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7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七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七十二卷目錄
南康府部彙考六
南康府古蹟考二〈墳墓附〉
南康府部藝文一
東林寺題名記 唐顏真卿
遊褒禪山記 宋王安石
遊薌林盤園記 范成大
白鹿洞記 呂祖謙
南康府城碑記 明費宏
建昌縣城記 張鏊
南康府部藝文二〈詩〉
遊斜川〈有序〉 晉陶潛
石壁精舍 宋謝靈運
屈突明府廳壁 唐李白
醉石 顏真卿
贈元集虛隱居 白居易
呼渡亭 前人
元妙觀 前人
建昌晚渡 韋莊
過雲居寺元福上人舊居 皮日休
南康阻陟 許渾
三峽橋 宋蘇軾
李氏山房 前人
六老堂 蘇轍
昭德源 朱熹
臥龍庵 前人
群仙谷 明太祖
五老峰 曾棨
杏林 前人
開先寺 羅洪先
送劉贊府之官都昌五十韻 宋濂
南康府部紀事
南康府部雜錄
南康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八百七十二卷
南康府部彙考六
[编辑]南康府古蹟考二〈墳墓附〉 府志
[编辑]本府。〈星子縣附郭。〉
晉陶靖節墓 在縣北三十五里。明正德七年,提學李夢陽清出墓于西陽山,置田以備祭祀,命其後瓊領之,以陶時亨補郡學生員。至今代有祀生。墓西南為「靖節書院。」
唐何乾耀墓 在府西一十里。乾耀,唐侍郎,後隱廬山,歿葬于此。
宋劉凝之墓 在府西少府嶺下能仁寺側。凝之名渙,春秋祀以「特羊。」
孔文仲墓 臨江人。仕宋為中書舍人,卒,歸葬南康。蘇軾撫其柩曰:「世方嘉軟熟而惡崢嶸,求勁直如吾經父者,今無有矣。」
孫史館墓 在白鹿洞後。公名冕,皇祐中,乞白鹿洞為歸老之地,詔從之,卒葬于此。
黃西坡墓 在縣治西古山。萬曆間,知縣陳經立碑「表之。」
馮孝女墓 在郡北顏家山後。女名素真,割股愈父病。宋郡守陸德輿表其墓。
陳賓客墓 ,在白鹿洞側。名選。登祥符進士,為太子賓客,卒葬于此。
錢聞詩墓 宋為南康太守,入籍于此,子孫家焉。墓在西湖,因名「錢家湖。」
李萬卷墓 在白鹿洞口。宋元祐間,讀書于白雲菴。登進士,仕至相,卒葬于此。
黃灝墓 在府治南錢家山。灝,都昌人,登隆興進士,卒諡《文簡》。
張叔夜墓 在府治東三里拱亭廟後。宋靖康時,張叔夜為南道總管,其子伯奮、仲熊帥師勤王,從淵聖北遷道中義不食粟,卒歸葬于此,封「忠確公。」
姚夫人墓 紹興七年丁巳夏四月,京湖宣撫使岳飛乞終喪制,「奉其母姚太夫人還葬廬山。」 今地無考。
吳侍郎墓 ,在縣西南四十里。名愈,南渡時人,官兵部侍郎。明正德十四年,宸濠叛,盜發其墓,郡守羅輅得遺骸而掩之。
元黃節菴墓 在郡北五里牌左。名異,號「節菴。」 至元間舉進士,仕為道源山長。
明余侍講墓 在府西南五里西古山麓。甘烈女墓 在少府嶺下。正統間,值逆濠變,義不辱,投玉京潭而死。知縣張煥文「立碑。」
陶尚書墓 在縣東北定山嶺,諭葬。
陶孝子墓 在縣演武亭前,知縣陳經立碑《都昌縣》。
晉陶母墓 在縣治西石壁精舍之側,晉陶侃母也。又九江府亦有陶母墓。
宋江母墓 ,在治東四十里陽儲山。江丞相祖母葬于此。
吳尚書太沖墓 ,在縣北七十里白鳳鄉。吳都官墓 ,在縣北七十里。長城名舉,沖之從弟也,仕至都官員外郎。
劉彥誠墓 在縣東六十里。仕宋諡「武忠」 ,敕葬于此。
江丞相墓 在縣東六十里石沙灣,名「萬里。」 度宗時拜右相,卒諡「忠文。」
陳澔墓 ,在縣北清化鄉馬陂坂。公潛心理學,翰林學士虞集題曰:「歸經陳先生之墓。」 今尚有喬松六十餘株,墓後基址一片見存。
