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8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八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八十五卷目錄

 蘇州府部藝文一

  招真館碑        梁簡文帝

  虎丘山序        陳顧野王

  建丑月十五虎丘山夜宴序 唐獨孤及

  南禪寺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 白居易

  吳郡詩石記         前人

  周先生住山記       令狐楚

  破山龍堂記        皮日休

  滄浪亭記        宋蘇舜欽

  吳江縣建利往橋記     錢公輔

  華山天池記         孫覿

  包山禪院記         王銍

  遊山錄          周必大

  三高祠記         范成大

  思賢堂記          前人

  行春橋記          前人

  題石湖別墅御書碑      前人

  丹陽公祠記         朱熹

  重修雅兒塔記        魏憲

  常平田記         龔頤正

  開支川記         程公許

  吳郡志序         趙汝談

  虹橋記          元虞集

  師子林菩提正宗寺記    歐陽元

  團溪記          楊維楨

  遊林屋洞記        明蔡羽

  消夏灣記          前人

  西華塘記          王㒜

  滄浪亭記         歸有光

  濬治婁江白茆港疏     夏原吉

職方典第六百八十五卷

蘇州府部藝文一[编辑]

《招真館碑》
梁·簡文帝
[编辑]

夫東瀛淥水,三變成田;西嶽靈桃,千年未子。尚以星 起牽牛,部首迢遞;律生甲子,氣數杳冥。況復上遊玉 清,損之又損;高排金闕,元之又元。豈言象之能詮?非 時節之所辨。海虞縣者,則虞農都尉,太康置其宰,境 有虞山。《越絕書》云:「巫咸之所出也。」高巖鬱起,帶青雲 而作峰;瀑水懸流,雜天河而俱灑。雖日門採藥之地, 楚望懷椒之歌,湯反流沙之魂,錦飭汾陰之鼎,無以 喻焉。其峰則有石城,石門虛峗自然,不度勾吳之馬, 神功挺起,豐似岡陵之畫。魏后冰城夜陣,權息長安 慈石浴鐵,暫流,較跡比期,優劣斯遠。道士沛郡張君, 諱道裕,字弘真,即漢朝天師陵十二代孫。天監二年 來止此岫,栖遁十有餘載。夜忽夢見聖祖云:「峰下之 地,面勢閒寂,宜立館宇,可以卜居。」裕師潘洪,隱始寧 四明山,無何有人耳長髮短,云從虞山招真治來。言 訖,忽然不見。潘馳信報君,君因辭山舊居,而以夢中 所指峰下之地,即以為治,故號招真。高臺迥立,有類 玉臺之山;長廊宛轉,還如步廊之岫。柱削芳桂,豈俟 開陽木飛。材選海檀,無勞豫章,神拔。黃庭司命之府, 有類玲瓏;米陵赤石之觀,同符洪敞。遠望仲雍,而高 墳蕭瑟,旁臨齊女,則衰壟蒼茫。蘚尋千仞之木,氣葉 星晷;華飛五香之草,形圖宮室。帷葉綵花,卷舒蹊逕, 陽桃侯棗,榮落喦崖。樹息金烏,簷依銀鳥。鳳將九子, 應吹能歌;鶴生七歲,逐節成舞。旭日晨臨,同迎若華 之色;夕陽斜影,俱成拂鏡之暉。玉礎微潤,應山雲於 高牖;嗚籟徐響,引和風於空谷。方當轉氣致柔,入無 為之境;周行不殆,窮混成之致。茅子算歸,輟轡無已; 魏姬宴罷,留駕不還。何止持節變淮南之金,傳符蒔 北鍾之稻,明月蛟龍之騎,驅之使𩰚;四銖七子之鏡, 引以成刀,散季齋之羽,起雄鳴之霧而已哉!乃為銘 曰:「玉龜二始,金書八會。道浹地心,功浮天外。故帝可 小,惟真能大。德起同塵,善生塞兌。物寶自然,人符交 泰。掩映綠蘿,穹隆紫蓋。僊治之美,此焉為最。雄柱千 步,陽臺百丈。水均下矚,山踰高掌。野寂雲興,琴繁山 響。升虹夕栖,豐雷朝上。元陽作石,竹龍成杖。書藏玉 匣,藥蘊銀筒。燒鉛雜鯉,折」桂和蔥。羽衣可服,雲駢《易 通》。斧柯雖朽,碑石無窮。

《虎丘山序》
陳顧野王
[编辑]

夫少室作鎮,以峻極而標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 貴。若茲山者,高不概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塿,淺異疏 林。秀壁數尋,被杜蘭與苔蘚;椿枝千仞,挂藤葛以懸 蘿;曲澗潺湲,脩篁蔭映,路若絕而復通,石將頹而更 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吳之勝壤。若乃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製。志由興作,情以詞宣,形言諧於《韶》 《夏》,名文暢於鍾律,由來尚矣,未有登高能賦,而韜斐 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節。故總轡齊鑣,競雕 虫於山水;雲合霧集,爭歌頌於林泉。於時風清邃谷, 景麗脩巒,蘭佩堪紉,胡繩可索。林花翻灑,乍飄颺於 蘭皋;山禽囀響,時弄聲於喬木。班草班荊,坐蟠石之 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酒,剪綠葉 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徑齊蹤,鎗然似共《九成》諧韻。 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

《建丑月十五虎丘山夜宴序》
唐·獨孤及
[编辑]

「方今內有夔、龍、皋、伊,以佐百揆,外有方叔、召虎,以守 四方。江海之人,高枕無事,則琴壺以宴友朋,笑歌以 展霞月,吾黨之職也。」我是以有今茲虎丘之會。巖巖 虎丘,奠吳西門,崒然如香樓金道,自下方而踴躍,鎖 丹霞白雲於蓮宮之內。會之日,和氣滿谷,陽春逼人, 巖煙埽除,肅若有待。余與夫《不亂行於鷗鳥》者,銜流 霞之杯,而群嬉乎其中,笑向碧潭,與松石道舊。兕觥 既發,賓主醉止,狂歌送酒,坐者皆和。《吳趨》數奏,「雲去 日沒,梵天月白,萬里如練,松陰依依,狀若留客。於斯 時也,撫雲山為我輩,視竹帛如草芥。」頹然樂極,眾慮 皆遣,於是奮髯屢舞而歡,今夕何夕?同者八人,醉罷 皆賦,以為此山故事。

《南禪寺千佛堂轉輪經藏石記》
白居易
[编辑]

