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0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七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六卷目錄

 太原府部紀事

 太原府部雜錄

 太原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三百六卷

太原府部紀事

[编辑]

《舊志》:周景王十一年,有石言於晉。魏榆,即今榆次縣 威烈土三年冬十一月,有火下於晉北,有聲如鼓。 秦莊襄王二年,蒙驁伐趙,取榆次、狼孟等二十七城。 四年四月,晉大雨雪。

十七年,代州地震。

漢文帝二年,崞縣荒,賜民田租之半。

十二年,免租。

景帝中六年六月,匈奴入寇。後二年秋,晉大旱,冬十 月,日月皆赤。十二月,雷,日色如紫,五星逆行太微,月 貫天街中。

武帝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

元鼎三年冬,匈奴入寇。

昭帝元始二年,荒,免租。

靈帝建寧中,有狼數十入晉陽南城門,齧人。

光和六年秋,五原山崖崩。

《中平元年荒》,免租。

《晉書》:「武帝咸寧二年六月,白龍二見於新興井中,鳳 凰集於榆次境。」

咸寧三年,新興雨雹。

咸寧五年五月辛卯,鴈門雨雹,傷秋稼。閏七月壬子, 新興雨雹。

太康元年五月,鴈門雨雹。十二月,并、冀二州大雪。 太康六年,鴈門雨雹,新興山崩,水湧出。

惠帝元康五年九月,鴈門、新興、太原、榆次大風傷稼。 永寧元年,自夏及秋,并州旱。七月,太原、新興《青蟲》食 禾葉。

懷帝永嘉四年五月,大蝗,并州草木牛馬毛鬣皆盡。 愍帝建興五年秋七月,冀州螽蝗。

《魏書太祖本紀》:天興元年:「春正月,車駕自中山行幸, 將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自望都鐵關鑿恆嶺,至代 五百餘里。」

《晉書》:「元帝大興元年八月,冀州蝗,食草盡。」

永昌元年,冀、并二州大雨。

成帝咸和三年,石勒稱後趙,改元太和。時雹起西河 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餘,行人禽獸死者 萬數。歷太原、樂平,樹木摧折,禾稼蕩然。

穆帝永和三年,并地,前後進蒼麟十六,白鹿七。八月, 冀方大雪,人馬多凍死。

安帝義熙七年二月,代郡倒荊山白鹿見。八月,魏主 嗣獵於西山,獲白兔白雉。十二月復獲。時晉末鴈門 郡吏賈相入勾注西陘,見老人,言「四十年後聖人出 於北方」,時當大樂,老人隨化為石人焉。

南宋後廢帝元徽二年夏五月,鴈門城有聲。

《北齊書》:「武成帝河清二年,太原雨血。」

河清三年,晉陽訛言有鬼兵,百姓競擊銅鐵以捍之。 《梁書》:武帝天監十一年,夏代州地裂。

《魏書高祖本紀》:「延興二年,詔以代郡事同豐、沛,代民 先配戍邊者皆免之。」

《陳書》,「陳文帝天嘉四年,太原雨血。四月,并、晉迤西五 州旱。五月,周師與突厥入并州,大戰城西,伏尸百餘 里。并州地震。」

宣帝大建二年,并州獻五足牛。

大建四年,并州有妖狐,多截人髮,擁土為城雉之狀。 大建六年,晉陽大旱,得死魃,長二尺,面頂各二目。帝 聞之,使刻木為形以獻。

大建八年,有鸛巢并州嘉陽殿,雉集晉陽宮御座,獲 之。又「并州招遠樓下有赤蛇與黑蛇鬥。數日,赤蛇死。」 《隋書》:「文帝開皇十六年,并州蝗。」

開皇二十年春二月丁丑,平定州無雲而雷。夏四月, 天有聲,如風雨相薄,自南而西北。

仁壽四年,龍見代州總管府井中,或變為「鐵馬」,甲士 彎弓上射。

煬帝大業元年,鴈門人房四安母年百歲,額上生角 二寸。鴈門百姓間,犬多去其主,群聚於野,形變如狼, 噉噬行人,數年乃止。是歲,大廐內馬死大半。帝怒,遣 使者按問。主曰:「每夜廐中馬無故自驚,因而致死。」帝 令巫者視之。巫者知帝有遼東之役,因希旨言曰:「先 帝使楊素、史萬歲取之,將鬼兵以伐遼也。」帝大悅。 大業四年。鴈門《宋谷村》有婦人生一肉卵。大如斗。埋 之。後數日所埋處雲霧晝合。從地雷震而上。視之洞穴。失卵所在。

