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2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二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二十一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五
[编辑]平陽府祠廟考上
《職方典》第三百二十一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五
[编辑]平陽府祠廟考上 府志
[编辑]府城:〈臨汾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北門外里許。明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關外。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厲壇 府城北門外里餘。明洪武初建,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里社壇 在各里
鄉社壇 在各鄉
文昌祠 在府學內,明萬曆二十八年建,各州縣俱有。
七賢祠 在府學外。祀蒼頡、風后、巫咸、巫賢、傅說。其二闕,或曰伯夷、叔齊。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毀,舊址猶存。
魁星樓 即「東南角樓。」 明萬曆間,知府李從心建。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毀總鎮毛移建府學泮池。
西南隅「各州、縣俱有。」
府城隍廟 :在城感化坊。
縣城隍廟 在府城隍廟西。餘州縣如制。八蜡廟 在府城南一里。附郭不置,餘州縣如制。
三皇廟 在府城右市坊。又「襄陵、洪洞」 、蒲州、聞喜、隰州俱有。
蒼頡廟 在城北關。明正德間,知府閔槐以《三教》祠改建。
堯廟 ,《水經注》曰:「汾水側有堯廟,前有碑。」 《魏土地記》曰:「平陽城東十里汾水東原上有堯神屋石碑。今在府城南八里舊址。堯廟在汾西,晉元康中建於汾東,唐顯慶三年移建於此。元至正間,道士姜善信募修。明正統間,左布政石璞、知府萬觀重修。正德間,巡按周倫修額。正廣運殿祀堯,右重華殿祀舜,左文命殿祀」 禹,名「三聖。廟」 後為光天閣,後右為丹朱廟,左為娥皇、女英廟,東為三聖考廟,擴地七百餘畝,廡楹數百間,春秋致祭。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傾塌。奉
旨「發內帑。」命工部員外郎倭倫建修頒發。
御書扁額:堯殿曰「光被四表。」舜殿曰「濬哲文明。」禹殿
曰「萬世永賴。」 堯陵在府東六十里,於浮山分祭。又洪洞、浮山、太平、垣曲、霍州等處皆有廟祀。文王廟 在養濟院。明萬曆十九年,知縣邢雲路建。滎河、安邑俱有。
關聖廟 在普右坊。明西河二王繼修。萬曆間,指揮呂應岳廓修,增寢殿。四月八日祭。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地震傾塌盡,廢知府。
王輔重建前殿,四十六年,知府劉棨建正殿、後寢殿,餘州縣鄉村俱有廟。