邵中丞慶墓 ,在治東三十五里,「宋敕葬。」 邵學士棠墓 ,在治東七十里行孝鄉。「宋敕葬。」 柳布政芳墓 ,在治東。
余侍御濂墓 ,在治西四十里安定廟前。邵副使遵道墓 ,在治東十里匯澤鄉一都。于同知廷春墓。
徐僉事相墓 ,在治北九十里白鳳鄉三十八都曾家山。
江黃門一川墓 ,在治東五十里八都,高塘廟西。
黃知州荒中墓 ,在治北四十八都月家嶺。徐通判之麟墓 ,在治北三十八都白鳳鄉之大石觜。
陳同知中烈墓 在城東三里黃家堰。狀元朱之藩撰,有《墓表》。孫文鴻建。有「竹溪書舍。」
邵參軍卓墓 ,在治東十里一都大寧池西。邵廉訪仁傑墓 ,在治東七十里新城鄉六都沙塘坂之陽。黃刺史中南墓 ,在治東南界石。
「曹尚書彥約墓 」 ,在治北龜山。
于指揮光墓
熊御史節墓 ,在治東。
向翰林惟善墓 ,在治北。
邵御史嵩墓 ,在治北五里匯澤鄉雙衝山。江都督福墓 ,在治西北。
黃州判坤墓
詹事正全覺墓 ,在治南。
陳知縣學繼墓 在治西北十五里櫪田城山廟下東、中觜。翰林蔡毅中撰有《墓表》。
徐州判周烈墓 在治北六十里三十七都交椅山。
余尚宗墓 ,在治西北二十五里樟樹嶺。邵知縣傳一墓 ,在治北六十里三十八都徐江橋花園觜。
黃屯田糾錄參軍伸文墓 在城東十里赤石嶺。
邵翰林著作郎艮墓 ,在治東四十里長寧鄉十三都邵家沖。
建昌縣
漢昌邑王墓 ,在縣西北六十里。昭帝封賀為昌邑王,卒葬于此。
南北朝司馬暠墓 在縣東二里。南北朝仕陳,為大中大夫。舊《志》載司馬延義墓亦在焉。唐宜春丞熊仁瞻母墓 ,《史》載孝子歸義鄉人。母喪,卜兆縣西。其地岡巒峻險,喪轝難至。瞻念非水道不可達,誓掘地為川,通江流。會天大雨,水自墓旁近地出川,與江流相接,舟得達。既葬,廬墓六年,有慈烏來巢。江西觀察使路嗣恭上其事,敕表其門。
熊孝子墓 在縣北三十里。即唐孝子熊仁瞻也。
宋李燔墓 在縣西北三里蔣家塘。紹興初登進士,卒諡「文定。」
李公擇墓 ,在縣西北十六里軍山。登皇祐進士,黃太史庭堅題其墓。
田太師墓 在縣北新城鄉,宋太史田泰琳。陳晉公墓 在縣東二里。即宋陳恕也。
董有林墓 ,在縣北三十里。
呂炎墓 在歸義鄉大嶺。與弟燾煥同遊朱子之門,學成,隱居弗仕。
謝之艮墓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艮本開封人,避北兵於廬山。仕宋,累贈太史、周國公。
王襄敏公墓 在縣西甘泉鄉。公名韶,字子純,登嘉祐進士,拜觀文殿學士,尋拜樞密副使,諡「襄敏」 ,卒葬于此。
元進士雷起龍墓 在歸義鄉北山之麓。魏尚書墓 名源,在縣西六十里甘泉鄉安義縣。
許旌陽父墓 ,在羅漢峰,縣東四十里依仁鄉洪坊黃氏墓 ,在龍頭岡,縣南二十里。
鎮撫張崧墓 在睡虎山縣東二十里卜鄰鄉。副使周志偉祖銘墓 在陽潮山縣西七里。翰林黃元齡墓 在瓦岡山縣南二十里南昌鄉。
舉人周希貴、周邦輔祖墓 在猛虎山縣北五里。
樊一真人兄弟墓 ,在鯉魚山縣東十里。《南宋徐安裕誌》。
御史郭節高墓 ,在白蓮山縣西南二十七里,知縣毛銳祖墓 ,在鳳凰山縣東十里。
魏知事墓 ,在馬山縣北三十里卜鄰鄉。布政黃祺合墓 ,在襲陽岡縣南二十里。副使周志偉墓 ,在大寧莊縣東七里石坊。文學魏韶父墓 ,在蟠龍山縣北十五里。
南康府部藝文一
[编辑]《東林寺題名記》唐·顏真卿
[编辑]唐永泰丙午歲,真卿以罪佐吉州。夏六月壬戌,與殷 亮、韋柏尼、賈鑑同次於東林寺,則同愔、熙怡二公,惠 秀、正義二律師,泉、楊鷫存焉。仰廬阜之鑪峰,想遠公 之遺烈,升神運殿,禮僧伽衣,睹生法師麈尾扇,謝靈 運翻《涅槃經》,貝多梵夾。忻慕之不足,聊寫刻於李、張 二公、耶舍禪師之碑側。
《遊褒禪山記》宋·王安石
