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7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七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五卷目錄

 汝寧府部彙考九

  汝寧府物產考

  汝寧府古蹟考

職方典第四百七十五卷

汝寧府部彙考九

[编辑]

汝寧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稻 有十餘種

黍    稷    麥    菽,粱    ,麰    ,蕎麥   芝麻,薥秫   ,寒粟,《蔬類》。

菘 俗名白菜

芹    ,芥    ,筍    ,茄,瓠    ,蕨    ,薺    ,茭,蔓菁   ,莧    ,芋    ,菠稜,蘿蔔   ,葫蘆   ,莙薘。

蘘荷 俗名甘露

萵苣   茼蒿

《龍鬚 》俗名《倒鉤》。

山藥   、茨菰   、丁香、茄   、王瓜、絲瓜   、冬瓜   、菜瓜    、地瓜、南瓜   、北瓜。

苦瓜 俗名「癩葡萄。」

扁豆   刀豆   酒豆    蠶豆茶豆   土豆   豇豆    荽芫蒜    韭    蔥     薑《果類》。

桃    、杏    梅     、李、柰    、栗    、棗     、柿、梨    、榛    、榴     、柑銀杏 即白果。

蘋、請幫助識別此字。 即蘋果林禽, 即花紅。

沙果   、櫻桃   、胡桃。

葡萄 紫白二種

枇杷   文官果  《無花果   》軟棗木瓜   香瓜   西瓜    蓮房荸薺   芡    藕。

木類

松 有數種

梓    柏    檜    杉柘    ,楓    桑    橡楸    槐    榆    檀棠    椒    楝    樗櫟    楮    ,椿    棘柞    ,梧桐   ,楊柳   ,垂柳,黃楊   ,白楊   ,冬青。

莎蘿 間有之

千頭松  、佛手松  、鳳尾竹  、四季竹、班竹   ,叢竹   ,紫竹   、青竹,墨竹   ,水竹   、黃竹   、苦竹,遼竹。

花類

牡丹 有數種

桂 有三種

海棠 有三種

木香 有二種

辛夷   、八仙   。繡毬    。玉蘭,瑞香   ,紫薇   ,山茶    。丁香,寶相   。紫荊   。茶𧃲    茨梅薝蔔 ,即梔子。

石榴   、火石榴  、壽星梔子  、木槿、石楠   、地棠   、碧桃   ,瑞仙桃、金絲桃  、緋桃   、絳桃   、壽星桃蘭    、蠟梅   、芍藥    ,芙蓉蕙    、百合   薔薇    ,迎春麗春   十姊妹  ,月季    蜀葵、黃葵   ,向日葵  ,凌霄    夜合蓮    ,萱    山丹    ,捲丹,石竹   、山樊   ,扁竹   ,剪紅羅鶯粟   ,金盞   紫蝴蝶  、火蝴蝶,金鷺鷥  ,銀鷺鷥  ,轉枝蓮  滿地嬌,秋海棠  ,西番錦  夜落金錢。

玉簪 有三種

《鳳仙   》《雞冠   》,《金線重樓》。

素馨 有二種

菊花 有數十種

水仙   、《淡竹   》《龍爪   》《十樣錦》《天竹   》《僧帽》《菊  僧鞋》《菊  三春》《柳芭蕉   》《地湧金蓮》。

草類

蓍草   《吉祥   》:雲頭    鳳尾,宜男   ,垂盆   ,苜蓿    ,薜蘿,馬蘭   ,虎鬚   ,水蔥    ,藍萍    ,藻    蓴     ,蓼蒲    ,蘆    葦     ,茜茅    ,莎    莠    ,絡石藤,扒山虎。

藥類

黃精   ,紫蘇   ,蒼術    ,白芷,茱茰   ,枸杞   ,菖蒲    ,芍藥,黃耆   ,荊芥   ,薄荷    ,桔梗山茨菰  ,蒼耳   ,白芨    ,澤瀉,木瓜   石斛   ,木賊   ,茵陳,括蔞   ,香附   ,苦參   ,大戟細辛   ,牽牛   ,蟬蛻   ,木鱉半夏   ,南星   ,通草   ,萆麻,山查   地榆   商陸   ,莃薟,甘菊   ,茴香   ,蒺藜   ,楮實,艾葉   ,豬苓   皂角   ,菟絲,益母   ,貝母   ,黃柏   ,黃芩,鹿茸   ,蓮蕊   ,槐角   ,紫花牛旁子  ,桑白皮  ,地骨皮  ,酸棗仁,鹿角膠  ,「桃花石  。」 「天門冬  。」 麥門冬。「何首烏  」 ,金銀花  。「夏枯草  」 、「檛地龍。」 「獨行虎  。」 蒲公英  ,天花粉  、「地丁香」 ,「生地黃  。」 「旱蓮草  」 、「車前子  。」 「海金沙。」 「土茯苓  」 、《金桑樹根 》。《王不留行》。