唐太宗廟 在城東十五里,明正統五年重修。李衛公靖廟 在府東關外。
無佞侯廟 一在城東三十里臥龍岡,為上廟。一在城東二里,為下廟。俗傳臨汾人為浮山令,使民築堰,澇水灌田。又嘗陰助唐太宗伐宋老生有功,封為「護國無佞侯」 ,歲旱有禱輒應,故民祀焉。
醫師廟 在東門外,明萬曆間,知縣邢雲路建。各州縣俱有。
太歲廟 在城西北隅。明永樂間建。洪洞亦有廟。
火星廟 在關帝廟南
皇清順治間,守道王無咎、知府徐來麟建。霍州亦有。
鎮汾廟 在城外西北半里許。
龍王廟 在關帝廟東,各州縣俱有。
馬王廟 在府治東,各州縣俱有。
汾水神祠 在城西一里,俗名「河神廟。」
平水神祠 在城西二十五里平水上。晉劉元海僭據時修建。《一統志》云:「一名龍子祠。」 宋封為澤民侯,加封為靈濟公,又加封為康澤王。後設龍母殿以祀韓媼,臨汾縣令岳世安重修。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傾塌。四十六年,知府劉棨步行禱雨有應,因重建兩廡。有「雷電風雨神祠。」 澇水神祠 在城東北八里澇水渠上。
澐泉神祠 在縣東南二十里東亢村。
曹相國祠 在平善坊,祀漢相平陽侯曹參。舞陽侯祠 在城東二里,明洪武十九年修,祀漢樊噲。
霍將軍祠 在府城西八里。祀漢霍光,唐天寶七年建。
皇清順治年重修。
三太守祠 即晉山書院,在府治東北明德坊。明嘉靖三十四年,知府王楠於此建三太守祠,祀南昌徐鐸、京衛李琮、任丘閔槐,扁曰「親賢堂」 ,以三太守有功德於民云。
王公祠 城北五里高河橋上。知府王溱修橋,民為立祠。
劉公祠 :在北關外。同知劉衍祚築堰,開樊家河溉田,民為立祠。
盛公祠 在大中樓南。《去思碑》在府門。
胡公祠 一在東關,一在南關。《去思碑》二俱在南關。
邢公祠 在北關,為修樊家河民立祠。
張恭肅公祠 :在普右坊。春秋有祭。
《多羅謙郡王祠 》:王諱瓦克達,謚襄。順治年間,以大將軍招撫未靖,駐札平陽,鎮靜不擾,民甚德之。建祠於鼓樓之東。地震後漸就傾圮。康熙五十四年,巡鹽御史花色重新之。
襄陵縣
軒轅廟 在縣東南赤鄧村,至元十年重建。又太平縣有廟。
諸葛武侯廟 在縣東南興光村。
賈將軍廟 在縣西南賈朱村內,祀膠東侯賈復。
河神廟 在縣東水關汾河西岸。明洪武六年建。靈石、芮城、垣曲俱有。
席老師祠 在縣東席村。
巢父祠 在縣東南荊村,下有水,名「巢溪。」 留侯祠 ,在縣東南東張村。
蒙溪先生祠 在縣東南張纂村,元延祐四年建。
華池神祠 在縣姑射山之南、華池峪、翼城羊角山北峰,并絳州、永和俱有。
臥龍神祠 在縣東南崇山西嶠。元延祐三年重修,旱禱輒應。
張公祠 在通信坊
蕭公祠 在東水關廂
房公祠 在南關廂
陳公祠 在學西。公諱勗。
楊公祠 在按察司右
馬公祠 在學東
薛公祠 在「平政亭後。」
高忠節祠 在學西
洪洞縣
伏羲廟 在縣東南五十里卦底村,廟後有塚,元大德十年建。廟東有「畫卦臺」 ,乃伏羲畫卦處。趙城、吉州、隰州、大寧俱有廟。
黃帝廟 在縣西十里公孫村。元至正十四年,里人侯義夫建。絳州亦有。
虞士師廟 在縣南十五里皋陶村東北高阜通衢南向。元元統二年建。明天順間,參政祝顥重修,改今名。絳縣亦有。
師曠廟 在縣東南二十里師村東百步許。金大定四年建。
孫真人廟 在縣南三里秦保里。元至元二十四年建。蒲州、猗氏俱有。
韓仙君廟 在縣東二十里蜀村,宋至德元年里人范信建。元至元元年楊義重修。
婁山神廟 在縣西四十里圈頭村婁山上。元至正間建。
靈貺廟 在縣南三十里上張村,元皇慶元年建。