大業五年,代郡饑。

十三年,劉武周據并州,兵勢甚盛,城上鞘刃,夜每有 火光。時煬帝親巡北邊,始畢可汗率騎數十萬,謀襲 乘輿。義成公主遣使者告變。車駕入鴈門。齊王暕以 後軍保崞縣四十一城,突厥盡克之,惟鴈門崞不下 焉。

《唐書》:「高祖武德四年,太原尼志覺死,十日而甦。 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戊寅,忻州、定襄地震。」

武后垂拱三年春,冀州雌雞變為雄。

《久視》元年并水晉祠,水赤如血。

長安元年,并州文水縣「武氏井溢。」

元宗開元十二年五月,太原獻異馬駒,兩肋各十六, 肉尾無毛。

開元二十二年,榆關《虸蚄蟲》害稼,入并州界,有群雀 來食之,一日而盡。

開元二十三年四月,冀州獻長人李家寵,八尺五寸。 開元二十六年,榆關《虸蚄蟲》害稼,群雀來食之。 天寶五年九月,文水縣野蠶成繭。

肅宗乾元二年七月,嵐州合河關黃河二十里,清如 井水四日。

《唐書李孝郎傳》:孝郎曾孫暠,少孤,事母孝。始為枝江 丞,荊州長史張柬之曰:「帝宗千里駒,吾得其人。」累擢 衛尉少卿。居母喪,柴瘠訖除,家人未嘗見言笑。與兄 昇、弟暈相友。開元初,為汝州刺史,政嚴簡,有治稱。昆 弟由東都候之,輒羸服往,州人無知者。其清慎舉如 此。四遷至黃門侍郎,檢校太原以北諸軍節度使。太 原俗為《浮屠法》者,死不葬,以尸棄郊飼鳥獸,號其地 曰「黃坑。」有狗數百頭,習食胔,頗為人患,更不敢禁。暠 至,遣捕群狗殺之,申厲禁條約,其風遂革。

《馬燧傳》:「燧至太原,遣軍司馬王權以兵五千走奉天, 又遣子彙與諸將子壁中渭橋。帝已幸梁,乃還。時天 下方騷,北邊數有警,燧念晉陽王業所基,是宜固險 以示敵。乃引晉水架汾而屬之城,瀦為東隍,省守陴 萬人。又釃汾環城,樹以固堤。」詔兼保寧軍節度使。 憲宗元和七年正月,振武河溢,毀東受降城。是歲,甘 露降於交城石壁山。

文宗太和四年,太原饑。

六年,甘露降於交城石壁山柏樹。

武宗會昌二年春,代州崞縣羊生二首,相連兩尾。 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振武地震,壞廬舍,壓死者 數十人。

十二年八月丁巳,太原地震。

懿宗咸通十三年四月,太原晉陽民家有嬰兒,兩頭 異頸,四手聯足。

僖宗乾符二年,河北馬生人。

中和元年九月,太原諸山《桃杏華》,有實。晉州地震,有 聲如雷。

光啟四年六月乙巳,太原大風雨,拔木千株,損稼百 餘里。

《五代史?東漢世家》:王師北征,劉繼元閉城拒守,太祖 命引汾水浸其城,水自城門入,而有積草自城中飄 出塞之。是時王師頓兵甘草地中,會歲暑雨,軍士多 疾,乃班師。王師已去,繼元決城下水注之,臺駘澤水 已落而城多摧圮。契丹使者韓知璠時在太原,嘆曰: 「王師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 而後涸,則「并人無類」矣。

《契丹附錄》:石敬塘反,唐遣張敬達等討之。敬塘遣使 求救于德光,德光白其母曰:「吾嘗夢石郎召我,而使 者果至,豈非天耶?」母召胡巫問吉凶,巫言吉,乃許。是 歲九月,契丹出鴈門,車騎連亙數十里,將至太原,遣 人謂敬塘曰:「吾為爾今日破敵,可乎?」敬塘報曰:「皇帝 赴難,要在成功,不在速。大兵遠來,而唐軍甚盛,願少」 待之。使者未至而兵已交,敬達大敗。敬塘夜出北門 見德光,約為父子,問曰:「大兵遠來,戰速而勝者何也?」 德光曰:「吾謂唐兵能守鴈門而扼諸險要,則事未可 知。今兵長驅深入而無阻,吾知大事必濟。且吾兵多 難久,宜以神速破之,此其所以勝也。」

