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6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六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一卷目錄
鞏昌府部彙考五
鞏昌府風俗考
鞏昌府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五百六十一卷
鞏昌府部彙考五
[编辑]鞏昌府風俗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本府
《舊志》:「修習戰備,高尚氣力,以射獵為先。民俗質樸,尚儉約,習仁義,勤稼穡,多畜牧,婚喪之儀,多循古制。」 地連四郡,俗雜五方,茶徒礦聚,狎其習。回民猓種,誨之盜。
《隴西縣 》,其人性直,有氣節,尚儉約,習仁義,今不能盡合矣。其漸滅未盡者,獨民務耕織,俗鮮末作,冠婚喪祭多不中禮。
安定縣 地雖鄰邊,人習禮讓,敦本尚實,耕牧自給,野無惰農。邑有蓋藏,婚喪依禮,上下有倫,號稱「上邑。」
會寧縣 士習恂雅,縉紳恬逸,田居野老,足不至城郭,目不識官府。貧者自甘藜藿,不厭窯居,富厚之家,紅腐陳因,馬牛儦俟,四民樂業,庶務畢舉。然其陋者,匹配不避,同姓聘女互為續婚,孀而有貲者開門,贅夫承業。此惡俗之亟宜矯者也。
通渭縣 人務農業,不尚浮華,士勤《詩》書,里務賙卹,至今猶然,可謂善俗。獨賦稅多逋,徵徭不易,弊在猾里,姦書衙役,甲蠹之故。
漳縣 舟車不通,商賈不至,士惟肄業,人無羨心。鄉野負薪賣炭以自給,城市經年,歷月而無營。
寧遠縣 士習民風多樸茂而鮮緣飾。治生惟務耕牧,絕無通方遊藝之習。婚姻喪祭,稱家有無,不論財賄,不用浮屠,庶幾禮教之風。然山險惡,水迅激,村鎮相望,繁庶饒裕,物產不乏。第村鎮僻則善窩藏,山水險則人性悍健,訟成風,不勝不止,強或武斷,姦多珥筆,甚或逃據山谷,毆公役抗三尺,此為惡道。青山一帶,猓人蜂集,小則穿窬,大則劫掠,非嚴刑法,多巡檄不能划戢。《伏羌縣 》,其人勤稼穡,多畜牧,崇尚質儉,不事浮華,民淳樸而率直,士惇龐而好禮,延賓不奢,誕節無會,年巹以婚,無奩媵穵土以葬,無佳城,「時尚不染,古風未泯。又川原平衍,有溉稻種棉之利,但積習相沿,好訟不休,雖破家廢產,不知悛悔。」
西和縣 ,其人端重質直,不事浮靡,士風恬雅。居鄉尚謙抑之節,公門無請託之跡。民務耕牧,不事末作,但習染羌風,信巫尚鬼,佞神邀福。又負氣好訟,破產不悔。
成縣 民以耕織為業,居食自足,雖土田肥美,而上下以儉約自持,端直質樸,有《崆峒》之氣。但郊關內外,多屬階文,《秦禮》軍屯,囂凌善訟,獷悍難治。
秦安縣 ,其人性勁直,行真誠,尚禮義,習仁讓,勤於稼穡,廣於畜牧,民勞而儉,俗樸而淳,雖支邑,實樂土也。惟是隴城、蓮花之間,若為盜藪,而雞川、斷山一帶,雖設有防守,然責成弗重,玩愒成習,幾與為市。
清水縣 其人尚力作,急公賦喪,厚棺衾,不作佛事,約會相賙,婚姻不計妝奩,稱家有無,民無末作。士重德行,耕牧無擾,村鎮多蓄,路雖衝衢,民不知擾,號稱樂土。但山林險阻,姦宄易藏,梨樹張川,猓人群集,積為盜藪。東劫關山,西循藉水,居民多罹攪擾,商旅目為畏途。
「禮縣 地僻民逸,閭閻樂業,以耕種畜牧為生,以節儉樸素自安。婚喪之用,與禮或合或離,總不出淡簡質實。又罝口新通,行旅輻輳,生計日裕,庶幾惇龐之風。」 但接壤羌戎,人性刁悍,好爭健訟,名著於時,藏盜窩礦,恬不知怪,此為惡俗。階州 其俗尚鬼重巫,不用醫藥,耕不糞田,女無織紡,樵採煎鹽,倚以為生,停棺寄殯,恬不知怪。至婚姻論財,不論姓族,忿爭輕生,動輒自盡,此其尤悖者。近日漸尚儒風,頗遵禮教,浸浸文物之邦矣。
文縣 古為番區,自沾王化,日臻文明,士勤典籍,民務耕植;冠婚、喪祭,一秉禮教。第以土狹且瘠,刁滑無賴,好為斂剝之謀,亦或併日費工淘
《金資》養,而取之甚艱。
秦州 人民樸茂質實,勁直強毅,古意猶存。但其耗財廢業,佞神惑眾,更有祭賽孤魂之俗。孤魂不知何神,而每歲春半,闔郡之人,糾財醵貲,兩關俱起「孤魂壇」 ,塗面裝神,懸鬚代鬼,熙熙攘攘,一國若狂。計所費不下十戶中人之產,誘惑鄉民,廢業群集,首事及終,一月方罷。每歲皆然,不知所修何祀,所舉何典。
徽州 界隴、蜀之間,寒燠得中,物產略備,又為水陸通道,商賈輻輳,故四民樂業,百務俱興,舊稱《樂土》。
