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4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四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八卷目錄

 石柱宣撫司部彙考

  石柱宣撫司建置沿革考

  石柱宣撫司疆域考形勝附

  石柱宣撫司山川考

  石柱宣撫司公署考

  石柱宣撫司田賦考

  石柱宣撫司風俗考

  石柱宣撫司祠廟考寺觀附

  石柱宣撫司物產考

  石柱宣撫司古蹟考

 邑梅洞長官司部彙考

  邑梅洞長官司建置沿革考

  邑梅洞長官司疆域考形勝附

  邑梅洞長官司山川考

  邑梅洞長官司公署考

  邑梅洞長官司田賦考

  邑梅洞長官司風俗考

  邑梅洞長官司祠廟考

  邑梅洞長官司物產考

  邑梅洞長官司古蹟考

 地壩副長官司部彙考

  地壩副長官司田賦考

 四川諸獠部彙考

職方典第六百四十八卷

石柱宣撫司部彙考[编辑]

石柱宣撫司建置沿革考    總志[编辑]

《禹貢》梁州之域。春秋為巴國界。戰國為楚巫郡地。秦屬黔中郡。漢置牂牁郡。晉析為夜郎郡。後周置施州。唐改清江郡。宋時,蠻酋大蟲虎什用授鎮國上將軍,銅牌、鐵印,石柱安撫司大使。元改石柱軍民府,尋陞石柱軍民安撫使司,後以生彝作耗,為定虎什用獲受賞,改陞石柱軍民宣撫使司。明玉珍僭據,以先納牌印,授石柱安撫司。明洪武七年,安撫使馬克用出降。次年陞石柱宣撫,管轄土民,世襲隸重慶衛,屬川東道。

皇清裁「重慶衛」,隸重慶府。

石柱宣撫司疆域考      總志[编辑]

東至黔江縣界,二百里。

西至酆都縣界一百七十里。

南至武隆縣界,一百七十里。

北至忠州界二百二十里。

東西廣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九十里。自司治至省城二千三百九十里,至

京師六千八十里

形勝附[编辑]

《舊志》:「山連黔播,地接荊湘,內處土民,外鎮諸洞。」

石柱宣撫司山川考      總志[编辑]

鳳凰山 在治西北二百五十里,形如飛鳳。馬頭山 在治西北二百四十里,山頂有馬王廟。

大峰門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兩崖壁立,中通人行。

萬聚山 在治北一百里,眾山環聚,回合石。涼傘山 在治東北一百四十里,形如張蓋。斑布山 在治西南二百四十里,色如斑布。鼓樓山 在治東南一百里,山頂舊有鼓樓。倚夭山 高插雲霄,上有普賢道場,久經荒廢,俗稱「方斗山。」

石柱山

清水潭 在治西北二十里,其水四時瑩澈。龍潭 ,在治西四百里。相傳潭有龍潛。

三江溪 :在治東北二十里。三江水會合。

石柱宣撫司公署考      總志[编辑]

司治 。明洪武初,宣撫馬克用建。

石柱宣撫司田賦考      府志[编辑]

原額糧五十八石四斗五升。

隨印糧田九石七斗今

見在糧六十八石一斗五升。每斗、折銀六分五釐四毫

見折徵糧銀四十四兩五錢七分一釐。

石柱宣撫司風俗考      總志[编辑]

僻居彝落,習尚質野,人有巴漢、蠻彝之殊音。地乃「石多土少」 之瘠壤。伐木燒畬,以種《五糓》。

石柱宣撫司祠廟考      總志[编辑]

《韓璩生祠 》宋景定中,璩為守,平彝寇全民命,民立生祠祀之。

寺觀附[编辑]

普安寺 在治北

常清觀 在治東

石柱宣撫司物產考      總志[编辑]

黑鉛       麂皮:

石柱宣撫司古蹟考      司志[编辑]

古樓寺 相傳自宋時建,屢經兵火,止存遺跡。

邑梅洞長官司部彙考[编辑]