《鐵圍山叢談》:「開寶初,車駕親征偽漢,引汾水灌太原 城。時盛夏,藝祖露臂跣足,亦不裹頭,手提刀,坐黃蓋 下,督兵吏運土築隄,以堰汾河。城上望見矢石雨坌, 不避也,水浸城者餘數版而已。又命水軍乘舟焚其 譙門,幾陷,會班師,獲免。」

《後山談叢》:「潘美為并帥,代之北都山有天池焉,歲遣 通判祭之。其後憚遠而罷。久之,契丹遣祭焉,又易其 屋記至熙寧中,始有其地,凡數歲往來不能辨而與 之。」

《宋史》:「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嵐州獻牝獸,一角似鹿, 無斑文,角端有肉,性馴。」

至道二年十一月,代州風雹傷禾稼。

真宗咸平二年,嵐州旱
考證
咸平五年,晉州慶唐觀古柏中別生槐,長丈餘。

六年,河北蝗蝻生。七月辛亥,群飛翳空趨河東,及霜 寒始斃。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代州地震。

景祐四年十二月甲申,忻、代、并三州地震,廬舍屋壓 吏民。「忻州死者萬九千七百四十二人,傷者五千六 百五十五人,畜死者五萬餘;代州死者七百五十九 人,并州死者一千八百九十人。」

寶元元年正月庚申,并、忻、代三州地震。十一月,忻州 地震。

慶曆三年五月乙亥,忻州地大震。庚子,又震,西北有 聲如雷。

至和二年,并州「太宗神御殿火。」

《范純仁傳》:「純仁知太原,其境土狹民眾,惜地不葬。純 仁遣僚屬收無主燼骨,別男女異穴,葬者三千餘。又 推之一路,葬以萬數計。」

《陳堯佐傳》:堯佐知河南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漲,州民 輒憂撓,堯佐為築堤,植柳數萬。本作「柳溪」,民賴其利。 《曹翰傳》:太平興國四年,從征太原,為攻城南面都部 署,與崔彥進、李漢瓊、劉遇三節度分部攻城。翰攻東 北,而劉遇攻西北,與劉繼元直。城尢險固,遇欲與翰 易處,翰言觀察使班次下,當部東北,遇堅欲易之,數 日不決。上慮諸將不協,遣諭翰曰:「卿智勇無雙,西北 面非卿不能當也。」翰乃奉詔,築土山瞰城中,數日而 就。繼元甚恐,軍中乏水,城西十餘里谷中有娘子廟, 翰往禱之,穿渠得水,人馬以給。

《呂大忠傳》:「大忠為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王安石 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與范育被命俱辭行。 大忠陳五不可,以為懷撫外國,恩信不洽,必致生患。 罷不遣,令與劉忱使契丹,議代北地。會遭父喪,起復 知代州。契丹使蕭素、梁穎至代,設次據主席,大忠與 之爭,乃移次於長城北,換西上閤門使,知石州。大忠」 數與素穎會,凡議屢以理折之,素穎稍屈。已而復使 蕭禧來,求代北地。神宗召執政與大忠忱議,將從其 請。大忠曰:「彼遣一使求,即與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 弼來求關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對曰:「陛下 既以臣言為不然,恐不可啟其漸。」忱曰:「大忠之言,社 稷大計,願陛下熟思之。」執政知不可「奪,議卒不決,罷 忱還三司,大忠亦終喪制。其後竟以分水嶺為界焉。」 《韓琦傳》:「琦拜武康軍節度使,知并州,承受廖浩然怙 中貴勢,貪恣,既誣逐前帥李昭亮,所為益不法。琦奏 還之,帝命鞭之本省契丹冒占天池廟地,琦召其酋 豪,示以曩日彼所求修廟檄,無以對,遂歸我斥地。既 又侵耕陽武砦地,琦」鑿塹立石以限之。始,潘美鎮河 東,患寇鈔,令民悉內徙,而定塞下不耕,於是忻、代、寧 化大山之北多廢壤。琦以為「此皆良田,今棄不耕,適 足以資敵,將皆為所有矣。」遂請距北界為禁地,其南 則以募弓箭手居之,墾田至九千六百頃。