《千佛堂轉輪經藏》者,先是郡太守居易發心,蜀沙門 清閑矢謨,吳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僝工檀主鄧子成 等,施財,院僧法弘等趨事,太和二年秋作開成元年 春,成堂之費,計緡萬藏與經之費,計緡三千六百。「堂 之中,上蓋、下藏。藏蓋之間,輪九層,佛千龕,綵繪金碧 以為飾。環藏蓋,懸鏡六十有二,藏八面,面二門,丹漆」 銅鍇以為固,環藏敷座六十有四,藏之內轉以輪,上 以柅,經函二百五十有六,經卷五千五十有八,藏成 經具之。明年,蘇之緇白徒聚而謀曰:「今功德如是,誰 其尸之?宜請有福智僧越之妙喜寺長老元遂禪師 為之主,宜請初發心人前本郡守白少傅為之記。」僉 曰:「然。」遂既來,教行如流,僧至如歸,供「施達嚫,隨日而 集。堂有羨食,路無饑僧。游者學者,得以安給,惠利饒 益,不可思量。師又日與苾芻眾升堂,焚香合十,指禮 千佛,然後啟藏發函,鳴楗槌,唱伽陀,授持讀諷十二 部經。經聲洋洋,充滿虛空,上下遠近,有情識者,法音 所及,無不蒙福;法力所攝,鮮不歸心。佻然《巽風》,一變 至道,所得功德,不自」覺知。由是而言,是堂是藏,是經 之用,信有以表旌覺路也;脂轄,法輪也;示火宅,長者 子之便門也;開毛道,凡夫之大竇也。亶其然乎?又明 年,院僧三詣洛都,請予為記。夫記者,不惟紀年月,述 作為,亦在乎辨興廢、示勸誡也。我釋迦如來有言:「如 一切佛及一切法,皆從經出。」然則法依於經,經依於 藏,藏「依於堂。」若堂壞則藏廢,藏廢則經墜,經墜則法 隱,法隱則無上之道幾乎息矣。嗚呼!凡我國土宰官, 支提上首,暨摩摩帝輩,得不虔奉而護念之乎?得不 保持而增修之乎?經有闕必補,藏有隙必葺,堂有壞 必支。若然者,真佛弟子得福無量,反是者,非佛弟子 得罪如律。開成四年二月二日記。

《吳郡詩石記》
前人
[编辑]

貞元初,韋應物為蘇州刺史,房孺復杭州,皆豪人也。 韋嗜詩,房嗜酒,每與賓友一醉一詠,其風流雅韻,名 播於吳中,或目韋房為「詩酒僊。」予始年十四五,旅於 二郡,以幼賤不得與游宴,尤覺其才調高而郡守尊。 以當時心言,異日蘇杭苟獲一郡足矣。及今自中書 舍人間領二州,去年脫杭印,今年佩蘇印,既醉於此, 又吟於彼,酣歌狂什,亦往往在人口中,則蘇、杭之風 景,韋、房之詩酒,兼有之矣,豈始望及此哉?然二郡之 物狀人情,與曩時不異,前後相去三十七年,江山是 而齒髮非,又可嗟矣!韋在此州,歌詩甚多,有《郡宴》詩 云:「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當時最為警策。今刻此 篇於石,傳貽將來,因以予《旬宴》一章亦附於後。雖雅 俗不類,各詠一時之志,偶書石背,且償其初心焉。寶 曆元年七月二十日蘇州刺史白居易題。

《周先生住山記》
令狐楚
[编辑]

先生姓周氏,名隱遙,字息元。宗其道者,號為太元先 生,汝南人也。抱天和沖澹之氣,舍至精潔朗之質,玉 冷泉潤,松高鶴閒,韜精守道,冥得真契,谷神既存而 長守,元關無鍵而不開。貞元初,遊蘇州吳縣之包山 林屋洞。秋八月,始於洞西得神景觀,訊其居者,曰:「距 此數里,世傳毛公塢。毛公道成羅浮,居山三百餘歲, 有弟子七十二人,聚石為壇,遺跡猶存。爾能勤求,吾 請導之。」既行,而蘿篠迷路,不知所往。先生瞑目久之, 逢一物焉,雙眸盡碧,毛色紫而本白,高數尺餘,隨而 行之,視迺鹿也,須臾乃跪止,若有所告,先生默記之 而還。至十九年冬,刜木鬋茅,奠厥攸居,得異石一方, 上有蟲篆,驗之即《毛公鎮地符》也。既而鑿戶牖以為 竇,有鶴銜弄冠裳,戲舞於庭砌。後得一井,香白滑甘溢為白泉。其旁得石池焉,深廣袤丈,陽驗陰伏,湛如 也。初先生嘗息於洞之南門中,神化恍惚,往往失其 所在。遇好風日亦來人間,將至必先之以雲鶴。其弟 子灑掃香室,俄而至矣。嗟乎,先生之體同乎無體矣。 不以晝夜更動息,不「以寒暑易纖厚。不食而甚力,走 及奔馬,全乎氣者也;雖飲而無漏,止如靈龜,外乎形 者也。鹿以導步,神柔異物也;符以存視,道契先躅也。 井泉去厲,昭乎仁也;池水不枯,齊其慮也。僊雲靈鶴 之驗,去來彷彿之狀,其必神行而智知乎?」予叔服膺 先生之門,二紀於茲,錄先生本,起命為記。凝神遐想, 直而「不遺。元和十三年八月,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令狐楚記。」

《破山龍堂記》
皮日休
[编辑]

《禮》,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恠物,皆曰神,祀 之宜矣。常熟,澤國也。風雨恠物,日作於民,在有其地 者,苟祀之至,民被其利;祀之不至,民受其禍。汝南周 君為令之初,夏且旱,禜其神於破山之澤,上果雨以 應。君曰:「受其賜,徒禜以報,不可也。」於是命工肖其像, 為宮以蔭之,著之於典,以潔其祀。於是風雨時,恠物 止,水旱不為厲,民經大荒,連歲以穰,其神之澤乎!凡 雩者,《春秋》之道皆書之,勤民之祀也日休。嘉其勤民, 故書。

《滄浪亭記》
宋·蘇舜欽
[编辑]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遊,旅於吳中,始僦舍以處。 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闢 之地以舒所懷。一日過郡學,東顧,草樹鬱然,崇阜廣 水,不類乎城中。並水,得微徑於雜花修竹間。東趨數 百步,有棄地,縱廣函五十尋,三向皆水也。矼之南,其 地益闢,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 錢氏有國近戚孫承祐之池館也。坳隆勝勢,遺意尚 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亭北碕,號滄浪 焉。前竹後水,水之陽又行無窮極。澄川翠幹,光陰會 合於戶軒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予時榜小舟,幅巾 以往,至則灑然忘歸。觴而浩歌,踞而仰笑,野老不至, 魚鳥共樂。形體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 反思向之汨汨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 此真趨,不亦鄙哉!噫!人固動物,情橫於內而性伏於 外,寓於物而後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 之,則悲而不開。唯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 有一失而至於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 既廢而獲斯境,安於沖曠,不與眾驅,因之復能見乎 內外得失之源,沃然有得,笑傲萬古,尚未能忘其所 寓,故用是以為勝焉。

《吳江縣建利往橋記》
錢公輔
[编辑]