兩當縣 務農力本,習儉安勤。士敦實行,民務常業,喪葬嫁娶,安儉習陋。雖文物不足,而質樸有餘。事簡訟息,糧無逋欠,有《古桃源風》,西南之善地也。
岷州衛 民皆崇儉力作,伐木析薪,賴以為生。士人修文飾行,彬雅略有可觀。第「疊藏」 連壤常有震鄰之恐。漢番雜居每多獷悍之虞。
洮州衛 人,性勁悍,好習弓馬,衣褐食乳,以射獵為生。敦樸質直,約信不欺。承平日久,士習漸雅。且原垛官軍多出省直,故其儀文禮節,多襲內郡。第民喪尚浮屠,婚論則賄,頗染邊風。《靖遠》衛 九邊,皆推其人「勇猛善戰。」 然其俗則恂恂然多循禮度。富者務積貯,緩急則出以助餉,貧者安閭里,聞警則奮勇當先。
鞏昌府祠廟考〈寺觀附〉 府縣志合載
[编辑]本府。〈隴西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北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一里。
郡厲壇 在府城北二里。
八蜡廟 在府治北
旗纛廟 在鞏昌衛西南。
城隍廟 在府治東北。「縣廟」 在縣治西北。東嶽廟 在西郭內。
伏羲廟 「在書院後。」
虸蚄廟 在府西十里赤山麓。「夷齊廟 」 在郡西九十里首陽山麓之左。日久傾頹。康熙二十二年,郡守紀元重建。
關帝廟 ,有三:一在城南門外一里;一在府治左,一在北關甕城。
風伯、雨師廟 在郡北十里高台山。
文昌宮 在北關
三官廟 在北關西
灰母廟 與白馬廟近
白馬廟 在城東十里赤山嘴。
水神祠 在城南
鹽神祠 在鹽廠東南
安定縣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西。
邑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城內西街。
虸蚄廟 ,在城南七里。食禾之虫,豈應奉祀?廟塑有一女像,相傳為薄太后惡其害稼,吞之而息。
東嶽廟 在城南一里
真武廟 在北城外
關帝廟 在城西一里
龍王廟 :在城西門外。
文昌宮 在南關
元帝廟 在城外
三官廟 在城西門外
八蜡廟 在東關外
灰母廟 在縣東五里
會寧縣
社稷壇 :在城西北郊。每歲春秋上戊日,致祭於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郊。每歲春、秋上戊日,與城隍廟並祭。
「邑厲壇 」 在城北郊。每歲清明、中元、十月朔致祭,以城隍主之。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文昌祠 ,在縣北羅城內。
東嶽廟 ,有二,一在縣南關,一在縣西一里牧馬原山頂。
真武廟 在縣北門外
黑池龍王廟 在縣北四十里。
關帝廟 ,有二:一在南甕城內,一在南門外一里。
三官廟 在南門外
白馬廟 在縣北三十里。
聖母廟 在縣西十里
八蜡廟 在城東南郭外。
虸蚄廟 ,在縣北十里通渭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郊。
邑厲壇 在縣城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東
關帝廟 在縣治西
東嶽廟 在縣南二里屏風山。
三官廟 在縣西門外
雷神廟 在縣東門外
雙廟 在縣北六里
太白神祠 ,在縣西北十五里鍾靈山。
漳縣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
邑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城南
東嶽廟 在城北鍾山
水神廟 在城南一里
鹽神廟 在鹽場東南隅山麓。
關帝廟 :在三岔中街。
八蜡廟 在縣西門外
陳侯生祠 在城西
三公生祠 :在鹽廠十字街。
寧遠縣
社稷壇 「在縣南郊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郊外。
邑厲壇 在縣北郊外
城隍廟 :在縣治之北。南向。
八蜡廟 在縣西郊外
東嶽廟 在城東里許
伏羌縣
社稷壇 在西門外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一里。
邑壇厲 在北門外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旗纛廟 與城隍廟近
文昌祠 在縣治東北