《胡宿傳》:「宿以翰林學士知審官院,韓琦守并州,請復 其節鎮,宿言,參商為仇讎之星,國家受命於商丘,而 參為晉地,今欲崇晉,非國之利也。宋興,削平四方,并 最後服,故太宗不使列於方鎮八十年矣,宜如故便。」 議遂止。後琦秉政,卒復之。

哲宗紹聖元年六月己酉,太原府地震。十一月,太原 府復震。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二月辛亥,太原地震,彌旬不 止,壞城壁、屋宇、人畜多死。忻州禾合穗。

大觀二年十二月,岢嵐州園地生瑞木。

金熙宗皇統六年,盂縣重門山五色雲見。

世宗大定元年春正月,平定州風雷,大雨雪,民大飢。 元世宗延祐元年,冀寧地震,壞官民廬舍。

延祐三年,冀寧地震。四年,復震。

順帝至元二年,榆次飢。

至元四年夏,榆次大旱,民乏食,流移載道。

至正二年四月,冀寧地震,有聲如雷,裂地尺餘,民居 皆傾。忻州定襄縣隕霜殺禾。

三年四月,忻州風霾,晝晦,大饑,人相食。

十一年,忻州地大震。十月,太白晝見。

十八年二月交城諸縣忻州飢遣使賑之。

二十一年,忻州西北有赤氣蔽空如血,逾時方散。 二十六年秋七月,忻州地震,有壓死者。徐溝縣地震, 迸裂,湧出黑水。

至元二十八年,大饑,遣使賑之。保德州地震。

明太祖洪武初年,榆次夜多野火,影中若有人物戲 弄之狀。

四年,太原古城脩建晉府宮殿,木架已具,一夕大風 盡頹,遂移建於府城。

成祖永樂三年,祁縣民王文義家馬生龍駒。

七年,靜樂縣嚴霜,殺禾殆盡。

十年交城水,泛漲圮城垣。

十二年秋,盂縣城東民李復初,地產嘉禾,每莖二三穗,知縣李本淨以獻。

十三年,徐溝《縣金》請幫助識別此字。《二》水泛漲入東門,渰沒人畜,死 者甚眾。

宣宗宣德七年四月十七日,忻州民武煥家馬生一 駒,鹿耳牛尾,玉面璚蹄,肉紋如麟,頂骨中隆。巡撫于 謙以獻。

英宗正統六年,山西大饑,徐溝有「黑眚」之妖,民間夜 擊銅鐵器以捍之。

代宗景泰二年七月十七日,甘露降于榆次縣學文 廟大成殿前楸樹上,是歲大稔。

英宗天順四年三月二十日,甘露降于太原府學文 廟大成殿前樹上,有司以獻。

憲宗成化二年,代州十月大雪,人相食。

四年六月六日至十一日連大雨,繁峙縣大峪口山 崩者數處,水漲平川高數丈許,其聲如雷,林木崖石 皆順水流而下。頃水退,有巨石橫居,周圍五丈,其廣 二丈五寸,或疑為老松所化云。

六年,岢嵐《公廨》後地約半畝生嘉禾,一本五穗者大 半。太原府本境雨雹,大如雞卵,傷稼。

八年五月初六日,太原府境地震。七月,榆次、太谷、壽 陽、祁縣雨雹傷禾稼,人相食。七月六日,地震有聲。 十六年,崞縣大風折田禾,大饑,民多相食,文水亦饑。 二十二年,岢嵐州大饑,人相食。八月,榆次、五臺雨雹 如鵝卵,民飢,食草根樹皮殆盡。