鄭忠肅公祠 在縣南十七里下橋村路,元至正十一年建。
韓忠定公祠 在縣望霍門外二里許家村南。嘉靖二十八年建。
英山神祠 ,在縣西三十里。
金城祠 在東嶽廟東南隅。明崇禎間,紳士里民創建,蓋祀邑侯王詔鄉紳太僕卿韓廷偉、僉事王三接、員外晉朝臣、知縣韓廷芳、參政劉應時、都御史晉應槐、御史于應昌也。掾史楊應科、李桂等、義民柳成條、商山等分列焉。先是隆慶
丁卯歲,聞警戒嚴,謀所以禦侮者。諸公念城垣卑薄不足恃,僉謀甃以磚,高厚而堅。後天啟壬戌,流寇猖獗,蹂躙四境,焚掠居廬,民物幾半。三薄城下,安堵如故。一時都人士請之邑侯,建立專祠,因額曰「金城」 ,春秋祀之,報厥功也。
浮山縣
禹湯廟 在縣北十里南王村,唐時建。元大德九年,錄事次永之重修,以伯益、伊尹配。
皇清康熙年間,齊至勝男生員人龍重修。
司空廟 ,在縣東南二十里風穴山上。今呼為「司空山」 ,即大禹也。
老子廟 在縣南三十五里龍角山。唐武德中,神見此山,遂立廟,有御製碑,見《一統志》。蒲縣亦有。
堯姑廟 在縣西北三十里楊村河西。
嘉潤侯廟 在東峰上孚佑侯左。唐開元十八年敕建。今稱「東西二峰神。」 每歲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洪道真君廟 在縣北八里。宋、元時建。
浮山神廟 在縣西南十里。世傳浮山令沒為神,臨汾人,後封無佞侯。廟在梁村鎮。
清源王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金大定二年建。楊公祠 在縣東門外,祀知縣楊三辰。
趙城縣
中鎮霍山廟 在城東北四十里霍山之麓,苑川里。唐開元八年,封霍山中鎮為應聖公;宋政和二年,封靈應王;明洪武三年,改稱「中鎮。」 霍山之神,遣使齎捧金香盒一箇,重十六斤。每歲春秋,令有司致祭。每遇改元及兵荒,仍遣官祭告。
皇清屢遣官致祭。又臨汾、襄陵、岳陽、霍州俱有廟。
媧皇廟 在東門外五里許侯村里。「宋開寶元年創建,元大德間重修。明洪武三年,遣官齎金香盒一箇,重十六斤,命有司常加修理,以附近人戶看守。春秋有司祭。每三年遣官致祭。」 歷代改元,俱遣官祭,有碑文存焉。金香盒被流賊劫去,無存。
皇清順治八年、康熙七年、十五年、二十一、二十七三
十五、三十六、四十二年,俱遣官致祭,知縣徐容督修。又臨汾洪洞、太平、蒲縣、靈石、聞喜等處皆有廟。
華胥廟 在縣侯村,為華胥聖母,漢建和年建。趙簡子廟 在縣東北三里許,廟在塚之前,明正統十二年重修。
豫讓廟 在縣南八里許。官路之右。有石碑一座,圍以垣牆。
紀信廟 在縣上紀落里,元至正年建。《一統志》:「紀信祠,祠後有墓,絳州亦有。」
樊噲廟 在縣樊村里,後有塚在焉。
真人廟 在縣石明里,為姜善信、郭元長建。《太平縣》。
伯益廟 一在縣東北北社村,有墓在焉。一在縣北五里張高村。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何偉然重修。《一》在中黃里,南。
黃村。又襄陵、浮山、聞喜、絳州,俱有北社村,有墓田一百四十餘畝。明時無糧,順治七年清丈,編入東沙里九甲。每年額徵銀六兩四錢,係守墓僧耕種辦納。康熙四十七年,知府劉棨行文太平知縣顧欽查勘,於墓外週圍留地數步,不許耕種,豐其丘隴,栽種樹木。舊牆增高數尺。墓旁祠宇,正殿三楹,並獻殿、樂亭、大門、二門,俱係明崇禎時知縣魏公韓建,年久傾倒,一概重修。「張高村廟」 亦行知縣顧欽修葺,立有「碑記。」