邑梅洞長官司《建置沿革考   》《總志》:「《禹貢》梁州之域,秦、漢、唐、宋沿革悉同。酉陽,元為佛鄉洞,明玉珍據蜀,以本洞置邑梅沿邊洞軍民府。明洪武初,革軍民府,仍為邑梅洞。八年,改設長官司,隸酉陽宣撫司。永樂初,改隸重慶衛,屬川東道。」

皇清裁「重慶衛」,隸重慶府。

邑梅洞長官司疆域考     總志[编辑]

東至湖廣鎮溪千戶所界,七十里。

西至貴州烏羅長官司界,二十里。

南至平頭著可長官司界一百里。

北至酉陽宣撫司界一百三十里。

自司治至省城一千一百三十里。《至》

京師六千八十里

東西廣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三十里。

形勝附[编辑]

《舊志》:「鎮諸洞之要衝,接五溪之流派。左連荊楚之襟裾,右通貴州之喉吭。」

邑梅洞長官司山川考     總志[编辑]

壽山 在治西南六里。茂林奇木,屹立霄漢,常有煙靄,蒼翠四時不變。

黃牛山 :在治東三里。前代,土官楊四舟高殿始自貴州烏羅過此山,見土地膏腴,宜於耕稼,因喜槌黃牛以賽神。

韭山 在治南八里。昔有人遺韭種於山頂,韭長一丈餘,四時茂盛,民多食之。

鼎柱山 在治西北五里,二山齊聳如鼎足。擎圍山 在治西北四里,四圍峭壁,擎摩雲漢。凱過河 在治西北十里,源自烏單三洋溪流出,會買賽河,注入辰州大江。傍有凱于寨,行者於此過渡。

地澄溪 :在治西南十五里。溪水清澈,可鑒毛髮。

遵岫溪 :在治西十五里。溪水屈曲,緣山西流。

邑梅洞長官司公署考     總志[编辑]

邑梅洞司治 向東,明洪武中楊金鳳創業。

邑梅洞長官司田賦考     府志[编辑]

原額秋糧四十四石。內除養廉秋糧四石,今見在熟糧四十石,每斗折徵銀四分二釐五毫,見折徵銀一十七兩

邑梅洞長官司風俗考     總志[编辑]

《舊志》語異蠻音,衣穿短布,用木浪槽而為臼,瀝苦蒿水而代鹽。婚姻以牛隻為等,病疾以巫覡為醫。

邑梅洞長官司祠廟考     總志[编辑]

川主廟 在治南五里

寺觀未載

邑梅洞長官司物產考     總志[编辑]

白鷴    畫眉    《五味子》。

厚朴

邑梅洞長官司古蹟考     總志[编辑]

福泉山廣濟堂 司治北一里。明洪武初,楊金奉出粟濟饑,是堂適成,因名。

地壩副長官司部彙考[编辑]

地壩副長官司《田賦考     》《府志》,明原額秋糧七十二石,內除養廉秋糧五石,拋荒秋糧二十一石七斗

《皇清》見在熟糧四十五石三斗。每斗、折銀四分

見折徵糧一十八兩一錢二分。

四川諸獠部彙考[编辑]

穆帝永和二年李勢亂蜀蜀始有獠患。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按《晉書李勢載記》:「勢誅李奕,大赦境內,改年嘉寧。初,蜀土無獠,至此始從山而出,北至犍為、梓潼,布在山谷,十餘萬落,不可禁制,大為百姓之患。勢既驕吝,而性愛財色,常殺人而取其妻,荒淫不恤國事,夷獠叛亂,軍守離缺,境宇日蹙。」

按:《續博物志·寧國論》云:「蜀中本無獠,犍為德陽山谷洞中,攘攘而出,轉轉漸大,自為夫婦而益多。夫土乾則生蚤,地濕則生蚊,積糓則生蠹,腐肉則生蛆,蛆化為蠅,蠅又自生蛆,蛆又生蠅,豈有窮乎?」