二十六年,寧河府每夜有妖見,或為神像,或為王侯, 需索酒食,時舉火,將焚宮室。

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妖焚府第無遺,冠服器 用皆盡,妖亦隨滅。

孝宗弘治二年八月,甘露降于保德州文廟前柏樹 上,味如蜜,三日乃乾。是年冬,保德州黃河清七日。 四年,文水河水泛溢,害稼及民廬舍。

六年三月,忻州大風,晝晦十日。榆次地震有聲,民居 搖動。

十年秋,霖雨積旬,《榆次孫家山》南移二里許。

十二年,河曲天鼓鳴,有星若火,南落於西南。

十四年,平定州大雨雹害稼,保德州黃河清三日。七 月,太原汾水漲約四丈許,將濱河村落房屋及禾稼 漂沒殆盡。是歲大饑,河曲有龍起于縣北。

十五年七月,榆次大雨水,害稼及民廬舍。保德州地 震有聲。

十八年,榆次、太谷自五月不雨,至秋七月,田苗盡槁, 米價騰貴。

武宗正德元年六月,太原閑居寺口山移數十步,土 人見有物如羊,一目一角,雲霧數日方散。

三年五月,平定州雨雹。六月,岢嵐州太谷水,壞城垣, 漂溺居民千餘人。

四年,平定州又雨雹。十月,岢嵐南川口天雨小魚數 千尾,食之殺人,興縣獲白鹿以獻。

五年四月五日,榆次縣五色雲見。祁縣,流賊入城。盂 縣有黑眚之妖,民擊銅鐵器捍之。

六年,流賊楊虎等引眾數百入太谷縣境,擄掠殺人。 七年,忻州文水、太谷、交城、壽陽、祈縣黑眚時見。 八年六月,榆次旱,忽風雷大作,拔木百餘株。代州八 角諸境雨魚,色皆黑,小者寸許,大者二三尺。五月,黑 眚見,家擊銅器以防五晝夜。

九年,壽陽地震,聲如雷,日震三次。

十一年,河曲雨雹,大如雞卵。六月,淫雨,水出縣西南, 民居淪圮無遺。

十二年,靜樂碾水大漲二十餘里。

十四年,文水祁縣穀一莖四穗。

十五年,河曲鐘自鳴於縣亭。

十六年,盂縣曹村龍見風雷,晝晦,拔木,毀民屋十餘 間。

世宗嘉靖元年八月,太原陽曲、榆次地震。盂縣夜有 鳥雜喧,至明,魚鱉飛鳥有去其首者。

三年八月,太谷山崩,民居翻沒;將崩,先有聲如雷,人 畜避者免。

四年,太谷縣雨雹,雞卵大。

六年,《平定州》天雨土二日,四月雨雹。

七年春,代州大疫。秋,南北山多虎豹,噬樵採人。冬十 月十二日,流星隕,光燭地,有聲,墜而復起,入斗口,至 日出方滅。

八年六月,榆次壽陽祁縣《蝗螟》食稼。岢嵐衛治前柳 樹上露白如酥,甘如蜜,人爭食之,三日而止。

十年,岢嵐雨雹,甚如《碌軸》大者,房屋被毀,牛羊斃,樹 無遺枝,赤地千里。

十二年,繁峙縣北賊搶掠數日,人民被戮不可勝紀。 交城、文水、徐溝、太谷大饑,野有餓殍。五月,祁縣空中 有聲如雷,落一石如拳。

十四年,文水縣麥秀二岐,或三四岐,甚至十八岐者。 壽陽縣大蝗,食禾稼無餘十五年,榆次大稔,斗米二十錢。

十六、十七二年,文水、陽曲地俱震,榆次冬,桃李華。太 谷地震,屋瓦皆鳴,將人搖動。正月,黑氣蔽空如夜。六 月,雨雹如斗大。

十八年,再震。盂縣民程保生子三日能言。

十九年,忻州山中桃、李冬花。

二十年六月,榆次淫雨,涂水溢,漫流四十餘里,人多 墊溺,詔免田租。八月,異犬生耳目各四足有八。 二十一年,保德州地大震有聲,房屋傾覆。是月,榆次 有龍起於東城,雉堞皆有煙痕。

二十三年,文水大疫。

二十四年夏,虸蚄生。榆次民劉廣厚妻,一產三男。秋 八月,隕霜害稼,詔免租。

二十五年,榆次城南門災,火經夕不滅,樓櫓皆空。五 月,雨雹如拳,殺人畜甚眾。六月,有狼盛集于野,嚙食 兒童數十餘。九月,民趙懷龍妻一產三男。十一月水 冰,十八日水再冰,皆凝綴如玉,日晡未銷。

二十七年,文水縣歲大熟。

二十八年,嵐縣敵入,殺掠甚慘。

二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太原夜有鬼火如列炬,自 西南往東北,長一二十里,人皆見之。忻州民間有雄 雞變為牝雞。保德州風霾蔽天,晝晦如夜。盂縣民間 有雄雞化為雌。

三十二年,興縣水摧西南城角,太谷縣霜隕稼。 三十三年,岢嵐州城東五里路旁置甲冑十餘副,製 大于常,晨行者皆見之,頃之則無。靜樂縣碾水大漲, 衝決城垣、民居、河隄無跡。