禽類

鶴    鷺鷥   ,鴻    鴈鵠    鸛    ,鷗    雉,鶯    燕    ,鷹    鸇,喜鵲   鳩    鶉    鴿翠    ,烏鴉   麻雀   鳧練鵲   鷂    鴂    ,天鵝子規   ,布穀   啄木   。魚,鷹竊脂   ,告天   畫眉   。鴛鴦鸂𪆟   ,鶺鴒   鷦鷯   鴝鵒,百舌   鸕鶿   ,淘河   噶嘴白頭翁  ,長鳴雞  ,鴟鴞。

獸類

虎    ,豹    ,熊    ,豺狼    ,麋    ,鹿    ,麞,麂    獾    ,狢    兔,猿    猴    ,狐    狸,野豬   ,山羊   ,刺蝟。

畜類

馬    牛    騾    驢羊    ,豕    犬    豬鱗類,

魴    :鯉    鯽    ,鯖鰱。

鱅魚 俗名「胖頭。」 黃姑魚  馬郎魚  鯰   黃頰鰌    鱔    趕魚  金魚銀魚   鱣魚   鱘魚  白魚鱭花

介類

龜    鱉    黿    蟹、蝦    蚌    、蛤蜊   、螺螄貨類

絲    麻    綿花   檾麻葛布 信陽、羅山、光山、固始四處間有。

綿紬 確山、息縣間有。

縑 西平間有

綿布   紫花布

茶 固始、商城間有,亦不甚佳。

《肉鮓 》,出府城者甚佳,然不能致遠。

蠟    紅花   靛    ,蜜木炭 ,出確山、遂平二處。

考證

汝寧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古蔡國 》在汝陽、上蔡二縣界,周叔度所封之地。

平輿故城 在府城東汝水南。《春秋》沈子國地。漢置縣,屬汝南郡,後省入汝陽。

宜春城 在府城西南。漢舊縣,屬汝南郡。晉改曰「北宜春。」

安成故城 在府城東南。漢舊縣,屬汝南郡。富波故城 ,在府城。漢舊縣,屬汝南郡。王霸封富波侯於此。

陽城故城 在府城。漢舊縣,屬汝南郡。東漢省入汝陽。

汝南廢縣 在府城。唐貞元中,割汝陽置縣,在汝水南。元和中,省入汝陽。

汝墳 在府城,見《周南》。

籲天壇 在府城汝水濱。魏彭城王勰建,久廢。紫極宮 在府城內,唐裴度建,久廢。

柴潭 在府城南。宋遣孟珙會蒙古將倴盞攻蔡,盞決練江,珙決柴潭,即此。

黃溪 在府城南,水色純黃,故名。

錦繡溪 在府城南十里。古詩有「錦繡溪邊春幾許」 之句。

懸瓠池 在府城北。唐李愬討吳元濟,雪夜擊鵝鴨,以亂軍聲,俗又呼為「鵝鴨池。」

蠪淵池 在府城東北,一名「蟄龍池。」

鴻郄陂 在府城東十里。陂為汝人所利賴。漢成帝時,關東數水,陂隘為害,翟方進奏罷陂。後因旱,郡人歸怨之。光武時,汝南太守鄧晨修陂,灌田千餘頃,汝土以殷,魚稻之饒,利及他郡,久廢。

葛陂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即費長房投杖處。東漢於此置葛陂縣,後廢。

鞠場 在府城西北。李愬屯兵俟裴度處。栗洲 在府城西北。相傳有「栗堂、射埻。」 見唐《薛能詩》。

然身臺 在府城東射橋。漢平輿令張憙然身救旱處。詳見《名宦》。

雞黍臺 在府城北三十里。在漢張元伯故里。詳見《人物》。

桃臺 在府城東六十里。春日桃花盛開,絢若錦霞。今廢。

待月臺 :在府城西湖內。宋孔武仲有「百尺湖臺蘸春綠」 之句。

景夷臺 在府城北八里天中山左麓。久廢。如何不飲臺 在府城西三十里。唐裨將趙昌墓。明徵士秦鎬築以宴客。晉陵金鼎有詩。月旦里 ,在府城舊府治,前。漢許劭兄弟所居。詳見《人物》。