荀息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荀村。
董狐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董村。
趙大夫廟 在縣南十五里汾陽村,祀晉趙盾。三侯廟 在縣南二十里古晉城北門外。宋元豐四年建,祀忠智侯公孫杵臼、成信侯程嬰。崇寧三年,封韓厥為義成侯,祀之。共為三侯廟。《一統志》為三侯祠。又縣程公村、三公村、厥店村,俱各有廟。
李將軍廟 在縣東北十里北里村東南。祀趙將李牧。
浮惠廟 一在景毛村,一在陳郭村,一在西姚吉村。
文中子祠 ,在縣東南三十里萬王村北龍門溝上,乃文中子故里,有洞深二丈餘,號「文中子洞。」
岳陽縣
「開天殿 」 在金推村,古建內。祀伏羲、神農、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明朝重修。
郤大夫祠 ,在北門外。
曲沃縣
黃帝廟 一在城中。正統間,里人掘地得古碑,上刻黃帝廟。其陰《贊文》曰:「道德巍巍,聲教溶溶;與天地久,億萬無窮。」 因立廟。一在喬山,周顯德中建。一在蒙城鎮,知縣劉璣建。洪洞、太平、絳州等處亦有廟。
濟瀆廟 一在東關,一在濟溪,一在城。元延祐中,邑人於濟源燒香,至老辭神曰:「今老不能再至。」 及抵家,行李中得一龜,神之而立廟。四月十八日祀之,會集商賈。
秦子令將軍廟 在秦村,有碑。
太子廟 ,在縣北十里。中有「荀息祠。」
介林廟 在河底村
殘苦廟 在縣西關。舊《志》云:介子推從重耳出亡,追者甚急,推以其子林代死。後重耳入晉,推妻並林妻尋推至此,聞焚死於綿山,二人投井而死。鄉人以為其情殘苦,立廟。後人訛傳為蠶姑廟。
臺駘祠 在縣西三十里臺神村。見《一統志》。晉恭世子祠 在城西南隅。世子死於新城,邑人立祠。見《一統志》。
李莊簡公祠 為禮部尚書李浩立。春秋有司致祭。
賈大司馬祠 在古南門外,為尚書賈漢復建。節烈祠 在縣治西,祀本縣烈女。
皇清康熙三十四年,知縣潘錦建。
翼城縣
丹朱廟 在丹山
唐叔虞廟 一在故城村,宋天聖間重修。一在剪桐坊,宋天聖六年建。
衛莊公廟 在廟下村。衛蒯瞶出奔翼,教民以桑麻之利,民為立廟。元大德八年重修。
介子推廟 在覆釜山。又夏縣、萬泉、絳縣俱有漢文帝廟 ,在感軍村東南。明嘉靖二十七年重修。
風雨神廟 在四望村,其神唐衛公李靖。按《逸史》云:靖微時,常山行民家寄宿,夜將半,一婦人持水瓶授之曰:「『天命行雨,煩子代之』。蒼頭牽青驄至,戒之曰:『子以水從馬騣下三滴即止,慎勿多也』。靖乘馬咆哮,從空而躍,靖連滴數十滴。明日一境大水。」 即此地。
喬澤廟 在灤池前,俗呼「灤將廟。」
慈聖太后廟 在城西馬仙莊,明崇禎間建。慈聖太后者,邑馬仙莊,李偉女也。少喪母,隨父客燕。穆宗在裕邸時,選為才人,後得幸,生神宗及潞王。穆宗崩,神宗即位,冊號慈聖皇太后。初,有識者過翼,覽《翔澮》之奇,以為有王者氣。已而后果貴。