出姑蘇城南,走五十里,民屋數百撮。然沙渚之上者, 今吳江縣也。東湖之流,貫城之中,隔限南北,橫可以 渡者,今吳松江也。隱然長虹,截湖跨江,便來濟往,安 若複道者,初作「利往橋」也。橋本無有。慶曆七年冬,大 理寺丞、知縣事李問、縣尉王廷堅,嗟邑民之陋,鮮慕 學者,將改立至聖文宣王廟,侈大,黌館以進。延諸生, 乃呼富民譬曉,以奉釋氏,不若助縣官興學。民始聽 且駭。居一日,心曉意解,驩然從命,遂輸緡錢數百萬。 未幾,詔禁郡縣不可新立學。二人胥與謀曰:「民既從, 財既輸矣,倘不能作一利事以便人,吾何以謝百姓?」 遂合傭僝工橋役興焉。東西千餘尺,市木萬計。聞者 異之,沮議百端,不兩月,功忽大就。即橋之心,侈而廣 之,構宇其上,登以四望萬景。在上曰垂虹亭,並橋之 兩涯各翼以一亭,而表橋之名於其下,使往而來者 可指以稱曰:「此某橋也。」初,縣城為江流所判,民半居 其東,半居其西,晨暮往歸,事無纖巨,必舟而後可,故 居者為不利。縣當驛道,川奔陸走者,肩相摩,櫓相接 也。卒然有風波之變,則左江右湖,漂泊無所,故行者 為不便。及橋之成,行者便而忘嚮所謂不便,居者利 而忘嚮所謂不利,議者皆舌強不敢發。噫賢人君子, 措一意,興一役,豈直為遊觀之美,登賞之樂哉?往往 有悅其景物清絕,脫落人世者,若居之利,行之便,則 茫乎其莫稱也。雖然,湖光萬頃,與天接白,洞庭荐碧, 夏月「秋風,囂滅埃斷,牛謳漁吟,喑嗚間發,榜聲櫂歌, 嘔啞互引,後盻前睨,千里一素,是亦足樂焉。」庭堅之 字曰「世美,精敏沈毅,顧其胸中不止乎佐一邑」李丞 仁厚通雅,喜其有能而信從之。視事幾數月,塗巷室 閭,新然一變。若是橋利大功博,可傳可記者,餘固不 可以一二書也。余觀今世人平居燕議時,孰不欲求 位以伸道?試縻以一職,則曰:「職小位隘,吾無以伸,惟 齷齪奉法,保己之不暇。」若世美盡力其任,不以小隘 自縶者,余未見也。嘻!常人能至哉!世美,余友也。欲余 之文以紀本末。余嘗學《春秋》太史氏法,乃書慶曆八 年六月二十八日,蘇州吳江縣初作利往橋成。

《華山天池記》
孫覿
[编辑]

東坡先生嘗謂雲龍山人張天驥曰:「子知隱居之樂 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世傳桃花源在人境中漁父所常遊,而武陵太守問途而不獲。《草堂移文》,勒 俗士之所駕,折輪掃軌而不得至焉。蓋巖穴之勝在 天壤間,非若仙山佛國有弱水流沙之隔,而雲物遮 藏,鬼神呵護。惟幽棲絕俗遁世之士所獨得,雖將相」 王公之貴,金錢可以編馬埒,明珠可以照車乘,而一 丘一壑,則不可擅而有也。余家晉陵,與吳門接壤,雞 犬相聞,牛羊之牧相交,果蔬五穀之壟相入,故舟車 所至,杖履所及。闔閭城長洲,苑崑山神運之殿,雲巖 虎踞之丘,西子響屧廊,吳王試劎石,靡不觀松江笠 澤蓴鱸之鄉,洞庭林屋橘柚之林,靡不遊。山中草木 魚鳥,往往知名。與夫僊翁釋子,漁樵隱逸,亦如舊識。 獨不知有華山天池者。按《圖經》:山距吳縣西六十里, 由絕嶺而上有大池,而榛莽蒙翳,磴道險絕,樵牧所 不至。郡人張君一日過其下,顧見茲山特出眾峰之 右,曰:「是必有異。」乃聚工徒,薙奧草,剪惡木,刳朽壤而 群石砑然,疏沮洳而鳴湍鏘然。升高而視鳥,背臨深 而觀魚。樂風雨之晨,雪月之夕,俯仰百變,爭效於前 後。於是負崖置屋,引水環之,蒔松檜,植蒲荷。藝菊玩 霜中之英,種梅愛雪中之色。垂釣而賦清流不必獲, 奕碁而度長日不必勝。或命舟,或杖策,意適則行,興 盡則止。無憂於其心,無責於其身,蓋無往而不自得 焉。宜乎南面之樂無以易此也。張君始作橫卷,命畫 工圖其跡,又自為文以傳於世。山容水光,了了在人 目中矣。昔柳子厚在永州,擇山水佳絕處,而得冉溪 居之。其後志西山之恠,特以為遊於是始。余雖老矣, 欲一日泛輕舟,從張君歷覽華山天池,庶幾得所謂 未始遊者。

《包山禪院記》
王銍
[编辑]

靖康元年夏五月,慈受普照禪師懷深住大相國寺 之六年,請還山,遍走江浙,最後得洞庭包山廢院,欣 然駐錫為終焉。計茲院自六朝初為勝地,梁天監中 始再崇葺。唐高宗賜名「顯慶」,為叢林庇千僧。政和中, 權豪撤以修其墳寺。淵聖皇帝詔復其名,而舊寺僧 法聰向師以請。既至山,令其弟子初主院事。然頹基 斷址,四顧荒寒,不數月,殿堂門與經室鐘樓皆具。師 平日未嘗求施,乃檀信自遠而至,唯恐弗受,於是禪 居靚深,巋然出雲煙之上矣。夫洞庭分東西兩山,院 在西山之巔,巨浸回環,四絕無地,天水相際,一碧萬 頃,風濤豪洶,旁接滄溟,藤蘿轇葛,橘柚虧蔽。所謂「煙 雲生於步武,陰晴變於几席,而水陸限斷,遠與世隔。 蓋江海之外,無際之山,孤聳於不測之淵,無踰此者。 東南號山水之富,此又東南百水所鍾之地也。斯院 之成,人與地稱,山川改色,來者瞻敬。雖師之達觀,一 視不眷眷於一居,然院之廢興歲月,與師居此本心 以傳永遠而無窮者,亦不可以不記。」時紹興二年。

《遊山錄》
周必大
[编辑]