北魏

世宗正始 年,獠王趙《清荊》入寇,梁州刺史羊祉擊走之。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按《魏書獠本傳》:「獠者,葢南蠻之別種,自漢中達於邛笮川洞之間,所在皆有。種類甚多,散居山谷,略無氏族之別,又無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長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稱阿謨阿段,婦人阿夷阿等之類,皆語之次第稱謂也。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蘭。干蘭大小,隨其家口之數,往往推一長者」 為王,亦不能遠相統攝。父死則子繼,若中國之貴族也。獠王各有鼓角一雙,使其子弟自吹擊之,好相殺害,多不敢遠行。能臥水底,持刀刺魚,其口嚼食並鼻飲,死者豎棺而埋之。性同禽獸,至於忿怒,父子不相避,惟手有兵刃者先殺之。若殺其父走避,求得一狗以謝其母,母得狗謝,不復嫌恨。若報怨相攻擊,必殺而食之。平常劫掠,賣取豬狗而已。親戚比鄰,指授相賣,被賣者號哭不服,逃竄避之,乃將買人捕逐,指若亡叛,獲便縛之。但經被縛者,即服為賤隸,不敢稱良矣。亡失兒女,一哭便止,不復追思。惟執盾持矛,不識弓矢。用竹為簧,群聚鼓之,以為音節。能為細布,色至鮮淨。大狗一頭,買一「生口。」 其俗畏鬼神,尢尚淫祀,所殺之人美鬢髯者,必剝其面皮,籠之於竹,及燥,號之曰「鬼」 ,鼓舞祀之,以求福利。至有賣其昆季妻奴盡者,乃自賣以供祭焉。鑄銅為器,大口寬腹,名曰「銅爨」 ,既薄且輕,易於熟食。建國中,李勢在蜀,諸獠始出巴西、渠川、廣漢、陽安、資中,攻破郡縣,為益州大患。勢內外受敵,「所以亡也。」 自桓溫破蜀之後,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地多空,獠遂挾山傍谷。與夏人參居者,頗輸租賦,在深山者仍不為編戶。蕭衍梁、益二州歲歲伐獠以自裨潤,公私頗藉為利。正始中,夏侯道遷舉漢中內附,世宗遣尚書邢巒為梁、益二州刺史以鎮之,近夏人者安堵樂業,在山谷者不敢「為寇。」 後以羊祉為梁州,傅豎眼為益州。祉性酷虐,不得物情。蕭衍輔國將軍范季旭與獠王趙清荊率眾屯孝子谷,祉遣統軍魏胡擊走之。世宗 年,立巴州以統諸獠,又立隆城鎮所綰獠戶。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按《魏書獠本傳》:「後蕭衍寧朔將軍姜曰復擁夷獠入屯南城,梁州人王法慶與之通謀,眾屯於固門川,羊祉遣征虜將軍討破之。傅豎眼施恩布信,大得獠和。後以元法僧代豎眼為益州,法僧在任貪殘,獠遂反叛,勾引蕭衍軍,圍逼晉壽。朝廷憂之,以豎眼先得物情,復令乘傳往撫。獠聞豎眼」 至,莫不欣然,拜迎道路,於是而定。及元恆、元子真相繼為梁州,並無德績,諸獠苦之。其後朝廷以梁、益二州控攝險遠,乃立巴州以統諸獠。後以巴酋嚴始欣為刺史,又立隆城鎮所綰獠二十萬戶。彼謂北獠,歲輸租布,又與外人交通貿易,巴州生獠,並皆不順。其諸頭王每於時節謁見刺史而已。肅宗孝昌 年,梁、益二州遣將攻巴州,執始欣,斬蕭玩,以傅曇表為刺州。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按《魏書獠本傳》:「孝昌初,諸獠以始欣貪暴,相率反叛,攻圍巴州。山南行臺勉諭,即時散罷。自是獠諸頭王相率詣行臺者相繼,子建厚勞賚之。始欣見中國多事,又失彼心,慮獲罪譴。時蕭衍南梁州刺史陰子春扇惑邊陲,始欣謀將南叛。始欣族子愷時為隆城鎮將,密知之,嚴設邏候,遂禽蕭」 衍使人,并封始欣詔書、鐵券、刀劍、衣冠之屬,表送行臺。子建乃啟以鎮為南梁州,愷為刺史,發使執始欣,囚於南鄭。遇子建見代,梁州刺史傅豎眼仍為行臺。豎眼久病,其子敬紹納始欣重賂,使得還州。始欣乃起眾攻愷,屠滅之,據城南叛。蕭衍將蕭

