「白龍諸用怪偉稱者,固未及一二探也。夫以封禪告 成之主凡七十二,而結繩者半之。天地之人文鬱,而 後世之博識者不能舉其略,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此 哉!去余茲役十有七年矣,而所經睹若夙夕。會至自 太和,有所撰述,因併記之。」其後二遊各有詩,詩為七 言律凡十首。

《游歷下諸勝》
王思任

[编辑]

華不注大明湖趵突泉,濟南之三譽也。東北山渡海 謁岱,如鴈陣點點,距翼戢止而《華》不注,虎齒剌天肥 而銳,似帝青寶碧,十分塗塑者。予時僑居歷山書院, 幕僚程、張二君以斗酒洽之漱玉亭上。觀所謂趵突 者,昔時劎標數尺,而今僅為抽節之蒲,諸童子浴裸 褻之,王屋之氣,日短一日矣。泉也。且泉之左為于鱗 先生《白雪樓記》,別有所屬。「何處弔中原?吾黨也樓也 且明日引鏡,眉間黃起則既抹馬矣。盡辭上官之後, 披襟獨往歷下亭子,一看菡萏千畝流光愬空蘆中 人誰與若肯為我譜漁笛數弄,我不難賡桓伊也。盈 盈脈脈,無以持贈,人亦誰可笑語。乃乞北門鎖鑰于 某萬戶,倩睥睨為光明焉。南山危矗」如佛首者,歷山 耶?舜所耕在濮,此何以歷焉?戴元趾詩「送我平生少 知已,慟哭鮑山邊,東望有青蔚起」者是矣。元張養浩 《龍洞記》,畫凶刻險,涕中帶笑也。且「寄語東南一片雲, 願以他日北望華。」不注而逢丑父卒智在此間與?安 得從轢源賒一葦,直酌華泉下也?夫山水之理,必不 可鹵莽而得。濟南名勝,尚稱幽夥,一眺望間,而欲了 上下千百年之事,此不過望屠門而食氣者,不可以 飽驕人。雖然,疏籠之羽,義無反顧,而吾猶得翱翔成 禮以去,雖不滿腹,亦不虛歸矣。「一臠全鼎,蜜無中邊」, 其韻一也。且食肉者何必馬肝而盡哉?

《靈巖記》
前人

[编辑]

域中有四大剎,靈巖居其一,以泰岱之屋烏也,乃希 有物化見道場,當谷口有峰,堡而立就之猊蹲。入谷 三里許,一梁橫跨,水淙淙出焉。北山但苦渴,得水便 佳。寺古廢,然材盡豫章麗,猶舊家面目。謁五華殿,中 須彌,南觀音,北藥師,東釋迦,西阿彌,各莊嚴精好,云 是晉像。殿右古柏,則霜溜石根,與泰山松通寒接氣 矣。上千佛殿,魯藩所布金錢也,萬緡一繪耳。乃入禪 室,綠竹漪漪,亦山之阿。從香積廚捫泉而上,謁后土 夫人殿,俱雄兀。階前看四山宮宇,費幾許膏汗,而今 盡不仁也。上達磨庵,《隨喜》鐵袈裟從山湧起,高四尺, 袒其半,文似水田區。金耶?石耶?不可辨。或曰:「神通游 戲,名山中往往有之。」更上,為曲水亭,「石可几而流,可 觴望江南耶?」又上,為甘露亭,佛座下一勺之多止而 沁。又上為抱靈亭,老壁千仞,雲木毿稠,絕似五臺秘魔。厓欲訪禪林、功德兩洞,而路瞑不可即,乃歸宿,夜 肅如秋,魚剝鯨𥔀,夢回峰冷。質明禮辟支塔,佛圖澄 以之鎮水者,今漸殂落,愍道人救饑不暇矣。入魯班 洞門。請幫助識別此字。不啟,幻其事耳。而所謂通明竅者,亦牛首倒 影之意,惑愚兒便笑也。王弇州謂其弟:「有泰山不可 無靈巖。」予固食指不盡者,即棄此寸臠可矣。是山開 於漢,盛於晉唐,中興於弘、正,碣碑臥立,亂如漏澤之 標,見未曾有,而皆應付靈巖者。似此間不書一通,終 少一段某人來此也。途歸,欲草一疏上之,不果。然猶 記其略曰:「願乞陛下一專敕,使臣乘傳走四天下,得 便宜行事。仍錫臣墨煤萬斛,加以如月之斧,凡遇名 勝之地,有所題說者,間存其可,餘悉聽臣劈抹,用冷 泉水澆之,三日一雪山川冤辱,以彰陛下好生之德。」