五月丁亥日,范至能、顏休文相別於閶門外。唐致遠 聯舟遶城,望姑蘇館而過,八里至橫塘,又數里至黃 山,又數里過木瀆,遂至靈巖院。至能走价送薰香、松、 黃新茶,其簡云:「來日登天平,須扳援至遠公亭及諸 石屏處。」白雲泉,名在《水品》,其色凝白,蓋乳泉也。張又 新以虎丘石井,松江在第三第六而下,此泉未知如 何,試一別之。向壽老欲作亭泉上,及別築遠公亭寺 石上山路旁有石龜,極形似,向亦有名,近無知者。忠 烈廟具有文正以下畫像,挂壁謁之。丙辰早,升小車, 過天平山下,嶺甚峻,約數里至白雲寺,《圖經》云:「唐寶 曆二年置,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本遠公道場,今范文 正公功德院。寺有白樂天、蘇子美、王君玉、蔣希魯詩 刻,欲因致遠登山,而腳力頓疲,難之。然思至能簡中 語,恐遺恨他年。」遂奮衣右轉而上,酌白雲泉,甚白而 甘。躡石磴,至卓筆峰。峰高數丈,截然立雙石之上,附 著甚臲卼,疑其將墜。餘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備極奇 怪。行十六七里,石愈眾而力愈憊。乃循左徑訪石屋, 三面壁立,覆以二大石,少休,其中下至小石屋,一石 覆之。又下至飛來峰,高二丈,上銳下侈,微附磐石,前 臨崖谷,茲其異也。又東下遠公菴,一名「望湖臺」,正直 寺後。又下至五丈石,亦閣石上。次至頭陀巖,有蓋斜 蔽之。次至龜石,脊勢隱起,名不虛得。此山大抵皆石 也,瑰形詭狀,可喜可愕。今日適疲倦,又當暑,不能窮 其顛。「然郡人能至予之所至者寡矣,況遊客乎?」歸寺 欲拜文正及四子畫像,坐待魚鑰,移時,乃至明日,蓋 文正忌辰云。

《三高祠記》
范成大
[编辑]

乾道三年二月,吳江縣新作三高祠成。三高者,越上 將軍,姓范氏,是為鴟夷子皮;晉大司馬東曹掾,姓張 氏,是為江東步兵;唐贈右補闕,姓陸氏,是為甫里先 生。三君生不並世,而䲭夷子皮又嘗一用人之國,功 大名顯而去之。季鷹、魯望,蕭然臞儒,使有為於當年, 其所成就,固不可預度。要皆以得道見微,脫屣天刑, 清風峻節,相望於松江太湖之上,故天下同高之。而

吳江之人獨私得奉烝嘗,以誇於四方,若曰「此吾東
考證
家丘」云爾。邑大夫趙伯虛以故祠偪陋,將改作,鄉老

王份獻其地雪灘,乃築堂其上,告遷而奠焉,且屬石 湖范成大為之辭。噫!不有君子,其能國乎?今乃自放 寂寞之濱,掉頭而不顧,人又從而以為高,此豈盛際 之所願哉?後之人高三君之風,而跡其所以去為世 道計者,可以懼矣。至於豪傑之士,或肆志於軒冕,晏 安留連,卒悔於後者,亦將有感於斯堂而成大,何足 以述之?然屈平既從彭咸,而《叢桂》之賦猶招隱士。疑 若幽處林薄,不死而仙。況如三君,蟬蛻溷濁,得全於 天者?嘗試倚楹而望,「水光浮天,雲日上下,風帆煙篷, 飄忽晦明,意必往來其間,成大亦何足以見之?姑效 小山,作歌三章以招之焉。遂從而歌之。」歌曰:「若有人 兮扁舟,撫湖海兮遠遊。眾芳媚兮高丘,忽獨君兮不 可留。長風積兮波浪白,蕩搖空明兮南極一色,鏡萬 里兮鞭魚龍。列星剡兮下孤篷,渺顧懷兮斯路。與涼 月兮入滄浦。戰爭蝸角兮昨夢,一笑水雲得意兮垂 虹可以艤。棹。仙之人兮壽無涯,樂哉垂虹兮去復來。」 《載歌》曰:「若有人兮橫大江,秋風起兮歸故鄉。鴻冥飛 兮白鷗舞,吳波鱗鱗兮在下,嗟人胡為兮天地四方, 美無度兮吾之土。膾修鱸兮雪霏,登菰蓴兮芼之。水 仙續兮胥命。君可望兮不可追,頫倒影兮揮碧寥,娛 晏息兮江之皋。菉蘋堂兮廡杜若,一杯之酒兮我為 君酌。」又歌曰:「若有人兮北江之渚,披雲而晞兮沬煙 雨。菊莎兮杞棘,歲晼晚兮何以續君食?偭五鼎兮腥 腐,羞三泉兮終古。千秋風露兮歸來故墟,月明無人 兮蒼石與語。牛宮洳兮生蒲荷,潮東西兮下田一坡, 訪南涇兮鄰曲,山川良是」兮,丘隴多稼,九畹兮今其 刈,聊舂容兮茲里。是歲六月既望,書遺邑人,使習以 侑祠。伯虛請遂以為記。

《思賢堂記》
前人
[编辑]

吳郡治故有思賢亭,以祠韋、白、劉三太守。中更兵燼, 久之,遂作新堂,名曰「三賢。」其四年,當紹興辛巳,鄱陽 洪公始益以唐王常侍、本朝范文正之像,復其舊之 名亭者榜焉。先是公以歲五月,來臨吾州,繇州南鄙, 望洞庭,略具區觀,三江五湖之吞吐,波濤聒天,旁無 邊垠,而石堤截然浮于巨浸之上,若有鬼神之扶傾。 鯨鰲背負而涌以出也。暮夜人語,馬嘶匈匈不絕。公 固已語其人,思常侍之功矣。周覽原田,而相其溝防, 東南之播於江,東北之委於海者,脈絡釃通,堙蕪滌 涂。夏旱易以陂潦,水時至,不能齧渚涯,以決汙邪,荒 寒化為麥禾。起景祐,迄茲歲,無大浸於是。公又曰:「非 文正范公之勤其民者乎?」退而參《石記竹書之傳,詳 兩賢行事,尚什伯於此。韓退之名〈知言碑〉》王之墓隧, 謂治蘇最天下,蓋遺冊僅存於一隄,其變滅無攷者 不知幾也。文正自郡召還,遂參永昭陵大政,德業光 明,為宋宗臣。通國之誦,曰「文正公」,而不以姓氏行焉。 韋、白、劉之餘愛,邦人既已,俎豆之語,在舊碑尚矣。王 范風烈如此,且有德「於吳,宜俱三賢不沒,以為無窮 之思。」此堂之所為得名者,嘗謂士才高必自賢,位高 或不屑其官,世通患也。洪公,忠宣公之子,擢博學宏 詞第一,名字滿四海,餘二十年。既入翰林為學士,未 幾自列去,甫及里門,制書以左魚來矣。邦人度公且 上朝謁,莫能久私公也。然始至之日,咨民所疾苦,退 然不自居其智能。亟從掌故吏訪諸賢之舊,圖畫髣 髴,想見其平生。公既以道學文章名一世,顧有羨於 五君子者,意將跡其惠澤,講千里之長利,以膏雨此 民。彼憧憧往來,視桑蔭趣舍人裝者,慮安肯出此。夫 才高而不自賢,位高而滋共其官,盛德事也。斯堂法 應得書,會公使來,屬筆。紀歲月,成大世,占「名數。西郭 樂其州,多賢守令之不歉於古也。文正公又吾東家 丘焉,竊願記斯堂以誇鄰邦,以為邑子榮」乃不辭而 承公命。