二孝莊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漢孝子蔡順、董永所居。

張柴村 在府城西七十里。唐李愬入蔡,殲元濟戍卒處。

燕譽堂 在府城舊府治內。宋郡守吳育與劉敞俱有賦。

「木鴈堂 」 在府城舊府治內。劉敞有詩。

方丈竹堂 在府城內。後魏高祖幸懸瓠,享從征沔漢,侍臣於此,酒酣賦詩。

清風堂 在府城內。明御史祝廷瑞鋤圃得銅印,鐫文「汝南清風堂記。」 後果守汝,因見堂額如之。

懸瓠樓 在府城北。後魏平南王肅,起高堞於小城,建層樓於隅阿,下際水湄,殊為佳觀。宋更為「汝南樓」 ,久廢。

柴潭樓 在府城南。今於潭上建樓,以遏孟珙之師,久廢。

幽蘭軒 在府城舊府治內。金哀宗自歸德奔汝寧,以府治為行宮,築軒其中,久廢。

牡丹亭 :在府城舊府治東園。郡守吳育建。劉敞詩有「輕黃金綴縷,凝碧玉鐫瓶」 之句。

奇生亭 :在府城舊府治東園,吳育建,取夏侯湛賦「羨石榴奇生」 之句以名。

來瑞亭 在府城。宋劉敞守蔡州,有白雀巢於廡下,作《賦記》之,因建茲亭,久廢。

翠光亭 在府城西湖內。宋孔武仲詩有「亭下湖光凝不流」 之句。久廢。

水鑒亭 在府城東北蠪淵池上。本名「芷亭」 ,宋劉敞更其名,久廢。

坐嘯亭 在府城舊府治內。明太守徐中行有詩。今廢。

王粲宅 在府城內閭巷口西有古井,名「王粲。」

井魏王粲常寓於此

陳堯叟宅 在府城汝陽縣治東北。

《平淮西碑 》:在府城。唐韓愈撰,文多歸功裴度。李愬之妻乃唐安公主女也,訴碑不實。憲宗怒,詔毀其碑,更命段文昌為之。宋知州陳珦磨去段文,仍刻韓文於晉公廟中。後廟碑俱燬於兵。明正德十五年,知府馮志重刻韓文,立碑於鵝鴨池後,移天中書院內。