[编辑]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趾,而卒 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 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 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猶 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 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 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雖好遊者 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 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入又深,則其至又 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 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 夫遊之樂也。於是予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 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 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 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至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 者,亦不能至也。有志復有力,而又不隨以怠於幽暗 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 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於仆碑, 又以悲乎!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何可「勝道也哉。」
《遊薌林盤園記》范成大
[编辑]《薌林》,故侍郎向公伯恭所作。本負郭平地,舊亦人家 阡隴,故多古木修篁,林堂皆為樾蔭所迫,森然以寒。 宅旁入圃中,步步可觀。梅臺最有思,叢植大梅,中有 小臺,四面有澀道梅,皆交枝覆之。蓋自梅洞中躡級 而登,則又下臨花頂,盡賞梅之技矣。企疏堂之側,海 棠一徑,列植如槿籬,位置甚佳。諸子復葺牆後園池 搴芳諸亭,大率無水,僅有一派入園,作小池及澗泉 之類,所謂「虎文」者,亦不能祥考。出薌林對門,又有荒 園,中有古巖桂,大數圍,江鄉無雙者。「盤園」者,前湖南 僧任詔子嚴所居,去薌林里許,始為酒家,有古梅盤 結如蓋,可覆一畝,枝四垂,以木架之,如坐大酴醾下。 子嚴以為天下尤物,求買得之。時薌林尚無恙,亦極 嘆賞,勸子嚴作凌雲閣以瞰之。梅後坡隴畇畇,子嚴 悉進築焉。地廣過薌林,種植大盛。桂徑、梅坡,及其繁 蕪,但亦乏水。當窪下處作池,積雨水而已。周旋兩園, 遂以抵莫。始余得吳中石湖,遂習隱。翰林。周公子充 過之,曰:「吾行四方,見園池多矣,如薌林、盤園,尚乏此 天趣。登臨之美,甲於」東南矣。併記於此。