《行春橋記》
前人
[编辑]

太湖應咸池,為東南水會,石湖其派也。吳臺、越壘,對 立兩涘,危風高浪,襟帶平楚,吾州勝地莫加焉。石梁 臥波,空水映發,所謂「行春橋」者,又據其會。胥門以西, 橫山以東,往來憧憧,行如圖畫間。凡遊吳而不至石 湖,不登行春,則與未遊無異。歲久橋壞,人且病涉,曏 之萬景,亦偃蹇若無所彈壓,過之歎息。富豪有力之 家,相顧環視莫恤,漫以諉之官。前知縣事陳益、劉棠 皆有意弗果作。淳熙丁未,諸王孫趙侯至縣,甫六旬, 問民所疾苦,則曰:「政孰先於輿梁徒杠者?」乃下令治 橋,補履石之缺,易藉木之腐,增為扶欄,中四周而旁 兩翼。是歲十二月鳩工,訖於明年四月。保伍不知,工 徒不預,邑人來觀,歡然落成而已。今「天下仕者,視劇 縣如鼎沸,屏氣怵惕,猶懼不既。侯於此時,從容興廢, 蓋亦甚難。四鄉之人不能出力傾助者,至是始有愧 心,則相與商略,他日作亭其上以憩,倦游者,尚庶幾 見之。今姑識治橋之歲月,亭成將嗣。」《書》云:「侯名彥真, 字德全,舊名彥能,隆興元年進士擢第後改今名。橋 成之明年,日南至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范成大記。

《題石湖別墅御書碑》
前人
[编辑]

「淳熙八年三月庚戌,制書擢臣居守金陵。閏六月丁 亥,朝行在所。庚寅,辭後殿。翌日既望,詔錫清燕苑中, 皇帝親御翰墨,大書『石湖』二字以賜。天縱聖能,游藝 超絕。典則高古,如伏羲畫,體勢奇逸,如神禹碑。日光 雲章,垂耀縑素,環列改觀,禁籞動色。臣驚定喜極,不 知抃蹈,昧死奉觴,上千萬歲壽。」奉寶書以出,越五日, 「至於石湖藏焉。石湖者,具區東匯,自為一壑,號稱佳 山水。臣少長釣遊其間,結茆種木,久已成趣。春秋時, 吳臺其陰,越城其陽,登臨訪古,往蹟具在,汙萊露蔓, 千七百餘年莫過而問者。」今猥以臣故,徹聞高清,天 光博臨,燕及荒野,由開闢來,未睹斯盛。裴度、李德裕 皆唐宗臣,綠野平泉,亦聲振當代,揆今所蒙無傳焉。 何物幺麼,獨冒寵赫,百身萬殞,莫能負戴。臣蒲柳蚤 秋,仕無補益縣官,倘腕脫不休,干止足之戒,則將上 累隆知,俯愧初服,臣用是懼。冀幸少日,遂賜骸骨,歸 老湖上,宿衛奎璧,與山川之神,暨猿鶴松桂,同在昭 回中,一介姓名,亦因是不朽。使後世之人,屬厭榮祿, 得全於桑榆,以無辱君賜,則陛下丕顯休命,不委於 草莽,庶幾報恩之萬一。臣既摩刻匾榜,又被之琬琰 以傳,且附著臣之《自敘》云爾。

《丹陽公祠記》
朱熹
[编辑]

平江府常熟縣學丹陽公者,孔門高弟子言偃、子游 之祠也。按太史公記孔門諸子,多東州之士,獨公為 吳人,而此縣有巷名「子游」,橋名文學,相傳至今。《圖經》 又言「公之故宅在縣西北,而舊井存焉。」則雖不復可 見,而公為此縣之人,蓋不誣矣。然孔子之沒以至於 今,千有六百餘年,郡縣之學,通祀先聖,公雖以列侍 從腏食,而其鄉邑乃未有能表其事而出之者。慶元 三年七月,知縣事、通直郎會稽孫應時乃始即其學 宮講堂之東偏作為此堂,以奉祀事。是歲仲冬長至 之日,躬率邑人、學士大夫及其子弟,奠爵釋菜,以妥 其靈,而以書來曰:「願有記也。熹惟三代之前,帝王之 興,率在中土,以故德行道藝之教,其行於近者著,而 人之觀感服習以入焉者深。」若夫勾吳之墟,則其虞、 夏五服,是為要荒之外。爰是自泰伯采藥荊蠻,始得 其民,而端委以臨之,然亦僅沒其身。而虞仲之後,相 傳累世,乃能有以自通於上國,其俗蓋亦朴鄙而不 文矣。公生其間,乃能獨悅周公、仲尼之道,而北學於 中國,身通受業,遂因文學以得聖人之一體,豈不可 謂豪傑之士哉!今以《論語》考其話言,類皆簡易疏通, 高暢宏達。其曰「本之則無」,雖若見詘於子夏,然要為 知有本也。則其所謂文學,固宜有以異乎今世之文 學矣。既又考其政事,則武城之政,不小其邑,而必以 《詩》《書》《禮》《樂》為先務,其視有勇知方、足民之效,蓋有不 足為者。至使聖師為之莞爾而笑,則其與之之意豈 淺哉?及其取人,則又以二事之細而得滅明之賢,亦 其意氣之感,默有以相契者。以故近世論者,意其為 人,必當敏於聞道,而不滯於形器,豈所謂南方之學, 得其精華者,乃自古而已然也耶?矧今全吳通為畿 輔,文物之盛,絕異曩時。孫君於此,又能舉千載之缺 遺,稽古崇德,以勵其學者,則《武城絃歌》之意於是在。 故熹喜聞其事,而樂為之書。至於孔門設科之法,與 公之所謂本、所謂道,及其所以取人者,願諸生相與 勉焉,以進其實。使此邑之人,百世之下,復有如公者 出,而又有以一灑夫「偷懦憚事、無廉恥而嗜飲食」之 譏焉。是則孫君之志,而亦熹之願也。公之追爵,自唐 開元始封吳侯,我朝《政和禮書》已號「丹陽公」,而《紹興 御贊》猶唐封,至淳熙間所頒位次,又改稱「吳公」云。

《重修雅兒塔記》
魏·憲
[编辑]