《岱記》
鍾惺

[编辑]

登岱者必十八盤以上而後為岱也。然世所為岱者 聚焉。予以萬曆丙辰九月二十九日丁酉,自臨清釋 舟,四日至岱,登之凡二日為十月之壬寅、癸卯。其自 盤以下落落散處者,今漫然以為岱之路,然而莫非 岱也。予升降其間者,亦二日為辛丑、甲辰。所與偕來 者,歙吳康虞惟明暨其孫勗念、閩林茂之古度與惺 而四也。先一日庚子,去泰安州二十里而望諸山之 蔽岱右者,以為岱度橫至,不十里,行二十里而後為 州。出登封門,為岱之足,以四人腰輿,背徂徠,汶水並 澗上,澗周於左壁,不周於澗者,盡五里至一天門,意 為岱岱猶未也。又三十里而後為世所登之岱焉。惘 然悟所望之山十里可至者,傲來也,非岱也。由石經 峪至水簾洞,予亦漫然過焉,以為岱之路而已,俟其 反而覆之。然傲來自此以往,時與岱一,時與岱二人 各以其所至所見一之,二之而又一之,實俊物也。過 此則歇馬崖,然未至崖,亦誰能馬者?稍上飾其磴磴 窮而閣者,以祠玉皇,登之面徂徠焉。降自閣,以嶺名。 傍見傲來而能曲且遽者,曰「黃峴。」降而至此,始知其 升者,未之詳也。從嶺上,未至小天門,然計其端,與嶺 略相亞,乃更數上下,復凹其中而平者,快活三也。又 上,乃得小天門,秦五大夫松在焉,具官而已。至朝陽 洞,岱過半矣。亭於洞上登焉,望其上亭者為觀,石而 欄者為崖,梁者為橋,而不敢以為何觀、何崖、何橋也。 至此「反能松。松加於泉,石承之,鴈次相得,坐而臨聽, 如不欲上。」計水所以簾而石經峪之石,不能盡有其 經者,皆此物也。大要自一天門至此,直以為岱之路, 而不必留,即不敢直以為岱之路,待其反而留焉者, 皆過而去之餘則留,留不必久,留而久又若欲待其 反者,獨此耳。不知十八盤以上之松、之泉,「視此何若 也。」又上出大小龍峪,為盤之始,斗上度可四三里,念 輿差逸而聽於人,且神懼焉,與形勞正等,勿寧步而 聽於己,乃以其身與童與杖并而步前其杖則步追 之,步前杖亦追之。身所不能得於步,則視童與杖,步 所不能得於童與杖。仍視輿,輿始四人去其半,橫行 如蟹,已射而代,則旋如螺。「自成思理。如是者更端,乃 為盤之終。曰三天門,則世所為岱之始也。數上為碧 霞宮,禮元君焉。憩於署,俯五花崖,花不必五而能花。 徂徠北面,益莊傲來待焉。向能於數十里外蔽岱使 不見,今反頫力不能自蔽,然其鱗爪面面,岱亦無以 禁之。依夕觀日落,反景萬光,光中陵谷一氣,煥爛之 極,乃見混沌,異哉!」語具《登岱詩》。《玉女池》《李斯碑》皆並 署左右,暮不及觀,明日由署東上出,其後為東嶽廟, 摩崖銘在焉。唐天寶十四年御製并書。書作隸字,專 數寸,闇然而光,留不欲去,而其傍有蘇頲書頌,俗子 以四大字奪之,恚不欲觀去,循玉皇頂岱所止也。念 日觀峰去此近,待其反而宿焉,以候日出。至孔子崖, 西折,並壁下,則西天門。岱之為天門者三。西天門者, 石自門焉,真天門也。呼茂之題石,有「風定煙歸,目恬 心霽」二語。門可出壑,其下萬筍怒生,疊起最外。予自 題云:「立石如扉,下視楂枒。忽憶白帝城,望江中淫頭 浪時也。」計其處,當在十八盤下,可直龍峪,越觀峰隔 之耳。釋其峰不登,反而登玉皇頂,有石焉,高廣不數 尺,然終以此字冠岱。稍下則無字碑,「碑無」字作「無字 碑。」詩從其後,俯黃華洞,所謂「後石屋」者也。《松戎戎》巖 上欲往,計其邃廣,可專一日,遂不往宿焉。風甚而月 作,宿頂候日出。