玩率眾援接。時梁、益二州,並遣將討之,攻陷巴州,執始欣,遂大破玩軍。及斬玩,以傅曇表為刺史。後元羅在梁州為使陷,自此遂絕。

恭帝三年,開府陸騰討陵州獠破之。

按《魏書。恭帝本紀》不載。按《周書獠本傳》,「魏恭帝三年,陵州木籠獠反。詔開府陸騰討破之,俘斬萬五千人。」

武帝保定二年。陸騰攻獠。拔鐵山三城。降之按《周書》本紀。不載按《周書獠本傳》。「保定二年。鐵山獠又反。抄斷江路。陸騰復攻拔其三城。虜獲三千人。降其種三萬落。」

天和三年梁州恆稜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降之。

按《周書》本紀不載。按《周書獠本傳》:天和三年,梁州恆稜獠叛,總管長史趙文表討之。軍次巴州。文表欲率眾徑進,軍吏等曰:「此獠旅拒日久,部眾甚彊,討之者皆四面攻之,以分其勢。今若大軍直進,不遣奇兵,恐併力於我,未可制勝。」 文表曰:「往者既不能制之,今須別為進趣,若四面遣兵,則獠降走路絕,理當相率以死拒戰。如從一道,則吾得示威恩,分遣使人,以理曉諭,為惡者討之,歸善者撫之。善惡既分,易為經略,事有變通,奈何欲遵前轍也?」 文表遂以此意遍令軍中。時有從軍熟獠,多與恆稜親識,即以實報之。恆稜獠相與聚議,猶豫之間,文表軍已至其界。獠中先有二路,一路稍平,一路極險。俄有生獠酋帥數人來見文表曰:「我恐官軍不悉山川,請為鄉導。」 文表謂之曰:「此路寬平,不須導引,卿但先去,好慰諭子弟也。」 乃遣之。文表謂其眾曰:「向者獠帥語吾,從寬路而行,必當設伏要我。若從險路出其不虞,獠眾自離散矣。」 於是勒兵從險道進,其有不通之處,隨即治之。乘高而望,果見其伏兵。獠既失計,爭攜妻子退保險要。文表頓軍大蓬山下,示以禍福,遂相率來降。文表皆慰撫之,仍徵其稅租,無敢動者。後除文表為蓬州刺史,又大得獠和。

建德 年,以李暉為梁州總管,治諸獠。

按《周書》本紀不載。按《周書獠本傳》:「建德初,李暉為梁州總管,諸獠亦並從附。然其種類滋蔓,保據巖壑,依林走險,若履平地,雖屢加兵,弗可窮討。性又無知,殆同禽獸,諸夷之中,最難以道義招懷者也。」

文帝仁壽 年以衛元為資州刺史。

按《隋書衛元傳》:「仁壽初,山獠作亂,出為資州刺史,以鎮撫之。元既到官,時獠攻圍大牢鎮,元單騎造其營,謂群獠曰:『我是刺史,銜天子詔安養汝等,勿驚懼也』。諸賊莫敢動。於是說以利害,渠帥感悅,解兵而去,前後歸附者十餘萬口。高祖大悅,賜縑二千餘匹,除遂州總管,仍令劍南安撫。煬帝即位,復徵為衛尉卿。夷」 獠攀戀,數百里不絕。元曉之曰:「天子詔徵,不可久住。」 因與之訣,夷獠各揮涕而去。