關帝廟 在縣北街
川主廟 在縣西郊外
岱嶽廟 在縣天門山頂。
伏羲廟 在縣大像山
八蜡廟 在西壇旁
酇侯祠 在縣治西
西和縣
社稷壇 在縣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
邑厲壇 在縣北
城隍廟 在縣西北
關帝廟 在縣治西
黑池龍王廟 在縣城東。
馬神廟 在舊城南
忠節祠 在縣北,祀宋知州陳寅。明嘉靖二年敕建。
成縣
社稷壇 :在縣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與社稷壇相連。
城隍廟 在舊治西。三面環水,中為廟基。水中有蓮,即唐裴守真所作湖也。
東嶽廟 在縣東七里五陵之上。
真武廟 在縣治東北一里。
龍王廟 在城西二十里。
關帝廟 :在縣東門內。
雷神廟 在北門外
馬神廟 在東門月城內。
顯應侯廟 在縣西二十五里農爾山。廟內有碑記。
唐公廟 在縣東南。祀唐高祖之祖虎,成紀人,為後周柱國,進封唐公。高祖得天下,從隴州刺史申請,為虎立廟。
忠烈廟 在縣治中。祀宋劉惟輔,詔立廟,號「忠烈。」
杜甫祠 在縣治儀門左。
秦安縣
社稷壇 在縣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邑厲壇 在縣北郭內
城隍廟 在縣治東
《九龍廟 》,九龍縣之主山也,廟在山上。
東嶽廟 在縣城內
天齊宮 在縣南
女媧廟 在縣北山
清水縣
社稷壇 在西郭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郊。
邑厲壇 在西郭外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東嶽廟 在東郭外
關帝廟 在縣西北
三皇廟 在縣西郭內古城下。
龍王廟 在縣北三里。有湫,其湫甚靈,亦曰「靈湫廟。」
八蜡廟 在西郭外
禮縣
社稷壇 在縣西關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關外。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
城隍廟 在所城內
東嶽廟 在九泉山
嶽神廟 在鎮鳳山
靈濟廟 在聖泉山
湫神廟 在九泉山
關帝廟 :在城北郭外。
「乾明祠 」 ,在泰華山。
階州
社稷壇 :在州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東門外。
郡厲壇 在州北門外
城隍廟 :在城內州治西。
文昌宮 在城西北數里。
通濟龍王廟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桃崖寺溝。「武安王廟 在城內州治左。」
武王廟 在州城內。明知州余新民、守備王用予建。
觀音廟 在州治西
通濟祠 在西門外
五顯祠 在舊城岡上
文縣
社稷壇 在縣北郊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郊。
邑厲壇 在所北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東
所城隍廟 在所治南
旗纛廟 在東門外演武亭之左。
東嶽廟 在縣治南
文王廟 在縣西北郊土城高原。
陽湯廟 在天池旁所城外有行祠。
關帝廟 在縣東門外
馬神廟 與龍王廟近
龍王廟 在所城西
土主廟 在所治南
忠節祠 在縣治東。祀宋劉銳、趙曏。
秦州
社稷壇 :在州西郭外。牆垣四圍,樹木蔥鬱。春、秋丁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春秋丁祀。郡厲壇 在城北,秋冬祭孤。
城隍廟 :在城內十字街。
女媧廟 ,在州北四十里。
伏羲廟 ,有二:一在州西郭,明正德年,御史許鳳翔奏建。一在陽三川封臺上,御史陳講奏建。漢高祖廟 ,在州東五里,隗囂建。
漢武帝廟 ,在州東二十里。唐開元中《祠堂碣》云:「武帝幸隴西,常憩於斯地。」
關帝廟 有三:一在北郭,一在東郭,一在西郭,俱敕建。
唐公廟 原在西北山麓,祀隋柱國李兌,唐皇之始祖也。隋時冀縣屬天水,今廟廢。
鄂公廟 在州東四十里,祀唐尉遲敬德。《名將》廟 有二:一在東門內,祀李廣、趙充國、劉錡;一在西門內,祀吳璘、吳玠。
龍王廟 在州東六十里。
李杜祠 在天靖山玉泉觀,祀翰林李白、工部杜甫。
武侯祠 在天靖山玉泉觀內。