時夜分,童報氣興於東,非夜氣也。以 為日急,往登峰,萬光而碧,其下星不能光,光不能盡, 如夜而猶不失「為星。光趨盛,又以為日,此而日焉,是 日於夜也。久之,有赤而圓,其端從碧中起者,日也。脫 于碧者,半天海所交,水風窘之,反不能圓。赤盡而白, 白斯定,定斯圓,圓斯日矣。則下界日出時也。大要光 下屬碧,落日亦然。而落者暢,出者艱。落之前萬象混, 出之後萬象分,此其候也。」反于署作《觀日歌》。乃觀李 《斯碑》,得二十九字,世恨其殘,而予猶疑其整。玉女池, 石甃之肅焉。沖照稍憩,定黃華洞計。則循所由至頂 者,得仙人橋,壁不屬者丈許,三石丸鉤連而橋焉。橋 傍石如砥,坐而望汶泮。居徂徠間者,厥勢殆交茂之榜,「雙流翼注」四字於石。過舍身崖,視橋加危焉。欄之 其上,礨石有類人為讀宋政和間題名,再經日觀,欲 題「海日生殘夜」五字於石,不果。至玉皇頂不入,北折 其後,磴棧者數里,黃華路也,皆從上下矣。石壁百仞, 松腋之左。左而半上為八仙洞。不及登對而壁者,有 若廟、若寢、若垣、若林者焉。數折視之,皆石也。茂之寄 題曰:「筍城中闕,為壑石萬,其峰錯以松,松聚則濤不 以風也。其中煙霏所」蕩,層巒聽之,偃仰牽拂,不能自 止。飛流自日觀下者,望齊冰雪。大要泉被于崖,日被 于泉,松被於日,風被於松,仰日觀諸峰,如向坐朝陽 洞時也。度其處,又當為岱之半,降觀如壑,可直岱足 如水簾《石經》何?然亦無所得,徑壑窮亭之聲光相亂, 水木莫敢任。自亭入,弘整可屋屋之。屋後為壁,洞在 壁下,泉出焉,淵而不流,竟日乃出。擇石題之曰:「岱不 無松,松至此始濤焉。」泉壑映蔚,奇為幽豁。題訖,反仍 作《黃華洞》詩。沿徑而半,仰八仙洞,欲登焉,日入矣。予 與康虞中反以茂之往,得所謂峰如脊者,蜿蜒屬之 傲來,而傲來從此以之岱。所頂皆谼中,其聲趾趾,至 孔子崖而徑合,為予誦之。宿於署。明日,登越觀峰,見 西天門而下,至十八盤,得一意面徂徠矣。悚然內省, 不敢盡以為岱之路也。循二龍峪至朝陽洞,覆所謂 松與泉者。童指其上亭者曰「日觀石」,而欄者曰「舍身 崖」梁者曰「仙人橋。」予聽之始不惑。計其處半岱,宜與 黃華洞諸處直若胸背。然向所念十八盤以上之松 之泉,視此何若者,當以黃華洞松泉實之。然不可謂 十八盤以上物也。過此無不壁者。壁闕為澗,析而壁 複焉,則澗在壁外。至黃峴嶺,徑益折,往往以下所視 之徑為澗,所謂曲且邃,降而至此始知之者也。而所 見傲來,視登嶺時一之二之,又自為一傲來矣。稍下 覆所為水簾者,泉扼於石。冬嗇之劣,得不絕為聯句, 題石曰:「晴雨所覆,白雲之上。冬愛其原,厥流斯養。石 穹其中,待時而響。」岱實為之,勸登弘獎。題畢而下復 其徑,得石經峪焉。石經者,鐫漢隸《金剛經》於石,字如 斗,隨石所之,經盡而止。石仰負天,頂踵于泉,泉枕履 之,便其腹以受經,坐立無所,書成而其人不著。念作 者血誠,禮之月矣,歸而為頌,計四日而卒岱事焉。在 十八盤以上者,專壬寅、癸卯二日。盤以下升降首尾 者,於辛丑、甲辰而升,則分辛丑之夕,以禮碧霞覿五 花,益登岱始事。降則分甲辰之朝,以登越觀,益登岱 終事。《鍾子》曰:「予舍舟而岱,登日觀峰,岱止矣。」能使人 意若未至岱者,歸循泮汶所注濟水受之,意已無岱, 察其原皆出岱,厚其力以達於漕,漕告緩急焉。負舟 之水,皆岱所畀,是身已入舟,而岱猶未已也。嗚呼岱 哉!