潞公祠 在教諭宅西南。舊帝君祠,正德五年,提學陳鳳梧改祀潞公,文彥博有塑像碑存。何二將軍祠 :一在北門內大街東,一在東河下,順治七年,閤邑公建;一在南常村,餘鄉多有之。將軍姓何,諱斯盛,字際韶,秦之鎮番人也。少俠勇善射,嘗以邊功為明懷遠將軍,兄斯美令翼將軍省焉。是時姜瓖發難,四方應者以百數。翼東山煤傭安定國以燒香聚眾,聞「瓖變」 ,亦揭竿起,聚至數萬,擾亂曲翼間無寧晷。平水所治,皆為賊據,將軍繕墉練眾,身親枹鼓,百戰而以城免。會賊設伏以餌,戰於澮濱。賊徉北,將軍逐焉,忽馬仆墜於地,格𩰚不已,為賊所傷。邑人哀之,遍為立祠,歲時享祀不絕。時同難者有柳吉祥、王國寧、史養性、常進忠、蘇溜子、聶黑子、鄭奇、段大力、裴十樂、郝時禎、張康康、孔日進、燕小僧、李浪、馬化豸、周啟祥、楊國科、常洪灼、李沛然、姜倉倉、李芬、高管管、任成都、范國明、張付諭、侯康子二十六人。在城廟有按察王廷諫《碑記》。河下廟有教授王三輔《述略》,大中丞上官鉝撰。李侯祠 有二,一諱嵩,一諱士淳,俱在城西《趙侯祠 》諱堪,在衙道。
何侯祠 諱「斯美」 ,在鐘樓北。
汾西縣
姑射真人廟 又名「青山龍王」 ,西門外青山頂二處俱建,明洪武三年修。
百神廟 :在坂底村。毛公祠 東門內。
褒忠祠 學宮西,祀明保安知州閻生斗。城破遇害。事聞,誥贈太僕寺少卿。文曰:「惟爾政著循良,計周捍禦。賊氛突至,守禦彌堅。援絕力窮,捐軀殉節。裂膚最慘,死事軫傷。贈錄追褒。春秋祠祀,式陳俎豆。為治松楸,庶慰忠魂。尚其歆服。」 蒲縣。
蒲伊子廟 在縣北蒲峪川東關廂,又有一小祠。
老子廟 在縣東四十里。
唐侯廟 在縣西二里
晉文公廟 去縣二里翠屏山上。文公曾守蒲,故蒲人建廟祀之。又猗氏、臨晉、絳縣鄉寧俱有廟。
五鹿大夫廟 在縣北五十里五鹿山上鎮。「水龍祠 」 ,在縣小東關。
靈石縣
韓侯廟 在縣南二十里。廟後有墓,今名「韓信嶺。」 多名人題詠。元歸暘有記,見《一統志》。
李衛公廟 在小水頭,即「英雄相遇處。」 後人立祠西嶽廟內。又臨汾、蒲州皆有。
潔惠侯廟 一在南門內,一在綿山麓。介林即祀介之推。康熙丁亥知府劉棨禱雨立應。蒲州。
河瀆廟 :在南門外,宋時敕建。歷朝命有司春秋致祭。
《皇清》屢遣官致祭。
西海神廟 在河瀆廟西,元敕建。明命有司春秋致祭。
《皇清》屢遣官致祭。
風后廟 在州南風后塚前。風后,黃帝臣,沒葬於此地,後人因建廟解州,有《二》
帝舜廟 在州東門外。宋真宗祥符四年,祭后土,駕次河中,謁舜廟,命本府修飾牆垣,親作贊記之。改「舜泉坊」 為「廣孝坊」 ,命王欽若撰記。復詔建廟於舜泉側,即今廟焉。明朝命有司春秋致祭。又州南二十里歷山媯汭側,舜所耕處,亦有舜廟。洪洞、太平、岳陽、翼城、猗氏、安邑、夏縣、聞喜、垣曲皆有廟。
娥皇女英廟 在歷山村南中莊里。始建莫考,金大定元年重修。
漢張桓侯廟 在州城北,復安居。
晏公廟 在城北護岸上。相傳治河有功,故里人建廟祀之。
回河廟 在城北護岸上。相傳,黃河漲溢,南岸垂崩,郡人祈禱,以致河回,謂「必有神主之」 ,遂立廟祀焉。萬曆四十一年,郡紳王承休重修。蔡倫廟 在東關尚文廂北紙房。
二賢祠 在南首陽山上,祀伯夷、叔齊。晉太康間建。
程嬰公孫杵臼祠 在州北青臺里高原上。絳州翼城、曲沃、鄉寧各縣俱有。
段干木祠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上方段村。元河東運司副使段禧為先生裔孫,倡族眾興復之,即今上方祠。安邑亦有。
魏徵祠 ,在州東任陽村。
呂純陽祠 在永樂鎮,一在東郭村。
張忠定公詠祠 在東郊外。公裔有居蒲者,因立祠祀之。
金田世英先生祠 在州北復安里。
月川先生祠 在儒學明倫堂西。
巡撫吳甡守、東道陳廉二公祠。
楊襄毅公祠 在北門外,祀尚書博。
王襄毅公祠 。在州內鼓樓北街。
張文毅公祠 在州內鼓樓南街。
「百歲賈宗仁祠 」 在東關三義巷。
孟烈孝祠 在東門內
孝子劉東旭祠 在東郊外。
臨晉縣
北平莊武王廟 在樊橋鎮西門外,世傳唐德宗貞元間,馬燧為司徒,討李懷光於河中,駐節於此。