高祖武德 年,烏武獠甯長真遣使請降以為《欽州》都督。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有飛頭獠者,頭欲飛,周項有痕如縷,妻子共守之,及夜如病,頭忽亡,比旦還。又有烏武獠,地多瘴毒,中者不能飲藥,故自鑿齒。」 有甯氏,世為南平渠帥,陳末以其帥猛力為寧越太守。陳亡,自以為與陳叔寶同日而生,當代為天子,乃不入朝。隋兵阻瘴不能進。猛力死,子長真襲刺史。及討林邑,長真出兵攻其後,又率部落數千,從征遼東。煬帝召為鴻臚卿,授安撫大使,遣還。又以其族人甯宣為合浦太守。隋亂,皆以地附蕭銑。長真部越兵攻丘和於交趾者也。武德初,以寧越、鬱林之地降,自是交、愛數州始通。高祖授長真欽州都督。甯宣亦遣使請降,未報而卒。以其子純為廉州刺史。族人道明為南越州刺史。按《酉陽雜俎》。「獠在牂牁。其婦人七月生子。死則豎棺埋之。」

武德六年,烏武獠長真獻大珠。

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六年,長真獻大珠,昆州刺史沈遜、融州刺史歐陽世普、象州刺史秦元覽亦獻筒布。高祖以道遠勞人,皆不受。道明與高州首領馮暄、談殿據南越州,反,攻姜州,甯純以兵援之。」

武德八年,長真陷《封山縣》,昌州刺史龐孝恭掎擊暄等,走之。

按:《唐書》「本紀」 不載。按《唐書南蠻傳》云云。

武德九年。獠首長真死。子據襲。詔遣官諭降之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明年。道明為州人所殺。未幾長真死。子據襲。刺史馮暄談殿。阻兵相掠。群臣請擊之。太宗不許。遣員外散騎常侍韋叔諧。員外散騎侍郎李公淹持節宣諭。暄等與溪洞首領皆降。南方遂定。」

太宗貞觀三年南平獠遣使內款。

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南平獠東距智州,南屬渝州,西接南州,北涪州。戶四千餘。多瘴癘,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樓居,梯而上,名為干欄。婦人橫布二幅,穿中,貫其首,號曰通裙。美髮髻,垂於後。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貴者飾以珠璫。俗女多男少,婦人任役。婚法:女先以貨求男,貧者無以嫁,則賣為婢。男子左」 衽,露髮徒跣。其王姓朱氏,號《劍荔》王。貞觀三年,遣使內款,以其地隸渝州。

貞觀 年。益州獠反。詔撫之。

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大抵劍南諸獠,武德、貞觀間數寇暴州縣者不一。巴州山獠王多馨叛,梁州都督龐玉梟其首,又破餘黨符陽、白石二縣獠。其後眉州獠反,益州行臺郭行方大破之。未幾,又破洪、雅二州獠,俘男女五千口。是歲益州獠亦反,都督竇軌請擊之,太宗報曰:「獠依山險,當拊以恩信,脅之」 以兵威,豈為人父母意耶?

貞觀七年八月辛未東西玉洞獠寇邊以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龔州道行軍總管討之獠平。

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貞觀七年。東西玉洞獠反。以右屯衛大將軍張士貴為龔州道行軍總管平之。」

貞觀八年。正月辛丑。張士貴及獠戰。敗之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不載。

貞觀十二年,巫州、鈞州、明州、壁州諸獠相繼叛,皆討平之。

按《唐書本紀》,「貞觀十二年二月甲子,巫州獠反,夔州都督齊善行敗之。十月乙未,鈞州山獠反,桂州都督張寶德敗之。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彥敗之。十二月辛巳,壁州山獠反,右武候將軍上官懷仁討之。」 按《唐書南蠻傳》:「十二年,巫州獠叛,夔州都督齊善行擊破之,俘男女三千餘口。鈞州獠反,桂」 州都督張寶德討平之。明州山獠又叛,交州都督李道彥擊走之。是歲,巴、洋、集、壁四州山獠叛,攻巴州,遣右武候將軍上官懷仁破之於壁州,擄男女萬餘,明年,遂平。