三十四年,祁縣修善村民薛明妻李氏,一產三女。太 谷地震。十二月,忻州地震有聲。

三十七年八月,靜樂縣雪深,殺苗。

三十八年,興縣每夜狐精見代州上曲村,地坼方丈 餘,泉出如湧,五雲煙,雲見泉上。

三十九年,太原府所屬大饑。

四十年,五臺縣大饑。

四十一年,徐溝縣《大豐》,米三斗,價銀一錢。

四十三年,保德州敵踰河殺防禦及軍。

穆宗隆慶元年,太谷縣十月水冰,十日而解。

二年六月,興縣龍飛,震死人民。靜樂樓煩、鴈門村晝 則星落入地,掘出黑石,重千斤。

三年,交城、代州大雨雹,大風拔木。

五年冬,徐溝池冰厚一尺許,有虯掀水而起,長五十 尺,闊五尺,兩旁擁冰高二尺。祁縣疫傷甚眾。

六年,祁縣風霾,晝昏如夜,十三日夜震有聲,至六月 不雨。六月一日,日食,雨雹,猛風拔木。

神宗萬曆元年,府文廟生西瓜,蔓綿丈餘,結瓞十一。 是科得儁者十一人,人咸以為先兆。 二年,壽陽縣西星隕如碾,觸石盡碎,其色元黑,明星 熒熒。

三年六月,靜樂冰雹異常,圓如車轂,片如門扇,水集, 漂沒人物甚多。

六年,彗星見。《晉》大風摧折,振朔門迤東第三城樓。 八年,文水縣地震,有聲自北而南。壽陽縣榆樹無故 火發太原縣、太谷、忻州、岢嵐州大疫,省城、察院災。保 德州虎入孫家溝。

九年,平定州大疫。

十一年六月,靜樂霜殺禾。八月,桃李復花,地大震崩。 十二年,代州有年。

十三年,興縣、徐溝、交城等縣大饑。

十四年,陽曲至太谷、平定、徐溝等縣大旱,斗米二錢。 十五年,保德州、繁峙等處大旱,交城空中有火墜地, 大如斗。七月,岢嵐州隕霜,民飢。

十六年,交城縣狼群行道路,食人。六月,狼復為害。是 月,大雨水沒田,傷人畜甚眾。九月,岢嵐州天鼓鳴三 日至四日,隕星,其聲如雷。星為石,青黑色,長三尺餘, 形如枕。太谷縣雨雹,大如雞卵。

十七年,太原縣地震,晝數十次,夜尢甚。

十九年三月,忻州有火自東南流墜西北。

二十二年,太谷縣正月看燈火城門內踏死八十餘 人。

二十三年,陽曲縣北門外大風,拔樹百株。

二十八年,文水縣天鼓鳴。五月,大雨雹,麥盡傷。 二十九年,崞縣北城樓兩獸口吐煙。占者云:「主旱」,果 驗。

三十年,河曲縣天鼓鳴,崞縣大饑。

三十二年六月,忻州雨雹,繁峙縣暴雨,漂沒人口、房 屋殆盡。

三十三年,平定州獻赤睛白兔。汾水徙文縣東,民災。 三十四年,盂縣「薄暮烈風迅雷、暴雨冰雹傷稼。」十二 月,晉府宮殿焚,寶物皆盡。初六日,地震。

三十五年,晉汾水漲于城東二十里,形如環抱。《堪輿》 言主多發科,是歲果中十人三十六年,陽曲縣冬月,沙河街大槐樹無故出火,即 成煨燼。二月,大風異常,吹塌北城牆小樓一座。 三十七年正月,陽曲縣沙河街觀煙火,踏死男女八 人。四月初十日,鼓樓瓦獸出煙,占者云:「主旱。」自四月 至次年五月,果遇省郡連荒大饑,米四升,銀一錢,人 民餓死甚眾。敕令發內帑銀五萬,臨清、通州倉,州四 萬,遣使賑之。兩年,省城大災,凡四見。二月初十日,夜 落一星,大如斗,自東南流入西北,其光照夜,通明如 晝,天鼓大鳴。四月十二日晚,府城地震。七月又震。 三十八年四月,崞縣民王臻家產羊,一首、二眼、四耳, 後身分兩半,二尾八蹄。六月內繁峙縣民李宜臣妻 牛氏產二女,頭面相連,手足各分。一女一眼、一耳四 齒、兩手兩足;一女一眼、一耳四齒、一手兩足。夏月疫 癘盛行,次年春又疫。