忠孝將軍廟 在縣西四十里丁莊村。
馬侍中祠 在縣東南十五里。祀唐侍中馬燧。元大德八年建。又猗氏北門內亦有祠。
司空侍郎祠 在縣東南王官谷內。唐侍郎司空圖嘗隱此谷。宋至和中,縣令樂沆因建祠,繪侍郎像以祀之。今廢。
扁鵲祠 ,在縣東南七十里故市鎮東,唐開元三年建。又蒲州亦有。
榮河縣
后土祠 在城北十里。肇自軒轅掃地為壇。漢文帝元年,治汾陰廟,武帝元鼎年,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親祀之。其後宣帝及唐明皇、宋真宗皆躬祀之。金章宗、元世祖皆遣官致祭。見《一統志》。明永樂十三年重修,李賢為記。
皇清康熙四十二年,知縣梅夢紱「重建。」「臨汾」以及各
州縣俱有
成湯廟 在縣東北一十里。以陵寢所在,故建廟於此。內塑湯像,以伊尹、仲虺配享。宋開寶六年,敕賜。明正德四年,少卿喬宇奉命來祀,題准增修,有司春秋致祭。又浮山、太平、曲沃、翼城、聞喜、垣曲等處皆有廟。
白馬神廟 在城南十里河上。相傳龍馬負圖出河處。
武侯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天興村。
猗氏縣
郇伯廟 在縣治東北,舊射圃地。一在關王廟北。
酬德廟 在四大夫屯。相傳宋敕建,祀晉大夫知罃、韓厥、程嬰、公孫杵臼。
莊武王廟 在北門內,唐德宗敕建。御製《宸扆台衡銘》:「三月八日,四方商賈湊集。」 內有鐵人二,長六尺餘。行宮在下任鎮,即王屯牧之處。猗頓廟 在王寮村。
高密侯廟 在縣東北十五里。祀漢將軍高密侯鄧禹。
帝君廟 在縣北門內
魏崔公祠 在縣西關
萬泉縣
風伯雨師廟 在孤山柏林峰巔,漢光武敕封。有司清明致祭,雨旱祈禱輒應。金太和七年修,元至大二年修。
薛萬徹祠 在縣烏停村,宋至和七年建。稷山亦有廟。
旌忠祠 在縣學左,祀贈大興知縣黃連。正德間敕修。
河津縣
子夏祠 在縣西北辛村里子夏墓側。子夏退老,寓居西河之上,沒葬此地,後人為立祠。芮城《靈石》俱有。
文中子祠 在縣南三十里通化村。明嘉靖十七年建。
薛仁貴祠 ,在縣東十五里。
三賢祠 在縣治西南。祀卜子夏、司馬遷、文中子。嘉靖二十五年,知縣雍焯建。
薛文清公祠 在縣治南,明弘治間,奉敕建解州。
張公廟 在州西十三里底張村。世傳以為「博望侯張騫之廟。」
三結義廟 :在州治東北禮賢坊街東。春秋上戊日祭。
關聖廟 在州西門外。宋真宗大中祥符敕修。歷代重修,俱有碑記。
皇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日,火。「四十二年十月 聖駕臨幸解州,巡撫噶禮題奏,發帑金一千兩興工。」
重建
啟聖祠 :在關聖廟東掖門內。明萬曆十九年,瀋府建。春秋上戊日,有司致祭。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日火,興工重建。
柳、呂二先生祠 在州治北,布政司西,即黃慈寺廢址。
胡公祠 在關聖廟西掖門內,祀唐諫議大夫胡証,春秋戊日致祭。
魏公祠 在州東門外關聖廟東,祀知州魏養蒙,洛陽人,丙戌進士。
安邑縣
池神廟 在鹽池內,唐大曆二年建。
風洞神廟 在池神廟右。
條山神廟 在鹽池內池神廟左。
韓文公廟 在縣呂儒村。
杜康祠 ,在縣東北三十里中社里。係原籍夏縣。
大禹廟 一在縣西十五里禹城中,即「禹都」 之舊址青臺上,以啟少康配享。明萬曆間,知縣陳世寶於城中建廟,以便瞻謁。又蒲州太平、猗氏、萬泉、聞喜、平陸、芮城、絳州稷山、垣曲、吉州鄉寧等處,皆有廟。