各州縣

蔡國舊城 在上蔡縣城西,周圍二十五里。臨汝廢縣 ,在上蔡縣,後魏置,北齊罷。

武津故城 在上蔡縣、汝陽界。

固牆古城 ,在上蔡縣東北八十里,即古互鄉。明雎陳副使張鵬翀改名「潔己鄉。」

晉王城 ,在上蔡縣城東北八十里,內有晉王井,井水深綠,相傳晉王李克用屯兵處。

八卦臺 ,在上蔡縣城東三十里,伏羲畫卦處。蓍臺 ,在上蔡縣南三里許,有碑,漢蔡邕書。厄臺 ,在上蔡縣東北,即孔子絕糧處。

曬書臺 在上蔡縣北三十里,相傳孔子遇雨曬書處。

高皇臺 在上蔡縣東北,相傳漢高祖築。光武臺 在上蔡縣東北,臺下有井,名「光武井」 ,漆雕開。故里 在上蔡縣城南。

李斯故宅 ,在上蔡縣西南,中有井,名「李斯井。」 翟廷尉故里 ,在上蔡縣城東。

翫花樓 在上蔡縣城西三里,今廢。

鮦陽故城 在新蔡縣。《前漢書·地理志》應劭曰:「在鮦水之陽。後漢永平元年,封陰慶為鮦陽侯於此。」

官津 ,在新蔡縣南十里。魯昭公二十年,孔子自楚及蔡問津之處。

楚武王戍 在新蔡縣東七十里鮦陽城,齊豫州刺史裴叔業侵魏楚王戍,即此。蓋因其地有楚王墓,魏於此置戍,故稱楚王戍。

四望城 ,在新蔡縣東二十五里。《魏書》云:「新蔡郡治有四望城,俗傳項羽屯兵處。」

鐵丘臺 在新蔡縣西南五十里,上有漢光武廟,世傳光武駐馬於此。

酒池 在新蔡縣鮦陽城內。萬曆時,居民鑿井得磚屋,方廣如池,有石額題「游息書屋」 四字。其額先在居民馬氏家,此即畢吏部酒池也。傍立碑記。後居民碎石燒灰,無復存者。

大呂亭 在新蔡縣東北隅,唐堯時呂侯之亭,今僅存土基。

櫟亭 在新蔡縣北二十里野櫟店。《左傳》昭公四年,吳伐楚,入櫟,即此。

西平故城 在西平縣西北隅,遺址半存。冶爐城 ,在西平縣西七十五里。戰國韓王造劍處。晉於此置鐵官,令別領戶,城址猶存。狄城 ,在西平縣,俗傳為宋將軍狄青屯兵處。棠谿 ,在西平縣冶爐城傍,上有龍泉,水匯為谿,以淬刀劍,特為堅利。蘇秦說韓王,謂劍戟出於棠谿,《鹽鐵論》云「有棠谿之劍。」 即此。

赧王陂 在西平縣。相傳周赧王建城於此,今遺址猶存,每遇陰霧,土人遙望之,城郭宛然。僊女池 在新蔡縣東八里。相傳董永遇僊女於此。

《鄧艾陂 》在新蔡縣。艾所置陂凡二十四處,今皆廢。

柏亭 在新蔡縣城西,即柏子國故址。

吳房城 即遂平縣城。見《沿革》。

文城 在遂平縣西南五十里。元濟將吳秀琳據文城柵,李愬先攻克之,遂入蔡。

鳳凰臺 在遂平縣西南,高丈許。相傳唐時有鳳止其上。

《狗塚 》,在遂平縣城東北三十里。昔有人蓄一犬,每行則隨之,冬月飲酒沉醉,臥於草地,野燒將及身,犬展水濕,草火不能害,及寤,犬已死矣,以土封之,遂成塚。

道城 ,在確山縣北二十里,即春秋時道國之地。

朗陵故城 ,在確山縣西南三十五里。晉封何曾為朗陵公,即此。

四望城 ,在確山縣東南。後魏王肅築之以禦梁。

征羌故城 在確山縣東。漢所置縣。

高皇臺 ,在確山縣東南四十里。

慎陽廢縣 在真陽縣北四十里。漢所置縣。建安城 ,在真陽縣南五十里,莫考所建。今城池遺址尚存。

考證

臨淮城 ,在真陽縣南八十里,「朱家店」 即其故址。

固城 ,在真陽縣東北七十里,漢建。

白狗城 ,在真陽縣東南。梁為白狗堆,戍兵於此,時稱「重鎮。」

晾馬臺 在真陽縣東七十里,臺上有「古井,臺下有蓮花池。」

黃憲故宅 在真陽縣舊縣治。明孫繼皋有碑記,今廢。

古黃國 ,在光州。《一統志》云:「在定城廢縣西一十二里。」

弋陽城 在光州。《地形志》云:「弋陽在定城縣」 ,即今州南城。

滑城 ,在光州城西北十五里,世傳為光之舊城。

東龍門 在光州城西南二十里。

西龍門 在光州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弋陽臺 在光州城西二里。

霸王臺 在光州城東四十里。

鎮淮樓 在光州潢橋門上,宋建,今廢。

籌邊樓 在光州城上,宋建,今廢。

愚閣 在光州學東南圃內,宋盛度建,今廢。「石田山房 」 在光州。馬祖常少時服田所居,自為《記》與《圖》。

小圃 在光州,亦馬祖常所築,有《記》。

凌室 在光州城北門外,張明復有記。

歸鴈亭 在光州西滑城內,宋歐陽修有詩「雲坳亭 」 ,在光州城南。

春申君宅 即今光州治。按:《史記》:「楚封黃歇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 ,故有宅在此。又州東三里河北有春申君丹爐。