門尚書祠 在州治南,祀尚書門克新。明成化六年,知州秦綋建,侍講李東陽《記》。
徽州
社稷壇 :在州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州南關。
郡厲壇 在州北門外
城隍廟 :在城內北街。
三官廟 在州東關山岡。
宣靈龍王廟 在鳳凰山。
八蜡廟 在州東里許
武安王廟 :在城內北街。
東嶽行祠 在寶鳳山
杜甫祠 在栗亭西
忠烈祠 在仙人關,祀宋宣撫吳公兄弟。兩當縣。
社稷壇 在縣北郊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郊。
邑厲壇 在縣東北郊
城隍廟 在縣治南
東嶽廟 有二,一在縣北三里,一在紅崖寺北。三官廟 在縣東一里。
「真武廟 」 ,有二,一在上川,一在法村院。
「龍王廟 」 ,有二,一在西門內,一在乳洞。
岷州衛
社稷壇 在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東。
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城東
旗纛廟 在教場南隅
真武廟 在城隍廟西
元壇廟 與三官廟近
三官廟 「在西營城。」
「二郎廟 」 與東嶽廟近。
東嶽廟 在城南金童山。
洮州衛
社稷壇 在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厲壇 在北門外
城隍廟 在城北
旗纛廟 在衛西
三官廟 在城西北
元武廟 在鳳山
關帝廟 :在仁和坊左。
馬神廟 在城西
「龍王廟 」 與馬神廟近。
文昌祠 在雲山觀內
靖遠衛
社稷壇 在城西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東關。
厲壇 在城北
城隍廟 在衛治西
旗纛廟 在教場內
元帝廟 在南門內
東嶽廟 在城外堡東
顯聖廟 在城外堡東南。
三官廟 在衛城東
藥王廟 在南郭內
西固所
社稷壇 在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二里。
厲壇 在北門外
旗纛廟 在所治東
東嶽廟 在所治東
關帝廟 在所治東駝嶺山。
黑池廟 在所城東三十里。
梓潼廟 在所城東六十里。
赤沙廟 在所城西二十里。
三川廟 在所城東五十里。
寺觀附
[编辑]本府。〈隴西縣附郭。〉
萬壽寺 在府治東,元大德年建。
天竺寺 在府治北一里,唐時建。
妙華寺 在府治北,元至正年建,有浮圖一十二層。
大雄寺 在城北關
「寶慶寺 」 近大雄寺。
佛慧寺 在城東關
妙光寺 在府南關外
圓明寺 在馬鹿山
碧岩寺 在碧岩里
紫霄觀 在府治北
元德觀 在城北關
玉皇觀 在府城南
北林寺 在城西北山
木塔寺 在城北角
文昌宮 在城北關外,明洪武年建。
萬壽宮 在府城南
安定縣
興雲寺 在縣西一里
西岩寺 在縣西二里
崇福寺 與萬壽觀近,明洪武間建。
萬壽觀 在縣治南,明洪武年建。
會寧縣
報恩寺 在縣南三十里,明洪武年建。
萬壽寺 在縣東北一里。
隱山寺 在縣東一百里。
紅山寺 在縣東三百里。
法泉寺 ,在縣北四百里。
普泉寺 在縣南四十里。
觀音閣 在縣西關正街。
通渭縣
清涼寺 在縣西南二里。
塔泥寺 在縣南二十里。
白塔寺 在縣南七十里,元至正年建。
報恩寺 在城內西街
萬花古剎 在縣東南二里。
溫泉寺 在縣西南十五里。
興泉寺 在縣北五十里。
觀音院 在縣南五里,明洪武年建。
漳縣
寶泉寺 在縣治西,明洪武年建。
「西鳳寺 」 在鹽廠西。
玉清觀 在縣西五里
五峰宮 在縣南一十五里。
寧遠縣
西寧寺 在縣東三十里。
妙嚴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
大佛硤寺 在縣東五十里。
龍槐寺 在縣東北五十里。
寶潔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
禪定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
星辰觀 在縣東三十里。
玉霄觀 在縣西三十里。
龍陽觀 在縣東三十里。
元都觀 與壽聖院近,明洪武間建。
壽聖院 在縣南,明洪武年建。
伏羌縣
報恩寺 在縣治東,元至正年建。
金仙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