伯王廟 ,祀禹臣伯益。在城西十里下留村。五月五日有司致祭,如蝗蝻為患,邑人禱之輒應。風王廟 ,在縣南柏塔山,清明日有司致祭。巫相廟 ,在縣東五里瑤臺山下,祀商相巫咸。昭潤侯廟 ,在城東門外。宋崇寧間,邑大旱,禱巫咸而雨,請於朝,封今號。
西山頭廟 在東百餘里麻乂里。邑人遇旱,迎神像以祀之,輒應。
晁錯廟 在縣西三十里上晁村。
陽公廟 祀唐諫議大夫陽城,在縣南小呂村,於清明次日致祭。廟後有墓,馬化龍撰《記》。
張翁廟 在縣西三十里張莊。世傳為仙翁攜其媼寓此。知縣陳世寶建。
溫國公祠 祀宋司馬光。一在峨嵋嶺墓旁,清明日有司致祭。一在學左書院內,春秋仲月有司致祭俱廢。萬曆十三年,巡撫侯公移文復祀學左。
《迺蠻公生祠 》。「公姓迺蠻,名察罕帖木兒,字廷瑞,元銀青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陝西諸道行御史臺中丞,于地方有保全捍禦功,邑人立祠祀之。」 祠在縣南朱呂里,歸暘撰記,今廢,石碑尚存。
諸賢令祠 在北固門內,邑人建,祀知縣高福、楊宜、鍾恕、徐祚、黃棟、李全、岳粹、王言大、岳相、季遐齡、李溥、陳世寶、楊溢、孫養默,縣丞張世威、邢宗道,主簿王相、趙金、馮待聘。
王氏世賢祠 在城西門內。明正德六年,巡撫姜公洪創建。祀翰林王幹、長史王勵、知府王正。歲久圮毀,知縣高奎重修。
聞喜縣
四聖廟 在上鎮,祀堯、舜、禹、湯四聖。安邑亦有「二帝廟 」 ,在東鎮。
姜嫄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平池村。元至元初重修,進士張敏撰《記》。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
董父廟 在縣倉底村北,「五代周顯德年建,明隆慶六年重修。」 崇禎十四年,知縣劉芳久改建。裴晉公祠 在香山寺,知縣高之恆建。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李如蘭改「大殿向北。」又「裴氏祠。」
堂「在縣東五十里」 「裴柏村」 故址。
趙豐公祠 在縣東五十里阜底村。明嘉靖二年,知縣張問行重修。見《一統志》。
裴、趙二公祠 在縣東門外。明天順間,參政祝顥創建。嘉靖四十年,御史吳過改金塔寺為之。崇禎八年,都御史吳甡重修。
桐鄉畏壘祠 在東關,祀邑侯任丘、史載德、盩厔李復聘、涪州文作、新城王象乾、靈壽申田孟津、喬允升六人。翟繡裳有記。祠被賊焚毀。王公祠 在東關,祀知縣新城王象乾。
張公祠 在西關。祀知縣三原張耀,今為「養濟院。」
平陸縣
神農廟 ,在縣東北五里。武王封神農後于焦,即此,故有廟。
吳泰伯廟 在縣治北吳山之麓。武王封泰伯後于虞,因廟祀焉。明洪武二十八年重修。稷山亦有
虞芮廟 在縣西平陸、芮城之界。蓋祀虞、芮二君也。唐大中間建,元元統間修。《一統志》為「讓畔神祠。」
宮之奇廟 在縣東北六十里辛宮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元至正間重修。
傅巖祠 在縣東商良里聖人澗。唐大曆間,縣尉李同肇創建。
芮城縣
芮廟 在縣西二十里鄭村,元進士何南卿刻石。
齊太公廟 在縣東二十里東呂村南坡下。「姑神廟 在北李叫村。」 《志》「女陵。」
段干木廟 一在縣西北二十三里段村。一在縣東十里東張村。