《白鹿洞記》呂祖謙
[编辑]慨然顧其僚曰:「是蓋唐李渤之隱居,而太宗皇帝驛 送《九經》,俾生徒肄業之地也。」書院創於南唐,其事至 鮮。我太宗於迅掃區宇、日不暇給之際,獎勸封植,如 恐不及規模遠矣。中興五十年,釋老之宮圮於寇戎 「者,斧斤之聲相聞,各復其初。獨此地委榛莽,過者太 息,庸非吾徒之恥哉?郡雖貧薄,顧不能築室數楹,上 以宣布本朝崇建人文之大旨,下以續先賢之風聲 於方來乎?」乃以書命祖謙,竊記其成。祖謙竊嘗聞之 諸公長者,國初斯民,新脫五季鋒鏑之阨,學者尚寡。 海內向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 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嶽麓、睢陽及是洞為尤 著,天下所謂「四書院」者也。祖宗尊右儒術,分之官書, 命之祿秩,賜之扁榜,所以寵綏之者甚備。當是時,士 皆尚質實,不新奇,敦行義而不偷,守訓詁而不鑿,雖 學問之淵源統紀或未深究,然甘受和、白受采,既有 進德之地矣,慶曆、嘉祐之間,豪傑並出,講治益精。至 於河南程氏、橫渠張氏相與倡明正學,然後三代孔 子之教,始終條理於是乎可考。熙寧初,明道先生在 朝,建白學制、教育、考察賓興之法,綱條甚悉。不幸王 氏之學方興,其議遂格,有志之士未嘗不歎息於斯 焉。建炎再造,典型文獻,寖還舊規,格論緒言,稍出於 毀棄剪滅之餘,晚進小生驟聞其語,不知親師取友 以講求用力之實。躐等凌節,忽近慕遠,未能窺程、張 之門庭,而先有王氏高自聖賢之病如是,洞之所傳 道義者或鮮矣。然則書院之復,豈苟云哉?此邦之士, 蓋相與緝先儒淳固慤實之餘風,復《大學》「離經辨志」 之始教,由博而約,自下而高,以答揚熙寧開迪樂育 之大德,則於賢侯之勸學,斯無負矣。至於考方志,紀 人物,亦有土者所當謹。若李濬之之遺跡,固不得而 略也。侯於是役重民之勞,賦功以狹,率損其舊十七 八,力不足而意有餘矣。興廢始末,見於當塗郭祥正 所記者,皆不書。
《南康府城碑記》明·費宏
[编辑]《春秋》書城築數十傳為慎土功,重民力,故雖時必書, 然《虎牢》之書,又特責鄭之不能有。蓋地有所必據,城 有所必守。虎牢巖邑,可以阻荊楚,制諸侯。而鄭之君 臣乃忽焉弗圖,卒以資敵取侮,豈足與論王公設險 之義哉?南康前瀦彭蠡,後擁匡廬,控楚引粵,為江右 喉襟。地。愬之前代無城,我朝九江置戍,聲援相及。恬 嬉既久,牙孽莽伏,變起倉卒,則保聚罔所恃焉。前此 北寇南侵,浮江奄至,守者瘁於防遏,民苦焚掠。太守 陳侯時雨至,每慨然念之,曰:「吾朝廷守土吏也,守之 不固,責將誰諉?」乃請於巡撫都御史孫公燧、巡按御 史屠公僑題其議,皆以罰鍰帑金佐之。募工伐石。築 城,始於戊寅正月,明年五月城成,門五。潯陽、彭蠡、建 昌、匡廬、星子也,而疏水之關附焉。環郭箭樓三十有 二,其周千丈,其高二丈,形勢壯偉,足以保障,基址堅 固,可圖永久,侯之功於是大矣。侯以正德丁卯由中 臺來,未幾以憂去,壬申復來。「前後在任十餘年,嘗築 土垣,堙山實壑,輒壞於雨,易以巒石,壞於雨者,又過 半焉。及是功乃就緒」,士民德侯,欲後之人知所由始 而圖其終,乃造於侯曰:「此城古無,而創於今,當紀之 貞珉,以垂不朽。」侯爰走使徵余記,侯持己服官,老成 謹厚,政先惠利,務實遠名,久益孚於上下。故屢興大 役,民不怨讟。侯之功澤,山崇水深,又何俟於余之書 之耶?余獨有感焉。使侯不久於茲郡,則雖志於城築, 亦無「由盡其經畫之才,無憂民之誠,則雖才足以有 為,亦未必勤勞官事,如此其匪懈也。是知用世者必 誠與才合,而用人者必久任以責其成,夫然後天下 之功可立,而天下之民可安矣。」此則余所欲書而不 容已焉者也。侯名霖,字時雨,弘治癸丑進士,治郡多 美政,屢膺薦剡,城特其一事耳。相侯者,同知張君祿, 通判蔡君讓、余君椿,推官王君詡及星子令王淵之 云。