貞觀十四年三月,羅、竇二州獠反,廣州總管党仁弘敗之。

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十四年,羅、竇諸獠叛,以廣州都督党仁弘為竇州道行軍總管擊之,擄男女七千餘人。太宗再伐高麗為船,劍南諸獠皆半役,雅、邛、眉三州獠不堪其擾,相率叛。詔發隴右峽兵二萬,以茂州都督張士貴為雅州道行軍總管,與右衛將軍梁建方平之。」

高宗永徽元年十二月庚午,琰州獠寇邊,梓州都督謝萬歲死之。

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高宗初,琰州獠叛,梓州都督謝萬歲、兗州刺史謝法興、黔州都督李孟嘗討之。萬歲、法興入洞招慰,遇害。」 顯慶三年,羅竇生獠酋領多胡桑率眾內附。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云云。

儀鳳元年正月丁卯納州獠寇邊。

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上元末,納州獠叛,寇故茂、都掌二縣,殺吏民,焚廨舍,詔黔州都督發兵擊之。」按:上元三年十一月改元儀鳳。代宗大曆二年秋,桂州獠反。

按《唐書本紀》云云按《唐書南蠻傳》不載。

德宗貞元 年嘉州生獠為亂西川節度使韋皋討平之。

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貞元中,嘉州綏山縣婆籠川生獠首領甫枳兄弟誘生蠻為亂,剽居人,西川節度使韋皋斬之,招其首領勇于等出降。或謂增柵東凌界以守,皋不從,曰:「無戎而城,害所生也。」 獠亦自是不擾境。

宣宗大中 年群獠叛刺史劉成師及節度使柳仲郢降之。

按:《唐書》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戎瀘間有葛獠,居依山谷林菁,踰數百里。俗喜叛,州縣撫視不至,必合黨數千人,持排而戰,奉酋帥為王。」

號曰婆能,出入前後植旗。大中末,昌、瀘二州刺史貪沓以弱繒及羊彊獠市米麥一斛,得直不及半。群獠訴曰:「當為賊取死耳。」 刺史召二小吏搒之曰:「皆爾屬為之,非吾過。」 獠相視大笑,遂叛。立酋長始艾為王,踰梓、潼,所過焚剽。刺史劉成師誘降其黨,斬首領七十餘人,餘眾遁至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諭降之,始艾稽首請罪。仲郢貰遣之。

代宗景泰元年,高珙、筠戎諸夷反,都指揮周貴等擊破之。

按《總志》:「景泰元年正月,高珙筠戎夷人並起,聲言漢人每年公差下砦徵糧害我,我當出報,遂縛公差於樹殺之,各攻本縣,屠長寧,劫慶符、江安、納溪,燒廬舍,恣殺掠,江南諸縣俱成赤地。事聞,遣僉都御史李匡、監察御史劉澣經制其事。時盛暑,地多疫癘,士卒死者甚眾,匡、澣俱嬰疾澣卒,匡尋愈。遣都指揮周貴等」 破《箐前》《昔乖》等砦,俘斬數百。賊舍米粟,負財物入深箐,大軍圍之,削木皮以食,餓死者甚眾,餘乃乞降。