六軍廟 在縣西二十里鄭村。昔秦為芮敗,乃請王師共圍魏。時周之六軍按兵不動,芮人感之,為立祠。
陳侯廟 祀漢丞相陳平,有三,一在縣東北三里廟下村,今毀,惟餘後寢。一在十三里水門村,一在十五里洪源村。
蔡侯廟 祀漢蔡邕,在城西南三十里。
張桓侯廟 在東嶽廟左。
西平王廟 在陌底鎮,祀唐李晟。
豐節侯廟 在縣西門外。敕封豐節侯,禱雨有應。
萬丁神廟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朱陽村。相傳陳侯之裔孫率其族人萬丁討羌戎克之,漢帝以女妻焉,後葬於此,乃立祠云。
張睢陽祠 在縣南門內,明崇禎九年,山西巡撫吳甡建。
三賢祠 在東張村,舊有廟,明嘉靖二十五年重修,後地震久毀。萬曆四十年,趙庭琰重建,祀卜子、田子、段子。
張府君祠 在縣城中街。祀孝孫張元。
王莊毅公祠 。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祠在城東。
門內。明崇禎五年奉敕建,春秋致祭。
絳州
靈輒廟 在城北五里古道口。明永樂間建,墓亦在此。
羊舌廟 在州西關,見《一統志》。今廢為迎候廳。二侯廟 ,宋元豐二年建,今圮。宋神宗朝,詔封嬰成信侯,杵臼忠智侯。
孚惠廟 在鼓堆
四瀆行祠 在城北澤掌村,元延祐元年建。富公祠 在州內。明成化八年,知州言芳建,祀宋宰相鄭國文正公富弼。弼嘗為州刺史,有美績,故立祠。
梁公祠 一在鼓堆,宋嘉祐年建,郎中薛宗儒有記。一在三林。
陶恭介公祠 在察院南。明嘉靖十一年,巡撫都御史王堯封建,侍郎江曉有記。
韓司空祠 在布政司南。明嘉靖三十四年,巡撫都御史王崇建。
陳通判祠 在察院西。明嘉靖初,巡按御史萊陽王秀建。
稷山縣
羲和廟 在縣中舍村。元至正十四年建,塚即在其後。
后稷廟 一在縣南五十里稷神山頂,東南有塔,鐫「后稷明堂」 字。一在縣治西南,元至正五年創建,見《一統志》。後立姜嫄聖母祠,又萬泉、安邑、夏縣、聞喜等縣皆有,並春秋致祭。
廉頗廟 在縣廉城村,《鄉寧》亦有。
李牧廟 在縣李老村
靈顯真君廟 一在縣東門外,一在縣西門內。三靈侯廟 在城隍廟東。明隆慶元年,知縣孫倌重修。
二段廟 在縣平隴
斛律光祠 ,今入「雨花寺」 ,碑尚存。
何公祠 在縣東郭。明隆慶三年,知縣孫倌重建,邑人梁綱《記》。
梁公祠 在翟店鎮,為知縣梁永淳建。
大中丞《辛公祠 》。公諱應乾,安丘人,明萬曆辛巳撫山右稷人德而祀之。
絳縣
羊舌大夫廟 在縣東范村。
絳侯廟 推官劉遂初有詩。
湫池廟 在縣十五里山頂,旱禱有應。
坤柔廟 在縣西五里,唐貞觀三十年建。祠旁生桃李,夏月荷香繞池,甚勝境也。元至正四年重修。
姜嫄祠 在縣南三十里煙莊。存雲嶺,上有塚。元至正七年,縣尉郭道遠重修。
「徐公祠 」 在東關門外,西向,闔縣父老立黃公祠 ,一在縣西新莊,一在學文昌閣旁,垣曲縣
大舜廟 在瞽塚村上堡。一在皋落嶺,相傳魯班建。
娥皇、女英廟 在舜王坪。
成湯廟 墱坂峪子、下亳、磨頭四處俱有,禱雨輒應。
湯妃廟 在縣城東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紀弘謨重修。
河神廟 :在縣東郊。康熙四十四年,知縣許穀建。
三公祠 祀大中丞葉公、分巡劉公、平陽太守李公。
忠烈祠 :在西關廂。祀殉難諸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