漆井 在光州治後,純漆壘成,極清徹,世傳「為春申君宅」 ,中井至今不堙。

茹由故城 ,在光山縣南六十里,晉所置縣。黃川故城 ,在光山縣。舊為縣。梁

仙居廢縣 在光山縣,本梁、宋安縣,隋廢。唐初復置,改名仙居。

西陽慶縣 ,在光山縣西二十里。漢置,屬江夏郡,晉為弋陽郡治。

天子城 ,在光山縣東十里。城臨官渡河,漢光武夜過,屯兵於此,故名。

臥龍臺 在光山縣西龍臺里。上有龍池,禱雨輒應。

「讀書堂 」 在光山縣南四十里淨居山。宋蘇軾謫黃州嘗寓此,遺址尚存。

釣魚臺 在光山縣南龍山雙河口。

煙水堂 在光山縣治西。宋張徹有詩。

元狀元龔友福故宅 ,在光山縣東門外。「司馬井 」 在光山縣學內,以宋司馬光生此,因名,上有亭。

天塘坂 在光山縣,元馬祖常有詩。「蓼城 」 ,在固始縣東北。

期思城 ,在固始縣西北七十里。漢封賁赫為期思侯於此。

澮州城 在固始縣北,後周置。

寢丘 在固始縣。《史記滑稽傳》註:「即今固始縣地,為孫叔敖子僑之封邑,前有姤谷,後有戾丘。」 蓼潭 在固始縣。《漢志》「蓼潭在決澮之間。宋劉勔擊龐孟虯於此。」 張果潭 在固始縣西棗林岡古城下。