半塘壽聖浮圖按舊記云:晉義熙十一年名法華塔, 詔賜國材以建。由晉歷唐,距宋興,凡一再改建,歲久 寖壞。先君開府,覽之慨然,若契宿願,實始備焉。建炎 庚戌之亂,塔復廢。憲顧瞻餘燼,夕惕於懷曰:「此吾先 君所植德者也,疇敢不勉。」於是傾資度財,載加營繕。 紹興七年七月二日,工告訖功。初,道生法師有童子, 能誦《法華經》,死葬半塘。其後過客,夜聞誦經聲,跡之 莫見其人。旦視童子塚有青蓮花之異。塔建蓋權輿 於此,迨今幾八百年矣。而鳩工之始,役夫夜方寢,復 聞誦經聲琅然出塔,數夕不絕。嗚呼!異哉!僧了勤以 其事來告,因為之記。

《常平田記》
龔頤正
[编辑]

兩浙西路常平茶鹽使者。治平江,即府城東隅雙塔 壽寧萬歲禪院建祝聖道場,備極嚴奉。是院肇咸通 迨本朝雍熙創造雙塔,至道初賜以御書,遂更今額, 規模比舊新增。四眾歸仰,雲水坌集,為一大叢林。建 院之民王氏,捨負郭之田五百八十餘畝,食者日倍, 猶懼弗贍。紹熙二年,前太常丞徐公以新安高第,就 畀使者節,德意孚達,利興害除。會崑山屬邑宗王,有

田七千餘畝,沒入於官,一時貴近相先規取,公曉以
考證
令甲,皆不應,得命有司召佃如式,而長老德溥因以

千畝為請,公委有司給之,「抑權放勢,平訟息爭,而院 之眾資以無乏。禱祠之地,報上義深,非公其孰能之?」 德溥屬頤正記本末。公永嘉人,徐誼,字子宜,三年上 元日。

《開支川記》
程公許
[编辑]

天地間物之利於人者,水為大濬,畎距川,治遂達澮, 等級繩繩,聖人為利民計,其詳如此。後代因之。河渠 有書,溝洫有志,咸以利舟楫,沃膏腴,有不可一日廢 者。浙居東南,水踰於地,引以為田,厥土衍沃,姑蘇產 甲兩浙,枝邑常熟復甲姑蘇,即名可知已。有湖,昆承 江浦發源也,分為支川,橫貫於中,挾以東騖。周涇、團 塘、白茆浦、李王涇咸匯焉。南渡前,居甿占冒,脈絡弗 宣,乾弗克瀦,溢弗克洩,為𤰝畝大棘。百數十年間,鄉 耆豪右咸思開治,竟阻異議。淳祐癸卯,陶唐侯升班 過里,憫然嘆曰:「是川與諸涇交會,湖海喉噤,田里命 脈,湮閼礙絕乃爾,詎可因循顧忌,憚於疏鑿,俾穡夫 束手無計乎?」爰咨於眾,髦倪貴賤,聞言曲踴。謂非侯 不可,於是揆延袤。窊隆準,事物經始,於甲辰仲春 之七日。弗抑弗彊,群農坌至,因地順勢,高隄下畦,一 指顧頃,荷鍤雲如,鼓袂風動。侯表眾勞來,飲饁腆嘉, 咸勇於力,甫一月竣事。長四千尋,廣一丈,深倍於廣, 凡用工六千,糜泉粟若干。侯以為己任而營綜之。曩 据川之址,靳弗退聽者,侯一不校,割己產迂道代之。 繇是釃引泉流,灌輸千頃,堰岸雄固,遠邇混融,遂為 海邦永永利。自非侯材幹公敏,襟宇恢拓,疇克有成? 矧此川西北有鳳凰涇者,侯之高祖名節,朝請府君 故廬也。二子曰擴,曰振,聯巍科,躋膴仕,蟬聯弗絕。淳 熙間,其孫天台使君之嫌,以祖母言宜人丘壟在焉。 念河道壅淤,銳於疏導,不果。逮公凡三世,始克成其 志。先是學竺乾氏者,將浚長涇,有老者力止,曰:「時法 未可三十年後,自有地位中人來辦。」君子謂:玆舉嗣 先志侈後基孚眾願三者備矣。侯名字任道,府君 五代孫也。今為通直郎、舒城邑大夫。

《吳郡志序》
趙汝談
[编辑]

初,石湖范公為《吳郡志》成,守具木欲刻矣。時有求附 某事於集而弗得者,因譁曰:「是書非石湖筆也。」守憚 莫敢辨,亦弗敢刻,遂以書藏學宮。愚按風土必志尚 矣。吳郡自闔廬以霸,更數千百年,號稱雖數易,常為 東南大都會。當中興,其地視漢扶馮,人物魁偉,并賦 蕃溢,談者至與杭等,蓋益盛矣。而舊《圖經》蕪蔓失考, 朱公長文雖重作,亦略是,豈非大缺者何?幸此筆屬 公,條章粲然成一鉅典,辭與事稱矣。而流俗乃復揜 阨,使不得行,豈不使人甚太息哉!紹定初元冬,廣德 李侯壽朋以尚書郎出守,其先度支公嘉言,石湖客 也,是以侯習知之。及謁學問故,驚曰:「是書猶未刊耶?」 他日拜石湖祠,退從其家求遺書,得數種,而斯志與 焉,校學本無少異。侯曰:「噫信是已,吾何敢不力?」而書 止紹熙四年。其後大建置,如《百萬倉》《嘉定新邑》《許浦 水軍》《顧逕移屯》等類,皆未載,法當補。於是會校官汪 泰亨與文學士雜議,用褚少孫例,增所缺遺,訂其侻 譌,書用大備,而不自別為續焉。侯喜曰:「是不沒公美 矣,亦吾先人志也。」書「來,屬汝談序。」余病謝弗果。侯重 請曰:「吾以是石湖書也,故敢慁子,而子亦辭乎?」余不 得已,勉諾。客有問余曰:「或疑其書不盡出石湖筆,子 亦信乎?」余笑曰:「是固前譁者言也。昔八公徒著道術 數萬言,書標《淮南通典》,亦出眾力而特表杜佑。自古 如《呂氏春秋》,《大小戴禮》,曷嘗盡出一手哉?顧提綱何 人耳。」余聞石湖在時,與郡士龔頤正、滕𡷫、周南厚三 人者,博雅善道,古皆州之雋民也,故公數咨焉。而龔 薦所聞於公,尤多異論,由是作。「子盍亦觀益公碑、公 墓乎?載所為書,篇目可攷,子不信碑而信誕乎?且公 蚤以文名四方,位二府,余鄙何所繫重?」余特嘉夫侯 之不忘其先,能畢力是書以卒公志,而不「自表顯焉。」 是其賢非余言莫明也。抑余所感,則又有大此者焉。 方公書始出也,疑謗橫集,士至莫敢伸喙以白,曾未 四十年,而向之風波息滅,澌盡無一存者,書乃竟賴 侯以傳,是不有時數哉?然則世論是非,曷嘗不待久 而論定乎?此余所以重感也。余誠不足序,公姑以是 寄意焉,其亦可乎?否也,疑者唯服侯父子世儒有聞, 其治吳未期,百墜交舉。既上此職方氏將復刊《石湖 集》,與白氏長慶並行,為改命漕湖北矣。余故併志,以 申後覬焉。紹定二年十一月汴人趙汝談序。