《建昌縣城記》張鏊
[编辑]嘉靖壬子海倭之亂,倡於浙之黃巖,明年延及於蘇 吳,又明年,及淮揚,次及閩及廣。積十數年,山寇從作, 東南數千里,輿服無間焉。吾江右外閩廣疆土,殘者 半之。於是當事者以緩急議攻守。建昌縣屬南康,界 鄱湖上游,控修江諸阜,去洪四舍,洪所恃北門也。又 孔道旱衛尤當亟者。辛酉秋,都御史滁陽胡公,以文 武材來督江西軍事,乃下令申飭四封郡縣之無城 者,凡事使臺諸君分總之。參政王君應時、僉事盧君 岐嶷城建昌。「建昌城為門四,為敵臺三十六,為水門 二,為耳門一,南北延袤丈三百餘,東西倍之。費出於 官若干,民以義助者十倍之。雇值於官若干,輸力者 亦十倍之。」諸他材石器料無算。督工以同知楊子侃、 縣丞查鴻,工始於明年壬戌三月,訖於是年十月。無 侵漁之吏、無告勞之民,崇飾煥然,邑以和會。維時公 獻奇捷,諸郡縣皆肅清;乃大被褒恩,晉少司馬,領鎮如初。而建昌之民德公世世無斁,戴生煥來徵予文 為記。
南康府部藝文二〈詩〉
[编辑]《遊斜川》〈有序〉 晉陶潛
[编辑]「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閒美。與二三鄰曲,同遊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於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無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爾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紀里鄉,以紀其時日。」 詩曰:
開歲倏五日,吾生行歸休。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遊。 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流。弱湍馳文魴,閒谷矯鳴鷗。 迥澤散遊目,緬然睇曾丘。雖微九重秀,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引滿更獻酬。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中腸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
《石壁精舍》宋·謝靈運
[编辑]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澹忘歸。 出谷日上早,入舟暘已微。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越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
《屈突明府廳壁》唐·李白
[编辑]陶令八十日,長歌《歸去來》。故人建昌宰,借問幾時迴。 風落吳江雪,紛紛人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為君開。
《醉石》顏真卿