覺天寺 在縣北七十五里。
慈光寺 在縣西二十里。
寶嚴寺 在縣西五十里。
木梅寺 在縣西十五里。
大像寺 在縣西三里
潘巖寺 明景泰三年建。
蔡家寺 元至正十五年建。
釋迦寺 宋皇慶元年建。
彌陀寺 明永樂九年建。
顯慶寺 明嘉靖四年建。
雪喦寺 明洪武十四年建。
尖山寺 「明洪治年建。」
西和縣
凝禧寺 在縣治西,明永樂年建。
興國寺 在縣治西
賢德寺 在縣北九十里。
朝陽觀 在縣治東
真武觀 ,在縣北八十里。宋皇慶元年建成縣。
興教寺 在縣西北,明洪武年建。
大雲寺 ,在縣東南十里鳳凰山,唐時建。白馬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
甘露寺 在縣西十里
廣化寺 在縣西二十里。
靜寧寺 在縣西北
青龍寺 在縣北三十里。
柏林寺 在縣北五里
資福寺 在縣東三里
睡佛寺 在縣東七里
石泉寺 在縣北十五里。
秦安縣
興國寺 在縣治東北,元至正年建。
龍泉寺 在縣龍泉山
撒缽寺 在縣黑土岡上。
龍柏寺 在縣龍柏峽
白厓寺 在縣野戰坡。九龍觀 在縣九龍山。
朝陽觀 在縣內東街
清水縣
安國寺 在縣西郭,明洪武年建。
月臺寺 在縣西五里
靈山寺 在縣東十五里。
青岩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
洞陽觀 在縣北五十里。
大覺禪院 在縣城東
禮縣
廣福寺 在縣鴉鵠崖
興福寺 在縣城內
正覺寺 ,在縣北關鸞臺之麓,即天嘉福地。翠峰寺 ,在縣東南翠峰山,即元宵送燈處。聖壽寺 ,在縣雷王山麓。
柏林寺 ,在縣南二十里,即廣福玉像處。聖泉寺 ,與古泉寺近。
古泉寺 在縣東南
太元觀 在縣鎮鳳山
長生觀 在縣東
朝陽觀 在城西
玉泉觀 在縣九泉山
階州
清涼寺 在州東北二里。元至正年建。
崇覺寺 在州北一里,宋嘉祐年建。
延壽寺 ,「在州見龍岡」 左。
清淨寺 在州見「龍岡」 右。
柏林寺 在州龍拽山
萬壽寺 在州城北
三官殿 在臥龍山麓,州守于道行重修。普光寺 在州西隅,元元帥王祥建。
迎真觀 在州西七十里,唐貞觀年建。
文縣
聖壽寺 在舊城中,元延祐年建。
普覺寺 在縣城北
回龍寺 在縣陽湯寨
玉通寺 在縣陽湯池
雄德寺 在縣南二十里。
大通寺 在縣南三十里。
北禪寺 在縣城北
南海寺 在所東陰平橋。
金山寺 在縣東
玉泉觀 在所北街
西景觀 在所西
玉皇觀 在舊城中,明洪武年建。
紫宸宮 在縣城中
秦州
會福寺 在州西二里,明洪武年建。
瑞應寺 在州東八十里麥積山上。隋時建,有唐杜甫及五代時王仁裕詩。
崇寧寺 在州東北鵰巢谷,本漢隗囂故宅,有杜甫詩。
花藏寺 在大石山
改龍寺 在石嶺關
靈應寺 在僊人巖
金盆寺 在野牛關
妙勝寺 在徐店
普賢寺 在普川鎮
太陽寺 在清澗
大雲寺 在關子鎮
王泉觀 在天靖山
柏林觀 在州東七十里,相傳老子嘗駐此。《徽州》
觀音寺 在州北,明洪武年建。
郭陽寺 在州南二十里,明洪武年建。
永昌寺 在州北,金時建。
慶壽寺 在州北十里
弘化寺 在州北二十里。
真如寺 在州西四十里。
紅崖寺 在州東七十里。
普照寺 在州西二十里。
三泉寺 ,在州東四十里。石出三泉,州之奇勝。普圓寺 ,在州西四十里,有臥佛像,有石巖石洞,奇甚。
崇福寺 在州東四十里。
迎虛觀 在州東一里
通元觀 在州西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普化院 ,在州東四十里。
明智院 在州南五十里。
兩當縣
法林寺 在縣治西,宋紹興年建。
白佛寺 在縣治西南,宋紹興年建。
魚池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
雲平寺 在縣大渠北
埜林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
興化寺 在縣南三十里。
集佛觀 在登真洞
興龍觀 在縣東五十里。
洞僊庵 在縣東北一百里。
董真庵 在縣登真洞後。
岷州衛
般若寺 在城南五里
普化寺 在城東北三十里。
洮州衛
重興寺 在城西四里
慈濟寺 在城西南
靖遠衛
集慶寺 在衛治東南
法泉寺 在衛東
觀音寺 :在衛治西南。
西固所
淨勝院 在西固所
寶峰庵 與淨勝院近
翠峰庵 在西固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