三十九年春,靜樂縣民王臣引來幼男王毛哥子,年 方九歲,額髮連眉,唇上髯芽長半寸許,面大如壯夫, 貌卻童態,渾身有毛,長寸許。

四十四年,文水蝗蟲遍野,傷禾。

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文水縣東《三曹》火。

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時,壽陽縣地震。九月三 十日巳時又震,房屋掀動即止。

熹宗天啟四年八月,文水縣霜殺禾,忻州地震異常。 六年六月初五日,壽陽地震,聲若大風,房屋掀動。九 月二十日子時復震。十一月初四日,縣西林家坡有 雄虎一隻,咬傷鄉民,被眾趕入水洞,用火薰死。 七年,平定州地震,一日兩三次,響如風雷,壞民屋宇 甚多,經三月方止。

崇禎三年,河曲大旱,民飢,死亡殆盡。

六年,平定州流寇亂,村落燒毀,百姓逃亡八千餘戶。 樂平縣流寇攻陷城,殺傷人民三十餘口。後瘟疫,傷 亡大半。

七年、八年,興縣盜賊殺傷人民,歲饉日甚,一日斗米 價值五錢,布疋價值一兩七錢。天行瘟疫,朝發夕死, 至一夜之內,一家盡死,無孑遺,百姓驚逃,城為之空。 十四年夏六月,文水旱,歲饑,河曲亦大饑,斗米八錢。 平定州流寇亂,興縣北鄉民家牛生麒麟,里人觀者 如巿。

十五年,興縣北鄉民高一奎家牛復生麒麟。

太原府部雜錄

[编辑]

《博物志》:「代城始築,立板幹,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 澤中自立,結草為外門,因就營築焉。故其城直周三 十七里,為九門,故城處為東城。」

《水經注》:太原郡治晉陽城。秦昭襄王三年立《尚書》,所 謂「既修太原」者也。《春秋說題辭》曰:「高平曰太原。原,端 也。平而有度,廣延曰大。鹵,太原也。」《釋名》曰:「地不生物 曰鹵。」《穀梁傳》曰:「中國曰太原,彝狄曰大鹵。」《尚書大傳》 曰:「東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郡取稱焉。《魏土 地記》曰:城東有汾水南流。水東有晉使持節都督并 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太原成王之碑》。水上舊有梁,清 洴殞於梁下,豫讓死于津側,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 汾水西逕晉陽城南,舊有介子推祠,前有碑,廟宇傾 頹,唯單碑獨存矣。今文字剝落,無可尋也。

《魏土地記》:「代城南四十里有飛狐門。門水西北流,逕 南舍亭西,又逕句璅亭西,西北注祁夷水,又東北流, 逕代城西。」盧植言:「初築此城,板榦一夜,自移于此。故 代西南五十里大澤中,營城自護,結葦為九門,於是 就以為治。城圓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開九門,更名 其故城曰東城。趙滅代,漢封孝王為代王。梅福上事 者,代谷恆山在其南,北塞在其北,谷中之地,上谷在 東,代郡在西,是其地也。王莽更之曰厭狄亭。」《魏土地 記》曰:「城內有二泉,一源流出城西門,一源流出城北 門,二源皆北注代水。祁夷水又東北,熱水注之,水出 綾羅澤,澤際有熱水亭。其水東北流,注祁夷水。又東 北,谷水注之,出昌平縣故城南,又東」北入祁夷。祁夷 右會逆水將城東,西北流,在代城東北一十五里,疑 即東代矣,而尚傳將城之名。盧植曰:「此城方就而板 榦自移。」應劭曰:「城徙西南,去故代五十里,故名代曰 東城。」

《老學庵筆記》:「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降為并州, 廢舊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又非榆次,乃三交城也。 城在舊城西北三百里,以形勝之地本名故軍,又嘗 為唐明鎮,有晉文公廟,甚盛。平太原後,三年,帥潘美 奏乞以為并州,從之。於是徙晉文公廟,以廟之故址