[编辑]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徂擊不肯就,捨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自以公相後,每懷宗國屯。 題詩甲子歲,自謂羲皇人。手持《山海經》,頭帶漉酒巾。 興逐孤雲外,心隨還鳥泯。
《贈元集虛隱居》白居易
[编辑]聲來枕上千年鶴,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慇懃留客 宿,魚鮮飯細酒香濃。
《喚渡亭》前人
[编辑]建昌江水縣門前,立馬教人喚渡船。好似當年歸蔡 渡,草風花雨渭河邊。
《元妙觀》前人
[编辑]巖白雲尚屯,林紅葉初隕。秋老引閒步,不知身遠近。 夕役靈洞宿,臥覺塵機泯。名利心既忘,市朝夢亦盡。 暫來尚如此,況乃終身隱。何以療夜飢?一匙雲母粉。
《建昌晚渡》韋莊
[编辑]月照臨官渡,鄉情獨浩然。鳥棲彭蠡樹,月上建昌船。 市散漁翁醉,樓深賈客眠。隔江何處笛,吹斷綠楊煙。
《過雲居寺元福上人舊居》皮日休
[编辑]重到雲居獨悄然,隔窗窺影尚疑禪。不逢野老來聽 法,猶見鄰僧為引泉。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間空帶舊 茶煙。南宗弟子時時到,泣把山花奠几筵。
《南康阻陟》許渾
[编辑]晴灘水落漲虛沙,灘去秦吳萬里賒。馬上折殘江北 柳,舟中開盡嶺南花。離歌不斷如留客,歸夢初驚似 到家。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三峽橋》宋·蘇軾
[编辑]「吾聞泰山石,積日穿線溜。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鬥。」 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右。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 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狖。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 空濛煙雨間,澒洞金石奏。彎彎飛橋出,瀲瀲半月彀。 玉淵神龍近,雲雨亂晴晝。垂瓶得清甘,可嚥不可漱。
《李氏山房》前人
[编辑]偶尋流水上崔嵬,五老蒼然一笑開。若見謫仙煩寄 語,匡山頭白早歸來。
《六老堂》蘇轍
[编辑]五老高閒不入城,開軒肯為使君迎。座中不著《閒賓 客》,物外真成六弟兄。
《昭德源》朱熹
[编辑]景幽人跡少,惟有此源長。水接天池綠,花分繡谷香。 僧閒多老大,寺古半荒涼。都怪尋山客,何由到上方。
《臥龍庵》前人
[编辑]空山臥龍處,蒼峭神所鑿。下有寒潭幽,上有明河落。 我來愛佳名,卜築尋幽壑。永念千載人,丹心豈今昨。 英姿儼繪事,凜若九原作。寒藻薦芳馨,飛泉奉明酌。 公來識此意,顧步慘不樂。抱膝一長吟,神交付冥漠。
《群仙谷》明·太祖
[编辑]匡廬之巔有深谷,金仙弟子巖為屋。鍊丹利濟幾何 年,朝耕白雲暮種竹。
《五老峰》曾棨
[编辑]廬山高哉倚窮昊,中有五老峰更好。蒼然屹立開闢初,從此巉巖盡稱老。憑誰削出金芙蓉,黛光半落青 天中。東南培塿不可數,環繞只與兒孫同。我生幾度 過湖曲,五老容顏相見熟。安得龐眉住此山,偃仰峰 頭號為六。
《杏林》前人
[编辑]「董仙昔日家何處?云在芙蓉峰下住。」當時種杏盡成 林,歲歲開花萬千樹。藥爐九轉成丹砂,乘雲飛上太 清家。回看杏樹宛如昨,東風處處蒸紅霞。春雲壓地 花圍屋,秋實連山虎收谷。卻笑蘇家橘井泉,一酌寒 流不堪掬。
《開先寺》羅洪先