《虹橋記》
元·虞集
[编辑]

吳郡內外皆鑿溝澮,納太湖之水以行舟,逾絕為梁, 經緯聯屬,其高卑修縮,視水大小。獨虹橋在閶門西, 跨官河,通驛道,為咽喉要處。水至橋下,匯為回淵,折 而東行,勢用剽悍。橋舊植以木而加甃,歲久腐撓,乃 今夏大霖雨遂壞,水陸並阻,民吏憂駭。縣長吏計會 役,大懼不即成。郡人鄧文貴詣官自言「架木非久計, 請捐己資以成之。」遂以八月乙丑,召工畫圖,盡撤其舊而新之。絕水下石,款密鍵固,纍起拱合,理緻無間, 下通圜空,涵水象月,引重過之,堅逾實地。泰定元年 十月成,凡用中統鈔十五萬貫云。夫鄭商犒牛,敵謀 遄阻,卜式輸財,漢用不匱。以一民而專有司之美,不 可無書也,故為備載不辭。

《師子林菩提正宗寺記》
歐陽元
[编辑]

姑蘇城中有林曰師子,有寺曰「菩提正宗」,天如禪師 之門人為其師創造者也。林有竹萬個,竹外多怪石, 有狀如狻猊者,故名師子林。且師得法普應國師中 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師子巖,又以識其授受 之原也。寺名「菩提正宗」者,帝師法旨與以是額也。其 地本前代貴家別業,至正二年壬午,師之門人買地 結屋,以居其師焉。因地之隆阜者,命之曰「山」,因山有 石而崛起者,命之曰「峰」,曰「含暉」,曰「吐月」,曰「立玉」,曰「昂 霄」者,皆峰也。其中最高,狀如狻猊,是所謂「師子峰。」其 膺有文,以識其名也。立玉峰之前,有舊屋遺墌,容石 磴,可坐六七人,即其地作棲鳳亭。昂霄峰之前,因地 窪下濬為澗,作石梁跨之,曰「小飛虹。」他石或跂或蹲, 狀狻猊者不一。林之名亦以其多也。寺左右前後,竹 與石居地之半,然而崇佛之祠,止僧之舍,延賓之館, 香積之廚,悉如叢林規制。外門扁曰「菩提蘭若。」安禪 之室曰「臥雲」,傳法之堂曰「立雪。」舊有柏,曰騰蛟,今曰 指柏軒;有梅曰臥龍,今曰問梅閣。竹間結茅,曰「禪窩」, 即方丈也。上供七佛,下施禪坐,間列八鏡,光相互攝, 期以普利見聞者也。大概林之占勝,其位置雖出於 天成,其經營實由於智巧,亦師之願力所成就也。予 聞師所說法,不設厓險,不輕揄揚,不自陳衒悟解緣 由,以啟學人,捷出蹊徑,故自中峰以來,化機局段,為 之一變焉。師舊多論建,有《楞嚴會解》若干卷,有《語錄》 《別錄〈剩語〉》若干卷行於世。師俗姓譚氏,吉之永新人, 浙江諸名山屢請主席,堅卻不受。遁跡松江之九峰 間,十有二年,道德日振,帝師與以「佛心普濟文惠大 辯禪師」之號。

《團溪記》
楊維楨
[编辑]

至正八年,歲在戊子,二月十有九日,鐵笛道人楊維 楨過崑山,燕顧懷英氏桃源之所。文士雅集,觴詠交 歡,凡美畢萃,蓋極一時之勝。興餘而返,忽思「月蕉瞿 先生逢祥肥遯海東之團溪」,不見者三年,遂偕野航, 姚文奐揚帆以造問焉。是日也,雲葉展空,煙花膩陌, 循鳳溪而下,及門談笑,步自團溪之陽,顧瞻周道,若 環帶然。地固卑而隘,中有隱君子之風,乃先生之居 在焉。觀東南若震澤諸水,道經戚浦,會歸於海。風濤 激蕩,沙岸日崩走,濱浦之人恆懼之,而先生則弗懼 且樂焉者。溪之左枕廛市,障戚水以便商者;右愬畎 畝,引瀝水以利耕者。先生處商農之間,筆耕墨莊,樂 踰農也;文售大方,樂踰商也。迺若細雨侵沙,波流若 縠,魚鳥沉浮,天光上下,先生則投竿而漁。涼月浸軒, 秋聲在樹,子鶴和鳴,人影相逐,先生則援琴而歌。於 乎溪之樂,人或見之而不知之,先生獨能知而樂之, 可謂得性情之正矣。故先生之弗欲起也,使道而進 焉,樂在廟廊;道而退焉,樂在山林。視桃源主者之樂 樂矣,孰有過於先生之樂乎。顧予鬢未華,尚圖一集, 以續愛汝「玉山草堂靜」之韻。向後俾覽者復有考於 茲焉。是歲三月朢日維禎記。

《遊林屋洞記》
明·蔡羽
[编辑]

丁丑五月十一日,通府盩厔焦公,備孝豐之警,事寧 且還。聞林屋洞之勝,期與三四士往觀。而羽與時林 霡未斂,客各求道取疾。有頃,咸會於洞門,天亦霽,有 小亭與門峙,從解冠履,釋方袍,為山行裝南行,繞丙 門,出於陽谷之上,趺於石壁。壁高盡見太湖之境。從 者曰:「前有曲喦。」複下壁攀木。行里許,次於喦畔。自亭 逮丙,逮陽谷,逮曲喦,皆五步一石,十步一潭。巉巉焉, 獸蹲淵淵焉,龍伏泉。㶁㶁行樹根,攬朽翳,去豐草,然 後得一伸足。靈祐道士曰:「此毛公壇水也。壇距洞且 十里,而南流出於洞門,大者成川,小者為潭為澗。」用 是茲山之樹青蔥堅翠,少花而多根。焦公有山水之 趣,與客嵌名喦中,還至亭下,從者已在洞半坂矣。靈 祐道士習於乘橇,橇以先驅,洞口微隘。稍前得夏屋, 穹然黑,颯然豎毛髮。左右請火,公命列炬壁間,下燭 瀦滷,上照銀屋,石鍾倒懸,無慮數十。夾屋為石床丹 竈,道士曰:「茲所謂金庭玉柱者也。」然距石樓神鉦尚 遠,道士鳴內鉦外奏樂,客各㨿床屑石鍾,仰䑛乳穴, 暑月如盛寒,如是者凡幾室,而室室不同。乃縱左右 各為嚮道,或之丙門,或之陽谷,屏處忽若斷絕,而無 不穿漏。惟之隔凡者久許,方有人聲。還報「火屢滅,不 能進。羽怪茲山大不踰他峰,而中包空洞,莫知攸際。 靈威丈人所言有無不可知,求諸隔凡以外,亦已異 已。果幽明之境殊,豈造化者是巧不得窺耶?」出洞門, 日已暝。煮石乳飲訖,各謝去。