為州治。又徙陽曲縣於三交,而榆次復為縣。《國史》所
考證
載頗略。方承平時,太原為大鎮,其興廢人人能知之,

故史亦不備書。今陷沒幾七十年,遂有不可詳者矣。 《日知錄》:太原府在唐為北都。《唐書·地理志》曰:「晉陽宮 在都之西北,宮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尺, 都城左汾右晉,潛丘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 二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 四丈。汾東曰「東城」,貞觀十一年長史李勣築而城之。 間有中城,武后時築,以合東城。宮南有大明城,故宮 城也。宮城東有起義堂,倉城中有受瑞壇,當日規模 之閎壯可見。自齊神武刱建別都,與鄴城東西並立。 隋煬繼脩宮室,唐高祖因以堯關中有天下,則天以 後,名為北都。五代李氏、石氏、劉氏三氏皆興于此。及 劉繼元之降宋,太宗以此地久為創霸之府。又宋主 火,火有「參辰不兩盛」之說,於是一舉而焚之矣。《宋史· 太宗紀》:太平興國四年五月「戊子,以榆次縣為新并 州。乙未,築新城。丙申,幸城北,御沙河門樓,盡徙餘民 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縱火。丁酉,以行宮為平 晉寺。」陸游《老學庵筆記》曰:「大宋太平興國四年,平太 原,降為并州,廢舊城,徙州于榆次。」今太原則又非榆 次,乃三交城也。然則今之太原府,乃三交城,而太原 縣不過唐都城之一隅耳。其遺文舊蹟,一切不可得 而見矣。《舊唐書崔神慶傳》曰:「則天時,擢拜并州長史。」 是并州有東西二城,隔汾水,神慶始築城「相接,每歲 省防禦兵數千人,邊州甚以為便。」此即《志》所云「兩城 之間有中城」者是也。汾水湍悍,古人何以架橋立城 如此之易?如長安東、中、西三渭橋,昔為方軌,而今則 咸陽縣每至冬月,乃設一版河陽驛,杜預所立浮橋, 其遺跡亦復泯然。蒲津鐵牛,求一僧懷丙其人不可 得,國有六職,百工居其一焉。不但坐而論道者不如 古人也。春秋時代,尚未通中國,趙襄子乃言「從常山 上臨代」,代可取也。《地道記》曰:「恆山在上曲陽縣西北 一百四十里,北行四百五十里,得恆山坂,號飛狐口。」 北則代郡也。《水經注》引梅福上事曰:「代谷者,恆山在 其南,北塞在其北,谷中之地,上谷在東,代郡在西。」此 則今之蔚州,乃古代國。項羽徙趙王歇為代王,歇更 立陳餘為代王。漢高帝立兄劉仲為代王,皆此地也。 十年,陳豨反。十一年,破豨,立子恆為代王,都晉陽,則 今之太原縣矣。《孝文紀》則云都中都,而文帝過太原, 復晉陽。中都二歲,又立子武為代王,都中都,則今之 平遙縣矣。又按:衛綰,代大陵人。大陵今在文水縣北, 為屬代,代都中都故也。代凡三遷,而皆非今代州。今 代州之名自隋始。

太原府部外編

[编辑]

河曲父老相傳,「建邑之始,原卜于縣西北四十里巡 檢司地方,已豎牌額,將營次日被一狐獸潛移木牌 至于今所置之地,遂移置于此焉。」今觀其縣,因山為 城,借溝為池,其山泉石炭,環遶城郭,民治其利,得以 安居邊塞,其亦天意歟!

嵐縣南六十里聖窯山有洞。牧人至洞口,見二道士 敲棋,立看局終,道士喝曰:「爾羊去矣,在此何為?」牧人 腰間斧柄已爛,覓羊不見,始知人間幾百年矣。今石 羊尚存云。

省城譙鐘,數百年物也。相傳明弘治間,鐘夫他往,其 妻臥蓐未久,代擊之,遂裂,有聲南去,過牧馬河而寂。 州守王遣人至河南祭禱,覺有聲自南來,裂處復合。 太原古城,父老相傳,「遇陰雨之餘,或煙霧之中,昧爽 之際,有人見古城城郭樓堞、宮室煙樹,宛一都會,日 出不見。」

俗傳太原晉祠聖母姓柳氏,金勝村人。姑性嚴,汲水 甚難。道遇白衣乘馬,欲水飲馬,柳不恡與之。乘馬者 授之以鞭,令置之甕底,曰:「抽鞭則水自生。」柳歸母家, 其姑誤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柳至,坐於甕上, 水乃安流。今聖母之座即甕口也。

「俗傳太原厓山神娶河伯女,凡值天旱,土人即燒其 山以求雨,河伯見之必降雨救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