英宗天順五年,命總兵許貴征戎縣諸夷按《總志》:「五年,戎縣夷連年流劫,奏遣總兵官許貴討平之。」

憲宗成化元年,侍讀周洪謨請設都掌、土官,以統諸夷,不果行。

按《總志》:「成化元年,戎縣都掌夷頻歲入寇,遣都御史汪浩、都督芮成征之。侍讀周洪謨上疏,請於都掌,照九姓司設長官,使砦主自擇素所信服者,命為土官,下兵部議行。時浩在成都,成在敘州,知戎縣漢民不欲彝人割置土官,乃不用本縣勘報,惟召鄰縣夷酋,導參議王禮等詣都掌諸砦,諭以設官之意,諸夷大」 悅,首二百人詣敘州見成謝。成犒之而賞以布,令還戎縣以俟。尋遣人報浩,會奏謂:「都掌、箐前、大壩三處宜設三長官司,令諸夷自擇大首領三人為長官,次首領三十四人為冠帶、把事、協贊土官,分理各砦。」 疏入,方議鑄印。九月,汪浩至戎縣。其漢民不欲置土官者,以甘言啖浩,謂「成所招諸酋,雖授以官,終不能禁其劫掠。此皆梟雄,一可當百。宜乘機除之,則餘孽皆庸劣,不足慮也。」 浩不知其詐,遂決意欲殺之,合諸酋來迎謁。浩諭之曰:「朝廷與官多,可招三千蠻民來,我即與」 諸酋果麇至。既入謁,即閉營門,浩帳下壯士皆露刃環列。時諸酋自納款之後,久釋兵革,皆俯跽聽命。浩厲聲責之,諸夷叩首請罪,露刃者皆前,殺二百七十餘人。一夷躍起,奪衛士刀,刺殺二人而後死。浩使人報成,成曰:「是成所招者,已與公會奏矣,奈何殺之?」 猶預數日,不得已,與浩合奏:夷始雖歸降,終則異志,且欲伏兵敵殺官軍。不得已,調大軍勦之,斬首若干,破砦若干。朝議亦遂寢。既而諸砦餘黨赴貴州總兵偽降,都指揮丁實等出迎之。夷人伏兵四起,官軍五十餘眾皆沒,又聲言欲寇四川。浩等聞之,夜奔長寧,還成都。時官軍夜行迷道,人馬墮溪谷死者不可勝計。眾賊追浩等不及,乃攻長寧於城下,言曰:「是爾周侍讀使都御史誘殺我父兄,務盡殺一城人。」 適聞戎縣人乘虛搗巢,乃解圍去。時貴州兵屯金雞池,四川兵屯戎縣,兩軍堅壁不出,夷人由其間,循江南,直抵納溪、合江,如履無人之境。諸縣官民士庶皆露次江北。賊屠江安、賈家砦,掠合江等縣,人畜無算。時三司以成浩等既奏賊宜勦不宜撫,故勞餉供軍。既不能勦,又不能撫,乃以事聞。朝命如可撫,仍撫之。於是夷人遂聽命,使夷首十二人赴京,貢馬十二,銅鼓一具,乞仍設土官。但畏浩等,不敢言枉殺父兄事。浩等欲實前奏,終不與設官。夷人益恨,復肆抄掠。三年,兵部尚書程信等平諸夷。

按《總志》:「三年,遣總兵官襄城伯李瑾、兵部尚書程信等率兵討諸夷。十二月,大軍至芮城由戎縣進,都御史陳宜、參將吳經由芒部進,都指揮韓忠由普水腦進,貴州總兵吳榮為左哨,由李子關進,汪浩督參將辛用為右哨,由渡船鋪進。大軍前後斬首千餘級,俘賊屬四百口,還所擄男女百餘,獲銅鼓十七,牛馬器」 械無筭,燒賊巢二百餘砦。諸賊既平,程信等奏「改大壩為太平,置長官司,舉永寧土人黃錤為長官,於渡船鋪置瀘州衛。」 尋舉僉事嚴正為副使,韓忠為都督僉事充參將,守川、貴地方。六年之間,賴以寧謐。武宗正德十年,葛魁與夷人普《法惡》煽亂,尋伏誅。