《北湖遊記》
王象春

[编辑]

憶辛亥九月,曾一泛舟,自呂埠遵鄭黃溝之委流而 東也。及暮止留諸葛莊,東望華溝,遙在天末。詢黃頭 云:「此湖如葫蘆,今所到自頷及項,去中膈與其闊腹 尚遠。」蓋指馬踏會城言耳。今秋欲了前志,適歸自長 白,日已晏,聞思止兄偕諸弟姪已先鞏橋,艤舟待余 始發。鞏去邑東四十里,正欲順湖之南岸,直當其闊 腹處,乃北入也。次日,余急馳往,出門雲如笠籠頭上, 甫二三里,大澍,馬行,泥淖如拜。俄而雨減,迨暮亦得 抵鞏橋。諸人尚危坐聽霖鈴,慮不得發舟。至夜雨轉 劇,及天明,始大光霽。兩侄急起,戒舟思止,又申之曰: 「攜餱無嗇,楫纜維利,僕無譁,指顧無亂。」約既定,乃遵 烏河順下。兩岸柳相綰𩰚如長廊,枝柯時時掃拂肩 背,亦頗礙舟。惟龍灣最闊,水旋轉如磨,俗傳湖中往 往龍掛雷雨飛散,還窟于此。孫樓、夏莊俱在西岸,牟 莊在東岸。牟之東北有古城,浮拍水面,其水俗傳為 李白泊。其城則漢元帝封李譚之延卿城也。至今猶 呼會城者,蓋仍桓公之盟云。《水經》謂此城為古平州, 《春秋宣元年》,公會齊「侯于平州」是也。龍灣南水底有 石閘,以篙鐵觸之,洞洞然,是趙尹所鑿。內渠欲通舟 孝婦、小清以西達濟南者,其後趙去竟廢。北行二十 里許,始西轉入湖,北視博姑城纔十里,舟高于墉已 數尺。城之南門有亭,翼然點蒼,即錦秋亭。元中統間 邑人所建,蓋取坡老詩命名。坡老昔嘗過此,愛其風 景,絕類江南。賦詩云:「霜風收綠錦,萬頃水雲秋。海氣 朝成市,山光晚對樓。舟車通北闕,圖畫入南州。且食 鱸魚美,吾盟在白鷗。」又云:「鱸雖小,亦四腮,不減松江 并蓴菜。土人皆不識,目鱸為豸魚」云。舟西行六七里, 是荷菱最盛處,環合數百頃,下不見水。水花種類繁 多,都有清馥,不但蓮香,漁人詫見。遊客競獻鮮美,給 以錢,搖首不顧。從索鱸魚,曰:「無之。」索豸魚,則柳穿荷 裹,不可勝用。就烹,味迥異諸魚,信足為張季鷹拋一 官也。坡老所謂蓴菜者,被蓋水面,出此則湖水淵澄, 下視數丈不見底,魚遊鏡中可數,漁人指為湖囊。西 南長白,東南則愚公諸山,簇簇矗矗,直走水中。波稍 撼擊,吞峰巒如浴螺。相顧喜曰:「洗山浴卉,信宿雨,於 我輩不薄哉!」舟行,淨水,較荷港稍駛,望青塚華溝,宛在西南。水盪屋,樹如薺。其北即鵝鴨城,是慕容燕養 畜之地,陰雨夜猶聞鳴聒,理或然。及暮,始抵華溝,古 魯連陂也。邑人太守宋銳與方伯李延壽奮跡於此, 今但存破屋數椽,足曬魚網耳。迨思止兄又卜築吟 詠其上,扁之曰《魯連遺清》。有老漁見余舟,謂曰:「此去 諸葛莊尚十里,須漁艇加漿,乃可折而南。」余速易舟, 方鼓棹而月已可中。下照菰蒲蘋蓼,荇帶萍芷,歷歷 如畫。諸人長嘯浩歌,余擊榜而和之曰:「月涵清兮龍 窟寒,浥白露兮惜朱顏。」歌聲未竟,遙聞馬嘶,已屆南 岸。莊西水湄有廟祀孔明。孔明步齊門,歌梁父,時或 寓此,想在未臥隆中以前耶?西南數里則轅固鎮,固 墓在焉。今訛作「牛固」,亦五壻十姨之類也。是夜,宿於 南寨,是為甲寅之七月十三。其同遊者為思止、象艮, 又損、象益。二兄吉甫、象明、弟明仲與亮、欽仲、與能、與 才,諸姪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