《消夏灣記》
前人
[编辑]

山以水襲為奇,水以山襲,尤奇也。載襲之以水,又襲之以山,中涵池沼,寬周二十里,舉天下之所無,奇之 又奇,消夏灣是也。灣去郡城且不二十里,春秋時吳 王嘗從避暑,因名「消夏。」自吳迄今垂千年,遊而顯者 不過三五輩,其不為凡俗所有可知已。湖之峰莫大 於包山,山之峰莫大於縹緲,峰高不知其幾里,足袤 「五十里有畸也。」峰之南,水道三十里為苕溪,其弗能 與苕溪參者,諸巒抱其外也。苕之北,舟行三十里以 求縹緲峰,其不能與峰直者,亦諸巒為之拒也。四面 峰巒交萃,獨以一面受太湖,中虛如抱甕。其南列門 闕焉。由門闕東西盼西為龍頭山,其次為小洞庭,為 石蛇,為舍、為蕪、為鼠𩰚之石,不得而名焉。東為大小 明月灣,為石公,為澤為厥為三山,不得而名焉。「明月 之灣,其臂為梭山,厥土墳壚,厥產林禽鴨腳、櫻荈、柚、 柿、梨、栗、龍頭之屬;背為圻峰,厥土白礫,厥產玉石盧 橘。」中消夏之腹,印浮其上,乍有乍無,為眾安之洲。帆 落洲上,則四面環合,為屏為翰,聳妍效譎,以與縹緲 朝拱。峰之巔,有草無木,其麓多木無草,丹宮梵室,蒙 蔽林靄,鍾鳴鼓應,然後知仙釋之廬,魚行鳥過,形影 交徹,帆翔其上,而莫之知避也。夫地既異而處甚僻, 信乎遊者之難至矣。鄉使移而置之附郭,則攜壺觴、 秣車馬者,日不暇給。苟日不暇給,豈獨凡吾灣哉?人 將焦焦乎劍負以趨,萬物失所矣。夫造化無意者也, 設是灣如有意,鬼神之能不得與,非冥契其事,孰能 樂之?嗚呼!非惟世之人不得而樂,灣之人亦莫得而 樂也。予世居灣上,有所獨得,私志之。

《西華塘記》
王㒜
[编辑]

具區之水,浸五湖,際四郡。夫自禹功底定,而歷代因 之以為利。川分派別,瀦滀溉灌,為郡邑者,苟知導民, 使服田力穡則決渠為雨,荷插成雲,長我禾黍,以衣 食茲土者,嘗源源而不竭矣。抑或昧焉,濬之無其方, 防之失其備,則亢或致焦窘,庳或成汙澤,向所謂利, 乃反為害。此《西華石塘》之所為作也。西華在吳邑西 南兩舍許。其地瀕湖,環五十畝,皆沃壤,獨無以防止 水。警風駭浪,日三面至,漱腴成瘠。民罔攸濟,則相率 以告於邑。時京兆雍君泰知縣事,特軫念焉,重以成 化壬辰之秋,霪雨彌旬,吳、越諸州多被菑,而所謂「西 華」者特甚。君乃惻然躬履其地,審視咨度,揆日庀徒, 役工於水利所及之民,採石於湖中旁近之山,凡廩 食之費,皆取諸公帑羨錢,而毫末不以事。規以癸巳 二月肇工,閱月而成,凡為塘三千一百丈有奇,博其 趾廣十尺,而殺其上廣八尺,高如其上之數。自其東 褚山望之,圍環綿亙,以屬於其西林峰之麓。所謂「五 千畝」者,皆在所畢護,以保其故壤。且更闢湖壖之地 得二百畝,以斥鹵為新畬。塘成而是夏復澇,西華之 民芟耨自如,風蓑雨笠,歌呼隴畝間,以為吾農之所 以得遂西成之望者,皆君之惠也,盍記之?邑諸生吳 鳴翰遂疏其事來請記。予聞之曰:「善為政者,惟在因 民之所利而利之也。蓋水土本天地自然之利,以養 人者也。然嘗待人而其利始溥;不利則求利未得,而 害已」為民病矣。此白渠之興利,偃虹堤之捍患,之所 以有聞於後世也。然昔猶二事也,君一舉兼得之,不 惟無患,而且獲利,不惟為備於一時,而且垂惠於悠 久。使此石不磨,則《魏史》起所謂「仁智之可法」者,豈獨 河內之民之有賴哉?治邑多著勞蹟,如鑿穹窿山渠 以溉上田,置閘以滀洩水,皆利民事也,宜牽聯得書。

《滄浪亭記》
歸有光
[编辑]

浮屠文瑛,居大雲庵,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 子記吾所以為亭者。」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 吳中,治南園於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亭 於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 最後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有庵以來二」 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於荒殘滅沒之餘, 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 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泰伯、虞仲之 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 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鏐因亂攘竊,保有吳、 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 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 可以見士之欲垂名于千載之後,不與其斬然而俱 盡者,則有在矣。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 浪僧」云。

《濬治婁江白茆港疏》
夏原吉
[编辑]

「浙西諸郡,蘇、松最居下流。太湖亙數百里,受納杭、湖、 宣、歙諸州溪澗之水,散注澱山等處以入三江。頃為 浦港堙塞,匯流漲溢,傷害苗禾。拯治之法,要在浚滌 吳淞江諸浦,導其壅滯,以入於海。」按吳淞江舊袤一 百五十餘里,廣一百五十餘丈,西接太湖,東通大海。 前代屢浚屢塞,不能經久。自吳江長橋至夏駕浦,約 「一百二十餘里,雖云通流,多有淺狹。自夏駕浦扺上 海縣南蹌浦口,可百三十餘里,湖沙漲塞,已成平陸欲即開浚,工夫浩大,灔沙泥淤,浮泛動盪,尚難施工。」 臣因相視得嘉定之劉家港,即古婁江,逕通大海;常 熟之白茆港,徑入大江,皆係大川,水流迅急。宜浚吳 淞南北兩岸安亭等浦,引太湖諸水入劉家、白茆二 港,使直注江海。又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要道,今下 流壅遏難疏,旁有范家浜至南蹌浦口,可徑達海,宜 浚令深闊,上接大黃浦以達湖、泖之水,此即《禹貢》「三 江入海之跡。每歲水涸時,修築圍岸,以禦暴流,如此 則事功可成,於民為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