[编辑]南朝古寺幾銷沉,猶有廬峰送夕陰。瀑濺雲霞常掩 映,山含風雨易蕭森。讀書臺沒螢仍照,洗墨池荒草 自深。世味年來枯澹久,不逢陳跡亦灰心。
《送劉贊府之官都昌五十韻》宋·濂
[编辑]「都昌古鄡陽,舊號為江國。右拒落星灣,左據彭蠡澤。 巖霏朝散赬,川景時眩白。居然風氣會,生聚密如織。」 名區列象犀,高樓發簫篴。酒帘杏花園,漁市蘋洲柵。 盛極理必衰,楚氛忽陵斥。連雲六千家,一炬半天赤。 積屍成坡陀,凍血凝洛澤。琴瑟髑髏語,多在風雨夕。 今春疆理復,盡出將軍力。廟堂遣良令,划茅辨街陌。 生茨四五椽,足憩王喬舄。日出綰銅章,瞠目銷岑閴。 隸卒瘦如竹,見人猶辟易。似聞庭除間,夜有黑虎跡。 又煩劉贊府,共樹懷柔績。定知灰籥應,豈假龜墨食。 贊府實奇才,不用髯如戟。玉立偉丈夫,見者改顏色。 文字五千卷,腸胃覺充塞。摛詞奪春花,豔豔美堪摘。 吟酣或揮翰,龍蛇出肘腋。陰靈助變「化,凌厲意慘黑。 人諤勝璵璠,自謂聊戲劇。兼攻刑法家,儒術其緣飾。 應能不負丞,奇略肥民瘠。牆陰或藝桑,中丁皆襏襫。 勿羨翻經臺,學著登山屐。可憐康樂公,卻類彌天釋。 勿升元辰山,去踏馬蹄石。丹竈白草秋,青鳥書難覓。 勿棲五柳館,驚見元亮宅。」仕隱各有心,忘世非良則。 當如陳大夫,樹陂壽「民脈。令名垂無窮,晴波共洋溢。 我辭固強聒,君子宜慎擇。時當九月交,涼氣壓離席。 黃花如窺人,啼蛩似留客。新蟹斫金腴,甘釀拍瓊液。 飲餘志慨慷,狂語忘岸幘。執手立沙頭,欲別貌還戚。 顧予誠繆悠,頗有書傳癖。造文應時需,不異陪儓役。 扼吭操左袪,立志在必得。每藉翰墨潤,粲粲有精魄。 西風」片帆張,遽作千里隔。倉皇車折輪。顛沛禽鎩翮。 不知孤月夜。何人破愁寂。倘有尺素書。早寄凌風翼
南康府部紀事
[编辑]周景式《廬山記》:宮亭廟著靈,孫權時,其神能分風送 舟,往來者皆禱祀祈風,施捨山積。西域僧安世高者, 南遊於此,其神忽人語為高,言其前世嘗為僧,以瞋 恚故,積業受報,墮異類中良苦,今且死。欲高為立法 營塔,覬得善生。高曰:「見而形。」神曰:「形惡必駭眾,不可 見。」已而自座後出其首,蓋大蟒也。首與高膝齊,高撫 其首為梵語讚。數四蟒悲淚如雨。即隱去。無何死柴 桑縣山壑中。謂其地曰「蛇村。」
《紀遊集》:「景德觀舊有珍珠柏,盜焚之死。有異人以丹 一粒納裂處,旋復生。」
康王觀,有老嫗,不知所從來,常攫祭餘飼虎。人畏惡 之,輒避去,已而復來。
《府志》:「高祖進兵定江州,仍授江州刺史,餘如故。六月, 高祖發自南康。南康灨石,舊有二十四灘,灘多巨石, 行旅者以為難。高祖之發也,水暴起數丈,三百里間 巨石皆沒。」
《鄱陽記》:「清灣在縣東南七里。隋開皇中,太守梁文謙 涖官清潔,取此灣水以自供,後人思其德,號為清灣。 新昌水有一沙堆,在縣東北五十里,其形狀如覆船, 鮮潔特異,每年豐稔,其沙即堆積如舊。若沙移向岸, 其年儉。古來相傳以為常驗。」
白雲城在縣西南,旁對於越亭而峙焉。跨古城之危, 瞰長江之深。隋州刺史劉長卿《題詩》曰:「孤城上與白 雲齊。」因以白雲為名。
《府志》:五代南唐昇元中,即白鹿洞址建《廬山國學 述異記》:「南康郡有君山,高秀重疊,有類臺榭,名曰女 媧宮。有獸名格,似猩猩之形,自知吉凶,人無機愛之, 則可馴狎,欲執害之則去不來。」
《康王谷》北嶺有劉成谷,天將雨,輒聞其上有鼓角簫 笳聲,村人以為候。