按《總志》:初,葛魁,夷人普法惡,與夷女米浪通,生

子假稱「浪為王母」,子為彌勒佛,惡為天官。潛刻符印,造旗劍集僰。苗猓等夷,各給符印一張,使佩之。又作諸幻妄,謀為不軌。夷人愚惑,傾心事之。至十年十二月,夷部與筠連縣流民蘇衝等爭田有隙,屢訴不直。惡乘眾忿,誘之復讎,屠殺數百人,於是諸夷寨俱叛,眾幾萬人,攻城堡,劫財殺人,焚廬舍,僭偽號。事聞,上命巡撫馬昊、總兵吳坤調成都等衛官軍二千,酉陽天全土軍五「千,馬湖玀𤞑五百,巴通、新達、榮、渠等縣鄉勇一萬征之。」七月,昊令土巡檢安宇招撫白水江四十八寨來降。十月,昊督都司張麟、杜琮西從筠路,坤督都司曹昱、知縣步梁等東從珙路。又命通判趙文振監烏蒙東川軍,南從本路,刻期夾攻。昊自高縣兼程抵上羅計堡。時巡撫熊相代江良貴攝紀功,亦星馳至敘,互相淬厲。破落崖川山洞、貓兒山洞、雞爪《山卜》、火龍、響黃溝等寨,又併攻青山寨不下。乃視旁近之碓丘坡高峻,略與寨等營以逼賊。二十一日,取峰崖寨,普法惡敗走涪州,鄉勇皮邦興追斬之。

十二年,普法惡餘黨復亂,兵備田荊統兵平之。按《總志》:「十二年,惡餘黨推阿尚為主,拒守,取磨底等寨三日。趙文振取大井壩,擒首惡羿子阿設者過,賊黨悉平,俘斬三千餘。其墜崖溺水與民之死於賊者,不可勝計。五月,阿尚等來降,鄉兵邀功,殺之。量田官復增額糧,奪降者之田以授他人,眾心危懼。流民謝文義」 等乘機煽惑,聚眾三千餘人。九月攻圍筠連縣,守禦官望風奔潰。署印訓導李韶竭力拒守,賊乃還。御史盧雍令知府陸芸招撫,賊黨乃降。十一月復攻筠連,兵備田荊統兵適至,平之。

神宗萬曆元年,巡撫四川都御史曾省吾平九絲蠻。

按《總志》:「嘉靖以來,戎蠻負險,屢肆劫掠,敘州、瀘州、江安、納溪俱罹荼毒之慘。蠻中桀酋阿大、阿二、方三等俱僭王號,雄據九絲城,勢甚猖獗。萬曆元年,巡撫都御史曾省吾聲罪請討,詔許之。於是公率左右布政羅瑤、馮成能,參政王宮用、參議沈伯龍、副使李江、僉事周思充,總兵劉顯、起廢總兵郭成、安大朝,參將張」 澤等如敘州,仗節誓師,大徵土、漢兵,益以募卒共十四萬有奇,悉隸總兵劉顯,以副使李江監軍。江建議先攻凌霄城,次都都寨,先剪其兩翼,然後進攻九絲。顯從之。五月,拔凌霄城。六月,拔都都寨。八月,進逼九絲。九絲峻絕天險,諸夷殊死拒,不得下,官軍亦以仰攻為難。江請「省吾下令土漢官兵先」 登九絲者為上功。諸軍聞令思奮,冀得重賞。會天雨霧浹旬,把總吳鯨、土舍楊王宗購死士,夜半銜枚腰緪上,未明,斬關,徑薄蠻所。蠻驚懼不知所出,自相紛拏。又五路兵並進衝擊,蠻顛踣蹂藉死無算,九絲遂平。先後下蠻寨六十有奇,燔營舍六千所,擒斬俘獲四千六百有奇,擒酋王三十六,招安三千六百,拓地四百里,獲銅鼓九十三面。省吾又請改戎縣為興文,即內官寨列雉為城,名曰「建武」 ,設總兵、兵備僉事坐鎮之,隸以安邊同知一、守備司一、坐營司一、守禦千戶所一、儒學一,其他阨塞悉設堡,守禦官兵則自瀘州衛中前二所徙置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