金波池 在固始縣東城下。世傳漢王追項羽至此飲馬。

白龍池 ,在固始縣大山上,時有蜃氣成人馬樓臺狀,禱雨輒應。

霸王臺 在固始縣西九里。世傳項羽與漢高祖相拒築此,遺址尚存。

會景閣 在固始縣僊居鎮內,宋建,今廢。漆井 在固始縣。前世傳漢高祖追項羽至此駐兵,因水有滷,用漆布之,使不通鹼,見《一統志》。古息國 ,在息縣西南十五里。

安陽故城 ,在息縣西南十里,漢所置縣。白公城 ,在息縣西南七里,內有楚太子建廟。褒信廢縣 ,在息縣東北七十里,即褒信鎮。長陵舊縣 ,在息縣東北八十里。

翫花樓 在息縣。春秋時息侯所建,基址尚存。廣豐亭 在息縣東廣豐坡內。宋治平四年都官員外郎張公建。

珉玉坑 在息縣西北。舊出珉玉,其色潔白,堪為器。隋時置官採之,唐時為淮水所沒。唐開元中,淮水東移坑重出,今復沒於淮。

殷城廢縣 在商城縣西。劉宋置褒信縣,隋改。

曰殷城

裏羅城 在商城縣東南三十里。元末余思銘築以避兵,遺址尚存。

聖人潭 ,在商城縣南三十里。

僊潭 在商城縣仙潭里,上有仙人跡。

龍潭 ,在商城縣北三十里,深十餘丈,上有石佛寺,歲旱禱雨輒應。

飲馬池 在商城縣十里許。土人相傳「項羽嘗飲馬於此。」

釣魚臺 在商城縣南六十里,有石屹立於潭上,世傳仙人釣魚於此。

「揷劎石 」 在商城縣懸劍山頂有劍揷石,可動不可出。

《蘇仙石 》,在商城縣琉璃河中,其上有仙人坐臥跡。

謝城 ,在信陽州西北六十里,淮河北,溮河西北,《方輿勝覽》云:「申伯所封之地,有碑。」

武城 ,在信陽州東北二十五里。春秋時武城黑所治。

蔡母城 在信陽州北。《漢志》南陽郡有蔡陽縣。註云:「王莽之母功顯,君封邑。」

楚王城 ,在信陽州北六十里。即楚王破申,行師北侵所築,畊者猶每拾得兵刃盤匜云。安昌城 ,在信陽州西七十里。漢置縣,屬汝南郡。張禹封安昌侯,即此。

曹城 ,在信陽州南三十里。曹景宗屯兵鑿峴口時所築,今名「曹店。」

淮源城 ,在信陽州西北六十五里。北齊置郡。隋廢郡,改曰淮源縣。

烏疊城 ,在信陽州北六十五里。《十道四番志》申州有此城,今無考。

廢南羅州 在信陽州南十里。本漢鄳縣地,梁置西汝南郡,隋省。唐置南羅州,尋廢。

鍾武廢縣 在信陽州西南。漢置,屬江夏郡。臧宮狗、鍾武、竹里皆下之,即此。

鍾山廢縣 在信陽州東南十八里。本漢鄳縣地,北齊改置齊安縣及郡。隋改曰鍾山縣,宋省入信陽。

大子城 ,在信陽州,與楚王城相去四里許。門垣墓址,兩城俱存,中可容萬人。

櫟城 在信陽州北五十里。《南齊書》「建武二年,魏寇司州之櫟城,城主魏僧珉拒破之」 ,即長臺關。

伐鼓臺 在信陽州城北長臺鄉。《左傳》「昭公四年,楚與諸侯淮夷伐鼓,會於申」 ,後人於此建臺。申伯臺 在信陽州東北,世傳申伯所築。古《申伯國碑 》,在信陽州城北二十里,唐顏魯公書。明嘉靖中,知府潘子正立名。

梁王壘 在信陽州賢首山。《史》載北魏攻義陽,梁蕭衍據賢首山以救,即此。

咸喜堂 在信陽州舊州治東,取《詩》「周邦咸喜」 之義。

三秀堂 在信陽州舊州治東城上,舊名「牧牛軒。」 宋宣和中,杏上產芝,敕為改名。

「碧翠堂 」 在信陽州舊州治內。

環碧堂 在信陽州舊州治內,宋建。

柔惠堂 在信陽州舊州治內,取《詩》「柔惠且直」 之義。

白雪樓 在信陽州舊州治,於城東北。宋建相公園 ,在信陽州舊州治後。宋范純仁為守日,創此園種花本為燕游勝地,後人因以「相公」 名之。

月兒灣 在信陽州北九十里。宋范純仁行部過此,駐馬泣曰:「昔吾母夢兒墮自月中,承以衣裾,感而生純仁,是以泣。」

僕僕塘 在信陽州東門外。唐武德時,僕僕道人曾結廬其間,後昇僊。今訛云「婆婆塘。」

白雪驛 ,在信陽州東門外,鄭文寶過此題詩。「野公亭 」 ,在信陽州放生池上。

扳倒井 在信陽州城南。其水欹出,若扳倒然者。

雙井 在信陽州城北,相去十步而泉通。寫字石 在信陽州天目山,三石承一巨石,中盧幾二尺,仰見字云:「自是神僊一洞天,碧雲深處閉天關。」 土人呼為「寫字石。」

鄳城 ,在羅山縣九里。關南漢置,石基尚存。高安城 ,在羅山縣西南一百里,北齊置,尚有碑存。

霸王城 在羅山縣西南五十里。相傳項羽伐秦過此,因築北城,故名。每雨後,山溪中往往得銅簇數十百枚。

金牛城 在羅山縣大勝關西。

釣魚臺 在羅山縣西北二十里。世傳「孟嘉垂釣處。」

石門 有二,在羅山縣西南八十里,曰小石門,又十里曰大石門,乃兩山之峽,其形類門。《方輿勝覽》云:「二門皆鑿鳥道以通往來,南通荊楚守隘之地也。世傳子路宿於石門,即此。」

問津處 在《羅山縣》子路山北。

桀溺坂 在羅山縣問津處之北。相傳桀溺舊居於此。

鎮西將軍石 在羅山縣西南七十里,齊蔡道恭贈。

白公勝宅 即羅山縣城內白勝寺。相傳為楚白公勝別業。

鵲山亭 ,在羅山縣城南鵲山下,宋曾鞏有詩。司馬亭 ,在羅山縣東獨山下。宋司馬池嘗憩於此,後人思之,因為作亭。

陵墓附

申伯塚 在信陽州境謝城,即申伯封邑。今有二塚,相傳以為「申伯塚。」

李斯墓 在上蔡縣西南二十里。宋劉敞詩:「二世三公何足論,憶牽黃犬出東門。天人忌滿由來事,枉恃沙丘有舊恩。」

翟方進墓 在汝陽縣界內。劉敞詩:「持法雖深上不疑,蕭疏何事觸刑機。主恩未改天心改,使者空乘白馬歸。」

袁安墓 在府城東

劉伶墓 ,在光州北。傍有井。「伶,晉《七賢》中人,相傳死葬此。」 又衛輝府亦有伶墓。

司馬池墓 ,在光山縣西南。

元中丞馬祖常墓 ,在光州西四十里。

孝女墓 在光山縣東。世傳「唐氏女負土葬父,故名。」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