《孔帖》:宋太平興國中,星子例貢茶,山茶恆遲市之他 邑充貢,民甚苦。邑人吳昶走闕下言之,詔免貢。 淳熙八年,金谿陸九淵訪熹於南康,同泛落星湖。 淳祐郡守陳淳祖築儒良隘,置屯戍以設守禦。 《冷齋夜話》:「秦少游南遷時,舟宿宮亭廟下,見湖月光彩特異,因憶昔在西湖雲老,惜竹軒所見景色與此 不殊,其夜夢」美人自稱維摩,散花天女戲贈詩曰:「不 知水宿分風浦,何異秋眠惜竹軒。聞道詩詞妙天下, 廬山對眼可無言。」少游贊曰:「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 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博 取玅,喜似陶家手。」既寤,嘗自書之,真蹟落雷州大寧 寺。
《見聞錄》:「都御史周公諱孟中,號畏齋,更號韋齋。嘗主 白鹿洞,教四方士,從者二百人,所至必求官理風教 所宜。嘗謁文忠烈,主忽動,怪而求之,則像遷佛宮,毀 於無賴。若託之公者,則言之當道,建祠優其家,錄其 孫子於學。又言之朝,請忠烈從難諸人祠之。」
《府志》:「萬曆己卯年,張江陵禁革白鹿書院。先是常有 紅鶴百十巢於書院後山松杪,是年忽飛去。越三年, 鶴仍來巢書院,隨議復。」
萬曆十九年,知府田琯於郡北顏家山建堠亭,從士 民請,立真武宮,遠近走謁,得香資若干。置白鹿洞田 七百餘畝。
萬曆二十一年,知府田琯相紫陽堤迤東水嚙,陷城, 鑿石築堤數百餘丈,士民曰「田公堤。」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閹豎李道榷湖口,知府事吳寶 秀攖之。詔以《金吾》逮及知縣吳一元、巡檢府胥徒等, 秀夫人陳氏投繯死。郡民熊烺等走闕訴之,事得白 焉。
南康府部雜錄
[编辑]《南康記》:「南康縣歸義山,去縣七百里,下有石城,高數 丈,遠望嵯峨,靈闕騰空,故老謂之神闕。」
歸美山有石室,色如黃金,號為「金室。」有鳥形色甚 潔,自愛羽毛。其隻者或鑒水向影,悲鳴自絕,方知「孤 鸞對鏡」,為不虛矣。
「雩都君山上有玉臺,方廣數丈,周迴盡是白石柱,自 然石覆,如屋形也。四面多松杉,遙眺峨峨」,嚮像羽人 之館。風雨之後,景氣明淨,頗聞山上有鼓吹之聲,山 都木客為舞唱之節。
《潯陽記》:「廬山頂上有湖,廣數頃,有楊梅山桃,止得於 上飽噉,不得將去。」
雞籠山下澗中有數處累石若有人功,水常深尺餘, 朝夕輒有湧泉溢出如潮水,時刻不差,朔望尤大,號 為「潮泉。」
黃金山有柟樹,一年東邊榮西邊枯,後年西邊榮東 邊枯。《張華》曰:「交讓者此也。」
麻姑山上人見之,有物人形,眼鼻口面,無臂腳,俗名 之「風子鬼。」
稽亭北瞰大江,南望高岳,淹留遠客,因以名焉。
南康府部外編
[编辑]《幽明錄》:南州人有遣吏獻犀簪於孫權者,舟過宮亭 廟而乞靈焉,神忽下教曰:「須汝犀簪。」吏惶懼不敢應, 俄而犀簪已列前矣。神復下教曰:「俟汝至石頭城,返 汝簪。」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必死。比達石頭,忽有 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剖之得簪。
《搜神記》:鄱陽西有望夫岡,昔縣人陳明與梅氏為婚, 未成,而妖魅詐迎婦去,明詣卜者訣云:「行西北五十 里求之。」明如言,見一大穴,深邃無底,以繩懸入,遂得 其婦,令婦先出,而明所將鄰人秦文遂不取明。其婦 乃自誓執志,登此岡首,而望其夫,因以名焉。
《南康府志》:「陶侃微時,釣於湖,得一梭挂石壁,風雨化 龍而去。」
《孔帖》:書生季勝嘗游淇州西山,與處士盧齊輩雪夜 共飲,坐中有一人偶言:「雪勢如此,不可出門。」勝曰:「欲 有何詣,吾當往之。」其人曰:「吾有書星子可為取之乎?」 勝曰:「可。」乃出門去。飲未散,勝攜書至星子,距西北凡 三百里,人咸異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